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24-09-19

序言(共15篇)

序言 篇1

用“智慧职教”迎接“共享时代”(代序)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化得到空前的推广和普及。在网络化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人才培养途径必然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时代课题。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是继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的第三次人类学习的革命。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而代之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生长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隔离的语意、书面符号交流,而是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超文本系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拓展创新。

我校与东北师大理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后,组织了两期“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每期一周,前后受训教师75人次。按照“智慧型教师培养标准”,培训课程涵盖目前关注度最高,实际应用效果最强的几大专题。随后,各系都精心组织了二级培训。经过老师们的精心准备,6月15日,“微课创意设计大赛”隆重举行,老师们的不俗表现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赞誉。更为可喜的是,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钟绍春教授亲自将“数字化资源应用与研究基地”的牌匾授予我校,激励我校建成全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全国中职数字化应用先进校。

信息技术做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要素,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教学变革的有效手段,也是助推“四个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我校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利用好交互式网络技术平台,实现管理和教学两个现代化,就是要用颠覆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来实现“一三五”办学目标的跨越式发展。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促进学校跨越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增强信息意识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层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方式的全方位的整体变革,覆盖教学、管理及宣传等方方面面,树立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技术管理和协调管理的观念。全体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信息技术的操作者转变为教学资源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充当教育信息化的坚定拥护者和实践者。从具体的教学活动来看,其核心工作涉及各学科、各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因此,教育教学信息化能否广泛、深入应用,关键是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和能力,能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能否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的根本变革。

“共享时代”已经来临,“智慧职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是我校开放办学的最高形态。我们要以先进、实用为指导思想,倾力打造“智慧课堂、智慧校园、智慧共享”的“智慧职教”。不仅要在校内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而且要面向全社会,服务平遥百姓,在平遥构建资源共建共享的生态圈,成为平遥的“文化交流中心、人才信息中心”,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我们要强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应用,使我校在教育治理现代化、教学方式智慧化,教育资源共享化的进程中发挥“榜样”引领、“特色”辐射作用。

胡海平2017年8月

序言 篇2

但由于本专辑中论文作者平均年龄仅30多岁, 谈不上有经验, 有些学术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文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草就, 未经精雕细琢, 论文质量和内容也许不一定完全符合读者的需要。为此, 在推出这本专辑的时候, 我们的心情也有些忐忑不安, 希望得到广大专家的批评、指正。

CCDI是中建国际设计的英文缩写, China Construction Design International, 非常国际化的名字, 名副其实, CCDI是一支立足于国内的国际化团队, 有外籍设计师30余人, 海归人才近100人。

CCDI是一支年轻的设计团队。1994年才成立公司, 与国内一流大院相比, 尚显稚嫩。但是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有冲劲。

CCDI是一支经过奥运场馆锤炼的队伍。2008年奥运成功地举行了, 中国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CCDI也得到了锻炼和升华。CCDI设计了国家游泳中心、奥运网球中心、奥运曲棍球中心、奥运射箭场、奥运沙滩排球场、奥运小轮车场、奥运北区临时设施等项目。2008年本刊第1期的体育场馆专辑详细的介绍了奥运场馆设计、研究的心得, 大多数论文出自CCDI的年轻设计师之手。本专辑中部分论文进一步总结了奥运场馆的设计经验, 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CCDI是一支勇于创新的科技团队。近年来, CCDI曾设计过LEED铂金级、金级、银级、认证级的绿色建筑, 也设计过符合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级的绿色建筑。本专辑中朱永斌、董青的《LEED铂金级办公建筑电气设计初探》一文, 对LEED铂金级建筑电气设计和研究进行了剖析, 为读者带来许多新技术和设计思路。

CCDI是勇敢攀登科技高峰的勇者。CCDI集中技术力量进行科技攻关, 不断超越, 完成了大量的设计工作, “水立方”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CCDI在了完成两项863课题、数项北京市课题后, “水立方”项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与此同时, CCDI还拥有了数十项专利技术。现在CCDI又完成或正在设计数10栋超过200m的超高层建筑, 最高建筑高达600多米;完成或正在进行近百座体育场馆的设计;完成或正在进行20余栋火车站房或其它轨道交通站房的设计工作;中国人寿、招商银行等数据中心的设计工作……每一个新领域的涉足, 意味着又一座科技高峰将被征服。

《踏青归来》序言 篇3

随后,我向一位写诗的同志也作过相似的建议,千万不要非写诗不动笔,对于现实生活,社会现象,只要它们打动了你,又有一定意义,尽管不适于用诗歌形式表现,也可以写成散文。至于诗论、诗评,更加应该写了。

我之所以一再这样“卖劝世文”,因为回顾自己过去的写作历程,我是有痛苦经验的:仿佛只有使用小说这一创作形式,写起来才过瘾!不错,抗战初期我也写过一些散文报道,一九四○年以后,可又搁笔长达十年之久!

可以说,从一九四一到一九四九年这段时间,是我学习写作以来生产力较为旺盛的年代。我所写的一些小说,也多少反映了若干当年的现实生活。但我始终没有跳出小说这一创作形式,以致把不少值得加以记录的东西,给漏掉了;现在虽然尚能记忆,但总担心不够精当,而且要把它们全部写出来,已经没有那份体力和精神了。

我也不是没有想到过这一着,我应该随手把我生活和思想历程中的浪花摄制下来。我是想到过的,还告诉过以群同志。就连总题目也拟定了,叫做《“第六号病室”札记》。内容呢,其中有一项这里可以一提,就是我准备但凭记忆写点读书心得。因为在当年那种与契诃夫的《第六号病室》无异的环境中,时而上山,时而下坝,伴随我的只有几摺高小生作文用的稿笺。

提到写读书心得,或读书札记,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是有其优秀传统的。我在这方面所知有限,而若果书后、序跋之类的文章也可包含在内,我在成都省立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倒也读过一些。这类文章不止能帮助你提高鉴赏能力,而且还会诱导你孜孜不倦地对某一个作家进行钻研。再说,它们本身就是很好的散文,形成了散文中的一个品种。

我想,如果把序跋,乃至报刊的编后记和按语也都包含在内,“五四”运动以来,随着散文这一总的文体的大发展,这一品种的成就也是很可观的。这里,我首先想到的是鲁迅先生,因为单就散文中这一品种而言,先生照样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宝贵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近三年来,由于党的双百方针逐步得到贯彻执行,我们的文学艺术事业开始出现了建国三十年来少有的繁荣景象。散文中读书札记这一品种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单就文学研究所这个小范围说,我们不少同志在进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就都各自为了熟悉资料,积累经验,竞相撰写读书札记一类文章。林非同志的《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一书,业已受到读者欢迎。

现在,张大明同志的《踏青归来》(读现代文学创作笔记选抄)又已付排,即将跟读者见面了。这几年,他在参加文学所现代文学研究室主编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和《中国现代散文选》的编选工作之外,还应四川人民出版社之邀,负责编选了《周文选集》和《阳翰笙选集》,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编选了《叶圣陶散文选》,又协助两位同志,编了《徐懋庸选集》和张天翼的几种选本。

由此可以看出,他阅读了不少现代小说、散文创作,而这本《笔记选抄》,正是他在大量编选工作中,认真读书,根据随时所作详略不等的笔记加以整理而来的产品。因为精力、时间限制,虽然尚未拜读全书,但就我已经看过的篇章说,他对所论到的作品的评价,一般都颇中肯綮。

我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大明同志在写法上力求摆脱冗长、沉闷、公式化和八股调的文风,总是开门见山,有话则长,而如果只需两三百字便足以对一位作家的业绩指出其艺术上的独到之处,则决不拼拼凑凑,搞形式主义,更不勉强对一位作家作出全面评价,确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而文笔流畅,风格清新。

大明同志告诉我,全书中有一部分篇章写得比较系统,有的还试图总结一下创作上的经验教训。因此,相对地说,它们都带有研究性质。看来,这两类文章,只有等全书出版后才能有机缘拜读了。辛勤的劳动是不会辜负人的。我相信,这本书将能得到它应有的评价和重视。

一九八○年冬

家谱序言 篇4

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

稽吾族自始祖讳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于前明嘉靖年间迁徒北流,侨寓县西门刘家井,继迁六贡桥——燕翼贻谋,创业垂统,是为吾族之一世祖也。

厥後皆耕读为业。五传至高祖象家公,家日益饶,复迁翰堂,遂卜居焉。是时土寇窃发,蹂躏乡里,公设法捍御,赖以保存者甚众。迨伯祖复斋公、叔祖著斋公以晋秩请封。追源溯流,欲创修家谱,志焉未逮。

迄今又数十余年,生齿日繁,支派愈盛。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寿诸枣梨,传为家乘。

由今日逆而溯之,原其本出自一人。自始祖顺而推之,溯其流一十三世。所以联属族人,使览斯新谱者,父兄宗族俨在庭帏,长幼尊卑秩然不紊。俾咸之一本之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

大清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冬谷旦第九代孙森谨识

电脑整理:十四代孙业挥 1998.7.23武汉

二、天地生物人为贵。曷贵乎尔?以其具天秩之彝伦,有以笃水源木本之念,凛凛然统族属而不昧厥初也。

夫祖宗往矣,而若子若孙若曾元以下,非一脉之留贻乎?故尊祖者不可不敬宗,敬宗者不可不收族。诚哉老泉之言曰:情见乎亲,亲尽则情尽如途人也。吾所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势无如之何也,幸未至于途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噫!人各有心,未有闻老泉之言而孝悌之心不油然以生者,此吾谱之所以不容缓也。

我翰堂刘氏,自始祖讳泰公──原籍江西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前明嘉靖年间,因故乡兵燹,流离迁徒,遂至于粤,卜筑于北邑之西门内。耕田而食,凿井而饮。今遗井犹存──即邑乘所称刘家井是也。

後迁于二厢之翰堂,又移居六贡屯村。故僻地槎牙,杭苇跋涉者,颇形困顿!

二世祖念庄公,三世祖明善公,乃舍田为路,累石成桥,通往来,济利涉,行人赖焉──即邑乘所载六贡桥是也。

递传而下,俱隐于农。时风气古朴,丧葬过于简略。故历代祖墓俱系土坟无碑。未建宗祠,故亦不立主奉祀,惟春秋祭墓。茔域徒存,其原籍宗派、生殁年月,亦俱无从查考矣!

迨五世高大父象家公,为故明邑庠生。六世曾大父,为国朝邑增广生,恬淡好学,不求仕进,多积阴功,广行善事:如让产于兄、还质田、存人祀诸善举,都人士艳称之。邑乘所志皆实录也。

七世长伯祖复斋公,以明经授昭平教谕,卓有政声。後沐覃恩,荣膺敕命移赠先人。其生平善迹,县志列传详载之。

而先大父著斋公,亦就职州司马加级,请封秩阶正四品,荣赠两代,行见家声克振,祖泽绵长。

则所以承先启後者,窃幸不至于昧厥初也。顾族属日繁,支分派别,由期而功、而缌麻、而袒免而至于无服,几几乎相视如途人矣!若不亟为纂辑,登诸谱牒,则无以收族者,即无以敬宗,即无以尊祖。忘本之咎,可胜数哉。爰与族人详为采辑。自一代以至十三代,序世次,辨昭穆,联疏远,别尊卑,无不穷其源而溯其本。其生殁年代从前失于简略者,姑阙其疑;而有徵信者,不安于略。盖数阅月而後成帙,敬寿枣梨以作家乘。颜曰《翰堂刘氏族谱》,原其始也。

後之览是谱者,庶几笃亲亲之谊,怀睦族之思,俾祖宗一脉之贻,不至同于陌路,而孝悌之心,不亦油然以生哉。

谨缀其略于简端。

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冬谷旦

仲支第九代孙敏榘谨识

电脑整理:十四代孙业挥1998.8.21武汉

三、家乘族谱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透过族谱,可以看到变幻着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家谱文化的丰厚底蕴对研究地方志、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均有重要价值。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炎黄之陵自不必说,各姓始祖的陵墓,也已成为近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的圣地。一些著名陵墓已成为其所在地的重要旅游资源。当前,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资料中心、图书馆均以珍藏有我国一些姓氏的族谱为荣。谱牒学,姓氏学已注入了崭新的内容,成为一门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它不仅列入了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也已成为部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一些科学研究部门也已把其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姓氏已把其家谱在因特网上发布,从而打破空间限制,使族人可在世界各地互相交流。实际上,已有人编制了旨在使全球华人能快速寻根,编制族谱,查找亲人的网站。

《翰堂刘氏族谱》网站于1999年在网上发布,有不少读者访问及留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树有根,水有源。编写族谱首先面临的就是根源问题。

根据1827年版《翰堂劉氏族譜》可知,翰堂刘氏开基始祖讳泰公於明嘉靖年间因故乡兵燹, 由江西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迁徒广西北流二厢之翰堂,最后定居于六贡屯村;又云,明嘉靖年间,有刘法广刘法松二公携祖同来,曾至陆川县南北乡石洞村侨住。但该族谱在序言、凡例、世次及《第一世始祖开籍北流缘始考》等文中一再表明,翰堂刘氏始祖泰公的原籍宗派无可查考。

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如今在那里?始祖泰公的根源应从何处算起?神秘面纱一直未能揭开。

1999年11月族谱编委会组织了“寻根”小组,到江西省安远县访问了始祖泰公的故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拍摄了大量照片,作了详细的访谈纪录,昔日江西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就是当今之江西安远县鹤子乡鹤子村。泰公当年之故居就是当前该村的刘屋。

经考证,刘法广乃开七公之孙巨浪公之子,由前文知,翰堂始祖泰公当为巨浪公的子侄辈。据恒心先生《汉祖流史》[16]等有关资料,于是,翰堂刘氏在全国刘姓大家庭的世系位置乃告排定。翰堂刘氏世系总表详见《翰堂刘氏族谱》网站的“刘姓文化·翰堂刘氏世系表”页面。

始祖泰公自翰堂开基创业至今已400多年。原族谱编印于1827年,至今已有170多年之久。如今翰堂刘氏支派繁茂,人口约1万,重新修谱,势所必然。1996年春节,翰堂刘氏后代在塘肚著斋刘大夫祠祭祖,决定成立《翰堂刘氏族谱编委会》(后文简称编委会),统筹修谱工作。

新族谱包括书籍版族谱及电脑版族谱。

1.书籍版族谱 它的最终成品是出版新版《翰堂劉氏族譜》(后文简称新族谱)书籍。新族谱在体例上做了很大改进,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其内容包括谱名、序言、凡例、概述、族居、世系世次、族规、文物、人物、附录及编后记等部分。其中工作量最大的就是世系世次部分。由于人口激增,居住地又较为分散,两次修谱的时间间隔较长,加上保存着珍贵文字资料的碑刻、神主牌、祭簿等实物多已荡然无存,工作的艰苦性及复杂性就可想而知了。编委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编委会除了组织收集资料及编写族谱外,还负责筹集资金,组建翰堂刘氏外出人员联谊会、编写简报及组织大型扫墓、祭拜始祖泰公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2.电脑版族谱 它在书籍版族谱的基础上,使用照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统计图表及数据库等技术,更形象、更生动地记录宗族成员的基本情况及有关活动的信息。尤其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是动态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更新,使之更符合实际,万代流传。

电脑版族谱的最终成品是:①在电脑上建立《翰堂劉氏族谱系统》,②制作VCD,③在因特网上发布《翰堂劉氏主页》,④打印资料等。

《翰堂劉氏族谱系统》的主要内容有①前言、序言及系统简介;②1827版原族譜的世系树图,开籍北流,自序一及二,著齋公行略,编谱人员,目录及统计图表;③2001版新族谱的族居篇、世系世次篇、修谱简报;④风光照片、人物照片,文物照片、祖墓及各种历史遗迹照片等;⑤祭祖盛会;⑥统计图表;⑦翰堂劉氏数据库;⑧翰堂刘氏主页;⑨幻灯片;⑩使用说明等。

刘姓是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刘氏始祖是黄帝后裔帝尧陶唐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1982年全国人口统计资料,刘姓人口在全国姓氏排名居第四位,总人数超过6000万。刘姓子孙遍布世界各地,人才辈出,正在为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奉献聪明与才智。为了与海内外谱牒学爱好者以及刘氏后裔进行交流,我们在因特网上发布了《翰堂刘氏族谱》网站,诚恳地希望各界人士光临指导。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电脑进入家庭,电脑及数字化彩电进入农村。预料族人在二十一世纪中,除了拥有书籍版族谱外,还将会在自己的家里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脑版族谱。

吴若木画展序言 篇5

皮相与内核的融合交错》 桑田

荷是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草丰茂的诗性之地,它用盛夏里盛开的清凉和出淤泥不染的高洁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

参禅让人明心见性,产生无尽的智慧。禅是生命的极致享用,是空灵的意境,虚灵宁静中,唯有心性纯粹的灵魂,方可懂得。

荷与禅是接近的,盛开时,荷中有禅意,悟道时,禅如荷花开,“衣“和”裳”都是皮囊,皮相与内核融合交错之处,生命的内核也正如微波加热,由内而外,徐徐发散开来,一圈一圈荡漾在年轮的痕迹里,“荷衣禅裳”正是精神的延续。

寻一方青石,静坐,让灵魂走出身体,反观你和这个世界的构成,红藕香残,青荷盖绿,禅意悠悠,春秋水暖,你仿佛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潜行修佛,消除污染与干拢。荷衣禅裳,这将是一场关于神秘和空灵的旅途。

论文集序言 篇6

饱含着浓郁的墨香,凝聚着心血的《///》与您见面了,这是//公司新世纪第//年党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晶。

“七一”讲话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年,///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营”,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诸位热心党的建设的同志撰写论文//篇。公司党委工作部稍作修饰,集结成册,恳望能对今后的党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借鉴。

辽南古建筑序言 篇7

中国古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论在建筑形态上,还是在建筑结构上,至始至终是承前启后,一脉相传,保持着相当完整的建筑体系。地处辽南的大连地区也同样遗存了一批规模不算庞大,但仍具有一定特色的中国古建筑。大连地区的古建筑主要分布在三座山城和两座城池之中,山城分别是城山山城、巍霸山城和卑沙山城;古城为复州古城及金州古城。

2007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先后对位于城山山城的附近的法华寺和天后宫;巍霸山城附近的清泉寺;卑沙山附近范围的观音阁、响水寺、朝阳寺、石鼓寺;复州城内的衡山书院、清真寺等等十余处大连古建筑进行了陆续的建筑测绘及研究工作。这十余处古建筑大多为省保单位,少数为市保单位,还有1处为国保单位。

《珠江纵队史》序言 篇8

珠江纵队的光荣历史、珠江纵队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英勇顽强,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及其历史经验,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继承和发扬珠江纵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和科学态度,对于促进我们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佛山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广泛征集研究、认真核对、反复考证史料的基础上,从1985年起,着手进行《珠江纵队史》的编写工作。4年来,编写组多次请原珠江纵队老同志座谈讨论,征求意见,补充核实史料,编写出这部《珠江纵队史》。我深信,《珠江纵队史》出版后,读者一定能从中受到教益。

是为序。

作文集序言 篇9

春天,草长莺飞,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花的香味儿,沁人心脾,沐浴在阳光下是那么的温暖,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一切生命都在成长,一切都在升华,捧着我们083班《小荷尖尖》作文集的稿子,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这一篇篇文章,虽显稚拙单薄,但真率纯美,灵秀可人。小作者们以锐敏独到的视角,摄取了一个个真实而平凡的生活镜头,有张有弛地展示了雏鹰练翅的动人情景,记下了小学六年来那溢满泪水、充满汗水和流淌笑声的日子,抒写了你们的酸甜苦辣、追求向往。写出了个人的自得之见,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抄袭,不虚构。

孩子们,我永远也忘不了你们拔河时团结互助的样子;忘不了考试时你们紧缩眉头的样子;忘不了篮球场上你们一个个英俊潇洒的身影;忘不了你们跳绳时矫健、轻盈的身姿;忘不了上课时你们专注的眼神;忘不了你们那一行行工整而美观的书写;忘不了下课时你们那灿烂的笑容……你们文中记录的点点滴滴是你们最难忘的也是我最难忘的。

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褪去,甚至渺无踪迹,最后只剩下些模糊的影子罢了。人生如流星在宇宙中划过,留下一瞬的美丽便缥缈远去。这个季节正生机盎然的春季。于是,你们用稚嫩的笔,在自己人生的春天里描绘着五彩的梦,记录着春天的故事,珍藏着如许美丽的回忆。如果,当你们步入青年、走向中年、甚至是到了老年的时候,你们还能翻开童年的记忆,寻出那些心灵深处的痕迹,找出些许春天的影子来,那么,我也会就倍感欣慰了。

于兰的序言 篇10

郑立平

接到于兰老师的写序邀请,看着厚厚的四本书稿,心中颇为感动。我知道,这不仅是珍贵的实验资料和过程,不仅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是一个坚守在平凡教育战线上20多年的女教师的勤奋与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坚持语文教学改革勇于探索作文教学新路的女教师的心血与汗水的见证,更是一个坚定教育信念富有教育情怀的女教师的生命成长历程。读书如读人,优秀之人也都是一本厚重的书。

2009年秋,为了带动和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我创立了全国性的教师民间成长组织——心语团队(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的前身)。大家在平时以网络媒体为依托,开展交流、研讨、视频讲座、读书报告、习作共赏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一大批有梦想有追求的青年教师纷纷加入,“心语”逐渐成为教师网络学习和沟通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眼,也逐渐成为教师群体中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心语团队中不乏锐意进取的优秀语文教师,也与很多语文教师有过细致交流,但是却很少听到有教师专门深入地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直到2013年春天,语言文字报的顾进老师突然用QQ询问:“你就是提出‘心语滚动作文’的那个老师吗?”我顿时一惊,“心语滚动作文”?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呀!是我们心语团队教师的成果吗?带着疑问,我用“百度”一搜,哦,终于明白——原来,它是于兰老师的创作,我首次对心语滚动作文有了简单的了解。

走到一起是缘分,我想这缘分就是彼此对教育的追求和对成长的共同渴望;一起走着是幸福,我想这幸福必然是大家对 “主动即自由,创造即幸福”等团队价值观的认同和对志同道合者的欣赏与尊重。于老师虽然在群中发言不多,但字字珠玑,句句精彩,无不渗透着教育智慧与人生哲理,给人深刻的思考和启迪。很快,我就注意上了这个正在进行“心语滚动作文”实验的陌生女教师。而给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该年5月下旬,我应邀到山东临清一中做公益讲座,谁知却接到于兰老师要自费前来听课的电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多少教师湮灭了自己当初的激情,有多少教师磨掉了自己创新的棱角,真没有想到在鲁西北小城竟还有如此痴迷的教师。天公也有意要考验一个人的真心。原本阳光灿烂的下午,第二天早上却是大雾弥漫。我想,这么大的雾,你就别来了吧;同时,心里也在嘀咕——这样的天气,她大约会退缩吧。接到第一个短信,却是于老师6点23分发出的:“郑老师好,我已在路上;雾很大,车很慢。不过,您放心。”天不负有心人。面对这样执着与真情的教师,我们只能深深地敬佩和祝福,并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常言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对于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创新”和“教育教学思想”,许多人连想都不敢想。为什么?他们总认为,这是教育改革家的事情,是教育研究专家的事情,一线教师怎么能行呢?所以,就导致了自己不敢想,不敢做,只是像老黄牛一样低着耕作。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改革上也是如此。

回想我们的传统作文,师生普遍缺乏写作文的热情。作文指导,一般老师都是灌输为主,大多数老师一谈到作文教学,就眉毛紧锁,很少敢从小学就开始大胆改革。有些教师为了对付考试,临阵磨枪,只在考试前给学生讲一点写作的格式、考卷的侧重点及阅卷老师评分规律。大多数老师不是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进行写作训练,而是要求学生背作文范文,以至于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着恶性循环。

多数教师亲身经历和目睹个别学生边写边玩,整整两节课却写不出百十字的现象;也一定了解许多语文教师批改作文弄得精疲力尽,结果却收效甚微的情况。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自己在这次作文评改中有哪些收获,就不再研究无人问津了。作文评改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积极性逐渐消失,创造性自然泯灭。久而久之,教师越改越累,越改越烦,而学生却养成依赖、怠惰的习惯。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法,把作文训练的主战场放在课外,学生的作文没有得到系统的有效训练,学生在课堂体验不到写作的成就感,渐渐对作文教学不感兴趣。因为作文点评课上我们语文教师只能选择代表性的习作来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数学生被闲置,久而久之,作文教学的“多余人”成为社会的“多余人”,一个个语文教师也逐步“成长”为不受学生喜爱与欢迎的老师,语文课程成为最没有吸引力的可上可不上的课程。

为什么学生喜欢读书,而不喜欢上语文课?为什么学生喜欢表达,却不喜欢写作文?为什么方法指导多了千篇一律,而指导少了学生却茫然无措?怎么去搭建生活与作文的平台?怎么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的投入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怎么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写出彰显个性的文章?怎么实现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面对这些积弊和棘手的问题,许多人只是抱怨却不思改变,许多人只是盲从却不敢创新。而于兰不仅在想着怎么改革和完善,更在尝试着创新和实践。心语滚动作文,听名字就感觉亲切而温润。这是一种轻松老师,愉悦学生,基于学校教育班级授课制度而采用的新型作文教学法;“心语”即我手写我心,实现笔从心,心从笔,强调习作内容从生活选材,强调真情实感是习作的灵魂。“滚动”,不单单是多项作文训练任务的互错式滚动,还包括在竞赛式铺写、竞赛式点评、竞赛式展示中,以及习作系列化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各项能力滚动提高。“三从四得”,概括了心语滚动作文的基本内涵,即作文要从心从笔从生活,通过多项训练任务的互错式滚动,在竞赛式系列化训练中,使学生获得“真,活,新,美”的综合素质提高。这种崭新的作文方法,有制度管理约束,有具体操作程序,有成熟方法指导,也有新工具做支撑。这样,使每位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层面出发,大胆尝试,大胆创作,大胆讲评,并在互评中再提高再发展。这样的作文,不再是一件被老师逼迫的任务,而变成了自己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自己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事,所以,兴趣高,个个跃跃欲试,个个文采飞扬。而这美丽的风景,恰恰是传统课堂一直向往的效果。

心语滚动作文的优势,更在于它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一是编写体例新突破。教材根据人教版小学教材设计三、四、五、六年级的作文学案,让教师和学生对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有整体的了解。每册都设计了简单而有实效的心语滚动作文方案,使教师心中既有整体的教学思路,又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二是兴趣激发的创新。利用集体可开展竞赛活动的优势,通过竞争使学生多层次需求得到满足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三是训练方式新突破。变单一训练为多单元训练,大大地扩充了训练的容量;四是构思效率新突破。关键词谱系表可以帮助学生寻找生活感触点,确定内容,做到了题目新颖;五是指导方式的创新。团队滚动,大家互评,大家提高了批阅时间;六是效率提高的创新。充分发挥群体教学开展竞赛的优势,把各单元作文分竞赛队同时写,系列训练,让学生反复地学习、掌握不同单元的作文方法,多方面地搜集素材,多角度地掌握修改方法。七是批改形式的创新。传统的作文大多是由教师点评,并且耗时费力效果差,让学生点评,又存在着不知从何下手的弊端。八是作文工具新突破。“作文专用稿纸”把作文的训练程序、方法、过程都包含在里面,使课堂竞赛有了考评工具,使点评既有显形比较,又有隐形比较。

正如同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心语滚动作文法,强调从笔从心从生活,立足于现实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结构紧凑,目标明确,反馈及时,极大地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解放了教师,还课堂于学生,学生学得愉快,而且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雒红梅老师在实验日记中写到:“在响亮的口号声里,我战战兢兢地,开始了第一次滚动作文,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小脸兴奋得红扑扑的。因为有了比赛,教师的气氛真有些剑拔弩张的感觉,此时此刻,时间就是效率,读导航比赛,发工具比赛,填信息比赛,拟提纲比赛,铺写比赛,自我修改比赛,写点评比赛,朗读佳作比赛,自我反思比赛„„自始至终,学生是在一种紧促的节奏下完整完成一篇习作的。经过第一轮的六次滚动作文之后,我发现,孩子写的文章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立意一次比一次深刻,选材一次比一次新颖,习作水平不断提升,滚动作文的效率不言自明。

任武霞老师在实验日记中说:“心语滚动作文能让学生在短短的两节课时间内就完成了“快速构思--快速铺写--快速点评--快速反思”的学习流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心语滚动作文批改时,教师面批面改,学生自评互评,当场指处文章中的缺点与不足,既突出重点、难点,又照顾了差异。真可谓是一种多维度的高效模式。”

朱凤铃老师在教育博客中留言:“走进于兰老师的空间,我被她的执着所打动:几年的坚持,几年的积淀,热情依旧,品质升华„„分享于老师的精彩指导,聆听她的教诲,感受着她的关心与风采,真庆幸自己有幸结识了她。”

“楚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我们无法想象不是发达地区的一个小学教师在教改路上曾经经过多少迷茫与疲惫,曾经有过多少困顿与坎坷。但是,令我们欣慰和振奋的是,在她老师的带领下,心语滚动作文已经从青涩的摸索走向了成熟的绽放,不仅在本校取得了显著成效,还逐渐被省内外借鉴和推广,受到众多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学同行的高度赞誉。这本书,是于兰老师多年来耕耘作文教学改革与探索土壤的智慧之花,更是她一心为了促进学生写作素养与表的能力的爱心之花。恰如蕙兰,生于寒地,而香远益清;也如伊人,静于沙洲,而亭亭玉立。

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篇11

【关键词】宪法序言; 法律效力; 宪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DDF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226-01

有关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问题,历来是学界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

1 关于宪法序言法律效力的学说

1.1 全部无效说

一种观点认为,宪法序言不具有法律效力其理由是:

(1) 宪法序言因其过于抽象而不具有规范性效力。

(2) 宪法序言事实性的叙述不具效力。

(3) 宪法序言不具备法规范的结构要件而无效力。

1.2 全部有效说

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另一种观点认为,宪法序言具有法律效力。其理由主要是:

(1) 序言作为宪法的组成部分,应当具有法律效力。

(2) 宪法序言的通过、修改和解释程序,与宪法的正文是完全相同的。这在各国是个通例。

(3) 宪法序言承担着重要职能,具有构成宪法法规的规范性基础。

1.3 部分效力说

再一种观点,也就是“部分效力说”,从法序言的法律效力有三种不同情况:

(1) 它记载历史事实的部分完全没有法律效力。

(2) 确认基本原则的部分须和宪法正文的规范结合起来才有法律效力。

(3) 属于规范性的部分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

1.4 模糊效力说

还有一种观点主要是针对“部分效力说”提出的,认为“部分效力说”对宪法序言内容所作的现象分析值得肯定,但不同意“部分效力”的提法,而主张以“模糊效力”来取代。

1.5 强于正文效力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宪法序言是国家的宣言书、总纲领,是宪法正文的基础,其效力当然要强于宪法正文。

1.6 其他的观点

当然除了上述观点外,关于宪法序言的效力还有其他一些观点和看法。如有学者认为,各国宪法序言大致有几种情况:一是陈述性的序言(美国式),二是原则性的序言(法国式),三是纲领性的序言(中国式),四是综合性的序言(1974年前的南斯拉夫式)。

2 关于宪法序言法律效力的问题的看法

对于宪法序言法律效力的问题,笔者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不能孤立地理解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更不能与普通法律的效力混同起来。笔者认为宪法序言应该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两个角度来理解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2.1 从宪法序言的功能上来考量宪法序言的效力

法的价值是指法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法的价值肯定包括法的目的因素,因此,从某个角度讲法的目的决定法的功能,因此宪法的目的决定宪法的功能,也就是宪法的目的决定宪法序言的功能。有的学者是这么说的宪法“把国家的理想目标写入条文从而提供一种象征功能,它们规定了政府的结构形式、并试图为政府统治的权利进行辩护。”因此,宪法的目的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表述国家的目标、形成政府的结构、以及确立权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除了形成政府结构这一目的主要是由宪法正文来实现外,其余两个方面的目的在宪法序言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宪法既然有着特殊的功能,那么这就决定了其应当有特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既然宪法序言有特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宪法序言的作用和效力问题。这里从宪法的目的到宪法功能到宪法的内容到宪法的效力,应该是这样的关系,宪法的目的决定了宪法的功能,而宪法的功能决定了宪法的内容,而宪法的内容决定了其具有的效力。

2.2 从整体的角度考量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从宪法从整体角度发挥其效力的角度考量其效力问题。宪法序言是作为整体来发挥其效力的,而不是要逐字逐句的去探讨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我国现行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是一种整体的效力。

1) 所谓整体的效力,是指宪法序言作为一个整体被认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不必深究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具体的法律效力。它主要通过宪法正文条文,一般法律法规及政治机关、各种组织的行为与宪法序言不相抵触来实现;而不是必须由一定机关及其人员直接依据某一段文字进行的“实施行”或“执行”活动来实现其法律效力。

2) 宪法序言整体效力的内涵还包括的内容是,不能看宪法序言是否具有司法适用性,而是从更广义的层面看宪法序言是否能得到普遍而有效的贯彻和遵守。

3) 宪法所承载的特殊的功能决定了宪法具有特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从普通法律,特别是民法、刑法中归纳出来的法律規范结构来看待宪法,往往会得出“宪法非法“的错误结论。

3 总结

1) 各国的宪法序言一般都具有法律效力,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宪法序言是不存在的。有区别的是各国宪法序言的效力的强弱、效力的明确与模糊之分,坚持宪法序言具有法律效力的学者也指出,宪法序言中不同内容的效力作用方式和效果表现并不完全相同。

2) 判断宪法序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不是看宪法序言是否具有司法适用性,但具有政治机关的适用性。

3) 宪法序言的效力由宪法序言的功能直接决定。而宪法序言的功能又是由宪法的目的所决定的,宪法的目的通常包括:表述国家目标、形成政府结构、还有一个是确认政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4) 宪法序言是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其效力的。而不必逐字逐句的去探讨,而应该上升一定的高度去理解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参考文献:

[1]李步云. 宪法比较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88-189,190-192,194-195.

[2]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 43-44页。还有学者认为,宪法序言不是规范性的东西,它只是起到一种说明、解释或类似宣言的作用,本身没有强制性,也不像条文那样规范具体,所以不具有法律效力。参见浦增元文:《宪法序言的基本特点》,《政治与法律》(丛刊),1982年(1)。

[3]黎晓武,徐光兵主编:《宪法基本原理》,群众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4]殷啸虎,李莉:《宪法序言的功能与效力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第12卷。

[5]殷啸虎,李莉:《宪法序言的功能与效力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第12卷。

序言 篇12

翻开这本薄薄的书吧!我们可以从中轻松地得到上面这些问题的答案.

《创建飞机生命密码》是一本有趣的力学科普读物.与常见的科普书不同,作者虚构了两个人物——虚心好学的大学生剑青和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夏雯,为了探寻航空的奥秘,他们认真读书,四处求教,深入思考,逐渐懂得了创建飞机生命的密码,了解了力学在航空事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航空界业者的循循善诱,使他们大大地长了见识;读者跟随他们足迹也窥见了有关飞机的秘密.

由于这是一本力学科普读物,作者扣住力学在航空发展的作用这一主题,浅显生动地娓娓道来,不经意间涵盖了力学的几乎所有分支学科: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一般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大体说来,前半本书主要涉及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告诉读者:升力怎样产生(也就是说,飞机怎样上天),航行中的飞机要承受哪些气动力,怎样产生足够的推力,人类怎样突破“音障”等深层次的原理;而后半本书主要讲述固体力学和一般力学(弹性力学、气动弹性、结构力学、飞行力学、振动力学等)的作用,阐释飞机飞行的轨迹、总体架构及其稳定性、部件材料的疲劳损伤断裂、颤振和抖振的产生和预防、优质复合材料的使用等等.全书涉及了许多深奥的力学知识及其应用,但读来相当容易而有兴味.

本书作者是航空界的资深专家,从事航空教学、科研、型号设计已近半个世纪,他深深热爱航空事业,所带领的不少学生已成为业内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他全过程地参加了我国第一种飞机——“运十”的设计、试验、制造、试飞过程,因此,就能得心应手地描述设计和制造飞机的种种诀窍.他以十年的深刻感受,深知必须掌握、运用力学知识,才能创造自己的飞机,才能真切掌握飞机的根底,才能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掌握自己飞机的生命;他确信中华民族完全能掌握自己大飞机的知识产权.正是在这种信念驱动下,他以古稀之年,夙兴夜寐,精心构思创作了这一力学科普著作.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不久前,我国已正式做出决策,将设计制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相应的公司已然成立.这给我国航空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也为我国力学工作者开辟了更大的用武之地,这本书的推出可谓正当其时.

数学序言课 篇13

一、教学目标:

1、对数学内容有个大致的概念;

2、了解数学的特点及其广泛的应用;

3、领略数学的美妙,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增强;

4、明确上好数学课的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大致了解数学的特点及其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如何学好数学上作一定的要求与指导。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我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经开始接触数学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学呢?她包含了那些内容?请同学们说说看。

2、新课:

(1)数学的内容大致来说,数学分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两大部分。我们初中与高中所学内容都主要是初等数学,初等数学主要包括几何学与代数学。几何是研究空间形式的,代数是研究数量关系的。

(2)那么数学有什么特点呢?

抽象性、精确性和运用的极其广泛性。

抽象性:比如1,可以代表1个人,一个苹果,一项工程,我们刚刚学过分数,知道1还可以代表10个苹果或100个苹果,只要把这些苹果看成单位1就行了。再比如一条线,可以代表一段公路,一个物体的边,运行轨迹。。

精确性:数学定义、性质的准确性、计算的准确性和推理的逻辑严格性。

应用的极其广泛性: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华罗庚

(3)数学与人类文明:可以说,从有了人类开始,就有了数学。数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①数学与重大发现。

万有引律:我们都知道一个苹果砸到了牛顿的脑袋上,使他发现了人类文明史上三大定律之一的万有引律,但是我想,如果苹果砸重的不是牛顿,而是其他一个不懂数学的人,那么他是不可能发现万有引律的。因为牛顿除了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在数学上有着许多的重大贡献,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数学的思维方式,所以他把他最重要的著作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宇宙观的另一次伟大革命,促使爱因斯坦作出这一伟大贡献的仍是数学的思维方式。

海王星的发现:太阳系最远的行星之一,因为它离的比较远,所以很难观测到。那么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天文学家阿达姆斯发现了天王星运动不规律,通过引力法则和力学法则计算出有这样一个行星,还计算出这个行星位于何处,然后观察员通过望远镜发现了这颗行星。同学们想想看,这是多么伟大的发现呀,在茫茫的太空中,居然通过数学计算能这样精确的发现一颗星期,是多么的了不起,这个发现是数学计算的胜利。②一些数学故事

最早对自然数的理性认识,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创立了毕达哥拉斯教团,这个教团虽然有宗教的性质,但其实对自然数作了深入多方面的研究。他们把不仅把数字看成计数的工具,而且看成神圣、完善和友好的象征。比如,他们发现了完全数,即等于他真因数之和的数,比如6,6就成为了完美的象征。他们还发现了亲和数,即每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真因数之和。比如284和220。

数学困惑: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长的线段上的点比短的那条上的多吗?自然数比偶数多吗?

数学游戏:有三堆火柴棒,分别有3、6、9根,规定每次可去任何一队中的任意根数,拿到最后一根的人就输了,怎么拿才能取胜?

(4)如何学好数学? ①同学们你们怎么想的?

②看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建议:基本运算要熟、要快基本运算不但应当“会”,而且要熟、要快;要尽可能多做些习题应当尽可能地多做些习题,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学好书上内容,省去的思考过程也重要,从书上学好形式推理,而书上所没有的思考过程也要重视。

③老师的建议与要求: a、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上课的要求

作业的要求

整理的要求 b、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双线五级管理序言 篇14

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严格实行“双线五级”管理机制。奖优罚劣,形成人人讲质量,人人抓质量,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工作格局,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持续、稳步提升,实现学校奋斗目标。根据《临夏县中学学教学管理常规》、《临夏县教育局关于夯实目标责任,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校行政会研究、教工会讨论,制定本责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转变教学理念,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以改革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管理方式为手段,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导向、规范、激励保障功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总体要求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目标管理为基础实行科教教师教学、安全管理及质量、安全负责制。

三、“双线五级”管理责任书内容(附后)

四、责任奖罚

1、学年结束后,学校成立领导机构,组织人员成立考评小组,对所有人员按责任书进行严格考评,教学与安全按2:1比例得出教师最终分数。

2、按考评分数排序,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名,分别奖励500元、450元、400元、350元、300元、250元、200元、150元、100元、50元。第一、第二名直接在年终考核中确定为“优”。前五名的教师优先推荐参加优秀教师评选。

3、分数排序倒一、二、三、四、五名的教师分别罚款250元、200元、150元、100元、50元,年终考核直接排倒数,若有重要问题者,考核定为不合格。

4、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副校长的考评成绩排序处于倒五的,写出自查,全校作表态发言。

五、减分项

1、教师或指导学生获县级奖励者加2分,获州级或以上奖励加3分。

2、在月考核中,获A等者,加1分。

3、全学年出勤折算后,请假不超过2天的,加3分。

序言 篇15

笔者之所以选择通过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来分析华兹华斯的文学思想, 是因为在搜集了一些资料和阅读了一些论文之后发现, 很多人都曾经对华兹华斯文艺理论思想进行过阐释。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张璐在文学评论中发表论文《从抒情歌谣集序言》看华兹华斯的创作主张, 非常粗略的阐释了了抒情歌谣集序言中华兹华所体现的创作理念, 尤其是对华兹华斯提出的“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这句话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但是并没有较为系统的阐释抒情歌谣集中体现的华兹华斯创作理念, 还有就是王淼龙写的《谈谈华兹华斯及其<抒情歌谣集>序言》中也提到了一些华兹华斯的创作理念, 大致罗列了《抒情歌谣集》序言中体现的华兹华斯的文艺理论思想, 但是并未深入剖析他这些理论的利弊之处。因而笔者希望从序言原文的角度出发, 在详尽阐述其中体现的花华兹华斯的创作主张的同时, 指出其中只得借鉴和略有偏颇的地方。

2 抒情歌谣集序言中的创作思想

华兹华斯写序言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自己的诗歌创作有别于先前大众所接受的一般的诗歌类型。他需要对这一种看似独特的诗歌类型做出一些个人的阐释, 防止留人口舌, 认为华兹华斯让读者如此被动的接受一种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的诗歌类型,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抒情歌谣集》序言。

2.1 华兹华斯的诗歌类型的独特之处

华兹华斯在序言中提到他的诗之所以异于今日流行的诗就在于他的诗中发挥的感情使情节和情景显得重要, 而不是情节和情景使感情显得重要。换言之, 在华兹华斯看来, 主题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不用粗劣和强烈的刺激, 人类心灵也能受到感动, 一个人越有这种能力, 他便愈比别人高明。而他认为这一主题的选取需要遵循一个原则, 那就是“please many and please long”, 这一主题应该是具有普适性的。

华兹华斯还提到了他的诗歌风格的独特之处。他指出抽象观念的拟人法在他的诗中是罕见的, 而且他断然不采用他作为提高诗的风格使之高于散文之上的一种普通手法, 他的目的在于模仿而且尽可能采用人们日常的语言, 此等拟人法并不是日常语言自然正常的部分。他绝对不用它作为风格上一种机械的手法, 或者韵文作家习惯使用的一种语言。

2.2 诗歌题材的选择

关于诗歌题材的选取, 华兹华斯指出要扩大诗歌创作的题材, 不仅要写伟大的事情还要写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他在序言中写道:诗的主要描写对象应该是从平常人的生活中选择一些事件或者情形, 然后用普通百姓使用的朴实的语言详尽的将这些时间或者情形联系和描述出来, 与此同时, 给他们能加上某些想象。这样, 平常的事件会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使他们看似更加有趣。

如何实现这样的诗歌创作, 华兹华斯指出要创作这样的诗歌, 一般要选择卑微的和乡村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 心灵的主要激情才可以在其中找到生长的更好的土壤, 而且更是无拘无束, 能够说出更明白有力的语言。他还指出, 在那种情况下, 我们各种基本感情都是在以更加纯真的状态一起并存, 从而可以更精密的默查, 更有力的传达出来。另一个原因就是乡村的生活方式就是从那些基本感情中萌芽的, 而且由于乡村事物的必然性, 就更加容易领会而且更加耐久。最后一点就是因为, 在乡村情况中, 人们的激情往往与大自然美丽而恒久的形式结合起来。而诗中采用的语言也是经过去粗取精之后从百姓生活中提取出来的, 这些普通人因为交际圈相对单一, 他们的生活受社会世俗的影响较少, 因而能够用简单的, 不加修饰的语言来传达信息。

2.3 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共通之处

他还说道诗歌的语言与好散文的区别就在于诗歌语言除了有韵律以外, 与好散文语言没有区别, 而且你不难发现最好的诗歌中一些最动人的篇章也断然是写的好的散文的语言。原因在于, 这两者都用一样的器官说话, 并且诉诸一样的器官, 这两种所具备的形骸可以说是用一样的物质造成的, 他们的感情是类似的, 几乎是相同的, 甚至在程度上也不一定有区别;韵文所挥洒的不是“天使的泪”, 而是自然, 人类的泪, 它不能夸耀有什么天国的仙血灵液, 所以它的生命血液和散文的有所区别, 一样的人类血液循环在他们两者的脉络里。序言中, 华兹华斯还对诗歌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 诗是一切写作中最富哲学意义的, 诗的对象是真理, 不是个别局部的真理, 而是普遍有效的真理, 不是建立在外在证据上, 而是由激情活生生带给生活的真理。传记家和历史家在真实性面前遇到的障碍远远大于诗人所能遭遇的障碍。诗人只受一种限制, 就是他必须把直接的快感传递给一个人, 不是以律师等身份而是以一个常人的姿态。这里华兹华斯提到的直接的快感我想类似于我们常常提到的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的共鸣。他认为他周围的人们和事物是相互影响的, 以致产生无限复杂的痛苦和快乐, 他认为人各照其本性, 在日常生活中, 凭借某些直接知识, 信念, 直观以及直观性的推论来默察人生的甘苦。

序言中华兹华斯还提到了他对诗人的理解。他提出诗人异于常人主要在于他有更强的敏感性, 无需外来刺激就能思想和感觉, 有更高的表现能力, 能表现心中的思想和感情。

3 华兹华斯创作理念的利弊

华兹华斯谈到其诗歌类型的独到之处时提出感情高于一切情节和情景的设置, 他提到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比描写的情节和情景更为重要, 而不是一般诗歌中认为情节和情景的设置更加有利于感情的抒发。就这一观点而言, 诗中所抒发的感情与情景和情节实际上没办法区分主次, 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感情的抒发需要情景和情节的补充, 情景设置得当, 情节描写吸引动人都会对诗歌感情的阐释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样感情细腻动人同样会让读者给予情景和情节的描述更多的关注。所以, 华兹华斯提出感情高于一切情节和情景的描述的说法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关于诗歌题材的选择, 华兹华斯倾向于选择描写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而不单单是伟大的事件。这实际上是具有开创精神的, 他将视角更多的转向了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而不单单是只关注贵族, 上层人士的世界, 不单单只关注宏大的事件, 而是从小事, 从平常生活入手寻找新鲜的题材, 用朴实无华的语言, 并加上一些想象将这些在平常不过的事件生动的描述出来。这一观点显然是具有独创性的, 也是前人的诗歌创作中所忽略的。但是华兹华斯又指出实现这一愿望的途径之一就是选择卑微的乡村生活来描写, 这一说法限制了诗歌创作的题材选择, 按照华兹华斯的看法, 似乎选择其他的生活状态来描写就难以描绘出真实的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这在现在看来并不符合现实状况, 实际上很多作家会选择各种各样的生活状态来展现不一样的人生, 无论是在贵族化的场景中还是在市井化的生活场景中都有可能描写高尚的或者卑微的灵魂, 展现平民化的生活。换而言之, 是选择描写乡村生活还是城市生活并不是创作的关键, 诗歌创作依赖于一系列的因素, 包括诗人个人的素养, 语言功底, 思想境界以及诗歌创作的出发点等等。所以, 并不是简单的选择乡村生活写出的东西就更加贴近生活。

4 结论

华兹华斯, 打破新古典主义的一些说法, 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思潮, 他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其参与创作的《抒情歌谣集》更是被许多评论家当做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发端之作。对待华兹华斯, 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中提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辩证的看待, 尽管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诗人”, 他们提出这些创作主张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旧时美好的英国, 这在现在看来当然是可笑的, 但是他们毕竟看到了现存制度的弊端, 反对流行, 他们有用勇气承认现存制度下存在一些卑鄙的行为也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尽管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提到的一些创作理念中在现在看来浅显易懂, 有些地方也过于绝对, 说法有失偏颇, 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他能有这样的勇气和远见看到前人所忽略的地方也实属不易。所以, 对待华兹华斯, 任意否定或者一味抬高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参考文献

[1]王佐良.英国文学论文集[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0:57, 87.

[2]伊瓦肖娃.十九世纪外国文学史 (第一卷)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498-501.

[3]孟庆枢, 杨守森.西方文论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姚乃强.西方经典文论选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315-339.

[5]张璐.从&lt;抒情歌谣集&gt;序言》看华兹华斯的创作主张[J].安徽文学, 2010 (5) :39.

[6]王淼龙.谈谈华兹华斯及其《抒情歌谣集》序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2) .

[7]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艺理论译丛 (第一册)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

[8]华兹华斯.序曲[C]//刘若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曹葆华,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140-169.

[9]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168-170.

上一篇:班主任给学生的表扬信下一篇:管理学常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