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指南针课件

2024-12-31

教科版指南针课件(共7篇)

教科版指南针课件 篇1

指南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过程与方法: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情感、度价、观:

1.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2.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教学难点】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指南针。

教师准备:有关指南针历史的影像资料(课件),不同样式的指南针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东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大雨要来临,怎么办?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该往哪儿回呢?小朋友们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船长确定方向啊?(指南针)

二、了解指南针的历史、用途和构造:

1.家见过指南针吗?说说在哪儿见过?关于指南针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2.家知道的真不少,关于指南针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3.朋友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寻找答案。下面根据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答案吧!

4.生阅读讨论。

5.流汇报: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谈谈我们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6.不错,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指南针就是四大发明之一。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了解一下指南针的发展历程。(放课件、课件的内容是从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各种各样的罗盘及现在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介绍书本知识。)

三、用指南针定方向:

用心

爱心

专心 1

1.过刚才的阅读资料和观看影片,我们对指南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针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学生回答。2.察教学用的指南针。

(1)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主要由磁针、支架、标明方向的底盘、盒子组成。)(2)磁针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3)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用指南针定方向。

(1)大家会使用指南针吗?小组讨论研究怎样用指南针来判断方向。(2)交流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3)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

(4)走出教室,继续判断:学校大门和教室窗户的朝向;国旗与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

四、总结延伸:

1.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指南针的历史,此时此刻大家最想说些什么?(希望学生能说出人类的伟大;应为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所感动;指南针给人类带来了方便、我也想做一个指南针等。)2.们用指南针还能做什么?

五、课后思考题:

1.手上有一个磁铁,把它放进一个口袋,谁能用科学的办法知道磁铁在哪个口袋?需要什么器材来帮助?

2.块铁,一块磁铁,有本事测出来吗?想一想怎么来判断?怎样区别判断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口袋里的是铁还是磁铁? 经过这个实验,小朋友们有什么想法?特别是对大家在使用指南针的时候有什么启示?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清华教学课件下载指南 篇2

【课件下载说明】

清华大学出版社所有与教材配套的电子课件,均已上传至清华教研网http:///teacher,高校教师用户均可登陆该网站免费下载。

【下载操作步骤】

下面以《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作者:王群)一书的课件下载为例

第一步:如果您不是清华教研网会员,请首先注册为会员,届时您将享受到我社诸如免费索取样书、电子课件、申报教材选题意向、清华社各学科教材展示、试读等等优质服务。我们会在24小时之内,开通您的会员功能。(如您已是会员,请参阅第二步)

 在注册页面输入邮件地址、昵称及密码后,在“请选择用户身份”一项请务必注意点选“高校教师”。 扩展出注册项后,请认真详实的按要求填写每一“*”号项后,点选“完成”,后台审批通过后,即可成为会员同时获赠300积分,用于换取各种教学资源。

 点选“完善其它信息”并按要求填写,可额外获得200积分。

 不明之处,请联系我社当地院校代表(请参阅教师服务频道“联系我们”一栏)

第二步:图书搜索

会员审批通过后,您可以在“文泉书局——清华教研”的页面点选“课件下载”(图一)或在“我的帐户”中的“教师服务”版块点选“课件查询”(图二),之后在对应的表单中输入要下载课件图书的书名或作者,点击“检索”(图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第三步:课件下载链接

根据检索结果,点击需要下载课件的教材书名,进入该图书的介绍页面。而后点选“配套资源下载”中“图书课件”的“压缩包”图标(该图标为下载链接,详见图四)图四:

第四步:下载课件

点击下载链接后,进入申请页面,当您填写完对应信息后,点选“现在申请”(图五),按提示便可将课件下载到您所指定的位置。图五:

【外版教材教辅资料的索取】

在每本外版书的最后一页,都有一张【教学支持说明】(如下图所示),将其中的【证明】裁剪下来或复印,然后加盖院系公章,传真或邮寄至清华大学出版社或国外出版公司均可。

初三政治教科版9 篇3

同在阳光下——共享阳光

中考解析

1、(重庆中考)2006年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明确提出,2007年将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以上举措,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这些举措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保障 B.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这些举措将使弱势群体进一步得到社会的关爱 D.这些举措有利于奖勤罚懒,与社会公平相违背 答案:D 解析: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植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的措施之一,D明显对其作用认识错误。

2、(太原中考)奉献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其中的行乞现象引起了高二学生黄妍的关注。

在长达八个多月的时间里,黄妍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经常到繁华闹市、车站、广场,调查乞丐的生存状况、行乞原因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调查中,她克服了被人误解、谩骂等种种困难,对乞丐不嫌弃、不鄙视,先后与他们中的265人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掌握了大量真实的资料,完成了2.6万多字的调研报告。该报告以独特的视角、全新的见解提出了妥善安置乞丐的方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黄妍的事迹对我们健康成长的启示。解析:

本题为综合题,结合本课所学,主要考察的是社会成员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特别是青少年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关爱弱势群体。答案要点:

(1)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黄妍调查乞丐问题,体现了她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我们应增强平等意识,主动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

(2)我们应积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我们既帮助了他人,又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黄妍用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只有主动承担关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才能健康成长。

在线测试

一、选择题

1.2008年5月,我国四川汶川等地发生强烈地震,一部分灾民瞬间成为弱势群体,社会各界纷纷捐钱捐物。对此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B.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和正义

C.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弱势群体可以很快摆脱弱势地位,成为强势群体

D.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在通过实际行动来关爱、帮助和扶持弱势群体

2.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三道保障线,加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构成我国现有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列对这些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②使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

④使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08年5月,四川汶川等地相继发生8级地震,导致汶川、绵阳等地的一些人民群众失去了家园,各地政府和人民都为灾区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对此,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互助互济、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需要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

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和民族精神 ④那些灾区的人们只重视亲情,无需社会的援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帮困济贫、匡正扶弱、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能体现我党保护弱势群体的措施有()①坚持以发展促和谐 ②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③更加注重社会公平④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5.长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的灵达公司在得知贵阳市儿童村建设资金有一定缺口时,一次性捐助人民币500万元,使儿童村得以顺利落成,让更多的弱势儿童得到了妥善的照料。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④公司捐资助学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6.“春蕾计划”是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存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截至2006年,该计划已影响到全国各地,募集资金6亿多元,共救助150多万人次失学女童重返校园。这表明()

A.救助失学女童比救助失学男童更重要

B.民间组织在救助失学儿童和扶助贫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政府加强改进措施,促进教育的平等

D.救助失学儿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

7.“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等组织的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以上组织都是民间组织

②关注、支持弱势群体是全社会的责任 ③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民间组织的作用最大 ④民间组织在救助弱势群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②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已任

③参加中国青年示志愿者,奉献力量,关爱他人 ④一个人只要认真对待自己,就足够了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二、综合题

9、材料分析题

D.①②③

【关注民生促进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民生“清单”】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我国政府具体实施了什么措施?为保障“劳有所得”,我国实行了什么制度?

(2)【民生源泉】请你谈谈党和政府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公民平等的举措。

10、开放题:学习了《共享阳光》这一课后,就如何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问题,某中学九年级(10)班准备开展以“爱心无边,共享阳光”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下列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2)为了能使这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策划本次活动的形式。(至少三种)

(3)请你选某种活动形式,写出活动步骤。

[答案] CDACDBDD 提示:

1、由于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任重而道远,C选项错误。

2、我国政府为帮扶弱势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保障。

3、社会上处于弱势群体的人们,首先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的关爱,④的说法不正确。

4、计划生育的国策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5、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爱心奉献的表现,并非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9、答案要点:

(1)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我国政府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等;为保障劳有所得,我国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1997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障有特殊困难的青少年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我国还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此外,政府还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10、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设计,学生可结合对弱势群体的认识,设计宣传口号、组织活动。只要紧扣主题即可)

(1)如:关注弱势群体,珍惜美好生活;走近同龄人,帮助失学儿童等。

(2)例如,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开展主题知识竞赛、开展主题版报比赛活动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4

教师:

单位:光山县南向店乡天灯小学

电话: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胡 天 胜

***

开学伊始,四年二班的同学带着期待的心情跟我一起准备做溶解实验,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兴奋和好奇...在上这一堂实验课之前,我了解了一下,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放进水里会慢慢化掉,而把沙放进水里却不会化掉。就像有些学生听说过“溶解”这一个词,但是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溶解。这一课主要是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变化的不同,来发现、了解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和特征。

本课第一部分是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里的变化。文中提出了四个问题,怎样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怎样描述沙在水中的状态?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通过这四个问题,让学生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是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食盐和沙在水中不同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可面粉的出现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面粉是溶解于水还是不溶解于水的?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更接近于沙还是食盐呢?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再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完了这一课,我感觉学生的观察还有描述不够深入,整堂课有点像走过场的味道。而且在描述食盐和沙子这一个环节不够充分,学生不做实验也能凭生活经验得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们做这一个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观察到沙和盐在水中不同的现象,并能把它描述出来,为接下来观察面粉,理解溶解这一概念做好铺垫。但是学生在描述的时候,一下了说了盐能溶解,沙子不能溶解这一结论,而我也没有进一步让学生说出:你看到什么现象,说盐在水中溶解?看到什么现象说沙子没有在水中溶解?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对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还有一点,这一堂课组织教学搞的不够好,学生可能在这一学期第一次进实验室,过于兴奋,往往在我讲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动手去弄桌上的器材。当时的我没有发觉,只顾着自己去讲解;而且有些实验细或关键部分讲解不够透彻。在课后,组里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比较难把握,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教科版《家》教学设计 篇5

《家》这首儿童诗,先赞美鸟儿、蜜蜂、鱼儿、蜻蜓的家,再赞美自己的家,使家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主旨是写家温暖幸福,表达了爱家的思想感情。本诗节奏和韵律富于变化,具有音乐美。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出发点,以引导学生互动、探究、拓展学习为主要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乐趣,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为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1、蓖ü读文,使学生了解动物和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温暖、幸福的。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崩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词语的含义,激发学生爱家、爱祖国的感情。

4、毖Щ岜究紊字,认识独体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语意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比巳硕加凶约旱募遥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吗?(学生畅谈自己熟悉的家。)

2、惫赜诩业氖陆惨步膊煌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美妙的儿童诗,第4课《家》。(板画房子,板书课题。)

3、毙∨笥延凶约何屡、幸福的家,小动物们有没有自己的家呢?它们的家在哪?什么样呢?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通过谈话,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熟读感知。

1、笨雌匆舳量挝模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逼匆艉鹤侄哉斩粒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笨春鹤侄量挝模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通过不同目的的多次读文,不仅扫除了阅读障碍,而且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以后的感悟打下了基础。)

4、崩用多媒体出示5、6课课文,进行比较,发现诗节、介绍诗节,并请学生标出小节。

(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获取新知,使学生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5、笨火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在哪?什么样呢?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相应的“家”的图片。)

6、彼能结合图画把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完整地说给大家听?

(通过看板画说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精读感悟。

1、痹谡馐资中你最喜欢谁的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让学生对读书方法、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激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蹦阋欢ǚ浅O不墩飧黾遥怎样读才能让同学们听出你喜欢的情感呢?小组同学在一起练习读一读,再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他的家。(小组交流)

(在小组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尊重,使学生不但学会了思考,而且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3蹦阆不端的家,读给大家听。(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诗句的处理方式如下:

(1)第1句:鸟儿的家。

①(课件演示:鸟的活动画面)想:鸟儿飞了一天,很累了,回到自己的家里会有什么感觉?

②请大家做一个感觉“舒服”的动作。

③带着这种舒服的感觉再来读读这句诗。

④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在他读的过程中你能听出舒服的感觉吗?

(结合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再让学生做动作,这样让学生感悟出文字的丰富内涵,提升他们感受文字的能力)

(2)第2句:蜜蜂的家。

①“漂亮”换个词怎么说?

②(课件演示:蜂房和小蜜蜂采蜜的场景)你觉得小蜜蜂采蜜的花园和蜜蜂的家比起来哪儿更漂亮?为什么蜜蜂觉得自己的家漂亮?

(用画面做引导,让学生通过换词方式,理解诗文,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使之更投入地朗读。)

(3)第3、4句:鱼儿和蜻蜓的家。

①(课件演示:鱼儿和蜻蜓的家)你又看到了谁的家?在哪儿?什么样?

②比一比、读一读第2小节。

(4)朗读第1、2小节。

①(课件演示:鸟儿、蜜蜂、鱼儿、蜻蜓的活动场景)看,这些小动物快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它们多幸福啊!

下面我们就带着对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再读1、2小节。

②通过生生、师生评价,指导学生读得更好。

(5)第3小节:小朋友的家。

①(课件演示:小朋友生活的场景)如果你是这个家中的小主人,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自己想说的话。

②请你根据诗意,结合画面说说“抚爱”的意思。

③带着这种幸福、快乐的感觉读一读第3小节。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读,教师运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深刻感悟文字到自然形成语感。)

(三)诵读积累。

教师出示小动物家的图片。

1贝蠹铱矗黑板上只有家,没有主人,他们的小主人在老师这,谁愿意帮小主人找到家?你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把小主人送回家吗?你都能把谁送回家呢?自己先试着说一说,一会儿送主人回家可不能拿着书呀!(学生自由练说)

2毖生根据图片说出相应的诗句,并把图片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通过“帮小主人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3蔽蘼凼嵌物还是人,都深爱自己的家。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这首诗,如果能背诵下来,可以背诵。

4蓖学们看画面,听音乐,欣赏、朗诵(或背诵)这首诗。

(学生诵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三、拓展升华

1蹦慊怪道谁的家,说给大家听。

(将课文内容延伸,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空间。)

2(课件演示:学校、班级画面)这是哪?谁的家?

3蔽颐侨国各族人民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课件演示:各族人民齐聚天安门的场景。)

4蹦阕钕攵宰婀说什么?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四、延伸结束

我们对家充满无限的爱,让我们永远爱自己的家。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彩笔画出你心中最喜欢、最漂亮的家。(这一环节的取舍视本节课的时间而定。)

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下反思 篇6

9一定要争气:这是一篇记叙已故著名科学家童第周轶事的文章。教学时要使学生了解青年时期的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学习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主义思想。我紧密配合单元训练重点,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握重点来读懂课文,同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0立志造桥:

《立志造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茅以升从小立志造桥的故事。主题为“立志”,所以将立志的原因、经过及志向的内容做了详细的描述。我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茅以升造桥的原因是缘于他对家乡人的一份爱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朗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活动贯穿于教学始终,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使朗读成为深入理解和感受文本的途径。

为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我一开始就设计了赛读的环节,并且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并尝试读出自己的感悟。我觉得这样就会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让学生喜欢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事实证明,教学效果还不错。

小溪:课后,我回顾了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觉得本课教学中,在目标、过程、效果上,总体上比较满意,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通过教学,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容量,但不是知识内容的累加堆积。教学过程能紧扣目标,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识字学文、学习拼音、复习巩固等环节彼此衔接,顺理成章。

夸父追日: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就以“神奇”为线索,构造教学步骤:划一划,品一品,写一写,评一评,对比阅读,渗透着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显神奇,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能较好地感受到“夸父追日”的神奇,也能较神奇地表达夸父所经历的困

难与克服困难的办法,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

语文七色光五: 识字二:

11比本领:《比本领》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比赛摘果子,它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以谜语导入再配以简笔画揭题,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接着看课题提问题,读文多形式识字,然后逐段学文,总结拓展,进行快乐积累。力求达到实效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这节课上下来,我总感觉意犹未尽,相信同学们也会有同样的感觉。12快活的小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这是一条快活的小河”为情感线索贯穿始终。在读小河和大山的对话时,使学生体会到小河在大山的帮助,他是快活的;在读小河和泉水、瀑布的对话时,使学生感受到小河能和坚强的泉水、勇敢的瀑布成为好朋友,在他们身上学到坚强和勇敢,小河是快活的;小河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他更是快活的。

《征友启事》教学反思

一、课堂拾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开始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一组配乐图片,同时提问:边看边想,你觉得小牛生活得怎样?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小牛很孤单,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通过体验学习突破难点。

小牛两次征友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小组自学比较两个征友启事的基础上,可以师生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口语交际的活动方式进行体验学习,体会“一起------一起------一起------”和“或者一起------或者一起------或者一起------”的征友要求能带来不同的结果。教师可以扮演小牛,学生自由选择扮演课文中前来应征的小动物,贴出第一张征友启事,分别

询问扮演山羊、猎狗和马驹的小朋友:“你能和我做朋友吗?”在师生角色扮演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征友启事要求太苛刻了,第二个征友启事减低了要求,求同存异,许多动物都能成为小牛的朋友了。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爱好、习惯,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完全适合自己的人是不存在的。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与他人交往。

3、引导学生体会角色的情感,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必须体会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可以抓住“兴致勃勃”——“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兴高采烈”这样两个情感变化的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边读边想像各个角色在课文描述的故事情境中的情感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例如“唉!世界那么大,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要体会小牛的失望与伤心,读出难过的语气。朗读指导者还要注意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读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4、语言实践,拓展延伸

要学生自己写一个征友启事,想想怎么写,能让自己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二、有待改进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仍是训练的重点,虽然也采用了多种读的方式,但感觉学生还是说的较多,读得较少,今后一定要将读落到实处。让学生有感而发,读出真情实感,才能实现个性解读。

农夫和他的儿子: 在本次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问题设计过多。

可以设计为“农夫为什么事请教长者?长者用什么办法解决?结果怎样?”这几个问题贯穿全文。对于学生输理课文思路有很大的帮助。

2、环节设计不当。

在最后应该先阅读拓展材料再积累词语,进行训练点AABB词语。

3、在初读课文时,如果有先读完文章的同学可以浏览课文,圈画生字,不应该无所事事,坐在位臵上等待其他没有读完的同学。

4、在训练点的设计上还应该在实际中延伸运用。

例如:AABB词语还可以在句子中理解运用一些。以填空的形式或者说说这样运用AABB词语的好处。同样可以使学生受到训练。

通过讲读这篇快乐读书屋,有很多收获,有些是可以很快可以避免的,但是有些却是需要长期的培养,我会坚持下去的。

语文七色光六 13不动笔墨不读书:

14徐悲鸿画马:《徐悲鸿画马》教学反思

本课所在的单元以“刻苦努力”为核心,所以我认为本课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重体会到徐悲鸿专心、刻苦、努力的精神。

这篇课文简单介绍了徐悲鸿,运用“追车看马”、“生活在马的世界”和《奔马图》这几个典型材料,将他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的伟大艺术成就表现的淋漓尽致。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文中对《奔马图》的介绍,语言形象,给人极大地想象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前,让学生预习,能在课前把两类生字认熟、读熟,给生字组词,并把课文读通顺,能力强的学生,要求能把课文读流利。

教学过程中,在识字这一方面,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工作,在课堂上我只对几个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重点检查落实,看看他们掌握的情况,这些学生掌握了,别的学生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在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的阅读教学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为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采用由词到句感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徐悲鸿的勤学苦练。感悟的方式多种多样:读词、造句,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比较句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学生自读、小组交流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读、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比赛读……在不同的形式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和理解。本课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有的学生的思维面较窄,不够大胆,不敢说,积极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朗读的机会。

小燕子学飞

三个小板凳在教学本课课文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听听课文录音,想想“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看课文动画、听课文录音、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去体悟。在学习课文重点段落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老师和爱因斯坦的对话,抓住“生气、小声”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再抓住“老师开始为什么生气,后来为什么很感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在讨论中感悟理解课文。最后又回到整体,让学生说一说“在爱因斯坦身上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的?”,从而懂得做事要不怕失败,肯下功夫的道理。

语文七色光七

15一群光头男孩儿上课伊始,我出示一幅有着一群光头男孩的画面,激发疑问,揭示课题。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孩子?”这时,学生被那一群光头男孩儿深深吸引,我顺势引导:“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围绕画面质疑,我归纳引导:“是啊,这么一群活泼漂亮的男孩为什么要将自己打扮成光头男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进而引入课文的学习。

16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我在教学本课时大胆尝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学定教。我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最好的老师,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美丽的公鸡低年级孩子对图画非常感兴趣,通过图画也能较好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观察画面想事物的变化,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学生的朗读观看插图,体会到本课文大部分段落的构段方式是相似的,我通过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学习本段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自学做好了铺垫。我问学生:“公鸡还和谁比美了?”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调动起学生自学三、四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教学能促

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达到“要我读书”变成“我要读书”的目的。既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从现在就开始训练学生,为将来的自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丑小鸭在教学中我注重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丑小鸭的感受。

语文七色光八

17爱护书籍:有的字学生能联系实际生活,在教学“夹缝”的“夹”时,学生能利用身边的物体来理解。有的学生把桌子移动了一下,使得桌子与桌子之间形成了一道夹缝。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物体之间的狭窄缝隙,就是“夹缝”;还有的学生能自主发现识字的规律,把“籍和箱”归为一组,认为它们都是带有竹字头的,有的学生把“补和摆”归为一组,认为它们都是动词;还有的学生把“夹和空”归为一组,认为它们都是多音字……老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鼓励学生多种方式进行识字。

18窗外听课的孩子:在学生对王洙这一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我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王洙用行动感动了老师,他的成功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向学生提出问题,“想一想老师发现王洙正在窗外听课会对他说些什么,小王洙又会说些什么。”“假如当时你就在学堂里读书,你能给小王洙什么帮助?”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从多角度深入到课文的角色中,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古诗三首: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理念,针对学生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和意识不成熟的特点,采用“自主——互动”教学模式,融合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以“解、读、悟”为线索,组织学生利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学生通过对古诗文知识 的了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断增强。教师紧抓住千古佳句蕴涵的道德因素,关注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以此教育学生抓紧时间学习。

与此同时,教师还努力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教师从教会学生学习入手,如课前资料的查找,给予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权利,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信息的收集整理能力。再如,在“悟诗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合作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充当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本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师生都在学习中得到了成长。

几种有趣的书: 课堂的驾驭能力亟需提高。面对课堂上孩子们千变万化的反应,要求教师要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地加以引导。但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训练,更需要教师对文本深入的研究掌握。这节课中,我感觉有些地方我做的不够到位。比如在提问题时侧重点不够明确,使学生一时抓不到要害。在理解关键语句时,没去耐心引导学生分析,不相信学生自己说得太多等。这些毛病都是我以后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

语文七色光九: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课堂上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还要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及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结合奠定基础。

讲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上网查了有关方面的名言、谚语、俗语等资料,制作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并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计了练习题,有机地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中。在教学时,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也是我没有想到的,课堂上全体学生发言积极,学习兴趣高涨。

智救小鸭子讲评反思 教学反思:

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看图写话训练起步,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着重培养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本次训练是一篇填充性质的写话,即只要求学生写清楚救小鸭子的经

过,在写话活动中给学生留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诱导、引而不发的方式,力图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写话从认真看图开始

看图写话,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表达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学会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就等于交给他们一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他们看到一幅图往往毫无头绪,不知该如何下手,可以说无目的、无顺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旁边好好引导,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这节课我重点引导他们由远及近地看图,先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再从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可能说些什么;另外我还提示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把整幅图编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故事。

二、张开想象的翅膀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但是看图想象要力求百花齐放,从“异”字入手。低年级的小朋友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因此我尽量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由于我启发得法,孩子们的回答异彩纷呈,有的说“大象用长鼻子卷上来的”;有的说“坑太深大象的鼻子够不着,是它卷着小猴的尾巴,猴子倒挂把小鸭子抱上来的”;也有的说“搭个梯子下去自己把它抱上来”;当然说的更多是“给里面倒满水或跟河道挖通让小鸭子游上来”。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我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兴趣盎然,表达富有童趣和灵性。一幅简单的图画,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变成了一个个不同的故事。

指导反思

勇敢的小溪讲评反思

《勇敢的小溪》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话课。本次写话是继学习了《小溪》一课后,属于想象写话。教材有两部分内容:一是文字提示,提示部分有两段文字,第一段提示了本次写话内容,是要写小溪远行路上会遇到什么情况,结果会怎样。第二段提示了写话的要求,发挥想象,想好了再写下来;二是插图,表现得是在野外绿草地中一条小溪蜿蜒向前奔流的情景。

看图想象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是由一年级看几幅图写几句话过渡到写

一、两段话的重要阶段,为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多说,多写,向有故事情节的完整作文过渡。

指导反思

我们来合作讲评反思

《我们来合作》是二年级的一堂作文课,教材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说明了本次说话写话的范围。第二部分说明了本次说话写话的要求。本课通过游戏,为学生提供一种情境,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写话教学目标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只有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才能触发 他们的情感火花。本次写话的内容是写与人合作做过的事情,习作源于生活。学生在以往的学习、游戏和生活的过程中,都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因此,本课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有创造性地表达,轻松地写话,从而达到训练目标。

指导反思

我学______讲评反思

作文课作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困惑着每一位老师,我也有着同样的困惑,究竟该怎样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才能让学生写出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作文呢?依据我的作文小专题: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在作文中享受生活这一主题,我选择了习作《我学

》指导学生。

这篇习作从选材的内容上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就是他们在生活中学到的本领,所以指导时我紧扣生活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说出自己

是怎样学习本领的。整堂课学生能够把握从不会到学会这一主要内容去说作文,写作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开课伊始,我通过引题这一环节,让学生补充习作题目,我的目的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选材,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学生的选材很广泛,这正符合我的专题中“在生活中学习作文”的要求,因为如何选材,选什么样的材料更适合写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习作就会简单多了。但在学生说作文的过程中,一部分孩子都说到了一个学习内容:学滑板或是滑旱冰,此时我却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向多方面的学习内容想想,导致原本丰富的习作内容一下子变得单一了,由此我想到,最初的设计即使再合理,预想的再完美,在课堂上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引导,及时点拨,这样才会使教学落到实处。

另外,在最后的点评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点评的很匆忙,没有真正起到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的目的,这在今后的习作中还要继续加强,让评改落到实处,帮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更好的完善习作。

指导反思

他(她)做得好讲评反思

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有许许多多可用作教学的情境,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精心挑选,就一定有用不的素材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所以在这次写听前,我给学生布臵了一任务:留心观察生活中做得好的人和事,然后自选搭档,在课上情景再现。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在这节的创设情境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结果,看了同学们的表演后,大家开心得不得了。因为课堂上有这样的表演,还是十分新鲜的事!学生们兴奋不已,纷纷举手,争相发言。发言过后,我赶忙叫学生们把刚看到的情境写下来,学生们纷纷动笔就写。这样,巧用生活实际,创造情境,学生有话可写。

另外每篇课文也是一个美好的情境,能不能很好地选用这些情境,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反思的。这样,把课文与写话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学牛的写话能力就一定会得到

提高。

不足之处:

1、虽然整堂课围绕一个话题“谁做得好”来尽可能好的完成写话,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问题显得有点细碎。

2、在表演中,虽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若能多让几个孩子参与表演,气氛会更热烈些。

总之,在教学时结合课文、生活实际,在大自然中去搜索素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牛在情境中去感悟、体会,学生的写话一定会更加精彩。

指导反思

填写读书卡讲评反思

“不摆卡片不读书”,语言学家张寿康的这句话,把小小卡片提到了学习的重要地位。卡片虽小,作用却大。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雷达”,实在是道出了卡片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为把自己学习过的知识长久保留下来,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并制成资料卡片,以待用于日后的学习。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养成制作读书卡片的习惯其实无异于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培养了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老师检查学生读书效果。

一堂课下来,学生对制作读书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制作出独特、有价值、知识性强的读书卡片,很多学生改掉了以往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或是漫不经心、没有目的的看书习惯,而开始注意了书中的人物、主要内容、好词好句等;再看看他们制作的读书卡,可谓是形式多样,有动物形、植物形、水果形、人物形等,为了卡片的精美,很多学生还在读书卡上绘上了精美的图画;还有的更是根据所读书籍的内容独出心裁地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读书卡,例如吴晓琳看的是《飞的更高》一文,她设计的是一张飞机形的读书卡,并在感受一栏中写道:“我相信只要有梦,就一定会飞得更高,要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当我问及她为何设计成飞机形时,她说:“这是一架

承载着无数梦想的飞机,它将带我越飞越高。”多好的回答呀,多么巧妙的设计呀。再例如欧琴芝设计的读书卡是一本正打开的“书”,又像一只正在展翅翱翔的鸟……这一张张小小的读书卡凝聚了学生们无数的心血,饱含了他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通过制作读书卡不仅仅激发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在这一张张看似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读书卡中,我似乎看到了未来的瓦特、牛顿、爱因斯坦……

制作读书卡让学生收获了许多,但由此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有些学生为了制作出比较详细精美的读书卡,而在看书中不时停下来做纪录,有些学生本来刚刚看到精彩处,等作完纪录后再来看,与前面看的又不大接得上了,激发起的阅读欲望又被这停下来做纪录给瞬间消失了,这样既延误了看书时间,又降低了看书的效率,严重地还会让某些学生产生厌看的情绪;甚至有些学生为制作读书卡而读书,一本书挑三拣四地读,这样就造成了读书的片面性,而没有全面深入地去理会。针对这些问题,我马上指导学生们在看到精彩吸引人之处,先不要停下来做笔记,而是凭着这股兴趣一直看下去,最好是读完一本或是一节后再回过头做纪录,记不住的话再去翻看书本。

制作读书卡方便学生记忆、携带、收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收集积累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但也同时为课外阅读带来了某些负面的影响,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对于其中的不足,只要我们老师认真钻研、指导得当的话,有些不利因素是可以避免的。

教科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小结 篇7

初三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小结)

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直径约10-10m,通常物质中分子的数目是很多的,如一颗露珠中约有1021个水分子。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能够有力地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如花香等。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r(分子间的距离)=r0(分子的直径)时,引力与斥力相当;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r>10r0时,作用力消失。

二、内能与热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反映了构成物体大量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我们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热能或内能。内能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形式的能,内能有大小,其大小与温度的高低、物质的种类、质量的多少、状态与结构均有关系。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外界对物体做功或向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或向外传热,物体的内能减少。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2、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叫热量,其单位为J(热量不能说“具有或含有”,只能说“转移或传递” “吸收或放出”)。

3、热值:质量为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其单位是J/kg,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某种燃料所放出的热量用“Q=mq”进行计算。

三、比热容:

1、物体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常用比热容来表示,即:质量为了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C),其单位为:J/(kg℃)。

2、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Q=CmΔt进行计算。

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小结)

一、热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如蒸汽机、蒸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空气喷气发动机、火箭等。

二、内燃机:

1、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从而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内燃机。常见内燃机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2、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都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活塞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组成一个工作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做功一次。

3、汽柴油机的异同:①在构造上,它们都有气缸、活塞、曲轴、连杆、进排气门,但汽油机有火花塞和化油器;柴油机有喷油嘴和油泵;②在工作过程中,汽油机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而柴油机吸入的是新鲜空气;压缩冲程结束时柴油机内的温度和压强都远高于汽油机(柴油机的效率高于汽油机);做功冲程开始时,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点燃式),柴油机靠喷油嘴喷油(压燃式)。

三、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份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之比叫热机效率,用公式η=Q有用/Q总。一般热机效率都不是很高,这是因为废气和冷却系统都要带走大量的热,热机效率的高低还与热机的种类有关,在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中,由于高温高压的蒸气和燃气都是通过喷嘴直接喷到带动轮子转动的叶片上,从而大大提高了热机效率。

对于内燃机,在使用过程中,要提高其热机效率,主要是通过:让燃料充分燃烧、保持良好的润滑和冷却系统适当的温度等方式来实现。

第三章 电与磁(小结)

一、磁现象: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有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之分),磁体上磁性最强和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南极(S)和北极(N)。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2、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具有一条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产生的;磁场有一定和形状和方向,人们规定:放入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场有强弱,其强弱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进行描述。

3、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形状和方向,人们常根据细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而画出的一条条假想的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内部磁感线从S极到N极)。磁感线的性质:磁场中任意一点的磁感线的方向跟放在该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为不相交的闭合曲线。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钢磁化后能够保持磁性,叫硬磁性材料,铁磁化后不能保持磁性,叫软磁性材料。

二、电现象:

1、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物体是否带电或带什么电,可以通过验电器进行检验,它是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制成的。

摩擦起电并是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最常见的是带负电荷的电子从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转移到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上)。把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由于电荷的转移,使它们都不带电的过程,叫电荷的中和。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用“Q”表示,单位是有:库仑(C)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e),换算关系为:1C=6.25ⅹ1018e。

2、电场:跟磁场相似,带电体周围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物质,叫电场。它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电场力的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

3、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电流,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但在绝大多数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跟实际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要得到持续的电流,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持续提供电荷的电源;二是要有电荷移动路径的电路。

4、电流具有能量,电流通过用电器能够做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三、电与磁 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通过实验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后来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①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形状是:以导线为中心抽心圆,方向可用右手直导线定则进行判定;②通电螺线管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其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方向可用右手螺线管定则进行判定。

2、物体产生磁性的原因:在组成物质原子中,核外电子绕核高速旋转,形成了环形电流,根据通电螺线管原理可知,每个原子都可看作是一个微型的小磁针,在大部分物体中,这些数目众多的小磁针指向紊乱,不显磁性,若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指向一致,则物体就有了磁性。

第四章 认识电路(小结)

一、电路:

1、用导线将电源、开关、用电器等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电路有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状态,连通的电路叫通路,断开了的电路叫断路,电流不经用电器而直接从电源的正极流回负极的电路叫短路。

3、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二、电路的连接:

1、常见的电路:

①、把电路元件逐个依次首尾连接起来所形成的电路,叫串联,其特点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任意一个开关都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②、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所形成的电路,叫并联,它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电流路径,干路开关可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各支路的通断;

③、由串并联电路组合而成的电路,叫组合电路;

④、由大量电子元件及相关线路集合而成,能完成某一固定任务的电路叫集成电路。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步骤:先将电路元件基本上按电路图上的大致位置放置,将导线放在各元件之间,再从电源的某一极开始连接,开关处于断开位置,导线只能接在接线柱上且软导线应顺时针缠绕,导线一般不交叉,连接结束后,经检查无误,试触开关,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3、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先分析实物电路,一般从电源的某一极开始,顺着电流路径,找出各元件的串并联情形,再采用规定的符号画出电路图,表示导线的线段一般要做到“横平竖直”,同时注意图案的分布和排列的美观性。

三、电路的创新设计:

1、为了使串联的节日小彩灯不会因某一个灯泡损坏而影响整串彩灯工作,可以将小彩灯先两个两个地并联,然后再串联起来接入电路。

2、在答题电路中,事先将问题与相应正确答案的触点用导线连好,在使用时,只有答题者接通正确答案的开关时,灯泡才会亮。

3、在病房呼叫电路中,床头开关与值班室中相应指示灯串联构成一条支路,所有病床支路并联后接入一个电铃,就会满足任意一个病人按下开关,护士就马上会知道的要求。

4、由光控开关与声控开关串联后接入楼梯电路中,可实现白天灯不亮,晚上有声响时灯亮的要求。

第五章 探究电流(小结)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电流不仅有方向,而且有强弱,每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I)表示,其定义式为:I=Q/t,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基本单位是:安培(A)1A=1C/S,其它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换算关系为:1A=103 mA=106μA。

A,通常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2、电流的测量:测量工具—电流表○(0-0.6A和0-3A),使用时:必须把电流表串联接入待测电路之中,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不允许测量超过其量程的电流,不允许不经用电器而直接将电流表接入电源(否则会因放电电流太大而烧毁电流表和电源)。一般在连接好以后要进行“试触”,以确定其量程及连接方法是否正确。

3、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I1+I2。

二、电压:

1、电压是在电路中驱使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常用“U”表示,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基本单位是:伏特(V),其它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为:1KV=103V=106 mV =109μV。常见电源电压:1节干电池:1.5V;1节蓄电池:2V;照明电路:220V;动力线路:380V;对人体安全电压:36V以下。

V,常用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2、电压的测量:测量工具—电压表○(0-3V和0-15V),使用时:必须把电压表并联接入待测电路两端,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不允许测量超过其量程的电流,可以直接将电压表接在电源的两极(此时测出的数值为电源电压)。一般在连接好以后也要进行“试触”,以确定其量程及连接方法是否正确。

3、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部份两端的电压之和U=U1=U2;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即:U=U1=U2。

三、电阻: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常用“R”表示。电阻是导体的特性之一,任何导体在通常情况下都有电阻。电阻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欧姆(Ω),其它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换算关系为:1 MΩ=103 KΩ=106Ω。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及导体本身的材料ρ和外界温度均有关系,其关系为: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R=ρL/S),此外,绝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电阻器:电阻器是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元件,它又分为定值电阻和可变电阻两大类,其中可变电阻的代表是:滑动变阻器,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为“四个(或三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使用时,一般按“一上一下”接线法接线,其规格为“ХΩХА”指的是:该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第六章 欧姆定律(小结)

一、欧姆定律:

1、大量实验表明: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一规律,最早是由德国科学家欧姆于1826年通过实验发现的,因此被称为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用公式表示为:I=U/R。

2、欧姆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①在同一电路、同一电阻或同一用电器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满足欧姆定律;②由I=U/R推出U=IR和R=U/I可用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计算,但在:U=IR和R=U/I中电压和电阻两个物理量与其余两个物理量之间不成正反比例关系;③在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为:I-A,U-V,R-Ω。

二、电阻的测量:

1、在实验室中我们常采用伏特表和安培表配合(伏安法)对电阻进行测量,其基本电路图如右图所示:

实际测量时的一般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在连接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位置,滑片P置于阻值最大的一端;②经检查无误后,试触开关,观察读数,确定连接方法及量程选择是否正确;③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两表的示数;④移动滑片P,测出三组不同电压值与电流值;⑤根据所记录的数据,通过R=U/I算出未知电阻RX的值。

2、电阻的其它测量方法:①用一个已知电阻和一只安培表测电阻:将已知电阻与未知电阻并联,利用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的特点,进行两次测量(第一次测通过R已知的电流,从而可算出电压,第二次测出通过RX的电流,再利用R=U/I计算)就可完成;②用一个已知电阻与一只伏特表测电阻:将已知电阻与未知电阻串联,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进行两次测量(第一次测R已知两端的电压,从而算出电流,第二次测出RX两端的电压,再利用R=U/I计算)就可完成。

以上两种方法,也可简记为: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电路图中缺哪只表,就在相同的位置处用已知电阻R0去更换,然后通过两次测量就可完成。

三、等效电阻:

1、用一个效果相同的简单电路来替代一个复杂的电路,这个简单的电路就叫那个复杂电路的等效电路,如用一个电阻来替代几个电阻,这一个电阻就叫那几个电阻的等效电阻。

2、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

①在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串=R1+R2; ②在并联电路中,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并=1/R1+1/R2(R并=R1R2/)。由于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线的长度,故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线的横截面积,故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何一个电阻。

3、串并联电路的分压和分流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的分配跟电阻成正比,即:U1:U2=R1:R2;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I1:I2=R2:R1。

第七章 电功 电功率(小结)

一、电功:

1、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2、电功的大小:实验表明:电流做功的大小跟电流成正比,跟电压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W=UIt(此外,还可以通过W=I2Rt和W=U2t/R及W=Pt进行计算)。

3、电功的单位有:焦耳(J)和千瓦时(KWh),1 KWh=3.6Х106J 1J=1VAs。

4、电功的测量:日常生活中,常用电能表来对电功进行测量,电能表上两次读数差,就是该段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实验室也可利用伏安法及秒表对电流做功多少进行测量。

5、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有一部份电能会转化为热能,这一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其大小计算公式为:Q=I2Rt,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首先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被称为焦耳定律。凡是要计算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都应该使用该公式进行计算。

二、电功率:

1、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叫电功率,常用“P”表示,它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电功率的大小,实验表明: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成正比,与电压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P=UI(此外,还可以通过P=I2R和P=U2/R及P=W/t进行计算)。

3、电功率的单位有:瓦特(W)、千瓦(KW)和兆瓦(MW),换算关系为:1MW=103KW=106W。

4、电功率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伏安法对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进行测量,测量原理是P=UI;日常生活中也可利用电能表和秒表对电功率进行测量:先计算出电能表每转一圈电流做功的大小,然后测出电能表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再利用P=W/t就可测出用电器的功率。

三、灯泡的电功率:

1、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U额”表示,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用“P额”表示,它们通常都被标在用电器的铭牌上。根据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可求出用电器的电阻值:R=U2额/P及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值:I=P额/U额。

2、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用“U实”表示,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叫实际功率,用“P实”表示。实际功率会随实际电压的变化而高于或低于额定功率。

3、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之间的关系:P实/P额=U2实/U2额

即: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等于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平方比。

4、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相等,电压的分配跟电阻成正比,故电功率的分配也与电阻成正比,即:电阻越大,电功率越大;

在并联电路中,由于电压相等,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故电功率的分配也与电阻成反比,即:电阻越小,电功率越大。

上一篇:会计新准则下应交税费实务处理下一篇:乡长2008年述职述廉述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