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管理办法

2024-08-02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管理办法(精选3篇)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管理办法 篇1

武平县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繁荣我县群众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充分发挥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在和谐武平建设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是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在本县发起经所在乡镇文化站批准设立的、在县文体广新局确认和备案的,经常进行公益性演出活动的非营利性团队。

第三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宣传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注重社会效益,遵纪守法,行为规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第四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要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工作,顾全大局,服从当地党委、政府或文化部门领导。

第五条 乡镇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由各乡镇文化站负责管理。县文化馆负责全县民间业余文艺团队业务指导,县文体广新局负责监管、考核。

第二章

团队成立

第六条 成立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按照自愿申请、基层文化站审核登记、县文体广新局备案的程序进行。

第七条 申请成立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团队建制稳定,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有相对固定的排练(创作、展示)场地,具有独立开展演出活动的设备; 2.团队成员相对固定,人数一般在10人以上,并有1-2名在本地有一定影响的文艺骨干成员;

3.团队具有一定的演出水准,具有年创作或移植1台以上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的能力,并能定期组织排练,常年开展活动。

第八条 申请者须持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向所在基层文化站提出申请。基层文化站要及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准予设立并报县文体广新局备案。

第九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成立后,因人员变动等原因导致该团队达不到成立基本条件,且短期内难以通过补充调整恢复或有效改善的,经所在文化站认定予以解散并撤销登记,并报县文体广新局备案。

第十条 未登记备案的团队,不列入年终民间业余文艺团队评比奖励、扶持补助的范围。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十一条 基层文化站是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的管理责任部门,对其所属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实行统一管理、指导、培训、扶持和服务。

第十二条 县文化馆对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实行业务指导,帮助业余团队培训辅导文艺骨干,指导排练节目。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必须积极参加业务培训辅导,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第十三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台账资料齐全,对团队内部人员、活动、设施设备实行严格管理。

第十四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要建立健全团队人员进出审批机制,确保团队成员及整体业务水平相对稳定,除个别创排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流动辅导外,其他团队成员如无特殊情况,进入、退出团队应当提前申请并报管理部门备案。同一成员不得同时加入两个及两个以上团队。

第十五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活动经费自筹,对经费要实行严格管理。

第四章

队伍建设

第十六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必须配备政治可靠、业务能力强、热心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的团队负责人,担负全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指导。

第十七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成员必须坚持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团队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增强文艺表演能力。

第十八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成员必须遵守团队规章制度,关心团队建设,维护团队形象。

第五章

团队活动

第十九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应当主动面向当地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开展各类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倡导文明风尚,促进和-谐建设。第二十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活动必须制度化、经常化。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每年参加当地有一定影响的活动或参加县(含县级)以上活动不少于3次,参加培训、排练的年活动日在50天以上,全年演出5场以上。

第二十一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每次活动要提前一周以手机信息形式报当地文化站负责人。当地文化站负责人应及时将信息报县文化馆。每次活动情况要做好记录,做好图片、影像资料录制、保存,并填写《武平县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登记表》及附相关证明材料,当月底上报当地文化站,基层文化站于每月上旬统计前1个月各文艺团队活动,将《武平县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汇总表》上报县文体广新局文化股。全年汇总报表须在次年1月10日前报送。

第二十二条 基层文化站要做好对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活动的指导、协调和监管工作,确保演出节目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确保居民(村民)日常生活不受干扰。

第二十三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活动应坚持公益性为主,开展民间交流活动不得与完成当地政府、本单位安排活动相冲突。

第二十四条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活动要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鼓励民间业余文艺团队自主、创新地开展各类活动,多出有特色、有影响的优秀作品,积极参加上级文化部门举办的赛事和活动,为推动和弘扬本县文化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第六章

经费补助 第二十五条 为体现县委、县政府对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的关心和支持,鼓励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对社会效益较好的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第二十六条 经费补助每年一次。经费补助对象为经批准成立满一年以上,团队建制完整、成员相对稳定、活动开展经常、社会效益良好的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对符合条件批准新成立的民间业余文艺团队一次性给予2000元补助。

第二十七条 县文体广新局评审小组根据每年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常年服务基层的演出场次、节目质量、参与完成县文体广新局布置的演出任务情况,以及由县文体广新局组织,被选调到县及县以上交流演出、获奖的情况,综合评选出县示范民间业余文艺团队并给予奖励,其余团队则按文化惠民演出情况给予一定补助。

1.民间业余文艺团队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每年场次达20场及以上的补助10000元;达10场及以上的补助5000元;达5场及以上的奖励2000元;未达5场次的文艺团队原则上不予补助。

2.团队创作节目及作品获国家、省、市、县文化部门奖项的分别给予奖励20000元、10000元、5000元、3000元。

3.设立“武平梁野民间文艺原创”奖。每年开展文艺精品评选活动,评出一批优秀原创文艺作品并给予奖励。创作要体现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反映新生活、新面貌、新风尚,特别是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气象的重大现实题材,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成立“武平梁野民间文艺原创”奖评委会,对报送作品进行评选。在评选过程中,重点倾斜注重民间传统文化挖掘,既可以上高雅殿堂,又可以送戏下乡的有穿透力的语言类、原创歌曲类作品。经评委会评定具有一定质量的原创作品给予不少于2000元的奖励。

第二十八条 补助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组织创作、培训、排练、演出以及相关设备器材的添置等。任何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私分该补助经费。县文体广新局每年将组织人员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6年2月起施行,由县文体广新局负责解释。

2016年 月 日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管理办法 篇2

作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载体,业余文艺团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乡镇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个人归属感的增强以及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摆在眼前的问题主要为如何通过加强管理解决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对乡镇业余文艺团队管理思路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业余文艺团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乡镇业余文艺团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第一,团队结构不合理且整体水平不一。从近年来乡镇业余文艺团队发展状况来看,其组建过程多为群众自发性组织,团队的负责人在文化素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二,缺乏地方特色。尽管乡镇业余文艺团队当前已能够满足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但活动中的节目仍以照搬照抄为主,忽视地方中许多特色的项目。第三,缺乏对文艺团队的有效管理。很多文化站相关工作人员对文艺活动进行适当的组织或管理的同时,还负责许多政府中的行政事务,导致其无法对文艺团队进行有效的管理。第四,基础设施不完善。作为业余文艺活动的载体,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在乡镇中并不完善,大多文艺活动的开展仍选在个人农家院内。即使乡镇政府提供相应的活动场地,但由于空间资源有限且基础设施薄弱,使文艺活动的开展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乡镇业余文艺活动中也涉及经费问题,大多自筹、社会企业支持以及政府赞助的方式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使活动经费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乡镇业余文艺团队的管理思路探索

(一)管理机制的完善

根据国家文化部门《关于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内容,明确要求基层文化队伍的相关机制以及培训基地带动作用。乡镇业余文艺团队管理过程中应立足于实际发展状况,由影响力较大且发展势头较足的团队构建中心或示范点。乡镇文化部门组织其定期创编集合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并利用巡演的方式以促进乡镇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特别针对群众自发组织的团队需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将团队中存在的偏离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进行肃清,也避免团队中拉帮结派的情况发生,进而实现对乡镇业余文艺团队的有效管理。

(二)对乡镇业余文艺团队的培育

针对乡镇业余文艺团队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以及综合水平偏低等情况,要求做好引导与培育工作。具体策略主要表现在:首先,正确引导。引导的目的在于提高群众参与文艺活动的积极性,将业余文艺活动对健身健美、民风改善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表现出来。其次,乡镇文化部门可构建培训长效机制。通过对团队参与人员的辅导培训使其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同时也可适时聘请社会中影响力较高且发展较为全面的文艺团队来此表演,为乡镇业余文艺团队注入新鲜的活力。最后,节日活动的演出。乡镇业余文艺团队目前除在基本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表演外,并不注重其他传统节日的文艺活动。因此乡镇文化部门应根据地方发展特色,组织团队在更多的文化节日中演出。

(三)资源的整合与资金的筹集

乡镇业余文艺团队管理本身作为公益性事业,在经费保障方面应以区域政府为主体。但大多乡镇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使文艺活动无法获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导致活动的开展与管理工作面临很大的难题。因此文化部门应注重与其他项目建设的整合如体育建设项目等。同时,在资金筹集方面,政府部门应与团队成员共同努力获取地方企业或其他机关单位资金方面的支持。特别文艺活动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也可充分利用乡镇中的其他场所如阅览室、篮球场地、娱乐活动室等,确保乡镇业余文艺活动顺利开展以及对其实现有效的管理。

三、结论

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群众业余文艺团队 扶持 建议

近几年,广东省、广州市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多个涉及文化发展的重要文件,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将文化发展提到相当重要的高度,为广州市群众文化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历史机遇下,为实现以群众文艺团队凝聚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广州市文化软实力,笔者建议从政策、资金、人才、平台四个方面给群众文艺团队以全面保障,使广州市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达到文化管理高效率化,文化队伍高素质化,文化设施高标准化,文化活动高水平化,文艺创作高质量化的社会效果,进而推动岭南文化整体发展。

一、制度保障——建立全新机制以稳固群众文艺团队生存基础

(一)建立广州市星级群众文艺团队评估定级机制

目前我省在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方面已有较成熟的经验,相关政策规定的配套资金也能够严格落实,可以说这一机制对文化站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照文化馆站评估定级机制,通过参考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等地在群众文艺团队服务管理方面的做法,结合广州市实际,本文建议出台《广州市星级群众文艺团队评估定级管理办法》,以评估定级的方式对群众文艺团队服务与管理工作加以引导、推进、落实,建立“分类指导、分级补助”的新机制,突出对群众文艺团队的服务与扶持,进一步促进各类群众文艺团队健康有序发展。评估机制主要内容如下:

1、认定范围:由群众自发成立的合唱、舞蹈、戏曲、器乐、诗书画等业余文艺团队、群众特色团队或广州市辖内学校、企事业、部队及国家机关等单位非职业文化团队。

2、认定等次:设置五个星级等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五星级团队20支、四星级团队30支、三星级团队40支、二星级团队50支、一星级团队若干。各等次团队在组队时间、成员人数、获奖情况等方面有相应要求。

3、认定程序: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每年按照合唱、舞蹈、戏曲、器乐、诗书画等类别对各星级团队进行分级分类认定,认定坚持日常考评、展示比赛、各区推荐相结合原则,组织有关领导、专家组成评委会,综合考虑团队比赛名次、历史获奖情况、区域影响力、对广州市文化工作参与度及贡献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认定,确定名单。

4、奖励扶持:设立广州市星级群众文艺团队评估定级专项资金,每年对认定的各类群众文艺团队给予经费奖励扶持。

5、团队义务:每年完成公益演出任务、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若干人次,积极参与区域内公共文化建设。

(二)制定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管理标准

制定并印发《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我市群众文艺团队的内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提供群众文艺团队内部财务管理、组织管理、活动管理等制度模本,引导群众文艺团队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建立群众文艺团队备案制度,各区文广新局、文化馆等部门要在群众文艺团队的组织建设上加强指导,做好文艺团队的备案、登记、组织申报等工作,同时指导帮助团队做好台帐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等日常管理活动;

3、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使用保管,依照相应的财务制度,严格管理,确保各级政府资助和补贴的扶持资金、奖励资金等用于群众文艺团队的自身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确保各级政府为群众文艺团队配送的文化活动器材不流失。

(三)引入第三方监督反馈意见制度

为对评星的文艺团队进一步加强管理,推动星级群众文艺团队健康发展,使其真正发挥惠民作用,我们建议引入第三方监督反馈意见制度。在引入第三方监督反馈机制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这个监督反馈工作的实施者,不能是团队自身或者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第三方必须是一批高素质监督队伍,必须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和考试才可以上岗。积极发挥文艺协会作用,发掘一批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文化市场中介机构作为第三方。二是在制定监督考评制度的时候,要加大监督考评过程的透明度和考评结果的公示力度。把考评过程、监督人员、反馈结果都置于群众的阳光监督之下。三是要注重对监督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和面谈。通过反馈面谈,可为收集群众文艺团队意见提供渠道,不仅仅告诉被监督方一个考核结果,更重要的是要与群众文艺团队一道从材料和数据中分析应该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形成推动我市群众文艺团队又好又快发展的合力。

二、资金保障——引导多元投入以扶持群众文艺团队成长壮大

资金保障是群众文艺团队组织开展活动的前提。要按照“增长优先,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多渠道、多举措引导政府和社会投入,逐步解决群众文艺团队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扶持群众文艺团队发展壮大。

(一)建立群众文艺团队公共财政经费增长机制

在政府财政预算中要适当向文化发展倾斜,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落实群众文艺团队经费逐年增加且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政策。在每年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按照星级评定方案对新组建团队、参加展演活动、设施添置等给予一定的补助,科学设置评定标准,更好的激发团队积极性,推进队伍规范有序发展。逐步加大区属及街道、社区(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艺团队活动的经费投入,加大对文艺团队教育培训等经费的投入。同时鼓励群众文艺团队积极创编文艺作品,出台相应的群众文艺团队文艺精品和艺术成果奖励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的投入机制予以配套奖励。

nlc202309021137

(二)试行量化采购群众文艺团队服务的投入方式

1、建立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服务官方网站。

通过星级团队评估定级机制,将全市所有群众文艺团队登记注册。对达到三星级以上团队,将其简介、人员、节目、师资等相关情况形成菜单公布在官方网站上,供各区、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机构上网采购。

2、政府采购群众文艺团队公益服务。

政府每年固定安排一定场次的公益慈善演出、公益培训讲座,由星级群众文艺团队申报承办,列出节目清单,和文化馆、专业团体同台竞争,享受同等经费补助。

(三)结合福利彩票公益金,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扶持群众文艺团队

在群众文艺团队的扶持上,要调整政府投入结构,完善投入方式,实行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相结合,基本预算财政拨款与项目资助相结合,增强导向作用,提高投资效益。参考广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广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老年文化宣传项目的做法,建议文化部门携手民政部门和福彩机构积极拓展文化“扶老”项目,结合福利彩票“星光计划”,通过福彩公益金收益支持星级群众文艺团队完成养老院慰问等公益文化演出。此外,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牵线搭桥,安排群众文化活动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引导企业来采购群众文艺团队的演出。通过群众文艺团队结合文化展演活动宣传企业,企业对团队进行赞助和冠名,政府搭平台,企业来投资,团队来唱戏,达到企业和团队互惠双赢的效果。“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使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成为政府的重要民生项目和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三、人才保障——培养骨干队伍以增强群众文艺团队自我造血能力

群众文艺团队骨干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团队形成自我造血能力、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人才支撑团队”的理念,逐步建立群众文艺团队人才库,试行“以量化指标衡量绩效水平,以项目促进人才成长”的管理模式,不断加强群众文艺团队管理人才、文艺人才培训,形成人才发展支撑体系。

(一)建立群众文艺团队人才库

在星级团队评估定级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全市群众文艺团队及市、区级文化馆、国有文艺院团专业干部资料,建立广州市群众文艺人才库,形成文艺辅导员、文化志愿者派送平台。人才库主要分两类:一是团队管理型人才,一是文艺专家型人才。

1、团队管理型人才

在群众业余文艺团队中,团队管理人才是组织成员中从事核心管理业务,真正决定团队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的人。我们应积极引进文化艺术届懂文化、善管理、会经营的团队管理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同时本着培养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的原则,加快现有文化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有计划地选派团队管理人才进修培训,储备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管理人才队伍。

2、文艺专家型人才

如果说团队管理人才是群众文艺团队前进的灯塔,文艺专家型人才则是这灯塔的基石。因此,全面掌握目前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的现状,造就和培养大批优秀的专家型文化艺术人才,并引导他们参与指导群众文艺团队业务,是摆放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这些文艺骨干,我们要有计划地选派到国家和省市文化部门、艺术院校进行专门学习,进一步提升文艺鉴赏能力、节目创作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带动更多团队活跃基层文化,打响活动品牌。

(二)形成文化志愿者派送平台

志愿者又叫义工,虽然对于志愿者我们早已不陌生,但是在国内,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和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市文化志愿者中心主要挂靠在各级文化馆,各项制度还不成熟,工作业务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以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人才库的建立为基础,形成文化志愿者派送平台。鼓励有影响的艺术家、老师和具备文艺专长的居民加入文艺辅导员、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热心文化事业的志愿者到各群众文艺团队指导专业。针对团队缺日常管理经验、缺文艺骨干、缺活动策划能力、缺具体节目编排、缺灯光舞美设计等不同需求,安排针对性的辅导培训和志愿服务。

1、派送文艺培训志愿者

健全群众文化人才发展机制,加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辅导培训,是搞好业余文艺团队的基础。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广州市应该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文化馆和国有院团、学校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强对群众文艺团队的指导。建议建立相关制度,对市、区级文化馆、国有院团委派专业干部深入群众文艺团队参与志愿指导培训作出量化要求。继续深入推进“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做大做实群众文艺团队培训工作,增加艺术培训种类,搞好人才体系建设,提升各团队的艺术水平。

2、派送团队管理志愿者

通过第三方反馈意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群众文艺团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加强团队管理培训辅导。派送“团队管理型人才”志愿者到群众文艺团队中,通过培训、指导、辅导和讲座等多种途径,帮助群众文艺团队核心骨干提高管理水平。

3、派送文化活动志愿者

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队以大专院校在校学生为主,主要服务于群众文艺团队文化活动的开展、活动现场秩序的维持等社会化文化活动。

4、派送文艺团队志愿者

文艺团队志愿者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志愿者,它主要以高端优质团队为主体,通过高级团队与基础团队结对帮扶,整合团队资源,利用高级文艺团队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和辐射、示范和导向作用,帮助基础团队制定章程、完善档案、培训辅导、策划活动、创作节目,实现群众文艺团队间的自我造血,提升我市群众艺术团队的整体实力。

四、平台保障——提供交流平台以激发群众文艺团队发展活力

一个良好的交流展示平台对群众文艺团队实现自我价值、增进文化交流、提升业务水平、丰富业余生活非常重要。但是现实中,由于城市公共文化广场设施资源的紧缺等客观原因,导致群众文艺团队缺乏一个稳定的交流、展示、学习、提高的平台。

(一)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增加对团队的免费服务

根据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基本原则,制定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已建或在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增加对群众文艺团队的免费服务。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意加强城市文化发展的空间规划,在新建小区配套方面做好定位,保证文化用房的配置;二是要充分整合各有关部门、机关事业单位、有关企业、会所的场地、活动载体等资源,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共同为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三是积极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机制,可参考民政、城管系统,出台聘请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人员的政策措施,确保人员到位,保证公共文化设施正常开放,提高利用率;四是要注意用好用活中央和省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三旧”改造等政策,积极为重大文化广场项目争取各级政府的扶持引导基金,既为项目解决部分资金压力,同时激发项目主体的发展热情,并提升项目的形象和影响力。五是探索多样化的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方式。可以考虑由政府提供公共文化场地,引入社会资源参与管理,通过企业的渠道和平台带资源进来,开展低价有偿文化服务。

(二)举办星级群众文艺团队汇演,增加各团队的交流学习

文艺展演是文艺团队展示队员风采、检验排练成果、体现文化价值的重要方式。由于缺少足够的演出交流平台,群众文艺团队尤其重视和珍惜自己登台演出的机会。建议结合星级群众文艺团队评估定级工作,每年定期举办《“星耀羊城”广州市星级群众文艺团队大汇演》,积极鼓励具备一定规模和上星级的群众文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推动群众文艺团队向更活跃、更丰富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资料为广州市文化馆调研组实地调研、访谈、征集所得。

作者简介:申思(1981—),男,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毕业,群众文化馆员,现任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副馆长。创作的《古埠听涛》等多个歌曲、小品曾先后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奖、广东省群众花会金奖、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等。

上一篇:读《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有感下一篇:古田会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