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课作业

2024-09-21

第一次课作业(通用11篇)

第一次课作业 篇1

材料科学课第一次作业,余崎江12123789

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从“石器时代的终结不是因为没有石头”说起

现在的很多媒体喜欢鼓吹人类的各种危机,使得很多人也跟着附和,什么石油危机、核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等等,说的好像人类在10年之内就将灭绝一样的,这完全就是危言耸听,一派胡言,写花边新闻写多了找新鲜感。我不相信媒体,因为绝大多数媒体说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目的。

我有这样一个观点,和那句话有很大的关系,就是文章的副标题:石器时代的终结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这句话的基本原理其实是经济学上的成本与收益平衡的问题,当一种东西的成本收益比变大的时候,人类势必会寻求另外一种替代品,即使这种东西以前性价比确实不够高,但这样做的确是有利可图的,比如水资源问题,淡水会没有吗?不会的,虽然现在的海水淡化和水处理都异常昂贵,但是一旦水的价格比油还贵的时候,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必将变得有利可图,就会刺激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的发展,于是淡水又源源不断的供应了。但是这句话的根本确是“发展是不变的规律”,正如人类文明与材料的关系,这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关系。

为什么说材料的发展很重要,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依赖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组织结构的优化,而材料的不断更新不仅直接提高了生产力,而且同时通过材料更新带来的工艺水平提高也间接的提高了生产力。

人类从石器时代一路走过来,经历了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进入现在的高分子材料时代,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文明,但是这些并不是最令我震撼的。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复合材料,因为他创造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一个帝国——蒙古帝国。这种复合材料指的是蒙古弓!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一个以战争为生产的民族,蒙古军队的核心是蒙古骑兵。蒙古骑兵是世界历史上最优秀最著名的骑兵部队,整个蒙古骑兵部队都是骑射骑兵,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两种。蒙古人拥有当时射程最远,杀伤力最大的组合式弓(这种武器通常由后背上的一条动物筋,弓肚上的一层角质物和中间的一个木架组成。这种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间,有效射程在180米左右。

帝国的前身曾掀起令欧洲为之发抖的“黄祸”,把俄罗斯彻底击败,并统治东欧长达两百年之久,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次被打败与征服。蒙古帝国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唯一霸主,是当时世界的太阳,无人可以比肩的超级强国,弓背上的动物筋提供了角质物所缺乏的韧性,弓肚上的一层角质物提供了动物筋所缺乏的强度,看似简单的组合却绝妙的决绝了材料的韧度与强度不协调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弓的性能。现在的很多的应用,比如空客A380用的玻璃纤维铝合金作为机壳,看似很高级,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原始时期就有应用了,在西安东郊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人已经用草茎增强土坯作住房墙体材料。中国沿用至今的漆器是用漆作基体,麻绒或丝绢织物作增强体的复合材料,这种漆器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有萌芽。我们不能就此得出古人充满智慧的结论,为什么,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思维要求,用不同的东西组合,取长补短。复合材料给我思维上的启示远大于复合材料本身性能提高给我带来的震撼。

材料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就像是DNA的螺旋结构,围绕着思维的演进不断旋转向上!人类文明只会越来越繁荣的。

第一次课作业 篇2

作业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通过作业讲评能够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 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然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作业讲评课因缺乏能提高学生兴趣的辅助手段, 如视频、图片、活动等, 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教师口若悬河, 学生昏昏欲睡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如果能巧妙利用各种适宜的心理效应, 就有可能唤起学生的思维兴奋,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从而发挥学生主体性, 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社会作业讲评课的教学目标。以下是笔者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讲评课教学实践中运用心理效应的几点做法。

一、鲶鱼效应:提高参与度

从前, 充氧设备不发达, 长途贩运的鱼苗常常大量死亡, 鱼贩损失惨重。后来有人在槽中放入几条鲶鱼, 为了避开鲶鱼吞噬, 所有的鱼苗都本能地快速游动, 这样, 他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取氧气, 死亡率反而大大降低。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社会作业时常会出现答案复杂的题目, 学生启而难发甚至不发的情况不在少数, 因为课时的关系, 很多时候教师索性大包大揽、一讲到底。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部分学生会因为抵挡不住长时间单调刺激产生的心理疲倦而昏昏欲睡, 甚至变成了只会记录答案的“机器”;另一种是因为全部是教师在讲, 学生不用动脑没有“危险”, 所以“身在曹营心在汉”, 小差都不知道开到哪里去了。因此, 在社会作业讲评课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适度的紧张感, 刺激学生思维兴奋,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1.“双讲”结合。

“双讲”指的是教师讲与学生讲相结合。社会习题有相当多的答案是可以通过课本自行获得的, 比如大部分选择题, 非选择题中部分客观性小题。此类题目笔者一般是放手让学生讲, 讲得不对之处由其他学生来纠正, 都讲不清楚的才由我来解答。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同时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 讲问结合。

即教师讲解题目时适当穿插提问。问题可以是在现有知识基础上的联系和拓展。

例1: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选择题:

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深居亚洲腹地, 与世界各国联系不便。

B.我国的大部分处在热带, 热量条件不好。

C.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

D.我国跨纬度近50度, 南北气候差异大。

学生很轻松的回答:“D”。

继续提问:“那么A、B、C为什么不选?请你们来说说理由, 好吗?” (学生答)

继续提问:“那么,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单位?说出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和简称。” (学生答)

拓展:“纬度跨度大造成南北温差大, 那么经度跨度大会造成什么差异大?”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选择题, 学生几乎不用多动脑子, 而接下去的一连串问题则需要动一动脑子, 但是难度又不大, 学生通过回忆或翻找课本都能答出来。这样的设计创造了一种适度而愉悦的紧张感, 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 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将知识进行纵向横向联系贯通的好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 讲评结合。

即教师通过呈现个别学生答案, 让多个学生来评价答案, 又让多个学生来评价学生的评价, 最后教师评价并分析解题思路。

例2: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问答题:

材料:目前, 治理滇池面临着诸多问题:污水厂处理效率不高, 污水处理能力总体不足;全社会保护滇池的意识还不强, 乱扔、乱放垃圾等现象仍然突出;与污染治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监控系统不完善等。

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采取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 (6分)

在实物投影仪上呈现学生的答案: (1)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2) 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3) 完善监控系统。

问学生:这样的回答你给他几分?说说你的评分理由。 (学生评)

接下来, 在学生评学生答案, 学生评学生评分理由的基础上, 笔者适时地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分析解题思路:这样的答案老师最多给他3分。理由很简单:这不是具体措施, 只是目的。在措辞上, 具体措施=具体做法﹢目的。如答案中的 (1) 可以修改为:依靠科技, 加强技术设备更新改造 (具体做法) ,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目的) 。 (2) (3) 两点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改法自己来修改完成。

这样, 在“鲶鱼” (教师) 的刺激下, 一部分“小鱼” (学生) 因担心被老师叫到而变得紧张起来, 一部分“小鱼” (学生) 因担心失去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变得活跃起来,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学生的参与度高, 效果非常好。

二、禁果效应:激发求知欲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 有位叫潘多拉的姑娘从万神之神宙斯那里, 得到一个神秘的小匣子, 宙斯严令禁止她打开, 这就激发了姑娘的猎奇和冒险心理, 一种急欲探求盒子秘密的心理, 使她终于将它打开, 于是灾祸由此飞出, 充满人间。潘多拉姑娘的心理正应验了一句俄罗斯谚语:“禁果格外甜”, 也就是所谓的“禁果效应”。

学生在答社会习题时, 有两种错误比较常见, 一是课本知识不熟悉, 且看课本不仔细, 不能把题目要求的所有知识点答完整;二是审题不清, 往往忽略掉一些关键的题目要求。这两种错误直接点出来都很简单, 学生理解得也很快, 但是下一次再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也很大, 只有让他们自己找出症结所在,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可以利用“禁果效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至症结所在, 欲擒故纵, 刺激学生自己去寻求解答。

例3: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问答题:

丝绸之路开通后, 各国商人、使者东来西往, 中外交流频繁。请说出中国古代经过丝绸之路进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两件大事。

该题答案可写唐朝玄奘西行和元朝马可·波罗东来, 但是不少同学都写了张骞出使西域。出现这个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审题不仔细, 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给出的限制条件“丝绸之路开通后”, 而张骞通西域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事件。在讲评此题时, 笔者故意不直接说明, 而是说:“只要找到题目中的一句话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能写张骞 (通西域) 了。”学生的好奇心被挑了起来, 笔者继续说:“不过我估计你们找不到, 要不然怎么会做错。”有学生不服气了:“考试的时候时间紧。”“我紧张了没看清。”我于是说:“不见得, 现在时间够也不紧张, 你们也未必找得到。”“谁说的!”学生纷纷开始低头努力寻找。很快就有学生找到, 请他解释为什么, 下面的学生都已经忍不住在回答了。

通过这样的方法, 学生对该知识点以及类似题目的审题方法都有了更牢固的掌握, 可谓一举两得。无法知晓的事物, 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学生有更大的诱惑力。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好奇心, 好奇心往往同时也与好胜心结合在一起, 由实例可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例4: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选择题:

下图是上海、三亚、哈尔滨、北京四城市的年降水量分布图, 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三亚、上海、北京、哈尔滨

B.哈尔滨、北京、上海、三亚

C.哈尔滨、北京、三亚、上海

D.北京、哈尔滨、上海、三亚

题目在大屏幕上呈现后, 笔者接着说:“我估计这道题我们班没有一个同学会做对, 信吗?”笔者“挑衅”的语言激起了学生的“众怒”, 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笔者。笔者接着说:“那谁来试试?”有的学生答对了, 有的答错了, 我一言不发, 在一边看“热闹”, 让他们“自相残杀”。几分钟后, 笔者说:“同学们, 想知道简便方法吗?”这时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想!老师, 快点告诉我们吧!”

这样笔者被学生请上了“主席台”发表了精彩的演说:要判断该城市是北方还是南方, 最好看气温曲线图。一月气温小于0°C的为北方, 反之为南方。当然根据年降水量柱状图也可以来判断:年降水量 (各月降水量相加) 小于800mm的为北方, 反之为南方。”

这样一说, 学生们似乎恍然大悟, 有的同学的思维又开始作“休眠状”了。这时笔者继续“挑衅”:“刚才这题不算难, 下面这题我保证没有同学做得出。想挑战吗?”这时经过一番“撕杀”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的学生们再次被笔者“激怒”, 几欲先答。笔者模仿王小丫的口气说:“请听题:两个同为南方的城市, 根据降水量柱状图, 如何判断哪个更南?”这样学生的思维又开始踏上了新的旅程。

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 尤其是十三四岁的男孩子, 他们正处于“心理断乳期”, 往往敏感而自尊。求胜心强, 逆反心理重, 在教学中我们巧妙地利用“禁果”效应,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罗森塔尔效应:激励自信心

1968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学校, 之后, 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8个月后, 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 各方面进步明显。人们把这种由他人 (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权威他人”) 的期望和热爱, 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 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 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 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 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 变得自信、自尊, 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以避免对方失望, 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社会学科跟其他学科相比较, 对固有知识的依赖比较浅, 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哪怕前一学期的基础不好,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要取得良好成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要不断传递给学生积极的期待。

例5: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材料一: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来, 宁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全区生产总值由3.29亿元增长到889.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9元, 农民收入接近3200元。

材料二:宁夏煤炭储量居全国第六位, 还有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宁夏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制定了《宁夏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等吸引外来投资的许多优惠政策。

问题:根据材料二, 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宁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2分)

学生:原因是“政府制定了《宁夏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等吸引外来投资的许多优惠政策。”

师:嗯, 很好!你答题时注意到了设问中的限制性条件“根据材料二”, 审题仔细, 有进步。不过这样答严格地讲没有分数, 你再看看题目, 还有没有忽略什么?

学生:应该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师:好的, 另一个条件“市场经济的知识”也被你发现了。这样答可以给你1分。想想看还有1分扣在哪里?

学生:噢, 应改为“政府的宏观调控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 发挥了积极作用。”

师:答到关键点了, 很棒!这样答就可以得满分了。能说说理由吗?

学生:因为设问中有两个条件:“根据材料二”和“市场经济的知识”;同时要注意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一定会带来积极后果, 有可能是消极后果。

师:完全正确, 这回不仅审题仔细, 而且还注意了措辞, 不愧为一个优秀生!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

鼓励性评价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 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 也才会愿意甚至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此外, 笔者也尝试过其他方法, 比如每讲解一个小题就请得满分的同学举手, 笔者同时加以赞许, 如果题目较难也可以降低得分要求, 因为是小题, 成绩落后的同学也有可能完全答对, 这样每次举手都是给学生一个增强自信的机会。如果有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举手的, 可以用眼神, 或者拍拍肩之类的小动作给予额外的嘉许, 让他们慢慢累积成功的体验, 不断树立自信心, 从而实现整体性的提高。

总之, 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各种心理效应, 并能把它灵活运用到课堂实践中,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求知欲, 开发学生潜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失为社会作业讲评课由“低效”走向“高效”的好方法。同时, 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 (七、八、九年级)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学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第一次没完成作业(例文)  篇3

那是我上四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我跟往日一样,早早就来到学校。刚进教室,组长就检查作业来了。这下,我才想起中午只顾看《百家讲坛》,结果把做数学作业的事给忘了。怎么办呢?那会儿,我多么希望组长能放过我一马,不把这事儿告诉老师。可是,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我们的组长可是班里出了名的“小包公”。

很快地,组长告诉我,老师要我到办公室去一趟。带着几分不安,我来到了老师的面前。还没等我站好,洪老师就问:“钦昭,中午的作业完成了吗?”那一刻,我不知哪来的勇气,竟然告诉老师:“完成了!”“那作业呢?”“在教室里!”“哦,那你现在就回教室把作业拿到办公室来,好吗?”

走出办公室,我飞奔回教室,从同桌那儿借到作业抄了起来。一会儿,我带着抄好的作业再次来到办公室。可是,当我把作业放到老师面前时,老师脸色变了,她紧紧地盯着我,好久好久才说了这么几句话:“这作业是在家里做的吗?说实话吧!现在说实话我还会原谅你!否则……”透过老师的眼神,我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我只好如实地向老师交代了自己刚才所做的一切。

那一次,老师最终还是原谅了我。可就是因为那一次,我总觉得自己好像是丢失了什么似的,每次组长要检查作业的时候,我就脸红。

四年级品德上册第一课限时作业 篇4

第1课让健康文明驻我家

班级姓名

一、评一评: 对的打(√),错的打(×)。

1.家庭幸福就是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

2.文明家庭只需要拥有文明的家风、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成员保持身心健康。()

3.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生活的文明程度。()

4.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6.文明家庭是大人的事情,与我们小学生无关。()

7.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8.回到家就喝凉水。()

9.睡前和父母说声晚安。()

10.每次做完作业都要自己整理好书包再睡觉。()

11.外出时在大街上乱跑。()

12.看电视时声音放得很大。()

13.按时起床、按时休息。()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写在括号里。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文明家庭在人际关系上()

A、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

B、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帮忙、相互关心

C、家长说了算

2.下列属于良好生活习惯的是()

A、垃圾分类装袋

B、上网成瘾

C、不吃早饭、挑食

第一次课作业 篇5

作业讲评课反思,作业讲评课小结,作业讲评课论文

以生为本的作业讲评

作者/姚玉美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常规环节。审视现实的讲评教学,有这样的一种状况: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提升“效率”,爆豆一般的向学生简单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则恭顺被动的机械接受。讲评只是走过场,学生还是懵懂不清。究其实质,这样的讲评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思维权,侵害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作业讲评,才能收到良好的讲评效果。笔者在上讲评课的时候,尝试着改变讲评方式,由教师直接告知转变为学生体验获取。

一、自主反思探究――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生的作业经过教师认真的批改之后,发还给学生,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目重新审题并纠错改正。有几类纠错比较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改正。第一类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如题目中是反向提问,但学生由于惯性思维选择了正向答案而造成的错误;第二类是由于知识点不清造成的错误。如政府依法行政与党依法执政混淆不清;第三类是由于审题范围或方向的偏差而造成的错误。如意义题答成了措施题。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学生经过仔细的重新审题并参照课堂摘记能自主纠正,且会以此为鉴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学生不出错或少出错。教师总是努力讲细讲透,并反复警示易出错的地方,但学生还是一错再错。老师应该给学生留有空白,促使学生养成学则必反思的习惯,通过对自身错误的反思,消除闲惑,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构建易错题的题库,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二、学生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激思想

面对自己无法解答或答不完整但通过集体谈论能有效破解的难题,教师交给同学们,让他们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去共同解决。比如:选择题中异项的排除,(教学论文 )同学可以经过辩论的方式,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选择;非选择题中的某些意义题,同学们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把握不同的主题,进而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思维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题方式。培养更生动、更富创造性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师生共同探究――深入浅出拔高度

在作业讲评中,有几类题比较适合师生共同探究的。第一类是举一反三的附有条件性的经典难题。比如: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都是联系的吗?联系具有客观性,人能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吗?等等。第二类是知识体系的构建和重构。在总结或复习的时候,让学生在宏观上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尤为重要。这时,以学生自主构建体系并辅以教师的指导是很有效的一种讲评方式。第三类是优秀的作业展示。展示优秀作业往往比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更具影响力。优秀作业展示的不只是答题者严谨的答题方式和答题智慧,还有答题者认真的答题态度,这对同学们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和示范效应。

教师在课堂讲评过程中要有意识探寻现场合作探究的细节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巧妙地引导学生思维向教学目标靠近。同时,教师也要顺着学生的思维方向,适时调整和改变预设的思路,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氛围和节奏,在互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感悟生成的过程和意义,感受自我突破的成就和自信。

第一次作业答案 篇6

1、中间商有哪些类型,如何选择中间商?

答:中间商是指帮助企业将产品出售给用户的中间组织或个人。

根据中间商在商品流转过程中的基本职能的差异性,可将中间商划分为如下类别:

(1)经销商与代理商

A.经销商与代理商的概念

经销商(merchants)是从事商品交易业务,在商品买卖过程中拥有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

代理商(agents)是接受生产者或商品提供者委托,从事商品交易业务,但不拥有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

B.经销商与代理商的区别

经销的双方是一种买卖关系,代理的双方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经销商以自己的名义从事销售,经销商的收入是买卖差价;而代理商以厂家的名义从事销售,代理商的收入是佣金。

(2)批发商与零售商

A.批发商

批发商(wholesaling)是指大批量购进,并批量售出,在产品购销过程中获取批发商业利润的单位或个人。其购进对象通常是生产者或其他批发商;其售出对象多数为零售商。

B.零售商

零售商(retailing)是以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为主,并提供

相关服务的企业或个人,是分销渠道的最终环节和出口。零售商一般按业态分类,根据国标(GB/T 18106—2004),零售业态总体上分为有店铺和无店铺零售。

2、人员推销的策略有哪些?

答:推销是属于实践性的活动,策略比较多而且因人而异:(1)试探性策略,亦称刺激——反应策略。就是在不了解客户需要的情况下,事先准备好要说的话,对客户进行试探。同时密切注意对方的反应,然后根据反应进行说明或宣传。(2)针对性策略,亦称配合——成交策略。这种策略的特点,是事先基本了解客户的某些方面的需要,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当讲到“点子”上引起客户共鸣时,就有可能促成交易。(3)诱导性策略,也称诱发——满足策略。这是一种创造性推销,即首先设法引起客户需要,再说明我所推销的这种服务产品能较好地满足这种需要。这种策略要求推销人员有较高的推销技术,在“不知不觉”中成交。

3、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有哪些组织形式?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作业现状研究 篇7

一、新课标下初中英语作业现状分析

新课改下, 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当中还能享受作业的乐趣, 且从中得到更多启发, 获取更多的英语知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但是, 初中英语作业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 若要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英语作业水平, 务必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其现状。

1. 作业目的过于直接

初中英语作业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而当前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认为英语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因此, 只简单布置课本上的知识点, 没有进行一定的延伸, 忽略了学生英语学习应用能力、英语学习方法的培养等。

2. 作业的安排不够合理

纵观当前的英语作业, 书面作业占据着主要地位, 其他形式的作业相对较少,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书面作业方便检查, 教师可以明确知道作业完成情况;二是当今的英语测试也是以书面为主, 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的测试都依赖于书面形式, 忽视了听力、口语、阅读的特殊性, 这些知识点是难以通过书面体现出来的, 因此, 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优化作业结构, 合理安排学生作业, 加重听力、口语、阅读的作业比重。

3. 不注重语感培养

目前, 初中学生英语作业有了突破性的效果, 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英语不但是一门学科, 还是一种语言, 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 老师应该从教科书内容出发, 使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英语学习互相联合, 让其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能轻松应用英语。因此, 教师要把英语语感融入到学生的作业中, 让学生掌握准确的英语, 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 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让学生所学到的英语可以在生活中使用。

4. 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 要学好一门语言, 不单要学习单词、语法等理论知识, 还要对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目前的初中英语作业中涉及英语国家文化和传统的内容并不多,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 很多中国式的思维和文化在英语中并不适用, 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作业中融入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网络和书籍, 结合课堂知识, 加深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

二、解决初中英语作业现状的措施

1. 减少作业负担

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 教学课程量较大, 初中生的心理不够成熟, 面对过多的教学课程, 往往会倍感压力。因此, 布置作业时老师可以适当减少作业负担,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例如, 老师可以将学生作业的时间控制在20 分钟左右, 并且合理安排作业内容, 不但能够降低学生对英语的厌烦感, 还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英语知识。

2. 创新英语作业形式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深入, 英语教学要求不断提高, 传统的书面式作业让学生越来越厌倦, 因此, 老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 将传统的书面式转化为非书面式。

例如, 讲授七年级英语课程“My name’s Gina”时, 老师可以将以往的书面作业形式转化为口头形式, 让学生做自我介绍。这样一来, 不但有效减少了学生的课余作业时间, 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英语的口语能力等。

3. 让作业贴近实际生活

如果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切, 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对提升学生英语作业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 作业与实际生活相关, 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当中。

4. 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学生若要学好英语, 就必须深入了解英语文化。英语是国际之间互相交流、沟通中通用的一种语言, 但是各个国家所使用的英语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 因此, 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 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多了解其他国家的英语文化, 对学生将来应用英语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加强英语作业形式的创新, 使学生在新颖的作业形式中, 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轻松愉快地完成英语作业, 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目标。

追求智慧高效的作业讲评课 篇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们意识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设计上来。当前,我们主要是关注数学新授课设计,而往往忽视了数学课中一种重要的课型设计——作业讲评课。这种课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师不断进行反思,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使作业讲评课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产生更好的效益呢?

一、设计理念——高屋建瓴

1.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作业讲评课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和掌握解题策略的全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的形成,从而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为此,教师在讲评时应根据学生作业的实际情况,巧妙引导,耐心启发,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获得数学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多元智能教学理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学生由于智能结构各异,其学习风格也有许多不同,成功的教学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教师不管学生智能特点差异,不管学生习题解答情况如何,从头至尾将习题一一讲解,结果教师累得筋疲力尽,而学生也收获不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这种用同样的要求、方式去讲评作业是不科学的、低效的。为此,讲评时教师应积极实行分层教学,多角度地分析,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把握原则——胸有成竹

通过作业讲评使学生能够做到纠正错误、扬长避短、丰富体验、开阔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上好作业讲评课,优化讲评效果,我们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及时讲评——趁热打铁。练习刚做完,学生的思维热度尚存,对习题相对熟悉,对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印象很深,也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作业情况。因此,作业要及时讲评。事实上学生做错的题目不一定不会做,很多学生看了做错的作业后很快就明白怎么正确解答了。学生通过自己的反省、领悟就能弄明白的题目,教师无需讲评。教师把作业批改完后,应及时发还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作业的情况,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这样也能使学生延续作业时的兴奋点。教师批阅完作业后及时讲评,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讲评更贴近学生的心理,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练习讲评时如果能针对学生学习的症结进行分析,切中学生在学习上的要害和薄弱点,那么通过讲评,就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因此,在作业讲评时,不要面面俱到,而要针对重难点有所侧重。有些习题要详细分析,如涉及主干知识或者具有典型解题方法的习题,而有些习题则可以进行一些简略说明。有些习题在设计时故意设置一些陷阱,使很多学生“上当”,只要适当提醒以引起学生注意即可。有些习题尽管出现错误的学生不多,但是如属于对概念和规律的基本解构的作业题不要轻易放过,要通过作业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讲评时详略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习题本身的因素,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在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注意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三、课前分析——有的放矢

习题都有不同层次的考查目标,仅仅满足于学生会做这些习题,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浅层次的,并不能完全发挥习题发展思维、启迪智慧的作用。要充分激活习题的思维含量,打造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师讲评前应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1.整体把握作业中的“面”。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必须及时批改完,整理好学生的答题情况,包括错误发生的现象类别、错误的人数。教师还要充分思考本次作业涉及哪些知识点,习题中蕴含了哪些思想方法,运用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解题时存在哪些障碍。区分基础巩固题和拓展提高题,以此确定讲评节奏。

2.及时捕捉作业中的“点”。

(1)错误率较高的题目。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错题最容易暴露学生思维的缺陷与不足,记录、分析、理性反思这些错误,可以让我们找到学生思维的“盲点”。学生出错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对概念和规律掌握得不够扎实,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导致对题意没有完全理解清楚,甚至对现实生活缺少感性认识不能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等。

(2)有利于思维提升的题目。有些题目思维内涵丰富,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精讲精评、小题大做,则能使其成为学生思维交流的平台,促进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同伴互助——不拘一格

作业讲评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性的教学活动,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能达到好的讲评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主纠错,自我反思,交流分享,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1.自评自改,独立反思。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此,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有些是学生造成的错误,让他们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哪些是做题时麻痹大意而造成的差错,哪些是看题目或写字潦草模糊造成的差错,哪些是自己真正不会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订正,在讲评时教师只稍作提醒,让学生从老师的批改情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他们在思考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同时提高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评互改,平等交流。对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希望得到外界的帮助。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将自己搞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巧用小组合作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进行互评互改时,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由其他同学指出错误原因及解决方法。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应适当进行巡视,对有创造性解题思路的学生进行鼓励评价,并引导学生选择最优的方法。

五、全班讲评——事半功倍

问题来源于学生,把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进行讲评,这一过程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灵活有效地选择多种方法来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剖析典型,一针见血。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断交流、整合信息的过程。作业讲评课更是如此,决不能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交流,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要重点剖析,就题论理,正本清源。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分析、讨论,再让学生汇报想法,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原因,查漏补缺,理清解题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五年级下册“圆”这一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将一个直径是8厘米的圆形纸片沿直径对折后,得到一个半圆,这个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3.14×8÷2=12.56厘米。分析错因:这里求的是圆周长的一半是多少厘米,学生对半圆的周长理解不清。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画出半圆),要求半圆的周长,应该包括哪两部分?很显然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弄清了半圆的周长包括圆周长的一半还要加上一条直径。正确结果是:3.14×8÷2+8=20.56厘米。通过分析,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2.分类梳理,构建联系。在练习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同类的题目,我们要进行分类讲解,使学生对练习中同类型的题目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在相关知识之间建构一定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总结提高。具体可按三种方式分类:(1)按照知识点分类,即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2)根据解题方法归类,即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3)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①过程分析错误;②思维定势的负迁移;③计算错误;④模型建立失当;⑤对概念的理解不透甚至错误等。

例如,五年级下册“圆”这一单元练习时,先分析填空题:在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尽可能大的圆。圆的周长是( )厘米。(图1)

图1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为要使这个圆的面积尽可能大,则直径要尽可能大,因为直径决定圆的大小,直径取最大值应和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所以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

再分析一道操作题:在一个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尽可能大的圆。圆的周长是( )厘米。画一画,算一算。(图2)

图2

这道题同样是尽可能大的圆,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在这里直径是6厘米,还是4厘米呢?学生通过观察和尝试画一画,得出直径最大值只能与宽相等,取4厘米,因此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接着教师又将上面两题进行了比较,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清晰的认识。

最后分析解决问题: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一个长是18厘米、宽是7.12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来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后,你有什么发现?一根铁丝的长度,既是长方形的周长也是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可以根据周长分别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最后求出三种图形的面积。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其次是正方形的面积,最小的是长方形的面积。

通过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将填空题、操作题里有关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知识有层次地罗列在一起,建立了知识间内在的联系。

3.变式训练,举一反三。在作业讲评时不能局限于“就题论题,浅尝辄止”,要透过题目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性、发散性讲评。力求通过对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对问题条件发散——“一题多变”;对情景发散——“一题多联”等方式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不仅可以巩固新知识、复习旧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找到在解题时应该掌握的最基本、最典型的方法。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如,六年级《数学》上册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六(2)班一共有40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男生有多少人?学生完成这道题无需费太大的力气,教师可以通过变式练习来拓展学生解题思路。如变式题1:六(2)班一共有40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男生有多少人?学生练习后教师接着又将此题改编如下:六(2)班一共有40人,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男生有多少人?这种将习题进行适度地改编让学生练习的方法,使这些习题的训练价值得以提升,如此举一反三的讲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和方法,对此类问题的解答就能触类旁通。

六、 课尾点评——竿头日进

1.不可小觑——养成习惯

讲评中还要关注那些因非智力因素影响而出现的错误,有些题目是由于学生自身粗心、漏做、抄错题目、计算错误等原因而做错的,这些都是教师在讲评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的方面。另外,多数学生总是急匆匆地做完作业就交给组长,根本不检查作业,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养成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的良好习惯。

2.授之以渔——做好总结

练习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问题,所以,练习总结非常重要。(1)总结经验:练习中主要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经常出现的,哪些问题是新出现的,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去解决;(2)总结解题方法:教师在讲完一些习题后,应帮助学生进行归类并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行成于思——完善提升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深刻反思:是钻研教材不深,驾驭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不当,还是工作态度不好等。教师在讲评后要养成深刻反思、吸取教训的习惯,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弥补,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数学是一门因思维的激荡与争辩而独具魅力的学科。优化作业讲评,无需光鲜的形式,教师的悉心钻研、潜心挖掘、智慧引领足以让它焕发出由内而外的美丽,努力让这种深层次的美丽促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厚实、高效,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是为师者应有的追求。

片段一 剖析典型

出示: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28,这两个数可能是( )和( )、( )和( )。

师:通过题中两个条件,你想到了什么?

生1: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

生2:已知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我想到了最小公倍数28就是这两个数相乘的积。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两个数的乘积是28,公因数只有1。接着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些数相乘的积是28。(教师板书:( )×( )=28)

生3:1乘28等于28。

生4:2乘14等于28。

生5:4乘7等于28。

师:我们找到的这三组数都符合题目的条件吗?哪些不符合条件呢?

生6:我发现2和14不符合条件,虽然这两个数的乘积是28,但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2,不是1,所以不符合条件。

师:说得真好,这道题我们应该选择1和28、4和7这两组数。通过刚才这道题的分析,说明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仔细。

【赏析】这道题错误率较高,很多同学都写了2和14这一组,没有考虑到这两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2,不符合条件。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对学生作业中典型的错误进行集体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根源,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片段二 分类梳理

教师出示例题:五(1)班的人数在40~50之间。如果每6人一组分组,能正好分完;如果每8人一组分组,也能正好分完。这个班有多少人?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生1:读了题中的条件,我认为这个班的人数既是6的倍数,也是8的倍数。

生2:是求6和8的公倍数。

生3:公倍数应该在40~50之间。

师:谁来找一找这个公倍数是多少?

生4:我找到6和8的公倍数有24、48、72……符合条件的只有48。

师:正确答案是48人,很多同学只是求了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而这道题显然是求40~50之间6和8的公倍数,所以在今后的解题中我们要根据题意来具体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师再出示例题:五年级同学做操,排成12人一队,还缺4人;排成15人一队,还是缺4人,五年级同学最少有多少人?

师:题中两种排法都缺4人,这里缺4人怎么处理呢?

生1:我们可以假设这4人没有缺少,排成12人或15人都正好。

生2:也就是求出12和15的最小公倍数60,然后用60减去4等于56就可以了。

……

【赏析】讲评作业时,肯定会出现一些同类的题目,可能是相同的知识点,也可能是相同的解题策略等,把这些习题集中起来进行讲评,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化归意识,使他们感悟到这些知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从而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作业讲评时只做到就题论题是远远不够的。上面两道题都是运用了公倍数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讲评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掌握了解题规律,并适时进行总结,让学生通过一道题或几道题看出一类题的解答本质。

片段三 举一反三

教师出示例题:把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同样大小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剪出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师:剪成同样大小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正方形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你想到了什么?

生1: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4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

生2:要求正方形边长最长,就是求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生3:求出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生4: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6厘米。

师:老师把这道题的问题改变一下,问题是“剪出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理解这一问题的?

……

【赏析】作业讲评时要“借题发挥”,多角度地对原题逐步加以引申和发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对原题的问题进行了改造,提出了“正方形边长可能是多少厘米?”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教学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对知识理解更深刻,方法掌握更好,收到一题多变、一题多得、触类旁通的效果,更使学生的综合、抽象、概括、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城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管理沟通第一次作业 篇9

1、沟通主体是指有目的地对沟通客体施加影响的个人和团体,诸如党、团、行政组织、家

庭、社会文化团体及社会成员等。沟通主体可以选择和决定沟通客体、沟通介体、沟通环境和沟通渠道,在沟通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2、沟通客体即沟通对象,包括个体沟通对象和团体沟通对象;团体的沟通对象还有正式群

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分。沟通对象是沟通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在沟通过程中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3、沟通介体即沟通主体用以影响、作用于沟通客体的中介,包括沟通内容和沟通方法。沟

通主体与客体间的联系,保证沟通过程的正常开展。

4、沟通环境既包括与个体间接联系的社会整体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政治观点、道

德风尚、群体结构),又包括与个体直接联系的区域环境(学习、工作、单位或家庭等),对个体直接施加影响的社会情境及小型的人际群落。

第一次改作业作文 篇10

今天第三节课要写语文练习册,快要下课了。老师要选8个小组长来批改这些作业,还说:“要选负责的`小组长。”轮到我们组了,我虽然把我的小手举得高高的,但是一看到我们组的队员:孙班长,刘超逸……这些人。比起来,我想当上小组长就如登天一般难。而她们呢,小菜一碟就当上小组长。“第八组,李琳负责了。”“什么、我当小老师?”我突然惊醒,这个好消息传入我的耳朵。虽然我在表面只笑一下,但心里却不知有多高兴呢!这如同比登山一般难的事我居然轻而易举地就当上了。呵,我一定不会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期望。

开始检查了,首先我看了看孙班长的,翻开它的作业不由得惊叹起来,“哇,字迹好工整呀”我几乎都敢保证肯定都是一百分。唉,我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过经过我细心而又仔细的检查之下还是看见了一个错字,“千钧一发”的“钧”她写成了一个这样的“均”。我每次改到一个一个错别字的时候我都会为自己自豪!不过,当我看到陈伟文的作业时,我不得不摇头,跟孙班长的比起来简直相差甚远。就如陈老师说的:“看孙班长的作业那叫个享受,但是一看到一些男同学的作业啊,就叫个不舒服,头疼啊”我开始听老师说的时候没感觉,可是真改起来啊,还不能不相信老师说的话。终于,在我的一番努力下,改完了。

第一次课作业 篇11

一、开创一个“活”作业——活动作业

活动作业,突破了传统作业的形式,彻底消除了简单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作业从单一的“抄写”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巧妙结合唱、画、游戏、制作、收集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1、表演(performance),使学生“动”中有趣味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因此,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演讲、表演、英语角等。

2、手工设计(manual design),使学生“动”中享受成功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实现“动中学,学中动,做中学”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后适当设计一些手工制作的内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生边做边学,使原本枯燥无味、形式呆板的作业,变得乐趣无穷。如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英文ID card、自制写有英语贺词的圣诞卡等。

3、调查(survey),使学生“动”有所思

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或实践紧密结合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如学完Go for it第八册Unit 11有关家务事(do chores)后,让学生开展调查:家里都有哪些家务事要做?自己承担了多少?然后在课上汇报。通过这样的活动作业,学生们会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品德,使教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创作(creation),使学生“动”中展示个性

教师应创设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如教师每个月可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办英语小报,内容包括英语知识、外国风俗、英语笑话、幽默、谜语等,并张贴在墙上以便全班学生共享。这一作业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个性。

5、网上冲浪(surfing on the Internet),使学生“动”有所得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接触、学习英语的途径很多,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收看电视、广播,尤其是可以通过畅游网络获得更多的课外资源。现行的Go for it内容涉及面宽,信息量大,任务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载体丰富多彩,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热点话题空间无限,教师如能帮助学生把这些书本知识适度延伸,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思维。

6、收集(collection),使学生“动”有收获

要鼓励学生学习丰富的课外知识,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词汇。例如:一些国家的英文缩写“USA”、“UK”、“CAN”等;电视电台中的“CCTV”、“BBC”等;一些知名商标如“kappa”、“CoCa—Cola”;一些提示标语:“No Smoking”、“Exit”、“Entrance”、“Push”、“Pull”等。到了一些英美国家的节日,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的传说和有关知识,更好地去体会英美文化视野,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二.立足一个“趣”字——弹性作业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其认知基础、个性特征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并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针对这一情况,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水平的高低,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作业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关注一个“情”字——情境表演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排练一些情景剧让学生表演,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能亲身体验角色,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培养了交际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如:学完shopping这个话题后,让学生设计多种实际情景,或到水果店、或在玩具店编写对话并表演。又如;学完第八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后,让学生做出他们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并用英语介绍。学生们兴致很高,积极合作,自编,自导,自演,他们在情境表演中体验了角色,活用了语言。

四.抓准一个“实”字——特殊作业

英语写的作业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词汇、句子、文章三大块。为了把知识落到实处,笔者设计了这个特殊的作业:从学期一开始就让学生准备一个词汇本,在词汇本上给每个单词编号,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词典上查单词的音、形、义和用法,以便于学生随时可以查阅;对于读到、学到的好的句子,甚至是同学所造的优美句子,随时加以记录,从而为自己所用;对于那些典型的错句,也要抄写到这个“特殊”的作业本里,这样可以给复习带来方便;读到优美的语篇或文章,当然也要收录在案,还可以仿写、续写读后感等。这样的作业没有时间限制,学生的自由空间很大,同时,又是他们自己所喜欢的。只要坚持下去,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还能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上一篇:门诊处方质量检查表样表下一篇:春雨抒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