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学习的成语

2024-08-22

读书和学习的成语(精选11篇)

读书和学习的成语 篇1

1、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2、枕籍经史 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3、枕典席文 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4、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5、照萤映雪 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6、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7、摘句寻章 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凿壁偷光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9、臧穀亡羊 〖解释〗《庄子骈拇》载,臧、穀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穀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10、臧谷亡羊 《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11、源头活水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2、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13、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14、引锥刺股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5、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16、一箪一瓢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17、摇头摆脑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18、洋洋盈耳 〖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19、燕颔儒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20、寻章摘句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21、雪天萤席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22、雪窗萤几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23、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24、五行俱下 谓读书敏捷神速。

25、五行并下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26、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27、五车腹笥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28、文弱书生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29、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30、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31、孙康映雪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32、宿学旧儒 〖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33、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34、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35、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36、书声朗朗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37、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读书和学习的成语 篇2

一、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成语故事

5-6岁的儿童处于形象思维持续发展的时期,虽然头脑中已储存了许多实物、符号与表象,语言理解能力得到了较好地发展,但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选择成语故事时应该考虑:

1. 难易度。

成语故事内容宽泛,选择故事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幼儿学习兴趣的高低。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可考虑选择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易于理解的成语故事,比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中大班孩子理解能力相对较强,能引起他们思想共鸣的,可以是一些内容深刻的成语,比如《南辕北辙》《讳疾忌医》《害群之马》等。

2. 艺术性。

有些成语故事语言深奥,幼儿很难理解。但也有一些成语故事的撰文较优美,有些现代版的成语故事书籍更是配上了优美的图片,给人以“美文、美图”的感觉,还可以使幼儿在受到良好视觉冲击同时产生浓郁的兴趣。比如在《一叶障目》的画面中,山村景色美丽迷人、绿树成荫,再配上优美的文字,对幼儿来说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3. 教育性。

幼儿成语故事往往蕴涵着智慧和哲理,为了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育性便成了选择成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选择具有启蒙意义和幽默诙谐特点的寓言成语故事,如:表现智慧和力量的《夸父追日》《狐假虎威》等;表现坚持不懈精神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颂扬爱国主义、树立崇高理想的《闻鸡起舞》《乐不思蜀》等成语故事。这些故事深得幼儿喜爱,孩子们在快乐愉悦的学习中得到生活启迪和为人做事的道理。

二、利用不同的互动形式,全方位地开展成语故事活动

人对于一样东西的热爱并非与生俱来,而往往是在反复接触中才会生出一种热情。我们利用日常生活、家长资源、游戏等不同的形式,促使师幼、幼幼、家幼之间互动起来,从而使成语故事活动真正活起来。

1. 日常生活中的成语故事活动。

为使幼儿充分接受成语故事的熏陶,感受其中的博深道理,我们在每日生活各环节随机安排20分钟进行诵读,如晨间、午饭前后等,或每天让一幼儿事先准备一个故事进行讲述,在朗诵复述中幼儿的表现力、交往力、自信心得到了提高。经过日积月累,不少孩子竟成了“故事大王”。

2. 游戏中的成语故事活动。

在玩中学永远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日常的成语诵读基础上,可以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语故事,比如:接词游戏,教师说出一个“熟”字来,请幼儿用这个字接出成语,孩子们则争先恐后的说出“熟能生巧”;拼词游戏,在区角游戏“字宝宝乐园”中,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文字,让幼儿读一读,认一认,写一写,最后拼一拼,拼出成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参与积极,增加了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3. 亲子共读的成语故事活动。

要让成语故事教育形成一种氛围,少不了家长的协助。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之前,先预告孩子,让他们向家长了解内容、了解所引申出来的意思,第二天孩子的发言往往更精彩,对故事的理解也更深刻。在让幼儿当众讲述故事之前,也要请家长做幕后英雄,给孩子讲述故事,引导孩子理解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或者“家校路路通”的方式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构建一个“家庭学习共同体”。

三、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高效率地开展成语故事活动

1. 画面欣赏法。

图片、录像、投影可以直观生动地表现出内容,化抽象为具体,把美好的情景展示给幼儿,给他们美的感受。如果再加上教师动情的讲解,就可以牢牢抓住幼儿的心,让他们在优美画面欣赏中很快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2. 愉快诵读法。

诵读成语故事可以为幼儿以后当众讲述提供基础,诵读的方法可以多样,比如两个幼儿对读,接句诵读,接字诵读、看语句读等等。多样的诵读方式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对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诵读简短的成语故事是最愉快、最有认字成就感的一件事。

3. 情景表现法。

读书和学习的成语 篇3

《读书与出版》从一九四七年四月号到十月号先后登载了孙起孟先生 《献议一个学习合作的计划》、《下一步如何?》、《有效的学习之路在哪里》三文,标志《读书与出版》举办“学习合作”从开始、发展、结束的缘故和全过程。“学习合作”始于一九四七年的四月号,这期杂志在登载孙起孟先生文的同时还发表了《本刊关于帮助学习合作的办法》:要点是“以本刊为媒介,使本不相识的读者互相知道、通讯,帮助他们进行有计划的自学和解决某些困难;如有可能,分别成立共同学习的组织。愿意参加的读者,写一篇自我介绍,在刊物上登载,读者间可以相互通讯,也可以通过刊物联系等等”。那时刊物读者主要是进步青年,大约三分之二是职业青年,其余是大中学生等。在当时沉闷的环境下都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个人和国家的前途。此举得到读者热烈的响应,因此纷纷报名参加。仅从第五期到第十期就刊登了三百零一份自我介绍。杂志社为了针对读者的情况帮助学习,还发了学员调查表。根据第七期公布的已收到一百零七份表格的统计:学员所在的地区以上海、 江、浙为主,远至西、北和南方,如北平、沈阳、香港、西安、成都、太原、开封、广州、桂林、琼崖等地都有。学习的兴趣集中在社会科学方面,年龄以二十至三十岁为主。学员们还提出各种建议如:增加篇幅,出版专门刊物,建立通讯图书馆,举行座谈会,聘请名家指导或演讲,组织读书会等等,乃至提出组织通讯学社、联谊会和总机构等似乎有点越出学习合作的范围。可是,杂志社好像一度也有此意,在第六期刊载了学员建议后说: “我们的意思,并不否定总机构的必要,希望先建立各地学合小组,多多通讯,互相了解。”因此,短短半年中搞得热火朝天。江苏、浙江等地学员通过邮件联系后就地建立学习组织。上海学员较多,联络了本地和外埠的学友几十人,编为哲学、文学、新闻等各个学习小组,出版油印的小刊物,交流学习体会; 还举行时事座谈会,并把讨论的情况和记录告知编辑部,邀请派人参加指导。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方式,带有很大的风险。因为,人人可以自由进入,不免鱼龙混杂。这就是史枚文中所谓“大约只有半年,发现果然有人在做不利于学习合作的活动。这个专栏连同合作小组,便都不能不取消了”。 因此在第十期上发出了本刊启事,大意为:“接到读者来信,说有人倡议采取‘行动’,学习配合政治活动为词,到别的社团去‘吸收分子’写关于现状的通讯,联络外埠读者等等。本刊提醒学员,不可被漂亮的词句欺骗,迎合你们的心理,装出进步姿态。凡以学合的名义做超出学术范围的活动者都是‘破坏学习合作’的行为,请其立即退出学合,同时不再刊登自我介绍,完全取消学习小组。”这是当时环境下的必然结果,目的是保护学员和刊物,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杂志从同年第九期起,刊登了《持恒函授学校缘起及简章》。“学习合作”停止后,一部分学员就转到“持恒”。由于“持恒”是收费的,有些学员因经济拮据而未能参加。此后,杂志社通过“持恒学讯”和“问题解答、信箱、习作、讨论、征文”等版面继续帮助读者学习和互相交流。虽然,直到第二年仍有读者建议恢复“学习合作”和继续刊登自我介绍,环境已不允许这种合作方式了。只是,学合并没有真正结束,学友们不定形式的相互探讨各种问题,延续到建国前后。这里说明几件有关的和延伸的事情。

一、启事中说的读者来信是上海组织的一位学员写的。所谓采取行动等等也确有其事。当时座谈会和小组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是美国帮助国民党打内战,百业凋敝、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学员都是热血澎湃的进步青年。在讨论中不免慷慨激扬,认为面对这丑恶的社会、苦难的同胞(比起在水深火热中的工农大众,我们这些小知识分子,多少还有一口饭吃),学员们认为不能停留在空谈上,空谈不能改变这黑暗的现况。因此,提出来要走出小圈子,发动工农群众。实际上,这也是《读书与出版》中的许多文章影响和启蒙的必然结果。学习小组中有的学员担心这种过激的言行会闯祸,因而向杂志社反映,就有了启事。上海的学合组织,看到后,感到有点委屈,就派了几位学员造访编辑部,说明情况,寻求帮助。会谈中编辑们(记不起是谁接待)态度很好,强调是在当时情况下不得不如此,并忠告我们要谨慎。此后,上海学合组织的大部分成员,除了学习上的交往外,确实都到自己的单位或进步的社团去经风雨、见世面,好多人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或各种协会,积极投入到迎接解放上海的战斗,建国后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在熟悉的学员中并没有发现伪装者参与破坏,大部分学员后来成为朋友一直保持联系,甚至延续至今。但是,所谓“有人在做不利于学习合作的事”,可能杂志社另有所指,那就别论了。

二、当时,还有好几个已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也自发地参加了学习合作,并且,与某些学员,通过学习,相互了解,成为生死至交。还介绍入党。

三、但是,大家都没有料到的是,因为通过“学习合作”认识的朋友,会在建国后带来麻烦。麻烦起源于南京,有五位学员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其中有一位J君在师范学校读书,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J君有位朋友W君是文艺爱好者,当时在南京编一本文艺刊物《蚂蚁》。W君通过J君也参加到“学习合作”活动,并且到上海来委托学员推广。W君到上海某大学去推广《蚂蚁》时被捕。上海警方在W君身上查不出别的罪证,同意W君可以找铺保释放。W君在上海没有可靠的关系,就请上海学员C君铺保出狱。C君是学合的积极分子。其工作单位有一个小厅,是上海学员座谈、讨论聚集之地。胡风事件发生后,W君因为与胡风有通信等关系,在“三批材料”上有名字,理所当然的在劫难逃。可惜,J君因W君关系受到牵累。当时,J君已在北京工作,其丈夫在共青团中央工作,因这个关系,导致夫妻离婚。后来,J君带着子女回南京,先是劳动,后教书。改正后,虽经领导和朋友们劝告,夫妻终未能破镜重圆,所幸J君生来开朗,晚年寄情于山水之间。上海方面,则在当年与W君和《蚂蚁》有关系的学合参加者中捉出七只“小蚂蚁”,作为胡风集团的受影响者,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C君牵连最重,受处理后,妻离子散,本人病故在劳改农场。当然,最终都改正、恢复公职和党籍。这算是一段插曲,或者说是不幸中的大幸。因为,上海还有一位与胡风有关系的Z君,很早就参加了“学习合作”,并且,与上海和各地的学员有广泛的交流,在《读书与出版》还有文章。所幸,Z君在胡风事件前病故,否则,受影响的学员就不止这几位了。

四、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读书与出版》与读者的亲密联系和热忱地答复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编辑与读者交流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大事,小到个人的职业、学习、生活、恋爱、兴趣等等。史、柏两位的文中已做了介绍。这里特地再举出几例,现在看来有点幼稚,确实是当年的真相,如一九四七年四期有学员提出“没有钱买书,怎么办?”这是经济困难的读者求助,杂志社也愿意想法帮助。一九四八年第三期学员提出“患肺结核者能否恋爱”,还有“我是一个病者,因为身体弱,不能去实践,满腹理论有何用处?抱病的身体怎能深入社会去生活?”还有 “在社会主义国家,家庭是否还存在?一夫一妻制是否存在?”都得到亲切、务实的回答。同年第八期有学员询问“不吃是否可以生存?”关于此事,稍微说几句。那时,国统区物价日夜暴涨、米比珍珠还贵。反动派居然唆使某些媒体,鼓噪什么人不吃饭也能活下去。四川杨妹九年不吃,上海张某也是九年不吃。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 这个问题是建人回答 ,从科学角度做了严正的驳斥。还有好多问题是直接回答提问者,可能更为有趣和广泛。杂志还能邀请著名学者回答读者的提问。 如有学员提出关于中国文字研究的三个讯问,马叙伦老先生做了详细的回答。还有“关于绘画基础理论的学习”则是丁聪回答的。读者能把各种问题向杂志倾诉、询问,寄托着对编者的信任。

如果说,一本杂志,可以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读书与出版》、“学习合作”和“持恒函授学校”是当之无愧的。在艰难险恶的条件下,编者们千方百计传播进步的科学的思想,坚持到最后一岗。第三年的杂志,纸张比前二年差多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出版条件。正如柏元先生文中说的为读者——主要是青年:“给他们指引一条健康的人生通途,杂志社团结了广大的读者并且形成了一个富有感情的联系网,由衷地怀念,毕生不会忘记。”发挥了启蒙作用。“学习合作”和“持恒函授学校”已经成为历史,在当年确实对一大批追求进步,但又找不到有效的学习之路而游移彷徨在人生旅途中的青年人指点了一条互助合作、共同前进的正确道路。就我们所接触的学友,后来都积极投身到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各条战线上,没有辜负杂志和老师的教导与期望。

读书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篇4

2、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

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5、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6、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7、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10、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11、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12、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

13、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14、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

15、知识就是力量。

16、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

17、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18、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19、用功学习不仅有益于我的心灵,而且有益于我的身体。因为这样专心读书的本身对我就是一件乐事,我不再考虑我的那些疾病,痛苦也因此减轻了。

20、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1、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22、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

23、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24、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25、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26、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2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28、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29、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30、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31、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

32、书是灵魂最好的麻醉剂。

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4、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

3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3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8、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

39、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40、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

41、书有自己的命运,要视读者接受的情况而定。

42、提防那只念一本书的人。

43、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4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45、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46、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

4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8、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49、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50、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51、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

52、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5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4、没有哪本书坏到一无是处的地步。

55、拥有书籍就是教养的证据吗?果然如此,谁在教养上足与拥有满屋子书籍的书店主人抗衡。

56、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

57、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5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

59、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我爱学习和读书作文 篇5

我爱学习,学习中的知识像海边的贝壳一样多,又像天上的星星那样不计其数。其中去了解故事里的人物,我觉得是最有趣的事了,因为故事里的人物有许多的神态动作之类的。

痛苦就是痛苦,快乐就是快乐,痛苦时怎么会有快乐呢?小时候的我总是这么认为。慢慢地慢慢地我长大了,生活中的某些事情让我有了痛苦时快乐着的滋味,这滋味很美好,很美好…我在幼儿园就喜欢学习,每次都停老师讲有趣的事,我也似懂非懂的听着。我喜欢在幼儿园里面吧自己的小人书拿出来看。有的字不认识我就打个记号回去问妈妈。所以我的书上有许多记号也是在所难免的。有时我也很讨厌读书,我恨不得把书撕了。

记得有一次我在幼儿园看一本漫画书。可是有许多字不认识,那时胆小不敢问老师,就只好在做记号,可是那些字我基本一个不识。我没有耐心所以把书扔到一边。后来回到家,妈妈知道后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柯杰,长大想过好日子就要好好读书。不能耽误了学习,不可以遇到一点挫折就不读书了,只要你小时候乖乖读书,长大一定有出息的。”听完以后我的信心回到了我身边,继续抱着书看了起来。不认识的就去找妈妈问。

上小学之后,认识了许多字,我的读书量也大大增加了,我爱读书爱到一天看不见书就没有胃口吃饭,所以妈妈经常为我买一些书,有一次我出去吃饭一本书也没带,我就硬拉我妈妈去买书。我妈妈让我自己去,我自己买了一本书坐在路边的椅子上,天渐渐的暗下来了,直到我的手机响了我才知道妈妈在找我。

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我知道在学的路上会有艰辛、会有痛苦、会有枯燥还会牺牲很多娱乐及玩耍的时间。但我更懂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记得台湾女作家罗兰曾说:“我们的生活有苦也有乐。几乎每一件甜美的事物背后都必定随带着一些辛苦,换句话说,几乎每一件辛苦的事情背后也必定随带着一些安慰和快乐。当你觉得辛苦和不耐烦的时候,请你为它另一面的意义而忍耐。当你有机会安享你的收获时,你一定会领悟到当初所付出的并没有落空…。”

勤奋读书的成语 篇6

从古至今,勤奋读书都是个永恒的话题,只有勤奋的读书,我们才能更加进步,才可以懂得更多,下面是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

【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梁:房梁上,股:大腿。

【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十载寒窗】:载:年。指长期苦读。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笃信好学】: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聚萤积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聚萤映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映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磨砻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始终不懈。亦作“磨礲浸灌”。

【磨礲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始终不懈。同“磨砻浸灌”。

【囊萤积雪】:囊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拳不离手】:拳:拳术。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勤学苦练,长期坚持。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仁义礼智】:仁:仁爱;义:忠义;礼:礼仪;智:见识。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规范。是儒家的伦理思想。

【日进有功】:日:天;进:上进;功:成就。天天上进就会成功。指学术、技艺的成就是在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中取得的。

【书不释手】: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雪案萤灯】: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雪窗萤火】: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萤窗雪案】: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萤灯雪屋】:指勤学苦读。同“萤窗雪案”。

【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载酒问字】:载:携带。带着酒去别人家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雪窗萤几】:《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胜读十年书】: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成语语义的组合性和概念性 篇7

但是, 过去二十年的研究表明, 很大一部分成语看起来是部分组成的, 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和总意义之间是有关联的, 各组成部分的字面意思和总成语的比喻意义之间的“关联”, 来自于语言使用者头脑中产生的无意识概念结构“动机”。

1.关于成语是非组合性的观点

形式语义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意义的组合性, 一个句子的意义可以从它的组成部分中推导出来。

大部分语言学家把成语定义成无法从组成部分中推导出意义的表达式, 实际上, 当学习一个新的成语, 说话者必须在成语和它的非字面意义中建立一个任意的联系。

然而, 语法的限制定性了很多成语, 导致了这样一种观点, 即成语在语法上是“凝固的元素”。Fraser (1970:33) 认为成语可以组织成“凝固的层次”, 包括能够接受几乎所有的语法转换, 而不会失去其比喻义的表达式。

成语的“固定性”不仅来源于句法的限制, 而且来源于它们的语义。非组合性观点认为很多成语是“凝固的”或是“死去的”比喻。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成语的隐喻解释大部分是被话语字面意思的不恰当引发的。如果一个隐喻经常性地被作为一种特殊含义来使用, 那么它就会失去个性, 从而将这个隐喻意义储存为它表达方式的一个标准意义。

之所以成语经常被认为是“死去的隐喻”, 是因为语言学家们弄混了死去的隐喻和常规的隐喻, 人们经常对于原始的隐喻缺乏认识, 人们相信, 基于常规, 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知道每个词汇的意义是一样的。

2.从组合性到概念性

一直以来语言学家们都尝试描述成语在其组合性中是如何不同的。Nunberg (1978, cited in Titone&Connine 1999:1661) 认为成语的描述取决于它组成部分的字面意义是如何参与到整个表达式的意义中去的。根据这个系统, 成语被分成三个类别:通常可分解的成语 (一部分成语是按照字面意义使用的) 、异常可分解的成语 (成语组成部分的所指可以被认定为隐喻) 和语义上非可分解的成语 (组成部分的意义对于整个喻义没有影响) 。

一系列针对阅读时间的研究表明, 被试在阅读可分解的成语时比阅读不可分解的成语时花费更少的时间。这个结果表明了人们在理解成语短语时试着在分析成语的组合性, 通过试着给予单独词汇独立的意义, 辨认出有意义的单位如何组成短语的整体意义。

成语的可分析性和可分解性指出了成语组成部分的意义可能和成语实际所指的概念有关联。Lakoff (1987:447-448) 指出, 常规意象 (文化社区中共享的心理意象) 在语言中起关键作用。常规意象不仅可以帮助形成新的成语, 而且可以用来解释旧的成语。很多成语的意义不是随意的, 而是有动因的。动因来自于常规意象、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 即在成语和意义之间提供“联系”。

Gibbs&O’Brien (1990) 用一个实验将Lakoff的研究进一步发展, 被试被要求详细回答对25个成语的心理意象。他们发现被试在构思成语时的方法惊人相似:平均75%的被试的心理意象描述出相似的一般意象, 人们对于成语理解的相似性是基于概念隐喻的。

很多成语是没有概念隐喻的, 但是有一个概念转喻和常规知识可以把成语和意义“联系”起来。Kovecses&Szabo (1996:337-344) 分析了和手有关的英语成语, 发现关于手的常规知识带来了成语handful和with an open hand。英语中基于手的成语中最重要的转喻之一就是“手代表了人”。

3.语言中的人体

认知语言学家们称, 我们的概念系统是被概念隐喻和转喻结构化的。我们抽象概念的大部分是通过其他更加具体的概念被理解的。人们把“非物理”的概念转换成“物理”的概念, 我们在世界上的物理体验的主要来源就是我们的身体及和环境的互动。我们理解目标域的最主要的源域之一就是人类的身体。

4.和头有关的成语

很多表达式是被一种非常普遍的, 将头概念化成一个装满想法和情绪的容器的隐喻所激发的, 也被头和心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以及头和控制之间的转喻所激发。

4.1头作为一个容器

两种普遍的跟头有关的本体论隐喻是“头是一个容器”和“想法是物理的对象”, 在表达式里就是“get ideas into one’s head, put ideas into someone’s head, 和put out of one’s head”。

头被概念化为一个可以将想法放入或取出的容器。想法原本是在头的区域的外面, 然后通过把想法定位到头脑中的储存空间, 它们就马上变成可获得的, 可量化的, 可以指“我的想法”或“你的想法”。

一些阐述也可以在“头是一个容器”和“想法是物理的对象”的本体论隐喻中找到。在成语have rocks in one’s head中, 如果容器中的空间都被石头占满, 那么就没有想法的空间, 就带来了低心理能力的结果。成语having a thick head暗示说英语者思考程序的一种方法。头是可视的筛子, 想法可以进入, 如果筛子有很厚的墙, 那么对于“想法”来说, 要进入这个容器就很困难。

通过在容器空间里定位和放置东西, 我们可以辨认出和获得先前的无界限的对象。这个特性在表达式need to have one’s head examined中可以检测。通过清除容器中的没用的想法, 新的想法就可以进入头脑。

头不仅装着想法, 而且是一个情绪的仓库。就像成语get a swelled head显示的, 自负是一种液体, 充满了头, 头的尺寸变大。伴随着自负的一个生理影响就是“头不自然地上升了”, 激发的隐喻就是“一个自负的人正在上升”, 就像成语hold one’s head up high或者be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somebody。当东西比平常高的时候, 看起来尺寸也更大。给出这两个基本的体验 (身体里的液体及和尺寸相关的高度) , 我们可以容易地理解“头是个容器”和“自负是容器中的液体”, 以及它们激发的成语。

愤怒被认为是在容器里的热的液体, 而容器是身体本身。当愤怒的密度增加, 液体在容器中就上升, 最后会导致容器的爆炸 (比如, my anger kept building up inside me) 。液体的温度不升高, 我们可以保持冷静, 作出合理的判断。液体的温度升高, 我们就失去了沉着冷静, 就像表达式be a hot head所说的那样了。

4.2转喻

概念隐喻不是可以用来解释“头”类成语背后动因的唯一手法。转喻也可以在一些例子中发现。比如have a good head for doing something, have a good head on one’s shoulders。概念转喻“头代表了心理能力”发挥了作用。成语lose one’s head, go out of one’s head都和强烈的情绪有关, 在这种体验下, 人们会失去他/她的头。转喻“头代表了控制 (和理智) ”发挥了作用。

4.3常规知识

除了隐喻和转喻外, 被一个语言社区所共享的非科学的、普遍的理解也可以激发成语表达式。常规知识包括标准的、日常的关于头的所有物、功能、形状和大小的信息。比如, 当一个孩子出生, 他的头盖骨的一部分是软的, 在出生几个月以后才变硬。如果一个人心理能力很低, 就可以使用成语be soft in the head。如果婴儿头盖骨里面软的部分被破坏了, 可能就会导致心理残疾。我们的常规知识也扩展到和头相关的姿势。搔头是一种泄露不确定或者疑惑的标志, scratch one’s head意味着“怀疑, 疑惑”。

成语的意义被认为大部分是约定俗成的, 单独词汇的意义总和与表达式的意义不是相等的, 这种观点已经受到很多语言学家的挑战, 组合性在理解成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大部分成语是被激发的, 这种激发动因来自于常规意象、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 它们给成语和其意义提供“联系”。

本文检查了英语跟“头”相关的成语, 针对“头”如何在英语中被概念化提供了相关的清晰的图像, 分析显示出很多成语通过隐喻和转喻的变化, 彼此之间有很密切的联系。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帮助下, 成语分析最终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摘要:成语意义是有组合性和概念性的, 文章通过对英语成语的分析, 即那些含有身体部位“头”的成语, 研究这些成语以什么概念隐喻或者转喻做基础。

关键词:成语,组合性,概念隐喻

参考文献

[1]Fraser, Bruce.Idioms within a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Foundations of Language, 1970.6:22-42.

[2]Gibbs, Raymond W.and Jennifer E.O’Brien.Idioms and mental imagery:The metaphorical motivation for idiomatic meaning.Cognition, 1990.36:35-68.

[3]Kovecses, Zoltan and Peter Szabo.Idioms:A view from cognitive semantics.Ap-plied Linguistics, 1996, 17:326-355.

读书和学习的成语 篇8

关键词:同源成语 同义成语 通用·异体成语

有三类成语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纠缠、交错之处,即同源成语、同义成语和通用·异体成语。

本文拟从来源、结构、意义等方面分析这三类成语的同异之处。

同源成语指一组具有共同语源的成语,如出自同一寓言传说、历史故事、诗文小说等,其结构方式可以是诗、文的截取或典故的概括。

从生成方式来看,同源成语可分为原生式和再生式两类。原生式指对同一语源从不同引用角度构成不同成语,成语间都是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和“睚眦必报”两个成语同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原文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由此段话截取这两个原生式成语。

再生式同源成语指在某语源的基础上产生某成语,再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产生另一个新成语。后出现的新成语称再生式,和先出现的构成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产生后,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这三个成语,这三个成语和“睚眦之怨”是间接同源的关系。

从意义来看,无论是原生式成语还是再生式成语,意义都可相近、相关或相异。如“既往不咎”,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责备,源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尔后,“咎”改为“究”,而“既往不究”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追究,二者意义相近。

又如“望洋兴叹”“见笑大方”“大方之家”三个同源成语皆出自《庄子·秋水》中河伯见北海若的寓言。但“望洋兴叹”喻大开眼界而惊奇,或喻做事力量不足而元可奈何;“见笑大方”谓让高明者取笑;“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者,三者意义相关。

再如“自以为是”指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源自《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日德之贼也。”尔后,人们改“是”与“非”,表示经常想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两个成语意义相反。

同义成语指一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意义相近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取义角度、表义倾向等差别。如:“亲密无间”和“形影不离”,二者都表“关系亲密”,但取义角度不同——“亲密无问”表没有丝毫隔阂,着重心灵的相通,可用于异地或同地;“形影不离”表一刻也不分离,着重空间的距离相近,只能用于同地。

意义相同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语体的差异,如“杀鸡取卵”(书面语)——杀鸡取蛋(口语);“声色犬马”(书面语)——声色狗马(口语)。

同义成语可能是同源成语,如前“睚眦之怨”“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既可是原生式,也可是再生式。但也可能不是同源成语,如“螳臂当车”和“蚍蜉撼树”都比喻“自不量力”,但语源不同。“螳臂当车”源自《庄子·人世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蚍蜉撼树”源自唐朝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通用·异体成语是依据成语的社会使用频率来确定的。在一组成语中,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叫通用成语,意义较明确、精炼、贴切、通俗的成语往往通用,其余的叫异体成语(也叫或体成语)。通用·异体成语都是同源成语和同义成语,但大都分别是同源成语中的原生式和再生式,是同义成语中意义相同的。

通用·异体成语可以分三类(以下各例在前者为通用成语,在后者为异体成语)

一、异序式

异序式指成语语言单位不变,但词序发生变化。如:AB-BA式,成语中的两个语言单位倒序构成一个新成语。如:

轰轰烈烈——烈烈轰轰

大名鼎鼎——鼎鼎大名

光明正大——正大光明

班门弄斧——弄斧班门

以上各例是成语的全部语言单位倒序。其他形式也十分复杂。如:

凶多吉少——多凶少吉 (ABCD——BADC)

尔虞我诈——尔诈我虞 (ABCD——ADCB)

舞文弄墨——舞弄文墨 (ABCD——ACBD)

节衣缩食——缩衣节食 (ABCD——CBAD)

铁石心肠——铁肠石心 (ABCD——ADBC)

夜以继日——日以继夜 (ABCD——DBCA)

变换语序的成语由于语言单位没有改变而意义基本不变。

二、异素式

这类通用·异体成语是通过替换不同语素而构成的。例如:

异口同声——异口同音 (“声”“音”为近义语素)

返老还童——反老还童(“返”为今字,“反”为古字)

首倡义举——首唱义举(“倡”为本字,“唱”为通假字)

心如铁石——心如金石(“铁”“金”语义关联)

三言两语——三言五语(“两”“五”数字语素相异)

雄才大略——雄材大略(“才”“材”为异体词)

书声琅琅——书声朗朗(“琅琅”“朗朗”为同音语素)

三、长短式

这类成语长度不同,大都是通用成语较长,为了语言精炼,结构简洁,通过压缩、概括或截取,构成另一个(些)异体成语。如: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竟成(异体成语为通用成语的部分粘合)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异体成语为通用成语的截取 )

这类成语一般意义不变,但详式较精细,运用频率较高。简式较概括,有时意义不明确,需以详式作为参照。

通用成语和异体成语之间的意义较为复杂。意义较明确、精炼、贴切、通俗的成语往往是通用成语,运用频率较高,其他则是异体成语。

由于两种成语都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因此,可以产生各种复杂的意义联系。

一组通用·异体成语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三类:

(一)意义全同

包括:1.本义同;2.本义、引申义同;3.本义、比喻义同;4.本义、引申义、比喻同。例如:

翻江倒海——倒海翻江。(本)形容水势很大,波涛汹涌澎湃。(引)①形容破坏极甚,状况混乱不堪。(引)②形容心潮起伏,激荡翻滚。(喻)比喻力量巨大或者声势浩大。以上一组通用·异体成语基本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全部相同。

(二)意义部分相同

包括本义异、引申义同以及本义异、比喻义同的情况。如:日暮途穷——日暮途远。以上一组通用·异体成语本义相反,“穷”表路尽了,“远”表路很长;但这两个成语都可比喻“无路可走,力竭计穷,接近灭亡”。

(三)意义有细微差别

往往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都有所差别。如:重起炉灶——另起炉灶。以上“重起炉灶”本义为“重新支起炉灶”,比喻义强调把以前中断的事业恢复起来。“另起炉灶”本义为“另外支起炉灶”,比喻义强调从某一团伙中分离出去。

简而言之,上述三类成语的差异为:同源成语注重其来源,同义成语注重其意义,通用·异体成语注重其运用频率。一组同源成语都有其相同的来源,其构成方式有原生式和再生式,其意义可以相近、相关和相异。

一组同义成语可以有共同的来源(这一部分兼同源成语),方式可能是原生式或再生式;也可以来源不同(这一部分非同源成语),但意义相同或相近。一组通用·异体成语都是同源成语(可有原生式或再生式),也都是同义成语。但同源成语意义不同的不是通用·异体成语;同义成语来源不同的也不是通用·异体成语。

参考文献:

[1]许肇本,段益民.通用·异体成语词典[Z].北京:中国书籍出版

社,2003,(3).

[2]段益民.论通用·异体成语的优选机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 篇9

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

1、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2、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3、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4、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5、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6、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7、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8、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9、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10、胜读十年书: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11、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12、萤窗雪案: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13、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14、十载寒窗:载:年。指长期苦读。

15、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16、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关于刻苦读书的名言

1、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夭高。

2、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3、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5、读书之乐乐无穷,拨琴一弄来熏风。

6、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7、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8、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9、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0、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英国·谚语

1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1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3、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唐·吴兢

14、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汉·王符

15、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四时读书乐》

16、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8、进学致和,行方思远。——字严

19、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2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2、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欧洲·谚语

2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24、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形容喜欢读书的成语 篇10

【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笃实好学】 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笃信好学】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笃学不倦】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笃学好古】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昼耕夜诵】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引锥刺股】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悬梁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

【夜以继日】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好学不倦】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悬头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同“悬梁刺股”。

【通宵达旦】 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汉语成语研究的回顾和反思 篇11

【关键词】理论研究 教学研究 反思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汉语成语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著述丰富。 学者们分别从语义、语法、语用等角度对成语进行了不同的考察。本文从立足理论和教学研究两方面,对其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和整理,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些看法。

二、成语的理论研究

汉语成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这个阶段涌现出了许多成语的研究专著。研究范围包括成语的界定、来源、语音、语法、语义等。较具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有:马国凡的《成语》最先将成语作为一个特殊的词汇单位来进行研究,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成语语义的研究套路。史式的《汉语成语研究》、许肇本的《成语知识浅谈》等论著都对成语的含义、特点、结构等方面作了系统的介绍。李一华的《常用成语探源上—对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所收成语有关出处引例的补正》对成语在溯源方面的问题做了一些讨论, 希望通过这类研究使人们对成语源流有新的认识。

而成语作为汉语中的特殊词汇,其语音、语法、语义三方面的研究也受到不少关注,如:伍崇文认为多用四字格而使结构整齐,用双声叠韵而使声韵和谐等,充分显示出汉语成语音读方面的美感。朱丽芳论述了成语的结构功能分布统计及基于语法功能分布的成语运用等;孙艳红总结了汉语成语语义变异的类型并揭示了变异原因。

随着对成语研究的逐步深入,在修辞、文化等方面的探讨也日益增多,如郑晓从汉民族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方面探讨了汉语成语中的文化内涵;徐续红从九个方面对成语构成的修辞方式进行了分析。最近几年,也有学者关注到网络新成语的现象,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如郑俊涛总结了如今网络时代的新成语的新定义和产生的原因;刘芹全面解读了网络流行十大新成语。

总的来说,汉语成语自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其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研究的内容也不断充实,但这些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探索。随着经济生活不断向前发展,语言也紧随其后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授汉语成语这方面,也吸引到不少学者展开了相关的讨论和研究。

三、成语的教学研究

成语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偏误分析方面的研究,包括偏误分析的类型、产生偏误的原因等。如张永芳对留学生使用成语时出现的偏误进行语义和语法上的分析;王美玲把成语偏误的类型归纳为四种,并从语言学习和教学两个角度思考偏误产生的原因。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成语教学的看法,如:成宁重申了成语教学的地位,探讨了成语习得的价值;陈晓娣从文化角度切入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研究与教学,着力解决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对成语研究现状的反思

汉语成语研究发展至今,虽然研究著述已有很多,并且从本体方面的研究逐渐拓展到了教学上的研究,特别是在本体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的理论成果。但在很多问题上学界并无统一的论断,且本体研究方面大多都局限在母语为汉语的成语研究中。而在教学方面的研究,虽然在偏误问题上的探索已有不少,但是缺乏对汉语成语教学的规范和指导,在教学模式、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讨还远远不够。

由此可见,在成语教学研究这方面还有待后人大力深化和细化。在汉语成语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立足在汉语这一大背景下,应当放眼国际,将其他国家有关成语方面的特点和构成与汉语成语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指导。这样不仅能缓冲不同文化背景下成语教学在认知、学习以及教学上的摩擦,而且能使成语这一文化载体得到更好的传播和认识。

【参考文献】

[1]成宁.探讨汉语成语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J].语文学刊,2006(02) .

[2]陈晓娣.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研究与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8 .

[3]刘芹.全面解读网络流行十大新成语[J].速读,2009.

[4]李一华.常用成语探源上—对《汉语成语词典》修仃本[J].语文研究,1984(2).

[5]马国凡.成语[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3.

[6]权正容.中韩两国成语的比较[J]. 语文建设,1995(04).

[7]史式.汉语成语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1973.

[8]王美玲.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4.

[9]伍崇文.成语的音读美[J].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87.

[10]徐续红.成语分类问题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3(10).

[11]许肇本.成语知识浅谈[M].北京出版社,1980.

[12]郑俊涛.网络时代新成语的新定义和新成语的产生 [J]湖南农机,2011(01).

[13]郑晓.汉语成语与汉民族文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03) .

[14]朱丽芳.成语语法功能和运用的初步考察 [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

上一篇:大学生国防教育讲座心得体会下一篇:家乡的笋干干菜优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