打造三香校园,彰显办学特色

2024-08-07

打造三香校园,彰显办学特色(精选10篇)

打造三香校园,彰显办学特色 篇1

打造三香校园,彰显办学特色

——黄州区东门学校

黄州区东门学校是一所办属公办小学,也是一所快速发展中的学校。近年来,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下面就我校打造三香校园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一、优雅育人环境,夯实“三香”沃土

近年来,在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下,东门学校重新布局,拆除了横穿校园的旧教学楼,新建了科教楼,铺设了塑胶跑道。如今,走进东门学校,满眼都是鲜亮的色彩:米黄的教学楼庄严朴素;教室里、走廊上,或摆着鲜花,或种着绿草;绿色的运动场宽阔亮丽。校园里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再加上名人书画、读书故事、唐诗宋词点缀其间,让人感到满目芬芳、和谐怡人。这一株株花草,一棵棵树木,一幅幅字画让校园里到处都弥漫着花香,到处都萌发着生机。

二、明晰办学目标,孕育“三香”特色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发展,五年前,校委会明确提出了学校发展的定位与目标:“一年打基础、三年显特色、五年上市优、十年创一流”。打造“三香”校园的想法也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三香”即花香、书香和墨香。/ 7

“书香”是学校的核心。打造“书香”校园能更好地营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校园氛围,培养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花香”是人们所期待的良好生存环境。打造“花香”校园能更好地让师生养成爱护环境、爱护学校、爱惜生命的良好习惯,促进师生身心健康、让他们愉悦地工作、学习。

“墨香”则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师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极好途径。

三、践行办学目标,打造“三香”校园

下面,我就从书香为伴促成长、花香满园怡性情、翰墨飘香展风采三个方面谈谈我校的设想及做法。

主题一:书香为伴促成长

(一)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师生读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这句话正点明了“书香”校园的真谛,也告诉所有教育者一个真理: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学生在校园里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也都应该有文化的熏染。于是通过校园环境的改造,在教学楼、办公室、教室、走廊乃至操场护栏等处所进行精心的布置和修饰,以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1. 打造墙体文化。/ 7

(1)在教学楼楼梯墙上张贴读书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香伴我成长”等。

(2)艺术走廊——悬挂名家书画、经典诗词、张贴学生优秀习作书画等作品。

(3)文学长廊——介绍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到现代文学中与课本有关的名著名作及文学家故事,引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这样,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举目见人文,放眼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浸润。2.建设班级“书香”文化。

为了营造书香班级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浸润着浓浓的“书香气”,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了书柜,建起了图书角,一方面发动学生自己带书,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100本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并规定每天上午上课之前的古诗词诵读时间必须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每天中午课前的半个小时是自由阅读时间,由语文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阅读自己喜欢的有益于孩子们身心发展的书籍。为了更好的引导孩子们乐于阅读,语文老师定期举行“好书推介会”、“共读一本书”、“读书心得交流会”等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如今,经历了一年多的摸索和尝试,我校班级文化各具特色,“书虫札记”汇集的是学生课外读书的心得感悟,“学海拾贝”展示的是学生语言文字/ 7

积累成果,“作品展示台”让学生找到了张扬自我、发展特长的乐趣。班级文化熏染了学生的品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让教室真正成了学生享受读书、成长智慧的地方。

(二)开设语文阅读指导课,加强阅读指导

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老师们利用材料,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等等,引导学生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同时,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组织阅读公开课观摩教学,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法,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基本课型。

(三)倡导教师带头阅读,实现师生共进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我校已经组织全校教师共同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雷夫.艾思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及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等书,推荐并要求教师读好以下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 7

知天下大事。高年级语文教师开展和学生同读一本书的活动,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写一篇读后感等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四)建立家校读书互动机制,带动亲子阅读的开展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读书,我校计划每学期开展一次“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

(五)建立读书活动评比激励机制,促进读书活动深入 开展读书活动绝不是一项急功近利的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和合理的评价体系,形成制度,有助于读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和向纵深持续。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学校每个学期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古诗文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

主题二:花香满园怡性情

“花香”是人们所期待的良好生存环境。这里的花香不仅仅指植物之花,更是文明之花和艺术之花。

1、美丽鲜花装扮校园

校园环境对师生的精神面貌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为了让师生有一个优雅的环境,由学校政教处发出“我为校园披绿装”的倡议。孩子们捧来自己最喜爱的鲜/ 7

花装扮校园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装扮校园的自豪感,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文明之花美化校园

大队部结合花香校园的文化主题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如 “我知花语”朗读比赛,“花开之声”校园文艺展示活动,“如花似锦”绘画展览竞赛,“我是校园小白鸽”的主题教育,“花香少年”评比活动等。月月有安排,月月有活动,让全体师生在学校特有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让学生逐步形成语言美、行为美、礼仪美的良好习惯。

3、艺术之花绽放校园

从上个学期开始,我校组建了威风锣鼓兴趣小组、古筝兴趣小组、架子鼓兴趣小组、书法兴趣班等二十多个兴趣小组,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花香校园增添了更多的艺术内涵。

主题三:翰墨飘香展风采

“墨香”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师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极好途径。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校每个学期将开展以“美字如花”为主题的教师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简笔画的比赛;学生进行每日一次的“翰墨飘香”的练字活动。孩子们在悠扬的古筝曲中练习写字,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书法作品,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每/ 7

个学期一次的“翰墨飘香”书法比赛则是孩子们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在练字中熏陶了性情。

四、“三香”励人无声,彰显办学特色

两年多来,学校在打造“三香”校园的活动中已彰显特色,学校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喜报频传: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先进学校、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研先进学校、黄冈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学校、黄州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湖北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等。

今天的东门学校,在老师和同学们看来:这里是探索求知的学园,这里是生动活泼的乐园,这里是充满亲情的家园,这里是文明和谐的花园,教师们在这里创造着鲜花般的美丽,孩子们在这里享受着春天般的关爱。

“三香”校园是东门人美丽的教育梦,更是东门人前进的动力,我们始终相信:“三香”校园有特色,旭日东升创一流。/ 7

打造三香校园,彰显办学特色 篇2

而眼下的中职教育, 绝大多数学校都处于需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招生宣传的尴尬境地, 因此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按部就班或盲目效仿,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更是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其总体现状大致归纳如下:

一、重“形”轻“神”, 削弱物质文化的软件基础

物质文化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 它包含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 同时还包括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少中职学校更愿将资金投入到可产生“视角效果”的物质硬件建设上, 如气势恢弘的校门、雄伟状观的大楼、安逸舒适的住宿条件、优雅别致的亭角楼台等, 而实训场地的扩建、实训的设备添置、实训材料的储备、教学软件的开发等软件基础则抛在了身后。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 部分学校仍效仿普教模式, 比如:“团结、拼博、创新”之类的字样可以显而易见, 但这些标语却完全不能贴近中职教育的特色。另外, 很多学校都存在缺乏科学考核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指标体系, 这很可能使学生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道路偏离正常的轨道。

二、抓“学”松“德”, 轻视精神文化的潜移默化

中职学校的学生求学的目的很明确:学得一门技术, 谋求一个职位。如何让学生技能优先是追求的目标, 思想教育、品行培养, 则只是追求表象、走走过场, 但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人文修养却是决定他们毕业后能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成为文明的城市建设者的重要因素。

三、注“量”淡“质”, 忽略制度文化的市场结合

很多职校, 确实在短短地几年实现在招生数量上的突破, 但却忽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校园的制度文化与市场主体严重脱离, 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品位、办学质量完全没有融入其中, 更谈不上体现“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技能特色。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隐性德育的主渠道,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鞭策、激励作用, 使之更好地为“五个重庆”建设做贡献?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 增强全校密切配合意识。

职教的对象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作为教育者、领导者, 首先需要更新的就是自己的观念。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能动性、发挥全校教职员工、学生群体的能动性, 增强大家团结、协助、共进的意识。

我校在机构改革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根据专业特色分设了计算机、机电、经贸、综合四个教学部, 在系部中设立了团总支, 还各设一名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另外, 团委、学工处合署办公, 对四个教学部的管理、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如此一来, 每一个德育课题的精神都能在活动中得以体现, 做到了文化建设与活动的有机结合;四个教学部则好比四个小学校, 不仅在本部间实现了教学、管理、教育几者的密切配合, 部与部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了各个群体的能动性。

二、搭建展示平台, 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热情

中职学生多处于十五六岁, 叛逆的心理造成他们在某些时候听不进任何劝告, 使得说服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甚至适得其反。但他们身上却隐藏着大量渴望参与管理、展示自我才能的激情, 我们不妨搭配这样一个平台, 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在这方面, 我们一是狠抓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 扩大榜样的幅射作用。每学期, 从团学干部到班委干部都要进行层层培训, 理论上, 让他们紧跟党的步伐参加学校的多种政治理论学习, 包括科学发展观, 时时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充电;实践中, 充分发挥其助手和桥梁作用, 大大减缓了管理和教育的压力。二是遵循青年个性特点,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活动创设注重青年特点与职业特色的密切结合, 也注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培养, 学校还将每周星期三下午固定为活动的开展时间, 不仅让学生逐步实现了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转化, 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三、打破传统教育, 实现校园精神与市场需求同步

精神文化表现为学校多年积累、沉淀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中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体现。当前中职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成才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培育, 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同步。

一是设置合理专业, 确保实训需求:专业的打造要结合师资特点、学校特点和市场特点, 同时还要注重硬件的投入, 实现实训与理论的同步。我校每年投入实训建设的资金均上百万。二是畅谈成长历程, 策划职业生涯:邀请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好的同学回校, 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策划, 尽早地树立职业观和创业意识。三是了解市场信息, 培养复合人才:把学生定期组织到生产的第一线, 让他们亲身感爱企业的文化。我校的物流、服装、汽修等专业, 就率先引入了这种方式,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净化周边环境, 营造和谐安定学习生活环境

和谐的校园还应是一个安定、安全的校园, 安定的环境不仅包括校内的环境, 还包括校园周边环境。

无论是哪一所学校, 都不会是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下办学, 因此, 一定要理清好校园周边关系, 确保办学之路畅通。二是要尽可能地与周边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定、团结、有序的校园环境, 也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创造很更多契机。

五、彰显职教特色, 打造文化建设品牌效应

打造三香校园,彰显办学特色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和谐 校园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7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中、小学校重视的是知识、应试教育,职业学校重视的是职业、技能教育,究竟哪方面的教育应该摆在第一位呢?它不应该是知识教育,不应该是技能教育,更不应该是特长教育。它应该是一种品质、人格的教育,一种习惯、修养的教育。只有在这种教育下,我们的新一代才会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心态平和的人;一个孝顺父母、知道感恩、关怀亲友的人;一个正直谦逊、豁达大度、与人为善的人。怎么让他们成为这样的人呢?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只有在素质教育的模式下,才能构建以校园为核心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确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并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达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的整体效应。

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中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对构建平安和谐校园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亟待改进和提高。

1 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随着普通高中的连年扩招,致使职业学校生源的质量明显下降,招生形势日益严峻。为了确保招生数量,各中等职业学校甚至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职校学生难教难管,招聘企业和就业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程度更是不容乐观。

就学生来讲问题主要表现为:(1)自立能力较弱,而依赖心理重,缺乏进取心和吃苦精神;(2)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动机复杂多样:(3)部分学生是非观念模糊,缺乏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道德观念薄弱,有抽烟、酗酒的不良习气,经常参与打架斗殴;((4)有的贪图享乐,对感兴趣的吃、喝、上网聊天、玩游戏,有极强的欲望;(5)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观念较重,缺乏集体精神和吃苦精神;(6)很多学生在言谈举止方面随意粗俗,穿着打扮很不得体:(7)个别学生性格孤僻、偏执、自卑心理重,遇事好冲动。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把握中职学生的特点,从对学生的成人意识、职业意识及道德意识的培养入手,帮助他们找准人生的奋斗目标,摆正付出与回报,成才与成人的关系。

2 成因探析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6至20岁之间,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敏感时期,也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受家庭环境以及社会中一些腐朽意识和不良风气的影响,职教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1)家庭教育不良。部分学生由于家长忙于工作或外出打工疏于管理,有的是教育方法不当,使孩子从小养成懒惰自私、依赖心理重,不求上进的惰性思想。这部分学生入校前学习成绩一般,有的学生成绩还非常差,初中毕业都未参加中考,考高中无望才选择上职校。有的家长甚至不求孩子能在学校学多少知识,仅指望学校能严加管教而不致过早进入社会学坏。还有很多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讲卫生、不爱劳动、不能吃苦,普通甚至困难家庭的孩子也配手机,衣服时常送洗衣店,花钱大手大脚。

(2)亲情的缺失。在学校里经常“惹事”的往往是一些单亲和离异家庭的孩子。亲情的缺失导致他们性格孤僻、偏执、冷漠、敏感多疑、自卑心理重,心理承受力弱,不善与人交往,遇事好冲动,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过激行为:打架、酗酒、逃课、早恋、沉迷网络。这类学生是学校中极不安定的因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对他们的帮助和引导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学校与家庭双方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卓见成效。

(3)网络等不良信息的侵蚀。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比例增加和家庭条件的改善,学生的零花钱、压岁钱增多,加之多数中职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让学生自行支配生活费的空间增大,相当比例的学生便把钱花在了网吧里: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心理和感情也虚幻化了,在现实生活中感到不平衡,就会在虚幻中寻找刺激和满足,有的学生为此不思学习,沉迷于网络游戏、网聊、网恋不能自拔,为了上网有的跟家长撒谎要钱,有的瞒着家长挪用学费、伙食费、乘车费,更有甚者偷盗、勒索同学财物为己用,后果非常严重。

(4)品德教育的欠缺。学校一向重视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而品德教育明显不足,家庭在孩子人格、品德方面的塑造投入也不多,所以很多学生一直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他人考虑,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会勤俭节约,更不知感恩;他们贪图享受、互相攀比,向家长提不切实际的要求;言谈举止不文明,说话出口成脏,顶撞威胁老师,随意破坏公物;穿着打扮十分出格,染发、戴耳钉、穿奇装异服者屡禁不止。

3构建和谐校园的应对措施

3.1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

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目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乃至教育关系的和谐。

学校应坚持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3.2 营造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先决条件之一。学校教育活动最终结果如何,决定于教师和学生间和谐关系的程度。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前提下,教育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实施,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充分保证。

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看,学生喜爱的是“有亲和力”、“有爱心”、“热情开朗”、“兴趣广泛”的教师,而“知识渊博”、“专业能力强”这样的高素质标准却不是他们最看重的。由此可见,与学生友好相处、以诚相待的教师势必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融洽,双方更易于思想沟通,学生出勤率高,课堂气氛活跃,思维积极,师生互动性好,教育实施的内容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渗透和接受;反之,不受欢迎的教师,学生出勤率低,注意力不集中,抵触情绪大,甚至故意捣乱,使课堂难以驾驭。

所以教师要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的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要学会欣赏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关心学生,在思想、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要帮助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由此,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水到渠成。对那些违反校规的问题学生在批评教育时尤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用苛刻的语言羞辱刺激学生,致使事情发展走向极端。适时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才是处理问题的关键,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的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3.3 发挥第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仅仅依靠国家、社会和学校的物质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重视诸如精神教育等“软“教育的支持。因此在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与人合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态度,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们时常能看到许多学生课余时间无所事事,要么回宿舍睡觉,要么打扑克消磨时间,有的翻墙外出上网吧。单调封闭的校园生活会给一些学生创造惹是生非的“契机”,因此扎实、稳步、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势在必行。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娱乐、交流、创新、自我展示的舞台,营造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学习氛围,充分运用和实践所学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1)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分为学术型、艺术型、体育型、实践型社团活动等几种形式。 比如:音乐艺术、文学艺术、书画艺术、摄影艺术、合唱艺术、舞蹈艺术、手工制作、英语强化、计算机培训、室内体育文化活动(棋牌、健身、武术及各种球类运动等)、演讲及辩论、科技开发创新、大型体育文化活动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根据需要相应开展适合的学生社团活动。每个学生社团每学期开学必须登记注册,上报社团的活动计划,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成果展示或汇报演出等。

(2)品牌特色活动。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各学校实力雄厚、专业齐全、人才辈出的品牌特色,开展富有地域文化和资源特色的系列活动。比如:校史教育、文化艺术节、新老生联谊、宿舍形象设计、社交礼仪讲座、校园歌手大赛、专业技能竞赛、趣味运动会等等。

(3)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以假期社会实践为主,辅之以课余时间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义务劳动为内容。同时要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尊老爱老、无私奉献”的时代新风尚,引导广大师生围绕公益劳动、美化环境、绿色环保、文化活动、节约能源、社区服务、为灾区献爱心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爱心和力量。

3.4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做好安全防范基础工作

为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劳动者,职业学校应逐步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热线,或成立心理健康小报;引导有心理不适的学生及时寻求心理辅导,使不良的情绪得以倾诉和宣泄;对明显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加强疏导,及时联系家长,尽快就医治疗;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专题讲座等。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往往采用酗酒、上网等消极方式麻痹自己,缺少面对现实的勇气。各所校园里频频发生的险情和惨剧,一遍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学校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隐患,才能有效避免这些学生采取过激的办法或非常的手段铸成大错,甚至酿成惨剧。

学校应倡导和谐校园优良的学风和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校内外违法犯罪活动。日常要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突出抓好防火、防盗、餐饮卫生、禁毒防艾、疾病控制、紧急逃生演练等工作。利用板报宣传、专题讲座、观看资料片等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珍惜生命、珍爱生活的理性思想。

学校只有培养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学有专长的合格人才,才能使毕业生具有竞争上岗的实力,具有广泛选择就业机会的可能,从而才能立足于社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打造三香校园,彰显办学特色 篇4

中共银川市西夏区委政研督查室

近年来,西夏区依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努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旅游资源挖掘、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文化旅游业逐步成为西夏区三产先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十二五”时期,我们将抢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挖掘、融合西夏区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以资源开发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回族风情、神奇西夏、塞北古镇、生态观光等旅游特色,着力打造以特色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运动休闲城。

一、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先导和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产业不仅是“无烟产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与发展“绿色产业”相适应,而且还是“朝阳产业”,展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产业作为西夏区第三产业的先导型产业,直接带动了餐饮、住宿、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娱乐等多个行业繁荣发展,间接促进了农业、工业、文化产业和城市建设,在加快经济增长、减轻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夏区地处险峻恢宏的贺兰山下,西夏王陵、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以及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镇北堡影视城等旅游景点星罗棋布,辖区内生态

长城遗址等。山下有集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动漫制作、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大学生创业孵化等为一体801创意产业园,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林立,素称宁夏教育文化重地,对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旅游资源密集。西夏区境内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西夏王陵、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以及驰名中外的镇北堡影视城等景区分布于此,构成宁夏旅游线路中的黄金线路。景点的分布突出了当地雄浑的西北自然景观,同时又有很强的文脉连续性,远古(岩画)、古代(西夏王陵、西部影视城等)、近代(滚钟口)景点交相辉映又各具特色。借助贺兰山东麓沿山地带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批集生态观光、采摘、度假、餐饮为一体,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家乐、渔家乐旅游项目成长起来,辖区内有40余家经营上规模的农家乐及50多家旅游饭店,规模较大的有红柳湾生态园、万义生态园、新牛山庄、兰一山庄等。

西夏区发展旅游业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一是众多旅游景点隶属关系各不相同,各自为政,行政壁垒问题突出,缺乏统一的协调、规划和开发动作机制,相互间的集成性、配套性较弱,不能整体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土地资源分别属于西夏区、贺兰县、银川市园林局和自治区农垦局下属五个农场及自治区林业厅(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等不同单位,土地管理混乱,生态建设难以科学、统一实施。三是一些景区受经济

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做到管理一体、经营一致、各具特色。

(二)做精“特色”文章,着力建设现代运动休闲城。深入挖掘西夏区独居特色的多元文化,努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绿色生态文化、西夏历史文化、北方民俗文化、影视创意文化和世界级葡萄酒庄文化于一体的现代运动休闲城。以建设绿色生态文化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以葡萄、枸杞、沿山经果林、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为重点,支持发展一批集观光采摘、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家乐、渔家乐、生态园和葡萄酒庄。以挖掘西夏历史文化、北方民俗文化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依托镇北堡镇历史文化名镇品牌,积极培植、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推广西夏历史文化、北方民俗文化系列展演活动,着力打造富有“西夏古都、古代北方小镇”特色的镇北堡旅游商贸城。以拓展影视创意文化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影视文化体验旅游。依托镇北堡西部影城影视拍摄基地,设计、策划、推广经典影视剧创意体验活动。以打造世界级葡萄酒庄文化为抓手,积极发展与葡萄酒产业密切相关的体验经济、会展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大力培育发展葡萄酒创意文化旅游。加快建设贺兰山登山、攀岩、穿越等山地运动休闲体验展示区,积极开展贺兰山登山、攀岩、穿越等群众性运动休闲活动,大力培育滚钟口穿越、苏峪口登山等运动休闲旅游。

产业生态与文化旅游长廊”和世界级葡萄酒庄。

彰显学校特色_构建幸福校园 篇5

在全面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发展‛是当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彰显学校教育特色,是提升学校竞争力,也是创建‚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需要。

商老庄乡中心小学的育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学校幸福发展战略‛,提高商老庄乡中心小学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落实特色教学,构建高效快乐的课堂

1、为进一步构建、完善‚一校一模‛,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切实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研室关于推行打造高效课堂的意见。推行‚学案导学—五环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益。在实施学案导学,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对‚学案导学‛实行统分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坚持‚三个统一‛,即统一明确责任教师,统一规范学案模式,统一规范学案的管理和使用,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分年级、分学科提倡个性化张扬,发挥教师个人优势,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获得幸福感受。

2、大力推行学生大阅读课程。从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四个领域进行研究实践,确立学校目标、教师目标、学生目标、家庭目标。通过读书活动,学生感受到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开卷有益,学会选择。喜欢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词语,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发展了个性,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及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每位学生每学期平均课外阅读总量在2万字以上,人人能背诵中华经典优秀诗文。

二、发展特色教研,成就幸福优秀的教师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让学生快乐、健康,只有追求自我发展的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创造精彩的未来。1.科研兴校,质量立校,是我们所追求的永恒不变的主题。我校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在不断的实践创新中前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靠科研上水平,抓常规保质量,依靠教科研推动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宏观上体现的管理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微观上体现的管理目标是对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常规教学抓实、抓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实践搭建平台,成就了一大批骨干教师。让教师获得幸福感受。

2.教师爱生乐业行动。引导广大教师深刻认识教师职业的价值和责任,体会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幸福,以感恩、包容、进取、奉献之心对待生活和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富于理想、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与时俱进、乐教爱生、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

3.提升教师业务素养。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教师法》、《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等教育法规、教育政策,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以‚泰安市中小学教师素养达标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比武活动,锤炼教师能力,提升教育智慧。

4.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经常性开展师德论坛,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加深对师德的理解。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不得‛: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有偿办班、补课或搞第二职业;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和其它商品;不得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健全科学规范的师德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开展各类先进评选表彰活动,让教师享受职业成就感。

5.采取多种形式关心教师生活。走入教师家庭,了解教师的困难及需求,切实为教师解决思想、工作、情感及生活中的困惑和困难。坚持人文关怀,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从生活的细节上关心教师,为教师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进修机会。建立困难教师档案,尤其要关心年老体弱教师、离退休教师以及生活困难教师的生活。

6.丰富教师的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文化体育活动,帮助教师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教师中开展以‚全员健身,健康幸福‛为主题的体育锻炼活动。经常性组织开展多样化教师文体活动,使每名教师都能以健康的体魄,高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7.塑造教师的阳光心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定期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学者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引导教师拥有积极的职业态度,进而增强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工作乐趣感、身心轻松感和时代责任感。

在经典诵读活动的带动下,我们又开展了创建诗香校园活动,以诗育人,对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认识到诗教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发挥诗词教学的‚立德、启智、怡情‛的教化功能,将诗词教学与学校的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语文习作相结合,以此充盈学生的纯净心灵,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

8、诗教与学校常规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

学校常规教育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洞的说教、严厉的管制,收效往往甚微。尝试着用诗歌规劝学生,规范学生行为。今后学校文娱活动或重大表演必有诗词吟诵,节目主持必有诗化的语言,诗词的渗透融合达到了一种胜境。

9、诗教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我们坚持诗教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注重校园诗词环境的渲染。学校宣传栏、教学楼走廊、楼道墙壁、教室诗词专栏等地方都有诗词版面,让人感受到的是一股股浓浓的诗意。组织学生开展以中华传统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和手抄报的展示。学生耳濡目染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诗词,这对他们良好品行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实施特色育人,建设家长满意的学校

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办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校成立了以文学、诗词、体育活动为主的各类学生社团七个。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工作,努力让每一个宣传栏、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每一片草地都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好教材,着力构建绿色校园、诗香校园。在此我们凸显以下几点特色育人工程。

1.学生快乐成长行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2..减轻过重学业负担,提升学生学习快乐指数。科学设计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探索实践性、探究性作业。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实行控制作业量和禁止补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丰富学生社团,提供多样化发展选择。依托体育、艺术、科技‚2 + 1 + 1 ‛项目的开展,全面组织建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特色社团,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志趣和综合素养,为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个性彰显搭建广阔的舞台。

4.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策划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5.‚关爱学生心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注重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进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加强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原则与技巧。加强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健全人格素质的培养。

学生定期参加学校实践基地的劳动,以劳动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成为我校育人方式的一个抓手。我们认为:‚与其让孩子们沉迷于网上‘农场’,不如让孩子们自己开辟真实农场,在现实菜地上种菜,真正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学生在劳动和汗水中学会珍惜。‛这种独特的绿色校园文化,成为我校教育的一张特色名片。

创建书香校园彰显文化特色 篇6

一、以文化视野创建育人环境,精心营造书香氛围

1. 发挥园区 空间的书 香文化宣 传功能,创设书香教育环境。首先,在园门口的宣传栏中,张贴宣传阅读活动的海报,通过保教楼门前的电子屏,用游动字幕打出宣传横幅,号召幼儿和家长“好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好”。其次,在家长和幼儿中征集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并将征集到的内容用广告贴纸的形式在全园的每一根圆柱上展出,让这些语言以一种安静、典雅的姿态展示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幼儿、家长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欣赏和阅读,激发幼儿、家长对于阅读活动的支持与参与。再次,还选择了一批比较有教育意义、能启迪童心的绘本进行喷绘,在幼儿园的楼道墙上进行了粘贴,使幼儿和家长可以随意地阅读、自然地感受,形成了浓厚的书香文化氛围。

2. 创建幼儿 图书室和 亲子阅读 室。为给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我园创建了幼儿图书室和亲子阅读室,购进了大量幼儿喜闻乐见的读物。同时还倡导家长、幼儿开展了图书捐赠活动,鼓励幼儿把读过的旧图书捐赠给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这项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园内的图书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3. 开辟班级 阅读角。我们要求各班在教室中比较安静的区域构建别具特色的阅读角。在进行区角活动时,用进区规则限制人数和阅读时间,尽量使读书的幼儿不受干扰。平时可以让幼儿随机地、自由地进区阅读。阅读角的建立既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又充实了幼儿的在园生活。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大力营造书香特色的人文环境

1. 以“早期阅 读”教学为载 体 ,大力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为从根本上着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我们在全园开展了早期阅读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订阅读活动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指导幼儿进行阅读活动。幼儿园规定,早上10:50各班统一进行早期阅读集体教学活动,每天的纯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并要求大家严格遵守。

2. 通过班级阅读 角 ,广泛开展 同伴互助阅读活动。各班的阅读角为班级幼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资源,我们鼓励幼儿在区角与同伴一起感受阅读、体验阅读的快乐,并提倡幼儿之间合作学习、合作阅读,共同探讨和交流对同一本书的看法和理解,这种交流中存在的共鸣和争论,势必对幼儿的阅读产生进一步的刺激,从而让幼儿彼此影响和引导,共同沉浸在阅读的愉悦中。

3. 通过多样的亲 子阅读活 动 ,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 互动 ,合作共育。一是创建亲子阅读室,在园内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每天有一个班会利用下午幼儿离园的前半小时轮流到亲子阅读室进行亲子阅读活动,阅读活动结束前要求亲子共同填写阅读感言录;二是鼓励家长在家经常定时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活动,并为孩子营造温馨自由的家庭阅读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喜爱的书,使他们在家庭中也置身于书香中;三是通过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展示我们的阅读教学形式,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活动。

三、以“读书月”为载体,拓宽书香特色外延

1. 在全园范 围内举办 “好书推荐 ”活动。一方面,通过幼儿园给家长、幼儿推荐、介绍优秀的读物;另一方面,号召全体家长、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图书推荐给其他幼儿和家长,使阅读互动起来,此举深受大家的喜欢。

2. 在家长中 进行“书香 家庭”推 荐活动。书香家庭是我们在书香校园创建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庭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深厚的。因此,我们鼓励全园的家长积极参与到书香家庭的创建和申报中来,让家长们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陈述并表达自己创建书香家庭的做法和决心,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参与各类阅读活动。

打造品牌战略彰显职教特色 篇7

【关键词】特色教育 质量就业 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28-01

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必须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实际,依据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建设思路,优化专业布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确定学校的特色办学。职业中学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必须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吸取先进管理模式,坚持改革创新,办出职教特色,不盲目升格,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与普高比升学率。中等职业教育也要积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色是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它决定着学校的兴衰成败,追求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广大职中学校的共识。

一、办学方向要有特色

中职教育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而不是办什么高中班,职业教育是前程远大,前途光明的教育,没有必要躲躲闪闪,更不能把考大学作为自己唯一办学目标。专业设置要具有发展意识,要能预测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专业设置要具有长远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在确定专业之前,对市场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未来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动向。首先,中职学校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中职校目前实施的“宽基础、重技能”课程模式,目的就是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并有一技之长,为其将来继续升造学习、培训、就业创造条件。其次,立足于专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招生就业市场激烈竞争,专业自身应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我们要注重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保证学校的深层次发展。

二、办学宗旨要有特色

职业教育不是以升学为办学宗旨,而是以就业为导向,我们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提高学生的就业服务能力,不是学生就业率,而是良好的就业质量,我们要让学生不但有机会,而且有实力挑选就业岗位,寻找创业门路,终面向企业,与企业接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把职校比作是鱼,那么企业就是水,鱼有水则存,水有鱼则活。中职学校应把自己自觉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与企业紧密接轨,从而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三、教学管理要有特色

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学分制,然而只是简单地通过考试,把百分制的成绩折换成学分,并没有什么意义,对学生的学习丝毫没有激励性。我校创造性地实施过程学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所谓过程学分就是把教学目标细化,学生每完成了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就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例如上一节计算机维护课,把事先设置了线路故障的电动工具发给学生,每人一台,告诉学生只要找出故障并给予排除就能取得学分。这样的课堂学生都积极参与,不知道的就问同学、问老师。平时上课睡觉的同学也产生了学习的激情。这种事情传出去,许多企业的老总给我打电话,要求预订学生。

四、专业设置要有特色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中等职业学校要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瞄准市场,主动适应企业、行业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依据市场对各种职业需要的从业人员的数量及其发展趋势,坚持进行专业调研、毕业生就业调研等制度,以确定现有专业是否招生以及招生的数量。瞄准市场开设专业,还要敏锐地捕捉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职业演变的影响,适度超前地开发新专业,确定已有专业的新专门化方向。按照“建设一个专业,发展一个专业,谋划一个专业”的总体思路。

六、教学模式要有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是技能型人才,它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又是教学的最高目标。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探索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校同时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模式。

七、评价体系要有特色

评价一所职校的主要标准不是看其升学率,也不是看几个学生获奖,而是看其招生与就业质量。尽管现在高职扩大招生,职校有相当一批学生将升入高职学习,但是我们职校的办学方向应该是面向就业。我认为考察职校的招生是不是招得进,毕业的学生是不是受到社会的欢迎就可以,至于怎么教、教什么,管那么多干什么。

打造三香校园,彰显办学特色 篇8

2012年5月,西华小学引入校园足球,成为南安市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定点学校。2012年10月,南安市首届校园足球赛,庄小舟率丰州中心小学、西华小学分获男子乙组冠军、女子组冠军。次年,庄小舟从一名普通教师调任西华小学副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西华小学校园足球开始取得长足进步。

如今,西华小学已成为南安市校园足球定点校的一面旗帜,足球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在教育部将足球、武术、田径、游泳、篮球、排球列为七大重点项目并强调足球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龙头”后,西华小学的师生们有了更多的动力,厉行足球从娃娃抓起,夯实校园足球的人才根基,并制定了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未来三年工作的计划。

校园足球提升学校品位

2012年5月,有着“足球市长”之称的南安市市长王春金提出要在全市成立至少200支校园足球队的指示,西华小学积极响应,较早起步创建起了校园足球,并成为南安市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定点学校。足球定点特色校的建立,不但推动学校工作,提升学校品位,扩大学校知名度,更是为南安培养优秀足球人才打基础,做贡献。

2012年10月,南安市举办第一届校园足球比赛,庄小舟所带的丰州中心小学和西华小学分别获得男子乙组冠军、女子组冠军。因为这一原因,在丰州学区领导黄金泉、原榕门的推荐下,庄小舟从一名普通的教师,于2013年调到西华小学任副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庄小舟生于1973年9月,1992年毕业于莆田华侨师范体育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丰州学区从事小学数学、体育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庄小舟初中时曾参加过足球训练,1999年代表南安市华侨中学参加福建省业余足球赛获得冠军。

为了能调动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兴趣,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西华小学致力于创设良好的足球训练氛围,把宣传、发动、组织工作落实到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甚至相关的学生家长身上,使大家认识到: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是一项精神内涵十分丰富的运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运动。从中小学教育的角度上看,还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挫折和永远拼搏进取的精神,这是最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按照校园足球的办学特色,西华小学每班每周都排一节足球课,由校长亲自带班训练,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足球运动的启蒙。学校还要求体育老师把足球作为课外活动的重点项目,也要求各班主任要协助督促小队员参加训练。

学校每学期都定期举行校级足球联赛,把足球活动纳入校本课程,体育老师在基本保证原有体育课程实施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通过体育课渗透足球教学或开设专题足球课等方式,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进行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西华小学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邀请了南安锦源小学、泉州洛江区双阳中心小学、泉州东门实验小学等学校进行互访交流比赛。

作为南安市校园足球定点学校,西华小学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学校有一支能吃苦、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练员,集体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日常训练方案。组建了女足甲队、女足乙队、男足甲队、男足乙队四支足球队,教练组为每支队伍量身定制,制定了周训练、月训练计划,保证每支足球队每周的训练课至少五课时,并为每位队员建立了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每位队员的成长历程。对教练员和队员在训练过程中强化管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确保了训练的实效性,较快提升了足球运动队员的整体水平。

足球教练员们还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立“以树为桩”对学生进行带球绕桩训练、绕桩传球的训练,训练学生的球感与传球技术。这一训练方法还曾在中国足球协会官方网站上进行过报道。

校企结合推动校园足球

2012年7月,西华小学与福建泉工股份公司达成冠名协议,成立了“泉工少年足球队”,泉工股份公司每年为西华小学足球队提供3万元活动经费。“校企结合”模式启动后,西华小学的足球小队员参加的一些比赛活动,也经常由泉工股份公司派车接送,既安全又便捷,这使老师放心,家长也放心。

泉工少年足球队的成立,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校园足球活动队伍,更多的学生也将会因参加校园足球活动而健康、快乐地成长,“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的校园足球理念开始在学校得到全面推广。

2013年7月3日下午,南安市校园足球(丰州片区)夏令营开营仪式暨泉工少年足球队成立仪式在西华小学举行,之后,西华小学在每年的寒暑假都会举行足球冬令营、夏令营活动,这已成为惯例。

2015年1月,在王春金市长主持的2012-2014年度足球工作总结会上,西华小学作工作总结发言,并被命名为南安市校园足球示范校,这次授牌的示范校只有两所,另一所为宝莲中学。

立足成绩制定长远规划

目前,西华小学的足球活动已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福建省女足主教练秦建利、武汉体育学院院队主教练严壁政教授、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政协考察团等均莅校参观指导。

西华小学的学生以外来务工孩子为主,学生家庭条件不好,但身体素质普遍优于城里学生,他们具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挫折和勇于拼搏进取的精神,这是西华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一大优势。

面对这些年来校园足球取得的成绩,庄小舟也谈到了西华小学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也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比如我们学校面临拆迁,现寄住在原武荣中学,如果要进行足球场地的升级、改造,会比较麻烦,还有缺少专职的足球教练员以及学生训练的安全问题等。”

庄小舟既是副校长,又是西华小学惟一的一名足球教师,针对足球教练紧缺的实际困难,西华小学积极动员本地的足球爱好者、热心人作为志愿者教练来学校指导小球员训练,对此,庄小舟说道:“说心里话,两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象黄冬青、陈研平、戴志宏等这些责任心强、有经验的足球志愿者教练员的支援,要特别感谢他们的劳动和付出。”

“足改”方案出台后,西华小学制定了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未来三年(2015-2017年)发展计划。第一年,充实、优化校园足球工作小组,编写足球校本课程,引进一名有足球专业资质的教师来扩充足球教练教师队伍,解决球员学生的升学出路;第二年,提供足球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利用校本教材《校园足球》在全校开设校本课程,争取参加省级比赛;第三年,在学校形成一套成熟的校园足球训练模式,大力开展校园足球夏(冬)令营活动,举办全员参与的“校园足球文化节”,争取参加国家级比赛。

西华小学足球荣誉

2012年,女足获得南安市首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冠军,男足获得第四名;

2013年5月,男足获得南安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定点校第三名;

2013年11月,女足获得“市长杯”南安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冠军,男足获得乙组第四名;

2013年12月,女足代表南安参加福建省“阳光体育”足球进校园国家级、省级布局市(小学女子组)足球比赛,首夺全省冠军;

2014年5月,女足获得南安市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比赛冠军,男足获得第四名;

2014年7月,男足代表南安市参加泉州市中小学足球联赛荣获亚军;

2014年11月,获得“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福建南安分赛区暨“市长杯”南安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足球男子足球甲组冠军,男子乙组亚军,女子组亚军;

2014年11月,男足获得“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福建赛区总决赛娃娃组亚军;

2014年12月,卫冕福建省小学生足球赛女子组冠军。

打造三香校园,彰显办学特色 篇9

一、优化校园环境, 彰显个性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 “创建一个美丽的家园, 丰富家园的内涵, 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 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为此, 我校以“鹿”文化为校园文化, 以“教循自然, 绽放童心”为办学理念, 并精心设计, 合理运用空间, 让每一寸墙壁都会“说话”, 让每一处景点都能育人, 使校园处处体现出鲜明而浓郁的文化氛围。我校环境文化建设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 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 花坛花钵为辅, 适当设置景点, 做到点面结合, 如今校内绿树成荫, 环境幽雅, 原生态石林及小径、读书林、假山、喷泉、回廊、小亭, 风格别致, 已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创新管理机制, 培育管理文化

德鲁克说: “管理不只是一种学问, 还应是一种文化”。为建设具有特色的管理文化, 学校不断优化管理机制、规范管理行为, 力争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 最终达到约束人、引导人、教育人的目的。我校管理文化的目标定位是: 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成功;落脚点是: 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于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目前建立健全了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 形成了民主、科学、自主、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促进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文化系统定位, 展现鹿小风采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 激励鞭策师生健康成长。我校把精神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核心, 秉承“教循自然, 绽放童心”的办学理念, 以“彭水名校, 乌江明珠”为办学目标; 以“乐善好施 ( 之人) ”为培养目标; 以“养善尚美”之校训为办学特色; 以“呦呦鹿鸣乐满园”为文化主题。着眼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 致力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 让每一位教师施展才华, 让每一个家长收获希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形成了“厚德重行”的教风; “明礼敏学”的学风; “灵动和乐”的校风。从而提升和凝炼学校的办学理念, 拓展校园文化的内涵。

四、原生态特色文化接地气

利用校内天然石林进行打造, 林间曲径通幽, 并雕琢理念文化石、刻录经典名人字句, 建好“书山有路趣为径, 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文化长廊, 利用挡土墙宣传传统文化, 并把学校30 余亩空地根据划分成若干个板块, 分配到班, 让孩子发挥主人翁精神及想像力, 并在这一亩三分地上自主管理、自主经营, 体验劳动的快乐和获取相关生态教育知识; 并专设一块毕业林, 让每一孩子毕业时种植一棵树并佩戴标识, 多年以后回母校还能找到自己童年的感觉。师生常年身处如诗如画、原原滋原味的校园中工作、学习, 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雅品格, 有利于身体健康、快乐生活。

五、地域民风, 乡土熏陶

1. 观民俗, 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唐宋时期我县城为道、州、县三级治所地, 是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各民族聚居繁衍, 相互学习, 彼此交融, 孕育了巴渝最古老的“黔中文化”。孩子身处其间都会唱当地苗歌《娇阿依》, 跳苗家舞蹈《踩花山》, 生活在这里的苗家儿童, 尽情演绎无穷无尽的苗家风情, 通过学习和了解苗家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活习性; 了解苗寨的生产、生活状况, 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激情。

2. 干农活, 体验农家劳动酸甜。在当地农民的辅导下, 孩子们赤脚踩进农田插秧苗、踩泥马, 自己动手学习种养殖, 在收获季节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果实, 使小朋友们在体验农家生活的同时, 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3. 观画廊。我校地处风靡全国的“乌江画廊”精品段, 如画风光让孩子深切体会我县是“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中国第一爱情治愈圣地”“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重庆最具魅力旅游区县”和“重庆十强宜游区县”, 位居“重庆旅游十大创新案例”前三甲, 还是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试验区的“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县”, 使他们在了解家乡的同时, 激发他们克难奋进的精神, 长大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中去!

培育“学校精神”打造特色校园 篇10

如何突破这样的困境,留得住学生甚至是吸引学生?唯有塑造优秀的学校精神,打造文化校园,给学生个体、家庭成员乃至于整个社区带来长久的影响。

一、为什么要培育学校精神

人是有精神的。一所学校必须有学校精神,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学校精神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全体师生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知识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反映了学校办学的理念和宗旨等,是贯穿于学校各个层面的精髓。

没有精神的学校就好比是没有特色的产品一样,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终究是要被淘汰的。所以农村学校一定要善于培育自己的学校精神,形成具有特色的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赋予学校独特的个性魅力,极大地影响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影响全体师生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继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标准,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总而言之,塑学校精神,育个性学生是立校之基、育人之本,是农村学校生存和发展之路。

二、学校精神从何而来

农村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一些易见成效或者是事务性工作中,很少考虑学校精神在办学过程和学生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培养学校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其中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物力。

首先,学校精神要在传统中继承。每一所学校,无论历史长短,都会逐渐形成一些行为习惯、行事风格等,这其中良莠不齐,但一定有值得称颂的人和事,有正面的,就应该将其中优秀的提炼出来,上升到精神层面,然后让其成为行为标准去影响教师、学生乃至学校所在的社区。比如,对于那些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人,要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整理,上升为教师人文精神,通过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再如,每所学校都会有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像我们学校就曾经出过“全国十佳少年”,学校可以将他们的成长过程细化,成为道德标准。将学校中有意义的、有趣味的、值得回味的人或事汇集成发展旅途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为个体发展提供能量。

其次,学校精神要在发展中丰富。社会每向前推进一步,民众的观念、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学校的精神也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在教育理念的发展中丰富精神。制约教育理念更新的瓶颈很多,要善于找寻新的增长点,一旦找准方向,就要将其转化为学校意志,上升为学校精神来筹划和实施。时代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教师发展的途径也越来越广,对教师的培养要符合教师的时代特征,以适应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造就新时代教师的人文精神。学校精神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和提升。

三、学校精神如何体现

精神是活的,停留在嘴上的、宣传画册上的那不是精神,是工具。当我们继承、发展、丰富了学校精神后,就应该付诸行动。学校精神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标志的构建。这包括校训、校标、校歌等,这都是学校精神风貌的象征,是学校精神的鲜明标识,它往往给师生传统的熏陶和精神的传递。学校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应该置于醒目位置,应该有恰当的解释,应该溶入学校的各类活动,要利用各种舆论阵地诠释并宣扬,使得学校标志深入每个师生、家长、参与者的心里,并内化为行动。

第二,文化布置的熏陶。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载体,也是学校精神产生和发展的土壤,优秀的文化布置能赋予师生一种精神自觉和文化意识,通过潜移默化来影响师生朝共同的目标努力。因此学校内部的文化布置应紧紧围绕既定的学校精神展开,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环境布置,都要处处体现其内涵价值。良好的校园布置会构成一种美的氛围,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三,学校教职工的垂范。任何一所学校的精神,永远由这所学校的教师来代表,因此培养和弘扬学校精神,必须让教职员工成为学校精神的传播者、实践者和传承者,成为学校精神的“代言人”。对于学校精神,首先必须在教职工中产生共鸣,只有他们心领神会,才会言传身教,才能将学校的精神力量、心灵力量、生命力量传导给学生、家庭、社区。

第四,学校仪式化活动的张扬。仪式化活动有助于学校精神的繁衍和发展,能使学校活动更加庄重和严肃,为学校的日常运作赋予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使学校精神的传递神圣化。成功的仪式化活动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符合学校特定的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一辈子难以忘怀的印象,以至于对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上一篇:工作简介及业绩下一篇:常规二手车买卖合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