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建议

2024-05-16

翻译建议(共8篇)

翻译建议 篇1

一、引言

翻译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翻译技能和语言能力。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考查学生综合性语言技能的标尺之一。因此,翻译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翻译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一个薄弱环节,而高职学生普遍英语翻译水平偏低。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大多是从应试教育中过来的,但是高职的录取分数线要比普通本科院校低,所以,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薄弱。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翻译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知道忠实和可接受性的度,常常出现翻译病。

如在长句的处理上,有些学生在翻译时只知道逐字翻译,不善于变通,不善于调整从句的类别,不能根据英语句子的特点,理清长句脉络,分出主次,致使译文不能打破原文语序,句子太长,不符合中文的习惯。又如逻辑关系混乱不清,不能将原文的隐含信息深入理解并在译语中表现出来,或是过度发挥,言过其实。其原因应归咎于高职学生缺乏翻译技巧方面的知识。

(二)高职学生缺乏西方文化知识和社会背景知识。

学生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就会产生误译的现象。如:He was born blue-blooded.不少学生译成:他出身贫寒。实际上,“blue”一词在英文中有“高贵”之意,故该句应译为:他出身高贵。

(三)在语言结构转化上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向。

不同的语言结构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的差异又造成了不同语言的语义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翻译时思维脱不开源语的结构方式,过分遵从原文的词性、语序和结构,使译文洋化而不自然。如:He was so tired that he couldn’t say a word.(他累得不行,话都说不出来。)不少学生译成:他是如此的累,以至于说不出一句话来。

(四)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待提高。

译文语言平淡,不精练、不形象,累赘且缺乏文采,不能用译语表现法再现原句的神韵。在篇章结构上,不能把握原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衔接,致使译文结构松散,上下不连贯。

三、加强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建议

(一)让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通常大一只开设一门英语精读课,到大二时,学生就开始学习专业英语了,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翻译基本理论的学习。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可开设一门翻译课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或不定期地进行翻译讲座,较系统地讲授一些翻译理论和技巧,并通过翻译实践培养学生的把握语句与语篇结构能力、语感认识及双语驾驭的能力和语境认识及准确理解上下文的能力。

(二)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因此,文化是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之一。学生不仅要了解外国文化,也要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还要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在翻译教学中,对待文化因素的处理,大的原则是向读者传递准确、真实的信息,完整的源语文化,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提取文章信息,抓住源语所欲表达的意思。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系统地从教材的每单元精读课文中选出两至三个能体现明显的英语结构特点的句子着重进行翻译练习。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现场翻译,然后引导全体学生找出黑板上各译句的优缺点,最后得出较理想的译文。在此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英汉之间、黑板上的译文之间、黑板译文与自己译文之间进行多次反复的对比、判断。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进行比较才能显示出来。所以,拿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学生就能自己慢慢地得出英语的语言特点和汉语的语言特点,在比较和鉴别的基础上学生的翻译能力也能渐渐地提高。这种由个体带动整体的翻译比较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是很有帮助的。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翻译讲座,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文章所要求的语言特点、语言风格和翻译特点都是不同的,如天文、地理、军事、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要让学生懂得无论何种文体,翻译不仅是要将源语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概念、思想、价值和感情传递出来,而且要将表达这些东西所用的文体和风格用译入语表达出来,充分发挥译语的表现力,完整准确地将源语的信息、意义、文体和风格传达给译语读者。通过对这些语言和翻译知识的了解,学生自身也会意识到培养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的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用词方面,要做到用词准确,通过上下文及全篇内容,分清词的概念意义和词的隐含附加意义,根据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常识来确定一个词或一句话的真实含义,避免错误理解词义或望文生义。

(五)培养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在一定的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翻译教学应从改错的做法中解脱出来,把重点放在发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上。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挑选翻译材料,翻译自己喜欢的文章,以利于发挥个人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学生还可按要求把自己的译文和名家的译文进行对比,或进行小组讨论,找到自己译作中的精彩之处,并从名家译作或同伴中吸取营养。语言能力的提高,建立在一定量的翻译练习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质的提高,所以,大量的翻译实践必不可少。

四、结语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翻译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高职英语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翻译是一个非常辛苦、费心思并需长期实践的工作,我们不能苛求学生一蹴而就,但要学生有恒心、耐心、决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辅之有效的指导与大量的翻译练习、阅读欣赏,对学生因材施教,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翻译水平和语言能力,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一定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穆雷.中国翻译教学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1-11.

[3]刘宓庆.论翻译者的技能意识.中国翻译, 1987, (5) :1-20.

[4]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3-46.

翻译建议 篇2

引言:商务英语在我国属于特殊用途英语范畴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将其归为专业英语。在美国,商务英语指的是“商务沟通之用语也”。它注重的是在商务沟通中口语与书面表达的正确的字、词、句、段落甚至文章的特有结构与规律。翻译是我们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素养。因此,翻译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且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高职院校的翻译课程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据我观察,翻译课程虽一直被归类于实践实训课程,但实际的翻译教学却仍是以翻译理论学习为主。因此,我认为翻译课程教学应该进行改革,应该加强并突出高职教育这一特点。

一、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通过这两年的学习,我发现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我们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词汇量也相对较小。在翻译过程中,即使是一般性文字材料,也会遇到生词,更何况是将来专业词汇使用较多的商务文本材料。这样,由于专业词汇量不足,不仅使学生的翻译速度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如果学生缺乏耐心、望文生义,将难以得出准确的译文。

﹙二﹚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系,中西文化差异对两种语言的语义信息转换具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动物、植物、数字和颜色词汇内涵在中西方有很大的差异。而我们学生知识面普遍不广,缺乏对翻译材料相关文化及社会背景知识的了解,往往还是习惯于用中式思维方式来理解、分析和翻译英语,对商务知识理解掌握不够,常常闹出很多笑话。

二、关于翻译教学改革的思考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毕业即能上岗。这一要求就意味着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就是指能够熟练地运用翻译技巧处理商务活动中的英汉互译。而传统的翻译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翻译教学的效果,培养的翻译人才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针对目前的翻译教学现状,欲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须对以下各方面进行改进。

﹙一﹚我们所学的专业是商务英语专业,所以,翻译教材也应与商务英语挂钩。而我们现在用的教材,却是存文学性的翻译,且文中内容大多老旧,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吸引不了学生。因此,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对翻译课本进行更换,选用那些与商务知识有关的翻译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二﹚除了翻译教材需改进外,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影响了翻译教学的效果,欲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须全

面加强学生语言基础。众所周知,相对于本科学生

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甚至连汉语运用能力也不够好,而实践证明这三方面能力与翻译能力是相铺相承的。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提高翻译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也就是要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中英文语言逻辑、语法、修辞和词汇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通过翻译训练提高翻译水平。所以,我觉得在平时的翻译教学中,应加强这些基本能力训练。﹙三﹚增加文化知识的输入

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理解距离也是引发误解或误译的触点之一。有一些词语由于文化内涵的差异,其英语涵义与汉语涵义不对等,有些辞典的释义、翻译可能不够准确,会造成理解或表达上的偏差。所以,文化知识的学习对翻译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益处,对时代背景、文化国情、社会风俗、风土人情、经济政治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原文的意思。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语句、篇章也能很快地断定是否正确、通顺。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产生英汉语言差异的各种文化和历史原因,掌握英汉语言及文化差异在商务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培养他们遵循文化意识及译语表达习惯,有效地降低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提高他们译文质量。翻译中理解常常是第一位的,没有对原文意思准确、到位的把握和理解,就不可能有忠实、精确的表达。专业英语翻译在准确方面上的要求比普通的文学翻译要严格得多,因为专业英语的翻译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其对选词的精准要求不能有丝毫马虎。商务英语的教学对于理解的要求更是要高一步。教学中有大量专业知识需要讲授,有不少内容需要探讨,有许多概念需要界定,有诸多定义需要明确。这就要求译者或教者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还要尽可能多而广地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不仅如此,还要对这些知识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和娴熟的掌握,这样才能谈得上专业的教授和知识的传授。专业英语教师进行商务英语教学与翻译尽管语言上有一定优势,但在词语的专业涵义把握上,在对专业背景知识的了解上却可能处于劣势。这里有对词语涵义的理解问题,有文化差异方面的理解问题,有词语的专业界定上的理解问题,也有词语上下文的专业背景方面的理解问题等。﹙四﹚加强实务技能训练

翻译教学需要翻译理论的支撑,但又不能过分偏重理论,教师更不能把理论作为教条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忽略技巧技能的训练。而在我们学校,翻译老师在上课的多数时间都是让我们抄书上的定义和例句。现在很多课程都在进行任务型教学改革,但大多还是停留在理工科实践课程上,实际上,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也是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法的。我认为,有些理论是必讲的,如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常用的翻译方法,如减译法和增译法、直译法和意译法等。但进行理论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促使学生能用这些理论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句子或段落的处理技巧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去逐步揣摩如何在实践中恰当地应用翻译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明显优于繁琐的理论知识讲述。

(五)课程考核标准和方式的调整

目前我们商务英语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缺乏统一,教学内容的安排较随意,翻译教学重点不突出,考核目的不明确,更不用说统一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具体表现为: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题型较为单一,多为单句和段落翻译,以致覆盖面窄,无法突显专业要求;有时候为了增加题型变化,考察某句或某段的译文所依据的翻译方法,这种过分偏重理论的题型必然导致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轻视。这样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必然无法科学客观地对学生翻译能力进行评估,无法系统地考核学生的翻译素养和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呢?首先必须调整翻译课程的教学大纲,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明确考核目的;然后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大纲来灵活设置课程考核标准和方式,有针对性地丰富考察覆盖面,将平时的翻译实训也纳入考核范围,在巩固所学翻译知识的同时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专业素质,达到我们翻译考核的最终目的。

﹙六﹚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有很多时间用来实训,但是实训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我建议在实训期间,老师多发一些真正在公司里需要翻译的资料,这样不仅为学生开阔了眼界,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三、结论

翻译建议 篇3

真题点评

82. You shouldn’t have run across the road without looking. You ___________ (也许会被车撞倒的).

真题解析:此句考查的难点不在于词汇,而在于虚拟语气的用法。由已知信息中的“shouldn’t have run across …” (不该……)可知,这句话要表达的是对过去行为的责备。而题目中所给的中文“也许会被车撞倒的”是对过去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的推测,表达的是与过去事实相反的一种情况,因而应使用虚拟结构“might have done …”(可能会……)。“撞倒”的英文表达为knock down,再结合题目中所给的中文,考生可推断出该句需要翻译的部分应使用被动结构,由此可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might have been knocked down by a car

考点延伸:

(1)考生除了需要掌握上述参考译文的结构和用词之外,还应掌握其他类似的“情态动词 (would/should/could/couldn’t)+ have done”的虚拟语气句型。

(2)考生需要特别留意六级翻译对if引导的虚拟语气结构的特殊考查方式。我们知道,当if引导的虚拟语气句型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时,基本的句型结构为“If +主语+ had done, 主语+ would/should/might/could + have done …”。但六级翻译题目中在考查这一句型时,常常省略其中的引导词if。而当if被省略时,从句就需要倒装,变为“had +主语+ done, 主语+ would/should/might/could + have done …”的形式(注:主句和从句的位置可以互换)。

例:This example cannot tell how able the young man might have been had he grown up under mor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 (假如他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下成长).

(3)除了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结构,考生还应关注与现在及将来事实相反的虚拟句型结构。尤其是当虚拟句型中的谓语动词是be动词时,考生应注意选择be动词的正确形态来答题。此处略举几例供考生参考。

① It’s high time that measures were taken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issue (采取措施解决就业问题).

② David usually talks as though he were delivering a speech at an assembly (仿佛在大会上发表演说似的).

83. By no mea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把自己当成专家), although he knows a lot about the field.

真题解析:本题首先考查的是固定搭配“regard … as …”(把……当成……),其次考查的是由by no means放在句首引起的局部倒装结构。考生应该知道,当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或词组位于句首时,主句需要局部倒装,即将助动词、情态动词或be动词提到主语前面。除了掌握以上两点,考生还需要判断译文使用何种时态。由于该句的从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knows),为保持时态一致,主句也应使用一般现在时。综合这三点,考生可以得出正确的译文。

参考答案:does he regard himself as an expert

考点延伸:

(1)对于上述固定搭配“regard … as …”,有些考生可能会想到用意义相同的“consider … as …”来替换,这样也是可以的。不过,考生应知道,“consider … as …”也可以表达为“consider … to be …”,比如“I consider him as my hero”与“I consider him to be my hero”是等同的。

(2)局部倒装结构是六级翻译常考的语法点。考生要知道,当“only +状语/状语从句”结构以及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或词组(如“scarcely … when …”“hardly … when …”“no sooner … than …”“neither … nor …”等结构中的否定词)位于句首时,要将助动词或be动词置于主语之前。考生特别要注意“neither … nor …”这一结构在英语中的灵活应用。“neither … nor …”在实际运用中有可能不出现完整形式,而是在句首使用一个否定结构,继而在随后的并列句中运用nor结构,此时考生也要运用局部倒装结构。

例:Mike was not hospitable to the visitor. Nor did his girlfriend say a word of welcome (他女友也没说一句欢迎的话).

84. He doesn’t appreciate the sacrifice his friends have made for him, ___________________ (把他们所做的视作理所应当).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固定搭配“take sth. for granted” (把……当做理所当然)。这一结构对很多考生而言比较简单,但要正确解答这一道题,考生还需要关注整个句子结构。该题题干已知信息部分已经有主语和谓语了,再结合题目所给中文,考生便知空格处要填入动词take了。根据英语造句的原则,空格处要么填入“逻辑关系词+分句”的结构,要么填入非谓语结构,以避免出现“两个谓语动词共用一个句号,但两者之间却没有逻辑关系词”的错误。由此考生可以得出两个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and he takes what they have done for granted/taking what they have done for granted

考点延伸:

(1)考生一定要谨记英语造句的原则:当两个或多个动词出现在同一个英文句子中时,要么通过逻辑关系词,要么通过非谓语的形式将动词组合在一起。如果动词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就要通过并列连词来体现;如果动词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则通过从属方式来处理。但无论如何,都绝对不能像汉语中的动词那样简单地逐一摆上。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句来体会这一点。

例:I had a very good seat and 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 but I did not enjoy it because 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were sitting behind me, and they were talking loudly.

译文:我座位很好,这出戏也很有趣,但是我没有能够好好地欣赏它,因为一对青年男女坐在我身后,他们在高声说话。

nlc202309041011

(2)考生还需要知道如何处理英语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在英语中,划分一个句子单位的标记就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志结束的标点符号。当两个或更多的英语句子摆在一起共享一个句号(或感叹号、问号)时,考生也必须清楚地标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并列连词连接,是从属关系就必须要通过从属的方式衔接。

例:I entered the room and saw mother sitting there, waiting for me to come back.

译文:我进了房间,看到母亲坐在里面等我回来。

85. Janet told me that she would rather her moth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干涉她的婚姻).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核心词汇为“interfere with”(干涉),其次考查的是“would rather +从句”的虚拟语气结构。如果要表达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的情况,这里的从句就要使用一般过去时,句型结构为“would rather sb. did sth.” (宁愿某人干某事);如果要表达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情况,从句则要使用过去完成时,句型结构为“would rather sb. had done sth.”(宁愿某人干过某事)。从本句的主句谓语动词(told)来看,宾语从句“she would rather her mother …”要表述的是对过去事实的描述,因此应使用“would rather sb. had done sth.”的结构。由此考生可以得出本题答案。

参考答案:hadn’t interfered with her marriage

考点延伸:

解析中所提到的“would rather +从句”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虚拟语气句型,而短语“would rather … than …”也有类似的用法,考生需要予以注意。

例:My president wants to see me today. I would rather he came to see me tomorrow than today.

译文:我的校长今天想来看我。我宁愿他明天来看我而不是今天。(句中came不是表示过去而是表示将来。)

86.To keep up with the expanding frontiers of scholarship, Edward Wilson found himsel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常上网查信息).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find +宾语+宾语补足语”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宾语补足语是动词时,其既可以是现在分词,也可以是过去分词。当宾语与宾语补足语的关系是主动关系时,宾语补足语使用现在分词形式;当两者的关系是被动关系时,宾语补足语则用过去分词形式。题目中的“查信息”可以译为“search for information”,由于search与宾语himself之间是主动关系,因而翻译时考生要使用search的现在分词形式。

参考答案:often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考点延伸:

(1)除了find之外,see、hear、watch、keep等动词后面也可以接现在分词作宾语补足语,这时动词后的宾语与宾语补足语之间是逻辑上的主动关系,而且该宾语补足语表示的是宾语正在进行的动作。

例:I saw him passing my house just now.

译文:我看见他每天经过我家门口。

(2) See、hear、notice、observe、watch等感官动词接宾语补足语时用法比较灵活,考生应引起重视。这类动词的宾语后可以接不带to的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考生应该明确作为宾语补足语的不同动词形态分别侧重表达何种含义。如果是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时,宾语与宾语补足语之间是被动关系。

例:I saw a student knocked down by a car just now.

译文:刚才我看到一个学生被车撞倒了。

备考建议

笔者建议考生备考六级翻译时参考以下备考攻略。

第一,背核心动词、名词及词组。大部分考生在备考时往往对背词汇感到头疼。笔者建议,考生从最核心的词汇开始背。首先,考生可以就核心的动词、名词及词组进行攻关,尤其是一些动词词组。事实上,六级翻译考试考查的词汇难度不大,但是部分考生由于平时背词汇背得太“泛”,导致记忆不深刻,考试的时候不能灵活应用。对此,笔者建议考生把大纲里的动词词组找出来,然后再与历年真题中已经考过的词组进行对比,把已经考过的词组筛选掉,针对未考过的动词词组进行强化记忆。

第二,强化真题常考语法,达到触类旁通。考生应该对历年考过的语法点进行归类总结。此外,由于同一个语法点会有不同的考查方式,因此考生要注意延伸复习,达到触类旁通的水平。

翻译建议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题型,备考和应试,建议

现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各题型中,翻译题时间短,题量分值少,因此被很多考生忽略甚至放弃,一些教师也建议学生放弃该题。笔者认为该项在整个考试中看似无足轻重,实际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直接影响,考生若能在考前相当一段时间之前加以重视并有计划有重点地复习,则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笔者建议广大四级考生加以重视。

一、掌握科学的翻译步骤,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

第一步,通读全题,包括已知英文部分和需翻译部分的中文,从宏观上确定需翻译部分的结构和时态。需翻译部分有可能位于句子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有可能是一个短语、一个从句,也有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分句。无论哪种情况,考生都必须重视已知部分,它往往决定着需翻译部分的结构和时态。同样的一个句子,已知部分不同,需翻译内容的译法也会不一样,考生要灵活掌握。如2012年12月真题中有一题:Hardly had John finished his introductory remark__________(他就被听众打断了)。参考答案是when he was interrupted by the audience.若将已知部分改成No sooner had John finished his introductory remark,此时答案就应变为than he was interrupted bythe audience。

第二步,从微观上斟酌需翻译部分的重点表达,确定关键的单词或短语,最好是最恰当的表达。实在想不出来的情况下可将中文进行同义转换,在不影响整句话结构的前提下换用自己知道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方式。笔者研究了从2008年6月到2012年12月的历年翻译真题,发现很多题目的答案并非唯一,如2012年6月真题中有一题:The famous novel is said to__________(已经被译成多种语言),其中“多种”可翻译为multiple,也可用一个很简单的,即使基础较差的考生也熟知单词many。另外,2011年12月真题中,Charity groups organized various activities to__________(为地震幸存者筹款)。其中筹款可以是raise money, collect money,也可以是raise funds;地震幸存者可译为the survivors from/of the earthquake,也可用定语从句people who survived the earthquake来表达。

第三步,动笔翻译。前两步对于成功的第三步是必不可少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考生若忽略前期思考而草率下笔,就很有可能在语法结构上犯下致命错误。

第四步,考生完成翻译之后,应默读全句并检查有无单词拼写、大小写、单复数、冠词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问题。

完成以上四步,笔者认为才是一个完整的翻译过程。平时练习中,考生更要按照这四步要求自己,可能一开始耗时较多,但笔者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必能熟而生巧,起初漫长的思考过程也会浓缩为你脑海中的一转念。

二、注意英语语言知识的长期积累,这是翻译技能的庞大基石。

一是词汇量。很多学生看一些四级词汇书,在考前突击背单词,这样可能会达到一定的效果,但非最佳方法。对英语词汇的掌握应该从发音、拼写、意义和用法等角度综合把握,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去理解和记忆,从构词法的角度以群组为单位来记忆单词是比较好的方法。例如记忆高频词employ,考生可顺便复习它的其他变体,包括employment, unemployment, employer, employee, unemployed,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语法结构。四级考试翻译题型在语法方面对考生的检验有明显的侧重点。笔者统计了2008年到2012年的翻译真题中的语法结构,发现虚拟语气考过9题,动词不定式6题,倒装4题,动名词5题,其中仅have difficulty (in) doing something这个固定用法就考过3次,强调句型3题,介词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3题,分词作状语2题,情态动词表示推测2题,各种从句6题,仅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就有3题,被动语态和各种时态渗透在各个句子内部。虽然英语语法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但是考生如果把握基本的内容并重点掌握四级翻译中频繁出现的语法考点,就足以应付四级翻译。

三是良好的英文书写。很多考生平时书写马虎,不规范,在紧张而时间有限的四级考试中更是书写潦草,不仅让阅卷教师难以辨认,更有一些会引起误解。有的学生书写的u和a, r和v, g和y, l和c难以区分,增加了翻译丢分的可能性。因此笔者建议各位考生一定规范书写,少敲键盘多动笔,必要时可买一本英文字贴来练习。

翻译建议 篇5

360教育集团说,关于加拿大留学签证申请资料翻译的16个建议

1.首先,资料的整理要干净、整洁、漂亮、有条理、排放有逻辑。1998年的时候,也不怎么会用电脑,翻译了一个东西,着急忙慌的就给领导送去了,领导首先看了排版就问我:佐红,学过美学不?上过大学,知道什么是美不?你重新排版,然后给我。当时的批评那是很有震撼力的,感觉就像老师批评爱迪生的小手工一样。不过,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学习,必须学习,之后找了领导的秘书问了该用哪种字体、段落格式等,后来,完美交工了。因此,在此后的多年工作中,我一直注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完美结合,至今,也没有发现能在排版上超过我的人,也没发现我这么幽默而且能吹的人!哈哈!

2.要成为一名好翻译,你必须博学,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碰到什么内容要翻译的,至少你都要了解一些。

3.如果要翻译特别专业的,则必须首先学习专业知识,否则你翻译不了。比如“空客A380的制造技术”。你试试翻译一本我看看!

4.首先要阅读所有的原始文件,要尊重原始材料中出现的固定译法。比如翻译洛基山学院,你可以任意翻译为 Rocky College, Rockies College, College of Rockies, Mount.RockyCollege, Rocky Mountains College, 或者是Rocky Academy,Rocky Institute.其实,你看一下通知书就知道,我们的准确名称是 College of the Rockies.你写别的,都是错误的。

5.翻译一定要一致,比如在不同的地方都要提及“北京市第一中学”,如果你按照学校的固定译法Beijing No.1 Middle School, 就不能在不同的地方任意的改变译法为Beijing No.1 High School, Beijing City No.1 Middle School, 或者其他的形式。

6.有些比较长的名称,不能出现太多的逗号或者of,比如翻译北京市朝阳区星巴克咖啡厅,简单翻译为Beijing ChaoyangStarbucks Coffee 即可,如果你翻译为 Starbucks Coffee, ChaoyangDistrict, Beijing City, 这个译法看起来有点像地址。如果你采用古典的译法Starbucks Coffee Shop of Chaoyang District of Beijing City, 我也不能说你错误,只能说不够简洁。

7.翻译一些著名的机构、学校、公司、政府,则需要查询被认可的固定的译法,切不可自行翻译。免得让人笑话。

8.注意排版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码等都需要考虑。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则看看国外的书籍、学校的宣传册、和网站,看看加拿大人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字体,段落长短等。

9.翻译分为全译和简译。如果是毕业证,成绩单,工作证明,则采用全译的办法。如果是户口本、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和公司合同等,则可以简单翻译,把最主要的信息都翻译出来即可,无须逐词逐句对应的。有的文案把户口本的说明和厚厚的合同与银行对账单都逐行翻译,真的是不必要的。签证官看一个案子,只有5-10分钟,哪有时间看的那么仔细啊。

10. 信、达、雅是翻译的3个要求,也是3个境界。初期,你要用简单的词汇做出尽量准确的翻译。之后你要讲究语言和用词,你不能10个句子,开头都是 I。如果这样,我只能说,唉,你真的很单调啊!如果你的译文让外国人觉得清楚、有力量、有感情,那么你就成熟了。

11.很多特别长的名称,比如“大腕美容美体健身养生馆”,这是一个虚拟的名称啊,简单翻译即可“Celebrity Health Club”

12.关于银行对账单和股票对账单等大部头的文件的翻译:整理好对账单以后,要进行标注对账单。具体标注哪些内容?一定要把对账单首页的银行名称、账号、户名、记账日期和资金余额或者资金发生额这些项目都要用荧光笔描一下,然后在旁边用英文进行标注。只要在对账单的第一页进行标注即可,一定不要在每一页都进行标注。有的厉害的,把整个对账单都重新排版翻译一遍,我觉得那是真累啊,宝贵的时间做的基本都是无用功。

13. 有些文件是不需要翻译的:身份证复印件,存单,存款证明

14. 关于学习计划的翻译:要合理分段,别弄个了一页就2段,令人无法呼吸。一般,5-10行,必须分段。段落清晰。

15. 关于资金来源说明的翻译:也要排版合理,看起来像CFO或者律师的文件,这样才够专业。

翻译建议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翻译,常见错误,教学建议

1.四级翻译改革

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 (2006修订版) 》, 英语翻译将作为考查学生英语能力水平的一项测试[1]。 自2013年12月份开始,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汉译英翻译测试进行改革。形式上, 由一句一题, 调整为段落翻译。 时间上, 由5分钟一句调整为30分钟一篇文章。 内容上, 由涉及学习生活的基本表达, 调整为涉及中国的传统习俗、经济、社会活动等多方面。 可见, 新的考查方式考查的不仅是考生基本语言能力, 更是学生的输出能力。 考生不仅需要译出句子主干、修饰成分, 还需要思考使用何种连接词衔接上下文。 时间的调整更严格要求考生从宏观上把控审题、翻译的时间。 有的学生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在阅读题目上, 或纠结于某些单词的表达而停滞不前, 出现做不完的情况。 此外, 考生应注重平时的语言积累, 尤其涉及中国特色的一些词汇和短语。

2.四级翻译教学反思

从一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角度来看, 不少考生已经学了十多年的英语, 呈交上来的翻译仍然是漏洞百出, 语法有误, 逻辑不清。 因此, 若是教师仍然按照旧的教学模式, 从词汇背诵、语法结构、句子模板等, 无目的地给学生辅导翻译题, 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翻译应试问题。

因此, 新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该是重复学生已经学过的语法, 而是从学生的常见表达错误入手, 查漏补缺。 语用学家Stephen Pit Cord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研究二语习得者语言偏差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理解学习者的语言偏差, 有针对性地展开探讨, 对语言学习者的发展有积极作用[2]。 除此之外, 大学英语教学更应该在文化上与初高中教学有所区别, 强调文化的差异性。 教师应比较中英文化差异, 带领学生领略语言使用的差异。

3.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突出语言错误

虽然大多数汉语与英语的句子成分有相似之处, 只要能把汉语的主谓宾结构找出, 英语的句子主干就相应地确定了。然而, 由于地域风俗的差异, 两种语言的具体差异亦不可小觑。有学者总结出, 英语注重形合 (hypotaxis) , 即句子的结构完整, 成分组成遵循一定的约束;汉语注重意合 (parataxis) , 强调语义和逻辑, 常常省略或者添加句子成分, 让读者意会文字间所体现的意境之美[3]。

3.1英汉名词修饰词混淆

为了使语言表达更丰富, 英语和汉语都经常给名词添加修饰语。 回顾四级的考题, 考查最多的修饰成分是限定词、形容词、主谓结构/从句。 但是修饰语在两种语言里的位置有所不同, 英语的修饰语既可置于中心词之前, 又可置于之后, 而汉语的中心词则常置于修饰语之后。

【例 】互联网的日渐流行带来了重大的社会变化。 (2014年6月份真题)

【 学生译文 】Internet was becoming popular brought major social changes. 英汉修饰语位置存在差异, 造成学生安插句子修饰成分时认识混乱, 翻译的句子存在歧义。

3.2英汉谓语与表语混淆

汉语的谓语与表语有时连在一起, 表面上看该谓语与表语属于并列关系, 但更严谨地看待两者逻辑便可发现, 中间其实省略表明两个谓语间逻辑关系的词。

【例 】这项比赛证明是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好办法。 (2015年12月份真题)

这句话中并列的谓语和系动词为“证明”与“是”, 在英文翻译中需将其翻译成proved to be。 英文翻译多了一个介词to, 用以在逻辑上表明be是prove这个动作结果的详细解释。 正因存在这种差异, 导致许多中国考生见到谓语表语成分太多时望而却步, 难以理清其中的结构形式。 从学生所提交的译文, 通过分析其句子处理办法, 可以将其错误分为以下几类:

谓语表语间无关系体现

【 学生译文 】This contest has been proved which is a good way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places.

该生把该句拆分成主句与定语从句, prove与is处于同等位置, 使读者误解原意为“该比赛被证明了。 该比赛是促进中国与其他地方文化交流的好办法”, 至于被证明了什么东西, 却没有清楚地表明了。

漏译谓语或表语

【学生译文 】This competition proved a good way that promoting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该生直接漏译“to be”, 扭曲了句子该有的意思, 使“a good way”成为被证明的对象, 而不是证明得出的结果。

多译表语

汉语中有个特殊句式叫“是……的”, 常用于强调中心语或表示, 在对应英语时可以不用译出。 然而, 它的“是”字容易被学生混淆成英语的系动词。

【例 】中国的互联网社区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 (2014年12月份的真题) 。

【 学生译文 】The Internet community of China is the fastest developing in the world. 原文中的 “ 是… … 的” 句式用于强调互联网发展最快这个事实, 无实在意思, 可以不译出来。 然而, 学生却将其翻译成句子的系动词, 并弱化了重要的谓语动词“发展”。 可见该生没有分析清楚“中国的互联网社区”的谓语是“发展”, 因此混淆了译文的谓语。

3.3英汉多谓语混淆

为了避免重复, 汉英都是有的句子都只有一个主语, 并且主语发出了多个动作。 与英语不同的是, 汉语中有的句子第二个谓语前就是逗号, 从字面上看两个谓语都是独立存在的, 不需要因为其他谓语的出现而改变句法, 如下列三个真题例句。然而转换成英语时, 不少学生倾向直译, 产生错误句子。

【例 】茶是中国的民族饮品, 也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12月份真题)

【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并正在吸引大量外国投资。 (2015年6月份真题)

【例 】 来自87个国家共计126位选手聚集在湖南省省会参加了从7月6日到8月5日进行的半决赛和决赛。 (2015年12月份真题)

三句均是主语在句首出现, 并且执行两个动作。 以下为学生的错误翻译, 错误多为以下几种类型:

谓语直译:

【 学生译文1】From 87 countries added up to 126 players gathered in the capital of Hunan Province took part in the semifinal and final from July 6 to August 5.

【 学生译文2】There are 87 country amount of 126 players come to Hunan Province join the half of final game and final game from July 6th to August 5th.

从两位学生的翻译原话可以看出, 学生对主语发出的每个动作之间的逻辑不清晰。“共计126位选手”译成了added up to 126 players, 或是There are 87 country amount of 126 players混淆主语, 增多了一个谓语add/表语are。对于其他两个谓语“聚集”和“参加”, 也是直接译成gathered/come和took part/join, 中间无任何连接成分。虽然该生努力将句子的成分呈现出来, 却成了东拼西凑的语句, 没有内在联系。

主谓成分不清

英语的谓语增加到三个以上时, 学生的翻译能力显得更弱, 甚至连主语和谓语都混淆了。

【例 】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事故后, 中国的核能开发停了下来, 中止审批新的核电站, 并开展全国性的核安全检查。 (2014年6月份的真题)

该句包含“停”, “中止”和“开展”三个谓语, 理清三个谓语动词的逻辑关系至关重要。

【 学生译文 】After the Japanese nuclear station accident happened in March, 2011, China stopped developing nuclear power stations,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worker began to make national nuclear safety check.

由此可见, 汉语看似简单的句子, 其实里面的每个成分都不是独立的, 在英语中必须通过连接词的连接, 使其内在逻辑和结构呈现。 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未必能够深刻体会这一点, 只将汉语句子表面的成分直译, 导致句子出语法漏洞百出、思维逻辑混乱。 针对以上几点, 下面将列举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4.四级翻译的重点教学建议

4.1名词修饰语

名词在篇章中尤其重要, 常承载着句子的主要信息, 在句子充当主语或宾语, 也是使句子结构完整的重要前提。 考生常面临的苦难不是单个名词的翻译, 而是看似复杂的名词短语, 因此四级的翻译练习应该先从名词短语入手。 名词接受修饰语的限定, 如物主代词、形容词、介词词组、从句。 在汉语中, 被限定的名词前常跟着“的”字;在英语中对应的翻译方式有很多, 这也是未来四级的重点考查内容。

如2015年12月的真题中, 就出现了7个含有“的”字的名词短语:孩子的学习、他们对孩子的首要要求、中国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大的成就、自己的时间兴趣和爱好、更好的条件。通过分析可见, 这7个名词短语的修饰成分各有不同, 有所有格“孩子、自己”, 也有形容词“竞争激烈、大、更好”。 通过对比近三年的真题发现, 名词所有格、形容词、名词修饰语的应用最多。 前两种的运用较简单, 重点在于单词的拓展, 而名词修饰语则运用广泛, 应在四级辅导中加以重视。

名词修饰语主要体现在介词of的运用, 它就像一个桥梁, 在两个看似独立的名词之间搭建起关系, 形成主次关系, 一个名词修饰另一个名词, 通常被修饰的中心语在这个桥梁的左边, 与汉语的中心词放最后刚好相反。 根据牛津高阶英语词典 (第7版) 的定义, 再结合四级翻译练习, 可将其分类为:

物品附属

【例 】茶是中国的民族饮品,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12月份真题)

该句的第二个名词短语由名词“中国传统文化”与“组成部分”构成, 附属的成分放在短语的前面, 构成名词短语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物品特征

【例 】中国教育工作者早就认识到读书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2014年6月份真题)

该句子的名词构成是“读书”与“重要意义”, 后者指明了前者的特征, 因此可以翻译成the significance of reading。 类似的表达还有“猫科动物中最稀有的成员”或“阅读的兴趣”, 或“装修的目的”。

抽象动词的影响

【例 】随着技术和安全措施的改进, 发生核事故的可能性完全可以降到最低程度。 (2014年6月份真题)

该句的名词短语“技术和安全措施的改进”与前者略有不同, “改进”是一个动词, 翻译成英文时活用为名词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and safety measures。 较之相近的表达还有“两位男孩的谋杀”或“大熊猫的生存”。另外, 需要提醒学生们, 有些名词短语在汉语中被省略了“的”, 在英文中要将它翻译出来, 才能呈现出介词of前后两者的主次关系。 如“核能开发”应理解成“核能的开发”, 译成the exploration of nuclear power。

4.2多个谓语动词

谓语动词是由主语发出的动作。 在汉语中, 多个谓语的逻辑关系不明显, 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多个动作在句子中的位置有主次之分。 如果把主语看做是一个主人, 谓语是他的仆人, 那么仆人在服务主人的任务上是有所分工的, 不可能每人都承担一样的角色, 正如英语的谓语动词不可能都是原形并列。

如2015年12月份关于中国父母教育的真题中, 共有5句话, 其中每一句都包含一个以上的逗号, 同一个主语, 多个谓语的句子就有3句, 占了一半以上的数量。 针对水平中下的学生, 可以创造一些口诀方便学生记忆, 如“两主独立, 连词中间;一主多谓, 定从介入/二谓改变”。

两主独立, 连词中间

【例 】许多西方人会选咖啡, 而中国人则会选茶。 (2013年12月份真题)

词句有两个主语“西方人”和“中国人”, 虽然汉语句子用逗号隔开两个意群, 但是在英语中这两个分局都是句子结构完整、拥有主谓宾成分的独立句子, 需要连词给两个谓语动词建立并列关系, 译为:Many Westerners would choose coffee while Chinese would choose tea.

一主多谓, 定和介入/二谓改变

【 例 】 葡萄沟 (the Grape Valley) 位于新疆吐鲁番 (Turpan) 市区东北部, 因盛产各种优质葡萄而驰名全国。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将该句拆分成两个小句:The Grape Valle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urpan City of Xinjiang.The Grape valley is famous for its different kinds of high quality grapes.接着根据口诀, 将两句合成定语从句The Grape Valle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urpan City of Xinjiang,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different kinds of high quality grapes.“和”字并列句The Grape Valle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urpan City of Xinjiang, and it is famous for its different kinds of high quality grapes.或改变次要信息的句子, 以该句的谓语动词分词引导句子: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urpan City of Xinjiang, the Grape valley is famous for its different kinds of high quality grapes.

5.结语

目前四级翻译仍是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薄弱得分点, 尽管有学生花费大量精力练习历年真题, 收效却不明显, 语言错误依然如雨后春笋般, 批改了一个又冒出另外一个错误, 令老师费解和头疼。 这需要教师们平时勤于归类, 从查漏补缺的角度入手, 思考学生常写错的一些句子的原因, 总结出学生能够消化吸收的翻译方法, 使四级翻译辅导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 (2006修订版) [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翻译建议 篇7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刚刚结束, 下面我们论述CET4翻译测试解题步骤, 分析2013年CET4翻译测试试卷, 并为以后备战CET4的学子提出一些建议。

二、CET4翻译测试解题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句子, 先看英语不看汉语, 从而判断画线处所填句子的形式、时态。

第二步:看括号里面的汉语句子, 以核心谓语动词为切入点, 找准主谓宾、分清定状补。

第三步:先翻译主谓宾, 后翻译定状补, 切块对应翻译, 重新组合。动词注意时态, 名词注意单复数。

三、2013年6月CET4翻译测试真题详解

87.Although only in her teens, my sister is looking forwardto%% (独自去海外学习) .

解题步骤:第一步:look forward to中的to为介词, 所以后面必须跟名词形式, 出现动词时须使用动名词形式。第二步:划分成分“独自去海外学习”。核心谓语动词是“学习”, “独自”、“去海外”作状语。第三步:切块对应翻译。“学习”=study;“独自”“=by oneself/alone/on one’s own;“去海外”=abroad。重新组合即为答案:studying abroad by herself/alone/on her own。

考查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固定短语介词搭配用法。looking forward to中to为介词, 因此后面的动词为-ing形式。

88.It’s true that we are not always going to succeed in ourventures, _____ (即使我们投入时间和金钱) .

解题步骤:第一步:从It’s true that we...ventures, 可以推出, 画线处应该填写一个句子, 根据主句时态及后面的汉语意思, 时态确定为一般现在时。第二步:划分成分“即使我们投入时间和金钱”。核心谓语动词是“投入”, “我们”作主语, “时间和金钱”作宾语, “即使”作连接词。第三步:切块对应翻译。“即使”=even if/even though/though/although, “我们”=we, “投入”=invest...in sth./spend...on sth./devote...to sth.;“时间和金钱”=time and money。重新组合即为答案:even if/even though/though/although we invest/spend/devote time and money。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让步状语从句及固定短语。even if/even though/though/although等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投入时间和金钱”可以用短语invest...in sth/spend...on sth./devote...to sth.等等。

89.The old couple hoped that their son_____ (将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

解题步骤:第一步:根据主句为过去时及后面的汉语意思, 可推断从句用过去将来时。第二步:划分成分“将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核心谓语动词是“不辜负”, “他们的期望”作宾语, “将”作助动词。第三步:切块对应翻译。“将”=would, “不辜负”=live up to, “他们的期望”=their expectations。当然, 也可用反面法, 把“不辜负期望”翻译成not let someone down。重新组合即为答案:would live up to their expectations/wouldn’t letthem down。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固定短语用法和时态一致原则。“不辜负期望”即live up to one’s expectations/not let someone down;主句是过去时, 从句应为过去将来时, 助动词为would。

90.So hard_____ (他在车祸中受伤) that he had to stay in the hospital for a whole year.

解题步骤:第一步:考虑so hardly这种副词结构放在句首表强调, 后面引导的句子主谓要部分倒装, 因此将had提到主语he之前。由于从句中时态为过去时, 受伤又发生在住院之前, 因此须使用过去完成时被动语态。第二步:划分成分“他在车祸中受伤”。核心谓语动词是“受伤”, “他”作主语, “在车祸中”作状语。第三步:切块对应翻译。“他”=he, “受伤”=be injured, “在车祸中”=in the traffic accident。重新组合即为答案:had he been injured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部分倒装结构和过去完成时被动语态。so hardly这种副词结构放在句首, 后面引导的句子主谓要部分倒装;根据that主句的时态可以推断前面句子为过去完成时被动语态。

91.Nowadays, some people still have trouble_____ (从网上获取信息) .

第一步:根据have trouble (in) doing something这一结构, 画线处应该填写非谓语动词doing something。第二步:划分成分“从网上获取信息”。核心谓语动词是“获取”, “信息”作宾语, “从网上”作状语。第三步:切块对应翻译。“获取”=obtain/get/retrieve, “信息”=information, “从网上”=from the Internet。重新组合即为答案: (in) obtaining/getting/retriev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查非谓语动词的使用。即have trouble (in) doing something这一固定结构的用法。

以上是对2013年6月CET4翻译测试中一套试题的讲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此套翻译试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 除了虚拟语气没出现外, 还重点考查了非谓语动词、倒装语序、让步状语从句、被动结构和词组搭配等大纲之内的内容。当然, 其他版本试题, 考生可以用类似方法进行归类总结。

四、五条冲刺备考建议

以下是对翻译测试题型的建议, 希望对备战CET4的考生有一定的帮助。

1. 多背搭配, 同时利用经典搭配多造句子, 完善语法结构。

2. 强化重点语法知识。如倒装结构、虚拟语气、比较结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

3. 进行翻译练习时, 尽量力求翻译答案多样化, 以便扩展思维, 开阔思路, 掌握重点核心句表达方法。

4. 翻译考点与以前的词汇语法考点基本是一致的, 因此, 尽量在词汇语法的单项选择题中挖掘新四级翻译考点。

5. 深度分析已考翻译试题, 全面掌握挖掘潜在考点, 学会举一反三。

翻译建议 篇8

那么, 如何让我国文化输出更有效率呢?笔者试图通过国际传播学中“二次编码-释码”理论, 分析其在中国文化输出中所起到的作用, 以及其中误差所产生的反作用, 探寻出让我国文化输出更有效率的方法。

一、由主客观原因所带来的二次编码-释码失误及其影响

目前, 我国能如BBC、CNN一般在国际传播链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媒体还没有诞生, CCTV也依然没有做到。究其原因诚然有很多, 比如意识形态的不同。但有一个方面经常受人忽视, 但却是重要的, 那就是编码上的差异。

在同一语言系统中, 传播的过程是一个“编码———释码”的过程, 从意义转换成符号, 再从符号转换成意义。[1]但如果身处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 编码者与解码者不能够直接沟通, 而需要一个二次编码-释码的过程, 这个二次编码的过程是一个跨文化的编码与释码。而在这个二次编码-释码的过程, 由于双方的编码差异, 导致了偏差。在以中国文化输出的这个情况下, 则是二次编码-释码的差异, 导致了外国对中国输出的信息理解产生了偏差。二次编码-释码的差异是可控的, 这从美国强大的文化输出中可以轻易看出来。因此, 我国文化输出时的二次编码-释码的误差, 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的误解, 二是国内媒体自身的有限影响力、对二次编码的轻视、不成熟乃至不谨慎。

(一)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影响

说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误差, 我们以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文字为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汇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文化和语言种类, 所以造成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据不完全的统计, 世界上的语言包括未被承认的, 有超过5000种, 在这5000多种文字之间, 若两个语言系统相差较远, 便需要翻译, 才可理解相互之意。而不同的翻译者与不同的文化间对某些信息的理解不会完全一致, 这便会有偏差产生。这层隔在编码与释码之间的翻译过程, 如果没有理解被翻译方或接收方的语言特点, 便会产生歧义。举个例子, 英语国家在警告对方不要动时使用的“Freeze”, 字面理解为“冰冻”。而在一些引进中国的早期西方电影中, 翻译者由于不知这个单词在警告语境下的含义, 直接按字面翻译, 使得受众不明所以。

再看民族所崇拜的图腾。东西方文化在“龙”的形象与含义上有着很大的分歧。东方文化中的龙有着如蛇一般的长身, 口中含着龙珠, 代表着万物之王。在古代中国、日本, 龙的图腾仅供皇帝与其居所使用, 是高贵与神圣的象征。而在西方, 龙是一种带有翼的蜥蜴型动物, 口中喷火。在西方神话体系中是一种邪恶的怪物, 与英雄形象作为对立面存在。这种巨大的差别所带来的影响, 一个主要的体现是在中国形象上。中国一直自豪地号称“龙的传人”, 在西方文化体系的认知下并没有显得神圣与华丽。相反, 一些不知道东方文化中的龙的形象的西方人, 也许会感觉到莫须有的威胁感。

文化间因为相互间的理解造成的种种影响, 总是不明显, 但又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国际传播交流时的重要因素。二次编码-释码的重要性便在于此。小到国际谈判中的翻译准确性, 大到国家符号的制定, 都左右着传播效果。我国文化输出时的二次编码-释码的误差, 对我国而言是致命的, 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军事领域。虽然难以统计与预估, 但是不可忽视。

(二) 我国政府与媒体对二次编码的忽视所导致的影响

如果说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无法完全去克服其所给二次编码带来误差的一个客观事实, 那我国自身可以做到却由于种种失误而没有做好的一些举措, 则是限制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首先, 标准缺失造成二次编码混乱———以中餐菜名翻译为例。

中国政府对工商与文化产业的翻译等二次编码-释码的管理, 尚处刚刚认识的阶段, 缺乏统一的标准。

在此前中国的文化输出对二次编码的把关不严, 造成很大的影响。以闻名世界的中国菜为例, 此前中国菜菜名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翻译成外文后让外国食客产生了各种误会。据路透社报道, “麻婆豆腐”被翻译成“Bean 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 (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 ;“夫妻肺片”翻译成“Husband and wife'slung slice” (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 ;“童子鸡”翻译成“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 (没有过性生活的鸡) 。[2]甚至在山东曾经发生过外国游客看到菜牌突然大怒, 原来是他看到了“红烧狮子头”的英文菜名, 误以为真的是保护动物狮子的头。在国外, 中国菜可谓是中国文化一个极为重要的体现, 可想而知这些菜名的翻译让多少外国人误解了中国。

其次, 媒体不重视造成编码效果不佳———以国产电影片名翻译为例。

我国媒体自身的短视, 体现在诸如中国电影片名的翻译工作这类媒体创作上。目前的情况是, 中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主动权不是在政府的监管范围内, 而是掌握在电影制片方自身, 但我们看看翻译出来的效果:《霸王别姬》的英文译名:《Farewell My Concubine》 (意思是:再见了, 我的小老婆) 。在英文中, Farewell确实有永别的语境, 这里可以说没用错。但是Concubine的意思是小妾、第三者。由于西方一直崇尚的是一夫一妻制, 这个词是有贬义的, 因此十分的不恰当。近期的电视剧《新水浒传》:《The new story of 105 men and 3 women》 (意思是: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新故事) , 这个随便的译名完全没有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没有任何水浒, 即池水边的意思, 也和雅沾不上边;《刘三姐》:《Third sister Liu》 (第三个姐姐刘) , 这个翻译时犯了如上文中菜名翻译的错误, 直接逐字翻译。西方给兄弟姐妹起名字, 没有中国这种简单按刘大、刘二、刘三为顺序的起名习惯, 因此外国人会对这样的译名造成认知混乱。《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Chinese Odyssey 1:Pandora‘s Box》 (中国的奥德赛1:潘多拉宝盒) , 奥德赛是古希腊两部史诗之一, 主要是讲英雄在特洛伊战争胜利后归途的艰辛事迹;潘多拉宝盒则是希腊神话中藏着人性各种丑恶的盒子, 被打开后, 人间才有了贪婪、邪恶等欲望。这些典故完全和大话西游与月光宝盒没有丝毫关系, 就连情节上也没有一丝相似, 如此译名会让外国人完全看不懂电影。

(三) 意识形态差异带来较大影响

中外意识形态的差异也使得外国媒体难以对中国的时事政策和文化进行直接的了解,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是通过电影, 比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周润发”主演的电影。现代的有“巩俐”“章子怡”“汤唯”等。但是, 华语电影在国际获奖的往往是古代题材的。例如《卧虎藏龙》《英雄》等等, 在国际上有声誉的电影导演也仅仅局限在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等几位国内顶级人物。

中国广电总局统计称, 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130亿元。但中国输出国外的电影所带来的影响力依然不高。2011年2月23日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AICCC) 、《现代传播》杂志社、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法国电影学院 (EFC) 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发布会”上, 一项针对多国年轻观众的调查显示:超过1/3的外国观众一点不了解中国电影, 超过5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电影对世界电影影响一般。此番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对美、英、法、德、日、韩、印等多个国家的调查者中收回1308份有效问卷, 调查人群年龄集中在35岁之下, 为电影主流观众。[3]

一些小成本电影虽然在国际上偶有获奖, 但是依然难以打破中国所谓大片难以获奖的魔咒, 在国际上更谈不上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文化输出更是无从谈起。因为中国现代题材电影不管从制作质量上、思想精神上还有宣传手段上都难以和以好莱坞为首的欧美电影相抗衡, 并且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得西方人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相反, 好莱坞电影强大的宣传攻势、精良制作和深刻内涵对中国市场造成了强大冲击, 中国人对其文化输出难以抵挡。

为了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将耗费巨资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推出海外, 并学习半岛电视台模式, 打造一个全天候电视新闻台, 亦即中国版的CNN。

目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海外遍地开花, 40多种语言播出。比如, 中央电视台已经在北美、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落地入户。我们期待中国媒体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的良好表现。

二、改善二次编码-释码过程所需的措施

(一) 政府需把握主动权, 统一特有名词的翻译标准

中餐、中国名胜古迹、中国电影、音乐、书籍等, 是我国文化输出中让外国最直接接触的东西, 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东西。正如上文所提及到的中餐翻译错误, 这是由于我国不重视二次编码的主动权, 而让民间或外国随意的翻译所导致的混乱。

以菜名翻译为例, 应该尽量保持菜名蕴含的文化色彩, 表现菜品的原料、口味和做法, 尽量保持约定俗称的叫法, 尽量要简明扼要。如果目标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 就要以这些国家的菜名特点来制定。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菜名特色:Winter Melon with Salted Pork (咸肉冬瓜) 、Braised Pork Trotter with Soya Sauce (红烧猪蹄) 、Boiled Snapper’s Head (煮鳟鱼头) , 可以看得出来, 西餐菜名是比较朴素简单的, 不会像中餐菜名一样有“驴打滚儿”或者“蚂蚁上树”这样一眼看上去不知道做法与材料的例子, 而是简单以材料加做法来命名。而对于非英语国家的菜名进入英语国家, 如同样是亚洲的日本与越南的菜名, 笔者也找到一些例子:Grilled Salmon Cajun Style (凯郡三文鱼) 、Tom-Yum Soup with Ox’s Tail (冬阴功牛尾) 、bonito Sashimi (鲣鱼刺身) 。这些菜名基本保持了材料+做法的西方国家特色, 但是遇到如冬阴功和刺身这样难以解释的名词, 直接使用了音译。至少不会像中国民间一样直接逐字翻译。如果冬阴功逐字翻译, 也许是:winter shadow power soup, 比较音译的Tom-Yum Soup, 既让人不明就里, 又豪无文化特色。

所幸的是, 目前我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开始逐步做出改善。2012年3月, 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 将2158道中餐菜名规范了翻译标准。如四喜丸子的译法由Four glad mea balls (四个高兴的肉团) 改为Braised pork balls in gravy (肉汤中炖的猪肉丸) , 这个就是表现菜品的做法。鱼香肉丝则音译加意译为Yuxiang shredded pork, 音译可以保持菜名约定俗成的叫法, 与增加文化色彩。麻婆豆腐则从Tofu made by woman with freckles (一脸雀斑女人做的豆腐) 改为了音译的Mapo tofu。

麻婆豆腐的直接音译是有好处的。政府在这些特有名词上需把握主动权。日本在对于自身的特色方面的翻译, 便准确、特别得多。对于无法简单用外文意译的词, 大胆使用音译。如忍者:Ninja、寿司:Shushi。而不需要像此前国人为了意译而硬要解释的, 将麻婆豆腐翻译成“一脸雀斑女人做的豆腐”那样让人啼笑皆非。音译可以带来特别的异域风情。

由政府管理一个可行的标准, 可以避免不同的标准同时出现混淆视听。同时政府也应当将出台的标准大力推广给对应文化输出的商家与媒体。

(二) 我国媒体需加强二次编码的责任感

笔者认为, 菜名翻译主要责任是政府的主动权没有把握, 而除了政府, 我国媒体存在的对二次编码的不负责也是需要改正的。

如前面提到的电影译名存在着语境错误、表达错误、张冠李戴甚至语法错误。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到, 中国一直推行着英语教育, 能找到人来为电影译名作一个翻译并不会十分困难, 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电影译名, 原因只是电影制片方的随便与轻视。

诚然,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 我国媒体受众几乎全部都是国内华人, 只需要将中文做好便能完成自身的责任。但如今各国竞争文化软实力的时代, 媒体所需要完成的, 不仅是一次的编码-释码, 而是二次的。媒体需要提高翻译标准, 力求做到二次编码后的内容能让外国受众顺畅地接受。

(三) 寻求文化融合, 做出适应中外文化要求的文化作品

美国的两部《功夫熊猫》, 在中国获取了超过6亿的票房收入。其能在中国成功的原因, 一是片中浓厚的中华文化:中国功夫、中餐、中式建筑、武侠情结等。二是中国人所能接受的符号:国宝熊猫、功夫、瓷器、书法等。美国自然也融合了自身的文化与符号:个人英雄主义, 娱乐至上的自由风格, 发掘自身潜能的理念。成功的好莱坞大片证明了文化适应理论, 要想真正走向国际, 走入他国, 必须全面调查目标国的市场, 注重市场的调研, 了解目标国的文化背景和人民的价值观, 掌握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对症下药”。而国人输出的片子没有很好地做到文化适应的要求。《英雄》的导演张艺谋, 在面对外国人在首映式上看不懂的问题时, 直接承认:“武侠存在这么多年, 只在中国才有, 为什么要去妥协给西方人呢, 为什么要讨好他们, 这可能也是我固执的地方。”笔者认为, 张艺谋的理念并没有错, 保持文化独特性亦是使文化得以传播的前提。但到了今日全球文化融合的时代, 寻找一种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方案的重要性已上升到与文化独特的重要性相同的地位。也许是简单的文化符号搭配, 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精神观念上的融合与交流。

此前, 中国在电影方面太过于注重自身文化, 但我们应该知道, 外国人在未经二次编码-释码的前提下无法去理解这样的文化。在制作这种探讨与展现自身独特文化的电影的同时, 中国亦不妨制作针对目标国、体现文化融合的电影, 尝试融入目标国的文化与符号。《功夫熊猫》的成功证明这条路并非不可走。

综上所述, 作为客观现实, 中国与外国所存在的文化差异, 我们不可能改变, 但我们却可以抓住二次编码-释码的机会, 让国外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伍海英.“编码-解码”理论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与发展[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年1期

[2]Chris Buckley.“Kung pao chicken”made official for Olympics[N].路透社, 2008年6月18日

上一篇:资产损失准则下一篇:物流振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