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学习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4-06-27

思想汇报:学习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精选6篇)

思想汇报:学习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 篇1

尊敬的党组织:

今天的党课学习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老师的精彩演讲更是让掌声雷动,老师的精辟而深刻的见解让人钦佩,于是我将老师的讲授总结了一下,感觉人很问题只有下功夫,就能够理解和充分思考。这对我们来讲十分重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天,要对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做出判断,离不开对中国实力及其在全球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出评估;同时,要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也必须研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研究世界政治的走向和格局的变化。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它促进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繁荣、技术进步、信息沟通、人员流动,增加了政府透明度。,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降低了战争的危险,提高了政治冲突的门槛。但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伴随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出现的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超高消耗、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财富的集中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资本与人力资源加速流通所带来的更为复杂的社会矛盾。金融动荡、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非法移民、跨境犯罪、恐怖活动、传染疾病、产品安全等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议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此次全球金融风暴,暴露了在缺乏有效、严格的国内监管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严重弊端。这场危机虽然发生在金融和经济领域,但是必然会蔓延到政治和其他领域,带来收益分配方面的更大失衡,激化一些国家的社会矛盾。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的30年。中国既同其他国家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成果,也同许多国家一样,正在遭遇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面临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严重挑战。仅在2008年,就出现了南方寒冬雨雪、汶川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的事故。国际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西方金融风暴等国际因素,也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归纳起来,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至少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二是生态环境恶化;三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拉大;四是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自然灾害或传染病。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指导思想,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健全民主与法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只有走这样一条发展道路,才能妥善应对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让中国的快速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和安全性。过去,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有目共睹。新的挑战需要中国扮演新的全球角色,这就是走出一条基于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火车头,还要为保护人类的共同资源做出更大贡献。这条道路,决定了中国不能搞军事扩张,同时要将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摩擦和资源获取方面的竞争,控制在最低限度。这条道路,还决定了中国既要自主创新,加大对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投入,也要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其中当务之急,是加强在金融稳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

对于国家意识、宗教意识、民族主义来说,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权受到冲击,人口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加快,各国的相互了解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的对外开放使人们更加意识到“我们”和“他们”的差别,增加了许多人对本国、本教派、本民族的认同感,使他们更加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抵制外来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加剧了社会发展失衡,经济民族主义明显上升,表现为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警惕和抵制。作为文明古国,中国一向关注世界范围的思想激荡与文化发展趋势。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包括经济开放,也包括对世界各个文明和各种民族文化的思想开放,从世界文明中吸取精华。中华文明本身就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宗教和民族特色,因此而丰富多彩。中国人提倡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不主张相互隔绝、仇视或民族分裂,更反对用暴力方式解决宗教、教派、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中国可以而且应当扮演的角色,是在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促进世界的和谐。

希望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可以学到更多更深刻的知识,是我的视野更开阔,见识更广博。我会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的。请党组织想信我。

汇报人:xiexiebang

xx年x月x日

思想汇报:学习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 篇2

材料一 2011年10月9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 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全面回顾了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阐述了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希望。

——中国新闻网, 2011年10月9日

材料二 曾被妖魔化为“卖国贼”的大清首辅李鸿章, 一直是充满巨大争议的历史人物, 今年10月17日是李鸿章逝世110周年的日子, 中国书店出版社日前出版了《李鸿章回忆录》。据悉, 该书是由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和历史小说家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思撰写, 曾引起全球轰动, 欧美各国无数次印刷传播, 但一直没有中译本。出版方说:“希望这本回忆录的引进, 能唤起一代人的记忆, 重现100年前风雨飘摇的晚清历史, 还原一代名臣的心路历程。”

——《深圳晚报》2011年5月8日

【综合解读】

1.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及阶段特征

(1) 方式:

①军事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

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③经济侵略: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 前期以商品输出为主, 后期以资本输出为主) 。

④文化侵略:

传教。

(2) 阶段特征:

1840~1894年:侵华的主要是英、法、美等国。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 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埠等。

1894~1901年:侵华的国家增多:除了英、法、美外, 德、日、意等也加入了侵华行列。侵华的形式发生变化: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由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

1901~1949年: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日本, 先后出现过日本两次独霸中国和美国独占中国的局面。列强采取以华治华、扶植代理人的方针, 先后扶持了清廷、北洋军阀、国民党政权等。

2.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比较

3.中国近代史上的主要经济成分及其演变过程

(1) 自然经济:

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进一步解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解体加剧;新中国成立后, 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三大改造使自然经济消亡。

(2) 洋务经济:

19世纪60年代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后破产。

(3)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 甲午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美日乘机扩大对华侵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列强继续扩大资本输出;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加紧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取得在华经济上的独霸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4)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益萎缩和破产,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发展, 三大改造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

(5)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确立统治地位, 抗战时期膨胀, 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膨胀, 新中国成立后消亡。

(6) 新民主主义经济: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产生,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后占主导地位, 三大改造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5.近代主要思想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6.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 阶级、阶层的广泛性:

地主、农民、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探索活动。

(2) 内容的进步性:

除义和团外, 其他都具有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进步性。

(3) 学习的层次性:

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 从仿效立宪到主张共和。

(4) 前后的继承性:

先后提出的救国方案, 既有继承, 又有发展;既是量变, 又是质的飞跃。

(5) 鲜明的时代性:

与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相关, 在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期间的救国方案以反侵略为主要内容, 如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等。

(6) 方案的不可行性:

这一时期所有的救国方案或无法付诸实践, 或不能成功。

【模拟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 共20小题4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改编) 《李秀成自述》中写道: (定都天京后) “开立军伍, 整立营规, 东王佐政事, 事事严整, 立法安民, 将南京城内男女分别男行女行, 百工亦是归行, 愿随营者随营, 不愿随营者各归民家。……男与女不得交谈, 母子不得并言。”这体现了

A.太平天国建立了军事化的社会组织

B.对普通老百姓计口授田

C.太平天国是政教合一的农民政权

D.太平天国注重社会生活现代化

2. (原创) “在欧洲, 没什么东西能令我们感到如此奢华。”1860年10月7日法国军队闯入了一座世外桃源, 被它的壮丽景象彻底征服。可是, 这处“世外桃源”却被他们毁了。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毁“世外桃源”的还有英国士兵

B.当时的皇帝光绪帝逃往西安

C.毁“世外桃源”是因为其鸦片被烧毁

D.这次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3. (改编) 南怀瑾说:“历史的记载, 不外人与事。从人的方面来讲, 大概又分两个方向来立论, 拿旧的观念说:一个是经, 一个是权。经是大原则, 不能变动, 权又叫做权变, 就是运用的方法。”就中国近代而言, 下列属于“权”的是

①民主革命 ②太平天国 ③维新变法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改编) 袁世凯曾经把当年促使清帝逊位的历史性一幕非常形象地称为“拔大树”。“拔大树”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

A.标志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已完成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为政治民主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5. (原创) 前不久央视一套播出了电视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故事开始于1934年的山西省汾西县, 小伙计出身的当地人陈海子收货款时遇到正在执行潜伏任务的共产党区党委书记雷钧, 这次偶遇为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红色的火种, 陈海子最终成为共产党员陈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雷钧是长征后到山西汾县潜伏的

B.雷钧潜伏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八路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其时东北沦陷, 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 民族危机加深

D.亲眼目睹家人在潘家峪惨案中被杀, 陈海子下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

6. (原创) 南方都市报2011年8月16日载:1947年, 东江游击队中队长李汉辉向广东博罗地主黄观荣立下借枪借粮的字据。借据上写着 (原实物上文字) :“收据 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下洞黄观荣七九步枪两条, 子弹两百粒, 手枪一条, 子弹五十粒, 稻谷一千多斤生猪两条。此致 (打出江山来算账) 经收人中队长李汉辉四七八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其时博罗已进行了土地改革, 地主黄观荣的土地被没收, “被迫”借枪借粮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正在组织战略决战

C.借条是假的, 当时中共领导的军队已称为解放军, 不存在游击队

D.蒋介石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已被粉碎

7. (改编) “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 大权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 经费由清政府调拨, 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因为不计成本, 不考虑经济效益, 所以缺乏发展动力。”可见江南制造总局的性质是

A.带封建性质的资本主义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带近代性质的封建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8. (改编) 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D.进出口贸易大增, 说明外贸发展势头良好

9. (原创) 下图是中国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朝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和各种实业团体的涌现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近代经济的发展

10. (原创)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下列人物或事件与“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关的是

A.辛亥革命

B.清华大学学生抵制、焚烧日货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等实业团体的建立

11. (原创) 福建华侨邱忠坡早年赴南洋经商, 1875年回厦门创办万兴轮船公司, 后参与厦门太古码头的投资, 兼营进出口贸易, 成为太古洋行的买办。邱氏家庭还涉足厦门的房地产、商铺等行业。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万兴轮船公司是洋务企业 ②邱氏创办企业得益于清朝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邱氏企业具有买办性质 ④邱氏企业家庭性产业特点突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 (原创)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 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 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1929年后中国仍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没有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B.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C.资本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洋务运动的影响

13. (原创) 卢作孚是重庆人, 1925年创办民生实业有限股份公司, 以爱国救国为号召, 以精良的管理和高效的营运, 仅10年时间就使外轮退出川江航线。下列不属于民生实业有限公司在与外轮斗争中取胜的原因有

A.政府政策的鼓励

B.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企业管理得法

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影响

14. (原创) 右图是中国人民邮政局为纪念林则徐200周年诞辰而发行的邮票, 一套两枚。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邮票上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生死荣辱观的最好体现

B.从林则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衣着可以判断他是旧式阶级的代表

C.邮票中的场面发生在鸦片战争中英军占领广州后

D.林则徐编译了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15. (原创) 1901年11月李鸿章临终前曾给远在上海的盛宣怀写信:“四十年来百战身, 几回此地息封尘;经营庶富羞言我, 纽握机权耻授人。尽一分心酬圣主, 收方寸效作贤臣;诸君努力艰难日, 莫误龙华会里人。”李鸿章“经营庶富”的活动最终“羞” (没有成功) 的根本原因在于

A.缺乏资金、燃料、技术

B.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

D.经营不善, 管理不精

16. (原创) “一个环绕康梁的精英集团与以张之洞为首的官绅集团, 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思想对峙……后者主要是清政府内部有关洋务政策的辩论, 而前者则是攸关传统政治秩序的义理基础的论争, 也是中国现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序幕。”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有

A.官绅集团主张向外国学习

B.精英集团主张废除君主制

C.两大集团的主要分歧在于要不要变革制度

D.两大集团的对抗实质是两大阶级的对抗

17. (原创) 有人说:“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高明”之处在于

A.通过论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C.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新思想

D.组织团体宣传自己的思想

18. (原创) 2011年国庆节, 近6米高、两吨重的孙中山先生画像,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正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对此, 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孙中山

A.是民主革命先行者, 他的宝贵思想是人们永远应该铭记的

B.领导的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

C.晚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改组国民党, 迎来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D.致力于民主革命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为革命前仆后继

19. (原创) 1919年, 因××大学学生所办的《新潮》杂志批评社会事件, 当时在任的该大学校长回复教育总长时说:“敝校一部分学生所组之《新潮》出版之后, 又有《国故》之发行, 新旧共张, 无所缺畸。……大学兼容并包之旨, 实为国学发展之资。”下面对该大学及该大学校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

B.该大学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C.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都曾在该大学任教

D.该大学校长的办学方针实则不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20. (原创)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 有三李 (李大钊、李达、李汉俊) 并称之说。三李的学说各有特色。”下列思想或活动与“三李”没有任何关系的是

A.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B.主张“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

C.参加党的“一大”

D.“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乃不能及”

二、非选择题:共

4小题60分。第21题15分, 第22题15分, 第23题15分, 第24题15分。

21. (改编) (15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 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所以说,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赵大春《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政治制度, 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 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 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 无配合的制度, 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三 2011年10月9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 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希望。

——中国新闻网, 2011年10月9日

近年来, 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 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1) 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 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 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你支持哪一方?请说出理由。 (3分)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哪些契机。 (7分)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辛亥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的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有哪些。 (3分)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精神”? (2分)

22. (原创)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上) 的《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图》。

材料二 1898年大生纱厂破土动工, 次年投产。1907年在崇明创办大生二厂。从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 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此后由于天灾、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 出现亏损, 资金周转不灵。1922年以后开始被银团监管。1925年江浙财团接办大生各厂。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1952年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公私合营, 1966年国营。

——《百科名片·张謇》

材料三 对近代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表述,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有两种不同说法:人教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 进入了‘黄金时代’。”华东师大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列强忙于厮杀, 无暇东顾, 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直持续到1923年前后。”

——陈康衡《正确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线索。 (3分)

(2) 材料二大生纱厂的发展中有几个关键年份:1898年创办、1914~1921年鼎盛、1935年部分倒闭、1952年公私合营。试分别分析其原因。 (8分)

(3) 材料三中关于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说法, 你赞同哪一种?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分)

23. (原创) (15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66年12月, 奕等人认为西方国家制造机器、枪炮、船舰等科学技术都从算学中来, 于是建议在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 招收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等人入馆学习。建议刚刚提出, 就遭到顽固派反对。……1867年6月, 倭仁让人罗列同文馆十大“罪状”, 对同文馆进行全面攻击。

——李德征《中国近代史》, 中华书局1982年版

材料二 顽固势力反对对封建专制制度作任何变革, 声称变法改革就是祸乱国家, “宁可亡国, 不可变法”。维新派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 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而且愈变愈进步。“祖宗之法”必须随时因革, “无百年不变之法”。

——《中国近代现代史》, 人教社普通高中教材

材料三 正是在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 建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新的范式:这是一批体制外的知识分子, 不仅从根本上走出了充当“官的帮忙、帮闲”的传统知识分子的老路, 同时也避免落入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成为“商的帮忙、帮闲”与“大众的帮忙、帮闲”的陷阱, 而获得真正的人格独立与个体精神自由;他们永不停止对彼岸精神理想的追求与对精神 (思想、文化、学术) 的探索, 因此对此岸的现实存在总不满足, 永远对现状持批判态度, 永远是“新的, 改进的运动的先锋”……我们所说的“北大精神”所指的正是北大为中国知识分子所提供的这样一种精神规范。

——钱理群《北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1) 据材料一, 指出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核心内容。洋务派在此内容下进行了哪些活动? (5分)

(2) 分析材料二中的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的政治、经济背景及历史意义。 (3分)

(3) 据材料三, 指出“北大精神”的本质特征, 分析“北大精神”出现的时代背景。 (5分)

(4) 综合以上材料, 谈谈你的认识。 (2分)

24. (改编)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 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 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 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 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 而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 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 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 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分之则两立, 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 一个多世纪以来, 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 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1) 据材料一, 说明洋务派对待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 并说明其局限性。 (3分)

(2) 材料二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5分)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判断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并分析其原因。 (4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0分)

1.A 2.A 3.C 4.B 5.C 6.D 7.C 8.B 9.D 10.C 11.D 12.B 13.D 14.C 15.C 16.B 17.B 18.B 19.D 20.D

二、非选择题 (共60分)

21. (1) 选答一种即可。武汉: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辛亥首义的旧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众多。 (3分) 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地;南京有中山陵等与孙中山密切相关的纪念场所。 (3分) (2) 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分) 经济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奖励兴办实业。 (2分)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实业救国思潮兴盛。 (2分) (3)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 (3分) (4) 认识:两岸应摒弃前嫌, 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2. (1) 线索:1902年以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五四运动后达到高潮, 1923年后发展速度减慢。 (3分) (2) 创办:列强资本输出, 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朝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分) 鼎盛:列强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兴办实业政策的实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3分) 倒闭: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连年战争的影响。 (2分) 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 (1分) (3) 选答一种。人教版:此“黄金时代”出现于一战期间。理由: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列强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而随着一战的结束,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加强了侵略, “黄金时代”结束。 (2分) 华东师大版:此“黄金时代”延续到1923年前后。理由: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列强虽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但程度远比不上战前;五四运动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2分)

23. (1) 核心:要不要学外国的先进技术。 (1分) 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建海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分) (2)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分) 意义:抨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宣传了维新思想, 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1分) (3) 特征:人格独立与个体精神自由。 (1分) 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蔡元培的“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知识分子大量吸收西方思想。 (4分) (4) 认识: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斗争激烈;思想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历程。 (2分)

24. (1) 认识: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1分) 局限性:继续维护封建统治 (或没有挣脱传统制度的束缚) 。 (2分) (2) 差异:中学重等级和封建道德;西学重平等和近代法治。 (2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主思想的传播。 (3分) (3) 态度:否定。 (1分) 原因:“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 (3分) (4) 认识: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传统文化的发展, 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思想汇报:学习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 篇3

互联网中国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正如汪丁丁指出的,“中国现象复杂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个转型期社会。它同时有三重的转型: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转型。这三大转型期恰好重合在一起了,这就使得当前我们社会转型的各种层面(文化、政治、经济)的波动发生在同一段时期内,所以显得变化莫测,大家都迷失了,大家都开始寻求可以指导人生实践的理论。”

用汪丁丁的话说,中国问题——也就是转型问题——的问题意识应该“由此上溯牭揭磺О税偎氖辍保簿褪墙橛谂┮滴拿鳌⒐ひ滴拿鳌⑿畔⑽拿鞯娜植煌欠侵淅刺崃段侍狻P伦笈珊妥杂膳傻木窒拊谟冢前讶死喾⒄褂涝抖ǜ裨?0世纪,既没有上溯到上一代文明,也没有展望到下一个文明。因此其问题意识,不足以面对21世纪的跨文明问题。

互联网中国思想的核心,是意义。意义是信息的本体,它既是物又是心,用它来弥合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对立,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意义通道,建立一条通向生活的“回家的路”,不致因手段而忘记目的。这样一种理念具体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不同于东西方文明的第三种取向,即信息文明、信息社会的取向。它是与第三次浪潮对应的人类第三条道路。

经济学的“第三条道路”

十多年来,汪丁丁教授从思想和方法两个方面,大力开拓经济学在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从思想方面,将经济学的物的方面与人的方面结合起来,思考经济发展与道德重建的结合。努力将短期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长期内社会和谐发展内在结合起来。

从方法方面,汪丁丁引导反思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来审视问题。上世纪50年代斯诺提出“两种文化”之说以后,很多学者都试图走一条综合“科学”与“人文”的“第三条道路”,汪丁丁正是怀揣如此抱负,开始研读脑科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现象学。

针对标准经济学走向科学主义的极端,汪丁丁将突破的重心放在了反方向上的行为经济学上。他的《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论的视角》就是这方面突出的成果。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2010年在北京大学讲授“行为经济学”课程的课堂讲义。该书写作的主旨,在于通过演化论视角的提出,为“行为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建构提供一套在演化论视角下的整合框架,“将田野和实验室的实验,网络社会科学和脑科学三大研究方向归而为一,促成学术共同体内对于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议题达成共识。是作者继《制度分析基础讲义》《经济学思想史讲义》之后的最新力作。

其中,网络社会科学的研究路向是对方法论个体主义和方法论群体主义的新综合。脑科学研究路向和田野及实验室研究路向,在这一综合框架内提供经济行为解释的海量数据。基于这些新的数据,行为经济学建立有限理性模型,解释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合作行为。

后现代经济思想是互联网中国经济思想的另一成就领域。后现代经济思想也是科学与人文结合的第三条道路。如果说标准经济学的科学取向,主要体现在同质性假定上,后现代经济学的人文取向,主要体现在异质性假定上,旨在实现同质性与异质性的融合。

国际上并无后现代经济学,因此后现代经济思想是典型的中国思想。后现代经济学试图解决经济与道德二律悖反问题的方法是,首先在经济学基本假定之上,建立“心物一元”这一标准。用与主流经济学家完全相反的感性分析“心物一元”的研究套路,对价值、交换、货币、组织、资本、制度、福利进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解释。用网络经济学扬弃农业时代“心”的经济学与工业时代“物”的经济学,使心和物在更高的网络意义的层面统一起来。

值得指出的是,《后现代经济》对后现代主义持肯定与否定两种态度。肯定的是其异质性假定;否定的是后现代主义者对科学技术抱有的排斥态度,认为异质性(心)不是农业的小生产,而是互联网支持下的情感、道德、关系、信任、合作,以及碎片化、多元化、个性化等。

政治学的“第三条道路”

王俊秀、胡泳和段永朝的《意义互联网的兴起与适当社会的到来》脱胎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课题,提出了以信息文明理念弥合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理念二元对立的政治学“第三条道路”。

政治学弥合权力和道德之间强弱二元冲突的“第三条道路”,在于以正当性替代合法性,作为政治理论的中心议题,强调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平等,主张建立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适当社会。

其中道理在于,作为合法性基础的理性有最大化、最优等问题,但作为正当性基础的适当没有最大化、最优。不大不小,刚好适当(正当),这就是“好”的标准。它既反映了中国的古老智慧,又体现了互联网新兴的异质包容。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历史,人类正好是跌在这个问题上。新左派和自由派争论不休,但都在削弱他人权力,扩张自我权力,没有跳出权力最大化的工具理性思维。而新的理论将作为终极目的的意义,置于工具理性之上,从而超越了原有话语的“恶的循环”(黑格尔语)。意义是内生于互联网的信息的终极价值,它是从互联网发展中自然显现出来的“道”。

适当社会强调从个人走向他者;从市场走向社会;从免于强制的消极自由走向自由获取的积极自由;贫富强弱不改变人格上的平等。适当社会的提出,是对启蒙运动以来政治理念的颠覆,它削弱了各种权力扩张的思想基础,为强者与弱者的平等创造了条件。

新的学说强调生活政治的观点。指出互联网的遍在性给予社会个体前所未有的信息控制能力,让他们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可见度和更大的话语权。强调网民在日常生活中主张权利,个人在坚持着自己的生活,那么他就参与了生活政治。

在社群方面,意义互联网正促使人们回到团结性的共同体。跨地域的、紧密联结的数字化社群蓬勃发展,基于兴趣、需求和价值认同的社群以跨地域的方式建立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纽带重新接合,社会团结得以重建。

文化学的“第三条道路”

互联网精神文明或网络文化的问题意识,源于“回到精神现象本身”。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工业时代精神现象学,强调以代理人为主体,以精英为中心的体现于各种精神活动中的绝对理念。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这种中心化的宏大叙事面临解构。互联网将去中心化的体验置于精神文明的核心位置,与文化代理现象相对,让精神文化复归网民自身认同,在生活中体验意义所在。

将体验置于文化学的中心是因为,体验必须由委托人亲自进行,而无法由代理人代表。体验之于网络文化,相当于异质性之于网络经济,正当性之于网络政治的地位,是新文化体系的内核,是下一代文化的新物种。

从这个角度看网络文化的草根化、通俗化、生活化、娱乐化、即时化,就不难理解了。正如胡泳所言“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不是一个专业了”,将出现“全民做新闻”,艺术(乃至各种原来的专业精神活动)也“不是一个专业了”,将出现全民参与的精神现象。

网络文化要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心物一元”,把意义(为人的目的、宗旨)置于一切工具性的手段之上,犎靡徊糠秩讼瓤炖制鹄矗瓤炖执罂炖郑钪帐迪止餐腋!

学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感受 篇4

关键词: 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

摘要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

纵观当今世界政治形势,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大国之间关系逐渐朝多元化发展,自从美国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面对从小布什手中接手的美国:美国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巨大的财政赤字等等。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的发生使欧洲的经济和政治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大背景中,世界政治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当今世界,虽然美国仍然执意实行他的霸权主义,但由于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各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致使霸权主义逐渐减弱,加上其它国家诸如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一直都是以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共同发展为发展策略等因素,国际力量正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全球化和区域性合作掀起了高潮。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各国现在都极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增强自身的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来提升自身对世界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作用力。当然,也只有真正提高自己,才会为世界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做出贡献。而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现在的主要特征。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各国围绕国家利益,国际战略,依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政治的变化进行调整。这在很多方面都是有所体现的:(1)各国朝多元化建立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的方向发展。只有建立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国家才能在各个方面平稳发展。(2)目前世界各国在极力探索构筑新型伙伴关系,朝着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彼此借鉴;增进了解,建立信任;互利互惠,优势互补;面向未来,共同发展的方向发展。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日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等等。(3)各国首脑外交比较活跃。各国元首通过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克服障碍,发展国家间的关系。(4)各大国都把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当作自己对外政策的重点。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搞好同美国的关系理所当然的成为各国的外交重点。(5)美日欧之间的矛盾有所发展,但同盟关系近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6)中美、中美、俄美、俄日之间矛盾较多,关系只能在曲折中发展。矛盾虽然仍然存在,但是,在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矛盾搁浅,在曲折中逐渐发展经济,政治外交是目前的权宜之计。

二、学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感受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分歧:(1)发达国家片面强调环境保护优 先。发达国家出于经济上的利己考虑,不愿承担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不愿在资金、技术上支 持发展中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反而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2)发展中国家坚决捍卫自己的发展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目前这些国家还没有找 到一个既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能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全球性经济问题不是仅仅靠某些国家、地区的努力就可以解决,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 解决。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对全球环境恶化研究

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剧增、粮食匮乏、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生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所谓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 运动的经济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 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是世界经济的恢复阶段,也是即将到来的经济高速 增长的准备阶段。战后虽然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美苏争霸使核战争的阴影笼罩人类,但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并没有产生全面的军事对抗,国际局势总体是趋于和平,这为世界经济 增长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2.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4.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5.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内部大市场建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和数千亿的财富收入,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如何与自身思想实际、专业实际结合起来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随处可见,现代科技的无边界共享,资源的日益短缺,全球化的竞争,若想立足于不败之地,只能纵观全局,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敏锐的找到突破点,方能制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是世界有目共睹的,然而我们现在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以往的体制已开始显露出与现今发展中国家的偏离。找那个在发展,时代改变了,体制也要跟着改变。看看今天中国的股市、楼市、菜市等等经济市场,市场会有一些极端的表现,这就是我们的挑战。另外,我们急切需要建设的是基础,即是法制建设。若是没有法制基础,就没有秩序,转型也是不会成功的。竞争剧烈,同时也不乏机会的降临,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未来的道路很艰难。

学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使我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学习与掌握关于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关于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的正确分析与科学判断;认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实质;认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及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正确理解、掌握和拥护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进步繁荣而奋斗的信念。

参考文献

思想汇报:学习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 篇5

<商君书>和<孟子>都从政治学的角度去对待经济发展问题,<商君书>主张以重农抑商为形式的.经济干涉主义,孟子主张以重农兼重商为形式的相对平均主义来维护政治上的稳定.

作 者:汪蕾 罗玲 作者单位:汪蕾(重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重庆,400050)

罗玲(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重庆,400047)

思想汇报:学习中国同世界经济与政治 篇6

No·1,2010

Serial No·223

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比较

艾政文

(开封大学马列德育部,河南开封475004)摘 要: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主要有直接灌输法、实践教育法、隐性教育法和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综合教育法等。韩国的做法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启示有:要善于将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育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成合力,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重视社会实践在育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借鉴他国有益经验。

关键词: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迅速实现了市场化和工业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一跃而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被国际社会惊呼为“第二个日本”。其迅速崛起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韩国人将其根本原因归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视。虽然韩国的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与我国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韩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与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一、韩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通过开设有关道德伦理课进行直接教育韩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之一,政府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韩国政府始终把德、智、体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三大指标,并强调德育第一,韩国宪法也明确阐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在韩国,德育目标主要是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具体的公民道德伦理课来实现的。在小学阶段,学校通过开设“道德”和“生活”课对学

生进行基本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教育。在中学阶段,学校 通过开设“国民伦理”、“传统伦理”、“伦理与思想”等课程对 学生进行“伦理道德”和“国民精神”教育,以培养适应现代 社会的并具有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好公民。在大学阶 段,除了继续开设“国民伦理”作为必修课之外,还开设其他 有关政治理论的选修课。如汉阳大学开设的“国际政治”和 “朝鲜政治”等课程,学校通过开设这些政治理论课以增强 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和 民族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2·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实践教育

在韩国,政府和学校都非常重视把思想道德教育与社 会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 服务活动。政府部门每年都要从本财政收入中划拨一 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作为支持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经 费。近几年来,有些学校还把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列为必修 课,明确规定不获此门课程学分的学生将不能毕业[1]。学 校还通常会与当地的社区联系,认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 各项活动。如组织学生为社区老人和残疾人服务,参与社 区环境治理以及各种爱心捐助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有

效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人 格,又磨砺了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充分转化 为道德行为能力,从而达到了知与行的有机统一。3·利用本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隐性教育

韩国学校在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 课堂教育,更重视利用本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 教化。在韩国,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在校园的走廊里、教室 内、图书馆里,都可以看到许多精美有力的汉字书法,其内容 基本上是历史先贤们关于做人的至理名言,还可以看到很多 韩国传统的山水国画。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爱 国热情和增强学生对自己祖国的无限自豪感。此外,韩国的 大学几乎都是城市中最漂亮的建筑群。以韩国的岭南大学为 例,其校园面积达几十平方公里,校园内不仅环境优美,而且 还保留了许多富有韩国历史文化底蕴的代表性建筑。学校把 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拆迁的历史文化建筑移植到校园内,这 样既保存了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提高了本校的文化 品位,同时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起 到了一举多得的社会效果[1]。

4·实施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法 韩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建立了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制[1]。韩国政府强调, 教育必须要由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来完成,只有通过三者

相互紧密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首先,韩国人非 常重视家庭的教育作用,因为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会 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韩国,父母要主动承担起对 子女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传统的道德伦 理为主,如要求孩子讲“忠诚”和“孝道”,对父母要孝敬,对 国家要忠诚。其次,学校要成立家长联谊会,通常与家庭保 持密切的联系,以充分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教育作用。再次,在韩国各地,有许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如 韩国童子军协会、韩国青年团、红十字会等,它们通过各种 活动方式来支持学校德育,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如 消除不良心理、救济贫困学生和开展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 活动等。通过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 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5·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整合东西方思想文化资源 韩国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一直处于文化次中心的地

位,它将儒家文化传播到日本及周边诸国,并形成了自成体 系的韩国儒家理论[1]。儒家伦理已深深扎根于韩国的文化 之中,融化在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里。在儒家文 化的影响下,韩国形成了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韩国 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个人生活礼节、家 庭生活礼节、学校生活礼节、社会生活礼节和国家生活礼 节[2]。通过开展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教育,提高

了公民道德素质,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培育新型 的韩国国民精神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与此同时,随着 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价值 观也不断涌入韩国,日益影响着韩国青少年,以自由主义和 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意识形态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一 定的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韩国政府更加强化了传统儒 家伦理价值观的教育,以试图实现一种融合东方传统和现 代西方价值观的道德教育观念[1]。

二、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在学校统一设置政治理论课进行直接灌输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设置政治理论课,统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思 想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在小学阶段,通常开设“品德与 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授课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实施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在中学阶段,主要开设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授课方式比较单一,仍然是以 讲授为主,着重理论灌输。在大学阶段,全国统一开设“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课,除了这四门必修课之外,还开设一些选修课。这些课程由教育部统一规定教学大纲和学时数,各个高校 和各级教育部门不得随意更改。在教学方法上虽然与小 学、中学阶段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采取理论讲授加实践的 模式,即实行以课堂理论灌输为主,以实践教学方式为辅的 模式。通过系统地讲授这些理论课程,对学生主要进行四 个方面的教育: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系统的科 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为重点,进 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为基础,进行公民道 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素质教育[3]。2·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间接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各级学校在思想 政治教育方面也积累了诸多经验,除了大量运用传统的理 论灌输法之外,还运用了实践教育法。所谓实践教育法就 是指教育者组织、引导被教育者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 高被教育者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方法[4]。实践教育法大 体上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和社会服 务。生产劳动包括实习劳动、义务劳动和公益劳动等,学生 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又可以使 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社会调查,可以使他们深刻认识我国 的国情、民情和乡情,加深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加深对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识,从而树立坚 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社会服务方式

主要体现在生产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 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运用各种先进典型进行榜样示范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 迹,各级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常会利用这 些先进典型人物或事迹来教育和激励学生,要求学生积极 努力地向那些先进人物学习。这种教育方法我们通常称之 为典型教育法或示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它与理论灌输法相比较而言,更富有感染性和 可接受性,是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4]。在 学校里经常开展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 学习活动,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热爱党、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 神。通过对这些先进典型人物的学习,可以使我们的学生 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和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4·利用现代大众传媒进行广泛宣传教育

我们党历来重视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在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新型传播媒 介也不断涌现出来,如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这些新型 媒体的出现给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 战,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在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党和各级政府部门都十分重视 运用各种大众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 义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坚持以科学的理论 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 秀的作品鼓舞人,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各级学校也充分利用各自的校园广播、网络等有针对 性地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三、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中韩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比较,我们 可以发现,虽然两国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较 大的差异,但韩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灵 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概 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将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育法有机结合起来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韩国在开展思 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非常重视显性教育法的运用,又巧 妙地运用了隐性教育法,不仅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而且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显性教育法就是指教育主 体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比较正规的方式或途径 直接使被教育者接受并消化教育内容的一种教育方法。例

如,在韩国,通过学校开设道德课、生活课和国民伦理课直 接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知识和道德规范,对学 生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同时,韩国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 隐性教育法。所谓隐性教育是指隐藏教育主体和教育目 的,通过非正式的教育形式,将教育内容渗透于环境、文化、娱乐、制度、管理等教育对象日常生活工作所接触到的教育 性因素中,从而引导教育对象自主感知教育内容、自主选择 教育信息、自主内化教育内涵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5]。如韩国学校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 思想教育。这两种教育方法各有优势和弱点。显性教育突 出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忽视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因 而容易导致教育客体逆反心理的产生;而隐性教育法则突 出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和选择性,但容易导致教育客体的随 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我们应善于把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 育法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2·注重形成合力,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密 切配合,形成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方法值得 我们学习与借鉴。一方面,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首先 得益于家庭,父母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孩子的道德养成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作为一个教育者除了要给学生提供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之外,还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沟 通,建立学校与家庭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机制。此外,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大学校,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不仅要全面优 化育人环境,而且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的良好格局。

3·重视社会实践在育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重 视社会服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为此而采取 了多种有效措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政府提供经费保 障,学校把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与毕业资格挂钩等。相比之 下,虽然我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认识到社会实 践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 乏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作保障,而多半是流于形式,其效果也 就可想而知了。对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借鉴韩国的有益 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紧密结合本国 的国情,在有效地整合各种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 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逐步建立起学生参与社会 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化与

常态化,从而为培养思想品德良好、社会实践能力强的有用 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4·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借鉴他国有 益经验

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韩 国正确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既很好地吸收了 东方儒家文化伦理的精华,又积极地借鉴了现代西方文化 的自由特质,更坚决地保存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充分体 现了古为今用、洋为韩用的特色[1]。中国作为东方儒家思 想的发源地,我们更应该加强对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 粕。儒家思想中的仁义观、忠孝观、诚信观和礼仪观等优秀 传统思想文化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这些传统的伦 理思想为我们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 文化资源。与此同时,作为现代公民,我们还应具有世界性 的眼光,要在不断继承和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 础上,以开阔的视野及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心态,“大胆吸收 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 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 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6],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 中用,从而不断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参考文献: [1]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9·

[2]俞亚芹·韩国重视礼仪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1)·

[3]冯益谦·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J]·思想教育 研究,2007(1)·

[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5]龙一平·论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及对我国的启示 [J]·教育探索,2009(6)·

上一篇:电价政策下一篇:团总支各部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