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感作文

2024-07-04

反感作文(精选6篇)

反感作文 篇1

反感作文

我有喜欢的人了,并且这次不是为了逃避孤独的将就。

想想都很好笑吧,像我这样缺乏爱人能力的人那里有资格喜欢谁。那段时间高考在即平时还稍微有点灵气的学校伴随广场中央日益减少的号码牌显得沉重起来。我虽然才高二但嗅到这股沉重味压抑和焦急便借题发挥要一股脑从我体内升腾而出,或许是这样我那不怎么突显的存在感被她注意到了。

我活过很多种方式到现在仍觉得一个人的时候是最漂亮的,从我住校以后大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吃饭,走出教室前要戴好耳机,路过食堂人群聚集的地方心会绷紧脚步放快,就连走路抬着头都觉得很累不想去看人,我耳机里的歌和这些颓废行为却是相反的,我的音乐大多是说唱和电音。我不喜欢民谣那种无病呻吟且催人泪下的东西听了会影响我发呆感慨的频率。

我穿白衬衫很好看,说喜欢她的晚上她也很好看。她曾一再纠结我说喜欢她是否因为她的的外貌,那天晚上通往宿舍的人很多,路灯照得一脸黄。我心里竟有一丝反感所以没回答。我不懂得我是被戳破了还是什么,那晚灯光刺眼语句扎心我撞上密集的人群就消失了。我被停课了,原因是同学犯事包庇。10多天后我回来途中父亲告诉我回来是上学的,所以我在老师办公室克制住了我包庇同学的各种客观因素的辩解,事情就是这样在特定的客观条件客观环境下人的主观是没有选择的。我答应老师的各种协议走出办公室那刹那心里充满反感。

不同年龄喜欢上的人是不同的,可是你知道那股卑微有炽热的渴望是相同的,世界瞬息万变,真心永恒不变。停课那段期间我收到她的`简讯内容大概是说她会想我的。我仍记得那天晚上回到家被父亲教训到凌晨依然开心到睡不着,短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睡着。在家里的时间处处受到对闲人的排挤依着你说会想我,鼓起勇气某天晚上给你打了一通电话,但我的笑容很快被你哈气声凝固了,出乎意料的我挂了让我满怀期待的电话,大概是我又反感了。

你所以为的巧合,只不过是另一个人用心的结果,我背着很多行李我想到不能帮你拿行李了,但一想到你吃力的样子又心软了。晚自习下课铃声一响我拎着大包小包行李上下楼飞奔到宿舍又折返回教室争取在你走出教室前遇见你,然后故作轻松的说“东西那么多我帮你提吧”现在想来那天晚上是我久违的抬起头傻笑着奔跑。

回忆和期待一样是一种简化和剪辑现实的工具,那天晚上她没有行李,也说了让我别在找她。

员工为什么反感培训? 篇2

员工关注自身的成长,之于年轻员工,甚至比关注收入更为重要(当然成长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而培训是员工成长的重要的渠道之一,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员工抵触、阳奉阴违、或者“逃课”的现象呢?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原因是比较普遍和重要的。

其一、很多公司培训常常在休息时间进行——周末、晚上、节假日。中国民企中,很多老板始终抱“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总认为员工辜负了自己的良苦用心,经常强调“培训是对员工最好的福利”,“公司在培训方面毫不吝惜”……所以,员工要珍惜,要懂得感恩,基于此,培训就应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事实上,我们的调查显示,员工最最反感的事就是好不容易下班了、熬到了周末,结果却通知用来培训。可想而知,带着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其效果能有多好?!毋庸置疑,培训是公司给予员工的福利之一,但是在“节假日”面前,这个福利应该是第二位的。所以,公司既然在培训方面已经如此舍得投入了,为什么不再“追加投资”,把培训时间都安排在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内呢?实际上,多数情况、多数岗位,这并不会影响员工总体的工作效率。而因工作特点确实不能在工作期间进行培训的,则可以给予相应的“加班费”又何尝不可呢?!从员工心里来讲,当公司为他提供培训,同时还因为他参加培训而给他付费,他就会非常重视培训,这时,公司向员工提要求,员工也会更乐意接受,培训效果自然会更理想。

其二,培训部门总是想当然的设置课程,而缺乏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导致课程与员工的实际需求脱节,自然提不起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更不会见到明显的效果。和很多企业内训人员接触,他们普遍反映自己费了很大的精力选课程、找资料、做PPT、有些还要不断的试讲,做了很大的投入,结果却收效甚微,常常还得不到理解:因为看不到明显的成果,公司不认可自己的劳动成果,员工从内心里也不够配合。这时,培训人员就会非常累、孤独。

我们都知道,培训的目的不在过程,而在于培训后员工正面提升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没有正向改变的培训都是资源的浪费。我们曾服务的某零售业,毫无疑问,服务能力、技巧方面的培训非常重要,所以,内训人员就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大家做服务方面的培训,但是我们看到效果并不理想,而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因为效果不理想,所以,强化培训,多次培训……最后搞得大家都很累。在我看来,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先了解公司既有的服务要求、流程、制度是否合理,这个过程需要和具体执行者深入沟通,了解不执行的原因,一般来讲,员工不执行的原因要么是能力,要么是意愿,这个要深入分析,这一步完成后,我们才有可能做出针对性的培训,所以,培训的关键是要找到差距,以期通过培训来弥补。接下来,就是要考核、要监督、跟进培训效果,拿服务文明用语的培训来讲,培训并不难,关键是要员工去执行,如果培训完后,不考核、不监督,很快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从员工来讲,他们喜欢的培训无非两个特点:1)培训确实解决了我工作中的难题,让我工作更得心应手了,也更自信了;2)当我按培训的方式去工作时,我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绩效,拿到更多高的收入。满足这两点的培训,很自然会获得员工的支持。

七种让人反感的说话习惯 篇3

讲话嘛,简简单单就好。导语

哪种讲话方式会令你一秒翻白眼呢?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因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交流习惯和倾向范围,但有一些通病还是往往会引起大部分人的反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说话习惯容易遭人白眼儿。大家以后还是无则加勉,有则改之吧。

01.说话不说重点

有些人说话一定要先酝酿情绪,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的开场白之后才说真正要讲的事…哎,天都黑了啦~讲重点好吗?

02.三句话不离八卦

有些人是八卦集散地兼广播台,一有新八卦就忍不住到处分享,而且还可以把别人的故事讲成是自己的故事一样,超生动!

03.讲话之中不断炫富

「我昨天去逛街买了新包包,才10万,超便宜!」、「我男朋友昨天送我一个**项链,我跟他说不用啦,他还是要硬送我,真讨厌~」......听得人是不是有种想吐他一脸口水的感觉。

04.音量越来越大or越来越小

有些人说话不知不觉放大声音,令听的人好想说:「小声一点,我没耳聋好吗」。或是说话声音越来越小、默默淡出,让人总要问「啊?你说什么?」

05.一定要拽英文才开心

「午休到了,要不要跟我去吃lunch呢?我看对面的饮料很cheap,一起去buy吧~哎,这个不能eat啦,小心变成pig!」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假洋鬼子的经历,就是不好好说中国话。

06.音频超高、讲话超激动,但讲的事明明很无聊

听着听着我都要中风了!讲这么平凡的事有什么好用高八度的声音讲啦…

07.有事装没事,没事装有事 看到朋友一脸愁云惨雾,想说去关心他一下问他怎么了,却得到「哎..没事…就是…算了,那个…真的没事…别管我..我真的没事…哎~~~~~~」超想抓狂的啊!有屁就放、有事就说!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是怎样!

作者:佚名

中考生最反感的话有哪些 篇4

中考生最反感的话有哪些

唠叨型

1.唉呀,你说你再不好好学,你能考上哪啊,赶紧学吧。

2.人的.一生中,有好多次机会和转折,这是你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抓住了机会,你就会成为人上人,如果错过了,也就不会再有转机。

3.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怎么养家糊口?(点评:想得好远啊) 你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啊!你一定要好好考啊!

4.再背一会儿,才12点就困了?

强迫型

5.你必须考上重点高中!

6.吃完了赶快学,学了快点睡觉!

7.必须考上四中、五中!

8.你要是这么学,哪儿也考不上!

9.别磨蹭,抓紧时间!

比较型

10.看看人家隔壁的孩子,每天晚上学到12点多。

11.看看别人孩子都考了570多分,我们花这么多心思在你身上,你考不上,对得起我们吗?

赌注型

12.学得怎么样这次就能验证了。

13.成功还是失败就看这一次了。

14.你要考不上这辈子就完了!

放弃型

15.别再学了,都学成这样了!

16.最好什么都别跟我说。

讽刺型

17.现在后悔也晚了,谁让你当初不努力。

18.一分值2.7万元啊!

诱惑型

19.考好了,要啥给啥。

20.考上重点高中,2.7万元随你花。

21.考上重点高中,给你买电脑。

22.放心考吧,你想去哪个学校,妈拿多少钱,也一定让你上!

23.中考后想咋玩就咋玩!

紧张型

24.好好考,别紧张,别紧张。

25.你复习得怎么样了?能不能考上啊?

26.中考要我们送你去吧,在哪儿等你啊?

放任型

工作中最让人反感的三句话 篇5

很多刚入职的应届生,能力不错,但是却总会觉得他们还是欠缺了一些东西。虽然能够很完美地执行你的指令,但进步却始终有限。

同样,不少工作了两三年的人,在经验上没什么问题,但总是显得有点“青涩”,导致你始终无法放心地把项目交给他。

究其原因,是这些人身上,存在着一些比较典型的“学生思维”。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学生思维”,以及如何克服它们。

一、“我只是个实习生而已”

许多带过实习生的同事,都跟我提过,他们最不乐意听到的就是“我只是个实习生啊”。

为什么呢?因为这句话意味着你给你自己设了限。

“因为我只是个实习生,所以我做好实习生应该做的事情就行了。把上级分配的任务做完,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的。别人的工作与我无关,最好也别让我加班,反正一个月才给那么点工资。”

简而言之:拿着两千的月薪做四千的活,这不是傻么?

这样的思维模式,不能说有错,但是,如果你希望在职业上有所发展,而不是单纯把它当作一份工作的话,我希望你能转变一下心态。

原因很简单:我们为什么能够升职加薪呢?不是因为我们拿多少钱,做多少事。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职位上,做出了超越这个职位本身的业绩和表现。

所以,只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它只不过说明你配得上到手的薪水而已。如果你希望有所突破,你一定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去接触团队里面其他人的工作,去了解你工作范围之外的东西,去从更高的高度审视整个项目和环节。

如果你每天工作8小时,但是上级分配给你的任务你4个小时就搞定了,剩下4个小时里,不要无所事事、消磨时间,我希望你去找你的上级,对他说:你布置的事情我已经做好了,还有没有什么事情是我能帮忙的?有没有其他同事的工作我能够参与一下?

如果团队状态比较闲,真的没有工作可以给你,那你可以与同事交流一下,问问他们日常的工作是什么,项目的进度是什么,其他人或者其他团队在做什么……诸如此类。要多问。

相信我,没有人会反感别人向他请教问题的,包括你的上级。只要你情商合格,不要在别人特别忙的时候去问。

这样的思维其实可以推广到所有的职位。“我只是个文案”,如果你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文案,只愿意把手头的文案写好,那你做5年、,你还是一个文案,做的还是一成不变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工作了很久,却一直在做基础的执行工作,有些人年纪轻轻却能带项目、带团队的原因。前者只是一直在重复已经会了的工作,后者则是在不断突破自己。

设计师、文案、运营……不同的位置,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一个设计,哪里要突出,设计师可能会从视觉的平衡来考虑,文案则可能从文案的联想和调性来考虑。只有多和不同岗位的人交流,把思维从“任务”上升到“项目”的高度,你为团队做出来的东西才不会跑偏。

同样,无论任何职位,你一定要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他人的工作有所了解,能够进行沟通,甚至能从项目的高度进行协作、指导,这样,才有向上升迁的可能性。

二、“可我已经很努力了啊”

这是另一个极其常见的通病。

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努力”“勤奋”,其实到了社会,你会发现,努力很多时候并不怎么重要。这是一个结果导向的时代。大家只关注结果,并不关注你付出了什么。

读书时,我们有老师、家长层层保护,给予我们足够多的宽容,帮我们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在社会上,没有这回事。没有人会去帮我们承担,一切责任都要自己去背。没做好就是没做好,就算再努力,也改变不了没做好的事实。

这很残酷,但确实如此。所以,一定要尽早抛弃那些陈旧的思维。诸如“虽然没有成功,可是他已经很努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的想法不但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因为它们会成为你发展路上的障碍。你会觉得虽然事情没有做好,但好歹努力了嘛,从而心安理得。

其实一件事情,努力了却没有做好,有时还不如“不够努力”。因为前者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你的能力有问题,二是你的方向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无论哪种可能性,都比“不努力”严重得多。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可以不用努力,而是说,你必须转变思维:从“努力完成目标”转变为“高效完成目标”。

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努力更多的是把时间精力花在执行的过程上,高效则是把时间精力花在“挑选最佳路径”上。

很多时候,多花一点时间去思考,寻找最合适的方法和渠道来完成目标,效果会更好,花费的总时长也会更少。

相较之下,“努力”反而是最偷懒的做法。因为它往往意味着不动脑子,使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只是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而已。

其实工作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随着负责的事务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复杂,个人的勤奋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你必须更多依靠外力,协调各种不同的资源,学会说服、统筹和合适的分配来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简而言之,你需要做的是提高单位时间和资源的效果,而不是大量的加班。

这对于刚入职的我们,有什么启迪呢?

最简单的一点,你可以去接触大量的方法,学习大量的软件,了解不同的渠道,不需要非常精深,能够触类旁通,应用它们的特点去分步解决问题就好。比起努力和勤奋,更重要的,是要有运用工具的意识。

另外一点,是要有协调资源的意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统筹能力,很多时候比你自身的执行能力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

三、“我有一个很棒的点子”

这是很多新人喜欢说的话。他们这样说的时候,通常带着一丝炫耀、自豪、沾沾自得,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是很可惜,大多数时候,这一点用处都没有。

创业圈里面有一个共识:点子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把它实现的过程。这推广到任何一个领域都适用。

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你能够想到的点子,其实别人都已经想到了。所以,能想到一个点子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你只是跟别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你能够把它做出来,那才有意义。

而如果你想到的,是一个别人从来没有想到的点子,那么,你应该更慎重地审视它:你的点子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基于你的经验,抑或是基于行业和用户调研数据?

一般来说,拍脑袋想到的点子都没有意义,因为通常都不具备可行性,而且绝大多数的基础和前提都是想当然,完全经不起推敲。

当然,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是“提出点子”只是一个开始,它并不能说明任何东西,也不能影响任何东西。如果你能够继续做出评估、判断可行性、完成调研、进行分析、选择路径、优化步骤、统筹时间、协调资源……到最终把它做出来——如果你能参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并发挥你的能力,那你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要做一个H5页面,你想到一个非常赞的点子,很好,但这只是第一步。你得去做用户研究和分析,收集案例,研究可行性;你得做出策划,说服负责人,为什么要把资源放在这个项目上;你得去说服设计、开发、文案,传达你的想法,下达清晰的需求;你得时时刻刻把握进度、结果;你甚至可能面对各种质疑和意见,等等。

很有可能,经过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累积,等它做出来的时候,跟你一开始的想法已经大相径庭了。

所以,很多看似“垃圾”的产品,很有可能一开始的点子也非常完美,只是经过一系列的过程,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累积,最终成了我们看到的样子。

因此,在职场上,重要的,从来都不是想法,而是,当你产生一个想法之后,你有没有能力把它坚持做下去,直到做出一些成效?

同样,很多职场新人喜欢对现状提出批判,说得也很精准,但是当你问他们有什么解决的方法,他们又说不上来,这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大多数你能发现的问题,别人也都发现得了,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解决罢了。什么叫“建设性意见”?就是你不但要指出“这样不对”,还要讲清楚“为什么不对”,以及“我们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才会更好一些”。

一个简单的建议:如果你要向上级提点子或者指出问题,不要只是把你的想法讲出来,你要同时给他几套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可行的,切合实际的,以及你能够参与其中的。

反感作文 篇6

视频里显示的是美国南加州洛杉矶县某建筑门口,男生衣着整齐、偶有几个打着小领结,女生穿着鲜亮配上姣好妆容,车子呢,清一色都是豪车。这些豪车,差不多每辆车平均价格至少超过20万美金。例如玛莎拉蒂、布加迪、法拉利、兰博基尼等。如果还想彰显个性的,那就来个定制化,30万美金想打住,也很难。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开豪车已不是什么新闻,去年2月,美国侨报就曾发出报道,称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们惊讶地发现,不知何时开始,校园里停放着那么多豪车,有宾利、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还有为数不少的宝马和奔驰。这些豪车的主人并不是正经历中年危机的半百男士,也不是创业成功的回校遛遛的校友,而是来自中国的年轻学生。美国教授对中国留学生开豪车感到惊讶,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那些年薪10万美元教授也没几个人开奔驰、宝马的,美国的穷学生更是开不起,买个2万多美元的丰田车也就算拉风了。

如今在美国的中国的留学生已有几十万,他们大部分属于自费留学,一些学生家境并不富裕,留学生在美国的费用往往是父母很多年辛苦积攒的辛苦钱。不过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里却是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占比例不大,但表现却特别“突出”,这就是留学生中“阔少”一族,简称为富二代。

这段中国留学生开豪车的视频好看不在于这些富二代开的什么车,而是人们对这种现象的评论,在众多的评论中,看不到多少人为中国留学生开豪车叫好的声音,反而是批评者众多,而且顺带将中国人形象也扯上。按理说,开什么车、穿什么衣、炫什么富是个人行为,有钱人喜欢怎么活是他们自己的事,但为何中国留学生开豪车就会令美国人反感呢?这是美国人穷,看着别人开豪车嫉妒吗?

下面我们看一下美国人和一些中国留学生是如何评论中国留学生开豪车现象。一名网友写道,中国现在产生了一批富豪和超级富豪,他们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尤其是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些富二代当然有钱可以挥霍,开豪车只是他们显示自己身份的一种方式。

有网民留言说,很多移民来到美国是从社会的底层辛苦的打工赚钱,他们为了下一代宁肯吃苦,而移民后代也深知父母的艰辛,所以努力学习、工作,让自己的生活更好。而这些中国富二代留学生,从小含着金汤匙长达,这种奢华的生活方式对他们也许是毒药,很容易产生败家子。而且这也让美国人对中国富豪和他们的子女产生反感,就知道炫富啊。

一名网友写道,父母来到美国时几乎一无所有,如今他们拥有了两辆豪华车,他们辛苦工作30年,这是他们劳动换取来的成果。我对父母的期待是得到他们的爱和关心,而不是奢侈品,我宁愿开一辆几千元的车,也不会让父母去给自己买一辆10万元的汽车,因为这样做是不妥当的,因为你拥有的财产不是自己劳动赚来的,而是依赖父母所赐,这不是美国文化。更有网友说,这些开豪华车的年轻人自己一分钱不挣,但却把自己看作是世界之王,这不令人感到羞耻吗?

虽然很多人对富二代的奢华生活方式看不惯,但富二代却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去年,美国南加州地区的中国富二代留学生和新移民组成了一个的“精英俱乐部”,名字叫“生而不凡”,似乎将自己视为高人一等的贵族,但从其活动上看无非就是如何去享乐。据说要挤入这样的“富二代”的圈子并不容易,成员必须有相似的消费能力和“VIP特权”。俱乐部的活动包括为会员提供高质量的娱乐活动,比如包私人飞机去旅行、参加颁奖典礼、参加高尔夫球俱乐部、获得NBA包厢和最前排门票等。相关人士表示,之所以能有这么多“高端”活动是因为会员大都家境优越,在美国消费达到一定高度,成为了很多消费场所的“高级会员”,就会把自己的一些VIP待遇拿出来彼此分享。比如有一名会员是赌城高档酒店的会员,他们曾一起去这家酒店消费,达到一定额度,酒店还提供了私人飞机接送。

上一篇:学院迎新晚会活动总结下一篇:河管局组织生活会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