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调查报告

2024-06-22

剩男剩女调查报告(精选8篇)

剩男剩女调查报告 篇1

“剩男剩女”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昨天,首份中国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在京出炉。调查显示,七成“剩男剩女”存在孤独寂寞、焦虑等负面情绪。

本次调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和慈铭体检集团等40余家机构及媒体单位共同举办。调查历时4个月,共采集有效问卷160570份。广东、上海、深圳、北京、重庆地区的参与人数位列前五,占调查总人数的47.2%,被调查者中27岁—35岁居多,占总人数的90.2%,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据了解,中国妇联划定“剩男剩女”的标准是,男30岁、女27岁。

调查显示,有30%的“剩男剩女”错过最佳生育时期。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会长韩小红表示,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是在25岁至30岁之间,过度晚婚晚育对女性身心健康不利,更对下一代健康构成威胁。韩小红表示,“剩男剩女”中,女性妇科疾病、激素水平紊乱等内分泌系统问题、乳腺疾病和男性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统问题所占比例,均超过肥胖症、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长期单身的人易受到经济和舆论等多方面的压力。在所调查人群中,快乐情绪仅占25%,孤独寂寞、焦虑等负面情绪占75%,其中,孤独寂寞居首,占22.2%。近半数在京的“剩男剩女”每天工作8至10小时,20%的人每天工作10至12小时。半数被调查者在一个月里曾有5天连续或累计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10%的人表示有6至10天连续或累计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导致睡眠减少的原因中,加班所占比例超过上网、习惯性失眠、夜生活等行为,心理压力所占比重最大,达36%。你喜欢搭讪剩女么?

一份关于“剩男剩女”的调查报告 篇2

《中国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注明:本次调查由慈铭体检集团联合中国医师协会HMO等40余家机构及媒体单位共同举办,共采集有效问卷160570份。广东、上海、深圳、北京、重庆地区的参与人数位列前5,占调查总人数的47.2%。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就可以结婚了。中国妇联划定“剩男剩女”标准:男为30岁,女为27岁。本次“剩男剩女”调查:男性占54.3%女性占45.7%。

调查“导致依然单身的最主要原因”的选项分析显示,选择“工作之余宅在家里”的被调查者以20.20%的比例排在了首位;“没有经济基础,没房、没车”以19.2%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社交圈窄”以18.4%的比例排在了第三位;“对爱情宁缺勿滥、过于痴情、被曾经的感伤所困扰”占17%;“不会与异性相处,对自己缺乏自信”占12.7%;“因事业和学业而错失交友的最佳时机”的比例占9.3%;另有3.2%的调查者表示自己是独身主义者,不打算结婚。

调查发现,“剩男剩女”目前的心理状态,快乐情绪仅占25%,“孤独寂寞、平淡、焦虑”等负面情绪占75%(其中,“孤獨寂寞”居首,占22.2%,焦虑、疲倦感、压抑感、挫折感等负面情绪占30%)。因为单身,1/5的“剩男剩女”夜生活频繁。过度晚婚晚育,使“剩男剩女”错过最佳生育时期,调查显示,有30%的“剩男剩女”错过最佳生育时期。

和同龄男女一样,“剩男剩女”也有正常的生理需要。如何解决生理需求?调查显示,有正常性行为的固定的性伴侣仅占17.6%;自慰方式解决占31.4%,长期压制占21.6%,一夜情占9.8%,商业性活动占7.8%,用情趣用品占3.9% ,其他7.8%。

爱情恐惧症袭击剩男剩女 篇3

针对这种恐慌,国内世纪佳缘网站对2万名“光棍”进行了一项爱情调查。结果发现,25岁正是剩男剩女们的爱情恐慌开始发作的年龄。这其中的规律该如何解释呢?

“首先,25岁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北京晨晖心理咨询中心督导、婚姻家庭治疗师雷明告诉记者,从这时候到30岁,人对情感的认知真正发育成熟,对爱情的渴望是最为热切的,但又必须兼顾事业方面的追求。其次,中国人的婚姻观和婚姻制度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中国式的婚姻在观念上是一种一锤子买卖,‘离婚就是错的’可以说是一种‘潜规则’。”雷明说,同时,离婚的各种成本还十分高,离了就要得罪介绍人,离之前还要为财产纠缠不清。这样,社会对婚姻的过高期待,也让准备迈入婚姻殿堂的人徒增惶恐。

男人30还是“一枝花”,为什么25岁的女人就要愁嫁呢?“女人愁嫁是因为青春这个竞争优势正在迅速失去,若不能利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赶上最后一班车,会遗憾终身。”雷明解释道,现下有些人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口号,就是心存侥幸心理,把这一资源的作用片面化了,以致成为了变相的“买卖婚姻”。男性则不同,他们一方面到了生理上的繁殖旺盛期,需要性爱的满足,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男性在地位、金钱这些能力标志方面有所缺乏,所以有人就会用女伴作为自己魅力的告示牌。

剩男剩女调查报告 篇4

转眼20应届毕业生的应聘高峰已经杀到,面试时HR不免多问一句:“你是不是应届生呀?”当夹在应届生和往届生处于有经验和无经验之间的尴尬境地时,20的职场“剩男剩女”不免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悲情。

年的毕业生经历过一系列企业试用之后是如何看待职业的呢?在经历了一系列被淘汰之后是否会睇低自己、贱卖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2009年毕业的小茜和阿铭讲述自己的h工经历和感悟吧。

年应届毕业生的应聘高峰已经杀到,身为往届生,难道只有慨叹“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受尽冷眼决不睇低自己

小茜

h工小档案

毕业院校:某二类本科公共管理专业

应聘过的岗位:电影院线、某手机连锁销售公司行政助理、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

目前岗位:10月下旬签约某英语培训机构少儿部课程顾问

小茜2009年大学毕业,她是那种被“实习”拖累死的典型,经历过5个月马拉松式的实习后,最终还是没有与实习东家签约。之后的一年中,她在3家企业试过工,并且应聘过20家企业。“无论就业多么严峻,找工作还是不要睇低自己,就是不要贱卖自己”,这是小茜经历了漫长求职后的总结。

实习半年却无法签约

去年毕业生求职最大的特色是企业发offer异常谨慎,收了大把的毕业生做实习和试用。很多实习生也清楚企业没有诚意要人,但是他们在没有新的东家的情况下,只能做好实习自我安慰。小茜是在农历年后在某手机连锁销售公司实习,担任行政助理一职。上班一天补贴十元,这钱仅够交通费,吃饭和住宿还需要父母负担。经过在公司5个月兢兢业业的实习,在8月份拿到毕业证时,与公司交涉合同细节尤其是待遇福利等问题时出现严重分歧。公司合同简直是霸王条款:“合约一年一签,工资一个月1000元(含社保),试用期三个月拿正式工资的80%.”小茜认为企业经常加班,这样的薪酬太低,于是拒绝了这个offer,开始了漫长的待业。

被胖主管奚落很无奈

9月份小茜应聘过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一职,工作内容就是电话催收不良资产,顺利通过笔试,但是面试让人难受。先在前台签到,胖主管点名时对着一个女生嚷嚷道:“没有你的名字你来干什么!”现场的应聘者都感觉很难受:如果银行没有通知过,谁会一大早跑过来被你吼啊。

之后胖主管开始对求职者面试,胖主管问了小茜很多问题,之后谈到薪资,他露出一副“就你还值这么多钱一个月”的神情,开口就问:“你们班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已经找到工作了?你10月还没有找到工作,你觉得你和他们的差距在哪里?”问题很刺激,小茜是按捺着想拍桌子的心情一一回答了胖主管的问题。

为何古代剩男剩女少? 篇5

按照这样的理解,古代的剩男剩女应该相当多才是,但为什么反而会很少呢?

媒人、派对皆有

在古代,男女结婚大多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而,没有媒人,男女是不能结婚的。即便是私下定情,也得要请个形式上的媒人来说亲,才能嫁娶。有不少朝代从法律上就规定,结婚必须有媒人,如果没有,则违反当时的“婚姻法”。如《唐律·名例》疏:“嫁娶有媒”;《户婚》疏:“为婚之法,必有行媒”。

有趣的是,媒人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得由地方威信高的老人推荐,选诚实守信的已婚妇女上报给官府,登记注册,便于统一管理。这种媒人是民间性质的,属私媒。而在古代还有一种官媒,就是官府负责解决男女婚配的专职人员,与现在民政部门办理结婚证的工作人员在某些职能上有相同之处。

实际上,古代男女之间的交往也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封闭,那时也有各种相亲派对。先秦时,官府每年会为单身男女提供一次交往的机会。春秋时期的“仲春会”就是一个典型的男女交友的大派对。它为适婚男女的相处提供了一个特殊的交往平台,大大提高了当时男女婚配的成功率。而且,这些相亲活动都是由政府推行的,强制执行,规定适龄男女都必须参加。

“仲春会”在每年的阴历三月三举行。除了这一天,正月十五、七月七,也是单身男女觅偶的良机。也难怪七月七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了。

官府强制结婚

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也略有不同,春秋时期规定男子20岁而娶,女子15岁而嫁;唐代规定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明代则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可见,中国古代其实是实行早婚制的,尤其是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遍都比较低。

古代可不像现在,为了限制人口增长而实行计划生育。相反,很多朝代更希望自己的国家拥有更多的人口,因为这意味着人丁兴旺,国家庞大。特别是在那些长期动乱和混战的年代。而且,古时的人也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们才能安居乐业,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古代是按户和男丁征税服徭役的,要是人口少、劳动力不足,势必就会影响赋役的征收和兵力来源。

为此,一些朝代就将适婚年龄的男女的终身大事列入官方议程,并制定了相关的惩罚措施来严格执行,所以,要是到了法定年龄仍不嫁人的女子,是要被处罚的。在汉朝孝惠皇帝时,谁家要是有女儿15岁至30岁还没有嫁人,就得罚款600钱。到了南北朝时期,甚至还出现了超龄女子不出嫁就是犯法的规定,连家里人也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周朗传》中所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而像现在有不少女孩子,选择男友挑三拣四,结果倒把自己弄成了剩女,这要在当时是肯定不行的,会给家人带来麻烦。

此外,有一些朝代还采取了强制女子出嫁的手段。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是必须要嫁人的,否则,官媒就会给她找对象,逼其强行嫁人。虽然政府是出于维护统治和增加社会人口的考虑,但这些强制性的措施却在客观上解决了当时一些剩男剩女的问题,而且是相当奏效的。

限制富人娶妾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如果男女性别比例保持一定,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上是不会有剩男剩女的。但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可不像现在这样,实行一夫一妻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的都是多妻制或一妻多妾制,男人拥有三妻四妾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样就人为地造成了男多女少,导致好多适婚男人都找不到老婆。而且,很多男人纳妾非常严重,少的几个,多的则有几十个,为此,有不少朝代对男人娶妾就加以严格限制,即使是官员,能娶多少个老婆也是有规定的,并不是说官高就能多娶,有钱就能多娶。

在汉代,就有这样的纳妾规定:“卿大夫一妻二妾,功成受封,得备八妾”,意思是说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才可以最多娶八个妾。“士一妻一妾”即有点文化和身份的人,可以娶一个妾。而“庶人一夫一妇”,普通老百姓是不准娶妾的,和现代一样,是一夫一妻制。到了元代,更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老百姓不得娶妾。

而且,即便是符合纳妾条件的,也不是想什么时候纳就能什么时候纳。明太祖朱元璋就规定亲王一级的“许奏选一次,多者止于十人”;世子及郡王则少多了,“额妾四人”,意思是一生中一般只能纳妾一次,除非无后才可再纳。

提倡寡妇再婚

在古代,人们认为“好女不嫁二夫”,女人要讲究贞操、守节,从一而终。所以,在这种封建陋习下,让寡妇再嫁是很难的。但为了使适婚男女比例平衡,尤其是在男多女少的地方,不论是民间,还是官府,对寡妇再嫁都持比较积极的支持态度,而不再强调三纲五常,从一而终了。

为此,有不少朝代在婚姻上提倡移风易俗。在提倡寡妇再嫁的同时,也设置了再嫁的程序,强行让寡妇嫁人。如《唐律·户婚》之“夫丧守志”规定,丈夫去世后,如果妻子愿意守志而不愿嫁人,别人是不能强行的,但祖父母、父母却例外,他们可以强行让她嫁出去。

当这种非正常的婚姻行为渐渐被人们接受后,就会随之演变成一种社会婚俗。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娶寡妇这种现象尤为普遍,特别是在家族内部,弟娶嫂、表兄妹结婚等并不被认为是有悖人伦常理的。

知己知彼,剩男剩女不落单 篇6

目前,全国一线、二线城市成为“爱情落单的重灾区”。其实,正如剧中所说:“平凡的人也能拥有不平凡的爱情,要相信奇迹,追逐梦想。”剩男剩女只要知己知彼,便可卸下面具早日奔向婚姻的康庄大道。为此,本刊特邀请心理学家周丽解析剩男剩女落单的心理原因。

“宁缺毋滥”求完美

案例:33岁的莉莉是北京一家跨国企业的白领,研究生毕业后没几年,她就已跻身公司的中层。但事业有成的她却一直没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些年,追求她的人从没断过,但却始终没有碰上合适的。在莉莉看来,不是学历不够,就是长得不帅;不是不够体贴,就是缺少男人气概。一来二去就这样拖了下来,成了一个实力派 “剩女”。

心理分析:莉莉可以说是一个典型,她有着绝大多数剩男剩女都有的共同问题:过度追求完美。这部分人大都有较好的学历、工作、家庭、外貌等条件,可以说是相对“完美一族”。因此,他们对“梦中情人”的要求也更高。

追求美好的对象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容不下一点缺憾,对身边的人“横挑鼻子竖挑眼”,总觉得“那山总比这山高”,这就可能是强迫行为了。对自己过高的评估,带来的或是看轻别人,或是更多看到了物质的东西。

这些人当务之急是要放低自己的身段。要知道人无完人,先发现自己的缺点,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而过分的理性,以各种现实条件来选择对象,只能削弱爱情的美妙纯真。

社交恐惧不见人

案例:王适有一份稳定而高薪的工作,才35岁就有房有车,是大多数女孩眼里的“金龟婿”。可他却宁肯一个人周末去钓鱼、爬山,去享受单身世界里的个人情趣,也不愿意和女孩单独相处。甚至一和女孩约会,就格外紧张,说话结巴,和平时谈生意时口若悬河的他判若两人。

心理分析:“内向”的人在和异性交往时总会有点害羞,这并不奇怪,关系也不大。随着接触的增多和时间的流逝,只要“郎有情妾有意”,最终还是能成就美好姻缘的。但如果“内向”过分,与异性接触就紧张,怕失去一个人的空间,也不知道如何与另一个人亲密相处,这就不是简单的性格问题,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病症——社交恐惧症了。

谈恋爱时,因为对自己的表现要求过高,特别是碰到心仪的对象后,非常在意对方对自己的看法,容易紧张、害怕、焦虑,还会出现口干、出汗、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手脚冰凉等症状。很多“好面子”的人,有了几次这样的经历,就宁愿把自己深藏起来,也不愿意再向异性发起“爱情攻势”。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异性时,要有足够的自信,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肯定能事半功倍。

自怨自艾变自卑

案例: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让陈均顺利拿到了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学位。事业有成的他多年来暗恋着自己的同班同学小雯,但由于觉得自己家境过于贫寒,配不上小雯,一直不敢向对方吐露心声,最终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人成了别人的新娘。此后,他的心中再也容不下别的女孩,让爱情陷入了无限期的等待之中。

心理分析:明明是个很优秀的人,却还是因为自卑最终错失了美好姻缘,无奈地“剩”了下来,这也是“剩男剩女”中的一大类型。自卑除了消磨一个人的雄心、意志,使他自暴自弃、悲观泄气之外,还会让人变得脆弱、内向、极端。事实上,陈均犯了个大错误,家境贫寒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相反,逆境中成才更显现出他的不易和坚强,可他却偏偏把自己的优点当成了缺点,作出了抱憾终生的选择。这类人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自卑时,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其次要试着打开心扉,有了心仪的对象就要找准时机表白。最后,要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得到周围人的帮助。

过分依赖成焦虑

案例:小容从小就是个很热情的女孩,身边也不乏追求者,但谈了好几次恋爱,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最大的问题是她喜欢黏着对方,天天见面不说,电话短信更是不断。最终对方都是以“太累了”为借口提出分手。

心理分析:从小容的经历来看,她是个做事情非常投入,对男友非常依赖的人。但过犹不及,过分依赖只能让人变得焦虑,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让对方觉得活得太累,反倒适得其反了。无论是情感上的过分依赖还是经济上的依赖,主要是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情感因素在作祟,害怕对方会抛弃自己,害怕这段感情得不到善终,继而产生担忧、紧张、不安、恐惧的情绪,最终不知如何相处,两人关系变得越来越糟。要知道,婚姻、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平等的付出才能收获最终的成功,任何一方把对方框得太死或捧得太高,都只能成为负担。完全没有了自我的爱情,并不会留住爱人,相反,只能吓走恋人。而如果思想、经济上沦为男人的附属品,最终更只能让对方看轻你。要摆脱这种情绪,首先要增加自信,努力把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摆脱出来。之后交往时,要学会给对方留下适当的空间和时间,除了恋人,自己也要有朋友、工作和生活。这样你渐渐会发现,如果因为不知如何对待爱人而成为“单身一族”,是多么得不偿失的事情。

没安全感怕结婚

案例:28岁的闻璇曾有过两次轰轰烈烈的爱情,甚至已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还是无疾而终。

剩男剩女调查报告 篇7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性别比例这个因素。

(1)从总量上看,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衡是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发展的实情。这种失衡造成男性相对“过剩”。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开始出现失调,进入90年代之后越来越严重。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全国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甚至高达130:100以上。

按照如今的婴幼儿性别比例,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5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也就是说,20年后将有数千万男子成为光棍儿。

(2)传统的性别观念和家族观念在我国还有一定的市场,对女性的歧视、传宗接代的观念、以男方为主的传统婚恋观都继续左右着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的思想。此外,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和发达,使得养儿防老的观念不能根除,也是实情。所以,性别歧视和男孩偏好的观念仍是性别比例失调的深层原因或根本原因。当然,上面也提到,这也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人口比例失衡虽然首先带来婚姻性别差异的问题,男性承受的婚姻压力似乎更大一些,但这并不必然地产生男性“过剩”的结果。因为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譬如大龄男青年到年轻的女青年中找对象;这样就会把“过剩”的问题解决掉。这样的话,男女婚配的年龄结构问题就会接着凸现出来,社会上“老夫少妻”现象会比较多。

其次,有观点尝试从人口政策中寻找原因。其依据是:因为我国社会固有的男孩偏好观念,人口政策的限制加强了性别出生选择的倾向。按照我国现行人口政策,一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一般为一个或两个,在存在男孩偏好的情况下就比较容易产生性别选择动机。这种判断也不无道理,但是还有一个附带的条件,就是胎儿性别检测等相关技术构成了上述原因的媒介。中国社科院的林宝研究员指出,人口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不改变整个社会的性别偏好,严格控制性别鉴定和选择技术的使用,性别选择还会存在,性别比偏高还会继续。

再次,从社会背景看,当代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为“剩男”和“剩女”们创造了条件,使得他们更容易滋生主动“剩”下来的社会心理。

从性别比例看,如果说男性“过剩”事出有因,而女性“过剩”似乎不可理解。女性在择偶并进入婚姻的过程中似乎更有优势。事实上。很多时候这种“过剩”是主动“过剩”。以至于教育部2006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剩女”一词,解析为“长的漂亮、学历高、有思想、有品位,十分自我和清高,却没有男朋友的那种女孩子”。这种主动“过剩”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的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过剩”提供了诸多条件。

(1)男女两性的经济和社会平等。经济的发展、女性参与就业和竞争,为女性的独立创造了实质条件。进而,为了经济的原因而进入婚姻建立家庭的动因得到极大的弱化。可以说,女性经济独立、家庭功能情感化等为女性推迟婚姻创造了先决条件。

(2)多元价值观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和影响。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变迁。传统的与现代的、西方的与东方的、保守的与开放的价值观念日益影响青年人的思想。这种影响表现在婚恋观念上,也就是婚恋观念的多元化。这样,推迟结婚年龄也开始成为许多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上的选择。

除了主动“剩”下来的原因,也有被“过剩”的社会和个人原因。例如,人们普遍地认为,很多青年人不能早些结婚,是因为不具备建立家庭的客观条件。房价过高、收入偏低、继续接受教育等原因也是造成一定数量的“过剩”问题。此外,因为个人的生理或心理状况的原因也有可能造成“剩”下来。总而言之,对“过剩”可以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而且不论是社会的还是个人的原因,大龄青年的“过剩”既有可能是自由的选择,也可能是无奈的结果。

剩男剩女调查报告 篇8

办公室“剩男剩女”现象

引发节目模式?

近些年,电视荧屏几乎都是唱歌、跳舞类节目一统天下,婚恋交友类节目的风行还是在十年前。谈及此次《非诚勿扰》节目的创作,节目制片人王刚介绍,“绝对是办公室里的剩男剩女太多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平时大家总是一边加班一边抱怨找不到对象,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现在社会竞争压力下,剩男剩女已经成为社会现象和话题,这种现象其实也掩藏着很多社会问题,对于婚姻和感情缺乏信任是很多年轻人难以解开的心结,解决此问题就成了《非诚勿扰》的创意来源!”

对于《非诚勿扰》的推出,是否会重掀交友类节目的风潮,王刚非常自信:“首先我们推出这档节目是有非常大的社会需求基础,同时江苏卫视一直以情感为特色,之前在《绝对唱响》节目中就尝试过‘配对’的节目环节,非常受欢迎,可以说《非诚勿扰》也是对唱响中‘配对’环节的放大和延续。”

新形态交友形式

“我的爱情我做主”

10年前,以《非常男女》、《相约星期六》为代表的男女婚恋交友类节目曾风靡一时,此次江苏卫视再推此类节目,是否还是过去节目的翻版或克隆?对此,王刚介绍道,新节目的互动形式将完全突破过去举牌、表白、亲友团意见等传统交友的方式,完全体现新时代男女的爱情观。现在男女都追求一个“第一眼印象”,所以我们每期节目将有若干男生依次上台与现场的20位女生进行互动,有可能只要5分钟时间,我们的男生就可以自己做主成功牵手女生开始他们的爱情。

据透露,目前节目组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单身嘉宾的征集,就收到了非常热烈的反馈,已有近百位单身男女报名参加节目进行交友,而且相当部分的条件非常优秀。

受众目标直指年轻白领

上一篇:幼儿冬季安全小知识下一篇:好听的唯美爱情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