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共9篇)
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篇1
浅谈幼儿阅读活动中提问的设计与组织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郑伟如)
早期阅读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考、表达等多种认知活动于一体的综合过程,它受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所制约。作为教师,应在适宜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幼儿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其中,提问的设计和组织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提高阅读水平。
1.提问的设计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设计提问。适宜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语言学习,还有利于幼儿的思维训练和经验准备。设计提问前,教师要深入分析图书内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设计提问。提问要有整体性,并能抓住重点、难点;要明确、难度适宜,并且要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
提问要讲究层次性。如针对图画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层次――观察画面,描述画面;第二层次――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层次――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描述,而且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
根据故事特点设计提问。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出现故事发展的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生活现象为主、图画内容之间是平行性的,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提问来拓展话题。如在《今天穿什么》中可以这样提问: “你家的衣柜里还有些什么东西?”当故事中蕴涵着道德评判标准的,可以在读完故事后设计一些评价性提问,以挖掘图书中的教育价值。
2.提问的组织
有了精心设计的提问还不够,关键还在于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应在调动全体幼儿集中注意力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以便全体幼儿都能认真思考。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指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让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画意,然后再引导幼儿抓住重点特征仔细地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其思维活跃起来。
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来源:《教育导刊》.10
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篇2
一、用绘本阅读活动引发主题活动的生成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 教师在幼儿阅读中, 关注孩子们感兴趣的、符合本班幼儿现有经验水平的、值得深入探究的“契合点”, 据此预设主题。以绘本阅读激发幼儿对主题的探究兴趣, 这种方式的主题探究, 通常以读本阅读开头, 主题探究结束。绘本是主题内容产生的催化剂。
如大班绘本《地球的呼吸》, 绘本从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呼吸与我们身边熟悉的绿色植物的关系入手, 通过简洁的表达、夸张的表现, 清晰地阐述了“为什么要保护绿色植物”这一重要的环保主题。幼儿对动植物的呼吸方式和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因此我们生成了主题活动“地球的呼吸”。整个主题探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以读本阅读活动引入, 通过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 提炼出幼儿的兴趣点。第二阶段, 通过开展“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吗”“特殊的工作人员”“小树的呼吸”等主题系列活动, 对这些兴趣点进行探究。第三阶段, 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材料、制作环保知识墙, 进行童话剧“爱护小树”表演, 最后以亲子活动“护绿小分队”结束整个主题活动。
用绘本活动激发幼儿对主题的探究, 让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探究, 使其探究的效果事半功倍。经历这个过程后孩子们对绘本涵盖的知识经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也丰富了幼儿绘本以外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 使幼儿获得了多方面发展。
二、用绘本活动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课程以主题的形式呈现, 给了教师们很大的选择空间, 同时也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根据读本预设主题后, 将读本中需要的丰富知识经验作为第一阶段的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导入绘本, 用绘本里的内容延伸出下阶段的主题开展内容。用这种方式进行主题探究, 通常以主题开始, 绘本阅读深入, 主题探究结束, 绘本活动是主题开展的润滑剂。
如中班绘本活动《摇滚青蛙》, 本书描绘了一支摇滚乐队中青蛙乐手们与众不同和展示快乐自我的故事, 书中涉及了美术、音乐等元素。这个主题的开展以探究“颜色变变变”开始, 让幼儿通过多途径的探究初步了解色彩以及色彩变化方式, 再展开绘本阅读。在阅读中幼儿将已掌握的色彩变化知识融入绘本, 这时教师再抛出第三阶段的探索重点:摇滚音乐。当孩子们对书本中的内容了解透彻之后, 在摇滚音乐衬映下进行表演, 将主题开展推向一个高潮。最后以“摇滚音乐会”结束整个主题活动, 组织幼儿进行宣传、自制服装、演出等一系列活动, 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用绘本促进幼儿对主题的深入探究, 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既积累经验, 又将这些经验作用于绘本阅读, 使绘本阅读更顺畅。
三、用绘本活动升华主题活动的中心思想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 幼儿需要的是对主题有一个较为整体、全面、生活化的认知, 而不是虽然精确但相互割裂的认识。在主题探究活动即将结束时, 寻找与之相关的绘本, 运用绘本帮助幼儿做探究阶段经验的梳理与总结。这种主题探究方式, 通常以主题开始, 绘本阅读结束, 绘本是主题开展的提炼剂。
如大班绘本《夜里什么人不睡觉》, 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描绘和赞美了那些在夜晚辛勤工作的人们。教师通过提炼绘本内容, 预设开展了主题活动“各行各业的人们”。主题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使幼儿认识各种职业, 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让幼儿以认识自己父母的职业入手, 从而走入社区了解各行各业的人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发了幼儿对在夜里工作的人们的感情。第二阶段, 组织幼儿抒发这种感恩的心情, 让幼儿走入社区, 对在夜里辛勤工作的人们表示感谢。第三阶段, 幼儿明白了各种职业性质不同, 但是都是为社会服务, 又将问题回归幼儿身上, 进行“我的理想”活动。最后以绘本阅读《夜里什么人不睡觉》来对整个主题的中心思想进行升华, 让幼儿以诗朗诵的文学表演形式总结整个主题探究活动。
用绘本升华主题, 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唤起对主题探究内容的回顾, 并借助绘本的帮助对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 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更加轻松。
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篇3
【关键词】中班 集体阅读活动 选材 目标 组织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52-02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养成,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呈现出一定的发展速度和特点,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好儿童阅读发展的关键期非常重要的。现以《猪先生去野餐》为例,具体谈谈中班集体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选择年龄适宜性、人文价值性和审美感受性相统一的绘本内容
幼儿绘本的选择应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人文价值性和审美感受性[1]。中班幼儿所阅读的绘本应该要符合中班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是中班幼儿喜爱并能接受的,它能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美好的情感,同时注重艺术性,引发幼儿积极的审美体验。《猪先生去野餐》具有以下特点:
1.生动有趣的情节
《猪先生去野餐》主要讲述了猪先生在找猪小姐的路上遇到三位好朋友—狐狸、狮子和斑马,他们分别借给了猪先生漂亮的尾巴、威猛的头发和漂亮的条纹,希望能帮助猪先生打动猪小姐,猪先生带着礼物去找猪小姐,猪小姐却大吃一惊,以为他是妖怪。故事情节的创设富有想象力,结局更是出人意料,给孩子带来别样的幽默感。
2.重复性的结构
《猪先生去野餐》的结构是重复的,书中角色一一出场,说出的话结构都是一样的,只是用词稍有区别。这种重复性会让孩子对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作者文字的运用有所预见[2],而这种可预见性,既降低了中班幼儿对绘本理解的难度,又培养了幼儿对事物发展的逻辑思考能力。
3.富有内涵的寓意
《猪先生去野餐》隐含了“做自己最好”这一主流价值观,它迎合了孩子自我意识成长的需要,为幼儿提供了在个体成长中不可多得的指引和启示。同时作品也蕴含了“朋友互助”的价值观,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塑造非常有益。
4.丰富的情感体验
明快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幽默风趣的基调,可以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书中相对重复的情节和语言结构,增强了幼儿的胜任感和愉悦感;作品中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特别书中出现的另外三只表情丰富,动作滑稽的小动物,让幼儿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发现,产生持续的阅读愿望。
二、确立整体发展与关键经验并重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目标具有决定教学价值走向和基本内容的重要作用,是决定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阅读活动目标应该兼顾幼儿发展整体性和语言领域的特殊要求。
1.体现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的原则
《猪先生去野餐》的活动目标有三条,通过自主阅读、集体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绘本的幽默和风趣;愿意用语言、动作等形式表达对图画内容的理解,尝试运用一些句式和词汇表达角色的动作、对话及心里感受;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愿意与同伴分享经验。这三条目标分别从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的获得、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积极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三方面提出的,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补充,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2.注重语言领域核心目标与关键经验
本活动目标中包含了支持幼儿获得语言发展的关键经验,注重为幼儿提供学习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发展机会。比如:“在阅读绘本后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对图画内容的理解等”、“尝试运用一些句式和词汇表达角色的动作、对话及心里感受”,这些目标是在遵循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三、采取自主阅读与集体阅读相结合的组织方式
中班集体阅读活动要关注对绘本的整体理解,通过自主阅读与集体阅读的方式帮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充分观察,猜测想象,感受理解,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表达,促进幼儿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3]。
1.自主阅读绘本,了解绘本内容
自主阅读能力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中班年龄的幼儿已经可以自己翻书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可创设了让幼儿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地阅读绘本。
(1)用故事情境开启自主阅读
幼儿的自主阅读需要一定要在故事情境中进行,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引领幼儿了解故事背景,来帮助自主阅读[4]。
《猪先生去野餐》活动开始,教师通过“猪先生在干什么?猪先生去猪小姐家的路上会遇上谁,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等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绘本的封面和前两页,这样的安排使得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以及主要角色将要做的事,并引发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绘本。这种进入形式,一下子就把幼儿带入故事的情境中,为幼儿能顺畅地进行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2)把控自主阅读的容量
第一遍自主阅读的量是多少,可根据绘本内容及活动的需要安排。《猪先生去野餐》采取的是分段閱读的方式,教师让幼儿先自主阅读了猪先生三次借礼物的部分,而故事的后半部分,也就是打扮后的猪先生到猪小姐家所发生的情节,教师用回形针别住,暂时不呈现在幼儿的面前。这样的安排既能呈现绘本的主体内容,又可以让幼儿猜测想像故事的结局,引发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
2.集体阅读绘本,把握核心元素。
第二遍阅读,教师主要采取的是集体阅读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细致阅读,通过对绘本中重点画面的观察与解读,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逻辑,掌握故事情节。
(1)问题引领感知情节
在集体阅读的环节中教师通过多样化设问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绘本核心内容。老师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猪先生是怎么打扮自己的”“猜猜看猪小姐看到猪先生后会怎么样”“你为什么会认为猪小姐不喜欢(或喜欢)这样子的猪先生?”多样化的设问方式从多角度提出问题,一方面使幼儿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感知绘本,另一方面使得整个活动活而不死,避免单一问题的枯燥感。
(2)重点观察把握图意
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对绘本的重点图幅进行观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意。老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三位好朋友借礼物给猪先生的图片,一方面帮助幼儿感知三位好朋友借物的过程,一方面通过细节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好朋友是将自己身上最感自豪的东西借给猪先生,比如教师问:“你们知道狮子看的是什么书吗?”“它为什么要看头发护理的书呢?”“狮子这么宝贝它的头发,为什么还要把头发借给猪先生呢?”这样的观察与解读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又帮助幼儿感受朋友间的浓浓友情。
四、注重语言参与和多样化表现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1.语言参与
这是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与组织绘本阅读时需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结合。
(1)学习讲述:本活动采取了引导幼儿学习讲述的形式参与。教师先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向狐狸借尾巴”的过程,幼儿讲述之后,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的语言提取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后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2)充分练习:猪先生虽三次与不同的角色借不同的礼物,但过程是相同的,像这样重复而又有一些变化的内容,很适合中班幼儿模仿学习并进行迁移讲述。学习讲述“向狐狸借尾巴”为幼儿提供一种新的讲述方式,然后引导幼儿用新获得的经验讲述“向狮子借头发”,在迁移性练习中领悟语言的特性。最后让幼儿自主讲述“向斑马借斑纹”,这也是巩固和迁移的过程。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幼儿既不紧张也不枯燥,避免反复练习出现的疲劳状态。
2.多样化的表现:集体阅读中的语言参与是一条重要的通道,但不是唯一通道,特别是中班孩子,语言表述能力没有充分发展,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游戏表演等辅助方法参与表达。教师引导幼儿学一学猪先生、猪小姐的表情和动作,学学猪小姐害怕时发生的声音等等,这样的安排增加了表达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增进了幼儿对角色的理解。
参考文献:
[1][3][4]俞洋.《低龄幼儿集体阅读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学前教育 2011、09.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篇4
一、班级与班级活动
班级,一个小集体,却是一方五彩斑斓的舞台。它是老师和学生用智慧和心血描绘的奇妙世界。它曾给学生许多知识和能力,也曾给老师们无数次的感动和力量。为了使这个世界更有凝聚力成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发光发热,我们每位班主付出了辛苦的劳动。然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每一个班集体的组织与建设都不是在静止的状态中进行和完成的,而是在活动的状态下进行和完成的。学生的成长面临着两个世界:知识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知识的世界”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开启智慧、拓展心智视野;“生活世界”启迪、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力,增进、丰富个人的生活体验。二者的融合,才能培养完整的人。可以说,班级活动把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了起来。我们班主任需要从科学知识出发,引导每一个人面对生活,体验生活,发展个性、舒展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二、班级活动的含义
班级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班集体全体成员参加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劳动活动等。它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教育的基本形式,是班主任组织、建设学生集体,并通过学生集体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个体的一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也是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 的方式。比单纯的说教形式有趣、有效。可以说,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次成功的班级活动,就好比一篇优秀的散文。它的内容丰富多变,不拘泥形式,规模可大可小。教学目标是它的“神”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是它的“形”。如同散文一样,班级活动也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班级活动的内容是多样的,坚固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和培养,例如:组织各种学科兴趣小组,搞小发明,小创作,举办讲座,参观科技展览等,培养学生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掌握各种运动技巧。班级活动的规模也可大可小,有全校全年级的群众性活动,有各种小组活动,也有个人活动。活动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校设备条件等采用“做,讲,听,画,演”等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各显其能,各长其善.而“神不散”是指活动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德育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某一良好品质或矫正某一不良品质,能够体现班级重点工作和中心.三、班级活动的类型
班级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学生的性格、志趣、爱好、智能等等,是各不相同,有的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善交际,有的性格内向、孤僻、沉静、好独处;有的学业成绩好,但缺乏文艺、体育方面的特长;有的学业成绩差,却有体育禀赋与文艺才能。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以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与特长。因此,新时期班级活动的类型只要分为以下几种;
1、从活动的经常性上看,班级活动分为常规性和非常规性活动。常规性活动、又叫例行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晨操,打扫卫生,升旗仪式等。非常规性活动是根据一定的班级状况设置的不定期活动,如;志愿者活动,郊游,募捐等.设计班级活动是就后一种活动而言的.2、从活动对象上看,班级活动可以分为个体的与群体的活动.个体活动是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某种任务而设计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等,旨在提高个人的独立活动能力.群体活动是一班集体整体活动而设计的,如;植树,学雷锋等活动,旨在促进整体的改善与发展.3、从活动的综合性来看,班级活动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单一活动指内容,任务,目标单一,是就某一项任务,内容设计的,达到的目标也是与内容,任务相关的.若培养群体凝聚力,可以设计分组过“独木桥”的活动;若培养班级协调一致性,可以组织运动队与拉拉队等。综合的活动,是目标、任务、内容多方面的活动,即通过一项活动达到多种目标,如越野赛活动,既是体力与智力的比赛,也是群体协调性的考验.
4、从活动的性质来看,班级活动可以分为自助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自助性活动,主要是自理、自助类的活动,如钉扣子、整理书包、间等。社会性活动为对象或以他人为活动对象,如帮助残疾同学,修课桌椅,慰问孤寡老人等。
5、从活动是否盈利里来看,可分为营利性活动与义务性活动。
营利性活动主要指勤工俭学活动,如当送报员、清洁工等是有偿的,这类活动一方面是参加活动,接受社会教育,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以资助学习。义务性活动,与助残日活动,帮困活动,是无偿为残疾人、困难者服务,这类活动主要是获得参与社会活动的体验。
四、如何设计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班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一般说来,中学生喜欢参加各种生动活泼、富有生趣的班级活动。班主任与其采取说教或陈旧的班级活动方式,不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班级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从接触各种人与事从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学到相应的技能来提高实践能力,因为这些活动不仅要看、要听、要想,而且要说、要写、要做。学生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都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学习、锻炼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学生年龄越小,形式越需要生动有趣、形象化、艺术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活动中静的、理性化的内容与形式可逐渐增加。活动的形式多样生动,对于教育效果至关重要。班主任应根据教育的主题、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班级活动的类型和形式,以求获得最佳的效果。设计班级活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发展个性特长,锻炼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在设计班级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活动中班主任只应做指导,绝不包办代替。学生只有在亲自做的过程中,才会获得有利于其形成思
想认识和道德习惯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制定班级活动目标时,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活动的教育作用。如:召开“我们小队能人多”的班会,活动目标是:
1、通过展示各小队制作的一期专题墙报,使大家体验合作创造的愉快。
2、夸奖对集体献计献策的能人,促进大家为集体贡献才华。这样定位,展示的是小队集体创作,受夸奖的面广,有利于调动全班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组织“电脑与人脑”的讲座,展开讨论疏导,会使一些人改变沉迷玩游戏,忽视学习的做法;开展选“爱心大使”活动,夸奖给他人送温暖的言行,会培养学生的爱心;娱乐性的“笑话大赛”、动手自理的“野炊”、增强体力的“跳绳比赛”等活动,都能从不同侧面使学生受到教育。活动过程是教育主体性的具体体现。首先活动的名称要有感染力,如“救救地球妈妈”、“我眼中的中关村”、“假想旅游”、“星空探秘”等。其次活动准备的场地要有教育氛围,会场布置要体现教育情境、活动气氛,标题的书写、展板的摆放、桌椅的形式都要去做整体设计。在活动进行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在亲身实践中受到教育,同时要注意电脑课件、实物投影等物品的教育作用。活动总结不容忽视。可以是班主任总结,也可发动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体会,以利于以后活动的开展。
2.时代性原则
要让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这就要求班级活动引进时代的活水,选择有时代感的主题。
1、从时事中抓题材。班级活动要善于从时事中抓住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如针对今年汶川地震,可以开展一些爱心募捐活动,科普知
识问答活动,安全常识教育等一系列实事活动;日本前首相敬拜靖国神社伤害了中国人民和其它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后,有的班主任及时抓住这一事态,组织全班同学自制批判日本军国主义手抄报,控诉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感情的危害。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当同学们知道清华大学生泼硫酸伤熊事件后,班里立即展开当代学生如何保护动物的演讲会,这会极有利地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会让学生在事实中受到综合教育,并且记忆深刻。
2、从生产、科技发展中抓题材。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不在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如有的班级开展“我眼中的中关 村”主题班会,学生们发言中有调查、有访问、有畅想、有决心,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再如学生家里已普遍有电脑,班主任如能组织一些电脑水平高的学生向大家讲解、演示自己的网页,就会鼓励更多的人在网页制作中学习新知识。又如新近出现的博客,学生大可利用自己的博客,班级的博客,以及同学朋友的博客来进行一次生动的“我的博客”展示会,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分享自己生活学习的点滴。
3、从身边的新鲜事中抓题材。如成立少儿环保志愿军,组织学生投入环保,召开“救救地球妈妈”主题班会,学生们上缴了旧电池,还分别被评上环保志愿军的“上尉连长”、“中尉副连长”等职,从此,搞环保活动做成了班级一大特色。在西部开发的潮流中,有的班级开始了与西部少数民族学生的通信活动。在“同年龄、同年级、同进步、同成长”的主题班会上,学生交流了通信带来的收获和体会,家长也谈了学生在通信中的成长。促进了学生珍惜好条件,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3.多样性原则
班级活动要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就必须注意活动内容、形式、组织方式的多样性。
首先是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开展班级活动要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使活动既有教育性,又有趣味性。其次是活动形式多样化。小学生喜欢求知、求新、求实、求乐。因此,班级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变化新奇。如班级活动内容是“心中有他人”,形式上可多样化:可以开故事会,讲英雄模范的事迹;可以用文艺演出的形式,把本班同学的好事编成小节目演出来;可以去给退休老人送温暖。在一个活动中也可运用多种富于变化的形式,如中秋佳节,可以安排化妆晚会,有歌舞表演、民间传说介绍、即席演讲、谜语竞猜、点蜡烛、吃月饼等多种形式。让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感受团圆,体验快乐。再者,活动的组织方式也应多样化。除了集体活动,还可以是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甚至是三五个人自由结合活动。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让活动更有实效性。
4.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班级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教育力量都要成为一个系统,用整体的教育思想指导整体的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学生身心发展整体性的最高境界。从活动内容看,要有整体教育的考虑,要包含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活动,形成全面的信息网络,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发展。从活动的全过程看,整体活动和个别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就一次活动来说,只有从酝酿、设计、准备阶段发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来,活动实施时才会有
激情,教育性也就蕴含其中了。从整体活动看,活动之间也应有一个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安排。在这个系列活动中,每一个活动的结束成为后一个活动的起点,后一个活动巩固、强化了前一个活动的教育。这样,一环套一环,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整体教育效果就显露出来了。从教育力量看,班级活动要尽可能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教育功能。要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向他们咨询,请他们协作。还可以经常请家长参加班级活动,作报告,出竞赛题,给学生写信,班会中发言等。外出活动,也可以请家长委员会来参与准备、管理,创设开展活动的条件。在争取社会力量配合时,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如邀请解放军、科学家、先进青年等到班里来座谈;或者走访革命老前辈、科技园区的创业人士,和退休的老人联欢,参观博物馆,进行环保小调查等教育力量的整体性,使班级活动由封闭转为开放,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介入,能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效果。
5.易操作性原则
开展班级活动要注意它的易操作性。首先,要注意班级活动的规模。从规模上看,有日常的活动,也有主题突出的活动。日常活动基本上是每天要进行的,因此要短、小、实。短,即时间短,一般三五分钟,小,即解决小问题,或针对班里的情况一事一议,或对一种行为展开评价,或背诵一首古诗,或表扬一个同学。实,即解决问题要实际,一次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不面面俱到。形式上也要保证实效,可以有全班、小组、同桌活动几种形式。主题班会一般是全体参加,一个时期搞一次。要做到:
1、目标适宜,即一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不要定得太多,1-2个即可。
2、主题集中,即一次确定一个主题,力
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过程简洁,即班会的程序要清楚、明了,场面不宜过大,容量以一课时为宜。
其次,要注意活动的频率。一学期里,班级主题活动的次数不能过多,也不能没有。活动过多,学生花很大精力在活动上,必然会影响学习,会造成一些人静不下心来学习。活动过少,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滋生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班主任会疲于应付偶发事件。至于活动多少为宜,要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再次,班级日常活动要形成自动化操作。如上操、查卫生、主持“每日一说”、读“班级光荣簿”等,每天有专人负责,固定时间进行,操作就简单了。每一次大的班级活动,事前要制定详细的方案,谁主持、谁发言、谁表演、谁负责录音、投影、谁总结都要事先安排,这样,操作起来才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三、组织班级活动的具体方法
1.活动的选题
这是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活动的题目选不好,活动就不会搞好。我们所说的选题,主要是指活动内容主题的选择和确定。选题需要经过三个层次的工作:(1)、班主任的充分准备班主任对每项要组织的活动,要事先有数。班主任的选题设想要注意几个方向:注意班集体奋斗目标和班集体建设计划,是否适合当前班集体建设内容的需要;二是注意班集体的现实情况,是否有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三是注意学校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安排。这几个方面是提出班级活动选题的重要依据。有不少班主任,早在学期之初,就已胸有成竹,对每个阶段的活动都有了安排。
但此时,也还需重新审度一番,看看原来的设想与当前形势是否完全适合。如有不合拍之处,需做些必要的调整。
(2)、班委会充分讨论。班主任可以把自己的设想讲给班委会成员听,也可以先引导班委会进行酝酿。特别要引导班委们考虑几个方面的参照情况。要允许学生提出独立的见解,在大家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大致内容确定之后,可以初步商量活动如何进行。
(3)、由班委会向广大同学征求意见。采取个别交谈或开小型座谈会方式,对同学们的反馈信息,要认真收集、整理,作为组织活动的重要参考。有些活动,还可征求任课教师、校领导以及部分家长的意见。
2.制订活动计划,落实组织工作
选题确定之后,要由班主任和班委会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并且落实组织工作。活动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活动的内容和目的,活动的基本方式,活动的组织领导,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的具体准备工作,活动的地点,活动总结。活动计划应该由该次活动的负责人书面写成,每一项内容反复斟酌,以便落实。组织领导要明确具体分工,谁总体负责,谁负责宣传,谁负责对外联系,谁负责组织发言或节目,谁负责布置会场,谁做主持人等,都应有人牵头。
在组织工作中,有两点应特别引起注意:一个是发动和安排全体同学参与活动,尽最大努力消灭“死角”。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开展活动,更要注意与问题有关的同学的活动“角色”,选择适合的“角色”让他们承担,以突出活动主题,发挥教育作用;二是考虑可以借助的力量,请能为活动“增色”的班外人员参加,例如,有时可以分
别请教导主任、校长、党委书记、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任课教师、家长、共建单位负责人等参加活动,还可以安排他们发言,出节目。
3.具体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关键是抓落实,主要负责人要检查每一项任务的落实情况。有些任务,难度较大,要多花精力,比如要求同学发言或演节目的活动,要写稿子或提纲或进行排练,否则就难以保证质量。活动如包括外请人员讲话,更需具体落实,人家是否有时间,希望人家讲什么内容,都得定好。倘若期望通过外请人员讲话解决班上的一些具体问题,要如实向讲话人汇报班级情况,以提高针对性。准备工作中,主持人如何主持活动是不能忽视的。他必须对主持过程有详细计划,而且要写出主持词。开头与结尾,中间各活动内容的衔接,都要写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调研活动中,比如实地调查,要注意与当地有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也要着重落实学生具体活动的内容,要有所准备地去做调研,有所得回到班集体中。
4.班级活动展示
班级活动的展示是为了展现学生参与活动与调研的成果。活动展示需要考虑的有以下三点:第一,是否积极发动了每位同学出来展示了成果,不是每一位同学都必须成为展示的主角,但是应当有其它的组员给予配合与合作;第二,是否借助多种媒体来展示成果,可以借用录像,电脑等等多媒体手段,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本身表演来展示成果;第三,对于展示现场即会场布置的利用。会场布置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气氛和效果。布置会场的基本原则是:适合活动主题,创造良好环境气氛。有的活动庄严、肃穆,会场就要整洁、质朴,不
要色彩过分鲜艳;有的活动欢快、活泼,会场就要美丽、大方,色彩可以鲜艳些。黑板、灯光、桌椅摆放,必要的装饰物,都要从活动主题出发进行设计。
5.活动实施
活动实施是班级活动开展的关键步骤,也是活动全过程的高潮。如果前边的准备充分,达到高潮就有了基本的条件。为了保证活动的成功,还需注意几个问题:
全班同学的精神状态。活动实施前的一至两天时间,班上要创造一种准备积极投入活动的态势,准备工作在抓紧进行,舆论工具发出具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信息,班级骨干和每个成员都表现出积极的姿态。此时,往往会出现干扰因素,比如班上出现了某种偶发事件,引起情绪波动,或者有人对活动抱怀疑态度以至说风凉话等。这需要班主任和班委会及时做出处理,及时调整大家的心理状态,使干扰降到最低限度。处理好活动中的偶发事件。活动进行过程中,难免出现始料不及的问题:突然停电、录音机卡壳、发言或演节目的人过分紧张忘了词、突然有人不舒服„„除非出现使活动不得不停止的事情,否则应妥善处理偶发事件,继续进行活动。必要时,班主任要出面说几句话,使大家保持平静。
6.活动总结
活动究竟搞得怎样,收获有多大,缺点是什么,都得通过活动总结才能清楚。总结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开小范围的座谈会,写活动总结,广泛征求意见,开全班总结大会。不管用一种或是几种方式,班委会的总结是必须开的。班委会要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思,从选
题开始,直到结束。而且班委会的总结内容,要以口头或板报的形式通报全班同学,以便听取反馈意见。
三、班级活动的创新
班级活动是社会活动的缩影,班主任要把班级活动荣誉社会发展之中,使活动内容体现时代气息和时代色彩,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时代的熏陶。然而某些班集体活动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活动目标模糊,针对性不强,有的活动内容缺乏时代感,令学生厌烦,有的活动多集中在德育或文体活动上,相对忽视了科技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活动形式呆板、一味灌输、一味说教、缺乏趣味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班级活动的不断创新呢?
(一)观念创新
班集体活动能否创新的关键是教育者的观念。班主任要树立教育民主观和现代学生观,承认学生的主体价值,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自觉做班集体的主人;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潜能亟待开发,开展班集体活动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承认学生是具有主体地位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参与班集体活动是一种认识、实践、感悟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认识、实践、感司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主体的感知、思维、想象、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主体认识的内化过程,也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因此,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与学生是民主平等的,相互促进的,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班主任在设计活动主题时,考虑的不是我能够做些什么,或
者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而是应该考虑学生关心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兴趣和他们的现实生活。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活动主题的设计需要与之吻合。在低年级,活动主题要与学生的生活直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年级,活动主题要多与自然与社会相结合;到了高年级,活动主题要常与科学实践发生联系。学生认识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倾向性,活动主题的设计需要把握这种倾向性,予以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活动主题才能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杜威曾说过:“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由此,班级活动的创新是指由学生和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出新颖独特、主题材鲜明、教育意义深刻的班级活动,并在活动的全过程,师生积极参与,全员合作,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的一种教育方式。班主任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契机和一定的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各项班级活动中思索、探求、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手段创新
为了给活动主题和内容寻找一个完美的表现方式,必须重视活动形式的策划与表现手段的创新。众所周知,内容决定形式。一般而言,什么样的内容,应当有什么样的活动形式。同时,形式又为内容服务,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可见班集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内容与形式哪个也不能偏废。然而,这些年教育的形式主义实在太多,以至于学生对学校、对班级、对活动渐渐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兴趣。这样的情况也许并不陌生:春游令孩子最开心的就是可以大吃一顿,学生整
队到旅游景点后便自由活动了,一天下来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看到什么?外出参观或者看电影是一定要写观后感的,学生一到现场先找个地方抄上一段文字便于回来交差;至于是否是自己的真实感想也没有人去问那么多了;主题班会上,最常见的是各人围绕主题写上一段文字,在主持人的安排下,轮流上台读稿,台下再配以稀稀拉拉的掌声作为回应„„班主任面对的学生每一届都有所不同,每一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一样,大家面对的世界日新月异,教育环境更是今非昔比。在强调课程知识体系创新、学生能力创新的同时,班主任应该首先在班级工作的思想、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有所创新。创新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和时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改变和精彩。班主任和班级成员可以根据这些改变丰富班级活动。比如,对于学生而言,手机、MP3、学习机、电脑、网络、游戏是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时尚。时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改变,也带来了更多的精彩。既然我们不能将学生与这个社会隔绝,那么我们就要尊重这种时尚的存在,并利用这种时尚为自己的教育注入新的元素。很多班主任在设计班级活动时常常埋怨素材的缺乏与手段的陈旧,然而,班级活动的创新在很多时候仅仅是需要一个新鲜的主意,一个特别的手段。我们不能将学生与这个社会隔绝,那么我们就要尊重这种时尚的存在,并利用这种时尚为自己的教育,特别是班级活动注入新的元素。
班主任工作的思想要善于创新,要善于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机,把握每一个教育环节,不放过每一个教育细节。学生的激情需要教师去点燃,但是仅凭枯燥的说教是没有用的,他们需要真实的生活体验、需要不断变化的活动情境、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凝炼出教育智慧,让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向往。要做到班级活动创新,班主任的思维一定要活跃,不能满足于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要善于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并恰当内化为教育的力量;同时,他要能让学生不断的产生惊喜、让班级各项活动有声有色,让人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五、让班级活动点燃智慧的火花
大班早期阅读活动方案 篇5
1、引导幼儿用正确方法有序地阅读画面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阅读能力。(重点)
2、教育幼儿爱护图书,激发阅读的兴趣。
难点:借助记录方式,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二、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
2、人手一张“阅读记录表”和一支铅笔。
3、动物小卡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激发阅读兴趣,讨论阅读方法。
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图书,瞧!(出示一本大图书)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翻看图书?启发幼儿回忆看图书顺口溜:先看封面想书名,再按页码依次看。
(1)我们先来看封面,书名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书名的?
(2)看完封面看哪里呢?页码在什么地方?(请幼儿找出页码的位置)
(3)翻到第一页,里面有许多画和字,应该怎么看呢?(按1、2、3依次看)
2、让幼儿自由阅读,注意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
给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你们看,老师为了能让小朋友都看得清楚,特地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本书。看!一本本平平整整的,书角一点儿都没有翘起来。请你们呆会儿也轻轻翻看,保护好图书,行吗?”
3、教师逐一提问与幼儿展开讨论:
(1)这本书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开始、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小鸭起先觉得哪里最安全?为什么?
(3)小鸟起先觉得哪里最安全?为什么?
(4)小鸟、小鸡、小鸭、小鹅四个小伙伴最后住在哪里?你认为安全吗?为什么?
4、让幼儿再次分散阅读,并记录阅读内容。
(1)出示“?”图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含义:?里加分针秒针——故事发生的时间;?里加草地——故事发生的地点;?里加笑脸——故事里的人物。
(2)新认识?里加田字格——是代表已经认识的字有几个?
(3)布置阅读和记录的任务。
请小朋友们再有顺序地看一遍图书,看清楚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在哪些地方?故事中出现过哪些动物?书里有哪些字认识就把它用铅笔圈出来,数一数有几个?写在表格里。
要求:
时间、地点请你画出来;人物请你摆动物卡片;认识几个字数出来,认识8个字就写“8”。还要在表格的下面○里边写上自己的学号。
交际性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篇6
交际性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交际性不应仅仅作为外语学习的产品,还应是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的原则.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英语课实践性强的特点,阐述交际性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作 者:王方园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42关键词:课堂活动 交际性活动 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 篇7
一、教师应明确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许多人认为早期阅读主要是识字, 其实不然。识字可能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内容和方式。准确地说, 大量系统地识字不是儿童早期阅读的内容。我们让幼儿学习阅读, 不是要幼儿学会一批字, 能直接去看文字、写文字, 而是要让幼儿产生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兴趣, 懂得书面语言的重要性。这样幼儿就能为下一阶段在小学正式学习识字和写字等做好准备。因而,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 决不应当要求幼儿机械记忆和认读某些字, 应从 “以画为主”逐渐向“以字为主”过渡, 帮助孩子的阅读活动逐步地完成从画面到文字符号的过渡。这是教师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时兴趣也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只有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时, 才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1. 优化阅读环境, 创设师幼互动平台
创设愉悦、宽松、丰富、能动的物质阅读环境与心理阅读环境是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条件。在幼儿阅读时我们为幼儿提供较多元的阅读信息教育环境:一是精神环境, 二是物质环境。一方面, 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每天留有给幼儿看故事书的时间, 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 共同阅读、讨论、思考, 使他们想阅读、敢阅读、喜欢阅读, 体验阅读的乐趣。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 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另一方面, 我们还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物质阅读环境。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能产生探索行为的图书, 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图书, 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图书相互作用。以幼儿为主体, 在物质阅读环境的创设中凸显师幼的共同参与的特点, 力求创设师幼积极互动的阅读环境,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参与互动的过程中, 他们融入图书, 释放情感, 彰显个性。
2.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做一个及时的倾听者
在开展早期阅读教育初期, 幼儿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 看一本图书就像走马观花一样, 我们应细腻关注和耐心等待。要注意观察, 少一些急躁, 多一些耐心, 只要幼儿捧着书, 表明他们在阅读, 我们就应感到心满意足。如果在幼儿阅读过程中强行改变孩子的意愿, 即使按老师的要求做出改正, 也是不自愿的, 这样就会抹杀幼儿阅读的兴趣, 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就容易对阅读产生厌恶和恐惧, 从而失去阅读兴趣。我们应该多为幼儿留有提问的时间, 主动引导,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问题等, 成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与分享者。倘若过早地介入, 则会引起幼儿学习的依赖性。
3. 把阅读内容渗透在各种区域活动之中, 拓展幼儿的阅读经验
让幼儿的阅读经验在区域活动中得到积累和丰富。当幼儿对阅读内容不能理解, 或相关知识比较贫乏时, 我们就可以根据阅读的内容, 设置相应的区域, 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 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 选择活动材料, 并通过尝试、操作, 进一步理解、领会阅读的内容。如早期阅读《变色鸟》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构想出一个美丽的故事, 形象生动地告诉孩子们色彩变化的原理, 让孩子们感受颜色的奇妙变化, 用欣赏的眼睛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但在组织这个早期阅读时, 幼儿不能理解故事中颜色的奇妙变化的道理。于是, 就在科学区中让幼儿自己动手探索颜色的奥秘, 幼儿通过操作、反思, 很快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
三、开展整合的阅读活动
1. 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整合
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人类语言的两大反映形式, 也是两种语言符号类型。在早期阅读活动中, 有必要帮助幼儿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因而在活动中要注意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结合。
2. 各种教育手段的整合
不同的教育手段具有不同的优势, 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就是要达到文学资源、艺术资源等各项资源的和谐利用和共享。给孩子好的、具有鲜活个性的图书, 既能拓展孩子想象的空间, 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着他们丰富而健全的情感世界。因而在早期阅读活动中, 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 选择相应的手段, 并将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 将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手段相结合, 使整个活动充满趣味。
小学语文阅读活动课的组织与指导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组织与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60-01
活动课作为小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学科课程共同担负着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具体任务,应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丰富和扩大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领域;从而陶冶美感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训练自主独立的个性,学习做人的言行、品德、习惯。一句话,语文活动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志趣、特长和理想。而阅读,就是语文活动课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读书,只读几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遵循儿童发展的心理和读书规律,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达到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阅读活动课,抓住有利时机,向学生推荐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童话寓言等合适的读物,指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一、培养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立足学科课程,带动活动课程,为此,要掌握以下要点:
1、启发学生热爱书籍。各册教材及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都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内容,用以培养学生读书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各方面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使书慢慢成为小学生的亲密伙伴。
2、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不要越俎代庖。
3、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例如,开展朗读比赛或讲故事活动,应在学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用课内阅读训练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介绍书籍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所以,推荐课外书,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能读什么?学生想读什么?学生爱读什么?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该是教师必须要考虑并弄清楚的。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这样的阅读教学才可能有效。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把好思想教育的关,让学生多读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书籍。教师还应选择和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针对性强的读物,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等。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
1、结合课堂教学介绍有关的书籍。一是根据节选的课文推荐全书,如《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也可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如人教版配套的同步阅读。这种方式,能丰富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锻炼独立阅读的能力。但运用以上的介绍方式要注意,不喧宾夺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进行简单的介绍,学生自然乐于接受。
2、开展经常性的介绍工作。教师可了解本校或当地图书馆藏书情况,根据需要,编写目录,鼓励学生向图书馆借阅书籍。还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成立班级图书角,把学生的图书集中起来,供大家借阅,发挥图书的作用。
3、新课程标准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教师可根据各地都蕴藏的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是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确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2、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读思结合。找那些真正吸引你的书,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坚持阅读时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要边读边思,多方质疑。读完之后,要掩卷而思,看究竟有何心得和体会,花点时间吸收消化一下。“温故而知新”是前人积累的读书经验。小学生在阅读新内容、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如果善于联系旧知识和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所以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
3、讨论交流,学会表达。讨论交流是自学活动的主要方法。教师不断设疑提问,启发学生发表见解,有利于开阔视野,多向交流,共同提高。其作用还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读书,个人钻研是必要的,但不可忽视同学间的交流、切磋;阅读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获得了成果,都体现在表达之中,不能用任何方式表达,就意味着阅读没有完成。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张衡,是检验阅读效果的较高层次的要求。高中学生应当具备这种能力。课外布置写读后感,则是从文字表达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巩固阅读成果的迁移训练。
四、加强辅导,开展活动
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不能只停留在书目的选择上,要配合开展有关的活动,加强辅导,进一步帮助学生解决怎样读的问题。
1、读书报告会。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召开读书报告会或讨论会,是常用的辅导方式。教师在平时应指导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如果是阅读相同的书目,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作为阅读的提纲,帮助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
2、朗读比赛,故事会。在广泛开展阅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朗读比赛或讲故事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
3、组织小文学社。组织小文学社,就是为了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特色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的诵读、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营造大家共同读书,交流习作的氛围,成为同学们的文学素养提高的一个舞台。丰富多彩的文学社团活动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①文学讲座。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一些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指导老师分别就古诗文的阅读欣赏、作文竞赛指导等方面开展文学讲座。
②课外阅读。泛读方面,每周安排一次阅读活动,每年的寒暑假,都列出“假期阅读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积极引导学生接触课外阅读,让他们乐于与书报交朋友。
③社会实践。为了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社会生活知识,积累今后的写作素材,可有计划、有准备地利用课余时间,带领文学社同学走出校园,走向色彩斑斓的田野,亲近大自然。
④习作指导。上好习作指导课,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上好习作指导课,有利于学生明确作文要求,知道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上好习作指导课,有利于学生拓宽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技巧,以便提高作文能力。
4、其他活动。看电影,根据读物内容排练文艺节目、办手抄报等,也是有效的辅导方式。开展以上活动,必须体现这样的精神:既不放任自流,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既要指导帮助,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教案案例 篇9
设计思路:
暑假里,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阅读了很多图书,并在开学后午后阅读时与同伴一起分享交流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有几个孩子边看书边手舞足蹈,出于好奇我关注起了这群孩子,原来是围着一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书。于是我就完整的阅读了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这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故事,原来爱还可以这样来表达。包括我在内,在如今的孩子们把父母对自己的爱都当作理所当然,只习惯于接受爱,却从来不会表达爱。“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句普通的话语,让人觉得无比的温馨,因为这是发自肺腑的爱的表达。
针对大班孩子能阅读并理解文学作品的年龄特征,在捕捉了孩子现实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孩子现有的语言、动作发展的水平后,我设计了《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阅读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完整的语言和动作大胆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兔子与妈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乐意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爱。活动准备:
《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介绍封面、引出主题
老师带来了一本大书,书中有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猜猜我有多爱你”。
二、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对话 1.出示书本第一页,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师:书上有谁?小兔子问了妈妈一个什么问题?
2.出示书本第二页至第六页,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故事情节,学说角色对话。
①小兔子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想告诉妈妈什么? ②妈妈听了小兔子的话会怎么说?怎么做?
三、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故事的完整性及浓浓的母子亲 情。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小兔子表达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你们爱妈妈吗?你们能用小兔子的方法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五、师生互动,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
①故事里的小兔子用语言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达? ②小兔子又用了什么方法?它想要干什么?
③今天,这里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请你们用动作去表达对老师的爱,相信你们一个小小的拥抱,会换来老师给你们的更大、更多的拥抱。
大班阅读教学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活动目标
1. 通过对绘本画面的观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鼠小弟的心理活动。2. 能在问题情景中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 通过阅读活动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并感受合作的快乐。活动准备: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绘本课件,苹果拼图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绘本封面。
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小老鼠长得怎么样? 2.他叫鼠小弟,他望着苹果树,在想些什么呢?
3.这本书的题目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鼠小弟能吃到苹果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看图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1-4),引导孩子观察表述。
2(1)小鸟拍着翅膀飞到树上,摘到了苹果,这时候,鼠小弟会怎么想?鼠小弟是这样想的,他又会怎么做呢?鼠小弟是怎么飞的?鼠小弟这样做,他能摘到苹果吗?为什么?
(2)猴子爬到树上,摘到了苹果,这时候,鼠小弟会怎么想呢?他会怎么做?他是怎么爬的?为什么爬不上去?
2.小鸟和猴子都用自己的办法摘到了树上的苹果,你觉得还有什么动物也能摘到树上的苹果?请你来说一说,学一学。
3.同时出示后四组图片,请孩子自由选择一组来说一说。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还有哪些动物也摘到了苹果,选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来说一说。鼠小弟看到了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4.树上只剩下两个苹果了,这时候,鼠小弟的心情会怎么样? 5.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鼠小弟模仿小动物的样子都摘不到苹果,很着急。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摘到苹果?四人一组围成圆圈讨论。
6.出示一组海狮的图片,引导孩子观察表述。鼠小弟到底有没有摘到苹果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鼠小弟开始怎么也摘不到苹果,最后是怎么摘到苹果的呢?
三、游戏:摘苹果
鼠小弟和海狮一起合作终于摘到了苹果,我们也来玩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把每个苹果都分成了两半,请每个小朋友想办法去摘半个苹果,可以两个人一起合作,摘到以后在其他伙伴手上找一找另一半苹果在哪里,看看哪两个小朋友能最先拼成完整的苹果?
小班阅读教学活动《我喜欢跳》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主要是阅读的盲日性比较大,不能长时间保持静态阅读;而《我喜欢跳》这本绘本,它的色彩鲜艳、形象逼真,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通过一只小袋鼠的动作以及和小鸟、小鱼、大象、小青蛙四种小动 3 物的对话,向幼儿展现了一个简单但有趣的故事,仔细观察袋鼠的表情,可以发现他经历了一个开心、难过再到开心的过程,通过小袋鼠的表情变化,让幼儿能够仔细观察,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我喜欢跳》这本绘本的教学需要通过三个课时来完成,我今天要向大家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对话,了解小袋鼠的表情变化。活动准备
《我喜欢跳》课件、小动物图片、开心与难过的表情卡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封面:是谁跳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2、引出故事《我喜欢跳》。
(二)引导观察
1、小袋鼠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引导幼儿从动物的特征去猜测)
2、关注袋鼠表情变化。(开心至难过的情感体验)
(三)体验操作
1、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表现开心与难过的情绪。
2、游戏:小袋鼠找朋友。(根据幼儿所说,分批出示图卡,体验小袋鼠开心与难过的情绪变化)。
(四)完整欣赏故事《我喜欢跳》
大班阅读教学活动:图书馆老鼠
设计意图:
这是个我从孩子那里听来的故事,当时就被吸引住了。不仅仅是孩子幼嫩的童声,还有这故事本身极符合幼儿阅读特点的文字、环环紧扣的情节,让人忍不住一页一页的翻读下去。老鼠山姆身上的那种不断探索学习,对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懂得自我欣赏的精神,更值得一提。我设计了本活动,意在让孩子通过山姆这一 4 有趣的老鼠形象,理解故事并坚信自己也能同他一样,学会自我欣赏,善于寻找自己的优点,实现自我价值。
整个教学活动,我通过紧紧相扣的问题主线,引发幼儿情景化的联想,促使他和同伴老师一起分享对故事的认识,并激发孩子继续探索的兴趣。在各个环节中我运用启发提问法和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事先设置问题,让幼儿根据绘本中的图片进行大胆推测和假设,然后在故事中得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疑惑,探索,解答的过程,并借助教具——山姆的“见面盒”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绘本的精髓,并且培养其阅读绘本的方式和能力。
活动目标:
1.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主线,大胆假设故事发展情节,并能用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欣赏绘本内容,体会山姆身上自我欣赏的精神,学会自我肯定。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的准备:图书馆的功能介绍,以及作者、读者等名词的理解 环境准备:课件,童声故事朗读录音,山姆的见面盒,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主人公山姆的介绍以及图书馆背景的引出
1.出示课件,通过对山姆的感官了解,大胆假设主人公性格及特点。——这就是山姆,从图片上看你觉得他是一只怎样的老鼠呢? 2.师幼共同讨论故事发生的场景图书馆中的情景。——这是哪里?人们都在做些什么? 3.欣赏故事的第一段,总结以上的疑惑。
二、提供课件,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理解本故事的意义 1.山姆的突发奇想
(1)引导幼儿情景化的联想:山姆读了那么多的书,它有一个想法,请你猜一猜他想干什么?
(2)在黑板上出示4副图片,请幼儿进行排图讲述:排一排,说一说山姆是怎么写书的? 2.山姆真的很棒
(1)讲述第二段故事:山姆的书大受欢迎,他觉得很得意。请幼儿学一学得意的样子。你觉得山姆哪里很棒?
(2)继续欣赏故事:山姆为什么要准备这么一个盒子呢?
(3)出示教具——山姆的“见面盒”,引导幼儿模仿山姆的做法,得出“我也跟山姆一样棒”的结论。请幼儿亲身体验山姆这样设计见面会的用意。你看到了谁?你有没有像山姆一样,也觉得自己很棒?棒在哪里?(4)山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引导幼儿自我欣赏及自我肯定。
三、经验迁移,制作绘本
1.我们也来成为一个小作家吧,好吗?那你想写一本怎样的书?
2.提供装订好的小本子及记号笔,请幼儿模仿山姆写书的方式,用绘画的形式写一本自己的书。
【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推荐阅读:
大班早期阅读活动优秀教案:能干的小手07-31
大灰狼的新娘的早期阅读教案与教学反思11-08
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08-25
少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11-07
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论文07-03
儿童早期阅读07-27
早期阅读能力09-26
指导幼儿早期阅读10-14
幼儿早期阅读教育08-18
提高早期阅读能力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