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诗的现代诗

2024-12-04

母亲的诗的现代诗(精选6篇)

母亲的诗的现代诗 篇1

关于母亲的诗的现代诗

1.被吻

我被吻之后

终于成熟,像一颗饱满的种子

我的树身隆起

仿佛大山一样的崇高

我突然发现阳光和空气迥然不同

心情如滴露珠在草叶上跳跃

我知道——宝贝

那是你的到来

2.甜蜜

我放慢脚步

脚下花花草草是刚刚舒展的生命

我轻柔细语

突然之间,发现一切的生灵都在

倾听宝贝的游泳

有时,我蹒跚行走着

因为我拥有一个海洋

我害怕

我担心

我扭捏

宝贝,你慢慢的畅游

一不小心的时候你会准时游到桃源洞口?

3.羡慕

我惊奇——因为爱情

我的树干像爱情一样的充实

我不再追求桃花杨柳的风绕

那是少女时代的天真

像不成熟的杏子,有酸又涩

——因为母亲说

那不是女人的`全部

我羡慕

那些因为健壮而骄傲挺拔的少妇

我甚至悄悄的哀求

宝贝呀,不要羡慕,那是别人的陈年美酒

——如果我没有甘泉

世界上还有谁比我更加贫困?

4.敏感

像挂果的夔柚

小枝头的摇晃,让我的他

把门窗闭紧

熟悉的玫瑰,那熟悉的芳香

让我反胃眩晕

窗外,熟悉的夕阳

鲜红的色彩也使我坐卧难宁

如果婆婆的一个眼神

更会胆战心惊

5.我的歌唱

在大地上仰卧着

阳光和月色悄悄的爬上山头

在阴影下,有颗珍珠在海洋里遨游

我像溪流

在看不见的深处

我听见溪流潺潺的歌

黄昏时候

薄雾像膝下的孩子

在大地的肩头和膝间玩耍

6.黎明

死亡的汗水在额头渐渐的冷却

歇斯底里的呼唤之后

不知道伴随着你的新生

上苍赐予我成为一个完整的女人

我的宝贝,你终于哭了

你哭泣什么呢

难道,你没有发现外面的世界

是如此的灿烂光明

走啦,我们走啦

嗬——嗬——嗬

母亲的诗的现代诗 篇2

鲍照初为临川王刘义庆擢拔, “赐帛二十匹, 寻为国侍郎。甚见知赏”, [1]找到了一个仕途的出路, 所以在鲍照从临川王江州所作的《登庐山》、《登庐山望石门》、《从登香炉峰》中, 视野开阔,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打开的是一个壮阔的大型场景。他在《登庐山》三首中“驱词逐貌”, 先表现出天高地阔的山水空间:“高岑隔半天, 长崖断千里”, “氛雾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登庐山望石门》) , 进而极力描摹“千岩盛阻积, 万壑势回萦。巃嵸高昔貌, 纷乱袭前名。洞涧窥地脉, 耸树隐天经。松磴上迷密, 云窦下纵横。阴冰实夏结, 炎树信冬荣。嘈口赞晨鵾思, 叫啸夜猿清。深崖伏化迹, 穹岫闷长灵” (《登庐山》) 。诗中的整个山水描摹也由此呈现出一种险峻奇特之感。钟嵘《诗品》评鲍照云:“善制形状写物之词, 得景阳之諔诡, 含茂先之靡嫚, 骨节强于谢混, 驱迈疾于颜延, 总四家而擅美, 跨两代而孤出, 嗟其才秀人微, 故取湮当代。然贵尚巧似, 不避危仄, 颇伤清雅之调, 故言险俗者, 多以附照。”这个总结性的评价, 虽不全就山水诗而论, 但直接肯定了鲍照模山范水的笔力。在摹写景物上, 鲍照确能状难状之景, 写难写之态, 且字句奇峭。这种风景静物式的逐一描写, 巧构形似, 形成的多是一种瑰丽奇特的风格。然而贵尚巧似并非鲍照一人的山水描写特色, “自近代以来, 文贵形似, 窥情风景之上, 钻貌草木之中, 吟咏所发, 志惟深远;体物为妙, 功在密附”。[2]山水表现中的形似描摹, 是山水诗兴起初期的一种基本表现风格, 同时也与诗人游走中观看山水的视角有关。

鲍照此时面对山水, 似乎处在一种冷峻观察者的角度, 崇敬却不亲近。他笔下的庐山之景, 多幽险奇怪, 充满了一种“危仄”之气, 呈现出了让观者惊讶与感叹的山水崇高之美, 很难有一种“自觉鸟兽虫鱼自来亲人”的山水亲切闲逸之感。目之所见, 亦是心之所处, 这种险奇的山水之景也透露出鲍照内在的个体生存感受。《南史》记载:“照始尝谒义庆, 未见知。欲贡诗言志, 人止之曰:‘郎位尚卑, 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土, 沈没而不闻者, 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 使兰艾不辨, 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鲍照一直秉持鸿鹄之愿, 自然无意蜷困于局部的山水趣味之中。其诗作对山高水绝的描绘与渲染, 既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扩展之意外, 又在某种程度上映射出初登仕途的宦游人的复杂心境。危仄的山水, 作为一种险阻, 它首先表现出的是外在力量对行人的阻碍与压迫。这种高不可攀、险不可渡的山水可能暗示了宦游者意识中对仕途现实中艰辛与难测的一种畏惧感。而初入仕途的宦游者在感受危仄山水时, 多把险峻奇异自然带来的压力作积极性转化, 这种阻遏与压迫在鲍照的审美意识中便通过强烈的意志转化成了对壮美的感叹。鲍照庐山诗作中多是先对危仄山水极力摹写与反复感叹, 突出了一种远距离的崇仰感受, 似乎努力通过对山水崇高的审美化来获得现实心理上对险山峻途的超越。诗中还借由联想, 在危仄山水与神仙传说间建立联系, 把山水世界当作了接近于仙境的异己世界来看待, 由此来消解这种险峻自然的压迫性力量。但同时, 在崇高的美感背后, 始终无法断绝的是山高水远引起的归途之念。客旅之思在此时鲍照的山水之作中, 多是由崇高山水之美的渲染而形成的心理暗示, 作为对山水壮美感受的一种潜在的反应而存在。但随着鲍照仕途之路的展开, 初时侍从宦游途中的描摹壮阔险峻敬畏之态渐渐被沉郁愁苦的伤感情思替代。

鲍照在仕途之中, 虽也曾官至“中书舍人”, 居掌要职。但在标榜门第的时代, 他倍感寒士仕进的艰辛与不平。尤其鲍照的清高孤傲的性情, 使他在命运多舛的仕途中更感受到面对门第血统绝对权势的一种深层悲愤。对现实的无力使得鲍照在行役途中显得忧心忡忡, 清醒的认识也让他笔下的山水脱离了豪壮崇高的面貌。譬如在他离开江州赴南兖州所作《上浔阳还都道中》、《还都道中》三首、《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行京口至竹里》等诗篇中, 崇高之美的感慨有所退却, 弥漫而来的是“客行惜日月, 奔波不可留”的忧思, 山水景象的铺排也因落寞情绪的渗入而显得不那么密集。但鲍照山水空间的关怀并未因为物象铺排的减疏而缩小, 反而一些点缀性物象的描绘, 暗示出了更为悠远的空间。譬如《日落望江赠荀丞》:“乱流漎从大壑, 长雾匝高林。林际无穷极, 云边不可寻。惟见独飞鸟, 千里一扬音。”孤独的飞鸟对空间的暗示意义似乎远超过直写的夸饰。正如郭熙所说:“山欲高, 尽出之则不高。”“水欲远, 尽出之则不远。”运用“石广路隔, 天高鸟征”的间接表达之法似乎同样可以达到直接物象描写的效果。山水物象描绘的疏减同样没有影响鲍照山水诗作的雄浑气象。如:“风急讯湾浦, 装高偃樯舳。夕听江上波, 远极千里目。寒律惊穷蹊, 爽气起乔木。隐隐日没岫, 瑟瑟风发谷。鸟还暮林喧, 潮上冰结洑。夜分霜下凄, 悲端出遥陆。愁来攒人怀, 羁心苦独宿。” (《还都道中》其二) 虽然依然是客行见山水的模式, 这里也似乎少了些《登庐山》三首的目不暇接的观感, 但秋冬之景的渲染呈现出的却是豪情壮志积淀后雄浑沉郁的情境。在鲍照仕宦生活的后期, 随临海王刘子项赴荆州所作的《登黄鹤矶》、《登翻车岘》等诗亦是如此。

《登黄鹤矶》、《登翻车岘》呈现的是登高远望这一游历山水诗作的经典模式, “原夫‘登高’之旨, 盖睹物兴情!”[3]登高的情境使个体意识因为空间的开放而自由地呈现出来。在登临诗中诗人多是极目远眺, 俯仰天地, 诗人毫无遮拦地面对山水, 同时也直接表现出了自己的内心。《登翻车岘》:“高山绝云霓, 深谷断无光, 昼夜沦雾雨, 冬夏结寒霜。淖坂既马领, 碛路又羊肠。畏途疑旅人, 忌辙覆行箱。升岑望原陆, 四眺极川梁。游子思故居, 离客迟新乡。新知有客慰, 追故游子伤。”仕宦初始隐隐约约的乡关之思与愁苦之念, 此时在诗中已经借由萧瑟的风景表露无遗。登高观望山水的方式往往能使诗人的情绪表现在广阔的视野中, 所以有时虽有萧瑟之感, 但亦得苍劲之气, 譬如《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 雁还风送秋。临流断商弦, 瞰川悲棹讴。适郢无东辕, 还夏有西浮。三崖隐丹磴, 九江引沧流。泪竹感湘别, 弄珠怀汉游。岂伊药饵泰, 得夺旅人忧。”秋时登览, 山水萧瑟, 人生感慨, 这些汇聚成诗中无法排遣的忧愁。其中遥想的两则仙事, 并没有《庐山三首》中的羽化仙人的飞升和神圣仙境, 而是二妃离别的伤感和郑交甫偶遇神女但最终失却的落寞。此时的行役路途中所见山水已经融和了鲍照人生经历中的沉重的生命感受, 仕途的艰辛, 游走四处的忧伤, 还有怀归的惆怅, 种种愁绪和秋景的描绘交融一体, 意境悲凉。但这种淤积于心的人生悲郁的抒发并没有使鲍照山水的气象变得平浅。鲍照在畏途伤旅的感受下, 依然激荡着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就使他的山水诗在飘荡离愁中的依然充溢着一股慷慨磊落之气。

鲍照作为行役山水的开阔诗境与沉郁感受和游览者的寻幽探胜三维闲逸情调是大不同的。游览者追寻的是与“现实的一般性生活空间的区隔”, [4]从而在其中获得心理上的休憩。他们通常没有生命紧迫感, 往往可以不急不迫地尽兴而归。但行役者无论如何游走, 始终是作为现实性生活的一部分而存在。虽然身在山水, 但心境依然为现实仕途所牵绊。鲍照的山水诗即多是从临川王或是文帝出行亦或奉命出任, 山水并不是他作为行役者游走的目的, “天下士大夫于矢石之间者, 其计固望其攀龙鳞, 附凤翼, 以成其所志而耳”, [5]成其志才是行役者奔波不停的动力。只是四处游走的行役者, 亦有“役车时亦休”的暂歇, 从低头行进的旅途中停伫下来, 游目观望, 山水作为所见, 自然也就反映在诗作之中, 而那些行役中体味到的人生种种, 便借由山水表达出来, 山水与行役恰于此融合。

摘要:面对山水景物, 游历中的行者由于境遇的不同, 对山水的体验也不同, 闲逸的游览、行役中的山水喟叹、独坐林中的体悟都呈现出多种山水情态。南朝刘宋的鲍照的山水之作多是感发于仕宦行旅之中, 他笔下的山水之景也映射出了其作为行役者面对山水的独特姿态与心境。

关键词:山水诗,鲍照,行役,开阔诗境,沉郁感受

参考文献

[1]李延寿.南史.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北京:中华书局, 1975.

[2]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3]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4]龚鹏程.游的精神文化史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刘雁诗的诗 篇3

目光如炬

鞭子更像鞭子

奔跑多么妖娆

乌发覆盖马鬃

那时候是风和日丽的春天

这时候夏日炎炎

而明天

马蹄滚过岁月的金秋

深冬里我的马回到马厩养精蓄锐

我仍然得得奔跑于雪域与草原

2、昙花

不要错过

我对你钟情的时刻

不要不喜欢昙花

那一现一艳

再一落

多么完整

她落了不会再开

那睡态安详平静

3、七夕

天慢慢黑了

鹊桥架好了

天河这边星星慢慢亮了

牛郎来了

天河那边星星慢慢亮了

织女来了

星星全亮了

牛郎织女相会了

4、天梦湖

这大洋宽广

这厚玉碧绿

这天庭里的翠兰美女

下凡人间 深邃娴静

他轻轻牵了我小手

我们乘上一页轻舟

他轻轻吻了我额头

我开始做轻轻的天梦

5、鹊桥

我看见他温情的眼神

雪莲的色

玫瑰的香

温柔 温暖

男孩的故乡

他重新开始

头深深地伏下来

埋进去

舌面暖热

比刚才多了神圣

多了慢

多了细

眼泪啊

珍珠啊

他的手轻轻托上去

多么呵护

亲爱 亲爱

我是织女

你是牛郎

6、教化

我是风尘仆仆者

比如手里握着公交卡

贵宾门票

手机

钥匙

而你是诗人

比如眼神坚定

身姿坚定

衣兜里写字的笔

尤其坚定

7、三个生日

农历9月3日是我母亲的生日

天泼大雨 泼得我揪心

公历10月1日是我祖国的生日

天降暴雨 暴得我痛心

于是我记起农历8月12日是我自己的生日

天大晴啊 晴得我开心

雨声里纠缠着我不停歇地呻吟:上帝!上帝啊

我热爱我的祖国 我热爱我的母亲

8、秀丽

风景秀丽

秀丽是温柔

秀丽是不言语

秀丽是和风

轻轻地 轻轻地 吹

绿叶在荡漾

母亲在歌吟

秀丽是故乡那所老房子

老黄狗一改狂吠的坏毛病

父亲的腰病渐渐痊愈

9、回乡

终于

我看见蓝天

抚摸到一片片白云

朋友啊

故乡这一名词

母亲这一张笑脸

以及相关动词

好像片片绿茶

卸掉我萎靡的睡意

10、在祖国

在乌镇

我是没有茅盾伟大的茅盾

在西湖

我是没有西子美丽的西子

在东方明珠

我是没有明珠耀眼的明珠

然而在祖国的每寸土地

我有着赤子一样的磅礴心跳啊

火热 狂热 双足如大鹏

奔驰在快车道

11、这天早晨

这天早晨晴朗

我看见“锦绣”

没想到锦绣华庭

想到锦绣山河

于是我知道

这多年了

我依然爱着我的祖国

比爱家深

无论生老病死

贫富贵贱

只是祖国啊

因为爱应该是神圣的

所以我只愿意好好地生着爱

大富大贵爱

我常常祈求的是什么呢

工作顺利

赚钱多多

有钱孝敬父母

有钱爱护女儿

有钱对爱人好

有钱对亲朋舍

有钱建设亲爱的祖国

12、嫩

这么久了

赛过一个世纪

依然这么嫩

嫩眼神

嫩皮肤

嫩微笑

嫩嫩地躺在你胸口

嫩嫩地央求

多么美

多么傻

这么久了

夜已经很深了

13、熟

什么让我们俩如此熟悉

不再非得深入了解

而只眸偎着眸

脸偎着脸

贴着的皮肤多么温暖

握着的双手多么温暖

一对躺在床上的小兄妹

均匀幸福地小呼吸

抱得越来越小小儿的紧

仅是抱啊

我的爱

什么让我们俩如此熟悉

不做爱

也这么爱

14、春 分

某天

我们分外开心

乌发洋溢喜事

亲爱的

春天已经在中央

莺飞草长

宜农作

15、往远方

我这只蜷卧于豪华小座

的小小鸟

听别的鸟儿叽叽喳喳

看车窗外春树妖妖娆娆

绿松一样平静着小小心

油菜花开满山崖 金黄

房屋丛生山丘 红瓦白墙

两袖清风

直的的诗现代诗歌 篇4

直白的诗

大海林局:崔登江

有人说我的诗歌过于直白,

没有一点文人的风采。

诗歌如此高雅的东西,

那可不能随便乱来。

虽然不需要多么的含蓄。

那也不能降低咱们诗人的身材。

虽然说者并无恶意,

但在我的心里,

还是落下了几粒尘埃。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来,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

那可是咱们文人

铁打的招牌。

连‘偷’与‘窃’都弄的非常明白,

跟娃娃们说话,

也是之乎者也哉。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

高大的形象一直印在我的.脑海。

诗言志,歌咏怀。

作者的思想,

靠它来承载。

写诗的目的,

是想让他在世间传开。

妇孺看不懂,

学生眼发呆,

学者专家研究半天,唉呀呀,

也没弄明白。

这诗有啥用?

只好一边摆。

诗本来自民间,

直白是他的风采。

文如看山不喜平,

说的是内不是外。

那些传世之作,

小孩都能看明白。

直白不是低俗,

更不代表你无才。

它是金字塔尖上的珍珠,

母亲的诗的现代诗 篇5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庄子说:大辩不言。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的唯一的词。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者,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

B.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诗人要能从有到无,这给诗人带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

C.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

D.所谓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其实是一种极高的技巧和天然境界。

9.下列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B.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C.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D.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说不出的意代替不说出的象,以意尽象。

10.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写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诗作?(3分)

参考答案

8.A( 文理能通、修饰能工不是写诗的最高境界。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9.D(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的象代替说不出的意,以象尽意。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10.(3分)首先是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灵感爆发, 有了心上的诗。其次,诗人要从忘言走向寻言,要对诗反复推敲、苦苦锤炼,使作品达到无语言、无痕迹的天然境界。(意思对即可)

新一天就像新的诗的日记 篇6

今天是我来到一家新公司的第一天,新面孔,新环境,我感觉整个人都是新的。

前些天一直很暖和,今天骤冷,冻得宿迁这座苏北小城显得更小了。

我打开电脑,编辑上传着那些新闻,文字的那种熟悉感扑面而来。呵,我感觉这排排行行的字眼真是我的情人啊。昨天日报社打电话给我,想让我去那边工作,由于地点不合适我就拒绝了。来到这边还是干着文字的活儿,简单而满足。

我想我的一生注定与文字离不开了,隔三差五写些东西,总觉得心里踏实和轻快。以前一直想着成为一个作家,身边的人也整天“文豪”“作家”等称呼来叫我,我没有得意,也是人生阅历还没到程度,所以离我这个梦想还有点距离。

我只是单纯觉得,写作是我一个重要的`生活部分,能使我开心,我很满足和惬意。我当然更希望工作内容也是这方面相关的,毕竟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生活其实挺简单的,做喜爱做的事情,不亦乐乎。

上一篇:感恩老师的作文:我的老师下一篇:辅导员军训动员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