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体育活动(共10篇)
业余体育活动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社区人群各项业余体育活动日益普及。但在体育活动中因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常发生程度不同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不但挫伤了人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也给锻炼者留下畏惧心理,进而影响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从运动医学角度分析损伤的成因与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社区人群业余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0月~2008年12月随机调查本地三个社区居民共362人,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3.20岁(见表1)。
1.2 方法
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参考文献,问卷收回率100%。问卷内容包括年龄,运动项目,损伤原因、类型、方式,损伤的治疗和对损伤的认识。
损伤程度的判断:轻度损伤为3天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中度损伤为7天至1个月不能参加体育活动,重度损伤为1个月以上不能参加体育活动[1]。
损伤疗效的评定:优;症状消失,良;症状大部分消失,差;症状无改善[2]。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调查362人次,运动项目主要有跑步、球类、武术、骑车、舞蹈、健身操和运动器械等体育运动形式。综合各项运动项目,在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者266例,损伤发生率73.48%(266/362)。男性160例损伤发生率88.89%(160/180)、女性106例损伤发生率58.24%(106/182)。运动损伤原因、损伤类型和损伤方式见表2。轻度损伤65.04%(173/266)、中度损伤28.20%(75/266)、重度损伤6.77%(18/266)。运动损伤治疗与康复情况表3。
2.2 分析
损伤原因: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运动损伤率达41.73%,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其根源是人们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和缺乏基本的运动医学知识。从运动医学角度看,适宜缓慢的准备活动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运动系统的协调能力和缓解植物神经的惰性,使机体从相对静止进入活动状态。准备活动可使身体发热,肌肉的温度升高,增强肌肉的弹性;而循环和呼吸系统则进入运动负荷状态,同时提升运动系统的供血量和氧含量;在此基础上肌肉收缩能力增强和放松频率加快,血液粘性减弱血流的阻力减小,新陈代谢和Hb氧分解加强并释放出更多的氧气供肌肉利用。从运动生理角度讲,只有运动前准备活动充分才能预防运动时肌肉与关节的损伤[3],但是这个基本常识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运动技术掌握不到位和变异的心态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损伤率达33.46%占运动人群的1/3。运动技术亦指规范的动作、熟练的技巧及正确的心态。而多数锻炼者对运动方法和运动技术要领掌握不够,不了解人体运动系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动作的力学原理,从而形成错误的动作姿态并导致损伤的发生。
在缺乏专职技术指导的情况下,运动损伤的事例时有发生。部分人群对自身身体素质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评价和认识,对身体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掌握不够,对运动技巧摸棱两可也是损伤原因之一。
另外,部分年青人因崇尚名运动员和模仿名运动员的高难动作,与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不相称,极易造成损伤。在对抗性强的运动中,由于年轻人的好胜心导致动作变形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不良的心理和违反基本规律的运动不仅造成自身的损伤也会造成同伴的损伤。
社区运动场所因无专职人员管理和维修,运动设施隐性损坏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
损伤类型与方式:运动损伤以体表皮肤损伤最常见,多见于擦伤、刮伤和刺伤等轻度损伤损伤率为65.04%,是运动损伤主要类型与方式。中度损伤占28.20%,多为关节韧带扭伤和肌肉拉伤,损伤部位常见于踝关节和膝关节。而踝关节损伤率最高,多发生于运动者的劣势腿以及有踝关节扭伤病史者,个别损伤由于治疗不及时或延误治疗时机,则演变成习惯性运动扭伤。运动损伤大多发生在下肢,躯干损伤主要是肩和肋间肌的扭伤,而头部损伤则发生在意外摔倒或激烈运动时的相互碰撞。引起骨裂或骨折者,多发生于对抗性强的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等),且多见于年青气胜者占7.14%。
损伤治疗与康复:统计结果表示,损伤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愈率为60.74%。但采用理疗治疗的疗效略高于综合疗法,理疗较适宜损伤程度较轻治愈率为61.21%,习惯性损伤者多采用局部封闭疗法。值得注意的是对运动损伤未引起足够重视,贻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的个别人,症状看似缓解但经常复发,导致损伤慢性迁延化,甚至形成运动畏惧心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运动损伤不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畏惧感,降低人们对体育的兴趣,不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见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与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国民素质息息相关,应从社区运动人群、国家体育机构和公共运动场所三方面综合考虑。
3.2 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建议运动者应做好如下几点。(1)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2)体育机构有义务有责任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和普及防治运动损伤的基础知识;(3)运动者应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训练,提升科学运动的能力和健康的运动心理,加强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积极对待运动损伤的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人群业余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对本地三个社区居民362人进行调查。结果:362人有266例损伤损伤率73.48%,轻度损伤65.04%、中度损伤28.20%、重度损伤6.77%。损伤原因主要有准备活动不足、运动技术欠缺、运动者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因素。结论:社区人群业余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应从社区运动人群、国家体育机构和公共运动场所三方面综合考虑。
关键词:社区人群,体育运动,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 张虎祥,杨建文兰州市大学生课余体育损伤特点及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 1) :1009
[2] 刘铁民,李爱平关于聊城市体育高考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2008;21(2) :92
[3] 姚泰.生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0
[4] 江滔某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7;23(1) :28
业余体育活动 篇2
古田一小
陈凌
我校作为省级体教结合的重点单位,一向重视体育教学,各级领导更是狠抓日常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这块。而田径又是我校的传统项目,田径训练推动了学校的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多年来的工作使我强烈地认识到抓学校田径训练,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的业余田径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体育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首先必须明确本职工作,树立起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地进行工作。其次体育教师要有敬业精神。体育教师工作辛苦,社会上对体育训练仍有偏见。特别是与某些主科比较起来,社会、家长、学生仍存在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轻视体育的思想,这对我们开展业余训练带来许多困难。怎么办?我觉得,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对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而不能自轻自贱,用我们自身的言语和行为改变社会的偏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体育教师还要有吃苦奉献精神。体育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工作辛苦,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我们的工作环境长期是“露天作业”,“夏天太阳猛,冬天西北风”,而且工作量大,除了每天上了3一4节课外,早、晚要带运动队训练,此外还有各项体育竞赛的训练、组织和实施等;我们还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科学的选苗
学校的业余田径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体育教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对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而运动训练的重中之重就是选材。有些人认为:我们只是学校的业余训练,又不是运动专业队训练,学生的条件好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应付比赛。我觉得,不论是专业队还是业余队,选苗工作一样不可忽视。俗语说:选材的成功就等于训练成功的一半。因此我把选苗的工作看作是训练的前提,有了好苗,就有成功 的希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事倍功半。然而,选苗工作必须不辞劳苦地深入到各乡各镇,甚至要深入到周边县市去发现,去挖掘,这个工作我们应该尽早去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科学、严格的训练
科学训练,严格要求,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好办法。首先要使学生明确科学训练的目的,并按个人的基础和水平,因材施教,更要使学生懂得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训练后多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长远的训练计划.不急于求成,特别是田径项目,要有多年计划也要有近期训练目标。计划内容的安排应重视基础训练和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先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后根据专项的需要及运动员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体质训练,进而把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在训练内容上更重点加强基础素质训练和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使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跑、跳、投的姿势,培养节奏感,速度等良好感觉。在训练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多次训练法,每周训练四次,每次60分钟,不管天气如何都坚持训练。
我的指导思想是:先重基本素质,后练专项技术,期间穿插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基于小学生的身体特点,先加强协调性、敏捷能力的训练,再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力量练习。在技术训练方面,对某些难以掌握的动作,发动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利用一切手段如挂图、录象、辅助练习等帮助学生掌握其要领。使他们从小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动作模式。心理训练方面也很重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运动水平。
四、做好的思想工作,争取家长支持。
要带好学校田径队,首先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例如经常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是怎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造好成绩为国争光的事例。使学生从小树立起认真训练,为校争光的信念。再结合本队的典型例子,如陈子瑶同学在一次训练中狃了脚。好了马上主动提出要回来参加赛前的训练,当然,单有学生自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取得家长们的支持。父母非常疼爱孩子。少数家长仍有
顾虑,一则怕参加训练后影响学习成绩,二则心疼孩子,怕累坏了,练坏了。我们也常碰到这个问题。我们向家长讲清道理,讲明训练目的、时间、方法等具体问题,消除家长的顾虑,保证她的学习成绩不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一起做家长工作。
五、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平时除了抓好学生的训练外,还及时了解学生训练的身体状况反应。为了加强学生的营养供给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六、成绩的体现
2014年12月底,我校前田径队成员,2014年亚运会冠军翁巧珊回访母校。她是我2002年由常坝富洋自然村发现并选入我校田径队,直接反映了运动员选材及早期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带队参加县市级比赛获最佳教练奖,个人成绩在此略过不表。多名学生在县、市、区田径运动会中荣获个人、团体第一名,并保持多项县市记录,达国家二、三级运动员多名。
总之,运动训练无万能之法,也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它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培养他们的意志,养成学习和训练的习惯。因此,我认为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只有让他们产生兴趣,爱上运动,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体育业余训练的原则及措施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业余训练;训练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要注重业余训练的开展。小学体育的业余训练有着浓厚的特色,主要源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其心肺功能与骨骼构造等都与成人不同。因而,体育教学的模式与成人教育不同。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接受力与教师对运动方法的可操作力,并参考文化学、动力学等方面的资料,对竞技类运动加以修改,将其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去。
一、小学体育业余训练应变样化
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小学体育的业余训练能够增强学生体能,提高心理素质,锻炼学生意志,有着重要意义。业余训练有着自身优势,它的形式多样,难度易于控制,有着基础性与业余性的特色。
1.训练方式多样化。这一特征仍是源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大多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难集中注意力,参与训练时的投入程度与其对训练感兴趣的程度成正比。故而,业余训练需要选取多种训练形式和训练方法,增强自身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训练时间课余化。业余训练,顾名思义,即为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的训练,这样安排是为避免体育训练干扰到文化知识学习。新课标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素质型学生,故而,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学校也应重视体育教学,加强业余训练。
3.运动形式基础化。小学体育的课余训练选取的运动种类与形式有着基础性的特点。由于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侧重于基础训练,注重基础性的技术训练与全面性的体能锻炼。
二、如何进行小学体育业余训练
1.业余训练的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展业余训练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①运动量的适度原则。运动量指进行体育锻炼时,机体承受的运动负荷。运动量的适度原则要求在开展小学体育业余训练时充分研究孩子的体质,选取运动时间、运动次数等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训练形式。②全方位身体锻炼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业余训练做到:锻炼学生身体各个系统与器官的功能;锻炼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③积累性原则。业余训练不能一蹴而就,其效果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到对训练节奏的把握,对运动量的估算,对学生差异性的了解,对整体训练内容的平衡。训练效果要达成不间断的积累,就必须持续进行。在实地训练中,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并合理间隔训练,但要保证整体训练的持续性,优化课内与课余教学的内容。
2.开展小学体育业余训练的措施。
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为业余训练营造有利环境。想要有效进行业余训练,必须在思想上接受这一理念。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充分认识到业余训练的重要性,了解到进行业余训练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体质,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家长应该抛弃以往片面强调智育的落后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育素质,为其成长为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打下基础。②加强设施建设,提供训练所需的软硬件环境。没有外在环境的辅助,再好的想法也难以实现。因而,要进行业余训练,小学必须加强设施建设,为各项运动训练提供必需的软硬件环境。学校需要加大体育投入,建设体育场地,购进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材,以促进业余训练的正常开展。在部分落后地区,体育器材较为缺乏,此时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分析资源特点,开展特色化的运动。同时,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充分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手法。③定向运动举例。在进行小学体育的业余训练时,教师在考虑提升学生体能水平的基础上,应注重分析学生的体育潜力,对于天赋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学生应积极对其进行定向培养。举例来说,一次业余训练中,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足球,并开展小型足球赛。在比赛中,教师发现有几个学生的肢体灵活性很好,反应能力迅速,踢球、带球、传球等技术动作虽略显稚嫩,却十分像样。这时,老师要把握机会,与学生及其家长积极沟通,进行足球运动的定向培养。
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放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要跳出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开展业余训练。业余训练具有基础性的特点,教师须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方法,传授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与动作要领,使学生充分掌握体育的精髓,促成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县级业余体校如何上好体育课 篇4
一、课时设置与训练周期有机结合
县级业余体校一般设4~9年级,六个年级,按照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4~9年级课时设置要求,每周必须安排三节体育课,而在业余体校的训练制度中往往每天晨训一个小时,晚训两个小时,如果在训练周期内每周再安排三节体育课,则对学生训练质量必定产生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应根据体校的特点进行灵活安排。首先,用体育课替代训练调整周期。在各个训练周期之间一般都会安排一个调整周期,这一周期常常安排一些小运动量训练,达到放松和休整的目的。经过改革后,把这一周期替换成上体育课(见上表),借助一些学生喜爱的运动技术学习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为扩大后阶段训练效益奠定基础。其次,根据训练周期安排体育课时。按照国家每周三节体育课的课时规定,那么,一个学期大约五十节体育课,在调整周期中每次调整课安排两节体育课替代,这样,如果一个调整周期是三天,那个调整周期就有六节体育课,如果有五天,那么,就有十节体育课,这为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课时保证。
二、教材选择兼顾课程标准与体校特点
体育课时得到妥善解决之后就涉及教什么。体校项目设置琳琅满目,但是,高专业化让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也往往局限于自身的专项范围,例如,练体操的不知道排球怎么打,练篮球的不知道足球怎么踢,这种现状显然违背了体育课程的目标,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例如,一个练田径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除了跑,什么都不会,体校的训练使其成了跑步的机器。所以,体育课就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一方面体校要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标准接轨。由于许多学生将来要进入高中学习,即回归普通学校教育体系。这就需要学生在体校阶段的学习能够为学生的高中学习奠定基础,即考虑学习的连贯性和发展性,所以,体校应该根据普通学校的课程标准构建教材内容。另一方面体校具有自身的资源优势,例如,场地器材、师资力量,所以,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从而个性化的教材内容应是体校体育课的一大特点。例如,游泳,在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少有学校具备教学场地,但是,游泳技能却是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对于学生的安全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体校既有场地又有教练,所以,在教材的构建中体校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出发构建教材内容。
三、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富有个性
行政班教学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业余体校班级规模较小,本身属于小班化配置,因此以行政班教学对于体校而言是比较好的形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上,笔者认为业余体校可以采取B型授课和同伴辅导。所谓B型授课是指在一个学年中,由于教学单元的变化,教师也发生变化的授课方式。例如,一个学期中共安排篮球、排球、足球三个运动项目的学习,那么,在体育课教学时这三个项目的教学分别由体校的篮球教练、排球教练和足球教练担任,充分发挥体校教练的专业特长,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这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同伴辅导则是充分发挥体校学生各自的专业优势,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例如,一个班上往往有不同专项的学生,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那么,在学习乒乓球单元时,乒乓球专项的学生就帮助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辅导———纠错、辅导和评价,在进行排球学习时就由排球专项的学生担任,这样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专项训练。
业余体育活动 篇5
竞 赛 规 程
一、竞赛日期和地点
2016年7月4日至9日,在山东省博兴县举行。
二、竞赛项目
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
三、参加单位
(一)2016年在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注册的北方地区单位。其中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青海、甘肃、解放军、青岛、郑州、保定、濮阳、淄博、正定、煤矿体协、山东鲁能、河北六通。
(二)获得2016年全国后备人才基地总决赛男、女单打前8名的运动员可不占原单位名额参加比赛。
(三)获得2015年全国少儿杯赛总决赛(11岁组)男、女单打前8名的选手可不占原单位名额报名参加比赛。
(四)首都体育师范大学可自费参加比赛。
四、参加办法
(一)各参加单位可报领队1名,男、女队教练各1名,男、女运动员各4名。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是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 月31日期间出生的。组委会将检查第二代身份证,并进行骨龄检测。骨龄检测不合格者,将不能参加本次比赛。
(三)参加本赛事的所有人员须身体健康,适合参加本次竞赛,并自行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事故保险。
五、竞赛办法
(一)团体和单打比赛第一阶段均采用循环赛,第二阶段均采用淘汰赛并增加附加赛的方法。
(二)团体比赛采用斯韦思林杯赛制。
(三)团体赛中的每场比赛采用5局3胜制,单打比赛第一阶段采用5局3胜制,第二阶段正赛采用7局4胜制,附加赛采用5局3胜制。
(四)比赛执行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最新审定的《乒乓球竞赛规则》。
(五)每场女子团体比赛中,必须有一名直拍或颗粒胶(进攻型)打法的运动员出场比赛;每场男子团体比赛中,必须有一名运动员为直拍或削球或颗粒胶(进攻型)打法出场比赛。
(六)参赛运动员在团体和单打比赛中,其打法必须保持一致。
(七)本次比赛将进行运动员体能测试,测试内容为3000米计时跑和3.5米侧滑步(30秒)。其中比赛成绩占总成绩的80%,两项体能测试各占总成绩的10%。
(八)本次比赛将进行球拍检测。
(九)本次比赛将进行文化课测试,测试未能达到最低合格线者,将不能参加比赛。
(十)比赛用球为红双喜白色三星塑料球。
六、录取名次与奖励
(一)男、女团体赛录取前8名,单打比赛录取前8名给予奖励。
(二)获得男、女单打前8名的运动员将直接获得参加本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的参赛资格。
(三)获得男、女单打前8名的适龄运动员将获得参加当全国青少年乒乓球训练营的资格。
七、报名与报到
(一)实行网上报名,请各单位在中国乒协官方网站(tabletennis.sport.org.cn)下载《2016年全国乒乓球少年比赛(北方赛区)补充通知》和《全国乒乓球比赛报名表》,并按照补充通知要求进行报名。
(二)报到:具体报到时间和地点另发补充通知。
八、裁判员与资格审查人员
中国乒协将选派1名裁判长、3名副裁判长以及骨龄检测人员2名。上述人员的一切费用由赛区负责。裁判员不足数由承办单位选派,参加裁判工作原则上应是一级以上的裁判员。
九、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将参加大会调研工作。
学校体育业余训练中的问题探究 篇6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县两所中学的业余体育训练者、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及班主任科任教师。
2. 研究方法。
访谈法,通过对业余训练的学生及其家长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参与业余训练的看法建议。通过对体育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访谈了解体育教师的训练情况及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和困难,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尤其是成绩好的学生参与业余训练的一些看法。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 学生自身的问题。
参与训练的学生中有的本身就是体育特长生通过选拔而进入学校,有的则是本校通过发展而吸收的一些体育爱好者。这两者间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对体育训练的认识方面都有着明显较大的差异。通过训练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时保质完成训练,也有部分学生对训练认识不足,量大一点,强度上去一些就有些情绪化,精力不能十分投入,有的甚至旷训。
我通过谈话也了解到一部分学生不能准时参加训练,是担心影响文化课及家长不怎么支持,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对待参与业余训练的态度也很模糊。
2. 体育教师自身的问题。
本县中学的体育教师绝大部分都是本科毕业,拥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指导技巧,多数教师也能在训练中认真负责。但由于业余训练本身并不在教学范围内,参与训练的教师对训练的经费及补助上存在很大的看法。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各种补贴经费存在严重不足,部分教师采取收取训练费的方法,但收取多了学生不愿意,少了教师方面又感觉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再因为学生本身素质的差异,教师在制定训练计划上不能统一,这就从侧面加重了训练教师的工作量。
3. 其他的一些问题。
除学生本身、参与训练的教师外,比如家长是否支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能否认真对待,每年在训练选拔上的问题共同影响着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
(1)班主任对业余训练认识不足。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非常担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尤其是那些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怕影响班内的优秀率、平均分。而在一些好的中学当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考大学没必要走这条路。这种认识的不足也恰恰制约着学校业余训练发展的基础。
(2)家长对业余训练认识不足。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认真学习有个好的成绩,考一个好的大学。参与学校的这种业余训练,怕耽误学习,又怕最后哪样都学不好。绝大部分家长的这种思想影响了学生兴趣的发展。
(3)场地器材的不足。由于地处山区又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也就注定了各方面的差距。上级领导部门不重视,体育设施上资金投入不足,训练所需的器材不到位,至今本校所用的田径场地依旧是最原始的土场地。而且场地坑洼不平,每逢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的时候都只能停训,这也就导致了训练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经常性地出现这种情况也就影响了学生参与业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4)体育考试制度不完善。无论是平时的体育考试还是中考加分的体育考试,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并没借助这一模式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考试花钱买成绩,都能用钱去买成绩谁还会认真对待平时的体育学习,谁还会在平时认真地参与体育锻炼,不锻炼兴趣何在?没有兴趣又谈何业余体育训练。
三、研究结论与方法
种种因素表面,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的发展受自身与外部等多种方面的制约,使之不能健康有效地发展。通过调查我认为通过以下几点可有效提高业余训练的工作。
1. 制度改革。
正确地理解政策,把精神落实到实处,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再为学生“开绿灯”,使学生只能通过自身的锻炼而争取成绩的高与低。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到体育学习锻炼中去,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兴趣,为学校业余训练的发展打好基础。
2. 训练上层次化。
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长时间参与训练的学生和刚开始参加训练的学生分开带,分别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使训练目标明确化,训练方法科学化。
3. 参与训练的教师利益最大化。
参与训练的教师本身都要上课,又参与训练,早起晚归繁忙而累人。学校对这种额外的付出给予对应的说法,并制定合理的体育生升学奖,更可以在绩效工资中体现,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热情。
4. 家长、班主任常沟通。
关于职中体育业余训练的几点思考 篇7
一、处理好短期效果与长期训练计划的关系
我们的业余训练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 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学校争得荣誉。但是如何处理好成绩与长远训练安排之间的矛盾, 是体育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业余训练搞得好与差, 一方面要看在比赛中的成绩的好坏和名次的高低, 另一方面要看是否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是评价一名职中体育教师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有的体育教师为了自己的工作成绩, 不考虑职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 盲目追求比赛成绩和升学率, 加速强化训练或片面的突击训练, 进行不适当的大强度的、大负荷的训练。这种“拔苗助长”的训练方法, 使一些有前途的学生“夭折”。为此, 职业中学体育教师在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时应摆正位置, 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处理好早期专项化训练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由于职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快速增长时期, 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还不完善, 由于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个体发育的特点不同, 性格不一样, 过早地进行专项化训练, 会对学生的前途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 过早地进行专项训练往往造成职中生比赛成绩一时优异, 成人后, 因训练基础不扎实, 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 机能发挥失调失控, 出现伤病, 同时会导致出现“早衰”现象, 或因伤病进入成年后无法继续系统地从事专项训练, 而被迫离开自己喜爱的运动场。为此, 在训练安排上应首先考虑职中生的身心发育、发展特点, 制定出适合他们心理和生理年龄和发展特点的训练计划, 科学地进行训练, 为后续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 应重视并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 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使身体机能均衡发展, 避免过早地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
三、处理好力量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
力量在体育运动中, 作用是较大的, 它是一切运动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如在田赛项目中若力量较差, 将不会使器械掷远, 也不能跳得远跳得高。在径赛项目上, 没有力量作基础, 同样也不会创造出好的成绩, 其它运动项目也一样。因此, 力量训练是一切运动项目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然而, 不能以为只有力量, 就能投得远, 跳得高, 跑得快, 因为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在投掷项目中, 甲学生有100公斤的力, 乙学生有80公斤的力。甲学生由于投掷技术掌握得不好, 力量的利用率只有60%, 而乙学生的技术好, 力量的利用率达到80%, 很显然乙学生要比甲学生投掷得远。而且通过技术训练, 在比赛中技术运用自如, 对于力量和能量的利用既经济又实效, 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其次, 由于职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不适合过大负荷的力量训练, 如果盲目地追求力量训练, 就必然会造成学生的不适应, 甚至造成伤病, 可能还会给学生今后的训练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 职中生动手能力强, 模仿能力很强, 技术掌握快, 如果不断加强技术训练, 则不但对力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而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发展。
四、处理好身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的关系
在体育运动中, 心理因素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它对运动员的活动起着调节控制和主导作用。无论是在运动会的比赛中, 还是在市级和省级的比赛中, 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出正常的训练水平, 有的甚至造成很大的失误或终身遗憾。分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主要就是平时没有重视心理训练, 造成心理素质较差, 在比赛或考试中出现紧张, 兴奋性低, 有的还失眠。因此, 在平时抓好身体训练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心理训练,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使他们适应各种情况, 为创造良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五、处理好训练与放松活动的关系
放松活动就是在训练或比赛结束后, 采用一些缓慢形式的动作, 使运动员的肌体和心理从激烈的活动状态中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促进机体尽快恢复。在激烈的训练之后, 机体处在较疲劳的状态, 肌肉僵硬, 如果及时做好放松整理活动, 就要尽快解除肌肉的僵硬状况, 改善肌肉的力量和弹性, 促进血液循环旺盛, 对很快地带走部分肌肉内的代谢物, 同时加快ATP的合成有着重大意义, 从而加快肌体的恢复。目前国内外一些优秀的运动员把每节训练课后的放松运动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 可见其作用重大。另外, 许多有经验的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间歇中还积极地进行放松整理活动, 对于保持机体的快速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有的教师由于对放松活动的意义理解不够, 对运动后的放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长此下去就会对职中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长远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六、处理好营养与训练的关系
人体的一节生命活动都需要热能, 没有热能, 任何器官都无法工作。人体在一天内消耗多少热能主要取决于体力活动的情况, 其中运动热能代谢的强度远比一般劳动大。对于职中生来说, 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快速增长时期, 自然的生长需要补充营养, 再加上剧烈运动训练, 机体更需要加强补充营养。不同的运动项目所补充的营养物质种类有所不同, 如速度类运动中代谢的特点是高度缺氧, 因而主要补充含糖类较高的食物, 如米、面;力量类运动中要求肌肉有较大的力量和爆发力, 为了发展肌肉, 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在长时间的耐久跑运动中, 由于机体能量消耗大, 向外散热多和持续时间较长, 应适当增加食物油脂的含量;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及代谢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 具有特殊的功能。维生素不仅有助于机体吸收热能来源和构成体质的原料, 而且在细胞中起着引起酶和激素的作用, 影响整个代谢过程。可是, 由于职中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 训练后没有合理及时地补充营养, 有的只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 长此下去, 出现四肢乏力、疲劳、心慌, 面色苍白, 还有的在训练中出现呕吐、身体机能降低、不想运动等不良状况。因此, 体育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地补充营养, 使热能消耗与摄入平衡, 这样才能使机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更好地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运动训练。
七、处理好运动训练与文化、专业技能课学习的关系
不少学生从小学、初中就开始参加业余训练, 由于这部分学生产生了只要参加业余训练, 文化课、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就不重要的错误认识, 再加上有些体育教师只注重抓学生的体育训练及成绩, 忽视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 甚至挤占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进行训练, 导致所带学生文化课、专业技能课的成绩直线下降。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端正态度, 正确认识文化课、专业技能课的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文化课学习, 处理好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 力争成为合格的体育人才。
业余体育活动 篇8
1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
学生,顾名思义要以学业为重,但学生的体质问题也不容忽视,关于学生体质的问题慢慢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如今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宝贝,家长们都是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宁可让孩子在周末或假期,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辅导班,也不让他们去外出锻炼,经受的锻炼少之又少。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的报告中指出我国中小学生部分身体素质,特别是爆发力、力量、耐力及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 超重与肥胖学生的比例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小胖墩”着实令人担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学生正值长身体的黄金期,因此要必须加强身体锻炼。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中学校对体育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体育课往往流于形式,一堂40min的体育课,拿10min进行热身、慢跑就让他们怨声满天,累得不想再说话,气喘吁吁,剩下时间都是自由活动,爱运动的孩子肯定去运动, 可是那些不乐意运动的孩子就能偷懒了,可能一堂课就是散散步、聊聊天,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不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别是在一些中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更是十分明显。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是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当下,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当务之急,中学在我国学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发现。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了: “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积极发展业余训练,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训练,著名教育家斯霞说过:“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疵品,体育不好是废品。”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对孩子们的重要。
2 目前中学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学校体育工作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在表面上正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但实际上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观念陈旧,应试教育观的束缚难以解除;就学校而言,由于受陈旧的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而升学率主要由文化课成绩决定,所以学校体育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牺牲体育课为代价换来学生一节课的复习文化课的时间,学生因此成为被动的学习主体。再加上体育课的训练都由学校规定,忽略了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喜爱运动的权利,打击了同学们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体育训练显得死板、不活泼,这些直接导致体育教学课在知识、技术、技能方面与实践相脱节。
(2)业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学校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不仅文化课程的学习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课程的增加使学生偏科现象严重,而且体育训练也是如此。就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把体育训练误作是单纯的体力活动,参加体育训练会耽误学习。所以,很多学生即使喜欢运动,并有体育特长,因班主任、任课教师怕影响合格率等种种压力,为了文化学习放弃了业余体育训练。
(3)由于男女同学身体素质、生理结构、运动偏好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不同,使体育训练在具体操作中存在很多的缺陷和漏洞。
(4)教练员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整体素质不高。教练是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最主要的引导者,教练员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青少年的训练程度和提高情况,决定了训练的结果,是青少年体能训练中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的体育教练队伍中,多数是来自于体院和师范院校。在专业技能过关的情况下科学理论知识和先进的训练方法容易受到限制。
(5)培养设施不完善。体育设施容易受到学校经济和发展的影响,而设施是体育教育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在我国体育教育中,学院设施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健身器材,培养设施有限,不能够全面地激发学生的身体体能素质培养,没有达到学校体育训练的要求。
3 提高中学业余体育训练的主要措施
中学阶段是少年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进行课余体育训练发现、培养好的运动苗子的重要阶段。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改革全面的推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训练。
(1)取得学校和家长的认可。由于社会各界应消除对体育工作者的偏见,首先,学校必须向他们宣传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解放其思想,改变陈旧观念,提高家长对体育训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既抓好训练,又要关心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家长明白参加业余训练,可以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加强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培养。
(2)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我国体育教育规范化推广比较晚, 而且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体育教育在真正实施中存在很大的挑战。但是,体育教育的训练并不意味着设施的齐全和场地的开放,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具有自己的专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敢于创新,合理地运用有效的时间,因地适宜地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目的。
(3)协调好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关系,课余体育训练要明确它的业余性,将二者都看成一件爱好,而不是一个任务。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好时间,文化知识的学习用脑过多,脑袋太累了,但是身体确实活力充沛,然后就去训练,训练的时候,虽然大部分是身体的支出比较大,这样脑袋就得到可充分的休息,当感觉身体比较疲惫时,就去学习,因为这时脑袋已经休息得精力充沛了,正好适合学习,实现双赢,充分开发人体的潜能。只有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的关系,学校、家长以及任课教师才能更好地支持课余体育训练,文化课成绩和训练成绩才可以得到共同的进步。
(4)组织安排辅导补课工作。利用有效的时间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的灌输,合理、灵活地运用时间加强学生的课外辅导,具体地贯彻和落实辅导和补习,尽可能地减少体育培训后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差距,缩小他们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做到劳逸结合,统筹规划,避免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
(5)利用体育课进行训练。进入中考时期后学生的学习任务是相当重的。因此为了增加训练时间,保证训练质量,可在体育课中进行训练。安排运动员在不任教的班级,并且该班体育课上课时间与带训教师上课不冲突,这样的安排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使训练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训练效率。如果运动员的体育课时间与带训教师的上课时间产生了冲突,在课前教师就安排好训练场地,布置好训练内容,学生可以独立去完成训练内容。安排体育课进行训练时,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不要超负荷训练,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给予适当的恢复时间。这样的安排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增加训练量,提高训练水平。
(6)提高教练员的自身水平,明确业余体育训练的指导思想。目前,学校的业余训练有运动队、专项训练点等多种形式,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不能只抓训练,忽视普及,要在坚持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抓好思想教育、意志训练、身体训练和基本技术训练。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能成梯队地发展,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工作就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7)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发展身体素质。青少年时期肌肉含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物较多,富于弹性,肌肉主要呈纵向发展。伸展性好,活动范围大,韧带易于拉长。因此在此时期可多加强柔韧素质训练。着重踝、腕等小关节的练习,并在训练中加强与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使各关节既柔韧又牢固。
(8)注意加强训练学生的营养和保证他们的体能恢复。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加上训练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在训练结束后采取适当恢复措施。放松活动对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强他们的营养供给,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下一次训练。
4 结语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它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它是不可替代的。初中阶段课余训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加强训练的科学性,防止盲目性。在实践中,只有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采取不同的办法进行不同的训练项目以及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努力克服困难,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人才。
摘要:现阶段我国教育和体育的改革正在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给业余体育的训练缔造了很好的机会,目前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作者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就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充分体现了体育业余训练的重要性,综合论述了中学业余体育训练的方法对策,以培养中学生德、智、体全方位的发展。
业余体育活动 篇9
1 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存在问题分析
在正确领导方针的指导下,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发展态势可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若是不能够妥善的处理,就会阻碍到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1.1 分析
1.1.1 体育文化教学与体育训练不协调
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业余体育训练大多也是将竞赛中成绩的高低作为目标,因此,在业余体育训练开展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注重体育训练而忽视体育文化教育的现象,这也直接导致了参加业余体育训练的青少年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一旦遇到被淘汰的情况,就很难再继续接受教育。培养体育人才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过程,不能急于一时。同时,由于文化水平偏低,若是想在社会立足将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有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训练,导致了体育训练的社会生源缺失严重,制约了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只有将体育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紧密结合,才能够使整体的质量有所保证。
1.1.2 培养目标比较局限
我国业余体育训练最开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体育运动人才和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并且为教育基层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专项骨干,推进群众性体育的进一步开展。尽管我国对业余体育训练的培养目标定位很明确,然而近年来,我国的业余体育训练都将比赛成绩作为培养目标,将成绩高低作为判定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标准,这样忽略了业余体育训练对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致使我国业余体育院校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利于业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1.1.3 教练员整体素质不高
教练员在业余体育训练中起着执行、指导的作用,对业余体育训练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教练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训练的好坏。目前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大多来源于体育院校或师范类院校中的体育专业,他们的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对体育训练缺乏实践经验,同时也缺乏大型比赛的经验,很难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所以很难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
1.1.4 结构不科学合理
我国业余体育训练已经发展成一定的规模,然而在项目资源的分布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如在一些项目上集中了大量的物力、人力,然而在另一些项目上却后备力量缺失;某些项目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尽管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但是却没能收获到相应数量的奖牌,这些都直接说明了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设置项目偏多,结构不科学、不合理。另一方面,对于有些弱势的项目,却对国外的教育模式盲目模仿,与我国实际需要相背离,物力、人力流失现象严重,对我国业余体育训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严重的阻碍。
1.2 分析结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下,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逐渐出现一些问题,已经制约到青少年体育人才和后备人才的顺利培育,所以,对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制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我国的业余体育训练迎来了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因此,我国业余体育训练要尽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力争更好的发展,建立业余体育训练网(见图1)。
2 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发展建议
2.1 合理配置体育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
要尽力打破传统以竞赛成绩为重心的业余体育训练模式,积极创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业余体育训练环境,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青少年阶段是接受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力争体育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之间的平衡,两者兼顾,如此才能培育出更多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体育后备人才,即便不能够在体育领域中发展,也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2.2 转变传统体育训练理念
如果想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更进一步发展,那么就需要使全国人民的体育训练更加深入,使我国全民整体体育素质得到提高,改变以往的竞技体育思想,朝着体育全民化的方向发展。判定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如何并不仅仅是根据奖牌获得的数量,国民整体体育素质水平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在加强我国体育整体力量的同时,应当分散一些物力、人力到有需要的地方,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3 提升教练员体育素质
作为体育训练中的执行者,教练员的素质对青少年的体育素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提升教练员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采取优胜劣汰的选拔方法来对教练员队伍进行优化,选拔出优秀的教练员,使教练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为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配置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
2.4 优化体育结构
要不断优化我国体育结构,合理、有效地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配置,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夯实基础。那些我国体育发展的弱项要吸收国外优秀训练经验,还要针对我国体育设备与人才的具体实际,开辟出适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训练道路,引进其他国家先进的训练设备,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做足准备。
3 结语
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构成内容,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开展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能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取得一定规模、成绩的同时,也难免会存在一切问题,该文章主要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个人建议,以其能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休闲时代的到来及“全面健身计划”的不断施行,人们对于体育的认可程度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不仅是我国体育教学训练的重要构成内容,还是我国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发展的关键一环。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全面展开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能够为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敏.对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0(4):82-83.
[2]孙启航.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发展与思路[J].科教文汇,2012(6):147.167.
[3]李卫东.十二五时期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保障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7(2):33-36.
[4]王乐.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17(2):87-90.
[5]郭晓梅.新时期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现状与问题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7,29(5):14-16.
[6]王昆仑.对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的研究与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3):46-50.
[7]陈平安.关于青少年业余训练的相关思考[J].体育世界,201 3(2):134-135.
业余体育活动 篇10
关键词:训练措施,训练与学习,矛盾,问题,学习效果
学校体育运动队一直是作为竞技体育和体育专业人才后备力量的可靠基地,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 每个学校都有业余运动队。而在日常训练中, 总是牵扯到运动员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 也是教练员最感到不好处理的问题;由于这个矛盾具有普遍性, 反映到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严重影响到运动队的发展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我们认为, 解决好这个矛盾问题是提高运动队发展和训练水平的关键所在, 为此提出在训练中也要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建立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 业余训练为辅的学习训练措施, 这才是真正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
一、正确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
1. 严格把握运动队学生的入选关
对于新入选的队员原则是: (1)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2) 努力上好文化课, 利用课外活动和周末等休息时间, 把因为训练而耽误的文化课补上; (3) 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努力训练;一般的训练队员经过教练的选材、班主任推荐、年级主任同意, 可直接入队。个别同学一心想下来玩, 文化课又不想上, 我的原则是坚决不选进来。
2. 学生是以学为主
学习是学生阶段的主要任务, 训练是业余爱好;教育学生要分清主与次的关系, 学生在保证好学习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全面发展的业余训练工作。这样训练时间的缩短, 如何保证训练效果。我们采用加强训练课的密度, 提高训练强度, 改进训练方法, 根据学生不同情况不断改变训练内容和方法, 提高学生训练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思维, 以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只有节假日多练一些时间, 这样就能得到不间断训练的目的。
我体会较深的是, 无论采用哪种训练方法或者训练强度的大小, 都能保证训练的质量。从理论上讲, 应使学生大脑皮质始终能处于良性兴奋为宜;从生理角度分析, 在训练时大脑皮质产生了兴奋, 由于运动中枢兴奋而引起的阅读中枢、书写中枢抑制过程的加强, 不去考虑文化学习, 而引起运动中枢兴奋过程的加强, 集中精力训练。根据这个相互诱导的理论, 安排学习与训练时, 精力要高度集中才可以实现。另一方面, 由于经常锻炼, 身体素质提高了, 记忆力和理解力也增强了, 学习效果就会相应提高。
另外, 为了加强训练队学生的文化学习, 我还要求学生根据每天训练的内容写训练日记 (主要写体会和感受) ,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这样既加强了他们对当天训练情况的回顾, 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文化写作能力。
3. 加强与班主任、家长的联系, 抓紧抓好文化课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训练队有20多名学生, 我经常到他们所在的班级与班主任联系, 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 对于学习退步的学生, 帮助学生找出差距及原因或暂停一段时间训练, 走访任课教师和家长, 共同研究如何促进他们学习, 通过不断的教育、做工作, 努力使他们训练、学习双丰收。如孙笑同学的家长刚开始不愿让她进队训练, 怕耽误孩子学习, 更怕孩子学坏了。鉴于孙笑学习比较好。而且身体素质也不错, 于是我进行家访, 首先讲明学生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的, 训练队只是以发展学生特长为宗旨的, 以培养学生兴趣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的活动。训练队利用的是业余时间根本占用不到学习时间;只要把握好, 不仅不耽误学习而且还能促进学习;又讲明现在素质教育阶段, 学校的目的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全面人才;经过我的一番话, 使孙笑的家长真正理解训练队的作用, 亲自把孩子送到运动队训练, 我又经常与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经常沟通;现在她不仅文化课成绩达到全年级前游水平, 而且训练课成绩也达到全区一流水平;用她班主任一句真实的话说:别人都认为, 进入训练队, 学习成绩不完 (没有出路的意思) 也后退;到现在我确实明白了这句话是不对的, 关键是老师如何将学习与训练怎样结合的。她的家长也到学校对老师说:孩子进入训练队以后变了, 什么都进步了, 现在我放心了, 真的感谢她的教练。
二、激发学生兴趣, 采取多样化训练手段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体会, 认为学生参加到训练队来, 教练员首要的任务是激发提高他们的训练兴趣, 因为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调节下由一定动机引起的, 学生对参加运动队也要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和意志行动来实现, 这与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气质等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 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兴趣。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国外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青少年儿童做他们有兴趣的活动时, 血糖上升, 肌力增加, 精神饱满。当他们不感兴趣时, 血糖下降, 肌力减弱, 很快就出现精神怠倦和疲劳状态。只有训练内容符合运动员的实际, 才能提高运动员训练的兴趣, 从而激发运动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求知欲旺盛的时期, 活泼好动喜欢参加集体项目和竞争性的体育活动。必须把他们对参加运动队的兴趣逐渐地培养他们的爱好, 使他们自觉热爱所参加的体育活动, 因此在训练中必须符合学生特点。
在一般素质训练中, 以抓速度为重点, 以快为中心贯穿到整个训练中提高各项素质水平;具体的顺序是这样的:
1. 灵活性、协调性、技术性强的项目和新教材都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
2. 把速度练习和力量练习安排在训练课的中段, 速度练习放在力量练习前。
3. 速度练习后, 再进行弹跳练习。
4. 力量练习或耐力练习后不在进行速度练习。
5. 力量练习后安排耐力练习, 耐力练习都在后半部分。
6. 速度练习前适当进行强度大重复次数少的跳跃练习。
7. 负重力量练习为了防止动作僵硬、步长缩短和速度下降, 练习后立即进行大步跑、弹跳跑、短距离快速跑、跳跃次数少的练习。
通过以上的实践我们认为:
1.学校基层运动队是业余性质的,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要在不妨碍学习的前提下进行训练。
2.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应以提高文化学习成绩为主要矛盾来抓, 也只有解决了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迎刃而解, 而且我们的训练也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并能做出较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