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护模式

2024-07-20

管护模式(共12篇)

管护模式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尤其是生态公益林在社会和生态中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所以更加吸引了人们的视线。现今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已经涉及到社会和经济的方方面面, 并且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并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而得到不断发展, 同时也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还没有建立执行管护补助金的情况下, 生态公益林的管理要如何适应不同层次管理体制的问题更加深入, 也是生态公益林有效保护的关键。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管理,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建立有其独特的意义, 是为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不断维护生态的平衡以及保护生态的多样性而提供的带有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经济型的森林建设。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的有利推动, 还需要社会各个行业和人民大众的有利支持和配合, 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家大力支持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但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 在生态公益林的维护和管理上还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现今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 并提出相应可借鉴的经验, 希望能从实际上促进我国生态公益林的发展。

1 生态公益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模式比较单一

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模式一共存在着8种主要的类型, 分别为造林更新型、补值改造型、封山育林型、封禁管补型和封山护林型、生态疏伐型和生态择伐型。这8种类型是管理生态公益林的主要模式。按照常理来说, 不同的管护类型中应该提出不同的策略, 以保证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维护。但在许多区域没有真正有效地把这8种管护模式运用到实践中去, 为了将管护变得简单化, 以便投入更少的人力、物力和金钱。有的只是单一地运用1种模式管护生态公益林, 这样不仅会影响生态公益林的整体效益, 同时还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也不利于国家整体生态公益林的建设。

1.2 缺乏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主体

从我国整体公益林的管护来看, 还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当的现象。在一些山林中绝大多数属于集体制的山林, 一般都以责任山和自留山进行管理, 林农实际上才是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主体, 而缺乏统一的山林原有经营主体, 这将不利于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统一管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因为, 我国长期受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影响, 使林业部门习惯地用计划经济的模式作为其工作的方式。林农一直作为最基层的林业经营主体, 总是被动接受林业部门的管理, 所以, 很难调动起林农对生态建设和生态维护的积极性。国家下达的一些重要指示也是由村干部代为统一管理, 林农也只是被动的接受, 很难参与到决策当中去[1]。

1.3 生态公益林的的管护科学技术含量低

现今我国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相应的管理技术还有很多不足, 缺乏一整套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比如, 关于生态公益林的布局分析, 以及如何在构建和维护已有的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有效发展新林区, 并且对相关林区存在的功能和意义也缺少严格地划分依据。所以, 关于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模式以及林业的经营战略等一系列的相关技术还处在不断研究当中。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科学完备的公益生态林管护网络, 一些林区依然采用传统的经营管护方式, 不能有效、全面分析把握生态公益林的动态发展。

1.4 缺乏配套的法律体系

我国有关生态公益林的法律保护条文还存在这明显的不足, 现今最重要的有《中华人民共和过森林保护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等有关发法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林的发展, 但还没有提出具体的施行办法。虽然国家和社会普遍重视植树造林的发展, 但很多法律由于年代的问题, 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能从多方面去有效指导和促进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 就是在不同地区和城市对于生态林的保护法律条文不完善, 不能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 而制定相应的法律措施来维护。例如, 没有明确地将产权制度写进法律条文, 这样很难激发人们对于林业建设和投资的积极性。

2 如何有效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护

2.1 构筑多种经营模式, 提升综合利益

我国现今多数地区都只是采取封山育林这一种经营模式, 这样将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综合利益的有效发挥, 不能集结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所以,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和经营特点将多种经营模式有效运用, 增加科技的投入力度, 对不同的地区分类经营指导。同时还应该建立起产权分离的制度, 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有效明晰产权关系, 进一步扩大经营权利, 将经营权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责任中分离出来, 同时还要保障农户的承包利益, 将管护生态公益林的防火和防盗等其它责任独立地分离出来交由集体共同承担, 这样可以有效弥补农户由于缺乏经验而导致的管护不足的现象。有的农户因为把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而使其失去一些树木的所有权, 这样会降低他们的收入更加不利于提高他们积极性, 这样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2.2 依靠科技, 提升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管护

生态公益林具有覆盖面积大、范围广、分布区域集中的特点, 所以, 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也是一个综合的实施过程, 这就需要运用现代高科技加强对森林的综合调控。要全方位、全面检查、了解生态林的综合运作状况, 这样就更加加重了生态公益林管护的难度。因此, 必须建立起生态公益林的全方位监测系统, 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建立完整的信息监测网络, 即时更新数据, 以便更有利掌握信息生态林的动态变化, 以及能够帮助管护人员及时了解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资金花费以及今后所需要的资金补偿。这些都可以在建立的网络系统中实时了解, 只有这样, 才能加强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管护, 也能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管理。

2.3 健全生态公益林的法律管护体系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 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 也应该实行依法护林的战略方略, 要根据国家总体的法律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实时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相关的《省、市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建立各省、市、直辖区的法律法规的政策制度。在原有法律条文条令的基础上完善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细则, 确保高效护林管林, 不断完善各地区的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体系, 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及产权分离经营的措施写入法律条文, 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的维护和管理。执法部门也应该根据法律严格执法, 对严重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行为决不姑息, 从而保证依法治林的有效实施。

3 结语

国家生态的发展, 需要有效管护生态公益林, 因此, 要在各项制度上完善对生态公益林的有效管护。总结来说, 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生态公益林管护运营体制, 加大科技的投入, 建立科学完备的生态公益林管护网络。从源头上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政策措施, 有效保障农户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禹永树.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29)

[2] 汪锦辉, 王菁黎, 邓华锋等.北京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调查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 2012 (6)

[3] 何树同.浅谈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及其对策[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2 (21)

管护模式 篇2

一、岗位责任:

1、认真学习贯彻相关林业政策、法律法规及总场、林场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2、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服从领导,配合护林队长认真及时的办理好各项业务。

3、熟悉全场森林资源管护状况。协助护林队长深入各管护区域检查护林人员的工作,及时掌握林区各种动态和信息,确保上传下达准确无误,及时高效。

4、遵守总场、林场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无各类安全事故、涉毒事件及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5、服从林场管理,听从调派,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或经济创收指标(元)。

6、补充条款:(林场自定)

二、工作标准及评分标准

1、理论学习(20分)。认真学习林业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理论,相关记录完善,个人笔记健全,内容详实得满分。有漏缺扣5分。

2、业务办理(30分)。服从领导,业务办理符合要求得满分。否则,每次扣2分;超过2次,每次扣5分。

3、日常工作(30分)。积极协助护林队长开展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不相互推诿、弄虚作假得满分。否则,每次扣2---5分。

4、安全防范(10分)。遵守总场、林场相关管理制度,无各类安全责任事故、涉毒事件及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得满分。否则,视情节严重程度扣5——10分。

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林场安排的一定数量生产任务

5、补充条款(10分)。(林场自定)

三、考核方法

本责任书按百分制进行考核。岗位责任考核占70%,年终考评占30%。

四、奖惩措施

1、考核得分80在分以上(含80分),发放全额工资,享受年终一次性奖励工资;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下,不享受年终一次性奖励工资。

2、超额完成经济创收任务指标的,超额部分归己;未完成创收任务的,欠额部分由个人自付缴纳单位。

3、发生重大林业行政、刑事案件或责任事故,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五、其他事项

本责任书一式三份,林场存档二份,责任人执一份。有效期一年,即: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主管领导(签章):

责任人(签字):

干乳牛的饲养管护 篇3

2.干乳方法。减少挤奶次数法是由1天3次改为1天2次,再改为1天挤1次,隔天挤1次,最后停止挤乳,一般4~7天即可干乳。快速干乳法是在最后1次挤乳时,把乳挤干净,每个乳头内注入10毫升干乳软膏,使乳汁快速吸收,并能防止乳房炎发生。干乳软膏的配方为:花生油或豆油40毫升,青霉素2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磺胺粉适量并用甘油拌匀。

3.配合干乳的其他措施。从干乳前5天起,停止接摩乳房,加强运动,控制饮水到最低给水量,减少或停止多汁饲料、精饲料。

管护模式 篇4

生态公益林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实现森林的生态效益。生态公益林能够防止污染、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休憩保健、防风固沙等, 能够为人类提供好的生存环境。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是林业生态建设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林业分类经营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公益林的综合经营进行管理能够促进生态林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公益林的经济效益。

2 背景情况

浦城地处我国福建省最北部, 是闽浙赣三省的交界处, 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与生物资源。浦城作为福建省第三大县, 有福建的“北大门”之称。浦城县境内水系分别流入闽江、钱塘江与长江, 属于三江流域。浦城是中国最早的商品粮基地, 是中国的十大香樟基地之一。武夷山与仙霞山分别延伸到了浦城的西北与东北方, 这里山延两脉, 水注三江, 共有山地面积4 374 000亩, 河流水域面积150 000亩, 耕地面积554 700亩。林业用地面积为4 079 000亩、森林蓄积量15 812 000m3、森林覆盖率73.3 %。现阶段, 浦城县辖二个街道、十七个乡镇, 公益林补偿面积986 316亩。

3 浦城生态公益林管护现状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规模较大, 产生的效益众多, 通过对生态效益林进行管护, 不仅可以提高公益林的生长效率, 还能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

3.1 联户管理模式

联户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生态公益林较多的村, 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与”均利、均山、均权”的原则将集体公益林管护的权利落实到联户或者是村民小组之中去[2]。实行联合管护, 能够让联户内部以及村民小组中的所有村民都能够享有承包管护权, 明确自己的管护责任, 提高管护质量。

3.2 专职护林员管护模式

专职护林员管护模式主要是针对生态公益林较少的村。护林员通过公开选聘, 在经过林业站的审核批准之后, 护林员与村委会签订相关的管护合同, 同时将专职护林员的工资与其管护的责任挂钩, 要求护林人员签订管护质量抵押金, 则可以根据其管护的质量来实现其奖惩。

3.3 个人管护模式

个人管护模式基本都是由对个人所有的公益林进行管理。对于一些公益林面积不是很多的村民来说, 无论是联户管理模式还是专职护林员管护模式都会浪费一定的经济成本, 所以, 生态公益林若是属于自己所有, 则可以通过自身对公益林进行看护, 补偿费也属于个人所有。

3.4 浦城生态管理模式下的基金统计表

浦城2014年在上述管理模式下实行的管护模式下资金统计表 (表1) 。

4 加强管护的对策

4.1 生态管理

(1) 建立健全林业制度。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是我国各级林业部门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 必须建立健全的与生态管理相关的林业制度, 在法规法律的保障之下提高我国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质量。

在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 国家还应该完善生态资源产权制度、生态资源监管制度、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制度、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生态修复制度等[3]。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相关管理办法, 能够稳定林权, 保护林权所有人与林地经营者的合法经营与合法权益, 能够明确产权的主体, 实现生态区划界定严管严控, 为生态林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2) 发展林下经济。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是直接影响到林区人们群众保护森林与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浦城目前林下资源利用开发的领域较为狭窄, 产业的效益并不明显, 综合开发利用未达到高级阶段, 因此, 各级的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浦城县的现状, 为林下资源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 对林业的资源进行利用, 科学的承包开发项目, 逐步建立出适应浦城生态效益林的营销体系, 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4]。生态公益林在进行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让承包户在林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得到一定的资金补偿, 从而让生态公益林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保护与发展, 促进生态平衡。

4.2 综合管理模式尝试

(1) 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 争取财税金融扶持。浦城是公益林建设的重要基地, 农民的收入主要是通过林业获得。在对生态林实施保护的时候, 必须要考虑公益林补偿标准。所以, 为了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 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 能够提高农民的管护积极性, 促进生态公益林的和谐生长。政府可以相应的提高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并给予财税金融的扶持, 在保持生态公益林得到和谐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发展森林经营新模式。森林不仅是维持我国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也是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因素。闽江地区山体陡峭、江河纵横、溪涧密布, 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美景, 是游人们向往的地方。所以, 可以将生态公益林与旅游业相结合, 科学的规划旅游资源, 根据公益林的生长周期选择开放时间, 不但能够发展林业经济, 而且还能宣传生态公益, 让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

5 结语

环境的协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森林作为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之中的主体, 是动物与人类赖以生存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资源。而保护与发展森林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主要话题。通过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以及综合经营, 能够在生态公益林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提高人们对于公益林管护的积极性, 促进公益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长军, 刘柏林, 刘延君.辽宁省生态公益林管护及综合经营管理模式探讨[J].防护林科技, 2012, 12 (24) :94~95.

[2]汪锦辉, 邓华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及经营与管护综述[J].林业资源管理, 2013, 9 (16) :30~34.

[3]余国信, 汪爱君, 蒋念亮.淳安县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调查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 2015, 8 (22) :126~128.

树木承包管护合同 篇5

甲方:韩庙乡苏王村(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韩庙乡苏王村村民

甲乙双方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树木承包,经双方同

意,特签订本合同,具体条款如下:

一、甲方将方位杨树株承包年,承包户一次

性付款元(),承包期限自200年月日至

年月日。

二、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要求乙方所承包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2、甲方负责树木的技术指导。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根据甲方的要求,认真管理,保证成活率达到95%以上。

2、乙方对承包树木享有所有权,乙方根据甲方的技术规程自行

进行剪枝、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乙方在承包期间,根据树木的长势可以更新,但必须栽植树

木,不得种植其它农作物。

4、如果达不到甲方的标准要求,自愿接受甲方的处罚。

四、在合同期限内,因新农村建设和规划需要等,合同作废,由

村委会退还给承包户剩余年限的承包金。

五、违约责任

本合同甲乙双方自愿签订,签订后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变更解除合同。

本合同一式俩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甲方:韩庙乡苏王村法定代表人:

乙方:韩庙乡苏王村

村民:

深静脉置管护理体会 篇6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62-01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建立一条高质量的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更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也避免血管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刺激,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护理体会;

1 留置导管是一种又创的侵入性操作,因此在置管、输液、配液、更换敷料等操作时,都要严格无菌操作,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

2 穿刺部位护理 穿刺部位应每2天消毒处理更换贴膜1次,置管口先用1.5cm×2cm无菌纱布覆盖,再将7cm×11cm穿刺粘贴膜对折在中心处用剪刀开口0.5cm×0.5cm置于纱布上方。同时观察穿刺点皮肤情况,如有红肿、分泌物,则有局部感染的可能,应加强护理。护理穿刺部位时,要注意消毒双手,严格按常规操作,局部以0.05%碘伏棉球消毒,消毒面积超过敷料覆盖面积,注意待皮肤上的消毒液自然风干后再加盖敷料,换药时敷料向心方向撕开。

3 导管固定 导管一定要妥善固定,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外露长度,严防折断、脱落,当患者睡眠、翻身、更衣、活动时严加注意。

4 导管冲洗 每次输液结束后用肝素盐水稀释液【1;100】5ml作正压封管,配置好的肝素盐水稀释液置冰箱冷藏可以保存24h,封管时严格一针一管。在输注血制品、高浓度药物如脂肪乳、完全胃肠外营养后,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单独使用推注泵,应同时配有维持液。一旦发生堵塞可抽取少量肝素盐水冲管,同时尽可能往外吸,以免将血凝块冲入血管内形成血管内血栓。

5 管末端接肝素帽,输液前用碘伏消毒后接头皮针或連接输液接头,输液装置每24h更换1次。

6 拔管 协助患者平卧然后轻轻、缓慢地拔管,切忌过快过猛,拔管时用棉球按压穿刺点3--5分钟后再覆盖无菌敷料。

7 心理护理 神志清楚的病人在置管、留置期间及拔管时均要告知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配合。

小结

深静脉置管应用非常广泛,但成功的穿刺置管后也离不开细致前面的护理,因此,做好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是保证病人治疗抢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管护模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绍兴第二医院2012 年7 月~2013 年6 月期间行PICC置管的晚期肝癌患者68 例, 作为实验组。实验组:男41 例, 女27 例, 年龄20~83 岁, 平均 (44.7±19.2) 岁;手术治疗37 例, 放疗12 例, 化疗3 例, 射频消融治疗16 例。 另外取2011 年7 月~2012 年6 月在绍兴第二医院行PICC置管的晚期肝癌患者68 例, 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男39 例, 女29 例, 年龄21~86 岁, 平均 (46.3±18.4) 岁。 手术治疗35 例, 放疗11 例, 化疗4 例, 射频消融治疗18 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方式等一般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穿刺前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健康教育, 对PICC置管的优势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导管留置过程中的并发症进行详细介绍和解释, 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穿刺当日嘱患者减少穿刺选择肢体的活动。穿刺后定期进行换药处理, 次/3 d。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导管的通畅情况, 若有异常情况出现立即联系主治医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实验组:对68 例患者应用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首选选取PICC置管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质控小组, 针对晚期肝癌患者PICC置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管理。1P:通过对前期在绍兴第二医院进行PICC置管的晚期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进行分析, 统计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和发生根本原因, 并查询相关文献资料[3], 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 包括, 护理过程注意事项、并发症处理措施、保证置管留置时间等[4]。 护理措施实施前, 保证小组成员熟悉并掌握上述计划, 能根据计划实施护理。 2D:计划制定后, 按计划对晚期肝癌患者PICC置管进行护理服务, 定期排查置管的通畅情况, 穿刺位点及静脉周围有无红肿现象, 如出现不明发热或者导管堵塞应该立即停用导管, 并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 3C:质控小组中的护理组长对护理过程进行定期检查, 评估护理质量, 并总结分析, 重点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对应策略, 如是否存在护理过程中未严格实施无菌操作, 患者身体状况和免疫力等。 4A:阶段性的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估, 对执行较好的护理人员进行鼓励和奖赏, 而对于执行不好的护理人员继续加强培训。 总结护理过程中出现的PICC置管并发症, 分析原因, 并进一步完善护理计划, 进入下一PDCA护理循环。

1.3 评价方法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评价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项。 满意率=[ (非常满意+满意) /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 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发生导管堵塞4 例, 静脉炎3 例, 导管发热1 例, 并发症率为11.8%;对照组发生导管堵塞7 例, 静脉炎8 例, 导管发热2 例, 并发症率为25.0%。 两组并发症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提示, PDCA护理模式能显著降低晚期肝癌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结果, 实验组非常满意30 例, 满意35 例, 不满意3 例, 实验组满意率为92.6%;对照组非常满意27 例, 满意28 例, 不满意13 例, 对照组满意率为80.9%。 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提示, 对晚期肝癌患者实施PDCA护理模式, 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3 讨论

PICC自从20 世纪90 年代在治疗领域流行以来, 其受欢迎度一直稳定增长, 由于家庭护理的需要, PICC在全球各个地区都开始受欢迎[5,6]。 其使用广泛的原因包括较短期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少且价格便宜, 同时PICC的操作步骤可以由注册护士来完成, 因此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广泛使用。 研究发现, 对于统计的导管置入每1000 天来算, PICC的感染天数为0.75 d, 而短程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天数为2.51 d[7]。 在患者入院时应该对其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 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静脉接入装置, 导管置入时间和位点的选择。 合适的静脉置入装置对于减少患者病痛、治疗花费和对静脉的损伤, 缩短治疗疗程都有非常大的意义[8,9]。

PDCA包括Plan (计划) 、Do (实施) 、Check (检查) 和Action (处理) , 是一种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质量管理循环体系, 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10,11]。 近年来, 国内外不断有研究将PDCA应用于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上, 且效果显著[12]。

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发热等是PICC置管的常见并发症,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有其注意上述情况的出现。 本研究利用PDCA对晚期肝癌患者PICC置管进行护理, 结果, PDCA模式进行护理的患者, 出现的并发症为, 导管堵塞4 例, 静脉炎3 例, 导管发热1例, 并发症率为11.8%, 而常规护理出现导管堵塞7例, 静脉炎8 例, 导管发热2 例, 并发症率为25.0%, PDCA明显的降低了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 减少了患者痛苦, 也减轻了医疗负担。

同时, 本研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也发现, 患者对PDCA护理的满意率为92.65%, 而常规护理的满意率为80.9%, 显然本次的PDCA护理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水貂配种期管护 篇8

1 日粮配合

在配种期内, 公貂每天要交配1~2次, 在整个配种期内达10次以上, 它需要排出大量的精液和精子;母貂要产生与排出大量的卵细胞;并且在此期内水貂性活动加强, 食欲下降。这就要求日粮必须营养丰富全价, 适口性好, 容积小, 易于消化。其日粮的热量标准为200~250大卡, 饲喂量在220~250g, 其中动物性饲料应占75%~80%, 包括鱼、肉、肝、蛋、脑、奶等, 谷物性饲料占20%~22%, 蔬菜可占2%~3%或不喂。此外, 每只每天还要加入鱼肝油1g, 酵母5~7g, 维生素E2.5mg, 维生素B10.25mg, 大葱2g, 食盐0.5g。日粮中蛋白质喂给量不应少于30g。另外, 对配种能力强和体质较弱的公貂, 每天中午要补饲优质饲料50~100g。

2 饲喂制度。

配种期, 水貂白天的时间, 大都被放对配种, 故饲喂制度要与放对配种协调兼顾, 合理安排。一般在配种前半期是先早饲, 后放对, 中午补饲, 下午放对, 晚上饲喂。在较温暖的地区, 于配种后半期, 可趁早晨凉爽之机先放对, 而后早饲, 中午补饲, 下午放对和晚饲时间向后推移。无论饲喂制度怎样安排, 原则上都必须保证水貂有一定的采食与消化时间, 早饲后1小时内不宜放对, 中午应使水貂休息2小时以上, 早晚饲均不应带灯饲喂和放对, 以免因改变自然光照周期引起水貂过早休情, 造成失配和空怀。

3 管理

县城公园管护探讨 篇9

伊兴湖公园位于隆化县县城环城路西侧, 公园按照“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设计理念, 以防生、欧式、中式主题, 以传统园林为载体, 突出园林文化和特色, 建有大量亭、架、廊、凳等园林小品、电照和雕塑等工程。公园以植物绿化为主体, 以灌木修剪造型分割空间, 硬化与绿化区域呈几何形状分布, 亭、廊穿插其间, 特别是以各类北方木本植物点缀分布于整体布局之中, 使空间环境错落有致, 四季变换呈现不同景致, 使人产生“人在路上走, 景在眼中行”的视觉效果。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以创建园林县城、文明县城为理念, 需对城镇公园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维护。

1 加大管理力度, 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景观效果

1.1 浇水

早春应浇灌返青水, 冬季上冻之前浇足浇透防冻水, 同时结合天气情况, 及时浇灌各种植物, 满足各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1.2 施肥

根据植物材料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情况, 合理施肥, 平衡土壤中各种矿物质营养元素, 保持土壤肥力和合理结构, 每年休眠期施基肥1次, 生长期追肥2~3次, 确保植物生长旺盛, 提高抗逆能力, 促进苗木开花结实。

1.3 修剪整形

促进植物更新复壮,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做好各种植物材料一年四季修剪工作, 生长期要根据植物材料的生长情况加大整形修剪力度。

1.4 清除杂草, 保护植物材料

及时清除绿地中的各类杂草及垃圾, 保障植物生长环境良好。做好植物材料的保护措施。对不耐寒的树种和树势较弱的植物应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采取搭设风障或树干加绕草绳或根基部培设土堆等方式。

2 培育绿化养护市场, 提高绿湖化资金使用效率

(1) 要积极引入绿化养护管理市场机制。凡是由财政核拨养护经费的绿地, 必须招标养护。 (2) 参加绿地养护投标的单位必须具有园林绿化施工、养护资质。 (3) 绿地养护单位要确保绿地的养护质量, 绿化管理单位要加强对养护工作单位巡查和检查评比, 并根据检查情况核拨养护经费, 对绿地质量没有达到养护标准的, 要通知养护单位及时整改。

3 加强绿化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

公园建设要以植物造景为主, 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园林植物及时地施肥、浇水、修剪、防治病害虫、维护园林长势良好生机盎然。对部分黄土裸露问题, 应栽植麦冬草、三叶草等耐阴植物, 增加绿地面积, 绿地布局合理, 分布均匀, 绿化种植植物群落富有特色, 维护管理良好。加大公园基础设施改造力度, 对公园内破损路面及时修补, 增设指示牌、座椅、报栏等。搞好锻炼防护、安全、服务和防治灾害设施的维护与检修工作。

4 日常养护注意细节, 减少树木的自然损害死亡

在养护绿化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自然灾害, 如大风、大雨或病虫害等, 根据这些突发情况, 积极采取措施, 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在高温情况下, 及时进行喷水降温, 增加浇水次数, 冬天要对需要防寒的陆地栽培植物进行分级保护。以上措施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植物死亡。

5 常见园林病虫害的防治

公园植物种类多, 园林植物常常受到各种病害虫的侵袭, 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大大降低了其观赏价值和生态作用, 在日常养护中要把病害虫检查纳入检查范围, 如有疫情发生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公园的养护、维修、保洁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 以保证公园养护管理一体化。

6 建立一支稳定的养护管理队伍

随着积极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公园绿化要求水平越来越高, 因此, 城市公园在加强生态化建设的同时, 更应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 改善队伍专业素质。制定管理措施, 加大管理力度。配备专门的养护管理设备, 提高养护管理机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具有熟练的生产管理技术, 加强公园绿地内乔木、灌木、花卉的植物修建, 增加现有绿化带艺术性和景观变化, 促进公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创造优美干净是休息场所, 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要求。

养蝎分期管护要点 篇10

1.科学投食。幼蝎出生后约5天(气温在25~28℃时)会在母蝎背上第1次蜕皮,成为2龄幼蝎,再经5~7天离开母背。刚离开母体的幼蝎食欲大振,必须保质保量投食,否则会互相残食。离母幼蝎在48小时内便可吃掉约20毫克的小虫(以后吃虫的次数会减少),1个月大约可吃掉6只小虫,每只虫按8~10毫克计,幼蝎体重可增加24毫克。在首次投喂前,最好在前一天晚上投放少量食物,统计出进食幼蝎占总数的百分比,据此计算出应投放食物的数量,避免投食过多或过少。由于2龄蝎体弱幼小,活动范围小,捕食能力差,往往处于饥饿状态,管理不当时死亡率很高。所以,提供给2龄蝎的饲料既要营养丰富,又要注意适口性、可采食性。一般投喂小黄粉虫、小地鳖虫或家蝇幼虫、蝇类和夜蛾等。如果各项条件正常,1个月左右幼蝎便可吃肥,离母蝎40天左右进行第2次蜕皮(在9月)。幼蝎二次蜕皮完成恢复活动能力后,投食如果不足也会产生残杀现象,已蜕皮的吃掉尚未蜕皮的,未蜕皮的吃掉正在蜕皮的或尚未恢复活动能力的。在这个阶段将蝎喂饱,是提高越冬成活率的关键。

2.蜕皮成体。翌年约在4月上旬(惊蛰到谷雨前后)蝎子又开始进食,6月中旬前后会陆续蜕第3次皮,8—9月份又蜕第4次皮,第3年又蜕2次皮即变为成体。

二、成蝎的管护

1.供足饲料。幼蝎经过6次蜕皮,便进入成蝎阶段。由于生长和产仔的需要,成蝎对饲料的质和量要求都比较高,这时供料不但应以肉食为主,而且要增加供料次数。母蝎产仔多少,不但与生产年份有关,而且与食料密切相关。

2.科学交尾。成蝎要雄、雌混养以便于交尾。母蝎产仔时,环境要清静,交配后的雌、雄蝎要分开喂养。

浅议城市园林树木管护技术 篇11

【关键词】园林树木;养护;管理

园林树木养护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树木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作用,影响整个城市的形象。在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园林养护的是园林建设的“产品”,是对园林建设“产品”的再加工修整。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既要把握充分发挥树木的生态适应性、保证树木健康的原则,又要根据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特点和树木的生长状况与功能要求,实行科学的养护管理;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资源,又要适时调节树木与环境的关系,使其正常生长,益寿延年,充分发挥其改善环境、游憩观赏的作用,促进相应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了使所栽植的园林植物不仅能成活、生长,而且能长势良好、体形优美,就必须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并结合当地的具体生态条件,制定一套符合实情的科学养护措施,这样方能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现将树木养护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水分管理

树木的养护,重点是水分管理,保持适当的水分平衡,是树木成活的关键。水分是树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树体重量的40%-80%是水分,树叶的含水量高达80%,树木体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水分的参与下进行的。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地上部分将停止生长,土壤含水低于7%时,根系停止生长,且因土壤浓度增加,发生外渗现象,会引起烧根而死亡。不同种类的园林树木对水分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喜湿,有的耐旱,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旱生植物由于根系比较发达、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压高、叶小而厚,表面具角质层等,能耐较长时期干旱,如柽柳、沙棘、桂香柳等;湿生植物体内含水量较多,细胞液浓度低,栅栏组织不发达,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潮湿的土壤,有短期积水也可生长,在过分干旱时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如水杉、枫杨、垂柳等;中生植物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是干湿适中,多数植物属此类,如香樟、银杏等。在养护过程中,需根据树木生活习性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在干旱季节要注意灌水(特别在7-9月),要将树根周围的培土挖成穴状,浇水树堰高度不低于10cm,有利于积水,灌水时要将板块的表层土壤挖松,使水分能充分到达根系,最好能保证土壤含水量达最大持水量的60%以上。暴雨后、梅雨季节要及时排除树木周围的积水,适当培土,使树盘的土面适当高于周围地面。可采用开沟、埋管、打孔等排水措施及时排涝,防止树木因涝致死。对于枝叶修剪较小的高大乔木,在高温干旱季节,即使保证土壤的水分供应,也易发生水分亏损。因此,当树叶出现轻度萎蔫症状时,可通过叶面喷水增加树冠内的空气湿度,从而降低温度,减少蒸腾,促进树体水分平衡。喷水宜采用喷雾或喷枪,直接向叶面或树冠上部喷射,让水滴落在枝叶上。同时,喷湿草绳,保持树干水分。喷水时间可在10:00—16:00,每隔1-2h喷1次,必要时还应架设遮阳网,以防过强日晒。

2.施肥

栽植的各种园林树木,尤其是大乔木,将长期从一个固定点吸收养料,即使原来肥力很高的土壤,肥力也会因逐年消耗而减少,因此应不断增加土壤肥力,确保植株旺盛生长。这就应根据园林树木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肥,平衡土壤中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保持土壤肥力和合理结构。树木养护施用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不宜长期施用单一化肥。有机肥应充分腐熟后施用,施用宜在晴天进行,除根外(叶面)施肥外,肥料不得触及树叶。特别注意公园、景点不能施用未经过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施用有异味的肥料,应在公园、景点闭园时进行。除此之外,还可进行根外(叶面)施肥,这种肥料是特为叶片施用而配制的植物营养液,在叶片长至正常叶片大小的1/2时开始喷雾,建议用1%磷酸二氢钾每隔10d喷1次,重复喷4-5次,效果很好。另外,可将营养液直接注入树干,对于出现缺铁性褪绿症的树木效果显著,同时要注意钻孔消毒。

3.中耕除草

中耕可促使土壤表层松动,从而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以促进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生长。中耕还可切断土壤表层毛细,增加孔隙度,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增加透水性。尤其是街头绿地、小游园等,游人多,根部土壤过多受踩踏导致板结,久之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应及时松土,促进土壤与大气的气体交换。中耕深度依栽植植物及树龄而定,一般为5cm以上,如结合施肥则可加大浓度。在蒸腾旺盛季节需每月松土1次,中耕深度为10-20cm,以不影响根系生长为限。中耕宜在晴天,或雨后2-3d进行。夏季中耕同时结合除草进行,宜浅些;秋后中耕宜深些,可结合施肥进行。中耕时应及时清除土壤中的瓦砾、石块等。在植物生长季节要不间断地进行除草,避免杂草与树木争肥水,减少病虫滋生条件。除草要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春夏季要进行2-3次,切勿让杂草结籽,否则翌年又会大量滋生。杂草要集中处理,并及时运走堆制肥料。对影响树木生长的各类野生藤蔓植物,应及时清除。除草一般用手拔除或用小铲、锄头除去。若采用化学药剂除草时,必须慎重,应做试验,再应用。除草剂应在晴天喷洒。

4.抹芽去萌与整形修剪

在树木移栽中,经强度较大的修剪,树干或树枝上可能萌发出许多嫩芽和嫩枝,消耗营养,扰乱树形。在树木萌芽以后,除选留长势较好、位置合适的嫩芽或幼枝外,应尽早抹除。一般树干第1节开叉部位以下的萌芽枝、叶都应除去。此外,由于稳定树形、均衡树势,调节树木通风透光和肥水分配以及景观造型的需要,在不违背树木生长特性和自然分枝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树木与生长环境的关系,并根据树龄及长势强弱进行修剪,以适当控制树木部分枝干,按照绿化美化要求把树木剪成各种理想形态。园林树木修剪时,主要修除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残枝、根部萌蘖枝等。落叶树一般不留橛,针叶树应留1-2cm长的橛。对过于粗壮的大枝应采取分段截枝法,操作时必须保证安全。休眠期修剪以整形为主,可稍重剪;生长期修剪以调整树势为主,宜轻剪。常绿树的修剪应避开生长旺盛期。有严重伤流和易流胶的树种应避开生长季、雨期和落叶后伤流严重期。针叶树应剪除基部垂地枝条,随树木生长可根据需要逐步提高分枝点,并保护主尖直立向上生长。对于发生萎蔫经浇水喷雾仍不能恢复正常的树木,应再加大修剪强度,甚至去顶或截干,以促进其成活。

5.病虫害防治

防治园林树木病虫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应科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养护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以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加强病虫检查,发现主要病虫害应根据虫情预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还应保护和利用天敌,创造有利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综合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的防治对象,应抓住时机,对症下药。并保证安全用药,不得随意加大浓度。注意不同药剂的交替使用,尽量采取两者兼治,减少喷药次数。

6.成活率调查与树木补植

试析农村公路管护创新 篇12

200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与责任,建立健全了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和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措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逐步加强。全国农村公路列养里程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十二五”末要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

1 农村公路管护存在的实际问题

1.1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短缺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物价水平不断提高,人工成本和养护物资也不断提高,养护经费出现了严重不足。随着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快速化发展,老百姓对出行条件有了更高的标准,农村公路已经成为涉及老百姓生活的重要民生问题。尤其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和燃油税费改革后,公路养护资金的拨付程序与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将对主要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规模和养护管理模式产生很大影响,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从资金来源和渠道看,更加的难以保障。

1.2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

受到建设资金投入、施工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已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在自然灾害来临如大暴雨袭击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垮塌、桥涵冲断等险情,严重威胁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

1.3 农村公路未实行有效管理

根据交通部门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里程和难度。

2 现阶段农村公路管护的主要职能

各地交通部门已经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是改革探索了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的路子。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了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逐步参与到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逐步的走向推向市场。二是对农村公路管养单位进行调整和充实,突出管理、服务职能,为推动农村公路管护市场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完善了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以确保管养措施落实到位。

3 农村公路管护的职能创新

3.1 克服目前面临的困难,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研究制定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市场准入、招投标、公路技术状况监督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制订适合农村公路养护的管理办法,养护施工作业流程,形成一套农村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化管理标准及技术指南。推进农村公路集中大修和改造,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最基本出行需求。

3.2 加强重要农村公路的保通、护通和应急水平以临沂市为例,除干线公路外,县乡公路四通发达,不仅承担着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任务,同时承担着重要的交通物流任务。近几年,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增多,致使水灾、冰雪灾害的发生呈每年上升的趋势,道路桥梁也存在着突发性、潜在性病害,应对这些灾害发生,难以通过市场招标的方式使用营利性机构进行解决,各地交通部门应在养护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以应急养护保通功能的专业化、专门化的抢险保通队伍,来有效的应对灾害发生后的抢救措施,保障农村公路的畅通无阻。而且这项措施还具有高效性、及时性、低成本性的特点。各地的农村公路管护部门依托自身原有的机械设备力量和人才技术优势,全力做好农村公路防汛救灾、应急抢修等各项工作。要经常性的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日常演练和实践经验,完善《公路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抢险预案》、《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等各类应急预案。二是完善硬件配套,充实应急防汛、除雪、除冰等物资。三是制定路面病害快速处置机制.强化应急运行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和信息发布等应急运行机制。

3.3 加强对重要桥梁的运营状态检测,发挥各养护中心试验检测和大型桥梁的日常安全运营健康检测优势,提高重大桥梁的安全预报水平,杜绝桥梁的突发病害。近几年,桥梁坍塌事件屡出不穷,2012年8月24日早晨5点30分,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发生坍塌,四辆大型货车坠桥,3人遇难5人受伤;2011年7月15日凌晨,杭州钱江三桥辅桥主桥面右侧车道部分桥面突然塌落,一辆重型半挂车从桥面坠落,又将下匝道砸塌;2012年5月13日湖南平江县余坪乡和梅仙镇交界处的昌江河上一座三孔石拱桥,被特大山洪冲击垮塌。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特大桥、大桥,还是农村公路的中小型桥涵,都存在建成后缺乏正常的日常监测和安全运营健康监测体系。以上血淋淋的教训更应该看到加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农村公路的中小型桥涵更应该是监测的重点。要求农村公路管养部门要对桥涵的安全放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去要求,加强对桥涵的检测,及时提出检修意见,确保桥涵的安全畅通。

3.4 建立信息化数据库,为上级部门和全国路网检测和应急中心提供基础和补充数据,提高地方交通部门向社会提供出行信息服务的能力。国家已经对高速公路、国省道等大型公路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信息化数据库,而农村公路的信息化数据库工作有的地市也已经开展,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迅速开展好此项工作,对于全国路网检测和应急中心的基础数据库是很好的补充,也有利于在节假日等群众集中出行时间更快、更及时的发布路况信息,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

3.5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通过从内部挖掘培养人才和多种方式引进专业人才,建立专业化的管养队伍,加强农村公路管护职工的教育与培训。完善教育培养机制,推进农村公路管护人才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专业人才和严格职业资格认证,全面实施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全面加强职工的教育与培训。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监测、路况信息采集与报送等紧缺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管养队伍。增强农村公路养护职工的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展现新的时代精神与行业风采。

4 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了农村公路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问题,不仅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建立高效、科学的农村公路管理及养护体制,更要未雨绸缪,开展好农村公路的保通、护通工作及数据库的初步建立。努力转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坚持“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的方针,夯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础,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切实提高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公路“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更和谐”。

摘要:现阶段农村公路的管护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各地农村公路管护的主管部门要在建设好、养护好的基础上, 把农村公路的保通、护通和应急水平, 以及桥涵运营状态检测等工作扎实开展好, 实现农村公路管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达到新水平。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护,创新

参考文献

[1]《“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R].

[2]《中国公路养护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

上一篇:化学气相沉积法下一篇:创业板点燃创新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