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常识 体会

2024-09-19

管理学常识 体会(精选6篇)

管理学常识 体会 篇1

常识课听课体会

北宋镇道庵小学

于其训

九月二十日,县教研室举办了全县小学常识课优质课观摩活动。活动分四节进行,前二节是《品德与社会》课的现场展示,第三节是《科学》课的展示,最后一节是评委的点评。我有幸参加了观摩活动。聆听了三位教师执教的公开课和市教研室周老师及县教研室张老师的精彩点评,似春雨滋润了我的心田,自感受益匪浅。

一、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在呈现的三节优质课的教学中,从课堂的形式,授课的方法,教学的手段等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课堂成了师生对话的课堂,师生交流的课堂,成了学生合作探索的课堂,成了每个学生充分张扬个性的课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和发现的主体,教师成了学生的合作者、引领者。新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整个课堂。

二、有效的课件辅助,是多元解析教材的重要手段。

三节课,都有教学课件,而且许多老师的课件都是经过精心的制作。因为《品德与社会》课在课前需要收集很多的资料来充实课堂,并且与生活走得很近。陈庄镇中心小学刘美富老师执教的《我成长的故事》,她深入研读文本,精心制作课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让学生在情感互动中明确了怎样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利津实验一校刘冬云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课《幸福家庭伴我成长》,刘老师将各知识点制作成了一棵知识树,形象直观地再现了所学内容,让学生重新回顾并巩固了知识点,这如

果仅仅用语言来陈述就可能会很苍白,这时候的课件辅助是多么的重要。

三、活动的层次性、目的性更加突出,更加明确。

如王老师执教的《怎样加快溶解》这节课中,先让学生体验喝纯净水的口感,然后再让学生体验加了糖的纯净水的口感,这样一层层,一步步地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为课堂教学做了充分的铺垫。

四、充分体现生活性,更加注重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

无论是刘美富老师执教的《我成长的故事》,刘冬云老师执教的《幸福家庭伴我成长》还是王莎莎老师执教的《怎样加快溶解》,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点,教学的材料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如王莎莎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实物亲身体验怎样加快溶解的方法,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舞台,收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个人的素质优秀。

这三节课,大家的风格各异,我切身体会到老师素质的重要性,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和教学机智,教师的语言,都显得那么重要。教师的语言有激情,能带动孩子的情感;教师熟练的操作多媒体,能让课堂更加流畅;教师灵活的课堂调控,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老师在课堂上的自信与从容淡定也体现了他们优秀的综合素养。

六、评委老师的精彩点评。

市教科院周老师和县教研室张老师的点评语言简明扼要,肯定了三节

公开课的优点及值得学习推广的亮点,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和提高的不足之处,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常识学科的特点、意义和价值。在评课中,市教科院周老师和县教研室张老师的点评不仅阐明了常识课教学的特点,也给我们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关注生活体验,突出学科意识。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要以生活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认知意识。

(二)关注教学策略,突出创新意识。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取舍教材,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关注学习方式,突出“人”的意识。学生的价值观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充分运用生活中、同伴间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四)关注课堂评价,突出育人意识。教师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两个字。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并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品质行为。

总之,这次活动的许多东西都非常值得我去学习、反思。我觉得不虚此行,很有意义,深受启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实践所学知识,并发扬光大,形成自己独特高效的常识课堂教学模式。

管理学常识 体会 篇2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生活用电常识》中第一幅插图中有如下内容:户外电线 (火线、零线) 经电能表后经过总开关, 然后分别在火线、零线上接上保险盒 (见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生活用电常识》第54页) 。

我个人认为此处有知识性错误。

1、零线上装保险丝是错误的。

当只有零线上保险丝熔断时, 火线上仍然有电, 用电器会停止工作。例如, 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上如果都装有保险丝, 当零线上保险丝熔断时, 灯泡在开关闭合时也不会发光, 此时我们通常会认为是灯泡坏了, 会去更换灯泡, 而灯泡上却正带电, 这会给检修和更换灯泡等用电器的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

2、保险盒 (丝) 不是越多越好。

火线上装了保险盒 (丝) , 零线上也装保险盒 (丝) , 容易给学生带来一个错误感观, 以为在家庭电路中安装越多的保险盒 (丝) 越安全。事实上, 只需要在总开关后面的火线上安装一个保险盒 (丝) 就可以了。不谈此处的知识性错误, 在实际操作中的材料浪费也是不可取的。

3、无论电厂、升 (降) 压站, 其零线与大地的电势差皆为零。

因此, 进户后的零线装保险盒 (丝) 从安全角度考虑是没有必要的。

二、教学中的处理

关于中学生法律常识教学的体会 篇3

一、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法律常识教学“生活化”

中学时代是人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人的成长是身心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其中既有积极、进步的变化,又有着消极、衰退的变化。对中学生来讲,发展主要表现为前者,即机体及器官量的增长,机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渴望友情和被他人理解认同,有着强烈的自尊,喜欢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对法律的认识方面,存在着片面性,带有很大的神秘感和敬畏感。了解到此情况,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按照传统、基础的法律常识教学方法外,要适度、创造性的拓展其他教学方法,更好的完成法律常识的教学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够接受的社会信息量日趋增大,教师如果依旧使用原来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状况。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观念,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进行法律教育。以前我们发现教师在进行法律教育的时候,比较偏重于讲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其实这些内容仅仅是处于一个使学生明辨是非的层面,实事求是地讲,在基本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初中学生还是能够区分清楚的,这如在调查中反映的那样,对某一事件是否为违法行为,大多数学生都能区分。因而,现在教师应转换思想,更新观念,更着重于为什么该作和不该做,应该如何做这些问题上,这样就使学生的掌握更深了一个层次。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可以做或者不可以做,做到登高望远,一览无疑。作者建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到法院旁听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审讯,让学生们感同身受的了解法律法规,并适时的总结提问,分析遇到犯罪人员类似事情时如何做才会遵纪守法。

可以和学生的父母一起沟通,组织“角色扮演”的法律常识普及活动。例如,可以在学校以小品、角色扮演法官,模拟简单法庭场景来让学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维护法律的权威的同时,请家长们也多多配合教师工作,在家里审时度势的进行“角色扮演”,给我们的中学生生活中学习法律的好机会。

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我有意识地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法律作为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其内容是反映各种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因此带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2。如果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说这些抽象的理论,学生接受起来就非常被动,难以理解,从而觉得枯燥乏味,导致他们厌学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但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将课本上的理论融入到学生熟悉的事物或个案中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听起来觉得有趣,立体感强,很容易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还要通过反问等方式使学生主动思考,把相关理论的理解引向更深更透的层次,这样就会达到寓教于乐、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我讲到法律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们学习、生活的作用时。我对学生说:“为什么教室旁没有喧闹的工厂影响我们学习,为什么没有人随意冲进校园干扰我们的学习生活呢?是因为法律在保护着我们正常的教学。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有人来破坏,警察叔叔就会把他们捉起来,给予相应的处罚。你们说法律有没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学习、生活的作用呢?”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答“是”。

二、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必须做到厚积薄发,循循善诱。

1、加强学习,精通业务,弥补课本上的不足。

因地域、环境等差异,课本上的知识总是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所以老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厚积薄发,才能把学生教会、教好。《教师问卷》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对有关保护儿童与少年的法律知之甚少,在 370 名中小学教师中 ,仅有4人知道《刑法》中有少年儿童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占全部被调查人数的1.1% ;知道《儿童权利公约》的占0.5% ;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才有82.4%4。作为中学法制课的老师,也应该有比较丰富的法制专业知识,至少对与课本有关的法律知识要尽可能做到精通,同时还要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一下《民法》、《婚烟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以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老师要欢迎和鼓励学生提问题,只有学生懂得提问题,才说明他们学得进去,学得好。这是检验他们学懂学不懂的一个指标,也是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的表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2 、热心教学、讲究技巧。

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使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学有所得。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打瞌睡时,就可以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其好奇心,重新把其注意力集中起来,以达到教学目的。若学生异常兴奋,课堂纪律不好,老师不应以硬制硬的方法来对付,因为这样做不但适得其反,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此刻老师应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循循善诱,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3、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学习法律常识的心得体会 篇4

-------浅谈人格尊严

班级:九(1)姓名:李雪梅 指导教师:李轩

人格尊严是公民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大家都知道尊严在一个人一生中是比性命理重要的东西。俗语“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被众人唾弃,没有尊严,就是不生命也会很快死去。为什么会这样呢?

没有尊严实在可怕。法国大教育家卢梭曾根据自已的切身体会说过这样一段话,甚于犯罪,甚于死亡,甚于怕世上的一切。如果“丢脸”是一项简单的惩罚,恐怕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巩惧吗?这其实与我们所说的相呼应。

心理学家认为,对于社会中人的最残酷的惩罚,就是剥夺尊严。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我还有什么脸活呀?”瞧,这并不是没钱活下去,没有面子最可怕。一个人犯了错,甚至犯了罪,进了监狱,也是要给予他面子的。我们都知道对待犯人不许任意打骂的道理,并且要经常教育他们,鼓励他们,给他们留下希望。如果把尊严彻底给剥夺了,他们可能会从此彻底沉沦下去。其实,很多犯人出犯人出狱后心理不平衡,有自卑感,意志消沉,都是感悟到活得不有尊严,活得很痛苦。

当代心理学证明,一个人,只要能保持自已尊严,自已的本质,在精神上就有了支持,他也就因此而感到做人的资格,做人的意义。人们在社会上忙碌着,忙着升学考试,忙着挣钱发财长官,这一切背后都有一个因素:可以通过这一切而得到人们的赞叹,羡慕,在世人面前证明自已的价值。否则的话,大学考得再好,钱挣得再多也没有意义,也很少有人会刻苦学习,力求上进的动力。所以说,如果没有尊严的需要,个人的进步就会成为空话,社会的进步也会停止。

但是,尊严也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尊严有不同的内涵。但无论怎样,作为人类精神的自尊感,永远都有它一成不变的价值的内核。古今中外,人类信仰的都是正义,善良,勇敢,仁爱符合于人类道德价值的品质。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不要怀疑不管哪一个时代忽然流行起“自私”、“虚伪”,也不要被一阵歪风吹迷了眼睛,否则的话会受害无穷。

青少年缺少的是经验,是明晰的辨别力,容易被一些富有刺激性的现象所迷惑,这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有的学生看了港台电视剧,竟然很羡慕里边流氓阿飞的“厚脸皮”,认为那种嬉皮笑脸遭人指责还满不在乎是一种时髦,于是也学着样儿:“我就是不要脸,怎么着?”不要脸是很可怕的。很多人可能会对你的“不要脸”愤怒,无可奈何,但是你一旦放弃尊严,你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从其结果看,不在乎尊严可呈现一时之“豪气”,但这是多么低劣的豪气!它会使一个人一步步走入深渊、走向犯罪,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从另一方面说,就算一个人走不到犯罪的那一步,在一个以尊严为标准的社会里,一个没有尊严的人很难生存下去。他会得不到同情、理解、有爱和帮助,周围的人都鄙视他,厌弃他,甚至惩罚他,使他处处感到自己不像一个人,这感觉本身就是一种煎熬,他的生存也就没有了乐趣。说到底,一个没有尊严的人,只能是被社会、人群抛弃的人,同时也是被自己的人生抛弃的人。

所以,为了维护青少年的人格尊严,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否则,将会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管理学常识 体会 篇5

10月21日,柳州市教育局在一楼会议室播放保密警示教育片和保密技术防范知识宣传片,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教训,警钟长鸣,增强保密观念,提高保密意识、强化保密责任。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秀敏、杨,副调研员徐刚、局机关各科室、二层机构等相关人员到场观看。

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秀敏在观看宣传片后强调,广大干部要时刻提高警惕,谨慎使用电子通信设备,防止被不法分子监听。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推动,将学习宣传月活动抓紧、抓实、抓好,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法制观念。

据悉,市教育局还运用张贴宣传手机使用安全保密须知,互联网计算机使用安全保密须知、开展保密自查活动等多种宣传形式,确保学习宣传活动取得实效。

管理的常识 篇6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上一篇:序言下一篇: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其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