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复习知识点

2024-08-09

高二语文复习知识点(通用11篇)

高二语文复习知识点 篇1

1、拜为上卿(被授予官职)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给……看)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

7、布衣之交(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痛恨)

12、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13、我丈人行也。(老人,长辈)

14、欲因此时降武。(趁这时)

15、独有女弟二人(妹妹。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8、稍迁至移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财物)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正当、适逢)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亲近的侍臣)

22、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地征召)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殿阶)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不应召)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官吏初到任)

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应荐)

高二语文复习知识点 篇2

一、加强知识积累, 建立语文宝库。

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学习语文尤其需要基础知识的积累。孔子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 无以成江海。”强调的就是积累的道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 面临着毕业升学, 需要对自己六年来的语文学习作系统的回顾和总结, 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我从六年级一开始, 就对学生进行了“阅读, 背诵、习作、”强化训练, 日积月累、聚沙成塔, 建立起学生的语言宝库。

每天师生阅读。阅读, 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经常性的事。为此, 我坚持在班上开展“一日一读”的活动, 即每天早自习师生共读半小时, 读的内容由教师推荐与学生推荐相结合, 例如美文、诗词……只要是学生觉得有意思的内容都可以读, 如此, 学生每天就有了将近半小时的阅读量, 积少成多, 每个学期就能读完两三本书。以每本书十万字计算, 一个学期就是二三十万, 一年就是五六十万字, 这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奠定基础。

每天生生背诵。背诵, 语言的积累一靠读, 二靠背。教过六年级的老师都明白, 小学六年所学的“日积月累”、“古诗八十首”、“美文名篇”……是六年级学生的“必背功”, 但假如在总复习阶段“临时抱佛脚”, 是无法达到“构建语言宝库”的目的。因此, 我坚持让学生“日有所诵”。起初, 背诵的内容有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谚语、课标规定的诗词等, 坚持量少却需人人过关的原则, 每天三、五句或每天一首, 作为课外作业。第二天早上到校后, 将这项作业花三五分钟同桌互背, 课前再齐背, 以期“人人过关”。

每周习作。众所周知, 习作在毕业考试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 习作却是他们最怕的“作业”。我一直认为,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就在于学生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不会捕捉生活中随处可拾的“素材”, 造成他们“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因此, 从六年级时, 我就告诉学生:我们的习作就要写自己的生活, 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至于写作技巧、写作方法, 全都可以忽略不计。要求在一周的时间里, 学生可以随时写下生活中有意思的东西, 可长可短, 可以是仿写、扩写, 可以是阅读体会……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 学生就不由自主地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考试时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水到渠成了。

二、环节合理渗透, 提升语文水平

1、基础知识相互渗透, 基本能力逐步提升。

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日积月累, 逐渐形成的, 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 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 应该渗透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当中。如将拼音、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渗透到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去, 做到有机结合, 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步建构和完善起来, 总复习阶段也就不必花大力气去恶补, 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和渗透对中下等学生尤其适用。

2、解题技巧相互渗透, 应试能力得以提高。

对六年级学生来讲, 掌握答题技巧, 提高应试能力也是毕业复习的任务之一。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才能提高总复习的效率。例如:对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的阅读这一块, 我是这样做的, 让学生先将阅读后的问题读几遍, 默记在心, 接着再带着问题把文章读三遍, 然后进行答题, 对主观题的解答, 就从文中去寻找, 对客观题要联系实际进行。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 掌握阅读的解题思路, 语文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又何须进行整天沉溺于“题海”呢?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策略 篇3

一、图文并茂的板书意识

以图文并茂的板书形式去理清知识点无疑在知识的精简性、审美性、直观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性、混乱性、琐碎性。

以图文并茂的板书去整理知识、简化知识易于使学生产生接受的心理。文本中的一个个知识点不再是死而僵化的,而具有立体感和生命感。文字与图画的组合,让人在视觉上可享受到一种心理上的立体架构之美,使记忆的效率大大提高。如我在复习记叙文叙事过程中通过侧面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时,设计了一个板书:

在记叙文中,适时、适地、适当地点缀一点景物来侧写人物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具体描写景物时要注重其特征性,而描写其特征要注意多角度性手法的运用,即感官角度、观察角度、修辞角度等,如此丰富和突出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地为文章的主题思想服务。而这种侧写在诗歌鉴赏中可以称为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这种图文并茂的板书在学生脑海中呈现出美的画面,记忆这种枯燥的学习行为也显得富有情趣,记忆的质量无疑会得到提高。

二、宏观把握的思路意识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十分繁多,如何让这些知识点,组线,构面,织网,形成在整体上宏观把握的思路意识,无疑会起到提纲挈领,散而不乱的效果。作为教师,应“教者传授有思路”,那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就会“学者识记易寻路”。教师的主导性之一就表现在:导方向、导思路。这种宏观把握上的思路意识,是在有效地导控知识点的方向性、顺序性、线索性,让学生的记忆更便捷、高效。如在训练记叙文整体写作思路上有如此知识点结构图。

即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记叙文写作首先要解决三大问题:

1.why:为何而写,即记叙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或揭示的观点道理。

2.what:写何内容,主题立意总要找到一个载体。记叙文中主题思想的载体就是人和事。在写人叙事时,首先要根据主题来确定人物的性格,依据性格再选择事件,而事件亦是人物性格得以呈现的载体,所以在叙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先确定典型画面(场面或事件),而在描写事件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三个特性:即过程性、细节性、障碍性。如此叙事才能具体生动。

3.How:怎么去写,就是去如何润饰和描摹选材内容里的人和事,需要学生注意整体和局部构思。

这种知识结构图就是一种宏观把握的思路意识,即使临场作文,按照此思路拟作文提纲,会使学生避免边想边写,愈写愈乱的紧张心理。

三、三维角度的思维意识

江苏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其实包含在现代文阅读和作文教学两大模块中。这两大模块有一条经络之线贯穿其中。这一条贯穿的主线其实是一个三维角度,它们的次序在不同的文体中可以灵活组合应用。这个三维角度就是三个层面:What角度:写什么(内容、对象);Why角度:为何写(目的、意图);How角度:怎样写(方法、技巧)。无论何种文体,何种模块,这个三维角度是根本,把握它,阅读和写作整体思路和框架就掌握了,学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如上述第二点宏观把握的思路意识里提到的记叙文写作整体思路,如上图的模式即为:

Why+What+How

而议论文写作里也牵涉到这个三维角度。如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形成分论点时,也是从这三个角度入手。具体观点或话题要具体对待,看从三维角度哪一个角度好切入分解。

这种What+Why+How的递进式结构亦可迁移到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和段落层次题型的考查学习上。而解答这道题型的解题思路也是从这三维角度入手的。如下图:

首先:提出问题

What或立论:通过某现象或名人名言引出某:

话题、观点、现象(常考)

或驳论:通过摆出他人某观点或话题进行

反驳确立自己的观点或话题

其次:分析问题

Why①或分析观点(话题)产生的原因或利弊

优劣等

②或某个观点(话题)的意义、价值、影响、

作用等。

③或从某角度、层面(手法、内容)等去阐述

某观点(话题)的内涵

最后:解决问题

How①或针对提出问题(观点或话题)——采取

措施、办法、策略、建议等

②或作者本人呼吁、希望、祈求什么,表达一

种态度或反思。

③或某个观点(话题)的意义、价值、影响、作

用等。

④或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所以说,语文知识点的复习看似繁杂,其实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自己内在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体系,学生的复习就会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四、文体特征的要点意识

江苏语文高考除了对语言基础题型的考查外,重点在于对诗歌、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等文体的考查。而每一种文体的考点又很庞杂。如何在不同的学习内容模块和文体板块中理出要点,对于每一种文体和模块的复习都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如在诗歌鉴赏教学模块中,可重点把握“四语”意识。如图:

景语即指景物、事物形象,是诗歌赏析的起点。而一切景语皆情语,情语是赏析诗歌的一个归宿点。通过景语这个起点和载体,可考查景物营造的意境(境语),以及描写景物的手法(法语)等。

所以增强复习各种文体的要点意识,就会让你在茫茫的知识海洋里拥有了一个罗盘,不至于在大海中迷失方向。

五、以点串面的整合意识

语文知识点的复习内容看似是由相对独立的各个模块、板块构成,但很多时候每个模块的知识点之间不是割裂开来的,它们之间有交叉、交融。找到每个模块之间的共同点、交叉点、贯穿点就能很好地以点串面,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如高三语文复习中有一个知识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那就是汉语句子成分知识点。如图:

句子六大语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其顺序及其词性构成的隐性考查涉及到高考语病题、对联题、文言文翻译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题以及江苏省高考文科附加题里的文言断句等。

高二物理知识点复习 篇4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高二政治会考核心知识点复习 篇5

1、【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一般成反比;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大;对替代品互补品影响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高质量适销对路产品

3、【正确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生产与消费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与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对生产的调整与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与成长、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5、【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信誉形象;(面向市场生产高质量适销对路产品)

6、【不同就业观】

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7、【收入分配与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实现社会公平

8、【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立统一)

效率是指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9、【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张水平(决定性因素);分配政策

10、【财政的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1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中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引导商品生产者组织生产与经营,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2、【宏观调控】

为什么: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局限性,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制定经济政策与计划;法律——颁布经济法规;行政——发出行政命令 指示、规定

1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促进分工水平提高和贸易发展;被发达国家所左右、不平衡、两极分化更严重

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

政治生活

1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形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决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培养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

17、【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深刻而广泛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8、【公民参与民主监督】

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原则: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0、【政府为何做某事】

政府性质: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和行政机关。

政府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政府履行职能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原则:对人民负责

21、【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法制、上下级)监督

22、【人大地位、职权】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3、【人大代表的权力与义务】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24、【中共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5、【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党】

26、【中共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27、【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8、【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含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 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29、【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点】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首要目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文化生活 30、【文化的作用】 总言: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中,还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

② 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

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① 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即一定的文化由政治经济决定 ②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他们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从国内的民主政治建设看,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政治斗争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内容: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1、【文化遗产】

价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2、【如何建设先进文化】

个人:不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 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③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社会风尚

④ 紧抓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⑤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生活和哲学

33、【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

3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36、【矛盾观点】 含义:对立统一

特点:普遍性(坚持二分法,两点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不同;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矛盾不同;矛盾双方各有特点)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相互连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相互转化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性质由矛盾主要方面规定 矛盾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其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38、【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40、【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41、【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根本途径:投身于为人民服的实践 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中复习知识点 篇6

(1)气候条件: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4、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5、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6、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市场需求大。

7、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

高二语文复习知识点 篇7

学业水平测试对于学生来说, 到底难在哪里?就我校情况来说, 我认为有以下主客观原因。从学生主观上来说, 是对测试科目的不重视, 总认为不是高考科目, 不愿意在上面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 得过且过, 不关注课堂, 更不会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去钻研探究。更有甚者, 把非专业学科的课堂当作了睡觉或者做其他高考科目作业的地方。从客观方面来说, 过早分科, 难以保证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充分课时, 分科后的一个学期, 每门功课每周只有一个课时, 教师只能囫囵吞枣地把学科知识给学生灌进去, 展现不了学科内容的魅力, 更谈不上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吸引力。同时, 这种课程设置也让学生产生一种感觉:连学校都不重视非专业学科, 那我更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好好学习。

随着学业水平测试的临近, 如何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考试知识, 提高复习效率, 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合格要求, 成为学校、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在复习过程中,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保证充分的课时投入

这既可以保证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 又可以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学业水平测试非常重要, 它是我们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必备条件。我常和学生说:你的“3+2”再优秀, 可是如果其他的“4”中有一个D, 那你连和别人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二、学校应转变学生的观念, 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

其实学业水平测试不难, 70%的基础知识, 对于95%的学生来说, 是不难掌握的。为什么有人会成为那最后的5%?那就是态度上的差别。因此, 对于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来说, “态度决定一切”。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火焰, 还有什么目标不能达成呢?

三、教师应采用有效的引导和富于智慧的教学策略

1. 将教学计划告诉学生, 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计划提出要求。

比如, 对于整个复习过程, 我打算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梳理所有的考点, 这个阶段, 基本以学生记忆知识为主。第二阶段, 进行分单元的测试训练, 帮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考点, 查漏补缺。第三阶段, 进行综合训练, 同时, 对考点做最后的检查。把教师的计划清楚地告诉学生, 要求他们必须紧跟教师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同时, 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 我把学生分成了若干的“背诵”小组, 每天规定背诵内容, 一天在校时间结束前必须去自己所在组的组长那里完成背诵内容。在实践中, 绝大多数学生会主动完成。

2. 创设高效紧凑的课堂教学氛围。

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 尤其是在第一阶段考点梳理过程中, 学习形式相对比较枯燥, 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学生记忆考点。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 我采用把段落变成句子, 把句子变成关键词的方法, 让学生从最少的开始记起, 然后把这个压缩的过程展开, 由关键词想到句子, 由句子回归到段落。在这个过程中, 不改变的是关键词, 其余的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比如, 在记忆2009年新增加的考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问题时, 考点一共要求五句话: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E.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在刚看到这五个句子的时候, 学生有畏难情绪, 觉得记不住, 我就让他们自己找关键词, 结果他们很快发现, A是创新, B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C是城乡, D是能源、环境, E是区域。然后我把这五点总结成三个词六个字:创新, 城乡, 区域。学生一下子觉得记忆的难度降低了, 按照我的方法, 不仅记住了三点, 五点也很快记住了。从实践的效果来看, 十分有效, 既使记忆的过程轻松了, 又注重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过程, 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 才能从关键词通过自己的语言转化为句子和段落。

3. 调动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所有学生, 不是少数人的, 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紧张”感, 我采用喊学号而不是喊名字的方式来提问。比如, 一个考点, 讲解完后,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然后立即反馈。这样一来, 所有的学号都有机会被喊到, 防止了有的时候因为喊不出人名而遗漏, 也避免了一些学生觉得“老师不会注意到我”的心理。所以, 在规定的时间里, 可以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在按照老师的要求记忆。在反馈提问时, 我有时候会忽然问昨天复习的考点或前几天复习过的考点, 答出来的学生很有成就感, 而没有答出的学生则以此提醒他记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借机让学生明白反复记忆的重要性。

4. 掌握好对学生测试评价的节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地方。我根据教学计划, 第一阶段以知识点的记忆为主, 所以在课堂上,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对知识点是否能熟练背诵为标准。如前所述, 虽然课堂只点学号不点人名, 但教师对自己要考查的对象还是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以前学习基础差, 学习态度差, 而现在发生转变的学生, 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和信心, 比如找一些简单的考点去问他们, 他们答出来了应及时表扬, 也在全班同学中重塑其形象, 这对于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很有益处的;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好、不以达标为目的, 而是力求更高成绩的学生, 适当地找一些他难以回答的问题来考考他们, 也是十分必要的, 让这类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 以求不断进取。在进入到第二阶段的复习后, 在检测练习的选择上也要掌握好节奏, 一般简单与较难的试卷交替进行,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整, 总的一个原则就是经过检测,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但是在他们有骄傲情绪时, 适时通过调整试卷难度, 对骄傲情绪加以“打击”。

5. 对学生要有情感的投入。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想要学生爱老师, 爱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爱老师所灌输的道理, 前提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真心的关怀与理解, 才能激发他们愿意跟随教师学习。尤其是对于那些以往学习习惯差, 学习态度差,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你关心他们, 让他们觉得老师没有放弃他们, 他们还是有希望的, 他们就愿意跟着你学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再适时地给他们的进步以有力的肯定, 将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班有个同学, 在进入到全面的学业水平复习前, 他上课基本上是不听的, 不仅我这门课, 几乎所有的课他都不学习。于是, 我要求这名学生每节课都坐到讲台前, 就在我的眼皮子下听课, 当他听课开小差的时候及时提醒他, 当他不及时记录讲评练习的时候提醒他, 总之, 让他感觉到老师总在关注他。这样他的成绩进步很快, 可以说是最让我骄傲的一个学生, 在最后的两次模拟测试中, 他的成绩都达到了70分以上。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三部曲” 篇8

第一阶段,重视课本复习,狠抓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我们都知道,积累与运用是相互联系的,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运用是积累的目的。为了达到运用的目的,首先要在复习中注意积累大量的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熟悉理解词义和词性,才能在运用中加以辨别、选择。其次,熟悉一些语文的基本常识,包括标点符号的用法、病句的辨析、语句的衔接连贯、修辞、背诵默写、名著阅读、文学文化常识,而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都有渗透体现。为了达到熟悉的目的,学生在平常的复习中就应该多花时间读透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要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就必须重视课本的复习。在新课标内容中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做出了很多目标要求,比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要以通读课文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单元提示以及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力求突出每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每篇课文的复习要求可能会不同,重视程度也不一样,但是每课的基础知识积累的要求是一致的。中考复习的第一个阶段,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重点地复习课本内容,只有熟悉了课文内容,记住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才能为以后的中考复习作铺垫。

第二阶段,选择合适的参考书,有利于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一般说来,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那些梳理归纳性強、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范例典型、解析清楚且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练习的参考书。现在很多县、市的学校都使用统一的复习资料。笔者所在的县的中学就统一使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考先锋》。在语文中考复习参考书中,一般都设有这几个板块: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与探究、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这里我着重说说关于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的复习,这个部分的内容包括整个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生字词、标点符号的用法、病句辨析、修辞、背诵等。虽然这些知识在课本中都出现过,但是课本从未为此做梳理归纳和专题讲解。复习参考书将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使基础知识的复习既有理论上的指导归纳,又有实战性的演练,所以复习资料的可操作性就很强。为了达到复习目的,学生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应当强化记忆的就进行强化记忆,应当通过练习巩固的就必须加强练习,做好这一步,更有易于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点。但是要想真正积累与运用基础知识,除了熟悉理论知识外,还要仔细琢磨习题范例,直至能够正确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既注重专项练习的演练,又注重综合测试。虽然在中考复习阶段坚决反对繁重的题海战术,但是适量的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和有利于能力检测的综合检测都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离不开配套的专项练习进行跟踪演练,而且在复习过程中还有多次的综合测试。如果没有一定的习题演练,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果没有一系列的模拟综合测试,就很难发现复习的一些盲区。做习题、进行模拟测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看分数,而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发现学生复习中的不足之处,便于在以后的继续复习中调整复习的内容和方向,从而解决复习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练习与检测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其实,这一步的工作是贯穿在整个中考复习过程的。在中考复习阶段,一般都要进行几次阶段性的模拟考,而模拟考从考试内容到考试形式都是比较正规的综合考试,这就是知识的综合运用阶段了。在这时候,应当客观地对前面两步的复习检测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为今后的复习做准备。经过多次的专项练习和模拟考试,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当然,中考复习的“三部曲”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对课本的重视是中考复习的根本,用好复习参考书是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纳,通过有效的测试有助于检测复习效果。在这三步中,教师要目标明确,指导有方,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勤奋努力,及时总结。如果既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内容和方法,又通过有效的练习和测试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能力,重视这中考复习的“三部曲”,就能取得中考复习的最大进步。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 篇9

2.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5.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6.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

高二语文复习知识点 篇10

高二英语Unit13 The water planet知识点总复习教案

Section I  课前准备、听力、口语 1. Practise making suggestions and expressing opinions. 练习提出建议并发表观点。(p. 17 Goals 2)▲ practise vt. 练习practise后面的动词一般要用-ing形式。类似practise这种接动词-ing形式作宾语的动词还有:finish, enjoy, mind, give up, cant help, suggest, keep等。如:① I practise playing the piano every day. 我每天练习弹钢琴。② She had finished writing the letter when I went in. 我进去时她已写完信了。③He enjoys skating very much. 他非常喜欢溜冰。④ Do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 请你把窗户关上好吗? ⑤ Mary couldnt help laughing at Toms joke. 对于Tom的玩笑,Mary忍不住笑了。   拓展:practice n. in practice实际上put sth. into practice将…付诸实施 2. Fill one glass with fresh water and another glass with salt water. 在一个玻璃杯里装满淡水另一个玻璃杯里装满盐水。( p.17 Warming up No.4) ▲ fill的用法 (1) 使满;填满  He filled the bath with water. 他把浴缸装满水。(2) 占有(地位),任(职位) The position of the principal is not yet filled. 校长的职位还空着。(3) 供应(需求) ① His answer did not fill our need. 他的回答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② Fill in your telephone number. 请填写你的电话号码。③ The room was filled with laughter. 房间里充满了笑声。④ I have filled up the bottle. 我把瓶子装满了。   ▲拓展:fill in填写(事项,表格等) fill...with...把……装满  be filled with = be full of充满  fill up 装满;填写(= fill in) 3.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water on our planet?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这个星球上的水呢?(p.17 倒数第1行) ▲protect保护,防御 常与介词against (from)连用,译为“保护……免遭”。① He is wearing sunglasses to protect his eyes from the strong sunlight. 他戴着太阳镜以挡强烈的阳光。② The heavy rain kept us from going out.  大雨使我们无法出去。   ▲注意:stop (prevent)…from doing中from可省去;keep…from doing中from不可省。   ▲拓展:keep…from...阻止(妨碍)…做…= stop… (from)… = prevent … from ... 4. Who tells the story in the poem?谁讲了这首诗里的故事? ( p.18 Part 1 No. 1) ▲tell的重要句型归纳   (1) tell + n.(人) + n. = tell + n. + to + n. (人) Did you tell your parents the news? =Did you tell the news to your parents? 你把这消息告诉你父母了吗?   (2) tell + n. (人) + (that)/wh... ① He told me(that)he would be back in an hour.  他告诉我,一个小时内他就回来。② He told her what had happened.  他告诉她发生了什么事。   (3) tell + n. (人) + of (about)  He told me of (about) his worries.他告诉我他的烦恼。 ▲ 拓展:tell + n. + from + n. 辨别……和……  all told总共 Dont tell me! 不至于吧!  I (can) tell you. 的确,真的    There is no telling. 不得而知;很难说。 to tell the truth 老实说 ① Its sometimes hard to tell one twin from the other.  双胞胎有时很难分辨。② All told, there were 350 people killed in the plane crash.  那次坠机事件中总共有350人丧生。③Dont tell me you are going back to your hometown.你不至于要回到你的故乡吧。④Its a wonderful invention, I (can) tell you. 那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发明。⑤ There is no telling where he is. 无法知道他到底在哪里。 5. Work with your partner and see whether you can come up with a good, scary story… 跟你的同伴一同看看是否能想出一个好的,引起惊慌的故事… (p.18 Listening Part 2 No. 4) come up with的用法   ▲come up with在本单元中作“提出”“想出”解。如: ① The young engineer came up with a new design. 那个年轻工程师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案。②The magazine recently came up with some advice on smoking.该杂志最近就吸烟问题提出一些忠告。③ Youve come up with a good idea.  你想出的主意好极了。④ Scientists will have to come up with new methods of increasing the worlds food supply. 科学家们必须找出增加全世界食品供应的新方法。   ▲ come up with有“拿出…” “筹措钱”之意。如:① If Waths can come up with $15 million, well go to London. 如果瓦茨能够拿出一千五百万美元,我们就去伦敦。② You have no choice but t0 come up with £18, 000.你别无选择,必须拿出一万八千英镑。   ▲ come up with亦可作“赶上”解。如:① Lets hurry up so that we may come up with them. 咱们快些走,以便赶上他们。② We shall have to work hard so as to come up with the other firm. 我们得努力工作才能赶上另一家商行。 6. Who benefits from using water in this way.以这种方法用水谁受益了? (p. 18 Speaking 第5 点) ▲ benefit的用法 (1) n. 利益;益处 I get a lot of benefit from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从学习外语中我得到许多益处。 ▲ 注意:以下两个短语:be of benefit to对……有裨益;for the benefit of为了……(的利益)。① That experience was of great benefit to me. 那个经验对我很有益处。②We must make efforts to take exercise for the benefit of our health. 为了健康我们必须努力锻炼身体。 (2) vi. 有益于① Such foolish behaviour will not benefit your ease. 这样愚蠢的行为将无益于你的案子。② I benefited enormously from my fathers advice. 我从父亲的忠告中获益良多。 【注】benefit可作为及物动词用,意为“有益于”。如:①The trade agreement will greatly benefit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贸易会谈将大大的有益于发展中国家。②The new railway will benefit the district. 这条新铁路将会给这个地区带来好处。③ The long rest benefited her. 长期休息对她有好处。 ▲ benefit from/by的用法: benefit from/by意为“从……中得益”“得益于……”。如:① We can all benefit from his knowledge. 我们均可得益于他的知识。② You benefit from what he told you in the letter. 你会从他的`信中受益。 Section II  阅读 7. 99% percent of the living space on earth is in the oceans.  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生存空间是在海洋里。(p.19 第一段 第2-3行)   ▲百分数作主语时,即percent后有数词时,应注意两点:一是percent不能用复数形式;二是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如果percent of后的名词为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其后的名词为复数,谓语动词则用复数。如:① About 70 percent of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is water.地球表面大约百分之七十是水。② Eight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are absent today.今天有百分之八的学生缺席。   【注】percent可作为副词用,在句中作状语。如:①I notice you dont say that youre a hundred percent convinced yourself. 我注意到你没有让你自己完全信服。 ② Prices have risen 5. 5 percent in the past year. 过去一年物价上涨了5.5%。③ I think its ninety percent probable. 我想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   【注】percent也可作形容词用,在句中充当定语。如:  I paid him six percent interest.我付给他百分之六的利息。   【注】percentage意为“百分比”,多与of连用。如果连用的名词是复数,后面的动词就用复数形式,否则用单数形式。如:① What percentage of babies die of this disease every year? 每年婴儿死于这种疾病的百分率是多少? ② What percentage 0f his income is paid in income tax? 他的收入有多大比例用来交所得税? 8. Marine life is incredibly rich and varied. 海洋生物极其丰富多样。(p.19 第一段 第3行) ▲varied是由动词vary变化而来的过去分词,在句中作定语或表语。如:① The menu is varied and cheap.菜单上的菜花样很多也很便宜。② They made varied efforts to bring about a peaceful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他们做了种种努力来和平解决这些问题。③ They are rich in content and varied in style.它们内容丰富、风格多样。④ He had had varied training and had held many offices.他受过多种训练并担任过多种职务。   ▲动词vary意为“有差异”“有变化”时,是不及物动词。如:① Courses vary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课程根据学生的需要而不同。②People vary very much in their ideas. 人与人的想法差别是很大的。③ The answers given by different people vary greatly.不同人作出的回答,差别非常大。   ▲vary可作及物动词,意思是“使……有变化”“变换”。如:①You should vary your diet. 你的饮食应经常变换花样。② She varies her dress as fashion changes. 她的衣着随潮流而变化。   【注】vary充当及物动词时,可用现在分词作定语。如:varying prices 不断变化的价格。 9. There are about five million species in the oceans

高二语文复习知识点 篇11

Appreciate的用法(Unit 6)

【原句】If we learn to accept change and appreciate what is new and different, we will be well-prepared for whatever the future may have in store.

如果我们学会接受变化,学会欣赏新的、不同的事物,我们就能有准备地迎接未来带给我们的一切。

【精讲】Appreciate是动词,常表示“感激,感谢”,后接名词或动名词,但不能接动词不定式,如: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timely help. 我们非常感谢你及时的帮助。

I appreciate your making the effort to come. 我很感谢你尽力赶来。

注意:同appreciate类似,后面只能接动名词的常见动词还有advise、mind、miss、finish、consider、suggest、enjoy等。

【精练】I really appreciate ______ to relax with you on this nice island. (2004上海)

A. to have had time B. having time

C. to have timeD. to having time

【解析】B。Appreciate 和enjoy、mind、suggest等一样,后面不可以接不定式,但可以接动名词。

要点8

Break down和leave的用法(Unit 7)

【原句】AIDS is a disease that breaks down the body's immune system and leaves a person defenseless against infections and illnesses.

艾滋病是一种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对感染及疾病丧失抵抗能力的疾病。

【精讲1】Break down可表示多个意思:破坏,捣碎;(机械等)出故障,损坏;(人)身体出毛病,(健康)衰弱;起化学变化。

【拓展】Break构成的常见的动词短语还有:

break away from... 从……中脱离,与……断绝关系

break in(强盗等)强行闯入,侵入;打断

break into 闯入,侵入(建筑物)

break out(火灾、战争等)突然发生,爆发

break through 突破(障碍、包围等)

break up 破坏,破裂,与人分手

【精练】Dr. Frank failed many times but he finally ______ to find a successful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 broke offB. broke up

C. broke downD. broke through

【解析】D。四个选项均为break构成的动词短语,但根据句意:“Frank医生失败了很多次,但他最后终于取得突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选D。

【精讲2】leave + 复合宾语,表示“让……处于某种状态”,常见的有:

leave sb. doing sth. 让某人一直做某事

leave sth. + adj. 使某事处于某一状态

leave sth. to be done 事情有待解决

leave sb. to do sth. 让某人去做某事

【精练】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left everybody ______. The doctor could not find a cure for AIDS.

A. disappointingB. disappointed

C. satisfiedD. exciting

【解析】B。题中考查的是leave sb. + adj. 的用法。首先看后面的一句“医生找不到任何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自然,前面提到的“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不是大家期望得到的,排除C、D。A、B两项都为形容词,指事物用disappointing,表示令人失望的;指人用disappointed,题中指人,选B,“实验的结果令每个人都很失望。”

要点9

Recommend的用法(Unit 8)

【原句】Many hospitals recommend that we use the letters DRABC to remember what to do when we have to think fast.

许多医院建议我们使用DRABC这五个字母,来记住我们必须快速思考时要做的事。

(注:DRABC是Danger、Response、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这五个词的缩写。)

【精讲】Recommend作动词,意思是“劝告;建议;介绍;推荐”。作“劝告”或“建议”讲时,常构成短语:recommend doing sth./ recommend sb. to do sth./ recommend sb. sth.,如:

I recommend you to do what he says. 我劝你照他说的去做。

I recommend buying this dictionary. 我建议买这本字典。

Can you recommend him to the manager? 你能把他推荐给经理吗?

注意:类似recommend这样一些具有“命令、要求、建议”等含义的动词,如后接宾语从句,则从句的谓语动词用动词原形或“should + do/be”。常见的这类动词还有:suggest、demand、insist、order、command、advise、request、require、propose等。此外,这些动词相应的名词形式,如后接表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从句的谓语动词也常用“(should) + do/be”来构成虚拟语气。另外,当这些词用于“It is/was + 过去分词 + 主语从句”结构中时,从句的谓语动词也常用“(should) + do/be”来构成虚拟语气,如:

People recommend that a modern hospital(should)be built. 人们建议建一所现代化的医院。

I suggest we (should) go shopping together and look for a nice pen. 我建议我们一起去逛街,找一支好钢笔。

He made a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 go to the seashore for a rest. 他建议我们去海滨休息一会儿。

上一篇:“我梦想的翅膀折断了”作文450字下一篇:建筑企业办公室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