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建议(精选12篇)
实施建议 篇1
FRP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集成的重要工具,是IT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管理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应用。ERP系统是以财务为核心,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ERP项目实施过程大体上为六个阶段:项目准备期、需求分析期、方案设计期、系统测试期、上线及支持期、持续改造期。企业ERP项目是一项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而上线实施是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过程,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项目管理,以保证ERP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ERP上线实施的误区
企业在ERP建设方面的误区有很多,比如:管理业务与信息技术严重脱节,把ERP看成是单纯的软件,不理解ERP的实质是解决方案;某软件商受利益驱动以推销本公司产品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误导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分析和实施步骤等等。
具体到ERP上线阶段,存在的主要误区有:
1. 上线计划不周全,与实际业务脱节
ERP上线是全局性工作,合理规划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般公司都会制定一套实施计划,但是很多公司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偏离计划,甚至到最后不得不放弃最初制定的计划。原因很可能是:计划太理论化、理想化;制定计划者没有考虑系统本身的性能及公司业务的实际情况,一些不太了解实际操作业务的公司管理者在一起想当然制定的计划不具有实际操作性;每期计划都很详细,而且关联度很高,但在实施一期计划过程中,因为情况的变化导致计划改变,造成后续计划无法实施;实施时间过长,中途换帅,前后主导者观点不一致,另起炉灶,导致原计划被废弃等等。
因此,为尽可能地避免在计划阶段的失误,企业必须结合系统性能和实际业务状况,在各层面业务骨干、IT技术人员、外部实施顾问共同参与下制定实际可行的系统上线实施计划,中途避免更换主导者,要像实行滚动采购一样,一期计划可以详细制定,后续计划尽量是方向性的、概括性的,以便于后续改进实施;计划中要制定配套的考核制度,一旦方案确定下来应坚决贯彻执行,切忌半途而废或打折扣,因为如果一个环节执行过程中打折扣,会导致其他环节的效仿,最终导致系统上线失败。
2. 认为走通流程就是成功,上线就是成功
上线固然是成功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还不等于项目实施成功。从直接经济效益来看,成功实施ERP系统可增加销售收入、节约企业成本。如,供应管理系统可提供供应商和原料价格的信息,以便企业对原料的采购进行选择,节省采购费用;生产管理系统提供生产过程信息,对生产过程进行调节,以均衡生产,降低产品工时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非正常支出;库存管理系统可对原材料和在制品的存货量进行控制,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对流动资金的占有量。
ERP上线成功的标志是是否实现了企业预期目标。走通流程只成功了20%;做到人人在用,也就是所谓的上线,则成功了60%;只有学会用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正确决策,改革不合理的流程,生产效益,才能视为成功。系统上线以后还有扩大功能集成、报表分析功能、业务流程重组、组织变革管理等深化应用,需要做大量工作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和获取投资回报。ERP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优化的系统,不能因为上线就裹足不前。
二、实施建议
上线实施主要有宣传动员、人员培训、数据准备、模拟运行、系统切换等过程。通过宣传培训,获得公司领导的支持,使员工明确任务并按照系统的要求准备数据,只有数据和参数都得到合理而准确的设置,模拟工作才能反映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
模拟运行是保证ERP系统正确解决企业管理问题和实现圆满切换过渡的重要工作。只有在模拟运行的成果得到项目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和相关部门员工理解认可后,才有可能着手编制工作准则和工作规程。
1. 宣传动员
信息化项目实施需要各级人员的支持和投入,各方协作配合才能顺利推动项目成功。动员工作主要是做好系统上线的思想宣传工作:强调员工的参与意识,为员工树立信心。特别是要取得高层领导的重视,获得中层人员的推动,让员工明白上系统的目的就是提升管理。上系统可能会导致某些部门的工作量增加,效率降低。但是,对整个公司来说,整体效率提高了,报表出具的时间缩短了,管理层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看到公司业务的最新情况。所以,要给员工贯彻这样的思想:摒弃部门本位思想,站在公司的层面来看待系统上线。
2. 人员培训
培训工作贯穿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上线前的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培训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灌输的过程,更是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通过培训,要使企业中原来持有观望和反对态度的群体转变为积极支持的群体。这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成功实施ERP的基本保障。
在培训内容方面,不同层次人员培训内容的重点是有区别的,主要有:
对于企业高中层人员,侧重供应链管理和ERP系统的原理和管理思想,应在培训中清楚交代项目实施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在系统上线后,要向高中层经理人员讲解如何查询他们所关注问题的操作方法,个别人员若有兴趣也可让其了解ERP产品的具体功能和业务操作细节。
对于项目实施小组成员,不仅要接受高中层经理人员的培训内容,而且要对ERP产品功能和操作非常熟悉,尤其要帮助别人利用ERP系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不仅要听明白,而且要用明白、讲明白。
对于部门业务人员,基本上和项目实施小组人员的培训内容相同,每位成员不仅应对涉及本小组业务的内容要非常精通,还要对相关业务全面了解。只有从业务流程来理解ERP系统,才能理解一个部门的业务在全局业务中的位置,才能理解每个员工自身工作同上下游流程及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于一线员工提出的问题,应予以适当的奖励,要培养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高度热情和自觉性。
对于系统管理员,系统和硬件的配置与维护是主要内容,有二次开发任务时,还要培训有关开发平台和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内容。
虽然不同层次的人员培训内容不同,但应当结合每个人的工作内容有所侧重。培训时间和地点也要综合考虑,要让接受培训人员能够专心致志地参与培训,不受日常业务的干扰。
开展培训工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培养企业自身的教员。
这是ERP系统能否在企业扎根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内部有一批员工能够“讲明白”ERP的道理,并且能够“教会”普通员工使用ERP系统,说明ERP的管理思想已经在企业普及并深入人心。培养自己的教员队伍,即使有个别员工离职,也不至于影响大局。
二是技术和管理并重。
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软件程序或指令该如何应用,还要重视如何正确地使用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来改进管理工作。必须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关键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应用,不仅要会操作,而且要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三是结合企业实际。
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问题不同,因此培训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由企业自己的教员来讲解,而且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案例,编制企业员工喜闻乐见和容易吸收消化的教材和投影片,以便员工在职务变动时,保持教学工作的延续性。教材和投影片都要随着培训深入进行定期补充修订。
四是既知局部,又知全局。
一种常见的偏向是:每个业务部门只培训自己部门所使用的子系统,在进行其他业务系统培训时,这个业务部门的员工不参与。而ERP是一种覆盖核心业务全流程的信息集成系统,是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会同其它部门发生关系,数据流程也同样有“先导”和“后续”的关系,一个部门所处理的数量是由其它部门处理后输入的,如果不明白其他部门是如何输入,按什么原则处理,就很难判断输入的数据是否是本部门真正需要的数据,或者不能判断上游部门传递的是否为合格数据。同理,如果不了解下游业务对信息的需求,就很难提供下游业务真正满意的数据,也谈不上改进。因此,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进行培训,也就是从信息集成的角度理解业务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了解全局、顾全大局,才能做到协同。
五是注重温故和考核。
每个员工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培训不可能“一次成功”,需要反复进行,每次培训后,要注意考察学员的接受程度,对于理念知识,可以在课后提出一些思考题,课后限期交卷;对于操作知识,可以将学员应掌握的内容列出清单,对学员逐一进行考核,记录考核结果并向项目组高层反馈;还可以启发员工结合岗位工作深入思考,要求学员分析业务流程是否合理,针对所处理的每一项信息数据的作用和要求,就如何加快响应速度等提出建议。
六是培训合作伙伴。
在企业实施ERP系统之后,还有必要向合作伙伴介绍ERP原理、本公司的业务流程,特别对开通了供应商门户系统的企业,更应详细向供应商介绍门户系统与内部ERP系统之间的关联项、上下游部门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只有让企业的供应方和需求方都了解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的运作,才有利于向企业的上下游推广信息化,实现真正的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商务。
3. 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是一项涉及各项业务的庞大任务。有物料编码、安全库存、采购提前期数据,也有工作中心数据、极不规范数据、单据类型等手工管理中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数据,不少数据或参数是需要各部门共同研究确定的。
数据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财富,不仅要重视数据质量,维护其准确性和真实性,而且要注意信息安全,不出现丢失、损坏,要防止失密,应设置访问和维护权限。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整是实施ERP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的准确合理性不是在录入数据时就能完全做到的,要在实施和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工业工程学的原理,如工作分析、物流与设施布置、激励机制等,对输入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反复验证。
需准备的数据主要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两大类。静态数据主要有物料清单、仓库和货位代码等。由于客观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因此,静态数据也应定期维护,保持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动态数据主要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数据,如库存记录、完工报告等,都需要不断地增减或修订,一旦建立,就需要随时维护。运行物料需求计划必须知道物料的可用量和可用时间,也就是可以参与计算的数量。各种物料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必须有存放地点,所有物料的入库、生产作业的领料、出厂产品的提货,都需要有具体的仓库和货位信息。
部分数据信息要经过分析加工后才能确定,规范数据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但是,这些规范化的数据对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是必要的。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及早动手准备,才能为ERP上线实施打好基础,并缩短实施进程。
4. 模拟运行
在培训和基础数据准备后,必须录入企业实际产品的数据和各种业务参数,带着实际问题进行几个阶段的模拟运行,只有对大部分可能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后,模拟运行才能在企业内全面展开。
通常,实施ERP系统有以下几个模拟运行阶段。
1.原型测试
实施小组用准备好的企业实际数据,对ERP软件作一次全面系统的测试。原型测试需要各个子系统同时进行。通过原型测试,实施小组成员可以深入理解ERP产品的机理,列出现行管理流程同软件系统流程之间的差异,经过分析确定下一步解决方案,主要有:采用变通办法,改革现有流程;二次开发,修改程序以适应管理方法。通过原型测试,加深对软件各项功能的理解,从信息集成的角度厘清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以便找出问题。
2.实战性模拟运行
在原型测试之后,如果软件原型部分功能不能满足管理的需求,那么就要进行必要的客户化或二次开发的工作。实战性模拟运行需要把更全面的经营管理实际数据输入到系统中去,进一步验证是否符合管理需求;检查数据是否准确合理,各类参数是否设置正确。模拟运行选择的代表产品必须要有实用意义,便于切换。
实战性模拟运行仍应是全系统的模拟,涉及各有关职能部门。模拟的结果要向各业务部门演示。要经领导小组审查,判断是否具备转入实际应用的条件。
3.并行运行同系统切换
并行运行为一种切换前的预演,是切换前最后一次总排练。由于员工对新系统不熟悉,所以是一段新老系统并行工作的过程。但并行运行有很多问题,比如运行结果不一致时,需要深入分析;每项业务要做两次,增加了工作量。所以,如果需要并行运行,并行时间不宜太长。如果实战性模拟已经得到高层管理人员的批准,并得到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的一致认可,而且实战性模拟运行工作扎实,就没有必要经历并行运行阶段。
不论是哪个模拟阶段,都要事先拟出模拟提纲,记录模拟过程和结果,寻求正确的运行方法。模拟的结果,必须得到各个业务部门主管的认可。总之,要建立模拟运行的档案,作为项目管理的阶段成果,作为下一步改进工作的依据。
4.系统切换
在企业的全流程中,每项业务都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不少企业由于受管理基础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希望能够按子系统逐个实施,但这样不能体现信息集成的优势。比如计划和订单模块上线了,价格模块却迟迟不在系统中使用,引起合同只能在系统外执行,发票即使上线了,也需要手工录入。类似业务上的脱节,会给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按“模块”实施不利于完整的模拟运行,不利于说明各个业务之间信息的相互集成关系,有了问题也不易及时发现并解决。若将问题放到以后,必然会引起不少修改返工。
因此,各个子系统最好一起上线,才有可能看到信息集成带来的效益。如果要分步实施,也应是先上几个有关联的车间、仓库及几个系统的产品,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而不能割断业务流程。
三、结束语
为了保障ERP顺利上线实施,需要做好宣传动员、抓好培训、数据准备、模拟运行、系统切换几个重要的实施环节,在培训的基础上整理好数据,在基本数据完整后进行模拟。把最后模拟运行的“管理模式”当众宣布并演示,得到广大管理人员和高层领导认可批准,并在制定各个岗位相应的关键业绩评价指标后,再拿到实际中执行。有了群众基础,有了激励机制,有了操作和执行的标准,上线切换工作就会容易得多。
当然,ERP项目是否成功,决不能停留在“成功上线”上,成功只能以实现了企业预期的管理目标为准。ERP产品供应商必须完成应用ERP的知识并无保留地传授给企业员工,为企业深化应用、发挥人的作用奠定基础。
实施建议 篇2
一、集团概括
本集团-****集团成立二十载,下辖30多家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分支机构,由近2000名的互联网、知识产权、法律等领域的专业服务顾问组成,从1997年开始进军互联网行业,成为互联
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2005年成为中国前三甲域名注册服务机构,2007年成立***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涉足知识产权服务领域,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网上网下企业资源保护解决方案,了解域名价值评估体系、域名市场行情,熟知各个域名注册商的转让、过户规则,能根据域名注册人的情况,凭借各地分支机构的地缘优势,扮演不同的购买角色,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单项或多项购买方案,分阶段逐一尝试,力求以最低费用,达成广发行的购买目的。
二、域名购买实施流程、进度
如我司与贵行式开展合作,我司将按下述流程、时间段(从合同生效之日起起算)为贵司提供域名购买服务。
1.域名购买专项小组筹建阶段(一个工作日内):
组建域名购买专项小组并报贵行备案,项目组将集合域名投
资人才、域名购买谈判人才、域名转让技术人才、法律专业人才。(详见附件1《域名购买项目组主要成员及分工》,此团队只是初步确定的,合作后将根据域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域名价值评估、域名持有人调查阶段(二个工作日内)
3.域名购买方案设计阶段(二个工作日内)
4.实施域名购买方案(十五个工作日内)
(1)联系域名持有人
(2)探知出售意愿及售价
(3)议价
(4)签订协议
(5)办理转让
(6)转至广发行
5.如原方案无法达成意向,分析并调整域名购买方案再实施(十五个工作日内)
三、风险控制措施
1.做好内部保密工作,筛选可信且从业较长的人员组成项目组并与项目人员签订单项服务《保密协议》,强化保密意识,《保密协议》设计较高的保密义务违约金。
2.域名转让主体优选法人,除非法人身份与自然人身份购买差异较大,如选择自然人身份购买,则选择资源且级别较高的员工且与其签订委托协议的情况下才采用。
3.协商一致后,均立即签订完备的《域名转让协议》,如交易方在***省内的,则进行合同公证,协议中对生效后对方不履行《域名转让协议》的,承担高额的违约金,使违约成本较高而令对方不会轻易毁约。
4.域名转让的付款方式,优选先办好转让手续后付款的方式,如对方无法认可,则采取先签署所有转让文件后,部分支付购买款项,待成功转让后再付清尾款的风控措施。
5.始终不透露****为真正的域名购买人,待域名在我集团辖下企业或自然人后再与****办理转让手续,避免透露真实购买方后,转让方反悔或加价。
四、服务费用
以下服务费含税费、差旅费等涉及的相关费用,但仅限域名持有人在国内,所提供的为非完全风险代理,而是基本风险代理,基本风险代理指:如成功全额收取服务费,不成功,仅按保底服务费(保底服务费:7万元/个)的10%收取最低的服务成本费用。
服务费每个域名按交易金额20%收取,交易金额的20%低于7万元的按7万元收取。如交易金额为60万的,每个域名的服务费为12万元,如交易金额为20万的,则每个域名的服务费为7万元,但交易金额须经贵行书面确认才生效。
五、其他事项说明
1.不管向贵行转让域名的是我公司工作人员或我公司,转让程序和税费收取无区别,只是转让文件的签署一方是我公司工作人员或我公司。
2.我司提供的服务是域名购买转让的代理服务,仅能提供“域名代理费”名义的有关票据。
3.因不清楚域名的具体情况,本方案只是一个粗略的框架性的建议方案,请贵行谅解。
如有幸能接受***的委托,将组成域名购买专项小组,为****提供包括评估域名价值(域名的结构、单词的影响力、市场性)、域名持有人情况调查、多轮域名购买谈判、签订域名转让协议、办理过户的全过程服务。合作过程中,如遇到任何问题,将尽力配合贵行处理。
*****公司
****年***月***日
《红歌赏析》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篇3
关键词:红歌;革命历史;歌曲赏析
《红歌赏析》课程教学是近年来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选修课程或者以讲座的形式出现,笔者在所在单位的教学安排下,作为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之一,将《红歌赏析》课程融入到党课教学中进行尝试,具体以讲座教学形式呈现,几年的教学感觉到教学效果明显。笔者以本文进行阐述,交流分享如下:
一、导言: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歌——《国际歌》
(一)歌曲创作历史背景:1871年5月28日,凡尔赛反动军队攻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最后一个堡垒--贝尔--拉雪兹神甫公墓,导致革命失败。全城开始了大屠杀,无数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中。面对着这一片白色恐怖,第二天法国工人诗人鲍狄埃(1816-1888),怀着满腔热血,奋笔疾书,写下了《国际歌》。这首诗歌原名为《国际工人联盟》,刊登在1887年出版的鲍狄埃的诗集《革命歌集》中。
1888年,在欧仁·鲍狄埃逝世后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国际歌》,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这首歌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柯茨只选择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三段,《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193年瞿秋白将它从俄文翻译成了中文,因此我国所唱的《国际歌》也只有三段。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这里选用的是管乐改编版。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国际歌》是一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汉文的《国际歌》。1923年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订。歌曲的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这是全曲的主题所在,也是全世界所有译文都完全按照音译的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二)词曲作者简介:
欧仁·鲍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1816年10月4日 - 1887年11月6日)是法國的革命家,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出生于巴黎一个制作木器的手工业工人家庭,他在艰难的环境里刻苦自学,从他所能够找到的书籍中吸取知识的营养。法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贝朗瑞的诗,在他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记。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时,年仅14岁的他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首诗歌《自由万岁》。从此,他开始用诗作为武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并逐渐由一个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并于1870年加入了第一国际,成为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委员。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3月28日,公社成立了。鲍狄埃先后担任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二十区中央委员会委员、公社委员。他在担任公社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时,被人们称誉为“最热情的公社委员之一”。巴黎公社失败后,他在群众的掩护下,躲进了蒙马特尔我人基特家的阁楼,幸免于难。在这悲痛的日子里,他的心情无法平静,5月30日,他用战斗的笔,写了了震撼寰宇的宏伟诗篇--《国际》,正式宣告向敌人“开火”。1887年,他在贫困中与世长辞,巴黎的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皮埃尔·狄盖特(Pierre Degeyter,1848-1932),法国业余作曲家,生于比利时,后移居法国里尔,一生主要从事家具制作和 花木加工业。青年时代即投身于工人运动,并在工人夜校学习文化和音乐。曾领 导过几个工人业余合唱团,任指挥,并写词作曲。72岁加入法国共产党。作品以工人运动歌曲为主,具有浓厚的时代背景因素,其中名扬全球的无产阶级战 歌《国际歌》是他的代表作,作于1871年。其它代表作品还有歌曲《前进! 工人阶级》、《巴黎公社》、《起义者》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历史背景简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得到了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3月)的帮助。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南昌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20世纪30年代,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相继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四次军事围剿,均遭到惨重失败。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蒋介石又亲自部署了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的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总攻击。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开始了战略大转移——长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1949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主席;确定国旗、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会议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二)音乐欣赏参考曲目:
1.《十送红军》
《十送红军》由朱正本、张士燮收集整理,根据江西赣南民歌《长歌》改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其中一首送别红军歌,曲调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如泣如诉的《十送红军》,与苏区人民的泪水流在了一起。唱起这首歌,人们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再现出革命的历史画面。
2.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之《四渡赤水出奇兵》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晨耕、生茂、唐河、迂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四流赤水出奇兵》得益于巧妙地吸取了中国传统戏曲和曲艺的表现元素,幽默、机智、一波三折,戏剧表现力强,还通过独唱演员手里的小快板,象征性表现了红军宣传员的生动形象,同时也吸收了红军军旅歌曲的味道。马国光的演唱,不仅是声音控制得恰到好处,连表情、形体动作都是浑然天成的。“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两句,追求稳健和敏捷;“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两句,成功地制造了紧张气氛,表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重大转折;“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本来就是绝妙的诗句,现在被唱得具有了喜剧色彩;“调虎离山袭金沙一句”,则把这种喜剧色彩强调到了极致,成了狡黠和戏耍,突出这是“四流赤水”中最高妙的一着棋;最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点破主题,令人回肠荡气。值得一提的是,原词的最后一句本是“毛主席用兵妙如神”,后来发现演唱起来这个“妙”字发音困难,而且音乐的表现力在此被弱化了,经过讨论,改为“真如神”。
3.《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把它定为中華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又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4年,“电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请田汉同志写一个电影剧本,到这一年冬天,“电通”公司向田汉同志征稿。田汉同志就先交了个简单的,名叫《凤凰的再生》的文学剧本,给“电通”公司的孙师毅同志。1935年2月,田汉同志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同志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志同意,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在处理主题歌歌词时,修改了几个字,将原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当时,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向孙师毅、许辛之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并表示到日本以后,歌稿尽快寄回,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不久之后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之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乐队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风云儿女》中使用。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由曹火星创作的一首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43年3月10日出版了蒋介石作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当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于同年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批判了这本书,并在结尾说:“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由此创作了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毛泽东建议添加上“新”字,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中国依然是存在的”。据称是经过了毛泽东的修改,添加了“新”字,并作了小幅改动。歌曲表达了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之情。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九区篮球”的拓展与实施建议 篇4
一、拓展与延伸
(一) 二区篮球:区域内投篮
1. 游戏目标
发展学生的奔跑、跳跃等素质, 以及灵敏、快速反应及身体协调用力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并遵守小篮球游戏活动的简单规则, 并乐于用已学基本动作参与活动;使学生提高传接球和投篮的准确性, 并能与同伴相互配合, 培养团结合作、努力拼搏的优秀品质。
2. 场地器材
半个篮球场地, 并将其分为一大一小的两个区域;篮球1只。
3. 游戏方法
如图1所示,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 每队5人或8人, 每队1名队员站在A区内, 其余队员必须分散在B区内。在比赛开始后, 两队通过运球、投球、抢篮板球、传球等配合使球传到A区内的同队队员手中, 此队员能在A区内投中篮即得2分。反之, 两队争抢篮板球, 抢到球后将球传给A区内的同队队员。失分队在B区附近的边线掷界外球。单位时间内得分多的队获胜。
4. 游戏规则
不得持球走两步以上或者两次运球, 或者推拉对方队员;每队只能有一名球员在A区内, 其余队员进入A区则判罚违例, 所得分数为无效分;在规定时间内得分多的队获胜。
5. 效果分析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快速得分的最好方法就是将球传给A区内的队友, 这样可以防止队员拥挤在限制区内而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增加了两队的对抗与攻防转换速度, 提高了学生的配合意识和篮球的基本技术;使比赛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更能吸引学生参与到篮球比赛中。
(二) 三区篮球:区域内运球
1. 游戏目标
发展学生的奔跑、跳跃等素质, 以及灵敏、快速反应及身体协调用力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并遵守小篮球游戏活动的简单规则, 并乐于用已学基本动作参与活动;使学生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 并能与同伴相互配合, 培养团结合作、努力拼搏的优秀品质。
2. 场地器材
一个篮球场地, 并将其分为一大两小的三个区域;篮球1只。
3. 游戏方法
如图2所示,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 (6~10人) , 在一个比赛场地的两端各划出一定的小区域, 作为两队各自的“领域”。在比赛开始后, 两队通过运球、传球等配合使本队队员能站到对方的“领域”内运球3次即可得1分;然后由失分一方站在本方区域内掷界外球。
4. 游戏规则
不能持球走两步以上或者两次运球, 不能推拉对方队员;防守队员不能站在本方区域内;在规定时间内得分多的队获胜。
5. 效果分析
“增大”了“篮框”, 强化了运球技能;简化了篮球比赛的规则, 弱化了其竞技性;使篮球比赛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二、实施建议
(一) 在游戏前, 教师应先介绍篮球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球、传球、投篮的动作, 懂得简单的规则。然后, 要讲清楚相应游戏的方法、规则和要求。
(二) 在教学中, 要加强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建立必要的教学与游戏常规。要注意表扬和激励学生团结协作、遵守规则, 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能力和战术意识。
(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三区”篮球变成“四区”、“五区”篮球等, 以增加比赛的攻防转换速度和防守的难度, 使学生的防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笔者通过实践操作发现, “五区”篮球出现了甲、乙、丙、丁“四国军队”, 可以参照“四国军棋”的方法与内容, 并拓展“九区篮球”的游戏目标、方法、内容和作用。
分层复式教学的实施建议 篇5
教导处
一、分层复式教学的提出
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学生外流严重,学生在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学习方法与习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如何在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层次不齐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中组织教学?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整体收益、普遍提高?这是我校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而解决教学要求整体划一与学生实际学习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就目前情况看,分层复式教学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布卢姆认为:“学校学习中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因此,他指出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得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人人成功。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人人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问题在于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实施分层复式教学这一策略。
二、分层复式教学的意义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人而异教学策略的需要
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其立足点就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并使各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迈步。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把班级学生动态的分成A、B两个层次,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座标,并且经过努力人人都可以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这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极大的激励性。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学科而异教学策略的需要 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特点,同一学生对不同学科又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又不能采用简单划一的办法,A、B两个层次不能一分到底,必须根据学生所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所具备的技能的实际状况,重新划分层次,一方面也为各学科在四十五分钟教学中,培优、提中、补差并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学科的教学中同样得到分层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情境而异教学策略的需要 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是参差不齐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实际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诸如潜能开发,兴趣培养,动机激发,情感发展等等,采用何种方式对何种学生最有效,时常困扰每个教师,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就能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氛围中跃跃欲试,乐此不疲,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层复式教学的解读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借鉴复式教学的形式,在单式班中突破全班教学的限制,对同一班级内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进行区别施教,增加个别化施教的因素,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就是以班级学生的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讲授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方式,确定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分层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而不是以牺牲某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去换取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它是因材施教的最好体现。
复式化课堂教学,是一种分层次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面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考虑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在一定时间空间的限制下,设计组织教学。复式教学不仅其教学形式和方法独特,还蕴含着现代教学论的思想和教育规律。采用“复式教学”模式,对具有不同基础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做不同的讲解和引导,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率地实现新大纲要求的任务和目标。
复式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注重教学任务的巧妙搭配、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科学设计,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成绩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复式教学,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人人都能在学习和成长中获得成功。
四、学生分层的原则
1、可接受性原则
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包括其知识基础、学习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而做到这一点,首先要 充分、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此,对每一个学生,我们通过智商、非智力因素调查,把握学生智能及学习兴趣、动机等情况;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基础;通过个别谈话、家访、座谈等,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及家庭情况。在此基础上,比较客观、科学地确定学生的层次。
2、递进性原则
根据某些重要特征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是为了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不是为给学生贴上标签,束缚他们的思想,分层不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每层次学生获得最佳发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分层是手段,递进是目的”的口号,要求教师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发展,特别是注重评价方法的改革,多给予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使他们不断跃上台阶,不断向高层次目标迈进。
3、隐蔽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中,如何给学生分层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把班级内学生按一定标准分为好、中、差三组,并明确告诉学生,势必会对各层次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优等生会自傲,差生会自卑。采用何种方式分层,既便于教学,又保护学生自尊心理呢?我们在实践中应采用隐性分层的方式,同时,我们根据各学科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分层形式,有些学科层次多一些,如数学,分为A、B、C三层,有些层次少一些,如语文粗略分为A、B两层。采取隐蔽性分层方式,尊重、爱护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反馈性原则
反馈是了解教学情况,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只有当教师及时通过各种手段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才能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因此,我们采取“多次反馈,补救教学”的措施,在教学中通过练习、测试、提问、讨论等方式,教师及时把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层次,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进步。
五、分层复式教学的内涵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的依据:一是根据学生的调研成绩,二是对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三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体验为依据。把班内学生分为好、中、“差”A、B、C三个群体,一般比例为:3:5:2左右,或是分为A、B两个层次比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为消除“标签效应”和“差生”的自卑心理,分层可以是显性 的(征得学生及家长同意),也可以是隐性的(只告诉学生本人,甚至连其本人也不告诉)。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分层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要通过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有层次间的升降变迁,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注:不同学科,层次自然不同。分班上课可以直接把班分为两层进行教学。
2、教学目标分层
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要求划一的状况,针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可分为:(1)最低限度的大纲,教材要求。(2)大纲、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3)对大纲、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后,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
3、教学过程分层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双有兼顾各组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层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其基本模式是“合”(激趣入题、明确目标)——“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口授,课堂小结)——“分”(课内作业,巡视指导)。“分”学的结构,可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用动、静交替的形式进行,要注意“分”而不“离”,“合”而不“死”。
4、练习作业分层次
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A组学生完成基本题,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C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注:课前设计好相关笔头作业,并且分层设计这点非常重要。无论是哪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课前设计好笔头作业是关键哟。
5、评估测试分层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考查中,学困生做 基本达纲题,中等生加试综合题,优等生再加试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验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课堂上“飞的飞、跑的跑、走的走”。各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课、同一个班里,各取所需、学有所得,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能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六、分层复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1、同班级学生合理分层
2、分层异步施教
A、B两个学习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如有时一个组由教师引导进行直接教学活动(动),另一个组由小助手组织或各自自动作业(静)。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两种形式轮换交替,和谐统一。也即同级复式教学。
3、分层确立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面向全班的,没有坡度与弹性,容易造成“吃不饱”与“吃不了”。而分层教学则改变以往教学目标“一刀切”的状况,针对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般地把教学目标划分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①后进生保证达到大纲、教材的最低要求;
②中等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全部要求,鼓励超纲学习; ③优等生适当提高、加深,超纲学习。
至于每一单元、章节的教学目标,也要分层设计。教师要做到“三精心”、“两注意”,即精心钻研大纲,精心研究教材,精心了解学生;注意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相结合,注意内容要点与水平层次相统一。总之,在教学目标上,要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4、重视学法指导
由于分层教学采用动静搭配的教学形式,自学在整堂课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一定要提高自学的质量。分层教学除了重视自学内容的科学设计,重 视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外,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达到会读书、会思考、会合作。
七、分层复式教学的常见模式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两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
八、分层复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复习定位
通过复习检测,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准确定位,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基本状况的定位,做好分层复式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
(二)目标定向
1、上课伊始要公开教学目标,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并告诉学生,起到定向作用。
2、目标制定要求
①针对性:紧扣大纲要求,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切合课文具体实际,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②全面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体现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③层次性:必须设计两类以上不同层次的目标,使所有学生都在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内找到位臵,获得发展。④动态性:从发展变化的要求考虑目标的设臵,使制定的目标富有弹性,为学生主动学习留有时间与空间。
(三)安排预习
1、预习要求明确
2、独立思考时间保证
(四)复式教学
A组:自学并完成基础练习。
B组: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完成基础练习。A组:疑义相析完成能力拓展练习。B组:检查基础练习情况。鼓励拓展练习。A组B组:个别辅导。
(五)练习反馈
1、每堂课必须安排10-15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
2、每堂课必须布臵至少两类不同层次的作业。
3、当堂练习反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六)总结深化
1、回顾总结,全面评估目标达成情况。
2、视实际情况,安排“补标”。
3、内化新知,充实原认知,为新的学习提供新的知识起点。
九、作业与评价
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后进生一般布臵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我们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尖子生,但我们的教学可以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我们的测试就要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个学生。我的做法是:把每次测试题都设计成A、B卷,A卷为基础知识题,难度小,占120分;B卷为有些难度的题,占60分。要求B 层学生只答A卷,A层学生A、B卷均答,A卷折合为60分,加上B卷60分,满分也为120分。
十、分层复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从教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时,只要C组学生能初步看懂线段图,能根据线段图正确列式;而A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初步学会画简单的线段图。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加他们的愉悦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上课之前,教师要预先设计好学生的笔头作业或自学任务。在上课前几分钟向所有学生交待学习任务时,顺便把其中一个组的自学任务公布出来,让他们不出声地进行自学。另外,带领另一个组学生学习。合理地预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时间,并为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备有思考题。科学地调配好各组的“动”与“静”。
3、千万不要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状态,时间不留空档。
4、要特别注重课堂的组织纪律,安排好小助手,设计好各项任务的检测方式。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建议 篇6
关键词:深化课改 有效实施
一.高一年级化学教学的困境
深化改革后,化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境。原来的会考改成学业水平考试,因为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具有选择性,因此,若学生文理倾向明确,文科倾向学生在高一时完成物理、化学两科的学业水平考试,理科倾向学生高一时完成历史、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则高二、三时可更为“专业”地应对高考科目,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发展(不违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现已明确高一不能文理分班),可化学的两类考试命题模块一样(要求不一样),高一完成时间较紧,若高二完成难以调整而浪费时间;(政治、艺术必须开设四个学期)。
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内容进行了如下调整:1.化学学科必修学分的3个模块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将《化学2》中的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整合到《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2.删除《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3.将原必修模块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的部分内容整合为若干“综合实验”。
模块一致而教学要求不一致,在学业水平考试前如何判断内容的深、广度而组织教学?如何进行高一化学教学,使学生能更有效率的学习化学,在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为以后的高考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深化课改后高一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幽默趣味催化课堂 优化化学教学内容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策略,课堂学习的主角永远是学生,只有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升,课堂效果教学才会有效。如何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方法很重要,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难度把握是非常讲究的。
原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但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用俏皮、机智的语言,使人在笑声中领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幽默教学艺术”,则是指将幽默运用于教学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提高教学效果的活动。化学教学幽默艺术的特征是:机智性和娱乐性,又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因为化学教学幽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或哲理,更渗透着自然科学客观的现象和规律,给人以启迪和开化,在笑声中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真正的化学教学艺术在于把深刻或深奥的教学内容以生动而浅显的幽默形式表达出来,深人浅出。下面就笔者通过自创和网络搜索,平时课堂中呈现的一些趣味幽默:
1.浅显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理解
在讲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规律这一内容时,如果直接讲述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越活泼,学生可能比较容易忘记,我就打一个比喻:班主任是原子核,学生是核外电子,当核外电子离核越远,也就是学生离班主任越远,学生会更加活跃,而在班主任面前会比较拘谨,一个人所具有更多的能量,要把能量释放出来,所以就活泼,如此一比喻,学生马上就能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印象。还有在讲不同微粒直径大小比较时,我就采用了“抓人”比喻,如钠离子与镁离子的比较,两个微粒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是一样,但是核内电荷数不一样,于是让学生这样子去理解,钠离子我们可以当做11个人去抓10个人,而镁离子是12个人去抓10个人,抓得越牢,离得就越近,那么肯定是12个抓10比较抓得牢,所以就镁离子的半径比较小;又如氯原子和氯离子,相同的电子层数,也是同样方法,氯原子是17个抓17个,而氯离子17个抓18个,一比较,17抓18就相对而言较难,电子很容易逃逸,所以半径就大,通过抓人比喻,一般学生也包括学困生对于这样子类型的题目就非常容易,基本上能做到零错误。
(1)趣味记忆法
在讲述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含量O、Si、Al、Fe、Ca、Na、K、Mg、H(养闰女贴给哪家美?);在描述钠与滴入酚酞试液的水反应的现象,我们可以概括成浮、熔、游、响、红,学生可能会忽略其中一个现象,于是我就用谐音记忆,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又想红了,这样子的谐音学困生是很容易记忆的。
(2)形象记忆法
人心犹如试管,不要太贪婪。装下三分之一足矣!否则,一旦喷发,伤到别人,也会伤到自己!……(其实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例举)。
(3)自制小实验
在平时化学课堂中,我还可以自制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在上碘能使淀粉变蓝的实验,我可以把碘滴到馒头上,也会呈现蓝色;在做胶体丁达尔实验时,我用自己的手电筒去照射果冻,也会呈现一束光束;在原电池这一课时,就可以用苹果做成水果电池,在讲解电解时,我就可以做电镀铜的实验,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一毛钱硬币外观上可以变成五毛钱硬币。
生活趣味幽默引入化学课堂中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子就可以打破原先理科内容枯燥乏味、平淡无奇的模式,打破学困生在化学课堂中不乐意听、昏昏欲睡的现状;幽默犹如一种催化剂,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幽默能易化化学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
(二)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保障学生学习连贯性
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通过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也不难发现,作为《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1.利用已有知识,衔接教材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恰当地进行铺垫,减少坡度。
2.利用已有知识,挖掘更新知识
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有些概念或原理就不一定能够成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灌输迁移思想。
3.利用已有知识,整合完善新知识
虽然初中《科学》与新课程高中《化学》在编写时其理念是相同的,而且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但由于是不同的教材编写组进行编写,在某些内容上不可避免出现重复的现象。例如有关原子的构成、硅酸盐工业的介绍、合金及相关材料等知识在初高中教材中呈现的内容相差无几,甚至在知识的深广度要求上也差不多,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必要重新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应充分的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适当巩固、补充即可,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运用导学案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不断的探索、创新,提出并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实用性、高效性被越来越多的高中化学教师认可并运用于教学中。恰当运用“学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从而提高并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案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导学案运用过程中这几个环节教师要关注:1、示案自学,以案导学2、对话交流,多维互动3、精讲释疑,适时点拨4、当堂达标,知识拓展5、扣标整合,形成网络。
学案设计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更加深入地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其参与性,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在深化课改的情况下,如何实施高效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提高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不断学习对学生能真正起到作用,让高一学生对化学学习从量的转变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雁著《让幽默语言点缀化学课堂》,《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第08期.
[2]曾祥华著《论化学教学幽默艺术》.
[3]《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问题》.网络.
我国实施“以房养老”政策建议 篇7
一、“以房养老”概述
以房养老又称“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 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 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这期间老年人只享受房屋的居住权, 当老年人去世后, 房屋则归银行所有。这样既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
在当前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空巢老人问题不断凸显之际, “以房养老”政策的提出为我国的养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养老压力, 减轻年轻人的负担, 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然而, 自2003年最早提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政策至今, 实施成效并不乐观, 虽然2006年、2007年的全国两会也有政协委员提出类似建议, 并且2011年、2013年曾提出逐步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政策, 但是社会关注度普遍不高, 选择将房产抵押给金融机构的老年人寥寥无几, 老年人更多的还是选择将房产留给儿女。我国的“以房养老”政策一度陷入僵局。
二、“以房养老”实施的障碍分析
(一) 老年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 老年人更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 由子女来照顾自己, 将房产抵押给金融机构对于老年人来说难免会有悖于传统观念, 尤其面对如今的高房价,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很难凭自己的实力购买住房, 大多是与父母同住或是由父母赠与房产。与其将房产抵押给金融机构, 自己安享晚年, 老年人更多的还是考虑到子女的居住问题, 宁愿选择自己受苦, 也要将财产留给子女,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是国人的传统观念, 思想传统的老年人更是难以接受自己辛苦一辈子挣来的房子最终归他人所有, 只有留给自己的子孙才安心;另一方面, 老年人奋斗了一生, 安享晚年时还是更希望子女陪在身边, 纵然“以房养老”政策能使老年人在物质上享受更安逸的晚年生活, 但是毕竟很难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二)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及房产评估问题。
目前, 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并不成熟, 国家的宏观政策对房地产的调控具有很大作用, 银行首付比例浮动、限购政策等政策都会对房价的走势造成很大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未来的走势很难预测, 另外加上人们对于房地产走势的预测不同, 也给房地产的评估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一旦未来房价下跌, 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面临极大的损失;另一方面, 倒按揭对抵押的房屋进行评估定价, 既要考虑到当前房地产市场行情, 又要考虑到房屋折旧、未来的升值空间等各种问题, 加之房价波动的不稳定性, 给评估工作增添了极大的难度。另外, 我国房地产评估机构还不规范, 使“以房养老”政策的实施举步维艰。
(三) 70年产权到期后房屋归属问题。
我国“以房养老”政策的实施还面临着70年产权的重要问题。居民所购买的房产是由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两部分组成, 其中房屋所有权的期限为永久, 居住用地土地使用权年限为70年, 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房主仅拥有房屋的所有权, 一旦土地发生转让或是其他因素, 房产该如何处置依然存在政策盲点, 这也是试行“以房养老”的相关金融机构普遍担心的问题, 虽然《物权法》中明确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但是对于自动续期的法律规定却并不明确:第一, 自动续期如何续?房主是否需要办理相关手续?续期是否为无偿续期, 若有偿则收费标准是什么?第二, 自动续期的期限是多少?续期次数如何规定?每次续期时间为多长?第三, 自动续期对土地或者房产是否有条件限制?国家是否可以将到期土地收回?收回后的如何给予房主补偿。面对即将到期的房产, 金融机构该如何处置, 这无疑给“以房养老”政策增加了巨大的障碍。
(四) 适用人群的局限性。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首要一点就是要将住房抵押给金融机构, 然而对于有能力购买住房的老年人来说, 必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奋斗一生也积蓄了一部分存款, 加之其退休之后的退休金足以安享晚年生活, 对于这部分老年人, 他们并不需要抵押房产来养老。而那些低收入的老年人, 他们没有经济实力购买住房, 也就不存在抵押的基本条件———房屋产权, 那么他们拿什么来抵押?另外, 中国养老主体主要集中在农村, 儿女外出打工无暇照顾父母, 空巢老人现象严重, 但是农村宅基地只有使用功能而无资产功能, 对于农村宅基地价格的估值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银行无法认可宅基地作为抵押, 这样对于最需要“以房养老”的老年人来说却无法享受这一政策。最终只有那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 且拥有产权房的孤寡老人或膝下无儿女的老年人, 才最有可能享受“以房养老”这一政策。
三、“以房养老”对策分析
(一) 加强对“以房养老”模式的宣传。
老年人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较慢, 尤其是有悖于中国多年传统观念的新型养老模式, 我们要加强国民理财教育, 树立以房养老新理念,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推广、宣传, 突出“以房养老”的现实价值性, 提高公众认知度, 突破老年人“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束缚, 逐渐培养国人新型养老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对年轻人养老观念的培养, 未来几十年中他们或许面临着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社会, 尽早对其进行新型养老模式的教育有助于“以房养老”政策的顺利推行。
(二) 合理调控房价走势, 规范房地产市场。
国家要有意识地管制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严控房地产泡沫的出现, 积极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严格控制高房价, 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 建立一个稳定、理性的房地产市场。同时, 加快房地产市场的转型, 在土地产权的规定上进行必要的改革。另外, 还要对房地产评估市场进行统一管理, 制定统一的评估章程, 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评估体系。
(三) 建立“以房养老”各部门间的合作机制。
“以房养老”并不是一个行业的事情, 它涉及多部门间的合作关系, 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中介、房地产评估机构等。由于“以房养老”实施的复杂性以及我国目前“以房养老”市场的不成熟, 任一环节的疏漏与不完善都可能影响到该政策的实施, 完善并加强各机构部门间的衔接与合作机制尤为重要。
(四)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以房养老”政策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涉及产权、风险转移等很多细节并未有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并且实施过程中面临着道德风险、房价波动等各种问题, 万一出现纠纷该如何解决?这使得许多人对“以房养老”政策望而却步。这就需要立法机构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在风险防控、资产评估等方面对各金融机构等参与方做出相关规定, 明确“以房养老”各部门职责范围以及违规操作的惩处条例, 同时还要尽快明确70年产权问题, 减轻老年人和各金融机构的顾虑, 使“以房养老”政策的实施能够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
四、结论
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以房养老”政策目前在我国实施起来存在一些阻力, 但其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的提出必定有其实施的必要性, 其政策优势也是不容置疑的, 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传统观念会逐渐发生改变, 并伴随着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以房养老”政策一定有其良好的发展空间, 并成为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焦振.浅析城市跟人住宅70年后产权的归属问题[J].法制博览, 2013.7.
[2]刘楠楠.“以房养老”模式在中国受挫的原因及其政策建议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 2013.6.
[3]许一力.以房养老的中国式难题[J].新经济, 2013.24.
[4]杨婕妤.以房养老——可望而不可及[J].中国证券期货, 2013.6.
安阳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建议 篇8
1 问题
(1) 农业装备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发展水平较低。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虽达到了73%, 但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仅为12%。二是农机结构性矛盾突出。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 农民在购买农机上呈现了“三多”, 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收割机多和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 因此农业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 还是没有改变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 主机多、配套机具少的农机结构局面。三是机械化应用范围小。目前, 农机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方面, 在3大粮食作物中, 除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外, 玉米等机收水平还很低。
(2) 农用柴油价格较高, 导致农机作业服务成本高。受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上涨影响, 近3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持续走高, 上涨了近100%。柴油价格的上涨, 使农业生产成本急剧攀升, 增加了农民负担。另外, 由于农机用油价格原不含养路费, 税费改革后, 养路费加到了油价里面, 等于农机用油费用变相增加了。
(3) 农机投入不足, 示范推广力度不够。虽说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 但与农民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安阳县大多数申请补贴的农民都不能享受补贴, 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较大。同时, 农村机耕道路和标准化农田建设滞后, 农机化推广示范专项经费投入不足, 许多农机化新技术难以大面积示范推广。
(4) 农机具价高。以东方红-750型拖拉机为例, 2005年为55 450元/台, 2008年为63 850元/台, 2009年东方红-X750型拖拉机达到了82 450元/台, 比2005年上涨了2.7万元/台, 而该机的农机购置补贴正好是2.7万元/台。
(5) 农机购置补贴面窄。一些农民需求的林业、畜牧、水利及初加工机械没有补贴。安阳县西部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农民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 即使补贴也没有能力购买。
(6) 在中央财政补贴中, 只有补贴机具资金, 没有实施补贴的工作经费, 造成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2 建议
(1) 加大玉米收获机械的补贴力度。目前, 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基本实现, 制约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瓶颈主要是玉米机收, 在今后的财政资金上, 不仅从数量上要大力补贴玉米收获机, 而且要适当提高单台玉米收获机补贴比例以及专项作业补贴额度, 逐步形成玉米机收市场。
(2) 加强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农机合作组织在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集团化作业提高机具利用率、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机户的作业效率和收入水平以及在配件供应、集中维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在发展初期, 在政策和资金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此, 应重点扶持农机合作社向健康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服务作用。
(3) 扶持农机维修网点建设。随着农业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农机维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 安阳县农机维修网点分散在各乡村, 且规模较小,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维修技术偏低, 检测、维修设备简陋, 无法满足大中型农机具的迅猛发展需求。建议在安阳县建设大型农机“4S”店, 提高农机公司的售后服务水平, 对农机维修网点购买设备给予补贴, 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阳光工程”培训。
(4) 提高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力度。目前, 农机从业人员较多, 素质参差不齐, 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培训, 尤其是农机操作人员及农机维修人员, 关系到农机安全生产, 为此应加大对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
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及改进建议 篇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很多事业单位开始企业化, 地勘单位就是其中之一。目前, 很多地勘单位从表面上看是事业单位, 而实质上却开展着企业化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而且其未来的发展也必将走向全方位的企业化。目前绩效考核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思想上重视不够, 考核过程形式化。
由于经验的缺乏, 管理层和员工都没有树立起绩效考核的思想, 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 在实际操作中考核、评议不够严谨。
(二) 考核指标过于简单。
在单位的年终考核中, 有些部门没有认真履行, 只是以职工的工作总结作为依据, 而没有结合工作的实际状况加以全方位考核, 缺乏综合性评价, 这不利于职工和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在组织考核时, 单位应该摒弃陈旧的考核流程, 而代之以适用、可操作、合理有效的现代考核方法。应该注重定量指标, 从而使评价更加可靠;注重平时考核, 而不是只看重年终考核, 否则就会出现过于看重近期业绩的现象。
(三) 绩效考核各个部门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强。
真正的绩效考核应该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所以应该用整体的眼光来对待。 然而在传统的考核办法中,考核是孤立进行的,无法联系起考核之前和之后的相应工作。除此之外,绩效考核应该突出一种反馈和相互促进,而实施中体现的是行政权力,是上级领导对于基层职工的监督和指导,缺乏一种双向沟通的渠道, 因而基层职工难以真正 融 入 其中,无法对组织的管理、战略规划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 考核周期不合理。
按照传统的考核办法, 地勘局每年年终进行考核, 这就导致考核落后于实际工作的开展。考核周期过长, 不利于职工及时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业绩, 从而针对薄弱环节加以改进, 也不利于单位整体目标的设定。为了保证考核的及时、准确, 应该灵活地规定考核周期。
(五) 考核的激励效果不佳。
首先, 在人员配置上, 无法做到职务和能力相匹配;其次, 在薪酬分配的过程中, 公平和能力把握不准。实施绩效考核前, 地勘局的工资由固定工资和工作津贴两方面构成。津贴设立的本意是要与员工的工作情况结合起来的, 但是实际上很多单位只是按照固定的比例来进行发放, 导致津贴无法起到调节收入和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绩效考核的实施及改进
(一) 绩效考核的实施及效果。
我单位从2010年试行了绩效考核办法, 并于2011年开始正式实施。从绩效考核的对象来看, 主要分为机关科室、二级实体及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三部门。其中, 机关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主要为部门效能建设、职能履行、工作目标完成及精神文明建设等。二级实体绩效考核指标分为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基础指标) 和精神文明建设两部分, 并把安全生产、技术质量和经营管理等作为调节指标进行调节。而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评估。绩效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 其中财务指标考核每月进行一次, 每年年终进行年终考核。每年年终进行一次总考核。每年年终, 机关科室及二级实体提交年终总结, 中层提交个人工作总结;大队财务、审计部门向考核办提交经营管理和经济指标审计结果, 如果在职代会之前无审计结果的, 可在下年度对考核结果进行修正。
从绩效考核的效果来看, 上述规定解决了先前在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 从领导层到基层职工普遍树立了绩效考核的理念。 单位通过各种方式, 宣传绩效考核的程序及其重要性, 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在考核过程中,虽然第一年试行, 但一般部门都能够按照绩效考核相关规定, 从各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察。其次,考核指标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单位对各项考核指标都做了明确的阐述和定量要求, 各层次的得分、权重都有了明确规定,从而使各个部门和人员更加清楚自己的职责。再次,绩效考核的各个环节初步贯通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循环。考核是双向、沟通的,既有上级领导对基层员工的评价和打分, 基层员工也可以经考核过程向上级反映自己的想法和 建议。最后,考核周期的设计也更加合理有效,有利于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此外,考核办法实施后,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更加凸显, 有力地解决了激励不足的问题。 从绩效考核的方案和实施来看, 有效提高了员工工作业绩和所获薪酬的匹配程度,使努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得到较高的报酬, 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二) 改进建议。
从绩效考核的实施结果来看, 由于是首次试行, 一些地方还存在不足, 需要不断分析和思考, 从而引起重视并力求改进。笔者认为, 随着绩效考核的进一步展开, 应该在考核结果的管理方面做出进一步的规定和探索。具体包括:1.绩效考核结果与培训教育相结合。分析员工历年的考核结果, 可以发现员工是否与组织要求相匹配, 如果不匹配, 应该通过培训教育的形式来提高员工水平。如果少数员工不认真对待工作, 可以安排再培训计划, 让他们到生产一线进行专门训练。如果是能力上有所欠缺, 应该通过针对性强的活动来挖掘、开发其潜力, 从而提高其业务能力。2.绩效考核结果与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组织得出绩效考核的结果后, 应该及时告知被考核者, 同时明确指出工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使员工明白努力的目标和方向。除此之外, 单位应该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下, 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挖掘自身潜力, 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实施建议 篇10
1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时长现状
(1)无视中职生注意力特点。近几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视导过程中,曾有学校因将45分钟一节课改为40分钟一节课受到批评并被要求整改,这无疑是变相告知所有中职学校,45分钟一节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遵守的铁定法则。这种无视中职生注意力特点的“大一统”课堂时长模式几乎无人敢改了。
(2)无视中职学科课程特点。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时长一致,铃声设定统一,教学秩序似乎井然有序。无论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还是专业技能课,教师在课堂阵地上每节课必须或只能站足45分钟。有的课程内容少,浅显易懂,教师必须为了撑足45分钟而想尽办法拓展填充其他内容,否则铃声未响提前下课,则是犯了大错。有的课程操作性很强,如舞蹈课、刀工课,学生每节课进入正题前的准备工作就有很多;平面设计课、绘画课,学生从模仿练习到看到成果,一节课45分钟远远不够。
2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
(1)基于中职生注意力特点。人们普遍认为,年龄越大自我控制能力越好,所以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到大学,每节课的时间设置是越来越长。实质上,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从年龄上看属于高中阶段,可是其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与自制力,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差距甚远。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学习行为不好,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20至30分钟左右。而他们对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操作性强的科目,有意注意的时间会有所增加。
(2)基于中职课程设置特点。《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专业技能课程,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中等职业学校应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基于中职项目化模块化的课改需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
项目课程的结果论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既可以理解为制作的一个物品,也可以理解为排除一个故障,还可以理解为所提供的一项服务。①这样的“产品”、“物品”或“服务”,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因为课堂时长的限制而影响其形成的流畅性。因为教学钻研活动一旦被迫中断,再投入前需要耗时重新梳理思路与流程,严重影响学习效率与成果呈现的时效。基于项目课程的课改需要,我们必须变更课堂时长。
(4)基于引领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原有的课时安排45分钟,使得重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听得索然寡味,毫无享受可言。而对于学生喜爱的课程,常由于课堂时长的限制,人为割裂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研究过程,使得学生知识吸收的效率难以得到保证。基于引领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时长进行灵活调整和设置。
3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措施建议
(1)依据中职生动觉型心智特点,合理安排长短课。科学研究表明,人了解和接受事物的方式分为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的抽样学情调查报告显示:听觉型学生的人数在各类学校中都是最低的,平均比例不到10%,职业学校只有7.2%。另有研究表明,36.6%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由具体科目决定的,他们对感兴趣的实操性强的课程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明显比其他课程更长。通常情况下,中职生的注意力状况如下:23.3%的学生课堂注意力仅能持续集中15分钟以内,30.1%的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25分钟,13.6%的学生能保持集中注意力35分钟,而一节课能保持集中注意力在35分钟以上的仅有6.6%。纯知识传授型的基础课(如英语、数学等),适宜短课,教师在课上只讲要点,让学生课后完成相应的习题。
(2)根据中职校专业课程特点,科学设置长短课。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特点科学设置课时长短。纯知识传授型的基础课(如数学、英语)适宜短课,每节30分钟;需要进行长时间探究活动的拓展模块适宜长课,每节60分钟;操作性强或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学生实操成果的课程(如Photoshop、FLASH、舞蹈、中餐拼盘),适宜加长课。上午适合安排两节短课,一节长课;下午适合安排两节加长课。
4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必须纠正几个错误认识
(1)认为长短课只是原有课堂时长的拉长或缩短。中等职业学校的长短课是根据学科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科学设定的教学时间长短不等的课型,教师在长短课上因教学内容的差异,组织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也随之发生变革。长短课,绝非只是将原有课堂时长进行简单的合并或割裂,不是原有课堂时长的拉长或缩短。
(2)认为长短课只是受制于学校教学条件限制的无奈之举。中等职业学校的长短课,无论是长课还是短课,不受上课地点的约束,目的是让学生在恰当的时间内学习恰当的内容,它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它有别于一些高等院校,延长课堂时长,将原有课间休息时间化零为整,其目的是在教学楼间距较大的情形下,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换教室上课,这种情形下的所谓的“长课”与课改毫无关联。
(3)认为延长课堂时长是学生向大学或社会接轨的手段。中等职业学校的长短课并非学生向大学接轨或社会衔接过渡所需,它是应课程特征以及中职生学习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有别于一些高中学校为学生即将面临的大学环境而提前安排的适应性“长课”,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提前适应大学的课时节奏。
(4)认为课堂时长越长越好。长短课的要义是有长有短,并非越长越好。据了解,在美国、新加坡等国,一节课的长度并非固定,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生如果需要上厕所,举手示意老师即可。总之,细节问题在具体操作时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长短课能否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关键还是要看学校领导层是否有改革的勇气。
(5)认为实施长短课不能保证教学秩序井然。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多,各专业的课程特点不同,每个专业都有适宜上短课的基础课,也都有适宜上长课的操作课或探究课,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一天的作息时间科学分块,在统一时间段上基础性短课,在统一时间段上实操性强的长课,学校仍可以统一铃声设置,统一作息制度,确保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注释
资源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建议 篇11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作业成本;实施建议;资源型企业
一、改革预算管理模式——建立基于作业成本的预算管理模式
之所以要将基于作为成本的预算管理模式引入资源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行业不景气,因此通过提价或扩大销售来提高资源型企业经营绩效的方法十分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本成为制约资源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探寻一条合理有效的控制成本管理之路对资源型企业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其次,是资源型企业自身特点决定的。资源型企业虽然生产环境及工艺复杂繁多,但较稳定和程序化,这就其进行作业成本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来,一般来说,资源型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较为传统,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用人制度等方面带有更多的计划经济特点。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这样的机制体制缺点暴露不明显,但是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想让资源型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抓紧转变,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使资源型“老”企业焕发“新”活力。
资源型企业实施作业成本预算管理,通过梳理优化生产业务流程,将生产过程按照作业进行划分和定义,从单个生产作业环节入手,以每个作业环节的资源消耗为预算控制目标,以上下道工序间利益关系为控制脉络,以现场生产作业环节为控制对象,按照作业链→资源链→成本链→价值链→责任链,将预算目标按照作业内容分配至现场作业单元,通过对资源各环节进行流程梳理,分析出流程中占用资源、效率低下的环境进行整改,实现系统的最优化运行,进而提升资源型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引入内部市场化
市场化就是要求企业各部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运行,各部门模拟市场化交易,通过成本和效益的分析,计算出各环节的利润率,企业从整体来控制各环节的运行,实现企业活力的提升。
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引入“市场经济”,即把每一项作业都视为对上一环节的服务,由上一环节按照预算价格收购下一环节的服务产品,对其支付费用;每个环节通过提供服务获取的收入减去本环节的实际消耗,余下的是自己的报酬。这样就将预算指标以价格的形式落实到作业链的各个工作环节上,通过上下环节之间的利益约束和引导,促使现场操作者尽量减少无效作业,降低消耗,提高工作质量,达到预算控制流程化的目的。
资源型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引入内部市场化,不仅有效地控制预算的执行,也是很好的员工激励措施。内部市场化因其优越性,在资源型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建立精细的定额数据库
无论企业是否实施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全面预算管理,定额的准确与否都直接关系到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资源型企业必须建议精细的定额数据库,定额标准体系具体可分为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和消费定额等。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企业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消费定额包括销售费用定额、财务费用定额和管理费用定额。公司可依据往年销售费用使用情况,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采用趋势分析法,确定每年升降幅度,制定销售费用定额。
四、完善预算执行控制
预算建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控制企业的资金运转,更本质是为了发现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实现持续改进。因此要特别重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问题。对在资源型企业预算管理中实施以下3种控制。
(一)流程控制
内部市场化是进行流程控制的重要手段。
(二)定额控制
对每一项作业的标准进行严格规定,以保证作业预算的合理性。
(三)项目控制
将相关的单项作业组合到一起,就是一个扩展的控制项目。加强项目控制便于优化设计,整合作业环节,加强质量监督。注重预算管理的过程控制。发现问题进行纵向追溯查询,对预算差异及时提示预警,按照设定权限,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单位费用发生,加强企业集团公司对基层单位的即时管控。
为了更好进行完善预算执行控制,可以开展多角度预算分析。作业成本预算分析,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如成本项目差异分析、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分析、人员配置分析、现场投入分析、横向和纵向的对标分析等。通过价值和实物量的对标分析,便于发现找出成本预算差异的真正原因,从而改进工艺流程、消除减少无效作业,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消耗。
同时也要强化预算调整与考核。预算调整主要是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变动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预算编制基础差异;二是资源配置差异;三是定额差异;四是价格调整差异。对于上述差异要及时地进行调整,除此之外由于管理和人为因素造成的预算差异均不予调整,以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在预算考核时,由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到各单位进行现场考评,核实指标完成情况,检查是否存在预算外支出和预算管理违规行为,严格以各单位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为依据;将预算考核逐级向岗位延伸和推进,让每个员工都体会到考核与任务完成、节支降耗等工作紧密联挂,非常具体和清晰,从而激发了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提高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保证预算考核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彩凤,李浩明.企业作业成本预算控制[J].商业经济,2010, 01:62-63.
[2]郑爱明.基于作业成本预算的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 2014, 17:40-41.
校本课程实施的保障因素及建议 篇12
一、校本课程本身质量影响校本课程实施
成功的课程实施来自于切实的课程方案。设计课程方案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实施课程所需资源, 故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好的课程方案应具有: (1) 合理性。课程方案本身要合乎逻辑, 其理念、目标和手段在实施层面上应适合课程实施地区、学校的实际。 (2) 相对优越性。相对于原有的课程方案而言, 新的课程方案应具有自己的长处或优势, 如理念的时代性、目标的完善性、手段的多样性、评价的科学性等。 (3) 推广度。一般而言, 课程方案推广的范围小, 其实施起来相对较为容易, 如果推广的范围广, 课程实施就会困难重重。
二、校内因素是保障校本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
1. 校长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保障因素。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 校长是教师群体参与课程开发的领导力量, 同时也是激发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动力。因此, 校长需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要具有课程开发意识, 能够意识到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2. 教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决定因素。
在校本课程中, 教师既是校本课程计划的设计者, 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 还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者。教师的思维和行动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实施能否顺利进行。然而就目前状况而言, 大多数任课教师不具备校本教学的知识和经验, 更有部分教师还不能很清楚地认识自己在校本课程实施中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更应是课程的理解者和开发者的定位。课程意识淡薄与课程开发能力欠缺成为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3. 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体现者和保障因素。
在校本实施中, 学生既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出发点, 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归宿, 是校本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的保障因素。在校本课程实施中, 学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 塑造丰富的情感、客观的态度及正确的人生观, 这样的过程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针对学生个性的心理结构的构建才能成为可能, 校本课程才能顺利实施。
三、校外因素是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1. 地方教育部门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管理。
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需要有必需的设备与经费上的支持。如果地方教育部门重视校本课程开发, 那么校本课程实施所需的经费和人力投入及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就会较为充足, 从而为校本课程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社区和家长是校本课程设施的必要保证。
社区人士和学生家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之一, 能够对校本课程实施提供指导和帮助。如果家长支持校本课程开发, 那么, 他们就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本课程实施当中;如果家长一味注重学生的成绩, 忽视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学生的帮助, 那么学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极地对待校本课程实施。
四、对于实施校本课程的建议
1. 政策支持。
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更多的教育决策为教育行政部, 而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下放权力, 赋予学校教师课程开发权力, 也就是说我国正逐步向中央、地方、学校均权的方向发展。因此, 校本课程实施就从政策上得到了支持。
2. 经费援助。
校本课程实施需要大量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 因此需要经济作保障。对于学校的经济来源, 不应只是养眼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拨款, 应该寻求更多的途径, 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经费。
3. 减轻教师负担, 加强教师培训。
作为学校管理者, 要减轻一线教师的负担, 并为教师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减轻教师思想上的压力,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减少教师的工作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和培训, 不仅要利用假期进行系统学习课程知识, 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 并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 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
4. 学校文化的重塑。
【实施建议】推荐阅读:
消防工程的实施建议05-29
《合理化建议》实施方案08-12
对我国体育中考实施的建议08-31
班级企业化管理实施中的建议07-26
脱困建议07-18
细化建议07-19
健康建议07-19
办案建议07-20
案例:建议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