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2024-10-20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共12篇)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今年三月份我报名参加了江都区20xx年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通过两天的集中培训,主要学习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基本架构和设计;QQ邮箱的使用。具体而言是相关文本、图形图像、音视频素材的收集与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以及使用QQ邮箱上传文件等。

以上教育信息化技能我都能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实际应用和操作,但是大都是在懂行同事的指导辅助下完成的。经过这两天系统的学习,我能够独立快捷地操作以上技能,从而为更好更快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以往在百度文库中查询到一个非常有用的文本,可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不能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里。在这次学习中,指导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叫“冰点文库”的软件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操作,果然奏效。再譬如,以前在上传图片时总会碰到图片尺寸过大、插入文字等棘手难题,令我时常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下载了“ACD”图像处理软件,裁剪修饰、尺寸调整等操作技能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易行。现在,我在进行学校活动通讯报道时,图像的处理显得得心应手并与文字效果相得益彰,得到了同仁和领导的一致认可。

“看看激动、听听感动、回去还是不动”这是现在学习培训普遍存在的弊端。回顾这两天的教育信息应用学习培训,因为是立足于现实生活工作的需求,所以它会起到了现学现用、立竿见影的功效。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当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宽带网络校校通是“十二五”提出的重要内容,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宽带接入和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这两个部分。随着教育信息化项目的推动,在各个地区的中小学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其建设进度和往年相比具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不足,例如,建设率偏低,各地州发展的不平衡,需要得到重点加强。每个班级都要配备合适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使每个班级和外界实现信息沟通,整合信息技术和日常教学。近些年自治区中小学实现远程教育建设计划,在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方面取得很大的突破,在建设过程中,更加倾向农村和双语学校,使城乡学校得到有效的缩小。

针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信息现状,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强,需要得到加强,一些学校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缺乏高度重视,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需要得到提高。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并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因此,也不存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导致教师接受培训的目的不单纯,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取得一些证明,一些学校也没有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让教师无法接受更好的培训。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针对教师的培训,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中广泛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师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和有关网络的基本技能,对于教学观念要进行有效的转变,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对于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进行有效的提高,不仅要丰富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更要提高重视程度;还要针对课件制作进行有效的培训,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也要进行培训,对于教师要有具体的要求,要熟练利用互联网对信息和教学资源进行获取。可以针对培训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推广企业培训模式,在互联网上,建立具体的培训平台,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培训面得到有效的扩大,这样的培训还具有及时性。

(二)建立评价体系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普遍都是依靠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衡量,虽然考试的作用也很大,但还是存在一些负面效应:部分教师将一些证书作为终极目标,只是单纯地为了考试而学习。需要结合小学教师的专业特点,建立信息技术能力评价体系。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时,要尊重信息多元化的特点,使任何一方的评价做到公平、客观、准确。

评价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时候,要以正确导向和科学合理为前提,选择最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以使具体的评价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

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从学校角度出发,需要加大对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等硬件投资力度,对于软件建设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建立的教育资源库要做到开放共享。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使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络上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可以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做到与时俱进,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对于我国的教育方式也进行深刻的变革,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对教师进行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只有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能力的教师,才能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使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俏,林琼.微课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60-62.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一、素质教育的要求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将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有机联系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人对信息的有效把握,培养人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扩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的,这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怎样能使这个过程科学化,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不高,只能使整个过程事倍功半,甚至误人子弟。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否则,素质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完成这一使命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

在课堂这个充满活力的情境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的优化。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最优化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优化。它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信息单向传输的模式,使课堂变成一个“教学信息交换的过程”。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首先表现为信息源的多样化和开放性,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环境都是信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更使信息显得多端性和多样化;其次,各类信息之间形成多种模式的交换关系,使得多种方向和形式的教育信息传输融为一体,教与学两个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种多元化、多端性的信息交换、交互、交错的过程中,学生焕发了自主精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信息时代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因此,在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创新教学的需要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要培育创造性思维必须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意识。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国际竞争更加依赖创新人才。而培养造就创新人才依靠教师,只有善于创新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善于创新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个人工作能力。计算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计算机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快速阅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能大量、快速地获取文字信息,综合提取重要信息,迅速做出正确的概括。

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教师的要求,主要考查教师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不仅要看上课时是否运用信息技术,还要看教师是否利用网络收集有关提高教育质量的资源,即如何把提高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机整合,从而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

有关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后来进城了,开始接触电脑了。再后来,工作也要求频繁使用电脑了。那时,感觉就像是个吃“百家饭”的孩子,这里讨教一点,那里求助一些,踉踉跄跄的打着醉拳。再后来,为了一张所谓的《继续教育证》,又投入了远程教育的滚滚洪流。还记得请人上网挂课时,也记得认真做了几回作业,其余便是那一张时过境迁无处可报的缴费单,还有一个刚刚60分的红本本。

但现在听说这封面上烫金的“高级信息技术教育证”也要作废了。

于是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信息技术培训。

第一回听了个有关微课的讲座。其实同一个人的同一个内容已在另一个地方聆听过了,所以当别人对那个撕纸游戏表示浓厚的兴趣时,自己只是微笑着坐在一旁看他们表演。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但自己不仅不曾知新,而且依然想不起微课和微课程到底有什么异同,兴许这教师资格证真要吊了去吧。记得以前也参加过微课比赛,学校里还特意请来原来的同事现在的同仁给我们加餐,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幸得同室出手相救,最后终于修得正果。但若是再来一场修行,我却要低眉知羞了。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什么是教育信息化2.0,教育信息化2.0是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是指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基本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变、三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教师应该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到2022年,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信息化时代,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满,更多是把一团火点燃。

这次培训中,2022年6月30日下午,兰州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崔向平老师做的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的精彩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崔老师的讲座从教学课件的典型风格、制作误区与标准、素材和模板的获取渠道、处理技巧及内容美化技巧、教学微视的类型、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聆听了崔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会制作课件,更重要的要学会制作言之有物、逻辑清晰、图文并茂、阅读友好、细节完美、好看好学的精美课件。

这次培训中,最亮的风景是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他们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不时用手机拍摄学习内容,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让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未知领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地去学习前沿的知识,不断思考与反思,不断提高我们的创新教学能力,为教师的深度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在为期3个月的集中学习时间里,为了加强自己在思想上的认识和理论上的修养,我努力学习了各位教育界领军人物的理论讲座和案例分析,这些理论和实例都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开发指南研制思路”、“交互式教学系统”、“云课堂”、“微课”、“微课堂”等等无一不冲击着我的脑海,不由笑曰“我被洗脑了”。从培训前的不知到知,从听说到了解,我对此次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自己在接下来的任务和需求。

通过培训我还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同时要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范文写作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

件的基本应用。我深深知道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升自身能力前提,聆听了进修学校老师对教育教学信息理论深入浅出的讲授,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老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同伴互助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完成的有效保证。在本次学习中,让人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学员们的互助学习和经验共享精神。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学们通过QQ群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已有技术。学习中一人出现困难时,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主动支招,帮助解决问题。这点,在以往的培训班中甚至在学校同事之间都很难看见。各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是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一大亮点,在这次培训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新的软件,并尝试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这完全让学生感到很惊讶,而我自己在相同内容的教学中也得以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个亮点。这些都告诉我在今后的培训和学习中也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同伴之间的互助精神。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应该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出现,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不懈地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并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方才能真正转变观念,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才能

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总之,在这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过程中,我收获颇丰,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一、教育理念大解放

在培训中我知道了“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幼儿园发展为本”是中幼的办园宗旨, 中华路幼儿园教职工坚持以“求实、开拓、创新、奉献”的精神, 以“关注、接纳、尊重、信任”为教育依据, 将不懈追求幼儿的“快乐生活、智慧发展”。因此, 在组织幼儿时“游戏中学数学, 生活中学数学”, 不断彰显“快乐数学”的办园特色, 促帮助幼儿自主、好奇、健康、快乐的发展。

二、专家指导眼界开

严园长的讲座《关于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仍历历在目。严园长, 33年如一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 她以爱为舟, 辛勤耕耘在幼教讲坛, 正是“师情沐浴催桃李, 落红喜作护花泥”, 她的爱心伴随着幼儿园全体幼儿的成长和进步。严园长指出绘本是图片配有文字的具有极其丰富内涵的连环画, 绘本给孩子们强烈的视觉感受;又在一个简单易懂的故事中包涵着一个深刻道理。而且, 通过绘本孩子们不但可以看图猜测故事内容, 还可以对文字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组织绘本教学时, (一) 教师要挖掘绘本的内涵, 引导幼儿参加讨论, 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 (二) 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有效性。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 起点在一问。”《新纲要》中明确提出:“进行适当的疑问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于老师的设定目标, 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并进一步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 幼儿教师合理的提问是进行绘本研读活动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幼儿教师在设计活动案例时就要仔细斟酌, 提出发散性、指向性的问题, 其关键一环是要激发幼儿的思维, 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阅读。 (三) 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作为阅读的主人, 在与教师的互动和引领中, 逐渐的感悟绘本。幼儿在观察画面后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 比如画面中的明亮色彩、动物的丰富表情、很可笑的动作, 还有一些吸引幼孩子的情节等。这些感兴趣的地方, 幼儿就会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时正好是教师发现幼儿理解程度并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 还要更大胆的要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在绘本教学, 我们与幼儿共同享受绘本的过程中, 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是很多的。作为幼儿教师, 我们一定要让幼儿成为阅读的主人, 让幼儿真正的走进绘本, 理解绘本, 并在绘本学习中获得成长。

学习聆听了谈亦文教授关于《在音乐活动中常见学习障碍的诊断与调适》的讲座。我满怀求助、求知、求进步的心态参与聆听整场讲座。谈教授的讲座艺术氛围浓厚、充分彰显个性、她的魅力使让我由衷地感觉:参加幼儿教师培训受益匪浅!东西部幼儿教师交流更加重要。整个讲座案例丰富充实, 浅显易懂、贴近每个参训教师教师的工作实际。例如:谈教授以小班歌曲《懒惰虫》为例, 引导培训教师处理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活动首先开始“点兵点将“的游戏。 (点兵点将, 点到谁, 谁是孙悟空、花仙子等好听、好汉的名字, 幼儿表现积极, 情绪高, ……) 接下来新授歌曲《懒惰虫》, 还是以“点兵点将“游戏开始, 进行方法迁移, 唱到“懒惰虫”时, 手指落到那个孩子的身上他就是“懒惰虫”。全班孩子对“懒惰虫”哄笑, 被称为“懒惰虫”的孩子的心理肯定委屈、不开心, 这时课堂陷于混乱。紧接着, 谈教授提出唱到“懒惰虫”时, 手指指向教师自己, 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诱导,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变。

这是一个显得很简单的活动中的教学方法的改变、但这个教学策略的调整, 体现了幼儿教师去做一个真正的有心人, 去发现、去思考、去总结, 及时改变不恰当的教学行为, 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真正为孩子们的提高和发展着想, 是音乐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谈教授在讲座中说到这样一句话:“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歌唱, 提高音乐能力, 培养音乐素养, 而是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从谈教授的讲座中,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 她是个富有很强艺术魅力、人格魅力的知性文人, 综合素质在她本人身上就体现很强。她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很高雅文质;她唱出的一首首儿童歌曲娓娓动听、声情并茂;一言一行都显现出她精湛的教育技能和教学技巧。我深知, 她所流露出的精确的教学语言、得体的教学行为、现代的教育理念, 不是一朝一夕获得, 更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后天勤奋加努力、学习加苦练点滴积累而来的。她是教授, 但她没有高高在上俯视幼儿园、俯视教学、俯视教师, 而是把自己经常身居一线, 融入园所, 投入研究, 所以才获得丰富的教学案例, 掌握更多的教学信息, 了解教师的心声, 了解孩子发展的需要。在讲座中才能自如地歌唱、自如地表演、自如地分析, 由点及面, 由表及里, 深入浅出, 身体力行地引导教师们接受正确地认识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常见的学习障碍。如教学案例《头发肩膀膝盖脚》活动中, 教师要求孩子学习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其中一个小男孩在活动中出现了多次失误, 教师在言行、表情给予了不当的表现, 谈教授指出:教师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失误, 想办法让孩子的紧张压力得以缓解, 引导孩子们一起总结、体会。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 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认识到:引起一些孩子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原因并非都在孩子, 也有教师的部分责任。

三、树立信心从头越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多媒体技术;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33.51

信息化技术也可称之为多媒体技术,是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技术进行充分整合与运用的一项计算机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领域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历史知识现代化,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展示历史信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具体到历史学科中,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年代久远的历史事件通过信息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复杂的历史事件变得更为简洁,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历史事件变得更具趣味性。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历史课堂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的优势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令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依靠教师的传授就能够形成,而是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为学生提供产生兴趣的平台。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特殊功效,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声、有形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与真实情景相似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就会产生继续下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比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电影《林则徐》中关于销毁鸦片的片段,同时结合历史教材中的历史背景以及林则徐的个人事迹进行讲述,学生自然能够对鸦片战争产生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历史事件无法重现,因此学生对于很多历史知识的理解难度也就较大,学生理解起来也较为困难,而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表达,通常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些问题时,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就逐渐的凸显出来,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能够突破这些难点问题,利用声音、图像等,将无形的知识变得具体,将无声变为有声,这样能够将历史事件进行清楚的表达,同时也能够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个较为具体的形象,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更为容易。比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时,针对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路线,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动态的课件,将航海家的路线进行演示,对于不同的路线和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间与地点做特殊的标记,这样学生便能够有效的区分不同的航海家的不同航海路线,同时对于具有转折意义的时间和地区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记忆。

(三).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初中历史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体现这一重要性,需要以教材为基础,并且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并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凭教师的一张嘴,在没有情境及环境渲染的情況下,难以形象地表达出这方面的意思,同时更加缺乏可信度,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历史教学的目的就大打折扣。而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极大地方便了课堂教学情境的刨设,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融人到历史情境中去。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只有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到课堂中,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积极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兴趣,虽然听不到、看不到,但是其却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只有深入的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进行了解,才能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欲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极大的调动,便能够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学习《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这一课时,可以先播放一些关于抗战的歌曲,如《南泥湾》,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仿佛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时代。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出问题,这首歌反应的是抗日战争的那一时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什么事件?而中国共产党针对这一事件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是学生产生了探索的欲望,学生自然而然的会随着教师的思路进入到课堂中,不仅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下,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自然也由以往的被动听讲而换变为主动的参与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过去性和具体性,因此想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记忆,对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历史事件的时间与先后顺序,是学生记忆的一大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声音、色彩和图形等信息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程度,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比如在学习《甲午战争》时,我们可以利用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几个经典的镜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北洋水师只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毁灭在日本军队的手中,这与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等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根源上说,是清政府的腐败造成了这些局面。这对于学生认识甲午战争以及其产生的原因等,都能够产生更为具体的意识,这样学生在记忆时就更为深刻,而且记忆的时间会较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获得较大的提升。

(三).将历史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更为全面的历史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当学生具备了这种历史思维能力,便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科学的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也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从这方面来说,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文字、声音、图像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此来反应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使学生从整体上对历史事件进行把握,并且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结果有科学的认识,从而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养成。比如讲美国霸权政策时。为了说明二战后国际关系中心的变化,利用维也纳会议、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三张图片及一定的背景音乐.创设了19世纪以来洲际关系中心的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学生通过对比得到结论:国际关系中心从传统的欧洲为中心转到以苏美为中心。为了让学生理解当今世界政治发展趋势,教师设计了一组图片,有美国出兵海湾、前南斯扣夫地区战争、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华约解散、巴以和解、克林顿访华、江泽民访美等等,将这些照片配上背景音乐播放出来,学生更容易就归纳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总体趋势走向缓和的政治特点。

(四).拓宽学生的视野

计算机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而且其执行的速度也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大量的声像資料,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教材中无法体现的知识。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扩展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事业。比如在讲解 “一战”西线三大战役时,如按传统教学模式逐个讲述略显繁杂,择一而讲学生又感不足,我就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二次战役的精彩片断,再配以简短的解说,既节省了时间,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对于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的飞机、坦克等新武器,学生是有兴趣的。要一一讲述这些武器的来历,从时间上来说显然是不允许的。在这里我就得益于多媒体技术提供的短短一组镜头:“飞翔于天空的鹰”、“人类模仿鹰的飞翔”、“莱特兄弟试制的飞机”、“一战时出现在战场的实习机”。仅仅几秒钟的时间就交待了来龙去脉。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自动展现所需图像,更无需教师详细板书,这样就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课堂中的运用有着较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当建立在有效的课堂设计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应当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其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才能够促进多媒体技术更为合理的运用,发挥其在现代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一).切忌喧宾夺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固然具有着种种优势,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过于频繁的使用,则不仅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受到影响,同时也会由于频繁的切换内容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因此,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有一个客观把握,切忌喧宾夺主。

(二).切勿忽略语言的表达作用。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过程中,课件的演示往往是图文并茂的,对于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的把握适当的语言交流,就会导致课堂内容被媒体课件占用,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切勿忽略语言的表达作用。

(三).避免出现内容空洞的现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般是用来展现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表达。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到的是,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了对内容的把握,避免学生上课之后却不知道要学习的主题,因此,要避免出现内容空洞的现象。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对现代教育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现代科学的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方式。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将死板的书本知识变得形象和生动,同时也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内在规律进行描述,使学生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感受和体会历史,并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拓宽自己的视野,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有效促进作用。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存在着弊端有客观的认识,才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实现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龚云端.初中历史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探微[J].新一代(下半月),2010(01)

[2]王会英.谈初中历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学周刊:B,2011(12)

[3]赖萍.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

[4]胡继志.浅析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9(02)

[5]罗金良.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探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01)

[6]陈海红.试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J].学周刊B版,2010(06)

[7]李宝胜.让初中历史课堂更精彩——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01)

[8]魏九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弊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08)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3篇 篇9

20世纪末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给教育教学带来重大影响,下面是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游戏、互动创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小学的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教师可以用范例来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图软件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电子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本封面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自学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在学习内容不太多、学习难度不太大时,我们可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新知,然后通过交流、汇报,达成知识的共享与规范。“无为而无不为”、“要知此事须躬行”,学习目标的完成要让学生乐意去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获取知识,并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创他们掌握真正的信息技术,并终生受用。

学生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合作能力。对于新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对于枯燥的学习往往兴趣缺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4人为一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达到知识的掌握。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接着让学生互相交流,提出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让其他的同学帮助解答,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添加、修改艺术字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完成宣传画的制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注重创新意识,品尝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努力尝试,营造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尝试,就是成功。例如,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作为标准,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同时注意学生的作品,让其进行展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另外,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创新。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并且让学生在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收获些须的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篇二: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4月24日余德兴老师和25日陈展虹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习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习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在这次培训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训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老师的培训微课进行传授知识。在这些培训微课中,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QQ群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而主讲老师又会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篇三: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教师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一堂堂授课、虽然略感生涩、却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

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我们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 4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11-03

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如何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及进行科学地考核与评价,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近5年来我系主办了多期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部“园丁工程”中的国家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班,结合培训工作,我们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与研究。

一、培训内容的优化选择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的科学选择包括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两方面。

1.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信息技术硬件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这样使得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处于高速度、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之中。从实际调查中发现,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等条件差别较大,因此培训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仅是根据本地区甚至是本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但不管使用何种教材,我们都应该从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与原理)和技能作为培训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中,更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会陈旧,会被更新,但能力一旦形成,将时时处处有用。授人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培训中,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中的许多内容看作是“教学模型”,模型本身可以不实用,也无须死记硬背其中的细枝末节,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模型”发展培训者的智力和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其信息素质。据此,可将一些过时的、淘汰的或将要淘汰的知识及时舍弃,适当增加实用的知识、实用软件、实用工具等知识比重,以形成崭新的知识体系,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如视窗操作系统、Office办公系统、Access数据库、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及教学应用、Internet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智能拼音输入法及常用杀毒软件等。

2.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如果按常规培训教材的结构体系,一开始就学理论,对于刚入门的初学学员,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影响教学效果。据我们的多期培训经验,若坚持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使学员建立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上升到学习理论,效果就要好得多。因此,我们近期的培训,无论是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安排,还是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安排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即操作技能在前,理论在后,少数内容也是理论与操作技能同步,也就说先让学员接触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内容,有了直观的操作技能,然后再让他们自觉和不自觉地归纳总结出基础理论,这样可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帮助学员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可先讲键盘指法操作,再讲计算机的组成、特点、发展、数制及应用等相关基础知识;对于视窗操作系统可根据其“所见即所得”的特性,先讲基本界面的基本操作,再讲资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及磁盘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后讲多媒体技术;对于网络知识内容,可先讲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及教育网站的浏览,再讲广域网、局域网的构成、Internet的TCP/IP协议、IP地址、域名及Ftp、Telnet应用等抽象难懂的内容……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不仅深受广大培训学员的欢迎,而且能使培训成效事半功倍。

二、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

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模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即多模式教学,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经过多期培训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归纳采用了如下四种结构稳定、操作程序清晰的授课模式,颇具实效。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可以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于巩固旧知识,比如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等理论内容,通过这种模式边讲边借助直观教具(我们通常是采用视频展示台)或实物演示就事半功倍。

2.以CAI为主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信息技术内容的CAI课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动画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出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其培训的显著教学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种感官优化组合能提高培训效率;二是优化教学策略,实施自主、创造和多层次的学习目标。

采用该授课模式关键要有优良的信息技术内容的CAI课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合理地选用或剪辑现成的信息技术内容的多媒体软件,比如三晨影库、 翰林汇、科利华及众多的计算机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均有许多相关的信息技术内容的CAI课件;二是从教育网上下载,比如K12、中国教育科研网及各大学的网站,也有很多非常实用的信息技术CAI课件;三是自己动手设计与制作多媒体CAI课件。

3.以操作为主的机训模式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际上机的操作,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同时,在培训中,上机操作也是检验学员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及教学效果的具体手段,是培训的最终目标。

为更好地巩固教学效果,采用这种模式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并培养学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一般来说,键盘指法及汉字输入等技能型的内容要多练(讲练比例为1∶3.5~1∶4.5);对于Widows、Office、Internet的使用、电子邮件及常用教学软件与课件制作工具等操作型的内容,宜上机边讲边练(讲练比例为1∶1.5~1∶2);对于各种程序语言及数据库等思维素质型的内容应写、练、调(调试程序)相结合(讲练比例先1∶1后2∶1~2∶1.5)。二是做好上机课前预习,提出上机的基本要求,明确上机目的和操作规程,给出上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对上机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英文提示、执行过程及出现异常结果的常用处理方法给出提示,这样才能保证上机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

4.以发展能力为主的任务驱动模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培训模式,适用于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 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无疑, 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决无法回避网络的巨大冲击, 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 网络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施网络化教育是解决课程教学增效减负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因此在网络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素质面临更大的挑战, 要求教师在网络教育条件下要转变角色。教师的角色要从“教师”转变为“导师”, 从“教”学者转变为“导”学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 向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 学生就不会在网上到处“乱浪”;其次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时, 也会主动向老师寻求一定的信息。从整个过程过看, 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个主动的过程, 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也不再是传统知识的传授, 应着重体现在学习的指导上。教师也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全体式的普遍的无差异化教学和面面俱到的指导, 而要进行针对性和个别性的指导。在针对性方面:为保证学生能在网络化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进行的指导, 不仅有内容方面的指导, 也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个别性方面: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的不同, 在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过程中,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2、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

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 教师必须具有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媒体等,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 学到更多的知识。设计取得良好教学的第一步。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 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学会管理, 管理是成功的第一步, 管理可以让学生按照学习的任务进行下去。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 教师要从传统课堂上的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管理者, 要从“独奏者”成为“伴奏者”, 进而成为“指挥者”。在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 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进程,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时而独奏时而伴奏, 时而指挥, 时而更是听众, 这样才能真正担当起学习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教学, 学生对于“帮助”的需求远远超过传统教学。学生能取得及时的帮助就十分重要, 因为, 此时的“帮助”将关系到学生学习进程的推进。在网络化教学环境下, 积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 如通过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 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业、批改, 采用网上答题释疑形式进行课后辅导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 在网上开辟“试题下载”、“教案共享”、“课件”等栏目板块, 提供“智能”式帮助, 让学生在使用课件中遇到困难时能获得及时的帮助, 这是网络化教学设计中必须注意运用的重要环节。通过点对点的操作或B B S论坛, 提供“在线式”帮助。此时, 教师应充当“在线式”辅导者, 通过对话、演示操作,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早已打破了45分钟课时局限, 学习已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我们看到, 不少教师已有这方面的实践, 能把自己的邮件地址、M S N、Q Q视频等留给学生, 告诉学生可通过即时通讯、邮件、论坛继续交流信息, 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伸发展。

总之,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 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只有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教育发展中加强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 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二、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和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 这大大限制了知识传播的数量与速度, 同时也强化了教师地位的权威性。在信息化的社会里, 学习方式是以创新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 网络宽泛的渠道、获取知识便捷的手段, 使得与网络时代同步成长的学生可能与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有的甚至比教师跑得更快。为此知识与权威有时会发生颠倒。使教师作为知识权威化身的地位受到挑战。“师不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将表现得比任何时代都突出。因此对老师来说, 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显得更加重要。

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 催生了教学民主化, 怎样才能实现民主化教学?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去认识“权威”。权威的消极作用非常明显, 权威意味着垄断和压制, 只能执行和复制, 它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因此, 在新的形势下, 需要重塑学生认可的“权威”形象, 这种“权威”应该来自于教师的人品、能力, 来自于情感、爱心, 来自于平等对话, 理解与合作。

通过网络必将推动着教学民主化, 教学民主化可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师生关系只能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制约和控制的关系, 毫无民主平等可言。新型的师生关系, 应该是合作、开放、真诚共融的密切关系, 教师应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问题, 即使提一点“离奇古怪”的问题也无妨。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老师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 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教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 努力防错和纠错, 教育的民主, 可以模糊师生的角色界线, 从而师生之间追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变成精神交流与对话的过程, 也才能使教学相长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平等和开放的网络课堂, 换来的不仅是教学本身的目标的达成, 同时也使得学生领悟到民主和开放, 包容和多元的真谛, 使民主、开放和平等成为学生成长和人生价值的标杆——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 不以我为唯一正确, 知道自己独一无二, 不可替代。

三、教育方式的转变

所谓“个性教育”, 就是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的现有个性, 以及在有利的物质条件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素质, 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 最终形成优良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的人, 而教育个性化是实现个性化教育、培养个性化人的过程。信息教学的个性化, 就是在网络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 尊重个别差别, 注重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体制下, 通常采用班级, “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全班学生面对一个教师, 接受统一的教学内容、程序和进度, 这种整齐划一的授课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个性的培养。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机械设定性、教条划一性和教师本位性的历史教学方式, 采取以参与性、开放性、情感性、思辩性、建构性、差异性、独创性和生成性等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的历史教学模式, 那就是网络教学。现在教学问题不是你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教师促进学生思考了多少问题, 他们自己发现了多少知识与乐趣。同时, 网络教学程序的设计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储存去探索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勒也指出:“学习就是发现。它是为了获得对学习对象的更准确的理解, 发现它与其他对象间的联系。这要求学习的主体——学生去冒险、探索, 没有冒险, 就不会有创造或再创造。”, 对文本的“理解阅读对象的过程建立在对疑问 (challenge) 不同观点间的对话之上, 而这正是作者的中心意义之所在。”“只有当学习者开始思考问题, 并且认识到他们与教师所思考的问题一样多时, 学习者们才能成为事物的意义或知识的生产主体。正是在这种辩证的运动中, 教学成为认识和再认识的过程。”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激发了技校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出现, 显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勃勃生机, 同时给制度化的班级授课制以及信息技术思想教育面临从未有过的质疑与危机。这些促使我们去审视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育体制、教育观念。让我们携手信息技术革命,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 用我们的激情和智慧, 去领略它给技校信息技术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其中心教育目的是以信息技术辅助学习, 而不是学习信息技术本身。信息技术的发展, 它对教育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它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作为担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任务的执行者——“信息技术教师”, 更需要一个全新的转型, 一个全面提高自己专业教学水平的过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所进行的转变。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二、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转变三、教育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网络技术,角色转变,指导者,管理者,个性教育,平行合作

参考文献

[1]肖亚东, 韩政.中国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模式下教育理念的重塑.2001年第8期

[2]李克东.教育技术.2006年第3期.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上一篇:在销售行业成功的三个根本要素下一篇:gmp认证现场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