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2024-08-12

近代土木工程的特点(精选8篇)

近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篇1

浙江教育近代化的影响因素与浙江近代教育的特点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古老的中国社会被迫嬗变。文章基于历史背景,述评了当时浙江教育的近代化及其特点。

关键词:近代化;教会学校;社会思潮;新式教育机构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气候宜人,物产丰饶。浙江民众一直有崇尚书学,尊重知识,兴学育人的优良传统,故素来人杰地灵,有“文物之邦”的美称。1840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依仗军事侵略的胜利,开始大肆进行文化侵略。“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他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1](P.624)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从此被打破,开始走上一条无奈而痛苦但又别无选择的近代化道路。

一、影响浙江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一)在浙外国教会学校的创办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浙江的宁波成了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西方传教士从此纷至沓来,他们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在中国传教的目的,往往通过开办学堂的方式向儿童灌输教义。1844年,英国基督教长老会东方女子教育会传教士爱尔德赛(Miss Aldersey)到宁波传教,首创女塾。这是浙江第一所教会学堂,也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女子学校。1845年,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医生麦嘉缔(D?B?Mccartee),在宁波开设男生寄宿学校――崇信义塾。这是浙江最早的男子洋学堂。该学堂后迁入杭州,又易名育英书院,是日后之江大学的前身。《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传教士取得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办学、置产等特权。于是,他们以宁波为跳板,逐渐向浙江各地扩展。美国浸礼会、青年会、圣公会,英国的安立甘、内地会等也陆续在宁波、杭州、湖州、嘉兴、金华、绍兴、台州、定海、温州等地相继开设男女学塾。据统计,到19,仅天主教在浙江省所办的文教事业,就有训练任神职者之学校3所,学生计58人;普通学校115所,学生计1207人。[2](P.128)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教会学校多创立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有在鸦片战争后即已创立的,远早于国人自办的公私立新式学堂。这对浙江教育的近代化而言,无疑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特别是女子教育,早在1844年时宁波就有教会女校的设立,不仅对浙江,而且在全国女子教育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会学校在浙江的创办,尽管其主观上是为了传播教义,为扩展教会势力而培植一批中国籍的传教助手,试图藉此而达到经济、文化侵略的目的。但是,在客观上也给古老的浙江大地带来了许多较之封建教育确乎进步的东西。如数理化课程的开设与一些科学实验机会的提供,使学生学到了在传统旧学中难以学到的近代科学知识。其它如西方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等,都使一部分有爱国心的青年因此引起思考,燃起富国强民的思想,从而培养了一批区别于旧式文人的知识分子。这在促进浙江教育近代化方面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1851年(咸丰元年),浙江学政吴钟骏在目睹教会学校给宁波各层面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所带来的变化后,向上呈报时称:“宁波府城诸夷杂处,左道易惑”,因而建议“见饬各学教官于乡镇劝立义学,以正人心。”[3](P.3)可见其影响之大。

(二)挽救民族危亡的客观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逐渐增强,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彻底打碎,唯我独尊的“天朝”时代已然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华夷”共处之时。随着中外交涉的日益频繁,客观上急需大量“通习外国文字之人”;同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急需大量掌握近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人才。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欧风东渐的前沿,其情形更加明显。而这又与现行的科举制度相悖。作为封建官僚的李鸿章,在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之后,不得不承认科举制度所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认为我国并非没有聪明才力之士,实因士大夫大多耽搁于章句贴括而不知寻求至富至强之术,以至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指出“西人学求实际……”[4](P.868)而中土人才则大多空谈学问。因此,相互间应该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可见,李鸿章主张兴西学,通过改变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和教育模式,来改变中国积弱积贫、落后挨打的局面。这种兴学强国的思想较典型地代表了当时有识之士(特别在官僚阶层)的共识,并直接成为其支持并创办近代教育的指导思想。

(三)近代社会思潮及其对浙江教育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大地,风雨飘摇,动荡不安。深重的民族危机,迫使爱国志士纷纷提出拯救祖国于危亡的思想和主张,形成五彩缤纷的社会思潮。它们中主要的有爱国主义思潮、变法维新思潮、君主立宪思潮、教育救国思潮和实业救国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及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潮等。每种思潮的出现,无一不对教育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其中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思潮则影响更甚。

早在甲午战争时期,以“救亡图存”为已任的维新派就大声疾呼:要救国,必须改革教育!因为他们意识到要改变中国的处境,当先变法。但要变法就要找到本原。而本原就在教育。在他们年来,今天形成“北托于俄,南摄于英、法,东割于日本,岌岌几不国”的局面,其“所以倾败之由,在民愚之故,”[5](P.124)并明确指出是科举制度与传统的学术(即汉学、宋学、词章之学)使“朝无才相,阃无才将,疆无才吏,野无才农,市无才商,肆无才工,”[6](P.971)成为无益于国、无益于民的废物。因此,他们竭立主张,欲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改革教育。严复、康有为、梁启超,乃至洋务派官员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即是代表。

洋务运动后期的张之洞,教育救国的思想十分明晰。他认为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1895年,在其《吁请修备储才折》中,更是提出了“广开学堂”的见解。其主持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学制“癸卯学制”,以及充分体现其“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论着《劝学篇》等,无不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这一点,康有为较之张之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明确地把教育作为“救亡图存”的根本手段,其论着《大同书》和《长兴学记》基本上是采纳了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中许多科学教育的因素。从表面上看,随着“戊戍维新”的失败,他的教育救国主张也随之破产了;而事实上,其重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人才,积聚了推动历史发展的新生力量,其改良社会和发展教育的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诚然,在民族危亡之机,教育是救不了国的。而且若是只从现象来看,旨在挽救清王朝的教育救国思想实施的结果,却在客观上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封建王朝的掘墓人。但是,如果从民族的新生及其近代教育的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则张之洞们的教育思想在摆脱我国传统教育定势的教育近代化上,以至在摆脱落后、走向发展上,显然是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的。而教育的历史连续性与继承性,也决定了该思潮在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与教育救国思潮同时出现、而对教育界有着直接影响的还有实业救国思潮。实业救国论者主张通过举办实业、振兴商务来增强国力、民力,进而达到抵御外力入侵之目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郑观应、张骞、汤寿潜、汪康年等。郑观应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

[1][2][3]下一页

自强,莫如振兴商务。”[7](P.586)其他如张骞等也持是论,认为应以实业教育为自治基础。

应该指出,在19世纪90年代末,实业救国思潮的声势并不大。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和财政资本的统治业已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8](P.259)于是他们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殖民地化更加加剧,这是实业救国思潮高涨的重要原因。1895――18,一度出现投资设厂的热潮,其中有不少企业因此而获利颇丰。这在客观上给许多人以无穷的诱惑。许多官僚、地主和商人也纷纷加入投资近代企业的行列。可见,有利可图也是实业救国思潮高涨的内因之一。

然而,无论是出于何种动机,最终“实业救国”论者往往也是“教育救国”论者,因为当为了发展实业而兴办教育以培养实业人才时,两者就自然地合二为一了。

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无疑给浙江的`教育界带来极大的冲击,其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兴学育才的热潮。“广立学堂,储为时用。”[9](P.963)许多人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而走进教育界并为之奋斗终生,也有不少人或募集资金,或捐献巨款兴办学校,甚至有不惜性命去惊醒“当道”,兴学自强的。①(P.1090)其它如女子教育思潮、美感教育思潮、军国民教育思潮等等也莫不如此。浙省教育界由此而出现一批新式的近代教育机构。

二、近代浙江新式教育机构及其特点

199月14日,清政府发布办学“上谕”,明令:“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其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10](P.4719)虽然“中外政治艺学”仍以辅之,但毕竟已被纳入课堂而合法化。19,“癸卯学制”的颁布,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的学校制度;19,清政府“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清廷设学部,以管理全国学堂。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劝学所及教育会、宣讲所。

18,寓居上海的杭州人汪康年回到杭州。试图在浙江兴办新学。后因顽固官绅从中作梗而未能如愿。但此举对兴办新学起了一定的宣传作用。是年,杭州知府、福建候官人林启,在杭州蒲场巷(今大学路)的普济寺首创求是书院(现浙江大学前身)。招生30名。于当年四月二十日开学。林启自任总办,并延聘士绅名流为教习,讲求实用之学,学制五年。开设国文、英文、算学、格致、化学等,后又添设选修科目日文。之后,又先后创办了养正书塾(即浙江省立杭州一中)与蚕学馆(即后来的蚕桑学校),从此风气大开,如孙诒让创办的温州蚕学馆、瑞平化学堂(1905――19间,温处两府创立了300余所新式学校);吴锦堂在慈溪创办的初等实业学堂(即后来的锦堂师范);陈屺怀在宁波创办的宁波府师范学堂、旧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等,全省各地各类新式学堂竟如雨后春笋。

纵观浙江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发展的重点在以普及文化为主的中小学教育和师范教育。主要原因是:①小学为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关键地位,基础教育的优劣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实际有更紧密的联系。②新式学堂多为邑绅主动兴办,创办小学堂相对于创办其它更高层次类型的学堂,其所需资费少。囿于个人实力,只能取前者。当时浙江各地盛行赴日、沪或京师留学之风,故社会上举办高等教育的要求不十分强烈。

第二,这些新式教育机构大多改变了旧式教育的空间位置,缩短了士人的空间距离,增加了以前从未有过的互相砥砺影响的机会,利于养成团结之心和群体意识。

第三,在体制上参酌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学习年限和学习目标。在教育的组织和内容上,改从前的个别教学制度为班级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已不再是单纯地学习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括帖制义等课程,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西方先进技术以及与职业有关的其它课程,也即已经更多地世俗化。教学方法上更注意使学生理解,不再单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更趋民主化。

第四,注意学生的出路。传统上,各类士子都十分注意将来的前途,这是其为学的根本动力。近代新式教育机构能否给他们带来同样辉煌的前程,直接影响着旧式士子对西学的接受与否及其程度。浙江同样如此。因此,近代教育机构很是注意与科举“正途”者的结合,使西学者(无论在国内、国外)享受与之同等待遇,以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从而最终有利于西学和近代教育在浙江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新式教育机构的出现,大开了社会风气,改变了人们固有的观念。如在新式学堂创办之前,浙江的知识分子多居家攻读,足不出里。然而,随着新式学堂的创办,许多有志之士则远离家乡,奔赴上海、南京、天津、北京及海外求学,固守之习为之一变。

第六,传播了近代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新式学堂的大量创办和教育内容的改变,扩大了青年学生的知识空间。一则以综合性科学教育取代家庭式经验传承,知识面与知识结构大为优化,改变了单一纵向比较的传统价值评判准则;二则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各个社会层面,相互交流信息,拓宽了眼界;三则学生掌握了语言文字工具,可以直接面向大众传播媒介。这些新式人才聚集在大都市和中小城镇,其接受外界信息的速度、容量与影响社会的能量、质量,远非昔日以天下己任自诩的士人所能企及。

第七,新式教育机构的出现,也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结构。不断扩大的新式人才队伍,使得传统社会的结构发生变化,进而通过这些学堂毕业生对政、教、军、警、报及工商各界的渗透,改变了各分支部门的内在结构,初步形成以国内毕业生为基干,留学生、开明人士和外籍人员为引导和补充的近代化人才体系。

总之,浙江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已成为浙人近代化的重要途径,加上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对社会风尚形成有力的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维行为方式发生剧烈震动,对于更新民族心理素质,改良文化土壤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

①杭州贞文女校创办人、校长惠兴女士,在贞文女校开学典礼上,割臂肉痛陈:“这块臂肉,作为开学的纪念。这贞文女学校,倘以此日推广,我臂肉还能重生。倘这女学校半途停废,我必要把这身子,来殉这学校的。”后终因缺乏固定收入,至次年秋,已几次停课。惠兴便以身殉学。在遗书上她写道:“愿将一死,以动当道。”――《惠兴女士殉学记》.《近代中国女权运动史料》.第1090页.

参考文献:

上一页[1][2][3]下一页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624页.

[2]李国祁.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闽浙台地区.1860―1916[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七十四(1985)年五月再版. 第128页.

[3]王先谦.十朝东华录・咸丰东华续录十[M].光绪二十五年仿泰西法石印.第3页.

[4]陈元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868页.

[5][6]徐勤.中国除害议.戊戍变法(3)[M].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9.第124页.第971页.

[7]夏东元.盛世危言・商战.郑观应集・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9.第586页.

[8]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全集[M].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6.第259页.

[9]张之洞.劝学篇・序.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第963页.

[10]清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四)[M].北京:中华书局.1958.12..总4719页.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of Zhejia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in modern times in Zhejiang Province

Bai Jinbiao

Abstract: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invasion of the Western imperialist powers, the old Chinese society was forced the transmutation. This article because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 review the modern times taking and characteristic that Zhejiang educate at that time.

Keyword: Melt in modern times; Missionary school;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New-type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上一页[1][2][3]

近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篇2

一、近代国人的域外游记: 师夷求强, 救亡图存

鸦片战争以来, 国难时蹇, 民族危亡牵动和刺激着每一个爱国者的心。于是, 许许多多的文人士子、政府官员、爱国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 或走出国门, 扬舟异域, 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 或蹈厉奋发, 漫游神州, 寻求救国安邦之道。他们在旅途中, 或游历之后, 或出于遵循清政府的规定撰写日记定期寄回, 或出于使命和责任写作游记以开启民智等,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在近代游记中, 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域外游记尤为兴盛发达。这显然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密切相关。近代域外游记中真正纯文学作品极少。文学性较强、基本可视为文学作品的有斌椿的《乘槎笔记》, 张德彝的《航海述奇》系列, 袁祖志的《涉洋管见》, 郭嵩焘的《使西纪程》, 黎庶昌的《西洋杂志》, 李圭的《环游地球新录》, 刘锡鸿的《英轺私记》, 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 钱德培的《欧游随笔》, 阙名的《三洲游记》, 陈兰彬的《使美纪略》, 王韬的《漫游随录》、《扶桑游记》, 张荫桓的《三洲日记》, 潘飞声的《西海纪行卷》、《天外归槎录》, 薛福成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单士厘的《癸卯旅行记》、《归潜记》, 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 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 戴鸿慈的《出使九国日记》等。其他游记中一些较有文采的片断也可视为文学游记。近代域外游记总体上属记叙文, 又多为日记, 以时间为序, 写景状物, 绘声绘色, 逼真传神, 如写舞会、宴会、马戏、斗牛、赛马等。其题材内容非常丰富, 涉及日本、欧美主要国家的山川草木、政治体制、教育制度、宗教文化、科技成果、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 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记, 展现出一幅幅充满异国情调的山水画卷、风俗画卷和现代文明画卷。作者的笔墨大多集中于各国的人文景观, 尽情展示近代都市繁华的物质文明, 与中国传统山水游记之意趣大相径庭。更难能可贵的是, 近代域外游记还将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理性等观念介绍给国人, 开启了民智, 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游记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功利性, 作者心系国家民族, 创作意图明确, 意在学习和借鉴西方, 以革除中国弊政, 师夷制夷, 自立自强。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至今仍令人景仰不已。

二、近代西人的中国游记: 探险考察, 西学东渐

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割让香港, 五口通商, 使沿海地带成为近代西方人最早接触的地区。有关游记如美国传教士香便文的《岭南记, 或华南内地景象, 包括迄今为止尚无人涉足的海南岛之探险》、翟理思的《从汕头到广州》、福均的《中国茶乡之行》等。

长江是西方探险家深入中国的突破线, 因此关于长江探险的游记亦较为丰富。咸丰十一年 ( 公元1861年) , 英人白拉克斯顿对长江沿岸以及岳州到屏山之间约900英里河段进行考察, 撰写了《长江五月: 长江上游考察记事和中国目前叛乱介绍》。同治六年 ( 公元1867年) , 英国探险家库伯从上海出发, 沿长江上行, 经四川、云南、缅甸, 抵达加尔各答, 首次探明了从长江上游到英属印度内的缅甸的路线。他撰有《一个头扎辫子、身着小袄的商业先锋的旅行记》。同治十三年 ( 公元1874年) , 马嘉理受英国外交部指派, 前往八莫为正在向中国前进的英国考察队充当翻译。马氏从汉口出发, 经湖南、贵州、云南至缅甸。《汉口大理之行杂录》系后人根据马嘉理日记整理的游记。《烟台条约》签订后, 清政府谕令各地对持有护照的外国游历者予以全面保护, 为西人长江探险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这期间较重要的探险家是巴伯 ( 贝德禄) 。他的第一本游记是光绪二年 ( 公元1876年) 英国“国会蓝皮书”中的《巴伯先生关于格维纳使远大理至腾越之行的报告》, 另一本更重要的游记是翌年的《华西旅行与研究》。同时期的另一个探险家是帕克尔, 撰有《沿扬子江而上》, 记录了光绪六年 ( 公元1880年) 他在长江上游两岸地区所作的科学与商业考察。另一个较为重要的探险家是霍西 ( 谢立山) , 写有《华西三年》, 书中包括作者光绪八年至十年 ( 公元1882 - 1884年) 在四川、云南、贵州之间的3次旅行。比肖普可谓是长江上游探险的集大成者。其作品《扬子江内外》描述作者光绪二十二年 ( 公元1896年) 在长江流域的探险经历。比肖普的游记集科学描述、浪漫主义观察、商业调查于一身, 可视为长江上游探险的总结。

此外, 还有从长江中上游北上, 或从长江下游出发, 沿大运河北上, 然后转陆路深入北方诸省的。70年代以后的游记有威廉臣的《华北、满州及东蒙旅行记》, 内容包括作者在山东及沿大运河南下到上海, 以及在直隶、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内蒙、漫州的探险活动。英国官员璧阁衔的《在中国的一年》, 包括作者从香港到广州, 北上经广东、广西、湖北、河南至北京, 后来又沿长江经重庆、成都、西安、河南卫辉, 最后抵达北京的旅程。传教士格洛富的《在中国一千里奇迹: 关于靠上帝之力从山西的帝国义和团手中逃离的亲身记录》, 记录作者从山西潞安 ( 长治) 北上至顺德, 被迫返回潞安后不久又南下的逃亡旅程。途经高平、河南郑州、信阳、湖北云梦、孝感、汉口, 最终抵达上海。

与此同时, 西方人在我国西部探险考察也如火如荼。道光二十四年 ( 公元1844年) 8月, 法国天主教神父古伯察和秦神父从黑水 ( 位于今辽宁西北角的建平县) 出发, 经内蒙、宁夏、甘肃, 于翌年初至青海。同年11月15日, 他从青海湖北经合天畯、乌兰及都兰, 再经唐古拉山口, 于道光二十六年 ( 公元1846年) 初抵达拉萨。古伯察的游记有英译本《鞑靼和西藏游记》。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分别于同治十一年 ( 公元1872年) 、光绪五年 ( 公元1879年) 、光绪十年 ( 公元1884年) 3次入海西, 目的地均是拉萨, 著有游记《蒙古与唐古特国》、《从斋桑经哈密去西藏和黄河上游》。光绪二十二年 ( 公元1896年) , 英人维尔比上尉和马尔科姆中尉奉命由印度横穿西藏进入柴达木盆地, 经香日德、茶卡等地至西宁, 于同年12月抵达北京。维尔比著有《穿越未知的西藏》。

三、总结

鸦片战争爆发后, 中国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的状态终被列强以暴力所打破。中国社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时代巨变中, 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气势汹涌而来, 与中国传统文化展开了全面的交锋, 并在这场交锋中逐渐占据了上风。与此同时, 中国的水陆空交通及交通工具、旅游设施、旅游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以及近代旅馆和旅行社的出现, 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旅游。这些都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旅游文化的面貌。

近代中国旅游文化发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 受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冲击, 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和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渐升级, 民族危亡牵动着每一个正直中国人的心, 独立和富强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最主要任务。于是, 一批批文人士子、一批批政府官员、一批批爱国志士以爱国相砥砺, 以救亡为己任, 扬舟异域, 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 在中国沉湮了数百年的出境旅游也因之重新焕发光彩。因此, 近代国人的域外游记具有师夷求强, 救亡图存的特点。

随着国门的洞开, 西方的商人、学者、传教士、旅行家、外交家等蜂拥而至, 在中国传教、探险、经商、观光, 加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和渗透。在此背景下, 近代西人的中国游记不仅具有探险考察的特点, 而且兼有西学渗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欧明俊.亟待开掘的文学宝藏——近代域外游记述论[J].中文自学指导, 2005, (4) .

[2]王晓伦.近代西方在中国东半部的地理探险及主要游记[J].人文地理, 2001, (1) .

[3]王晓伦.近代西方在中国东半部的地理探险及主要游记[J].人文地理, 2001, (1) .

[4]房建昌.近代外国人柴达木游记考证——兼评<海西州志·地理卷>[J].柴达木开发研究, 1999, (1) .

中国近代戏剧剧目关注国情的特点 篇3

【关键词】近代戏剧;内容;关注;国情;特点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等的重大变化,必然引起文学艺术内容的革新。中国近代戏剧作为文学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当然也姿态一新。大多数作品“无不直接间接地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相联系,或受其影响,或应其需要而发生,具有与古代戏剧不同的面貌和特点。”[2]其中,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是这一时期戏剧创作思想的主流,所以,紧密配合当时政治斗争的时事剧和新编历史剧的大量涌现,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显著特点。换言之,中国近代戏剧对国情的强烈的现实性关注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独特风格。本文从中国近代戏剧部分代表性剧目的分析入手,对其关注国情的特点作了五个方面的探讨,以求证与方家。

1.讥刺政治腐败与官场黑暗

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清末民初,阁潮频繁,政局不稳,官场丑闻屡见不鲜。所以,出现了许多讥刺政治腐败与官场黑暗的优秀剧目。如:

《一念差》——描写一位海关监督为了打败政敌,不择手段,残害忠良,最后积虑成疾,良心自责而自戕的故事。该剧生动再现了旧式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丑态[3]。此剧1916年由奎德社首演,后改编成话剧,“表情说白,都臻上乘”[4],开演时“到场者人数多至千数百人”[5],“博得圆满成就”[6]。可见其影响至巨。

《新村正》——描写了“五四”前夕,一位踌躇满志的大学生毕业回乡,本想大刀阔斧地干一番事业,却受到外国公司与本地恶势力的阻挠和排挤,自己的宏伟蓝图终成泡影的故事。反映了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横行乡里的罪恶;揭示了资产阶级和封建顽固派之间的斗争,反射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由于故事本身的凄婉曲折,故而演出后“名播海内”,被誉为是“向旧势力反抗,向新时代迈进”,“走在时代前边的作品”[7]。

《宦海潮》——是梅兰芳“对时装新戏的试演”[8]。内容描写某军官利用职权霸占下属妻子,使其下属家破人亡,最后受到政府惩治的故事[9]。该戏反映了民国初年官场阴险狡诈,人面兽心的丑态。当时北京的多家班社都曾上演此戏,震动很大,是当时较著名的时装新戏。

《张汶祥刺马》——此剧是王钟声根据1870年发生的真实案例改编,1907年在春桂茶园演出,王亲自饰演张汶祥。描写张汶祥计杀贪财好色、见利忘义的结拜兄弟窦一虎的故事。实际暗讽当时黑暗的官场生活。据宣统二年出版的《海上梨园杂志》载:“钟声气概轩昂”,“四座莫不动色”[10]。可见该剧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2.揭露列强暴行唤醒国人的爱国情怀

近代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涌现出无数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因而,近代戏剧一方面改编排演了部分能够唤醒国人爱国热情的传统剧目,另一方面也新编自导了一些与国情有关的时事新戏。这些剧目在揭露列强暴行,唤醒国人爱国情怀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哭祖庙》——这是汪笑侬根据《三国演义》故事改编而成的剧目,故事叙述刘备之孙刘谌不忍看到父亲刘禅献城投降,带领全家自杀殉国的壮举。有力地鞭挞讽刺了清政府的腐休卖国。该剧唱词对比鲜明,酣畅淋漓。《哭庙》一场是全剧精华,前后七段,长达八十余句,汪笑侬一气呵成,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据周信芳讲:汪“在大连演出这戏时,以‘国破家亡,死了干净’八字,感动了无数爱国同胞,一时成为大连全市人民的口头禅。”[11]后来,周信芳等也在不同时期演出此剧。

《潘烈士投海》——是署名白云词人的一位作者,根据直隶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人潘伯英投海事迹写成的京剧时装新戏。描写潘伯英留学日本时,在东京结识同盟会发起人之一陈天华,两人痛恨帝国主义“兵舰重重泊在洋”,中国“曾经作战场”,担忧“国不能保”,“家也不能保”[12]。希望开启民智,振兴实业。而清朝与日本政府勾结,颁布《取缔清朝留学生规则》来瓦解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为抗议此规则,潘伯英继陈天华投海后跳海自杀。此剧1906年9月在上海丹桂茶园首演,后多次在新舞台演出。该剧反映了爱国青年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愤而自杀的社会现实,是近代戏剧改良运动中有影响的剧作之一。

《薛虑祭江》——是陈独秀发表在《安徽俗话报》上的剧本,出场人物只有两个人:主角薛虑和跑龙套的佳人,演唱者只有薛虑一人,基本上是自唱自演的独角戏。剧本通过描写1900年7月16日,沙俄军警强行把中国居民“圈围江边”,“东砍西劈,断尸粉骨”,后又把剩余居民赶入汹涌澎湃的黑龙江中,造成“骸骨飘溢,蔽满江洋”的海兰泡大惨案。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暴虐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哀叹中华民族之艰难,以此唤醒国人,拯救危难中的祖国。

《瓜种兰因》——汪笑侬曾改编上演此剧,是京剧舞台上第一个“洋装新戏”。剧情借波兰灭亡之事预示中国的前途,讽刺了视外族为“蛮族”的骄傲轻敌思想,暴露了清王朝“上下交征利”,“排外改媚外”的丑恶嘴脸,揭示了帝国主义动辄“大动刀枪”,“兴兵问罪”的侵略本性。同时借大臣之口说明国王“选于他国”、“人民不得与政治”、“各党半倚外人之势”是波兰灭亡的三大原因,并提出“开议会”的主张。以此剧本隐喻国家命运之危机。

《警黄钟》——洪栋园著,故事写黄蜂国受到胡蜂国和黑蜂国侵略,而“国民醉梦,鼓舞太平”。后因竺氏三人为首的正负元帅“慷慨从戎”、“与士卒敌忾同仇”,最终取胜。暗示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侮频仍,内政不修”,“强邻环伺”,“主权尽失”的危殆局面,此剧以寓言剧的形式敲响了 “胥惊梦醒”的喤喤钟声。警醒黄帝子孙奋起抗争,避免剧中祸情在现实中发生。

3.歌颂维新变法贬斥顽固保守

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它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毕竟传播了一些西方政治思想,在国人心目中引起了较大的震动,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近代中国戏剧内容中反映这次运动的剧目亦颇可观。

《维新梦》——这个剧目有多种版本,但故事情节基本按照戊戌维新的发展顺序安排,剧中既有“下诏求贤,力行新政”的光绪皇帝,也有慷慨从容的“戊戌六君子”。充分说明剧作者对维新运动的同情。

《党人碑》——汪笑侬根据清初丘园同名传奇改编,他有感于“戊戌政变,杀志士,逐党人,死于无辜者,不可数计”而改写。故事发生在北宋,但汪笑侬欲借此剧为“戊戌政变”中遇难的六君子张目,尤以“打碑”一场最为慷慨激昂,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民国元年在天津下天仙茶园演出,反响强烈。“观者下涕,而忌之者,讥之为叛徒”。据《中国戏曲志》(上海卷)载,某次在春仙茶园演出,适逢清朝当局查封《苏报》和汪笑侬组织的《大舞台报》出版,汪触景生情,慷慨悲歌。说到悲伤处,潸然泪下,如临其境,几乎忘记自己在演戏,观众无不为之感动。

《博浪锥》——汪笑浓编,是早期改良京剧的代表作。尽管作者把背景设在秦朝,描写姬相公“一腔热血涌,誓心报国仇”,“总想推翻”“专制政府”,“重新构造”“好乾坤”,但汪笑浓以此影射戊戌维新之失败,抨击清政府的暴虐无道。在当时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4.暴露封建家庭罪恶提倡妇女解放

清末到民国初年,随着西方思潮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妇女解放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许多宣传妇女解放的剧目也相继出现,这些剧目在京津地区的演出最为活跃。

《宇宙锋》——又名《一口剑》、《金殿装疯》,原为京剧传统剧目,适应形势需要,梅兰芳将其发挥成妇女追求自身解放、具有教育意义的剧目。叙述秦朝奸臣赵高在危难之际,逼女另嫁秦二世,赵女装作疯癫,坚决反抗的故事。作者借赵女之口,指出人民盼望“江山万代,永保平安”,未料“昏王荒淫无道,不理朝纲。”如此江山怎会“坐得长久”。这种赞扬女子勇于反抗父母成命、直面痛斥统治阶级的精神,在风气初开的民国初年,具有鲜明的启发意义。

《牢狱鸳鸯》——是梅兰芳著名的时装新戏剧目之一。描写大家闺秀卫如玉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祸害,婚姻波折,最终与心爱之人喜结良缘的故事。据梅兰芳回忆,“在民国四年前后,一般观众的心理,还正停留在这个阶段里”,“只能在曲折的剧情里面,加些比较有意义的材料,或者还可能在侧面起一点警惕的作用。这出‘牢狱鸳鸯’就是针对当时婚姻太不自由和官场的黑暗而发的”。所以,演出后反响强烈,群众“满腹愤慨”,有一老头竟然闯到台上和演县太爷的演员打起来。可见此“戏剧感动人的力量,实在太大”。

《邓霞姑》——是梅兰芳等人编的时装新戏,叙述旧社会女子为婚姻自由,跟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本剧歌颂女子婚姻自主,其中一些台词,如邓霞姑斥责舅舅:“婚姻大事,关系男女双方终身幸福,必须征求本人的同意,岂能购嫌贫爱富,尽拿金钱为目的,强迫作主。现在世界文明,凡事都要讲个公理。像你这样阴谋害人,破坏人家的婚姻,不但为法律所不许,而且为公道不容”,轰动一时,梅兰芳“每次念到这儿,台下必定鼓掌欢迎”,“一霎时满园子的鼓掌声,叫好声和台上打成一片”。

《一缕麻》——齐如山根据包天笑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讲述一位屈从于包办婚姻嫁给痴呆少年的妇女的悲惨命运。掐中了当时包办婚姻的弊端,对于普通老百姓震动更大。据记载,当剧中林纫芬被迫上轿时,“心酸难忍”,“台下的观众,那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掏出手绢来擦眼泪”。

《童女斩蛇》——这是讽刺贪官颟顸,表现妇女勇敢智慧的讽刺剧。根据1917年天津大水后,一些投机取巧之人设置骗局,制造迷信骗局,捞取钱财的现实故事改编。《童女斩蛇》刻画了一个勇于打破迷信思想,智擒贼人的女英雄形象。当年在山东、河南的黄河附近,也流传此种说法。因而“初次上演,就受到观众欢迎”,吸引了不少观众。

5.赞扬民主革命拥护共和政权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虽然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辛亥革命后,以此为题材的剧目也不再少数。

《黄金赤血》——武昌起义胜利后,任天知编演。故事描写在武昌起义中失散的一家人,经过重重波折,最终团圆,为共和国募捐的故事。剧情直刺现实,歌颂了革命党人揭破立宪骗局,把中国“弄得天翻地覆”[34]的神勇之举。剧中也刻画了袁世凯居心叵测、两面三刀的嘴脸。

《共和万岁》——任天知编演,故事叙述武昌起义后,大清要员们或者醉生梦死,或者逃之夭夭。赞颂了艰难跋涉中新建立的共和政府,鞭挞了旧官僚在民国成立时畏首畏尾的心理。剧中的一些台词,如“到如今臬台是升了,本还没捞回来”入木三分地描绘出清政府官僚的腐败。而“先剪去烦恼丝,免得碍人的眼”等,则反映了部分官僚投机革命的本性。

《黄鹤楼》——描写武从孙五在租界制造炸弹爆炸开始,租界巡捕搜索起义军的旗帜、名单等,岑春煊、瑞徵商议如何对付新军的反正到武昌起义胜利的经过。歌颂了革命者“舍掉这颗头”,“为四万万同胞,争自由,要幸福”的革命气概,“今天不成,还有明天,今年不成,还有明年”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苍鹰击》——以徐锡麟、秋瑾起义为题材编演而成。既表现了主角田丰实“舍身入地狱,鼓翼排天门,愿替众生苦,复醒泥犁魂”的自我牺牲精神,也表现了他“既已被擒,早拼一死,剖心肢解,甘之如饴”的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作品也表达了对统治者“卖国甘心作地皇”的深恶痛绝,对革命者“要将心血洗乾坤”的由衷赞叹。如此激奋人心的剧作,在激励群众参加革命斗争方面,无疑意义重大。

上述剧目只是部分代表性剧目,还有大量相关剧目,如揭露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的《安乐窝》、《扬州梦》、《燕支井》等;揭露帝国主义暴行,唤醒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庚子国耻》、《美人心》、《征鸿泪》等;歌颂维新变法,贬斥顽固保守的《经国美谈》、《叹老》、《新中国》等;暴露封建家庭的罪恶,提倡妇女解放的《孽海波澜》、《女中华》、《轩亭冤》等;歌颂民主革命,拥护民主共和的《革命军》、《广州血》、《黄花岗》等。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可能反复胪举。

6.结语

“近代戏剧的兴衰是和近代政治斗争、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与否密切相关的。”因此,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戏剧真实记录了世纪之交的风云变幻。尽管因当时的戏剧斩榛辟莽,经验不足,缺憾较多,但她在中国近代戏剧史上筚路蓝缕,功不可没。

首先,顺应时代,警醒国人。中国近代戏剧能够适应时代潮流,敷演时事,激昂人心,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她一方面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又歌颂了当时的新生事物。特别是许多剧目能够抛弃改良立宪的主张,积极拥护新生年幼的共和主张,表现了中国近代戏剧与时俱进的开新精神。

其次,世情所囿,瑜不掩瑕。由于时代的局限,中国近代戏剧还有诸多缺点,剧情中有多种落后的思想倾向,如《潘烈士投海》幻想清政府能顺从民意,真正立宪;《黄鹤楼》过高刻画黎元洪的形象,使其成为“牺牲一身,为涂炭的生众一殉”[1]的英雄,违背史实;《苍鹰击》剧中屡次出现“一夫攘臂起”,“粉骨报疲氓”等句子,客观上也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者脱离群众、孤芳自赏的情绪。

尽管有诸多缺点,但中国近代戏剧毕竟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存的形势,进一步唤醒了人们的忧患意识,是戏剧史上光彩的一章。今天,当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戏剧是否还能重振雄风,适应时代要求,创造出适合于新时代的作品,我们期待戏剧工作者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60.585.

[2]张庚,黄菊盛.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1840――1919)(1)[M].上海书店,1996.

[3]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志(北京卷)(上)[M].中国ISBN中心,1999.168.

[4]夏家善,崔国良,李丽中.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909――1922)[C].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70.

[5]夏家善,崔国良,李丽中.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909――1922)[C].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126.

[6]夏家善,崔国良,李丽中.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909――1922)[C].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70.

[7] 夏家善,崔国良,李丽中.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909――1922)[C].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54.

[8]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2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1961.54.

[9]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2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1961.58.

[10]张庚,黄菊盛.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戏剧集)(1840――1919)(2)[M].上海书店,1996.665.

[11]周信芳.敬爱的汪笑侬先生[N].戏剧报,1957(12).

[12]张庚,黄菊盛.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戏剧集)(1840――1919)(2)[M].上海书店,1996.662-664.

近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篇4

1.1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

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内容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概念:工程量清单是表现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明细清单。是按照招标和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将拟建招标工程的全部项目和内容,依据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编制规则要求,计算拟建招标工程的分部分项实物工程量,按工程部位性质分解为分部分项或某一构件列在清单上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供投标单位逐项填单价。经过比较投标单位所填单价与合价,合理选择最佳投标人.。

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是建设工程在施工招投标活动中,招标人按规定格式提供招投标项目分部分项工程数量,由投标人自主报价的一种计价行为。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分部分项工程名称以及相应的计量单位和工程数量;

(2)分部分项工程“工作内容”的补充说明;

(3)分

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特殊要求的说明;

(4)分部分项工程中的主要材料规格、型号及质量要求的说明;

(5)现场施工条件、自然条件及其需要说明的问题。

工程量清单是依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及计量单位的规定、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现场情况和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它是由招标方提供的一种技术文件,而投标方则根据此技术文件进行投标报价。

建设单位在招标时,基本上都附有工程量清单。这就为工程量清单报价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工程量清单计价具有以下的特点及优势

(1)有利于企业编制内部施工定额,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企业在招投标时,必须参照标准定额,以标准定额为依据再套用市场的人工、材料、机械单价,综合计算出单价。实际上,各单位比较的也就是一个材料、人工的单价,再就是费用的让利。真正采用先进施工工艺降低单价的寥寥无几,但作为一种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单位结合自身的优势,进一步编制和完善企业内容定额将会是必然的。

(2)能够增加企业中标的可能性

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报价项目一般比较多,考虑到甲方一般会询价,而且竣工结算时工程量是按实际发生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因而可在报价中采取不均衡报价法,即预计工程量今后可能会增加的项目其单价要适当报高些,反之,则报低些。这样即使初期总价低也没关系,不会影响整个工程利润,而且会大大增加中标的可能性。

(3)杜绝了相互扯皮的现象、使工程能够顺利结算

这是因为工程量清单报价法的单价是综合的,不可调的。而工程量除了一些隐蔽工程或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外,其它都有图纸或可实测实量。因此,在结算时能够做到清晰、快捷。

(4)工程量清单计价有利于风险合理分担

与定额计价(量价合一)相比,工程量清单计价(量价分离)有效降低了承发包双方的风险,符合风险合理分担的原则。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业主负责确定工程量,承担了工程量计算误差的风险,施工企业提出工程单价,承担了工程单价不符合市场实际的风险。

(5)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一种公开、公平竞争的计价方法

工程量清单计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市场竞争的规则。以工程量清单计价必能竞争出一个合理的低价,就可以显著提高业主的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施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及革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确定合理施工方案,在合理低价中获取合理的或最佳

的利润。这对承发包双方有利,对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更为有利,是一个多方

获益的计价模式。

(6)工程量清单方便工程管理

工程量清单除具有估价作用外,承包商可以将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工程量清单综合考虑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安排资源计划、控制工程成本,使总的目标成本在控制范围内;工程量清单为业主中期付款和工程决算提供了便利,利用工程量清单,业主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款的拨付,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业主和工程师还可以根据工程量清单检查承包商的施工情况,进行资金的准备与安排,保证及时支付工程价款和进行投资控制;而承包商则按合同规定和业主要求,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中的原则和内容,及时与业主和工程师联系,合理追加工程款,以便如期完工。

(7)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在国际上通行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规章完备,体系成熟。这一改革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工程竞争铺平了道路,也是我国加入WTO所作的承诺,更加有利于我国尽快制定工程造价法律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8)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有利于规范计价行为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将统一建设工程的计量单位、计量规则,规范建设工程计价行为,促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深入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最终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有序竞争形成工程造价0的新机制,也将对工程招投标活动,工程施工、管理、监理等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9)编制工程量清单计算工程量时间前置

工程量清单,在招标前由招标人编制。也可能业主为了缩短建设周期,通常在初步设计完成后就开始施工招标,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陆续发放施工图纸,因此承包商据以报价的工程量清单中各项工作内容下的工程量一般为概算工程量。

(10)编制工程量清单达到了投标计算口径统一

因为各投标单位都根据统一的工程量清单报价,达到了投标计算口径统一不再是传统预算定额招标,各投标单位各自计算工程量,各投标单位计算的工程量均不一致。

(11)编制工程量清单索赔事件增加

因承包商对工程量清单单价包含的工作内容一目了然、故凡建设方不按清单内容施工的,任意要求修改清单的,都会增加施工索赔的因素。

1.2 定额计价的特点

1、定额计价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定额计价是指根据招标文件,按照各地区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同时参照省级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发布的人工工日单价、机械台班单价、材料以及设备价格信息及同期市场价格,直接计算出直接工程费,再

按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措施费、其他项目费、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汇总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

(1)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定额计价制度的改革

工程定额计价制度第一阶段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量价分离”,即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并反映一定时期施工水平的人工、材料、机械等消耗量标准,实现国家对消耗量标准的宏观管理。对人工、材料、机械的单价等,由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依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发布工程造价相关信息和指数,将过去完全由政府计划统一管理的定额计价改变为“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

工程定额计价制度改革的第二阶段的核心问题是工程造价计价方式的改革。在建设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定额计价制度与市场主体要求拥有自主定价权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为:

①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招投标双方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劳动。

② 投标单位的报价按统一定额计算,不能按照自己的具体施工条件、施工设备和技术专长来确定报价;不能按照自己的采购优势来确定材料预算价格;不能按照企业的管理水平确定工程的费用开支;企业的优势体现不到投标报价中。

政府主管部门推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以适应市场定价的改革目标。在这种定价方式下,工程量清单报价由招标者给出工程清单,投标者填单价,单价完全依据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整体实力而定,充分发挥工程建设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计价方式。

(2)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报价在我国是一种较新的计价模式,与定额计价办法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

①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报价均采用综合单价形式,综合单价包含了工程直接费,工程间接费,利润和各种税费等。不象定额计价那样有定额直接费表,再有各种费、税、材料价差表;最后才能知道工程造价。相比之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报价显得简单明了,更适合工程的施工招投标。

②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报价要求投标单位,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实力报价,从而打破了工程造价形成的单一性和垄断性,呈现出有高有低的多样性报价。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很大程度是工程单价的竞争,如仍采用定额计价模式,竞争就不能真正体现。

③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报价具有合同化的法定性,工程量清单为投标人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报

价基础,结算时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计量方法计量实际完成数量,也就是说数量是可以调整的。

④ 投标单位报价的多样性,有利于逐渐推行经评审最低投标

机电工程的构成及特点论文 篇5

机电工程作为高速公路工程是最后一环,首先系统性非常强,对于一项完整的高速公路工程来说,不仅需要把机电工程各系统、标段之间的界限清晰、明确地划分,还需要协调和连接各系统、标段之间的关系。其次,机电工程还具备“联合设计”“试运行”等特殊环节。此外还有设备费用占工程造价的比例高和因路网管理需机电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等特点。

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属于技术密集型的系统工程,其工作内容涉及机械、通信、控制、计算机、土木工程等诸多方面,因此就需要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称之为项目管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主要是指建设项目的工期管理、造价管理、质量管理等,下面以造价管理和质量造价为例,着重介绍一下: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完成全部的项目工作且不超出预算,就需要对机电工程建设项目成本和价值进行管理,这就是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也是人们常说的成本管理,其内容有机电工程建设项目所需资源的规划、项目成本的预算和项目成本的监控、项目成本的各种预测和筹资管理等。质量管理可以分为机电工程建设项目产出物的质量管理和工作质量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机电工程建设项目质量一定要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内容是建设项目的质量规划、项目质量保障和项目质量控制等。

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措施

1质量控制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始终是把质量控制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所以在建设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把质量作为工程的核心,将质量控制始终贯穿在整个工程中。首先在初步设计和招标文件编制的阶段要严格把关,保证初步设计和招标文件技术部分的质量,使整个机电工程系统的技术方案保持连续和一致。在审核招标文件时邀请资深的专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案。然后,注重过程质量控制,比如说对于主要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在出厂前及进场后都需要按照严格的相关标准进行抽检验收,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使材料、设备、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得以保障。另外,还有加强巡检、抽检、全面检查,有效地落实“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

2进度控制

认真编制进度计划,使其一一落实到位,全面推进科学、合理、系统的施工方案,做到与路面、房建、交安等施工单位的密切协作,只有合理的施工安排和及时有效的现场安排,才能保证进步计划的实现和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坚持科学调度,每月都要开展各方都要参加的工地例会,对之前的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分析各个阶段的重难点问题,并列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总进度计划在每个分期都得到贯彻实施。同时施工单位要坚持实行日报制度,将长远计划和中、短计划紧密联合在一起,使工作效率最大化。

3投资控制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在整个工程中都需要投资控制,首先要有一个公平、有效的投标环境,中标的承包商既要满足招标文件的全部要求,又要在评标价格上是最低的,投资控制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实际计量,对于项目执行中需要变更的地方,则需要严格招标程序实施,如果是单纯的数量变更,就必须由各方一起到现场核对数量后共同确认;如果是设备型号和局部技术方案变更,承包商会先提出来,在经过监理单位确认并取得设计单位的变更设计后,再由指挥部下达变更令或相关文件。通过以上措施,不仅规范了资金的支付程序,还节约了工程成本,将实际工程成本控制在概算以内。

4合同管理

首先要规范合同文本和签订程序,其次,在整个合同执行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过程监管,还要强化履约保证金制度和工程资金保证制度,同时以合同的形式规范了工程变更、延期、索赔等方面的处理程序,秉着以合同为依据、按合同办事的原则把合同条款中约定的职责坚决落实到位。

结论

近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篇6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某建筑工程总承包商甲承包某工程取得的全部收入为7800万元,其中经业主同意分包给乙公司部分工程,价款为836万元,则甲应缴纳的营业税为__万元。A.234 B.25 C.209 D.348

2、在价值工程活动中,价值指数V1的计算结果不同,采取的改进策略也不同。下列改进策略中正确的是()。

A.V1<1时,应将评价对象列为改进对象,改善的方向主要是提高功能水平B.V1>1时,应将评价对象列为改进对象,改善的方向主要是降低功能水平C.V1>1时,应将评价对象列为改进对象,改善的方向主要是增加成本 D.V1>1时,是否将评价对象列为改进对象,应作进一步分析后再确定

3、本身具有使用价值,且其价值在于它的使用能产生超额获利能力,一般不作为无形资产入账,自创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当期费用处理。按此确定价值的资产属于__。A.固定资产 B.流动资产 C.无形资产 D.递延资产

4、在工程造价的组合性特征中,计算过程不包括__。A.分部分项工程造价 B.建设项目总造价 C.单位工程造价 D.单项工程造价

5、按世界银行和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建设工程投资构成,当建设项目缺乏完整、准确和详细的资料而不能完全预见的项目所发生的费用属于__。A.不可预见准备金 B.未明确项目的准备金 C.预备费

D.建设成本上升费用

6、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工作B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A.均为1周

B.分别为3周和1周 C.均为3周

D.分别为4周和3周

7、抛丸清理室属于()设备。A.切削 B.锻造 C.铸造 D.输送

8、在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逾期付款又遇到标的物的价格发生变化,则处理的原则是__。

A.遇价格上涨,按原价执行,价格下降,按新价执行 B.遇价格上涨,按新价执行,价格下降,按原价执行 C.无论价格上涨还是下降,按原价执行 D.无论价格上涨还是下降,按新价执行

9、某项目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内每年年初贷款均为200万元,年利率为10%。若在运营期第3年末至第5年末等额偿还200万元,则在运营期第7年末全部偿还贷款本利和时尚需偿还__万元。A.489.22 B.538.87 C.759.98 D.618.31

10、建立工程造价资料数据库,首要的问题是__。A.网络化管理 B.工程分类与编码 C.数据搜集与整理 D.数据分析与录入

11、根据《建设项目工程结算编审规程》的相关规定,能表达某一工程不同阶段造价和工程价款结算依据的工程中间结算文件为__。A.竣工结算 B.分阶段结算 C.专业分包结算 D.合同中止结算

12、一般绝大多数场合热处理的方法选用()。A.正火加高温回火 B.单一高温回火 C.淬火 D.退火

13、某基础工程隐蔽前已经工程师验收合格,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因墙体开裂,对基础重新检验发现部分部位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则对重新检验的费用和工期的处理表达正确的是__。

A.费用由工程师承担,工期由承包方承担 B.费用由承包方承担,工期由发包方承担

C.费用由承包方承担,工期由承发包双方协商 D.费用和工期均由承包方承担

14、施工企业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__。A.双倍余额递减法 B.平均年限法 C.年数总和法 D.余额递减法

15、由出厂管、出站管和城市道路干管组成,将燃气从气源厂或储配站送至城市各用气区域的管道称为()。A.输气干管 B.中压输配干管 C.低压输配干管 D.配气支管

16、__适用于桥面较宽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和跨度较大的斜高桥和弯桥。A.简支梁桥 B.简支板桥

C.箱形简支梁桥 D.箱形简支板桥

17、路面结构中的基层材料,必须具有下列的__。A.足够的强度,良好的水温稳定性和扩散荷载的性能 B.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

C.足够的刚度,良好的耐磨性和不透水性 D.良好抗冻性,耐污染性和水温稳定性

18、下列事项中不构成设计变更的是__。A.更改有关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和尺寸 B.变更工程质量标准

C.改变有关工程的施工时间和顺序 D.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量

19、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__。A.硅酸盐水泥 B.普通硅酸盐水泥 C.矿渣硅酸盐水泥 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0、下列对合同文件解释顺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__。A.协议书—通用条款—工程量清单—图纸

B.协议书—洽商协议—中标通知书—投标书及其附件 C.洽商协议—中标通知书—专用条款—通用条款 D.中标通知书—投标书附件—图纸—技术文件

21、预算定额中人工工日消耗量可以采用__确定。A.以概算定额中的人工定额为基础 B.以施工定额的劳动定额为基础 C.工作研究法 D.估计法

22、用于承受主要负荷和较强连续振动设备的垫铁为()。A.开口垫铁 B.斜垫铁

C.斜插式垫铁 D.矩形垫铁

23、我国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中,材料二次搬运费应计入__。A.直接工程费 B.措施费 C.规费

D.企业管理费

24、除尘系统中,在除去粉尘颗粒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有害气体净化的除尘设备为()。

A.旋风除尘器 B.湿式除尘器 C.过滤式除尘器 D.静电除尘器

25、为安装进口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所发生的费用应计入__。A.研究试验费 B.工程承包费

C.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其他费用 D.生产准备费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平整场地是指建筑物场地厚度在()以内的挖、填、运、找平,应按平整场地项目编码列项。A.±15cm B.±20cm C.±22cm D.±30cm

2、某施工合同采用《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专用条件中约定完成工程的时间为500天,缺陷通知期为365天。施工过程中,经工程师批准顺延工期38天,则判定承包人提前或延误竣工的时间应为__。A.500天 B.538天 C.865天 D.903天

3、在寿命期相同的互斥方案比选时,按照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指标计算得出的结论产生矛盾时,应该采用__最大准则作为方案比选的决策依据。A.内部收益率 B.净现值 C.净现值率 D.投资收益率

4、权益净利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其计算式为__。A.销售毛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B.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C.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D.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5、在一般管路上,常用截止阀的主要性能特点包括()。A.流体阻力小

B.可以用来调节流量

C.安装时“低进高出” D.可用于热水及高压蒸汽管路

6、某分部工程流水施工n=4,m=4,t=2,流水步距均等于2,∑Z=0,∑G=2,其流水工期为()。A.18天 B.15天 C.16天 D.14天

7、在进行设备购置评标时,大型项目设备招标的评标工作最多不超过__天。A.30 B.10 C.40 D.20

8、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的最终结算是指__,对承包商完成全部工作价值的详细结算,以及根据合同条件对应付给承包商的其他费用进行核实,确定合同的最终价格。

A.颁发工程接受证书后 B.颁发履约证书后 C.缺陷通知期内

D.颁发最终支付证书后

9、对于工程师代表发出的指令、通知,描述正确的是__。

A.工程师代表在工程师授权范围内向承包人发出的任何书面形式的函件与工程师发出的函件效力相同

B.该指令、通知经工程师认可后生效 C.工程师代表由发包人委派

D.工程师代表通常不能直接发出指令和通知

10、可用作绝热材料的砌筑材料是()。A.烧结普通砖 B.蒸养砖

C.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D.烧结空心砖

11、与内墙及地面涂料相比,对外墙涂料更应注重()。A.耐候性 B.耐碱性 C.透气性 D.耐风化性

12、若公司发行面额为300万元的1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10%,发行费用率为5%,发行价格为600万元,公司所得税为30%,则该债券成本为__。A.3.08% B.3.64% C.4.57% D.4.60%

13、按建筑材料的不同,涵洞可分为砖涵、石涵、混凝土涵及__。A.钢筋混凝土涵 B.涵洞 C.砂涵 D.灰土混凝土涵

14、对于索赔程序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

A.当索赔事件持续进行时,承包人应当阶段性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 B.承包人应在索赔事件发庄28天内,向工程师提出索赔报告

C.工程师在28天为答复承包人的索赔要求,视为该项索赔已被拒绝

D.如果承发包双方对该事件的责任、索赔款额或工期展延天数分歧较大,按照条款规定应提起仲裁或诉讼

15、要约人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前,欲使其不发生法律效力而取消要约的意思表示是__。A.新要约 B.要约撤回 C.要约撤销 D.承诺

16、根据我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应作废标处理的是__。A.投标文件中个别地方存在漏项

B.投标文件中提供了不完整的技术信息 C.投标人所提供的投标担保有瑕疵

D.投标文件签字人不是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

17、下列费用中应属于建设单位经费的是__。A.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费用 B.新建项目所需办公设备的购置费用 C.工程招标费

D.建设单位所需临时设施的搭设费用

18、在换热器中,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为__。A.换热系数大 B.不易发生泄漏 C.耐压较低

D.能耐较高压力

19、由于设计变更,造价工程师在审核承包方所提出的变更价款是否合理时,确定的基础是__。

A.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 B.施工定额基价

C.设计单位提出的变更价格 D.业主提出的变更价格

20、不属于工程造价计价特征的是__。A.多次性 B.单件性 C.动态性 D.组合性

21、编制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中,没有列入建设项目投资借款的流入、流出,是因为__。

A.流入和流出相抵,对计算无影响 B.不发生借贷

C.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中不必列入借贷款项目 D.站在相同的角度观察项目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

22、在编制预算定额时,正确确定预算定额计量单位的方法是按__确定。A.施工工序 B.工作过程

C.分项、分部工程形体和结构构件特征及其变化 D.工程量大小

23、某项目总投资为16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4年,每年投资400万元,建设期内年利率 10%,则建设期应付利息为__万元。A.1.50 B.349.22 C.400 D.384.26

24、关于诉讼时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B.建设工程合同发生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C.诉讼时效的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D.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近代蜀绣绣鞋形制特点研究 篇7

蜀绣绣鞋是中国古代日常的服饰用品。经过几千年的演绎逐渐带有地域文化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和民族特色,成为完美结合了中华民族鞋文化和刺绣工艺的中国传统服饰。它做工精巧细腻、色彩搭配协调、图案丰富、造型多样、功能齐全、寓意繁多,是集古老民间刺绣工艺和绘画艺术为一体的手工艺品,充分的表现出中国女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通过对各类近代蜀绣绣鞋的材料、色彩、功能、结构和外观等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蜀绣绣鞋依据其使用功能、地域分布、气候等因素,在质地、结构、色泽、绣花纹样、形制等方面各具特色,本文依托四川地区民间及博物馆收藏的近3000余双绣鞋,对蜀绣绣鞋的上述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2 近代绣鞋以穿用特点分类

受气候、地域、风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环境下穿用的绣鞋有不同特点。近代蜀绣绣鞋有以下类别。

2.1 日用鞋

日用鞋指日常生活起居穿用的鞋,由于地域的不同,南方绣鞋多为小巧的棉布或木质平底鞋。平民百姓家里的女子多穿着棉布做的绣鞋,一则经济,二则可由旧衣改做,其鞋底多为木底,便于雨天行走而不沾湿。富贵人家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用在外奔走,常以软缎做鞋,尽显华贵之色。绣鞋的刺绣较精致细腻多分布在鞋沿、鞋帮等部位,纹样多选用花草和动物的组合,如蝶恋花、喜上眉梢等。

年轻女子的绣鞋多绣以梅花、兰花、菊花、竹子、荷花等纹样,鞋的颜色以粉红色、大红色、浅紫色、嫩绿色、翠绿色、天蓝色为主,靓丽鲜艳,突出年轻的活力和高雅的品质。年龄稍长的妇女,绣鞋多绣以代表富贵的蝴蝶、瓜果、色彩以深红色、深紫色和深绿色为主,多了点淡定和雅致。老年妇女的绣鞋多绣以仙鹤、蝴蝶(耋)、几何花纹等纹样,表达健康长寿的愿望,鞋的颜色以黑色、灰黑色和深蓝色为主,较朴素稳重。

冬季的绣鞋多为夹棉鞋以增加保暖性。夏季的绣鞋较轻薄,便于透气。

日用鞋中以睡鞋最具特色。睡鞋又叫做卧履、眠鞋,是妇女睡觉时为避免裹脚布松开而穿着。睡鞋多为软帮软底,绣花较少,仅在鞋尖处绣小花点缀。(图1)

2.2 礼仪用

礼仪用绣鞋在节假日、喜事、丧事等重大事件时穿着。

2.2.1 喜鞋

喜鞋为女子结婚时穿着,多为大红色,以表示吉利和喜庆。贵族人家的女子鞋面上可绣上龙凤纹样,普通人家的女子则绣上凤凰牡丹寓意婚姻美满、荣华富贵,有的则绣上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还有的在鞋头上装饰珍珠。(如图2)

2.2.2 丧鞋

丧鞋为办丧事时或者守丧时穿着,鞋整体为白色或素色,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和丧事的肃穆,所以一般丧鞋没有绣花等装饰。通常第一年是重孝,所以为纯白,第三年守丧已经快结束,颜色允许为较浅的素色,用白线在鞋沿等部位用接针、滚针或锁针等针法修饰鞋沿。如图2-3所示依次为丧鞋、第三年丧鞋。

2.2.3 寿鞋

寿鞋是过世的死者所穿的鞋。寿鞋通常鞋面为黑色、鞋底为白色,鞋底上常绣有莲花、梯子、祥云等纹样,寓意脚踩莲花步步高,进而进入天国的极乐世界。(如图4)

2.3 功能用

功能用绣鞋是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的鞋,如雨鞋具有防湿、套鞋具有保护等功能。

2.3.1 雨鞋

下雨时穿着。鞋跟不高,底为木头或者皮制。在雨鞋的接缝处或者鞋沿上,用接针或锁针等针法固边或修饰鞋体。为避免受潮,会在土布上敷上桐油。如图5所示为皮制雨鞋和为敷上了桐油的清末雨鞋面料。

2.3.2 套鞋

套鞋是套在鞋外的鞋子,多在鞋帮或鞋沿处绣花,它的功能是保护绣鞋、增加保暖性或者防湿。由于绣鞋制作工程繁复,通常采用上等丝绸等贵重面料,穿用时面料和绣花均容易磨损,所以在其外套上一双套鞋,以保护里面绣鞋的整洁、不受损。套鞋可以增加鞋的厚度,冬天穿用保暖性更好。下雨天的时候,穿上套鞋可以防止内层绣鞋鞋底沾湿。(如图6)

3 各类蜀绣绣鞋的造型特点

从造型的角度来看,蜀绣绣鞋的设计和创作主要从鞋头、鞋尖、鞋底、鞋跟、鞋靿5个方面进行,为制作增添了无限的灵感,使蜀绣绣鞋出现了数百种精美的造型。

3.1 鞋头和鞋尖的造型

中国传统的鞋头造型主要为平头(如图7)、翘头(如图8)两种蜀绣绣鞋也具有此特点,鞋尖又分尖头(如图9)和圆头(如图10)。平头造型朴实,是人们是人们穿着的主要类型,因而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大量的应用。翘头由于制作难度更大更加精细,样式比较考究,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裹脚时讲究“瘦、小、尖、弯、香、软、正”,其中“尖”是指脚尖要尖细,大脚趾忌粗钝,所以常见的鞋尖以尖头为主,这样看起来更加柔美。尖头绣鞋多在鞋帮和鞋沿处绣上线性纹样。圆头绣鞋多在鞋面上绣上面积较大而又方正的纹样,鞋沿上绣线性纹样。

3.2 鞋底和鞋跟的造型

蜀绣绣鞋的鞋底分平底(如图11)、桥底(如图12)两种。平底绣花鞋还包含了无底的睡鞋,鞋底基本不绣花。桥底的弓鞋不但样式美观,而且还符合缠足之后的生理结构(脚趾与后跟之间有一定的空间),比没有弧度的鞋更加舒适。木头做的底在石板路上行走时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和戴铃铛等脚饰一样吸引眼球。

高跟绣花鞋可以说是桥底绣花鞋的变型,她包括圆柱跟绣花鞋(如图13)、粗跟高跟鞋(如图14)、坡跟高跟鞋(如图15)、挂跟高跟鞋(如图16)。据现代研究表明,30 mm的鞋跟高度使原本作用于后跟处的体重的力量分散、减少疲劳,故穿着最舒适。高跟绣花鞋不仅在鞋面、鞋帮、鞋沿等处绣花,高高的鞋跟也被很好的利用起来,装饰上绣花,使蜀绣绣鞋更加的柔美。

3.3 鞋靿的造型

蜀绣绣鞋的鞋靿造型分为低靿和高靿两类。

低靿绣花鞋常见的有方口两截鞋(如图17)、合脸鞋(如图18)、深脸圆口鞋(如图19)、尖口鞋(如图20)、皂鞋(如图21)等。

套靴由低靿绣花鞋演变而来,下面的套鞋和上面的饰裤相连而成,套鞋和饰裤上都绣有精美的纹样(如图22)。

高靿鞋的鞋靿高度刚好超过脚踝,尚不及腿肚,多在靠近鞋底的一端绣上各种纹样,这样花纹才能露出来而被欣赏。它的保暖性比低靿的好很多,主要是冬季穿着(如图23)。

4 结语

研究表明,蜀绣绣鞋以穿用特点分类有日用鞋、礼仪用鞋、功能用鞋等类别。日用鞋因地域特点、社会地位、年龄、使用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具有形制结构、材质、色彩、纹样、刺绣图案大小等方面的不同;礼仪用鞋因使用场合不同有喜鞋、寿鞋、丧鞋等;功能用鞋因功能特点有雨鞋、套鞋等。蜀绣绣鞋因鞋尖、鞋头部位结构的差异,可分为分尖头鞋和圆头鞋;平头鞋和翘头鞋等形制;因鞋底结构的差异分无底鞋、平底鞋、桥底鞋等形制;因鞋跟、鞋靿等结构的差异分平跟鞋和高跟鞋(其中高跟鞋又包含了圆柱形高跟、粗跟、坡跟、挂跟等)、低靿鞋和高靿鞋等形制。蜀绣绣鞋以鞋头、鞋尖、鞋底、鞋跟、鞋靿等结构造型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形制样式达数百种之多。

参考文献

[1]赵敏.中国蜀绣[M].四川科技出版社,2011.

[2]左玲.近代蜀绣纹样结构形式研究[J].丝绸,2011(03):43-49.

[3]徐茂松.清末民初女子绣花鞋的形制与文化内涵研究[D].河北大学,2008:16-29.

[4]黄能馥.中国服饰通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6]杨凤英.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绣花鞋的种类及其文化内涵[J].学术探索,2004(1):90-92.

[7]陈娟,郝云华.云南彝族绣花鞋初探[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23-26.

近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篇8

万木草堂是中国近代维新变法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康有为于1891年在广州创办的新式学校。学堂的命名有培植万木,为国造就栋梁的寓意。康有为决心为培养兼通中西学说,德智体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招收具有一定文化且有志于维新的青年作为自己的弟子。办学时间虽然较短,但很有其办学特色。以其在管理中体现了较强的时代特色,对近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影响很大。万木草堂属私立性质,以其自己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精神,提倡维新,鼓吹民权,一边讲学,一边议政,也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近代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追求。

一、万木草堂及其办学特色

(一)办学宗旨时代化

康有为作为具有变革思想的维新者,身处多事之秋。国难当头,清政府向外国侵略者割地赔款,康有为忧国忧民,深感中国甚缺“相救相周之侠”。中国多灾多难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缺失优良传统,利禄之风积习深重,应提倡传统人格所倡导的忠肝义胆热血之士。应回归传统的教育精髓一一教而为人,教而为仁。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以弘扬孔子讲学传统为依托,实质是要为新时代变革潮流张目。康有为就是要从“仁、智、勇”三大人格素质人手,达到人格重塑的目的,因此他为万木草堂制定学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反复强调学生的人格重塑不是简单的一己修身,而是要树立为国为民的历史感和民族责任感。要求学生时刻想着自己的祖国和自己的人民。康有为曾说过:“我有饥渴,望人拯之,人有饥溺,我坐视者,虽禽兽其忍之哉!”“若坐视朋友、姻党之患难,甚或深言正色以阴锄之,则亦将卖国而不动其心也。”康有为同时也赞成梁启超的教育主张,即采用激进法和以彻底改革,洞开民智,以种族革命为本位,亦注重培养人格的教育宗旨。

(二)管理体制的创意性

康有为私创万木草堂,其管理体制虽沿袭了古代私学和书院的管理体例,但是他对学生的管理却更具有创新性。

1,招生的选择性。万木草堂的招生没有年龄、职业的限制。虽无正式的招生考试,但必须经过康有为的一番考核,即与其交谈,以察其向,才纳其为徒。这就是继承孔子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传统。因为康有为主张维新,曾上书光绪帝,力图变法,世人称“怪”,因而投奔康门的学生都是与其有相同维新兴趣之士。有的从其他书院慕名而来,有的是经朋友介绍,有的是举人,也有朝廷命官,他们不惧生死,赞同康有为的变法主张。

2,学生管理的自主性和严肃性。康有为对学生的管理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管理自己。首先,实行学长制,这是万木草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康有为从广州的学堂移植了这一做法,用于管理学生,起用优秀学生做学长,负责指导学生,并分工管理各项工作。平时学长负责协助康有为管理和维持万木草堂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康有为外出时,由学长负责讲学,并批阅学生的功课簿,因而万木草堂在康有为外出时,一切教学活动照常进行。

其次,康有为为了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万木草堂设一个“蓄德录”,交由学生依次传递,每日每舍必须在簿子上录入一些古人格言、名句之类或写上自己想写的东西即可。他定期收回翻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让学生自我进行管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万木草堂的学生管理的重要特色。

再次,康有为的万木草堂还加强人文环境的建没。其目的是要构建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增强万木草堂的凝聚力。他以“崇尚气节,检摄威仪”来警戒学生。他规定学生夏天不得袒褐,相见必以长衣。容止尚温文,语言去朴鄙。出入趋向,尤宜端重。外出不得人烟花之地,堂内不得交谈轻狂之语。聚赌吸毒,尤为妖物,自当远绝。这些规定对学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管理效应。学生端庄肃穆,衣衫整齐。后来康有为还提出了衣服皆同式,饮食皆同时,上课上操皆部署整肃,起到了道德易一,分化易同之效。这种规定在当时是相当有见地的。

3,教学管理的创新性。康有为通过对洋务学堂注重西学西艺的教学的思考,在教学管理上着重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使其具有创新的特点。

(1)万木草堂的课程设置注重时代性。身处近代时期的康有为深知中西文化交汇,西学东渐的重要性,为重塑学生的人格,康有为注重课程设置的时代性。一重个人,二重世界。其课程设置如下:义理之学(孔学、佛学等)、经世之学(中、外政治等)、考据学(中外史学等)、文字之学(中外语言文字学),还有校中校外学科(演说、札记、体操、游历)。从以上学科安排可以看出,万木草堂在继承洋务学堂的课程设置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如他坚持中西并重的原则,但抛弃了以往国学课程中的“四书”“五经”等封建政治教条,而设置了先秦儒学及诸子之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西学除设置了电算汽化等自然科学知识,还设置了世界地理、历史等人文课程,这些设置体现了康有为力图教育学生对世界潮流有所把握。其中还贯穿了经世致用,变法维新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教学管理的独特性。万木草堂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二是读书。康有为重视讲学,是对传统教育精华的继承。孔子曾说过:“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因此他认为弘扬古代圣学,追求世界潮流,必须加强讲学。他在广州万木草堂每日必讲2~5个小时,每次讲学前,先把所讲题目通告学生,使之有所准备。讲学时,学生毕恭毕敬,课堂肃然静穆,营造出肃静向学的氛围。

万木草堂教学管理的独特性还表现在其根本没有考试。康有为是通过阅读学生的功课簿或札记来考察学生造诣的深浅。在这一方面万木草堂相比于洋务学堂,缺乏对考试制度的重视。但万木草堂取消了传统的考试定优劣,也有其革新的一面。

二、万木草堂的办学对我们现代学校管理的启示

万木草堂在近代教育的创办和管理上有其进步和独特的意义,给我们现代学校的办学及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当今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学校的开办要顺应时代的要求

万木草堂强调人格的回归,康有为以提倡“仁、智、勇”来培养学生;现代学校更强调人格的培养,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调德育,培养健全人格,培养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人,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国精神、具有民族正义感的人。为顺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多种形式的学校纷纷涌现于世。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学校,都是在顺应时代的步伐而产生并发展,共同促进教育的进步和提高。

(二)学校管理应具备独特的新颖性

在招生方面,万木草堂的招生没有考试,经由康有为决定是否收取学生,仅仅是考虑到兴趣的一致性。而现代学校的招生大多经过考试选拔,只有义务教育阶段有相似于万木草堂的招生形式,但是年龄有所限制。如今高考已经取消了年龄的限制,成人进修也无年龄限制,因而学生的入学渠道比以往开放多了,明显是一种进步。不同特色的学校,都应有其独特的办学特色。

在学生管理方面,万木草堂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实行学长制,注意人文环境建设。这一点对于现代学校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代学校都特别注意,人文环境的建设,以此促进学生品德等各方面的发展。大多数学校都主张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上一篇:安徽省"百千万中青年书法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下一篇: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步骤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