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业余党校小组讨论(共12篇)
学生业余党校小组讨论 篇1
2013年学生业余党校小组讨论-----青少系1242班
时间:2013年5月31日下午2:00
地点:1号楼13楼会议室
参与人员:邱懿,沈扬,周嵘杰,陆国强,许多,储韵,周璠,王凌溶,张滔滔 沈扬:
1.“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当代大学生生必须勇担时代重任,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 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在学习上,要发奋努力,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文化素质。
3.在生活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友爱同学,乐于助人。要积极参与各类团学活动,主动为师生服务。
4.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必须持之以恒。要求入党的同学应当从一点一
滴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工作,能经得起各种考验,这样才能早日加入党组织。周嵘杰:
1.在班级和学生会里积极地活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基础,积极性是必须具备的关键性因素。
2. 在党课中学习了很多,要积极地达到这些目标,落实到实践当中去,保持自
己的先进性。
3. 通过党课学习感受到了党的极大魅力,思想得到了提高,明确了前进的方向。4.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学会考虑他人多余自己,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优秀党员学习,主动接受监督,批评。
陆国强:
1. 重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2. 学会做人,在学习生活中,严于律己,乐于住助人,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坚定信念,真心待人
3. 学会做事,要为同学做好服务,热爱学校,热爱同学,要为社会多服务,多参加志愿者
活动和公益活动,认清是非,敢于揭发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行为,加强与党组织的联系
4. 学会学习,学习好文化知识,和做人处事的知识,学会反思和自我批评,积极学习了解
与党的发展进步相关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拥护党,坚持为党和人民服务
许多:
1. 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收获与锻炼,敢于面对压力
2. 把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不断奋斗的目标,3. 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去
4. 化被动为主动,重在过程,敢于挑战自己,不断努力
储韵:
1. 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跟随党的步伐,不仅从组织上入党,更要从思想上入党
2. 在学上要刻苦,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做一个对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
3. 理解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同学服务,积极参加集体活动,4. 积极响应国家和党组织的号召,起到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入党,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争取入党。
周璠:
1. 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2. 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培养和观察,读好书,上好党课
3. 加强自我培养,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做好本职工作,做好身边的小事,勇于奉献,4. 拥有一颗入党的心,落实到行动中去,对照党员的标准找差距,在思想上行动上达到党
组织的标准,努力向党组织靠齐
王凌溶:
1. 要入党,首先要了解党,了解党的历史,党的章程,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入党,有目的才
有动力
2. 接受党的培养,教育与考察,参加党的活动,要积极入党也要做到足够先进,学习好本
专业和课外知识,多多参加课外活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3. 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尊师爱校,不畏困难,迎难而上,乐于奉献,积极进取,成为有利于时代的人
4. 在当今时代,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核心,要勇于创新,通过各种媒体,积极了解时政,善于思考。
张滔滔:
1. 通过党课的学习感到受益匪浅,觉得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自己的行为应该向党靠拢,坚定信念,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更好的服务人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向优秀党员靠齐
2. 在发奋学习的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工作中,与同学协同一致,管理好班级,服务好同学
3. 最重要的要落实到实践工作中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了解自己的不足,并积极的改进,4. 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虚心接受党组织的批评和建议,以优秀党员为自己榜样,加
强与党的联系
青少系党总支书记邱懿老师总结:
对于这次讨论表示很高兴,看到我们学生这么有朝气,有思想,有目标,非常的欣慰。觉得我们充满了希望,希望每个同学可以记住对自己提的要求,然后可以发挥大家的榜样作用,通过大家的影响,将全班的组织性,纪律性带动起来,相信每个同学都是优秀的,希望可以在党支部大会上看到大家的身影,鼓励大家,给自己定了目标,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相信大家能行!
学生业余党校小组讨论 篇2
一、讨论问题的确定
1. 问题的深浅度.
讨论问题不能随便而定,要精心设计,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太浅,学生不动脑筋,表面上讨论热烈,实际上浪费时间,收获小,徒于形式,不可取.太深,学生无法开展讨论,因此设计的讨论问题必须由浅入深,层层提高.例如,教师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y=3x表示什么意思?”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层深入,最后形成结论:①数量之间的关系:一个数表示另一个数的3倍;②应用问题:如每支笔3元,x支笔时的总价为y元;某人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x小时所行的路程为y,等等.③方程问题:表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④函数问题:表示正比例函数;⑤几何问题:图像是一条直线,加上x的取值范围可以解释为:当x是全体实数时是一条直线;当a≤x≤b(a
2. 问题的范围.
可供学生讨论的问题应该是条件或结论或思维过程有一定开放度的,或者一些涉及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问题.主要是两类问题:一是重要的知识(对以后的知识获取有很大作用)模型的形成.其目的是加深印象且能多角度去考虑这个模型的精度和用度.例如,学习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与性质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x2,y=2x2与y=-2x2的图像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观察图像,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到哪些特征与性质?然后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总结出结论形成知识模型,如下:
二是问题可以是多解的且能优化的,可以展示学生的才智,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已知:如图1,AB是⊙O的直径,C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CD切⊙O于D,DE⊥AB于点E,求证:∠EDB=∠CDB.
这道题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思考,共同寻求多种解题途径,最后展示学生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因为AB是直径,所以联想到: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和经过直径外端的切线垂直于直径,故可作辅助线连AD(如图2)或过B点作切线BM交CD于M(如图3);②根据CD是⊙O切线,DE⊥AB于E,可连接OD构造直角三角形(如图4),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可证两角相等;③根据AB是⊙O直径,DE⊥AB,联想到垂径定理,可延长DE交⊙O于F(如图5),从而得出BF=BD,再到用圆弧的度数与圆周角度数的关系,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讨论程序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下面是学生讨论的基本步骤,既可以全用,也可以选用.
1.独立思考: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时间一般视问题的信息量和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实际而定.
2.小组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思维策略和经验以及产生的疑问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不仅是答案互补,更重要的是经验和策略的共享,这也是小组讨论的最现实的意义.
3.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学生发言.教师或学生根据学生理解深浅依次对问题作不同的评价,能使学生得到知识和策略上的进一步互补.
4.学生再次讨论:对不同答案过程作评价后,谈自己对解法和答案的看法.
5.确定最佳答案和解法,并优化.
6.问题的拓展:根据课堂的时间,安排课内或课外进行讨论,可拓展的问题开放问题.
学生业余党校小组讨论 篇3
张定乾
河南省南阳市委党校
[摘 要]“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党和政府遴选各级领导干部的新兴面试形式,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熟练掌握这种面试形式已成为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为此,在市委党校主体班教学上进行了尝试性地模拟演练,使学员拓展了思路,提高了能力,收益颇丰。
[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主体班培训;教学手段
“无领导小组讨论”时,每个人都会隐性地扮演某种角色,角色一般分为五种:破冰者、领导者、协调者、时间控制者和总结者。破冰者指的是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第一个发言的人。但是,破冰者有一定风险,如果表达流利、逻辑清晰会引起考官的注意而加分,如果表达不流利、过于紧张或者逻辑不清晰的话,易暴露自己的缺陷。领导者一般是对讨论的整个过程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是靠自己的能力和魅力来征服小组的成员和考官。协调者一般来说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起一种协调的作用。在小组讨论出现分歧争执不下时,协调者,努力缩小对立双方的差距,促使小组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 时间控制者的作用主要是提醒时间的进度。因为每个阶段都有一定时间的限制。 最后一个角色是总结者。总结者要求表达流利,思路清晰。不但要对小组的讨论过程、讨论结论进行一个总结,还要对讨论中出现的分歧做一个必要的说明。总结者一定要牢记的是,总结者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所以所总结的一定要是小组讨论的结果,而不能是自己与小组相悖的观点。那么,“无领导小组讨论”模式在党校教学中如何组织实施呢?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它是指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讨论过程中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也不指定受测者应坐的位置,让受测者自行安排组织,目的就在于考察应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要求,以及自信程度、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是否符合拟任岗位的团体气氛,由此来综合评价考生之间的差别。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特点
“无领导小组讨论”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优点方面:
1.通过观察模拟应试学员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测试出学员的多种能力要素和个性特质,并依据模拟学员的行为特征来对其进行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
2.模拟应试学员在相对无意之中暴露自己各个方面的特点,因此预测真实团队中的行为有很高的效度。
3.模拟应试学员有平等的发挥机会从而很快地表现出个体上的差异。
4.在有效的面试时间内,能对竞争同一岗位的模拟应试者的表现进行同时比较(横向对比)。
缺点方面:
1.对模拟测试题目的要求较高;对主持教学的教师评分技术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素养必须全面,分析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全面、站位高。
2.对模拟应试学员的评价易受主持教师各个方面特别是主观意见的影响(如偏见和误解),从而影响主持教师对模拟应试学员结果的评价。
3.在讨论过程中,因受指定角色的随意性的影响,可能导致模拟应试学员之间地位的不平等,也存在模拟应试学员有存在做戏,表演或者伪装的可能性,还可能存在模拟应试者的经验可以影响其能力的真正表现。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教学流程
(一)理论交流。就模拟题目所涉及的理论,由主持教师提前整理好,发给学员,使学员对讨论的内容有所认识了解。
(二)文件链接。主持教师就模拟题目所涉及文件、法律法规、归类整理,发给学员,供学员在讨论时参考使用。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程序。
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程序规则
(1)参加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班级每组推选2名组员,共8名组成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团队。组员名单由班主任配合班委推出,开课前2天由辅导员送交主持人。班级全体学员和本教研室教师共同参加讨论。参加讨论的教师担任评委,对组员的表现作出评判。
(2)小组讨论前,由主持人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以引导组员有序讨论。
(3)主持人助手负责组员抽签,组员拿到号码牌后自选位次入座。然后组员每人将领到一份讨论记录表,用于讨论记录使用。
(4)主持人对讨论问题和要求进行说明。如果组员确认没有疑问,主持人和各评委将不再回答组员提出的任何问题。自此开始,各组员必须在40分钟内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最后的报告。
(5)接下来的40分钟由讨论小组自己掌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组员阅读试题,独立思考,列出发言提纲,并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每人2分钟内);2)组员交叉讨论(每人累计2分钟左右);3)推选一名代表总结并汇报小组的一致意见(5分钟左右)。
(6)评委对各组员进行打分,统计每人的最后平均成绩;同时,主持人助手收交组员的讨论记录表并转交主持人。
(7)主持人或其他评委对本次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并宣布各组员的最后成绩。
2.“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几点要求
(1)组员要认真阅读本次讨论的案例内容。案例内容将在小组讨论开始时发放。如果认为教学提纲提供的相关信息不够详细,可通过其他渠道和媒体予以查阅充实。
(2)准确估价和确认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与地位。无领导小组讨论具有竞争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个性发挥,强调团队精神。虽然每个组员的个人陈述意见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即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达成一致共识,否则会影响到所有组员的成绩。如此,小组中就要有人担当起破冰者、领导者、协调者、计时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对于评委而言就意味着获得的成绩不同。这些角色并非事先指定,而是通过组员自己的竞争、表现获得的,尤其是得到了其他组员的自然认可。每个组员都要对自己(包括对其他组员)的知识素养、论辩能力、组织才能和性格特征有较为准确的判断,以确认自己适合担任何种角色,或在论辩中转换为何种角色。
nlc202309021405
(3)了解评分表中的测评要素。其目的是为了让组员明了评委所要测评的内容,以及自己在讨论过程中需要展示哪些方面。对于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并给予反馈、对别人正确的意见予以支持、能适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设法得到小组成员的支持、对别人的方案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点、在混乱中试图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讨论、必要时予以妥协以利小组在最终期限前达成结论、发言积极并有时间观念、能对整个讨论进行领导的组员,评委将会按照评分表的测评要素予以加分;而对于完全忽略别人的论述、不礼貌地打断别人、繁冗陈述而无时间观念、使用过激的语言表述、否定别人抬高自己、没有把握好讨论角色而无序竞争的组员,评委将予扣分。当然,鼓励积极发言并不等于独占论坛,只有那些积极发言并引导其他组员发言,且朝着共同目标努力的发言才是有效发言。
(4)讨论纪律和要求。讨论时不得迟到早退,禁止开启通讯工具,组员之间不能私下讨论谋求共识,其他参与人员应积极配合维持讨论秩序。
四、“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发言要积极、主动 。面试开始后抢先亮出自己的观点,不仅可以给主考官员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且还有可能引导和左右其他应试者的思想和见解,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思想观点上来,从而争取充当小组中的领导角色。如果胆小怯场,沉默不语,不敢放声交谈,那就等于失去了被考官考查的机会,结局自然不妙。
(二)努力奠定在小组中的良好人际关系 。 小组中每个队友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会根据对你的熟悉和友善程度,来考虑是否接受你的观点。所以我们要尊重队友观点,友善待人,不要恶语相向。要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一定要把握住说服对方的机会 。 讨论时要找准时机,找到与对方言语里共同的观点,引申出自己的观点,让对方在一定程度上能感觉他的观点与你的有相同之处,然后因势利导,有理有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发言讲技巧,言词要真诚可信 。发言的时候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找出彼此的共同点,引导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中态度要诚挚,以对问题更深入的分析、更充分的证据来说服对方。另外要注意讲话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因为停顿的时候显得自己像是在思考的样子,这么做能使你显得像是那种想好了再说的人。样的准备,要注意这些细节。这样才能取得面试的成功。
(五)发言时要言简意赅,抓住问题的实质。 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标记你认为是他缺点的地方,简单写下自己的观点,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以便在你发言时进行反驳。 反驳对方的观点的时候,首先要表示出自己的友好态度,在部分肯定对方观点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最后在陈述自己观点依据的过程中,放大对方观点的错误性和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让听者能在你的言语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你的观点。
(六)忌用粗话或黑话 。发言时认为说网络流行语,或很另类的流行词语,能拉近同他人的距离,如:把长得漂亮叫做“条挺”,“盘亮”。讲话者觉得这样可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其实这样的讲话用在日常熟悉朋友之间的交谈是可以的,但是在面试场合,这样做只会表现出自己格调不高,素质也没高到哪里去。
(七)忌用外语和方言。外语和方言有时确能显示现出讲话者能力或幽默。但是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这样会使他人感到是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
(八)广纳别人的语言精华 。面试开始后,不要急于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是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捕捉某些对于自己有用的信息,通过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
(九)发言要注意自己的体态 。发言时眼睛轻松柔和地平视对方,忌某些不尊重别人的举动不应当出现。如:揉眼睛,伸懒腰,挖耳朵,掏鼻孔,摆弄手指,活动手腕,用手指向他人的鼻尖,双手插在衣袋里,看手表,玩弄钮扣,抱着膝盖摇晃等。
(十)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要附和别人。应试者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见,即使与别人意见一致时,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论据,补充别人发言的不足之处,而不要简单地附和说:“某某已经说过了,我与他的看法基本一致。”这样会使人感到你没主见,没个性,缺乏独立精神,甚至还会怀疑你其实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观点,有欺骗的可能。
(十一)角色上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勿做沉默者和罗嗦者。发言时始终沉默不语,或长时间垄断发言权,且发言冗长重复会给评委留下能力不足的深刻印象。
2.既不做墙头草也不人云亦云。说话反复无常、无主见、简单附和、随意追随,动不动就说我完全同意X的观点。这样只能让考官加深对X考生的印象。
3.勿做看客和易怒者。在讨论的全部过程中表情丰富,动作颇多,完全是一种观望态度,投入的看大家“吵架”。似乎游离于集体之外,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给评委一种不稳重、不踏实、做事不专一的印象,因此,“适度的紧张”、“投入的思考”是必须的。另外自己发言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讲话过程中不能直接说谁的观点错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4.不要做搅局者和无礼者。当举手表决形成与一致观点的时候,你你既不能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不退让,也不能在其他组员表示观点时表现出不屑,比如说摇头、撇嘴、轻蔑的眼神、老是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这样给人感觉是缺乏最起码的素质和教养。
参考文献:
[1]吴谅谅、何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应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10(6):33-35.
[2]黎恒、丁晓岚.无领导小组讨论务实操作---中层管理人才选拔案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10(9):39-41.
党校感想之小组讨论 篇4
1,、如何确立大学目标?
由远及近,由大至微。首先确立好自己人生的最终目标,由此逐渐推及到大学四年的学业与生活目标,并再将其细分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所要完成的任务,做好的事情,自己时刻的提醒自己要不折不扣的完成眼前的任务,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的达成便是我们大学与人生目标实现的基础,因此,从眼前是做起,更实际。
2、如何有效处理人际关系,充分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若想处理好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要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让自己做到至善至美,有自己的实力,可近的性格,别人自然会很乐意的与你交往,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便要求我们要从自身的完善做起,首先调节号自己的人际关系,才能以此及彼,创造一个和谐的人及范围。
3、与专业结合,如何培养自己的竞争力?
党校第1次小组讨论策划书 篇5
讨论主题:
结合自身医学生的特点,面对当今社会上的医患关系,如何加强自身医德医风的形成和培养。
活动形式:
1、小组成员集体宣读医学生誓言。
2、以辩论赛的形式辩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德与体制哪个更重要”引出集体讨论内容。
3、结合自身医学生的特点,集体讨论如何加强自身医德医风的形成和培养。
4.总结讨论成果
活动目的:
党的.十八大的报告中说到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和谐社会是党一直以来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想做到真正的和谐社会就要必须先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关系入手,但如今“医患关系”却让我们束手无策,成为大家备受关注的话题。生病了寻求医生的帮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医闹事件也让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很是头疼。网上有数据分析了一些近年来医疗纠纷事件增多的原因,管理及医务人员的技术、态度、收费、管理等存在缺陷;流动人口和低收入群体就诊人数增加;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不能理解病情的变化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等。医院该如何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医生应该如何跟患者沟通?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医院应持什么态度,采取哪些措施?这些实际上都是紧紧围绕着医患关系而言的。作为医学生,我们是现在的主力军,希望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活动要点:
1.提前掌握医学生誓言,要有属于我们的气势。
2.提前查找资料,关于辩论的材料储备,以及讨论涉及的最新社会动态。
3. 结合自身医学生的特点,思考如何加强自身医德医风的形成和培养,提出完善自身医德医风的方法和建议。
4.总结讨论成果
活动对象:
第八小组全体成员:周丹丹,赵静婷,唐迪雅,宋欣,李俊彦,杨莹,孟子堰,朱丹丹,赵绿扬,臧勤,吕佳豪
活动时间:
11月4日(星期三)18:30开始
活动地点:
302#2208
活动流程:
1.全体宣读医学生誓言
2.用辩论的形式引出讨论内容
立论阶段
(一)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驳立论阶段
(三)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四)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质辩环节
(五)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30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六)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30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七)正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八)反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自由辩论
(九)自由辩论,4分钟
总结陈词
(十)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十一)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3.进行细致小组讨论,约30分钟
4.总结讨论成果
预估讨论时间:70分钟左右
活动任务安排:
1. 10月27日晚6:30,全组成员于三食堂进行关于小组讨论活动的策划,确定讨论主题、安排活动内容和形式。并进行细节讨论,确定活动具体流程。
2. 组员提前掌握医学生誓言
3. 10月27日―11月3日进行前期准备,关于辩论的材料储备,以及讨论涉及的最新社会动态。提前查找资料,思考如何加强自身医德医风的形成和培养,提出完善自身医德医风的方法和建议。
4.11月4日晚6:30,全组成员于302-2208进行辩论赛和小组讨论。
5、11月4日辩论赛具体安排:
主持人:周丹丹,
正方一辩:杨莹,正方二辩:孟子堰,正方三辩:李俊彦,正方四辩:朱丹丹,
反方一辩:赵静婷,反方二辩:赵绿扬,反方三辩:唐迪雅,反方四辩:吕佳豪,
现场拍照及计时:臧勤,
辩论会总结:宋欣。
6、11月4日集体讨论具体安排:
(1)每个组员轮流发言,由其他组员发表意见和评论
(2)由主持人提问,各组员集思广益回答问题
大学生党校讨论心得体会 篇6
本次我们小组主要针对在危机面前,我们大学生应该选择先择业还是就业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在我们的讨论中,我组的所有成员都在讨论上积极发言,总结了自己在的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讲述了自己心中的见解。最后所有组员都表示:在危机面前,一致认为应该先就业。毕竟现在不在像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是国家计划分配,即传统意义上的“包分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不能再等待国家包分配,而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不但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其次我们认为“先就业后择业”也有其必须性,一个大学生,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行为和其行为的结果都必须受到社会及其他外界力量的影响,并不能完全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志发展,就好像是射箭一样,优秀的弓箭手在射箭的时候并不是将箭头直直的对准靶心,而是会根据风向和重力稍稍偏移箭头,让箭矢以弧线命中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目标也不能够死板的瞄着自己的理想,只有先找到利于入手的切入点,然后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曲线才能真正时间自己的梦想,就像是卡耐基说的一样:“任何人的成功轨迹,都绝不是直线。”
建议我们在找工作之前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己的职业理想、工作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根据这些方面情况再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当前社会就业情况,制定一个中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线路图。只要心中有了理想,那些你过去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他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帮助你就愿意去做,而那些资待遇好职业过去可能会选择的工作你也可能会因为它对你的职业生涯没有帮助而放弃。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讨论 篇7
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首先要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将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善于与人沟通,且乐于助人的学生选作小组长,由小组长召集组员学习、督促学习过程、检查记录组员学习情况等。再根据学生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对学习小组灵活组合,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更有利于学生之间愉快地进行合作。力求小组之间能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让学生自行探求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和创新者。
二、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
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讨论习惯,合作就是空谈。因此,教师应利用小班人数少的优势,切实做好对学生良好讨论习惯的培养。
1. 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组讨论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经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又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学生只有在思考到一定程度时开展小组讨论,才有可能达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以及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才能找到最佳答案。因此,在讨论前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否则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学生应根据学习目标先行预习,有了初步想法后再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 认真倾听和文明发言的习惯
在小组内交流时,要多采用轮流发言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经过相互探讨,集思广益,解决疑难。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先搁置起来,在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长提出,老师进行点拨。学生在交流中应认真倾听,注意力集中,学会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仅要肯讲,更要会听,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吸收和分享别人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成果。同时,必须轻声交流,不影响其他小组。
三、成效评估、激励为主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但很多教师也走入一个误区,他们将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在每一个教学问题情境中,当学生思维遇阻时,教师们经常这样说:“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好吗?”这“千人一面”的小组讨论让我越来越看不懂,难道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吗?
一、“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两种形式
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只是对合作学习形式化的一种倾向。目前课堂上主要存在两种形式:
1.硬性合作。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们发出命令:“下面请小组讨论讨论”、“前后四位同学一起讨论一下”、“现在开始讨论”等等。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加减法整理与复习”时:出示了自己画的一幅“桔园图”,黄澄澄的桔子挂满枝头,还有桔农收获柑桔的情景,此教学设计非常好,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发现什么?”“想提出一些什么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便积极发言:“我可以编一道应用题,右边柑桔树上有50个柑子,左边柑桔树上有40个柑子,一共有多少个柑子?”老师很高兴,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可是正在这时,一个学生说:“我发现柑桔园里有许多绿草”,而教师的图中没有画绿草,“我发现柑桔园中有许多小鸟”,图中也没有画小鸟,教师原来设计的数据卡片,算式一下子派不上用场,学生不配合老师。教师怕出现处境窘困,不易处理,便灵机一动“下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再提问题”,这样既缓解了紧张的神经,又能体现教师的灵活性。教师突如其来的命令式,硬性的合作学习,学生表现得无所适从,经过细致观察,有的学生便不加思考的“积极”发言,有的在戏闹,有的呆若木鸡,根本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闪电合作。合作学习要适当控制时间,因讨论问题而定,教师要及时观察,倾听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讨论的结果如何。教师不能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刚进入角色,教师就拍手叫“停下来”,急于做总结。
例如,一位教师在屏幕上投影了十几道数学思考题,“看思考题讨论一下,看谁的想法最多?理解得最清楚?”学生连题目就还没看完,教师急切地说:“停下来,我请同学回答问题。”学生只有边看题目,边想着说,讨论牵强附会,给学生也养成了一种浮躁、繁衍的不良学习习惯。小组那种互助互补,借助小组合作,创设积极探讨研究的作用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讨论的结果照常是个人的意识。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三个结合
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因此,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就应该不只停留于“小组讨论”的表面现象,而应该做到三个结合。
1.主导和主体相相合。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同时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也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关系中,学习活动才得以发展。什么时候进行讨论,围绕什么问题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课前都要做好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教师不能临时想到什么就心血来潮让学生去讨论,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沉”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讨论,做到对全局的总体把握,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设计比赛,师:我们已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①10÷25②10÷3③58.6÷11。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比赛中。当学生发现②③两题除不尽而感束手无策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导观察,并组织学生讨论。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2.广度和深度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呈现形式能够营造人人参与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非常乐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借此吸引听课者的目光,有的教师甚至本着这一动机,盲目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讨,一些浅显易懂的知识也被纳入合作学习的范畴。这样的合作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时所探讨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性和探讨性,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深度。
例如,《圆锥的体积》一课的教学,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容器以及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探究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这一合作学习的内容是相当有价值的,是有一定深度的,只有探究这样的问题,才有实质性的展示过程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成就感。
学生业余党校小组讨论 篇9
2011年11月7日下午4点机电工程学院进行了学生管理工作小组讨论,张凌云院长和彭金全书记及全体辅导员参加了讨论,小组讨论由彭书记主持。同志们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对会上的工作经验再一次进行了学习,大家也分别做了发言,讲了对参加大会的感想和收获,并介绍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
史鑫老师对“主题班会”、“五勤”工作制和“红卡工作室”等表示了极大的认同,同时也谈到了建议将“五勤”中再添一勤,“耳勤”。他认为能做一个倾听学生心声和不满的好听众对学生思想负担的解除也很重要。他还对我院的辅导员提了建议,如要经常跟任课教师联系、多半人性化的适合我们院系的集体参与的课外活动等。杨李芳老师就助理辅导员工作制发表了看法,他指出机电工程学院是最早推行这项措施的院系之一,早在06年就聘任了第一届助理辅导员,只是没有注意总结,没有坚持好之一工作。应该在日后的工作中加强这一工作。对早、晚自习的监督和管理,公寓的管理,均结合了兄弟院系的典型发言发表了看法并给出了建议。牛磊老师对学生综合量化考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苏楠老师就催缴欠费讲述了自己做法,何琳老师结合中专部的典型发言就五年制学生的管理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张新峰老师对如何抓住工作重点的问题做了表述,王雪钢老师就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主张,刘瑞娟老师就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解析,王菲老师对中专学生的特点和管理办法进行了介绍,她提出要主抓卫生工作。同志们在融洽的气氛中,热烈的讨论了我院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现状及有效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张凌云院长和彭金全书记最后做了重要讲话,对我院的学生工作提出了要求。彭书记指出,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是保障教学秩序的重要工作,学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也非常支持这一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一直是领导班子的重要工作内容,希望大家有信心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学院工作的开展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研讨会形成以下了共识:
首先,思想上要重视,对具体工作要想得狠、抓得紧;其次,要多向兄弟院系和周围的同志们多交流多学习,共同努力;三是,加强制度和体制建设,对各项工作要做到善始善终,规范化、科学化操作实施,对工作流程要模式化、标准化,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四是,要发现和树立工作中的典型和模范,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同志们均表示会用心去工作,力争在各项工作中出特色、出亮点。在取得工作成绩的同时,通过各项有益活动,树立、培养、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党校学习讨论总结 篇10
201X年X月X日星期日XX点,第x团支部本次参加党校学习的x位同学进行了xx学院第XX期党校学习的第x次讨论。讨论的主题为:一个合格党员应当具备的条件与路径。
在讨论开始前,大家就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与准备。不少同学都写了发言思路与大概观点。同学们精神饱满,严肃认真,都希望能向成为一个合格党员迈进。
讨论一开始,同学们就依次表达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各个观点都经过深思熟虑,内容充实,实行方法具体且易行。例如,有同学提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任务的变化,党员先进性的侧重点和具体要求,也应有所变化,体现出相应的时代要求。
然后,同学们对具体观点上的差别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互相交流看法,求同存异,以求更加完善自己的认识。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积极踊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而且都自备纸笔,进行了认真地记录。讨论的最后,同学们基本达成共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纷纷谈到自己在本次讨论中的收获,表示受益匪浅。
以下是同学们达成的有关共识: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基础。因此,弄清楚共产党员的条件,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共产党员的条件,就是党章第一、二、三、四条规定的要求。这四条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
党章对共产党员条件的各项规定,具有党内最高法规的性质。所有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当逐条认真学习领会,把握其精神实质,并自觉地按照这些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论和行为。
共产党员的条件是很高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的,也是做一个共产党员所必须具备的。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201x年x月x日星期x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应用(二) 篇11
庐山真面目——讨论材料及其种类
因为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个问题进行不指定角色的自由讨论,评委据此观察他们在讨论中的关键行为以进行评价的。所以,讨论材料大多是一些模拟真实工作情景的,大家熟悉且有争议的,并且能够引起激烈讨论的内容。常见的讨论材料主要有两大类,即选择式和排序式。
首先看选择式讨论材料。此类讨论材料是让测评对象在多种备选答案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佳答案,并说明理由。备选答案一般具有同等程度的利弊,不存在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小组成员在众多答案中很难进行取舍。这种形式的题目很容易引起他们之间的激烈讨论,为了选出最佳的方案并达成一致,必须要有理有据,必须要尽力说服他人。实际测评中,这类题目的开发经常借助于选人、分奖金、选方案等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事情,如从多个备选人员中选拔一个人作为某部门的领导、年终奖金应该倾向于哪个部门、资金重点投入到哪个市场推广计划上等等。
下面的内容节选自一个测评项目的讨论材料,它就属于典型的选择式小组讨论材料,请大家参考:
您是公司的销售总监,专门负责产品的营销,公司现急需任命一位销售部经理,有这样几个人选:
销售部副经理刘冰,他个人能力不错,思维敏捷、分析问题透彻、能很快适应外界变化,但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如果选他做经理,日后很有可能处理不好和下属的工作关系。另外刘冰文化程度不高,可能难以服众……
销售部副经理马城,做事不喜欢张扬,生性随和,善于团结下属,办事百折不挠,但他做事不够果断,缺乏魄力,有时心太软。他手下的那几位表现很差的销售员,按理说早应该被辞退,可他却不忍心……
分部负责人王良,他有学历、懂技术、头脑聪明、管理经验丰富,在他的领导下分部的销售业绩突飞猛进,但有人检举他严重违反公司的报销制度,利用奔款大吃大喝,借以拉拢客户,他的业绩都是用吃喝堆出来的……
请您和公司其他部门的几位负责人讨论后选出合适的人选。
再看排序式讨论材料。此类讨论材料是让测评对象按一定规则,对讨论材料中的评价标准、影响因素或改进方案等内容进行排序。如:“请您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各项措施按照经济、有效的原则进行排序”。因为每人对经济、有效的标准理解不同,并且各项措施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以测评对象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意见。此类讨论材料在设计上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引起测评对象的充分辩论,有利于评委的打分与评价。
下面的内容则属典型的排序式小组讨论材料,请您参考:
为解决城市交通难的问题,有关部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总结7如下措施(筛选过):加强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的建设;加强交通法规教育;缩小市区,扩大郊区;建立一支高效的交通事故处理队伍;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或素质;严惩违章违纪……
通过小组充分讨论后,请您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各项措施按照经济、有效的原则进行排序。
按部就班——讨论材料的设计步骤
讨论材料的设计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首先,进行工作分析,了解目标岗位的胜任素质,确定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考察的能力指标;其次,对能力指标进行界定,并获取与该能力相关的关键行为;再次,收集与目标岗位工作实际情况相关,且能体现测评指标的案例,并从中筛选出难度适中、内容适合、典型性和现实性均较好的;最后,对筛选的案例进行改编、加工,根据测评目的,设定一些与工作岗位相关且符合讨论特点的情景或问题。
规圆矩方——讨论材料的设计原则
在改编、设计材料时应遵守以下四个原则:首先,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岗位的工作特点,采用现实工作中已发生的或与现实相似的事件或问题。其次,讨论材料要建立在评价指标和评价维度上,能够体现现实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再次,测评对象对讨论材料涉及的内容必须熟悉并感兴趣,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有感可发,在讨论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如果讨论内容使测评对象感到十分陌生,或涉及他们的隐私,并引发他们的某种防御心理,则会限制他们在讨论中的行为表现,测评也有失科学、公道。最后,改编讨论材料时要根据测评对象的层级和岗位素质要求来设计材料的难度,题目过于难或易都不能引起测评对象的激烈讨论,当然,也就不能使其行为特征充分表现出来。
条分缕析——评价指标及其分解
无领导小组讨论独特的实现形式决定了其在考察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说服影响、分析思维等能力上的天然优势。但在实施前,必须确定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分解,找出典型行为,这样才能使评委在评价时有据可依。
以大家最熟悉的人际沟通能力为例。首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岗位要求对人际沟通能力做出界定,即它是指在准确理解他人和清晰表达自己意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沟通技巧,以获得理解、寻求共识的能力。然后,将人际沟通能力分解为沟通意愿、表达、理解、反馈等4个维度,并详细界定每个维度的评价要点和讨论过程中可能表现出的关键行为并逐渐细化,以利于评委规范、科学地进行评价与判断。譬如反馈的评价要点:反馈及时、明显程度;反馈出现的频率;反馈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的程度:反馈时精力集中程度等。
在讨论过程中,测评对象可能表现出的关键性反馈行为有:发言时能够关注他人的反应;专心聆听他人的见解、关注对方的言行、语调、手势等,并及时给予言语或非言语的信息反馈;能够进行换位思考,不以自我为中心,确保他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思;对他人谈话的漏洞表示理解;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在肯定对方的基础上进行说服;能接受别人打断自己的阐述;与他人一起对议题内容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分析,了解问题的本质所在等等。
困难见巧——评委评分的技巧
评委在整个测评实施过程中,要观察测评对象的言语以及非言语行为表现,尤其要重点观察那些与测评指标相关的典型行为表现,包括测评对象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吸收别人的意见、修订自己观点,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处理冲突、矛盾和不同意见等等。同时,观察要兼顾讨论内容和互动过程两个方面。当然,讨论的互动过程远比讨论得出的结果重要。一些缺乏经验的评委总是重视测评对象讨论的内容,即评委进入了测评对象的角色,自己也去做题了,这是观察的一个误区,这样很容易导致评分偏差,给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打高分。
此外,为保证评分的客观、科学,使评分有理有据,评委在观察时要记录每位测评对象在讨论过程中的典型行为表现,这些行为是评分的主要依据。
讨论一结束,每位评委应立即根据测评对象在小组讨论中的行为表现和评分标准,打出每个测评指标上的初评分。为保证评分的准确性,评委最好不要在讨论进程过半前打分,因为那时观察的行为证据不够充分。待所有测评对象离开测评现场后,所有评委再进行讨论评分,逐一修正每位测评对象的各个测评指标评分,一般应遵循“先定性后定量”的原则。若评委们在某个测评对象的某项能力评分上出现争议,则需要就争议项列举相应的行为证据,重新给出最终评分。
语文小组讨论的误区及对策 篇12
下面,笔者就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小组讨论”的误区一:置身事外。课堂中常常看到老师布置完小组讨论的任务后,学生们都忙开了。而此时老师该干什么?有的忙于看一下教学环节的设计;有的在一旁悠闲地等待;有的只是象征性地到学生中巡视;更有甚者,此时去干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对此,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应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能去干扰。殊不知,没有老师参与的小组讨论缺少思想引领,没有规则的小组学习成了“自由市场”,嘈杂无序,有的学生甚至趁机大谈特谈与本课毫无瓜葛的话题。
“小组讨论”的误区二:草草收场。有时限于时间,老师布置学生围绕一段文字合作学习讨论,或是围绕几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一两分钟后便匆忙收场,让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而此时有的学生文章尚未读懂,甚至还没读通;有的学生还未来得及将问题与文本结合起来,讨论结果从何谈起?此时只能有两类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一类是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但是由于时间仓促他们汇报的只是个人理解并非思维碰撞的结果;还有一类是乖巧型的学生,为了配合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事论事敷衍几句。随后老师便草草总结,话题一转,按教学设计的步骤进行下去。此举看似节约时间,其实不然。这样“草草收场”式的合作讨论,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通过小组讨论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小组讨论”的误区三:形式单一。小组集合讨论是课堂讨论中运用得最多的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之间的隔阂,给大家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讨论时一些优秀学生往往会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中等生及后进生则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这种单一的小组集合讨论形式,达不到提高全体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
“小组讨论”的误区四:变相灌输。有的教师为了让小组讨论之后的交流更顺利,与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吻合,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巡视的机会,通过一些提示,将自己所希望的结论有意识地暗示给学生,甚至趁机安排好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和程序。这样的课堂从表面看,学生积极动手,充分讨论,教师放下架子,参与其中,其实质却是“变相灌输”,教师过早地介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而且介入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探究结果引导到自己预设的教案上来。
“小组讨论”的误区五:无果而终。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有些老师便匆匆进入新教学环节,既没有让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又没有对讨论及时总结评价,讨论无果而终。究其原因,还是教者对小组讨论理解不够,驾驭课堂能力不强。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脑海里仍在想着讨论内容及争辩的有关问题,陷在自己的思维中。“无果而终”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那么怎样的小组讨论方式才是科学而有效的?我想,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一.小组讨论应该是有序的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合作学习”这个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走进当今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随处可见,小组讨论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小组讨论要富有成效,在合作的方式上首先是有序的,即是有组织的、有分工的,成员间一段时间后形成默契。讨论结果的汇报展示应该形成小组各自的风格。同时,小组讨论前教师要考虑小组讨论的时间要求,这个要求不一定是硬性的,主要是告诉学生速度的重要性。过短的时间会使讨论流于形式;过长的时间又会使讨论偏离主题。教师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适时调节。
二.小组讨论应该是交互式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平等中的首席”。若只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自身在小组讨论中的角色地位,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少,师生间在知识情感层面就不能产生碰撞和共鸣。交流和互动是小组讨论的基本特征。它的基本要素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要注意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与沟通。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观察各小组的行为,洞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注意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应该是有效的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首先表现在是否全体参与上。其次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讨论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教师应尽量让更多的小组充分展示其成果,每位学生的发言都代表小组的意见,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思想的交流碰撞是受到老师尊重和认可的,以此来提高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展开小组讨论呢?
一.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座位编排上根据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有组长负责小组分工、讨论,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或者采用1+2、1+3等灵活的汇报展示方式,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以好带差,取长补短。
二.借助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是小组讨论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向学生渗透自主、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中只有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进步,要做到互教互学,互相切磋。
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七颗钻石》一课时,我让全班同学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交流,课前自主搜集到的关于“爱”的美文、图片,并运用想像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爱”的场景。然后各小组通过各种形式讨论展示,全班交流,“大家教一人,一人教大家”。由于小组同学围绕讨论问题,互相激发感情共同讨论,在讨论时大家思维显得异常活跃,积极表达自己的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舞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以满足其展示自己的愿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1.在学生中开展“小老师”活动。在学生中选派一名小老师。这位小老师除了带领学生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外,还可以向展示学生提问、追问,对小组讨论的汇报展示加以评价。
2.结合教材选出小主持人。初中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对电视节目里的主持人崇拜得五体投地。我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在小组之间评选最佳主持人,让他们来主持“语文天地”中的美文赏读、百家争鸣等节目。通过活动,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力、创造性及内在因素都得到了开发,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3.大胆辩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极为丰富。在教学中尽量多鼓励学生大胆说话,畅所欲言。在学生中通过对某些有价值问题的辩论,学生各抒己见,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使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
新课标指出:“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是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小组讨论,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我们老师对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了许多探索, 有的发挥了学生自主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也有一些所谓的“小组讨论”, 课堂气氛表面热闹, 实际却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存在很多问题。
【学生业余党校小组讨论】推荐阅读:
学生业余训练06-03
业余党校学生发言稿09-02
高中学生业余党校结业考试试题08-14
大学生业余生活状况调查11-21
中学生篮球队业余训练06-20
业余党校总结06-29
业余党校材料12-01
业余党校考察报告06-19
业余党校思想总结07-28
大学业余党校章程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