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共9篇)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篇1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广州市矿泉中学李丽华
摘 要:如何提升学生语文素质是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急迫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的根本失误在于学生阅读太少。纠正这一失误,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办法是将学生从繁琐的课文分析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做阅读的主人。为此,教师要善用“删增法”,充实课内阅读教材,精讲多读;让学生扎实的“读”,教师行之有效的“导”;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切磋。
关键词:语文教育;语文素质;课外阅读;实践探索
当前中学语文教改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各门各派的语文教改专家(包括广大语文教师)在努力研究如何革除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改变学生语文素质低下的现况。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及卓著的教学成果,但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未转化为实效的也为数不少,学生的语文素质依然堪忧。我认为纠正语文教学失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将学生从繁琐的课文分析中释放出来,让学生好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做阅读的主人。
一、语文教学的根本失误是学生读得太少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对于新时期的中学生而言,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他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成为教育要达成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归根到底在于平时的积累,而积累又主要来自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大量精美的文章,积累语言材料,获得语感,进而形成语文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千古名言早就告诉我们,广泛的阅读对提高语文能力是何等的重要,而我们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高中的不说,单以初中来讲,一个学期下来,仅仅学习二十几篇课文,大量的课时花费在过深过多过细的分析中,学生没有时间去A己读书,腹中空空如洗。学了多年的语文课,读的就是那百来篇课文,而课文又良莠不齐。到毕业了,书不会读,也没有兴趣读,写篇文章内容空洞、错字百出、句子不通者比比皆是。复旦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对此作了生动的比喻:“这就好比吃饭,整整十二年,可怜我们的孩子天天在分析研究为何“吃饭”,分析研究“饭”里有什么营养成分,可就是没有真正地扒上几口!无怪乎到头来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偶尔有几个稍稍健壮的也是得益于课外,自己吃的。”显然,语文教学的根本失误就在于学生读得太少,没有积累,没有感悟,说和写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又何来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呢?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教育部重编教材,增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名篇,教学大纲明确指定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这些举措无疑对推动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起到积极的影响。可是仅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书目推荐了,书也出版了,但如何使学生自觉、自愿去读书,如何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摸着门路,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迫需解决的难题。再则,如何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抽出时间来坚持阅读,在文学的世界汲取丰富的养料,值得好好研究探讨。下面,我不揣冒昧谈谈自己的实践探索。
(一)善用“删增法”,充实课内阅读教材,精讲多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单靠一本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引入一定数量的文质兼美的名篇来充实课内阅读教材,同时删减统编教材中的一些“平庸文章”,力求提供给学生的都是充足的、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教材篇目增多了,而课时不变,这两者的矛盾应如何解决才不会额外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呢?那就要提倡精讲多读,教师每节课的讲授时间严格控制在15分钟,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品味、去写、去背。语言运用的能力是靠学习主体通过不断的、反复的实践“练”出来的,而不是听繁琐的分析听出来的,因此,教师必须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少些自以为是的分析、微言大义的阐述,真正落实精讲多读这个教学原则。
(二)学生扎扎实实的“读”,教师行之有效的“导”
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除了增添课外教材,关键要给学生开列书目,让学生博览群书,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真正的阅读天地,通向文学殿堂的重要桥梁。教学大纲指定的课外书目数量比较少(三年初中读12本名著,平均每学期读l本)还达不到“博览”的程度。阅读一定要有相当的数量,读够一定数量的书方能由量变到质变,提高个人的语文素质。培根说:凡有所读,皆成性格。读什么,读多少,对形成人格,提高素质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再补充其他古今中外的名著。
首先,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初中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弱于抽象思维,思辩能力比较差,指导他们去读的名著不宜太深,太抽象,应在注重作品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的前提下,挑选一些语言精美,形象鲜明,情节引人入胜的书籍给学生看。中国文学名著除了教纲指定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家》,还要让学生读《论语通译》、《唐诗三百首》、《朱自清散文集》、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傅雷家书》、周国平的哲理美文„外国名著除《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要
读《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集》、《爱的教育》、《简爱》、《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巴黎圣母院》、《高老头》、《莫泊桑短篇小说选》、高尔基的《母亲》、马克.吐温的《汤姆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倡导学生多看童话作品、儿童文学作品。
第二,是读多少的问题。读课外书需要课余时间,时间从哪里来?大量删减不必要的练习,省出时间来,用于阅读上。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量:规定学生每月读一本名著,一学年10个月,再加上寒暑假,学生坚持三年下来,起码能读上几十本书,那是相当可观的阅读量了。读书重在积累,积累离不开熟读、背诵,初中三年还应熟背三百首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如此丰富的积累,何愁学生的语文素质上不去?
第三,是怎样指导学生读的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教师应如何行之有效地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是关乎课外阅读能否真正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挖掘学生的感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操作:
1.课内精要指点读法
教师在课内着重指导学生精读教材,点拨阅读技巧、方法、思路,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学会文学欣赏,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通过课内方法的习得,举一反三,运用到课外的白读中去。在传授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要力求言简意赅,点拨富于启发性,能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作品的强烈欲望和兴趣。
2.开设“读前导引”讲座,指点课外
学生在精读课上习得了阅读方法,燃起了读的兴趣,教师就得因势利导牵引他们根据书目博览群书。开设名著的读前导引讲座是引领学生登堂入室的好方法。学生每月读一本书,那么,每月的第一周开设该作品的读前讲座就尤为重要了。讲座仍然遵循“授之以渔”的原则,点拨阅读思路,指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去体味,用脑袋去思考,要敢于提出个人见解,发表评论。教师作足了“导”的工作,这时放手让学生去白读,读就不会流于形式,而是踏踏实实的,有效果的。
3.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深化。读写结合,能有效地纠正初中生读书不求甚解、走马观花的毛病,把阅读理解引向深入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或评论文章,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收获形诸于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读书就不能“眼睛在书本上跑过”般“潇洒”了,而必须细致研读,潜心思考。为写好评论文章,他们还得根据教师的指导去参阅相关的资料和文学论著,筛选信息,在这一读——思——写的过程中,学生动眼动脑动手扎扎实实地读书、钻研、写作,也许他们的读后感、评
论文章还比较浅、比较幼稚,但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陈述见解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将会获得很大的提高,视野大大开阔,学问大大增长,从而实现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定时交流、汇报、总结
学生日积月累读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读书文章,胸中定然积淀了不少心得、体会,教师就要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切磋,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读读自己的文章,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借鉴别人的经验,一起进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办“读书报”,推介美文好书,抒写读书快意。将学生的好文章,刊登在校办刊物上或鼓励学生投稿发表,让学生深切体验创作的成功感和喜悦,更加坚定“开卷有益,读书成才”的信念,养成一辈子爱读书、自愿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三、实践探索的成效
当孩子爱上读书时,当读书将成为了他们一生习惯的时候,我们的国民素质将发生根本改观。事实也证明,让学生回归阅读、做读书的主人,确实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吉林特级教师赵谦翔开设的以读书为核心的教改试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学生的读写能力、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尤为突出,赢得了北大、清华教授们的交口赞誉。
笔者在过去两年的教学实践中类似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效果是什么?)
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要侧重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探索。当然,进行这样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要胜任学生“导师”,取得像上面两位教师那样骄人的教学成果,教师须有广博的学识水平、独到的眼光和魄力、开放的教学思想、灵活的组织能力。有志于在语文教学中创出一番新天地的教师,何不迎难而上,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引领学生一起畅游书海,游向“语文素质”的彼岸?
李丽华:
题目修改了,并 加了小标题,这样更体现文章的内容与层次。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着重对最后一部分进行修改,主要补充自己的工作效果,字数不用太多。专家的意见。
苏洁波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篇2
一、引入critical reading, 在预测中激活
预测是指学生在阅读前对文本大概内容和结构进行猜测, 预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激活头脑中背景知识, 进行信息交互, 深入思考, 然后通过阅读验证, 快速进入阅读状态。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引导学生阅读标题和副标题, 关注文本黑体字和插图, 来对文本发展进行预测。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首段与末段, 首尾句, 并根据获得的信息预测课文内容, 阅读中将自己预测的内容和文本材料进行核对, 验证预测, 同时不断发现新线索, 不断修正假设, 从而推动阅读成功进行。例如M3 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让学生阅读标题副标题和文章的首尾两段, 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is text is about?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The text will tell us the origins of some festivals and how people celebrate them。让学生浏览文章的四幅插图和黑体字, 通过预测清晰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写作意图。
二、引入critical reading, 在批注中品味
批注是一种非常有效阅读策略, 使学生融入文本阅读, 积极思考, 为下一步探究讨论做好准备。评注一般包括三种:1.标出重点词或词组、主题句、重要信息等。2.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生词的释义、关键词、问题、疑惑等。3.通过批注, 让学生寻找发现美词美句, 品读品味文本的语言美, 并可借鉴语言达到模拟运用。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给学生示范并教会学生如何做批注。例如, Anne's best friend在Anne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在做批注过程中记下不理解的句子和词汇, 让学生对对难句进行批判性的批注, 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阅读, 积极思考。比如第一句的使用非常简洁明了的概括了整个日记的中心思想, 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拆解分析。让学生在句子上进行批注, 划分句子的成分。
此外, 此段文字中还有一个生词kept me spellbound可以引导进行批注:
Question 3 : can you infer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pellbound”?Spellbound是本单元的新单词, 可以在语境中猜测词义, “Arme was very crazy about nature”。学生经常性的通过上下文猜测并批注, 将有助于词汇的记忆。最后引导学生划出体现语言美的句子, 并进行批注, 品读品味。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读或背诵本段话, 让他们品读文本的语言美。
三、引入critical reading, 在分析中解读
批判性阅读的过程就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体会和推理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字面信息进行有根据的分析、辨别、推理和判断。引导学生着重整理显性关键信息, 分析之间的关系, 由表及里, 层层推入, 体会作者的真实创意。例如必修2 Unit 4描述了Daisy在梦中的一次奇妙的飞毯旅行, 根据Daisy在梦中飞毯旅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让学生从分析中解读到作者通过主人公去的三个地方展现动物的不同生活状态 (遭受捕杀, 濒临灭绝, 受到保护, 和谐共处, 生态平衡, 人兽互惠) 。除了这些文本表层解读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在的深入挖掘。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分析,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整理主人公情感变化。可以进行以下的课堂设计:Teacher: By now, we have finished the journey with Daisy. We visited three places and met three different animals. What three types of environments did these three animals live in?And we know Daisy feelings were different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journey. Can you tell her feelings and give the sentences you find in the passage to support your answer。这部分活动的设计一方面可以, 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 从中发现Daisy的情感变化, excited—sad—happy—amazed—confident。此外教师除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文章语言、内容、结构、还要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等。己达到对文本更深层的理解, 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字语言的鉴赏能力。
四、引入critical reading在质疑中反思
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进行质疑带着问题去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自己的问题。阅读时, 质疑的能力不仅能让读者集中注意力, 也有助于提高理解力。例如, 必修一unit4 earthquake文章的标题是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引导学生质疑What the writer means by the title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思考得出:The title is a poetic of saying that an earthquake happened, It is a Personification (拟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更多修辞手法。学生很快找到了以下句子: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 (拟人) For three days the water in the village wells rose and fall, rose and fall. (反复) 等。引导学生推敲细节处的修辞手法既加深了学生对唐山地震的印象, 更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层次。继续质疑:Why the writer use the title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对文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与分析后, 同学们发现可以从地震的规模, 城市的破坏, 援救工作以及人们的感受以及等几方面来说明。在阅读结束后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进一步质疑:What shall we do if an earthquake happens?引发学生的讨论, 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
五、引入critical reading在品评中生华
品评是批判性阅读的最常用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作者的观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目的、作者的措辞、篇章结构等很多方面进行品评。品评可以赞同欣赏也可以质疑反对, 可以是延伸, 也可以是对比。同时, 在品评基础上要形成自己的观点, 尝试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例如M1 Unit 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这篇文章除了介绍旅行计划外, 还隐藏了另外一条线索:就是wang wei and wang kun对待此次旅行的态度的对比和变化。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提问: So wang wei and wang kun have different attitude to the trip. discuss Wang Wei’s and Wang Kun’s similar and different attitudes about the trip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 可以继续追问, 加深学生对文本表层基础上的深层理解:What do you think about Wang Kun and Wang Wei?Wang Kun and Wang Wei and their cousins made up a team?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ir team.? who is the leader of this team?
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更深入的感悟两个人的个性特征, 以及他们这个团队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对人物的性格以及对这个旅行团队进行评价, 同学可以得出:
Wang Kun’s character: careful ; enthusiastic; critical;sensible .Wang wei’s character:stubborn, determined, eager , risk - taking , their team : cooperative team work Complementary (互补的)
学生也可以找出文中许多有震撼力的词组和句子来支撑他们的观点, 同时对作者的措辞、写作手法等很多方面进行品评。最后在品评文本的基础上要形成自己对文章的观点和看法, 并可以尝试对文章提出修改, 进行改写。
Critical reading阅读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与模式, 它使阅读回归本质,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领学生自觉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摘要:critical reading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 它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和评判等批判性思维方法, 达到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 关注作者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 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 进而鉴赏语言和文化。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篇3
关键词: 文学社团 语文阅读 实践活动
高职语文作为基础课程,是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教育性于一体”的必修课程,它要求满足学生培养的社会目标、职业目标和课程(能力)目标。但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其基础性的认识较为浅薄,只以课本文章为教学出发点,教学篇目完成,课程就结束了。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为考试,只读文本不拓展,对课外的一些优秀篇目阅读分析无能为力。
新课程目标设置明确提出语文学习的能力目标:“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较好的信息处理和口头表达能力”,但长时间“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影响了学校课程安排。以我校为例,语文课一周为四个课时,一学期按18周计算,共计课时72,课本的文本解读要50-60个课时,优秀传统篇目的背诵需要20课时(一半安排进平时的教学内容中),再加之复习、备考,对于课外的文学常识、文学发展历程、文学的旁支细节等内容就无时间、精力再补充和详解。学生的语文学习为四个学期,要真正达到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各种要求是相当困难的。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文学社团的开设在学生语文阅读、鉴赏和文化人格的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校“五个一工程”学生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文学社团的活动更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前瞻性。
一、文学社团在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的意义
高职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学校“不排”、教师“不爱”、学生“不理”、家长“不管”,学生积极性不高,“专”重于“语”,也屡见不鲜。但随着社会发展,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素养固然重要,但人文素养也在进一步提升,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的目标从文本的基础阅读到课外的拓展阅读,也在不断进化。学生的需求意识亦促使语文教学内容在分层次的提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堂上受教师讲授时间多、交流时间少等方面的影响,不能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学生的阅读兴趣基本没有甚至对语文课堂产生反感,这样的状况在五年制高职比比皆是。文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各种讲义,学生只要将习题背熟,则拿到“及格分”十拿九稳。背得多一点的、记得牢一点的甚至可以达到优秀。这样的模式完全不能拉开学生的能力差距。文学社团活动建立在自愿参与的基础之上,将一批有阅读兴趣而在课堂上无法发挥的学生筛选出来,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的思维从僵硬的课堂中解放出来。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文学社团的活动中是最易实现和考量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也能为人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更能进一步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性目标。
二、文学社团活动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上的分阶段目标设定
作为“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它的课程目标是因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根据新课标的语文阅读能力要求:
(一)文本基础要求:“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和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根据以上要求,在文学社活动开展的初期,了解参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水平,制定文本阅读的具体要求,从文本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对基础的阅读能力要求,采用分小组合作、诵读背诵名篇、文学常识竞赛等方法,交流情感体验,全员参与,先夯实基础再挖掘主题内涵,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能力拓展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内和课外文本的基本内容,能提炼主旨并作出评价,作批注、写心得等阅读方法也有明确要求……”针对课标的进一步要求,文学社团的活动在基础目标的前提下,要做出相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课本转向课外,阅读的技巧、诵读的方法、摘抄的选择、心得体会的创作,等等,学生的知识面得以开拓,阅读内容不断增多,兴趣在自我能力提升中得以不断提高。这样,在良性循环中,与学校的“五个一工程”相衔接,使得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目标、社会目标一线串成。
三、文学社团在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方面的实践活动
文学社团活动的开展在制订活动计划时就已将学生的分阶段培养目标考虑在内,实施活动安排时也能符合学生的能力要求,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以近一年的文学社团开展的几项活动为例:
活动一:成员阅读兴趣调查问卷
此项活动在文学社团成立初期完成,涉及内容包括参与活动的自愿性、对活动开展的期许和要求、兴趣爱好的范围、阅读时间的分配和安排,等等,分析数据的真实性,找到活动开展的依据和目标达成的可能性。
活动二:摘抄和评论
摘抄是一项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很复杂的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篇目抄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摘抄理由,是阅读能力的一项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摘抄内容也不尽相同,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材料。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兴趣爱好,只要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总能找到自己情感的共鸣点。学生刚开始时不能将丰富的情感共鸣诉诸笔端,但贵在坚持,文学社团为他们提供了坚持阅读的环境。
活动三:诗歌创作
2015年上半年,针对入社两年的老社员开展“诗歌鉴赏与写作”活动。形式有讲座、踏青、创作比赛等。组织外出踏青活动,要求每位学生以“赏美景,抒春情”为主题,当场赋诗一首。“春天,在热闹的草丛间”,这是看见草地上忙碌的虫们了;“繁花,转瞬即逝。慢点凋零,品一品为你怒放的生命”……虽文笔稚嫩,但能感受到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文学社团活动很多,形式还有待丰富,计划目标也有待细化,文学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还有待完善,但在五年制学生培养目标的不断推动下,文学社团终将成为校园文化、人文、职业素养等提升的主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周丽.听说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D].辽宁师范大学,2004.
[2]徐小红.中学文学社团活动的理念创新与实践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廖晨星.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课程发凡[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1).
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方法 篇4
数学阅读的对象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数学教材,包括数学文本、图形、符号、数学语言,也包括动态的数学活动、数学过程。数学阅读就是通过数学材料,领会、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经历数学产生、发展、演绎、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文化、欣赏数学美的过程。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未来数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数学阅读不只是从先人留下的“数学文本”中解析出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抽象一种可以产生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社会形态的“数学文化图式”或“数学文化创造规律”。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数学阅读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教材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从数学文字、符号、图形中获取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理解教材中的数学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的意义。因而数学阅读具有以下特殊性:①简练而朴实;②高度的概括与抽象;③严密的逻辑。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 激发阅读。
针对小学生思维和性格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实用性和难度把握。在教学中,呈现出各种鲜活的生活情境作为数学问题的载体,让学生充分阅读,从有趣的情境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他们的阅读兴趣更浓了。例如:用拳头记忆法学习大月和小月时,我让学生伸手握拳,观察凸凹处,告诉他们,这些神奇的凸凹处就是专门帮助我们记住大月和小月的,学生的惊讶溢于言表。就在学生凝神谛听时,我趁热打铁,马上明确阅读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看看谁最先借助小拳头记住大月和小月。学生兴趣盎然,积极进入了阅读自学状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 、 巧抓时机,引导阅读。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篇5
李 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江苏,南京 210007 李杰(1975-),男,安徽蚌埠人,中学高级教师,硕士
【摘 要】为了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通过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5点思考:(1)培养科学情感,激发科学兴趣。(2)拓展教学资源,传授科学知识。(3)结合科学探究,引导科学方法。(4)实施熏陶教育,倡导科学精神。(5)运用多种形式,训练创新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资源;科学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1]。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包括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四个核心要素,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当注重对人的科学素质的培养,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加强科学方法的引导,引领学生自行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文通过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提出了5点思考,以期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提供有益参考。
一、培养科学情感,激发科学兴趣
浓厚的科学情感可以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克服困难,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当前各地英语教材均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有较多介绍科学家或与科学有关的课文。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为例(下文同),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感悟Howard Carter(Module 2,Unit3),杨利伟(Module 2,Unit3)等人物的精神,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促使学生的情感升华涤荡,形成景仰、羡慕的情感,从而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兴趣是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浓厚的科学兴趣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时,本人充分利用Not just watching a film...(Module 4),The perfect copy(Module 5)等阅读材料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感受Realcine电影技术即虚拟现实的神奇,探讨克隆人类胚胎、牛以及羊等动物的神秘,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二、拓展教学资源,传授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人们提高认识水平开展科学活动的基础。英语教材中有很多介绍科学知识的内容,例如,基因复制知识,人类与自然知识,电子产品知识,环保知识,医学技术知识,网络研究知识,等等,这些均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例如,Module7,Unit1,Reading,TV and audio devices: a review 一文主要介绍了电视和一些音响设备的发明过程、时间、地点、发明人等,旨在普及该系列电子产品的历史等科学知识。学习完这些知识以后,本人布置学生研究性学习手机系列、电脑系列发明过程和相关历史知识,并在班级展示自己的英文研究报告,使学生对电器知识有了广泛的了解。在学习Module7,Unit2,Reading,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时,学生了解了aspirin和penicillin两种药品的发明、功能等医学知识,然后,本人布置学生小组合作查阅感冒药和消炎药的药理功能方面的英文材料,并在班级进行Group Show,广泛拓展了学生的医学知识。
三、结合科学探究,引导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核心部分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即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例倡导科学探究,例如,在学习Are mobile phones safe?一文时,通过学习英国科学促进会得出报告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一定要进行调查、实验,以事实为基础,靠数据说话,方能得出结论;同时,关于手机的利弊问题引导学生建构辩证认识事物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全面客观的认识事物。
通过指导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例如,在设计教材Module6,Unit1,Reading,Stand-up for your health时,本人首先安排限时阅读训练,要求学生快速查找How many types of stand-up are there?等三个问题的答案,指导学生以意群为单位扫读、跳读和查读等快速阅读的策略以及根据语境猜测词义、运用逻辑过渡词预测下文的策略。然后设计stand-up的若干事例让学生归类,并且说出分析思路以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试图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理清思路,归纳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使学生通过思考、推理和概括,不仅领悟探究过程,同时学会探究方法,从而提高探究能力。
四、实施熏陶教育,倡导科学精神
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认真负责,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通过分析阅读材料中科学家们的成功事例,不断的进行熏陶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锤炼一丝不苟、永不言弃的精神。Module7,Unit2,Reading,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文中提到Fleming在试图把penicillin提纯为一种药物时,开始时没有能够做到,但是“Fleming did not give up”,最终为医学以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仅靠个人努力往往是办不到的,它需要集体参与,分工协作,共同制定方案等合作能力。Module1,Unit3的阅读课文是Dying to be thin,完成相关阅读任务后,本人设计了一个TV talk show活动:Suppose one is Amy who is a guest in a TV talk show and one is a host, the others are the audience.Amy is telling her stories to the audience and giving them some suggestions.以引导学生既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又懂得互相尊重,既能相互帮助,又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既明白责任分工,又做到相互合作。
五、运用多种形式,训练创新能力
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使学生突破思维惯性,改变思维方式,锻炼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想象力[2]。可以说想象和创新是科学素质的要素之一,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Module5,Unit3的阅读材料The perfect copy是一篇科学报告,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布置他们仿照课文写一篇短文If you have a chance,what will you clone? Why?同学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提出了很多新异的想法。在学习教材Module2,Unit1,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 阅读课文时,本人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布置小组合作设计一份主题为当前科技未解之谜的英语画报,同学们通过分工与合作,分别制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美画报。学生定期创办的《英语画报》,图文并茂,形式活泼,阅读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很多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教师要注重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积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2] 徐卫东.六步联动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J].上海教育科研, 2010(12):63.Email:lijie1503@yahoo.com.cn 作者简介: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先后多次在《中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篇6
[内容摘要]: 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恰当、得体、准确的交际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境驾驭能力。本文旨在阐释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倡导以对话的形式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言语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语用能力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由言语到语境、透过言语寻找语境直觉语境的过程,是解读作者意图的过程,把阅读对象当作一种交际媒介,把读物人化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认知模式告诉我们必须依据阅读的认知规律进行阅读教学,否则会事倍功半,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智技能,是心理的联结。当代语用学认为:阅读是一种语境还原;表达是由语境到言语,阅读是由言语到语境。阅读的直接对象是言语,实际上指向语境的意义;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言语到语境、透过言语寻找语境直觉语境的过程,是解读作者意图的过程。读文章,更要读到文章后的人;理解文章的意义,更要理解文章后面的人发出的交际的信息。根据阅读理解的认知规律,《当代语用学》把阅读理解的过程分为至少三个层次:(1)字面理解层,即读者仅仅理解言语作品的字面意义,如辨认和回想文章大意、细节、事件发生顺序、地点、人物特征和因果关系等;(2)推论理解层,即读者根据文章的结构和自己的背景知识,从字里行间推测词义、文章目的、作者意图等;(3)评价理解层,即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知识和语言能力,分析评价文章的优劣,如评价信息的确切性、事件发生发展的可能性、证明事实的可信性及断言的正确和错误等。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这三大层次是互相交织,互相依归,没有鲜明的界线。我们认为,阅读理解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是读者与言语作品进行对话的过程。参与这一活动的阅读者充当的就是信息接受者的角色,他们不仅要从言语作品的字面去了解作者的信息意图,还要理解他的交际意图。也就是说,他所要做的工作不限于接受信息、不只是对信息作简单的解码,还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推理,理解并破译作者的真实意图。
(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
语文就是言语,言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话。语文能力就是言语能力,言语能力就是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会话能力。这种言语能力是一种言语个性心理特征。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生态环境中,借助言语作品这个中介物,开展平等的对话,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在言语活动中与语境交互作用获得并积淀体验,养成语感,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就是言语教学课。张志公先生说:“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皮特•科德也认为:我们在语文课上,“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上作出调整,进行言语教学,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语文阅读教学。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以对话的形式开展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识、价值取向等对言语作品进行一个再创造再生产的过程,是一个“言”与“意”互转的过程,是主动生成新的意义的过程,绝不是对言语作品原义的简单重现。因此,我们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每一个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去获得对言语作品的独特理解和体验;教师不能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于学生之上,而应该以“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身份,跟学生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实现教学相长。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对话的人际交往过程。后现代主义认为,教学并不是单向的、静态的过程,而是处于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没有互动就没有对话,而且采用隐喻的方式实施教学,可以使学习者参与到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中,获得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对话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师生中,为了改造世界,对话双方的合作非常重要的。”在这种理念下,教学的本质定位为对话,师生是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师生应在文本提供的话题下,展开对话,在信息的流动状态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享受知识、情感、价值、态度等多样营养的精神盛宴。当代语用学认为,要实现成功的对话,交际双方都不能缺乏驾驭语境的能力以及依赖语境进行语用推理的能力。交际者必须准确把握话语的承上启下话轮关系和逻辑关系,了解交际双方的不同认知条件和前提等,才能对话语乃至于整个交际作出准确的理解,才能使交际双方采取相应的话语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依据语境,分析作者的身份、地位、社会文化背景和相互关系,了解言语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背景、特定场合等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言语信息,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我们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富有生命力的经典之作,其间包含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种种信息。在言语形式下,蕴涵着丰富的言语内容,而且这些言语内容的理解和内化必须通过对话才能实现。如果没有言语知识和隐含知识的双向传递,没有建立在其基础上的互动,整堂课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篇7
小学课文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言语模范,学生爱阅读。 阅读教材,是学生拓展视界、取得常识、培育能力的信息资源,是添加常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构成供给了足够的养分,既能使学生学习言语,又能使他们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小学语文教育要把阅读的通常进程教给学生。在开始了解期间,经过阅读要了解文章内容梗概,遇到妨碍自查工具书,自己不能解决的画出来做上符号等在课堂上学习;到深化了解期间,要了解文章构造头绪,弄懂主要词语的意义和在文中的效果,剖析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提出质疑跟同学评论,宣布自己的见地;最终是拓展运用期间,这个期间要联络自己的实践进一步吸收,学用联系。而这些能力的培育要依托教师的指点,让学生以教材为主、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办法,学会如何去阅读,把握阅读的身手。因而,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学会预习,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主要环节。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给好预习提示,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使预习行之有效。如在学习《七子之歌》时先安排学生查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回归祖国的材料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知多少的问答。因为课前的预习到位,课堂上学生很快就了解了作者盼望回归祖国的爱国情怀。另外,抓住课后思考题预习也是急速阅读的一种办法。如若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能将文章的重点抓住,就能体会全文的要点,把握文章的要点常识。例如,在学习《挑山工》这篇课文时,依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即:课文讲挑山工为何老是会走在游人的前面,让学生说说这个理儿,最终得出了是因为他们有目标和任务。这样,学生在把握了阅读办法以后,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培育和完善。 其次,“不动翰墨不阅读”,在阅读的进程中学生可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做批注、写阅读笔记,记下此刻的感想、观点或疑问等,也可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这样,教师可借此向学生提出阅读主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育学生广泛的阅读爱好, 扩展阅读面,添加阅读量,多阅读书,好阅读书,阅读整本的书。 因而,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完成教材和课外书本的衔接,让学生博学多才,扩展自己的视界,在耳濡目染中进步自己的人生境地,丰富本身的精神见识。优秀诗文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精华,也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模范。 语文课程标准中引荐的70篇优异诗文意境深远、构思新颖、言语新鲜、爱好浓郁,格外适合学生品读鉴赏。因而,我们就要善于利用优异诗文,诱发学生阅读的爱好。低年级可引荐一些简略的寓言、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等来罗致养分、开阔视界,到高年级就要适当地引导品读一些文学名著来探析情味、感悟真理。 小学生通常都喜欢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容光焕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刻不容缓地想一听为快。听着老师声情并茂地娓娓讲来,学生们早已被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独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当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戛然收声,告诉他们:后边的更精彩呢,欲知后事, 请自己阅读原文。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引荐出有关的读物,学生就会快乐地阅读,诱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三、营造氛围,让学生有心境阅读
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而有才智的中国人民发明了无比绚烂的文明,它是我们民族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国的语言文字是我们民族绚烂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优秀读物进行广泛阅读和研习,开阔学生的视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豪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营造大阅读的氛围,创设阅读的环境,营建阅读的心境,构建阅读的平台,促使学生由“要我阅读”的观念朝“我要阅读”转化。教师要给学生能在一起分享阅读的机会,重视阅读并说出来,在沟通中深化阅读指导。为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可开展评选“故事大王”“阅读书之星”、阅读书手抄报展评、课前5分钟讲演、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等活动,也可在黑板报上开设阅读专栏,摘录一些名人名言。学生常常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阅读的兴趣,产生跟书本交朋友的希望。随着阅读量的增多,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有所完善。
四、结束语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critical reading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对语言和信息进行表层理解,还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理解,关注作者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了解文本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进而鉴赏语言和文化。criticism(批评)它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态度,表现为对事物和现象的分析思考、评判、质疑和反思,以揭示事物的真相。而critical reading就是在认知、理解、记忆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对文本的作者与内容进行分析、质疑、辨别、推敲,挖掘文本隐藏的含义或寓意,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critical reading是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并通过与作者不断地“对话、沟通和交流”积极构建知识,注重主体参与,独立探究,反思质疑。
一、引入critical reading,在预测中激活
预测是指学生在阅读前对文本大概内容和结构进行猜测,预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激活头脑中背景知识,进行信息交互,深入思考,然后通过阅读验证,快速进入阅读状态。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引导学生阅读标题和副标题,关注文本黑体字和插图,来对文本发展进行预测。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首段与末段,首尾句,并根据获得的信息预测课文内容,阅读中将自己预测的内容和文本材料进行核对,验证预测,同时不断发现新线索,不断修正假设,从而推动阅读成功进行。例如M3 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让学生阅读标题副标题和文章的首尾两段,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is text is about?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The text will tell us the origins of some festivals and how people celebrate them。让学生浏览文章的四幅插图和黑体字,通过预测清晰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写作意图。
二、引入critical reading,在批注中品味
批注是一种非常有效阅读策略,使学生融入文本阅读,积极思考,为下一步探究讨论做好准备。评注一般包括三种:1.标出重点词或词组、主题句、重要信息等。2.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生词的释义、关键词、问题、疑惑等。3.通过批注,让学生寻找发现美词美句,品读品味文本的语言美,并可借鉴语言达到模拟运用。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示范并教会学生如何做批注。例如,Anne's best friend在Anne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the song of the birds,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在做批注过程中记下不理解的句子和词汇,让学生对对难句进行批判性的批注,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阅读,积极思考。比如第一句的使用非常简洁明了的概括了整个日记的中心思想,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拆解分析。让学生在句子上进行批注,划分句子的成分。
此外,此段文字中还有一个生词kept me spellbound可以引导进行批注:
Question3: can you infer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spellbound”?Spellbound是本单元的新单词,可以在语境中猜测词义,“Arme was very crazy about nature”。学生经常性的通过上下文猜测并批注,将有助于词汇的记忆。最后引导学生划出体现语言美的句子,并进行批注,品读品味。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读或背诵本段话,让他们品读文本的语言美。
三、引入critical reading,在分析中解读
批判性阅读的过程就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体会和推理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字面信息进行有根据的分析、辨别、推理和判断。引导学生着重整理显性关键信息,分析之间的关系,由表及里,层层推入,体会作者的真实创意。例如必修2 Unit 4描述了Daisy在梦中的一次奇妙的飞毯旅行,根据Daisy在梦中飞毯旅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让学生从分析中解读到作者通过主人公去的三个地方展现动物的不同生活状态(遭受捕杀,濒临灭绝,受到保护,和谐共处,生态平衡,人兽互惠)。除了这些文本表层解读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在的深入挖掘。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整理主人公情感变化。可以进行以下的课堂设计:Teacher: By now,we have finished the journey with Daisy. We visited three places and met three different animals. What three types of environments did these three animals live in?And we know Daisy feelings were different before,during and after the journey. Can you tell her feelings and give the sentences you find in the passage to support your answer。这部分活动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从中发现Daisy的情感变化,excited—sad—happy—amazed—confident。此外教师除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文章语言、内容、结构、还要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等。己达到对文本更深层的理解,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字语言的鉴赏能力。
四、引入critical reading在质疑中反思
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自己的问题。阅读时,质疑的能力不仅能让读者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提高理解力。例如,必修一unit4 earthquake文章的标题是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引导学生质疑What the writer means by the title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思考得出:The title is a poetic of saying that an earthquake happened,It is a Personification(拟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更多修辞手法。学生很快找到了以下句子:Slowly,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拟人)For three days the water in the village wells rose and fall,rose and fall.(反复)等。引导学生推敲细节处的修辞手法既加深了学生对唐山地震的印象,更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层次。继续质疑:Why the writer use the title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对文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与分析后,同学们发现可以从地震的规模,城市的破坏,援救工作以及人们的感受以及等几方面来说明。在阅读结束后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进一步质疑:What shall we do if an earthquake happens?引发学生的讨论,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
五、引入critical reading在品评中生华
品评是批判性阅读的最常用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作者的观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目的、作者的措辞、篇章结构等很多方面进行品评。品评可以赞同欣赏也可以质疑反对,可以是延伸,也可以是对比。同时,在品评基础上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尝试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例如M1 Unit 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这篇文章除了介绍旅行计划外,还隐藏了另外一条线索:就是wang wei and wang kun对待此次旅行的态度的对比和变化。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提问: So wang wei and wang kun have different attitude to the trip. discuss Wang Weis and Wang Kuns similar and different attitudes about the trip
Wang Wei Wang Kun
Similar attitude1 They both have dreamed about taking a great bike trip 2 they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learn the Mekong before trip.so they went to the library 3 they will enjoy this trip
different attitudePositive to the trip Determined Once she has made up her mind, nothing can change itLess positive to the trip:He think they will meet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trip.
Finally he had to give in.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可以继续追问,加深学生对文本表层基础上的深层理解:What do you think about Wang Kun and Wang Wei?Wang Kun and Wang Wei and their cousins made up a team?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ir team.? who is the leader of this team?
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更深入的感悟两个人的个性特征,以及他们这个团队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对人物的性格以及对这个旅行团队进行评价,同学可以得出:
Wang Kuns character: careful ; enthusiastic; critical; sensible .Wang weis character:stubborn,determined,eager,risk-taking,their team: cooperative teamwork Complementary (互补的)
学生也可以找出文中许多有震撼力的词组和句子来支撑他们的观点,同时对作者的措辞、写作手法等很多方面进行品评。最后在品评文本的基础上要形成自己对文章的观点和看法,并可以尝试对文章提出修改,进行改写。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篇9
一、通过各个学校的经验交流,我更加了解了小学生阅读项目。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虽然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对于小学生阅读,以前我认识的比较偏面,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怎样提高,使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总的来说,各校代表以生动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切实的成果来向我们展示他们学校的阅读成果,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一、以课内学习带动课外阅读的教学观摩活动,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校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先进学校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北京名师讲授的六节课,让我站在更高的台阶上重新地认识、学习各方面的教学知识,也让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我的工作,看待我的缺点和不足。
二、实地参观学习,找准了差距。在太原校尉营学校的听课和参观,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结合这几天的内容,我总结出了干好工作应具备的四种能力: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就是练好普通话,积累丰富的词汇,使语言更加风趣幽默;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就是善于调动班内的气氛,但又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组织得当;三是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四是学习实践能力,就是把学到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想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就必须具备这四个能力,因为作为新世纪的年轻教师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更好的发展。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推荐阅读: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07-31
论文 怎样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11-26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探究与实践06-18
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11-11
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05-08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论文05-16
钢琴教学中幼师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论文11-19
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08-11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09-09
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