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 端午节传承传统文化(精选4篇)
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 端午节传承传统文化 篇1
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 端午节传承传统文化
近日,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挖掘端午节传统文化内涵,作为对学生德育教育素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爱国主义为根,滋养自己的“中国梦”。棕香中弥漫着屈原爱国主义的情思,屈原正道直行,对国家竭忠尽智,使学生明白了千年以来,人们孜孜传承的端午原来是对“爱国情愫”的由衷表达;因此,在放假前的主题班会上,结合学生自己的“中国梦”,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决心学习报国,传承端午的爱国情结。
用传唱爱国歌曲滋养学生的心灵。端午前后,学校校园广播站在饭间、课外活动时间播放《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大中国》、《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等爱国歌曲,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爱国歌曲,要说出推荐的理由和自己的感悟体会。
学生假期注意体会对端午传统文化的认识。自己回家看望老人,体会温暖,树立对亲人的感恩意识;看到许多人,像春节一样,不论离家远近,家像磁石一样把他们吸引回去,让学生从大家的亲情观念中认识到,端午依靠回家仪式来表达全社会的意志与核心价值观,最能够调动起我们对亲人、对家乡、对民族的记忆与情感。正是节日里这种社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转换,让每一个人获得了走入社会的机会,又在适当的时候让人们回归家庭,不断重温自身的文化,这种重温是刻骨铭心的,与每个人来到这世上的最初体验相关,与浓浓的血脉相关,对于更多的学生而言,让他们喜爱和参与到传统节日中来,才能培育其对节日的情感,并传承孕育在节日中的文化价值。(亓和田)
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 端午节传承传统文化 篇2
回顾大庆油田教育中心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 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中心一些学校就开始在“以大庆精神办学, 以铁人精神育人”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那时, 虽然没有上升到学校文化的高度, 但它确实对师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所以说, 中心所属各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是有基础的, 不是零起点。随着中心学校进行省示范学校、标准化学校的评估验收, 以及中心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 中心学校整体育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一批批典型学校脱颖而出, 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体系, 学校在管理能力、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上有了明显提升。自“十二五”以来, 中心以“12543”发展工程为指引, 各校纷纷以凝练学校核心理念为重点, 构建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系统, 在核心理念及理念系统的建构方面, 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可喜成果。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 具有鲜明个性, 有一定深度、有一定高度、成体系的理念系统。虽然还不够健全与完善, 但已探索并开拓出一条条有效路径, 提供了比较宝贵、鲜活的经验, 日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发展态势。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 每所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发展与蜕变, 彰显了学校文化中以育人为纲, 自主发展为本, 关注整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回顾发展历程, 中心上下充满了创业创造的艰辛, 更充满了创新创优的喜悦。
二、文化立校, 挖掘油教创新源泉
学校要内涵发展, 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就必须要走文化管理之路, 进入文化管理的层次。现在我们抓住了学校文化建设, 就是抓住了教育发展的根本, 就是抓住了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中心领导对学校文化建设是高度重视的, 油田教育蓬勃的发展态势, 就来源于我们昂扬的油教文化建设。因为唯有思想使人强大, 使人远离动物界。思想使人脱俗, 思想使人有追求, 思想使人充实, 思想使人幸福。一个没有新思想的校长是不称职的, 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校长也是不理想的。用文化变革和发展学校, 是校长应有的管理行为。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继承者、领导者、设计者、弘扬者和创新者。因此, 在办学中, 校长就要具备“文化立校”的意识, 并在管理中体现出文化自觉的行为, 积极打造学校文化, 并以此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顶层设计, 筹划战略目标
加强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 就是要解决教育最高层面上的终极目标和办学定位等重大思路问题。从长远发展、事业全局的高度, 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教育”和“建设什么样的学校”这两个问题, 从全局和整体出发筹划学校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优先顺序和工作重点, 致力于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改革发展按照其内在逻辑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减少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为师生提供可行性、可操作性强的“全景图”、“路线图”和“时间表”。
通常学校文化建设实施的策略是“校长牵头, 专家参与和指导, 师生合作与实施”, 可以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边研究、边实践, 以理论指导实践, 以实践创新经验。
(一) 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 明确学校教育的价值观和发展愿景。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价值观, 把学校办成什么样, 是每个校长心中的客观存在和主观追求, 关键在于要确立积极的、可以实现并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认可和追求的奋斗目标。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价值取向。
(二) 发现、发掘办学优势和自身的强项, 解读学校文化现象。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所秉承的价值取向, 它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进程, 是长期积淀的结果。
(三) 梳理、反思学校的文化积淀, 培育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统一, “过去”以特有的方式存在于“现在”, 并影响和制约着现在, “现在”的高度与水平则决定着“未来”的趋势与发展。我们需要以一种敬畏与辩证的态度看待传统和历史。
(四) 组织全校师生广泛参与, 共同创造、发展和弘扬学校文化。校长的学识、素养、胆识、境界决定着学校的文化品位, 校长的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工作作风决定着学校文化根基的深浅。可以说, 学校文化的凝炼与形成过程本身, 就是校长对师生的引领和同化。用力只能合格, 用心才会出色。当然, 文化建设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 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已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但那仅仅是开端。事实上, 我们书写的永远是文化建设的开篇。
大庆油田教育五十余年的改革与发展, 为我们今天和明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实现油田教育的新突破、新进步、新成就, 全面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更高质量, 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品质、境界和文化, 是一项更为复杂、更为细致、更需耐心的工作。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一项潜课程, 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着力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是学校每一个成员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近年来, 我们根据油田中心的实际情况, 努力为学生构造出一个环境优美、典雅别致的校园。把提高素质、全面培育人才的目标落实到各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角落。
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 端午节传承传统文化 篇3
临近期末,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思想,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力度。
学校成立了以吴茂胜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尤其突出了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采用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大了学校的监控力度。
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升旗演讲、张贴宣传材料等形式,给全校师生上了食品安全课;对学校餐厅的食品进货、验收贮存、加工、入口等环节和从业人员健康情况进行监控;对学校小卖部的食品进行全面检查,坚决杜绝过期及假冒伪劣食品的出现;清理了学校周围的摊点。
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 端午节传承传统文化 篇4
今年暑假,为规范假期教师行为,树立教师队伍良好的职业形象,切实杜绝违规教育行为,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从教育和引导入手,着力加强了教师职业行风建设。
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与教师签定暑期“十不准”目标责任书,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公开承诺;利用师爱进万家活动之际,举行家长评教活动,并书面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健全教师监督约束机制,切实规范假期教育行为。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结合中心学校幸福指数活动的开展情况,引导教师进一步强化师表意识,自觉规范教育行为,不断提升师德素养。
【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 端午节传承传统文化】推荐阅读:
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开设“道德讲堂”05-15
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关注雪天校园食品安全11-19
山东沂源11-23
沂源县历山中学七年级下英语导学案10-06
2006-2007学年度淄博市沂源县第二学期初二年级期末考试答案01-29
泾源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简介12-24
渭源县文化旅游重点工作汇报11-13
肇源县中心抽水站技术改造工程效益分析06-09
河北省涞源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