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监委会试点工作总结(精选10篇)
村监委会试点工作总结 篇1
2010年村监委会试点工作总结
2010年,我镇村监委会试点工作在县纪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8月13日正式选举成立了慧觉镇富荣村首届监督委员会。近半年来,我镇以全面提高村监委会的工作质量为目标,坚持把村监委会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大局,加强培训、指导力度,落实保障措施,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我镇2010年村监委会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村监委会合法选举产生、工作基础扎实
我镇根据《中共罗江县委中共罗江县委组织部关于试点村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的方案》精神,制定了《慧觉镇富荣村首届监督委员会选举办法(草案)》,经过认真筹备和广泛动员,于8月13日召开了选举会议。村监委会机构人员直接由该村群众选出,5名村监委会委员和1名村监委会主任均依法选举产生。村监委会成立后,配备了齐全的硬件设施,办公条件得到充分保障。目前,村监委会组织健全,组织活动正常开展,监委会成员分工明确,认真履行职责,准时列席村两委有关会议,切实发挥了村监委会的工作职能,村监委会工作基础扎实。
二、规范制度管理、增强内部凝聚力
镇纪委要求村监委会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顺应新形势,不断完善村监委会的制度保障机制。经过近半年的不断坚持和努力,村监委会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坚持认真执行,落实到实处。先后建立完善了学习制度、集体议会制度、定期活动制度等,从而有效提高了村监委会班子成员的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态度和方法,增强了班子的内部凝聚力,通过群众监督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始终保持班子的先进性与活力。我镇富荣村监委会坚持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例会,该村主要领导在汇报两委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各监委会成员收集的意见建议,通过汇集信息,交流总结,达到为村两委献计献策,共促发展的目的。
三、强业务培训、全力增强业务能力
自富荣村监委会成立以来,我镇坚持综合培训和专业讲座、以会代训和实地帮带相结合,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工作思路。针对村监委会成员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对政策领会不准不快的问题,镇纪委先后组织镇民政、农经、国土、建环等部门对富荣村监委会成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材料汇编成册,让村监委会在工作中有据可依。镇纪委定期组织村监委会成员召开工作交流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村监委会正确履行职责提供有力保障。经过各项培训,村监委会成员工作能力不断增强,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
四、明确监督重点、充分发挥村监委会职能
我镇富荣村监委会从加强重大决策、重点项目、财务支出、惠民政策落实等四个方面扎实开展监督。
(一)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必须严格按照“会议+公示”的程序进行。村监委会对凡涉及本村的征地拆迁、灾后重建重大工程建设招投标、施工质量、工程验收以及工程款拨付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积极帮助村两委出主意,当参谋,一方面杜绝了个人意愿决策及腐败现象,另一方面也扩大了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村级财务支出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批。村所有支出票据必须先由村监委会进行监督审阅,由支部书记审批后方可入账,每个季度对所有收入、支出经监委会审核后方可公开。近半年来,由于村监委会的介入,村级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开展各项支农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村监委会对支农惠民政策、征地拆迁补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及时到位,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近半年来,村监委会在监督过程中共提出合理化建
议12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8起。
村监委会试点工作总结 篇2
一、主要成效
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旨在探索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新机制,缓解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养业资金缺乏、贷款难的问题,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积累、互助互济和持续发展能力。该项目的实施可使该村近百户贫困户享受到扶贫资金扶持,创新了贫困户发展种养业投融资的新途径,为该村种养业产业发展、使贫困户尽早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提供了保证。
1、缓解了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难题。通过财政扶贫专项互助资金引导和村民入社,该村初步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扶贫互助资金,有效缓解了农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试点工作开展五年来,扶贫互助社共吸纳入社农户82户,占当地农户总数12%;其中妇女作为社员入社有16户,占入社总户20%。互助资金总量达15万元,社员交纳入社资金3.8万元,累计向82户社员发放借款15.9万元,扶持农户82户,直接受益126户,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6年的920元增加到2010年的1750元。
2、结合本村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实际,充分利用固院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平坦的地理优势,加快土地流转力度,认真抓好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大棚西瓜、果蔬种植、苗圃培育、优质稻种植,在扩大规模、产业孵化、促农增收上下功夫。为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新整合流转了2000亩土地,引进浙江客商种植西红柿、辣椒、葡萄等,有效解决了群众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等问题,为潭头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3、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能力。由财政扶贫资金和农户入股形成的互助资金,增强了农户自我发展的信心。广大农户纷纷想办法、谋出路,挖掘潜力,利用互助资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了以养殖、食用菌、苗圃为主的特色产业,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06年的920元增加到2010年的1750元。
4、推动了妇女创业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特别强化了妇女的主体地位,鼓励妇女加入扶贫互助社,优先妇女社员借款,对当前从事农业生产“主力军”的农村妇女来说,互助社就是她们自己的小额信贷“银行”。五年来,该村共有16名妇女借款4.8万元,用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5、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互助资金集中体现了团结、友爱、互助的理念。通过贫困村互助资金的运转,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主体意识、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促进了家庭之间、邻里之间的和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加大了互助资金的监管力度。梓山镇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了分管领导、驻村干部、财政所人员协助试点工作;潭头村成立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村级扶贫互助社,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确定专人负责,选配工作人员。制定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编印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手册”,同时,该村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及时抓好不同层次人员的学习培训,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扶贫政策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扶贫。村互助资金试点启动以来,解决了果农脐橙生产资金紧缺的难题,为果农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村在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时,突出龙头带动,加强协会与农户的利益联系。村里的果业协会与村民签定协议,对脐橙种植进行技术指导、互帮及组织产品销售,提高了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目前互助资金所扶持的会员在协会的指导下,家庭经营运作良好,预计39户会员年底将增加收入500至2000元不等。
3、不断探索创新,建立和完善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一是制定了《潭头村村级扶贫互助社章程》、《互助资金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让村民了解互助资金政策、办事程序、借款条件和扶持项目等;二是加强了风险防范、严格审批手续。该村扶贫互助资金由镇财政所专人负责管理,借款农户必须需符合借款条件,借款农户须有2户社员提供担保,借款最高额按交纳入社互助金的额度实行控制(交纳100元的农户最高可借5000元,交纳500元以上的农户最高可借10000元);三是严格执行民主管理,公开操作。村互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对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公开、公示,接受全体社员、村民以及镇政府和上级扶贫部门的监督。
4、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用好管好扶贫互助资金。互助资金组织的管理机制可以分为内外两部分, 以内为主,实行民主管理; 以外为辅, 强化监督指导。 在内部, 通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 表大会民主推选出有一定威望、正派、公道、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人组成管理组织(有的称为管理小组,有的称为管委会),并制定章程和资金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作为管理组织和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管理组织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按照规定的资金运作程序负责项目考核、资金审批、发放和回收等具体工作,开展日常事务,并将资金使用等情况定期公布或公示,接受全体成员监督。管理组织内部分工明确,成员实行任期制,定期进行选举。互助资金组织内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全体成员大会共同决定。在外部,管理组织还要接受县、乡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和业务指导。
三、试点工作的体会
通过几年的试点实践,我们认为,这种采取村内互助、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民有、民用、民管”的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模式,把“银行”开到农民的家门口。通过会员入股,财政投入形成了稳定的互助资金用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强了村民借鸡生蛋的意识,缓解了村里发展缺少资金的问题,农民增收相对有了保障。同时村互助资金会的建立,实行自主自我服务,民主管理, 初步建立起“自我管理、协会自治的模式”,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管理、 自我组织和发 展能力。 促进了农民 增收,增强了农村和谐,丰富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互助资金是扶贫的一种新形式,资金量小渠道单一,我们在试点运作过程中,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一些很现实的问题:
一是扩大覆盖面,增加资金量。从多年运行的情况来看,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发展生产资金需求欲望较强烈,目前,由于国家扶贫、财政部门拨付给该村的专项资金只有15万元,村民入社资金也有限,还未吸收到社会捐赠,互助资金总量不大,总额仅为18.8万元,村民可根据入社资金额度获得5000-10000元不等的借款。从资金现有量来看,有限的资金已不能满足日趋增大的群众发展生产的需要。因此,建议增加资金投入量。互助资金目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规模过小、尚不能满足农民要求,需要动员社会民间更多的资金参与,保持后劲,持续发展,形成更有效的互助合作扶贫模式。
二是会员入会率较低。尽管该村在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会员入会率仍然较低,达不到章程规定比例。入会率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群众存在思想顾虑。互助资金是一项新事物,群众对这项新事物了解的不够多,加之一些群众对协会管理人员不够信任,还处于一种观望状态。2、群众小农意识强烈,追求利益至上。会员们普遍认为,既然已入会,就有权借款,否则就要求退股,置协会的章程于不顾。3、互助资金项目进展缓慢。协会工作人员都是村干部兼职,工作时间没有保证,加之互助资金项目工作量较大,环节较多,导致部分协会工作进展缓慢。
村监委会试点工作总结 篇3
一、宜昌高新区“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情况
宜昌高新区是宜昌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下设东山、猇亭、白洋等6个园区,规划面积320平方公里,共有“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30个,每个园区都涉及这三类村级组织。
宜昌高新区作为先期试点实施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的3个村,分别为周家冲村、万年村、张家村,均为东山园区所辖的“城中村”,且地处宜昌市主城区。3个村共有农户2476个、人口6973人、土地面积2224亩。这3个村于上世纪80年代未由宜昌市西陵区窑湾乡成建制划归宜昌高新区管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演进,3个村的可耕地基本被征占殆尽,属于典型的“城中村”。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后,由于就业技能限制,给基层组织带来了较大的转移安置压力,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叠加,使其成了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潜在不稳定因素。3个村为了生计和既得利益的上访投诉从未间断过,个别村甚至成了民事纠纷和治安案件的高发区、重灾区。这3个村虽然聚集有5.38亿元集体资产,且每年有不菲的收益,但因村级资产属于村民共有,共有对象的权属份额不明确,贸然分配必将因公平与否引发矛盾,造成社会动荡。
为了让这些失去土地的“城中村”农民住有房、病有医、学有教、劳有岗,在公平前提下享受到集体资产经营发展的成果,宜昌高新区于2011年5月出台了《宜昌高新区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周家冲村、万年村、张家村3个“城中村”的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3个村分别成立了村级股份合作社,共归集集体净资产2.73亿元,折股161956股,按照3:7配股原则, 3个村级股份合作社共配股48586股,符合配股条件的村民共配股113370股。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3个村的集体资产总额已达7.29亿元,增长35.10%;2014年,集体经营总收入为11016.13万元,上缴税金1049.058万元;累计用于村级公共事业支出1628.78万元,可分配收益为3430.92万元,计提公积金、公益金657.08万元后,累计为村民股东分配收益2773.84万元,平均每股享受了244.67元的收益,村集体和村民在获得分配收益的同时,现所有者权益已由股改时的平均每股1573元增值到了2069元,每股溢值高达31.5%;3个试点村实现财务收入2960万元,向股东分配收益 967.76万元,计提公积金、公益金148.67万元,分别占全省试点村三项指标总额的6.36%、15.6%、3.4%。
村民变股民,失地也生金。如今,在宜昌高新区3个完成产权制度创新的“城中村”,单个农户每年仅持股分红一项就不乏超过1万元的对象。持股分红加上适龄老年农民的退休金和青壮年农民的转移就业工资收入,让宜昌高新区东山园区3个“城中村”的所有农户拥有了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长期困扰各级干部的失地农民生存发展及管理问题,也在村级产权制度创新带来的“红利效应”中迎刃而解。上级组织的施政权,村级组织的话语权,农民群众对村务活动的参与权、监督权等都得到了同步增强。
二、宜昌高新区“城中村”实施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的具体做法
宜昌高新区实施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的3个“城中村”,是全省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的试点村,其做法可概括为“一组建、二配置、三对接、四选拔、五建制”。
“一组建”,即各村组建村级股份合作社,进行工商注册登记。这一注册需突破股份合作社无专门法律支撑的瓶颈。我国仅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调整农民个体间的抱团发展,尚无涉及村级集体产权改革的《股份合作社法》,工商注册在寻求突破的同时,也推动了立法补缺。随着“张家村股份合作社”成功注册登记,为周家冲村和万年村注册股份合作社创设了通道。
“二配置”,即配置股份合作社集体股和社员个人股。3个村级股份合作社通过清产核资,共按净资产2.73万元配置股份161956股;通过清人分类,共明确6574人可按基本股、劳龄股、劳动贡献股等不同情形享有合作社不同份额的股权。3个村的股份合作社一律持有总股份的30%,70%的股份按可持股社员享有的不同份额配置到人。持股最多的社员持股数达39股,最少的为3股。所有社员股实行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管理办法,持股社员离世,其股份依法实行继承。3个村级股份合作社对配置的社员股转让分别有不同规定,张家村、万年村两个股份合作社明确规定社员股原则上不能转让,确需转让也只能在股东内部转让。周家冲村股份合作社允许社员转让不超过50%的持股,向股东外转让必须报经股东代表大会审议。同时规定,一个家庭或一个自然人通过受让股份,达到总股份5%时必须公告。
“三对接”,即各村股份合作社依法成立董事会,对接村民委员会;成立监事会,对接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股东大会,对接村民代表大会。股份合作社与村民委员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运行,确保改革创新不违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不虚化村级组织建设。
“四选拔”,即每村选拔股份合作社董事会成员5人,推选董事长,董事会成员同为村委会成员,董事长同为村委会主任;选拔股份合作社监事会成员3人,推选监事长,监事会成员同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监事长同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选拔股东代表大会成员25至45人,股东代表大会成员同为村民代表大会成员;选拔股份合作社“三部一室(经济发展部、资产管理部、综合服务部、办公室)”工作人员若干名,均作为村委会和股份合作社后备干部培养管理。
nlc202309050006
“五建制”,即建立“三资”管理制度,强化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细化单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三资”账务管理由各村委会委托街办“三资代理中心”代管(俗称村账镇管);建立年度预决算制度,各村级股份合作社根据当年可实现的财务收入,按照量入为出原则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并报股东代表大会审议,对确需追加的支出预算,须由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根据年度预算明确和街办下达的经济指标,对股份合作社管理层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并与工资待遇挂钩进行绩效管理,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对各股份合作社管理层薪金实行有奖有惩的兑现模式;建立内外并重监督制度,各股份合作社内部实行监事会、股东大会民主监督,负责财务收支的日常监督检查,纠偏查违,外部依法接受审计、财政监督,依律接受纪检、监察、农经等党政职能机构监督,分年实行“三资”及运营情况的专项审计;建立社(村)务公开制度,各村股份合作社按月通过社(村)务财务公开栏向股东(村民)公开一次财务收支情况,接受股东(村民)质询。参照国企实行“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向上报告制度,对资源发包、资产处置、单笔过万元的资产购置依律实行公开招投标。单笔超过10万元的工程、劳务、购置及“一事一议”项目,按程序表决后,实行先报批,再交由政府采购中心实行招标。
三、宜昌高新区“城中村”实施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的积极效应
宜昌高新区东山园区3个“城中村”实施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3年来的实践,顺应了时代发展和民众意愿,赢得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破解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发展的难题,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公有制”的强农惠民魅力,重构了新时期新阶段新型农民的核心价值观,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了基层政权建设,重构了统分结合模式。宜昌高新区3个“城中村”的集体资产产权股改,是在“城中村”农民失去土地的新形势下,对以家庭承包、集体统一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格局的延续与重构。股改过程的制度设计、股份配置等,最大限度地追求了公开、公平、公正,突显了村级组织公心为民的务实作风,让百姓看到了村级组织领导与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树立了村级组织的权威,有效强化了基层政权建设。通过股改,“城中村”失地农民由过去村级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演变为村级资产集体经营、个人持股受益,实体上没有改变农村改革的统分结合的架构,形式上让村民由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转为了拥有村级资产持股权、收益分享权。这种改革也为越来越多的“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改革创造了可资借鉴的移植复制模式。
(二)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破解了农村变革难题。“城中村”村级集体资产没有股改前,集体资产按政策应界定为村民共有。因享有对象、份额不明确,形成的是产权虚置事实,村民无法合理地分享资产经营收益,让老百姓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口号。股改后,村级股份合作社在制度框架、绩效考核机制以及股(村)民监督下合规经营,认真履责,自觉追求效益最大化,进而利用土地征占收入和资产盈利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问题,以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与此同时,股(村)民还按持股份额逐年货币化分享经营收益,改变了失去土地即无收入来源的尴尬状况。宜昌高新区3个“城中村”利用土地征占收入、资产经营收入,兴建824套安置保障房,办理2205人失地农民保险,完善安置小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集体积累这一“蛋糕”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递增,集体资产总额达到7.29亿元。3个“城中村”还未雨绸缪,科学考察项目,发展“飞地经济”。张家村、周家冲村分别在高新区生物工业园征地建设孵化器、标准化厂房,计划投资4500万元。万年村建设的占地1.4万平方米的“南苑科技创业园”已成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为高新区成功孵化科技企业3家。经过发展,万年村现已成为3个“城中村”中规模最大、资产最优、实力最强、后劲最足的村级合作社,集体总资产已达3.83亿元,比股改时增长22%。块头较小的张家村集体总资产由股改时的9200万元,增加到了1.48亿元,增长幅度高达63%,张家村每股权益由股改时的919元增加到了1784元,溢值94.12%
(三)升华了农民思想境界,夯实了村民自治基础。宜昌高新区3个“城中村”实行股改后,农民因变身股民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名副其实的主人。由于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村民的思想境界得以不断提升,参与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普遍增强,对村务、社务、财务的关注度也急剧提升,出现了人人献良策,个个思发展的齐心协力局面。由此,不仅集体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与日俱增,民主自治的基础由虚变实,而且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管理民主要素也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背景下落到了实处。过去村民烦开会、厌议事,现在股民不但盼会开,还主动研究发展问题,提交商议事项。
(四)优化了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城中村”实行股改后,不仅让农(股)民有了稳定可靠的收益分配收入,而且还让一批没有转移就业技能的农(股)民在股份合作社和安置小区的公益岗位上实现了就业,消化了无地可耕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据统计,3个村共有179人在股份合作社工勤岗位、安置小区保安保洁岗位就业,月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每逢建军节、重阳节,3个村都会到烈军属、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家中慰问,并发放慰问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生活,终结了子女供养老人的历史。张家村70岁婆婆赵长秀在股改前一直靠远在美国的子女寄来生活费。股改后,老人专门打电话告诉子女,自己不仅有了退休金,还有近万元的分配收益,再也不用寄来生活费了。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3个“城中村”先后有20多个农户主动退出了低保照顾。结合配股分配收益,3个“城中村”先后出台《村规民约》,敦促村民恪守法律法规,弘扬公序良俗。过去让村干部棘手的邻里纠纷、乱搭乱建、占地拆迁、绿化美化等问题也迎刃而解。村民们还自觉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先后清偿拖欠集体的各类债务208.04万元。3年来,3个“城中村”村民无一人触犯《刑法》和《治安处罚法》,无计划外生育、无非正常死亡、无治安灾害事故,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祥和安定。
nlc202309050006
四、宜昌高新区“城中村”实施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的成功经验
宜昌高新区3个“城中村”实施的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是一项在新常态下顺应时势、顺应民意的革故鼎新之举,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有益探索。这一改革创新之所以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五点。
(一)党的领导是保证。创新启动前,宜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专门成立了《宜昌高新区“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街办、村对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为稳妥推进改革,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集体审定出台了《宜昌高新区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宜昌高新区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暂行办法》等纲领性文件。完成股改后,宜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本着不断完善和深化改革的负责态度,做到了改革创新班子不散、力量不减、工作不断,使创新试点工作边深入运行、边优化完善。
(二)遵循民意是前提。试点工作启动前,宜昌高新区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发动,讲透了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的意义和目的,让农民明白了自己是集体资产的主人,是产权制度创新的决策主体、受益主体,调动了农民参与改革、投身创新的积极性。试点村的股改方案坚持“三上三下”修改完善,确保了农民发声、农民评议、农民认可,推动了改革在和谐氛围中有序开展。
(三)公平公正是核心。鉴于村级集体支持产权制度创新是涉及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利益分配的深度变革,宜昌高新区始终坚持让农民知情,请农民参与,邀农民监督。每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制度设计都做到公开透明,绝不搞暗箱操作。3个试点村在资产清理、配股人员界定、股份配置权重、合作社章程制定等各个环节,都把最终表决权交给农民,确保了制度设计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平衡了各方利益。
(四)解放思想是关键。随着高新区不断发展中冒出的“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越来越多,宜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认识到推行这一改革创新已时不我待,必须解放思想投身改革,并追求后来居上的改革目标。正是因为突出解放思想这一主线,宜昌高新区在村级股份合作社注册登记时突破了配套法律法规滞后的制约,在村级安置管理上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最终催生了农民变股民,享受村级组织发展红利的制度创新。
(五)助推发展是动力。改革创新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提升民众幸福指数,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宜昌高新区实施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的立足点,正是体现在这三个方面。这一改革,摸清了村级家底,盘活了存量资产,为村级股份合作社居安思危,谋求长足发展增加了压力与动力;为增加失地农民货币性收入,改善群众生活,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开辟了新的路径;为壮大村级积累,兴办公共事业,体现公有制优越性找到了切入点。多个积极因素的调动与整合,在改革创新的动力上形成了叠加效应。
(调研组组长:杨美仁;副组长:许刚、陈公才;调研组成员:黄学敢、王运福、刘远兵、陈继平、刘爱斌、张明文执笔:张明文)
责任编辑:欣闻
村社区居委会工作总结 篇4
不知不觉到村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自己也走出了学校时的那些幻想,在磨合中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与工作;在接触中慢慢融入了这个社区的居委会。两个多月来,除了刚到社区的几天的茫然与无助,总的来说还是挺充实的,人嘛,一旦忙起来,就会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事越多反而越有劲。
刚到这里的时候,社区并没有给我什么事做,回家也不是很方便,就天天待在宿舍,看到周围住户的目光,自己又胡思乱想,那段时间真的是我思想动荡的时候,一会想逃避,一会又鼓励自己。记得社区第一件让我做的事就是帮忙计生的一起发计划生育宣传资料,那时居民问我身旁的计生专干:你们计生的还有男的?虽然计生专干解释了,但自己心里还是有点尴尬。接下一段时间就忙农家书屋了,这边的书屋在我来之前还没有搞,刚好我过来把这边的书屋分进行分类、上架及贴标签,由于这个书屋的地理位置刚好在社区街道边,与居民住处在一起,每天人流量大,当然这样就方便人们看书、借书了,特别每天看到那么多小孩来看书,心里不免感慨:自己那时什么书都没的看,一本书那么贵又舍不得买,现在他们真幸福。这段时间刚忙于人口普查,但每天中午都会开放让他们来借还书,那些小孩也会天天中午在门口等我过去,他们还会在学校向同学宣传,越来越多学生来借书,自己一时忙不过来,有时心情不好会抱怨两句,但只是在心里。说到人口普查,应该说是能参与到这项工作是我的荣幸,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被自己赶上了,成了全国600多万普查员中的一名,我刚好也可以借这次机会对社区有个很好的熟悉。由于我不是这个这里的人,对这里不熟悉,社区文书让我跟一个普查员两人共同负责两个普查小区,这样也就方便摸底,起初没有认识到普查有多么麻烦的事,不就是登记人口嘛,现在才发现不是那么简单的事,社区不像农村,人口比较复杂,有很多小区楼房,白天一般都是没人的,只有晚上去,可晚上又遇到有不敢开门的,摸完底更麻烦的就是填表,真是小心翼翼,这次人口普查也得到了领导的夸奖,自己当然心里甜甜的,但不会忘了鼓励自己继续努力。这段时间也开始在政府帮忙,在那里我开始注意自己的说话和行为的方式,也会去向领导学习。就这样每天忙碌着,也就没有多少闲暇时间胡思乱想,越来越感觉到充实,只希望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做更多事。
生活上也渐渐走入正轨,刚来一段时间,吃饭是我最忧愁的事,虽说中午可以在政府食堂,早晚却让我犯愁,这里不像市里,到处能看到美食店。现在自己也买到了炤具,偶尔还可以练习下自己的厨艺。晚上时间会看看书,记记日记,相比以前在学校打牌、聊天要稳重踏实多,通过书籍来给自己加油。
村党支部村委会任期工作总结 篇5
二0一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村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一年。为了做好今后三年任期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为全体村民服务,我村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落实县委一号文件精神和镇党委、政府关于坚持生态立县,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民,构建和谐平川的指导思想,以生态经济为先导,大力发展现代绿洲农业,搞好土地流转,提高日光温室、高原夏菜、露地葡萄、奶、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加大劳务输转力度,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预期目标:
一.以增收行动为重点,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继续深入学习、传达好县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调结构、扩规模、增效益为着力点,做精主导产业,做大现代设施农业,做优新兴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劳务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1.现代设施农业方面:重点做好荒漠区日光温室的扩建,力争三年内日光温室的总量达到x座;搞好x亩露地葡萄的架杆建设。
2.科技特派员园区:继续做好现有日光温室和大拱棚的管理、新品种的引进、高原夏菜的种植工作;紧抓现代化育苗中心的规划、建设工作。
3.机械化玉米制种园区:搞好x亩制种面积的落实和园区的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真正体现机械化制种的科技水平。
4.千头奶、肉牛兼用型养殖小区:搞好前期规划和牛舍建设,争取高标准起步,建成全镇一流的肉牛养殖小区。
二.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搞好提灌渠以北x米两条农渠的衬砌和机械化玉米制种x亩滴灌工程建设;新农村建设方面动员农户通过三年的努力,逐步向社区集中。
三.以科技为支撑,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11555”能人培训工程,大力普及日光温室生态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集约化育苗、钢架大拱棚果蔬的延期种植、高原夏菜种植、日光温室防寒增温等一批新型实用技术,通过培训引进新品种,使日光温室50%的种植户棚均收入达到三万元;其他技能人员在外能够赚到高收入。
四.实施生态保护,美化幸福家园。
1.搞好防护林带建设,鼓励、动员农户把零星枣树移栽到居名点后面,定植密植枣园50亩,栽植风景树x株,广泛开展争创“花园式家庭”创建活动,把三二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环境优美的生态家园。
2.以生态文明新村为抓手,广泛开展农村清洁卫生大行动,按照月清、月送、季填埋的原则,推行公共地段保洁员承包管理责任制,着力改造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关注民生促和谐,统筹发展谋效益。
1.严格执行财政惠农政策,按照“一册明”、“一册统”的发放规定,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2.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坚持“构建和谐三二”的发展主线,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加强矛盾纠纷的调节和信访工作,努力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村社,为全村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3.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个人品德教育,继续开展“五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
村监委会试点工作总结 篇6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组织建设是“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我村把“民主法治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书、主任为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并制定详细的创建计划,明确了责任,保证具体工作有人抓,各项事情有人管。同时,利用依法成立的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的作用,配合村“民主法治村”建设,从确保创建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在新桥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法律、法规、政策,以推进长效管理为目标,建立了一整套相关制度。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印章使用管理制度和村民委员会及村干部测评制度等。为村民民主管理的提供了长效保证。
三、法制教育,形式多样,提升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我村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宣传栏,定期张贴各类法律、法规、政策等宣传法律知识;二是成立了村民法制学校,以法制学校为教育阵地,利用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定期为村民上法制课程,并多次聘请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人员开展法制讲座;三是结合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制作法制宣传单,发放给每一户村民。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受教育的群众达到97%以上,大大提高了村民民主法制意识。
四、政策落实,真抓实干,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我村在“民主法治村”建设中,突出抓开展“四民主”、“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我村在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选举中,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坚持“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办法和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使党员和村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推行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核心的民主决策机制,在遇到村重大事务决策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让村民自主决策。定期公开村务、党务、财务让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维护本村的社会稳定,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以来,村里未出现刑事犯罪案件,无群体性事件发生,无上访、信访事件。并做好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
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深化“民主法治村”建设,使依法治村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2、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让村民能学法、懂法、用法。
3、继续做好“四民主”、“两公开一监督”工作,巩固“民主法治村”创建成果。
村监委会试点工作总结 篇7
张志强, 现任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街武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平凡的岗位上, 张志强实现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 受到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他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不断探索适合本村特点的发展路子, 心系全村人民利益, 热心助人、真诚服务、协调解决全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他的带领下, 武台村紧紧围绕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地缘优势,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他看准武台村的地缘优势, 确立了以房地产开发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在广泛征求广大村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完成了武台村新村的规划设计。启动了村平房改造项目, 为了使村集体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他决定开发利用已经荒弃多年的南洼果园, 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园区, 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 张志强心系全村人民利益, 不断提高村民的各项福利待遇, 老人退休费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0元增加到现在的600元, 为全村5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上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村民的待业费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50元增加到200元。在2009年底, 村里投入2000多万元给适龄村民上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村民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均由村里支付。
张志强党性强、作风硬、能吃苦、善团结, 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顾全大局的精神为群众做出了表率。2006年上任伊始面临着福利分房的难题, 由于村内的情况比较复杂, 房型、面积多样, 本着不能让老百姓吃亏的原则, 他想尽各种办法, 召开各层次会议, 群策群议并成立分房小组研究分房方案, 还借鉴各村的分房经验, 最终平稳的将楼房分配下去。为了解决村里老人分房后的实际困难。给退休老人每人补贴2万元。在村里平房改造中, 他首先从自家的平房拆起, 拆迁工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 从拆房到渣土清运、土地整平仅用了17天时间, 这体现出武台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当四川发生地震时, 他积极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 个人累计为灾区捐款21万元;在村高层和工业园建设过程中, 他一直在工地上盯守, 确保了工程的建设质量。多年的辛勤工作, 使武台村的百姓得到了实惠。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张志强始终与全村老百姓心贴着心, 面对机遇和挑战, 他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觉悟, 怀着对武台村集体事业的热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村监委会试点工作总结 篇8
关于村“两委会”换届选举档案资料整理工作的
自查报告
为了做好迎接省市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检查验收,完善相关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做好迎接省市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检查验收的通知》的要求,乡党委对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及相关档案资料进行了一次细致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从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开始,乡党委就开始对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相关资料档案进行了分类整理。经过这次详细的自查,发现换届选举工作及相关档案资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档案资料相对于检查内容还是不够完善,一些资料还有缺失。
2、档案资料整理还是不够细致,有些档案的分类不明确。
—1—
3、一些村民委员会缺少任期目标及职责分工。
4、个别村民委员会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会议记录还不够完善。
下一步,乡党委将会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充分准备,迎接省市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检查验收。
中共崇皇乡委员会
2012年4月12日
村监委会试点工作总结 篇9
按照统一安排部署,在镇选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村第六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严格按照《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精心安排组织,严格法定程序,依法操作,目前,我村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面结束,依法产生了村委会成员,圆满完成了我村第六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任务。现将我村换届选举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现有村民3431人,15个村民小组,通过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产生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4名,其中女性2名。为新基村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精心准备。村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委员会,负责村换届选举具体工作,村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在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按要求、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了工作的开展。认真做好村选举委员会推选,选民登记,选举日的确定,投票选举,村民代表推选,小组长的推选,并张贴公布。
2、注重宣传、依法推进。为确保村“村委”换届选举的圆满成功,在镇统一指导下进行换届选举工作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市委和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通过我们充分利用板报、标语等为载体,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发动,宣传村“村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政策,从而有利于党员、群众在整个选举过程中进行监督,使全体干部在实施选举的各个环节能够严格程序,依法办事。通过宣传发动,使100%的选民都知道要搞换届选举,并自觉投入到选民登记活动中。村党组织在换届选举工作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进行操作、不准变通、不准简化程序。村委会的选举工作严格按照《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进行操作,尤其在选民登记、选民资格的确认、法定时限、参选人数等方面严格把关。在整个换届中,要求党员作风正派,干部纪律严明,能够依法办事,坚决反对和杜绝发生欺骗、利诱、恐吓、贿选、利用宗族派性和邪恶势力干扰、破坏选举工作等现象。
3、严格程序,依法选举。在这次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每一阶段都严格程序,严格操作,严格把关。始终认真贯彻《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对每一环节严把质量关,如选民登记做到不重、不漏、不错;严把候选人的资格审查关、以及投票选举关等等。认真做好每一阶段选举前的准备工作。为了选举工作规范有序,由镇选举办公室统一印制了选民登记表、选民证、委托投票证、选票等。在选举时,我们采取了中心票站,一次性投票,中心票站放在村委办公室,15个自然村设立15个票箱,采用“二合一”的选举方式,中心投票站设秘密填写处,其它15个票箱以分会场的形式进行投票,确保选举工作依法进行。在提名候选人和正式选举时,镇党委都组织工作人员到村指导、帮助、协调、监督,有效推动了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严格程序,依法选举,工作细致、扎实,没出现一起因工作违法引起的上访,在整个选举中形势比较稳定。
4、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及时请示,保证工作不走样。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选举是能 2 够体现选民的意志。选出的村委会成员是代表绝大多数选民利益的,也是能够较好地完成镇党委、政府交给的任务。为了确保选举一次成功,村选举委员会进行正面引导,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选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投出有价值的一票。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正面引导,选举工作渡过一道道难关,顺利向前推进,选出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村委会班子,取得了镇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三、几点体会
1、党委、政府的重视是搞好选举的关键。一是党委、政府统筹兼顾,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镇党委多次召开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党委驻村组主要领导经常到我村督促,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二是分工干部认真负责,保证了我村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此次我村委会换届选举之所以成功,与镇换届指导小组周密布署、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
2、党员的坚强党性,是搞好选举的前提。在选举中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新基村全体党员都站在历史的高度,为新基村的将来负责,高度支持村换届选举工作,可以这样说,通过这次换届选举,检验了我村党组织,也检验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3、群众的参与支持,是搞好选举的基础。换届选举的过程,也是推进我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广大群众的过程。在选举过程中,我们采取不同形式,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广泛、深入宣传《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让群 3 众明白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及原则等内容,从而使群众能够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广泛参与选举,这是成功的基础。
4、依法办事是搞好选举的保证。一是根据实际,确定了选举方案。在选民的界定问题上,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二是在每一个阶段工作上、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都严格程序、严格操作。三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在这次选举中,我们充分尊重了群众的意愿,依法保障选民的民主权利,为了新基村的将来,为了新基村的群众,投上了庄严的一票。
目前,我村换届选举工作已圆满结束,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建章立制和村委会工作的分工,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投入工作,为加快推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村监委会试点工作总结 篇10
2011-11-1 会议发言
文章导读: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因此,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同意召开的。昨天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全市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书记对总结好换届选举经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了重要指示。因此,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认真总结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经验,巩固换届选举成果,提高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刚才,红生同志代表市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对全市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总结,、和的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换届选举工作的成果
市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根据省的统一部署进行的。从去年9月召开全市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以来,经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辛勤工作,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我认为,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可以概括为“四条基本经验”和“五个显着特点”:(一)四条基本经验
第一,领导重视是保证。为了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经市委常委会研究,成立了市换届选举指导小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部署、民政实施、相关部门配合的运行机制。各区(市、县)、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指导机构,加强对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市委对换届选举工作非常重视,在换届选举过程中书记还专门作出了重要批示:“一是对这件大事,各级党委、政府要非常重视;二是县、乡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要善于依法办事,依法引导,确保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公正、有序地进行;三是干部作风要深入,要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掌握动态,努力化解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由于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换届选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二,宣传发动是基础。在换届选举的过程中,市、区(市、县)、乡(镇)和村(居)四级,按照选举方案,采取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集散互补的办法,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进行宣传发动,调动了选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参选率。据统计,选民参选率达93.8%,较前几届有所提高。
第三,依法办事是关键。在选举过程中,严格按照村(居)委会《组织法》、《选举办法》和有关《实施方案》的规定进行,把依法进行民主选举贯穿于选举的全过程,在民主推选产生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民登记、提名确定候选人、投票选举、委托投票、宣布选举结果、工作交接等七个环节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并纠正个别地方出现的把握政策不严、不按程序办事等问题,确保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尊重民意是核心。在选举过程中,充分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认真倾听选民的意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耐心做好群众工作,妥善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比如,针对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市、区(市、县)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运用点上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并先后4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五个显着特点
五个显着特点,也可以归纳为“五个新的提高”:
一是选举成功率有了新的提高。在全市1166个村中共有1157个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占99、2%,比上届提高39%。全市426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
二是新一届村(居)委会班子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在新一届村(居)委会成员中,党员3087人,占40.2%,比上届有所提高;高中以上学历2904人,占37.8%,比上届提高2.5%;年龄结构更趋合理,30至50岁之间的占79.3%。
三是换届选举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绝大多数村的选举工作组织严密,操作规范,使村民的推选权、提名权、选举权、投票权得到了落实,绝大部分村的选举是一次成功,村民上访比上届减少。可以说,这是程序不断规范,组织更加严密,工作疏漏减少,选举质量提高的具体体现。
四是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参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各地普遍以这次换届选举为契机,对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加强了民主法制观念和参政能力的培养教育。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换届选举工作,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积极参与界定选民身份、明确候选人条件、提名确定候选人、正式投票等选举的关键环节,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行使了民主权利,又经受了基层民主政治生活的实践和锻炼,法律意识和参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五是基层各项工作有了新的提高。各地坚持把换届选举工作与促进基层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一大批群众满意、组织满意、善谋发展、善带民富、善待百姓的能人选进了村(居)委会班子,实现了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统一,从而促进了村(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目标体系的建设,使各项工作有了新的提高。
总体上看,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市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分不开,与各级民政部门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分不开,同时也与广大选举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分不开。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次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刚才,红生同志在总结中讲了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我就不再重复。我想,对于选举过程中暴露出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妥善予以解决。一方面,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剩下的8个村的补选和1个村的选举工作。对此,我提几点要求:
1、、和对未完成选举的村,要分别明确一名县级干部作为这些村选举的责任人,负责抓好该村的补选工作,明确选举的具体时间,并在7月30日前将责任人和选举的具体时间报市换届选举指导小组办公室,供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参阅。
2、三个区的相关责任人和区、乡指导机构的同志,要深入到这些村了解情况、开展调研,真正掌握这些村选举中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制定出选举工作方案,提高选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市换届选举指导小组办公室特别是市民政局要加大督促检查,搞好指导工作,对选举时间要提出具体要求,对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要求按时完成。
4、未完成选举的三个区要在这次会议结束后,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这些村的选举工作,对补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必要时,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要对这9个村的补选或选举工作进行督查。此外,还要深入细致地做好部分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对落选的同志要鼓励他们振奋精神,积极支持新当选的领导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深入系统地总结这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中的经验和典型,探索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工作的规律,提高换届选举和日常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巩固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成果。
二、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
村(居)委会是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关键在两点:一是搞好三年一次的换届选举,打好组织基础;二是加强日常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特别是在刚刚完成换届选举以后,抓紧、抓好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的各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今年2月19日总书记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作了精辟的概述。村(居)委会是农村(城市)最基本的组织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没有城乡基层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因此,大力推进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
通过这次换届选举,村(居)委会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得到了改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基层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对村(居)委会干部的培训,努力提高村(居)委会干部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换届选举后,村(居)委会都进了不少新人,干部的培训工作更应抓紧,否则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需要。第三,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是搞好市、县、乡三级换届的需要。明年是市的换届年,按照省的有关精神,市、县、乡三级都要进行换届选举。只有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群众看到自己选出了放心、满意的当家人,才会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为圆满完成明年的市、县、乡三级换届选举打下基础,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第四,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需要。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实现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年。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经济市、建设大等一系列奋斗目标,必须夯实基层组织。从现在起再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新的班子对工作情况就会比较熟悉,班子成员之间的磨合就会比较好了,这样就能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明确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的思路
书记多次强调,“思路决定出路”。如何围绕全市的工作大局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基础建设呢?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两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
【村监委会试点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村监委会工作总结06-12
村监委会主任辞职申请书10-16
居(村)委会07-05
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事迹材料10-13
思明区梧村街道社区居委会管理办法06-03
牛栏冲村党总支牛栏冲村委会党支部整改方案09-09
有奖发票试点工作07-06
试点单位总结汇报07-27
试点工作方案解读09-14
公推直选试点工作总结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