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一中校园网(精选8篇)
奈曼一中校园网 篇1
实验中学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经验总结
奈曼旗实验中学现拥有48个教学班,280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152人(专任教师132人,其中区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市旗级教学能手76人,高级教师23人,中级教师34人)的全日制、全封闭式的普通高中学校。学校有整洁幽雅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教学设施。有高标准的教学楼、男女生宿舍楼,有学生专用餐厅、浴池,拥有设备先进的理化生物实验室,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校园宽带网,藏书10万余册的图书馆。
在旗委政府和旗教体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校师生不懈的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奈曼旗“学校管理先进集体”;通辽市 “实验教学先进集体”、“先进实验室”、“精神文明单位”、“三育人先进集体”、“安全文明小区;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自治区“青少年文明礼仪基地”。
学校领导班子秉承“健康、勤奋、超越”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制度严、人心顺、上下同心同德的良好风气。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氛围,学校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我校的平安创建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面贯彻旗委旗政府和旗教体局下发的关于平安创建的文件精神,一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始终把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不断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注重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安全管理,坚持以法治校,促使学校安全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在切实维护校园稳定、确保师生生命 和学校财产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1、学校成立了“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赵志文校长亲自任组长,、由副校长任副组长,由各处室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政教处负责,使创建工作有了组织领导保障。明确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具体创建工作由平安校园建设办公室负责,由政教处负责实施,其他处室协助。根据形势发展和学校周边治安严峻形势的需要,学校建立了保安队组织,负责学校的保卫和对校园每天24小时的值班巡逻、处理偶发事件等。严格门卫制度,实行外来人员来访登记制度,学校有了一支从事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队伍。
2、学校每大周星期一上午召开行政扩大会议,凡涉及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问题都要在会议上讨论研究。及时分析和研究校园治安综治、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面临的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的落实等,做到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解决和整改,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3、学校制定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并把“平安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在年初,法人代表与各处室及时地签订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各处室、各年段、各班主任,各岗位层层分解安全管理目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部门、各教研组与教职工评优评先一律实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一票否决制,使全体教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校园活动是学校工作头等大事,务必认真抓实抓紧抓好,从而上下一条心,大家齐努力,开创了学校良好的校园治安局面,建设了优美和谐的治安环境。
4、为了加强对师生的法制教育水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未成年人犯罪,学校特邀了派出所指导员姜向燕同志为学校法制副校长,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的领导,平安校园领导小组成员每周一给全体师生开展一次法制讲座,参与学校综治、创建平安校园等活动、对师生员工进行法制、安全等教育,使学校依法治校进一步加强、为培养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智、体全面发展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5、不断健全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做到岗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学校严格年段、班级负责制,课任教师、晚自习老师点名制与安全工作责任制,进行了教职工安全责任与评优评先等一票否决制,制定了各种安全工作防范预案,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大大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群防群治机制。
二、加强安全管理,促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1、学校与派出所联系紧密,设立了校园警务点,加强了警校联系,学校的安全工作有了可靠的保证;学校还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在教学区、办公区、校园围墙重点地段设置了红外线监控系统,为保证师生的交通安全,针对校门口车流量比较大的情况,学校在校门口设置了隔离桩。提高了学校的治安工作“技防”、“物防”水平。
2、学校制定了严格的门卫制度和来访人员的登记、验证制度,学生出入校园验证制度,保卫人员夜间值班消防安全巡查制度,保卫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并做好值班记录和来访人员登记记录。
3、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寄宿生管理制度。学校实行寄宿生全封闭管理,寄宿生每次放假返校,由校领导、年段领导和班主任组成检查小组,对返校学生进行核实检查,防止校外人员混入学校,防止学生将管制刀具和棍棒带入学校;学生出校时必须有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来带,班主任开具假条,不然一律不准出 校门。每晚熄灯前,生活教师按宿舍逐一清点人数,并及时报告舍务办,学校还要求生活教师要认真执行夜间消防安全巡查,并做好记录,确保在校住宿学生的安全。
4、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对食堂管理非常重视,要求食堂服务员、厨师必须持有健康证;学校还不断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制度,严把“病从口入”关,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总务处主任、医务室等人组成的食堂管理领导小组,进行随时检查督促与指导,保证食品卫生。不断完善食堂管理机制,学校值周领导每日到食堂就餐,总务处还成立了由学生组成的监督小组,日日监督,月月汇报,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保证了学生的饮食安全。
5、学校不断加强教学环节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要求任何一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岗位安全负全责,学校领导多次重申,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是自己学科岗位的第一负责人。学年初,每位教师都要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实验室管理方面,不断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员和上课教师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对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实行“双人双锁”。
6、认真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学校对安全事故有严格的报告制度,由政教处负责,决不允许缓报、瞒报或不报的现象发生。
三、扎扎实实抓安全教育 防范于未然
1、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预防溺水、预防违法犯罪等教育,除了每周一节的法制教育课以外,学校还举办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图片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消防知识竞赛、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了对学校大型集体活动(包括外出社区活动、实践活动等)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学校还印发了消防安全材料、交通安全、安全知识手册,《关 于安全工作告家长一封信》等发分给师生,不断加强师生的法制、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安全防范的教育力度,增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能力。学校还与派出所、交警队联合定期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讲座,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按照旗教体育局统一部署,每年的三月份最后一个星期和十一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我校都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和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为了保证教育活动的落实,政教处经常组织人员下到各班级进行观摩,有力地促进了主题班会课的质量的提高;学校能够借助开学初、国庆节、元旦、五一等重大节假日和寒、暑假的时间,通过告家长书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要求家长共同负起安全教育责任;学生参加劳动生产实践、勤工俭学活动,必须要进行活动前的安全教育,精心制定安全应急预案,保障学生的交通、饮食、人身的安全。
3、开发学校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学校墙报的宣传作用,学校在主要通道开辟了文化长廊,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各班级每月刊出一期安全知识的板报,学生在闲暇时间受到一次次很好的安全教育,教室的黑板报是主要安全教育宣传阵地,每次的评比活动都能够引起班主任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评比内容涉及:版面设计,内容、书写等,通过评比活动,各班的黑板报一个个班级都精心准备,学生十分乐于驻足观看,政治处把每次的黑板报都拍摄下来,精选部分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使安全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4、加强法制教育,建立教职工学法制度。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及考核内容。学校行政领导能够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教工例会、法制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对全校教职工的法制教育,学校领导带头学法、用法,掌握国家基本法律法规,通晓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走上 了法制化的轨道;建立学生法制教育制度。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效果五落实。法制宣传形式多样,每周星期一国旗下的讲话,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教室的黑板报,学校的墙报,每学期一次或两次的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或法制征文比赛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很好形式,学校已把学生的法制教育制度常态化,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大大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师生关系和谐的气氛中有序开展,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学校专门开了心理咨询室,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学校还了举办了由本校教师讲授的心理教育讲座,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着的一些心理障碍和不良倾向;政教处每年都要求班主任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排查、分析,锁定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报政教处备案,并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多疏导、教育,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6、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对全体学生负责,加强对网络痴迷者、学习困难者、生活困难者、严重心理障碍者和经常违纪者等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有一支敬业的班主任队伍,学校要求班主任积极关注这些学生的发展,政教处要求班主任要做好转化工作,制定相关的措施,转化的结果要上报政教处,并把这项工作列入班主任的工作计划,并组织考评,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7、加强消防安全建设,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维修充实消防设施;利用板报、橱窗、和校园广播积极进行消防知识宣传;为使全校师生掌握一旦发生火灾和地震时正确的避险方法,熟悉火灾和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火灾地震来临时,我校救灾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灾伤害。我校每学期 开学初,都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和地震逃生演练,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8、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每次学生放假,政教处都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并通过校讯通告知家长,学生到家后要电话通知班主任,使班主任和家长双方放心。同时为加强我校师生安全交通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10月24日我校联合奈曼旗公安交警大队和旗团委在学校礼堂组织召开了安全知识讲座,王浩然警官从五个方面讲述了安全出行的实效性和目的性,师生感受很深。
四、抓好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学校把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单位的工作计划,积极参加“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与派出所和辖区街道办共建、配合公安机关对学校周边出现的治安问题齐抓共管,学校配合辖区派出所在校门口及校内设置了80多个监控摄像头,实行24小时监控,既保证了学校自身的治安秩序,又对学校门口的交通安全、治安等起到了监督作用;学校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通辽市、旗政府关于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会议精神,把周边的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发挥广大师生加强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努力使我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来源:考试大-公选领导干部考试
总之,在开展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中,我校积极行动、认真总结、结合实际、抓住重点、突破薄弱,取得了新的进步,使创建工作的具体任务、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不断探索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的新路子新经验,为全校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 境。
奈曼旗实验中学
2012年12月
奈曼一中校园网 篇2
一、创立并积极组织学生社团活动
我校先后组建“柳川文学社”“小摄影家协会”“玖月诗社”“紫灵剧社”四个社团, 以人文德育为核心,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声有色:紫灵剧社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剧“第八号当铺”和“审判”重在体现戏剧的教育功能, 促进高中生原创戏剧作品的创作和演出, 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让他们可以各展所长。可以说, 社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生活, 为同学们很好地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倡导了学习之风、研究之风、竞争之风和合作之风, 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创立并逐步推进《柳川文学》班级化
柳川文学社以“励志文渊, 游艺柳川”为口号;以倡导个性, 张扬才学为宗旨;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兴趣培养与美感体验并存, 学习与创作并重为特色;以兴趣小组为阵地, 以课外练笔为渠道;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塑造校园文学氛围,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社刊《柳川文学》, 分为散文、诗歌、小说、文学简介等传统文学版块以及小记者采访、学生生活写实等全新版块。在注重文学性的同时, 展现校园生活, 学生风貌, 是新一代一中人抒发感慨、展示才情的舞台。本学年我们将推进《柳川文学》班级化, 这样既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又可以让《柳川文学》长盛不衰。我们相信再次起航的柳川文学社及我们的《柳川文学》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为校园生活增添一抹亮丽的光彩。
三、将社团活动校本化、课程化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 成为我国课程体系的一个部分, 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新课程的实施, 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带给高中综合实践课程以新的气息。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成为充分展示学校特色、打破课程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 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了中国传统课程无学校特色设置的不足, 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学生社团活动课的校本课程模式, 让每一位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有评价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社团、选择参加社团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我校已编写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诗歌朗诵》和《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 而《综合实践活动·诗歌朗诵》一书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发行。
四、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场所。宣化一中创建于1902年, 至今已有108年的光荣历史, 为进一步弘扬学校优良办学传统, 寻求具有特色、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学校精神”, 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激励一中人更加努力奋进, 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举行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学校精神”征集活动, 此次活动得到了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今后在学生管理中, 我们将继续用正确思想教育人, 用切实目标鼓舞人, 用科学制度管理人, 用积极舆论引导人, 用真情实感调动人, 用完美形象感召人, 用廉洁务实取信人, 力争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备浓烈的文化气息。社团活动, 以一道亮丽的景色, 有力地推动了高中生的素质拓展, 营造了特色鲜明、知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有利于高中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锻炼, 在追求理想中不断进取, 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我校基于社团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有着深刻的背景, 这也是我校探索具有高中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学校推进人文德育框架的过程中, 学生的实践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社团为载体, 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 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交流的能力, 帮助那些自信不足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宽松的活动气氛, 灵活的活动方式, 让同学们渐渐地融入到这个团队中来,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也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摘要: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中, 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新课程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 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 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纳雍一中 美丽校园 篇3
1985年我校成为地级重点完中,1998年被命名为贵州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1年被评为贵州省百所现代教育技术学校。200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扶持,力争在3至5年内,把我校创办为省级示范性高中,2005年8月,我校成为全县完全高级中学。
确定“创示”以来,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大胆试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引进竞争机制,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的台阶。先后获得国家、省、地、县级荣誉称号十余项,报送的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课题科研项目“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育人方法探索研究”获2006年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一等奖。
确定创示以来。教学质量出成效、上台阶、创新高,2004年高考重点上线50人,本科上线250人,应届理科一名考生,以总分毕节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2005年高考重点上线51人,本科上线221人,一名文科考生在全地区总分第一名;2006年重点上线89人,本科上线248人,应届生本科上线率居全地区第一。
泾川一中开展书香校园总结 篇4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是读书的乐园。打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学校,让学生在浓浓书香中健康成长,让教师在浓浓的书香中增才,这是我们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 的时代要求。近年来,我校把“建设书香校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制定计划,召开动员大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营造书香校园,就是通过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与氛围,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师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定基础。现对本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谋划,科学决策,将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
学校作为普通学校的现实情况,使学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对我校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开展读书活动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为此,将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鲜明地提出“读优秀古典文章,明理睿智;读当代优秀名篇,促学增能”的理念。每年安排学校工作计划时都将读书活动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中加以落实。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使书香校园的活动有序、正规。
近年来,我校把书香校园的创建作为我校的重要工作来加以实施,为此,专门成立了由教务主任为组长,1 年级组长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具体指导书香校园活动的有序、正规的开展。以确保将“创建书香校园”的各项活动落实到点、贯彻到面。
三、大力宣传、广泛发动,为书香校园活动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活动开始前,学校利用广播站、学校校报、网站、橱窗等媒体,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定期推荐优秀读物,介绍读书明星的心得体会等。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为书香校园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四、以身立教,率先垂范,做好学生阅读的引路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体教师身居教学第一线,理所应当成为学生心目中是一本活生生的大书、好书,成为阅读的旗舰、知识的海洋、生活的楷模、精神的支柱、理想的火炬。有鉴于此,学校把教师的每年一次的读书月活动作为书香校园活动的内容,把教师的每年一次的读书月活动当做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的旗舰、火炬引领着学生的读书活动。
为了教师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通过营造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书写读书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四项主题活动,积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让教师明确,读书是事业的需要。我们积极倡导“与书为伴”思想,每学期为教师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3—5本,开展好“同读一本书”和“各读各的书”活动。丰富图书室的藏书,购买新教育文库的教师阅读书籍。每年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1-2本以上教育专著。诵经典、品名著,使老师们走近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重温鲁宾孙、格列佛。我们还利用暑假这段时间,让老师们沉下心来读好书,品味经典,写点读书笔记,谈点读书感想,这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应该是我们追求和引领的一种时尚。
2、让教师体验,随笔是成长的足迹。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我们对教师提出“四勤”——“勤读、勤做、勤思、勤写”。学校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包括教后感,读书笔记等等,促使教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生活感悟、学生成长进行反思,每月至少有一篇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中。在写随笔的过程中,教师们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如今书写随笔已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3、让教师感受,论坛是灵动的平台。思维的撞击能发出灿烂的光芒。教师平时忙于上课、批作业,多数是“办公室—教室”两点一线,校园里缺少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我们尝试组织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互动交流,建立了“一中牧星人”QQ群和教师博客群。我们组织教师把读书体会、教学反思都上传在教师个人网上博客之中,引导教师们积极阅读他人心得体会和反思材料,积极回帖参与讨论,品味教育教学百味,从教师的博文中吸取精华,积极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4、让教师感悟,活动是发展的空间。我们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我们精心组织开展了“同上一节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等教学活动,每周利用例会开展教育教学大讲坛,促使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收集新信息,为实施新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立足课程,强化教学,引领学生走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
1、落实课外阅读课时计划,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定各班由语文教师负责,每周必须开设一节阅览课课,教导处在课程表中明确标示。
2、认真上好课外阅读课,提高阅读的实效性。由于课外阅读的主题比较宽泛,老师们在教学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我校要求课外阅读课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悦读”为出发点,设计阅读课的内容。各个班级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认真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让阅读课程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催化剂和交流共进的舞台。
3、开展课外阅读研讨活动,探寻有效教学之路。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我校采用以研促教的方式,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的活动形式主要有课外阅读课型的研讨,探讨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形式;有经典诵读活动形式的研讨,探讨经典的文章如何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有课外学生自主阅读的研讨,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将阅读变成学生一种自觉的学习方式。
4、做好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引领学生坚持课外阅读。语文课内的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如何有效地 4 拓展呢?我们的共识是课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给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相关的书目。如果课内教学某个作家的作品,课外可以拓展阅读作家的其他作品,达到进一步对作家作品的深入认识。也可以是与课内文章的相似的篇目,达到比较与欣赏的目的。还可以是课内文章的其他章节,达到完整阅读一部作品的目的。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性阅读,成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六、搭建平台,丰富活动,让学生徜徉在美好的阅读生活中。
1、学校组织开展了读书小报的制作、课外阅读知识的竞答、美文诵读、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平台,达到促进学生阅读,锻炼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2、组织专题竞赛活动。为了推动课外阅读活动,我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不同形式的专题活动,如美文诵读、手抄报、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七、加大投入,科学管理,提高图书馆使用的效率。为了发挥图书馆的阅读引导作用,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作了大量的工作。
1、做好师生杂志的订阅工作。我校认真筛选报刊杂志,保证学生的阅读需要。2010年,我校教师类报刊杂志近60种,学生类杂志近30种。由于杂志品类齐全,我校的阅览室是教师学生平时阅读的好去处。
2、加大资金投入,定期购置新书。为了保证学校图书馆图书的数量和质量,每学期学校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添臵新书。近两年来,我校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新购图书 1万册。
3、宣传发动,提高图书借阅频率。为了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各位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宣传发动,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借阅,图书馆每周5天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
“书山有路勤为径”,打造书香校园,让我们在“书山”之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稳健地走下去……因为我们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一中校园安全问题整改情况总结 篇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的文件精神,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对全省大中小学校安全排查整治专项督查的通知》(青政办﹝2013﹞108号),并对我县中小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了排查整治,提出了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能够及时整改,消除校园安全隐患,结合门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门源县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门政办﹝2013﹞8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保护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现将我校对本学期校园安全排查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我校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要求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月活动的重要性,要求做到认识到位、部署到位、措施到位。学校多次召开学校班子和班主任、任课教师会议,研究并向全校师生广泛进行了宣传,使全校师生进一步提高了对安全的认识。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我校充分利用“安全月”活动总的要求,通过活动促进广大师生进一步确立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技能,进一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经常检查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为此,我校进行了责任分解,要求主抓安全的副校长负责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后勤人员负责学校安全设施检查及其整改工作,德育处负责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和检查落实工作。明确责任,合理分工,认真协调,绷紧“安全”这根弦,使各项安全工作落在了实处。
三、安全活动,扎扎实实。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
1、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广泛宣传消防、交通、饮食卫生、网络、集体活动等方面的法律规章和安全常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充分发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阵地的作用,以学校《学生安全常规》以及《安全知识手册》为素材,大力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克服麻痹思想,让学生牢固树立“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思想。
3、开展以学生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征文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4、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增强依法执教、依法管理的意识,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增强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5、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明确安全目标,并与学校考核相挂钩,强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
6、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重视子女的安全教育。结合安全教育主题和节假日,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签订《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周末寄宿生乘车安全责任书》《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预防学生溺水安全责任书》。
7、结合安全教育日,我校每期要开展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动,结合“6.26”禁毒日,组织学生参加禁毒禁毒知识的宣传。坚持不懈地开展“校园拒邪教”活动,教育师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杜绝师生参与赌博和迷信活动。
8、重视学生和老师的法制教育,行为养成教育,聘请相关人员进行了法制教育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邀请了派出所的所长、干警到各校进行了预防青少年年违法犯罪的法制报告,不断拓展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
9、加强了教师值周和学生值岗力度,维护校园清洁,保护学生安全。针对学校面临交通要道的实际,尤其在每次周末放假时县交警干警、及学校保安、班主任在校门口、马路上维持秩序,让学生平安离校,让家长放心。
10、经常性地进行治安防范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即查即治,不留隐患。在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时扩展学生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防交通安全事故、防溺水、防中毒,防中毒、防盗、防触电、防敲诈勒索等教育,下发了安全教育的相关资料,各班积极开展了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使养成教育在细、严、实上下功夫,加大改进措施,突出交通、饮食、用电、消防等方 面的安全管理和教育,消除隐患,防范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⒉各班建立安全检查小组,由班主任、值日班长组成,负责本班安全知识宣传、常规检查及报告工作。
3.为了搞好逃生自救演练活动,学校认真制定了“逃生自救演练”活动实施方案,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布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德育处、团委组织全校师生先后两次进行了逃生自救疏散演练活动。在整个演练过程中,全校师生总动员,演练活动按原计划和要求顺利进行,师生行动迅速且井然有序,全校师生从听到紧急疏散哨声到在校园规定位置集合,仅用时三分半钟。通过本次演练活动全校师生的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学生的自救求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全面深入排查校园安全隐患,落实责任到人。
为使做到学校安全“防患于未然”,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近期全面检查校园灭火器、应急照明、消火栓等设施是否完好,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电气线路安装是否规范、线路接头是否老化等,对不符规范仍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及时整改,并按上级的有关要求,对教学楼、宿舍楼首层窗户设施的铁栅栏已全部拆除,墙体倾斜严重的向上级部门打报告拆除已维修。
四、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1、严把校门,强化出入管理,查控流动人员。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学校保卫工作,要求门卫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实行出入制度,做好来客来访登记;另一方面,实行全天候巡查制度,对重点部位定点、定人、定责任进行巡查。学生如有事外出需班主任处请假,班主任方可批准后,学生带盖有学校章子的假条到门卫处登记后允许学生外出,返校时学生门卫处交出假条核对后方可进校。另外,外来车辆严禁驶入校园,如有特殊情况入校园时,经允许后在指定位置停放,不得进入教学区。
2、经常性地进行治安防范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即查即治,不留隐患。在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时扩展学生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防交通安全事故、防溺水、防中毒,防中毒、防盗、防触电、防敲诈勒索等教育,下发了安全教育的相关资料,各班积极开展了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向学生宣传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3、加强食堂食品安全排查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海北州人民政府印发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和卫生防疫知识培训,提高炊事员的卫生安全意识。制定并排查是否执行了防鼠、防疫、防传染病、防中毒等的措施;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和《食堂管理细则》,学校与食堂负责人签定了目标责任书,要求做到食物生熟分开,地面整洁干净,餐具按规定进行消毒。食堂为师生提供的每餐、每样食品,由专人负责留样,并有留样记录。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严把采购安全关。首先是大宗物品定点采购,防止发生饮食安全问题找不到供货责任主体。其次是办好采购索证手续,食堂留有采购记录并向供货商索取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复印件)、产品质量合格证等,严防采购“三无”产品。最后是严把蔬菜类无证货物的采购关、验收关,对所购的蔬菜有专人进行严格检查,杜绝不合格的食品进入食堂,把好营养卫生关。为了使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学校想尽一切办法在饭食上变花样,我校对食堂的管理,还侧重把好操作卫生关,确保“洗涤”、“加工”、“操作”、“供应”、“保洁”等操作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符合卫生标准。炊事人员全部参加了体检,持《健康证》上岗,并严格按照卫生防疫要求进行操作,工作中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口罩等。
总之,本学期通过校园安全排查及问题整改,我校师生安全意识高,防范意识强,现在已形成了人人参与、上下联动、校内外结合的良性安全预警管理体制。把学校日常管理和安全活动月的集中教育,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将短期的有效的应急措施和做法转化为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机制,致力于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行为和文明习惯,实现校园的长治久安。
校园安全排查总结
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
奈曼一中校园网 篇6
焦作一中,一个位于焦作这个地处中原城市的中学,从名字到影响都算不上出彩。一中的秋天既非北国那般冷得彻骨,来得萧瑟,又非南方那般温和依旧,半开半醉。似乎这秋天的温度在一中这里平淡无奇,但这种平淡却不普通,它能因身处开阔的操场而冷,又能因位于满员的教室中而暖,一冷一热,一中各处的温度就是这样多变,而秋天更使其愈加明显,在这不超温暖与朔寒的范围中,这平淡的温度陪伴校园一天的作息,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秋天对于一中来说,当然不是仅仅表现在温度上,还表现在夜幕降临或晨光微熹时凝结在花草上的露珠和有时可见浮起的薄雾,伴着独特的栖霞湖和透出零星的光,俨然是一幅韵味十足的朦胧画,也表现在虽愈加迟缓却愈加清晰的日出上。每天清晨,不知多少学生在一圈圈的跑操中,在并肩背书的人流中目睹太阳从地平线下慢慢跃上,渐渐绽放光芒,这时不知多少困于倦意或扰于琐事的学生们会在心中感慨并对自己说:“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秋天,更表现在这从远方吹来的风上。即使坐落于太行山之山麓,强劲的风也总能突破屏障,向着这个位于城与市郊区交界处的学校袭来。风来的时候,宿舍和教室的门会瞬间甩上,只听“啪”一声,四周便只剩流窜而至的细风,可这响声仿佛乐谱上的首个音符,接着是大篇的乐章,窗户时关时合的打击声,两座楼间声调上扬的穿堂声……然而,不只有这些,更有立于楼头,任凭风吹乱头发、卷起衣角的意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我们最好的年华里,就这样临风而立,不禁会想:路在何方?梦该怎么实现?未来与现实,远方与脚下,所有的畅想都弥散在这样一个有风的季节。
当然,秋季对于所有学生来说,是一个梦想起航的季节,是一个背起行囊的季节。它不如春之温暖,夏之绚烂,冬之幽寂,却拥有希望,拥有起点,拥有朝气。火红的枫叶,满载的硕果,辽远的天空,凉爽的空气……即使这些象征性的东西都没有,没关系,在焦作一中,秋天有浮起雾气的栖霞湖,有震撼人心的日出,有恰到好处的温度,有触手可及的星斗,有从远方来的风,更有吹不散的朗朗书声……平凡但又不平凡,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更重要的是,这里有踏上征程的身影和满怀希望的热情!正因如此,别人眼中平凡无奇的时光,恰是学子心里独一无二的季节,这就是一中之秋!
作者:王子裕 焦作一中届高一16班
奈曼一中校园网 篇7
学校在“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努力践行“生本德育”建设,大力推进“生本课堂”改革。我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动态、多元、开放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使每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适合自己的发展权。目前,生本课程文化已经形成,教师队伍专业发展速度快,改革创新能力强。
学校开设了60余门选修课,自主编印了20余种选修课教材,组建了京剧社、青鸟文学社、健美操队等30余个学生社团,举办科技、艺术、体育节等,给学生搭建充分的展示平台,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合作创新的意识,在国际、国内各项大赛获奖总数在全区遥遥领先。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昌平一中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遵循“风格务实”和“特色突出”的原则。基于该原则,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需求体现在:其一,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和普及,学校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昌平一中是北京市示范校,是昌平区的龙头学校。作为昌平一中的教师,对工作质和量的要求都比区内其他学校要高、要大,如何借助数字校园建设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一个紧迫的需求;其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和家长更加关注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但是仅凭每学期一次的家长见面会无法实现家校之间的充分沟通和交流;其三,学校最主要的业务就是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在“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大力推进“生本课程”改革。如何借助数字校园建设让所有学生都拥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获得“平等与尊重”的教育,又是摆在学校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数字校园核心需求就是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在“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下,能够优化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模式,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为我校“生本课程”改革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提升学校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1. 数字校园“四边”建设模式
昌平一中为了体现务实的数字校园建设原则,提出了数字校园“四边”建设模式,也就是边培训、边使用、边调整、边改进。“边培训”是指培训各模块的相关人员及部门管理者;“边使用”是指以管理机制促模块的使用;“边调整”“边改进”是指在使用各个模块的过程中,有不符合原始需求或者使用方式不便捷的要进行多次调整和改进,直到符合实际需求,模块运转正常。
昌平一中数字校园的功能模块都来自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在开发模块之前需要进行详细调研、仔细梳理工作流程,之后借助公司的技术力量完成模块开发。那么是不是开发出来的功能就跟我们想象的一样呢?通过实践发现,第一次成型的模块基本都只是一个雏形。它完成了需求的某些功能,但是具体应用起来就会发现还有诸多问题。例如,校本选课模块最初的申报环节只能上传文字,没有图片或者视频的展示,不便于学生全面了解这门课程;订车模块的提示信息没有以弹窗形式同步到即时通讯,不便于及时的审核,等等。所以每个模块在投入使用时,首先要培训与该模块有关的人员。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使用,会反馈回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我校培训全体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教师使用资源共享模块之后,大家反映上传文件时操作很烦琐。然后我们再把问题归类进行讨论,是操作的问题还是流程的问题,再让开发公司做进一步的调整。经过这样不断的调整,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实践,才使数字校园成为各个部门的得力助手,成为教师们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数字校园已经开发的功能模块及教师访问情况如表1所示。
2. “生本学习圈”构建
“生本学习圈”是指:借助数字校园实施平等与尊重的教育,具体体现在学校作为人性化的组织,应让所有学生都具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建立起开放、平等、正义和公道的“学习共同体”。在这种“学习共同体”中,充满了关怀、关爱、关心、关联、相互一体感,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尊重和平等,能发表不同的见解,采取合作的行动,和谐发展,实现共同的理想。通过“生本学习圈”建设,为本校特色教学“生本课程”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生本学习圈”由五个功能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已经在我校得到广泛应用。
(1)校本选课模块
我校校本选修以走班的形式进行,每位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两门课程,开设时间为每周二和周四的第八节课。校本选修课的开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动态、多元、开放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使每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适合自己的发展权。本着这样的目标,借助校本选课模块,实现了预开课教师自主网上申报课程,学生在家或者在校进行网上自主选课。通过对学生的调研,我校决定利用周末时间开展选课活动,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感兴趣的课程,且这种“抢”课模式相对公平,没有人为的因素,学生们认可度比较高。目前我校已经进行了5次选课活动,参与人数近千人。
(2)学生社团模块
我校已有学生社团30余个,学生可通过该模块自主申报社团、填写活动计划,并选择校内指导教师。社团活动中心指定教师审核之后,该社团即可成立并开展各项活动:可以以学年或者学期为单位进行社团活动的展示。例如,美术社的素描展、京剧社的精彩瞬间、英语社的自编舞台剧,等等。学年末的星级社团评定则根据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评价而产生。该模块的应用为我校社团“自组织、自活动、自评价”的模式提供了更为高效的保障。
(3)问卷调查模块
该模块能对不同的人群发起问卷调查。例如,每学期末,我校都会开展评教评学的活动,以前是每个班选定5个学生代表对该班任课教师在师德、教学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分,这样收集上来的数据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不够真实,而且被评价的教师个人并不知晓评价的结果。通过该模块,全校学生参与匿名评价本班任课教师,这样既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公平性和真实有效性,也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目前我校已经进行了3次全校规模的评价活动。我校德育处已利用该模块对学生家长进行了家风家训的征集活动。此外,我校医务室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昌平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并把统计结果直接上报上一级单位,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4)初高中自主衔接模块
每年8月上旬,新高一年级组上传各学科的相关预习知识,随后等待入学的新生通过昌平一中官网特定入口进入到该模块。确认自己的信息之后,下载相关作业并打印自学质量监控测试的准考证,在正式开学之前还可查阅自己的考试成绩。以初高中自主衔接模块为切入点,使学生和家长通过浏览官网更好地了解我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同时为新生快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提供了帮助。我校在2013年新生入学时使用了该模块,约有500余名学生完成了相关业务的提交及查询,学生和家长反响很好。
(5)资源共享模块
该模块是师师、师生优秀资源的共享平台,如导学案、教学设计、微教学视频等。
综上所述,“生本学习圈”为我校“生本课程”改革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为我校践行“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实现师生发展需要、维护和保障师生切身利益提供了保障。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学校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建设,使数字校园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成为强有力的支撑。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对数字校园后续的建设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1. “四边”数字校园建设模式具有持续性
“边培训、边使用、边调整、边改进”的建设模式要延续下去。虽然这种建设模式的推进速度相比其他模式要慢一点,但是我们觉得这样做出来的每个功能模块,切实符合我们的需求,是能用、实用、大家愿意用的模块。
2. 要加大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我校数字校园应用上还是一些比较常规的功能,如周历、工资等。后续要加大适应当下教育教学改革功能性的开发。例如,开发注重英语口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应模块。同时,要让数字校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学习共同体。
3. 加大对教职工信息素养的培训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让大家多听、多看、多体会。
4. 加强数字校园移动终端模块的建设
让师生、家长使用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真正满足时时互动的需要。移动终端模块中要重点偏重于教育教学模块,期望学生和教师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完成自主学习。
5. 加大家校互动的力度
数字校园的参与者不应仅仅是学校内的教师和学生,还要有家长的加入。要让家长多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同时学校也可以了解家长的需求,并且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专家点评
北京市昌平一中是一所有60多年历史的北京市示范校,学校以“平等与尊重”为办学理念,在数字校园建设中遵循“风格务实”和“特色突出”的建设原则,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数字校园建设和管理模式。
昌平一中入选的数字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之一是“数字校园“四边”建设模式。该成果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一,数字校园把优化学校教科研管理工作,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任务,突出了“平等与尊重”的办学理念。其二,总结出了科学务实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和管理模式,即边培训、边使用、边调整、边改进的“四边模式”,使数字校园建设做到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其三,数字校园的功能模块都来自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其设计与开发从雏形开始,通过原型法在应用中得到反馈和不断完善,使数字校园各个功能均成为师生及家长在日常工作、学习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受到广泛欢迎。
昌平一中入选的数字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之二是“生本学习圈”。“生本学习圈”是借助数字校园构建学生为主体的、平等的、合作的、自主的和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本学习圈”的突出特色在于:其一,支持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通过校本课程自主选课系统、具有自组织、自活动、自评价的学生社团系统等支持了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其二,支持学生和教师的多种资源共享,有效地支持了学生课堂外的自主学习。
奈曼方言中的虚词“来” 篇8
关键词:来 动态/时态助词 语气词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草原南端,南与辽宁省接壤,东与吉林省相邻,扼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奈曼方言属于北京官话中的朝峰小片。“来”在普通话中是趋向动词,而在奈曼方言中除了做动词外,还可以做虚词中的动态/时态助词和语气词。
一、动态/时态助词
王启龙先生根据汉语的语义功能把助词分为动态/时态助词、结构/关系助词、比况助词、数量/范围助词、替代/总括助词和语气助词六类。奈曼方言中的“来”可以作动态/时态助词。王启龙先生对动态/时态助词的说明与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动态助词的说明基本一致。
(一)动态助词
太田辰夫认为:助词“来”是由动词“来”产生的。原来是做了某事来到现在场所的意思,后来“来”成了附加的,就把重点放在了过去曾做某事上了。“来”做动态助词时相当于“了”、“过”。
“‘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形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1]奈曼方言不说“了”,“来”就相当于动态助词“了”。如:
1.我在那儿干来两天就走了。
2.我在那儿呆来七天。
3.比原来胖来一圈儿。
例1和例2中的“来”字前面是动词,例3“来”字前面是形容词,“来”后面多是数量短语作补语。
“‘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2]奈曼方言中“来”也可以当动态助词“过”用。如:
4.这儿前些天冷来一阵儿。
5.他说来回家,可没说跟你一起回呀?
例4中“来”字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数量短语,例5中“来”字前面是动词。“来” 后面不能带助词“的”,例如,“现在我才想起老师说过的话”,不能说成“现在我才想起老师说来的话”,只能说“现在我才想起老师说的话”。普通话中助词“了”和“过”有时可以互换,只是它们所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了”和“过”可以互换的地方都可以用“来”替换。
(二)时态助词
6.他来来你再交给他。
“来来”中第一个“来”是动词这里不讨论,第二个“来”是时态助词,这个时态助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时态助词“时”或“后”。奈曼方言在表示“来时”或“来后”的意思时除了说成“来来”,还可以说成“来前儿”。奈曼方言把表“时候”的意思都说成“前儿”。这里的“前儿”和没被儿化的“前”表义完全不同。“前儿”表示的时点,而时态助词“来”表示的是时段,即事情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其实“来”、“时”、“前儿”和“后”不仅可以表示时态义,还兼表假设义。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时间关系句往往含有条件关系,而且有些时间关系句兼有假设之意。”所以以上四个时态助词也可以叫假设助词。
二、语气词
语气词“来”产生于初唐,唐代已有大量使用。现在普通话中已不用这个语气词,只有个别地方方言中还有其存在。语气词“来”在奈曼方言中的使用具体情况如下:
(一)指明某种事实,说明某事或动作已经成为过去的存在
7.那事儿已经过去来,别提来。(表示请求、厌烦的语气)
8.我昨天去来。(对过去行为存在的确定)
9.我去过他家来。(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或完成某行为,这种行为有时会让别人感到惊讶)
10.他家东西可贵来,别去他家买。(带有主观上的强调、夸张)
11.昨天谁来来?(表疑问语气)
12.他姓啥来?(这里的“来”表疑问语气。有人认为它相当于“来着”,其实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来”表示由于对方插话从而使自己忘记了什么,希望得到对方的提醒,而“来着”并不表示希望得到对方的提醒,只是说话本人自问而已)
(二)表示要做某事
这里的“要做某事”表示“过去要做某事”和“将来要做某事”两种。
13.我想去找你来呢,你就来来。
这句话中划横线的两个“来”字都是语气词。第二个划线的“来”属于上面(一)中情况,这里只讨论第一个“来”字。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把“呢”分为三种语义加以解释。他认为“呢1”表示时态,“呢2”表示疑问,“呢3”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这里用的是“呢3”。语气词“来”、“呢3”连用表示过去要做某事,但它们没有语气的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去掉其中任意一个都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这也就是说“来”除了表示要做某事之外,还可以和“呢3”一样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这句话中表示出说话人带有一种夸张的语气,因为说话人心里到底想还是没想做某事只有其本人知道。“呢3”在奈曼方言中都读成[ni],“来”、“呢”放在一起正好押[i]韵,二者连用也是追求韵律感的需要。
14.你咋才来呀?我刚想去找你来呢?
后面这句话也是“来”、“呢3”两个语气词连用表示过去要做某事,但它们有语气的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呢3”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重点语气。如果这句话只用一个语气词“来”,那么它只简简单单表示过去要做某事,加上“呢”之后就能表示说话人对对方有一种不满情绪。
15.明天我就能回家来!
“来”表示将要做某事。
由例11、例12、例13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过去”、“将来”距“现在”的时间是短暂的,由“刚”、“就”可以看出来。
(三)假设发生的情况
这里的“假设”包括“假设过去发生的情况”和“假设将来发生的情况”两种。
16.假如当初我跟他走来,你回咋办啊?(假设过去发生的情况)
17.假如将来我跟他结婚来,你会参加我们的婚礼吗?(假设将来发生的情况)
(四)提醒、催促别人
18.走来走来,他们都等着你呢!
19.起床来,一会儿迟到啦!
(五)表感叹语气
20.这天儿真是太好来!
21.你也太笨来!
22.那孩子也忒笨来!
“来”用来表感叹语气时,只能用在带有“忒”和“太”的感叹句中。因为“忒”、“太”的韵尾是[i],“来”的韵尾也是[i],这也是追求韵律感的需要。奈曼方言用“忒”的感叹句中,“忒”和“太”可以互换使用。
(六)“来”用于否定句中
23.我今天不去来,明天再去。
24.把这些东西拿着吧!——不来不来。
例23“来”字用在动词后面,例24直接用在否定副词后面,“不来”其实是在“不”和“来”之间省略了动词“拿”,这是语言经济原则驱动下的省略。
(七)表示新情况的出现
25.下雨来,明天再走吧!
三、奈曼方言中大量使用虚词“来”的原因
奈曼方言中大量使用虚词“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古代用法的沿用,在古汉语中“来”就可以用作助词和语气词,所以在现在的一些地方方言中还有所保留。二是追求韵律感。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中认为舌位低的元音发音比较响亮,而在所有的单元音中a舌位最低,a和i组成前响复元音,在句中或句尾用“来”都会有一种韵律感。
注释:
[1][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第43页。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罗骥.北宋语气词及其源流[M].成都:巴蜀书社,2003.
[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江蓝生.近代汉语研究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6]王启龙.现代汉语助词及其再分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7]刘义青,劳丽蕊.句末助词“来(来着)”研究综述[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1).
[8]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赵玉红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29)
【奈曼一中校园网】推荐阅读:
奈曼旗巴彦塔拉嘎查美丽乡村申报材料07-03
镇一中校园文化建设设计10-06
滨州一中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介绍09-03
2011一中廉洁文化进校园汇报材料09-15
郭店一中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11-05
阿一中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06-08
阳浏一中校园文化节合唱比赛方案06-16
柳一中学校园标准化建设自查报告06-20
沧州一中09-08
衢州一中简介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