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管辖权

2024-08-13

民事案件管辖权(精选9篇)

民事案件管辖权 篇1

从各国关于涉外民事管辖权的规定来看, 民事案件的传统管辖权原则主要有三种:1.属地管辖权原则;2.属人管辖权原则;3.实际控制管辖权原则。

民事案件的传统管辖权原则中, 与当事人有关的任何因素之所以成为法院行使管辖权的依据, 是因为其满足了两个条件:一是稳定性, 即该因素自身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稳定性, 至少是可以确定的;二是关联性, 即该因素与管辖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度。而网络的全球性、虚拟性、非中心性等特点, 使得这些因素一旦适用到网络空间中, 其与地理空间的那种稳定的关联性便立即消失, 因此, 以地理区域的划分为基础的传统管辖原则便受到了冲击。

(一) 动摇了属地管辖权原则的根据

首先, 由于网络的全球性使得网络空间本身无边界可言, 其不像物理空间那样存在着地域的划分, 所以网络空间无法和物理空间一一对应, 试图通过技术找到某一网络活动实际对应的物理地点是很难实现的。而且由于网络的弥散性, 使得几乎任一网络行为都可能是跨国的, 因此引起管辖权的冲突问题。所以想要找到某一网络行为所对应的管辖权区域更是难以实现。其次,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 所以想要找到用户的住所地、居所地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再次, 在网络案件中, 无论是案件事实还是双方当事人都和有关国家缺乏实质的地域联系, 相应地属地管辖权原则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 动摇了属人管辖权原则的根据

由于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并不需要确认身份, 而且其所填写的资料多是虚假的, 所以就无法确定当事人的国籍, 那么属人管辖权原则在网络案件中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三) 动摇了实际控制管辖权原则的根据

在网络案件中难以确定被告出现在哪国, 诉讼标的物大多数情况下更是和物理的区域划分没有联系, 无法确定其处于哪一国境内, 所以这种“实际控制”联系就显得相当脆弱了。

二、有关网络案件民事司法管辖权的几个理论

(一) 新主权理论

新主权理论又称“网络自治论”, 其认为网络世界是一个完全独立于现实世界的空间, 该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点:第一, 网络具有非中心性的特点, 即网络用户只服从于他的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的规则, 而各ISP之间又通过技术手段和协议来统一他们的规则。所以对于网络成员之间的纠纷就应该由ISP以仲裁者的身份来裁决, 并执行裁决;第二, 在网络空间中正在形成一个完全脱离于政府而具有自治权利的全球性市民社会, 其有自己的组织形式、价值标准和管理规则, 所以现实中各国的法律和法院管辖在网络空间中都被否定了。

新主权理论认为网络空间完全独立于国家主权所在的有形地理空间, 而忽略了其具有客观真实性和对物理空间的依赖性。网络空间的外在物质设备都是有形的存在, 是和地理位置紧密联系的;通过网络空间而产生的纠纷都是现实主体之间的纠纷, 不是虚拟的。所以网络世界中的物质冲突最终要反映到现实世界中, 新主权理论过于强调网络空间的非中心性和超然的独立性, 是不可能有效解决网络中的物质利益冲突的。

(二) 管辖相对论

有的学者从网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出发, 认为应在网络空间内建立新的管辖权原则, 并以此提出了管辖相对论。该理论有三个基本论点:第一, 网络空间应该作为一个新的管辖区域存在, 就像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南极洲一样, 应在此领域内建立不同于传统规则的新的管辖原则;第二, 任何国家都可以管辖并将其法律适用于网络空间内的任何人和任何活动, 其程度和方式与该人或活动进入该主权国家可以控制的网络空间的程度和方式相适应;第三, 网络空间内争论的当事人可以通过网络的联系在相关的法院“出庭”, 法院的判决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来加以执行。

管辖相对论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由技术所造成的司法困境, 各国对网络空间的管辖权大小完全取决于其对网络接触和控制的范围大小, 显然这对网络技术弱国不公平, 是不会为他们所接受的。而且管辖相对理论意味着任何国家的法院有权对任何国家的公民行使管辖权, 这与国家主权原则是相违背的。

(三) 网址作为新的管辖基础论

网址作为新的管辖基础主要有两个理由:第一, 网址具有稳定性。网址在网络空间中的位置是可以确定的, 在其ISP变更前也是稳定的;第二, 网址和管辖区域之间存在着关联。网址是受制于其ISP所在的管辖区域的, 并且当网址活动涉及到其他网络参加者时, 网址就和其他参加者所在的管辖区域产生了联系。

网址作为新的管辖基础论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第一, 网址的确定性并不代表着网址使用人的确定性。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网络用户所填写的资料多是虚假的, 并且网络用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隐藏其网址, 这些都使得无法确定网址使用者的真实身份;第二, 网址和管辖区域之间的联系缺乏稳定性。例如通过电子邮箱发送邮件, 收件人所在地法院便可据此行使管辖权, 但是发件人并不能通过收件人的网址来确定其真实所在地。第三, 一个信息一旦发布到网络上, 就有可能被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所获取, 那么网址的使用人就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所可能会受到的管辖做出预测, 这显然会影响到网络的发展。

三、我国关于网络案件民事管辖权的司法实践及司法解释

(一) 我国的司法实践

在被称为“中国第一网页侵权案”的“瑞得集团诉东方公司案”中, 原告瑞得集团 (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号) 诉请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判决被告承担侵权责任, 东方公司 (住所地:四川省宜宾市刘臣街14号2楼) 就本案的管辖权提出了管辖权异议。被告认为“其住所地在四川省宜宾市, 而非北京市海淀区, 而瑞得集团也未能向东方公司提供可证明其诉称的侵权行为地 (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内的证据”, 因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 应由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海淀区法院驳回了被告的管辖权异议, 主要有三点理由:第一, 瑞得集团的主页在制作完成后, 是储存在其特定的硬盘上并通过自有的www服务器向外界发布的,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主机接触 (包括浏览、复制) 该主页内容, 必须经过设置在瑞得集团住所地的服务器及硬盘。鉴于瑞得集团以主页著作权为由提起诉讼, 是基于其主页被复制侵权这一理由, 因此本区应视为侵权行为实施地。第二, 瑞得集团不但诉称东方公司复制其主页这一特定的行为, 而且还诉称该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东方公司的主页为访问者所接触。鉴于我国目前的联网主机和用户集中分布于本区等一些特定的地区, 因此, 本区亦应视为侵权结果发生地。第三, 东方公司在提出管辖异议的同时, 并未举证证明瑞得集团的主页内容是瞬间存在的或处于不稳定状态。

在这个案件中, 法院实际上是通过扩大解释“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使得“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 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这一传统管辖理论得以适用。笔者认为本案发生时, 我国尚未有关于网络侵权纠纷管辖权的规定, 受理法院仍以传统管辖理论为根据来做出裁定, 是值得认同的。

(二) 我国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对网络案件的管辖权有所规定。

四、关于如何确定网络案件中管辖权的几点思考

1.尽量使用协议管辖。使用协议管辖, 首先体现了私法领域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 其次避免了不同法院间管辖权冲突的情况, 再次也提高了网络案件的可预见性。

2.通过国际条约确定管辖权。网络案件很容易成为一个国际民事案件, 而通过签订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来统一管辖权的规定, 可以有效地解决管辖权冲突的问题。

3.有一些因素应该禁止作为网络案件民事管辖权基础, 如: (1) 当事人的国籍; (2) 接触的管辖权。

参考文献

[1]蔡虹.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浅论涉网国际民事案件的管辖权 篇2

摘 要 科技信息革命为现代的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沟通无国界,坐在电脑前不用出门就能知晓天下事。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的不断普及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那就是网络环境中出现的民商事纠纷管辖权的确定。

关键词 网络 管辖权 涉网国际民事案件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全球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网络用途的多样化,网络世界中也不断出现各种类型的纠纷甚至是犯罪问题,作为国际私法的研究对象,涉网国际民商事案件纠纷管辖权冲突的解决是当今学界的讨论热点之一。

综观非网络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依据及原则和各国的立法实践以及网络的特征,涉网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可以做如下处理:

一、涉网国际合同纠纷案件

对于非网络合同关系一般适用的是合同订立地和合同履行地原则来确定案件的管辖权,但是对于没有具体地域标志和空间界线的网络合同,以该原则确定管辖权无疑有一定困难。所以对于网络合同关系,应鼓励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通过协商选择管辖法院,或以默示协议管辖的方式接受法院管辖,避免发生纠纷后管辖权难以确定。但是,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法院必须考虑和满足有效性和合法性的条件,即不论当事人是双方合意还是一方提供协议条款,都必须符合法律对协议管辖的一般规定,并且不得违背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

如果当事人没有进行协议管辖,则按照国际一般做法,以合同订立地和合同履行地为依据确定案件管辖权。目前大多数学者赞成在网络商家对网络商家的电子商务合同纠纷中以合同履行地为依据确定管辖法院,更确切的说是信息移交地为连接点,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1996年电子商务示范法》第15条第4款就规定以电子信息或数据的发出地为管辖地。

对于一般的网络消费合同,也即网络商务的经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通过网络实现公共消费和服务的电子合同①。因为网络的全球性,在此类合同中如果一味坚持以消费者本国法院为管辖法院,那么网络商务的经营者就不得不面对在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国家被诉的可能性,这无疑给商家强加了巨大的压力,使其不可预见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由此可能会限制网络商业的发展。但是,在消费合同中消费者又处于弱势地位,若一旦在网上消费发生纠纷,使其不得不花费更大的成本进行诉讼的话,会打击消费者网上消费的积极性,从而抑制网络商业的发展。所以,对于网络消费合同,目前最佳的解决方式可以参照欧盟通过与颁布的,于2002年3月1日生效的《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和判决执行的条例》,该条例除规定适用被告住所地管辖的一般原则外,还增加了确定消费合同管辖权的特别规定:若消费者参与订立的合同出现争议,则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住所地成员国的法院提起诉讼或在商家住所地成员国的法院提起诉讼;若商家针对消费者提起诉讼,其只能在消费者住所地成员国的法院提起诉讼。为了防止当事人滥用诉权,在使用该特别规定时必须满足两个前提:在签订合同前,企业在消费者住所地国曾经向消费者发出过特定的邀请或者广告,及消费者在其住所地国为了合同的达成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二、涉网国际侵权案件

目前,比较频繁发生的网络侵权案件主要有侵犯肖像權、诽谤、散布虚假信息等人身权类案件,以及电脑黑客侵入计算机系统、盗取银行账号、窃取商业秘密、散布计算机病毒等财产权型案件,还有未经权利人授权在网上发布或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数据、影视、音乐、文化作品等知识产权类案件。在网络侵权案件中发生频率最高最具网络特色的是跨国诽谤。基于网络的全球性,网上侵权也体现全球性,即侵权人可以在任何地点、针对任何人实施侵权,而侵权结果的发生也可在任何地方。除了网上诽谤、损害他人的名誉和隐私权以外,网络侵权还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缺陷造成的损害、散布虚假信息或传播错误信息,以及其他能引起民事责任的损害②。

针对侵权,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的《民商事纠纷的国际管辖权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公约》(草案)第10条第1款确立了“侵权行为发生地”和“损害结果发生地”两项管辖原则。我国在立法实践中参照该公约草案的规定在有关著作权在网络中的保护方面出台了文中前述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规定,确定网络中著作权侵权纠纷的管辖权以侵权行为地原则为主,侵权结果地原则为辅。但依据这样的原则确定管辖法院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即侵权行为地的具体位置难以确定,范围也过于宽泛,使被告面临在世界任何地方被诉的风险。

尽管对于网络环境中的侵权行为地和结果发生地这两个原则地适用,其争议和存在的问题颇多,但是目前实践中只要没有证据证明侵权行为人无法合理预见其侵权后果或类似结果,侵权行为发生地的法院的管辖权还是得到认可的。若受损害方在侵权行为发生地有惯常居所,则侵权行为发生地国的法院均有管辖权。在其他情况下,则应由损害结果发生地的法院行使管辖权。

三、结语

虽然目前对涉网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依然存在不足,但随着人们网络知识的日益加深和在司法实践中丰富经验地逐步积累,对于这类案件管辖权的立法也在不断发展,相信有一天在该类案件管辖权问题上能找到既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降低诉讼成本,又有利于网络商业的健康发展的方法。

注释:

①黄任众.论与网络相关的争议之管辖权.法学评论.2006(6):150.

民事案件管辖权 篇3

(2005年8月2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

为便利审判和诉讼,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更好地发挥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和指导作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状况和审判工作实际,现就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级别管辖的诉讼金额规定如下:

一、以财产为内容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的金额为3000万元以上,涉外和涉港、澳、台的金额为2000万元以上;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金额为150万元以上不满3000万元,涉外和涉港、澳、台的金额为100万元以上不满2000万元;

其他各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金额为60万元以上不满3000万元,涉外和涉港、澳、台的金额为60万元以上不满2000万元;

相关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各该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诉讼金额下限以下的案件。

二、离婚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但是夫妻共同财产诉讼金额为200万元以上的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三、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的金额为2000万元以下。

四、五类涉外民事案件涉及诉讼金额的级别管辖,继续执行《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确定的标准,即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的金额为2000万元以上;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的金额为100万元以上不满2000万元;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的金额为100万元以下。

五、中级人民法院对低于本规定第一条、第二条所定标准,认为属于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应当作为第一审民事案件受理的,在受理前应当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审批;

中级人民法院对于符合本规定第一条、第二条所定标准应由本院受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指定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更为适宜的,应当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审批,且当年内指定基层法院超级别管辖案件不得超过五件,指定的诉讼金额不得超过基层法院管辖上限标准的一倍。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民事诉讼) 篇4

申请人:

申请人因******有限公司诉申请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案号为:)依法向贵院提出管辖权异议。

申请事项

请求贵院将本案移送至*****市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住所地为

。《民事诉讼法》第21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所以根据法律规定,*******有限公司对申请人提起的诉讼,应由作为被告的申请人所在地人民法院——*****市人民法院管辖。故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之规定,申请贵院依法将此案移送至****市人民法院。

特此申请,请予准许。此致

*****市人民法院

申请人: 年

民事案件管辖权 篇5

小额诉讼程序管辖权异议用民事裁定书

××××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

(××××)……民初……号

原告:×××,……。

……

被告:×××,……。

……

(以上写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信息)

原告×××与被告×××……(写明案由)一案,本院于××××年××月××日立案。

×××诉称,……(概述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在提交答辩状期间,对管辖权提出异议认为,……(概述异议内容和理由)。

本院经审查认为,……(写明异议成立或不成立的事实和理由)。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条、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裁定如下:

(异议成立的,写明:)×××对管辖权提出的异议成立,本案移送××××人民法院处理。

(异议不成立的,写明:)

驳回×××对本案管辖权提出的.异议。

案件受理费……元,由被告……负担(写明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负担金额)。

本裁定一经作出即生效。

审 判 员 ×××

××××年××月××日

(院印)

书 记 员 ×××

【说明】

1.本样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七十八条制定,供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小额诉讼案件后,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裁定移送管辖或者驳回异议用。

2.案号类型代字为“民初”。

3.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异议,异议不成立的,由提出异议的当事人交纳案件受理费;异议成立的,当事人均不交纳案件受理费。

民事案件管辖权 篇6

(一) 我国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相关规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 可以将我国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分为以下几类:级别管辖、属地管辖、专属管辖以及协议管辖。其中, 有可能被法院应用于跨国电子商务案件的主要涉及级别管辖、属地管辖以及协议管辖。

首先,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条及第19条的规定, 普通的涉外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重大涉外案件则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1]

其次, 《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了一般地域管辖原则: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 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 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 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 各个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2]

最后, 我国还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的法院。《民事诉讼法》第242、243条规定, 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 可以用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选择我国法院管辖的, 不得违反我国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3]

应该说, 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管辖权的规定是专门为传统的民商事交易模式所“量身定做的”, 在其制定之初电子商务产业才刚刚“崭露头角”, 因此有可能发生在这一全新领域的问题还难以进入立法者的视角。尽管, 我国《民事诉讼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但是还是难以合理地解决电子商务案件中最为关键的管辖权问题。

(二) 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律解释

近些年来为解决因互联网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法律问题, 全国人大、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了多部对互联网活动进行规制的法律法规。但遗憾的是电子商务案件的管辖权问题却鲜有涉及。只有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2月19日公告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 对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管辖权作出了规定。

根据该司法解释第1条的规定:“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 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需要注意的是, 该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实施被诉侵权的网络服务器”所在地, 关注向不特定公众“展示”, 省略了传输和复制等实施侵权行为的“过程”。这大大缩小了被诉侵权行为实施地的范围。然而, 在网络空间中, 这样的规定操作性不是很强。例如, 服务器所在地与被告不在同一地域的情形, 如被告在国内, 服务器在国外;又如, 同一网站有若干镜像节点且分属于不同地域的服务器。这样, 就造成受诉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均无地域上的联系, 既不便于案件审理, 也不便于将来判决的执行, 违背了确立管辖的宗旨, [4]这也导致该司法解释出台后便备受争议。

综上所述, 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解决电子商务案件管辖权的问题上还处于探索阶段, 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忽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模式的区别而盲目地扩大管辖权是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 而事实上很多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机关在刚刚接触到电子商务案件时, 似乎都倾向于采取这样的方式, 例如美国法院在最初仅以“对网站进行访问”为依据就对相关案件行使管辖。我国应该在吸取多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步伐。

二、我国电子商务案件管辖权法律的完善

对于究竟该如何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案件管辖权法律制度, 本文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考虑:首先, 相关法律规则的制定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这里的国情是指在电子商务方面我国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但是与美国和欧盟相比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还相对落后, 我国还处于信息输入者的地位———消费者的角色。其次, 现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相互融合的世界, 对于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应该是“闭门造车”, 在考虑到自身国情的同时, 还应该注意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在解决类似问题上坚持的立场, 避免与国际社会产生“隔阂”。最后, 到目前为止, 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人们以往的想象, 几乎每一分钟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要求我国的立法应该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 立法完善中应坚持的原则

明确我国在完善电子商务案件管辖权立法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是相应立法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有力保障, 本文认为相关立法应该坚持如下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互联网优越性之体现, 而该原则所谓的“开放性”涉及到管辖权至少应该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电子商务法律规则的开放, 即注意和其他国家的实践、国际惯例以及电子商务行业内的惯常做法相协调, 和电子商务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相配套, 这也是“国际社会本位”法律理念的体现;另一方面指对当事方的开放性, 即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发挥好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5]

2. 保护弱势方原则

保护弱势方是法律价值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自然取向, 在传统的商务模式下与企业相比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 各国法律也都十分注重对本国消费者利益的保护。[6]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创造了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 尽管有人认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也可能拥有比商家更加充分的资源。但本文认为, 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仍然处于弱势, 仍然需要国家的重点保护, 各国已有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3. 国际协作原则

Internet法律问题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跨国性, Internet的立法模式所依据的价值准则应突破传统的以国家利益和国家内部的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观念, 转而寻求整个国际社会利益与不同国家利益及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7]事实证明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了在互联网尤其是网络案件管辖权问题上开展合作的重要性。在管辖权问题上, 通过多边谈判最终通过一些能够被整个国际社会所遵从的准则, 将是解决电子商务案件管辖权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 立法完善的建议

1. 确立所涉案例的管辖权

首先, 在级别管辖方面, 应当确立涉及电子商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重大的涉外民商事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8]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 对于专利纠纷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而海事海商案件也由与中级人民法院同一级别的海事法院管辖。[9]这些案件往往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所以应由较高级别的法院管辖。同样道理, 电子商务案件也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且多具有涉外因素, 其管辖权问题更是复杂, 因此理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2. 允许当事人作出管辖协议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已经设有协议管辖的条款, 因此, 可以考虑在原有条款之后增加一条款专门针对电子商务案件协议管辖作出规定, 同时附加一系列条件, 这些条件至少应该包括: (1) 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之前的管辖条款无效, 除非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2) 协议必须以明示的书面方式作出; (3) 在缺乏有效的商业目的, 并且对其他当事人有严重的和不公平的损害时, 协议无效; (4) 除非争议发生后, 得到双方当事人的认可, 否则双方协议选择的法院不具有排他性; (5) 双方当事人的选择协议不能违背我国的公共政策。

3. 借鉴以网址作为管辖依据的做法

以网址作为确定电子商务案件管辖权的依据为美国早期司法实践所倡导, 我国的相关立法也可以考虑选择以网址作为确定管辖的标准。但同时, 又不能单凭网址自身就构成行使管辖权的依据, 只有在网址和其他因素相结合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作为确定管辖权的标准。也就是说, 要看网址以及通过网址进行的活动与法院地的联系程度, 如果有真正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则可以行使管辖权;反之, 则不能够行使管辖权。[10]

4. 鼓励ODR的发展

ODR即Online ADR, 全称是Online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一般被称作“在线争端解决机制”。我国未来的有关立法可以考虑发展ODR的纠纷解决模式, 赋予其一定的法律地位, 即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电子商务案件争议双方以此种方式解决争议。事实上我国在该领域也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 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认可的争议解决机构,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合成立的亚洲域名争议解决中心等, 此外还有2004年由民间机构自发成立的在线争议解决机构“中国在线争议解决中心”等。

三、结语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不仅对传统的商业交易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也对传统的管辖权规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如何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案件管辖权法律制度, 首先, 虽然不能将传统的管辖权规则机械地套用于网络空间, 但也不能因此就完全抛弃它, 传统的管辖权规则在解决电子商务案件管辖权问题上仍有用武之地;其次, 电子商务案件管辖权问题的解决不应该囿于一种模式或是标准, 而一个国家最终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或标准主要是由一个国家在电子商务中所处的位置———是信息输入者还是输出者来决定的。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势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护产权, [11]完善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尤其是管辖权层面的立法将是我国需要长期面临的问题。

摘要:迄今为止, 无论是在国际层面上还是在国内层面上, 我国都还没有通过或制定专门针对电子商务案件管辖权问题的条约或是法律。对于发生在网络空间的种种争议, 还只能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来确定案件的管辖权, 文章在综合考虑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法律解释, 并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 尝试提出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案件管辖权法律制度的建议。

浅议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 篇7

关键词: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管辖权冲突;平行诉讼

一、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概述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是某国法院依据国际条约或者国内立法受理和审理某一涉外民事争议的权限或资格。近年来,各个国家都比较重视国际间的民商事交往,解决涉外民商事争议的方法自然也成为各国关注的焦點。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首先,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是解决某一涉外的民商事争议应由哪国法院审理的问题,其当事人、标的物或法律事实至少有一项具有涉外性,法院也有可能适用外国法律作为定案的准据法,不同于国内管辖权。

其次,行使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主体是某国法院,是司法管辖权,区别于仲裁管辖权。虽然大多数国家都允许双方当事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但必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所以管辖权的确立具有强制性;而仲裁管辖权的行使主体是仲裁机构,管辖权的取得依赖于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不具有强制性。

二、行使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依据

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法律观念等均不同,确定管辖权的依据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国籍

是把涉外民事纠纷中的当事人国籍作为行使管辖权的标准。无论当事人是原告或被告,也不论其身在何处,当事人的国籍国法院都有管辖权。但这一标准的影响力在逐步弱化,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人口流动量加大,国籍标准已不足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2.地域

是一国法院对在本领土范围内发生的案件都有管辖权。主要包括:一是以被告的住所、经常居住地为依据确定管辖权;二是被告的主要财产所在地;三是以标的物所在地为标准确定,便于法院控制和执行等;四是以诉讼原因发生地作为行使管辖权的依据,一般有侵权行为地、合同签订地等。

3.双方协商

即以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或合意确定管辖法院,是意思自治原则在诉讼程序中的体现。多数国家都允许当事人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确定管辖权,以减少国家间确定管辖权时的冲突,便于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4.专属管辖

专属管辖往往是基于公共秩序的目的制定的。一般与一国政治、经济、法律等密切相关,但公共秩序的含义很模糊,各个主权国家的法律规定也千差万别,若专属管辖的范围过大,也属于扩大管辖权的方式。

三、解决管辖权冲突的途径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冲突表现为各国相互争夺管辖权,如:平行诉讼;消极冲突是各国法律对某一涉外民事争议都不规定管辖权的情形。[1]这些冲突是不利于纠纷的解决,也不利于正常国际民商事交往的进行,所以,管辖权冲突的解决是核心问题。

国际上虽尝试通过国际公约来确定统一的管辖权标准,但各国情况不一、具体实施上存在偏差,效果也不显著。各国制定国内法律时不能仅从本国利益的角度考虑,也应奉行国际礼让的原则,合理地规定本国的管辖权范围。

首先,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确定国际管辖权时也应尊重别国的主权。当某一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被多国争抢时,各国基于本国利益考虑,会选择对外国法院的判决不予承认与执行,这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所以在尊重他国主权原则能减少此类管辖权冲突的发生。

其次,承认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管辖原则,各国均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当事人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之后合意选择管辖法院的原则,排除了其他国家法院的管辖权。由当事人协议选择法院,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防止管辖权的冲突,当事人也会自觉履行判决,有利于争议的有效解决。[2]

再次,不方便管辖原则,是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不方便审理主动放弃管辖权,由其他适格的法院审理案件的制度。若各国均认同此原则,不仅可以方便当事人,而且也是积极解决管辖权冲突的有效途径。

最后,“一事不再理”原则,是针对“平行诉讼”等的情形,当事人对同一诉讼中同一请求已在他国法院受理或已审结的涉外民事纠纷,法院不得再受理此案,可以避免重复受理造成的审理资源浪费。

四、我国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建议

我国在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问题上一直奉行国际礼让原则,虽然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但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1.强调协议管辖的主导地位

协议管辖在解决国际管辖权冲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并未对此作出规定,仍需适用第34条的规定,允许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法院的情形还很严格,仅限于当事人以书面形式就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协议选择法院,而且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笔者建议法规对此制度的限制不能太苛刻,协议管辖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体现,若法律干涉过多,会限制当事人的自由选择权,使其不能发挥作用,比如:法律规定协议管辖的形式只能是书面形式,口头表达协商一致的意思也能参考;另外,关于协议管辖的争议范围只要不属于专属管辖的,都应可协议选择,不能仅限于合同或财产性质的争议上。

2.“一事不再理原则”

平行诉讼虽可以便利当事人,但会产生多个判决相互矛盾的后果,不利于解决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冲突。我国民事诉讼法却没有明确规定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平行诉讼问题,虽然这与国家极力扩大管辖权的做法相悖,当笔者认为应当确立一事不再理制度,若某涉外民事案件已经在别国审理,我国一般情况应不再受理;对于不违背国家利益的判决,法院也应承认并执行该判决。

3.“不方便管辖原则”

不方便管辖原则可以限制管辖权的过分扩张,有利于建立一个和平相处的国内外环境,促进国家间民商事交往,虽然我国立法上并未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已经有运用,这表明我国立法有意向确定不方便管辖原则。

关于管辖权制度的重要性,有律所说“打涉外官司,先打管辖权,再打时效问题和法律适用问题,最后才谈事实和法律”[3],所以说,管辖权制度是审理国际民事纠纷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诉讼案件的审判结果。

参考文献:

[1]刘力.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2]杨劲.国际民事诉讼协议管辖制度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3]刘冰.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浅析,法制与社会,2009(02)

作者简介:

民事案件管辖权 篇8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管辖权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研究

郑中立 刘 学

管辖权异议案件是指诉讼当事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就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在答辩期内提出对管辖权的异议,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予以处理的案件。正是由于原告在起诉时有可能利用自己诉讼发起者的优势规避法律,选择向最有利于自己的法院起诉,而在立案审查阶段,法官仅仅依据原告起诉时提供的材料进行程序性审查,这种对案件管辖权的判断不能使法院完全将自己无权管辖的案件排除在外,在受理案件后发现管辖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法律规定被告在合理期限内有权提出不服该院管辖的主张和意见。此类案件在当事人法律意识愈来愈强的今天越来越多,该制度所反映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一、当前管辖权异议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性

目前的管辖权异议制度具有明显的行政职权特征,在提出条件、处理程序、证据提出及质证、认证等方面都缺乏详尽的规定,致使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权利、诉讼过分迟延、处理程序不规范和当事人丧失自主决定权等问题,一方面妨碍了正常的诉讼活动,另一方面也招致了部分当事人的不满。主要表现在:

(一)异议提出条件法律未作规定,致使部分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权利。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只规定了当事人可以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权异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管辖权异议不成立的每件交纳50至100元,而至于异议的提出条件和相关证据材料等方面都未作要

求,正因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门槛过低,且成本微乎其微,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管辖权异议申请无序的状态。部分当事人很容易运用管辖异议权拖延诉讼进程,或者以提出管辖权异议来迫使原告接受不利的调解方案。甚至部分管辖权十分明晰的案件,当事人为达到拖延诉讼的目的,也提出管辖权异议,通过漫长的管辖权异议处理过程,迟滞原告权利的依法保护,甚至利用此期间转移、变卖其可供执行的财产。

(二)异议处理程序不规范,导致人民法院审查程序无法可依,程序不够透明。

按照人民法院的普遍做法,被告人申请管辖权异议都是直接向案件的承办法官提出,由处理案件的审判组织—合议庭或者独任审判员一并审查处理,二审则由立案庭负责审查处理。因为管辖权异议的审查处理程序缺少法律规范,有的法院采用书面审查,有的法院采用听证审查,有的法院由法官调查取证,有的法院将举证责任判归当事人,甚至同一法院也有不同的做法,通过这些审查程序虽然最终处理了案件,但由于不够统一规范,让法官和当事人都无所适从。在实践中,少数法院在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后,拒绝裁定,而是依职权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致使部分当事人不满,四处上访告状,甚至拒绝到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诉讼,导致一些管辖权转移的案件长期得不到处理解决。

(三)异议处理方式过于书面化,对证据的举证、质证和认证没有统一规范,致使部分案件的处理结果脱离实际,导致当事人的强烈不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但是对审查的形式未予以明确。实践中,往往在把管辖异议申请送达给原告后,仅仅依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进行书面审查,而不是运用审理程序进行审理,甚至极少数法官不将管辖权异议书通知原告,就依职权进行了审查处理,致使最终结果与客观实际相脱离。在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常常是只进行形式审查,相关证据材料根本不经举证、质证和认证。异议处理方式的书面化和行政化,一方面违背了依证据审理案件的基本法理。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给予双方当事人充分的攻击和辩论的机会,使原被告双方提供的确定管辖的证据经历必要的质证过程,然后再去伪存真,作出裁定。正因为如此,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另一方面是为恶意规避管辖提供了方便之门。当事人可以利

用法院审查不进行对立辩论和质证的特点,通过涂改和添加有关管辖的内容,或者通过其他一些非法手段伪造证据,骗取相关法院的管辖权。

(四)人民法院确定管辖过于职权化,忽视了当事人在管辖权异议案件中的诉讼权利。

在裁定异议成立后,法院依职权自行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当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该院管辖时,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上级法院指定由哪个法院审理的,该案最终就由指定的法院审理。在确定有管辖权的法院的过程中,相关法院的操作程序根本不考虑当事人选择法院管辖的权利,原告不能积极参与异议解决程序。这就导致了在很多时候,最终的管辖法院与原被告的选择或者与案件缺少关联性,这导致了许多案件的诉讼成本增加,忽视了当事人在管辖权异议案件中的权利。

二、管辖权异议案件审理程序设计

(一)规范管辖权异议的提出主体

关于管辖权异议的提出主体,在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争议:(1)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否有管辖异议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6条已明确规定:“该第三人在一审中无权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因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2)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否有管辖异议权?我认为,无论是被通知参加诉讼还是主动参加诉讼,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都没有管辖异议权。法院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合并审理仅仅是在法律制度设计上为了诉讼方便和提高审判效率。如果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不认可所在法院的管辖权,完全可以向其自认为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此时先启动的诉讼程序可以中止,等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案件审理完毕后再恢复审理,故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不能提出管辖权异议。(3)必要共同诉讼中后来参加诉讼的原被告是否有权提出管辖异议?在必要共同诉讼中,主动申请作被告参加诉讼的情况应该是比较少见的,而对于法院依职权追加的被告拥有管辖异议权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后来主动参加诉讼的原告应该视为接受了法院的管辖,问题不大;而被法院追加参加诉讼的原告认为受理案件的法院没有管辖权则

争议颇大,有的学者认为必要的共同诉讼中部分原告拒绝接受法院管辖的,应当视为原告未达成起诉的一致意见,起诉条件不具备,应当驳回起诉。而在实践中此类纠纷又常常出现共同原告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形,如夫妻为离婚而提起的析产之诉,人民法院如果拒绝诉讼,则纠纷会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我认为,此时不应当赋予其管辖权异议权,但应当充分注意其意见,由法官依职权审查该院是否具有管辖权。(4)非必要共同诉讼中后来参加诉讼的原被告是否有管辖异议权?同上,在非必要共同诉讼中,对于法院依职权追加的共同被告也当然拥有管辖异议权。无论是主动申请的还是被追加的共同原告如果对受诉法院的管辖权有异议的,由于其中某一人的诉讼对其他诉讼案件不会发生效力,有异议者可以不参加诉讼,其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

(二)规范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受理程序

对于管辖权异议案件,应当改变现在当事人随意提出方式,而应当由人民法院进行形式审查,即对于管辖规则相对简单、只需进行形式审查即可判断异议理由是否成立,以及明显缺乏证据支持的申请可以直接不予受理;而对于那些具有一定的理由或者证据支持,或者是需要通过实体审查确定管辖的,则予以立案受理,编立单独的管辖权异议案号,并将案件移交进行实体处理的同一审判组织,按照法定的审查程序来进行审查处理。由于一些案件的管辖权要以案件的实体法律关系而定,因此我认为,管辖权的一审处理还是以进行实体处理的同一审判组织为宜。

这样,有了立案庭的初步审查,可以规范管辖权异议的受理,减少管辖权异议案件,有效地杜绝被告滥用管辖权异议权利,同时也可以有效监督管辖权异议的审理期限,防止诉讼的过分迟延。这样,也有利于对管辖权异议案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其审判规律,为下一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奠定基础。

(三)规范管辖权异议的审查程序

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先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对管辖权异议的审查程序,包括管辖权异议书向原告的送达、管辖权异议证据的提出时间以及开庭审理时间、审理期限予以规范。管辖权异议的审查处理虽然只是

审判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对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司法满意度以及实体权利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该审查制度应当同审判程序一样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并且对效率有更高的要求。我认为,管辖权异议的审查程序应当采用当事人对抗式的庭审模式,由当事人针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进行举证、质证,并发表辩论意见,当事人对因客观原因不能提出的证据,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法官在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认证,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裁决,并将当事人就管辖权争议的举证、质证意见以及人民法院的认证分析过程和法律适用写入管辖权异议裁定书中,以向有关当事人释明受案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兼于此类案件对效率的特殊要求,管辖权异议案件的一、二审审理期限可以更为严格,一审法院向二审法院移送案卷时可以只移送管辖权异议卷宗。

三、关于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其他几个问题

(一)管辖权异议案件的举证期限问题

有人认为,一审法院必须在接到管辖权异议申请后的15日内作出裁定,而当法院最终作出裁定的时候可能提出异议者的举证期限尚未届满,这样就有可能强行剥夺了当事人的举证权利,并因此认为法院对异议的审查应从当事人的举证期限届满的次日起开始计算,以保证当事人的举证权利。而我认为,管辖权异议与举证期限并不相冲突,管辖权异议是人民法院因诉讼当事人对其管辖权是否合法提出异议进行审查处理,在审查期间应当停止案件的实体处理,不得作出判决,而对于程序,则可以正常进行,如财产保全,指定举证期限、鉴定等,人民法院在审查处理管辖权异议期间,当事人仍应按照法院的指定期限提交相关证据。在案件管辖确定后,无论案件是否改变管辖,人民法院均可以不再指定举证期限,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开庭审理。

(二)管辖权异议审理期间原告申请撤诉的处理方式

在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后,原告提出撤诉,原则上讲法院对撤诉的处理属于实体处理,应暂时搁置,先对管辖权异议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然后再由管辖权的法院审查撤诉申请是否合乎法律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为提高司法效率,也可以考虑让被告先撤回管辖权异议,然后再准许原告撤回起诉。

(三)对管辖权争议案件是否适用和解和调解方式解决

2007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法院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诉讼调解力度,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管辖权争议案件中也有了通过当事人之间的和解撤诉而结案的案件先例。司法实践中,我们可以以此为例,尽可能地掌握当事人的真实心理,另辟蹊径,可以不按部就班地进行审理和裁定,而是着力促成当事人和解和调解。这也不失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新方式。

(四)管辖权异议的提出次数和效力问题

关于同一案件中,当事人可以提出几次管辖权异议问题,在实践中争议很多。具体有几种情形:一是法院作出管辖权异议裁定后,后来被追加的被告又提出管辖权异议。对此,我认为法院的裁定书一旦作出,应当对所有的案件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后被追加的当事人不能再次提出管辖权异议;二是法院依职权改变了管辖或者根据当事人管辖权异议裁定移送案件后,当事人不服管辖,又提出了管辖权异议。我认为,法院的管辖权异议审查程序应当只进行一次,如果当事人在管辖发生改变后再次提出管辖权异议,人民法院不应再次启动审查程序,若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自己不具有管辖权时,应当及时报请共同的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而不应作出裁定。

(五)管辖权异议裁定的申请再审问题

在民事诉讼法2007年10月修订以前,这个问题没有争议。但是在修订后,有人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应当进入再审。即管辖错误的应当再审,故管辖权异议裁定可以申请再审。我认为,这种理解过于片面,该条的规定是为防止法院乱争案件

管辖而违法作出实体裁判的情形,应是对实体裁判的再审。发现管辖错误的,应当撤销实体裁判,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如果对管辖权异议裁定进行申请再审的审查或者再审,势必极大的拖延诉讼,甚至会使案件的管辖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实体审判停滞不前,案件久拖不决。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08条规定“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故我认为,目前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的是,对于包括管辖权异议在内的其他裁定是不能申请再审的。

(六)管辖权异议制度需要时限提高效率

民事诉讼教案 主管与管辖 篇9

第一次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主管

第二节 管辖概述 第三节 级别管辖

本次课涉及到主管和管辖的一般内容以及级别管辖的问题。管辖是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实践中管辖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到哪里起诉的问题,而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管辖规则的规定也给本章的讲述带来了难度。

本节重点: 1.法院主管范围 2.管辖异议的条件

3.级别管辖的确定标准与法律规定

本节难点: 中级法院管辖的范围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领会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及各级法院管辖案件的范围

教学进程:

一.案例引导,引出本节内容---人民法院主管案件 3分钟 二.结合实际,展开讲述

1.人民法院主管---讲述法,案例分析法 7分钟 2.管辖的概述----确定具体的管辖法院 25分钟

a)与主管的关系---对比法 b)管辖权异议---案例分析 c)管辖的种类---归纳结构图

3.级别管辖----讲述法,案例分析---30分钟 三.总结本次课内容---5分钟

课后评价

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学习了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本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需要注意在级别管辖中与刑事诉讼法的区别

引导案例:迁坟**

第八章 主管与管辖

第一节 主管

一、主管的概念

民事诉讼的主管是指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或者是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解决民事纠纷的分工和权限。

二、主管的内容

法院受案范围为民事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P93

1、由民法调整的平等权利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而引起的案件

2、由婚姻法调整的平等权利主体之间因婚姻家庭关系发生纠纷而引起的案件

3、由经济法调整的平等权利主体之间因经济关系发生纠纷而引起的案件

4、由劳动法调整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纠纷而引起的案件

5、由商法调整的商事关系发生纠纷你的案件

6、适用民事诉讼法中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几类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 练习8-1 下列哪些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林某曾与李某同居三年,二人分手产生纠纷,林诉李,要求赔偿青春损失费5万元 陈某下落不明3年,其丈夫起诉离婚

村民甲想承包鱼塘,起诉村民乙,请求判决解除村民乙与本村鱼塘的承包合同 王某起诉其工作单问,认为单位没有足额支付加班费

第二节 管辖概述

一、管辖的概念

1、定义:管辖是指法院系统内部,确定各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2、主管和管辖的关系:哪些纠纷、哪个法院

二、管辖异议

(一)概念:指当事人认为已经受理案件的法院对案件无权管辖,而向受理案件的法院提出不服管辖的意见或主张。地域或级别管辖

(二)条件:

1、提出异议的主体应当是本案的当事人。

2、提出异议的时间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

(三)法院对管辖异议的处理:审查、书面裁定。在裁定书送达后10日可内上诉。

(四)法院处理异议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裁定应采用书面形式

2.法院裁定移送管辖应当征询原告的意见---原告有选择权 3.对于级别管辖提出异议的处理----移送问题

三、管辖种类

级别管辖,地域管辖

移送管辖

指定管辖

第二节 级别管辖

一、级别管辖概述

(一)概念:是指确定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四级法院:最高、高级、中级、基层法院都有可能成为一审法院。

(二)确定标准: 案件性质 影响范围 繁简程度 诉讼标的额 补充材料 山东省

一、高级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在1亿元以上的民商事案件,以及诉讼标的额在5000万元以上且当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辖区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

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商事案件

1、济南、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以及诉讼标的额在500万元以上且当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辖区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

2、烟台、临沂、淄博、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以及诉讼标的额在200万元以上且当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辖区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

二、级别管辖的内容

(举例)

(一)基层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涉外民事案件,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三者之一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重大涉外案件,是指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分属多国国籍,或者案情复杂,或者争议标的额较大的涉外民事案件。

补充 :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由下列人民法院管辖:

(一)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二)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三)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

(四)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级人民法院;

(五)高级人民法院。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的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是指案情复杂、涉及范围广、诉讼标的的金额较大,案发后案件处理结果的影响超出了基层人民法院的辖区范围,基层人民法院已不便行使管辖权,而由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管辖法院比较适宜。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一,海事、海商案件。海事、海商案件包括海事侵权纠纷案件、海商合同纠纷案件、其他海事、海商案件、海事执行案件以及请求海事保全案件等。现在我国已设有海口海事法院、广州海事法院、厦门海事法院、上海海事法院、青岛海事法院、天津海事法院、大连海事法院、武汉海事法院、宁波海事法院和北海海事法院。

第二,除专利行政案件外的其他专利纠纷案件。如专利申请权纠纷案件、专利权纠纷案件、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各经济特区的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最高人民法院还同意指定了大连、青岛、温州、佛山、烟台、潍坊、苏州、宁波、景德镇、葫芦岛、泉州、镇江、金华等十几个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专利纠纷案件。练习8—2 下列案件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是 A.一起离婚诉讼,被告麦克为美国人 B.甲公司诉乙公司侵犯专利权 C.因海事运输合同发生的纠纷

D.双方当事人订有仲裁协议,但是一方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向法院起诉。

(三)高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如:三鹿奶粉的民事赔偿诉讼

2008年12月8日受63名三鹿奶粉受害者的委托,一些律师组成的法律援助团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案件,要求三鹿集团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的人身损害赔偿约6818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691万元.2009年1月16日参与诉讼的受害者增加到213人,他们委托法律援助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的共同诉讼,把有关责任的22家企业列为共同的被告,起诉要求噢球赔偿的基呢3600万元.(四)最高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1、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上一篇:三国的200字读后感下一篇: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