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翻译

2024-10-16

法语翻译(共10篇)

法语翻译 篇1

翻译与审美关系非常密切。审美信息存在于原文本的各个层面:在语音层面涉及到节奏、韵律、语调;在语音层面涉及到语级、语域、词汇搭配;在句子层面涉及到各种修辞手段;在文本层面涉及到风格、意境。因此,审美意识对于翻译非常重要,审美意识的培养成为翻译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语音层面的审美信息相当一部分体现在诗歌翻译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中法两种语言在诗歌方面的基本语音特点:汉语古代诗歌注重韵律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声调,讲究平仄、对仗,法语诗歌对于押韵方式很有讲究,从发音特点上有阴阳富贵之分,从韵脚分布上又分为平韵、交叉韵、环保韵、叠韵等等。另外,在其它文体中,翻译的语音层面也有声调、节奏等审美因素要求译者用心体会,涉及到翻译技巧的要注意象声词和双关语的翻译。

象声词的使用可以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是原文本一个重要的审美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美感的完整传递非常重要。首先要明确从词性角度看象声词由两部分构成:象声词(如:tic tac)和其它词类(特别是动词,如:roucouler).对于象声词的翻译主要有两种办法:直译和词类转换。在汉法两种语言有相互对应的表达方式时可采取直译,而在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差异时,词类转换是为了更好的尊重译入语的表达方式。如:“Vaguement,dans la houle bruyante de feuillages,on entendait les coups sourds des cognées et des haches.”这句话中“la houle”是名词而不是象声词,但是它和“feuillage”搭配在一起时刚好对应汉语中“树叶的沙沙声”,显然汉语的“沙沙声”是象声词,那么翻译的过程中就应该转换“houle”的词类,译为“树叶嘈杂的沙沙声”。

双关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能够赋予文本幽默色彩,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完整地传递这种幽默色彩也非常重要。直译还是意译?这两种方法似乎都不是很完美,近几年在广告翻译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翻译双关语的方法:用读音相似意义不同的词汇代替原文的双关语,即传递原文的读音和双关修辞的效果。如:将“Carrefour”译做“家乐福”。原文“Carrefour”作为超市的名字本身也说明了超市的地点通常在十字路口,在汉语中是不可能找到音、意完全对应的翻译的,单纯的音译或意译都不能完整传递译文的信息,译做“家乐福”一方面传递了原文的读音可以使老客户识别,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符合中国传统的吉祥喜庆之意,可以招揽新客户,保留了译文双关修辞的功能,成功传递了原文的美感。

在词汇层面,审美信息表现为准、美、精(刘宓庆,2005)。为了在翻译中更好地感受、传递这些信息,要让学生清楚语级和语域两个概念。米歇尔·巴拉尔认为语级是与不同社会等级形式相对应的评估标准(Michel Ballard,2003)。不同的学者对语级有不同的划分,通常的划分有三种:典雅、通用、通俗。语域是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可以分为新闻广播、演说、广告等。只有在掌握语级、语域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译者才能进一步准确传达原文的审美信息。

词汇的美很大程度上通过修辞来表现,常见的修辞手段有比喻、夸张、曲言、拟人、委婉、倒反和反讽。比喻的翻译技巧有直译、替换、消弭。中法两国人民基于同样的生活经历有同样的表达方式的时候,直译即可,如:“prendre un verre”可译为“喝一杯”。当汉法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时候,可用相似的译入语表达方式替换,如:“左膀右臂”可译为“les doigts de la main”。当汉法两种语言因不同文化而表达方式完全不同时,只能取消比喻,如:在法语中形容人身体健康可以表达为“se porter comme le pont-neuf”,但是在汉语中却缺少相应的表达方式,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取消原来的比喻而直接翻译为“身体健康”。其他的修辞手段通常都可以直译,因为法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几近相同。

句子层面的美感通常通过句法变异和频度产生(刘宓庆,2005),也就是通过利用语法的模糊性和句式重复的力度产生美感,这两点又是通过修辞手段完成的,如:省略、重复、头语重复、堆砌或列举、层递、迂回、倒装等等。通过这些手段,读者可以体会各种各样的美感,如:省略可以使文本简洁明朗,重复使文本更富有活力,层递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反衬令人印象深刻。对于这些修辞手段的翻译通常也是直译,重要的是学生要掌握好这些修辞手段的用途以便更好的感受、理解、传递审美信息。

最后,在篇章层面,审美信息蕴含于整体的形式美中,它常常与深邃的意义或理趣相融相托,其特征是风格上的和谐、充实、雄浑等等。要把握整体的审美信息,就得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文体知识。各种不同的文体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文学作品体裁丰富,语境、文化、时代背景复杂,富含多种修辞手段,法语作品中多有复杂长句。实用文体也是种类繁多,特点各异:新闻体多用名词句、省略句、条件式,句子简洁;公文体简短庄重,常用时间、空间符号、无人称句、被动态及固定表达方式而不用感情色彩的词汇和修辞手段;广告体善用富于想象力的漂亮的表达方式、名词句、命令式及省略、反问等多修辞手段,并且形式多样,甚至配有插图;科技语体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常见复合词、现在时。

除了各种文体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基于中法两国人民思维方式差异造成的审美观念差异:法语行文以形合为美,而汉语以意合为妙。那么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如句子的分割与组合、句序的调整与重组、关联词的添加都是以尊重译入语的审美习惯为准则的。如法译汉常要分割句子,汉译法常要添加关联词。

当然,在整体形式美的表面下,文本还有包括情、志、意、象的内在美(刘宓庆,2005)。对内在美的感受、判断与传递属于高级层次的审美体验,有待于学生审美意识建立后进一步去培养。

摘要:审美意识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非常重要,应该成为翻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一起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本文试从翻译过程中审美信息在各个层面的表现入手,探讨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以供任课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翻译,审美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许钧.法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罗顺江,马彦华.汉法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文融.法语文体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法语翻译 篇2

姓 名:

出生年月:1986年1月

毕业院校:武汉科技大学

学    历:大专

联系电话:

性 别:男

政治面貌:团员

专 业:法语

手    机:

电子邮件:

教育经历

2006―在武汉科技大学学习商务法语

2003―20在福建省建阳第一中学高中部学习

在校奖励情况与实践经验

206月到2008年7月在国美电器做销售,

法语翻译简历

2007年12月在工贸家电做电冰箱促销。 2007年10月份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卖报纸活动。 2006年11月参加系里组织的帮助孤寡老人的活动。

技能水平

2008年6月份通过国家法语四级,可以熟练掌握口语。

2007年通过英语四级,可以口语交流。

会用word ,office ,等办公软件。

自我评价

本人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思,也有独力工作的能力。善于组织,可以很好地胜任公司交给的任务,并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

求职意向

法语翻译 篇3

【摘要】翻译产业不仅是语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语言产业实现促使中国企业和文化“走出去”基础战略的主要途径。面对社会对应用法语人才的需求,法语教育工作者应以我国语言产业现状及发展为依据,制定适应市场的、高效能的应用法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语言产业应用法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21-02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交流的工具,而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语言与翻译的关系可以说是共生的。随着我国语言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翻译已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产业已经形成。翻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以我国语言产业的发展为参数分析作为小语种的应用法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有助于提高后者的目标性和应用性,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法语翻译人才。

一、语言产业中的翻译产业

(一)促使中国企业和文化“走出去”的语言产业战略离不开翻译。语言产业是一种知识产业、绿色产业,在西方一些重视语言产业发展的国家,语言产业已成为其实现经济增长、推广本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语言产业的发展处在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期,有眼光的研究者开始呼吁制定国家层面的语言经济战略和语言产业战略。

2013年,由中国译协主办的我国第二届“中国国际语言服务业大会”在上海召开,将主题定为“语言服务与文化贸易”,大会探讨了语言服务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国际形象。“语言服务业”的概念是由中国译协在2010年正式提出的,明确了语言产业的服务业性质。这种服务在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出去”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显得越来越重要。要使中国企业和文化走上国际舞台,跨越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障碍,语言服务起到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而翻译则是这种服务最基本的形式。可以说,中国在经济方面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多份额,在文化方面要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离开翻译活动的参与是难以实现的。

(二)翻译产业已成为我国语言经济的重要生力军。语言产业的发展及其地位越来越引起全球性的关注,这促进了人们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语言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研究语言,重视语言的经济功能及其具有的产业特征,认为语言和经济是密切关联的。事实上语言产业所包括的多个产业领域如语言翻译、外语培训、语音识别、输入法、语言康复等,正在实现日益增长的产值,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新要素。目前我国的语言产业中,翻译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新兴产业。据统计,我国翻译市场年产值在2008年时已达到300亿元,近年来这个数据可能已经翻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推广,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专项工作发展为一个产业。

由此可见,我国语言产业无论是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还是谋求经济增长方面,都将越来越倚重翻译产业。这促使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索翻译教育,加大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以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

二、基于产业发展分析的应用法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各类翻译人才。200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在高校设立本科翻译专业,加大对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翻译专业教学体系。但在大专层次,翻译专业的建设仍未规范、成熟,且语种方面仅限于英语,小语种法语的翻译专业未见出现,仅限于专业中翻译课程的开设。然而,根据中国法国工商会的调查,用人单位不仅需要传统本科院校人才,更需要能适应服务、管理第一线基层岗位的具有法语应用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法语人才,特别是在法国企业最擅长的服务业及旅游业领域(目前占其在华市场份额约50%)。而就翻译人才来说,他们受到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在华法企的广泛欢迎。因此,对应用法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应受到充分重视。

(一)培养目标应注重汉译法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左右人才培养策略的方向,是人才培养策略的决定性因素。针对目前社会对应用法语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特点,应用法语专业应注重对汉译法人才的培养。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在上海召开的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翻译教育首先是稀缺“中译英”人才,真正合格的“中译英”人才不足百人,缺少“中译英”,将导致文化上的逆差。来自出版业的数据显示,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版权贸易的平均逆差大约是14∶1,即进口14本书,只出口1本书,而针对欧美的逆差则高达100∶1。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翻译队伍中大部分人从事的是译入的工作,而擅长译出的人才十分缺乏。这成为在世界范围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国“中译法”人才也十分稀少,而法语是一种世界语言,世界上有2亿多人说法语,法语共同体包括50多个国家,人口超过8亿,分布在五大洲,在世界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应用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明确和强调对“中译法”人才的培养,围绕这个目标在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及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培养合格的大专层次的“中译法”人才,满足市场对这类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传统的翻译教学内容比较注重文学和政治领域的翻译,认为只有这样的翻译才是高水平的翻译。确实,在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翻译人才都是为外事部门、高校以及书刊发行单位等专业机构培养的。但随着市场经济对翻译需求的扩大,社会对各类翻译人才都有大量需求,估计高达50万。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认为,随着翻译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无论是在口译还是笔译方面的翻译人才都十分紧缺,口译方面主要包括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等,而笔译方面除传统的文学翻译外,文书翻译方面的缺口更大,这类笔译人才的需求超过口译人才需求,企业、出版社、翻译公司等都有很大需要。社会在对翻译人才的素质要求方面,对翻译的速度、准确度及与行业结合的程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更加趋于实用和迅捷。

鉴于此,应用法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源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在商务、旅游及生活陪同方面的翻译能力,且重点应该放在口译方面。这客观上也适应应用法语专业学制较短的事实。在有限的学时内高度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能有效保障对其翻译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教育的效率。

(三)培养方法应充分重视实践。历史上,翻译最早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后来才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了理论研究。同样,翻译教学也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因为翻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获得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教学,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得到。很多行业外人士认为“懂外语就能当翻译”,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要想胜任翻译工作,还需要许多语言之外的特定技能。以口译为例,译员除掌握两种语言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记忆能力、记录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重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必须通过长期、大量的训练才能形成。除以上技能外,译员的认知语境,即知识背景也非常重要,可以说这是从事翻译的基础。而这将是一个更加宽泛的领域,涉及两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几乎无所不包。翻译界曾有这样的例子,译员将《大闹天宫》译成外语时,因误译为《大闹天堂》,触犯了译入语国宗教禁忌而引起强烈不满,导致译介的初衷被完全违背。如果有充分的实践经验,这种由小细节导致的大问题是很有可能避免的。

可见,从事翻译工作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多种能力,而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融合在一起,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际操练。对应用法语翻译教学来说,在培养方法上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师在教学中除采取常用的讲授法外,还应注重交际法等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如组织学生亲自参与翻译活动并进行自我评价,训练学生的纠错能力;组织工作坊,邀请业界资深人士及客户参与翻译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合理安排实习环节,注重实习的针对性、连贯性及前瞻性,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经过足够量、足够强度的实践,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以“金领”职业同声传译为例,高收入的背后是长时间的魔鬼训练。

随着我国经济及文化影响在世界范畴内的日益扩大以及大国地位的逐渐形成,我国语言产业的权重将越来越大,形成国家层面的语言产业战略只是时间问题。作为语言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翻译产业同时起着构成和推动语言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建立适应市场的、高效能的应用法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培养合格的,能胜任生产、服务第一线岗位的应用法语翻译人才,不仅能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推动地区经济,从长远看,亦有利于我国与庞大的法语国家经济体实现经济和文化两方面的互动和合作,为我国谋求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黄少安,苏剑,张卫国.语言产业与中国的语言产业战略[N].光明日报,2012-03-02

[2]陈鹏,贺宏志.中国语言产业亟待加速[N]. 人民日报,2013-04-25

[3]王力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4)

【基金项目】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一般资助教学改革课题(JG11B03)

法语翻译 篇4

跨文化交际指来自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 特别指本族语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这门出现在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新兴学科的研究目的旨在帮助人们在交际时跨越文化障碍, 真正实现沟通[1]。确实, 我们在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发现, 文化障碍常常存在, 并不是精通语言就能保证正确地理解或被理解, 有效地实现沟通。这个问题或许提示翻译教师应意识到跨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同样重要。在翻译教学中, 教师应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试分析如下。

一、先修课程应包括文化类课程

翻译能力是外语专业学生的高层次综合能力, 一般在高年级开设翻译课程, 在开设前先开设多种先修课程, 如精读、泛读、口语、写作等。在此基础上, 在尊重学生学习规律的前提下, 首先开设笔译课程, 使学生初步掌握翻译史、翻译理论及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随后开设口译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发现文化理解和转换的问题是一个常见且纠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例如, 当把汉语“这不便宜”译成法语时, 学生极有可能直译为:“C’est pasbon marché.”事实上, 在汉语语境中, “这不便宜”属于间接语言, 委婉地表示贵, 是礼貌的体现。但在法语语境中则有所不同, 西方人比较直接,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说:“C’est assez cher.”而“C’est pasbon marché”在某种情境下会被认为是调侃, 甚至是嘲弄, 可能被理解为“这并不廉价嘛”之意。再如, 在法国文化中, 狗的形象虽然像在中国一样具有某些负面意义, 但同时又是法国人钟爱的对象。如果不了解这一点, 对于短语“avoirduchien”就不能正确理解和传递, 有可能将其译成贬义, 而不能理解其意为“有魅力”。之所以会出现这类情况, 是因为译者对目标语国文化不了解所致。所以, 在先修课程中, 开设介绍法国文化的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及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语用知识的理论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因各种限制不能单独开设, 学生就无法系统地学习上述知识, 教师应注意将这些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些常规课程中, 使学生受到目标语国文化的渗透。此外注重隐性课程的开设也具有重要意义[2], 例如, 学生可以通过看法语电影、唱法语歌、参加法语角和外教直接交流、参加各种专业比赛等活动感受和了解法国文化, 只有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才能跨越文化障碍, 有效传递原语的语用意义, 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二、教学内容应包括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知识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之一, 直接关系教学活动的成功。翻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其教学内容也应是跨学科、多方面的。就目前而言, 在翻译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会注重包括外语和母语在内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强化, 关注并花精力纠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 有时甚至把翻译课上得像语法课。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翻译课堂上教授学生另外一些必需的学科知识, 如跨文化交际、法国文化、语用学知识等。如果是应用法语专业, 由于其翻译课程大多涉及主题翻译, 例如旅游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等, 教师会注重强调主题知识和词汇, 希望在此基础上, 学生的翻译实践能有较大的成功几率。

上述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来说似乎已较全面, 但是, 我们不应忽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知识的传授。根据我国对应用外语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规定, 应用法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业在各行业的第一线, 从事理论研究的比率很小, 在工作中多直接和说法语者打交道, 进行面对面交际, 如果是翻译工作, 那么进行口译的情况则比较多。鉴于此, 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知识的掌握就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因为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据统计, 语言交际在同一文化的人的整个交际行为中只占30%左右[3], 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际来说, 由于或多或少总会存在语言障碍, 这个比例应更小。因此, 在应用法语翻译教学特别是口译教学中, 教师应从法国人常见的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及环境语等方面向学生传授一些必需的知识, 以免在翻译过程中因不了解某文化现象而造成误译、错译。例如, “啧啧”声在中文语境中表示不耐烦, 是十分不礼貌的。但在法语语境中则有所不同, 一般它只表示否定, 而非不耐。在面对面交际中, 法国人比较注重礼貌, 不耐的情绪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面部表情流露的, 如不易察觉的皱眉、转移视线等。再如, 已为中国人熟悉的“OK”手势, 在法国文化中却表示“零”或“没有”, 如果对这一动作的含义不了解, 就无法正确传递其意义, 使交际受到影响。

可见, 了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常识, 是顺利实现翻译特别是口译这一跨社会、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三、教学方法可尝试采用交际法

在中国, 翻译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在外语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主要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结构, 掌握语法, 因此这种方法被称为语法翻译法, 也被称为教学翻译[4]113。翻译课程的许多先修基础课程都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特别是精读、泛读课等。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语法, 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学习效率。但是, 当学生用这种方法学到的语言知识来上翻译课时,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就显露出来了, 因为它注重的是语言的严密性, 即从一种语言形式到另一种语言形式的正确转换, 不考虑语用, 不涉及文化。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仅仅只实现语言的转换是不能成功的。就翻译教学来说, 目前采取的教学方法大多是练习法, 包括课内和课外。但是不管怎么练习, 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 掌握跨文化知识, 练习的效果就是值得怀疑的。笔者认为, 交际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值得在翻译教学特别是口译教学中尝试。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际, 学习翻译的目的就更是如此了, 在交际中学习人类的学习规律。交际法的本质是强调在交际中获得能力, 交际过程中的需要促使语言能力的获得, 同样, 它也可以促使翻译能力的获得和提高。鉴于我国的客观条件, 交际教学法可以在课外灵活地实施。例如, 组织学生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首先观察译者的表现和翻译的效果;然后学生亲自参加翻译实践;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评价和纠错;再进行小组讨论, 形成报告;最后老师点评,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系列性的跟踪报告。在整个活动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学习、纠错能力, 除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指导, 如语式的正确使用、语气的掌握、对体态语和副语言的重视等, 对学生所犯的具体错误, 老师只对较严重的进行纠正, 主要应培养学生自我纠错和不断学习的能力。这样, 在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后, 学生就会逐步掌握在交际中获得翻译能力的行为模式, 而不会背道而驰地认为有了翻译能力之后, 再参加翻译实践, 进行交际。

结语

应用法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一种挑战。例如, 教师采取交际教学法的基础是学生容易获得允许亲自参加实践的机会, 学生要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和提高这种能力, 就需要接触到有利的交际环境, 而在实际操作中, 具备这些条件并不容易。但这并不妨碍教师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正确导向下, 不断摸索翻译教学的完善和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全.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文化词汇的翻译[J].曲靖: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 .

[2]黄光雄, 蔡清田.课程设计——理论与实际[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法语翻译实习报告 篇5

我在酷暑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最后一个暑假。我觉得,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所以,在这炎炎夏日,我毅然决定继续去去实践。通过实践,找出不足,然后继续努力。

为了能充分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自我,锻炼自身的社会活动能力,了解社会现实,为明年毕业、就业做好准备。今年暑期我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宏亚建材厂进行了翻译的实践工作。重庆市九龙坡区宏亚建材厂成立于2005年,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专业生产优质氧化钙,氢氧化钙,重质碳酸钙,还能生产精制多功能灰钙粉,高效消石灰粉等诸多适用于各行业所需的特殊石灰制品,广泛用于沥青路面,水泥生产,氯化钙,玻璃纤维,石棉瓦的制造,混泥土外加剂的填充料,橡胶,塑料,屋面防水涂层,建材,家禽饲料生产等。

从2012年8月5日开始至8月11日,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每天早上8点钟上班,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午休,下午5点整下班。实习期间主要负责翻译资料填写表格。我与其他两位同学一起来到公司实习,我们三人组每天早上基本上都能够提前10分钟到达公司。在工作时间认真完成工作;在休息时间与公司的人员多沟通交流,通过几天的实习,我基本上适应了公司的环境。而公司人员都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忠实的意见与宝贵的机会来提升锻炼我们的能力,而正是这些信任给了我们进步的压力与动力,让我们有了紧迫感。我被分到了人力资源部,第一天就接到了翻译“SGS的焊工资格认证书的任务”,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里面的专业术语太多,而且很多是缩略语,需要到网上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确定如何翻译。而且有些词是有两种意义的,例如:NA,它一方面可以表示“无”,另外也可以表示“国家级的”,两种意思差别巨大,而且无上下文可以联系进行判断。最终,在翻阅大量资料后,我确定NA是无的意思。所以我觉得要更优质、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必要的工具书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充分意识到了,虽然在学校里学了很多法语单词掌握了法语语法与常用术语,但是对专业法语词汇以及用法却知之甚少,所以工作之余要下很大的功夫熟悉这方面的术语并且向朋友借了一本专业翻译词典。我们工作的时候应该认真仔细,要知道稍微的疏忽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工作的时候尽量与别人合作。例如,翻译工作,难免会发生错误,所以我会请别人校正,以保证准确无误的完成工作。作为一名实习生我们首先要端正心态,心态决定这我们的工作状态,不要认为“我们还是学校的学生”,就可以做好做坏无所谓,上班可以迟到,有事没事可以经常请假。应该把自己看成该单位的试用期员工,这样有利于我们未来的就业,达到实习目的。我觉得做事应当先学会做人。我们应该与同事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互帮互助。当在地上发现垃圾,或者有谁的东西掉到地上时,应当主动地捡起啦。上下班的时候帮助同事们开关门窗,检查用电情况,这都是我们实习生应当做的。不论实习工作是否对口,我们都应当努力去做,我想任何的工作都会是我们将来工作的一部分,去填写表格文件,处理文字资料我们都应当认真对待。

在实习中,我经常帮助大家做些电脑方面的事情。这或许就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做事方法。作为单位的新人,我们对业务往往不熟,甚至还会出错。例如:一次填写表格,我的确是按要求把“居住在公司宿舍的人”的居住地址写成白市驿镇,但我却没有注意居住在其他宿舍的不能写成白市驿镇,犯了一次小错误。所以我们一定要虚心请教,避免犯些错误。向人请教还有一点好处,就是他们的工作经验会是你少走很多弯路,例如我在做一个表格的时候,欣欣自喜,因为我觉得我年轻,做那种表格会比别人快很多,结果我累了一上午,终于把表格做好,却发现他们在审阅的时候用了另外一种方法。我一直在旁边看着,我觉得这是工作中的一种学习与收获。我第一天就因为坐得久了或者不习惯这里的生活而感到疲倦,有点坐着不耐烦。但是过了几天,我慢慢的开始习惯了这种办公室的生活。现在在办公室,有闲的时候就会看一些法语方面的资料,有时候和大家谈谈,感受办公室的生活,积累工作经验。我觉得这次实习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让我在工作实践中领悟到了工作作风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生活。

一周的实习生活,使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忙碌生活。虽然我的事情并不多,但我的同事们不停地在工作,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休息,有时候还要主动加班。甚至有一天公司停电,同事们还要处理、装订文件。办公室的生活其实是很忙碌的,并不像我以前想的那样悠然自得,不用去做什么累人的体力活。这次实习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经历,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产生积极地影响。我体会到了专业知识与工作阅历对工作的技巧与工作效率的深刻影响。我充分明白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现实意义。在工作中提升自我,与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的重要性。

暑期实践报告

姓名:孙家丽

年级:

法语翻译 篇6

关键词:汉语句法结构,句子结构分析,法语翻译,法语初学者

法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词语关系、语篇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笔者十几年的实际教学实践注意到, 很多中国学生, 尤其是法语初学者, 因为不能正确把握汉语句子结构, 无法对句子结构进行正确分析, 从而无法准确进行翻译。因此, 了解并正确划分汉语句子结构, 对法语的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 对句子做成分功能或者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 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句子的基本成分。汉语的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和补语。

1 主语

多为人或事物, 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 也是动作的施动者, 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如:

在这个句子中, “小明”是名词, “吃”是动词, 那么“吃”这个动作是由谁实施的呢?很显然是“小明”, 那么“小明”就是这个句子的主语。它就应该放在主语的位置上。又如:

在这个句子中, “学生们”是名词, “喜欢”是动词, 那么“喜欢”这个动作是由谁实施的呢?很显然是“学生们”, 那么“学生们”就是这个句子的主语。

2 谓语

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 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 一般放在主语后面。谓语通常是一些动作性词语, 如“吃, 喝, 拿, 走”等。在法语中其位置通常紧跟在主语后面。如:

当然, 也有形容词性词语做谓语。翻译成法语的时候添要加动词“être是”, 如:

在这个句子中, “漂亮”是个形容词, 做句子的谓语, 翻译时我们就要添加“être是”来引导这个形容词。

3 宾语

宾语常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 也就是主语的动作的受动者, 它常在动词后面,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如:

此句中, 动作“吃”的受动者或对象是“一个苹果”, 所以“一个苹果”就是这个句子的宾语, 把它放在动词的后面。以下同上。

4 定语

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名词, 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或者词组担任, 例如, “美丽的, 勤劳的, 熊熊的”等。在汉语中定语一般放在所修饰的词语的前面。而在法语中, 定语对应的是名词的限定词, 如主有形容词, 指示形容词, 品质形容词和品质形容词等。它们的位置是:限定词放在名词前面, 品质形容词一般放在名词后面, 但有些常用的品质形容词放在名词前, 如grand, petit, beau, nouveau, vieux, bon, jeune等。

在例句 (1) 中,

“苹果”前面的“大”就是品质形容词, 在法语中, “大grand”应该放在被修饰名词的前面, 并且和该名词进行性数配合, 所以,

同样, 在例句 (2) 中, 限定词“他们的”和品质形容词“年轻的”都是“法语老师”的定语, 根据上面所述, “他们的leur”放在前面, “年轻的jeune”也放在前面, 所以,

在汉语中, 定语和名词性词语的组合, 有时有“的”, 有时没有“的”。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 通常没有“的”, 例如: (红) 花、 (绿) 叶、 (新) 学校、 (好) 主意等。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 常常有“的”, 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 例如: (晴朗) 的天、 (动听) 的歌声、 (粉红) 的脸等。

5 状语

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可由副词、短语及从句来担任。状语可分为:

(1) 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 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 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在法语中, 此类副词一般放在动词后面。例如:

“突然”, “大声地”和“很高兴地“就是描写性状语。

(2) 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数量等。如例句 (1) 中的“昨天晚上“, 例句 (2) 中的“很”就是表示时间和程度的限制性状语。

在汉语中, 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单音节副词做状语, 一定不加“地”, 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 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有些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大都也不能加“地”, 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时有相当一部分可加可不加, 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 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6 补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 且一定放在动词后面。根据语义和形式, 汉语补语可分为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等六大类。我们以结果补语为例简单了解一下。

汉语多使用形容词充当谓语动词的结果补语, 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 在法语中它放在动词后面。如:

(5) 我来早了。 (“早”是“来”的结果。)

Je suis arrivéen avance.

(6) 她哭〈红〉了双眼。 (“红”是“哭”的结果。)

Elle a pleuréqu’elle a les yeux rouges.

(7) 我走累了。 (“累”是“走”的结果。)

J’ai tant marchéque je suis fatigué.

(8) 他嗓子喊哑了。 (“哑”是“喊”的结果)

Il a tant criéqu’il a perdu la voix.

从上述分析及例句结构来看, 法语句子的结构和汉语句子的结构存在很大差别, 我们在使用法语的时候, 一定要学会分析句子结构, 按照法语的句法特点去组织句子, 以避免出现句子成分位置、功能方面的错误。当然, 汉语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划分本身很复杂, 但是若我们由易及难地学习, 我们终会掌握此类方法。

参考文献

[1]缪锦安.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3]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6.

法语翻译 篇7

一、什么是专业用途法语

专业用途法语(Fran觭ais sur Objectifs Spécifiques,简称FOS) 是对外法语教学中的一个分支,它适用于所有学习法语语言的学习者,但同时,它也有别于对外法语教学。FOS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适用者,一般来说,它主要适用于工作中需要与法语国家联系或阅读法语资料、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或正进行某专业学习的在校学生。因此,FOS同时教授法语和专业知识,是二者相结合的语言实践课,学生可在专业领域中熟练运用法语,如听、说、读、写等技能,并通过学习法语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这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途径。由此可见,FOS的教学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教授者应及时了解社会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和学习者自身要求,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结合学校课程方案,随时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二、法语翻译市场的现状

我国与法国一直都是友好国家,随着两国交往的不断密切,市场上对于法语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和扩大。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合格的法语翻译人才相对缺乏,优秀的法语翻译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不仅如此,纵观国内众多高校翻译教学活动及翻译理论研究的现状,大多数的翻译教学都以文学著作的翻译为着力点,翻译理论研究都集中在探讨文学翻译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而社会日常经济生活中更为常见和更具实际意义的专业翻译活动似乎没有得到了学界足够的重视。少数学校已发现问题所在,并对翻译课程进行改革,努力使学生脱离文学领域,接触更多领域实用的翻译素材。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法语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踏出校门,步入职场之后,却有很多学生发现,不能很好地适应职场发展,在校四年的刻苦学习实为虚度光阴。有限的教学条件阻碍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未能真正做到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让学生学以致用是问题的关键。

三、FOS模式在翻译课中的应用

自2007年法语专业成立以来,我们将专业的方向定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课程方案中,我们加入了很多商务方向的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课程均用法语或英语直接授课。为了配合该培养目标,法语翻译课程亦采取相似的教学方式,即FOS方法,希望将学生培养成真正能将法语与专业术语自由转换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我们应充分了解专业需求、学习者和企业需求。根据培养目标,我们要将学生培养成中法商务领域中的专业人才。通过对在中国的法企进行调查,我们了解到,法企需要员工能直接开展工作,既懂法语和英语,又懂专业知识。由于大学生年龄均为20岁左右,故在翻译课程内容设计时,可增加一些实践练习,如模拟情境翻译等,或可与部分企业联系,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当中,并将学生亲身经历作为案例分析。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使平时无聊的翻译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分析各方需求,制订相关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分析各方需求,制订既符合专业要求,又符合企业和学习者的要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来说,商务领域接触最多的为行政文书/信函和专业文件,如:邀请函、证明信、索赔申请书、商务合同等,这对课程内容设计者的课堂组织能力、中文和专业知识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法语在我国发展得比英语晚,能用法语直接教授专业课的优秀教师实为罕见。这也是FOS运用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最后,对学习情况做评估及分析。语言行为表现是学习成果的体现。我们采用了阶段性评估方式,分为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者占的比重分别为10%、40%和50%。在学习阶段,该课程并未有固定教材和固定的教学方式,因此评估和分析工作只是对学生整体表现作出总的评价,不以单次现象为判断依据。

四、结语

FOS是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虽然外语教学中一直对ESP进行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但由于法语和英语语言特点上的差别,FOS并不能等同于ESP。因此,为了更好地为中法两国交流与合作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对FOS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 (ESP) 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6:108-110.

[2]曹德明, 王惠德.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王明利.法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法语翻译 篇8

1. 目前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总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根据国际翻译协会制定的要求, 我国高校开设法语专业, 教师如果是中国教师其只能传授法翻中的内容。因此, 部分高校选择聘请法籍教师进行专业授课。然而实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聘请到的法籍教师并不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法籍教师必须要在有一定中文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同时又有一定的翻译能力。目前聘请法籍教师在我国高校中数量并不多, 如此一来师资力量的不雄厚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锻炼的机会变少。

1.2 课时设计不合理

根据对目前我国大部分外语高校的课程设置的了解, 发现高校将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安排在三年级或者四年级, 一周两次课程, 一次两个学时, 学时大约在40-60左右。从学时的安排上就可以发现上课时间少, 学习联系不够紧密。从具体的授课中更能发现问题。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难以在课堂中良好的进行翻译练习与实践。如果将翻译练习布置于课外, 一方面是难以保证翻译作业质量, 另一方面难以保证教学效果。部分教师采用选择篇幅较短的段落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得到锻炼, 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学生难以将知识点连贯起来,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1.3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结合度不够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法语课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不高。出现了理论课单纯讲理论、实践课单纯练实践的现象, 即使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 有效提高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有效提高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度

由于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专业性、实践性较强, 针对该项课程的内容设置应该更加高效。直接将汉译法与法译汉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 从课时设计上做到尽量合理安排, 保证学生能够得到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学习。其中对理论方面的教学, 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层次, 减少过于抽象、理论性过强等方面的内容, 实践方面则应该加强拓展。例如, 某法语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将授课的内容从文学延伸到了其他领域, 同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完成学业之后选择出国等方式, 其中针对生活用语、俚语可能比较常用, 因此在课程教学结束的前5分钟都会举例一个法语俚语, Tomber dans les pommes?直译过来是倒在苹果堆里, 教师在讲解这个俚语的过程中将来源讲述给学生听,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巩固学习。又或者关于一些比较严肃的合同文件之类, 该教师重点加强学生在翻译中用词的准确, 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标准格式、问题、用语进行翻译与练习, 这种方式之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结合,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2 加强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延伸

由于翻译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知识点, 因此实际教学总不能够仅仅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 而是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 做好课后的延伸, 这样才能够胜任翻译工作。

例如, 某教师在进行法语专业的教学时, 在教学过程中会将法国这个国家的历史、风土人情、宗教等相关的知识点涵盖其中, 学生在学习法语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国家, 如此一来能够更好的学习。又例如关于法国文学的教学, 该教师会直接引用著名的法国文学作品, 通过对法国文学作用进行课堂翻译与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3 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

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影响了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有效开展, 因此教师需要更加合理高效的安排教学内容, 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安排课后练习。教师在安排课后练习时需要充分结合所学知识, 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把握练习的难度, 做到由浅入深。同时练习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出合理与丰富的特点。例如, 某教师为了锻炼学生使其具有灵活的翻译能力, 在课后后安排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实践。Je l’ai attendu en vain, il m’avait poséun lapin是一句动物俗语, 中文翻译为等了半天他却放我鸽子。教师让学生去查询这个动物俗语的起源。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减少学生机械翻译, 更好的促进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法语知识,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语

总而言之, 想要提高法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 就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以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三个方面入手, 这是因为翻译能力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法语专业学生能够完成翻译工作的基本标准之一。针对教师则应该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法语知识视野, 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金岳.当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尴尬境地——不离不弃抑或分道扬镳[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11 (02) :159.

[2]王琼.理论与实践:21世纪成人外语教育发展之路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11, 17 (02) :209-210.

法语翻译 篇9

一、生活中的人名与《红楼梦》中的人名

生活中的人的姓名, 说到底是为区分个体, 给每个个体特定的名称符号, 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汉族人的起名习惯是, 在沿用父姓的基础上再加一两个汉字。中国的家长通常在给孩子起名字时绞尽脑汁, 通过名字表达对孩子的美好希望或祝愿, 并相信好的名字能给孩子带来美好的人生。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 则是“为更深刻地刻画人物性格, 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 由作家精心而慎重地选择的, 绝不随心所欲、信手杜撰”。《红楼梦》中的命名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 主要人名多取自诗词;第二类, 以人名暗隐具有特殊含义的字, 如甄士隐 (真事隐) 、贾雨村 (假语存) ;第三类, 把人物整齐排列, 配成一套, 如贾家四“春”, 金陵十二“官”。

二、李治华译本中的人名翻译

(一) 翻译方法

为了让译入语读者记住并区分人物, 姓名的符号意义不能丢;要反映原著作者所命姓名的别有之深意, 名字的意义也不可丢。如何平衡文学作品中人物姓名的符号意义和人名的内在意义, 是横在每个文学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李治华先生也遇到了这个难题。在李治华译本中, 书前附上了一份人名意译、音译对照表, 文中则采用拼音译姓, 意译人名的方法, 这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面二选一的矛盾。但是我们可以回忆, 在读一本小说时, 真正给我们留下印象的是小说中说话做事的人, 我们当下记住的并以之区分他人的也必然是书中的人名。这个看似两者都兼顾的译名方法, 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在文章中我们看到的是几乎“一刀切”地意译出来的人名。比如, 把贾雨村译为Jia Village sous Pluie, 即“雨下的村庄”, 把贾宝玉译为Jia Jade Magique, 即“神奇的玉”。

(二) 翻译效果分析

译本中大部分人名翻译得不错, 但也不乏一些有待斟酌的, 笔者仅就小说中一些典型人名进行分析。

1. 主要人物名字的翻译

《红楼梦》的感情线主要围绕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展开。李治华译本中, 三人译名分别是Jia Jade Magique, Lin Jade Sombre, Xue Merveilleuse Epingle de coiffure, 宝玉的翻译跟人物名字来历相对应, 突出“神奇的”玉。黛玉的sombre意为“昏暗的”, 基调和词义跟“黛”堪称匹配。但宝钗的译名就不尽如人意了。金启肒在《〈红楼梦〉人名研究》中提到, 《红楼梦》中“主要人名多取自诗词上的成语, 并结合所取诗词具有极细极深的用意”, 宝钗取自“若但掩芙劳独梦, 宝钗何日不生尘”, 暗示她夫妻分别的命运, 名字的潜在涵义大于字面意义, 译者用了四个法语词, 既显得累赘, 又达不到揭示内涵的效果。不如仿效杨宪益夫妇英译本中的处理方法, 音译其名, 再于书后加注, 解释名字内涵。再看“颦颦”的翻译, 贾宝玉因见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为黛玉想出了“颦颦”这个表字。“颦颦”二字跟黛玉的“黛”意义相合, 格调一致, 叠字还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 表现出宝玉对黛玉的怜爱之情。李治华译本中, “颦颦”翻译成Sourcils froncés, 直译为中文是“皱起的眉毛”, 就词语本身来说是译出了词义, 但这个名字不但缺少了中文所表达的韵味, 还让译入语的读者产生了滑稽可笑的感觉, 与原文所表达的感情背道而驰。作为小说中的另一主要人物, 王熙凤的译名也值得商榷:Wang Phénix triomphal, 辉煌的凤凰, 熙通“禧”, 有福、吉祥之意, triomphal比较准确地译出了熙的意思, 但是用Phénix这个动物作为名媛闺秀的名字, 还是略显怪异。中文凤的繁体字可拆为“凡鸟”, 正如判词里说的“凡鸟偏从末世来”, 曹雪芹通过这个字对王熙凤进行了讽刺, 直译的凤凰Phénix表达不出这个味道。

2. 谐音双关名字的翻译

《红楼梦》中, 作者还会通过人名的谐音双关, 暗示人物在书中的作用或命运。如甄士隐, 即“真事隐去”, 而贾雨村则是“假语村言”, 带英莲去看社火花灯进而丢失英莲的霍启实是甄家祸之所起者, 而自幼被拐、长大依然命途多舛的英莲就真正的“应该、值得可怜”。曹雪芹在这些名字的构思上可谓匠心独运。然而, 翻译成法语后, 甄士隐是Zhen Ombrage de Clerc, 贾雨村译为Jia Villag sous Pluie, 法文意思分别是教士的影子和雨下的村庄。这两个名字在小说开头已经解释了其相应的谐音内涵, 再意译这两个名字, 既没能表达出译出语原有的效果, 又不是译入语读者容易接受的名字, 有了“里外不是人名”的尴尬。霍启法译为Huo l’Informateur, 译者从“启发”的意思, 选择了“提供信息的人”这一对应的法语词。英莲法译为Charme de Lotus, 莲花的魅力、妩媚, 避开“英”的“落英、不幸”, 给“莲花”加上了“魅力”。这两个名字的翻译虽然无法表达出汉语名的双关内涵, 但还算是法语读者比较能接受的人名。

3. 成套名字的翻译

贾家的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姐妹同用“春”, 藏头影射她们四人“原应叹息”的悲剧命运。鉴于中文与法语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构词体系, 译者几乎不可能在保留“春”的前提下表达出藏头的内涵, 这一块是译者不得不放弃的地方。四姐妹在李治华译本中是les Demoiselles des Printemps, 译名分别是Printemps initial、Accueil au Printemps、Désir du Printemps、Regret du Printemps。四个名字均用到三个法语词, 且都有Printemps, 保持了形式上的统一。意义层面上, initial的法语意思是“开始的, 开头的”, accueil为“接待”的意思, 这两个词分别译出了“元”和“迎”的意思;désir是“愿望、欲望”的意思, 与“探寻、探求”的“探”虽有一定的距离, 却比直接用表示寻找的recherche多了一份对春天的渴望;regret则是“惋惜、后悔”的意思, 比较准确地译出了“惜春连日醉昏昏, 醒后衣裳见酒痕”的悲凉无奈感。

再看贾府十二官优伶, 她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官”字, 这是清朝前期的一种社会风尚。这十二个名字分别是芳官、茄官、龄官、文官、藕官、药官、蕊官、玉官、宝官、艾官、葵官、豆官。值得一提的是,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中, 对于十二官的译名, 全部选用了法语词, 我们不妨进行对比。在霍克斯的英译本中, 译者避开了“官”, 只选用能概扩人名或人物特点的一个词作为名字, 如宝官就用意为“珍宝”的Trésor, 药官选用了意为“芍药”的Pivoine, 芳官选择了Parfumée, 意思是“芳香的”, 茄官就用了意思为“茄子”的Aubergine。唯一一个跟中文名差距较大的龄官, 选用根据她唱歌唱得好又富有人格魅力的特点译成的Charmante, 意为“迷人的、有魅力的”。这种翻译方法既贴近中文原名又简洁凝练。再看李治华的法译本, 他选择了“rectrice”对应每一个“官”, 如茄官被翻译为Rectrice des Aubergines, 药官用Rectrice des Pivoines。“rectrice”是法语词“大学区区长、教区本堂神甫”的阴性形式, 这样翻译的优点是使得这一套名字整齐划一, 让读者很容易看出她们是一个群体。缺点则是稍显累赘, 尤其藕官的Rectrice des Rhizomes de Lotus和葵官的Rectrice des Héliotropes du Palais de la Gloire, 用词过多, 失去了名字易叫易记的优势, 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并且rectrice有可能引起读者误解, 以为宝官、玉官是专门负责珠宝、玉子的人。

三、结语

李治华译本在译文中统一采用意译, 很好地翻译了大部分人名。但也出现了一些或长或怪的名字, 不利于译入语读者记住、区分人物。《红楼梦》中有名字的人物共三百多人, 命名方法不尽相同。用统一的方法翻译这么多的人名, 既实现人名的符号意义, 又译出人名的内在涵义, 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笔者认为, 对于这本小说中人名的翻译, 可以有选择地采用意译和音译, 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注释帮忙解释人名内涵。意义不大, 或者意义很复杂、不能用几个词表达清楚的人名, 不如放弃汉字意义, 采用音译或音译加注释的方法。对于有一定意义, 又容易表达的人名, 则采用意译的方法。意译的时候, 尽量控制法文单词数, 姓氏以外, 不宜超过两个单词。这样, 就对对译者的理解、总结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岳麓书社, 2010.

[2]陈诏.《红楼梦》人名考辩.红楼梦学刊, 1980年第四辑.

[3]傅继馥.《红楼梦》人物命名的艺术.红楼梦学刊, 1980年第二辑.

[4]金启肒.《红楼梦》人名研究.红楼梦学刊, 1980年第一辑.

[5]夏登山.《红楼梦》姓名翻译与注释译法.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年4月, 第15卷, 第2期.

[6]徐翘颖.试论霍克斯《红楼梦》中人名翻译的特色.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1月, 第一期.

法语翻译 篇10

一、法语原版动画片在法语初级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 在法语初级教学当中, 主要讲授重点是语音音素, 简单语法和日常交际用语。学生新接触一门语言, 在新鲜感和好奇心的促进下, 学生有强烈的欲望开口练习和交流。而我们使用的教材往往内容陈旧, 老套, 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 选择适当的方式创造法语学习氛围, 法语原版动画就是一个非常有优势的选择。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 法文原版动画片难度适合, 同时又有情景代入, 让学生对动画中出现的语言材料和语言信息进行分析加工, 把口语交际和听力能力有效地结合, 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 语言的学习, 不仅仅是掌握语法, 词汇,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学习语言所在国的文化。法语是法国文化的载体, 只有了解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 才能更好的了解法国的社会情况, 法国人的思维习惯, 语言模式甚至价值观念, 这样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流障碍,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法语原版动画片作为一种直观的视听类资源, 能够充分满足上述需求, 因此在大学法语的教学中, 适当地插入原版动画作为视听说类教学资源, 是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扩展和补充, 是提高学生的各种语言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合理利用法语原版动画资源进行教学

1、选择适当资源进行教学

控制选择资源的难度范围, 难度不宜过大, 需要挑选发音清晰, 情节具有典型性的资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例如, 语音和入门阶段, 可以选择法语启蒙类动画片如《巴巴爸爸》等, 尽量挑选带有法语字幕的影片, 便于学生理解;后续初级阶段可以继续选择情节性较为有趣, 难度逐渐增加的动画片, 如《丁丁历险记》《小王子》等。选材应该以日常生活为背景, 内容尽量贴近生活, 语言难度适当, 让学生们能轻松地接受, 反之, 一些语言难度较大, 情节过于起伏的电影, 往往会让学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学习上, 只会注意电影情节, 效果反而不够理想。

2、教学环节设计

在利用动画片作为视听资源进行教学时, 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结合听、说、读、写各个部分, 让学生在视听说各个方面得到提高。环节安排建议如下:

1) 课前背景知识讲授。在观看相关动画之前, 教师应对该影片文化背景进行简单介绍, 包括地理历史背景, 主要人物事件, 人文风俗习惯等等, 让学生在理解背景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语言内容。在观看动画片之前, 有针对性地根据影片内容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材料, 在观看的同时随时保持思考, 找出问题的答案。

2)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在充分了解背景知识的前提下, 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尽量选择篇幅适中的动画片, 或者截取一些片段, 特别是贴近日常生活的片段, 初期可选择带有法语字母的影片, 后期可隐去字幕, 将影片对白内容设计成为复合式听写的形式, 对关键词和短语进行填空, 让学生自主寻找关键信息。

3) 课后口语和写作练习。首先, 在观看学习完视频材料之后, 教师应该及时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 如口头简单复述动画片情节;对动画片主题进行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动画片主要人物进行描述。还可以选择动画片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精彩对白进行分组表演, , 让学生模仿影片中人物的语调和语气, 增强语感, 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其次, 更进一步地将口语练习转化为笔头练习。在观看动画片过程当中, 学生记录下的问题答案, 在观看过后, 可以让学生利用笔记串联成Résume, 或是笔头简单书写动画影片的观后感,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视频材料中出现的地道的法语表达方式, 提高法语写作能力。

法语原版动画片内容简单, 语言贴切, 能很好地展示出法国文化的特色。在法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利用法语原版动画片的资源, 是一种拓展教学方式, 活跃课堂氛围, 渗透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轻松地课堂氛围下,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有所提高。当然, 使用此种资源进行视听说教学, 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材之外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看和挑选原版动画影片, 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安排教学步骤。这样的挑战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和促进, 在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 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妍.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9 (06) .

[2]钟建玲.论影视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05) .

上一篇:煤矿综采技术论文下一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