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事诉讼地域管辖(通用9篇)
浅论民事诉讼地域管辖 篇1
浅论民事诉讼地域管辖
摘要: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是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地域管辖制度因存在较多缺陷不能及时公正的处理相应案件,因而有必要对于现行的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存在缺陷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地域管辖 现状 完善
民事诉讼管辖是民事纠纷进入法院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而在此中地域管辖又占了及其重要的比例。因而地域管辖的公正合理不仅有利于诉讼的顺利进行和案件公正、及时的处理,确保司法权威,而且对当事人诉权的保障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经济活动和交往的频率大大提高,空间的不断扩展,由此引发的跨县区,市区和省区的民事纠纷案件数量大大增加。现行的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对于这些案件来说难以有效的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因而有必要对当前民事诉讼地域管辖进行分析,促使其在实际更加有效的维护公民权益。
一、民事诉讼地域管辖概述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土地管辖,是按照人民法院的不同辖区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与权限。地域管辖现行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确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行政区划;二是当事人或诉讼标的和人民法院的关系。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地域管辖可以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四种。除专属管辖外,其他管辖中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对案件均有管辖权。总体上体现了一种以“原告就被告”为原则,“被告就原告”为例外,兼顾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来确定管辖权的立法思想。
二、我国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不足
我国《民事诉讼法》就地域管辖作了基本规定。但这些规定普遍原则性强,可操作性不高,同时部分规定并没有兼顾到民事诉讼中便利当事人诉讼原则,对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没有做到有力保护。而在具体则是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我国的地域管辖条文少,原则性强,不利于普通民众的理解把握。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1条到第35条对于地域管辖作了基本规定,但这些规定大都原则性较强,实际操作性偏弱。导致最高院为了方便相应的诉讼进行而颁布大量的外延性的司法解释来进行实际的司法指导,但这样也导致了相应的条文体系的庞杂分散,难以被普通民众所了解和把握,使11 田平安编:《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3版,第97页
得普通老百姓在面对排列紧密而又无任何指导指示性条款的法律规定时,往往不知从何着手,从而造成百姓的困扰。
2、原告就被告原则,轻原告重被告,有失公平。从《民事诉讼法》第21条到第34条的规
定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案件被告住所地的法院都有管辖权,而原告住所地具有管辖权的案件极为稀少,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而从相关的审判实践中可以看到原告胜诉的案件在此中占到了绝大多数,这就证明了在大部分案件中往往原告是合法权益的受害方,而被告则是侵权方或者是不履行义务一方。这就要求我们在地域管辖的制度设定上,应当充分保护原告一方合法权益,在地域管辖的设置上体现对于原告便利诉讼的原则。而现实中法律则是将这些便利都给予了被告方,导致原告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奔波千里,而在这个过程中原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使得很多原告在还没有获得相应的赔偿之前就因此放弃了诉讼,特别是一些社会弱势群体在这一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因而这一种原告就被告以被告为中心的诉讼地域管辖制度,在诉讼便利上,忽视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有失公平。
3、部分被告就原告的管辖规定,违背了便利当事人诉讼的原则。被告就原告的管辖规定,是原告就被告原则的例外,是对几种特殊情况下,为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便利原告诉讼而作的专门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放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去考量,并不一定给当事人带来便利,相反会增加当事人的经济负担。例如,对于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或经常住所地的法院管辖。假如被告在省外的监狱服刑,原告要提起与被告离婚的诉讼,只能由原告的住地法院管辖。按照通行的做法,至少要有一名法官与一名书记员随同原告一起到狱里开庭,处理原、被告的离婚纠纷。按照现行的诉讼费收费办法,法院人员的差旅费应由当事人承担。如果由被告监禁地法院来管辖,原告只需要一人前往,其支出的费用,相对于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就要少的多。可见,现行的有关被告就原告的管辖规定,缺乏灵活性,有些甚至给当事人增加经济负担,或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已不适应在新的条件下诉讼管辖的需要。
4、为地方保护提供便利条件,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按照现行的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绝大多数案件被告住所地皆有管辖权,而地方法院人财物依附于地方政府。这就导致在审理一些以地方企业为被告的案件之时,政府为保护地区利益时,当地政府往往会对法院施加各种各样的影响压力,迫使法院为地区利益服务。而法院迫于压力,往往在管辖权上大做文章,对只有本地法院管辖的案件,往往故意拖延,不予立案,使得
2原告状告无门;而对于共同管辖的案件,则应以被告住所地管辖为由,乱提管辖异议,与他人争夺管辖权,为其实施地方保护提供便利条件。造成原告两地奔波,疲于奔命,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损害了人民法院公正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我国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改善
在历尽修改之后,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将一直为人所诟病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完善,扩展保护了当事人的权益:
1、协议管辖的扩展。现行的修改不仅扩大了协议管辖的案件范围还扩大了其法院范围,从原先仅有的合同案件扩大为财产权益性纠纷案件,而法院范围也从原有五个固定地点法院的基础上增加了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法院管辖。这些修改扩大了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尊重了当事人的选择自由,确保了当事人的便利,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诉讼规则适用的统一性。
2、应诉管辖的完善。所谓应诉管辖是指当事人向无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后,当事人未提出异议而应诉答辩,视为法院有管辖权。现行民诉法将第三十八条改为第一百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应诉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这一管辖的完善改变了仅因为管辖错误而案件实体和程序问题都没有错误而启动的再审程序,承认了应诉管辖的效力,避免了重复诉讼,保障了司法资源的合理利用,尊重了当事人的自由选择,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地位。
四、我国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完善
1、建立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司法公正与地方保护主义根本对立,要保障司法公正就必须彻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公正司法的破坏和干扰。因而就需要一种机制隔离政府与案件的利益牵连关系,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根源。而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选择管辖制度,正是通过转移地域管辖权至第三地的办法,使案件得审理结果不可能与审理法院所在的政府、部门及法院产生利害关系,从根本上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司法公正。
2、协议管辖的限制。任何权利都是有边界的,不是毫无限制的,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权利也是如此。对于经营者与消费者依格式合同成立的管辖协议,法律须作必要的合理限制。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公司、大企业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或者诉讼的便利,往往在格式合433
同上。
同中规定纠纷的管辖法院,将公司的所有的诉讼都集中在总公司所在地。”这对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信息占有均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来说,巨额的前期旅费投入就已成为消费者实现诉权的实质障碍。因此,为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平衡双方的诉讼权利和义务,避免经营者利用格式合同的方式来选择对消费者非常不方便的管辖法院,又必要明确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依格式合同成立的管辖协议,在其显失公平时,管辖协议无效。
3、加强对于弱势群体保护。我国民诉法规定一般地域管辖旨在保护被告的利益和防止原告滥诉以及便于法院执行,而规定特殊地域管辖在于兼顾原被告之间诉讼的便利和便于法院审判。但是,就如上文所述,特殊情况下的原被告在不便或无力行使诉讼权利时,我国的地域管辖立法却没有给予充分的保护。因而需要设立保护性管辖规定,加强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以原告住所地法院为连接点,来重新分配诉讼成本,诉讼风险在原被告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而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原被告进行倾斜性的保护,使地域管辖制度可以更加有效的发挥其诉权保障功能。
我国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基本法律制度,公正合理的管辖制度有利于诉讼进行和案件公正及时处理,因而需要对地域管辖制度进行分析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诉权保障功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6
5姜启波、孙邦清:《诉讼管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浅论涉网国际民事案件的管辖权 篇2
摘 要 科技信息革命为现代的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沟通无国界,坐在电脑前不用出门就能知晓天下事。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的不断普及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那就是网络环境中出现的民商事纠纷管辖权的确定。
关键词 网络 管辖权 涉网国际民事案件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全球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网络用途的多样化,网络世界中也不断出现各种类型的纠纷甚至是犯罪问题,作为国际私法的研究对象,涉网国际民商事案件纠纷管辖权冲突的解决是当今学界的讨论热点之一。
综观非网络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依据及原则和各国的立法实践以及网络的特征,涉网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可以做如下处理:
一、涉网国际合同纠纷案件
对于非网络合同关系一般适用的是合同订立地和合同履行地原则来确定案件的管辖权,但是对于没有具体地域标志和空间界线的网络合同,以该原则确定管辖权无疑有一定困难。所以对于网络合同关系,应鼓励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通过协商选择管辖法院,或以默示协议管辖的方式接受法院管辖,避免发生纠纷后管辖权难以确定。但是,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法院必须考虑和满足有效性和合法性的条件,即不论当事人是双方合意还是一方提供协议条款,都必须符合法律对协议管辖的一般规定,并且不得违背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
如果当事人没有进行协议管辖,则按照国际一般做法,以合同订立地和合同履行地为依据确定案件管辖权。目前大多数学者赞成在网络商家对网络商家的电子商务合同纠纷中以合同履行地为依据确定管辖法院,更确切的说是信息移交地为连接点,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1996年电子商务示范法》第15条第4款就规定以电子信息或数据的发出地为管辖地。
对于一般的网络消费合同,也即网络商务的经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通过网络实现公共消费和服务的电子合同①。因为网络的全球性,在此类合同中如果一味坚持以消费者本国法院为管辖法院,那么网络商务的经营者就不得不面对在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国家被诉的可能性,这无疑给商家强加了巨大的压力,使其不可预见其行为的法律后果,由此可能会限制网络商业的发展。但是,在消费合同中消费者又处于弱势地位,若一旦在网上消费发生纠纷,使其不得不花费更大的成本进行诉讼的话,会打击消费者网上消费的积极性,从而抑制网络商业的发展。所以,对于网络消费合同,目前最佳的解决方式可以参照欧盟通过与颁布的,于2002年3月1日生效的《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和判决执行的条例》,该条例除规定适用被告住所地管辖的一般原则外,还增加了确定消费合同管辖权的特别规定:若消费者参与订立的合同出现争议,则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住所地成员国的法院提起诉讼或在商家住所地成员国的法院提起诉讼;若商家针对消费者提起诉讼,其只能在消费者住所地成员国的法院提起诉讼。为了防止当事人滥用诉权,在使用该特别规定时必须满足两个前提:在签订合同前,企业在消费者住所地国曾经向消费者发出过特定的邀请或者广告,及消费者在其住所地国为了合同的达成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二、涉网国际侵权案件
目前,比较频繁发生的网络侵权案件主要有侵犯肖像權、诽谤、散布虚假信息等人身权类案件,以及电脑黑客侵入计算机系统、盗取银行账号、窃取商业秘密、散布计算机病毒等财产权型案件,还有未经权利人授权在网上发布或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数据、影视、音乐、文化作品等知识产权类案件。在网络侵权案件中发生频率最高最具网络特色的是跨国诽谤。基于网络的全球性,网上侵权也体现全球性,即侵权人可以在任何地点、针对任何人实施侵权,而侵权结果的发生也可在任何地方。除了网上诽谤、损害他人的名誉和隐私权以外,网络侵权还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缺陷造成的损害、散布虚假信息或传播错误信息,以及其他能引起民事责任的损害②。
针对侵权,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的《民商事纠纷的国际管辖权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公约》(草案)第10条第1款确立了“侵权行为发生地”和“损害结果发生地”两项管辖原则。我国在立法实践中参照该公约草案的规定在有关著作权在网络中的保护方面出台了文中前述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规定,确定网络中著作权侵权纠纷的管辖权以侵权行为地原则为主,侵权结果地原则为辅。但依据这样的原则确定管辖法院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即侵权行为地的具体位置难以确定,范围也过于宽泛,使被告面临在世界任何地方被诉的风险。
尽管对于网络环境中的侵权行为地和结果发生地这两个原则地适用,其争议和存在的问题颇多,但是目前实践中只要没有证据证明侵权行为人无法合理预见其侵权后果或类似结果,侵权行为发生地的法院的管辖权还是得到认可的。若受损害方在侵权行为发生地有惯常居所,则侵权行为发生地国的法院均有管辖权。在其他情况下,则应由损害结果发生地的法院行使管辖权。
三、结语
虽然目前对涉网国际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依然存在不足,但随着人们网络知识的日益加深和在司法实践中丰富经验地逐步积累,对于这类案件管辖权的立法也在不断发展,相信有一天在该类案件管辖权问题上能找到既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降低诉讼成本,又有利于网络商业的健康发展的方法。
注释:
①黄任众.论与网络相关的争议之管辖权.法学评论.2006(6):150.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 篇3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是指一国法院对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的审判权限和各级各类人法院受理第一审涉外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确定,直接关系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因此,各国都对管辖权极为关注。同时,由于各国所强调的管辖联系因素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原则:
1、属地管辖原则。即在涉外民事案件中,如果当事人的住所、财产、诉讼标的物、产争议的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其中有一个因素存在于一国境内或发生于一国境内,该国就取得对该案的司法管辖权。在属地管辖原则中,又通常是以被告的住所地作为法院管辖权行使的依据。
2、属人管辖权原则。即在某一涉外民事案件中,只要一方当事人具有内国国籍,无论他是原告还是被告,也不论他现在居住何处,内国法院对此类案件均具有管辖权。
3、实际控制管辖原则。即法院对涉外民事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就看它是否能够对被告或其财产实行直接的控制,能否作出有效的判决。在实际行使中又可分为对人的实际控制和对物的实际控制两种管辖权。
浅论民事诉讼地域管辖 篇4
①属地管辖权原则,是指以当事人的住所地、居所地或事物的存在地等作为行使管辖权联系因素而形成的原则。具体说,在涉外民事诉讼中,诉讼当事人的住所、或其财产、或诉讼标的物、或产生争执的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如其中有一个因素存在于一国境内或发生于一国境内,该国就取得对该案的司法管辖权。在这个原则中,通常是以被告的住所地为行使管辖权的根据,这就是“以原就被”的原则。②属人管辖权原则,是指以当事人的国籍作为行使管辖权联系因素而形成的原则。目前,大部分实行属地管辖权原则的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公民的利益,也开始以属人原则作为补充:凡当事人的一方或双方为本国人,其中一方居住在本国国内,本国法院可以藉此主张管辖权;在实行属人管辖权原则的国家,对于诉讼标的物在本国境内的案件,也开始行使管辖权。
③实际控制管辖权原则,主要是指英、美等国以“实际控制”或称“有效控制”作为行使管辖权的根据。
网络侵权视角下的地域管辖权问题 篇5
关键词:网络侵权;地域管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72-01
一、立法现状
现有法律规定方面,我国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的明文法律规定目前包括两个司法解释:《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于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两个解释使得我国网络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有法可依,虽然条文比较原则且不成熟,但至少弥补了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空白。通过阅读这两个解释,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第一: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于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时的计算机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第二:涉及域名的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对于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该域名时的计算机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法律规定的不足方面。第一,网络侵权案件地域管辖方面的专门性规定,只包括著作权纠纷和域名纠纷,也就说,对于网络上侵犯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方面,没有一个专门性的规定,而是仍然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第二,“对于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该侵权内容时或该域名时的计算机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笔者的疑问是,在某个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网络侵权案件中,则适用“发现侵权内容或域名时计算机设备所在地视为侵权行为地”,此时,若存在多个原告在多个不同地域,应如何确定管辖权?
二、由现状引发的两大问题
一是对传统地域管辖确立原则的冲击。传统的地域管辖理论认为,与当事人有关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成为法院具备管辖权的依据,但必须包括两个条件:一个是这个“因素”,其自身须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对稳定性,也就说,它的存在至少是可以现实确定的,即确定性;二是这个“因素”与法院所及的管辖区域之间是存在一定关联度的,即关联性。但是,网络侵权的兴起,使得传统的管辖基础产生动摇,具体包括三点:第一点是针对法院来说,法院管辖区域界线变得模糊。在网络中,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全球性,而无法划分一个明确地管辖区域。人们在网络上的交往借助于数字传输可以在瞬息之间往返于千里之外甚至跨越数国,而其本人却无需发生空间上的位移变化。如何在这样的虚拟空间中划定法院的管辖界限,是传统管辖基础理论面临的重大困难。第二点是侵权行为地难以确定。对于网络世界来说,它是无边界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虚拟空间,不能与现实的物理空间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侵权行为地”中的“地域”对网络空间来说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第三点是“原告就被告”原则的困境。传统民事诉讼中,由原告向被告人民法院起诉是被认为理所当然而被优先考虑的管辖原则。但在网络侵权案件中,由于网络本身是一个虚拟的系统,上网者也无需通过真实身份认证,使得行为人住所地的确定无法像传统条件下那样容易确定。
三、完善网络侵权案的修法建议
网络世界瞬息万变,网络侵权案例纷繁复杂,我国目前在网络侵权地域管辖方面的法律条文也不尽完善,因此,有必要针对现状进行相关性的立法或修法。
第一:增加并确定原告住所地优先管辖原则。我们都知道,确定管辖权归属问题,其目的在于方便当事人诉讼和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权利等方面,寻求一个良好的平衡点。因此笔者认为,原告住所地在众多影响管辖权归属方面的因素中,属于最佳平衡点。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理由:1、在瞬息万变的虚拟网络社会里,作为受害者的原告是具体而确定的人,无论原告数量增加或减少,他都是作为一个现实的人而存在,具有确定性;2、原告住所地与网络侵权具有最密切的联系。由于网络影响力十分巨大,被告对原告的侵权行为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在网络上扩散,同时因为原告的社会关系大都在其住所地范围内,因此网络侵权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原告的名誉、社会评价或者生活水平等方面,在其住所地范围内产生明显的影响;3、原告住所地容易确定。相对于网络侵权案件中其他了结因素来说,即使存在多个原告,原告住所地比较容易确定,不会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对原告住所低如何确定的争议。
第二:取消侵权行为地作为管辖权基础。在我国有很多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并确定网络侵权案中侵权行为地的具体地点,从而希望以此解决地域管辖问题。但笔者认为应当取消侵权行为地作为网络侵权案件地域管辖权的基础,理由有二:1、无论是网址、网络IP地址、服务器所在地,都无法在侵权案件与管辖法院之间寻求到两者之间的确定性和关联性,可以说,侵权行为地几乎无法具体确定。2、从侵权行为地的立法目的来说,选择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目的是为了在侵权行为之后,消除该区域范围内因侵权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包括弥补当事人损失、减少或消除对当地秩序的破坏,以及教育和警戒当地居民。但是,网络侵权行为,侵权人侵犯的是受害者的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等,并没有对当地社会秩序和当地居民带来任何物理上的不良影响,也就是说,侵权行为地在网络侵权管辖上并没有实质意义。
第三:确立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国际私法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某一涉外民商事案件时,权衡各种与该案当事人具有联系的因素,从中找出与该案具有最密切联系的因素,根据该因素的指引,适用解决该案件的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原则。
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确立连接点,需要考虑的具体因素应当包括传统管辖原则中的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网络服务器所在地、设备终端所在地等等。法院在判断是否具有最密切联系因素时,应当充分考虑了解案情,综合比较各连接点与案件的密切程度,根据法律的立法宗旨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来最终确定案件的地域管辖权归属。
参考文献
[1]崔明健.网络侵权案件的侵权行为地管辖的依据评析[J].河北法学,2012。
浅论民事诉讼地域管辖 篇6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浅谈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权异议问题
蒙庆
摘要:管辖作为民事诉讼制度的肇始环节,不仅是迈向实体正义的第一步,也是实现程序正义的第一步。由于管辖制度本身的复杂性、当事人认识的局限性、法官业务水平的限制,以及当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民事诉讼实务中难免会出现法院受理本无管辖权的案件之情形。因此,为了对法院行使管辖权进行监督,以保障管辖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设置救济性程序,管辖权异议制度便是其中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38条的规定,即为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基础。但是,由于此规定过于抽象,学术界对管辖权异议的概念、主体、客体范围的界定尚有争议,而在民事诉讼实务中,法院对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处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从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基本理论、程序问题及对滥用该项权利行为的规制等若干问题进行浅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管辖权异议制度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一、管辖权异议基本理论问题探析
(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
何谓管辖权异议?对此,学术界仍有一些争议。主要有三种定义:第一,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本诉被告对受诉法院对本案的管辖权提出的质疑[1];第二,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或受诉法院移送后的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时,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不服管辖的意见和主张[2];第三,是指当事人提出的,认为受理案件的第一审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的意见或主张[3]。这些定义争议的焦点在于对其主体、客体范围的界定上。笔者认为对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应采广义的概念,因为管辖权异议制度的设置,在于监督法院行使管辖
权的职权行为,以保证作为诉讼开端的管辖制度正常运作,使程序正义在诉讼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实现,而非单为某一方当事人创设某项权利;而对管辖权异议的客体,则要从诉讼经济的角度考虑作出相应的限制,排除当事人对指定管辖和法院依职权移送管辖的异议,即管辖权异议的客体包括地域管辖、级别管辖、依当事人申请的移送管辖和管辖权转移,而这些管辖规则都发生在第一审程序中。因此,本文采取第三种定义,即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提出的,认为受理案件的第一审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的意见或主张。
(二)管辖权异议的主体
1.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范围
所谓管辖权异议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民事诉讼法第38条对管辖权异议主体的表述为“当事人”,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的概念外延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在民事诉讼实务中,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往往是被告,被告享有管辖权异议之主体地位在法理上和实务中已得到一致肯定,分歧在于原告、参加诉讼的共同原告和第三人是否享有管辖异议权。
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只有被告才享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其理由有:(1)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交”,而在第一审程序中,有权利提交答辩状的当事人只有被告。(2)民事诉讼法第243条规定:“涉外民事诉讼的被告对人民法院管辖不提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承认该人民法院为有管辖权的法院。”该条更明确规定异议主体为被告[4]。(3)管辖法院是原告自己选择的,应当推定其认可受诉法院的管辖权,否则,其不应向该法院起诉,即使其后来发现受诉法院无管辖权,也可以通过撤诉的方式来否定法院的管辖权[5],因此,原告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4)必要共同诉讼的原告自己申请参加诉讼,说明其已经承认原告的诉讼行为,那么他应受约束不能再对原告选择的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5)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诉讼,也可以不申请参加诉讼而另行起诉,假如他申请参加诉讼,则表明他承认和接受了法院的管辖,如果他对受诉法院管辖有异议,则完全可以不参加诉讼而另行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诉讼中通过支持一方当事人的主张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其诉讼地位决定其只能依赖原、被告一方,因此,其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6]。
笔者认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范围,不仅包括被告,还应当包括原告、第三人。理由如下:
首先,民事诉讼法并无明确将管辖权异议的主体限定为被告。“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之规定,不应视为对其主体的限制条件,而应当理解为对其提出时间的限制[7]。而对于民事诉讼法第243条,因其是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其主要目的在于确认默示协议管辖在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合法性,而默示协议管辖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无明文规定,故而该条在管辖制度中没有普遍性,据此确定管辖权异议之主体的观点也就失去其前提条件。因此,据此认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只能是被告的观点是片面的。
第二,原告应当享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一般情况下,管辖法院虽然是原告选择的,但实践中也存在着法院受理原告的起诉后,因特殊情况发生移送管辖、管辖权转移的情形,此时受理案件的法院已非原告所选择的法院了。此种情况下,不能推定原告当然认可相关法院的管辖权,而管辖关系到其程序利益,赋予其管辖异议权无疑对保障其诉权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依据法律规定,原告对管辖权异议的裁定享有上诉权,这正是原告作为管辖权异议主体的一种表现。管辖权异议的裁定有两种,一是驳回异议的裁定,二是异议成立而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的裁定。对于后一种裁定不服而上诉的当事人显然是指原告。此时管辖权异议裁定的标的仍为管辖权,因此,原告对管辖权异议裁定的不服,实际上是对法院管辖的异议,只是这种异议的提出方式为上诉。
第三,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后来参加诉讼的原告也应当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的原告必须一同参加诉讼,而不能另行起诉,即使不认可提起诉讼的原告所选择的法院,他都必须参加诉讼,若他一参加诉讼即被推定为认可提起诉讼的原告选择的法院,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3条,“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提起诉讼的原告选择受理法院的行为,事先并未经共同原告承认,共同原告参加诉讼后,如果不认可受诉法院的管辖权,应有权提出异议。
第四,目前我国的第三人制度还存在较大缺陷,法院基于地方利益考虑,有时甚至任意追加第三人,恣意扩张本院管辖权的情形。若不赋予第三人管辖异议权,其很有可能成为地方保护主义的牺牲品[8]。因此,有必要赋予第三人管辖异议权。
最后,从管辖权异议制度设置的价值来看,其目的在于监督法院行使管辖权的职权行为,以保证作为诉讼开端的管辖制度正常运作,使程序正义在诉讼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实现,而非单为某一方当事人创设某项权利。因此,笔者认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应当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2.管辖权异议的上诉主体问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0条和147条的规定,当事人对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上诉。前文已经述及,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裁定有两种,其一为驳回异议的裁定,其二为异议成立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的裁定。前者的当然主体是申请人,后者为申请人的相对方。问题在于没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申请人一方的共同诉讼人,对管辖权异议的裁定是否有上诉权。
实践中出现的情形是,在必要共同诉讼中,被告一方为数人,其中一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其他共同被告没有提,该异议被裁定驳回后,没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共同被告对裁定不服提出上诉,上诉法院是否应当对其上诉进行审查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当事人对其享有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可行使也可放弃,只要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该处分行为法律就予以认可。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没有行使管辖异议权,这是其对诉讼权利的处分,应当推定其放弃该权利。法院对其他共同诉讼人提出的管辖异议作出裁定后,如果赋予没有提管辖异议的共同诉讼人享有上诉权,实质后果是令其再次取得在期间届满后丧失的管辖异议权,也即延长了其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期间,这与设置诉讼时效期间的立法精神是不相符的。因此,管辖权异议的上诉主体应当是异议申请人及其相对方,没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申请人一方的共同诉讼人不得对管辖权异议裁定提起上诉。
(三)管辖权异议的客体
所谓管辖权异议的客体,是指在哪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也即在运用哪些管辖规则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可以主张该法院无管辖权[9]。
管辖规则以法律规定和法院裁定为标准,分为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法定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裁定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实践中,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多数是针对地域管辖,对此,法律和相关的司法解释有明确的规定;根据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就级别管辖提出异议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函》,其态度表明级别管辖亦为管辖权异议的客体。而对于裁定管辖能否成为管辖权异议的客体,理论上则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的情形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移送管辖的发生有两种途径,一是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依法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二是当事人没有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依职权审查后认为本院无管辖权,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对于第一种移送管辖,依据民事诉讼法140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上诉,也即赋予了当事人对此种移送管辖提异议的权利。对于法院依职权作出的移送管辖,因其是法院的职权行为,为维护法院的权威,有学者认为应禁止当事人提异议。也有学者主张,在实践中法院移送错误的情形还是存在的,应当赋予当事人提管辖权异议,以纠正其错误。笔者认为,对于法院的依职权移送管辖,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受移送的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其管辖,应当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即以指定管辖作为其救济程序,因此,无须再由当事人提异议。
对于指定管辖,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是法律赋予上级法院的权利,从维护上级法院权威的角度来看,不应赋予当事人管辖异议权[10]。笔者也认同此观点,这可避免不同主体行使监督管辖权行为的交叉,防止当事人滥用诉权,实现诉讼经济。
管辖权转移,是级别管辖制度中的一项变通性规定,它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上级法院审理属于下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二是上级法院把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由下级法院审理。管辖权转移,虽然主要是上下级法院之间审理案件的分工和协调,但是其必然会导致一审法院级别的变化。而一审法院的级别变化,还会导致可能发生的二审之管辖法院的级别变化,从而影响到当事人的程序利益。若当事人对管辖权转移有异议,其实也即对级别管辖的异议,而依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级别管辖是可以提异议的。因此,为切实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其程序利益,应当允许当事人对管辖权转移提出异议。
二、管辖权异议程序问题的分析
(一)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时限
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其时限即为15日。我们从前文的对管辖权异议主体、客体的分析,可知这一规定是不合理的。首先,从法条上看,它存在着逻辑性错误,因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包括了原告、被告和第三人,而只有被告才提交答辩状;其次,这一规定也缺乏灵活性,例如中途参加诉讼的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应当在什么时候提交呢?对此,应当针对不同的主体,制定变通的规定。有学者建议,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总体上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案件审理之前或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管辖权异议,凡中途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可作特别规定,即他们在接到法院告知其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正式通知后十日内提出[11]。笔者认为这种规定是比较合理的。
(二)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程序
1.法院对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审理模式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38条,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后,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这一规定,没有体现当事人在管辖权异议的审理当中有何权利。在实践中,对管辖权异议的审查不须开庭审理,而是由法院单方面依据管辖规则进行审查。学者将这种由法院主导的处理管辖权异议的模式称为行政化模式[12],当事人缺乏参与管辖权异议解决的场合和机会,法院对此既不进行开庭审理,也不举行听证。行政化模式强调法院在解决管辖权异议中的权威作用,带有极强的行政程序的性质,漠视了当事人的诉权,当事人对管辖权异议处理的结果影响甚微。
行政化处理模式根源于我国的司法传统,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为职权主义模式,强调法院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主导地位,赋予了法院较大的职权;另一方面,在“重实体、轻程序”思想的影响下,法院为尽快解决实体争议,对程序问题的处理往往采取简化模式,不重视当事人的程序权利。行政化处理模式违背了民事诉讼法的辩论原则,容易造成对当事人诉权的损害。因此,这种对管辖权异议的审查模式应予以改进。
参考国外经验,在当事人主义国家,如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民事诉讼规则》第12条第3款规定:“对管辖权异议的申请,对所有当事人都应提供合理机会。”第4款规定:“(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进行听证并作出决定。”这种审查管辖权异议的模式,学者称之为附带诉讼模式[13]。在这种模式中,因当事人提起的管辖权异议被视为一种与本诉相连的附带诉讼,由法院运用诉讼程序去审理。
相较于我国的行政化模式,附带诉讼模式的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在双方当事人参与的场合下,对管辖问题进行质证、辩论;其次,对程序问题运用诉讼程序解决,使程序正义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诉讼当中。因此,建议我国法院在审查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时也采取附带诉讼模式,当然,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程序也要求简化和迅速,否则会影响本诉的审理。针对不同案件,设置灵活的审理模式,简单的管辖权异议案件可以在询问当事人后作出裁定;对于复杂的、关系到实体问题定性的管辖权异议案件,应开庭审理,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对于不服管辖权异议裁定的上诉案件,因其属于程序问题,不同于其他上诉案件,对其裁定的延迟,会带来对整个案件审理延迟的后果,应规定较短的审理期限。
2.法院对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审查范围
由于我国对管辖权异议的审查采取行政化的模式,在实践中引起另外一个争议比较多的问题,即管辖权异议的审查范围。目前对管辖权异议的审查范围,理论界存在着三种争议观点:一是只能进行形式审理,二是应当进行实体审理,三是折衷观点,以形式审理为主,实体审理为辅。管辖是由案件的纠纷性质决定的,对其性质的界定就成为异议是否成立的关键。事实上,案件的性质总是与其内容相连的,单从表面审
查,很难保证其准确性。但是,由于我国对异议审查的模式是行政化模式,在没有开庭审理、也不举行听证的情况下,缺少了当事人的参与,法院只能依据异议人提交的异议申请和起诉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对实体进行审理,其合法性自然会遭到质疑。一旦对实体有所裁判,即会被认为未审先裁,违反了诉讼程序。
对于简单的案件,只进行形式审理是可以判断其纠纷性质的,但是对于复杂的案件,只进行形式审理是不够的。比如在经济纠纷案件中,经常出现合同名称与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不符的情况,法官在审查异议的过程当中,便面临两难的境地,若不对合同权利义务进行审查,很难对合同进行准确定性,一旦依合同权利义务确定合同性质,又被认为程序违法。根据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济合同的名称与内容不一致时如何确定管辖权问题的批复》,对于当事人签订的虽有明确、规范的名称,但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与名称不一致的,应当以该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确定合同的性质,从而确定合同的履行地和法院的管辖权。依此,最高院的意见倾向于可以对实体进行审查。但是,理论上,由于管辖异议是程序问题,对实体问题的审理当然可以借以明确案件的管辖权,但却因此而“提前进入”了开庭审理阶段,违背了审判过程的公正性[14]。倘若我们对管辖权异议的审查采取附带诉讼模式,这个矛盾就可顺利解决了。开庭审理管辖权异议问题,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一般程序进行调查辩论,对与管辖权相关的实体问题进行质证认定,以实体内容推定管辖,既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又可防止发生对同一问题前后认定不一致的情况,使诉讼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
3.管辖权异议成立时法院的处理
法院对管辖权异议审查后,认为异议成立的,即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若有管辖权的法院为两个或以上时,法院则依职权迳行移送至其认为合适之法院。这种做法,遭到理论界的批评,认为这种做法剥夺了原告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也违背了民事诉讼的肇始由原告发动的原理[15]。笔者认为对异议成立时的处理,也可纳入到附带诉讼模式中去,在询问当事人后再由法院作出决定,如果双方当事人对移送的法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则依管辖法院由原告选择的原则处理,采纳原告的意见。
三、对滥用管辖异议权行为的规制
(一)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的原因
管辖权异议制度的设立,意在纠正法院的错误管辖,但在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实务中,管辖权异议制度常常为被告方当事人滥用,其表现为无正当理由而提出管辖权异议,被法院裁定驳回后,又利用法律赋予其上诉权提起上诉。由于法院资源有限,且对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审查也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被告便达到拖延诉讼的目的。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在于法律对当事人行使管辖异议权没有相应的规制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理由没有限制。法律只规定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即可提出管辖权异议,而对于当事人基于什么原因对管辖权有异议则在所不问。
2.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成本极低。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不需交纳费用,对不服法院作出的管辖权异议裁定而上诉的,也只需交纳50元的受理费。
3.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即使不成立,也只承担被法院裁定驳回的后果,如因该异议的提出引起延缓诉讼的后果,异议人也无须承担责任。
(二)对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的规制措施
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制度,一方面会造成延迟诉讼,这与民事诉讼法及时、准确地解决民事纠纷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另一方面,在法院处理管辖权异议期间,异议申请人可能会有转移财产等行为,从而可能会损害到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此外,还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对当事人行使管辖异议权作相应的限制。结合当前的法律漏洞,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规制:
1.对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申请要件、理由作出排除性规定。对于不能提交必要证据的异议申请,以及明显无正当理由的申请,应当退回,不予审查,但如果申请人在提交管辖权异议的合法期间内能够提
供必要证据再次提出申请的,应当受理。同时,因为法院无须作出裁定,当事人申请被退回后,也不得上诉。
适用这一规定的具体情况包括:第一,当事人依据“原告就被告”规则提异议的,公民以其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法人以其实际营业机构所在地与登记注册的所在地不一致为由抗辩的,应当规定其在提交异议申请书时提供证明其真实地址的初步证据,如不能提交证据的,应当退回其申请,不予审查。第二,对于专属管辖的案件,例如不动产纠纷案件,因为只需以该不动产的房产证等书证确定其住所,如果异议人不能提供相反证据,对其申请也不予审查。第三,对于共同管辖案件,如果仅以认为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更合理为由提出申请的,不予审查。之所以对这几种异议申请作限制,是因为其所涉及的管辖规则相对简单,只需进行形式审查即可判断异议理由是否成立。当前司法实践也有类似的做法,根据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就级别管辖提出异议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函》,法院对级别管辖异议案件的处理程序不同于地域管辖,法院对异议进行审查后,确无管辖权的,应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并告知当事人,但不作裁定。法律对级别管辖有明确规定,实践中主要以标的物来区分,因其判断标准明确,对其审查可采取简易程序,而其审查结果一般不会出现实质性争议,因此可以不作裁定,当事人亦不得上诉。
2.加重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成本。一方面,提高管辖权异议案件的费用标准,可按照案件标的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用。另一方面,对于因恶意拖延诉讼引起损害后果的,还须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若其异议最终裁定为不成立,同时因其导致的审判迟延,给对方当事人带来不利后果,对方当事人有权向其提出赔偿损失的请求,法院应当予以支持。设定滥用诉权的法律后果,可以起到督促当事人正当行使诉权的作用。
结 语
管辖权异议制度作为管辖制度的程序性救济措施,对保障当事人诉权、保证管辖规则的正常运行和构建程序正义有重要意义。基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法律应当对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客体范围作出明确的界
民事管辖协商函及回复函 篇7
×××人民法院:
××××年××月××日,××××人民法院受理的(××××)……民初……号……(写明当事人及案由)一案,××××年××月××日××××人民法院受理的(××××)……民初……号……(写明当事人及案由)一案,两地人民法院之间对管辖权发生争议,协商未果。××××年××月××日,××××人民法院报请我院协商解决。
本院经审查认为,……(写明事实和理由)。该案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管辖。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条规定,现函告你院协商解决管辖争议。请你院在收到本函后××日内函复我院。
联系人:……(写明姓名、部门、职务)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此致
××××年××月××日
(院印)
【说明】
1.本样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条制定,供高级人民法院对本辖区的下级人民法院和其他辖区的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协商未果,商请其他高级人民法院协商解决管辖用。
2.民事管辖协商案件只能产生于高级人民法院之间。管辖权争议发生后,争议人民法院之间也可以进行协商,但此项协商不属于民事管辖协商案件范畴。
3.对同一管辖权争议,参与协商的各高级人民法院均编立民事管辖协商案件,案号类型代字为“民辖”。
4.发生管辖权争议的两个人民法院因协商不成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时,双方为同属一个地、市辖区的基层人民法院的,由该地、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同属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两个人民法院的,由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双方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协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时,应当逐级进行。
民事管辖协商回函(民事管辖协商案件回复用)
浅谈环境公益诉讼管辖问题 篇8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管辖;环保法庭
中图分类号:D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87-01
一、环境公益诉讼管辖概述
环境公益诉讼的管辖离不开一般管辖原则的指导,但在实际的诉讼程序过程中往往还应当考虑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特点,以便于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管辖的内部性平衡,同时在体系上保持与管辖制度其他规定的一致性。
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往往涉及化工、地质、化学、水文等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环境污染的发生通常是跨省、跨流域性的行为。此类案件的审判难度可见一斑,司法成本相对较高,对法院相关审判人员的要求也是相当严格的。鉴于以上原因,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提倡实行集中性诉讼管辖;环境纠纷案件的特殊属性要求相关审判人员应当具有案涉专业的相关了解。
对于案件双方当事人,在环境公益诉讼具体案件中,原告方多为普通民众、社会组织,被告方则通常是相关生产企业。被告方在对信息技术的掌控方面以及物质财力等方面相对于原告有着极大的优势,这往往会导致诉讼相关公众处在一种劣势的地位,进而会出现双方当事人不平等的诉讼地位。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此类案件对审理公正的更高要求,必须全面综合三方的诉讼期待,一方面要保障受害方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又要维护好环境的公共利益,同时还不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构成阻碍。相关环境侵权问题的发生往往是以自然环境为侵权对象而实施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因此,环境公益诉讼牵涉的相关法益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1]
二、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管辖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工业水平不断发展,但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涉及环境污染的侵权诉讼案件的数量更是日渐增多。环境方面的相关诉讼案件存在跨流域的不同行政管理区域的问题,案件中被侵权方往往人数较多且十分分散。另一方面,我国在环境诉讼方面的立法严重不足导致绝大多数情况下,此类案件只能遵循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则进行处理。此种做法没有兼顾环境诉讼案件的特殊性,因此出现了大量因诉讼管辖而发生的纠纷问题。
从立法上来说,就侵权案件的相关管辖法院额确定,虽然司法解释将侵权行为地以解释的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总体上我国民事诉讼法长期以来的规定都相对简单。对于环境公益诉讼这种新型侵权案件,我国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明确相关法律,以确定案件管辖法院设置的具体情况,这就造成了司法实践当中法律的适用问题,现阶段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仍然是按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的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来进行的相关管辖法院。
从司法上来讲,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为司法管辖混乱,具体表现为:管辖不明所致的法院与法院的相互推诿亦或是管辖权的争夺。我国环境法中由于缺乏实践性的操作指导意见,仅仅规定了有关环境诉讼公益性保障的原则性规定,造成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程序法上的相对孤立。我国现阶段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上的不完善以及法律适用方面的不熟练,引起了众多纠纷现象的频繁发生。在目前制度上,当发生环境侵权案件时,公民针对环境公共利益保护而提起的诉讼仍面临困难重重的严峻局面。
同时由于环境诉讼管辖的标准不具有一致性、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存在滥用现象,再者行政因素干涉司法立案等都使得环境公益诉讼在管辖方面危机重重。
三、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管辖的完善与思考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环保法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在2014年12月8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上述关于设置环保法庭的司法文件,为目前部分地区已经设立环保法庭的做法给予了合法性依据和支持,也为其他一些可以设置环保法庭的地区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环保法庭和环保合议庭在一些地区的建立和健全,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审判水平会不断提高,从而也更有利于保障和增进环境公益。
贵州省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2007年贵阳市清镇环保法庭就已经设立。多年来贵州省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经验推动着全国新环保法的出台,并且贵州省的生态环保法庭给全国各地生态环保法庭的设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并且也有利于环境公益诉讼管辖制度的完善;2015年6月5日,全国首个中级法院生态巡回法庭在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挂牌成立。这是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继率先在全国成立首个中院生态资源审判庭之后,创新生态环境审判机制的又一重大举措。巡回法庭是生态资源保护综合审判庭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行刑、民、行三审合一的审判机制,为水资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提供司法、行政执法共同联动平台,不仅能扩大资源保护效应,而且也能化为群众自觉保护生态家园的行动。
生态保护法庭和生态巡回法庭的设立可以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管辖起着一定补充作用,是实践的产物,更是《司法解释》第七条在实践中的活学活用,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管辖制度的完善,具有极大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守秋.结合案例看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与识别标准[J].中国环境法治,2009,(1):52.
[2]李越.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监管的管辖权问题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08,(115):18.
[3]姜启波,孙邦清.诉讼管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9.
[4]李挚萍.美国佛蒙特州环境法院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1).
[5]张璐.我国环境司法的障碍及其克服[J].中州学刊,2010,(3).
[6]曹家新.环保法庭越多越好[J].中国环境报,2008.
如何完善刑事诉讼中的指定管辖 篇9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如何完善刑事诉讼中的指定管辖
在刑事诉讼中,根据地域管辖的规定,一审案件存在两种指定管辖:一是上级检察院将案件指定下级检察院审查起诉;二是上级法院将下级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指定另一下级人民法院审判。这两种指定管辖都存在违背刑事诉讼程序规定和程序上下合理的问题。
一、上级检察院指定下级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存在的问题:一是该种指定管辖与审判管辖不相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检察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与人民法院审判管辖相适应。根据上述二项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将案件指定下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下级人民检察院对该案件提起公诉必然和与之相对应的人民法院地域管辖不相适应;二是该种指定管辖法律规定不明确。虽然《人民检察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第十五条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检察院审查需要改变管辖的案件,但是刑事诉讼法对上级检察院指定下级管辖没有明确规定,而且下级人民检察院被指定管辖后,将案件向那个法院起诉不明确,是向与之相对应的法院起诉,还是向原有管辖权的法院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起诉,无法律规定;三是该种指定管辖,下级法院违背管辖规定受理案件,根据《人民法院实施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对于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应裁定驳回起诉。根据这一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下级检察院管辖,被指定管辖的人民检察院将案件起诉到与其相对应的人民法院,受起诉的人民法院无管辖权,应当裁定驳回起诉,而实际工作中人民法院受理并审判了这种案件,这种做法是违背地域管辖规定的。
二、上级人民法院将下级人民检察向下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指定另一下级法院审判存在的问题:一是,该种指定管辖剥夺了上级检察对下级检察院办案的指挥权。《人民法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原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在收到上级人民法院指定其他法院管辖决定书后,不再行驶管辖权。对于公诉案件,应当书面通知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并将全部案件材料退回原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第二百八十七条规定,对于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原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移送与管辖相对应的人民法院。上述规定,对该种规定管辖规定了案件移送程序。但是,这只是案件移交程序上的规定。对于这种管辖一方面下级检察院无上级授权而受案。另一面,案件移送程序不合理,反映在上级法院在指挥下级法院办案的同时,指挥下级人民检察院办案,从而,剥夺了上级检察对下级检察院办案的指挥权。二是,该种指定管辖脱离了检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检察是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施法律监督,根据此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程序性问题作出的决定和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违反管辖规定实行监督,鉴于此,上级法院指定下级管辖没有通过其同级人民检察院,其指定管辖是否符合条件,是否合法没有检察院的监督。三是该指定管辖根据《人民检察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第二百八十七条规定,对于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案件必要时是可以经两院检察长协商批准,委托原公诉人以代理检察员身份代表接受移送的检察院出席第一审法庭相对的检察院重新审查、重新提起公诉,也就是说明接受移送的检察院已就此案派检察员专人审查后提起公诉的,由接受移送的检察院的检察员代表本院支持公诉就可以了,也就没有必要原公诉人出庭。
三、两种指定管辖存在的共性问题:一是两种指定管辖都存在着缺少相互制约机制。上级法院、上级检察院都有指定管辖权,两种指定管辖都是上级院作出的决定,都是在行使自己的职权,但是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行使职权时,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而两种管辖无相互制约,有随意性,对案件是否需要指定管辖,可以指定到哪个下级院管辖缺少必要的协调一致,不利于相互配合工作。二是,两种管辖,上级院对下级院指定管辖权不对等。上级法院、检察院都有权指定下级院管辖,但各自的指定管辖决定只对其自己的下级院有效,对其他院无效。上级法院指定下级法院管辖,下级法院得到上级法院授权,而与之相应的检察院没有得到上级院的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授权。下级检察院无上级检察院授权而审查无管辖权的案件,应视为不合法;同样,上级检察院指定下级检察院管辖,下级检察得到上级检察授权,而与之相对应的法院没有得到上能上级法院授权,下级法院无上级授权而受理案件,同样视为不合法。因此,这两种指定管辖,在授权指定权上不对等。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两种管辖上级院必须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无论上级法院指定管辖,还是上级检察院指定管辖,上级法院、上级检察院应向对方函告,对方无异议复函同意,对方不同意可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上级法院、上级检察院向各自各下级管辖相对应的法院,检察院指定管辖,并应互送指定管辖副本。这样,既可以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又可以发挥各级检察院和各级法院之间在工作中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作用。二是在案件移送程序上,要有一致性。上级检察院指定管辖的案件,是级人民检察院在下达指定管辖决定的同时,将案件连同上级法院的指定管辖的副本移送到下级检察院;上级法院指定下级法院管辖的案件,上级法院作出指定管辖决定后,由原受案的下级法院将案件交上级人民检察院。然后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向下级检察院指定管辖,同时将案件材料连同上级法院指定下级法院管辖的副本交下级检察院,由被指定管辖的下级检察院重新审查起诉提起公诉。这样使指定管辖程序合法,上级法院、检察院协调一致,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共同授权下级院管辖权,下级法院、检察院不仅都有各自上级院管辖授权,而且协调工作,使审查起诉与审判相一致。顺利进行刑事诉讼。三是指定管辖应到发案地开庭审理。无论上述两种管辖有利于就地调查,节约人力和物力,便于及时查明案情,使于诉讼参与人出庭诉讼;其二,扩大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有利于震慑和打击犯罪,便于搞好预防犯罪工作。
来源:(如何完善刑事诉讼中的指定管辖http://s.yingle.com/ss/491938.html)诉讼知识.相关法律知识
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决书
http://s.yingle.com/ss/662849.html 监外执行最多可以几年
http://s.yingle.com/ss/662848.html 在什么情况下批捕后可以不起诉 http://s.yingle.com/ss/662847.html 羁押与拘留的区别是什么
http://s.yingle.com/ss/662846.html 证据收集的方法 http://s.yingle.com/ss/662845.html 旅游合同纠纷判决书范本
http://s.yingle.com/ss/66284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区别的比较 http://s.yingle.com/ss/662843.html 团伙敲诈勒索能保释吗
http://s.yingle.com/ss/662842.html 检察院公诉科职能是什么有哪些权利 http://s.yingle.com/ss/662841.html 先行羁押日期是否能折抵刑期 http://s.yingle.com/ss/662840.html 宣判后多久才能收到判决书
http://s.yingle.com/ss/662839.html 取保候审的批准 http://s.yingle.com/ss/662838.html 什么是公诉案件,公诉案件的范围有哪些 http://s.yingle.com/ss/662837.html 刑事拘留后会被判刑吗
http://s.yingle.com/ss/662836.html 许霆案二审公诉意见书
http://s.yingle.com/ss/662835.html 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2018年)与量刑 http://s.yingle.com/ss/662834.html 什么病可以免于刑事拘留
http://s.yingle.com/ss/662833.html 二审后我还能上诉吗 http://s.yingle.com/ss/66283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刑事判决和裁定的区别是什么 http://s.yingle.com/ss/662831.html 哪些地点可以作为监视居住的地点 http://s.yingle.com/ss/662830.html 协助组织卖淫罪辩护词范文
http://s.yingle.com/ss/662829.html 杀人奸尸案刑事判决书
http://s.yingle.com/ss/662828.html 取保出来检察院传唤需不需要去 http://s.yingle.com/ss/662827.html 审查起诉阶段取保候审申请书(2018最新)http://s.yingle.com/ss/662826.html 公诉人与诉讼代理人区别
http://s.yingle.com/ss/662825.html 过了追诉时效是否还要立案
http://s.yingle.com/ss/662824.html 案件受理后多久立案,超过期限怎么办 http://s.yingle.com/ss/662823.html 交警强制措施记录什么意思
http://s.yingle.com/ss/662822.html 简单交通事故处理有什么程序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ss/66282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精神病人犯罪,可以要求其监护人赔偿吗 http://s.yingle.com/ss/662820.html 二审法院驳回上诉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ss/662819.html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有什么不同 http://s.yingle.com/ss/662818.html 给收回死刑复核权后的欢呼降降温 http://s.yingle.com/ss/662817.html 什么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http://s.yingle.com/ss/662816.html 刑事自诉撤诉的法律后果
http://s.yingle.com/ss/662815.html 不起诉决定书算刑事处罚吗,不起诉条件 http://s.yingle.com/ss/662814.html 未成年人犯罪什么时候可以不起诉 http://s.yingle.com/ss/662813.html 关于侦查终结的相关规定(2018)http://s.yingle.com/ss/662812.html 哪些人、什么时候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http://s.yingle.com/ss/662811.html 死刑复核,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 http://s.yingle.com/ss/66281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反诉答辩状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ss/662809.html 取保候审的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ss/662808.html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ss/662807.html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责任及追究 http://s.yingle.com/ss/662806.html 关于取保候审规定(2018)http://s.yingle.com/ss/662805.html 抗诉代理词 http://s.yingle.com/ss/662804.html 被驳回申请再审的抗诉期限是多长时间 http://s.yingle.com/ss/662803.html 取保候审要交多少钱 取保候审保证金可以退还吗 http://s.yingle.com/ss/662802.html 制造毒品刑事裁定书 http://s.yingle.com/ss/662801.html 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时可以提出上诉吗 http://s.yingle.com/ss/662800.html 拘留后和解还有案底吗
http://s.yingle.com/ss/662799.html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管辖移送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ss/66279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民间借贷拘留能保释吗
http://s.yingle.com/ss/662797.html 公诉案件退回补充侦查建议书 http://s.yingle.com/ss/662796.html 什么是监视居住 http://s.yingle.com/ss/662795.html 终审判决书下来后怎么执行
http://s.yingle.com/ss/662794.html 辩护人的概念 http://s.yingle.com/ss/662793.html 辩护词范本 http://s.yingle.com/ss/662792.html 如何认定余罪漏罪 http://s.yingle.com/ss/662791.html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侦察羁押期限 http://s.yingle.com/ss/662790.html 2018法官判错案怎么办,如何追责 http://s.yingle.com/ss/662789.html 什么是刑事判决生效日
http://s.yingle.com/ss/662788.html 不起诉的种类及适用条件规定(2018)http://s.yingle.com/ss/662787.html 刑事拘留期限有规定(2018)多久吗 http://s.yingle.com/ss/662786.html 刑事诉讼申诉时效是多久呢
http://s.yingle.com/ss/66278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判决书生效被执行人失踪怎么办 http://s.yingle.com/ss/662784.html 山西省常见犯罪的量刑最新标准(2018年)2018 http://s.yingle.com/ss/662783.html 刑事诉讼起诉书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ss/662782.html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自诉案件有哪些,有哪些罪名 http://s.yingle.com/ss/662781.html 传唤自首可以认定为自首吗
http://s.yingle.com/ss/662780.html 怎么取消判决书被执行人
http://s.yingle.com/ss/662779.html 取保候审不起诉的机率有多大 http://s.yingle.com/ss/662778.html 什么是犯罪嫌疑人不在案
http://s.yingle.com/ss/662777.html 什么叫搜查,对搜查有什么法律规定2018(2018)http://s.yingle.com/ss/662776.html 寻衅滋事保释多少钱 http://s.yingle.com/ss/662775.html 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是什么样子的呢 http://s.yingle.com/ss/66277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的含义是什么 http://s.yingle.com/ss/662773.html 外国人犯罪如何批准逮捕
http://s.yingle.com/ss/662772.html 案子到刑警队能保释吗
http://s.yingle.com/ss/662771.html 刑事案件辩护词 http://s.yingle.com/ss/662770.html 刑事辩护委托书范本 http://s.yingle.com/ss/662769.html 银行卡被盗刷多少钱才可以立案 http://s.yingle.com/ss/662768.html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需要多久的时间 http://s.yingle.com/ss/662767.html 关于办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适用解释)最新解读 http://s.yingle.com/ss/662766.html 什么是证据不足不起诉,证据不足不起诉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ss/662765.html 刑事案件承担法律责任还赔偿费用吗 http://s.yingle.com/ss/662764.html 遗弃罪的立案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ss/662763.html 刑事案件讯问查证时间
http://s.yingle.com/ss/66276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刑事申诉驳回后怎么办
http://s.yingle.com/ss/662761.html 醉酒驾车是否可以直接逮捕
http://s.yingle.com/ss/662760.html 二审发回重审的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ss/662759.html 什么是立案监督,对立案监督是如何规定(2018)的 http://s.yingle.com/ss/662758.html 取保候审申请书(2018最新)规定(2018)时间 http://s.yingle.com/ss/662757.html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应注意哪些问题 http://s.yingle.com/ss/662756.html 民诉法申请回避的时间
http://s.yingle.com/ss/662755.html 立案后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情况 http://s.yingle.com/ss/662754.html 网上多少钱可以立案 http://s.yingle.com/ss/662753.html 一审刑事案件审理期限需要多少时间 http://s.yingle.com/ss/662752.html 对适用取保候审的调查与思考 http://s.yingle.com/ss/66275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不服怎么办 http://s.yingle.com/ss/662750.html
【浅论民事诉讼地域管辖】推荐阅读:
民事诉讼地域管辖11-15
民事诉讼区域管辖证明11-25
关于民事诉讼管辖权06-10
民事诉讼管辖一网打尽08-20
民事管辖权08-08
中院管辖的民事案件05-16
民事案件管辖权08-13
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05-27
民事诉讼转刑事诉讼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