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2024-10-01

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精选6篇)

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篇1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制订的《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

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沪府办发〔2017〕82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制订的《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

训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教委、市工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制订的《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2月29日

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本市民办培训机构的设置条件及办学要求,规范民办培训机构设立及办学行为,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一、适用范围

(一)本标准所称民办培训机构,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由教育部门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许可,在民政部门或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由国家机构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专门从事文化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的非学历教育机构。

(二)开展3周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仅通过互联网等非线下方式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其设置标准另行制定。

(三)国家及本市对中外合作培训机构的设置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举办涉及消防、保安、安全生产等特定行业培训项目的民办培训机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特定准入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基本条件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民办培训机构,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要求的举办者。

(二)有合法的名称、规范的章程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三)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

(四)有符合规定任职条件的法定代表人、校长(行政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

(五)有与培训类别、层次及规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六)有与所开办培训项目相匹配的办学资金。

(七)有与所开办培训项目及规模相适应的办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八)有与所开办培训项目相对应的课程(培训)计划及教材。

(九)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举办者

民办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可以是国家机构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属性,并具备相应条件。

(一)法人

1.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资格。

2.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有关经营(运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单位名单,无不良记录。

3.法定代表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自然人

1.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

2.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

3.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联合办学者

1.两个以上国家机构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联合举办民办培训机构,应当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以及各自权利义务和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

2.联合办学者出资计入民办培训机构注册资本或开办资金的,应当明确各自计入注册资本或开办资金的出资数额、方式以及相应比例。

四、名称

(一)民办培训机构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其外文名称应当与中文名称语义一致。同时,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

(二)申请设立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其名称应当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规章的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名称,依次由行政区划名称、字号(两个以上汉字组成)、业务领域、组织形式四部分组成。

(三)申请设立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其名称应当符合《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上海市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和国家工商总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营利性民办学校名称登记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

(四)本标准实施前设立的民办培训机构,其名称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可以继续沿用。

五、章程

民办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制定章程,举办者根据章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参与办学和管理活动。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住所。

(二)办学宗旨、类型。

(三)办学的业务范围。

(四)资产来源及管理使用原则。

(五)组织管理制度。

(六)决策机构及监督机构的产生办法、人员构成及议事规则。

(七)法定代表人的产生及罢免程序。

(八)机构终止程序及终止后资产的处理办法。

(九)章程修改程序。

(十)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六、组织机构

(一)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确保民办培训机构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决策机构。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成员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行政负责人)、党组织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等组成。决策机构负责人应当品行良好,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执行机构。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建立以校长(行政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的执行机构,校长(行政负责人)依法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

(四)监督机构。民办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

七、管理制度

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制定并完善以下各项规章制度:

(一)行政管理制度。

(二)教学管理制度。

(三)安全管理制度。

(四)员工管理制度。

(五)学生管理制度。

(六)档案管理制度。

(七)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学杂费存取专用账户管理制度。

(八)收费和退费管理制度。

(九)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十)教师培训及考核制度。

八、法定代表人、校长(行政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

(一)法定代表人

民办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依法应当由决策机构负责人或者校长(行政负责人)担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

2.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校长(行政负责人)

民办培训机构应当聘任专职校长(行政负责人),校长(行政负责人)除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教学规律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

2.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信用状况良好,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

3.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5年以上相关教育管理经验和良好业绩。其中,职业技能类民办培训机构的校长(行政负责人)还应当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

(三)教学管理人员

1.民办培训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其中,职业技能类民办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还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三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

2.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同时配备一定数量与培训项目相适应的从事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四)财务管理人员

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的会计人员,会计和出纳不得兼任。

(五)安全管理人员

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九、师资队伍

(一)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所开设培训项目及规模,配备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且专职教师数不得少于教师总数的1/4,单个教学场所(含教学点)的专职教师不得少于3人。其中,职业技能类民办培训机构所开设的每个培训项目,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业理论课教师和1名以上专业实训课教师。

(二)民办培训机构所聘任的专兼职教师,应当具有教师资格或相关专业技能资格。其中,从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培训的授课教师,应当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

(三)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应当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关职业(工种)五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或相关专业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实训课教师,应当具有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相关职业(工种)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专业实训课教师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应当高于其所执教的职业(工种)等级。

(五)民办培训机构聘任外籍教师,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十、办学投入

(一)举办者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相应的出资义务。其中,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根据相关非营利性法人的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及时足额缴存开办资金;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按照相关营利性法人的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在出资者承诺的期限内分期缴纳注册资金。涉及联合办学的,举办者之间对办学投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举办者的办学投入应当履行法定出资验资程序。其中,举办者以货币资产出资的,应当提供具有资质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举办者以自有土地使用权以及房屋产权、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财物、知识产权和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作为办学出资的,应由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且符合注册登记部门规定的出资比例要求。

(三)举办者应当将货币、土地使用权、房屋及知识产权等所有办学投入,及时过户到民办培训机构名下,依法落实法人财产权。法律法规对民办培训机构出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一、办学场所和设施设备

申请设立民办培训机构,应当避开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可能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场所。居民住宅不得作为民办培训机构的注册及办学场所。举办者以自有场所办学的,应当提供办学场所的房屋产权证明材料;以租用场所办学的,应当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租赁合同,租赁期限自申请办学之日起不得少于2年。此外,用于办学的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要求:

(一)场地面积要求

1.民办培训机构法人注册地实际使用的办学场所总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其依法设立的教学点实际使用的办学场所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办学场所总建筑面积的2/3,且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教学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2.职业技能类民办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应当能容纳至少开设2个培训项目规模的培训量,并配备能满足实训需要的相应场地。开设社会通用性技能培训项目的,其办学场所还应达到相应的职业(工种)设置标准要求。

3.招收寄宿学员的民办培训机构,其生均宿舍建筑面积不得少于6.5平方米。其中,文化教育类民办培训机构还应当配备与寄宿学员规模相匹配的阅览、生活与运动场所。

(二)消防安全要求

1.民办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要求,并取得相应的消防安全证明材料。

2.凡是招收寄宿学员的民办培训机构,其向学员所提供的宿舍,应当符合相关消防要求。

(三)食品安全要求

1.向学员提供餐饮服务的民办培训机构,必须取得相应的食品经营许可等相关证照。

2.招收寄宿学员的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按照规定配备管理人员,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四)设施设备要求

申办职业技能类民办培训机构,应当配备与培训项目及培训规模相适应的教学及实训设施设备,实训工位设置应当充足。需要租赁大型贵重设施设备的,应签订租赁协议,且租赁期自申请办学之日起不少于2年。开设社会通用性技能培训项目的,其设施设备应当达到相应职业(工种)的设置标准要求。

十二、培训项目、课程及教材

(一)民办培训机构开展项目培训,应当符合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具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及培养目标,不得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二)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制定与其培训项目相对应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设的学科及其延伸类培训内容,应基于相应的课程标准制定科学的教学(培训)评价办法。

(三)民办培训机构应当选用与其培训项目及培训计划相匹配的教材,所有教材均需报审批部门备案,且举办者需对所使用教材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自愿接受主管部门检查等作出书面承诺。涉及引进教材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出版物进口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违反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迷信。

(四)从事职业资格培训的民办培训机构,其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及培训大纲,应当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要求。

(五)民办培训机构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方式提供教学服务的,除应当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及本市有关信息网络方面的相关规定。

十三、教学点

民办培训机构在法人办学许可证所记载地址之外的场所,开展培训活动的,应当依法依规设立教学点。经审批部门批准,非营利性培训机构可以在法人所在行政区内设立教学点,但不得跨区设立教学点;营利性培训机构设立教学点,应当按工商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分公司登记。申请设立教学点的民办培训机构,除应当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达到相应信用等级外,其拟设立的教学点应当具有以下条件:

(一)具有符合要求的办学场所及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

(二)配备专职负责人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其任职条件参照民办培训机构校长(行政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执行。

(三)配备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四)申请设立职业技能类民办培训机构教学点,其所开设的培训项目,应达到国家相应职业(工种)设置标准要求。

十四、附则

本标准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置标准〉的通知》(沪教委民〔2015〕20号)同时废止。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民政局

2017年12月18日

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跨度为5 年 (2006—2010 年) , 调查机构如下:

(1) 老年护理机构。实施普查。上海市所有的老年护理机构, 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冠名的老年护理机构, 共71家。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样调查。没有冠名但承担老年护理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 家 (样本区县抽样详见《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功能定位的现状》, 见本刊本期第147-149页) 。

1.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 (1) 老年护理相关科室设置情况; (2) 老年护理相关机构的仪器设备配置现状; (3) 老年护理相关设施配置情况。

其中, 老年护理相关机构的仪器设备配置是根据《护理院基本标准 (2011 版) 》 (以下简称“标准”) 对护理院仪器设备配置的要求以及本研究前期对老年护理机构实际应用仪器情况的初步了解, 调查量表拟调查32 种仪器以了解各机构老年护理相关基本仪器配置情况, 其中有23 种为标准要求配置。目前的老年护理相关设施配置则是根据1999 年上海市卫生局颁布的《上海市老年护理院基本标准》中所列的老年护理机构应当配置的12 项基本设施的配置情况。

1.3 统计分析工具

现场调查所得资料经逻辑校错和手工校对后, 通过Excel 2007 建立数据库、录入、整理, 运用SPSS 16.0 进行统计分析, 针对不同研究内容使用相对应的统计分析方法, 如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报表分析等。

2 结果

2.1 老年护理相关科室独立设置情况

如表1 所示, 14 项被调查的老年护理相关科室的整体独立设置率为75.8%, 独立设置率最高的是临床病室 (病房) 和护理站, 其次是医师室。独立设置率最低的两类科室是弥留室和谈心室。

从不同类型机构来看, 老年护理院的整体开展率要略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三冠名老年护理机构全部科室的独立设置率最高, 第一冠名老年护理机构最低, 其中候诊室、接诊室和检查治疗室的独立设置率均远低于其他类型的机构。

从不同地域来看, 中心城区全部科室的独立设置率最高 (79.1%) , 其次为远郊 (76.0%) , 近郊地区最低, 只有72.1%。但是设置率最低的弥留室和谈心室在远郊地区相对高于其他地域, 分别达到了34.3% 和28.6%, 明显高于中心城区的13.2%和21.1% (表1) 。

2.2 老年护理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如表2 所示, 在调查的32 种与老年护理相关的基本仪器中, 标准所要求的老年护理相关仪器总体配置率为74.8%, 全部仪器的总体配置率也达到了70.1%。其中, 配置率最高的是病历车, 抢救车、治疗车和心电图机并列为第二。配置率最低的3 种仪器分别是呼吸机、常水温水净化过滤系统和呼吸器。此外, 有部分机构添加了诸如中低频治疗仪、电动起立床等与老年护理相关的仪器。

从不同类型的机构来看, 全部32 种调查的仪器在第一冠名的老年护理机构中配置率要高于总体配置率, 第二、三冠名老年护理机构配置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配置率均稍低于总体配置率。而对于标准所要求的基本仪器, 在各类别机构中的配置率均要高出其相应的全部32种仪器配置率4~5个百分点。

从不同区域来看, 调查仪器在中心城区的总体配置率最高, 其次为近郊区, 远郊区的配置率最低。中心城区的总体配置率也略高于郊区 (68.3%) 。标准仪器的配置率中心城区最高, 近郊地区稍低, 远郊地区最低 (表2) 。

2.3 老年护理相关设施配置情况

本次调查中, 12 类设施的总体配置率达到了81.2%, 且多数配置率都在85%以上, 但是, 探访亲友接待室的配备率很低, 其他明显低于总体平均配置水平的有卫生宣教娱乐场所和配膳室。

从不同类型机构来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施的配置率要低于老年护理院且低于平均配置水平, 第一冠名的老年护理机构总体配置率最高, 第二、三冠名老年护理机构的配置率其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配置率明显低于前二者。

从不同区域来看, 全部设施的配置水平差异并不明显, 但是远郊地区稍低于其他地域。几类配置率较低的设施在郊区的配置率均明显高于中心城区, 且远郊地区稍高于近郊地区 (表3) 。

(单位:%)

(单位:%)

(单位:%)

3 讨论及建议

老年人是比较特殊的人群, 这类人群的具体功能正在迅速地退化, 意识也在逐渐地模糊, 这就需要先进方便的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设备来防止意外的发生[1]。老年护理相关科室的展开、基本仪器设备及基本设施配置是发展老年护理医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医院服务能力的提供和功能的发挥, 影响到住院患者卫生服务的获得。近年来, 我国老年护理院的设施设备虽然在不断扩充和更新, 可是还未达到专门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人性化标准。

3.1 老年护理相关科室展开情况及相关机构仪器设备、设施配置总体尚可

本次调查中, 14 项被调查的老年护理相关科室的整体独立开展率为75.8%, 开展情况尚可。根据《护理院基本标准 (2011 版) 》对护理院仪器设备配置的要求, 本次调查发现, 如标准所要求的老年护理相关仪器总体配置率达到了74.8%, 全部仪器的总体配置率也达到了70.1%。同时调查也发现, 老年护理机构应当配置的基本设施配置率都在85%以上。可见, 老龄化最为严重的上海市在率先进行老年护理体系建设的进程中, 物资配置情况较为理想, 为老年护理服务开展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

3.2 老年护理相关科室展开及相关设施设备配置有待进一步扩充和更新

本次调查中发现, 虽然整体上看, 老年护理科室设置开展率较高, 但是仍然有个别科室如弥留室及谈心室开展率较低, 均未达到1/4。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本身就受到社会的忽视, 加之子女忙于工作挣钱而缺少对老年父母心理的交流, 使得老年人容易出现心理不健康, 这就需要老年护理的心理护理发挥积极作用。而谈心室的低展开率, 使得老年护理机构该功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建议积极开展并发挥谈心室的功能, 疏导老年人心理障碍, 使其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调查结果可以说明, 目前老年护理机构设施设备配置, 主要是满足对住院老人基本老年护理住院服务的需要, 还未能顾及到住院老人心理疏导、家属探望等方面的需求。

在仪器设备及设施配置方面, 也发现上海市老年护理相关机构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基本设备, 但也有一些设备如呼吸机、常水温水净化过滤系统和呼吸器及彩超仪的配置率仅为10%~30%。而这些老年护理机构必备仪器的缺乏势必给病人安全带来隐患。同时, 也应看到, 在应当配置的基本设施中, 探访亲友接待室、卫生宣教娱乐场所及配膳室的配备率却很低。而这些场所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老年护理的服务种类单一现象显得更为突出。可见上海市老年护理相关机构在仪器设备及基本设施的配置总体情况较好, 但也存在不足和欠缺, 也有文献提出老年护理主要需求是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帮助, 在完善基本设备设施的同时, 需要添置先进的更人性化的护理器材和设施来提高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如各种助行器、可推、坐、洗澡、排便的多功能轮椅, 只要能触摸键钮即可帮助开关电视机、门、电灯、呼叫的遥控器[2]。对于高龄老人还应配置手表式的定向行踪遥控显示器可随时了解老人的去向和方位。这些配套设施和器材的开发与应用, 不仅可以给老年人带来了方便, 维护其生理康复功能, 还可减轻护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也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老年护理的进展[3]。建议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立专项发展基金, 并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以解决基本设备配置的资金短缺。

另一方面, 也不难发现, 本次调查中无论是科室的独立设置现状还是老年护理相关仪器设备设施的设置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展开及配置率均小于全市平均水平, 相比第一冠名机构则更低。另一调查也有类似的发现, 有接近半数的老年人因为这些医疗服务设施、医疗条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而表示不愿接受社区老年护理机构提供的服务[4]。可见, 为使更多老人享受到专业设施设备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没有冠名却承担着大量老年护理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硬件设备及服务上有待重视与加强, 建议相关部门按照标准予以投入。

参考文献

[1]张素, 杨莘, 许丽杰, 等.84所医院老年护理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7) :24-27.

[2]迟建丽, 王臻, 常鲁华.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护理, 2008 (11) :54.

[3]彭兰地.岳阳市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护理的挑战及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报, 2008, 23 (6) :43-44.

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篇3

中外教育者对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但他们之间有一点是相同的: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和学的中介环节。课程作为知识的载体,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检索,我们发现国外针对课程的研究较少,国内有关课程的相关研究内容较多、面较广,但都集中于普通学校的课程研究。如:熊惠玉在《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改革初探》中从多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并在分析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的建议,为中小学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1】梁威的《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改革趋势》通过研究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设置及其改革趋势,从中吸取新的思想以促进我国的教育发展。【2】这些研究都充分说明了国家对课程的关注和改革越来越高,但关于特殊教育的课程研究却相对较少,且研究的只是某个地域特殊学校的课程。如黄汝倩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研究的是四川省57所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改进建议。【3】

对于民办特殊教育机构课程设置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而关于南宁市民办特殊教育机构课程设置的研究尚未有人涉及。民办特殊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民办特殊教育已成为公办特殊教育的有力补充。而南宁市民办特殊教育机构是南宁市特殊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对于其课程设置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对南宁市民办特殊教育机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探究目前民办特殊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如何?存在那些问题?如何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试图能为今后南宁市民办特殊教育机构课程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

二、南宁市民办特殊教育机构问卷调查研究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安排和教师的指导下,为达成教育目的,所从事的一切有程序的学习活动于经验。它不只是关心一节课或学生的一个问题,它关心的是人一生的发展,是长期的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基于课程的重要性,为了解南宁市民办特殊教育机构课程发展现状,特对南宁市4所民办特殊教育机构发放了问卷。本次共发放了三类问卷:机构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

(一)研究结果

1.民办特殊教育机构学生的年龄结构

对调查机构的学生年龄分布进行统计整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南宁市民办特殊教育机构学生年龄结构统计结果(图1)

对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分布进行统计整理,结果如图所示:6岁以下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7.18%,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6—12岁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4.86%,12岁以上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7.96%,也就是说12岁以上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2.民办特殊教育机构学生的残疾类型

南宁市民办特殊教育机构学生残疾类型统计结果(图2)

对调查对象的残疾类型进行统计整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精神发育迟滞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12.04% ,自闭症占调查总人数的53.40% ,听力障碍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1.55% ,言语障碍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1.07%,脑瘫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24%,其他类占调查总人数的1.55%。总的来看,机构里的学生残疾种类多样,而且分布不均衡。

(二)研究结果分析

1.对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整理显示,南宁市民办特殊教育机构的学生年龄分布学龄前的学生占67.18%,学龄期的学生占32.82%。不同年龄段的學生所需要的发展是不同的。学龄前的学生主要是补偿缺陷、发掘潜能。他们主要以补救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为主。而学龄期的学生根据《培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7)》 他们的培养目标是:除了使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还要具有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应以功能性课程为主。学生的年龄结构不一,培养目标不一样采用的是同一套课程设置,这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及生理特点,也无法体现教育的平等性。这里所说的教育平等指的是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努力使儿童接受一种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因此针对机构的学生年龄结构分布,教育机构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设置对应的课程。

2.从图2统计显示:南宁市民办特殊教育机构学生残疾类型涉及较广,主要类型有:自闭症、言语障碍、听力障碍、,脑瘫、听力障碍他们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3.40%, 31.07%, 12.04%、5.24%、1.55%。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型,他们的残疾障碍是不一样的。不同障碍的特点不一样采用同一套课程,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不能对症下药也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机构的课程设置者可将机构的学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学生的障碍类型设置相对应的课程。各种障碍类型学生的课程可以交互但更要有侧重点,这样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其应有的发展。

三、南宁市民办特殊教育机构课程设置对策分析

——以南宁儿童康复中心为例

南宁儿童康复中心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民政部的合作项目,隶属南宁市民政局,是广西目前种类齐全、总体规模最大的为听障、智障、孤独症、脑瘫等各类残疾儿童提供医疗康复和康复教育,并集培训、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

1.中心根据学生的年龄分布、障碍类型及所序的相关服务开设了六个相对应的部门:神经康复科、孤独症与智障康复科和言语矫治中心。神经康复科面对的是脑瘫的学生,孤独症与智障康复科训练的是3—6岁自闭症的学生,听力言语康复科康复的是学龄前听力障碍的学生,特殊教育科教育的对象是学龄期的学生,承担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言语矫治中心康复的对象是言语障碍的学生,各科室会根据学生的障碍类型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这样可以对学生的障碍类型一目了然,才能真正的做到对症下药。

2.中心除了根据学生的障碍类型将学生分类型康复外,还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在课程上作调整。每个科室的课程设置分为“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也就是说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除了上补偿其缺陷的课程外,他还能去选择一些他感兴趣的并且是他能力范围能做的。如他们开设的课程有:艺术课程、运动课程、陶艺等等。这样弹性的课程设置不仅会有利于补偿学生的缺陷,还能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熊惠玉《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改革初探》.科技创业月刊.2011

[2]梁威《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设置及改革趋势》.中小学管理.1996

[3]黄汝倩《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6

[4]《培智义务教育实验方案(2007)》.现代特殊教育.2007

作者简介:

安徽省民办幼儿园设置基本标准 篇4

一、办学指导思想

1、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坚持依法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

2、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为依据,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服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

二、领导机构

1、幼儿园主办者必须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深刻理解、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幼儿教育工作的有关法规、政策。

2、领导班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办学思想端正,懂得有关教育法规和政策,熟悉教育教学业务,管理能力较强。

3、幼儿园园长(副团长)应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幼儿教育专业毕业,有三年以上幼儿教育教学经验,并持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三、师资队伍

1、幼儿园教职工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相应的保育教育知识,身体健康,持有健康证。教师队伍稳定。

2、教师应持有幼儿师范学校(含职业中学幼儿教育专业)毕业证书或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非幼教专业毕业生应具备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受过一定的幼教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并经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3、保育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受过岗前培训,具有一定的保育知识。

4、保健员应具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受过专业培养或培训,取得卫生部门的资格认可。

5、财会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的财会专业基础知识,能胜任本职工作。

6、幼儿园聘任的兼职教师应不超过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聘任兼职教师应征得其所在单位同意,严禁私自聘用兼职教师。幼儿园聘任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必须与其签定聘任合同。

7、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人数按照每班2名教师、1名保育员配备: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应再增加1名保育员。其他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编制标准配备。

四、办学经费

1、举办幼儿园的经费由主办者自筹。申办时,开办经费必须到位,并有资信证明。

2、幼儿园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和,农村幼儿园不少于10万元(流动资金不少于2万元),集镇幼儿园不少于30万元(流动资金不少于5万元),城市、县城幼儿园不少于60万元(流动资金不少于10万元)。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能确保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五、办学条件与教学设施

1、幼儿园应设置在安全、无污染、无噪音的区域内,占地面积不得少于2亩。

2、幼儿园内部建筑布局合理,户外大型体育活动器械摆放得当;园舍建筑富有儿童情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3、户外公用活动场地面积幼儿人均不少于3平方米,园绿化面积不得少于户外公用活动场地面积的30%。

4、幼儿园应每班设有专门的活动室,幼儿人均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城市、县城幼儿园应有多功能活动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财务室、保健室、隔离室、资料室、盥洗室、水冲式儿童厕所等辅助设施。农村幼儿园应有专用的教师办公室、儿童厕所等基本的辅助设施,三个班以上的幼儿园应设独立的保健室,全日制幼儿园应有寝室(可与活动室兼用,总面积应不低于活动室与寝室面积之和的80%)、厨房,寄宿制幼儿园须设独立的寝室、隔离室、浴室、厨房。所有房舍安全、适用。

5、按原国家教委规定的教玩具配备目录配齐教玩具。

6、有饮水、洗手设备(城市、县城应有流水洗手设备)和防暑降温、防寒取暖设备。幼儿桌椅应符合幼儿身高。

7、教师有办公桌和必备的办公用品。供教师使用的幼教专业杂志和各种幼教专业图书、资料,城市、县城幼儿园分别不少于6种和15册,农村幼儿园分别不少于4种和8册,幼儿读物生均不少于4册以上。

8、厨房有必要的炊用器械、防蝇、防尘及消毒设备。幼儿餐具数量充足。

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对本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和促进民办非学历教育健康发展,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由教育部门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许可,在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法人登记,由国家机构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和非捐助资产,面向社会举办的专门从事文化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的公司制企业法人。

开展3周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仅通过互联网等非线下方式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其管理办法另行制定。国家及本市对中外合作营利性培训机构的设立及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办学宗旨)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不得从事政治、军事、警察等领域的教学培训项目,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条(管理分工)

市教育部门负责本市民办培训行业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市教育部门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分别负责制定全市文化教育类和职业技能类培训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分别指导、监督区教育部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区教育部门和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分别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文化教育类和职业技能类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行业规划、行政审批。区教育部门负责对教育培训市场投诉举报或巡查发现线索的归口受理和分派。

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登记管理。市工商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教育培训市场的联合执法。

政府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对本辖区内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所在区域教育培训市场的日常巡查工作,并协同区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开展教育培训市场联合执法。

第二章 设立审批登记

第五条(办理机关及窗口设置)

举办者应当根据《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以下简称《设置标准》)规定的设立条件,向申请机构住所地的区教育部门申请设立文化教育类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或者向申请机构住所地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设立职业技能类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

区教育部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统称“审批机关”)设立民办培训机构服务指导中心、设置服务窗口或者专岗专员,面向全区受理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设立、变更等申请,并提供相关服务。

各区可将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审批纳入区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授权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依法开展业务咨询、受理申请、协调办理、送达等事项。

第六条(名称预先核准)

举办者向审批机关提出筹设申请或者正式申请前,应当向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就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名称预先核准事宜,征求审批机关的意见。审批机关应当及时反馈意见,对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七条(机构筹设)

申请筹设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举办者、拟设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名称、地址、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培养目标、办学形式、内部管理机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二)举办者资质证明文件。

(三)举办者曾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包括民办培训机构)的,还应当提交民办学校(包括民办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登记证或者营业执照、校园土地使用权证、校舍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以及近2年检查的证明文件和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民办学校(包括民办培训机构)上财务会计报告审计结果。

(四)有两个以上举办者的,应当提交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各举办者的出资数额、出资方式、权利义务,举办者的排序、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

(五)办学资金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六)名称预先核准的证明文件。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筹设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同意筹设的,制发筹设批准书;不同意筹设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经批准筹设的,举办者应当自批准筹设之日起3年内提出正式设立申请,3年内未提出正式设立申请的,原筹设批准文件自然废止。

第八条(正式设立申请)

申请正式设立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筹设批准书。

(二)筹设情况报告。

(三)可供合法使用的办学场地及设施设备的有效证明文件。

(四)章程。

(五)拟任校长及主要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材料。

(六)首届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组成人员及其负责人的资格证明材料。

(七)拟聘请专兼职教师名单及其资格证明文件。

(八)根据申请办学类别拟定的课程(培训)计划、所选用的教材,以及由举办者签署的教材合法合规及自愿接受监督检查的承诺书。

(九)拟订的各项管理制度。

(十)与银行草签的学杂费专用账户管理协议。

(十一)举办涉及消防、保安、安全生产等特殊行业的培训项目且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另有准入要求的,提交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查同意文件。

(十二)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具备办学条件并符合《设置标准》要求的,举办者可以直接申请正式设立。直接申请正式设立的,应当提交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第八条第一款第三项至十二项规定的材料。

举办者应当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九条(受理核准)

审批机关收到举办者提出的设立申请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审批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申请材料收到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三)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申请人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审批机关应当受理。

审批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对办学场所及办学条件进行现场核查,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组织相应的评估论证。其中,对拟设职业技能类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申请举办高级以上培训项目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审核评议时还应当听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意见。对拟设营利性培训机构的现场核查及评估论证,不得向申请者收取任何费用。

审批机关应当根据申请材料、核查情况以及审核评议结果,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是否准予设立的书面决定。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作出准予设立的书面决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发证备案)

对准予设立的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审批机关应当及时发给《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报市教育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许可证》分为正本、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许可证》的有效期由审批机关按照其办学条件、课程计划、场地使用期限等具体确定,但最长不超过3年。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在发给《许可证》后,及时将职业技能类培训机构的许可决定抄送同级教育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法人登记)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取得《许可证》的,应当依法向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公司登记。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在取得办学许可并进行法人登记后,方可开展招生及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二条(教学点设立)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可以依法依规设立教学点。教学点的办学活动和教育教学管理,由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统一实施并承担责任。

从事培训活动的教学点应当符合《设置标准》规定的条件,由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向教学点所在地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立申请,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点地址、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形式等。

(二)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设备证明。

(三)拟任负责人的资格证明。

(四)拟聘请专兼职教师名单及其资格证明文件。

(五)举办涉及消防、保安、安全生产等特殊行业的培训项目且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另设准入条件的,提交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文件。

(六)名称预先核准的证明文件。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审批机关参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流程,应当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设立的书面决定。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作出准予设立的办学许可,并抄送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所在地审批机关;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教学点经批准设立的,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在取得批准文件后30日内,向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分公司登记。

第三章 机构管理

第十三条(组织机构)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确保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其产生程序、人员组成以及议事规则等,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机构章程的规定。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设置标准》有关任职条件聘任校长(行政负责人),校长(行政负责人)依法独立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许可证管理)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在教学场所显著位置,公示《许可证》。《许可证》遗失的,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向审批机关申请补发。不得以任何名义出租、出借、转让《许可证》。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许可证》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满30个工作日前,向审批机关提出延续申请,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审批机关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同意延续的,应当收回原《许可证》后换发新证;不同意延续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招生管理)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加强招生管理、规范招生行为。在招生宣传时,不得简称为“××学校”、“××学院”或者“××中心”,所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其中,招生简章应当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办学事项、退费办法和服务承诺等内容。广告形式与内容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规定,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受教育者及其家长,不得到中小学校内进行宣传或者招生。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与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签订培训服务合同,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内容,切实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得捆绑推销贷款、金融等与培训服务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第十六条(学杂费管理)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学杂费收缴和使用,应当遵守本市有关民办培训机构学杂费收缴和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依法制定收退费标准和管理办法。收取费用应当以一个培训周期为基准,培训周期超过一年的,按照学年(最长为12个月)收取费用。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开设并使用学杂费专用账户,按照规定缴存学习保障金,保障其收取的学杂费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审批机关可以根据信用分级结果,调整学习保障金的缴存比例。允许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以购买具有与学习保障金同等或者相似功能的商业保险,替代学习保障金的缴存。

第十七条(教学管理)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许可证》载明的培训项目及培训内容,开设课程、选用教材、组织教学。所选用教材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且举办者应当对教材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自愿接受主管部门检查等作出书面承诺。涉及引进教材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出版物进口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违反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迷信。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制订基于相应课程(职业)标准的教学评价办法,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制度,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以互联网等方式提供教学服务的,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对教学点的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点按照统一教学标准提供培训服务。

第十八条(人员管理)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配备与培训类别、层次及规模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应当具有教师资格或相关专业技能资格。不得聘用在职中小学教师。聘用外籍人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职业技能类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可以根据专业技能培训需要,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技师、高级技师或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任教。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在学费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和业务进修活动,提高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素质。

第十九条(资产和财务管理)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同时,应当独立设置财务管理机构,统一机构财务核算,不得账外核算;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实际发生数列支,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计划数或预算数代替实际支出数。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资产的使用和财务管理,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依法落实法人财产权,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法人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抽逃。

第二十条(安全管理)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加强消防、食品、公共卫生等安全管理。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警处理机制,配备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安全工作职责,防范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第四章 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培训活动特殊规定

第二十一条(教学规定)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培训(教学)活动的,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基于相关学段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严禁拔高教学要求,严禁加快教学进度,严禁增加教学难度。

第二十二条(竞赛规定)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举办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竞赛活动或等级测试等变相竞赛活动的,应当先经所在区教育部门备案后实施,备案内容包括举办单位、参赛对象、竞赛内容、组织形式、评奖办法等事项。

区教育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应当告知举办竞赛活动或变相竞赛活动的具体规范及要求,给予必要的行政指导,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竞赛举办单位应当对规范组织竞赛作出书面承诺。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不得面向社会举办以小学生为参赛对象的语文、数学、外语等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竞赛活动或等级测试等变相竞赛活动。面向机构内部举办竞赛活动或变相竞赛活动以及面向社会举办其他竞赛活动的,不得实施以下行为:

(一)将自身培训(教学)活动和所开展的竞赛捆绑,影响竞赛公平。

(二)将竞赛结果以各种形式提供给本市中小学校(含学校教职工),干扰正常招生入学秩序。

(三)进行有关竞赛与升学相关联以及获奖学生升学情况等方面的宣传。

严禁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其他社会机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举办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竞赛活动或等级测试等变相竞赛活动。

第二十三条(教材规定)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相关培训(教学)活动,其所选用教材应当遵守合法性、合规性等承诺,并向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四条(管理规定)

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及其延伸类相关培训(教学)活动的,应当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得妨碍未成年人正常休息,授课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且每班应当设管理专员1人,由所在培训机构专职人员担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培训周期记录授课时数,并记入教学档案。

第二十五条(师资规定)

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培训(教学)的授课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在职中小学教师不得参加民办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活动。

第五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二十六条(变更事项)

在办学许可有效期内,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名称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向审批机关申请变更。

变更名称的,应当参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程序经名称预先核准后,向审批机关提出变更申请。

第二十七条(变更流程)

申请变更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事项的,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履行机构内部决策程序和流程,并向审批机关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一)变更申请。

(二)决策机构出具的决策文件。

(三)修改后的章程。

(四)按照不同的变更事项,参照设立条件、设置标准和本办法其他规定要求提供的证明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审批机关收到变更申请材料后,应当参照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流程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变更的书面决定。同意变更的,收回原《许可证》后换发新证;不同意变更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在取得《许可证》后30日内,向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二十八条(备案事项)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变动的,应当经审批机关备案后30日内,向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或备案手续。

第二十九条(合并、分立流程)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合并、分立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批通过后,依法向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申请合并、分立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除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履行合并、分立程序外,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做好财务清算、学生安置等工作,确保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权益不受影响,并制定实施方案和应急工作预案,向所在地审批机关备案。

第三十条(终止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终止:

(一)章程规定终止,并经审批机关核准的。

(二)被吊销《许可证》或《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三)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终止的情形。

终止过程中,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并按照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清算、债务清偿和剩余财产分配,同时制定实施方案和应急工作预案,向所在地审批机关备案;资不抵债的,应当按照关于破产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终止流程)

发生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审批机关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注销其办学许可;发生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出注销申请,审批机关应当作出是否准予终止办学的决定。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在取得准予终止办学的批准文件后,向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相关登记。

审批机关应当将准予终止办学或者吊销《许可证》的决定抄送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并向市教育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教学点变更和终止)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教学点名称、负责人等发生变更或者教学点终止办学的,应当报经审批机关核准后,方可办理相应手续。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教学点应当在取得办学许可30日内,向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综合监管机制)

健全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的综合监管机制。完善市、区教育培训市场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教育培训市场的联合执法部门及组织方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对违法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

教育部门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会同工商(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和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形成巡查发现、归口受理和分派协调、违法查处等各环节分工牵头负责、共同履职的机制。

建立巡查发现机制。纳入市、区和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三级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开展教育培训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日常巡查发现工作。

建立归口受理和分派机制。建立由区教育部门牵头的归口受理机制,对巡查发现或投诉举报的线索进行初步核实,并分派到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

建立违法查处机制。由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同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民政、教育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依据法定职责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查处。由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维稳善后工作。

第三十四条(检查督导制度)

区教育部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报告(检查)制度,依法对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日常检查、检查等工作。

区教育督导部门选派兼职督学参与检查,对其办学行为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

区教育督导部门对区政府相关部门及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培训机构监管职责进行督政。

第三十五条(信息采集与共享)

市教育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健全民办培训机构的信息系统和信用管理平台,对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其他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区教育部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实施对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在信息采集、共享、使用等环节的分类分级管理,按照“全面覆盖、动态更新、准确及时”的原则,采集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证照基本信息、纠纷和投诉信息、检查和评估信息以及行政处罚等信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第三十六条(信息公开制度)

市、区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依托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和民办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向社会公开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相关信息,包括证照基本信息、审查评估及日常监督检查结果、督导情况、行政处罚信息等。

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机构官方网站、信息公告栏等渠道,及时公开和更新其基本信息、教师基本情况、收费和退费制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

第三十七条(信用分级监管)

市教育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健全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信用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将相关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建立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违法失信惩戒制度。

第三十八条(行业自律)

支持民办培训行业组织发展,构建行业自律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约束机制和行业诚信制度,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交流合作、协同创新、风险防范、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并支持民办培训行业组织推广使用培训合同示范文本。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组织保障)

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对民办培训行业的组织领导,增强相关管理人员配备,充实审批监管力量,明确内部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同管理,提高审批监管效能。

第四十条(现有机构过渡安排)

按照国家对民办学校(含民办培训机构)实施分类管理改革的精神,根据《上海市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登记暂行办法》,经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征求教育部门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意见同意设立的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在本市统一规定的过渡期内,按照本市相关规定,修订机构章程、健全治理结构、完善办学条件,向所在地相应审批机关申请取得办学许可证,并办理其他相关手续。相关办理流程,按照《上海市民办学校分类许可登记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十一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篇6

各县(市、区)教育局、民政局、物价局:

为进一步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民政局、泉州市物价局联合制定了《泉州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泉州市教育局 泉州市民政局 泉州市物价局

2013年11月8日

抄送: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物价局,泉州市政府办公室。

泉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3年11月8日印发

泉州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引导和规范管理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维护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以下统称举办者),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依法单独或联合举办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民办培训机构,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专修学院、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机构除外),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民办培训机构是从事非营利性教育类的社会组织,属于公益性事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坚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宗旨,有明确的近期与长远办学目标和规划。

第四条 民办培训机构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的教育需求。

第五条 设置民办培训机构应根据各县(市、区)的人口、教育资源、教育需求的需要,并符合本行政区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第六条 泉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物价部门负责全市民办培训机构的宏观管理和监督指导,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办培训机构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审批管理;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办培训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各县(市、区)物价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办培训机构的收费管理工作。第二章 设置标准

第七条 申请举办民办培训机构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申请举办民办培训机构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联合举办民办培训机构,应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和权利、义务,并确定其中一方为主办者和管理者。

第八条 举办民办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办学经费。

(二)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稳定集中的办学场地和教学用房。自有校舍须具有产权证,租赁校舍须提供产权证及有效的房屋租赁合同,租期不少于3年。以学龄前幼儿为招生对象的民办培训机构校舍楼层不得超过3层,以中小学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培训机构校舍楼层不得超过5层。招生对象有交叉者应按不同年龄段设于相应楼层中。

民办培训机构办学场地应当符合房屋质量安全及消防安全要求,提供膳食服务的民办培训机构同时应有卫生部门核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

(三)有与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开办专业相适应的教学设施设备。

(四)有熟悉教育工作且思想品德好、有组织管理能力的管理队伍。

1.校长(负责人)须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教师资格证以及3年以上教育管理工作经历,身体健康,能专职主持日常工作。

2.专职管理人员须具有教师资格证以及2年以上教育管理工作经历,人数不少于3人。

3.财务人员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和出纳不得兼任。

(五)专兼职教师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且熟悉教育教学业务。

其他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聘请外籍人员作为教师或管理人员的民办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外国文教专家聘请资格证,相关人员必须取得外国专家证,并到当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六)有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负责人)、教职工代表组成;组成人数应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理事应当具有3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验。

(七)有完善的办学章程、教学计划和教材。第三章 设置申请

第九条 申请设置民办培训机构,由举办者向拟设民办培训机构所在地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条 民办培训机构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培训机构,应冠名为“××(县、市)××××(”字号“、”行业“)培训学校(中心)”;若是区级的,应冠名为“泉州市××区××××(”字号“、”行业“)培训学校(中心)”。名称中不能使用“中华”、“中国”、“全国”、“福建”、“海西”、“海峡”“国际”等字样;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禁止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未经有关权利人同意,不得在名称中使用其他学校或组织的名称、驰名商标等。

第十一条 民办培训机构注册地,必须和办学场所、办学章程中的地址相一致,不得设置分支机构。

第十二条 设置民办培训机构,分为筹备设置和正式设置两个阶段。但具备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标准的,可以直接申请办理正式设置手续。

第十三条 申请筹备设立民办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范围、办学规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二)举办者的资格证明材料(单位或团体的法人批件或执照原件及复印件;公民个人举办的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学历、职称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所在地公安部门提供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三)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四)属捐赠性质的资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赠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第十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筹设民办培训机构的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同意筹设的,发给筹设批准书。不同意筹设的,应当说明理由。

筹设期不得超过三年。超过三年的,举办者应当重新申报。

第十五条 申请正式设置民办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筹设批准书;

(二)筹设情况报告;

(三)章程(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为范本),章程内容主要包括:民办培训机构名称、地址;办学宗旨、规模、层次、形式;办学资产来源、数额、性质;民办培训机构的决策机构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权利和义务;民办培训机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的权利和责任;校长(负责人)的权利和职责;民办培训机构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出资人是否要求合理回报;民办培训机构自行终止的事由;民办培训机构有关分立、合并、变更、终止等处理;章程修改程序等;

联合举办的民办培训机构,章程中应明确各方出资数额和方式、权利和义务、退出的条件和程序等;

(四)民办培训机构首届的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基本情况和第一次会议纪要。纪要内容应主要包括:民办培训机构名称、举办者、办学场所、办学内容、发展规划、资金来源、法定代表人、校长(负责人)人选等重大事项,参加会议人员应在会议纪要上签名;

(五)民办培训机构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有效证明文件(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注册资金验资报告);

(六)办学场地证明,包括房屋权属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房屋质量安全和消防部门验收意见书(或消防备案凭证)、租赁协议(载明租赁面积、期限、租金计算和交付方式等)原件及复印件;

(七)拟任校长(负责人)的资格证明材料(个人简历,身份证、教师资格证、学历、职称原件及复印件,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教师的资格证明材料(身份证、教师资格证、学历、职称原件及复印件,无犯罪记录证明等),财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无犯罪记录证明等;

(八)拟开设专业或培训项目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应写明教学目标、开设课程、学习期限、教学安排、使用教材、考核方式等;

(九)拟设民办培训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内部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卫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教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等);

(十)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如联合办学协议书、餐饮服务许可证等)。第四章 审批程序

第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收到举办者提交的办学申请报告等材料后,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受理。举办者按规定提交齐备的材料后,正式受理。

(二)审核。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对办学场所进行实地察看,符合要求的填写《福建省社会力量办学申请登记表》。

(三)评议。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育专家对培训项目进行论证,并提出论证意见。

(四)决定。教育行政部门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与否的书面决定,并送达申请人。经批准同意办学的民办培训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发给办学许可证。

教育行政部门对不批准正式设立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应及时到县(市、区)民政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民政部门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民办培训机构,依法简化登记手续并核准登记。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民办培训机构,不予登记,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民办培训机构应将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的正本在显著位置上墙公示。

第十八条 民办培训机构变更有关内容,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变更举办者。由原举办者提出,经民办培训机构的决策机构同意,并进行财务清算,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变更。须提交如下材料:

1.原举办者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变更举办者的报告;

2.决策机构同意变更的会议纪要;

3.变更后的举办者的资质证明材料;

4.资产转让协议;

5.资产变更前民办培训机构的财务清算报告和举办权交割后的验资报告;

6.修改后的章程;

7.变更申请表。

(二)变更民办培训机构名称、办学类型、办学内容。由民办培训机构的决策机构提出,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变更。须提交如下材料:

1.决策机构同意变更的会议纪要;

2.变更办学类型、办学内容需提交与之相关的资质证明材料(包括设施设备、师资、教学计划等);

3.修改后的章程;

4.变更申请表。

(三)变更法定代表人。由民办培训机构的决策机构提出,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变更。须提交如下材料:

1.决策机构同意变更的会议纪要;

2.拟任法定代表人的资质证明材料;

3.原法定代表人离任财务审计报告;

4.修改后的章程;

5.变更申请表。

(四)变更校长(负责人)。由民办培训机构的决策机构提出,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变更。须提交如下材料:

1.决策机构同意变更的会议纪要;

2.拟任校长(负责人)的资质证明材料;

3.修改后的章程;

4.变更申请表。

(五)变更办学地址。由民办培训机构的决策机构提出,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变更。须提交如下材料:

1.决策机构同意变更的会议纪要;

2.拟变更办学地址的相关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同第十五条

(六)之规定);

3.修改后的章程;

4.变更申请表。

第十九条 凡变更项目的民办培训机构,应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办学许可证副本,记录变更事项,根据需要更换办学许可证。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变更后,由民政部门核验变更登记,民办培训机构应当交回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正副本,由民政部门换发新的登记证书。

第二十条 民办培训机构的分立、合并、终止程序及处置办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办理。第五章 收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 民办培训机构对接受教育者可以收取培训费、对在校住宿的学生可以收取住宿费,收费标准可自行确定,报批准设置的同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税务部门申领税务发票。

第二十二条 民办培训机构向学生收取的代办费,应当遵循“学生自愿、事先公示、多退少补、不得营利”的原则,必须单独立帐,按期进行结算,在每一培训期结束前向学生或学生家长公布结算结果,学生培训结束前予以结清。

第二十三条 民办培训机构收取的培训费、住宿费、代办费必须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监督电话等相关内容。除公示的收费外,对入学后的学生不得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民办培训机构招生简章应写明学校性质、办学条件、收费项目和标准。对贫困生有收费减免规定和其他救助办法的,应在招生简章中明示。

第二十四条 民办培训机构的学生注册缴费后,因故转学、退学和死亡,以及其他原因终止学业的,其入学时缴交的代办费一律按实结算。具体学费和住宿费按以下规定清退:

(一)按学年进行收费的清退规定:

1.缴费后未入读的,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按收费标准的90%予以清退;

2.缴费后入读未满一个月的,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按收费标准的80%予以清退;

3.缴费后入读超过一个月至一个学期(含读完一个学期)的,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按收费标准的50%予以清退;

4.缴费后入读超过一个学期的,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不予清退。

(二)按学期进行收费的清退规定:

1.缴费后未入读或入读未满一个月的,学费和住宿费按收费标准的70%予以清退;

2.缴费后入读超过一个月的,学费和住宿费不予清退。第六章 管理、服务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民办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教师培训等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促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二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物价部门依法对民办培训机构实行监督管理,执行检查制度,并将检查结论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的查询与监督。对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混乱、超过一年未开展活动、符合注销条件但不办理注销手续的,或连续两年或累计三年未年检的民办培训机构,在书面通知整改未执行的情况下,登记管理机关可予以撤销。

第二十七条 各级价格部门应加强对民办培训机构收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引导民办培训机构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自觉执行国家的教育收费政策。对违反国家和我省有关教育收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乱收费行为,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第二十八条 民办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按照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的承诺,开设相应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十九条 民办培训机构的资质要齐全、服务要规范,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绿色培训。不得以各类培训成绩与义务教育入学挂钩为名进行虚假宣传,不得举办与入学挂钩的培训班,不得超出批准的业务范围开展学科培训,不得有上新课、赶进度等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培训行为。鼓励和提倡民办培训机构加入《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

第三十条 民办培训机构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教育者及其亲属有权向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物价部门申诉,相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三十一条 民办培训机构在办学中如违反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二条 对不按规定报备收费标准或超过报备标准收费的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将不予通过年检。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对民办培训机构吊销办学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及时通知民政部门办理撤销登记。

第三十三条 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培训机构应依法予以取缔。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涉及外国和港澳台法人组织和个人在本市设置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民办培训机构,按国务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申报和审批。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实施前已批准设立的民办培训机构,如办学条件达不到相应标准的民办培训机构,应在2年内达到本规定的设置标准。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未涉及的事宜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各县(市、区)教育局、民政局、物价局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上一篇:县征兵责任书下一篇:小学生厉行节约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