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动作的发展特点

2024-09-12

幼儿动作的发展特点(精选8篇)

幼儿动作的发展特点 篇1

托、小班幼儿基本动作特点及发展水平

婴、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整体水平比较低。下面从走步、跑步、跳跃、投掷、攀登、钻爬几方面具体分析这一年龄段幼儿动作的发展状况。

一、走步。

1、正常走:幼儿基本掌握走步的要领,能够在走路的时候放松、自然,上体保持正直、步幅稳、有节奏、脚位正确,摆臂协调,只有少数的孩子走路发展欠缺。

2、持物走:在这一方面幼儿的发展出现了个体差异,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孩子发展比较好,知道持物的时候要放慢速度走步,会很小心,很平稳的走到目的地;第二种孩子无法在控制自己行动的时候照顾到手中的物体,如小三班的孩子C1,他在端奶的时候,知道要走得很慢,知道要小心,可是他还是无法把奶平稳的端到桌子上;

第三种孩子则没有意识到持物走时应该注意协调,如婴一班的孩子C2,他在端汤的时候,只顾着走路,根本不会去注意手中的碗。

二、跑。幼儿跑的动作整体水平比较差,只有比较少的幼儿能够掌握跑步的全部要领,绝大多数幼儿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欠缺:

1、全脚掌着地,落地重,缺乏弹性;

2、不摆臂或摆直臂或摆单臂;

3、不能控制跑步的路线,不会跑直线;

4、灵敏度差,不会躲闪,不能急停;

5、速度上出现男、女孩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男孩少快于女孩;

6、四散跑居多,虽然也能一个跟着一个跑,但坚持性差。

三、跳跃。

跳跃的动作在婴、小班出现较大的分化,个体差异较大: 发展好的、练习多的幼儿能够协调配合双臂的摆动和腿部的蹬伸动作,落地的时候能够屈膝;发展不好的、练习较少的幼儿无论始终跳还是双脚挑都不能控制双腿的蹬伸、腾空、以及落地的屈膝。

整体上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跳跃的时候,落地普遍比较重,还不能有意识的去控制身体;另外单脚跳的能力普遍比较差,可能是由于度愚笨年龄段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四、投掷。婴、小班幼儿的投掷能力可以说是几项基本动作技能中,发展最欠缺的,表现在:幼儿对于挥臂、甩腕、投掷的时机把握不准确,不能很好的协调投掷的方向、速度和力度。

分析原因,不是幼儿的能力不够,而主要在于练习的匮乏。投掷这类动作一方面本身技巧性比较强,不容易掌握,一方面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能频繁练习,这就减少了幼儿在这方面的进行练习的机会,所以发展就显得滞后。

五、攀登类。

这是婴、小班幼儿发展最好的动作之一,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有机会接触滑梯、攀爬架等器械,攀爬的动作得到了经常的、反复的练习。小班的孩子能够熟练的在攀爬架上进行双脚交替的攀爬,引班的孩子虽然要做双脚的合并然后在交替,但相对与其年龄来说,已经是发展很好的了。

六、钻。

婴小班幼儿以正面的钻爬动作为主,他们能够掌握一系列的屈膝、下蹲、低头弯腰、蜷身并移动双脚的动作。这与平时经常玩钻小火车的游戏有很大关系。

总的来说,婴小班的幼儿基本动作能力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原因有:第一、生理基础。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幼儿的骨骼、肌肉还处于初步的发育期,所以其运动能力相对会比较差,而且很不稳定;第二、心理因素。婴小班的盖子年龄小,经验少,任何一种主动发起的动作、行为都有一定的冒险性和危险度,所以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认知能力、意志、毅力的发展水平就会影响到幼儿运动的水平。

婴小班幼儿动作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非常显著,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第一、运动经验的不同。不同的幼儿在0——3岁时所经历的运动过程是不同的。而年龄越小,幼儿的动作可塑性就越大,所以差异就越显著:运动的越早,练习得越多,发展就越好;相反,运动的越晚,练习得越少,发展就越有可能滞后。第二、幼儿的性格气质。一般情况下,乐观活泼的孩子,经常运动,动作发展比较好,而内向胆小的孩子,多数情况下运动比较少,因而能力相对比较弱。(当然也有例外。)

婴小班幼儿运动的兴趣及需要

幼儿对运动本身就怀有很大的兴趣。因为运动本身能够使人身体兴奋,从而促使心理上、精神上的愉悦。不同的幼儿趋向选择的活动和游戏互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儿童在选择运动类型时有以下几种趋向:

一、自己比较熟悉的运动,能够熟练操作的运动。有的幼儿对攀登架非常熟悉,他能够非常熟练的在攀登架上攀爬,那么他可能就会常常去玩攀爬架;同样如果孩子非常善于玩秋千,那么他选择的秋千可能性就更一些。

二、难度适中的新鲜运动,即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危险性较小的运动。对于不经常玩的游戏或器械,对幼儿来说会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新鲜感,如果难度不大,且危险性较小,幼儿也会比较愿意选择这样的运动。

三、能获得成就感的运动,也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不熟悉,但只要幼儿能通过该运动获得自我满足感或得到老师的支持,孩子就回趋向于选择这样的运动;

四、有一定趣味性的运动。孩子都喜欢富有情节的好玩的游戏,比较有趣味性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选择的一种趋向。

我们在实习中带着孩子到户外活动时,常常会觉得幼儿园的大型设施太少了,太单调了,而且总是划定范围,孩子们每天玩得都一样,没有新意。其实我们仔细来看一看,师大幼儿园的户外器械其实还是挺丰富的:滑行类的有滑梯,攀爬类的有攀爬架、有云梯,颠簸类的有木马、小鳄鱼,摆动类的有秋千,钻爬类的有小火车等等。对于一个幼儿园来说,它的资金来源是有限的,这就限制了幼儿园运动设备的齐全与更新,它不可能把所有的幼儿户外运动器械都买到幼儿园,而且场地也有限。其实器械的花样、数量固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怎么利用这些器械。如果只是每天带孩子们来到场地就任由孩子自己玩,长此以往,在丰富的材料也会显得枯燥。所以因该在运动中融入故事,在器械中赋予情节,让所有的器械都活起来,让不会讲话的器械都生动起来,那这些其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幼儿带着一个童话故事来到活动场地,把攀爬架当作大森林,把滑梯当作高山,把“大青虫”当作地下隧道,让孩子们在故事中运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发展。

婴小班体育活动状况

总的来说,婴小班的体育活动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以自由活动为主。让幼儿进行自由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但婴小班的体育活动几乎全全由幼儿自由活动代替了。在户外活动时间里,教师基本上不组织幼儿进行集体的或小组的体育游戏,大多是幼儿自己选择器械自由活动。

二、集体活动的种类少数量少质量低。婴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力发展不完善,组织集体游戏比较困难,适合于该年龄段幼儿的集体游戏本身就很少,再加上孩子到了户外很难集中精力,老师很难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所以老师一般不愿意在户外进行集体游戏。

三、教师过于注重安全问题。幼儿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毋庸置疑。但是为了安全而 阻止幼儿进行有益的体育运动显然是“因噎废食”之举。在幼儿园里,老师常常把户外场地进行“势力范围”的划分,器械的使用也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哪些那些是大班孩子的器械,哪些哪些小班孩子不能碰,老师都看管得非常严实。老师更多的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稍微有一点冒险性的活动,教师就会阻止幼儿,老师基本会尽可能得避免幼儿对本班规定以外的任何活动的尝试。

这些特点显示出了婴小班幼儿体育活动还有很大的不足。孩子年龄越小,其体育运动越应得到重视,所以,老师应该在婴小班的体育活动上投入更多的注意,时幼儿的身心获得真正全面的发展。

幼儿动作的发展特点 篇2

一、精细动作对幼儿大脑发育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 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中的“协调的动作”也正是感觉统合能力的一部分。感觉统合能力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 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 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 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 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它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它的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着他们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情况。在幼儿感觉统合的系统中, 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其重要体现。

精细动作能力 (fine motor skill) 是指个体凭借手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 在感知觉、注意力等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它主要包含动手操作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它不仅是个体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 也是个体其它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常言说“心灵手巧”, 这是指人的脑与手指尖有着密切的关系。拥有一双巧手是心灵聪慧的外在表现。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双手与我们大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人类的大脑存在着感觉区和运动区, 这两个区域都存在着大量的神经细胞与我们的双手联系。手指的活动越多, 越精细, 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运动区的生理活动, 使其思维活跃。在《指南》的健康领域中, 也提出了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随着城市生活条件的不断优越, 在家庭教育中, 孩子的动手操作很多被成人包办代替。有些家长会以“不安全”“不卫生”等理由阻止孩子的探索行为, 剥夺了孩子精细动作练习的机会, 以致出现了很多中大班幼儿还不会穿衣扣扣子、握笔姿势不对、上小学还不会使用筷子、手眼动作不协调等现象。家长的溺爱和娇宠阻碍了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 而一旦错过了精细动作发展的关键期, 以后将会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 而且会使孩子因动作发展迟缓而产生挫败感。

因此, 作为早教工作者, 我们应尽力提供机会, 抓住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关键期, 投放适宜的材料, 给予正确的引导, 加强幼儿精细动作的训练, 促进幼儿手脑协调发展。

二、精细动作在小班幼儿生活中的发展及指导

(一) 抓住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发现, 1岁前婴幼儿主要是用手去抓取、松开、拍打出现在眼前的东西;1~2岁婴幼儿开始把物体当工具, 学习手部的各种动作, 开始发现、辨别事物;2~3岁幼儿主要练习手指的协调及控制能力。结合3岁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此阶段的幼儿动作发展较为迅速, 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不断增强, 抓住此时精细动作发展的关键期, 可以使幼儿的双手更加灵活。

(二) 小班幼儿精细动作的分类及指导

在幼儿的动手操作中, 双手的准确性、敏捷性、协调性、力量性、连贯性, 影响着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 手部的手指、手掌、手腕, 前臂上的小肌肉群精细协调的活动是完成手指活动和手部动作的关键。根据幼儿在生活中手部的运用, 精细动作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 捏

动作要求:大拇指和食指相对, 用力进行按压。

对应材料: (1) 捏橡皮泥、茶叶夹子、镊子、滴管、汽泡膜等。 (2) 大小不同的夹子———夹衣服、袜子等物品;可以用夹子当成毛毛虫的小脚、蜈蚣的脚、螃蟹的脚、狮子的毛发、太阳的光芒等来进行夹夹子的操作。

2. 拧

动作要求:大拇指和食指捏紧物体, 朝一个方向拧, 拧松或拧紧。

对应材料: (1) 拧瓶盖、用钥匙开关锁、拧螺丝、拧毛巾等。 (2) 提供毛线或铁丝拧造型。 (3) 提供糖纸学习包糖果。 (4) 提供皱纹纸学习拧麻花等。

3. 扣

动作要求:会扣纽扣、扣按扣等。

对应材料: (1) 生活中脱穿衣服的练习。 (2) 水果树:用布缝制水果树的造型, 树干上缝有纽扣, 将布做成的各种水果 (缝有扣眼) 扣在树干上。 (3)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 可先提供布条, 在布条的两端缝制好雌雄搭扣, 请幼儿串联制作拉花。 (4) 将布制或毛绒玩具的四肢分解后分别缝制雌雄按扣, 请幼儿组合身体, 如:毛毛虫的一节节身体、动物或人物四肢、水果组合等等。

4. 撕

动作要求: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材料, 前后撕拉, 并移动手指。

对应材料: (1) 各种纸类或棉布、纱布随意撕。 (2) 用缝纫机将纸打孔后撕纸, 或沿线条定型撕纸。 (3) 生活中幼儿自己撕开塑料食物包装袋。

5. 舀

动作要求:用汤匙盛液体或小物品。 (为拿筷子、书写做准备)

对应材料: (1) 提供大小不同、深浅不同的汤匙调整舀物的难度, 还可以进行分类舀物。 (2) 可提供容器盛水, 进行水中舀物的练习。 (3) 开展舀水的游戏, 提醒幼儿不要将水洒出。

6. 抠

动作要求:会抠粘贴、用指甲作画刮画纸等。

对应材料: (1) 可提供大小不同、材质不同的粘贴, 请幼儿抠下并进行装饰活动。 (2) 用手指刮下粘黏的软材料, 注意手指的力度并保护好指甲。

7. 夹

动作要求:夹筷子:右手五指自然弯曲执筷, 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一根, 虎口和无名指压住另外一根, 夹菜时食指和中指向内弯曲, 使第一根筷子靠紧第二根筷子, 从而将食物夹住。

对应材料: (1) 尝试使用筷子夹物体。 (2) 用晒衣的大夹子, 夹住乒乓球进行游戏。

8. 折叠

动作要求:手指翻动纸片, 并用手指按压折痕。

对应材料: (1) 手工活动中折纸的练习。 (2) 生活中学习叠衣服、裤子。

9. 抓

动作要求:双手抓杠或纸棒等练习, 手掌尽可能同时抓住多个小物体。

对应材料: (1) 《指南》中3~4岁幼儿的目标是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 (2) 可提供红枣、大白扁豆、花生米、通心粉、大米、珠子等不同材质和造型的“食物”, 喂“娃娃”或“动物”吃食。 (注意游戏时的安全, 提醒幼儿不要将物品从手中洒出)

1 0. 剥

动作要求:双手手指协调地进行剥去果皮或果壳等动作。

对应材料:生活中鼓励幼儿剥豌豆、剥蛋壳、剥桔子、剥龙眼、剥香蕉、剥虾子等。

1 1. 按压

动作要求:手掌或手指用力往下按动。

对应材料: (1) 用橡皮泥做饼子、饼干等扁状物品。 (2) 按压订书机或印花机。 (3) 提供各种发卡, 给娃娃戴发卡。 (4) 手指蘸印尼或颜料, 练习手指点画。 (5) 按塑料图钉。

1 2. 卷

动作要求:大拇指和食指将扁平的软物由内向外地卷。 (锻炼手指、手腕的控制能力)

对应材料: (1) 卷纸类的美工活动。 (2) 生活中卷毛巾。 (3) 橡皮泥做蛋卷、卷饼或者寿司等食物。

1 3. 弹

动作要求:食指、中指、无名指或小指的指甲壳贴住大拇指的指头, 指尖用力向外弹出。

对应材料: (1) 创编有弹指动作的手指游戏。 (2) 弹珠游戏———将方形盒子的一面从中间开若干个洞, 控制珠子滚动的路线, 并将其弹出, 滚动到指定位置。

1 4. 绕

动作要求:一只手拿住物体, 另一只手捏住毛线或绳子, 将其缠绕在物体上。

对应材料: (1) 帮妈妈缠毛线球。 (2) 提供卫生纸筒 (一头制作成动物造型) , 在上面进行绕毛线 (给小动物穿衣服) 的练习。

1 5. 穿

动作要求:会将细物 (绳子、吸管、细木棒等) , 对准小孔, 穿入有小孔的材料中。正确地穿衣、穿鞋、穿袜子。《指南》要求3~4岁幼儿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

对应材料: (1) 提供鞋带等头部稍硬的绳子穿过洞口大小不一的珠子、扣子、通心粉、吸管、网状物等。 (2) 将一次性塑料碗边沿打孔, 设计成螃蟹的身体, 将吸管穿入其中当作“螃蟹脚”, 制作“螃蟹”。 (3) 制作各种衣服并过塑, 边沿打孔, 指导幼儿用绳子或鞋带穿孔, “缝制”衣服。

16.拼插

动作要求:将材料正确、牢固地插入材料卡槽中。正确地使用拉链:将一侧拉链底部插入另一侧的“大牙”中, 并对齐, 将拉头拉至衣服顶部。

对应材料: (1) 各种拼插玩具, 如花片、积木、乐高积塑等。 (2) 木棒插入泡沫中, 如插花活动。 (3) 生活中指导幼儿自己穿有拉链的衣服。

17.剪

动作要求:要用右手的拇指放进剪子一侧手柄, 用食指和中指同时放入剪子另一侧手柄, 把剪刀尖朝前, 两个手柄张开和合拢。《指南》要求3~4岁幼儿能用剪刀沿直线剪, 边线基本吻合。

对应材料:根据幼儿发展水平, 指导幼儿用剪刀剪直线、剪弧线、剪不规则图形等。

18.握

动作要求:握笔时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 食指在前, 拇指在左后, 中指在右下, 食指应较拇指低些, 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纸面保持60度的倾斜, 掌心虚圆, 指关节略弯曲。

三、将精细动作练习生活化、游戏化

《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他们更需要在生活中、游戏中发展精细动作。从以上精细动作的材料及指导中我们不难看出, 很多动作都是生活中的练习, 如正确的握笔、拿勺子、脱穿衣服、叠衣服、绕毛线、撕食品袋、剥果壳、拧毛巾、戴五指手套等。这些精细动作的练习除了需要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的鼓励和重点指导之外, 更要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正如《指南》中提出:要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 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 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在家长的陪伴和指导下, 可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 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其次, 精细动作的练习切忌枯燥重复性练习, 要将动作要领与游戏情景相联系。通过有趣的游戏, 将幼儿喜欢的操作材料拟人化、游戏化, 更能萌发幼儿主动操作的兴趣。如:给妈妈穿项链、为小动物做面条 (撕面条) , 给小刺猬添上刺 (夹夹子) , 给小动物的嘴巴喂食、喝水 (舀食物) 、将瓶盖当成花心, 瓶口装饰成花瓣, 拧上大小合适的花心等等。在幼儿园, 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和机会充分利用区域游戏促进幼儿的手灵活协调地发展。

1.“生活区”。它是小班幼儿重要的活动区域,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 把日常生活中的手部动作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有目的有层次地投放操作材料到生活区域中。例如: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 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 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可以给宝宝穿衣服、扣纽扣、穿鞋带, 可以布置“串串香”美食店, 自制多种食物, 将其插入木棒或吸管上, 也可以戴指偶进行表演游戏等。

2.美工区。可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 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 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 特别是泥工操作, 可提供多种模具, 辅助操作, 教幼儿搓、团、按、压、捏、卷等不同精细动作, 并在绘画活动中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3.建构区。提供各种拼插玩具和辅助材料, 鼓励幼儿拼搭楼房, 设计城市风景线、动物园、公园等主题的游戏情境。

除了游戏时间, 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活动的时间教幼儿玩有趣的手指游戏和手影游戏, 灵活幼儿的双手。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与游戏 篇3

实践表明,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可以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得到促进。然而,这些条件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根据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创设的。

在为婴幼儿创设的环境中。游戏材料非常重要。据最新研究,婴幼儿游戏对材料的依赖程度达到80%以上。婴幼儿的游戏材料应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具有如下特征:生动有趣、可以一物多玩、可以重复玩耍、可以在室内外进行、有利于促进大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等。这些材料不一定是高档的市售玩具。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物品如饭勺、汤勺、小碗碟和瓜果蔬菜,甚至废弃的可乐瓶、牛奶盒、包装箱等都可以作为婴幼儿的游戏材料。

此外,婴幼儿的游戏情景创设也很重要,要求富有象征性。如他们喜欢垒高、撕纸等都是在模仿大人的动作,他们通过象征生活情景来感知社会、感知生活。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愉快地玩弄、操作、游戏,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下是为发展婴幼儿动作而设计的几组游戏。

准备:提供2~3种不同材质(如报纸、绉纸等)、大小的纸。

活动一:撕纸

孩子用撕下的纸条给“娃娃家”做面条。

孩子把撕下的纸条黏贴在有背景的图案上,制成“小草”“雨点”等。

孩子把撕下的纸条塞进预先准备的稍大的口袋(如布袋、纸袋、食物保鲜袋)内,在教师的帮助下把袋口扎紧或封住。孩子可用它到户外抛扔玩耍。

活动二:搓捏团纸

孩子自选材料,单手或双手搓捏纸成团(似一粒小豆、一朵小花)或成球(似小皮球大小),也可由老师提供已搓捏好的纸团。

孩子用搓捏好的小纸团(花状)贴在有背景的图案上或立体的小房顶上。

孩子用搓捏好的小纸团(豆状)塞进小刺猬或小绵羊(用较硬盒子或纸板箱制作,身上戳有小洞或嵌入小盒、小杯)身上。幼儿可以反复玩。也可将塞满纸团的“小刺猬”绑上绳子当拖拉玩具玩。

孩子用捏好的小纸团(球)投篮,或用来打保龄球(保龄球用酸奶瓶等代替)。

提示:这些游戏既能培养孩子的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也能发展大肌肉动作。

准备: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塑料瓶若干,纸板箱和纸板片各一,绳子、5升装的食用油桶数个,红枣、长生果、扁豆等若干。

活动一:给瓶宝宝戴帽

取大小不一的塑料瓶若干。用彩色黏纸将瓶子打扮成瓶宝宝。把同一个瓶子的瓶身和瓶盖做上相同的标记,然后把瓶子和瓶盖分别放入两个筐(盒)内,孩子自取瓶子,根据标记寻找相应的瓶盖并拧上。

取八角衣架一个,分别在八个角上系上长短不一的绳子,用以悬挂瓶宝宝。让孩子根据瓶口大小或标记给瓶宝宝戴帽(盖上瓶盖)。活动间隙,教师可以摇晃衣架,使瓶子互击发出响声,以增强孩子的兴趣。

活动二:美丽的房子

取一个纸板箱做成房子,四周画上孩子喜欢的太阳、花卉、小动物头像等,然后在图案的某一部位挖一小洞,洞口大小与瓶口大小吻合。把瓶子从纸板箱内往外插,箱外只露出瓶口。孩子取瓶盖寻找对应的瓶口拧上。

活动三:美丽的墙

取一块纸板悬空垂挂,纸板大小和悬挂高低视孩子的身高而定,纸板上挖有与瓶口大小相对应的小洞。孩子依圆洞大小试着将瓶颈插入洞口,然后寻找对应的瓶盖盖上并拧紧。(此活动有一定难度,可放在托班下学期和小班上学期进行。)

活动四:喂食

把一方形大油桶洗净,在其一面贴上用彩色黏纸剪成的眼睛、嘴巴,做成娃娃头,并在油桶两旁装上双肩背带。让孩子拧开瓶盖。用勺子将随意选择的红枣等材料“喂”入桶内,然后背上“油桶娃娃”去户外追逐玩耍,油桶内的物品随奔跑会发出声响,能增强孩子的兴趣。

提示:活动一到活动三是玩瓶的系列游戏,孩子可以按序进行。

准备:大小、形状相同的大纸板箱若干,大小、形状不一的中小纸盒若干;大小、形状相同的塑料瓶若干,其中一些盛有沙土;在一个大纸板箱的侧面开挖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洞口,其余大纸板箱两侧上半部的对等位置处开挖小洞,洞口大小应以塞进塑料瓶的瓶口为准(以紧一些为好)。

活动一:搭高楼

孩子用大小不等的纸盒进行垒高游戏。

在部分纸盒内放入盛有沙土的塑料瓶并封上口。孩子尝试在垒高时把重的盒子放在下面,轻的盒子放在上面,感受物体的平衡。

活动二:比一比

在活动区一角的墙面上布置大象和小老鼠等动物图案,孩子受到环境的暗示,会尝试把重的或大的盒子放在大象图案一边,把轻的或小的盒子放在小老鼠图案一边。在摆弄和搬动中感受物体的轻重、大小。

活动三:塞一塞

孩子设法把大小、形状不同的中小纸盒塞入大纸板箱的顶部和侧面开挖的相应洞口。

活动四:开开门

孩子设法打开层层套叠的纸盒,并逐一取出。(不同的纸盒因设计原因。开启的方法有所不同)。

活动五:排排队

孩子给纸盒排队,通过摸索可将纸盒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活动六:开火车

孩子用塑料瓶做连接物,将预先开挖好洞口的大纸板箱连接成火车状。然后,拉着“火车”玩。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 篇4

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

1.目前幼儿园这方面的教育存在偏差

2.为了纠正偏差,更好地完成幼儿园的任务

分三个课时

一、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

二、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

(一)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1.概括地说

概括地说,幼儿其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一个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也是一个心理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身心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2.具体地说

具体地说,有三个特点:

(1)幼儿心理处于迅速的发展阶段,思维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2)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带有无意性,有意性刚开始发展;

(3)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个性指一个人比较经常、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3.分年龄段说

(1)3—4岁幼儿心理特点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行为受情绪支配,喜爱模仿。

(2)4--5岁幼儿心理特点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交往能力有所发展,会自动结伴交往,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有意行为开始发展。

(二)怎样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

(1)对幼儿有一颗博爱的心;

(2)对幼儿有一颗包容的心;

(3)对幼儿有一颗公平的心;

(4)对幼儿有一颗忍耐的心;

(5)对幼儿有一颗赏识的心。

2.掌握了解幼儿心理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个案法;

(5)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肩负起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

1.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 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 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 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

这意味着,跨世纪的新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

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案件:

典型案例:据有关消息报道:2011年1月1日——5月24日,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全国各大专院校竟有41位大学生自杀。

自杀形式:跳楼、上吊、投河、服毒、割腕,其中跳楼自杀的23人,占56%。

自杀原因:除了一人是病痛、一人因被强奸,其余,可以说都是心理问题,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令人深思。

令人震惊的数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另有研究数据显示,严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15岁以下各类精神病患者共计3000万人。

发人深省的杀人犯的犯罪心理年龄

有学者研究表明: 杀人犯的犯罪心理年龄是2岁,这些活生生的现实说明心理健康多么重要。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至关重要。

2.肩负使命,心系责任

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是教育者的责任,担负起这个,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二、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一)健康概念梳理

1.什么是健康

传统健康观 没有病就是健康

现代健康观 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适应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11个具体的健康标志。

健康的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

• 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

• 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

• 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2.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的良好发挥,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

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著名,他提倡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主要包括六点:

心理健康的标志:

(1)自我认知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做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情、能力和欲求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

(2)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心态绝对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3)统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 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及坚韧的忍耐力。

(4)自我调控能力。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能力,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5)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他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6)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发问,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应人的生存。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问题。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又做了八点概括:

(1)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2)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3)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4)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

(5)人格统一和调和;

(6)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

(7)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8)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以上的心理健康定义,是与心理障碍和疾患相对而言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总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3.什么是幼儿健康

幼儿健康首先指的是儿童身体各器官组织的构造正常,能有效抵御各种疾病。组织结构的正常要与不同时期幼儿身高、体重的增加速度成正比,总体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1)情绪良好:情绪积极向上;

(2)人际和谐:人际关系融洽;

(3)适应环境:生理系统能良好发挥作用;(4)人格完整: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二)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环境适应教育

丰富的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独特造型的建筑设计能令幼儿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丰富的游戏材料, 能缓解幼儿的压力, 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影响儿童。

成人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不因一点小事就生气、沮丧和懊恼。

经常谈论些有趣的话题,讲些小笑话,活跃气氛。成人要有些幽默感,善于用一些轻松的方式化解一些可能令人不快的事。

(2)人际关系教育

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久而久之,他们在和同伴的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

注意发现儿童的优点,多肯定他们的良好行为,鼓励其进步与努力。当幼儿表现出尊重同伴的选择与想法,主动安慰不开心的同伴,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小客人玩时,及时给予肯定。

宽容儿童的无心之过。如儿童不小心弄坏了东西,只需要提醒下次注意即可,不要厉声斥责,更不要讽刺、挖苦或打骂。

帮助儿童分析失败的原因。如果儿童的失败和挫折是由于方法问题,成人要和孩子一起,探讨应该采取的方法,给予技术上的指导。这时候,孩子特别希望获得成人的指导。

儿童做错了事要明确地指出,并告诉他错在哪里,以后如何改正,但不要打骂。当孩子做了不礼貌的行为,如:模仿盲人走路、嘲笑小朋友的缺点时,应及时制止,并引导儿童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感受。

和儿童交流时要平视儿童,态度和蔼。

认真听儿童的讲话,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与儿童有关的事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接纳儿童提出的合理请求。

经常提醒孩子关心身边的人,注意他们的需要。如: 爸爸下班回来,妈妈提醒孩子接过爸爸的包,给爸爸拿拖鞋;看奶奶腿疼时提醒儿童给奶奶捶捶;小朋友哭了,提醒儿童给他擦擦眼泪等。

(3)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因没做好某些事而不愉快时,应该安慰和鼓励,不要表现出对他们的失望。

只要儿童努力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鼓励,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避免只根据结果评价儿童。

• 不要比较儿童的长相和身体特征。不要拿儿童的不足与其他儿童的优点作简单比较,以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

• 减轻身体缺陷对儿童的影响,身体的缺陷对于孩子来说,具有明显的挫折感。减轻这些孩子的失败和挫折感,对于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4)情绪情感教育

让幼儿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教育幼儿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充分理解孩子,允许向“我”发泄。

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成人自己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让儿童感受到被尊重。

降低达不到理想状态时的挫折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增加经验、接受教训,丰富阅历,从中接受积极的信息。

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进程。帮助每一个幼儿按照自己的速度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避免以盲目的攀比或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幼儿。

(2)非价值性原则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仅凭心理测验的结果就随意对幼儿进行价值评价,以免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协同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与游戏、体育、音乐、美术等一日活动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 ;另一方面,应重视幼儿行为、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协同发展。

(4)游戏性原则

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彻到游戏之中,可使幼儿较容易接受有关知识,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其性格和意志品质,使教育顺利进行下去。

(5)客观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6)教育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从设计方案到时间安排等,都必须符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要求,都必须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靠上几次课,谈几次话能达到的,因此,应建构养成性教育模式。

养成性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

☆角色扮演 ☆情境陶冶 ☆行为练习☆作品展示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幼儿中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1.多动症的问题,占0.2%;

2.社会行为问题,占15.7%,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

3.神经功能障碍问题,占0.25%。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

4.不良动作问题,占12.9%。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额、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

5.性格和情绪问题,占12.3%。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

6.学习上的问题,占2.8%。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我们还应该分析、研究幼儿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让我们看看病根在哪里。

父母惩罚责骂、父母争执、物质需要不予满足、父母没时间陪伴、父母期望过高、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脾气太坏态度粗暴、抽烟、吓唬、未履行承诺等。

教师和保育员的惩罚批评、教师误以为他做了坏事、未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上课没表现机会、对幼儿态度不好、冷落幼儿、不公正、无意的伤害或忽略。

同伴排斥、同伴间的争执、被同伴欺负和嘲笑、同伴不与他分享玩具、同伴竞争等。

陌生的环境

家长为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幼儿园呈小学化趋势。学习方面的压力,虽然幼儿还未进入学龄阶段, 小学化课程、兴趣班使得学业也成为幼儿重要的心理压力源。而成年人往往对此认识不足。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发生导致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重于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把身体发育的指标作为幼儿健康的标准。

2.偏重发展好的幼儿,忽视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

3.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4.偏重创设优美、高档的物质环境,忽视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师生关系。

5.偏重幼儿园内的教育,忽视家庭中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由于教师的忽视,给幼儿造成的心理伤害是带有隐蔽性的,具有潜伏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矫正方法与途径

1.矫正的主要途径——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合2.矫正的主要方法——补救性教育法

(1)行为矫正

(2)游戏矫治

(3)体验成功

(4)个案追踪 可设计一个简单的个案追踪问卷表

幼儿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姓名、关系、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职务、是否独生子女、教养方式等。

《家庭教育》杂志编辑部1993年曾做过一次调查,约有20%的幼儿3岁后仍有吮手指的习惯,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年轻的父母。

编一首儿歌:

吃手不卫生,手上有小虫,眼睛看不见,吃了肚子疼。

3.矫正的主要原则——与家庭教育相结合(1)宣传家长

(2)了解幼儿

(3)设立幼儿心理档案。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①幼儿个人基本情况表;②幼儿个性特征表;

③幼儿社会化心理测试;④幼儿意志行动分析;

⑤幼儿某一心理问题追踪记录表。

总之,新时期的幼儿健康心理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既要重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又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需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只有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的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就得到了快乐一生的基础,重视并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就是对幼儿一生的幸福负责。

4至6岁幼儿发展特点 篇5

4-6岁幼儿的注意力是能通过培养而加强的,在幼儿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目的 实践证明,幼儿对学习的目的性越明确,注意力越容易持久。

2.培养兴趣 幼儿对某项内容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持久,故幼儿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形象生动。

3.劳逸结合 经5-10分钟的学习后要让小儿有几分钟的自由活动,切忌连续作战。

4.创造良好环境 学习时尽量保持室内外安静,成人不要在屋内多走动,不要与孩子讲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成人看电视、录象应有所节制,在小儿学习时最好不要看,或应调低音量,以免幼儿分心。

4-6岁小儿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 学龄前期小儿与婴幼儿期的小儿一样,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小儿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比较容易记住。如单纯以记忆(如背唐诗)作为一个专门的有目的活动,对这个年龄的儿童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到了学龄前期的后阶段,小儿的有意记忆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有意记忆是有目的的、自觉的记忆,这是与小儿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分不开的,也是跟成人经常向小儿提出而又为小儿所能理解的词的指示或要求分不开的。如要求小儿复述故事,回想昨天发生的事等,就能锻炼小儿的有意识记的能力。游戏活动对小儿识记的有意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2.机械识记和意义逻辑识记 识记是通过把新东西与过去获得的东西联系起来的方法,使新东西得到巩固的记忆过程。4-6岁小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而词的逻辑识记能力还很差。这些小儿常常只能机械地记住事物的一些外部特征。例如小儿背唐诗,只是将字一个个背下来,但并不理解诗的意义。在教育影响下,意义逻辑识记能力也在逐步发展。如复述故事时,可以抓住故事的中心或多或少的进行逻辑加工,或省略某些情节,或加进某些情节等 3.识记的持久性和精确性 4-6岁小儿识记的持久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再认方面(即某一事物在重复感知条件下的再现),4岁小儿可以再认一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如以前住过的房子),而4岁以后再认的保持时间可以更长些。在重现方面(即从记忆中提取已巩固了的事物,使该事物得以恢复),4岁小儿可以重现几个月以前的事情(如在游戏时,小儿会突然想起与其玩耍过的哥哥),而4岁以后重现保持的时间可以更长些。记忆的精确性也是记忆发展的标志之一。4-6岁小儿记忆的精确性还是较差的。对简单熟悉的东西记得精确些,而对复杂的东西就有遗漏或歪曲。由于小儿记忆的精确性不足,故常被成人误解为故意说谎。

4-6岁的孩子,其想象力总的来说是贫乏的、简单的,缺乏明确的目的,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正在逐步发展,但不占主导地位。

1.无意想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想象的主题多变 不能按一定目的下去,容易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例如一会儿想当一名医生,一会儿又想当警察。

(2)想象与现实分不开 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现实的事物清楚地区分开来,因此,常被人家误认为说谎。例如他喜欢汽车玩具,就把其他小孩子的汽车想象成自己的,说这辆汽车是我的。

(3)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 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例如问小儿您希望长得多高,他会回答“长得像天空一样高”。

(4)以想象为满足 想象常常并不指向于某一预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过程本身为满足,故富有幼想的性质。例如讲在大海上乘船探险的故事,讲完后,他会说明天我也要去乘船探险,以此表示满足。

有意想象是小儿有意唤起的,但与把他们付诸实现的意志毫无联系的想象。例如小儿想象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宇航员,但他不会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只是一种空想。

2.4-6岁小儿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 以创造符合于描绘的形象为基础的想象叫做再造想象。4-6岁的小儿常借助于画报想象动物在森林中生活、嬉戏。例如画报上有一幅“乌龟与小兔赛跑”的故事,他就想象在大森林里许多动物在看着这场比赛,好象自己也置身于其中。

创造想象的前提是独立创造出来的,具有积极地、有目的地运用直观表象探索满足需要途径的形式。随着小儿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想象的创造性。5-6岁的小儿已能对大人提出的游戏主题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充实。如大人说“开轮船”游戏,小儿能主动提出游戏的情节、角色的分配以及玩法等。

想象能活跃孩子的思维,诱发创造的情趣,有利于智力发展。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无意想象进入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注意培养表达想象的基本技能,如通过续讲故事,补画面和听音乐,提出问题让孩子来解决等形式来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通过实践,在积累大量感性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4-6岁的孩子其语言和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充分感知到了周围的事物,从而增进了感性知识和经验。

4-6岁小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自我中心,即小儿既不能理解他人的作用,也不能领会别人的观点,相信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所想的东西和自己想的都是一样的。而且小儿的思维又是泛灵的,即小儿常把事物视为有生命的,如把玩偶看成是小伙伴,而跟它讲话,玩游戏。另外小儿的思维又是不可逆的,如果问小儿有没有哥哥,他会说有,但反问说,哥哥有没有弟弟,他则会回答没有。总之,小儿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这种具体形象思维是与小儿知识经验的贫乏分不开。但是在整个学龄前期,其思维的特点又总是不断发展着。如在4岁的小儿,还保留着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成分,而5-6岁的小儿,抽象逻辑思维则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儿认识活动中的具体形象成分相对减少,抽象概括的成分逐渐增加。学龄前期的小儿,虽然开始能进行一些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还不能象学龄儿童一样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逻辑思维过程。

4-6岁小儿思维的发展,也改变着思维中语言和行动的关系。如4岁的小儿其动作主要是受视觉映象或表面调节 的,语言还起不了很大作用,只是在做完了这个动作以后,才能在语言中把它反映出来。5岁的小儿往往是一面动作,一面言语,但言语的具体作用还很差。6岁的小儿就能在行动以前用言语表达他要做什么,如何做等,这时小儿的行动就带上了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婴幼儿在言语发展、词的调节下,在有意行动或抑制某些行动的时候,就出现了意志的最初萌芽。4-6岁的小儿,意志行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表现在各种意志品质,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但4岁小儿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都还很差。无论掌握自己的行动或完成别人的委托和要求,都有一定的困难。如在游戏中,4岁的小儿还不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去服从一定的游戏规则。这是由于小儿的言语、思维还不很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通过自己的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因而自己的行为很容易受外界事物或情境的引诱而转移。

5-6岁的小儿,由于言语和思维的不断发展,意志上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5-6岁的小儿开始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别人或自己提出的目的,不受周围情境的影响。他们逐渐学会了按游戏规则活动,一般按老师要求进行游戏,而且能自始至终地将游戏做到底。上一节15分钟的课,能安心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时他们开始能控制自己的外部行动,同时也能逐渐控制自己内部的心理过程,从而产生了有意注意、有意识记和有意想象等。一般说来,这个时期的小儿他们的意志品质的发展还是很差的,目的性、坚持性、自制力都仅是一些初步的表现。如果要求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儿按一定姿势站着不动,那么过不了一会儿,小儿就动起来了,不容易控制自己。

小儿的意志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和鼓励小儿勇于克服困难,消除依赖性,从小养成贯彻始终、坚持到底的坚毅精神。.4-6岁小儿语言的发展表现在:

(1)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一般词汇可达1600-3000个。词汇的内容也有了丰富的发展,不但掌握了一些低级的词,而且也逐步掌握了一些高级的词,即抽象性和概括性比较大的词。如玩具、衣服、水果、动物等。词类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学龄前期的小儿口语中,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以外,对于各种关系词也能逐步掌握和应用。

(2)逐步掌握了语法结构,语言的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时,小儿只掌握一些简单句,如“我要吃,我不要”及一些基本类型的复合句,如“我以为你睡着了”等等。6岁的小儿不仅能够掌握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联系,而且还掌握因果等关系,掌握了语法的基本范畴。其表达能力也从情境性语言向连贯性语言发展。

(3)从有声语言向无声语言过渡。4岁的小儿,一般自言自语,一面做游戏,一面嘀咕,如在游戏时遇到困难,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到了6岁时,有些小儿能初步掌握一些最简单的书面语言。能把字分出音节,从音节中又能分出字母;反过来,能把字母组成音节,把音节组成字。如ba(爸),可把它分成b和a两个字母,反过来,把b-a又组成ba(爸)。这是一种复杂的能力,一般要在学龄前期的后阶段才具有这种能力。

2.4-6岁小儿的行为表现为游戏、学习和劳动。4-6岁的小儿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决定了他们的行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1)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的活动。4-6岁的小儿其游戏内容、形式以及时间的长短、参加的成员等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幼儿期的孩子一般玩得简单,但学龄前期4-6岁小儿的游戏有了飞跃的发展,可经常看到以反映社会事件为主题的游戏。

(2)4-6岁小儿的学习已能与游戏分开了。他们能够学会根据学习的目的来支配自己的活动,有意识地注意老师的讲解,如绘画、计算等。

(3)4-6岁小儿已明确劳动的目的性,已能掌握某些简单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如做些手工作业,饭前饭后帮助老师整理饭桌椅,自己洗手、穿衣等。

总之,4-6岁小儿的行为是游戏为主导,只有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和劳动,也只能在劳动和学习中进行游戏,才能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

父母望子成龙,总希望孩子尽早开始学习,以便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只是早过人、快过人是不够的,还必须学得其法。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发展规律,有与大人迥异的学习方式方法,因而家长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恰当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幼儿不适合规则学习

不少父母有这样的经验: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不要拆散玩具,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但孩子总是不长记性,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幼儿还没有内化的思维,他们很难把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其结果是,他们可能在今天接受别人帮助时说了“谢谢”而明天又忘了。所以,此时直接、机械地对幼儿进行语法、数学等正式教育是不恰当的。因为无论学拼音、做运算,都须以掌握一定的规则为前提,而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

既然幼儿难以掌握外界强加的理性的规则,只能通过感性的方式来学习,因此——

幼儿适合在游戏中学习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最有效率的学习常常是静静地坐着倾听,但孩子却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心智或思维活动,他们的特点决定他们只能藉着对事物进行实际操作的方式来学习。

以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做饭为例。老师通常会一边示范,一边教他们自己动手剥豌豆、削胡萝卜和土豆皮。在动手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就懂得了怎样做炒菜前的准备工作;通过观察他们还会了解到,开水怎样把蔬菜烫软、煮熟,又怎样使另外一些食物(如鸡蛋和肉)变硬;他们也会知道,食物在烹饪之后的颜色和重量都会发生变化,等等。模拟做饭这一感性活动既能令孩子们兴趣盎然,又为他们提供了形成概念、丰富语言和实践数学的机会。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在游戏中,幼儿从事各种轻松活泼的实践活动,并将这些实践慢慢地内化为思维活动,这一过程中的幼儿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而只有让幼儿通过积极应付环境所获得的东西,才能长久地得到保持。相反,静静地坐着学习对幼儿的身心成长并无益处。

幼儿适合横向的学习

孩子学数数时,有些父母恨不得他能很快地从1数到10000;学习阅读后,就盼着他一下子能够读文字很多的大部头。这种强迫孩子进行纵向的加速学习方式是以剥夺孩子学习的乐趣、甚至伤害孩子的情感为代价的,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终其一生都厌恶学习。

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横向的融会贯通,即不求孩子在某一个或几个专门技巧上有大的长进,而是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多种多样的材料,让他们扩大知识面,把各种知识贯通起来。例如,认识了圆形或方形以后,不要再填鸭式地试图让他学习更多的形状,而是让他熟悉他所见到的各种圆形和方形。这样做,有助于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圆形和方形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更高级的几何学做足准备。

幼儿动作的发展特点 篇6

一、走的动作要领:上体正直,自然挺胸,头正,眼向前看,肩和手臂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步幅要大而均匀。抬腿方向要向正前方,脚尖向前,落地要轻。

二、重点:腿的动作和躯干姿势。

三、要求:小班—上体正直自然走 中班—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地走。大班—步伐均匀,有精神地走。

五、教学注意事项

1、走步教学重点是腿的动作和躯干姿势。只要做到蹬地有力,步幅大,方向正,挺胸直腰,走步就有精神。

2、要有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高要求。小班主要要求走得平稳、步子迈得开。排队走步时能注意跟上前面的幼儿,保持队形,不要求步伐整齐。可以逐步要求中、大班幼儿做到动作正确、协调、放松、均匀、步幅大、有节奏、步伐整齐。

六、走的内容及游戏

(1)小班:1)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如找玩具 2)一个跟着一个走。如开火车

(2)中班:1)听信号有节奏地走。如听鼓声走 2)听信号变速走。如听哨声走

(3)大班:1)听信号变换方向走。如熊和石头人 2)一对一对整齐地走。

3)走跑交替。如老狼老狼几点钟。

一.跑的动作要领:上体稍前倾,眼向前看,两手轻握拳,两臂屈肘于腰侧前后自然摆动。腿向后用力蹬地,向前摆腿方向正,幅度大,膝放松。用前脚掌先着地,脚尖朝前,落地要轻,呼吸自然而有节奏。

二.重点:腿的动作。

三.要求:小班—两臂屈肘在体侧自然跑。

中班—上下肢协调轻松地跑。

大班—上体稍前倾,用前脚掌着地跑。五.教学注意事项

1.跑是人的一项基本活动能力,幼儿期是跑的动作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园应把跑步作为体育 活动的主要内容。跑的教学应以形成正确姿势为主,不要追求数量和速度上的发展。可以定期检查动

作质量。以检查动作教学效果来了解幼儿动作发展水平。但不宜制定指标,不宜搞评分。

2、要特别重视对中、大班幼儿跑的动作的指导。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动作发展快,接受能力较强,好奇,爱模仿,但缺乏鉴别正误能力,如不加指导,容易形成一此致错误动作,给动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跑与跳都是以下肢活协为主的练习,动作结构有很多相近之处,参加活动的肌肉群基本相同,又都需要速度力量素质,所以在教学中要把两类教材搭配合适,以便互相促进,互训补充。

4、跑的教学必须从幼儿生理特点出发,特别要考虑幼儿的心脏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特点。一些激烈的追捉跑的游戏,大部分幼儿的心率都会达到每分钟200次以上,容易造成心脏疲劳。幼儿的呼吸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呼吸道狭窄,呼吸表浅,长时间跑跳练习容易疲劳。根据两个主要系统的特点,幼儿跑步的距离不应太长,时间不应太久,强度不应太太,以免使幼儿心脏受损害。六.跑的内容及游戏 1. 小班:(1)变换方向跑,如看谁能追上我(2)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

(3)走跑交替

(4)要指定范围内四散跑 2. 中班:(1)一路纵队跑

(2)在跑动中听信号做规定的动作

(3)快速跑10-20米

(4)走跑交替,如老狼几点钟

(5)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如捕小鱼 3. 大班:(1)听信号变速成跑或改变方向跑或跑中做动作。

(2)快跑20-30米,如看谁放得对

(3)四散追逐跑 如套圈、三打白骨精

(4)跑走交替,距离为200-300米。

(5)接力跑,如快跑快拍

跳跃

跳跃动作的内容:

原地双脚向上跳(纵跳摸高)

1、动作要领;预备动作:两腿弯屈,上体稍向前倾,重心落在两前上,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或稍向后 摆,起跳时,两臂向上摆动,提腰,两腿用力快速蹬伸向上跳起,落地时,双脚用前脚掌先着地,两

腿弯屈缓冲。

2、重点:起跳和落地动作。

3、要求:起跳时要求两腿快速用力,充分蹬伸,落地时要屈膝缓冲。

4、常犯错误

两脚蹬伸不充分,向上屈大腿或后屈小腿跳。落地不屈膝缓冲。

5、纠正方法:教师要示范正确的跳跃动作。幼儿练习时,教师用语言提醒幼儿“膝盖蹬直”“向上跳”,落地时可提醒幼儿看谁的膝盖有弯屈。原地双脚向前跳(立定跳远)

1、动作要领:预备动作:两脚自然开立,屈膝半蹲,上体前倾,两臂后摆,当两臂由后向前上方做摆动时,两前脚掌用力蹬地,两膝充分蹬直向前跳起,身体尽量前送。落地时,脚跟着地,屈膝半蹲,上体前倾,两臂自然放下,保持平衡。

2、重点:起跳和落地动作。

3、要求:起跳时两腿要充分蹬直,落地时屈膝缓冲。

4、常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起跳时腿蹬伸不充分,两腿蹬伸用力不同,不会摆臂助跳。

纠正方法:练习纵跳摸高,向前跳时用手触摸在身前的绳子或教师的手。(2)落地缓冲差。

纠正方法:看正确的落地示范,强调落地时要屈膝,也可要求幼儿落地后立即蹲下拾地上的东西或提出比比谁落地声音最小等。高跳下(从高处往下跳)

1、动作要领:预备动作:两脚屈膝半蹲,上体前倾,两臂后摆,当两臂由后向前摆动时,两前脚掌用力蹬地,两腿蹬直向前下跳下,落地时屈膝缓冲,两臂前平举维持平衡。

2、重点:落地动作。

3、要求:落地时屈膝半蹲,保持平衡。

4、常犯错误:

起跳时两脚蹬地的力量不均匀和两脚没有同时落地。

5、纠正方法:可练习双脚向前和向上跳的动作,要求幼儿落地

时要两脚同时落地,两臂要前平举以维持平衡。助跑跨跳

1、动作要领:助跑时要求自然放松、短距、中速,起跳时起跳腿用力蹬直,摆动腿屈膝快速向前摆起,幅度大,上体正直可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摆动腿着地后继续向前跑几步,然后停下来。

2、重点:起跳腿蹬地和摆动腿摆腿动作。

3、要求:起跳腿蹬伸要充分,摆动腿的幅度要大,动作要协调。

4、常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起跳腿蹬伸不充分。

纠正方法:让幼儿看正确的示范动作。跨跳的距离要适中,不可太短。(2)腾空时低头弓腰。

纠正方法:要求幼儿跳起后直起腰往前看或看固定的标志物,起跳时要放松。(3)双脚起跳

纠正方法:可增加练习次数,很快就能纠正过来。教师要多做示范。并强调幼儿单脚起跳。(4)落地重,落地后停顿。

纠正方法:要求幼儿轻松的跳,不要很用力,落地后不能马上停下来,要继续向前跑几步。

(五)跳绳

1、动作基本要领:上体正直,微挺胸,头要正,向前看,跳时两膝和踝关节充分蹬伸,肩放松,主要用小臂和手腕摇绳,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

2、动作做法:(1)向前摇绳单脚交替跳:由后向前摇绳,左右脚轮流跳过绳子。(2)向前摇绳双脚跳:由后向前摇绳,双脚同时跳过绳子。

3、重点:手脚配合。

4、要求:手脚配合要协调。

5、常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双脚或单脚向上跳的高度不够,使绳子无法从脚下轮转过去。

纠正方法:可多练习原地向上跳的动作。常跳绳就可以让幼儿掌握好时机。屈腿跳

纠正方法:要求幼儿腿要蹬直。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向前弯腰

纠正方法:要求幼儿上体要直。可多练习纵跳摸高。

(六)兔跳

1、动作要领:两脚自然站立,两膝弯屈,上体稍前倾,两臂屈肘,两手背靠头上两侧,五指并拢或两手食指和中指竖起当耳朵,掌心朝前,前脚掌蹬地向前跳起,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落地后腿稍屈,同时准备下一次跳。

2、重点:起跳和落地动作。

3、要求:动作要协调、轻松、有节奏,稍有腾空。

4、常犯错误 两腿蹬伸较差。

5、纠正方法:鼓励幼儿向上跳起,两腿蹬直。比比“看谁跳得高”。

(七)蛙跳

1、动作要领:两脚稍分开成半蹲状,上体稍前倾,两臂屈肘于肩侧,五指分开,掌心朝前,做好预备姿势。接着两腿用力蹬伸,充分伸直髋、膝、踝三个关节,同时两臂迅速上举,身体向前上方跳起,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两臂收回成预备姿势,准备下一次跳。如此连续进行。

2、重点:起跳和落地动作。

3、要求:动作要协调,两腿要蹬离地面,落地要轻。

4、常犯错误:

两腿蹬伸不充分或两腿没有蹬离地面。

5、纠正方法:让幼儿看正确的示范,幼儿练习时,教师可帮助幼儿托大腿做蹬离地面的动作。

(八)双脚在直线两侧行进跳

1、动作要领:预备时,两脚并拢或稍分开站在直线的一侧,两腿微屈,上体稍前倾,两臂后摆。起跳时,两脚用力蹬地跳起,两臂自然向前摆动,身体稍转向线的另一侧,落地时在直线的另一侧,屈膝缓冲,再进行下一次的跳动。如此反复进行。

2、重点:起跳动作和落地动作。

3、要求;起跳时身体稍转向线内,落地时在线的另一侧,两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

4、常犯错误: 两脚不同时落地。

5、纠正方法:让幼儿看正确的示范,要求幼儿要双脚同时着地,并屈膝缓冲。

二、跳跃动作的重点:起跳和落地。

三、教学要求:小班—自然跳起,轻轻落地。

中班—屈膝,前脚掌蹬地跳起,轻轻落地,保持平衡。大班—屈膝,摆臂,四肢协调,用力蹬地跳起,轻轻落地,保持平衡。

四、跳跃教学注意事项

1、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快,可塑性大,是发展灵敏性和学习掌握跳跃动作的好时期。跳跃动作多种多样,动作组合变化无穷,对动作的准确必要求较高。跳跃活动所需在的器材少,场地小,且运动量较大,因此,幼儿园应把跳跃活动作为重点项目来开展。

2、年龄小,体力差的幼儿在跳跃时,常会产生一些畏惧心理,如高跳下怕摔倒,跳“小河”怕会跳到“河里”,屈膝跳怕绊到橡皮筋,教师要帮助幼儿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培养勇敢、果断等意志品质。

3、跳跃在教学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事故。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自已的示范动作,以正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模仿,效果很好。

4、因为跳绳较难掌握,开始学习跳绳,建议采用以下辅助练习:第一让幼儿模仿摇绳,原地双脚跳或单脚跳。第二两手持短绳在体侧摇动原地跳起。第三从别人摇动的绳子上面跳过。第四向前摇绳,当绳子落地后停在身前,从绳子上面走过或跳过。

五、跳跃内容及游戏

1、小班(1)原地双脚向前跳,如小白兔跳、青蛙跳、小马跳沟

(2)原地双脚向上跳,如大皮球跳得高,抓蝴蝶

2、中班(1)助跑跨跳(距离40厘米)如山沟里的狼(2)在直线两侧行进跳,如萝卜回来了(3)高跳下,如跳水运动员(4)跳圆圈或夹包跳

(5)双脚向前跳 如袋鼠跳

3、大班(1)助跑跨跳(距离50厘米)如小马运粮(2)助跑屈腿跳(过障碍物)(3)跳绳子或跳皮筋

(4)高跳下,如小老鼠偷油吃(5)双脚向前跳 如袋鼠跳接力

投掷

投掷的内容 滚球

1、动作要领:两手持球侧后方,五指向下,两臂向前摆,小臂和手稍外旋将球向前滚出。

2、重点:两臂前摆。

3、要求:两臂用力均匀。

4、常犯错误:

两手用力不均匀。

纠正方法;可先做徒手模仿练习或多次练习。传球

1、动作要领:双手抛球:双手手心向上托球于腹前,用摆臂抖腕的力量将球向前或向上抛出。

2、重点:摆臂、抖腕动作。

3、要求:用力均匀,方向准确。

4、常犯错误:传球不到位。

5、纠正方法:可通过多次练习,可近距离先练习,再逐渐增长距离练习,不断纠正错误动作。接球

1.动作要领:(1)两手伸出,手指自然分开,手心向上,接球后迅速收回胸腹前。此时适合初学者,传球者要轻传。

(2)两手伸出,手指自然分开,拇指靠内成八字,手 心对来球,接球后收回胸腹前。2.重点:接球动作。

3.要求:向来球方向迎球,接球后屈臂缓冲。4.常犯错误:接球时不会伸手迎球。

5、纠正方法:通过多次练习来纠正。开始练习时,教师与幼儿互抛 互传,待幼儿熟悉后由幼儿互相传接。拍球

1.动作要领(1)原地拍球:两脚自然分开,上体稍前倾,拍球手的肘自然微屈,五指自然分开,手心向下,用小臂、手腕和手指力量向下拍球。当球反弹回手里时,手要随球上升缓冲,接着再向下拍球。(2)行进间拍球:预备时两脚前后分开,上体稍前倾,拍球时肘自然微屈,五指自然分开,手心向下,用小臂、手腕和手指力量拍球的后上方,使球前进。当球反弹回手里时,手要随球上升缓冲,接着再向后上方拍球。

2.重点:小臂、手腕和手指力量的使用,拍球瞬间时机的掌握。3.要求:手臂、手腕要放松。

4.常犯错误:怕球跑了,手指和手臂僵硬紧张。

5、纠正方法:做徒手练习,练习时多提示动作要领。多做练习,比较熟练就不紧张了。原地单手肩上投沙包(投远)(投准)

1、动作要领:(1)正面投掷沙包:(右手投掷)两脚开立约与肩同宽,手持沙包屈肘于头右侧后方,肘关节朝前,投时挥臂甩腕,快速将沙包向前上方投出。

(2)半侧面投掷沙包:(右手投掷)两脚前后开立,重心在右脚上,上体右转约45度,手持沙包臂高举过头,肘关节微屈,眼往前看,用蹬地、转体、挥臂甩腕的力量将沙包投出。2.重点:挥臂和全身用力。

3.要求:挥臂要快速,全身用力要协调。4.常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肘外展。

纠正方法:可从正面和侧面看教师的正确示范,也可做击吊球等专门练习。(2)肘关节下拖,投掷角度过小

纠正方法:伸直手臂做甩小臂的练习,也可采用投沙包过绳的方法来纠正。(3)投掷时上体向左倾斜或过早前倾,左腿弯曲过大。

纠正方法:看正确示范,幼儿在练习时教师站在幼儿的左侧用手挡住幼儿左肩,防止侧倒,投掷时提醒幼儿右腿蹬直。臀部后坐

纠正方法:从投掷的准备姿势开始,反复做蹬地转胯向前向上蹬移重心的动作,做击吊球练。双手胸前投篮

1、动作要领:两脚自然站立,两臂弯曲,肘关节自然下垂,两用微屈自然张开手腕后仰,持球的侧后方,置放于胸前,用伸臂、翻腕、伸指力量将球投向篮圈。

2、重点:伸臂、翻腕、伸指动作。

3、要求:用力均匀,方向准确。

4、常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肘关节外张。

纠正方法:可看正确示范,要求幼儿肘关节自然下垂。(2)投不准

纠正方法:要求幼儿两手用力要平均,刚练习时距离要近,让幼儿投得进去,使幼儿建立信心,喜欢上这个运动。

投掷的重点:挥臂动作和全身用力动作的协调配合。教学要求:小班—初步掌握滚、接、抛、拍皮球。中班—初步掌握肩上挥臂投物动作。

大班—掌握肩上快速挥臂动作和全身用力动作。教学注意事项

1、肩上投掷沙包是投掷的重点,注重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不要追求远度。

2、小班应先教滚球、抛球、传递球,中大班教肩上投掷沙包动作。

3、组织幼儿进行投掷动作游戏时,可多采用击吊球,投球过绳等条件练习法进行。教师要具体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动作。

4、投掷练习前应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要多活动肩、腰。投掷沙包时要注意安全,不要面对面进行。投掷内容及游戏

1.小班(1)互相滚接大皮球,如小猫玩球

(2)双手抛大皮球

(3)原地拍皮球

(4)双手接老师传来的球(5)滚球过门(用双手)2.中班(1)自抛自接球

(2)两人对抛对接

(3)肩上挥臂投物(投纸标、小沙包、飞盘)

(4)左右手拍球

(5)运球跑,如大西瓜动起来了 3.大班(1)两人相距2—4米抛接大球

(2)肩上挥臂投准(距离3米左右)如打狐狸

(3)原地变换形式拍球或转圈拍球

(4)边走边拍球或边跑边拍球,如拍球接力

(5)沙包投远

平衡

平衡的内容及要领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或平衡木上走或跑

1、动作要领:头正,眼往前下方看,两臂自然摆动或侧平举。两脚脚尖朝前,交替向前迈步,动作自然放松,跑时身体要稍前倾,步幅要比平时小些。

2、重点:两脚交替动作和身体姿势。

3、要求:两脚自然放松走或跑,不踩线。

4、常犯错误:低头含胸,身体左右摆动。

5、纠正方法:教师强调正确动作,要求上体正直,不低头。启发幼儿勇敢、顽强的精神。可让胆大

且平衡能力好的幼儿先做,教师注意保护动作,多采用鼓动表扬等方法增强其信心。闭目行走(只是介绍)

1、动作要领:对正目标上体正直,头正,闭目,步小,脚正向目标走去(5米以内)。

2、重点:上体姿势和上下肢动作。

3、要求: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地朝前走去。

4、常犯错误:走歪

5、纠正方法:要求幼儿对正目标,站好后再闭目行走,单脚站立

1、动作要领:上体正直,眼向前看,两臂侧平举,左(右)脚全脚掌着地,膝部用力绷直,右(左)脚离地面,腿自然弯曲,站立10秒钟。

2、重点:腿部动作。

3、要求:站立的一脚膝部关节要用力绷直。

4、常犯错误:站立的腿弯曲,上体摇晃。

5、纠正方法:看正确的示范,强调幼儿上体正直,站立腿的膝关节要绷直。多练习就能站得好。比一比:“看谁站得稳”。原地旋转

1、动作要领:双脚交替为轴,上体要直,头正,两臂侧平举或插腰,两脚交替为轴向左(右)提踵(或不提踵)转圈1-3圈。

2、重点:上体姿势和上下肢动作。

3、要求: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

4、常犯错误:身体重心偏离轴心脚,上体歪斜晃动。

5、纠正方法:旋转前要求身体重心落于轴习脚上,旋转时保持重心平稳,体正,头正,刚开始学时,可由教师牵着手练习,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然后让幼儿独立完成动作练习。在间隔物上行走(可以不教)

1、动作要领:在有一定距离的间隔物体(石头、砖、木块),两脚轮流踏上物体向前进。

2、重点:脚踏物体时上体的协调配合。

3、要求:两脚轮流踏上物体时,重心平稳,能顺利过河。

4、常犯错误:一脚踏上物体时,没有站稳,重心失去平衡。

5、纠正方法:刚开始学时两物体之间的间隔不能太远,待学习一段时间后,控制平衡的能力增强了,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可稍长一点。直体滚动(只是介绍)

1、动作要领:身体伸直平卧在垫上,头微抬起,两臂交叉放于胸前或两臂伸直放于体侧,向左或右直体滚动1-3圈。

2、重点:上体和下肢的滚动速度。

3、要求:上体和下肢滚动速度要一致。

4、常犯错误:滚歪。

5、纠正方法:教师可从旁边给予帮助,用语言提醒或用手帮助,防止滚到垫外碰伤。前滚翻

1、动作要领:全蹲,两手分开约与肩同宽,手扶垫,低头,屈臂。提臀,手推垫,同时用前脚掌蹬地,团身向前滚动。前滚时头、肩、背依次着垫,然后抱小腿团身成全蹲状。

2、重点:团身动作。

3、要求:团身紧。

4、常犯错误:

(1)头顶垫子。纠正方法:练习低头,使下颔紧贴前胸,在向前滚动时教师按其头部,托其臀部。(2)团身不紧。纠正方法:要求幼儿滚动时大腿贴胸,保持团身动作。

(3)滚歪。纠正方法:两手推垫时用力要均匀,低头前滚时身体要正,练习时教师可帮助幼儿扶助

臀部,使之向前。

平衡的重点:上体姿势和上下肢配合动作。教学要求:小班—身体不左右摇晃。

中班---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

大班---上体正直,步子均匀,上下肢协调,动作自然。教学注意事项:

1、教师要帮助幼儿克服惧怕和信心不足的心理影响,培养幼儿勇敢,沉着的意志品质。

2、平衡教学在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即要由慢到快,由低到高,由宽到窄,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要合理增加难度,逐步提高要求,不可操之过急,旋转时速度不可太快,圈数不可太多。

3、幼儿平衡练习应以动力性平衡为主。练习前注意平衡器械的检查,练习时注意保护,以保证练习的安全。

4、注意区别对待,对能力强的幼儿,要注意防止他们的冒失,注意掌握其活动量,对胆小能力差的幼儿要多加鼓励,耐心帮助完成动作。平衡内容及游戏

1、小班(1)在宽25厘米以内的平行线中间走。如走小路

(2)在15—20厘米的斜坡上走上走下,小汽车爬坡

2、中班(1)在高20--30厘米,宽15--20厘米的平衡木上走。如游戏:送雨伞(2)原地转圈(1-3圈),如迷迷转

(3)闭目向前走5—10步,3、大班(1)在有间隔物体上走,如过小河

(2)在高30—40厘米,宽15—20厘米的平衡木上做动作边走。如学做体操运动员。(3)两臂侧平举闭目起踵转圈(3—5圈)(4)两臂侧平举单脚站立5—10秒钟

(5)踩高跷或脚斗士或踢毽子

钻、爬与攀登 一.钻

1、动作要领

(1)正面钻(在绳子下钻过):屈膝、弯腰、低头,一脚支撑,另一腿和头先钻过,然后躯干和支撑腿过障碍物。

(2)侧面钻(钻过铁圈):侧对障碍物,下蹲,一腿向障碍物下伸出,低头弯腰,然后前移重心、转体过障碍物。

2、重点:低头、重心前移。

3、要求:低头、屈腿、重心前移时动作要连贯。小班—低头钻过障碍物。

中班—低头缩身,手脚协调地钻过。大班—协调灵敏地钻过。

4、常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手扶障碍物。纠正方法:可让幼儿正确示范,也可请做比较准确的幼儿示范。

钻时背弓太高,不会低头,上体过早抬起。纠正方法:教师可轻扶其头后或背部,以帮助体会动作要领。

出现顾头不顾身,弯腰不弯腿等不协调的现象。纠正方法:教师可站在障碍物旁提醒和帮助幼儿,也可以采用钻的游戏:“火车钻山洞”,“猫捉老鼠”等游戏进行练习。二.爬

1.动作要领:

(1)手膝着地爬:手膝着地、头稍抬起,眼向前看,左(右)手和右(左)膝协调配合用力向前爬行。

(2)手脚着地爬:双手撑地、两腿稍屈膝、头稍抬起,眼向前看,左(右)手和右(左)脚协调配合用力向前爬行。

(3)匍匐爬:预备时俯卧右手臂弯曲约90度放在胸前的垫子上,同时左腿外张并屈膝贴在垫上,右腿伸直,然后右手和左腿同时用力向前爬行,身体贴在垫上前进,接着左手屈肘,右腿屈膝,动作同上。

(4)侧身爬:以右侧为例,身体的右侧面着垫,右手臂屈肘小臂支撑在垫上,左手放在左侧腿上,两腿屈膝,前进时以右手臂和左腿、脚蹬地同时用力。2.重点:手脚配合。3.要求:四肢配合协调。小班—手膝协调向前爬。中班—手脚协调地爬。

大班—协调灵敏地匍匐爬行。4.常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手脚爬行时两腿没屈膝。

纠正方法:教师做正确的示范,可在旁用语言提示幼儿动作,放慢速度帮助幼儿做动作。手脚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让幼儿看正确示范,强调要求不同侧的手和脚协调配合向前爬。三.攀登----攀登架(可不介绍)1.动作要领:(方法有两种)

(1)用两手握上一格横木,然后两脚依次登上一格横木。

(2)两手两脚(同侧或异侧)交替向上攀登。攀登时先移手,后移脚。下时先移动脚,后移动手。2.重点:手脚交替配合动作。

3.要求:动作自然协调。小班—能在攀登架上攀上爬下。中班—手脚协调地攀登。大班—协调灵敏地攀登。

4.常犯错误和纠正方法:精神紧张,害怕,不敢攀登。纠正方法:教师要注意保护和帮助,也可通过示范和语言提示等方法,增加幼儿的信心和勇气。四.教学注意事项

1、幼儿进行钻爬和攀登练习时,教师要多鼓励,要注意安全,加强保护,有时予以必要的帮助,让幼儿体会动作要领。

2、进行攀登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让比较调皮的幼儿中途跳下,练习前要进行安全教育。五.钻、爬与攀登的内容及游戏 1.小班:(1)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橡皮筋或绳子)如小鸡吃虫(2)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如蚂蚁搬豆

(3)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 2.中班:(1)钻过直径为60厘米的圈,如“火车钻山洞”,“抓小鱼”

(2)手脚着地屈膝爬,如“乌龟赛跑”。

(3)手脚协调地攀登

(4)钻进钻出大圆圈 如“老鼠笼”

幼儿动作的发展特点 篇7

一、法律保障的台湾社区幼儿教育

自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起,台湾地区政府就非常重视发展社区教育。1965年,台湾“行政院”颁布《民生主义阶段社会政策》,其明确规定“采取社区发展方式,促进民生建设”。1968年,台湾“内政部”颁布的《社区发展工作纲要》又指出,社区发展目标在于推动社区各项福利建设和精神伦理建设,以改善民众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幼儿教育及照顾法》(简称《幼照法》)规定“幼儿园教保服务之实施,应与家庭及社区密切配合”。此后, 台湾地区政府又推出一系列相关的社区教育政策法规, 这样以来就使得台湾社区幼儿教育的实施有法可循,有章可依。

二、网络状的台湾社区幼儿教育

在终身教育理念提出之后, 台湾不断地利用社区资源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理念指导下,全台湾地区形成了一个对幼儿施以教育的网络状整体。

(一)家庭、学校及社区三者的横向合作

台湾各地区致力于使学校与家庭及社区中的社区大学等各种机构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 以做到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家庭中间化。这样使幼儿走进社区,能够认识自己生活周围的人、事、物,使家长在与学校的合作中获得更多关于教育幼儿方面的知识经验,使学校在与各种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中加强与它们的交流合作, 而这种联系有利于各种社区课程的实施及社区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幼儿园与小学的纵向合作

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幼儿园会定期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参与小学的文体活动。一些小学专门设置了幼小融合班,即学前班幼儿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小学的教师会针对幼儿发展阶段的特点为幼儿提供不同的课程,在此过程中,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小学生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帮助,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环境的陌生感。为此,台湾一些研究者还建议,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要加强交流,对对方工作都能有所知晓,方便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中做好衔接工作。

(三)行政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在台湾,社区幼儿教育不仅是社区的任务,也不仅仅局限于教育系统范围之内, 而是全台湾地区的共同事业。在政府的行政支持下,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社区幼儿教育的活动中, 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与任务。此外,各式各样的民间教育组织也开展各种社区幼儿教育活动, 与各行政部门及教育机关共同形成一个网络状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多元化的社区幼儿教育设施

为了更好地配合家庭及幼儿园的工作, 台湾的各社区设置了多样化的教育设施, 既有专门为儿童设立的,如儿童美术馆、儿童科学教育馆、儿童文化中心等,也有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的普通社会教育设施, 如博物馆、社区教育馆等,也有民间组织的教育机构,如博幼基金会等。社区会充分利用这些设施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以此来促进社区幼儿教育的发展。

儿童美术馆是政府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幼儿福利设施。只要是社区的幼儿, 均可在馆内参观、游戏。馆内一般设有幼儿各种感官的体验区、游戏区、幼儿交流区等,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会在幼儿参观、游戏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指导帮助, 并为家长提供各种教育咨询。

儿童科学教育馆是政府为从幼儿阶段抓起, 为推广科普而设立的幼儿福利设施。儿童科学教育馆设有儿童益智探索区、生命科学展示区、自然科学展示区、物质科学展示区、数学与地球科学展示区等,这对于促进与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与能力颇有益处。馆内还设有3D动感电影院, 幼儿在享受与屏幕上各种美丽的自然风景及各种奇妙的自然现象同步移动的乐趣过程中,可以深刻理解各种枯燥的科学知识。

儿童文化中心是台湾社区为幼儿专门设置的社区教育机构,经费由教育局直接拨款并管理日常的工作。中心内设施齐全,有幼儿交流室、阅览室、游戏室、绘画工作室等,幼儿可以在空闲时间由家长陪同在此活动。

在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的教育设施中, 也十分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台湾的博物馆如历史博物馆、水资源博物馆、袖珍纸博物馆、儿童交通博物馆、邮政博物馆等,都是幼儿经常光顾的场所。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大部分的博物馆会在节假日延长参观时间。

社区教育馆是综合性的社区教育机构, 它旨在促进了民众能力提升及社区的进步与发展。台湾目前有四个社区教育馆,分别设在新竹、彰化、台南、台东四个地方, 并在各乡镇均设立了社区教育馆分支机构或社区教育活动中心,其主要进行的活动有成人教育、家庭教育、艺术教育、生命教育等。社区教育馆是最贴近居民生活的学习设施,因此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许多馆内还备有儿童活动室或保育室。

这些公共教育设施除了开展日常的教育活动之外, 还会在台湾规定的节日和传统节日中组织幼儿参加节日庆祝活动。此外,各地区会根据自身的特色来举行一些节日活动,以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怀,培养幼儿继承及发扬传统民间艺术的意识。使幼儿在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中,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从而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除政府设置的这些教育设施之外, 还有很多民间机构也在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教育设施而大力支持社区幼儿教育工作。以博幼基金会为例,其秉承“不让穷孩子落入永远的贫穷”之理念,致力于“让知识带希望回家”,在社区开设课业辅导机构,主要面向弱势家庭的儿童,不仅仅提供课业辅导,还会提供情感支持,进行品格教育、亲子教育等。这样以来,极大地促进了社区幼儿教育的发展。

四、对我国大陆地区社区幼儿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规范相关法律政策,加大政府的支持

在台湾的社区幼儿教育的经营管理中,许多社区教育设施及活动都是有相应的法律政策保障的。在这些相关的法律政策的保障下,台湾的社区幼儿教育才得以迅速发展。在大陆,对于社区教育,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障其发展,关于社区幼儿教育,虽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要合理利用周围的社区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做了相关的条文说明,但仅是一种原则性规定。相关研究表明,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拿出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政策法规与管理办法,与之相配合而使活动能切实得以开展。他山之石可攻玉,我们可以参照台湾的有效做法,制定有关支持社区幼儿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完善相关的法律及法规,做到社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台湾社区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终身教育理念提出之后,台湾地区政府非常重视社区教育的发展,既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又在资金上大量投入,同时,在各社区设置各种幼儿教育设施,并形成了一种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共参与的格局。太陆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 政府逐年加大对社区教育资金的投入,多方筹集社区教育资金,为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形成网络状的幼儿教育组织形式。

台湾的社区幼儿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是一个网络状的综合体,幼儿园、家庭、社区、各行政部门、民间团体等都对此肩负着各自应有的职责。只有这样,在全社会的齐心协力之下,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当前的大陆,幼儿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自身还不完善,而要使其完善,仅依靠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不够的,需要社区、家庭,乃至社会各界的配合,需要一个网络状的幼儿教育环境, 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习台湾地区的做法,在政府大力支持之下,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社区幼儿教育中,同时,加强幼儿园与社区、家庭的联系,从而做到幼儿教育组织形式网络化。

(三)充分发挥各种社区公共场馆的作用

幼儿动作的发展特点 篇8

针对《指南》对儿童动作发展的目标要求,传统体育游戏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种类、灵活多样的形式、简单的材料和适合家长参与等特点,在达成幼儿动作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关键词:

传统体育游戏 幼儿 动作发展

传统体育游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它既彰显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儿童体育教育特色,同时为本民族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动作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部分提出了“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耐力”两个具体目标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本目标下的典型表现,表达了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相应能力的合理期望。针对《指南》对儿童动作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教育建议,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教学和运用,可以在达成幼儿动作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一、通过开展传统体育游戏活动,达成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

在幼儿园传统体育游戏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开展中过程中,游戏内容的科学性、适合性是开展游戏教学的前提。首先游戏的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进行教学和活动;其次游戏的种类要多样,选择的游戏要能够满足幼儿全面性发展的目标,关注幼儿多种动作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内容选择为我们的传统体育游戏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同时促进了我园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彰显了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身体健康中的独特教育价值。

二、传统体育游戏种类丰富多样,可以满足幼儿多项动作发展的需要

根据《指南》中对3-6岁幼儿动作的典型表现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把幼儿的动作发展分为平衡、钻爬、跳、追逐躲闪、抛接、投掷和走跑等几个方面。传统体育游戏可以锻炼几乎全部动作,满足幼儿时期动作发展的需要,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跳房子”“跳绳”等游戏发展幼儿多种跳的能力,通过“长江大桥”“转山洞”“连环山洞”等游戏发展幼儿钻爬的动作,通过“瞎子摸瘸子”“踩高跷”等游戏发展幼儿平衡能力,通过“丢手绢”“贴烧饼”“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发展幼儿追逐躲闪的能力,通过“打口袋”“跳房子”等游戏发展幼儿投掷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写王字”“拍电报”等多种游戏发展幼儿走、跑、控制的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不但丰富了幼儿园游戏的内容,更为幼儿多项动作的锻炼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有效的帮助。

三、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传统体育游戏

由于幼儿年龄尚小,有些经典而有趣的传统游戏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游戏,或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改变游戏的难度要求,更好的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例如小班幼儿可以玩“丢手绢”“钻山洞”“老狼几点了”等规则简单、动作难度小、运动量较小的游戏,最好配有儿歌指导的游戏;中班的幼儿可以玩“冰糕化了”“写王字”“炒豆豆”等规则稍有些复杂,动作难度不大的游戏;大班幼儿可以玩一些规则相对复杂、运动量较大、有一定竞争的游戏,如“跳房子”“打口袋”“贴烧饼”等……

四、通过难度把握,传统体育游戏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需要

传统体育游戏的游戏方法和要求本身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和采用不同的游戏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各年龄段,使同一游戏能够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使用。例如游戏“老鹰捉小鸡”,在小班我们可以由两个老师分别做老鹰和鸡妈妈,小朋友做小鸡,这样老师可以充分掌控游戏的运动量,让幼儿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游戏。在中班,我们可以让小朋友来做鸡妈妈和小鸡,老师来做老鹰,这样老师基本能够控制幼儿运动的方向和游戏的激烈程度。到了大班,我们可以让幼儿自由组合,选出老鹰和鸡妈妈开始游戏,老师对游戏的控制可以是根据幼儿的能力规定每组的总人数。这样,在同一个游戏中,利用角色的分配,可以很好的控制游戏的难度,使其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再如游戏“钻山洞”,小班幼儿可以钻师幼共同搭建的单个的山洞,中班幼儿可以分男女互相钻许多自由搭建的山洞,大班幼儿可以钻连环山洞。这样通过不同的搭建形式和山洞的多少改变游戏的难度,使游戏适合不同的年龄段幼儿进行活动。

五、传统体育游戏材料简单、方法灵活,方便随时展开游戏活动

相比现代游戏对场地和游戏材料的较多要求,传统体育游戏以其简单的材料和灵活的形式更加适合随时展开和结束活动。在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中,一根绳子、一个沙包、一条皮筋就是全部的游戏材料,还有许多传统体育游戏不需要任何的材料就能够展开游戏活动,这些材料简单易携带,不用提前做太多的准备;传统体育游戏对场地的条件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可以根据现有的场地选择不同的游戏,规定不同的规则。这些都决定了传统体育游戏可以随时开始和结束,不用受到太多的限制,不需要太多的准备,孩子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开始游戏,给孩子的动作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六、传统体育游戏适合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动作能力

上一篇:在药店做店长的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执法监察工作安排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