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管护队2014年培训

2024-09-29

森林管护队2014年培训(共2篇)

森林管护队2014年培训 篇1

第一讲 森林防火常识

一、森林及其作用

森林是指在一定面积上,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物群落,以及其它植物所构成的整体,它们彼此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

构成森林的主要成分有林木、下木、幼苗幼树、地被物、层外植物。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森林是人类宝贵的物资财富,是再生的自然资源,森林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外,还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益处,森林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作用是:美化景观,保护自然;净化空气,改造环境;提高水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发展农业;提供材料,发展经济。

二、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是指除城市的市区外,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指凡是失去人为控制的,在森林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起火。林区起火还没有了解清楚前,统称火情。森林火灾根据被烧森林面积的大小分为四类:

1、森林火警:指受害森林面积不足一公顷,或者其它林地起火的森林火灾。

2、一般森林火灾:指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森林火灾。

3、重大森林火灾:指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森林火灾。

4、特大森林火灾:指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灾害之一,能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物种减少,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与损失。给国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社会秩序不稳定。我国的森林防火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预防是森林防火的前提和关键,消灭是被迫手段,挽救措施,只有把预防工作搞好了,才能不发生火灾或少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还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将火消灭。

三、森林防火组织机构

1、指挥机构。森林防火最高指挥机构是国务院领导下的森林防火部际联席会议。在国家林业局设有森林防火办公室。省、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当地驻军设立地方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设立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林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林区的村应当设立森林防火组织,配备护林员。

2、扑火队伍。全国重点火险单位应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其它重点火险单位及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应建立专业或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林区乡镇、村应建立群众义务消防队伍。

3、联防组织。行政区域交界的林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共同建立森林防火联防组织,按照“自防为主,积极联防、团结互助、保护森林”的原则,轮流值班,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经验,互通情报,有了火情互相支援。

4、行政领导负责制。

森林防火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即指省长、市长、县长、乡长“四长”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各级政府对所辖区内的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指挥部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温家宝总理关于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五条标准:一是组织机构落实;二是责任到人;三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五是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有关领导及时深入现场组织指挥扑救。

第二节 林火原理

一、森林燃烧

森林燃烧指森林中的任何可燃物(有机物),在一定的温度作用下,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能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森林燃烧必须具备三要素即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三者缺一不可,称为燃烧三角,扑救火灾时,只要消除其中一个要素,森林火灾就会被扑灭,故而,森林火灾是可以扑救的。森林燃烧分为预热、气体燃烧、木炭燃烧三个阶段。(1)预热阶段:是燃烧的初始阶段,可燃物温度逐渐上升,但速度缓慢,水蒸气大量蒸发,产生大量的烟,可燃物收缩、干燥。(2)气体燃烧阶段:随着温度上升,大量可燃气体挥发,被点燃,燃烧呈现黄红色火焰,燃烧极为剧烈。(3)木炭燃烧阶段:即固体燃烧,是可燃物由表及里逐层燃烧,一般没有火焰,但温度较高,最后剩下灰分,燃烧结束。在森林燃烧过程中,首先看到燃烧区附近的树叶、杂草等预热卷曲干燥,然后出现火焰,最后看到较大可燃物的木炭燃烧。

二、林火行为

林火行为,指一场林火从点燃开始到发生发展直接熄灭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特性。

林火分为三类:(1)地表火:指沿林地表面蔓延的火;(2)树冠火:指沿树冠蔓延的火;(3)地下火:指在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燃烧的火。上山火又称冲火:是由于在白天,山地和山谷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山谷空气上升产生谷风,向山上吹,加速火向山上蔓延,形成冲火,亦即顺风火。上山火炎热猛烈,难以扑救,相反,下山火又称坐火,即逆风火,蔓延速度缓慢,容易扑救。晚间,山谷首先散热冷却,空气下沉,而产生山风,使火向山下蔓延加快,因此,在夜间山谷的火,不容易蔓延到山顶,这也是夜间山火容易扑灭的原因之一,虽夜间下山火比白天要快,但远不如白天上山火,所以易于扑灭。飞火,指飞散在火头前方正在燃烧的物质。起火后,大气产生强热对流时,能把烧着的球果、鸟巢、杂草等刮到空中,飘到远处,产生新的火源。

对流柱,森林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垂直向上运动时,四周冷空气补充产生对流传热,在燃烧区上方形成一个对流柱,常表现为升起的烟柱。

三、火因及火源管理

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归纳起来有两大类,即天然火和人为火,天然火主要是雷击,火山爆发、泥炭自燃等形成,我县无。人为火分为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1)生产性火源主要有烧荒、烧田埂、烧草木灰;(2)非生产性火源主要有吸烟、上坟烧纸、小孩及痴呆玩火,野外做饭等。控制生产性火源,主要是严格执行用火制度,严禁炼山造林,公路、田埂、林缘杂草要在进入防火期前砍除,如需烧制草木灰的,经村防火组织批准后,在远离森林的空旷地中集堆烧除。控制非生产性火源,主要是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加强宣传,防火期内禁止火种入山,对重点地段、重要时段要组织人员加强巡查,严看死守,对重点人要落实专人专控,旅游部门要强化游客防火管理。

四、森林防火期和森林火险等级。

森林火灾具有季节性,森林能否着火,着火后能否成灾,主要处决于火险天气,防火期也就是具备了发生森林火灾的火险天气,我省森林防火期规定在每年的11月1日至翌年的4月30日,春节至清明是防火戒严期,根据每年的火险天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决定提前进入或推迟结束森林防火期。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是根据每天的主要火险要素:气温、湿度、风、降水量、可燃物含水率和过去连续干旱情况等,经微机程序计算得出的,目前采取五级制:1级—不燃、2级—难燃、3级---可燃、4级---易燃、5级---强燃,各地可根据每天的火险天气预报,启动相应的防火机制。

第三节 扑火技术

一、火场

火场指森林发生火灾的现场,主要由火头、火翼、火尾组成。火头是火的蔓延方向,燃烧最为剧烈,其方向与风向一致;火翼一般有两条,是火头推进向后两侧燃烧形成与风向垂直,燃烧速度较慢,愈靠近火头部分蔓延愈快,强度愈大。火尾是起火逆火头方向燃烧的火,速度慢,危害小,容易扑打。火头是火场上火强度最在的部位,是影响火场全面的关键,组织扑救时就是找准火头,不放跑火翼和火尾控制火灾的蔓延和发展。火场可分为限制进展地带、非限制进展地带。(1)限制进展地带,指在火场边界外有天然和人工的防水障碍物,如公路、河流、农田、茶园等,对此地带林火应进行监察,在控制非限制地带的火后,再消灭限制进展地带的火。(2)非限制进展地带,指在火场边界外无天然和人工的防水障碍物,火可以自由蔓延,因而,非限制制进展地带是首先攻击的对象,要集中优势兵力控制这些地带。火烧迹地。指过火后的林地,该地块因林火燃烧过,可燃物已消灭,故该地块较为安全。

二、前线扑火指挥部

前线扑火指挥部一般选择在接近火场,便于了解火场发展动态和便于调运扑火队伍、交通、通讯联络、有防火屏障、比较安全的地段。不可设在火场腹部,也不能迎着火头设立。前线指挥部在选择位臵时,还应当同时考虑退路。一旦发生意外,能够及时撤退确保安全。前线扑火指挥员是扑救森林火灾的直接指挥者和责任者,其职责是:(1)根据基地指挥部批准的扑火预备方案,具体组织指挥火场的扑救工作。(2)熟悉掌握管辖区的地形、天气和植物情况,居民、单位、设施、交通和扑火兵力分布情况。(3)建立火场指挥体系和通讯网络,了解和掌握火情。(4)组织人员填写《火灾扑救现场记录表》,记录总指挥发布的各项决策,战斗命令和上级首长指示的内容,以及参战单位到场的力量和时间,记录拍摄火灾现场,灭火力量布署等情况。(5)依据火场实际情况,及时确定最佳扑火实施方案,并报基地指挥部。如情况紧急,可边行动、边报告。(6)调用扑火队伍采取各种灭火措施尽快扑灭森林火灾。(7)组织扑火队伍彻底清理火场,亲自进行火场验收,确保无复燃隐患。(8)有计划的安全撤出扑火队伍。(9)组织好火场后勤保障工作。(10)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做好安全工作。

三、灭火原则、灭火方式、扑火战术

扑救森林火灾的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1)打早:一经发现火情,就要争分夺秒的将扑火队伍调集到火场,迅速投入战斗,将初发火一举扑灭。(2)打小:扑火指挥员要有全局观念,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利用扑火有利时机,灵活运用“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先打外围火线,防止火向四周发展,力争变大火为小火,为彻底消灭创造条件。(3)打了:扑灭火灾后,必须彻底消灭余火,留足人员看守火场。灭火方式主要是二种:直接灭火方法(也称积极灭火方法)和间接灭火方法(也称建立防火线隔离法)。(1)直接灭火法:指使用灭火机具直接与火交锋,直接扑打火,使火停止燃烧,常用的灭火机具有风力灭火机、灭火弹、二号扑火工具、水枪等。这种方法适用于弱度、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灭火)。(2)间接灭火法:主要是建立防火隔离带,挖防火沟。适用于猛烈燃烧的地表火,树冠火,难以扑灭的地下火,开设隔离带一定要在火场背坡,开隔离带时要开设安全避险区。扑火战术主要有“分兵合围法”和“以打为主,打烧结合”二种扑火战术。(1)分兵合围战术:根据“打火要打边”和“队伍要扣头”的要求,扑火队员沿火场边缘分占多点,每个点上的扑火队伍都要兵分二路,分别沿着不同方向的火边奋力扑打,边扑打边留下清理火场的人员,直到各扑火队汇合,把全部余火熄灭为止。(2)以打为主,打烧结合战术:在多条火线中,对弯曲度不大的火线用直接扑打的方法,对多条向前推进的火线,要在开设好隔离带或找有条件的地方,在最前火锋两点间,采取点燃法,把外线火扑灭。直接扑火时,一定要从火烧迹地进入火场,扑火队员要站在火烧迹地内扑打林火,要充分利用初发火、下山火、夜间、逆风火等有利条件,加大兵力,快速灭火。扑打上山火时要从下向上扑打,使火烧范围逐渐缩小,在风力很大时,先打火尾、火翼,控制火烧范围,待形成下山火时再彻底扑灭,扑打下山火时,先斩断火龙,然后各个击破,在坡底彻底扑灭,力争使火不越过山沟。

四、主要扑火机具使用方法

1、风力灭火机:

(1)使用方法:灭火机手位于火线外侧距火焰1米左右,灭火机出风口方向与火线走向成15度左右角,加大油门,左右摆动机体,先从上摆动,用强风压低火势,使可燃物质向火烧迹地方向飞散,回摆时用强风割切火焰底部,达到灭火目的,如火焰微弱,也可直接割火焰底部灭火。

(2)注意事项:风力灭火机手要认真阅读风力灭火机具使用说明书,新风力灭火机启用时,要先磨合1-2小时,即风力灭火机启动后,低速匀速运转1-2小时,风力灭火机应使用混合油,严禁使用纯汽油,混合比为15:1,后期为20:1,严禁在机具运转过程中加油,加油时严禁用火、吸烟,严禁在高速运转时停机,严禁运转时将风管对着人体。

2、灭火弹:先打开灭火弹上部保险盖,露出拉发线,将拉发线套在手指上,或用左手捏住位发线,猛拉拉发线后(用力不小于5千克),在手上停留约3秒,投入火焰上,便能爆炸灭火。

第四节 安全救生知识

一、扑火中常见的几种人身伤害事故

1、火直接烧伤、死亡: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

2、窒息伤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伤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生水肿堵死气管死亡。

3、摔伤摔死:主要是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

4、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因使用扑火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发生相互碰撞致伤。

二、造成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危险环境:陡坡、山脊、鞍部、单口山谷、草沟等处极易造成伤害。

2、逃生方法:顺风逃生,向未燃烧的山上逃生,经鞍部逃生。

3、错误扑火方法:由山上向山下接近火场,翻越山脊线、鞍部接近火场,迎风接近火场。

三、安全救生方法

1、退入安全区: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隔离带安全区,植物少、火焰低的地区。

2、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点顺风火,一边打两侧的火,一边跟着火头前进,进入到点火自救的火烧迹地内避火。

3、按规范俯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见着湿土,将脸放在小坑内,用衣服包头,双手放在身体下面。

4、按规范迎火突围: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选择火势较弱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有水时,将衣服或毛巾弄湿),憋住一口气,迎火猛冲突围。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迎火头接近火场,要从火尾、火翼接近火场,扑打火头时应从火头的两翼接近火场。

2、不从山上向山下,翻越山脊接近火场,要从山下或绕过山去接近火场。

3、不在上山火的上方和山沟、山脊线开设隔离带,要在山的背坡开设隔离带。

4、开设隔离带时要确定或开设安全避险区,明确撤离路线。

5、开设隔离带后,必要时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沿隔离带内侧边缘点放迎面火,加宽隔离带的宽度。

6、火场附近有河流、小溪、公路时,在统一组织下也可以此为依托点放迎面火灭火,但要防止跑火。

7、休息时,应在被扑灭的火线边缘休息,严禁在沟谷休息。

8、严禁动员老、幼、病、残、孕人员上山扑火。

9、扑火指挥员要将扑火人员安全放在首位,严防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林业病虫害防治培训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概念:对森林、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及除治。

广义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概念:是指通过检疫、预测预报和防治等手段,减少森林病虫等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多样性,促进森林健康生长和提高林分质量的生产经营活动。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指综合运用化学、生物、物理、营林措施等防治方法,控制森林生态系统使之达到一个相对稳定、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

一、营林技术措施

从保护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对森林发生的重大或常发性病虫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灾情并减少灾害引起的损失,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条件。其中营林技术措施是一种即实用又环保高效的预防和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重要措施。

(一)选育抗病品种

(二)育苗技术措施

(三)营林抚育技术措施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实质上是利用生物种间关系调节有害虫群密度的措施,也即利用害虫天敌控制虫的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天敌昆虫的利用,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类害虫,利用茧蜂防治松毛虫、舞毒蛾等害虫,利用啮小蜂防治舟蛾、白蛾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如瓢虫、螳螂、草蛉、蠾蝽等。近年来利用瓢虫防治蚜虫、蚧壳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二)微生物治虫

微生物治虫包括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立克次体等防治害虫。

1、细菌的应用:苏云金杆菌作为一种微生物杀虫剂,与化学农药相比,其突出优点就是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

2、真菌的应用。

3、病毒的应用目前病毒杀虫剂的剂型有可湿性粉剂、乳剂、乳悬剂、水悬剂等。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有许多优点:①对寄主昆虫具有高度的致病性,极少或不产生抗性;②对环境因子适应性强,不宜丧失活性;③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人、畜、植物安全;④自然条件下容易引起害虫群体病毒流行,控制种群数量。

(三)鸟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以鸟治虫”是一种传统方法,对控制害虫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经济、环保、持效性的特点,因此仍是森林害虫生物防治措施中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常见的有杜鹃、大山雀、啄木鸟等20多种。它们大多数捕食害虫,对降低害虫虫口密度、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益处。当害虫种群密度不大时,鸟类对害虫的调节作用最明显。但在大面积的人工林内食虫鸟的种类和数量都较混交林少,这是因为食虫鸟类数量的增多常受鸟巢数量不足及生境不适宜所限制,所以必须帮助明巢鸟类、穴居鸟类等进行人工挂巢箱或朽木块等措施进行招引,以增加鸟类的数量。益鸟的招引包括:冬季在林内为食虫益鸟给饵,在干旱地区给水,在林内栽植益鸟食饵植物,在结构单纯的林分中栽植适合鸟类营巢的树种等。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作为综合治理措施中的一种,以其简便实用、无环境污染、效果直接等特点。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人工捕杀对于昆虫个体较大,容易捕捉的种类,如果暴发成灾,可动员周围居民进行人工捕捉进行防治以配合其它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可达到成本低,见效快的效果。如银杏大蚕蛾与松毛 虫的幼虫与茧的人工捕杀;栗山天牛灯诱捕捉;青杨天牛的人工剪除虫瘿等都是人工捕杀的实例。

(二)隔离法对于在一定区域内传播快,扩散蔓延迅速的害虫,为防止和限制其进一步传播蔓延,达到保护未发生地森林资源安全的的目的,可在病虫害的发生地与被保护地之间建立一定宽度和长度的无寄主隔离带,阻碍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

(三)诱杀法:利用害虫的某些趋性特征进行诱集捕杀,不但方法简便易行,而且经济高效。

1、灯诱捕杀:利用大多数昆虫的趋光性特征进行灯诱捕杀。

2、信息素:林间弥散昆虫性信息素合成物的气味,干扰昆虫雌雄间的交配通信;利用信息素诱捕器对害虫实施诱捕。具有专一性、无公害、保护天敌等优点,已逐步成为农林害虫综合防治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较常用的有舞毒蛾、杨树透翅蛾、小蠹虫等性信息素。

四、化学防治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由于一个或几个昆虫种群的急剧增加,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而其他防治措施又不能迅速地降低虫口,为保护林木,维护正常的生态平衡,这时化学防治措 施作为一种急救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效、低毒、安全、经济,每公顷使用几克或几十克就能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的药剂已不罕见。农药的安全性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它包括药剂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对人畜等高等动物、对天敌、对水生生物和土壤中一切有益生物低毒,没有环境污染和残留毒性问题。所谓“无公害药物”或“无污染农药”,其核心就是其安全性较常规农药有显著地提高,在正常使用下,不会造成 “公害”或“污染”,高毒、环境污染严重、选择性差的农药将逐步被淘汰。

五、农药制剂的发展

(一)以水代替有机溶剂发展新剂型

(二)粉剂向粒剂和悬浮剂方向发展

(三)缓释剂仍是未来农药的发展方向

通常使用的化学农药制剂如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水剂等,其使用以后有效成分都充分暴露在空间,毒性高的药剂极易引起有益生物的中毒和杀伤;由于光解、水解、生物降解或水的淋溶流失、挥发等,使药剂有效成分又大量流失,其损失率高达60%—90%,药剂的有效期也大大缩短了。缓释剂有着十分显著的优点:

1、可以使高毒产品低毒化。避免或减轻高毒农药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对人、畜及有益生物的急性中毒和伤害,也可以减轻或避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可以使农药减少在环境中的光解、水解、生物降解、挥发、流失等,使用药量大大减少,而持效期大大延长;

3、由于药剂释放量和时间可以得到控制,因而药剂的功能得到提高,使其更能按照人们的需要发挥作用。

五、农药使用的新技术

(一)低容量喷雾技术低容量喷雾技术是指喷药液量在每亩3.33—13.33L(约3.33—13.33kg)的喷雾施药新技术。通常手动喷雾器或高压机动喷雾器所喷药液量每亩都在40kg以上,称为高容量喷雾。其用水量大,消耗能量大,用工多,效率低,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低,药效和安全性都受到影响。低容量喷雾技术是通过喷头技术的改进,提高喷雾器的雾化能力,使雾滴变细,增加覆盖面积,降低喷药液量。由于喷药液量大幅度减少,不但省水省力还提供了工效近10倍,节省农药用量20%—30%。由于施药效率高,更易做到适时用药充分保证药效。

(二)超低容量喷雾技术是指喷药液量在每亩0.33L(0.33kg)以下的喷雾新技术。

(三)静电喷雾技术静电喷雾技术是使药液在喷洒过程中形成带电雾粒的的喷雾新技术,此项技术是超低容 量喷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的突出特点是:

1、静电喷雾形成的雾滴粒径比较小且分布比较均匀,一般粒径为20 ~50μm;

2、静电喷雾形成的雾滴带有相同负电荷,在空间动中相互排斥不发生凝聚,有利于对作物的全面覆盖。

3、由于带电雾滴的感应使作物的外部产生异性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雾滴能快速吸附到目标作物的正反面,甚至隐蔽部位,特别是不带电时极易飘失的小与20μm的雾滴,也能迅速在作物上附着;

4、由于带电雾滴在作物上附着能力强且全面均匀,因此药效好,持效期长。

5、通超低容量喷雾一样,省工省时,施药效率高。静电喷雾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农药制剂,使其在静电喷雾中能易于带电。同时静电喷雾器需要有产生直流高压电的电器装臵,使喷雾机械更复杂化了。静电喷雾也受条件的限制,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5%时,雾滴不易带电,不能进行静电喷雾;林内植被稀疏是时,药剂飘失多,利用率低,不宜用静电喷雾;林内郁闭度较大时,由于电场力的作用,使雾滴穿透性差。

(四)静电喷粉技术粉剂的粉粒细度愈细愈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但是粉粒越细漂移越严重,药剂的利用率降低,造成环境污染。

六、常用农药概述

(一)有机氯杀虫剂

有机氯杀虫剂是一类含氯有机合成杀虫剂,代表品种是滴滴涕和六六六(BHC)。有机氯杀虫剂大部分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杀虫广谱,残效长。我国在80年代左右六六六和滴滴涕在杀虫剂中占很大比例,在控制农林害虫及防治卫生害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不易分解,残留时间长,造成环境污染,并能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体内累积,对人类健康带来隐患。

(二)有机磷杀虫剂

(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四)特异性杀虫剂

(五)植物源杀虫剂

植物源杀虫剂是一类利用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某些部位,或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的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原料植物源较丰富,采集后或直接加工成制剂,或提取有效成分加工成制剂即可使用,使用方便。对植被安全,一般不会产生药害。易降解,残效期短,对环境和食品基本无污染问题。主要品种有除虫菊素、烟碱、鱼藤酮、苦楝等。

(六)其它杀虫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杀菌剂:杀鼠剂主要品种有:敌鼠、氯鼠酮、杀鼠迷、溴鼠隆、溴敌隆等。

六、我国限制、禁用的农药

主要是其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从保护人畜、环境出发,国家规定限制、禁止使用。砷、铅类无机制剂、汞制剂、内吸磷、敌枯双、六六

六、滴滴涕、杀虫脒、氟乙酰胺、毒鼠强、菊酯类药剂、甲拌磷、克百威、敌百虫、乐果。

森林管护队2014年培训 篇2

2011年森林公安局治安队在旗森林公安局的领导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2012年,森林公安治安队将继续按照上级森林公安机关的指示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森林防火工作,提高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的能力,真正发挥生态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生态安全的首要保护者和生态文明的积极创造者作用,为构建林业生态安全筑牢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旗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旗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旗森林公安局和旗林业局的工作部署开展工作,坚持以队伍建设为轴心、以公正执法为主线,大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建设。

二、奋斗目标

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加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开展各种林业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安全和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确保林区社会的的长治久安。

三、工作要点

1、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

队伍建设是森林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今后要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落实:一是努力提高民警警察意识,强化队伍纪律和作风建设;二是认真贯彻执行“五条禁令”,认真开展民警执行“五条禁令”整治活动,强化枪、车、酒、赌的管理;三是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措施,强化教育学习,切实提高民警整体素质;四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制度管理,提高队伍正规化管理水平。

2、强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程

在森林公安机关三项建设中,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基础,也是关键。2012年治安队将结合本队实际,充分发挥森林公安的职能作用,牢固确立森林公安在林业执法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案卷质量,规范执法程序,争创森林公安局执法示范所队,充分发挥执法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促进我队整体执法水平的提高。

3、加强林区涉林案件整治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首先,结合本和辖区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好各类专项行动,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特别是针对盗伐滥伐林木、违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要予以重拳严打。其次,对辖区内的木材经营加工场所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规范木材加工场所各项制度,督促其建立、健全各项登记簿册,便于查阅,能够及

时发现问题,纠正不良经营行为。对存在问题的木材加工厂,期限整改,再进行不定期抽查,将整改意见落到实处,切实有效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场所的规范管理。再次,联合工商部门加强对辖区内经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场所、餐饮行业进行检查。清理含有“野生动物”、“野味”等字样的餐饮商家,对违法经营野生动物的源头和渠道集中清理,以餐饮行业为重点,对辖区所有的宾馆、饭店、酒楼、餐饮场所进行拉网式清查和整治,对无照出售、加工、制作野生动物制品坚决予以查处,对禽畜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内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非法经营野生动物制品的坚决予以取缔。

4、加大对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

首先,妥善处理信访问题,依法适度、从严管理信访工作,规范信访行为。其次,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重点做好林区社会矛盾化解和公正廉洁执法工作,根据现实情况,集中力量,及时依法查处一批信访突出的涉林问题,避免个别问题扩大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保护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5、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为提高全所干警整体素质,在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组织全所民警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定期召开全体民警政治业

务学习会议,进一步强化民警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积极自学,向优秀的民警学习,向并肩战斗的兄弟学习,在执法办案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争取尽快成为能够独立办案,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每位民警必须坚持勤于学习,常学常新,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握其基本观点,领会其精神实质,要理论联系实际。使政治业务学习转化成争创一流工作的巨大推动力。

**旗森林公安局治安队

上一篇:售后服务报告表下一篇:我敬佩一个人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