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运动训练

2024-08-23

业余运动训练(精选12篇)

业余运动训练 篇1

一、长跑运动员绝对速度的训练

在运动训练中,绝对速度一般指运动员100米跑的最快速度。是所有径赛项目运动员极为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影响长跑成绩的关键因素。训练时应增加训练中速度训练的内容和比重,来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速度是长跑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然而,很多人往往不重视速度训练对耐力项目的作用,认为在训练中绝对速度所占比重很小。结果由于绝对速度差,导致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成绩难以提高。在当今高水平长跑竞技中,绝对速度已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风向标。因此,在训练中,应注重培养运动员的速度能力,为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长跑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训练,一般采用短时间、短距离的大负荷训练方法。绝对速度训练安排要与速度耐力、一般耐力训练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促进绝对速度训练的效果。主要训练方法有:

1.短距离起跑如30米、60米、80米起跑、行进间跑。

2. 30~80米加速跑、接力跑。

3. 60~100米行进间跑。

4.100~300米重复跑、等短距离跑。

爆发力的训练对于提高绝对速度有很大的作用,如行进间单脚跳、后蹬跑、跨步跳等,对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效果明显。

二、长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的训练

长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是长跑运动员的核心能力,决定着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是运动员在比赛中速度持续能力的体现,训练中应结合长跑项目相应的特点来进行训练。因此,乳酸耐受力就成为长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训练的关键。 乳酸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由于运动相对过度,超过了有氧运动的强度,氧气供应不足而形成无氧代谢,从而导致大量的过度产物乳酸在体内形成堆积。因此, 训练中一般采用400米间歇跑的方式,并重复多次。 在每次运动时运动员要达到或接近极量负荷,每次间歇休息时又未获得完全的恢复。主要训练方法有:

1. 等距离、等时间、等间歇时间的重复练习。 如女子400米间歇跑,规定必须在1分20秒~1分25秒的时间内完成,间歇时间30~60秒,连续完成15~20次。

2. 等距离、不等时间、等间歇时间的重复练习。如女子600米重复跑,规定第一组必须在2分05秒~2分10秒的时间内完成,然后在后续练习中, 每组完成时间延长2~3秒,间歇时间1分30秒~2分钟,连续完成4~5组。

3. 等距离、不等时间、不等间歇时间的重复练习。如男子1000米重复跑,规定第一组必须在3分钟~3分05秒的时间内完成,然后在后续练习中,每组完成时间延长3~5秒,间歇时间从5分钟开始,向后依次增加30秒,连续完成3~4组。

4. 等时间、不同距离、等间歇时间的重复练习。如男子800米计时跑,在接近本人最大强度的练习后,组间休息2~3分钟,后续练习采用“±5米” 的方式,完成2~3组。

三、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训练

有氧耐力是长跑运动员最基本的能力。通过有氧耐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有氧能力本身,而且对无氧能力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良好的有氧能力可以推迟和延缓乳酸的出现和升高,从而支持无氧代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训练中主要采用长距离、适宜强度的重复跑练习,重复跑的距离,间歇时间应合理,不超越运动员的实际水平,让运动员适应训练。要求重复跑的距离与自己的主项跑的距离相符。例如10000米跑的运动员,重复跑的距离是8000~12000米。5000米跑的运动员,重复跑的距离是4000~6000米。也可利用阶梯跑的方法进行,如跑5000米休息5分钟,再跑3000米休息3分种,再跑2000米休息2分钟,最后跑1000米。休息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以心率恢复到自身的平时水平时,进行下一组的重复跑。

四、长跑运动员速度节奏的训练

速度节奏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跑的节奏感,是运动过程中,机体调节代谢能量的供应,使身体或运动器械质心的位移速度产生快与慢的周期性、阶段性变化特征。速度节奏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训练水平。训练中,要重视技术训练以及全身的协调发力。由于速度节奏是运动员对整个长跑过程中的主体感受,因此,必须通过大量的专项距离跑和比赛时间才能够逐步形成。速度节奏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专项距离的重复跑练习,如10000米跑的运动员,重复跑的距离是10000米, 5000米跑的运动员,重复跑的距离是5000米,重复次数可依据训练阶段合理安排。

五、长跑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发展绝对速度时,应注意运动员的青少年时期,重点进行速度训练,且这种训练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进行。进行绝对速度训练时,应使运动员在一次练习结束后,得到充分休息,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2. 在有氧训练中,应重视有氧训练的质量, 不能没有要求。同时,应融合技术和力量的内容及要求,强调“耐力”与“技术”、“耐力”与“力量”的结合。

3. 当有氧能力这一决定运动员耐力水平的基础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时,影响的就不仅是有氧能力本身,同时,也制约了运动员无氧能力水平的提高。

4. 在进行专项速度耐力训练时,要对运动时机体有氧与无氧代谢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一味追求训练的专项化,机械地将比赛的供能特点作为训练的唯一依据。避免造成“有氧”与“无氧”训练的比例失衡,从而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业余运动训练 篇2

(2003——2004)

中学每年都要举办校田径运动会以及参加县田径运动会,田径是基础项目,推动了学校的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学校的《国家体育锻练标准》的达标和优秀率逐年提高,2003年全校达标率达98%,优秀率达到35%,开创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又一新局面。通过1年的抓学校田径业余训练,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的业余田径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体育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必须明确本职工作,树立起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地进行工作。其次体育教师要有敬业精神,体育教师工作辛苦,社会上对体育训练仍有偏见。特别是与某些主科比较起来,社会、家长、学生仍存在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轻视体育的思想,这对我们开展业余训练带许多困难。怎么办?我觉得,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对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而不能自轻自贱,用我们自身的言语和行为改变社会的偏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体育教师还要有吃苦奉献精神。体育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工作辛苦,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我们的工作环境,在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是“露天作业”,“夏天太阳猛,冬天西北风”,而且工作量大,除了每天上了4节课外,清早要晨炼,傍晚带运动队训练,此外还有各项体育竟赛的训练、组织和实施等;我们还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认真选好体育苗子

有些人认为:我们只是学校的业余训练,又不是运动专业队训练,学生的条件好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应付比赛。我觉得,不论是专业队还是业余队,选苗工作一样不可忽视。俗语说:选材的成功就等于训练成功的一半。因此我把选苗的工作看作是训练的前提,有了好苗,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事倍功半。然而,选苗工作,必须不辞劳苦地深入到各班,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因为我们所担任的教学班不一定是本年参加比赛的年龄组,怎么办?要处理好这个衔接问题,首先我们几位体育教师沟通好,其次选苗工作还贯穿在一年四季,无论在操场上课,课外活动等活动场所,处处留意,发现好苗去问,并作好记录。更重要的是在暑假集训,目的是观察学生各人的反应、模仿、步型、灵敏、耐力、弹跳等能力表现如何。这样选苗比较准确,人队后队伍也较稳定,运动水平也会提高得更快。

三、制定训练计划,从严进行训练

我认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长远的训练计划.不急于求成,特别是田赛项目,要有多年计划也要有近期训练目标。计划内容的安排应重视基础训练和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先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后根据专项的需要及运动员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体质训练,进而把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全年计划分四个训练期,即秋冬季和春夏季,夏季训练是全年训练主要季节,抓好夏季训练是检查和衡量全面训练成果的主要阶段。在训练内容上重点加强基础素质训练和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使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跑。跳、投的姿势,培养节奏感,速度等良好感觉。在训练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多次训练法,每周训练8次,其中早上4次,每次45分钟,下午3--4次,每次一个小时以上,全学期除期考两周停训外,不管天气如何都坚持训练。周计划是根据年计划和各季节的任务要求以及比赛任务而制定的。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先进行各项素质练习,特别是加强力量和弹跳训练,如:发展腿部力量和弹跳力,采用深跳台阶,连续跳越障碍物,蛙跳,让距跳,单足跳接力,跳远,计数跳绳比赛,计时跳绳、跳绳接力,负轻物深蹲跳、半蹲跳。直膝跳等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后解决技术问题。一般是上午以基本素质为主,如做30米或40米快速的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短距离加速跑等一些频率快而要求动作协调放松的专门练习来提高学生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以达到掌握跑的正确姿势的目的。安排运动量较小,因为早晨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再加上早锻后学生还要承受一天的学习任务,影响他们身体健康和文化学习。下午以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为主。我是这样安排的,周一、三进行跳高、铅球的训练,周二、五进行跳远的训练,而周四一般作为调整,即以发展柔韧性、力量素质的训练周而复始。此外,每次都把柔韧性练习作为准备运动,问时带有技术性放松练习放在课的结束前进行,如:跳的项目力量练习后结合技术进行踏跳放松,这样可提高每课练习密度,也有利于学生更快掌握动作技术。

在技术训练方面,只有掌握好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我在运动训练的同时强调技术,在学生一进队开始抓好基本技术,随着学生技术的提高,仍然不断地完善基本技术。对某些难以掌握的动作,自己比较肯动脑筋想办法,利用一切手段如幻灯,挂图。录像。辅助练习等帮助学生掌握其要领。使他们从小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动作模式,如:蹲踞式的腾空动作,仅仅是示范、讲解、练习是不够的,如果让学生作单杠上的悬垂练习,体会空中动作,那就会少走许多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训练中,还要常常注意利用一些手段去刺激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挖掘潜力,如训练跳高时,横杆的实际高度是125cm,是该运动员从未跳过的高度,而我在跳高架旁布置有较宽大的物体高高堆起(如海绵垫之类),使学生造成视觉上的误差,我还告诉学生此时高度为135cm,而学生不会有什么怀疑(130cm是该生的最好成绩),如此,学生在克服心理障碍且又在视觉差的影响下激发出其最大的潜力及跳高欲,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几年我校的跳高、跳远项目在城区田径会上都是名列前茅。

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好办法。我认为,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严格训练的目的,并按基础和水平,因材施教,更要使学生懂得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后多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学生在接受老师的训练时,总是要注意教师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从自己的言论、行为、训练表现给

学生一个好榜样。严格他说,要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四、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争取家长支持。

要带好学校田径队,首先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例如经常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是怎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造好成绩为国争光的事例。使学生从小树立起认真训练,为校争光的信念。再结合本队的典型例子,如张静同学在一次训练中狃了脚。好了马上主动提出要回来参加赛前的训练,当然,单有学生自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取得家长们的支持。父母非常疼爱孩子。少数家长仍有顾虑,一则怕参加训练后影响学习成绩,二则心疼孩子,怕累坏了,练坏了。我们也常碰到这个问题。我们向家长讲清道理,讲明训练目的、时间、方法等具体问题,消除家长的顾虑,保证她的学习成绩不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一起做家长工作。

五、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平时除了抓好学生的训练外,还及时了解学生训练的身体状况反应。为了加强学生的营养供给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教师:姜宝山

王青山

田径业余训练总结

单位:景兴春蕾中学

业余运动训练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业余运动 管理现状 对策

一、业余运动训练的现状

1.领导观念的片面性

业余运动训练的问题较多,首先要提到的就是领导观念的片面性,部分领导不能充分认识业余运动的重要性,缺乏对体育的足够认识;其次,有部分领导只是重视队员在比赛中能否取得好的名次,而忽略了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另外,在很多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上会与教练的想法产生分歧或者摩擦,不能做好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这对于业余运动管理的效果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2.管理上的局限性

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业余运动训练队的管理问题,而且整个社会的体育环境下,也并没有将业余训练队真正的融合进去。由于欠缺很多的比赛的机会,业余运动员也很难通过大赛来积累经验,没有更多的空间来寻求自身的进步,同时这些队员也得不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使得运动员的训练变得机械化。正因为业余运动管理上的局限性,致使业余运动训练面临着很严峻的形势。

3.思想方面的模糊性

业余运动训练在对运动员的思想方面的教育很是缺乏,由于业余运动训练的组织到实施,没有太多严谨而规范的标准来约束每个运动员,有的运动员缺乏认真的训练态度,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导致了业余运动训练的整体变得越来越散漫。在训练中,很多运动员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强,训练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导致了业余运动训练没有章法可言。

4.激励制度不均衡

在业余运动训练中,采用的激励机制一般是精神激励法,但是长久以来,当大家的物质利益不能得到满足时,这种精神激励法就失去了作用。因此,在未来的训练中,对发挥出色的运动员或者是能够在比赛中取得成绩的运动员采取适当的物质激励,就能够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去积极训练,争取更好的成绩。另外,在对运动员有了物质激励后,对教练员的福利和待遇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改善,必须让教练员的辛苦工作有相应程度的回报,这样才能使教练员更加认真、负责的培养优秀的运动员。

二、业余运动训练的发展研究及对策探析

针对以上现状,对于业余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就更应该积极探索并采取行动,对业余运动训练的现状做出大胆的改革,从而推进业余运动训练的发展。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业余运动这项运动必须坚持有自己的体育精神和指导方针,或者说业余运动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因此,这项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只有把握了这个大方向,才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发展新人,提高运动员水平的事业中去,从而做到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在业余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循价值规律,坚持自己的思想优势,发扬自己的道德伦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业余运动训练统一到相同高度的精神层面,从而促进业余运动训练的高效发展。

2.完善对运动员的激励机制

业余运动训练中,对运动员的激励机制是不够完善的,因此,要尽快完善运动员的激励机制是提高业余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训练中,应该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用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业余运动的高层领导,应该时常到运动员的训练现场参观和指导,这样就能从心理方面对运动员产生鼓励和刺激,运动员才能在这样的督促下努力训练。除此之外,业余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设置一定的物质奖励手段,比如说奖金,对于一些成绩优异的运动员或者是在比赛中取得成绩的运动员,给予他们相应的奖金,相信运动员们会更加积极、努力的训练,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拥有了完善的激励机制,每个运动员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素质,为自己量身定做训练计划,通过既定的目标和计划,使自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训练水平的提高,争取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3.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

在业余运动训练的工作中,往往只是重视体制的改革,而忽略了对运动员的管理,也忽视了对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改革。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加强对业余运动员的管理,同时加强对业余运动方法的改革。首先,对运动员的训练时,要针对不同运动员的自身素质和条件,为其设置相应的训练条件和训练时间,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其次,就要对业余训练的体制进行改革,应该在广大训练队伍中,树立民主、进取、平等的训练体制,树立公平竞争体育精神。

4.加强与各方的合作

业余运动训练作为一种产业的形式存在与市场之中,就应该很好的利用体育产业的优势,通过与各方的合作大力宣传业余训练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试图通过广泛的合作和联合来争取更多的资助,比如说争取获得国家的拨款和援助,通过社会的捐款和辅助,或者是能够取得自主经营者的帮助,将业余运动作为一种新的产业进行发展,从而使得更多的人和单位关注业余运动,使其能够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5.正确运用市场规律

业余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产生诸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业余运动的经营和管理上不能正确的运用市场规律,因此,要使业余运动训练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应该适应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积极的贯彻使用现行的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在提高运动员与教练员素质的同时,最大程度上的克服以前在训练中的不良习惯,从而在细节上取得进步和发展。

6.转向科技进步的轨道

事实证明,现在的业余运动训练不能仅依靠运动员的天赋和通过艰苦的训练就能够达到既定的目标,这种传统的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体育人才的培养了,因此,我们应该将高科技手段应用到现在的业余运动训练中,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对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才能使业余运动的水平提升一個层次。

三、小结

业余运动训练的现状和问题已经得到详细的分析和探究,而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完善的体制和全面的发展对策,对于业余运动训练的发展更需要在不断的改革中进行完善和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将业余运动训练的形式和系统的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利益与价值的结合,更好的培养优秀的运动人才,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取得业余运动训练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

业余运动训练 篇4

1.1研究对象

湖南省高校运动队的管理现状。

1.2研究方法

对高校管理人员和业余运动队的教练及队员进行问卷调查, 并搜索大量文献资料, 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 寻找出高校业余运动训练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2.高校业余运动训练的现状

2.1领导观念的片面性

2.1.1部分高校领导只注重科研、教学, 对体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2.1.2部分高校领导存在片面的名次观念, 只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以此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1.3除了体育部的教师或教练比较了解运动队的训练外, 其他管理部门的领导很少掌握运动训练相关的东西, 因此领导的宏观指示与教练的微观调整间时常产生矛盾, 正是这一矛盾影响着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2管理上的局限性

2.2.1没有把高校体育纳入社会大体育当中, 高校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次数很少, 缺乏比赛促练的机会。另外, 社会对高校体育也比较陌生, 没有给予适当的关注与支持。

2.2.2学生运动员由于长期参加训练、比赛, 势必影响到文化成绩, 这一问题成了运动员的一个重大压力, 随着学分制、辅修制等一些制度的实施, 他们可能因文化成绩的不理想而留级、重修, 甚至退学, 不能毕业。

2.2.3缺乏经费, 场地器材落后直接影响到高校业务运动训练水平, 竞技体育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撑。

2.2.4科学化、专业化训练水平不高, 制约了高校运动训练的水平, 很多高校因为经费缺乏, 硬件设施落后, 没有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教学训练人才, 也就没有高水平的业余运动训练, 长此以往, 形成了恶性循环。2008年湖南省高校田径锦标赛, 全省五十多所高校只有十二所高校组队参加, 而且其中有五所大学是临时组队参加。

2.2.5高校教练员与普通体育教师的工作分工不明确, 高校教练员应该专门从事训练工作, 而普通教师从事的是教学工作, 教学与训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2.3思想方面的模糊性

2.3.1缺乏经常性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 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如: (1) 进了高校, 就有了“铁饭碗”, 因而不求上进, 采用应付式的训练态度; (2) 只求运动成绩, 忽视文化学习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

2.3.2由于不计投入和产出, 不尊重按劳分配原则, 存在“吃大锅饭”的状况, 少数教练员与运动员违反道德纪律, 不择手段, 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心理。

2.3.3个别领导把运动员的招生工作看成是权力的表现, “暗箱操作”、“乱铺摊子”, 使一些不合格的学生也招收入校。

2.4激励制度不均衡

2.4.1过于重精神激励而轻物质激励。高校运动队管理受到“奉献”和“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的影响, 曾经过于注重精神激励而缺乏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得不到物质激励的支持和辅助, 必将影响其激励效果;物质激励不能确保, 就相当于运动员的物质利益得不到保证, 他们的积极性也就得不到提高, 从而影响到竞技水平的提高。

2.4.2教练员待遇差。通过对高校业余运动队的调查得知, 全省五十多所院校中, 教练每个月能拿到基本工资、教龄补贴和很少的训练津贴, 而其他收入就是运动员参加比赛获得好成绩后所获得的奖金额度, 但很少, 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奖励, 而教练员付出的劳动和训练、比赛中遇到的艰辛都被忽视, 因此一些教师不愿意担当教练。

2.5选材制度不完善

目前, 高校业余运动队选择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有三种渠道: (1) 普通中学生运动员; (2) 各省、市运动学校或体工队及体育传统学校; (3) 一线队员、退役运动员。湖南省2008年只有四所大学拥有体育特招权, 分别为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及国防科技大学。其他学校只能录取到在省级比赛中成绩达到前三名, 且文化成绩达到本校最底分数线60%的学生, 且无决定权, 造成体育优秀人才的流失。

3.对策探析

上述种种现状, 严重影响了高校的业余运动训练的开展与发展, 因此十分有必要加以改进完善, 大胆改革, 进一步解放思想, 打破教务主义和僵化思想的束缚。

3.1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纳入高校的日常工作和发展的轨道。

3.2此项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要在培养全面发展新人、提高运动水平的同时, 加强精神文明的培养, 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思想优势, 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同时, 还要对伦理道德观念进行调控。

3.3加强对运动员的精神激励和开设体育奖学金。

3.3.1在训练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用激励机制调动广大运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领导到训练场督促运动员训练, 对运动员心理增加刺激, 这种心理刺激转化为生理上的兴奋, 运动员创造良好的训练效果的几率会大增。

3.3.2开设体育奖学金, 对运动员的思想进行刺激, 如衡阳南华大学的模式是, 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级以上的比赛, 取得个人前八名或团体前三名以上的名次, 运动员可按比赛成绩减免学费, 以及获得1000—3000元的奖励。

3.4高校业余运动员训练工作不能只谈体制改革, 而忽视对学生的管理, 忽视训练内容、方法的改革。

3.4.1管理学生运动员时, 要从专业的择置、成绩要求、训练时间、训练条件的安排等方面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

3.4.2在广大教练员中树立民主、平等、开拓、进取、效益、开放、求知、成才的训练体制, 树立创新观念和积极参与、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3.5教育作为一种产业, 应纳入市场之中, 加强横向联合, 走体育产业之路, 多渠道获取资金, 开辟国家拨款、社会筹款、自主经营三者并存的资金来源。

3.6正确运用市场经济规律,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提高教练员的训练待遇, 克服教练员、运动员的不良倾向, 提高他们的素质, 适应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细则与方式的变化。

3.7转向科技进步轨道。事实证明, 仅靠普及基础, 以及运动员的天赋、苦训, 是难以取胜的, 应加强科学训练与专业人才的培养。

3.8完善选材体制

3.8.1对体育尖子的报考条件予以一些制度上的优惠, 不同学校为了保证招收人才的水平, 可以制定不同的选材体制。

3.8.2对优秀人才的保护, 在入学、开学等方面予以照顾, 切实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 消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总之, 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高校业余运动训练工作也不例外, 它的缺点和不足经过改革可成为前进的动力。高校体育工作者要把系统的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把重视物质利益原则, 尊敬价值规律与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纪律教育结合起来, 更好地培养优秀学生运动员。

参考文献

[1]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2]迪特里希·哈雷.训练学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5:169-188.

[3]黄明教等.学校体育大辞典[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125-130.

[4]陈国成, 汪静华.高校开展中长跑运动实验效应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

业余训练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篇5

2012年度江西省业余训练先进单位事迹材料——江西省**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训练和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中心职能,全面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校建有一栋建筑面积为2720平方米的综合训练大楼,同时,该楼也设为体校办公楼,学校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内设两个股级结构,配备了正副校长,体校现有人员11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教练员8人,另聘请兼职教练员3人,目前开设田径、举重、游泳、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6个训练班,在校学生216人。学校占地面积为113余亩,现有400米塑胶田径场、羽毛球馆、游泳池、篮球场、举重房、乒乓球房、足球场、跆拳道房等教学场地。先后被评为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先进县、训练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强化队伍,健全机制学校从抓班子、建机制入手,围绕重点抓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体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领导小组,各训练中心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上下一起抓的良好趋势。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责任分解到人,实现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目标,使体校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完善管理目标,狠抓落实。

少年业余运动员推铅球的基础训练 篇6

铅球这个项目属于斜抛运动,想让运动员尽快掌握投掷铅球技术和将铅球投得更远,运动员必须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使投铅球的动作符合力学原理,完整的推铅球技术动作包括握持球、预备姿势、滑速、最后用力和缓冲平衡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统为一体。因而教练员必须在讲解动作时,要做示范动作,对少年铅球运动员技术训练要科学有效,并不断改进提高技术训练,以达到掌握提高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目的,同时,注意技术动作与身体训练相结合。

推铅球的基础训练教学分为三个步骤,一般采用分解和完整相结合的训练法,同时加强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训练。

一、掌握原地推铅球的正确用力方法

1、双手持轻球或实心球,做各种前抛后抛练习。目的是对铅球的认识和从下而上用力顺序。

2、两脚左右站开约与肩宽,五指自然分开,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根托住铅球,拇指扶于铅球内侧,握好球后放在右肩锁骨窝处,右臂屈肘,掌心向外,手臂尽量放松。身体重心偏右侧,右手持球,左臂前伸,然后两腿蹬地,将球向前方推出。

3、两脚前后站立,在前的左脚尖内扣30°,右脚以前脚掌着地,两脚距离宽于肩,上肢向右转,两腿有力蹬地,挺宽、展胸、抬头,将铅球推出。原地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要不断提高,是从下而上的用力顺序,最后传至手指,将铅球用力地推拨出去。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由易到难,上肢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到脚和髋的快速传递,使运动员更好地掌握最后用力技术,为取得优异成绩打好基础。

二、掌握背向滑步和推铅球的最后用力

1、滑步是铅球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铅球预先获得一定水平速度,并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

滑步前要做预摆动作,预摆时,上肢前倾,左腿缓慢地向后摆起,左臂微屈,前伸下垂,两眼看前下方两三米处,头部和背部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当左腿摆到约同地面平行且身体稳定后,完成团身动作;当左腿回收靠近右腿时,臀部向投掷方向移动,同时,左腿快速向抵趾板方向摆出,右腿用力蹬地,迅速收拉右小腿至身体重心之下,右大腿内扣,脚尖内转,前脚撑落在圈中心附近,与投掷方向成90°角,左脚前撑积极下落于抵趾板内侧,投掷中线约10厘米处,两脚落地间隔时间要短,在滑步过程中,左肩要保持内扣,不转向投掷方向,头部始终保持原来的姿势,使滑步结束后形成正确的最后用力姿势。

2、最后用力动作是在滑步结束,左脚积极落地前瞬间开始,右腿收拉小腿过程中,膝和脚向投掷方向转动,并在着地后继续蹬转,迫使左脚落地快,右髋不断向投掷方向转动,上体在转动中不断抬起,头和胸部转向投掷方向,体重移上左腿,左腿在支撑过程中被迫弯曲并转动,左臂从前方摆至体侧制动,右臂将球用力推出,铅球出后两腿弯曲交换,降低重心,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出圈犯规。

3、为改进和完善技术,在训练中应不断提高动作环节的技术质量,随着技术的熟练掌握,应加大动作的幅度和提高加速节奏等方面的要求,并对不同少年运动员的技术细节,采用相应的不同练习手段。

三、全面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发展专项力量

1、铅球运动员需要较好的力量素质和跑跳素质,想要提高少年运动员的铅球专项成绩,必须加大提高专项力量的训练,从轻到重,不断增加,在训练中主要采用卧推、斜推、高翻、下蹲、抓举、借力推,来加强力量素质训练,30米、60米加速跑、立定跳、立定三级跳来加强跑跳素质训练。

2、在训练中要注意专项力量素质,更重要的是把绝对力量向专项速度力量转化,进而提高专项速度力量,来提高成绩。

对学校业余训练的体会 篇7

1 方法要科学

身体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 它对少年运动的“抓好基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身体训练, 可以促进少年儿童身体发育, 促进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还可以防止运动损伤和伤病, 还可以延长运动生命。中国体操队员61%脊椎的伤, 85%手脚腕有伤。据测定, 体操队中十五六岁的小姑娘, 脊椎老化程度与七十岁的老太太一样, 这都是全面力量训练不够的结果。中国运动员二十几岁就显老, 以致过早退役, 也与心肺功能不强、缺乏全面系统训练有关。反观国外许多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表明, 他们大多是在青少年时期打下扎实的基础, 才能在后来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创造优异的成绩, 而且一度成为体坛的常青树, 这样的运动员俯首可拾, 如800 m前纪录保持者塞·安科和现跳高记录保持者索托马约尔。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所限, , 许多理论数据无法测试, 而用心率指标来控制强度简单易行, 而且比起仅用跑速来控制人体所负担的负荷更客观些。根据儿童少年心肺机能的发育落后于运动系统发育这一特点, 在全面发展各项运动素质的基础上, 应侧重加强耐力训练, 以促进心肺功能的发展。例如有氧耐力的训练, 心率一般在140~170次/min。时间最少5 min, 一般在15 min以上;在速度耐力的训练, 训练强度控制在心率达160~180次/min左右, 待脉搏恢复到120~130次/min, 再进行下一次的练习。这样无论是跑还是间歇休息, 而心脏都处于最佳输出范围之内, 即间歇期肌肉得到休息, 而心脏仍处于较高的活动水平, 对于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效果显著。附学生成绩对照见表1。

2 训练少而精

大负荷训练已成为现代田径训练的特点, 没有大负荷量训练, 就没有现代运动成绩的高水平和高速度的发展。所谓大负荷量训练是指人体机能所能承担的较大的甚至最大限度范围内进行训练。田径运动训练中加大负荷只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的一种手段, 绝不能单纯地为加大负荷而加大, 而是应在人体所能承担的最大限度范围内, 根据超量恢复的原理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及营养保证, 通过提高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来弥补时间的不足, 贯彻少而精原则。学生在校应是以学习为主, 不能因为训练量过大, 出现身体的疲劳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如何才能做到既能达到训练效果又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呢?通过实践得出以控制强度为手段达到上述目的。

例如一名学生的400 m成绩为60", 如何利用控制强度达到训练效果呢?训练中一定要有足够的运动强度, 才能引起最大吸氧量的增进, 引起机体的刺激。只要不低于80%就会达到训练效果, 低于60%, 只能起到健身强体而达不到训练的效果了。这样就不难算出该学生在训练中不得低于的时间为:60"+60"× (1-80%) =72"。

3 技术抓关键

在特长生的业余训练中, 时间短、任务急、发现技术问题较多的情况下, 只能抓技术中的关键环节。解决了技术关键就能提高运动成绩。

原地推铅球是一项技术较复杂的项目。学生初学乍练存在的问题较多, 如持球、投球时的蹬转动作、最后用力等。而最后用力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部分。只要解决这个技术关键就能提高运动成绩。首先让学生明确正确的用力顺序, 注意末节用力效果。也就是说让学生明确最后用力由髋部肌肉开始发力, 按着大——中——小肌群的发力顺序, 有规律的动员有关肌群进行工作。例如在“抬体”动作阶段, 表现为右腿的“蹬转”与躯干的“抬转”;在成“反弓”的刹那, 则表现为右腿的“蹬转”, 与髋、肩快速地扭转。在伸臂推球瞬间, “甩腕”拨球, 是肢体末节肌群迅速收缩。这些动作, 体现了先由髋部的大肌群发力, 上通躯干, 下经大腿而转向两端的用力特点。另外, 正确的发力顺序取决于良好的用力和支撑, 使力的效果由下向上传。特别是在转肩、伸臂推球的刹那, 构成由下肢为基础的全身连续用力, 这是用力过程中的又一特点。学生练习中, 存在支撑腿支撑无力重心前移过大, 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 提高成绩则显得轻而易举。附部分学生成绩对照表, 见表1, 表2。

4 心理增信心

心理训练是现代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抓不好心理训练, 也就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精神动力”, 一个人的追求目标越高, 就越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 它的源泉就是精神动力。

作为教练员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队员在训练上有何目标, 针对目标, 因势利导。作为体育特长生, 主要目标是通过业余训练达到升学目的。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特点, 使学生对自身有个准确的评价。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 又要看到自己的劣势, 增强信心端正训练态度, 努力学习, 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在奋斗目标的鼓舞下, 他们都能刻苦的训练, 正确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 做到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的目的。

5 配合是保证

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协调配合是训练成功的保证。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充实知识, 完善自身的只是层次结构。

(2) 对待训练忍着负责, 做到有的放矢。

(3) 争创训练的各种条件。

(4)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协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摘要: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那些有一定体育特长, 又有强烈升学愿望的学生, 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在提高训练成绩的同时促使文化课成绩不断提高, 最终达到升学的目的。笔者从训练方法、训练量、技术要领、心理训练及学与训的配合上分别予以阐述, 希望能为相关的训练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校,学生与业余训练,方法,技术,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1]黄立华.“激将法”在学生体育训练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 (19) :22-23.

[2]谢玉堂.浅谈影响学生体育训练积极性的因素[J].读与写, 2015 (17) :259, 261.

业余运动训练 篇8

1 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的基本能力。在业余体校的培训中, 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改善运动员身体机能

要想在世界各大赛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充分就必须发挥人体最大的潜能, 必须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员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以及协调等运动素质。通过身体素质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力量和速度素质, 使其获得较好的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良好的健康状况是运动员系统训练的根本保证, 是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的必要条件。身体素质训练不仅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还能提高和改善神经系统的机能。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训练能够有效增强运动员身体各个部分的力量、提高身体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发展上下肢的协调能力, 能够避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 从而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1.3 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

现代竞技运动比赛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具各全而的技术还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 身体素质训练对运动员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保证优异的运动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身体素质训练中, 尤其是大负荷、高强度的运动训练, 迫使运动员在身体和心理上承受一定的压力, 不断地超越自己、完善自我, 在运动竞赛中凭借顽强的意志品质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另外, 系统的身体素质训练还能够帮助运动员长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确保在运动竞赛中保持良好的竞赛成绩。

2 业余体校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特点

与专业训练结构或职业体校相比, 业余体校的训练对象和培养目的决定了其在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会具备一些独特的特点。这是因为业余体校作为最基层的体校, 其所接收的生源多是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原始苗子”。也就是说, 这些运动员的训练基本为零, 基础较差, 且年龄一般都偏小。这些“原始苗子”要想成为合格优秀的职业运动员, 一般都要经过3-6年的基础训练。基于这些运动员多为青少年, 因此在训练时主要是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具体来讲, 业余体校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所具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训练时间段需要经过合理安排

由于业余体校的运动员多为青少年, 且训练基础基本为零, 身体素质较差, 此时若对其进行专业训练会使得运动员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训练效果必然很差。为此, 身体素质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 且身体素质的训练也需要从基础逐级训练。在安排训练时间段时, 需要结合选拔项目的需求和原始苗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合理安排。不同运动项目的待选运动员、不同发育阶段的运动员, 所采取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案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需要经过合理科学安排。

2.2 训练项目要能够体现全面发展

业余体校的训练对象为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的青少年, 虽然其在某个运动方面具有特长, 但是在身体素质训练中也不能只针对这一特长进行训练, 而应该注意其全面发展。事实上, 身体素质训练本身就是一种基础训练, 是为了后期的特长训练打基础看, 所以所训练的项目要能够体现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等都有所提高。其中力量素质是最关键的, 所有的身体素质都要以力量素质为依据, 实现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3 训练过程应结合专项要求

虽然业余体校在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提倡要体现全面发展, 但是毕竟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侧重点不同。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仍然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结合专项训练要求, 适当的对运动员进行有所侧重的训练。例如在跳高运动苗子的身体训练中, 要适当的侧重对其相对力量的训练。而铅球运动苗子则应该侧重对其进行绝对力量训练。

2.4 注重抓住训练对象的“敏感期”

这里所指的“敏感期”是指运动员在某方面训练上具备更大优势的时间段。例如男运动员在10、13、16岁期间的耐力素质水平相对较高, 此时这三个时间段就可以称之为耐力素质的“敏感期”。在此期间若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势必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当然,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敏感期并不相同, 这就需要教练注重观察总结, 抓住训练对象的敏感期, 并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 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2.5 训练手段应科学合理

业余体校的运动员应该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来展开训练, 不可为了眼前的比赛而过度训练, 或为眼前利益而不惜拔苗助长。因为一旦如此, 运动员想要再进一步的提升身体素质就很难, 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极大不利影响。所以业余体校在展开身体素质训练时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 一般应采取复合训练手段, 并且周期更换训练方法, 以便于提高训练效率, 贴合运动员的生理发展规律。

2.6 训练强度和运动量应得到有效控制

业余体校的训练对象一般均为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青少年, 由于身体发育不是十分成熟, 所以很多身体机能还不健全。在对其进行训练时, 训练强度不可过大, 最好控制在有氧训练的范围内, 这样可以避免其因为无氧耐力训练而对循环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力量训练中也要注意不可进行大负荷训练, 更不可进行极限强度训练, 要免对身体发育尚不成熟的运动员造成终身伤害。另外, 在训练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避免运动损伤发生。青少年一般好奇心、争强好胜心重, 再加上精神容易不集中, 在运动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若运动员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就出现了运动损伤, 将会影响到其后期训练, 严重时甚至会就此和体育生涯告别。因此教练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并向运动员强调运动损伤的危害, 告知其预防措施, 如做好准备活动等。

3 结束语

总之, 业余体校作为培养输送体育人才的基础学校, 是我国重要的体育培训基地。在对运动员进行培养训练过程中, 身体素质训练是不可缺少, 且必须要认真对待的训练项目。所有的优秀运动员都经过严格科学的身体素质基础训练。业余体现在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时, 应充分考虑到训练对象和训练目的的因素, 结合其训练特点, 合理科学的展开有效训练, 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促进其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薇, 张茹, 靳春燕.浅谈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J].才智, 2010 (33) .

[2]陈兆国.如何抓好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基础训练[J].职业技术, 2011 (07) .

中小学业余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 篇9

一、合理选择运动项目

科学合理地选择运动项目是抓好运动训练的关键。选择运动项目要根据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体育基础、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当地传统体育项目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还有学校经费的投入, 领导重视支持的程度, 进行客观的分析,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至二个项目作为本校代表队的训练项目。

二、科学规划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是训练活动中运动员的状态目标。训练目标的确定要坚持宏伟性、可行性、科学性的辩证统一。树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既能为运动员指出努力的方向, 又能够有效地激励他们训练的热情和拼搏精神, 同时也是体育教师计算工作量的依据。

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以及阶段序列指标三部分, 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运动成绩指标A是指期望达到的运动成绩, 包括名次和竞技水平 (测量的时间、距离、或技术等级、得分等方面) 。竞技能力指标B是指运动员为了完成运动成绩指标, 通过一系列训练 (如素质训练D中X、Y、Z以及专项技术训练E) , 将自己的竞技能力发展到相应水平所表现出的各项指标, 包括专项素质D和专项技术E的指标。而整个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及衡量标准 (包括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 则是阶段序列指标C。竞技能力指标B把总体目标状态分解成若干小目标 (如X、Y、Z、E) , 通过这些小目标的实现, 以达到总体目标的实现。阶段序列指标C把总体状态目标和小目标落实到每个阶段去, 有步骤、逐一地实现。在平时的训练中, 要加强落实目标的实施, 不断以训练指标为依据, 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的各个动态变化予以对照评定, 借以检查各个不同阶段的训练结果, 然后把评定的结果反馈到训练过程的相应环节, 及时地进行状态调整, 从而完成对整个训练的有效控制, 加强技术训练的管理。

三、训练计划的制定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 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训练计划的制定, 把训练过程的目标具体化地分为若干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训练任务和形式, 并进一步具体地分成若干特定要求而进行的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逐一完成这些练习, 实现各个阶段各个课次的训练任务, 从而逐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

训练计划主要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性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课时训练计划五种。在制定这些训练计划时要坚持科学训练原则, 充分考虑学校场地器材、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和实际运动水平以及竞赛日期安排等客观情况, 反对违反科学的“拔苗助长”。

有效的管理与完善的计划是分不开的, 训练计划就是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依据。所以训练计划必须具有一定的观点性、预见性和应变性,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特点和各种环境因素, 要形成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 从而保证运动训练的逐步进行。

四、运动员的选拔

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运动员的选材是一条使运动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的捷径。应用各种科学手段来选择人才, 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才、财力, 而且可以减少淘汰率, 提高成材率, 能在短期内培养出大批的优秀运动员。运动员的选拔大致可分为初选和筛选两个大步骤进行。初选可按学生的自愿报名、班级推介、体检、测试、调查等程序进行, 根据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遗传因素、智力因素、心理因素、体育训练经历等方面, 进行科学的测试与分析, 对综合评定成绩较好者进行2~4个月的试行筛选, 择优录用。对于一些综合评定成绩较差者或者成绩较好而又不愿参加训练的学生, 都要积极争取学校、班主任和家长的支持, 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妥善解决, 切忌草率了事, 从而加强运动员选拔工作的管理。

五、控制过程

训练控制过程就是通过专门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过程按照预定的方式进行。它是以训练计划为依据, 通过完善的组织安排, 应用多种科学化训练手段去实施训练计划, 排除训练过程中妨碍运动员完成计划的各种不利因素, 使其达到训练目标。在日常训练中教师要根据课堂观察、参考师生的训练日记和专门的测试, 及时获得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信息, 并对他们做出科学的分析, 并把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到训练中, 根据实际情况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 以便实现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从而完成预定训练目标, 提高运动成绩。

上述五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互相影响, 互相作用, 不能独立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 要客观对待每一个方面, 从而保障训练过程的逐步实现。训练过程的管理是搞好中小学校业余训练的关键, 对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 发现、培养优秀运动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经宙, 倪湘宏, 张志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3) :18, 20.

[2]谭长青, 卢晓鹏.中小学体育业余训练选材现状的调查分析.辽宁体育科技, 2002 (6) :64.

[3]孙岩, 马襄城.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体育学刊, 2003 (3) :41.

[4]陈国瑞.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体育科学研究, 2001, 5 (1) :44, 47.

[5]郑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业余训练体制改革.沈阳体育学术, 1997 (1) :37, 41.

[6]陈先良, 王健, 吴贻刚.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体制的分析与改革构想.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1) :52, 56.

[7]吴贻刚, 王健.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制度改革.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9, 23 (2) :30, 34.

[8]张长荣.澳门田径运动业余训练现状及发展趋向的分析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18 (2) :60.

中学业余排球训练方法研究 篇10

一、研究目的

1. 软排教学训练对硬排教学训练是否具有促进作用。

2.如何将软排的教学训练合理应用到传统排球的教学训练中去, 从而通过软排训练来提高练习者学习硬排的兴趣, 进而提高硬排的训练效果。

3. 为中学业余排球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方法

采用教学实验对比的方法, 对中学业余排球训练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分析

教学对比实验的相关数据见表1。

注:P<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

由表1可知:

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垫球和对传球次数在实验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实验后, 实验组的对传球和对垫球回合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球和接发球次数在实验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实验后, 实验组接发球成功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3. 实验组发球成功次数的增长幅度却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二、训练方法的讨论与分析

1.软硬结合训练法对排球垫球和传球技术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所采用的软硬结合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排球垫球和传球技术的效果比单纯用硬排训练的效果要好。原因如下:

(1) 练习者在用硬排学习垫球技术时, 由于球体过硬过重, 打在手臂上较痛, 冬天更是如此, 容易挫伤手指, 初学者在垫击球的部位甚至出现红肿疼痛, 从而使练习者产生畏惧感, 导致垫球技术动作的变形, 影响了正确垫球技术动作的形成, 且一旦形成错误的动作和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 软式排球性能柔软, 手感好, 重量和气压也适中, 打在手臂上无任何疼痛感, 练习者可消除一些恐惧心理, 从而在练习中能集中注意力充分体验正确垫球技术动作的本体感觉, 使练习者更容易掌握和形成正确的垫球动作技术。

(3) 软排与硬排相比, 气压小, 重量轻, 飞行速度慢, 这就给练习者创造出较长时间进行预判、移动和完成击球动作。

因此, 在业余排球训练中, 练习者学习垫球和传球技术时可以先采用软排练习一段时间, 等到练习者熟练掌握正确的传球和垫球技术动作后, 再过渡到传统硬式排球的传球、垫球技术学习上来, 那样就相对容易多了, 表现在该研究的实验结果上, 就是实验组的对垫球和对传球回合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单纯采用硬排训练的对照组在对垫球和对传球回合次数上虽然比实验前也有显著的增高, 但其增长幅度却低于实验组, 其训练效果的提高相对实验组较为缓慢。

2.软硬结合训练法对排球发球和接发球技术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所采用的软硬结合的训练方法, 对于提高排球接发球技术的效果比单纯用硬排训练的效果要好。原因如下。

(1) 练习者在用硬排学习发球和接发球技术时, 硬排撞击感较强, 飞行速度快, 不利于练习者对接发球动作的学习。

(2) 软排打在手臂上基本上无疼痛感, 从而使练习者在接发球练习中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软排的飞行速度慢, 这就给练习者创造出较长时间进行预判、移动和完成正确的接发球击球动作, 并很快养成判断→移动→取位→击球准备的习惯, 这一习惯同样也是硬排训练所必需的, 但从软排训练过渡为硬排训练的时候应加快判断→移动→取位→击球准备这一过程。

因此, 在业余排球训练中, 练习者在进行接发球训练时可以先采用软排练习, 等到练习者彻底消除心理恐惧, 并用软排学会正确的接发球垫球技术动作后, 再过渡到传统硬式排球的接发球、垫球技术学习上来, 那样就相对容易多了。表现在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上, 就是实验组的接发球成功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单纯采用硬排训练的对照组, 在接发球成功次数上虽然比实验前也有显著的增高, 但其增长幅度却低于实验组, 表明其训练效果的提高相对实验组较为缓慢。因此, 在平时的业余排球训练中, 实验组所采用的软硬结合的训练方法, 对于提高排球接发球技术的效果, 比单纯用硬排训练的效果要好。

3.经过半年的训练之后, 实验组发球成功次数不但低于对照组, 其增长幅度也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这主要是因为实验组是先用软排进行发球训练的, 由于软排的手感较软, 不好掌握球的重心, 球的弹性较差, 发球的力量难以控制, 练习者普遍感到发球时用不上力, 要比传统的硬排难以发过球网。也就是说, 相同的击球动作和力量, 软式排球的过网率明显低于硬式排球, 而且相同的技术水平, 软式排球发球的稳定性也低于硬式排球, 从而导致练习者在习惯软排发球之后再用传统的硬排进行发球就会感觉很不习惯。表现在实验结果上, 就是实验组发球成功次数不但低于对照组, 其增长幅度也低于对照组。

因此, 在平时的业余排球训练中, 建议在进行发球技术的教学训练时, 应将硬式排球的发球练习放在软式排球前面进行, 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三、结论

1.业余排球训练中, 无论用软硬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 还是只用硬排进行训练, 只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各项基本技术水平都将有所提高。

试析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损伤原因 篇11

普通小学开展的业余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好业余训练,是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推动学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有效途径。但种种原因阻碍着学校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损伤则是阻碍小学田径业余训练的原因之一。本文针对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损伤的原因、部位、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总结和分析,为今后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韩愈小学六年级部分学生,共计108人,男生58人,女生46人。

2.研究方法。(1)文獻资料法:通过搜集阅读现有文献资料15篇,进行比较分析来做初步探讨。(2)访问法:就此问题访问专家一名,运动骨科医生3名。(3)问卷法: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4份,回收率为93.6%,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三、分析并讨论

表一 损伤原因统计

从表一可以看出,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占22.1%,组织不当的意外损伤占5.8%,局部负担量过重占32.7%,技术错误引起损伤占7.7%,场地器材不良占24%,心理状态不良占7.7%。

1.局部负担过重的原因。(1)过分突出专项训练,训练内容单一,使身体相应部分负担过大引起损伤。(2)运动量过大或超过当日身体的耐受力,尤其是伤后、病后身体机能状态较差,进行大量运动训练。(3)身体素质不全面,在身体素质薄弱环节,易出现损伤。小学业余训练,队员几乎全是十一二岁,他们在骨骼、肌肉、神经等许多方面和成人不一样,他们骨组织中水分多占50%,骨不坚固,易变形;骨骼生长快,有弹性,但很脆,肌纤维较细,收缩机弱,易疲劳,肌肉发展不平均,如果这时大运动量,大强度,长时间练习,易造成肌肉拉伤、骨折、肌腱损伤等。

2.场地器材不良的原因。比如跑道不平、上坡下坡、水泥地等都很容易造成局部损伤。准备活动不足,身体各部分机能还未进入工作状态,也很容易造成局部损伤。另外,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急于投入练习,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表一中看出,小学生业余训练损伤主要由于小学生生理特征和场地器材所决定的。那么在小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各个项目的运动损伤情况又怎样呢·我们通过下表可以看出:

表二 损伤项目统计

由表二可以看出,在小学生业余训练损伤中,跳跃项目损伤最常见,占总损伤的33.6%,其次短跑占29.8%,投掷占21.1%。

1.跳跃项目受伤最多的原因。(1)下肢力量不够。跳跃项目下肢承受负荷最大,如体重40至50公斤的跳远运动员一般在起跳瞬间担负360至450公斤的重量。所以,如果下肢肌肉力量不足或天气寒冷,准备活动不充分时都易造成下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2)空中技术错误。跳跃腾空后,人体失去平衡,着地时,人体没有按照技术的要求(用相应的部位着地,而用身体其它部位着地,或落在沙坑和海绵垫以外)而导致损伤发生。(3)精神疲劳。跳跃项目的训练,往往需要运动员集中精力,反复进行快速的助跑和准确地踏跳,所以,体能和精力消耗大,易产生疲劳,使动作失调受伤。此外,场地器材原因,也是造成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2.短跑在田径运动损伤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1)终点冲刺跑错误。就是在冲刺时,身体过分前移推动平衡而摔倒,造成损伤。(2)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和无氧代谢能力差,运动时血糖易下降,肺活量小,呼吸频率快,心肺功能差。进行短跑时,大脑易缺血,而产生眩晕,运动失调,变形而跌倒,出现损伤。(3)下肢力量不足,主要是大腿后侧肌群较弱,是易拉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跑道不平、过硬,易造成踝关节损伤和跌伤等。

投掷项目的损伤仅次于短跑,占受伤总数的21.1%,投掷项目以投掷铅球损伤为主。由于器材本身特点,对运动员要求很高,运动员需具备很好的爆发力,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运动员受伤的主要部位在肩、肘、腰、踝处,肘关节损伤的原因是最后用力过程的损伤、手臂动作不正确造成的,即肩上投铅球时在肩外、肩下,使肌肉无法承受大负荷而造成损伤。

表三 损伤部位统计

从统计中看出,田径运动损伤,下肢比例较重,占72.1%,其中踝、膝及大腿后侧损伤较常见;上肢损伤居第二,占18.3%,主要是肩、肘关节损伤;最少是躯干,占9.6%,最多的是踝关节受伤占32.7%。

1.踝关节损伤原因。主要由于踝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特点造成的。足有28块骨头,26个关节及许多韧带、肌腱构成,同时,足的屈肌力量比伸肌长,外踝比内踝高,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内翻比外翻容易,而且活动幅度大,所以踝关节容易损伤。

2.大腿后侧肌肉损伤多为拉伤的原因。(1)解剖结构特点,肌肉形状为扁细长型,收缩力差。(2)肌肉柔韧性差,运动时易拉伤。

四、结论

1.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损伤原因。(1)过分突出专项训练,内容单一,导致身体相应部分负担过大而引起损伤。(2)场地器材不良,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错误或心理状态不好,都易造成局部损伤。

2.造成损伤项目、部位分析。(1)造成损伤项目比例统计为:跳跃项目占33.6%,短跑项目占29.8%,投掷铅球项目占21.1%,中长跑项目占15.3%。(2)造成损伤的部位统计为:下肢占72.1%,以膝踝关节为主,上肢占18.3%,以肩肘关节为主,最少为躯干占9.6%,最多见损伤为踝关节损伤占32.7%。(3)造成踝、大腿后侧肌群损伤是特殊的解剖结构特点。

3.预防损伤出现的方法。合理地、科学地、系统地、完整地训练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成绩。相反,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造成伤害事故,不仅提高不了运动成绩,还会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业余运动训练 篇12

关键词:越野滑雪,青少年,训练

业余教练员在为国家培养体育运动人才, 帮助青少年掌握基础的标准运动技巧, 培养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业务教练员笔者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无比的热爱, 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成绩便是对业余教练员最大的鼓舞与激励。笔者对自己多年的越野滑雪训练经验进行了总结, 希望通过本文中的阐述与业界同行之间进行交流, 相互促进, 提高对业余青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帮助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越野滑雪运动员。下面就开展越野滑雪训练的经验进行如下总结:

1 在青少年运动员中开展适合专项特点的全面身体素质训练

通过对多年的训练实践可以发现,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越野滑雪运动员就必须在青少年运动员中开展专项素质训练,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适应转向训练特点的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在对青少年进行训练时, 要紧密结合越野滑雪运动的特点并根据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制定出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身体素质训练计划。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同时这一阶段是接受能力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为此作为业余训练员要积极关注运动员成长发育的规律, 在开展专项训练时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可有效避免因过度专注于某一方面素质的提升, 而忽视对青少年运动员整体素质保护的问题的出现。青少年时期的训练正是运动员打基础的时期, 为此教练员要及时发现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正,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导, 帮助青少年运动员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打牢基础。

2 在教学训练中努力打牢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基础

教练员要对青少年的技术训练予以高度的重视, 在对青少年进行越野滑雪运动训练时要着重抓好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训练。青少年对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主要是通过进行反复的模仿练习, 并经过仔细的琢磨才能够领会基本的运动技巧, 在对运动员进行长期的运动技术训练阶段, 训练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指导, 在教学训练的开始阶段, 主要加强动作模仿、上下肢配合、原地转弯、上坡滑行、滑降、制停和行进中转弯等技术练习。对青少年的基本技术练习要从小抓起并且要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运动员在技术上的规范性。在进行雪上实践训练时, 运动员通常都会进行反复的往返技术滑行, 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每一圈滑行进行仔细观察, 发现运动员滑行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通过教练员反复的强调与运动员的反复练习, 可以对强化了运动员的技术要领和动作技巧起到明显的效果。这种训练方式, 除了使运动员在身体上对运动技巧和要领产生自然反应外, 还会促使运动员在心理上对各种技术的外形、结构、发力方向及技术要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理解, 对帮助运动员打好运动技术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

当运动员处于青少年时期时, 便是其肌肉力量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运动员处于青少年时期要针对运动员成长的特点安排一定针对培养运动员力量的训练内容, 开展这种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经济水平, 最终的目的在于进行力量训练符合青少年成长的发展需要。

为了获得较好的运动成绩, 必须从训练一开始就有目的地根据少年的年龄特点去发展小肌肉群力量训练, 可采用力量训练与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应注意安排一些上下肢、腰腹肌、协调性、力量等练习, 还要不断激发少年的求知欲, 运动员训练兴趣高, 就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为了提高少年力量训练的兴趣, 可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力量训练。根据少年的生理特点, 结合具体的训练条件、训练方法和手段。主要采用:30秒双拉力+10秒俯卧撑+10秒举腿收腹+10秒半蹲跳+10秒侧蹬跳练习。带滑雪杖蹬山重复走或慢跑模仿练习, 腹肌15~20次+高抬腿跑30米+跨步跳60米+跳绳30秒练习。俯卧收腿跳20次+单足跳20米双方接力练习, 专门性力量体操练习等。这种训练方法对提高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兴趣, 增加小肌肉群力量具有明显效果。

4 对少年运动员的基础训练负荷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是打好基础的关键。应该做到先制定多年的训练规划, 并结合实际制订各年度与阶段的训练计划。不同的训练量和强度水平可产生3种不同的效果:负荷适宜, 机体承受训练负荷最大限度的提高, 负荷过小, 训练效果不大或完全无效, 超过机体负担能力, 过度疲劳。教练员应追求第一种反应, 即通常所说的生理负荷最佳点的训练量和强度水平。通过多年业余训练实践, 体会出如下合理安排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训练负荷原则。

4.1 安排多年基础训练要循序渐进

安排多年基础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循序渐进, 根据国家制定的田径年龄组训练大纲的要求, 以运动员机体能够承受的生理负荷为基础, 在各年度之间, 各阶段之间, 周与周之间的训练的数量、强度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之与少年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生理特点相适应, 从而取得良好训练效果。

4.2 要有适宜的训练负荷结构

要有适宜的训练负荷结构, 有氧耐力训练在练习中应占相当的比例。现在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 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必须重视发展有氧耐力素质, 这是优秀滑雪选手成功的必经之路。在多年的业余训练实践中, 我们逐步认识到, 10-18岁的儿童少年生长发育重要阶段, 由于各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不同以及存在着个体差异, 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比例和负荷也要有所区别, 有氧耐力训练不能搞一刀切, 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各自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负荷计划, 在运动员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不断提高他们的有氧耐力素质和运动员的整体素质, 切不可急功近利。

结束语

开展针对青少年的也许越野滑雪运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训练理念, 训练过程中要始终以青少年运动员为中心, 针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规律, 制定符合青少年运动员特点的训练计划, 展开训练。教练员要在教学训练过程中不断更新思想, 提高自身的理论与技术水平, 将为我国培养优秀的越野滑雪运动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促进我国青少年业余越野滑雪运动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双印, 张才成.趣味性练习对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陆地训练的作用[J].冰雪运动, 2003 (4) :31-32.

上一篇:高职医学类专业教学下一篇:无人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