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翻译

2024-05-12

技术翻译(精选12篇)

技术翻译 篇1

1. 概述

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正如王克非(2004)先生所言:“在语料、网络日益发达和完善的今天,我们的口笔译教学和培训,将不可避免地使用新的工具和技术,谁先迈出一步,谁就占据前沿,谁就能够获得创新的资源。”翻译记忆技术,作为主要的翻译技术之一,日益受到翻译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日益成为职业翻译者必备的工具之一。因此将翻译记忆技术引入现有的翻译教学正当其时。

翻译记忆技术(translation memory)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它将原文和已经翻译和审阅好的译文平行地存储起来;如果新的翻译任务中出现存储的原文或原文片段,翻译者可以检索并利用存储的译文或译文片段辅助新的翻译工作。翻译记忆工具是翻译记忆软件系统的核心组件,除了翻译记忆这一核心组件以外,市场上出售的翻译记忆系统通常还包括一些辅助的组件,常见的辅助组件有术语管理工具、对齐工具。本文主要探讨这种由翻译记忆工具及相关辅助组件组成的翻译记忆系统的教学。

2. 整合翻译记忆技术的翻译教学:教学内容指引

翻译记忆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翻译记忆系统的选用、翻译记忆技术的概念和原理、翻译记忆系统的操作流程。

2.1 翻译记忆系统的选用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翻译记忆系统丰富多样,从使用授权方式上可以分为两类:商业软件和开源软件。主要的翻译记忆系统包括Trados,雅信,SDLX, DéjàVu, Wordfast, Star Transit, OmegaT, Heartsome, Logoport, IBM Translation Manager, Alchemy Catalyst, PASSOLO, LocStudio和Helium。以上所列软件多数为国外软件公司开发的商业软件。

从翻译记忆技术教学的角度看,要求学生学习所有这些翻译记忆系统的使用方法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我们从这些产品中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来学习,从而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到触类旁通。Trados是翻译记忆系统中的领导者,而且其它翻译记忆系统一般也以某种形式提供Trados的主要功能,因此建议学习Trados翻译记忆系统。

2.2 翻译记忆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翻译记忆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把以前翻译过的文本存储起来以便将来翻译新的文本时再次使用。使用翻译记忆系统可以确保同一句话不需要翻译两遍。翻译记忆系统的第一个基本概念是切分(segmentation)。翻译记忆系统打开源语文本时首先自动将源语文本切分为一个一个的词块,这些词块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句段。一个句段通常与文本中的一句或者与句相当的结构(如标题、列表中的一项、表格中一个单元格中的文字)对应。第二个基本概念是对齐(alignment)。翻译记忆系统将源语文本切分之后就可以将源语文本中的一个字段与对应的目的语文本中的一个字段对齐。对齐是指把源语文本中的字段与对应目的语文本中的字段匹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翻译记忆单元(translation unit)。整个翻译记忆库中信息的组织和存储就是由一个一个的翻译记忆单元组成的。第三个基本概念是从翻译记忆库中检索信息(retrieval of information of a translation memory)。翻译者使用翻译记忆系统打开一篇待翻译的源语文本时,翻译记忆系统自动将源语文本切分成一个一个的句段。翻译源语文本中的一个句段时,翻译记忆系统会把这个句段和翻译记忆库中的所有句段作比较。比较的基准是句段中字符串的匹配程度,即句段中字符串的相似程度。如果找到匹配的句段,翻译记忆系统会将找到的翻译记忆单元显示出来供翻译者取舍或修改。检索时匹配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完全匹配、模糊匹配、子句段匹配和术语匹配。使用翻译记忆系统有三个主要的好处。第一是同样的一句话不需要翻译两遍;第二是保持整篇译文中术语使用的一致性;第三是保持源语文本的格式与目的语文本的格式相同。

2.3 翻译记忆系统的操作流程

美国学者Melby将使用翻译记忆系统的操作流程分为三个阶段:翻译前、翻译中和翻译后。翻译前阶段是翻译项目的准备阶段,可能包含下列任务:文件结构管理、翻译风格指南、字数统计、项目分析、准备翻译记忆库、对齐、切分、特殊标签处理、预翻译、机器翻译、术语调查、准备术语库、设置软件、源语文本翻译测试、准备分发给公司外部翻译者翻译的源语文本包、参考资料搜集、译者培训。翻译中阶段是翻译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下列任务:设置翻译记忆工具、打开待翻译的源语文本、从翻译记忆中检索句段、翻译完一个句段之后更新翻译记忆库、查找术语、翻译完一个句段后向术语库添加术语、使用索引搜索(concordance search)查找句子片段。翻译后阶段是翻译的审阅阶段,也是保证翻译质量的阶段,主要包括下列任务:内部质量保证、准备交付的译文、外部质量保证。

3. 整合翻译记忆技术的翻译教学:教学方法指引

翻译记忆技术教学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所以不同的教师和学校往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翻译记忆技术的教学。有的将翻译记忆技术教学作为现有翻译教学中的一个选修模块;有的将翻译记忆技术教学作为现有翻译教学中的一个必修模块;有的将翻译记忆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讲授;还有的将翻译记忆技术的内容细化分解作为若干门独立的课程讲授。国内外均有院校开设了翻译记忆技术专业。考虑到中国国内翻译教学的现状,本文认为宜将翻译记忆技术作为现有翻译教学中的一个必修模块,将翻译记忆技术系统地整合到现有翻译教学之中。

3.1 教学重心

史宗玲(2006)提出翻译记忆技术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翻译记忆工具教翻译,一种是教翻译记忆工具的使用技巧。史宗玲的这一区分有助于我们确定翻译记忆技术教学的重心,有助于我们把翻译记忆技术教学与现有的翻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考虑到翻译记忆系统使用的复杂性,在翻译记忆技术教学的开始阶段,应该以教翻译记忆工具的使用技巧为主。随着学生逐渐掌握翻译记忆工具的基本操作之后,教学重点应该逐渐转向使用翻译记忆工具教翻译。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翻译记忆技术教学与现有翻译教学之间的无缝整合。

3.2 任务教学法

整合翻译记忆技术的翻译教学宜采用任务教学法。如果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是空的或者其中的翻译记忆单元和术语较少,则无法体现使用翻译记忆技术的优越性,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翻译记忆技术的优越性。因此整合翻译记忆技术的翻译教学中的翻译任务需求精心设计,翻译教师需要准备与翻译任务相关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翻译任务应该与真实的翻译工作状况尽可能地相似,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可以无需培训立刻适应工作岗位。

我们还需要考虑翻译任务教学法的实施。第一步,翻译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翻译任务,并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第二步,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如何完成翻译任务。第三步,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翻译任务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原理,让学生获得理性知识,知其所以然。第四步,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操作中可能的意外状况及其修正措施。第五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应该有充分的机会练习巩固所学的操作和知识。

参考文献

[1]Melby, A.K.Eight types of translation technology.Re-trieved March 22, 2008, from http://www.ttt.org/technology/8types.pdf.1998.

[2]史宗玲.翻译记忆教学:个案研究[J].英语教学期刊, 2006, 30 (4) :47-68.

[3]王克非等.双语对应语料库研制与应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4]王涛, 鹿鹏.翻译技术的理念与分类[J].中国科技翻译, 2008, 21 (1) :20-23.

技术翻译 篇2

摘要:本文在分析机器翻译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机器翻译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机器翻译所面临的问题及机器翻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发展趋势

1.引言

《圣经.创世纪》中第十一章巴别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1]。”这只是圣经故事,但告诉我们语言的不同确实是人们交流的极大障碍,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打破语言障碍的途径和办法。翻译则能克服语言障碍,使得不同语言人们之间能相互交流。谭载喜在他的《西方翻译简史》一书中提到我国的翻译史时说:孔子周游列国,在各地言语发音不尽相同,彼此交流甚少的当时,也不得不通过象寄之才(即翻译人员)以“达其意,通其欲”。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网络信息的激增,国际社会交流愈加频繁,机器翻译已成为克服交流时所产生的语言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2.机器翻译的定义

计算机翻译通常叫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或MT),即全自动高质量机器翻译(Fully Automatic High Quality 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FAHQMT或MT),就是人类利用计算机进行自然语言间的相互翻译,利用软件实现从一种自然语言文本到另一种自然语言文本的翻译[2]。

3.机器翻译的历史与现状

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提出利用机械装置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其中之一是如何用机械手段来分析自然语言。17世纪,人们首次提出使用机械字典克服语言障碍的设想。1903年,古图拉特(Couturat)和洛(Leau)在《通用语言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德国学者里格(W.Rieger)首次使用了“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这个术语。195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机器翻译会议,标志着机器翻译正式迈出了第一步。1978年在中科院计算机所的一台64K容量的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20个标题的机器翻译测试。1987年在日本箱根举行了第一届机器翻译峰会(MT Summit),并决定以后每两年轮流在亚、欧、美定期举行。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微机的普及,相继出现了多种翻译软件,例如金山公司的词霸系列,实达铭泰的东方快车系列,Trados 翻译软件等。到目前为止,由于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大幅度提高以及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上的应用,机器翻译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不过,机器翻译的水平距理想的“全自动高质量(FAHQ)”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3]。4.机器翻译面临的问题

4.1影响机器翻译质量的核心是歧义的处理。在词汇的层面上,词汇的歧义主要是一词多义,如英语单词“note”可以指“笔记”、“短信”、“注释”、“纸币”等。以下是词汇歧义的例子:

原文:Thank-you notes are heart-warming.机器译文:感谢笔记温暖人心。人工译文:感谢信温暖人心。

在结构层面上,常见的结构歧义有 and(和)结构,如 nice girls and boys, 它既可表示“好女孩和男孩”,也可表示“好女孩和好男孩”,这种歧义只有人工翻译才能消除,计算机无法识别此歧义,可见歧义的处理是影响机器翻译质量的关键。

4.2人类翻译目标集中于目标语言,如果有必要的话,译者会采用灵活的方式以使翻译传情达意,有的时候会使用意译的方法,这是机器翻译所无法达到的。以文学翻译为例,文学翻译是“传达作者的全部意图,即作者对在读者思想感情上产生艺术作用的全部意图……”。即使对于专业翻译工作者来说,文学翻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对于没有任何认知能力的机器。笔者曾让机器翻译了下面几句:以下是美国19世纪著名作家爱默森长篇散文Beauty中的原句。

原文:“But this beauty of Nature which is seen and felt as beauty, is the least part.”—Beauty Ralph Waldo Emerson

机器译文:但是这哪个看见并且作为美丽感到的自然的美丽,是最小部分。夏济安译文:可是凡是耳目所能辨认出来的美,只是自然之美的最低部分。以下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早期创作的一则优秀短篇小说《竞选州长》中的原句。原文:“I hauled down my colors and surrendered.”

—Running For Governor Mark Twain 机器译文:我沿着我的颜色拖并且投降。张有松译文:我偃旗息鼓,甘拜下风。

以上机器译文荒唐可笑。由于机器没有思维、推理、判断能力,缺乏人工译者的综合知识和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知识等,无法对原文产生全面的了解,做的只是机械转码,无法突破思维障碍。要获得地道完整的译文,必须对机器译文进行人工

修改、加工。

5.机器翻译的发展趋势

机器翻译的质量虽然不能和人工翻译相提并论,但有许多优势是人工翻译所不具备的。我国著名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专家董振东说:“美国要开发一种口语翻译机,专门用来审讯与美国人语言不通的塔利班俘虏。如果用人来做翻译,由于语言不通,即使翻译被塔利班收买,对美国人信口胡说,美国人也不会知道,而机器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机器现在有没有发明出来,能到什么翻译水平还不得而知,但这至少是一个相当好的发展领域。” 因此,发挥机器翻译的自身优势是决定机器翻译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机器翻译的发展趋势是解决人工智能的技术问题。“假设要从人工智能上有所突破,那只能在神经网络和模糊计算上寻找出路。”为了探索人工智能,使电脑模仿人脑,进行更多的智力劳动,模糊计算便应运而生。神经网络和模糊计算都是通过对人脑的结构和推理方式的模拟来实现计算机的智能化。“只有人脑才能和人脑相比”——这看似废话,对于机器翻译来说,却是技术上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口。

6.结语

目前,机器翻译的水平较50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要彻底克服语言障碍,使MT投入实际应用,还需数学家、计算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认知学家、逻辑学家等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从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上有所突破,相信机器翻译会到达光明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李娟,《圣经旧约名篇精选(英汉对照)》[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 Hutehins, W.J.et al.An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ranslation[M].Academic Press, 1992

浅谈信息技术与翻译人才的培养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翻译;人才培养;翻译教学

当今翻译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个提供翻译服务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体系和工作流程。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译中及译后三个步骤。无论是整个翻译项目还是细化到个人的翻译任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信息化时代,翻译活动除了科学和艺术的属性之外,还具有技术的属性, 可以说翻译还是技术。 [1 ] 翻译市场需要求职者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外,还要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了解翻译的流程。这些要求对高校如何进行翻译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了翻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信息技术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通常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其应用包括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2 ] 在计算机和网络广泛普及的今天,人们原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三个主要应用方向,即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互联网的应用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

1. 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

我们在翻译工作中之所以要利用翻译工具,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提高工作效率。2.提高译文的质量。3.资源的重复利用和累积。4.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翻译行业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和电子翻译工具, 通常包括机器翻译、翻译记忆、术语管理、软件本地化工具,以及在线词典、术语库和语料库等。[3 ] 近年来,各种品牌的翻译辅助工具不断问世,在翻译界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如德国大众、西门子、微软、惠普等知名企业使用“塔多思专业辅助翻译软件(Trados Translator’s Workbench)”来进行大量科技文本的翻译。该软件是面向企业及个人的互动式翻译系统,与微软的Word集成,此外还有强大的网络共享、术语管理、翻译项目管理功能,为专业翻译领域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4 ]中国国内主要产品有雅信CAT和华建智能辅助翻译系统HJ-IAT,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还有雪人CAT软件。这些翻译辅助工具使用方法不同,但是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以翻译记忆(TM)为核心技术。在使用翻译工具时,计算机不仅给翻译人员提供一些词汇、专业术语的翻译,而且还能从记忆库中搜寻与待翻译文本相同或相似文本的翻译结果,为翻译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利用翻译辅助工具进行工作,由其适用于科技类文本、产品说明书、用户手册等这种篇幅较长、重复内容较多的文本。可以说,如果不熟练掌握一些主流翻译软件的使用方法,是无法胜任新时代的翻译工作的。

2. 网络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除了各种翻译辅助工具外,网络也能在翻译过程中为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首先,网络上有很多在线翻译词典,例如有道、灵格斯、海词、金山词霸、CNKI翻译助手等,收入词条多,更新快,方便我们快速查询。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一些初步的翻译工作。很多翻译网站都提供了即时翻译功能,例如“谷歌翻译”,虽然结果不能达到精确,但是对了解文本大意有一定帮助。如果需要得到更精确的翻译,就需要我们规范词汇,调整语句结构,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润色。谷歌等网站还提供了网页即时翻译以及文本上传翻译服务。以谷歌翻译为例的网络翻译工具,一方面可以提供基本的术语和词汇查询,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百科全书和词典的作用;同时谷歌翻译可以为我们提供文本以及网站的即时翻译,便于我们快速对信息内容大致了解。但是,查询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来源之一,还需要我们的判断、取舍以及再加工。

3.搜索引擎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吕叔湘先生说过,翻译是一门杂学。翻译过程中,需要翻译的文本内容可以涉及到各行各业,翻译人员除了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 everything of something”的本领。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那么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搜索引擎强大的功能就可以给我们提供快速便捷的帮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百度、谷歌等一些常用搜索引擎来对一些新词、专业词汇以及专有名词的翻译进行查询和核对。搜索某高校或某机构名称的翻译,可以直接进入其官方网站寻找英文翻译。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直接在搜索引擎上尝试,如要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的翻译,在搜索框里输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China land”, 根据搜索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其英文翻译“China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 ”。

搜索引擎的另外一个主要用途是能在翻译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背景材料及相关信息。在翻译技术类文档时,如果遇到不確定的词汇,也可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然后搜索其图片来辅助分析这些词汇的意思。搜索引擎还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翻译的准确度,对于不确定的翻译结果也可以查,输入翻译后的词汇或短语,如果可查出很多相关信息,由其是很多权威网站上有这些词汇或短语的信息,说明该翻译结果准确,比较地道。如果搜寻到的相关信息很少,且多在一些不知名的网站,那么该翻译结果还需要再做修改。

二、 信息技术与翻译人才的培养

目前国内的翻译教学中,很多高校对翻译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还是延续以往传统翻译教学的模式,这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国外的翻译教学中,翻译技术是非常受到重视。[5 ] 在访问欧美十几个翻译硕士专业的官方网站后,我们发现这些学校开设的翻译技术课程有: 计算机与翻译、信息检索与管理、机助翻译、受控语言、文本处理、软件本地化、翻译项目管理等。国外的翻译技术研究及教学开始较早,也比较成熟,在培养人才方面更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国内大学中翻译硕士关于信息技术辅助翻译方面的课程涉及较少,更多的是针对专业译员的继续教育或短期培训。作为大陆地区第一个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的北京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勇于尝试、不断地完善,课程中基本涵盖了翻译过程中应用到每一种技术和领域的知识,但是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平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在国内高校翻译课程中普及信息技术的教学,当前是有一定的困难。首先,高校缺乏掌握技术的教师,任职翻译教学的教师多为语言专业出身,对技术的应用了解不多。虽然有部分高校采取聘任校外的专职翻译以及专业技术人才来授课,但是兼职教师对学生培养的投入时间和精力毕竟还是有限。其次,资金投入问题。学校除了聘任具有专业素质懂技术的教师,还需要提供一些专业的软件和语言实验室,以供学生具体学习和操练技术。在这一点上,北京大学的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采取的是“实习中操练”的做法,学生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后,会进入不同的翻译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中,不断提高能力,并确定下一步提高的目标,并且能在毕业后顺利适应工作节奏。最后,是课程设置问题。以多数高校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为例,虽然实践性课程增大,但是在翻译技术方面的课程比例较小,且多数学校将其设定为选修课程。国内课程设置未能体现高校自身和所在地区以及行业特色,随意性较大,没有给翻译教学准确的定位。在翻译教学中,讲授应该在当代信息技术的平台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平培养,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三、结论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翻译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我们应该顺应翻译市场发展,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翻译教学也应当满足行业的人才需求,将信息技术内容融入教学当中,以培养具备优秀的文字翻译能力,熟练掌握翻译技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涛,鹿鹏. 翻译技术的理念与分类[J].中国科技翻译, 2008,(1).

[2]骆耀祖,叶丽珠.信息技术概率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袁亦宁. 翻译技术与我国技术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5,(1).

[4]陈群秀.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漫谈[C].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5]柯平,包川运.世界各地高校的口笔译专业与翻译研究机构[J].中国翻译,2002,(4/ 5/ 6).

产品的本地化翻译技术 篇4

关键词:本地化,本地化技术,翻译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IBM和微软为代表的计算机软件行业的本地化开始,至今已经发展了有三十多年。本地化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翻译,其服务对象包括软件、网站、产品手册、电子学习材料、市场材料等,服务领域涵盖信息技术、通讯、机械、航空、化工医疗、财经、电力等行业(周晓娴2012)是一门新兴领域,是跨国公司国际化所衍生的重要战略,为企业全球化运营和营销的核心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与国际上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有了全方位的快速深化。本地化在中国的发展从21世纪以来通过翻译界的前沿学者们那里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介绍和传播。在崔启亮的《中国本地化行业二十年(1993-2012)》中,详细讲述了本地化在中国近年来从萌芽破土到实践探索再到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并且还指出,本地化市场方兴未艾(崔启亮2013)。

本文带领读者了解本地化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国内目前对本地化的研究情况做一个基本的认识。究竟哪些技术是本地化翻译过程中所需要的?这些本地化翻译技术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对本地化的翻译技术作进一步认识。

一、本地化概述

(一)本地化的基本概念。

在如今全球贸易一体化的背景下,语言产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早先包括IBM和微软在内的很多公司在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发现只有在转换成为对方语言并且用对方国家的习惯来使用产品才能打开国际市场,所以,翻译在这一过程就变得尤为重要,产品本地化已经是全球商业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至今,公司走向国际市场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公司也意识并且慢慢了解到全球化、国际化和本地化的关系以及意义。不同于政治、经济全球化,本地化行业中的“全球化”和“国际化”有着特有的定义,其中,这里所说的“全球化”是指某家公司想要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其他国家去,走向国际,也就是产品要“走出去”,销售到其他国家。而“国际化”是指“在技术和设计层面保证某产品便于本地化的过程”。总的来说,“国际化”就是去除产品中的文化差别,使得本地化能够有效地进展。“国际化”的目的是远离特定文化,语言和市场提炼产品的功能性,这样才能支持特殊市场和方便语言整合,国际化的成功与否与语言有着很大的关系(冯曼2013)。“本地化”是“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修改以适应不同市场中出现差异的过程。”简而言之,本地化是对全球化产品或信息内容进行语言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处理,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现在本地化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行产品国际化营销的重要战略。而本地化服务本身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通过以上对“全球化”、“国际化”和“本地化”的论述,可知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二)什么是本地化技术。

由上述对于本地化的描述,不难理解,本地化所涵盖的内容远远不止文本的翻译,而是如Windows或者office等等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对产品的加工和适当改造,使之符合目标国家的文化、语言、法律、政治等等要求。其内容相比传统翻译也广泛很多,崔启亮在《翻译与本地化工程技术实践》一书中对本地化技术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概述,通常把本地化工程的处理对象分为软件本地化工程、网站本地化工程、手册文档本地化工程、其他本地化工程等。本地化工程技术融合了软件工程技术、翻译技术和质量保证技术(崔启亮2011)。所以翻译技术是本地化技术中的一部分,然而,在本地化翻译技术中,翻译记忆技术和术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包括国际化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术语管理技术、译文质量检查与统计等等技术。

(三)本地化技术体系。

所能构成系统的整体,其系统都会是由一些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各个要素所组成的。要素与要素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组合的相加,系统中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着,每一个要素处在系统上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系统论也同样适用于本地化技术。本地化技术通过作用可分为核心技术和基本技术。核心技术也就是本地化翻译技术,如图1所示。

本地化技术也是这样一个系统体系,由核心技术和若干基本技术或“外围”技术组成。王华树在《本地化技术研究纵览》中,讲到本地化翻译是本地化的核心环节,整个本地化过程围绕产品或服务的翻译转换任务展开,因此翻译技术是本地化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与之关联的是本地化工程、排版、测试、管理等基本技术(王华树2015)。在本地化系统中,每个技术都分管一块,每个技术都有不同的明确的分工,在另一方面,每个技术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技术与技术之间的配合,不能脱离整体,才可以有效地实现本地化服务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化技术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产品的本地化翻译技术

(一)本地化翻译工具

翻译工具是一种软件程序,可以帮助译员们记住序列片段对。有为了翻译不同类型而设计的机器翻译系统,比如手册、培训资料、产品目录以及网站等等。此外还有用于软件产品的用户界面文本翻译的软件本地化工具。基本上,翻译工具和软件本地化工具所做的工作一样,帮助译员一句句理解文本。文档文件或者软件文档是翻译工具开发商们所关注的事情。

正如名字所示,软件本地化工具处理软件开发文件,比如EXE、DLL、resx等等文件。目前存在的本地化工具可以用于翻译HTML和XML文件。另外软件本地化工具也可以本地化或者调整软件布局,使得它们适应于不同受众。比如,可以调整按键的大小,这样可以使得不同语言的文本适应按键窗口。但是,译员在刚开始使用翻译工具的时候,翻译工具是空白的,不存在任何数据,只有译员填充进去资源的时候才可以重复利用(ZerfaßA 2008)。如果译员已经翻译过某一个文件或者软件部分,可以通过对齐来输入到翻译系统中使用。目前常用的软件本地化工具有SDL Passolo、restorator等。

(二)本地化翻译技能

1. 对齐。

在使用翻译工具开始一段新的翻译任务之前,已经翻译过的文本可以回收利用。对齐工具会读取源语文本并且对几乎所有格式(除了PDF)的文件进行翻译,同时在本件中显示文本片段。该系统尝试连接从源语言文本到目标语言的文本片段,但是,大多数对齐工具不“理解”语言,它们将只能试着将文本片段连接在一起。理想情况下,一个翻译或至少一个懂得这两种语言的人都必须通过对齐的文本片段对来判断它们是否真的可以连接在一起。此检查后,该段对将被发送到的翻译工具,进一步重新使用。翻译工具就可以将这些文本片段储存起来,并且在译员再次翻译类似文本时作为参考。机器翻译本身是不能进行翻译工作的,像机器翻译(MT),但是可以再次使用储存在系统里面的文本片段。

2. 术语管理。

术语的翻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仅对机器翻译系统,而且对任何一种翻译。一个术语可以由一个词或一个组合词组成。术语列表和术语与翻译系统数据库帮助译者实现准确翻译。但是,术语不仅仅包含其字面意思,它包含的信息是其背后所包含的意义,包括术语的来源,翻译的依据,明确的定义以及恰当的示例(Terminology Management 2013)。想要建立一个专门名词库,首先需要收集或提取文本的术语。

笔者在翻译有关于牙科的文本时,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本篇文章的翻译的,所以,每个小组成员在翻译过程中保证术语的一致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整理出来的术语表会在使用TRADOS翻译时显示出所列在术语表中的所有术语,进行准确翻译。比如,impression material对应印膜材料,interdental space对应齿间空间等等,术语的整理以及使用,对小组翻译文本是十分必要并且也是一个提高效率的手段。

3. 术语提取。

人工收集术语是术语收集的最好方法,包括公司所特有的术语、特定题材的具体术语、新的术语等等,但这也是最乏味的一个工作。术语提取工具可以通过浏览大量的文件,以提取在此种语言内所有或最频繁的术语,甚至是可以从双语源语文本中提取双语术语。由此术语提取工具在术语库中创建一个可能匹配的术语表,然后由人工来选择匹配的术语。由这样一个提取工具所创建的术语列表是一个术语库,一个术语数据库可能的条目。

4. 术语库。

每个翻译工具有一个方法来检查文本需要翻译的术语,此术语测试工具和术语库或者术语列表装载在翻译工具之中。术语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增加新的产品所对应新的术语,术语修改,增加禁用词,或更新附加信息,如特定产品或者特定客户的特殊用途。术语管理包括术语定义、上下文例子、注释和图表的管理。

三、总结

本地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得整个翻译行业进入了新常态,推动了语言服务模式的发展,向更加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趋势靠拢。在翻译行业现在信息化、职业化、产业化的发展中,译员本身的素质也需要有着相应的提升和适应,这也是对译员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才能胜任翻译工作,单单掌握语言技巧还不足以应对本地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本地化翻译工具使用的熟悉程度,在对齐时能否使用合适的工具以及人工对齐的效率如何,术语提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是对未来译员发展趋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启亮.翻译与本地化工程技术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崔启亮.中国本地化行业二十年(1993—2012)[J].上海翻译,2013(02).

[3]冯曼,高军.产学结合的MTI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3):129-131.

[4]王华树,刘明.本地化技术研究纵览[J].上海翻译,2015,(03):78-84.

[5]周晓娴.国内本地化行业发展及职业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2):144-146.

[6]Ghaemmaghami S,Huh W K,Bower K,et al.Global analysis of protein localization in budding yeast[J].Nature,2003,425(6959):686-91.

[7]Terminology Management[M].Springer New York,2013.

技术翻译 篇5

大型工程技术资料翻译的特点是规模大、字数多、专业覆盖面广,同时还包含有较深、较广的工业技术与管理技术,资料本身形式多样、庞杂混乱且技术错误较多。面对这些问题,首先要确定适当的费用质量原则,即“技术含义第一”的原则。强调人员素质,特别是“专业”这一要素。明确译校的职责,确定最终技术责任人,并确立质量审查制度。

所谓大型工程技术资料,是指大型工程成套技术资料或某一领域的系统技术资料。其中包括标准、规范、技术手册、运行维修手册等。规模大、字数多、专业覆盖面广,是工程技术资料共有的基本特点。此外,大型工程技术资料往往也包含有较深较广的工业技术与管理技术,其中既有传统的为我们所熟悉或与我们有较大差别的一些技术概念、工程流程、管理概念等。此外,源于量大、面广这一基本特点,不同的工程技术资料又有各自的一些特点与影响翻译理解和表达的问题。

引进工程资料的特点与问题。引进工程资料的形成具有仓促而就的特征,因此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大的方面主要有三点:

1.形式多样

大型引进工程的系统、设备与技术种类多,具有集成化的特征,相应的技术与工程资料形式多样化,从而带来许多问题。比如:文件形成于多人、多公司、多国,缺乏统以规范。不仅风格和行文难以统一致,而且 包含非母语“作品”。

2.庞杂混乱

大型引进项目附带的技术资料,按照合同的总体要求有一定的编排体例,从宏观上看,即呈树状结构。这对我们分清资料结构、把握专业方向具有一定的好处。但这种体例往往不能够被供应方严格遵守。在表面恢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庞杂与混乱,包括因提供现成资料而造成的无关资料的夹带,同型不同规格设备的资料的混串以及缺失、散乱、倒排等。这些事资料委托方难以发现和纠正的,翻译方为了反映的质量,需做大量的整理工作。

3.技术错误

技术翻译 篇6

1. 翻译风格指南

翻译风格指南用于规定翻译过程中文字和格式方面的标准。如果译员在翻译过程中遇到措辞、标点、格式等问题,应统一遵循翻译风格指南的要求进行处理。

翻译风格指南分为通用指南和特定指南。通用指南对翻译风格作一般的、通用性的规定。特定指南指具体翻译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的临时性翻译风格指南。

翻译风格指南通常由翻译文字规范和翻译格式规范构成。翻译文字规范规定了翻译中术语、一般用语、语法结构及语言风格等的处理方式,本文论述文字规范。

2. 翻译风格指南在技术文档翻译中的作用

2.1. 技术文档的一致性特点

技术文档旨在向读者传达产品各方面的信息。目前,针对技术文档的写作没有统一的技术写作风格指南,但均要求一致性,故其翻译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

2.2. 翻译风格指南的作用

在技术文档的翻译过程中,翻译风格指南中所规定的技术文档翻译中的一致性是多层次的,包括:特定格式的处理、术语翻译、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译法、高频词汇的译法、相同原文的译文是否一致等等。例如:根据习惯,大陆译员将“program”翻译为“程序”,而台湾译员则翻译为“程式”,若一本手册中出现了不同的表达,可能使用户产生困惑。翻译风格指南通过对此类问题作出规范,实现翻译的一致性,提高翻译质量,减轻审校压力。

3. 使用SketchEngine制定翻译风格指南

3.1. SketchEngine(SkE)概述

SkE是一款在线语料库检索系统,主要有两大功能:语料库检索分析和语料库创建。使用CorpusBuilding功能可以上传文本建立语料库,之后可在SkE的语料库检索分析工具中进行统计分析。

3.2. 使用SkE制定翻译文字翻译规范的流程

技术文档字数多,重复率高,应选取下述两种情况的文本制定规范,一是出现频率较高而且译法较多的词汇,二是出现频率较高且语境不同的词汇。要想快速找到符合上述標准的词汇,单靠人工处理是不可能完成的,需使用工具对全文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语境提取影响译文质量的文本内容,制定翻译语言规范。

SkE集语料库的创建和分析功能于一身,而其特有的“词汇素描”功能能够自动分析词汇的语境,获取文本语法搭配信息,便于翻译文字规范的制定。

使用SkE制定文字翻译规范流程如下:

1.使用CorpusBuilder上传语料、自动标注,创建项目语料库;

2.使用“词汇列表”功能获取待分析词类的词频;

3.使用“词汇素描”功能分析词汇搭配和语法特征;

4.结合语境,制定相应的翻译文字规范。

3.3. 案例:使用SketchEngine制定软件联机帮助中高频动词的翻译文字规范

3.3.1. 项目说明与准备工作

该项目为英译汉,总计73740词。本案例以提取项目中的常用动词为例,论述如何使用SkE制定文档中高频动词的翻译文字规范。

将原文上传至SkE,进行词类标注,建立项目原文语料库。

3.3.2. 制作动词词频列表

使用SkE的“词汇列表”功能可根据词频生成词汇列表,并使用正则表达式限定要查找的内容。本例在“要寻找的属性”中应选择“lempos”,在“Filterwordlistby:REpattern”中填写“[a-zA-Z]+-v”,以仅检索为动词。之后根据词频建立词汇列表。

3.3.3. 根据词频和语境选取动词

SkE的词汇列表中根据词语在整个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次大小排序。本项目主要选取两类高频词制定翻译规范。一是意思单一,但表达可能不一致的词汇,如“create”可译为“创建”、“新建”等,这些词可能造成译文前后不一致,影响理解;二是语境不同,译法较多的词汇,如“check”的意思是“检查”或“选中”等。

上述的情况译法的统一对于提高技术文档译文的可读性大有裨益。需要注意,应使用SkE“词汇素描”功能分析其语境后方可决定需要制定翻译文字规范的词汇和结构。

3.3.4. 使用“词汇素描”功能规定制定翻译文字规范

使用SkE的“词汇素描”功能可以自动统计与所查询词语共现的词汇,并分析该词的搭配和语法结构,获得该词的语境。这里选取“check”一词具体说明如何制定翻译文字规范。

“check”一词多义,需要根据语境进行词义选择,但在相似的语境下应保持译法一致,同样根据该词在“词汇素描”中动宾搭配的统计结果,并结合语境”,得出“check”一词在本项目中有“检查”(表示该软件的功能)和“选中”(软件界面元素,如复选框、字段等)两种意义,应当分别列出,供译员参照。可制定如下的翻译文字规范:

4. 结语

本文以制定技术文档翻译项目中动词的翻译语言规范为例,说明了SketchEngine在制定翻译项目风格指南中的应用。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其他词类翻译语言规范的制定。

参考文献:

[1]Bowker,L.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Apractical Introduction. Ottawa:University of OttawaPress,2007.

[2]崔启亮,胡一鸣.翻译与本地化工程技术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SketchEngine

新科技术语的实用翻译方法 篇7

1 科技术语的构词特点

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科技术语, 都具有专业性强和意义单一等特点。在这些科技术语当中, 有一些是专有名词 (proper nouns) , 例如:Ampere (安培) , Faraday (法拉第) 。还有一些是通过不同的构词法形成的技术术语, 常见的构词法有:1) 复合法 (Compounding) , 例如:fallout (辐射微尘, 原子尘) ;dog house (高频高压电源屏蔽罩, 调谐箱) ;2) 缀连法/缀合法 (Affixation) , 例如:co-function (余函数) ;thermalization (热化, 热能化) ;3) 缩合法 (Blending) , 例如:gravisphere (=gravity+sphere引力层) ;comsat (=communication+satellite通讯卫星) ;4) 首字母缩略法 (Acronym) , 例如:radar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雷达) , laser (=light amplificationstimulated by emission of radiation激光) ;5) 截短法 (Clipping) (多用于口语体) , 例如:flu (=influenza流行性感冒) , fax (=facsimile传真) 。

2 新科技术语的实用译法

在翻译科技文献中遇到汉语中从未有过的新术语时, 基本的译法有意译, 音译, 音意兼译, 形译和直译等五种, 现分别介绍如下。

2.1 意译

按照原词所表达的具体事物和概念译出科学概念。这种译法最为普遍, 例如:holography全息摄影;guided missile导弹;aircraft carrier航空母舰;videophone可视电话;E-mail电子邮件等。多适用于以下几类术语:1)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词构成的复合词。例如:skylab太空实验室;moonwalk月球漫步;friction factor摩擦系数。2) 多义词:旧词转义, 即通过赋予旧词以新义而构成新术语。例如:drone雄蜂→无人驾驶飞机;bug臭虫→窃听器;computer计算者→计算机。3) 派生词:在原有的词根上加前缀或后缀构成新术语。例如:thermocouple热电偶;voltmeter电压表。

2.2 音译

按照原词的英语发音译成读音与原词相同的汉字。1) 计量单位一般用英译。例如:ohm欧姆;watt瓦特;ampere安培;ton吨;hertz赫兹;volt伏特;Pascal帕斯卡;pound磅。2) 某些科技发明及材料名称起初常用音译。例如:radar雷达;microphone麦克风;aspirin阿斯匹林;penicillin盘尼西林。3) 随着历史的发展, 有些科技术语已为人们所熟悉或掌握, 往往又从音译转为意译, 或两种同时使用, 例如:engine引擎, 发动机;laser莱塞, 激光 (器) ;motor马达, 电动机。

2.3 音意兼译

在音译之后加用一个表示特点的词或者把原词的一部分音译, 一部分意译, 这种译法比单纯音译较易理解。1) 音译后加用表示特点的词。例如:jeep吉普车;motor-cycle摩托车;carbine卡宾枪;valve body阀体。2) 部分音译, 部分意译。由人名构成的科技术语, 人名音译, 其余意译。例如:Norton gear诺顿齿轮;Taylor formula泰勒公式。由前缀加计量单位的词, 前缀意译, 计量单位音译。例如:microfarad微法;microampere微安。

2.4 形译

科技英语中, 常常利用字母的形象来为形状相似的物体定名, 对这类字母, 可采用形译。一般有四种形译的方法。1) 选用与这种字母形状相似的汉语词来译。例如:I-bar工字钢;H-section H字形断面;T-beam丁字梁;T-wrench丁字扳手。2) 选用能表达原文字母形象的汉语词汇来译。例如:U-bolt马蹄螺栓;U-steel槽钢;V-belt三角皮带;T-bend三通接头。3) 保留原字母不译, 在该字母后加“形”字, 这种译法较普遍。例如:A-frame A形架;C-clamp;C形夹;D-valve D形阀;O-ring O形环。4) 保留原字母不译, 以字母代表一种概念。例如:P-region P区 (电子不足区) ;N-region N区 (电子剩余区) 。

2.5 直译

在科技文献中商标、牌号、型号和表示特定意义的字母均可不译, 直接使用原文, 只译普通名词。例如:B-52 E bomber B-52E轰炸机;Kubota Mobile Crane Model KM-150;库宝塔KM-150型流动式起重机。

3 翻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缩写词的翻译

在英语科技文献中, 使用了不少缩写词, 翻译时应译出其全名或汉语的通用简称, 也可以在译文中直接引用缩写词的原文。许多专业名词的缩写词可以在有关的专业词典或缩写词典中查到, 但由于新出现的缩写词越来越多, 在词典上往往查不到, 这时, 就要注意从有关科技文献中查到其英文的全名, 以便给出恰当的译名。例如:计算机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某些缩写词的翻译CNC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计算机数字控MC (Machining Center) 加工中心;AGV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自动引导小车, 无人输送小车。

3.2 译名的统一

科技术语一般只表示一个特定的概念, 所以大多数科技术语是单义的, 照理不会造成翻译上的困难。然而译名不统一, 不规范化, 就会给读者带来不少麻烦。

在翻译科技术语时, 首先要尽量采用有关方面公布的统一译名, 或者已为大家所公认的译名, 而不应采用不常见的或已过时的译名。例如:lathe一词就应译为车床, 而不应译为旋床。又如cement曾译为“士敏土”, “水门汀”, “水泥”等, 应按通用的公认译法, 译为“水泥”。gram的新旧译名有“公分”, “克兰姆”, “克”等, 则应译为“克”。对于那些已经有了习惯译法的科技术语, 如果标新立异, 别出心裁就会使人费解。比如spindle nose应译为“主轴头”或“主轴端”, 假如译为“主轴鼻”就不好理解了。Nylon现在习惯译为“尼龙”, 如果随便译成为“乃隆”, 就可能被当成另一种材料。如果对某一科技术语不熟悉, 无法在众多的译名中断定哪一个为规范译名时, 可以查阅有关的专业资料, 找出相应的译名。如saddle一词的译名有“鞍座”、“床鞍”、“鞍板”等。在车床中应译为什么呢?查阅金属切削机床方面的专业书籍, 译为“溜板”为好。有不少科技术语, 有几种习惯译法, 几个译名都通用。这种情况下, 应注意保持前后译名一致, 在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中, 如同一个科技术语前后译得不一样, 就可能产生误解。如nylon一词, “尼龙”“耐纶”“酰胺纤维”等译名都是通用的, 若三种译名混用, 前后不一, 就可能使读者误认为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科技术语翻译的难点主要集中于对专业词语的认知理解上, 因此, 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 应多注意搜集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表达方法, 包括专业术语、专业词汇以及语言特色等。并且要对搜集到的资料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提高译者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外语能力。

摘要:当今科技迅猛发展, 新的科技术语大量涌现。新科技术语的英译问题伴随而来, 日趋重要。科技术语构词方法多样灵活, 专业性强。文章将通过分析科技术语的构词特点, 提出一些简单实用的翻译方法, 并针对翻译过程的常见难题做简单探讨, 力求达到准确、严密、清晰、精炼的翻译目的。

关键词:构词特点,音意兼译,缩写词,译名统一

参考文献

[1]曹倩.试论英语中科技词汇的变迁[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金钊.科技翻译——大学理工科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3]洪忠民.科技术语翻译的规范与统一[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

[4]张艳玲.英语缩略语汉译的趋简与等效处理[J].中国科技翻译, 2006.

[5]魏丽华.论英语日常用语中的科技术语[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医学技术文献翻译常见问题探析 篇8

关键词:医学技术文献,翻译,常见问题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和科研过程中, 都需查阅医学文献, 了解最新的前沿信息;甚至广大的消费者也与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使用进口药品和进口医疗器械时需阅读说明书, 大部分操作者和使用者都无法看懂英文说明, 此时医学技术文献翻译工作者就要承担起语言转换的任务。在此过程中, 译者的水平直接影响读者或使用者能否获取准确信息。本文结合作者的翻译实践, 将翻译医学技术文献过程中常见问题归类列出, 期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1 常见问题归类

1.1 词汇的选择

(1) 原文:DEVICE DESCRIPTION

不恰当译文:设备描述

正确译文:设备说明

分析:这是一个技术文档的标题, “description”的含义包括“描述、叙录、规格说明、形状描述、图说”等。很多译者的第一反应是翻译为“设备描述”, 从字面而言没错, 但是却不符合该类技术手册的表达习惯。

(2) 原文:The XYZ Stent-Graft System is a modular bifurcat-ed endovascular graft system that i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不恰当译文:XYZ动脉支架移植设备是一套带有分支的动脉支架植入系统, 用于治疗腹部肾下大动脉血管瘤。

正确译文:XYZ支架血管系统是一个模块化分叉腔内人工血管系统, 用于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

分析:该句中有几个关键点。“Stent-Graft System”这个短语中, “stent”是支架, “graft”是移植物, 但是这里翻译成移植物显然不合适。在该句定义的语境下, 该短语具体指“支架血管系统”。该句较难, 要准确把握此处短语的含义, 需要有一定的医

(3) 原文:In addition, to extend the implant in a cranial direc-tion, an Aortic Extension Prosthesis is available.

不恰当译文:此外, 如果想要把植入体往头部方向扩展的话, 可以使用一个主动脉扩展假体来达到这个目的。

正确译文:此外, 为了沿颅侧延长移植物, 另外还设有一个主动脉延长假体。

分析:“available”是个高频词, 没有一种固定的用法, 在各个领域中都出现得很多。所以在翻译此类高频词时, 最重要的是理解上下文含义, 找出最贴合该语境的词义。比如“delivery, advance”这些词也比较常见, 但在不同的背景下, 需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出来, 思维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这样一个词, 在这样的语境下, 怎么表达更像是内行说话。

1.2 从句的翻译

原文:The Stent-Graft is preloaded into the delivery systemand advanced to the intended location under fluoroscopy where it isdeployed to create a new blood flow channel that excludes the an-eurysm.X

不恰当译文:植入设备预先装入输送系统, 然后借助X光透视输送至预定位置, 在该位置展开后形成绕过动脉瘤的新的动脉旁路。

正确译文:支架血管预先安装到递送系统上, 在荧光镜下推送至预定位置, 在那里建立一个新的供血通道隔绝腹主动脉瘤。

分析:这句话中包含两个从句。where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和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在医学技术文献中, 从句的翻译视情况而定。如果从句太长, 就断开句子, 否则读起来会很费劲;如果不太长, 就翻译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即可。在该句的翻译中, 将地点状语从句单独断开翻译, 而将同位语从句的含义整合进入状语从句中。

1.3 长句的翻译

原文:Each prosthesis is constructed of a seamless, low porosi-supported by a series of short, electropolished, laser-cut nitinol stent-rings throughout the entire length.

不恰当译文:每个假体均由一种无缝低孔隙平织聚酯纤维移植物制成, 在其整个长度内, 由系列短小的电抛光激光切割镍钛支架环提供支撑。

正确译文:每个假体由一个无缝、低孔隙率、纺织型涤纶人工血管构成, 该人工血管全长均由一系列短电抛光激光切割的镍钛合金支架环支撑。

分析:在医学技术文献中, 常会出现一些长难句。遇到该类长难句时, 要分析上下文, 理清从句与从句之间, 或短语与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并适当断句, 翻译出的语句才会准确、有逻辑性, 层次清晰。

1.4 被动句的翻译

原文:In addition to the stents being visible under fluorosco-py, radiopaque markers are sewn onto each component.

不恰当译文:支架植入时不但可以通过荧光镜透视检查, 并且每个部分都设有不透射线标志。

正确译文:除了在荧光镜下可见的支架外, 每个部件上还缝有不透射线标志物。

分析:这是个被动句, 但是要注意的是, 不是所有的被动句, 都要用“被”, 汉语中可以用主动表达被动, 不一定非得把“被”字突出。假如翻译为“这些镍钛合金支架环都被缝合到移植材料的内表面上”就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显得不地道。

1.5 语序的调整

(1) 原文:First-line therapy for pharmacologic VTE prophy-laxis in patients that undergo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and totalknee arthroplasty (TKA)

不恰当译文: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 和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 患者药物性静脉血栓栓塞预防一线治疗

正确译文: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 和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 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预防一线药物疗法

分析:“pharmacologic”在此本是“VTE prophylaxis”的修饰词, 但是如按照此顺序翻译, 翻译出的中文会显得没有逻辑性, 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2) 原文:The estimated rate of symptomatic VTE (comprisingnot receiving prophylaxis after orthopedic surgery approaches 3%, even with modern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post-operative care.

不恰当译文:整形外科手术后未进行预防治疗的患者的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的估计发生率接近3%, 即便采用现代外科技术和进行手术后护理。

正确译文:据估计, 整形外科手术后未进行预防治疗的患者, 即便在采用现代外科技术和进行手术后护理的情况下, 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的发生率依然接近3%。

分析:这个句子较长, 带有伴随状语, 翻译时的要点在于理清逻辑关系, 并适当调整语序, 译文才能层次清晰, 逻辑有序。

1.6 增译和减译

(1) 原文:The 2012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CCP) CHEST guidelines suggest that symptomatic VTE rates can be reduced by a minimum of 50%with appropriate prophylaxis, however, appropriate agent selection is important to maximize benefit while minimizing adverse events, especially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ous anticoagulant choices avail-

不恰当译文:美国胸科医师学会 (ACCP) CHEST指南建议, 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将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降低至少50%, 但是, 选择适当的药物对于将患者受益最大化、不良事件最少化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与各种抗凝剂选择相关的出血性并发症。

正确译文:美国胸科医师学会 (ACCP) CHEST指南建议, 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将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降低至少50%, 但是, 选择适当的药物对于将患者受益最大化、不良事件最少化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有各种抗凝剂可供选择的出血性并发症。

分析:该句中“associated with”在翻译时被省去。原句中该短语的使用主要是为配合英文的句子表达需要, 但是翻译为中文后, 如果直译出来, 就会成为西式中文。

(2) 原文:There is an approximate 10-fold excess risk ofbleeding seen with warfarin, particularly within the first one tothree months of therapy.10

不恰当译文:华法林的出血风险超出约10倍, 尤其是在治疗的最初1-3个月中。

正确译文:华法林的出血风险相比一般情况超出约10倍, 尤其是在治疗的最初1-3个月中。

分析:此处增译“相比一般情况”, 将原句的含义明确化, 译文更清晰易懂。

2 总结

医学技术文献翻译与其他科技类文献相比, 有共通性, 也有其独特性。共通性表现为:一是医学技术文献翻译也属于科技翻译, 需符合科技文献简洁、明了、用词严谨的行文特点;二是从上述常见问题举例归类中可以看出, 该类文献翻译过程中所需处理的语言问题也常见于其他类型文献。独特性在于:一是医学英语词汇的构造与其他英文词汇差异较大, 来源广泛, 来源于拉丁语、希腊语的词汇在医学英语中比比皆是。这对于译者而言是个挑战。二是医学技术文献的翻译, 通常需要翻译者具有一定的医学背景, 才能准确并深刻地理解原文含义。因此, 如果是没有医学专业背景的译者, 在熟练掌握和运用翻译技巧的情况下, 还需专门熟悉医学英语的构词方法, 掌握其规律, 并尽量多阅读相关中文版的医学资料, 培养语感, 了解行文规律, 方能做好医学技术文献的翻译。

参考文献

[1]张建英.国际科技交流中科技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技巧探析[J].科技通报, 2013 (5) :202-207.

[2]秦德庄.医学英语汉译错句分析[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2.

技术翻译 篇9

关键词:高新技术翻译人才,能力需求,模型

1 引言

跨入21世纪, 中国翻译界在科技翻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对此, 一方面, 在翻译理论研究领域成绩突出, 另一方面, 在翻译实践方面有了更大的深度和广度。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方面, 科技翻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 我们也注意到在翻译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如, 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到了发达国家, 却忽视了一些偏僻的国家和地区;在翻译方式方面, 很少使用高科技手段, 主要采用的是人工的笔译和口译;另外在翻译人才培养、翻译组织的管理方面等还有亟待改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从探析我国高新技术的翻译市场现状入手, 依托市场需求, 并借鉴了很多学者的经验, 从而建立了高新技术翻译人才能力需求模型, 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2 翻译能力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的对高新技术翻译人才能力需求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运用了文献法, 查阅了大量的文献, 在CNKI上查阅文献31篇, 在EDBO上查找英文文献20篇, 如:苗菊 (2007) 在《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一文中将翻译能力划分为3个范畴, 分别为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张继红 (2012) 在《科技英语翻译人才需求研究》一文中对科技翻译人才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具有较强的汉语和英语语言能力;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仝亚辉 (2010) 在《PACTE翻译能力模式研究》将PACTE翻译能力模式进行了修订, 经过修订的翻译能力模式包括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能力、工具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要素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与整合, 摘录翻译能力、科技翻译等词汇共36个, 具体为:双语交际能力、专业操作能力、转换能力、策略能力、心理生理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能力、工具能力、双语技能、翻译技能、人文素养、语言技能、知识体系、行业知识、交际能力、生理和心理能力、职业素质、认知能力、思维转化能力、学习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行业适应能力、总结经验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行为规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提供翻译服务的能力、语言能力、信息挖掘能力、把握和传达主题信息的能力、技术能力。

通过对以上词汇的归类、合并, 并分析其逻辑关系, 本研究构建了“高新技术翻译人才能力模型”, 如下表所示:

3 能力模型分析

高新技术翻译人才需求能力模型主要包括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操作能力。

(1) 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是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在高新技术翻译领域中他主要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四大类型。

1) 认知能力。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对于高新技术翻译人才来说, 首先要清楚地认识翻译这个行业, 对这个行业的运作流程、工作守则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是高新技术翻译人才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

2) 语言能力。具备较强的汉语和英语语言能力对高科技翻译人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毕业于不同的专业的高科技翻译人员, 对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很重视, 却忽略了汉语的深造。其实在翻译中, 翻译人员需要拥有很大的双语词汇量, 只有了解了同义词间细微的差别, 才能做出精确的翻译, 否则在翻译时就会出错, 翻译的水平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语言的精准运用是高新技术的翻译人员所必备的能力。对此, 首先翻译人员应具备基本的语言转换能力;其次, 应具备各类文本的处理能力, 包括阅读、分析、翻译、写作、改编等能力。

3) 交际能力。在翻译人员进行翻译时, 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所翻译的对象, 无论是直接接触还是间接接触, 因此交际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沟通能力包括与顾客的交流能力, 与领导、上司的沟通能力, 与高新技术人员的交流能力, 与其他译员的沟通能力等。其次还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等。

4)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 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高新技术产业中, 时常会出现科技创新, 对于新创新的物质, 必须有相应的词汇为其定义, 并对其进行解释, 因此, 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2)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能力。专业知识是科技翻译的基础, 要做好科技翻译, 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技术知识、行业知识、法律知识。

1) 技术知识。为了让翻译的语言更加精确, 对于高新技术的翻译人员来说, 不仅要具备对语言进行相互转换的能力, 更应该对自己所涉及的行业具有一定的了解, 并对其所运用的技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种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2) 行业知识。高新技术翻译人才在专业能力方面, 对于行业知识, 第一, 要有翻译行业知识的能力, 包括行业发展情况、行业人才需求等。第二, 要了解行业规范, 这包括译文质量标准、各翻译协会规范、工商税务等方面。

3) 法律知识。我国是一个法制的社会, 对于每个人来说懂法律知识能使我们的思想全面完善, 更能使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对于高新技术翻译人才来说, 更应该懂得详细的法律知识, 这样在翻译的过程中才能合乎情理, 做到懂法、守法。

(3) 操作能力

操作技能是在学习之后,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某种复杂操作活动的能力。本文中的操作能力是指信息能力、策划能力、翻译技术和转换能力这四个方面。

1) 信息能力。主要包括搜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收集整合能力是指翻译人员收集、筛选、分析、组合、加工各种信息的一种能力。在工作中, 译者要善于搜集信息, 在接受信息后, 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整合能力, 这样才能全面地翻译信息。

2) 策划能力, 指策略思考与计划编制等能力的统称。在翻译领域主要指解决翻译问题、保证翻译过程顺畅性的能力。

3) 翻译技术。无论是哪一行业的翻译人员, 对翻译工具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 翻译技术主要是指使用文献资料及翻译过程中的其它技术的能力。首先是使用工具应用的能力, 指能熟练使用CAT工具辅助翻译;其次是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这包括对在线信息检索、电子词典软件、网络交流工具、邮件收发软件的使用等;最后是学会对电脑技术的使用, 包括文字处理技术、文件传输与转换技术等。

4) 转换能力。是在原文到译文之间进行转换的能力, 即理解原文并在译文中展现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包括理解能力, 主要指对原文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重新表述能力, 是指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对原文进行重新组织、译文中的再创造等;完成翻译的能力, 即在翻译中对最适当的方法的选择。对于翻译人才来说, 拥有进行语言之间的精确转换的能力, 是翻译过程中的关键能力。

4 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及调查研究, 构建了高新技术翻译人才需求模型, 包括基础能力、专业能力、操作能力等3种能力及11种子能力, 并分析了各种能力的具体内涵, 提出了通过企业、高校、培训机构以及翻译公司等主体培养高新技术翻译人才的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4) .

[2]仝亚辉.PACTE翻译能力模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9) .

技术翻译 篇10

商品房按揭贷款合同作为专门用途英语, 是格式合同的一种, 其文本属于法律文体, 语言规范、严谨, 多使用正式、庄重的法律词语和专业术语, 句式复杂、严谨, 结构固定、统一。与文学翻译相比, 这类翻译比较适合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笔者在承接此翻译项目后带领团队, 使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文本、翻译分工、实施翻译和译后校对, 并探索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概述

计算机辅助翻译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简称CAT)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 它是指能够辅助译员进行翻译的所用计算机软件, 包括通用软件, 如字处理软件、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电子词典、电子百科全书、搜索引擎等 (Bowker, 2002:6) ;从狭义来说, 它是指实现翻译过程相关的计算机工具, 如译员工作台、翻译记忆工具、术语管理工具、项目管理工具等 (徐彬等, 2007) 。国内外常用的狭义CAT软件有SDL Trados, DéjàVu, Wordfast, 雅信CAT等。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项目中的应用

(一) 译前

1. 项目分析与任务分工、在承接项目之后, 首先项目经理需要对项目文件加以分析, 这样, 能够对项目类型、难度、工作量有所掌握。再利用翻译协作平台与译员沟通翻译意向, 选取文件中个别段落对译员翻译水平加以测试, CAT系统会对译员翻译结果加以评分。在此基础上, 项目经理判断译员对此类文档的翻译适应性。当与译员确认意向之后, 项目经理交待每个译员所承担的部分、设定交稿时间和注意事项。在翻译之前, 还要将该项目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共享给译员。本项目是翻译公司外包的六个中文商品房按揭贷款合同, 每个合同大约一万字左右, 十五天之内交付。最终确定六名译员参与翻译工作, 两名审校人员。

2. 文档处理。在翻译之初, 一般都需要对文本进行处理。由于客户提供的翻译材料常为图片格式, 翻译软件无法识别, 人工输入既费时间, 又容易出错。在此项目中笔者使用ABBYY Fine Reader软件, 将图片识别并存储为Word文件备用。其识别率高, 基本保持原文格式与排版形态。

3. 术语提取。

利用CAT软件的“术语提取”和“词频统计”功能, 可以预先提取出文档中的术语和高频词语, 将其提前翻译。如本按揭贷款合同中出现的地址、银行名、公司名等, 与客服协商确认之后, 提前翻译并将它们存入术语库中, 这样, 翻译中就可以直接提取。避免了翻译不统一之后再度修改的麻烦。

(二) 译中

1. 翻译记忆库。

Trados软件的核心之一就是翻译记忆库 (Translation Memory简称TM) 。其原理是将已经翻译过的文本存储起来, 建立翻译记忆库, 这样翻译过程中遇到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系统就会搜索并匹配译文, 给出参考翻译, 译员再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 这样就会避免重复劳动。

(例一) 原文:甲方同意将该房产抵押乙方, 作为其偿还本合同下贷款的担保;丙方自愿且不可撤销地承担本合同下的连带担保责任。

此句在SDL Trados工作台上自动跳出译文:“Party A agrees to mortgage the mentioned property as guarantee of loan repayment, and Party C willingly and irrevocably take related guarantee responsibilities under this contract.”显示匹配率为100%, 这说明记忆库中存在与待翻译句子相同的句子, 预翻译设置后, 系统就自动将匹配率高的译文显示在译文区, 省去了译员再次翻译的麻烦。

(例二) 原文:根据《合同法》和《担保法》的相关规定, 三方经平等协商, 达成如下合同。

此句提示匹配率为7 4%, 译文区自动跳出译文, 显示为:“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three parties, upon consensus through consultation on basis of equality, enter into this contract.”记忆库中的原文, 比此句少了《合同法》和《担保法》两个词 (如下图所示) , 这样译员可以直接在TM提供的译文基础上, 添加缺少词汇的翻译即可, 提高了翻译效率。

2. 术语管理。

Trados软件另外一个核心技术就是术语库 (Termbase) 。在此项目中, 笔者使用SDL Multiterm创建的术语库主要来源于客户提供的术语和译员在翻译过程中整理的术语。这样在翻译过程中, SDL Multiterm可以自动定位、并提取输入术语, 也添加新术语。

(例三) 原文:本合同项下贷款期限起始日与贷款凭证所载日期不一致的, 贷款期限起始日 (即起息日) 以首次划款时的贷款凭证所载实际放款日期为准, 贷款到期日根据贷款期限相应调整, 贷款凭证为与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翻译此句时, 系统术语识别出“贷款期限”“贷款凭证”“法律效力”, 并给出对应翻译, 即“loan term”“loan certificate”“legal validity” (如图1) , 这样可以直接将其插入译文, 提高了效率并保持了合同翻译的一致性。

3. 双语对齐。

Trados对齐工具可以将已翻译过的原文和译文进行对齐, 可以将对齐的文档导入翻译记忆库, 形成平行语料库, 也可以进一步创建新的翻译记忆库。在匹配率不高的情况下, 选取要查的词或短语, 检索已翻译的文本, 自动搜索译文, 将其复制到译文区, 这样做也有利于实现译文的前后一致。

(例四) 原文:合同贷款利率发生变更的, 本合同项下的罚息利率自动作相应的变更, 并与合同贷款利率同时开始适用, 分段计算。

此句没有自动匹配的译文, 也没有术语识别, 这时采取搜索功能, 点取“罚息利率”, 就会搜出这样的平行文本, 原文:“甲方违反本合同约定, 逾期或未按约定的金额归还借款本息, 乙方有权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对逾期借款加收罚息 (罚息利率见本合同第15条第6款) 。”译为:“In case Party A breaches the contract, failing to repay the funds on duedate or failing to pay funds in full, Party B has the right to charge higher interestrate on overdue loans as prescribed b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penalty interest rate on overdue loan is stipulated under Article 15.6.”这样, 根据此功能, 确定罚息利率为“Penalty interest rate”, 并将其添加术语库备用。

(三) 译后

CAT具有翻译质量控制的功能, 它可以对翻译项目中的基本错误进行审校, 如漏译、术语一致、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格式错误等进行质量审查, 提供错误报告。审校员可以直接修改错误, 不用在原文中逐个查找。CAT工具可以自动排版, 可并将原文和译文, 保存为新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这样在项目完成第一个合同之后, 其他的合同的翻译就可以直接利用这个数据库, 以此重复使用, 不断丰富此类翻译的语言资源, 为以后的翻译工作提供借鉴。

三、总结

笔者在此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发现, 计算机翻译技术确实可以通过翻译记忆和术语库, 提高翻译效率和译文质量。此外双语对齐工具, 快速创建大型数据库, 为以后翻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但是业内专业的、高质的大型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有限, 其作用还待普及。另外, 语言的模糊性, 对CAT软件的文本的识别率有一定的影响。为此, CAT软件需要进一步进行开发。与此同时, 社会、高校应该大力培养会使用CAT工具的人才, 更好地服务于翻译行业。

摘要:在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传统手工翻译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翻译项目的需求, 计算机辅助翻译 (CAT) 技术应运而生。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不但可以通过共享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而且能在多人协作翻译的过程中, 保证术语一致。同时, 有自动化质量控制、自动排版、双语对齐等功能, 使整个翻译过程得以优化。本文以翻译“商品房按揭贷款合同”项目为例, 探索CAT技术在翻译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 (CAT) ,翻译项目管理,按揭贷款合同

参考文献

[1]Lynn.Bowker.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M].Ottawa: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2004.

[2]徐彬郭红梅.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的质量控制[J].山东外语教学, 2012.

[3]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4]王华树杨润丽.计算机辅助翻译 (CAT) 技术在现代翻译中的应用探析[J].语言教育, 2015.

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 篇11

关键词:翻译教学;教学翻译;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36-02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翻译在人类交流活动中的作用也在与日俱增。当今世界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翻译人才也成为教育界经常讨论的话题。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诸多翻译家及学者开始重视翻译教学研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随之涌现。关于法语翻译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法国释意派的《口译推理教学法》,勒菲阿尔德的《笔译推理教学法》,M·巴拉尔的《大学中的翻译:翻译教学研究与建议》等等。

近50年来,我国的翻译教学研究范围呈多元化方向发展,研究课题不断加深。刘和平教授在对法国近10所高等院校翻译教学现状调查基础之上,总结出法国的翻译教学分为以下三种:职业翻译培训、与其它方向配合的翻译教学和以教授语言为主要目的的翻译教学。李红青、黄忠廉先生根据我国目前的翻译教学情况,也将我国有关翻译的教学划分为三个层次:纯粹作为外语教学手段的教学翻译、作为外语专业课的翻译教学以及作为翻译专业课的翻译教学。“第一层次归纳为“教学翻译”,其目的是提高外语水平;第三层级归纳为“翻译教学”,目的是培养职业译员,第二层次的外语翻译教学是第一、三层次之间的过渡教学,既是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外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2004)

那么在我国高校中,法语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翻译教学实际上处于哪一个层次呢?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的翻译教学又是如何进行的呢?本文将对目前高校的法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

加拿大翻译家让·得利尔(1988)在其《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中首次提出区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两种概念。他指出教学翻译或称为“学校翻译”,是一种教学方法,没有自身的目的,而翻译教学是“要出翻译自身的成果”。刘宓庆先生在《翻译实务教学》(2003,71)中将笔头翻译教学区分为两个大类:“一是作为外语基本功训练的组成部分的翻译教学(teaching of translation as a basic skill, 简称TTBS),二是作为专业技能训练的翻译教学(teaching of translation as a professional skill, 简称TTPS)。”TTBS中的翻译,与其它四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共同构成语言熟练程度的参数。而TTPS中的翻译是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许钧教授也在《当代法国翻译理论》(2004)中指出:“宏观的翻译教学按其目的和手段可以分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前者的目的是通过翻译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或者语法现象,属于教学法的范畴;后者是指系统的课程设置,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培养翻译人才,属于应用翻译学。”

那么,我们便可以应用穆雷教授在《中国翻译教学研究》(2002)的对比图对两个概念进行总结:教学翻译翻译教学学科定位外语教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应用翻译学)教学目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掌握双语转换的能力与技巧教学重点外语的语言结构以及外语的语言应用能力双语转换能力和技巧,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掌握一门外语的工作者职业译员,双语工作者区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明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便给予学生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反之则会把翻译能力的培养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混为一谈,对于学生而言,则会在无形中将双语之间的语法、习惯用语之间的对比误以为是翻译,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日后在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

二、 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

在我国高校中,外语翻译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提供源语言材料让学生翻译,再对比各种翻译版本进行讲评,师生一起讨论翻译过程的得与失。笔者曾有幸参加武汉大学举办的口译笔译翻译技巧讲座,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前院长鲍川运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我国高校大部分的翻译教学实际上只是一种教学翻译,学生利用双语语法、句法之间的对比去进行篇章翻译。

以下是笔者本科翻译课程的教学实例:

(一) 课堂理论阶段

A教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翻译?

B学生集中讨论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C 教师给出翻译理论中的基本定义。

D学生再次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E结合例句介绍基本的翻译技巧(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

(二) 课后翻译阶段。A教师给出翻译材料,学生课后分组进行翻译

(三) 课堂评估阶段

A各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译文,说明各个难点的处理方式和技巧

B其他同学指出译文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

C对比展示学生的译文,自主讨论译文的得与失

D教师予以指導和评判,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翻译结论,并总结翻译经验和翻译原则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本科翻译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内容仅仅涉及了浅显的基础翻译理论;

2.最重要的翻译环节一般是在课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在分组翻译时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缺乏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归纳,这导致了整体的篇章翻译无法实现;

4.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依赖字典,或者进行语法分析。

按照李红青先生对外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定位,法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应属于第二个层次,即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而这种翻译教学方式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定。

1.法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零起点,既要掌握基本语言能力同时也要对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本科时期的翻译课程一般在三、四年级开设,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但是还是缺少了一定的翻译技巧和语言分析能力。

3.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于字典,语法等等,倾向于逐字翻译,停留在词义层面。

学生的双语能力没有达到相等的水平,在翻译能力方面的缺失导致了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不可能像“笔译推理教学法”那样进行职业翻译教学,即第三层次的翻译教学。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同时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因此本科的翻译教学应该“因材施教”选择与学生适应的教学方法。

1.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思维模式,转化学生的翻译观念,使其意识到翻译的是跨文化交际活动,树立正确的翻译观。

2.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法国国情,认识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3.强化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培养学生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分析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

这种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指在翻译教学中借助教学翻译的优势,让整个翻译教学更有效地进行。它考虑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特点,通过教学翻译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翻译教学的过程培养了學生的翻译能力。

三、 研究生阶段的翻译教学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分析能力到达了一定的水准,这个时期开设的翻译课程应该以“翻译教学”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和双语转换的能力。那么研究生阶段的翻译教学真正从第二层次上升至第三层次了吗?

以下是笔者研究生阶段的翻译教学实例:

(一) 理论阶段

A教师介绍法国释意派理论

B学生就“脱离语言外壳”展开讨论

(二) 翻译阶段

A教师给出源语言材料,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全文通读,理解文章大意

B 学生在课堂上依次进行翻译

C 脱离原文通读译文,进一步完善、修饰译文。

(三) 展示阶段

A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释意派相关理论

B结合自己的翻译理论知识或者翻译经验阐述对释意派的见解,并用ppt的方式展示出来

C学生依次在课堂上展示各自的研究思考成果

由此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与本科生的翻译教学相比,研究生的课程更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在翻译环节加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更加深化,学生对西方的主要翻译流派有所了解。

2.注重课堂讨论和展示,利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评论。

3.翻译练习的文体和题材更加多样化。

4.学生的自主性增大,一般采取随堂口译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法语研究生的翻译教学现状,笔者咨询了几所高校的法语研究生,了解到了法语研究生的翻译教学主要围绕文学翻译展开,或者采取课上直接口译的方式进行教学。采访学校翻译教学内容武汉大学未开设翻译课四川大学口译训练为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翻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法语研究生的翻译教学也并没有达到第三个层次,只是一个更加深入的第二层次的学习和教学,笔者也未找到相关的法语研究生翻译教学研究。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思考:法语研究生阶段的翻译课是否有必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

前面我们提到,翻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除了部分专业院校(如国际关系学院等等)进行专业的翻译教学以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以外,其它院校是否有必要使翻译课更加专业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7个左右法语硕士点,笔者了解到其中有一部分院校在研究生阶段并未开设翻译课,这是否说明一般普通的高等院校没有进行专业翻译教学的必要?事实上在教育部统一制定的外语专业教学大纲里,翻译只是高年级的一两门课程,并没有针对这门课程单独制定教学大纲,只有对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水平有所要求,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翻译教学”。

四、结语

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法语翻译教学,但总体的翻译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清晰的。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虽然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要进行翻译教学离不开教学翻译的支撑。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避免把翻译课上成语法课,或者停留在两者的模糊地带。只有当一个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能够进行翻译活动。因此不管是在本科阶段还是在研究生阶段,翻译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中心展开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了解翻译理论,掌握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穆雷.翻译教学:翻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翻译,2004.

[2]李勇.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 台州学报,2009.

[3]郑晔.近50年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发展与现状.2007.

[4]任雨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0.

[5]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 中国翻译,2001.

[6]任莺.教学翻译还是翻译教学. 丽水学院学报,2010.

[7]薄振杰,李和庆.关于当前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思考. 外语界,2011.

技术翻译 篇12

1 网络机器翻译种类

广义地来说,网上机器翻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基于因特网的网上机器翻译。它指由软件来实时翻译的网页,或是客户将所要翻译的网页的URL地址发送到提供服务的服务器,服务器翻译完后再回送。这种类型的网上机器翻译有以下优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正式的译文及通俗文本;可以很快地翻译外国文章;还可以用多种语言进行实时交流。

(2)基于电子邮件的网上机器翻译。它由用户将需要翻译的资料用电子邮件发给提供此项服务的公司,等翻译完以后再用电子邮件发回给用户。这实际上是非严格意义上的“网上”机器翻译。

(3)基于语音的网上机器翻译。目前还只是在实验室阶段,仅仅做到面对一定主题域。但由于网络带宽的不断增长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对更加友好的人机界面的急迫要求,可以预料,这种类型的网上机器翻译将很快走向应用。

在机器翻译整体发展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中英之间的互译显得相对较难突破,这主要是因两种语系之间的巨大差异所造成的。其中,英语译汉语相对要容易些,但目前大部分产品的翻译结果依然难以让人正常阅读[1]。

2 当前网络机器翻译的理论和技术缺陷

当前网上机器翻译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各个方面的全面提高,其中包括基础理论方面、实现技术方面、利用因特网的特点方面以及用户和开发商的观念等。目前的机器翻译理论尚不是很完备,仍不足以圆满地以计算的方式来解析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还需要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信息学等多学科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学,当前的网络机器翻译产品质量较差,这并不能反映出大多数机器翻译系统的真实能力,其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网络机器翻译系统都依赖于字典查找语言规则的有限集,以及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方法的简单句法转换原则。现有的机器翻译理论在处理简单句上效果不错,但是句子结构稍复杂,修饰成分和限定成分多,就开始力不从心,对句子结构的识别出现困难,造成语序的混乱和成分的判断错误[2]。这是机器翻译理论现在最大的问题,此外还有歧义、指代等问题也有待解决[3]。目前,存储在网页中的信息以一种有限的形式存在,隐藏在网页里的标记语言用于描述文档的布局,例如视觉图像与文字穿插和互动环节。这样计算机才能读到并对其进行处理,然而现在计算机还不能理解网络中存储的信息,也就是说不能使基于意义的项目建立连接。如果要使网络信息被计算机理解,就应该使用语义网技术。

3 语义网技术的对现有互联网技术的升级

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互联网上的超文本系统,使网络互连技术用于人们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寻找自己关心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出去。但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扩展,现有互联网技术的局限也逐渐暴露出来。现有互联网技术的核心是超文本系统,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标记,使人们可以迅速地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定位。然而,现有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对信息的含义进行描述,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时只是按照URI来定位信息,但对信息的内容并不关心。而人们真正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也就是互联网上的文本、图片等资源所包含的意义。由于现有互联网技术的局限性,互联网上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是很低的,计算机处理器的强大功能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研究者正在研究新的技术,以改变这种状况,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语义Web技术。语义Web是互联网研究者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称谓,通过扩展现有互联网,在信息中加入表示其含义的内容,使计算机可以自动与人协同工作。也就是说,语义Web中的各种资源不再只是各种相连的信息,还包括其信息的真正含义,从而提高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然而,计算机并不具有真正的智能,语义Web的建立需要研究者们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表示,制定统一的标准,使计算机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自动处理[4]。

3.1 智能检索的能力

语义网的主要开发任务是使数据更加便于电脑进行处理和查找,其最终目标是让用户变成全能的上帝,对因特网上的海量资源达到几乎无所不知的程度,计算机可以在这些资源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将万维网中一个个现存的信息孤岛,发展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语义网将使人类从搜索相关网页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因为网中的计算机能利用自己的智能软件,在搜索数以万计的网页时,通过“智能代理”从中筛选出相关的有用信息,为互联网上杂乱而庞大的信息设计一种架构,使它们易于查找和利用[5]。

3.2 智能评估的能力

语义网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扩展当前的万维网,使得网络中尽可能多的信息都具有语义,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便于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与合作。语义网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把信息表示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形式,即带有语义。语义网好比是数据库智能化、协调好的巨型大脑,可以解决各种难题。“语义网”就是使机器做到人类才能做的事情,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使机器具备对储存在网络空间的数据进行智能评估的能力。能够进行语义分析的搜索代理,可以从多种来源收集机器可读的数据,对它们进行处理并推理出新的事实。语义网力图使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可以像人类一样理解信息的含义,从而有助于信息的共享和再利用,并使网络能够提供动态的、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它可以让计算机辨认和识别“head”这个单词的意思是“头脑”还是“领导”。

3.3 智能鉴别的能力

为了使语义网能实现让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处理网上信息,更容易判断信息的真假,从而达到实用的目标,首先需要制订标准,该标准允许用户给网络内容添加元数据,即解释详尽的标记,这就需要采用所谓“置标语言”。不同应用领域的标记符号和规则是不一样的,因此“置标语言”必须是灵活的、可扩展的,以便给使用者提供自定义功能,也叫“可扩展的置标语言”,即XML。使用XML语言打上标记的那些词语或数据,计算机就可以读懂。名为“智能代理”的软件不仅能识别这些标记,理解它们的涵义,而且还能理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对文档中的数据进行深度的处理,准确、精细、快速地查找到人们需要的网页,这些词语也能被各种不同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进行自动处理,帮助人们解决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6]。

4 语义网对网络机器翻译的影响

机器翻译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但不是所有方法都适合网络机器翻译。语义网的潜在受益者之一是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系统。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系统的基本思路很简单:用以往的翻译实例来解决一个句子的翻译问题。其主要假设是:现有的许多翻译产品是以往翻译的简单修改。它主要依赖于通过从对齐平行语料库中提取的翻译实例自动生成新译文。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这些语料库的可用性,因为这些语料库仅在某些学科领域和语言中存在[7]。语义网将有望提高所有网络文件的使用率,例如可以提高对源文件译文的自动识别,同时词义翻译准确性的提高也变得更为可行。这一切如何才能够达到?基本思路是给文件和数据库中的数据加上语义编码,然后以不同方式利用这些编码使文件之间建立更多连接,从而使文件内容的连接建立在意义之上。简单的说其构架包括以下内容:

(1)XML允许用户根据需要自定义一些“有意义的”标签对发布的内容进行标记,并使用文档类型定义(Document Type Definition,DTD)或XML Schema来约束这些标签的结构。例如,没有基于XML的标记语言,计算机不会知道“I have two cats”一句中“I”或“cats”指的是什么。

(2)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RDF)和RDF schemas。RDF本身并没有规定语义,但是它为每一个资源描述体系提供一个能够描述其特定需求的语义结构的能力。它用来描述网页上一些特征,以RDF标注的网页上的信息,也称作“RDF Statement”,是以三元的形式注明的,即主语-谓语-宾语。主语是被描述的事物,谓语是被描述事物的特性,宾语是其特性的价值。

(3)Web ontology Language具有更多的词汇量和更强大的语法功能。它能帮助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系统从网上文件中创建对齐平行语料库的其他来源,通过使用语料库从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系统中生成大致粗略的译文,同时消除译文中词或短语的歧义现象[8]。Ontology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简单的本体(Ontology)语言。RDF/RDFS对特定应用领域的词汇描述能力比较弱,需要进行扩展,RDF/RDFS之上的扩展层被称为Ontology层。本体定义了用于描述和表示领域知识的术语。它通常表征为一组对象(概念),关系、函数、定理等。换句话说,本体是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描述。文件中的术语和代码可以和有关本体挂钩,这样,一个包含特定学科领域特点的文件通过一个“指针”机制就能从本体结构获得一些意义。

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今天的万维网基本上是一个出版媒介,是一个存储和共享图像与文本的地方,通过扩展现有互联网,引入语义学后,在信息中加入表示其含义的内容,将可以从本质上改变Web的性质,从一个仅仅是显示信息的地方改变为一个可以对信息进行解释、交换和处理的地方。能够进行语义分析的搜索代理,可以从多种来源收集机器可读的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并推理出新的事实,使网络能够提供动态的、个性化的主动服务,是一个信息更为丰富,更为个性化的网络。从信息处理方式看,语义网的主要开发任务是使数据更加便于电脑进行处理和查询,其最终目标是让用户变成全能的上帝,对因特网上的海量资源达到几乎无所不知的程度,计算机可以在这些资源中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源,从而将万维网中一个个现存的信息孤点,发展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将这个经过编码处理的具有意义链接的数据库作为机器翻译系统的语料库,不但解决了传统机器翻译中平行语料库学科领域和语言的限制,而且提高了机器对具体语境中词汇或短语意义自动识别的准确率[9],使其对意义的推理和判断更接近于人脑,从而超越了基于规则的句法转换原理。

5 结语

万维网是图像与文本的数据库,语义学引入后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万维网的性质,将信息进行解释、交换和处理,从搜索服务器端通过分散于各处理服务器中的应用分析来搜索数据库,从多种来源可以收集一些机器可读数据,处理并推理出新的事实。基于语义网技术的机器翻译系统可以使分散于全球成百万的独立数据库融合为其后台语料库,使翻译结果更加智能化,最终使不同层次和语言的用户能独立运用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QUAH C K.Translation and technology[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CARPUAT M,WU D K.Improving statistical machinetranslation using 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007 Joint Conference on Empirical Methods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ational NaturalLanguage Learning.[S.l.]:[s.n.],2007:61-72.

[3]刘群.机器翻译研究新进展[J].当代语言学,2009,11(2):157-158.

[4]白同强,刘磊.语义Web的研究与展望[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2(2):154-158.

[5]王宁.语义网的研究与展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17):1-3.

[6]王祥瑞,郭丰敏.语义网的功能特性及应用前景[J].农业与技术,2008,28(6):172-174.

[7]赵晴.国外基于语料库翻译研究述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6):100-103.

[8]段曹林,曾翠媚.网络语言的语义变异[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6):76-77.

上一篇:寓教于故事下一篇:哲学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