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翻译

2024-06-21

病梅馆记翻译(共6篇)

病梅馆记翻译 篇1

<病梅馆记>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龚自珍《病梅馆记》原文和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zhuó)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yù)梅者,斫(zhuó)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gòulì),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选自《龚自珍全集》)

注释

1.江宁: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江苏南京。

2.龙蟠: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

3.邓尉: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4.西溪:地名。

5.或:有人

6.欹(qī):倾斜

7.固:本来

8.明:公开

9.诏:告诉,一般指上告下

10.号:疾呼 喊叫

11.绳:名作动,约束

12.斫(zhuó):砍削

13.隐:隐衷,隐藏心中特别的嗜好

14.鬻(yù):卖

15.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态。夭(yāo):使……摧折(使……弯曲)

16.旁条:旁逸斜出的枝条

17.稚枝:嫩枝

18.重价:大价钱。

19.棕缚:棕绳的束缚

20.遏(è):阻碍

21.悉:全

22.复:使……恢复

23.全:使……得以保全

24.诟(gòu)厉:辱骂

25.穷:穷尽

26.以……为:介词,把……当做

27.直:笔直的枝干(形做名)

28.病:使……成为病态

29.智力:智慧和力量

30.孤癖:特殊的嗜好

31.泣:为……哭泣

32.纵:放开

33.顺:使……顺其自然

34.暇:空闲

译文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倾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如此。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个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除去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摧残梅,把它弄成病态来作为赚钱的方法。梅的枝干的倾斜、疏朗、弯曲,又不是忙碌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够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墨客这隐藏在心中特别的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伤害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竟惨烈到了这个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就发誓要治好它们: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的束缚;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态。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病梅馆记翻译 篇2

在熟悉文本的环节中, 我先行导入文本, 用“说起梅花, 同学们会联想到哪些写梅的诗句?”和“这些诗中的梅花意象有什么特点?”次序推进, 同学们都能对第一个问题说出“ (1)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香扑鼻来; (2)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3) 宝剑锋从磨砺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 (4)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5)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等这样的诗句, 展示了学生们以前学习过程中的良好的诗文基础, 也能够有效地归纳出“梅花有耐寒、坚毅、孤高、气节等品质”。

在对梅花的一个简单平实的回顾之后, 我们即行进入对《病梅馆记》的学习, 引导学生来学习《病梅馆记》中“梅”在作者笔下展示出的不是“傲骨”“丰姿”, 而是令人心酸的“病梅”, 顺便介绍了作者:龚自珍, 字瑟人, 号定庵,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之一。他对严酷的封建思想统治表示强烈的不满, 要求“更法”、“改图”, 废科举, 重人才, 但他的思想一直为保守势力所不容, 所以在京城辗转数十年后还是被迫弃官还乡。他的诗词散文大多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这一个环节目的在于消除学生的作者之隔、背景之隔, 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

在熟悉文本环节的第二部分中, 我们引导学生一起来研习文本, 主要做了这样三步:

第一步, 找两位同学来分别读一下文章, 明确要求努力达到以下三重境界:准确度, 读准字音, 断对文章的句子;流畅度, 展示出我们课前良好的预习效果;情感度, 力求能够体会作者充溢其间的愤懑和急迫之情。通过朗读来看, 两位同学的断句还可以, 就是几个字音不够准确:欹qī (倾斜) 、斫zhuó (用刀斧砍) 、遏è (阻碍) 、诟gòu (辱骂) 、贮zhù (贮藏) 、鬻yù (卖) 。至于流畅度和情感度还需要多加训练。

第二步, 通过小组协作, 让三个小组的代表来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1) 或曰:“梅以曲为美, 直则无姿;以欹 (qī) 为美, 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密则无态。”固也。 (2)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 (yù) 梅者, 斫 (zhuó) 其正, 养其旁条, 删其密, 夭其稚枝, 锄其直, 遏其生气, 以求重价, 而江浙之梅皆病。 (3)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 又多闲田,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这三句话在文言知识上体现本文的重点:第一句重在“或”、“直”与“正”、“固”;第二句重在“有……者”的句式翻译, “斫、养、删、夭、锄、遏”六个动词的翻译;第三句重在“安得”的翻译。整体而言, 学生的翻译还不错, 比较准确, 体现了文言文翻译的“达”的要求, 但语体风格和龚自珍的文章境界就有很大的距离了。

针对上面的翻译, 我们及时分组研讨上面三个句子的内容, 抛出下面三个问题: (1) 第一句中引用的话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说“固”也? (2) 第二句的这些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 第三句话寄托了作者什么理想?这样, 努力让我们的课堂在一个有序思维的河床上流淌。

学生的回答大多中规中矩, 只是好多同学未能揭示出“固”中的以“曲、欹、疏为美, 直、正、密为丑”的陈腐的审美情趣和赏梅观点的由来已久和思想范围之广的意思来, 以及“固”这个字在文章中的作用。对于这一点, 教师适当点拨一下就可以了, 因为这些将是我们后面解决的重点。

本堂课的第二部分, 就是超越文本, 为此, 我先设计了两个问题:

1、以“曲、欹、疏”为美是否就是陈腐的审美情趣?“疏影横斜水清浅”、“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疏技横玉瘦, 小萼点珠光”为何能成为千古绝唱?

2、作者的“疗”梅的方法是“纵之顺之”, “毁其盆”, “悉埋于地”, “解其棕缚”。“纵之顺之”, 就是要破除封建统治对人才的束缚, 让人才获得自由发展, 个性得到解放。“毁其盆”, “解其棕缚”, 就是要摧毁封建统治禁锢人才的精神枷锁。“必复之全之”, 就是一定要让人才发挥聪明才智, 各种人才都能人尽其才。这种“疗”梅的方法是否矫枉过正了呢?“毁其盆, 悉埋于地, 解其棕缚”, “纵之顺之”是否会出现繁荣的芜杂呢?是否会出现“苗荒苗”、“草荒苗”的现象呢?

这两个问题朝同学们当中一抛, 立刻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曲、欹、疏”确实是中国传统的审“梅”标准, 而且从它的形活画出它的“意志坚强、君子之风、节操凝重”的精神风骨, 只不过不能过分, 过分了就会出现“病态”了;《病梅馆记》通过“疗梅”的描写, 确实反映了作者对于残酷统治的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 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 但从手法上来说, 似乎不是最佳的“疗”梅的方法, “自发、自然”固然是好, 但还需要后天的适当剪修。还原到人才的培养上, 如果也如作者所言, 那么在人才的成长路途上, 我们这个社会还需要什么学制健全、门类完整、纪律严明的学校来传承我们的知识、引领我们的学生呢?

于是, 我及时地抛出了第三个问题:我们有没有更好的较为妥当的“疗”梅的方法呢?如果想不出来, 可以将“斫其正, 养其旁条, 删其密, 夭其稚枝, 锄其直, 遏其生气”中的“斫、养、删、夭、锄、遏”六个动词换一下呢?

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 第一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文化审美素养, 第二需要学生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语言推敲能力。在研习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只能说出一两个, 有的小组在这些动词的表述上缺少逻辑依据, 而有个别小组如“纵其正, 遏其旁条, 间其密, 育其稚枝, 顺其直, 养其生气”也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语言本来就是一个选择提纯的过程。

为此, 我们及时地抛出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疑难, 不求最终统一的解答, 只求一个事实的点燃———新课程也许就是这样的方向。

课后反思:

最近, 许多报刊对我们基础教育中的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许多反思, 主要集中在这两个现象上:公开课上没有专门解决字词理解和积累的训练版块, 做虚做空;日常课堂中教师却沉溺于字词句式的理解和积累, 学生不胜其烦, 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一怕文言文, 二怕周树人, 三怕写作文”中的第一怕。而阅读文言文的前提就在于对文言文字词句式的理解和积累, 同时高考的设题内容也决定着文言文的字词句式教学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坎。那么, 文言文教学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死要死得过去, 活要活得过来”。话糙理不糙,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要“死过去”, 人文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活过来”, 让学生的思维立在云端, 头脑中形成思想的风暴。当然“死过去”是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落实要到位, “基础搭建平台, 规范提升档次, 细节决定高度”, 而不是指课堂教学的方法单一呆板, 知识的千篇一律, 那样会真的让我们的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死”过去的关键在于每堂课的一个好的课堂设计和整个文言文教学过程的手法的丰富性。如我在教《伶官传序》一文时, 我采用了三“述”文本的方式来落实文章的字词句式的理解和积累:概述文本, 理顺文章关系;复述文本, 理清文章脉络;直译文句, 落实重点词句。超越文本时, 我抓住“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中的“天命”说来辩甄, 和“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中的“常”和“多”来从历史事件中寻找正向例子和反向例子, 进行头脑风暴, 进而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病梅馆记》的另一种解读 篇3

龚自珍所处的时代,正是“桐城派”在文坛上大行其道的时候,正所谓“家家桐城,人人方姚”。“桐城派”在文学理论上竭力树立正统观念,维护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其义理、考据、辞章的写作主张后来造成的流弊和科举应考中的八股文一样,形成了文学思想和诗文创作的公式化和模式化,特别表现在议论、说理方面的迂腐和苍白,成了桐城派文章中的致命弱点。和龚自珍同期或稍后的桐城子弟,因为生活在社会变革的前夜,有人还亲眼目睹了外国列强入侵中国,而“天朝上国”是如何屈服于“夷人”的现实,因此产生过改革虚伪文风的想法,不过由于他们缺乏桐城派开创者的胸襟与才气,因袭的包袱过于沉重,最后使得他们无力在文学理论和写作上寻找到一条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新路。

龚自珍承担起了改变当时文风的重任,其文学主张要求摆脱“桐城派”在文学思想上业已形成的正统性与保守性,从而在诗文创作中充分表现作家的个性与独创性。龚自珍在《书汤海秋诗集后》这篇文章中说道:“唐大家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涪陵、遗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什么是“完”?《病梅馆记》中解释道:江、浙之人种梅,往往喜欢斫直、删密、锄正,以欹、疏、曲为美,实际上,这些经过人力加工的梅花,“皆病者,无一完者”。所以,龚自珍认为的“完”就是要保全梅花的天然生机,让梅花顺着自己的本性自由生长。即作为个人来说,要求突破传统思想的藩篱,展现出个性;对于诗文写作,则要求解除公式化和模式化的束缚,具有独创性,由此做到诗文与人为一。

个性解放作为龚自珍文学主张的核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诗文写作中倡导求“真”,即直、正、密。这和龚自珍在写诗作文中追求“童心”是一脉相承的。所谓“童心”,就是要抒写自己的所想所思,不转弯抹角,直接表述自己的思想。“不似怀人不似禅,梦回清泪一潸然。瓶花帖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午梦初觉,怅然诗成》)写“真”是龚自珍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反对空谈,实质也就是反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八股文以及文字狱对人们思想的严重束缚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认为只有冲破思想束缚的牢笼,求得个性的解放,诗文才能写出真意。而且龚自珍认为,求“真”应根植于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之中,只是沿用几个文章大家所规定的写作套路去模拟,不可能写出“真”,所以要“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这样的“真”的文字才是有生机的文字。

二是在诗文写作中摒弃功利主义的文风,崇尚自然本色。“曲”“欹”“疏”作为某些“文人画士”的审美趣味,本也无可厚非,但决不应该大肆宣传,更不能因此作为唯一的审美标准,从而使残缺美成为审美观念的主流,并以此苛求天下的梅,使自然之梅都非正常、非健康地生长,最后变成了病梅。龚自珍反对这种遏制、扭曲植物天然生气的做法,他“誓疗之”,“必复之全之”。具体来说,就是在写作中打破死抱住桐城“义法”不放的教条,不迎合世俗,使所写的文字内容上有生气,形式上多变化,不是那种“明道义,维风俗”的说教。“文不中律,便于放言”(刘师培语)虽是带着贬义来评论龚自珍改变文风造成的影响,却是如实地反映了龚自珍的努力带来的结果。

三是在诗文写作中力主叛逆性与独创性。“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体现的就是一种叛逆精神。龚自珍欣赏的文人是庄周、屈原、陶渊明、李白等,这些人的思想行为都是与当时的世风格格不入的。庄子、李白的不受世俗的束缚,屈原、陶渊明的不愿与浊世同流合污,都对龚自珍产生深刻的影响。“呜呼!予欲慕古人之能创兮,予命弗丁其时!予欲因今人之所因兮,予荍然而耻之。”(《文体箴》)龚自珍说:“如其胸臆本无所欲言,其才武又未能达于言,强之使言,茫茫然不知将为何等言;不得已,则又使之姑效他人之言;效他人之种种言,实不知其所以言。”(《述思古子议》)这是科举八股造成的弊端,而且这种流毒已危害到下一代,“夫童子未有感慨,何必强之为若言?然则天下之子弟,心术坏而义理锢者,天下之父兄为之”(《述思古子议》)。这种因循守旧的写作怎么可能造就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才?这也就是“病梅”越来越多的原因,这也就是诗文缺乏“生气”的原因。故此,龚自珍大声疾呼,要“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以恢复诗文写作中的叛逆性与独创性。

龚自珍不仅在创作主张上大声疾呼突出自我,强调自由,同时也在创作中努力实践自己的主张。他的文字重视思想内容,抒发自我感慨,不同于一般的世俗文章。由于龚自珍的写作理念异于世俗,因而他的文章自有一种特立独行的风格。就像他的《病梅馆记》,袒露出来的要求自由、回归自然的大胆思想,和当时社会流行的观念大相径庭。当然,这并不是说龚自珍就不关心文学作品的形式与技巧,他的这篇散文和其他一些文章,就有着曲而中、肆而隐的表达方式以及辞文旨远的鲜明特色。

闪现在《病梅馆记》中的思想光芒便是个性解放,这种个性解放在当时是一种叛逆,针对的不仅是“人”,还有“诗文”。“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是对流行审美趣味与束缚人们个性写作模式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强烈声讨;“必复之全之”表明了要纠正这种文风的决心,改变人们的审美思维与习惯。树立“梅”(真实写作的文风),不屈从于世俗观念,在诗文中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思想;改变“病梅”(功利写作的恶习),把他们从受“桐城派”遗风的束缚及压迫中解放出来,与“文人画士”划清界限,不做御用人才,这样才能文风一新,利国利民。

《病梅馆记》详细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龚自珍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点拨、讨论相结合方法

四、教学用具:PPT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龚自珍及其写作背景

2、把握文章第一段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梅花自古以来就是纯洁、美好,有灵魂,有骨气的象征。梅花、菊花和荷花,被人们称为花中的清品。这是因为菊傲霜,莲出淤泥而不染,梅则是百花凋残后斗雪而开。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梅,更喜欢咏梅,他们常把梅作为品格高洁的象征。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所学过的与“梅”有关诗歌和词曲。

(预想学生回答:王安石《梅》,陆游《卜算子·咏梅》)

(PPT课件展示: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些诗句词句,都是赞梅咏梅,或是用梅寓意高尚的人格。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梅的古代散文,却不是如此,文章虽然是处处说梅,实则处处以梅喻人,以梅议政,通过写梅来曲折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它就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PPT课件展示:病梅馆记 龚自珍)

二、作者简介:(学生在课文注释中找出,也可以参看《明师伴你行》第195页。师补充:)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自瑟人,浙江仁和(杭州)人。

(PPT课件展示: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光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归,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其著述丰富,有散文三百多

篇,诗词近八百首。作品收录于《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曾与林则徐、魏源等人结成宣南诗社提倡资产阶级改良以冲破儒家思想的桎梏控制,主张经世治学、学以致用。著作收录于《龚自珍全集》(《病梅馆记》即收在此书)。《病梅馆记》又名《疗梅记》写于1839年,体裁上多认为是一篇杂文或政治小品。

三、写作背景: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于是进行严酷的思想文化专制。清朝封建统治者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PPT课件展示:八股文——又称“时文”、“时艺”、“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在内容上,八股文只许为圣贤立言,讲四书五经所讲过的道理,如有所阐发也不能越出程朱理学的范围。这种内容固定而形式死板的文体,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对当时文化思想的发展危害很大。

文字狱——旧时统治者往往故意从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叫“文字狱”。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兴文字狱,刑罚残酷,株连众多。龚自珍《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吧,这么一句诗,却要了一个书生的命,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本文作者则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本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四、解题:

请同学们看题目:病梅馆记,记,在前一篇课文《登泰山记》中,“记”指的是游记。而这里的“记”呢?指的是什么?

(预想学生回答:记事、记录)

师明确:这里的“记”,是记事文体的一种,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容真实,是小品文的一种。可是,我们这一文章学习的重点在于前面的三个字,“病梅馆”。这是一个偏正短语,馆,是病梅馆,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么一个馆呢?

(预想学生回答:贮藏病梅,医治病梅)梅,怎么会生病了?

(预想学生各抒己见)

那么,这三个字中哪个是课文的关键字呢?

(预想学生回答:病)

好,我们现在一起走进龚自珍的病梅馆。看看梅为什么生病,怎么生病,作者又是怎么去医治梅的。(幻灯片展示:梅是怎么病的?作者是怎么疗梅的?)

五、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几个问题齐读全文,并注意难懂字词的读音。

(PPT课件展示:龙蟠 以欹为美 斫直 孤癖 鬻梅者 稚枝

棕缚 遏其生气 诟厉)

(师在听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记住读错字音,并指正。)

六、对照课文注释,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 之,即“的”的意思。“皆”字是:“都”的意思。] 译文: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产梅

解析:对照课文下面注释,我们知道,江宁、苏州、杭州,都是地名。这里三个句子并列,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说明梅花的分布之广,又说梅产地之多。这一首句是写梅之产地。

(幻灯片展示:梅之产地——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

[ 或,不定代词,有的人。曲,弯曲、曲折。姿,风姿。欹,倾斜。疏,疏朗。态,姿态。固也,本来是这样。]

译文:有人说:“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固然如此。

解析:这句话是说,有的人以陈腐的审美情趣和赏梅观点去品梅。他们的品梅标准是什么?

(预想学生回答: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幻灯片展示:夭梅之由——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这里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三对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摆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审美观。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名昭大号,公开宣告,大声号召。明,副词,公开。召,告诉,一般指上告下。以,连词,来,表目的。绳,名词做动词,约束。]

译文: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号召,用这个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斫,用刀斧砍。直、密、正,都是形容词做名词,指具有这些特点的梅枝梅干。锄,铲除,这里是动词。夭,本指未成年而死,这里指的是曲、折,名词做动词。病,损伤。业,职业。]

译文: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解析:文人画士正是以上述的品梅观点来夭梅、病梅的。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之,均是结构助动词,的。蠢蠢纷扰乱动之貌,译作一心一意忙忙碌碌。以,介词,凭借。为,动词,做。]

译文: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弯曲,又不是愚蠢地追求金钱的人能凭借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

(一学生朗读该句——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并回答幻灯片上的问题。

幻灯片展示:解释下列动词在文中的含义: A、斫()B、养()C、删()D、夭()E、锄()F、遏()

明确:A、用刀斧砍

B、培养

C、删削

D、屈、折,使之成病态

E、铲锄

F、阻碍

[孤癖,独特的嗜好。癖,嗜好。隐,引申为情趣。孤癖之隐,偏嗜成性的情趣。阻止、抑制。生气,指生机。]

译文: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种偏嗜成瘾的情趣明白告诉卖梅的人,砍掉端正的(枝条),培养横斜的侧枝,删掉繁密的(枝条),使那些嫩枝弯曲,锄掉笔直的(枝干),阻抑它的生机,这样来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者都成为病态的了。

解析:要养出横斜、疏朗、弯曲的梅花,并不是那些一般愚蠢的只知道赚钱的人能办到的。所以于是“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强行“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里一连用六个动词,生动刻画了梅花被摧残的凄惨景象。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译文: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

第一段小结:揭示了病梅产生的社会根源。先是写梅的产地之多之广,然后写文人画士赞同“曲、欹、疏”为美的品梅标准,于是有人把文人画士的这种癖好告诉卖梅者,让他们制造病梅,结果“江浙之梅皆病”。这是梅病了的原因。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疏通文章第二段大意

2、深刻理解和体会作者积极要求改革、疾呼重视人才的政治热情;

鬻,卖。遏,教学过程:

一、梳理文章第二段大意。

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预想学生回答:“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者,结构动词,分别与“病”、“完”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病残的梅”和“完好的梅”。皆,范围副词,都。既,时间副词,已经。泣,哭而无声,为动用法,为“哭泣”。之,代病梅。三日:虚指,多日。] 译文: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残的,没有一盆完好的。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他们: 解析:“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紧扣上文“江浙之梅皆病”;“无一完者”紧扣上文“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哀怜、义愤之情洋溢、迸发,回肠荡气,自然引出“泣之三日”。

(幻灯片展示:疗梅之志——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纵,放松。顺,顺应。悉,范围副词,全部。埋,此为移种。以,作介词。]

译文: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着(天性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生机),保全它们(自然的形态)。解析:疗梅的方法是“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购”“疗”“纵”“顺”“毁”“埋”“解”“复”“全”等动词写出了一系列疗梅的行动及决心。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幻灯片展示:疗梅之方)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以,作连词,来。之,均作代词。贮,安置、安放。]

译文: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甘心情愿受到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解析:这一部分表作者疗梅的决心。

第二段小结:这一段写的是疗梅的行动和决心。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安,疑问副词,怎样。穷,动词,竭尽。也哉,双语气词。]

译文: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解析:写疗梅之心志。用“呜呼”这一叹词引出议论。“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照应了前文江浙病梅之多,期望有很多空暇的时间,空闲的田地。实际是感叹自己的暇日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

(幻灯片展示:疗梅之愿——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第三段小结: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

二、总结写作思路:

作者的思路是,从梅的产地写到梅致病的原因、评梅的标准,写到梅所受的摧残,写到疗梅的决心,写到疗梅的措施以及疗梅的愿望,包括疗梅的计划以及更远的设想。

(幻灯片总展示:产梅之地——夭梅之由——叹梅之病——疗梅之志——疗梅之方——疗梅之愿)(幻灯片展示:第一节写梅。第二、三节写疗。)

三、深入研习,突破重难点

(一)我们在前边的关于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中已经提到,本文虽然句句写梅,实则句句比人,处处议政,将深刻的难以明言的道理寓于具体形象的论述之中。(幻灯片展示:具体分析“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

(二)具体分析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这些词所蕴涵的深意:梅花、病梅、文人画士、品梅标准、疗梅举动、恢复梅的自然本性。明确:梅---人才

病梅--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

疗梅的举动--破除对人才的束缚、扼制,让人才自由发展

恢复梅的自然本性--要求个性解放,呼唤人才的心情)

师补充:斫其正——对正直人才进行摧残。

删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压抑。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杀。锄其直——忠负之士受扼杀,迫害。

(作者谴责摧残梅花的举动,实际上抒发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与痛恨,表达了要求改革的心情。)

(幻灯片展示:具体分析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表层意----------------------言外意(象征义)梅--------------------------人才

病梅------------------------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 疗梅的举动------------------破除对人才的束缚、扼制,让人才自由发展

恢复梅的自然本性-------------要求个性解放,呼唤人才的心情)

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以至使梅花受到摧残,影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丑恶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暗示的正是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他 们根据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以压制人才为业。斫正、删密、锄直,这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有才能、有骨气、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条”和生机窒息的枯干残枝,亦即屈曲、邪佞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庸才。作者“购三百盆”,“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哭,无限悲愤之中显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厚同情。“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说要破除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束缚、扼制,让人们的才能获得自由发展。“必复之全之”,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本文表面写梅,实际是借梅议政,通过写梅来曲折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四、总结《病梅馆记》的思想命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文章通过园艺工人受画士的影响,破坏自然之美,致使梅花皆成病态之事,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文人画士病态审美的深恶痛绝。

在黑暗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有“疗梅”的决心却自责能力渺小,以感叹领起,抒发了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变革现实,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爱惜人才、培养人才,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

通篇借梅喻人,反映了作者不满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桎梏和压抑。反对上流社会的矫揉造作。热烈向往人才的自由发展和精神解放。

(幻灯片展示:《病梅馆记》的思想命意——本文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的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五、课堂讨论

1、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是曲、疏、欹,那么龚自珍肯定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呢?

(预想学生回答:直、密、正。)

教师明确:直,指代刚直之士;密,指代群才;正,指代志士。幻灯片展示:古代人才标准——直、密、正(刚直之士)

2、也就是说,龚自珍认为,刚直的志士是古代的人才品评标准。那么我们今天的人才标准是什么?

(预想学生各抒己见)

(幻灯片展示:现代人才标准是什么?——通才?专才?)

教师明确:现在社会,人们喜欢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欣赏有所专长的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纵然是难得,但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是不同的,不同的行业也将产生不同的人才,如电脑专家、科学家、政治 9 家、经济家、特级教师、高级医师等等。社会需要的是需要通才呢,还是专才,一直成为许多辩论赛经久不衰的辩题。但是,只要是人,是对社会有所为的人,就是我们社会所不拒绝的人才。(幻灯片展示:对社会有用之人都是人才)

我们的社会,终于从万马齐喑的阴霾年代里挣脱了出来,它的兴旺发达需要建设者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和才干,它不再用笨重的模子铸出呆板的模板,不再用残忍的棕绳绑出扭曲的病梅,现在的社会,呼唤色彩、鼓舞个性,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机会自由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是唯一的。

六、知识拓展(若时间允许)

幻灯片展示资料: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要求:这是一首与《病梅馆记》主题一致的诗歌,请同学们仔细品味文中的思想感情(背景: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话说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明确: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篇5

文言文教学应当在简要疏通文意之后,让学生对作品有个整体感知,再由老师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和作者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在这过程中产生认知和情感上的触动和喜悦,如此不懈努力下去,让学生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至于字、词、句则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依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在文本情境中猜测并积累猜测,然后在经验基础上带着学生回顾总结,形成规律性的认识、结合更多的阅读实践,形成“浅易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梅花之受摧残,含蓄地批评了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扼杀人才的现实,表达了对个性解放的殷切希望,主题与学生所学的《己亥杂诗》相似。本文作为自读课文,除了几个关键字词外,语句比较容易理解。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应当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鉴于以上分析,我打算在学生结合注释初步感知和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由提问和思考,掌握重点字词、探索文章的主题、理解托物言志的妙处、反思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文所涉及的文言字词、句法知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

2、培养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并使阅读托物言志类作品的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过程与方法:

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导学。学生通过文言诵读,整体感知全文,积累文言知识,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理解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激发学生对人才观的思考。

2、培养学生对文言作品的热爱之情,带着学生一起反思我们的教育,探索应试重

轭之下个性发展的途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词类活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理解文章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用具】

PPT课件、投影仪、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诗句,导入新课:

(课前3分钟预备铃时,播放梅花的图片,配有《一剪梅》的歌曲。)(幻灯片1)

(上课)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梅花的图片,大家能否回忆起以前曾经学过的咏梅的诗句呢?

(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香扑鼻来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师:这些诗中的梅花都有什么特点?

(耐寒,坚毅,傲雪,清香,高洁等等品质。)

师:对,在许多文人笔下,梅花要么是乐观坚定的报春使者,要么是纤尘不染的高洁代表,但是今天我们要来接触的这个“梅”在作者龚自珍的笔下展示出的却不是“傲骨”“丰姿”,而是令人心酸的“病梅”!(幻灯片2标题)请大家将课本翻到24课《病梅馆记》。(板书:课题)

二、提出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师:这篇课文的学习啊,我想请大家注意两点,第一,它是一篇自读课文,第二,单元提示告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着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观点,理解作者寄托的政治理想。所以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并且也来学一些文言文自读的方法。(幻灯片3教学目标)

三、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扫清词句障碍,读懂文字。

师:早自习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听听他在字词的读音上准不准确,句读的停顿上恰不恰当。

(生读课文)(幻灯片4字音和断句)

师:大家觉得他读的怎么样?(生点评)屏幕上是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有两个比较长的句子我们一起来断一断句。

师:大家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疑难的字词句对你造成了障碍?或者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如何来解决一些疑难的字词句的?把你的疑问或者经验方法说出来,我们一起交流!(如果学生提不出来什么问题,就由老师来设置障碍。)

(一)实词:

1、以欹为美,正者无景;(倾斜)(对称性的结构,联系上下文语境)

2、固也。(本来)(调动积累:人固有一死)

3、使天下之民斫直(用刀斧砍)(掌握新知)

4、明告鬻梅者(卖)(联系成语:买官鬻爵)

5、遏其生气(阻碍)(组词法:遏止、遏制)

6、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辱骂)(根据字形“言”字旁)

7、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设立)(组词法:开辟)

8、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用尽)(组词法:穷尽)

(二)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怎么样强调一种状态)

1、夭其稚枝夭,使动,使…早死,摧折。

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病,使动,使…弯曲、使…病,损伤。

3、纵之顺之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理顺。

4、必复之全之复,使动,使…复原。

全,使动,使…健全。

(三)虚词:

1、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介,把;目的连词,来。)

2、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独。)

师:在文中“之”出现23次,“以”出现14次,请大家下去后归纳整理这两个字在文中的含义及用法。

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观点,读通文意。

师:扫清字词障碍之后,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能不能像读现代文一样明白晓畅。

(全班齐读)

师:下面,请大家带着这样三个问题进入课文,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用笔在文中勾画相关的句子。注意寻找关键词。

1、作者笔下的“病梅”具有怎样的特点?

2、“江浙之梅皆病”是哪些人造成的?他们做了什么?

3、对于这些“病梅”,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他又是怎么做的?

明确:1、曲、欹、疏

2、文人画士――(黑手)

告鬻梅者――(帮凶)江浙之梅皆病:斫、养、删、夭、锄、遏

鬻梅者――(杀手)

3、泣之

疗之――纵、顺、毁、埋、解、复、全、辟、

贮之――穷予生之光阴

3、三读课文,探究质疑思考,读透文旨。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有新的感悟和发现,读出你的疑问或者感悟,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全班自由读,交流讨论)

师:比如――许多盆景艺术和文人画士笔下都是像文中“病梅”这样的姿态,宋代的林和靖(梅妻鹤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什么作者要如此痛心疾首地申讨,又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来“疗梅”?难道作者只是想借此表达一种与众不同的审梅观吗?“予本非文人画士”,难道作者不算是文人?那么这里的“文人画士”是指的哪些人呢?

能否从“文人画士”“未可明诏大号”的“诏”看出来他们的身份?

师:那么,这篇文章不是就梅写梅,而是有寓意的哟。那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寓意?我们要来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看看龚自珍究竟是怎样一位诗人。(知人论世)

(1)龚自珍,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先驱之一。他自幼展露才华,有政治抱负和理想,与林则徐是好友,共同宣扬改良主义,呼唤政治改革,追求个性解放。《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课文主旨相同)

(2)八股文

从注释1可以看出,龚自珍生活在清代后期,而清代对于人才的禁锢是非常严重的。这个时期的科举制度有了一个法定的文体――八股文。(幻灯片)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民的思想。如深受其害的代表范进、孔乙己――范进拍手大叫“我中了”。孔乙己手按碟子:“多乎哉?不多也。”(其他细节均可)

(可见八股取士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摧残。)范进中了举人而发疯,孔乙己贫困潦倒一生还要卖弄自己所谓的文采,这是失意文人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

(3)文字狱

清朝封建统治者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

小结:

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借梅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那么这种写法就是――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的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态,正是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4、四读课文,品味语言内蕴,读出感悟。

师:在我们知道了梅是人才之后,整体把握了之后,我们会发现这篇看似写梅的文章,字字是泪,字字是血。再读文章,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语言饱含情感,很多词语别有滋味,试着在文中找一两处你新发现的字句品一品,读一读,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①“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②“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明确:如“安得”让我想起了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在这里,我们又何尝不是看到了一个为了尊重人才、解放人才而甘心受任何打击、甘愿献出自己所有战斗激情的龚自珍呢?

四、小结学习方法: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文言文的四步阅读法――

1、初读课文,扫清词句障碍,读懂文字。

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观点,读通文意。

3、三读课文,探究质疑思考,读透文旨。

4、四读课文,品味语言内蕴,读出感悟。

在理解文言实词的时候也学会了一些推敲字词的基本方法,在理解文章内容观点,读透文旨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一种重要方法:知人论世。当然还有结合单元提示和课后习题的“瞻前顾后”法。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都要做到:学有所得、情有所动、心有所悟。

五、总结:

1000多年前,龚自珍写下这篇《病》,呼唤要尊重人才,解放人才。今天不也流行一句话吗?21世纪最缺乏的是什么?人才!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掉自己身上的娇气、俗气、怒气、怨气、晦气,多一些骨气、傲气、才气、朝气、浩然正气,做一个意气风发的新青年,做一株迎风傲雪的健康之梅!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的一词多义的积累,整理“以”和“之”在文中的含义用法。

病梅馆记翻译 篇6

5.(1) A (2) B (3) A (4) B 6.A、D

7.璱人、思想、文学、托物言志、人才观

8.不拘一格降人才

9.以树身倾斜为美,端端正正的就没有好形态。

10.有人把文人画士这种独特的嗜好和隐私明确地告诉卖梅树的人

11.我买了三百盆梅树,都是病态的,没有一盆是完好的。

12.我本不是文人画士,甘愿蒙受羞辱,开辟一间“病梅馆”来安置它们。

13.①通“翌”,翌日,第二天 ②好坏

14.D

15.①宋濂把实情一一地回答。

②品格好的人跟我是朋友,我了解他们。

16.反映宋濂品格端正。

17.①将要 ②暗暗 ③用力举起 ④闭口

18.C

上一篇:读幼学琼林有感下一篇: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质量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