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化培训体会

2024-08-07

教师信息化培训体会(共12篇)

教师信息化培训体会 篇1

近些年,每个暑假都是职业学校教师进行暑期挂职锻炼和参加各种培训的时间,今年也不例外。随着8月17日的到来,我登上了开往南京的汽车,来到海军指挥学院,如期参加了省20xx年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几点感想,概要如下。

一、信息化应用能力与信息化大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应用,学校也不例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推进,信息化被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得到校长们的高度重视。硬件建设只要有足够的投资,数日可完成,但是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利用信息化手段,方法进行教学能力的提升却不是朝夕可以完成的,是项艰巨的任务,而信息化大赛的举行,成为了重要的抓手。在全国各学校,各基层教研室都形成了人人参与信息化,个个重视信息化的良好氛围。

二、个人单干与团队合作

仅仅三天的交流学习,我清晰地认清了个人单干与团队合作的关系。不少同行,包括我自己,都比较喜欢个人单干,一个人设计开发出一个作品。通过此次培训,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作品离不开一个完整的开发团队。从立项创意、到技术实现、到外围包装,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撑。确实是三个臭皮匠可以抵上诸葛亮。

教师信息化培训体会 篇2

一、以校内学习为基础, 以校外学习为拓展

开展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大项目, 因为对于组织者来说, 必须要确定好培训主题, 组织人员, 更要邀请培训专家。高层次的教师培训难以让所有教师受惠, 因此建议以校内学习为基础, 组织大量的校内学习讨论会议, 通过校内教师的自我提升来完成。每周可以由一名教师来制定研讨主题, 然后作为主讲人, 将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方法阐述之后, 再邀请其他教师对其进行点评, 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讨论, 得出此次研讨的具体精神。由主讲教师写成报告, 交给教研室, 并发给参与研讨的教师, 作为学习材料, 也作为下次研讨会的一个基础。

学校还要组织一些校外学习拓展, 让本校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更高层次的学术讨论中去, 并在学习当中做好记录和引申。在回到本校之后, 积极组织学习。由参与校外学习的教师作为主讲人, 将学习的教学精神与校内教师做更加细致的交流, 并且根据本校的情况, 融入本校教学的特色。

通过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的结合, 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接收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开拓教学能力, 发展教学水平。在和其他教师的相互讨论当中, 也能够提升自我, 获得更多的教学启发, 从而更好地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落实也延伸培训结果

现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机会比较多, 但是整体效果并不好, 除了在培训内容上本身缺乏创新性或是实践性之外, 还与教师的落实有关。所以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 更要重视对培训结果的落实和拓展。

落实培训结果, 要求教师能够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进行实践。学校或是教研组积极组织人员考察, 在课后探讨发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并进行教学方法上的讨论。再次对学习结果进行修缮, 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 融入教学中去。再者, 在学习校外的教学精神时, 要积极转化成本校特色的教学。很多教师在转化过程中遇到困难, 就会放弃创新教学的想法, 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这样就无法发挥教师培训的效果, 是非常可惜的。所以需要对这些比较“高大上”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目前的教学现状。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要积极响应教师这方面的要求, 举办实践效果研讨会, 更好地促进培训结果的落实。

三、做好培训记录工作

培训记录工作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做好培训内容的记录, 另一方面是做好培训人员的记录。首先从培训内容方面来看, 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做好笔记, 并记录自己的培训心得。将其作为日后重要的学习材料, 相关培训部分可以将其作为知识材料并做好积累。学校相关宣传部门可以将此次学习成果做成报纸, 分发给学校内的教师, 其他学科也能从中获得教学启发, 延伸培训效果。另一方面, 要做好培训人员的安排, 争取让所有教师都能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来, 积极学习。

四、对培训做好质量监督和激励措施

参加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和权利, 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应从监督和激励两方面入手。监督能有效保证教师在参加培训过程当中, 积极学习, 认真听讲, 记录心得, 反思结果。而激励政策, 则更好地让教师主动参与到教学培训当中来, 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培训任务。通过培训数量和质量来进行评价也将培训与评职称相关联, 扩大教师培训的影响力。还可以将学生的评价列为培训的要求之一, 通过学生的视角来选出更希望教师培训的项目, 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作为教师培训的有效参考, 能够更加高效地应用在学生的教学实践当中。

总之,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来说有很大的意义, 一方面发展了教师本身的水平, 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 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提高。而在有效培训方面要做好效果扩散和落实工作, 完善培训细节, 让培训真正有所用, 有价值。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是基础教学的支柱, 且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需要教师具有更多更具有创新力的教学思路, 所以语文教师培训非常有必要。语文培训能开放语文教师的视野, 拓展他们的教学层面, 丰富教学方法, 延伸教学理念, 最大化教学效果, 做到教学相长。总结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内容与心得, 提出如何更进一步地做好语文教师培训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发展区

参考文献

[1]刘小宁.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J].新课程 (小学) , 2015 (1) .

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一、首先来交流一下如何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中考是对学生初中三年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每年的中考牵动着无数人(包括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心。所以考前总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事半功倍的有效复习?如何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张学位老师为我们提出复习要领——依据课标,有效复习。

张学位老师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复习方向,且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依据初中每年课本的编排以及新课标的引导,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中考总复习:

(一)点面结合、查漏补缺,精讲多练、面向全体

首先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一轮的系统复习主要复习基础知识,应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一阶段应紧扣中考纲要,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依据课标,整合话题,分类教材。

同时应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并通过配套练习、复习检测形成能力。复习方法主要是以点带面进行系统复习。以一个单词或语言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把过去三年里学过的语言知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建立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通过本轮复习,力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能熟练掌握,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其次进行专项训练。进行第二轮的分块复习即语法专项复习。根据中考说明“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分语音、词汇、语法。通过这一轮的复习,有效地对中考的知识点、语法要求和能力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点拨和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最终提升他们的知识能力。应力求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稳住好学生,积极鼓励并转化差学生,重点抓中等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辅导和提升,力求遵循“全面复习,有所侧重”。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复习放到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导作为辅助手段。要将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句子等作为复习的主体内容,对学生已掌握内容的讲解要做到精简,重点讲解学生不够熟练的内容,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复习,要让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到专项训练。做到每节课复习都有复习目标、要点、课内追踪练习、课外巩固练习等,做到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最后进行综合训练。第三轮综合复习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能力。考前指导与适应训练,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适应中考要求,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时要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从中考题型来看,近年来对听、读、写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

这一阶段着重于中考题型的模拟训练,传授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让学生熟悉题型,减少学生对考试的压力和消除紧张的心理,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提高得分效率。

综合练习,进入模拟冲刺阶段。大约20天左右,完成10套模拟题。主要紧扣题型,讲练结合。专项训练仅仅是就某一个知识点的单纯训练,在此基础上,我想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即有选择地进行听力、笔试为一体的成套试题的训练。通过对学生限时测试,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上升为综合运用能力,逐步适应中考要求。

(二)梳理词汇,归纳句型,总结美句

如果把初中三年所学的词汇、短语进行梳理,这样便于学生复习、记忆,而且在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把这三年所学的精美句子总结出来重点记忆,在英语口头式书面表达中便可以脱口而出,运用自如。

(三)链接中考,分层训练,强化作文

在中考英语试卷中,书面表达占15分,分值也相当高,该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按照命题要求,依据有效信息完成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上近几年英语作文贴近生活,题材多变,一直是广大考生的痛。于是如何提高英语作文得分已成为了各大学霸的争论点,所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势在必行。当然这离不开平时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只有通过由易到难逐步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使学生达到作文下笔时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如果我们按上述这样的策略去组织复习,并且配上教师精挑细选的练习题不断强化,夯实基础,相信在英语考试中学生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其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也深深地了解到中、高考虽然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指挥棒,但也不能完全为了应付中考去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质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最令人瞩目的热点话题。

在相应学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综合体现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注重学生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感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便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语言为载体,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但一个人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学成的,需要一直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只有建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能力。

短暂而有意义的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作为一线教师,教学路漫漫,我所能做得,所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再次感谢县教育局及张学位老师给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作为一名教师,很庆幸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信息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但过得很充实,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信息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信息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信息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信息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根据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的通知,我们大悟一行17人于7月10日参加了为期8天的培训。

培训中,大悟的学员们认真听取专家和来自一线教师的讲座,积极与讲课教师互动,并能认真做好笔记,取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我作为大悟的领队,学员们的表现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学习结束时,我和来自河口的易锡诚老师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学员。

这次培训,我收获颇多,唯恐哪天忘记,于是通过本文加以整理,拣主要的说一说。

1、教育到了最高境界是相通的。

不管任教哪门学科,教师的爱心总是少不了的,与学生的沟通是少不了的。有些教法也是相通的,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先学后教法等。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发现有更多的地方是相通的。不同学科都需要教师恰当引导,只不过知识的载体不一样。这样想来教育到了最高境界的确是相通的。

2、学生在我们的课堂是否“绽放”?

课上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一定的境界,应该是交响乐团式的,即围绕一个问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能指出别人思考的不足不处,或能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更深入的理解,或有着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是和谐的(和而不同),他们不管怎样回答不必担心老师会听得厌烦,甚至要批评他们一通,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能得到老师的倾听与尊重。我相信学生完全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上“绽放”。

3、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读所有的教材。

去年,我通过网络知道,一个数学特级教师在成为特级教师前的青年时代,也就是她刚上班的时候,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她把整个小学的数学教材找来之后,利用暑假时间全部通读了一遍,而且把里面的所谓的难题都做了一遍。她的这种做法能让她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这对她今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管作为哪个学科的教师通读整个学段的教材,它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4、以评价促管理

现在不管在什么级别学科培训上,都或多或少地提到对学生的评价。可想而知,评价的重要性。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以评价促管理。现在的学校最不近人情的是体罚和变向体罚学生,教师为什么要去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那是因为觉得学生不听话,不好管,逼于无奈而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朱永新在某本书上写到:体罚学生是教师最无能的表现。我不想让别人说我无能,所以我不去用体罚或变相体罚来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作为教育者根本不能通过体罚强行让学生按自己的意图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多和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个评价也可以来自其他学生,也可以来自教师制作的评价量表。我想以评价促管理至少比体罚学生要高明得多,人性化得多。

5、“一定要让自己有为、有地位,一定让自己在学校里有一席之地。”

这是仙桃市教科院肖新国在讲座时用得最多的一句话。他的这句话实际上是他整个工作经历的写照,同时也是他骨子里面一粒走向卓越的种子,这粒种子经过时间的孕育,生了根,发了芽,越长越大,最后开出了美丽的花,结出了诱人的果实。他在自己收获成功果实的同时也在向我们学员播撒种子。而现在我要把这粒种子种在自己的骨子里。

在这里我有必要对肖新国作一下介绍。他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教学经历由小学到初中,由初中到高中,由高中教学到后来成为教研员,他信息技术非常过硬,他不管在哪个学校都能独挡一面,都能非常出色的完成每一项任务,他做到了用卓越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6、对教材的重组和二次开发

现在的教学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这样的教学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教材它仅仅只是一种课程资源,并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因此我们人活用教材,而不能死教教材,可以以教材为依托,对教材进行重组和二次开发。对教材进行重组和二次开发时,要遵循一些原则,如要适用,要因地制宜,要与时俱进,要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总之要活用教材,不能生搬硬套,不要的把教材作为教学唯一资源。以前我在进行信息技术说课时,介绍了这一思想,可是之后没有更好地去实践,现在通过讲师的讲解加强了我这样去做的决心。

7、“赢”字的解读

“赢”字中的“口”表示交流,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是走不远的,需要和别人进行交流、互帮互助、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赢”字中的“月”表示日积月累,想一蹴而就的取得成功,希望不大,需要日积月累,想精深某门学科更需要日积月累,想精通某门技术更是如此。日积月累贵在坚持。“赢”字中的“贝”表示要想成功需要金钱的支撑。就拿我的学习而言,那是需要金钱投入的,最明显的资金投入就是购买书籍。“赢”字中的“凡”表示要想成功需要有一颗平凡的心,爱打麻将的人谈得最多的是怎样能赢钱,其中谈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打麻将时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也许这就是“赢”字中的“凡”的最好解读。只要我们做到以上说的这些就能“赢”,否则,就会“亡”。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在学习内容不太多、学习难度不太大时,我们可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新知,然后通过交流、汇报,达成知识的共享与规范。“无为而无不为”、“要知此事须躬行”,学习目标的完成要让学生乐意去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获取知识,并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创他们掌握真正的信息技术,并终生受用。

学生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合作能力。对于新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对于枯燥的学习往往兴趣缺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4人为一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达到知识的掌握。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接着让学生互相交流,提出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让其他的同学帮助解答,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添加、修改艺术字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完成宣传画的制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教师信息化培训体会 篇7

1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经过师范院校的教育, 学习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但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之前并没有经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培训, 而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主要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而且培训时间非常有限, 几乎不涉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因而导致信息化教学能力欠缺。近年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 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各中职学校也顺应形势发展, 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多数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不高, 特别是入职时间较长的教师, 其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是难以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影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1 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有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种种偏差, 部分教师存在信息化教学“无用论”、“条件不成熟论”、“时间冲突论”等认识误区, 未能积极主动学习并利用现代教育新技术。部分教师把信息化教学当作“信息化秀”, 只有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才开展, 平时教学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仅仅是生搬硬套书本上的内容, 再加入一些相关图片和音像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 并且只是盯着电脑屏幕念或只管操控电脑展示多媒体课件。

1.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脱节

由于信息技术培养训练缺失, 当前, 多数教师只是学会了计算机基础操作, 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多是停留在表面, 仍采用传统教学设计, 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满堂灌”, 即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也只是简单“搬家”, 将“黑板+粉笔”转变为“黑板+粉笔+PPT”。因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缺失, 以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融合无从谈起,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不能灵活有效地应用到具体的专业学科教学中。

1.3 未形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

对于发达省市的中职学校, 硬件条件已不存在问题, 但对于经济落后的省市, 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 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不能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上网条件受限制、上网速度太慢、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花了大量的时间找不到所要的资料等问题, 制约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 学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缺乏长效的评价机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通常不在培训与考查范围之内, 也不作为评价教师的指标, 即便培训也是短期突击性的, 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长效性和持续性。

2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原则

2.1 分层递进原则

中职教师由于年龄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信息技术基础不同, 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参差不齐, 因而对信息化教学技能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校本培训过程中, 要把集中培训和个别优化、协作学习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开展分层递进式教学, 根据不同学习需求、不同专业学科教师的实际能力水平进行分层、分类、分段培养。从低层目标入手, 分层引导, 逐层递进, 为不同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师分别设计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力求各层次、各类型教师都得到发展。

2.2 问题导向原则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 选择针对性强、对学科教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培训内容, 把知识点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培训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通过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 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 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能有效地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2.3 行动学习原则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通过行动来学习, 也就是“做中学、学中做”。行动学习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不断循环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案例学习、教学设计、课堂观察、教学比赛、作品创作、操作演练、评价反思等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形式, 有效构建自主学习、专题培训、教研科研、课堂教学一体化培训模式, 在行动中对教育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深刻反思, 获得更多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 进而把信息化教育技术灵活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4 合作共享原则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自我反思, 同时也离不开专业引领以及同伴互助。由于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能力、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及操作能力等都不一致, 因此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尤其强调群体智慧, 需要建立由学科教师、教育技术教师等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 促进各自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 而应该是基于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共享的原则、互惠的效益4个元素的真实合作, 才能充分体现学习共同体的专业价值。

3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策略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的教师在职培训, 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为培训目标, 将在职培训与教师的教研活动、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全员继续教育形式[4]。近年来,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培训理念与形式在中职学校中开展越来越广泛, 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在目标上, 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目标与能力要求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总目标在于培养教师的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整合、评价与反思、研究与发展等基本能力[5]。在校本培训时, 应在培训总目标下设计具体的、分层次的、个性化的培训目标, 以满足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能的需求。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水平, 可以把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由低到高分为3个层次:初等水平、中等水平、高等水平。初等水平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 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 能自制PPT教学课件并进行课堂演示;中等水平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开展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及进行教学方法研究;高等水平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够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3种水平层次教师的培训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依次是: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3.2 在内容上, 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由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应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若干信息化教学子能力构成。因此, 在设置培训内容时, 既要重视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培训, 更要重视各种教学法相关知识的培训, 把培训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并且应结合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3种水平层次, 设计与之匹配的培训目标及培训内容, 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同内在需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目标及内容设置见表1。

3.3 在流程上, 采取“一看、二学、三用、四评”教学流程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是系统的、动态的、实践的,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需要关注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把教育技术知识转变为教学应用能力。体验式、参与式的“一看、二学、三用、四评”教学流程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示范性和实践性, 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

“看”就是由培训指导者演示各种软件、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展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秀教学案例, 引导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找出其可借鉴之处及改进之处, 让教师在情境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感性认识和具体参照。

“学”就是通过学习各种软件、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途径和方法等, 进一步加深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感知与体验, 获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指导者应提供大量与各专业学科有关的网上资源索引目录作为教师学习的支架, 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教师自主搜索和筛选课程资源的能力。

“用”就是引导教师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以及各自学科特点, 围绕一个问题、一个项目或一个任务, 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并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以加深对信息化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及掌握, 逐步转化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力。

“评”就是展示教师制作的课件、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或开展示范教学课, 通过教师自评、教师互评、专家点评等, 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及评价, 帮助教师梳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路、方法,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从中获得经验及教训, 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及应用能力。

3.4 在模式上, 采取自学、培训、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模式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需要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为核心, 以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为切入点, 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依托, 构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教研科研相结合的一体化培训模式。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水平, 引导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师有所侧重地选择各自的实践形式。

自主学习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时间、自主调控学习进度、自我评估学习成效。协作学习主要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 以课例为载体, 进行同课异构的设计, 对不同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重组, 通过开展课堂观察行动研究, 形成包括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记录、教研记录、教学反思等系列课堂教学研究成果。集中培训可以邀请校外职业教育专家或信息技术行业专家来校讲学, 也可以请学校的学科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开展专题讲座。集中培训除了要讲授必要的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外, 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 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 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代教育理论、途径和方法, 学会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 掌握新型的教学方式。上机操练时, 培训指导者引导教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让教师既掌握所学的知识, 又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由于不同学科在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以“任务驱动”进行操作练习时, 应该对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学校应定期组织如信息化教学讲课比赛、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等信息化教学比赛, 营造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环境。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及时更新观念、调整策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应强调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为核心,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目标、组织内容、选择策略。通过将自主学习、集中培训、教研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有效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新模式, 形成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系统培养与长期支持, 最终形成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 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应遵循分层递进、问题导向、行动学习、合作共享等原则, 强调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为核心, 以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依托,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目标、组织内容、选择策略, 有效构建自主学习、专题培训、教研科研、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培训模式, 形成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系统培养。

关键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

参考文献

[1]魏丹丹, 邱乐兴, 江婕.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调查研究[J].科技广场, 2012 (10) :176-180.

[2]赵健, 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0 (4) :28-31.

[3]林雯.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 2012 (3) :60-62.

[4]阮彩霞.高职院校开展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4 (12) :76-78.

面向信息化的语文教师培训新模式 篇8

关键词:校本培训;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网络交互平台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4-0078-03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众人的关注,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领军人物,在教育前行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教育问题也成为了教育中的焦点话题。基于校本培训的教师职业培训也在此突显出来。从以往教师教育来看,校本培训主要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促使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转向具体的学校教育实践。

一、校本培训

“校本”源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先在美、英等国发起,20世纪80年代发展成为“校本在职教育计划”。若干年来,源于“校本”的“校本培训”一直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发展前行。学者周建平认为校本培训实践与研究的兴起,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培养优秀教师的迫切需要与现行教师培训实效低的矛盾,使人们改革现有培训模式的愿望愈加强烈,校本培训逐渐兴起并进入人们的视野;第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学校办学自主性的扩大,成为推动校本培训的重要动力;第三,校本培训实践探索和理论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校本课程”“校本研究”的蓬勃兴起。[1]

校本培训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学习研究活动。虽然校本培训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与缺陷。是否存在新的培训模式来弥补缺陷呢?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针对语文教师校本培训过程中新的培训模式——基于网络交互平台的校本培训,该模式对于各科教师培训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基于校本培训的语文教师培训

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中学语文校本培训学科课程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根据教师的个性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内容,以丰富他们的教学理论知识,并根据课程内容的多少以及难易程度对课程的学时加以设定和限制,以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总体上,中学校本培训的开展,就其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实效性来说,意义极大,尤其对于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却比较贫乏的教师意义更为重大。

三、新兴语文教师培训模式——基于校本的网络交互平台

1.新兴模式诞生的背景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的责难颇为严厉,这对传统的语文教师培训也提出了挑战,于是探索一种新型的适合时代发展,顺应社会进步,能够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师培训模式成为当务之急。真实、纯正、既有“思”又有“诗”的语文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教师,才情横溢的学生,精彩的名师点评以及同事的交流探讨,共同进步,让真正的教育境界赫然显现。

然而,并非所有语文教师都是精英,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是在实践中不断打磨,思想也不断积淀丰富的实践者。传统的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特别是以集中受训为主的传统模式受到强烈的冲击,人们开始探寻更适于现代的语文教师培训新模式,由此,面向信息化的语文教师培训新模式——基于网络交互平台应时而生。

2.语文教师适于新兴模式的原因分析

面向信息化的语文教师培训新模式——网络交互平台,即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虚拟空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在此环境下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现已成为教师与专家交流的重要方式。[2]有人质疑“这样一个互动空间,交流平台,偏偏只语文教师适合?”并非如此,网络互动交流平台适于任何需要的人群。但在笔者调研的交互平台中,从事语文教育的占据了总数的43.75%(表略),而其他学科比重相对较小。

究其原因,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密切联系。作为文科,语文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思想,传递信息。网络交互平台提供了除纸质文本以外的可供参考的新文本和信息来源新渠道。它以全新的媒介打开了另一扇知识的大门,有利于促进阅读。其内容的多元以及视野的开阔向人们展示了立体化、全方位且真实可感的世界。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更利于优化写作,鲜活生动的环境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发展。对于语文这样的语言学科来说,这无疑最具优势。其次,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文字表达思想,更善于解读文本,这样的特性与以文字为主的网络互动平台尤其是“博客”的特征几乎完全吻合。

3.面向信息化的语文教师培训新模式——基于校本的网络交互平台

基于互联网技术以及教师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笔者提出基于校本的网络交互平台。

基于校本的教师培训有以下三个途径:第一,校内教研小组对本校教师自行培训;第二,校间教研小组的交流学习、互相观摩;第三,专家在校蹲点指导。各种培训均围绕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难。由于资金、时间、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现实环境中通过以上途径进行异地教师的校本培训成本较高。如果将校本教师培训置于网络的虚拟环境中,教育成本会显著降低。

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在《大学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提出了四种大学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模式:咨询诊断模式、项目研修模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式和同侪互助模式。在她的网络学习模式[3]中,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是教导者与被教导者的关系,大学提供相应的网络支撑平台和技术支持。

在此模式的启发下,笔者提出基于校本的教师培训网络交互平台,其中校内培训分为学科内培训和学科间培训。学科内培训由学科培训小组实现。在此培训中,由于教师间存在“教学结果上的竞争”,以致教学问题未必能得到真正解决,教师能力、技能也不能提高,教师培训的目的更不能达到。[3]学科间的培训由学科之间的培训小组实现,由于学科间的竞争主要为学生学习时间的竞争,教师在培训中也不能真正提高。这样促使新的教研应时而生,这就是校际教研以及专家指导教研的教师培训。

在校际联合教研培训中,教师在同科教学上互换课件、定期研讨、互相访问、彼此观摩,没有同事间直接竞争的校际教研培训小组更具实效性。虽然学校之间的竞争难以避免,但这似乎并没影响到校际联合教研培训小组的跨校合作,这种校际的教师培训学习模式有相当好的效果。专家指导型有专家蹲点指导、专家集中指导等形式,专家团可据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研讨,以寻求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及时对教师实施指导。

教师信息化培训体会 篇9

我有幸参加了“ 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者培训 的学习,通过两阶段的学习,让我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 升工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后一阶段的任务有了较为 清晰的认识。从培训前的不知到知,从听说到了解,我对此次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自 己在接下来的任务和需求。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 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 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手机、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 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 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升工程完成的前提

1、通过教授的《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标准” 及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 解读》,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 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 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 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 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专家们的讲座,我发现自己对专业知识极为缺 乏,很多新技术和新信息都需要不了解,蓦然回首间,才发现自 己原来已经 OUT 了,再不学习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掩埋。大足区技 装中心何政权老师对 word、excel、PowerPoint 使用技巧的讲解、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开明老师介绍的 QQ 影音的使用 音的使用及市提升工程项目办老师介绍的培训老师要能 将最简单的软件功能挖掘出来让老师在 5 分钟之内能上手等等,对我的原有观念都有着很大的冲击,回想自己,对很多软件都停 留在初步了解或者简单会用的基础上,根本谈不上熟悉,平时对 知识的学习也存在贪多而不精的情况。这些都会制约自己的专业 发展,同时也会让自己在后边的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中 的培训陷入老师认为这个软件使用太难而不愿意学习的泥潭之 中。通过同行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我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专业知 识,同时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 知识。

三、同伴互助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完成的有效 保证 在本次学习中,让人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学员们的互助学习和 经验共享精神。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 学们通过 QQ 群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已 有技术。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全班同学介绍新技 术、新资源,并承诺将他自己所有的资源无偿地给大家共享。同 时,学习中一人出现困难时,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主动支招,帮助解决问题。这点,在以往的培训班中甚至在学校同事之间都 很难看见。在这次培训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新的软件,并在 校在岗研修中尝试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这完全让学生感到很惊讶,而我自己在相同内容的教学中 也得以在课堂上“偷懒”。这些都告诉我在今后的培训和学习中 也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同伴之间的互助精神。

四、各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是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一大亮 点 在此次培训中,培训的专家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 助教学,将 QQ 群、在线答题(问卷星)、手机微信等引入课堂 教学中,老师让学员课堂上利用 QQ 群 参与讨论,教授要求用手机扫描微信参与学 等均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引入,无一不丰富了 课堂,让原本沉闷的讲座充满生机和人气。这些,也为我们今后 在培训老师和日常教学中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渝北区教委和渝北区教师进修校组织全区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到东北师范大学进行提高培训,我有幸参加这次培训感到非常荣幸。通过一天的培训,我的收获很大。

首先,我们全体学员受到东北师大领导和老师们的热情接待,同时也感谢渝北区教育委员会和进修校的领导们为我们这次培训所作出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全体学员安排好食宿,工作和学习的地方。各方面都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其次,今天上上午的开班仪式上,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冯院长热情洋溢的欢迎辞,让我们全体学员为之感动,接着,班主任张明涛老师对我们的培训日程作了全面的安排和细致的讲解。

其次,我们听了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外聘高级工程师杨亚洲老师一天的精彩讲解。收获更丰,我们感受到了杨老师知识的博大精深和对教学的认真负责,讲解的细致、生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一天的培训,我们决心做到:

1.一定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回去后要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利用。

教师信息化培训体会 篇11

教师信息化培训目标设定要着眼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强化信息化的应用与操作,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设定培训内容时,重点突出培养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上来。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推广网络空间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教师信息化培训方法选择

实现教师信息化培训形式和方法多样化。培训形式可以是专题讲座、脱产式集中培训、网络培训、校本培训、听评课以及教研活动等形式。具体的培训方法可以选择基于任务的学习模式或是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讨论和撰写学习心得等。将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对教学环节各要素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案例演示与分析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培训时要求教师认真参与,以真实任务为主线,反复操作、体验、反馈。在培训的后期,鼓励教师发表教学成果或者参加信息化大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巩固培训的成果。在培训中尤其要突出校本培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利用现有资源,及时将新的信息化手段反映到培训中,引导教师进行定期的学习、讨论和探索,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与革新的积极性。通过教研组的形式进行学习,集中教师的力量,充分体现教师集体智慧,形成研究成果。

三、教师信息化培训团队建设

创建以学校为单位的培训团队。在建设团队的过程中凝聚企业、行业、专家的力量,发挥各方不同的特色;在建设过程中以讲座、到企业学习、到兄弟学校考察、专家到校点评等多样化的形式开展信息化培训。学校一把手作为培训团队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校级层面建立相关信息化组织,各系各部门推荐信息化培训骨干作为信息员,建立二级培训师团队,重点培养全校推广信息化核心组成员。以教研组为支撑,形成信息化教研团队,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研讨。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制度建设

学校在统筹规划相关制度时应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突出服务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保证网络环境的畅通,对使用信息化进行教学、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培训制度和考核体系,信息中心、培训团队作为技术支持的服务体系,为教师提供服务管理,保证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召开。鼓励相关教师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对资源开发、知识产权等设立相关体系,使教育信息化工程常态化。

五、教师信息化培训评价机制建设

评价是信息化培训实施的基本保障。学校成立信息化工作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培训内容和管理规范,在培训环节中,重视培训过程的督导和检查,加强培训后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通过任务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结合教师培训时的表现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校定期开展教师信息化建设竞赛,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将信息化应用纳入到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去。通过这些方法,使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激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使用信息化技术。■

*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问题的思索 篇12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当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宽带网络校校通是“十二五”提出的重要内容,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宽带接入和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这两个部分。随着教育信息化项目的推动,在各个地区的中小学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其建设进度和往年相比具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不足,例如,建设率偏低,各地州发展的不平衡,需要得到重点加强。每个班级都要配备合适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使每个班级和外界实现信息沟通,整合信息技术和日常教学。近些年自治区中小学实现远程教育建设计划,在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方面取得很大的突破,在建设过程中,更加倾向农村和双语学校,使城乡学校得到有效的缩小。

针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信息现状,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强,需要得到加强,一些学校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缺乏高度重视,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需要得到提高。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并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因此,也不存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导致教师接受培训的目的不单纯,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取得一些证明,一些学校也没有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让教师无法接受更好的培训。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针对教师的培训,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中广泛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师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和有关网络的基本技能,对于教学观念要进行有效的转变,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对于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进行有效的提高,不仅要丰富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更要提高重视程度;还要针对课件制作进行有效的培训,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也要进行培训,对于教师要有具体的要求,要熟练利用互联网对信息和教学资源进行获取。可以针对培训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推广企业培训模式,在互联网上,建立具体的培训平台,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培训面得到有效的扩大,这样的培训还具有及时性。

(二)建立评价体系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普遍都是依靠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衡量,虽然考试的作用也很大,但还是存在一些负面效应:部分教师将一些证书作为终极目标,只是单纯地为了考试而学习。需要结合小学教师的专业特点,建立信息技术能力评价体系。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时,要尊重信息多元化的特点,使任何一方的评价做到公平、客观、准确。

评价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时候,要以正确导向和科学合理为前提,选择最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以使具体的评价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

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从学校角度出发,需要加大对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等硬件投资力度,对于软件建设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建立的教育资源库要做到开放共享。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使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络上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可以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做到与时俱进,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对于我国的教育方式也进行深刻的变革,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对教师进行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只有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能力的教师,才能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使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俏,林琼.微课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60-62.

上一篇:浅议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工作如何创新下一篇:上海市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