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管理学复习资料

2024-07-26

社会保障管理学复习资料(精选8篇)

社会保障管理学复习资料 篇1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二重属性是什么?

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序是:首先通过授权形成一个明确的主客观体系(确定任务),主体通过对客体自身规律的研究并结合授权者的要求形成一个方案(目标、决策),然后根据这个方案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并改变客体(实施),客体在自身规律支配下进行活动(对抗)。

管理 ── 指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以人为中心协调所有资源,以达到组织经营低投入、高产出目的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二重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而体现出的性质。由共同劳动的性质所产生,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而体现出的性质。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制度所决定,是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的职能。

管理的二重性对比

项目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产生条件 协作(共同劳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公、私)

管理中集中表现在“指挥监资:出于剥削的需要的作用的意志上”督社:维护人们的利益,增

加社会财富的需要

职能一般职能:合理组织特殊职能: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生产力

性质“生产”劳动监督资:剥削

劳动社:增加社会财富

决定因素 生产力水平:(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生产关系:(社会制度)

2、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1、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2、组织,即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3、领导,即由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

4、控制,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5、创新,应付新形势的挑战。

3、社会保障管理及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会保障管理:是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和政府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组织社会保障的专业人员,运用现代管理学原理对社会保障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监督、调节以及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筹集、运营、管理和相关待遇给付等一系列活动。

内容有:

1、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如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社会保障组织机构的建立;

2、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如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取和运营、社会保障待遇的支付;

3、社会保障的对象管理,如社会保障对象的个人信息的收集和掌握。

4、社会保障的监督管理,指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专职监督部门、利害关系者以及有关方面对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有关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的监督过程。

4、学习社会保障管理学的有什么重大意义?

1、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有助于充分调动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3、有助于实现社会保障发展的目标;有助于实现社会保障管理的国际化与管理创新。

5、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保障关系。简单来说,社会保障关系是国家(以其所授权的社会保障机构为代表)、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在社会保障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社会保障关系的特征:

a、社会保障关系式发生在社会保障过程中的社会关系;

b、是以实现公民的社会保障利益为目的的社会关系;

c、是体现社会连带责任的社会关系;

d、是以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为轴心的社会关系整体;

e、是兼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的社会关系。

6、社会保障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并仅就其中一种详谈。

社会保障管理的模式不同主要体现在各国社会保障管理的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和相互关系上。

按政府介入程度划分:

1、政府直接管理体制,以英国为代表。

2、半官方自治管理体制,以法国为代表。

3、商业保险管理体制,以新加坡为代表。

对英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评价:英国社会保障体制最显著的特点是,反映政府意图,体现社会公正,保障受保人的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优点:

1、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监督社会保障事务,避免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

2、有利于社会保障各项目之间、各环节之间的协调;

3、对社会保障业务和基金的集中管理,增强透明度,便于监督。

弊端:

1、受行政干预较多,如行政管理与基金营运未完全分离;

2、管理机构存在官僚化趋势,致使其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难尽如人意。

7、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地位和作用。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效率性原则、操作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四个结合:生存权与发展权保障相结合;普遍性与互助性相结合;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相结合;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社会保障法的地位

社会保障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

1、社会保障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独特的性质;

2、社会保障法调整的社会保障关系,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等人权目标;

3、社会保障法的调整方法既包括自愿平等的民事方法,也包括强制命令的行政方法;

4、制定社会保障法是协调新的社会关系的需要。

社会保障法作用:

1、能够规范社会保障事业,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能够保障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及其他人权的实现

3、能够保证社会公平的实现,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

8、影响管理的内外部要素有哪些?

组织内部基本要素

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物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

机构──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

信息──管理的媒介、依据、客体

目的──宗旨,说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

组织外部环境要素:

行业、原材料供应基地、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市场、技术、政治经济形势、政府、社会文化

9、社会保障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法治原则(依法管理原则)

2、公正、公开及效率原则(效率原则)

3、集中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政事分开、政监分开原则

5、社会化管理原则

10、简述我国2008年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为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

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统筹拟订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劳动收入分配制度,组织实施劳动监察等。同时,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国家外国专家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11、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哪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

1、政出多门,政策互相碰撞,运行互相掣肘。

2、机构设置重叠,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

3、政事不分,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

4、社保资金整体使用效益差,社会保障体制运转困难。

5、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建设人治色彩严重,不甚重视制度建设,法治水平不高。

6、现收现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程度低。

12、对完善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有哪些建议?

1、成立社会保障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与社会保障有关的部门的工作,研究和制定社会保障的规划和有关规定,对保障基金保值增值进行决策;

2、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在社会保障委员会直接领导下负责编制社会保障预算决算及其运营的机构。所有的社保资金由统一的资金机构负责征集,统一征集后,再按块分割,按各保险项目分别设置账户,内部实行分别管理。

3、建立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机构——直接与受益人即社会成员发生联系的半官方的基层组织。

4、建立社会保障监督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1建立强有力的社会保障管理机制 2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3建立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体系 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13、政府应承担哪些社会保障职能?

(1)制订各种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

(3)筹集社会保险专项基金;

(4)举办各种社会保障事业

(5)监督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

14、简述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行政机构,主要是国务院下设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养老保险司: 拟定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改革方案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等

失业保险司:拟定失业保险基本政策、改革方案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等

医疗保险司:拟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基本政策、改革方案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等

工伤保险司:拟订工伤保险政策、规划和标准等

农村社会保险司:拟定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等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拟订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监督制度、运营政策和运营机构资格标准等

优抚安置局:拟定拥军优属、优待抚恤和安置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复员干部、移交政府管理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的政策等

救灾司:拟订救灾工作政策等

社会救助司:拟订社会救助规划、政策和标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

社会福利和社会事业促进司:拟订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等

财政部的社会保障职能:参与国家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制度的研究、拟等

15、对提高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的建议。

(1)坚持政府在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主导性。

(2)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3)加快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

(4)创新社会保障管理手段

(5)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6)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论述我国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

目标:(1)完善企业基本养老制度,将城镇就业人员全部纳入该体系,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同时将基本养老金统筹到省级水平,部分条件成熟的统筹到全国水平。

(2)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将企业下岗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并入失业保险体系。

(3)在基本医疗保险上完成“三同步改革”(即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系统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同步改革),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体制。

(4)建立健全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

(5)以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的办法,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保障为主,但应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实现途径:

(一)法律手段:指政府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令、条例进行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处理个企业、单位在社会保障事业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办法。

(二)行政手段:指社会保障管理机关采取强制性的命令、只是、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已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是一种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办法。

(三)经济手段: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奖金、罚款和经济合同等。

(四)教育手段:指行政部门、民间非政府组织和相关专业人士,利用自身社会资源,面向大众普及社会保障知识,帮助民众了解社会保障的运作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以保障公民的公平发展权、收益权,使之更好地参与到社会保障建设之中,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对社会保障进行监督。教育手段包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

实现途径:(1)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使社会保障管理做到有法可依。遵守宪法和法律是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根本原则,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2)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障的性质管理体制。首先,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委员会,加强决策协调;其次,建立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

(3)加快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提高行政效能,社会保障依法行政,必须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

(4)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深化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的职能转变为核心。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要尽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推定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地发展。

17、案例分析:

1、证监会主席郭树清12月15日表示,全国有2万亿元的养老保险金余额分散在各省,此外,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3.9万亿元,扣除贷款后余额还有2.1万亿元。郭树清建议可把这4万亿资金组织起来,设立一个专门的投资机构,学习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

我对这种观点持支持态度。

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股市,通过这一资本市场为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载体和运作机制。在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多渠道筹资时,可以提供国有资产变现的场所,不断创造新的金融产品,为社会保障基金提供更多的获得较高收益的渠道和方式。社会保障基金“入市”对资本市场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

(1)对市场资金量的影响。从国外情况看,期限长的养老基金占到整个资本市场资金的25%-45%,成为国际基金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美国,退休基金占了股权投资的将近一半,成为最重要的储蓄源泉。它给所有权带来的变化被有些学者称作“养老金社会主义”。

(2)对投资者构成的影响。社会保障基金入市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壮大。退休基金、商业保险基金和共同基金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三大投资机构。社会保障基金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个纯粹的投资者,它特别强调市场环境的“健康性”,这一特性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同时,社会保障基金作为以安全为重的、具有长期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也有利资本市场理性投资理念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资金每年收入与支出的总量相对稳定,不会有剧烈波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资本市场上短线投机的冲击。

(3)对券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委托理财业务和经纪业务有影响,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被授权挑选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并委托其对基金资产进行运作,中标者的委托理财业务和经纪业务将会得到相应的扩展。所以,券商为吸引这一新的超级客户,必须根据它的需求提供新的特色服务,进行创新。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自营竞争能力。这种自营能力应是在安全性前提下的高盈利能力。

(4)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从长期看,社会保障基金对绩优蓝筹股和高成长性股的追捧,可以刺激上市公司质量的不断改善。

2、2011年2月7日,《人民日报》载文: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的确在不断扩大。以基尼系数为衡量指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基尼系数为0.3,到了2010年达到0.48,现在接近0.5。从基尼系数的变化中,至少说明一个问题:我国收入差距增大的趋势没有完全控制住。

分析: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即: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0.2以下,“高度平均”;0.2~0.3之间,“相对平均”;0.3~0.4之间,“比较合理”;

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高度不平均”。

尽管基尼系数只是一个客观描述性标准,统计中难以将所有实际收入都计入其中,但它至少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是当前收入差距问题的主要表现。

原因: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主要决定于我国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地区二元经济结构。

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差距。历史上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导致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向农村和中西部的投资,特别是对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投资力度增强,但在一段时期内,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及其居民收入差距,仍会因发展的基点不同、条件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距。

二是体制转轨因素造成的差距。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在社会经济全方位转型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尽管旧制度已基本被打破,但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制度虽已建立,但仍不很完善。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正是制度变迁过程的一种表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革及由此决定的分配制度的变革,改变了生产要素在不同单位和个体间的分配格局,也就导致了生产要素占有的差异,进而带来分配结果的差距。此外,地域、行业、城乡、教育程度、经济类型差别的存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尚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也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重要因素。

意见建议:目前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析国内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原则,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税收制度,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力度等手段,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把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以达到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3、温家宝《同南开中学的师生们谈心》:政府如果忽视民众和民生,就是忽视了根本。而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的顶梁柱,失去了它,社会这个大厦就会倒塌。“国之命,在人心”,说的就是人心向背决定社会的发展和政权的存亡。政府是穷人最后的希望,民众的贫穷是政府最痛心的事。只有把这些道理真正弄懂,才算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

18、影响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创新有哪些因素?P260

环境因素:(1)组织的资源、(2)组织的成员、(3)组织内外环境、(4)伦理观念的变化、(5)信息搜索趋于艰难、(6)观察思考问题的视角变化、(7)人类的可持续发展、(8)组织内部由分工走向综合19、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对管理创新的要求?

(1)保持社会保障基金供求长期均衡。

(2)注重社会保障运行效益。

(3)处理好社会保障实施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安全化机制。

(5)以高技术支持社会保障的发展。

20、总结你本学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收获。

社会保障管理学复习资料 篇2

一、当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现状来看, 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尤其是在新时期下,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我国的地质事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我国的地质事业而言, 由于一直处在改革调整中, 所以缺乏对实物地质资料的有效管理, 缺乏经费, 从而导致我国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一度陷入困境, 存放副样、各种标本以及岩心等实物资料的仓库因为没有进行修缮, 而严重破损, 甚至有些出现了倒塌现象, 管理人员相继转岗或者退休, 缺乏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大量珍贵资料被损毁, 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

(一) 缺乏专业管理队伍

对于我国地质事业而言, 由于没有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所以, 缺乏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 管理人员普遍专业素质都不高, 没有较高的思想觉悟, 在管理工作中, 往往将资料随意存放, 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 这些都导致我国的实物地质资料损毁情况严重。同时, 缺乏经费投入, 不能及时对破损的仓库进行修缮, 导致大量的岩心、各种标本等被破坏, 并且经费的缺乏, 也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实现社会化服务。

(二) 缺乏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对于行业部门和地勘部门而言, 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往往会限制实物地质资料被社会利用和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无法很好地获取相应的资源信息,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服务和统一汇交增加了难度。在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上, 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 往往导致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与汇交, 不但不利于地质资料的管理, 就算保存完好、具有利用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 也不能被社会公众所利用, 从而导致实物地质资料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三) 数字化程度较低

据调查显示, 我国的地质单位在进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时, 大多数都采用手工账本记录的方法, 数字化程度较低, 缺乏一套完善、高效、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在对岩矿心进行描述和观察时, 并没有采用现代先进的仪器设备, 而是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 这些都不利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实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尤其是缺乏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这些都导致资料查找难、取样难、观察描述难,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实物地质资料被社会利用和开发。

二、我国实地物质资料管理实现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措施

(一) 分类分级管理

对于地质单位而言, 在进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时, 往往很难实现全国统一化, 所以, 为了能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有效管理, 应该将整体设计和统筹规划作为基本出发点, 以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性质等作为主要依据, 采用“分布式”的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级管理。在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管理时, 应该与原始地质资料和成果地质资料管理相统一, 三者相互联系, 相互协调, 相辅相成, 这样一来, 就能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纳入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中, 从而实现统一管理。对于国土资源部门而言, 在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管理时, 要运用好分类分级管理方法, 做好典型示范, 在技术手段、管理办法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 并且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从而带动全国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比如, 上海市在进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时, 就采用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这套信息系统中, 主要包括了岩心照片描述、化石描述、化学分析样数据、薄片照片数据、岩心存放位置以及组合分析样数据等多个方面。这样一来, 就可以对现存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分类管理, 并且, 在整套系统中, 通过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可以优化数据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管理的高效性和完整性。同时, 在进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时, 还应该将实物地质资料与社会信息资源融合在一起, 做好开发和保护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

(二) 进一步完善馆藏机构建设

对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而言, 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所以, 地质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机制, 这也是馆藏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地质单位在进行馆藏机构建设时, 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 明确保管范围, 各个岗位要分工明确, 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做到有规可循, 有据可依。

一般来说, 在进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时, 通常都需要耗费巨大的投资, 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从当前我国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来看, 由于分布不集中, 不同地区的保管能力和保管数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所以, 在进行实物库兴建时, 难以参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比如, 安徽省在进行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时, 就根据实际需要, 将整个工程建设项目氛围实物地质资料库藏、实物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精品陈列展三个部分, 建筑总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 工程共投资5.4亿元。由于安徽省是一个地质资料比较丰富的省, 所以, 对馆藏机构的要求较高, 其单体建筑一期要满足前五十年形成以及今后二十年的全省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的储存需要, 并且要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因此, 在兴建实物地质资料库时, 一定要将当地的实际情况作为选择施工工艺的标准, 只有这样, 才能为资料的完好保存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一般来说, 在地质工作中,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是划分在科技档案管理范围内的, 所以, 要想做好这份工作, 一定要选择专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队伍。在招聘人才时, 要以满足工作要求为基本前提, 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能力和地质专业素质, 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档案管理和地球科学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而言, 一定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扩展知识储备, 提高专业技能, 把自己培养成专业综合型人才。同时, 在工作中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基本出发点, 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 还要不断提高服务效率,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

(四) 加强境外交流与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尤其是在地质工作方面, 近年来, 在环境和矿产资源领域, 开展了一系列的境外合作与投资项目。对于实物地质资源管理工作而言,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 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 打破地区和国家的局限, 积极与国外拥有先进管理技术的国家寻求合作。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所以, 实物地质资料也十分的丰富, 在与世界诸国进行合作和交流时, 一方面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我国重大的地质工作成果和优秀的地质矿产条件, 进一步扩展我国的地矿市场, 另一方面, 还可以通过境外合作与交流, 填补我国在某一领域方面的研究空白, 丰富我国的实物地质资料库藏量, 完善相应的资料, 从而有效提高我国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水平, 更好地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实物地质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财富,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 对于地质单位而言, 一定要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 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强化社会服务意识, 认真做好各方面工作, 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 从而推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实现。

摘要:实物地质资料与原始地质资料一样, 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与制约其社会化服务的问题之后, 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以期为我国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辛继升.试论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A].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8.

[2]张立海.任香爱.新时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指导思想[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5 (8) :22—24.

[3]张立海.赵晓青.健全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系统的措施[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 (5) :141—144.

社会史专题复习导航 篇3

[考点整合]

一、社会问题的产生

1.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问题

商朝前期:因黄河泛滥,导致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劳民伤财。直到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才稳定下来。

明朝末年:天灾不断,明朝政府又向农民加派三饷。三饷总和超过正常田赋一倍以上,广大农民十室九空,从而引发集群性的社会问题。

鸦片战争后:1846-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但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括人民,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2.暴政引发的社会问题

夏朝末年:夏桀暴虐无道,狂妄自大,导致百姓反抗,夏朝灭亡。

商朝晚期:暴君商纣,修建许多宫殿苑囿,终日饮酒作乐,过着腐朽的生活;还作炮烙之刑残害人民。最终导致商朝灭亡。

西周后期:周厉王贪财好利,残酷剥削百姓,终于引发“国人暴动”。

秦朝:秦始皇末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特别是秦二世统治更加昏庸和残暴。最终引发了农民大起义。

隋末:隋炀帝在位时,几乎年年都有重役。他好大喜功,三征高丽、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等,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他还采用严刑酷法。隋炀帝的暴政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

日本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实行野蛮的掠夺,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以实现其同化政策。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企图肃清沦陷区的抗日力量;在华中,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3.政策失当引发的社会问题

唐后期:两税法实行后,不限制土地兼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地主千方百计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而政府在两税外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北宋:北宋统治者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官武将专权,结果导致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用募兵、养兵的办法,缓和农民的反抗,造成兵员剧增。素质低下。加之又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到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形成“积弱”、“积贫”的局面。

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结果,明显发展的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限制。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共同走私、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建国后“左”的路线: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导致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被错划为“右派”的人,长期受委屈和压抑,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国家的建设事业蒙受损失;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因素。1959年开展的反右倾斗争使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使错误持续的时间更长,给经济建设造成更大的危害。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运动。它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曾设想利用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用于恢复国民经济,结果造成社会动荡,生产下降,经济恶化,不少地区发生农民暴动,经济危机发展为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经济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十分低下。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社会主义民主,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后来,它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联及东欧国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苏联政治生活僵化,经济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东欧各国大多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外债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尖锐。

4.危机、动乱或战乱引发的社会问题

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社会大动荡,大量流民被迫南迁。大量人口南迁虽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但毕竟是当时的一大社会问题。北朝后期,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也是当时比较突出的一大社会问题。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君主不理政事,奸臣、宦官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横掠百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许多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大量占掠民田,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

三藩之乱: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相继响应,史称“三藩之乱”。三藩之乱长达8年,遍及半个中国,给社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老百姓流离失所。

鸦片战争前:大量鸦片输入中国,不仅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使吏治更加腐败,并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日益破产。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为了各自的利益,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各自扶持代理人,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代。各派军阀为争夺地盘,年年混战,遍及大半个中国,造成大量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抗战时期:日本的侵略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

社会保障管理学复习资料 篇4

 1 社会心理学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弗洛伊德主义  2 社会化

 3 社会认知

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  4 自我自我表达

印象管理

 5 归因

基本归因误差

当事者与旁观者偏差

 6 人际关系

社会测量法  7 人际吸引

面子

 8 亲社会行为 利他主义 助人 责任分散假设

侵犯 忍  9 社会影响

从众

遵从

依从

 10 竞争

合作

冲突

社会助长

社会干扰

群体

社会隋化

沟通  11 态度

态度改变

劝导(说服)

态度接种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 经典实验()

 1.Bruner的货币实验(社会知觉,115)

 2.Kelley有关中心特质的实验(社会知觉,120) 3.Dion的晕轮效应实验(社会知觉,125) 4.Baldwin等有关教皇皱眉的的实验(自我) 5.Medvec的实验(自我,168)    6. Lushins信息先后顺序影响印象形成的实验(社会知觉,123)7. Jones等基本归因错误的实验(社会知觉,157)8.Taylor等活动—观察者效应实验(社会知觉,158)

9.Zajonc关于熟悉性影响人际吸引的实验研究(人际吸引252  10.Landy等关于“美丽辐射效应的实验(人际吸引,265) 11.Latane等有关责任分散实验(助人行为,303) 12.Bandura的模仿侵犯实验(侵犯,331) 13.Arch的从众实验(社会影响,353)

 14.Millgram的服从权威实验(社会影响,368) 15.囚犯困境实验(竞争,422)

 16.LaPiere有关态度与行为的经典研究(态度,100) 17.Aronson等关于专长性影响态度的研究(态度,387) 18.Festinger的认知不协调实验(态度,398)著名理论(9+9+8)

 1.Feishbein的加法模式

(社会知觉,119) 2.Anderson的平均法模式

(社会知觉,120) 3.Kelley的中心品质理论

(社会知觉,120) 4.James的自我理论

(自我,163) 5.Mead的自我理论

(自我,164) 6.Rogers的自我理论

(自我,165) 7.Freud的自我结构理论

(自我,164) 8.Erikson的自我同一理论

(自我,170) 9.Markus的自我理论

(自我,165     10.Heider的朴素心理学家理论

(社会性信息的思维379)11.Jones & Davis的对应推断理论(思维,153)

12.Kelley的归因三维理论

(社会性信息的思维,155)13.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社会性信息的思维,154)

 14.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 15.费孝通的中国社会结构差序格局理论(人际关系) 16.角色理论

(人际关系,32) 17.Homans的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关系,23) 18.社会渗透理论

 19.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理论

 20.杨国枢的社会取向理论

 21.社会作用力理论

 22.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 23.Heider的平衡理论

 24.Newcomb的态度改变理论

 25.Festinger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 26.Hovland的劝导模型

(人际关系,276

304)

(社会化,侵犯,21)379)(态度,379)(态度,27)

(态度,375)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资料 篇5

2、采用社会保障分散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是(德国)。

3、除对义务兵、士官和复员军人的生活优待外,国家还对(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予以保障,由相关机构单独列账管理。D1、带有较强主观性的测量贫困的方法是(剥夺指标法)。G1、国际上以基尼系数表示贫富差距,超过了(0.4)即超过了警戒线。

2、根据现行办法,军人所在的单位后期机关按照缴费基数(11%)的规模,为未就业随军配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J1、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贝弗里奇《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

2、军人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

3、军人保障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保障。

4、军人安置保障的主体是(就业安置)。K

1、(经济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

2、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莫尔)

3、(《自然法典》)中用法律条文形式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4、(凯恩斯主义)是工业化国家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的重要理论支柱。

5、(帕森斯)是结构功能论的创立者。

6、(政党政治)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之一。

7、(公平)是一个涉及个人价值判断在内的社会学与伦理学

6、以下不属于社会福利基金的是(工伤保险基金)。

7、英国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采取(贫困收入支持)

8、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者,被认为是(绝对贫困)。

9、医疗保险制度上,推行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是(英国)。

10、由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出现某些行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另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是(结构性失业)。

11、以下不属于企业年金投资原则的是(最大化原则)。

12、以下不属于慈善团体特点的是(政治性)。

13、以下不属于慈善事业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区别的是(范围)。

14、以下不属于互助保障特点的是(营利性)。Z

1、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2、最早被采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社会救助)

3、早期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4、正是基于(仓储后备论)的思想,中国历代创设了不少平仓、义仓等。

5、在国际术语中,“职业伤害”一般用来代替(工伤)。

6、中国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岁,女职工55岁。

多选 A1、按基金运营管理方式分类,可划分为(财政拨款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强制性征缴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多元组合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

2、按照社会福利的作用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残补型、制度W1、我国所说的“三无”人员包括(无依无靠的社会成员、无生活来源的社会成员、无法定抚养人的社会成员)。X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公平性、社会性、互济性、法制规范性、发展性)。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是(立法先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多样化发展)。

3、新福利经济学的贡献包括(提出社会福利函数理论、提出社会选择理论、对市场失效和政府作用进行了研究)。Y1、以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把社会保障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社会救助型、社会保险型、社会福利型)。

2、影响社会保障进程发展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道德因素、社会因素)。

3、以下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评价错误的是(根本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保障立法较为健全)。

4、一般来讲,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用人单位缴费、劳动者个人缴费、基金的运营和经营收入)。

5、依据社会救助的稳定性可将社会救助分为(定期性救助、临时性救助)。

6、养老保险事务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典型国家有(中国、加拿大、美国、瑞士)。

7、养老保险采用政府监督下自治机构管理的国家有(德国、瑞典)。

8、医疗保险的给付方式,从支付时间来看,一般分为以下几类(预付制、后付制)。

9、以下属于军人福利事业的有(军人休养事业、军人疗养事业、精神病收养事业、孤老收养事业)。

10、员工住房福利计划包括(现金补助、实物资助、购房贷款)。行收入再分配的规模越小,对收入分配的干预越弱,社会收入就越接近公平。(错误)

8、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而社会福利的对象则是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劳动者。(错误)

9、社会保险的举办主体是政府,资金来源由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负担。(错误)

10、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防线。(错误)

11、社会福利的普及化与高水平化,标志着社会保障进入了高级阶段。(正确)

12、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包括征税制和征费制两种。(正确)

13、社会救助金的给付需要以缴费为前提,一般由国家、社会向被救助者实施双向的货币和实物救助。(错误)

14、社会保险基金不同于社会救济基金,它的目的不是济贫,而是保障和维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质量,因而是高层次的保障。(错误)

15、社会福利基金的给付形式主要有三种,即货币形式、实物形式和服务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货币形式。(错误)

16、社会保障可进行实业投资,它在一定程度能够防范通货膨胀风险,但是投资周期长,流动性也差。(正确)

17、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主体与客体等。(正确)

18、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的重点是保值增值。(错误)

19、属地管理原则,即同一地区的社会保障事务应由该地区的管理机构分散管理。(错误)20、世界各国一般是通过财力审查和就业审查来确认申请人领取资助金的资格。(正确)

21、社区医疗保险以中国的合作医疗和马来西亚的健康保险卡制度为代表。(错误)

22、失业保险的目的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错误)问题。

8、(横向公平)是指同一群体的人能够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待遇,履行同样的义务。

9、(纵向公平)是指代际之间的公平,以及个人一生中不同阶段负担的公平。

10、(市场增进论)强调把政府的政策目标定位于改善民间部门的协调和克服市场缺陷的能力。

11、(亚当思密)提出了“经济人” 假设和“看不出的手”的概念。

12、(凯恩斯主义)成为二战以后的主流经济学,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3、康复服务、养老服务属于(服务保障)层次的社会保障。

14、(德国)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主要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15、(美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M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需要)

2、美国社会保障的模式是(社会保险型)。

3、目前,中国的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是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缴纳,劳动者按照工资的(1%)缴纳。Q1、权利和义务是一对(法律)范畴。S1、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公平)

2、社会保险在性质上属于(强调权利义务结合)

3、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

4、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社会保险)

5、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养老保险)。

6、社会保险基金的设立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7、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基金保值增值)。

8、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最重要的部分是(现金援助)。

9、社会保障法的首要原则是(人权保障原则)。

10、社会保障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拟定基本法规)。

11、社会保障管理属于(社会政策管理)。

12、社会救助是(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

13、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一般为(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14、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是(缓解贫困问题)。

15、“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是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6、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中国)。

17、失业保险所承保的风险是(非自愿失业风险)。

18、失业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力得不到就业机会或就业后又丧失劳动机会的(社会现象)。

19、生产率低于潜在的生产率,被称为(隐性失业)。20、实施补贴性自愿保险制度和失业救助双重制度的国家是(芬兰)。

21、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日本)。

22、社会福利的本质主要体现在(经济福利性)。

23、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24、社会福利的供给主要采取(提供服务)

25、实施国家控制下的私营机构为主体的综合型模式的国家是(美国)。

26、实施政府全面直接控制的基金型模式的国家是(新加坡)。

27、生育保险的补助性质属于(短期)。W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保体系不合理)

2、《乌托邦》一书的作者是(莫尔)

3、我国下列法律中对社会保险有明确规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4、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最终会走(部分积累式)的道路。

5、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为(责任分担型)。

6、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公费医疗)。

7、我国医疗保险的最高管理机关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8、我国职工因公死亡,丧葬费是按本企业的(三个月的平均工资发放)。

9、我们所说的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门复员的人员。X

1、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德国)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的。

2、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德国)。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能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保障水平的公平性)

4、西方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济贫制度)是一种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

5、新派福利经济学导源于(帕累托的经济思想)

6、享有西方“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国家是(瑞典)。

7、新加坡实行的是(强制储蓄型)的社会保障模式。

8、现代社会举办的社会救助,目标主要针对(相对贫困)。

9、新加坡养老保险的管理模式属于(保险公司管理)。

10、狭义的医疗保险是对(医疗费用)进行保险。

11、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第一个环节是(工伤预防)。

12、狭义的社会福利包括(残疾人福利)。Y1、英国1601年颁发的(《济贫法》)是西方最早的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

2、以下不属于民办慈善事业内容的是(教会)

3、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内容的是(学历教育)。

4、以下属于非制度化社会保障的是(企业年金)。

5、以下属于制度化社会保障的是(教育福利)。型)。

3、按照社会福利资源的分配方式划分,可分为(全民性福利、制度性福利)

4、按照补偿方式划分,补充保障分为(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B1、补充保障的社会功能包括(为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查缺补漏、增进特定人群的福利、作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促进社会融合)。

2、补充保障中,政府的责任包括(推动立法、实行监督、宏观调控、政策引导)。C1、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

2、常用测量贫困的方法有(市场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剥夺指标法、国际贫困标准法)。D1、导致失业的深层次原因有(市场经济规律作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调整)F1、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是(削减福利支出、调整福利结构、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引入私营机制)。H1、宏观上的效率分为三个阶段(资源最优配置的效率、可持续的综合效率、网络经济的效率)。J1、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基础性贡献包括(经济学的选择理论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经济学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方法、经济学特有的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于政策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

2、疾病风险的特点包括(不可预知性、复杂性、普遍性、偶然性、社会性)。

3、军人保障的双重目标是(促进社会稳定、稳定军心、巩固国防)。

4、军人安置保障的特殊性表现在(保险内容呈板块状结构、保障过程和保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M1、美国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是(小政府、大社会、低税收、有限福利)。S1、社会保障法的特征包括(安全性、强制性、普遍性、平等性、鼓励性)。

2、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制度的开放性、筹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

3、社会保障重要的理论基石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4、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规模、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

5、社会保障是一种收入再分配方式,体现在(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收受和向雇主、劳动者征收的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障按照各个项目的规范将这笔资金分配给受保障者)。

6、社会保障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社会保障制度本身采纳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社会保障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

7、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包括(完整性、协调性、层次性)。

8、社区服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多样性、自主性、社会性、非营利性)。

9、社会保险制度所独有的特色包括(预防性、补偿性、储蓄性、多源性和互济性)。

10、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德国、法国)。

11、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有(尊重本国的国情、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努力追求社会化、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

12、社会保险基金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

1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则包括(依法管理,规范运行、专款专用、收支分离、预算管理)。

14、社会保障基金在形态上可以划分为(个人消费基金、社会消费基金、后备基金)。

15、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方式包括(征税方式、征费方式、强制储蓄制、自由筹资)。

16、社会保障法的特征包括(安全性、强制性、普遍性、平等性、鼓励性)。

17、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包括(人权保障原则、公平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18、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国家或政府、社会保障实施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城乡居民)。

19、社会保障管理在运行中须遵循的原则有(依法管理原则、公正与效率原则、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属地管理为主)。20、实行社会保障集散结合管理模式的国家有(美国、日本)。

21、社会救助的外延包括(贫困救助、灾害救助、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辅助措施)。

22、社会救助的功能包括(缓解贫困问题、推动社会公平和进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

23、实施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英国、加拿大、瑞典、爱尔兰、丹麦)。

24、实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德国、法国、日本)。

25、实施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26、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一般有以下几种(活动能力丧失、人身能力丧失、职业能力丧失、一般劳动能力丧失)。

27、失业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处于法定劳动年龄范围、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

28、失业保险的管理采取政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的国家有(丹麦、芬兰)。

29、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包括(政府、社会)。

11、员工福利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体现为(性质不同、受益范围不同、内容不同、目标不同、调节机制不同)。

12、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的特点有(私人产品、通过资本市场运作)。Z1、郑功成教授对社会保障的定义包括了以下必备要素(依法建立、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

2、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为(调节公平与效率、调节国民收入分配、调节国民经济发展、调节市场体系)。

3、宗教教义表达的(博爱、互助、平等)等思想,无疑为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与实践发展奠定了道德基础。

4、宗教相对社会保障而言(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提供了制度安排最初的方法示范、补充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不足)。

5、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来源主要包括(大同社会论、社会互助论、仓储后备论)。

6、政府是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推动相关立法,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通过财政投入等,体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公平性、对社会保障承办主体和环节进行有力的调控、管理和监督)。

7、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财务监督、投资管理)。

8、中国行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职能的主要政府职能部门有(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9、灾害救助包括(现金救助、实物救助、以工代赈)。

10、住房福利的内容包括(提供低租住房、提供住房补贴、住房金融政策)。

11、中国军人保障的管理主体包括(军队政治与后勤机关、政府民政等主管部门)。

12、中国新型军人保障制度包括(军人抚恤优待、军人保险、军人安置保障、军人福利)。

判断 D1、德国的实例证明,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完全取决于经济发展状态。(错误)G1、国家保险型保障模式的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正确)

2、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在工业化国家,享有最低生活水平救助的对象,是指那些收入相当于公务员平均工资30%的家庭和个人。(错误)

3、工伤保险区别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无过失补偿原则”。(错误)J1、济贫制度是社会保障的起源。(错误)

2、军人保障的经费来源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错误)

3、军人牺牲或者病故的,其退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可以依法继承。(正确)

4、军人的社会补贴是一项主要通过对粮食、衣服等的价格补贴或免费等来保障军人生活的补贴制度。(正确)

5、军人保障的对象是单一的,即军人本身。(错误)

6、军人保险的内容较普通国民的社会保险制度简单得多。(正确)K1、空想社会论与现代社会保障理论构成了正统的渊源关系,而宗教的影响则主要起着道德方面的影响作用。(正确)L

1、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费部分由企业承担。(错误)

2、疗养事业面向残废军人。(错误)M1、美国是产业革命较早的国家,也是最早由国家立法实行济贫事业的国家。(错误)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所有人的需要都是从高到低逐步递进实现的。(错误)

3、美国是实行多种医疗保险模式并存的典型代表。(正确)

4、美国的蓝盾—蓝十字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的医疗保障机构。(正确)

5、美国的蓝盾—蓝十字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的医疗保障机构。(正确)

6、目前,中国的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是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缴纳,劳动者按照工资的1%缴纳。(正确)Q1、起点公平往往是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基础。(正确)

2、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8%。(错误)

3、全民性福利最大的缺点是容易造成国家财政负担。(正确)

4、企业年金计划一般都采取现收现付制,英国是惟一的例外。(错误)

5、企业年金计划是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正确)

6、企业年金是比较普遍的法定员工福利计划之一。(错误)R1、日本更多的是采取发放残疾金的形式,由政府将残疾人养起来。(错误)S1、“社会保障”一词的出现,最早是在英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错误)

2、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正确)

3、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普遍高于社会救助项目。(正确)

4、社会保障需要先实现纵向公平,再实现横向公平。(错误)

5、社会保障既有按劳分配的成分,又有按需分配的成分。(正确)

6、税收与财政是政府干预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财政分配是政府实现收入分配目标的基本途径。(正确)

7、社会保障制度越健全,保障水平越高,国家利用社会保障进

23、《失业保险条例》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法规形式来确立失业保险制度的标志。(正确)

24、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目标,它仅仅是保障社会成员最低的生存需要。(错误)

25、实践中,政府仍然有疏导补充保障并给以相应支持的责任。(正确)T1、通过征税方式形成社会保障基金,是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惯常做法。(正确)W1、无论是集中垄断式还是分散竞争式的基金运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确定合理的投资组合均是实现基金运营目标的关键所在。(正确)

2、我国负责管理灾害救助、贫困救助与特殊救助事务的机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救灾救济司。(错误)

3、我国目前企业和个人每月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额是员工本人平均工资的5%。(错误)X1、现代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错误)

2、香港的社会保障制度较台湾要健全。(错误)

3、西方社会的古代社会保障思想更注重于治标之术。(错误)

4、现代社会保障立法实质上既是社会成员生存权利保护法和社会安全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法和社会和谐法。(正确)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强制农民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错误)

6、休养事业面向复员军人中的慢性病人。(错误)

7、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志愿兵退出现役时,不曾领取过伤亡保险金的,不退还个人实际缴纳的保险费加利息。(错误)Y1、1948年,美国按照“贝弗里奇报告”率先宣布建成“福利国家”。(错误)

2、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该时期举办社会保障项目或内容的社会基础。(错误)

3、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低,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越低。(错误)

4、一个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大体可测定家庭的生活水平,这种食物支出与家庭支出正相关的情况,被称之为“恩格尔定律”。(错误)

5、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救助标准多采用国际贫困标准法。(错误)

6、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多采用绝对贫困标准。(正确)

7、养老保险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是使劳动者“老有所养”。(正确)

8、养老保险是保障对象最广泛的一个保险项目。(错误)

9、养老保险的内容就是向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错误)

10、养老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因而具有强制性。(正确)

11、养老保险的根本任务是化解老年风险,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正确)

12、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正确)

13、医疗保险费用确定是医疗保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疗保险最终实现保障功能的有效途径。(错误)

14、与普通国民的社会保障相比,军人保障的待遇标准要低一些。(错误)

15、一般地说,如果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功能健全,保障水平较高,需要慈善事业的空间就会相对较大。(错误)Z1、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错误)

2、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是肩负管制社会保障基金运营职责的具体执行者。(正确)

3、政府介入程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一个分水岭。(正确)

4、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因官方负责的传统而较西方社会更早地论及了政府的责任。(正确)

5、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方面,孔子的大同社会思想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是矛盾的。(错误)

6、中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主要是政府集中管理模式。(错误)

7、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趋势是由中央立法向地方立法发展。(错误)

8、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宪法》所确定的公民权益和国家提供社会保障的规范为根本的立法依据。(错误)

9、中国目前尚无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正确)

10、在我国,公务人员采取的是三方分担的责任机制。(错误)

11、中国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65周岁,女55周岁。(错误)

12、“制度型”社会福利实际上主张一种针对弱势群体的有限的、基于家计调查的服务。(错误)

13、中国农村的五保户制度,属于老年人福利的范围。(正确)

14、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妇女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全体女性提供的福利性设施与服务。(正确)

15、中国军人退休仅有年龄限制,没有军龄限制。(正确)

九年级社会复习资料 篇6

1.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3.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4.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5.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6.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团队精神的核心——集体主义。

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根本

1.我国取得……成就最根本的一条(集中到一点)——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我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制定……方针/政策根本依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的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5.……的根本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6.我国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解决……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8.我国的总任务(青少年的历史使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0实现总任务的根本一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关键

1.PRED问题的关键因素——人口。

2.协调PRED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

3.依法治国的关键——执法必严。

4.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关键——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创新。

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人才。

原则

1.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处理两岸关系的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

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4.党和政府坚持的原则(经济)/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区域(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社会新闻记者的资料储备 篇7

社会新闻是一种难以具体定位的新闻, 由于其特殊性, 它不可能存在于其他任何一种新闻形式之中, 它独立成科, 别具一格, 其特殊性决定了从业记者也应该是一名有所专长, 又通今博古的杂家, 不仅要具有时政记者的敏锐、行业记者的精深, 还要具有社会学家的厚度, 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格真正成为一位称职的社会新闻记者。

从上述角度出发, 我们不难看出, 要成为一名称职的社会新闻记者, 必须要有丰富的资料积累和知识储备。在新闻单位, 资料积累一般都是由专门的资料中心负责收集的, 它是公用的, 其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公开出版的刊物。这就要求记者要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 从采访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搜集适用于自己的材料, 即个性化资料。在收集个性资料时, 应注意当地图书馆或所处单位资料室的资料, 这既是记者个性资料的积累, 也是对现有资料的补充。

知识储备在某种程度上说与资料积累相通, 所不同的是知识储备是一种长期的, 是对社会万物的记忆, 这种搜索多储存于大脑之中, 而不像资料积累, 每句话都可以寻到出处。可以说资料积累是硬资料, 而知识储备是软资料。

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 详尽丰富的资料积累往拄能使被采访者产生认同感与信任感, 这不仅有助于记者更深入地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内心, 使采访能够顺利进行, 而且能在采访中产生更多的亮点, 对记者来说, 资料积累量的多少是记者工作宝贵财富量的多少的直接体现。大量实践证明, 许多成功的记者平日里都很重视资料的积累和知识的储备, 如《羊城晚报》的高级记者苏少泉在一篇文章中, 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切身体会阐述了积累资料的重要性, 他说:为什么有的记者很勤快, 却出不了多少稿?这往往和记者的积累是否丰富有关 (摘自《记者的资料积累》) 。长期的资料积累有助于记者在情况发生变化时, 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比较, 从而及时准确地发现事物发展和变化的相关情况。

在新闻采访中, 记者往往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 使采访无法进行, 或者即使采访了, 也了解不到事件的真实情况, 这时如果记者能够利用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 准确察觉事物的变化情况, 对发现新闻线索是非常有效的。历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1961年10月10日, 赫鲁晓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 事发当天, 法新社驻莫斯科记者就发布了赫鲁晓夫下台的消息, 比塔斯社还要早25小时30分, 原因之一就是那位记者善于积累和分析材料。

通常, 记者在完成某篇报道后, 总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相关的文字和影像资料, 也许这些资料在这次报道中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但是如果把它们保存下来, 分门别类地加以记录, 既可以作为下次报道中新的背景材料来使用, 也可以使记者对已经掌握的材料不必从头问起, 既省了时间, 又方便快捷。

在经历的采访实践中, 笔者认为, 资料积累一般可以按照四个部分进行划分。

一是思想资料。也就是政治理论, 它要求记者对时政方针和政策有充分的了解, 掌握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常识, 这样可以提炼出具有时代感的主题思想, 写出有深度、有意义的报道。

二是业务资料。一个是记者掌握的自身采访地区或报道分工范围内的基本情况, 另一个是在新闻采写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是知识材料。指哲学、文史、地理等百科知识。学无止境, 知识浩如烟海, 记者在进行知识积累时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 对各种材料进行选择性的积累, 建立“一专广学”的知识结构。

四是语言资料。语言资料的积累分为两方面, 一是群众口头语言, 二是阅读中碰到的书面上的优美语言。记者是从事文字工作的, 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 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语言是记者能够进行有效传播的保障。

随着时代的发展, 如今的资料积累方式已经变得多种多样了, 记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选其一或者将其综合运用。在资料积累时, 记者所要做到的, 一是要有毅力, 学会从点滴入手并长期坚持;二是要做到去伪存真, 保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三是要对熟悉的资料进行合理恰当的利用, 不要只收集不使用, 否则, 资料积累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社会保障管理学复习资料 篇8

一、关于复习期间的科学管理

“管理出效益”这个道理同样适合于迎考复习。复习管理包括复习安排、集体备课的要求、考试的范围和次数、外来复习资料的运用、课外时间的占用等方面。

九年级的新课一般在11月底或12月初结束。我们的复习教学按依考点复习、专题复习、热点和重点汇合复习三个阶段进行。

按考点复习。年前按考点复习,一般复习完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即地理知识部分。到第二个学期的5月初,我们基本将全部考点(包括思品部分)复习完。在这一阶段,为了强化基础知识,备课组成员会分工按考点出一张16开纸的填空题,让学生进行过关(80分以上)训练,并对后进生进行督促完成。每复习完一个章节,如地理、历史、法律、国情等,就分别由教师把学生平时易混淆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以及易写错的字词打印出来,供学生复习。这一举措非常好,加强了学生的薄弱环节。

专题复习,就是按政治、经济、文化(包括科技)、生态、外交、军事等方面,从古代、近代、现代的不同时期进行整理复习。由于许多内容与第一轮复习有重复,所以一般用1周多时间(不超过8节课)就可结束。

热点和重点汇合复习,就是运用热点材料,通过设问,检测相关的重要考点的知识。为了与时俱进,突出重点,我们每位教师还要分工对专题内容进行补充,然后出一份占16开纸大小的材料题。

由于要考到乡土知识,所以我们会整理一份乡土知识及其练习。

综上所述,第一阶段注重基础与系统,第二阶段体现专题全面,第三阶段紧扣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点与课标重点。最后一周回归到考点的主干知识。考点的不同要求则是三个阶段的复习方向。

对于集体备课,经过预先通知,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每周1次,备2小时左右,有人主讲。不同的复习阶段,集体备课的内容是有区别的。第一阶段是备对考点的解读、重难点的确定和易混点的区分,并提供课件,集体修改填空题。第二阶段主要讨论专题内容是否全面、系统、科学。第三阶段备各项热点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补充的材料和练习是否重要、设问是否合理,经修改后,再印发给学生。

复习阶段的备课,既要重读教科书,又要阅读2本以上复习用书,再根据学情进行纸质备课。对其他教师会提供相关课件,我们都要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取舍和调整,使两者相一致,并争取一情境多利用。

考试的范围和次数。九年级刚开始本学科用不着进行暑期作业情况检测。因为复习本学科的知识容易忘记。九年级的寒假过后,检测小范围的难点内容即可。平时按章节进行检测。中考采用开卷考试,但平时采用闭卷考较好,旨在让学生巩固知识,学会准确表述。然而在距中考一个半月,可采用开卷考试,旨在让学生适应。命制试题先以个人单独进行为好,旨在培养教师命题能力和减少客观上带来的命题教师考前复习的意向性,从而更利于发现师生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减轻教师经常参与命题的负担。而到中考前的几次考试,则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命制。

对外来复习资料的运用。一是复习用书,我们选用一本,对其中的练习进行取舍。二是外来的试卷,我们备课组让每位教师从两份试卷中选取好题拼成一份,然后印给学生训练。这既分担了任务,又共享了校外较好的试题资源。

对课外时间的占用。我们一度由于复习的内容多,课时紧,因此许多练习要放到课外完成和讲评(一般在晚自修讲评)。这样势必会占用学生的自学时间。其实我们这门学科平时却不需多占用课外时间,在临近中考的一个半月,倒需要年级组给历史学科增加一定的时间。

时政宣讲的安排功过参半。九年级一开始每周讲一次实无必要,因为历史内容很难与时政相结合(假如先上思品内容是可结合的)。进入总复习后,分工让教师提供时政材料,大家补充和共享,可以作材料题的背景材料,有可取之处。将上一年11月(我市这样规定)到当年4月期间较重要的时政内容印发给学生,是需要的。

任课教师自身也有科学管理的问题。例如自修课、晚读和晨读要在黑板上明确内容和要求;要发挥科代表、小组长的作用,交作业前要检查,要及时催交拖拉的同学完成等;要争取班主任的配合,例如晚自修前或上课前或在中间段,建议班主任来教室巡查,这样学生容易及时静下来等。

二、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

所谓有效教学则体现在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认真有效的备课、中心与主导关系的把握、课标考点的合理解读、讲解和练习内容的正确取舍、基础与能力的恰当掌握、较为合理的教学评价等方面。

一是关于复习课教学模式。有的采用学案教学法,即备课组教师重新编印练习,学生做后,发现问题先在小组内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提到班内解决。我觉得此模式有时可采用,但常用会消耗教师因编题而花费过多精力,会造成资源浪费。有的采用先师生共同解读课标和考点,再让学生通过自学(默读),然后提出有疑惑的问题和易混淆的问题,最后先小组后全班予以解决。这种方法较好,但也要灵活运用,因为学生提的问题易偏、易宽泛、会超出难度,常会导致拖堂。对此,我会将学生的提问放置在重难点处,并用恰当的情境材料让学生据此提问。这就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犹如给学生的提问设定了一个范围,拴上一根线,避免了所提的问题漫无边际。

二是关于对考点的解读。解读时,我先让学生讲出“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了解(a)或理解(b)或应用(c),而且说出考点的“关键词”,然后具体讨论可能涉及哪些问题。这里需着重强调的是,并非“c”级要求所涉及的问题全是“应用”,其中有的可能是“了解”,有的可能是“理解”,有的才是“应用”。对新增的考点更应关切。现列举如下:

考点21:理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考试等级为b级;关键词有理解、原因。

涉及的具体问题及其认知过程,见下表。

涉及的主要问题认知过程 涉及的主要问题 认知过程

谥号、年号了解(a)列举史实运用(c)

太平盛世的时期识记(a)对现代的启示分析(b)和评价(c)

太平盛世的表现识记(a)表现或原因的异同理解和分析(b)

理解太平盛世出现的原因理解和分析(b)表现与原因之关系分析(b)

重点:“理解三个太平盛世出现的原因,尤其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难点:“归纳太平盛世出现的原因(包括共同原因)并用史实加以说明;谈谈其对现代的影响”。

2013年衢州市中考有道选择题提到《汉书·食货志》:“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西汉时期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政治上沿袭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B.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

C.生产上使用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D.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直接考到的是西汉出现粮食富足的原因(答案为B),但是也间接考到唐玄宗统治前期所使用的新型灌溉工具(C)。因为B、C两项概念容易混淆,C项明确了,确定B项就不难。由此,把三个太平盛世(封建治世)的原因作为重点,方向是准确的。

三是关于对作业的布置、批改和教学评价。作业的布置都要作取舍,如第三阶段时政热点与考点、重点汇合复习时,仅做复习用书的选择题。至于作业的批改,正常情况下全部批改,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评。对于作业问题严重的学生,就把他叫到面前进行讲解。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正面鼓励为主,如实中肯地指出其错处,帮助其纠正不足。考试过后,我一般都会让学生填写“走向完美评价表”,以利于学生准确发现问题,有利于减少重复错误。

错误程度具体错误类型有几处

较低级

的错误

答题卡上下题错涂或答案错位写

没注意,漏做、漏答

写错别字

可争取

克服的

错误

角度不全,答不完整

针对性不够, 表述太笼统或太繁杂

知识错答(张冠李戴)

从材料(文字、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不够

没有分段分要点答(没写序号、分号)

根本原因

总之,复习课应做到知识网络化,表述准确简约化,易混问题明晰化,重难点情境化,问题解决主体化。正确处理好讲与练、基础与能力、学为中心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三、需要继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于考试范围、次数与课外时间的占用问题。对此,学校教务处、年级组要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好本年级各备课组之间的关系。哪门学科多考或少考,课外时间的多占或少占,都要进行协调,科学安排。

对于外面征订的资料(作业和试卷)也要进行剪裁拼凑。要布置给学生作业,教师课前应先做,以便对难题和易混淆的问题在课堂上适当渗透、分解。这能减轻学生解题的负担,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因而也间接减轻了教师自身的负担。

关于怎样对待文本(主要为教材)知识的问题。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基本概念、核心概念应理解,主干知识要掌握。但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遇到公认的权威性的学术问题或新表述,要大胆采用。命制试题时,应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命题,而不是仅依据某一版本的教科书的内容(浙江省《考试说明》中有规定)。这样,才能引导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做到与时俱进。

关于资源共享。上、下届备课组的资源应共享。这会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同备课组教师之间资源更应共享,这样可发挥集体的智慧。

任课教师应重视本班的平均成绩,但更应重视日常的教学工作,更应透过分数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对问题严重的后进生,要靠每天的教育、辅导、督促工作,并争取班主任、相关同学、家长和亲友的配合。

综上所述,要取得迎考复习的最大效益,既需要任课教师个体的努力,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也需要学校不同层面教育、教学管理组织或人员的认真协商、科学筹划和有效实施。

上一篇:秋学期乡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学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