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阅读教学

2024-09-07

法语阅读教学(精选10篇)

法语阅读教学 篇1

摘要:法语报刊阅读是提高学生法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对学生从基础法语向高级法语的迈进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该文结合教学实践, 从课程设置、教材、教学以及教师等方面, 就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法语水平和应用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法语报刊阅读,选材,教学

报刊阅读是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法语知识、扩大词汇量、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法语综合应用能力及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如何完善法语报刊阅读的教学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任务。本文结合自己近期的教学实践, 从课程设置、教材、教学等方面谈一点感受和认识。

1 法语报刊阅读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法语专业的学生在学完两年的基础法语课程后, 其语言基础还不十分扎实, 无论是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 还是言语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另外, 我国高校法语专业的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相对陈旧, 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章, 与新时代和新事物略有脱节。因此, 法语报刊阅读是学生们接触到原汁原味法语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各类报刊的广泛阅读,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学生对法语知识的全面把握。所以, 在高年级开设法语报刊阅读课程, 对学生从基础法语、中式法语向高级法语、法式法语的迈进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2 阅读材料的选取

阅读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虽然大多数高校的法语专业都开设了法语报刊阅读课程, 但它与基础法语不同, 全国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安排, 有关报刊阅读的教学资料也甚少,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任课教师随需要随时找材料, 这样, 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思维导向等方面的因素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这种就地取材的方法一方面使文章具有时效性、能够及时让学生掌握新词汇、紧跟时代步伐;另一方面, 文章的难度、质量、教学的系统性、渐进性都难以控制。因此, 我们在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要格外注意。

2.1 文章难度要适中

首先, 报刊语言在词语、语法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与日常口语有着较大区别, 经常会使用一些长句、倒装、名词结构和习惯用语, 容易造成理解障碍。其次, 由于报刊针对对象的广泛性使它的词汇使用变得丰富多样, 如:在针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读者文章中, 高雅语的使用较为普遍, 如:《Le Figaro》 (《费加罗报》) , 《Le Point》 (《观点杂志》) , 在这些报刊的用词较为讲究, 个别情况下还会使用一些成语、典故, 语言显得较难理解;在针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读者文章中, 如:《Le Paris Match》 (《巴黎竞赛报》) , 《Le Parisian》 (《巴黎人报》) , 这些报刊趣味性强, 语言也比较通俗, 但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通俗语、大众语。这些都与我们学习的通用语有一定差别。因此, 在选材方面要选择符合现阶段法语水平的文章。

2.2 文章类型的丰富性

报刊涉及的领域广泛, 政治、经济、科技、宗教等几乎所有领域都有所涉猎, 对相同事件报导的角度、深度也有所不同;而且, 文章类型也千差万别, 既有简明新闻、公告、研究调查, 也有社论、访谈、纪实报导。这样在选材时就可以避免文章类型的单一, 各种类型文章的变换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更能扩大他们知识涉猎的广度。此外, 社会的现实需要我们培养新型的高质量的复合型法语人才, 报刊文章类型的丰富性为我们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通过阅读各类文章, 可以丰富学生们各领域的知识。

2.3 文章内容的价值性

在选材时注意选择时效性较长、知识性较强的文章, 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练习法语, 还能了解各国国情和文化, 如:目前法国在世界的地位、法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等。同时, 选材也要注意文章的趣味性, 幽默有趣的内容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让学生对法语阅读不再感到枯燥、畏惧。

3 课堂教学的手段

法语报刊阅读既是一门对以前的法语知识的巩固完善的课程, 也是一门能够增强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阅读, 在“听说读写译”中处于中间地位,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听说”的源泉、又是“写译”的基础。因此, 我们可以采用将这几门课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3.1 将报刊阅读课与听说课相结合

在每次上课前几分钟, 请同学讲述本周发生的重大国内外事件, 或对自己某一感兴趣的事件深入讲解。这样的好处其一是学生通过课后查阅资料、归纳分析, 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 可以将被动词汇转化为主动词汇;在发言的过程中, 发言者会主动注意到自己的语音语调, 促使他们课后能够积极收听和观看法语新闻, 不断的模仿和重复。其二就是,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克服了不敢张口说外语的紧张心理, 为今后从事外事工作做出了准备。

3.2 将报刊阅读课与写作课相结合

随着法语学习的深入, 写作的需要逐渐凸显, 如:毕业论文、就业动机信、出国申请信、各种应用文的撰写。在写作课上学生们可以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而报刊阅读课为写作练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阅读和分析完一篇文章后, 可以要求学生们对本文做缩写、评论和综述等简短的写作练习。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综合法语运用方面得到锻炼, 能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恰当表述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 类型、风格各异的报刊文章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范文的作用, 今后如遇到同类文章, 他们可以借鉴这些报刊文章的句式、文体和文章结构。

3.3 将报刊阅读课与翻译课相结合

法语报刊文章的多样性也为翻译提供了练习的机会。在对不同文章的翻译过程中, 不仅检验了学生们的法语综合应用的能力, 他们还会从中发现各类文章的写作特点, 体会到中法思维方式、文化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正确理解。

4 结论

法语报刊文章涉及大量领域, 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息息相关, 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无不通过报刊文章首先迅速反映出来, 这些都是学习和掌握法语语言的鲜活、生动的素材。然而, 对教授这门课程的青年教师来说, 要想出色完成法语报刊阅读的教学任务是个全方位的挑战, 任课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语言基础、多媒体应用知识和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 还要长期全面的扩充各领域的知识, 更要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改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紧跟教育改革的发展、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最终才能提高学生们的法语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方仁杰.《法语新闻报刊阅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法语阅读教学 篇2

【关键词】法语电影;初级法语;辅助功用

一、传统大学法语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传统法语课堂教学大都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以更加系统的向学生讲授法语语言知识,忽视了语言课程本身的特质。因为语言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尤其重视语言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法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将其简单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法语教学的文字教材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语课堂教学。现阶段国内大学的法语课程所用的教材大都是国内的法语教师团队编写的,较少存在法语原版教材,在国内的法语教材中大都包含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各类不同的文章类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教材中缺乏了日常口语的学习,教材的内容相对滞后,无法交给学生口语表达的法语词汇。

其次,我国高校内的法语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要,依然以讲授词汇、语法、句法等语言知识为主,教学模式无法体现语言教学的特点,这种将语言教学等同于其他理论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法语应用能力。

最后,高校法语教学缺乏语言环境的支撑,不利于提高法语教学的成效。现阶段在法语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依赖课本教材,学生的学习也主要集中在课堂上,校园内没有法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用法语表达外,在课下大都没有应用法语的机会,语言环境的缺乏不利于强化法语的教学效果。

二、法语电影在初级法语教学中的辅助功用

法语电影在初级法语教学中的辅助功用对提高法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法语交际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此,笔者在本文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叙述。

首先,法语电影可以为学生课堂学习模拟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法语电影存在的语言环境可以弥补传统的课堂法语教学中教学环境单一,师生刻意使用语言的不足。教师通过给学生播放法语电影,借助电影中生动形象、简练鲜活的人物对话,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语言对话,体会每个单词的应用语境,体会法语的文化语言环境,加深对法语的理解,并通过模仿学习,接受法语语言环境下语言知识,从而使得学生的法语学习更加地道更加准确。

其次,法语电影是学生跨文化学习的媒介。传统的语言教学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单词和语法的教学上,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法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而借助法语电影开展法语教学,教师可以将语言定位在社会文化显示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对我国大学生来说,在汉语文化环境下学习法语本身就缺乏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学生仅仅靠课堂的学习无法感受法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无法自由的借助法语进行地道的语言交流,但是通过法语电影学生可以了解法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等,对法国当地人的语言习惯乃至手势表情等都有所认识,而这些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法语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再次,法语电影在初级法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法语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虽然很多学生对语言学习有抵触心理,但是却都十分喜欢看电影,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喜好,让学生在观看法语电影的同时,学习法语表达知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法语电影,感受法语电影的文化内涵,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法语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法语学习兴趣。

最后,法语电影在初级法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电影内容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而且可以发挥一定的教化作用,电影的教化功能是电影制作者通过精心编制的符码向观众传播一定的文化观念,法国电影尤其重视电影的文化内涵,而且较少拍摄商业片,也就是说法国电影的内容更适合法语教学。比如,《无法碰触》这一法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的电影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叙述,关注人物关系的发展,超越了法国社会内部的深层矛盾,电影中有很多与中国人思维不一样的地方,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表达来感受两国人的思维差别、文化差别等等,以感知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三、结语

法语电影的内容丰富、语言真切,并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初级法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原创法语电影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观看法语电影的过程中,感受法语文化,加深对所学的法语单词和语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法语综合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苏琪.法语原版电影在大学法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探析[J]. 考试周刊,2014(72).

[2]曹聪.试论歌曲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的运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3).

[3]石慧.中国法语教学研究现状与思考[J]. 法国研究,2011(03).

文本细读法语文阅读教学示例 篇3

文本细读 ( close reading) 被英美“新批评”派奉为圭臬。虽其流于形式主义, 但也给我们该怎样阅读作品带来不少启示。“细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互相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我们阅读文学, 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去探索另一个或为熟悉或为陌生的心灵世界。”基于此, 让我们通过文本细读, 向伟大心灵靠近。

一、篇名释义

鲁迅以“药”作为小说的题目, 但文中再也没有提及一个“药”字。“药”一出场, 就退了场。字面意义上的“药”虽然退隐, 但“药”的幽灵却一直在文本中、在作者的世界里, 在读者的阅读中徘徊。可以说是“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 需特别提起同学的注意。鲁迅的目的何在? 就如阅读柏拉图对话录, 几乎都写苏格拉底的事, 但在众多对话篇名中真正出现“苏格拉底”字样的只有《苏格拉底的申辩》一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这暗示着柏拉图终其一生的写作都在为苏格拉底辩护。“药”仅仅是“药”吗? 从《呐喊·自序》来看, 鲁迅一生是寻药的一生。起初, 他为了父亲的病指望中医, 失望之后, 东渡日本研习西医, 但在日俄战争纪录片中, 他又看到了有着强健体魄, 麻木神情的众多看客同胞后, 失望之余又把目光投向了文艺, 但文艺又如何呢? 希望本无所谓有, 也无所谓无, 药方的寻求只是反抗绝望罢了。由此看来, “药”在鲁迅的世界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药”作为一种希望, 能对症下“药”时, 药就是良药, 否则就会变为毒药。

在《药》中, “药”到底指什么? 人血馒头, 这是字面意义上的替代。此种替换, 掩藏的是尴尬与断裂。“人血馒头”最初来自一个不明身份的“犯人”, 在康大叔的言辞中明确为“夏瑜”, 最后转为深层次隐喻“启蒙、拯救”。血作为夏瑜生命的象征, 作为他拯救社会的“药”, 在小说一开始就终结了。“药”在夏瑜这里, 是“革命”, 是“启蒙、拯救”的隐喻义, 而在华小栓、华老栓那里, 则是治疗身体疾病的“药剂”。“药”与“人血馒头”在特定语境的重叠, 意味着言辞背后深层寓意的消解, 从精神的药剂到医治身体病症的药剂, 启蒙者想给的东西, 却是被启蒙者不想要的, 这一转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反讽。刽子手是以杀人为职业的, 是靠革命者的“血”赚钱为生的, 所以他是卖“血”者, 也是卖“药”者, 康大叔就属此类。

从“药”的简单释义, 我们发现“药”既是希望, 也是绝望, 鲁迅对“药”功效的存疑, 也意味对启蒙的反思。

二、开篇细读

秋天的后半夜, 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 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 除了夜游的东西, 什么都睡着。

这是《药》的开篇。鲁迅为何要以此开头, 它仅仅是简单的景物描写吗?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 都止步于此。大凡经典作品, 都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 冰山一角的显现自有其深意, 就如山水画中的留白。阅读的行为, 其实就是挖掘其深层意蕴, 寻求作者的微言大义的过程。

如卡夫卡的《城堡》开头:

K. 到达时, 已经入夜了。村子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城堡山连影子也不见, 浓雾和黑暗包围着它, 也没有丝毫光亮让人能约略猜出那巨大城堡的方位。K. 久久伫立在从大路通往村子的木桥上, 举目凝视着眼前似乎是空荡荡的一片。

城堡的隐, 城堡方位的不明确, “空荡荡的一片”, 一切都预示着城堡实质上的虚无, 作者通过这样的叙述, 其实已经告诉我们: K. 是永远也进不了城堡。

亦如高中课本中卡夫卡另一杰作《变形记》开头:

一天早晨, 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 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人的异化, 世界的荒诞, 一开始便定下了基调。

华老栓与夏瑜在刑场的相遇, 但却不相见的事实, 正是被启蒙者的麻木愚昧与启蒙者的清醒孤独真实写照。他们虽同处一空间, 但启蒙主体与启蒙客体的沟通却无法达成。开篇描写, 实质上已经告诉我们: 启蒙被悬置了起来, 启蒙是无效的。

三、枯草意象

在过去《药》结尾的教学中, 我们主要把目光停在了“花环”和“乌鸦”等意象上。这可能源于鲁迅《呐喊·自序》中曾写道: “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先生扔下这块香蕉皮, 我们顺势踩上后, 当然也是溜得自得其乐。既然“花环”是曲笔, 那么我们为何还要盯着“花环”一直不放? 还有没有其他意象昭示了鲁迅的复杂情感?

通过文本细读, 我们发现了“枯草意象”。“枯草意象”出现在作者对坟地的自然景象的描述中。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 在空气中愈颤愈细, 细到没有, 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枯草”首先让我们想到了鲁迅的《野草》。他在《野草题辞》中这样写道:“野草, 根本不深, 花叶不美, 然而吸取露, 吸取水, 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 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 还是将遭践踏, 将遭删刈, 直至于死亡而朽腐。”生于坟墓的枯草, 无疑是特定场所的野草中的特例, 是先生自爱的野草, 而不是粉饰地面的野草。那么, 在文中“枯草”意指什么? “枯草”所在场所是“坟地”, 周围是“死一般静”, 其“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的形象特征, 这一特定意象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启蒙者与被启蒙者的关系。启蒙者的孤独, 被启蒙者的冷漠麻木, 营造出的正是这样的情境。

通过对鲁迅《药》的简要读解, 我们意识到在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作者的世界、文本的世界、教师的世界、学生的世界, 同时交织出现, 文本意义的生成也在相互的对话过程中得以实现。阅读的行为, 基于成见的不可避免性, 只有不否认作者意图, 不割裂读者感受, 回到作者, 回到文本, 也只有以此为原则的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

参考文献

[1]赵毅衡.“新批评”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浅谈二外法语的听说教学 篇4

关键词:二外法语 听说教学 方法

语言是进行思维传递的工具,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法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本质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正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意义所在。但传统的二外法语教学方法,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听说练习。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学完二外下来只会做题,不会交流。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改观是每一个二外法语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在二外法语教学中实施听说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中国已经步入多元化时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英语作为人人必备的基础语言的情况下,能掌握并运用一门第二外语,将会更加增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商贸洽谈,必将在社会竞争中凸显优势。因此,在二外法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传授读音规则、语法知识等,还要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否则我们教授的就只能算是哑巴法语,培养出来的也只能是做题的工具,严重不符合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素质要求。如果学生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缺乏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习热情和兴趣的丧失。所以,不难看出,听说教学在二外法语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二外法语教学中实施听说教学的必然性

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法语也堪称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随着中法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再加上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中法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来华投资的法国企业日益增多,从工作、文化、生活的交流,子女入学的教育等方面都需要与之配套的专门人才,由此我们看到了法语的巨大潜能以及对法语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与此同时,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学生们更关注学习某一门学科的实用性。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法语作为第二外语。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希望自己能在熟练掌握英语的情况下也能掌握法语,以便为今后的就业拓宽渠道。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知识,轻听说实践,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愿望了。因此,在二外法语教学中实施听说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三、听说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起学生对听说练习的热情,教师的教学才能收到成效。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而要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不至于觉得学习法语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一)创设情境

我们的学生身处中国,不能身临其境地学习法语。加之学习二外法语的学生几乎都是零起点入门,所以教师更应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法语,少用汉语。还可以通过手势,眼神等肢体语言,让学生去领会其中的含义。不得不说汉语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先用法语说,再用汉语解释的方法。这样不仅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而且在好的语言氛围中,学生的听说水平必然会得到提高。

(二)模仿表演

找一些视听资料,可以是一段电影、一个广告等等,难度应尽可能符合学生当前的语言水平,也要尽量挑选学生们感兴趣的主题内容。如选择教材reflet里《le nouveaunocataire》中的一段来模仿表演。内容很贴近生活,又能反映出法国的社会现状。教师可以先播放视听资料,让学生结合场景试着去猜测理解人物的对话。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能把他们吸引到故事情节中去。然后让学生熟悉基本对话,再来播放视听资料。学生们经历了一个从很难懂到基本懂甚至完全懂的过程,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接下来可以将学生们分组,各自指定一个角色来进行模仿表演,然后再变换角色反复操练。到最后,甚至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来为这段视频配音,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对表现得好的组给予鼓励和加分。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学得轻松愉快,不容易遗忘。

(三)巧用法语歌曲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许多中外名人都是音乐爱好者,如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还编写了符号谱。音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开启心智,使人精神愉悦。因此,如果教师能在二外法语教学中巧用法语歌曲,让学生边听边学,边唱边学,寓学于乐,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听说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法语的主有形容词的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学唱《I’amourest bleu》这首简单优美的法语歌。教师故意在歌词中空出有主有形容词的地方,让学生边听边填。完成歌词填写之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中涉及的性数配合情况,从而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们在优雅的音乐课堂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不仅打破了死记硬背的沉闷学习方法,还使得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四)拟定主题

围绕一个主题而进行的一系列听说训练,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选择的主题应贴近现实生活,要有实用价值。例如在很多场合,我们都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因此可以以自我介绍为主题展开练习。先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音频或文本范例,再进行口头练习以达到教学目的。又如,以谈论天气为主题,教师可以用当天的天气状况为切入点来展开话题。在学习了最基本的有关天气的表达法后,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天气预报的表达法。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听资料,让大家边看边学,边听边学,以达到自己也会表达的目的。此外,这类主题还可以是描述人物的特征,谈论某个具体的事物等等。

(五)英法对比

英语和法语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将两者对比起来学习,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妨选择一些同时有英语和法语版的视听资料,让学生对比起来学习,从中可以感受到两种语言的异同和魅力。如《爱情是蓝色的》这首歌就有英语和法语两个版本。又如由著名影星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家有仙妻》这部影片,同时有英语和法语配音。教师可以截取影片中的一小段,分别播放英语和法语版本供学生们学习和欣赏。

此外,还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听说训练方式,让学生从字、词、句、段,一步一步地达到能听会说的目的。其它的听说教学方法还有背诵法,问答法等等。

如何做好法语阅读理解题 篇5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对简单易懂的文章可以直接细读全文, 再逐一回答问题;对难度适宜的文章可以先粗读全文, 找出文章主旨, 再浏览所有问题作答, 对于有难点疑问的地方带着问题再次细读相关段落, 进行分析;对生词较多、难度较大且题材不熟悉的文章, 可先浏览所有问题, 再带着问题, 有针对性地阅读全文找答案。常用的阅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略读法。

快速阅读全文, 理解文章脉络, 了解文章大意, 明确文章的主旨, 找出全文的主题思想。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 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 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主旨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通常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 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 即从概述开始, 随之辅以细说。这时, 主旨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旨句, 需要学生自己去归纳。

2. 查读法。

顾名思义, 这是为查找某一特定信息而对特定段落进行的阅读, 速度比略读还要快。一旦找到答案, 就立即停止阅读。

3. 精读法。

在精读阶段应着重于文章的内涵, 仔细推敲和揣摩文中的关键句和段落, 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同时应对文中的难句和长句进行语法分析, 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还应注意通过词法分析掌握陌生词语的字面意义, 有效地获取作者在字里行间所传递的信息。

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式都应该要求学生不要平均分配时间, 要集中精力优先把主旨句找出来并理解它的含义, 因为文章的内容都是为说明主旨句服务的, 而命题人的出题也大多以主旨句为中心, 实际上最常见的题型:主旨题就是直接询问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些什么, 哪一个是作者的主要观点, 这篇文章的观点最准确的描述是哪个, 下列句子哪一个最适合做为本文的标题?而常见题型:细节题往往是对文章中与主题有关的细节或重要的具体信息的提问, 内容涉及年代、地点、数字、任务和事实等, 解答这类问题宜在略读理解文章主旨后, 用查读法寻找目标段落, 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根据, 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另外如果阅读理解中出现多个细节题题型, 出题人一般会按照文章内容的顺序逐步提出的, 前面的细节题一般到文章的第一、二段去寻找答案, 后面的细节题一般到后面的段落去寻找答案。学生掌握了这一技巧, 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多种渠道揣摩作者倾向

主旨题和细节题多是客观题, 可以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而推断题和排除题是主观题, 要求你根据文章中的特定信息或观点, 或者某段某句的言外之意回答相关问题。这类主观题一般较难, 在实际阅读中, 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直接说出来, 考生要根据字面意思, 通过全篇逻辑关系, 研究细节的暗示, 来自己推敲作者的态度, 理解文章的寓义。答题时不光需要对全文内容的全面理解, 还要对细节部分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推断。推断题一般包括:根据文章内容, 下面哪种推论是正确的?根据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推断将要发生下列哪些事件?而排除题也叫是非题, 它的正确答案是被排除在文章内容之外的, 或者只有正确答案在文章之中。如果它的正确答案是属于被排除在文章内容之外的, 你要将三个与原文有关的答案排除;如果只有正确答案在文章之中, 你要将三个与原文无关的答案排除。排除题一般包括:下面的几种说法都正确除了?根据本文内容下面将要发生的事里不包括?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考生遇到这类题往往因为缺少对文章内容的掌握而难以判断作者倾向, 往往在最后的二选一中出错。

应对这类题, 需要揣摩作者文章的倾向, 除了认真研读文章, 挖掘作者深意外, 还可根据关键句子中的关键单词在句中的成分猜测单词的词性, 根据词语的肯定、否定式, 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猜测单词的褒贬性, 通过作者用词推断作者对待所写事件或人物的态度。如果作者用的都是褒义词, 说明作者赞成, 反之, 就是反对, 这样在应对推断题时保持和作者意图一致, 便不会选择明显违背作者意图的错误答案。

三、结合语境测词语含义

法语单词有80万之多, 但一个人能够掌握的单词量毕竟是有限的。在阅读中, 在考试中, 碰到一定的生词是很平常的事情, 这是不足为奇的, 也是测试中允许的, 学生应以平常心处之, 调整心态, 不以完全读懂每个词、每句话为目标, 而以最大限度理解全文, 掌握大意为目的。而猜词法, 正是做阅读理解不可或缺的好方法, 它帮助你摆脱离开词典这根手杖就走不好路的依赖心理, 切实提高你的快速阅读能力。在考试中出现的生词大体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它 (们) 的含义不会过于妨碍对文章的理解。即便是一个句子因生词的阻碍而看不懂, 有时并不影响具体测试部分的得分;一类是考生可根据上下文或必要的语法知识猜出这些词的意义。只要考生有扎实的语言基础、高超的技巧和准确的推理保驾护航, 就能保证猜词的正确率。

(1) 根据构词法猜词义

阅读理解题中会出现若干较长的单词, 乍一看你也许会一愣神。但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 它 (们) 是由词干加前缀或后缀构成的。一经拆解, 便没了唬人的架势。

(2) 根据上下文猜词义

每个生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都和前后文有着必然的联系。把握作者的脉络, 理清逻辑链条, 是有可能锁定生词的含义的。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1) 根据整个句子来推断生词的含义, (2) 要挖掘标点符号的功能来猜词义, (3) 学会认识语言情景, (4) 认可生词的模糊含义, 不必太较真。要知道, 不同的词典就同一单词所给的释义 (以及发音) 也不尽相同。

在阅读理解出题中, 还会有专门以生词为目标的题型, 这就是语义题, 它不同于一般的词汇测试题。因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该词 (多为关键词) 或短语的含义可能与本意有所不同, 往往在本意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延伸。提问方式主要有:第二段中的单词“xx”在这篇文章中应该是什么意思? (这种提问几乎可以确定这是一个考生熟悉的常用词, 但在本文中有特定衍生含义) 作者所说的“xx” (一个陌生的短语) 最有可能是什么意思?文中某行某列的“它”指的是?

浅谈法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篇6

在大学里, 学生传统的外语阅读方法是逐字逐句的理解文章, 常常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语法。这并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尤其在某些等级考试中, 学生难免会遇到很多生词, 而平时依赖于查字典的学生难免会感到无助, 而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这些问题, 我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感受和一些应该采取的办法。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加强学生知识面和信息量的扩充

在阅读练习中经常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 整篇文章没有读明白。甚至于查过字典后还是不明白。这是由于学生对相关文化信息的欠缺。语言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交流工具。那么在阅读中, 知识面的丰富与否也决定了你能否读懂一篇文章。单纯的单词和语法的学习是不能提高阅读能力的。鉴此, 我们必须拓展知识面, 包括国情知识及专业知识。包括法国的概况, 政治, 文化, 经济, 贸易, 法律, 教育, 文学, 体育等等。这些相关内容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样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讲课中多重视对学生这方面信息的介绍。

另一方面, 也要重视学生文化背景的积累, 文化背景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和对文章的理解, 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思维和想象, 调动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所读材料。

还有, 平时督促学生多上网看相关的新闻, 相关的网站有, 世界报 (http://www.lemonde.fr/) , 费加罗报 (http://www.lefigaro.fr/) , 解放报 (http://www.liberation.fr/) 。学生可以在这些网站上获得新鲜的资料, 关心当前的事件,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重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学生的阅读能力强是靠课堂知识学习的积累吗?其实不然, 仅靠课堂的几十分钟是不足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阅读是一种自主性学习, 是学生对阅读感兴趣, 而主动的, 自发的去找文章来搞明白。从大量的阅读中了解到法国, 而从中获得信息。那么老师的作用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尤其是在法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老师要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讲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爱好。一提到法国, 我们就会想到, 埃菲尔铁塔, 巴黎圣母院, 奶酪, 薰衣草等等, 女孩子更关心化妆品, 兰蔻, 欧莱雅, 男孩子更关心齐达内,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 让学生们自己去找相关的法语资料, 从被动的学, 到主动去找。每堂课前由学生来进行一段法语文化介绍展示, 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又可以增强他们对法语学习的兴趣。

三、不同阶段的学生适合读什么题材的文章呢?

学好阅读, 我们需要大量的阅读, 那么对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应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文章呢?

对于初学者, 除教学采用的课堂教学书外, 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简单易懂的短篇故事和漫画, 例如, 《蓝胡子》, 《丁丁历险记》等简单易懂, 同时学生也和法国本土的孩子一样感受法国的漫画, 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 可以让他们读一些法文原版的名著, 如《茶花女》, 《巴黎圣母院》, 《红与黑》去体会法国文学的魅力, 那么对于高年级学生, 就可以读一些科技文章, 接触一些高尖端的科技文章有利于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读文章时, 应该让学生整体地把文章读一遍, 千万不能被某一个或几个单词绊住了脚, 让学生对文章大体讲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 这就是整体阅读法, 那么之后让学生谈谈关于这篇文章相关的信息他们了解多少, 比如, 关于一部法语原文小说, 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对这个作者的了解, 小说发生的历史背景等等。这样阅读就不会那么枯燥。不建议学生使用汉法字典, 在读一篇文章时, 有不认识的单词出现是很正常的情况, 学生不可能做到每个单词都认识, 这种情况下要根据上下文理解这个单词在整个句子意思, 所以单个词的学习应把它放到整个句子中学习, 单个句子应把它放到整个文章中学习。而不是马上去查找字典。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 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次, 除了平时课堂上的阅读文章, 学生在参加各种等级考试时, 应重视学生哪些方面的培养呢?首先, 应注意学生的单词量的掌握。没有单词量是不可能读懂一篇文章的, 所以学生要多记多用, 并且要反复记忆, 以免不用就忘记。

再有, 重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 我国学生在阅读外文文章时阅读速度明显很低, 学生不知道在读文章时应有侧重点, 关键的地方仔细读, 无关紧要的只需略一眼, 克服回读现象, 抓住主题句, 关键词。阅读时全神贯注。老师在平时也应注意对学生限时阅读。习惯一旦养成, 阅读速度也就可以提高了。

语言的学习贵在坚持, 一旦把每天阅读变成为一种习惯, 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 日积月累, 你一定会在阅读上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洪峰.我爱故我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64.

[2]田珊珊.怎样提高法语阅读能力[M].科技文汇, 2009:167.

[3]钟启泉.学科教育论基础[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陶本一.学科教育学[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法语阅读教学 篇7

关键词:商务法语,文体特征,教学策略

一、引言

法语专业教学活动离不开言语文本, 引入文体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领会其文体特征和功能, 掌握根据交际目标和交际情景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技巧, 从而形成运用法语语言的综合能力。

商务法语课是为法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而开设的课程, 从公司组成、人员招聘、广告、销售等多方面介绍了公司的运作过程, 使学生对企业生活有较全面的了解, 有利于他们掌握基本商务、经济词汇和概念, 从而在完成学业后胜任公司、外企或外贸部门的工作。

二、商务法语文本的文体特征

1. 语级

商务法语文本的语言一般属于通用语, 因为它以提出和解决实际商务问题为基本原则, 语言表达明白易懂即可。如faire uneétude de marché (进行市场研究) ;réseau de distribution (销售网) 。

2. 词法

商务法语文本通常使用特定词汇和固定表达方式, 因为它所涉及的经贸领域是特定的。一方面, 商务法语文本使用术语, 它们专业性强, 意义明确, 但数量有限。如oligopsone (买方市场) ;paiement en liquide (现钞支付) 。另一方面, 某些词汇和短语在商务法语文本中具有特定意义。如marge (利润;常用义:书页周围的空白) ;tirer une traite (开期票;其中tirer的常用义:拉紧, 拉动) 。

3. 句法

商务法语文本中的句子结构以简洁明快为主, 最忌结构复杂, 因为商务法语文本实效性强, 用于解决特定问题。如Le caséchéant, je vous prierais de me régler par virement. (贵方如订货, 请转账支付。) ;Les marchandises me sont parvenues en mauvaisétat. (货物抵达我处时已经损坏。) 。

另外, 商务法语文本多用无人称句或被动句, 为了避免带有主观色彩和个人情感。如Il n’a pas paru possible de... (似乎没有可能……) ;La question se pose de savoir si... (问题在于……) 。

4. 章法

商务法语文本一般具有固定格式, 尤其是商务信函, 这样既符合行业规范, 又明晰易懂。如Au cas oùvous ne pourriez pas assisteràcette réunion, nous vous prions de bien vouloir en informer le secrétaire général. (如不能参加会议, 请通知秘书长。) ;Dans l’espoir que vous nous passerez des commandes, nous vous prions d’agréer, Messieurs, nos salutations distinguées. (欣盼贵公司惠顾, 并顺致崇高敬意。) 。

5. 语法

商务法语文本中经常使用明确的指示标记, 这是为了与对方核对已知信息以及向对方准确的传达新信息。如la lettre du 15 courant, du 2écoulé, du 19 juin (本月15日, 本月或上月2日, 6月19日函) ;la-dite maison (上述房屋) 。

6. 风格

商务法语文本在特定情况下体现出措辞礼貌, 语气委婉的特征, 因为在商务往来中有时需要表现尊重或留有余地。如Je vous serais reconnaissant de... (我……对您不胜感激。) ;J’ai le regret de vous faire savoir que... (我遗憾的通知您……) 。

三、将法语文体教学模式引入商务法语课中的教学策略

1. 归纳商务法语文本的文体特征

作为一种特定语体, 商务法语文本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文体特征, 可归纳为语级、词法、句法、章法、语法和风格六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商务法语文本进行观察, 找到其在不同层面的特点, 从而体会商务法语文本的文体特征。

2. 分析商务法语文本的文体特征

商务法语文本之所以具有特定的文体特征, 是因为这种语体具有特定的交际意图。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语言外壳理解其所包含的交际意图, 从而领会商务法语文本文体特征的成因。

3. 运用商务法语文本的文体特征

商务法语课的教学任务在于向学生介绍企业概况;培养学生对商务法语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训练学生按照实际工作需求写作商务文本的技能。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并积累商务法语的专业术语、固定搭配和表达习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用语法和篇章的手段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商务法语文本的文体特征体现在语级、词法、句法、章法、语法和风格六个方面, 在将法语文体教学模式引入商务法语课的教学实践中, 应遵循归纳、分析和运用商务法语文本文体特征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文融:法语文体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2]任友谅:商务法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王文融:法语文体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4]张萍, 刘宝义:法语经贸文章选读[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7。

法语阅读教学 篇8

一、法语原版动画片在法语初级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 在法语初级教学当中, 主要讲授重点是语音音素, 简单语法和日常交际用语。学生新接触一门语言, 在新鲜感和好奇心的促进下, 学生有强烈的欲望开口练习和交流。而我们使用的教材往往内容陈旧, 老套, 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 选择适当的方式创造法语学习氛围, 法语原版动画就是一个非常有优势的选择。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 法文原版动画片难度适合, 同时又有情景代入, 让学生对动画中出现的语言材料和语言信息进行分析加工, 把口语交际和听力能力有效地结合, 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 语言的学习, 不仅仅是掌握语法, 词汇,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学习语言所在国的文化。法语是法国文化的载体, 只有了解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 才能更好的了解法国的社会情况, 法国人的思维习惯, 语言模式甚至价值观念, 这样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流障碍,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法语原版动画片作为一种直观的视听类资源, 能够充分满足上述需求, 因此在大学法语的教学中, 适当地插入原版动画作为视听说类教学资源, 是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扩展和补充, 是提高学生的各种语言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合理利用法语原版动画资源进行教学

1、选择适当资源进行教学

控制选择资源的难度范围, 难度不宜过大, 需要挑选发音清晰, 情节具有典型性的资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例如, 语音和入门阶段, 可以选择法语启蒙类动画片如《巴巴爸爸》等, 尽量挑选带有法语字幕的影片, 便于学生理解;后续初级阶段可以继续选择情节性较为有趣, 难度逐渐增加的动画片, 如《丁丁历险记》《小王子》等。选材应该以日常生活为背景, 内容尽量贴近生活, 语言难度适当, 让学生们能轻松地接受, 反之, 一些语言难度较大, 情节过于起伏的电影, 往往会让学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学习上, 只会注意电影情节, 效果反而不够理想。

2、教学环节设计

在利用动画片作为视听资源进行教学时, 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结合听、说、读、写各个部分, 让学生在视听说各个方面得到提高。环节安排建议如下:

1) 课前背景知识讲授。在观看相关动画之前, 教师应对该影片文化背景进行简单介绍, 包括地理历史背景, 主要人物事件, 人文风俗习惯等等, 让学生在理解背景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语言内容。在观看动画片之前, 有针对性地根据影片内容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材料, 在观看的同时随时保持思考, 找出问题的答案。

2)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在充分了解背景知识的前提下, 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尽量选择篇幅适中的动画片, 或者截取一些片段, 特别是贴近日常生活的片段, 初期可选择带有法语字母的影片, 后期可隐去字幕, 将影片对白内容设计成为复合式听写的形式, 对关键词和短语进行填空, 让学生自主寻找关键信息。

3) 课后口语和写作练习。首先, 在观看学习完视频材料之后, 教师应该及时分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 如口头简单复述动画片情节;对动画片主题进行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动画片主要人物进行描述。还可以选择动画片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精彩对白进行分组表演, , 让学生模仿影片中人物的语调和语气, 增强语感, 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其次, 更进一步地将口语练习转化为笔头练习。在观看动画片过程当中, 学生记录下的问题答案, 在观看过后, 可以让学生利用笔记串联成Résume, 或是笔头简单书写动画影片的观后感,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视频材料中出现的地道的法语表达方式, 提高法语写作能力。

法语原版动画片内容简单, 语言贴切, 能很好地展示出法国文化的特色。在法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利用法语原版动画片的资源, 是一种拓展教学方式, 活跃课堂氛围, 渗透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轻松地课堂氛围下,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有所提高。当然, 使用此种资源进行视听说教学, 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材之外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看和挑选原版动画影片, 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安排教学步骤。这样的挑战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和促进, 在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 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妍.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9 (06) .

[2]钟建玲.论影视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05) .

语言迁移理论与法语语音教学实践 篇9

关键词:语言迁移;外语习得;法语语音教学

一、语言迁移理论

迁移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在教育心理学中,将学习中的迁移解释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先前对后继,也可以是后继对先前。从迁移的结果来看,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是一种学习促进了另一种学习,负迁移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

具体到外语学习中,语言迁移理论主要是指母语对二语或者三语习得所造成的影响。James这样描述语言迁移的概念:“第一语言的学习将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而语言学习存在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它所涉及的范围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宽得多。它可以指在学校里学习的外语或者双语教学使用的第二语言,也可以指移民或外籍工作人员或留学生学习所在国家的语言,以及处于各种职业需要而学习使用的不同于母语的任何其他语言。”因此,外语学习不仅仅涉及到教育领域,也涉及到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们对母语的使用,也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母语对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学习的影响程度之大。

目前中国的法语教学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主要学习群体为在校大学生。这一学习群体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不仅仅掌握了自己的母语,而且还有着十年左右的英语学习经历。这就意味着这些学生的法语学习不仅仅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英语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也就是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到的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

二、汉语和英语在法语语音习得中的迁移现象

在法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语言迁移现象,主要体现为负迁移。法语初学者在语音学习中,一方面深受汉语发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法语的某些发音在汉语发音中不存在而导致的发音困难以及来自某些地区的学生的方言发音习惯会影响到他们的法语发音。另一方面他们也深受英语影响,主要体现为英语和法语不一样的读音规则,导致他们在短时间内会按照英语读音规则来拼读法语。

1.辅音以及辅音群发音中的现象

辅音[v],该音素的口型和发音方法与汉语的生母f相似,但是发该音是声带要振动,而且要注意上齿和下唇的摩擦。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观察到,很多初学者该音发不标准,主要的问题在于上齿和下唇之间没有摩擦,也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发成了汉语中的“乌”的音。

辅音[?],这个音的发音与中文的声母x相似,但是发音方式不同。发该音时舌尖需向后上方卷起,而双唇需略突出成圆形。很多学生在发该音时不能够正确地掌握好口型和舌尖的位置,导致该音的发音会偏向汉语声母的x或者shi。而另一个辅音音素[?]的发音口型与部位与该音素相同,只是前者不振动声带,而后者需要振动声带,后者是前者的浊辅音。因此,同样也是因为口型和舌头的位置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会将该音发成偏向汉语中声母j或者chi的发音。

辅音也称之为小舌音[r],发该音时,舌尖放松,舌后部略抬起,靠近软腭与小舌,使胸腔气流通过小舌与舌后部之间的空隙产生摩擦,同时振动声带。由于汉语和英语中都不存在类似该因素的发音,而且相对应的汉语声母r和英语辅音音素r的发音相似,所以导致很多法语初学者在学习该音时感觉很困难,很多学生直接发成了英语发音,很难纠正。比如说fran?ais,prénom这样的单词,很多学生很难在拼读时纠正此类错误。

辅音[n]和[l],这两个音素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而且学生分别单独发这两个因素的时候基本没有困难,难点在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这两个辅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n,l不分。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受到了方言对法语学习负迁移的影响。在我国中部的一些省份,比如说湖南、湖北、四川某些地方的方言中,n和l的发音是不区分的,比说会把湖南说成“湖蓝”,把那里说成“辣里”,而把辣椒说成“那椒”。

2.元音发音中的迁移现象

元音[?],这个音素的发音关键在于双唇须成圆形。而汉语和英语中有类似的发音,但是区别在于发音是双唇不是成圆形。这个元音音素在初学的时候出现得很多,主要在一些非常常用的单音节词中,比如说je,de,le,que,te等。由于受到汉语和英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发该音的时候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不能很好地控制嘴形。他们在发该音素时嘴形是扁的而不是圆的,这就导致他们的发音接近汉语中的“了,得”,有些学生甚至到了高年级还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在初学阶段,一定要注意纠正学生在发该音素时的嘴形。

元音[y],理论上来说,学生在发该音素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因为在汉语中有类似的发音“玉”。但是同时学生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英语发音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在法语中是字母u发该音素,而在英语中字母u的发音完全不一样,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一看到字母u就会按照英语的拼读规则读出来,比如说单词étudiant.

3.某些拼读规则中的迁移现象

具体到发音规则,在法语学习中主要体现为英语的拼读规则对法语拼读的影响——大多数词末辅音字母不发音。规则:法语中辅音字母在词末一般不发音,如est, allemand, chinois等。r,c,f,l四个词末辅音字母除外。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很多学生习惯了词末辅音字母发音,常常要把法语单词中的词末辅音字母发出来,不能很好地掌握法语中的这一拼读规则。

重音规则:法语的重音一般落在单词或者词组的最后一个音节上,而英语的重读音节是灵活多变的。比如英语双音节词的重音通常放在第一个音节上,而多音节词的重音通常放在倒数第三个音节上。这种拼读规则差异也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拼读法语单词时不能将重音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三、语言迁移理论对法语语音教学的启示

1.正确地认识语言迁移现象对法语语音学习所带来的影响

语言迁移研究一直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该研究已经证明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借助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来构建新的语言框架。语言迁移现象存在普遍性,而且现有语言知识对新学语言知识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学习者不可能完全脱离现有语言知识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因此,在法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现象的存在,意识到学生在法语语音学习过程中正在受到母语或者是其它已学外语的影响。

2.在法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发现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

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具体到外语习得中体现为现有语言知识对新学语言知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教师不仅要正确地区分母语对学生学习法语语音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且要进一步地发掘分析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从原因着手,最大限度地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并且减少负迁移对外语习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法语语音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最大效率地适应并且掌握法语语音的拼读规则和习惯。

四、结语

法语语音教学阶段为法语学习的初学阶段,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到他们接下来几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可见此阶段学习的重要性。语言迁移理论虽然现在还存在不足和争议,但是它足以为法语语音教学中的易点和难点作出一定的解释,使得教师通过将法语、汉语和英语语音知识进行对比,在教学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趋利避害,最大程度地提高法语语音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在接下来几年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弗里曼,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法语阅读教学 篇10

第二外语教学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 而法语教学最早起源于60年代初, 在这五十年间, 法语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与发展。本论述拟从法语教学的发展, 交际能力, 二外法语教材与《大学法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来探讨二外法语教材对于法语教学的负面影响及相应对策。

2 法语教学的发展与《大学法语教学大纲》的出版

最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之时, 由于中国和前苏联之间的密切关系, 俄语是被广泛学习的第一外语。然而, 在五十年代末期, 随着两国结盟关系的破裂, 中国开始扩展新的国际关系。俄语在教学上的地位也逐渐被其他语言, 比如英语, 日语和法语所削弱。1963年, 有9所外语中学[1] (英语, 法语, 德语, 日语, 俄语) 成立。在七十年代, 已经有两所大学建立了法语专业。然后, 随着政治, 经济, 文化等领域中法两国的全面合作, 法语教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快地, 法语学院从2002年的30所增加至2009年的75所, 如今, 法语学院的数量已然过百。虽然这仅占中国大学总数的百分之五, 但是其发展速度却出人意料。而法语专业的学习者从2002年到2005年, 三年间从50000名增加至70000名[2]。其次, 除了法语专业之外, 很多大学还开设了法语课程作为第二外语被提供给非法语专业的学生, 比如, 英语专业的学生就必须选修一门第二外语, 所以通常只要有外国语学院的大学, 都会提供法语课程。这一类的二外法语学习者就更难以计数。广东省法语联盟的负责人说“法语教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法比拟的”。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组织越来越多的二外法语学习者, 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组于1992年正式发布了《大学法语教学大纲》, 大纲中规定:大学法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初步的听、写、说、译的能力, 使学生能以法语为工具, 获取专业所需信息, 并为进一步提高法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3]。然而, 随着二外法语学习不断变化的需求, 语言的实际交流应用能力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因此, 《大学法语教学大纲》于2002年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大纲明确规定:大学法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初步的听、写、说与译的能力, 使学生能用法语交流简单的信息, 提高文化素养并为进一步提高法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改变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与学, 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语言实践的倾向[4]。

通过2002年《大学法语教学大纲》的修订, 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二外法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

3 交际能力

首先, 在反思二外法语教材的问题之前, 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叫做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是Dell HYMES与1966年在叶史瓦大学的讲座中所提出来的, 并与1972年正式发表了文章《论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不同于口语能力, 不同于去简单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一个观点, 而是要有跟当地人进行正常交流的能力, 要与自身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等相结合[5]。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句法等语言知识体系, 还要求学生要掌握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等常识, 比如最简单的, 学法语的同学应该知道在法国跟老师和朋友之间问好打招呼有什么区别。那么在远离语言背景的情况下, 就需要在课堂上加入这些相关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其次, 如果要把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系统与这些社会文化知识联系起来, 就要求学生要具备相关的语言交际能力。

4 二外法语教材和《大学法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之间所存在的两大矛盾

在中国, 教材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所有的课堂内容、练习、教学计划都要围绕着教材来开展。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需要老师把教材中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值得注意的是, 在过去的五十年间, 针对二外法语教学的教材不超过十套, 这跟快速增长的学习者的数量远远不成正比。其中大部分还是十年前编写的, 一些修订版的教材跟第一版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因此其内容相对陈旧。大学院校中最常用的几本二外法语教材如下[6]:

这四本教材虽然在内容的编排上并不一致, 但是却有很多的相通点:

(1) 教材的结构是类似的, 每一课都由课文、语法和练习组成, 练习也常常是围绕着课文的内容和语法结构, 比如问答、填空、翻译等。

(2) 大部分的课文都是一些虚构的材料。

(3) 大部分二外法语教材不存在教师用书, 如果有, 也只是提供了课文的翻译和课后习题的答案, 没有对教学起任何指导作用。

(4) 针对于学生用书, 课文内容大部分都强调和注重语法知识和正式的语言结构。很少提及相关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都要围绕着教材来开展。教学大纲的修订说明我们意识到了二外法语教学中的不足, 但是这样的现实条件却说明实际的教学并没有太大相应的改变, 这就导致了实际的教学与大纲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 二外法语的课时总量应在240~280h, 所以二外法语课程并不像专业法语那么多, 每周大约只有4课时左右, 课程形式也相对单一, 不像法语专业那样分口语、阅读和听力等。在教材中也没有单独分出这几个教学模块, 从此体现出了二外法语教材和法语教学大纲的第一个矛盾, 因为教材中缺失了口语和听力练习, 这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都得不到锻炼, 何谈交际能力?

另一方面, 交际能力中对社会和文化知识的需求并没有在教材中得以满足, 这是第二个矛盾, 因为如果学生对所学语言的背景文化不了解的话, 在实际的语言交流和与当地人交际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语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和文化沉淀中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忽略了社会文化知识, 仅单单去学语言系统, 就相当于忽略了语言中精粹的一部分。很难想象大纲要求的240到280个教学课时都围绕着词汇和语法规则来进行的话, 学生的交际能力如何才能得到提高。

5 解决这两大矛盾的对策

目前在法语教材没法改变的条件下, 教师只能在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上做相应的调整才能尽量达到《大学法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或许可以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给教师们起到一定的帮助。

(1) 首先, 在教学计划上应当做相应的改变, 二外法语教师经常面临着课时少任务重的问题, 但是课堂中必须加入学生用法语交流的环节, 我们不可以用老师上课的信息量标准来衡量教学效果, 而应该用学生课堂上获取和实际中可应用的信息量标准来衡量和制定教学计划。如果所教授的知识学生掌握不了或在实际中不能应用的话, 那老师在课堂上灌输再多的信息都是徒劳。所以, 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要考虑加入学生应用能力训练的环节和相应的教学课时。其次, 在课堂外, 老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组织一些交际对话活动, 以主题的形式 (比如在市场购买水果) 来帮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

(2) 课堂上,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加入视频或音频材料, 使得学生的听力能力得以锻炼。虽然教材相对陈旧, 大部分并没配有相关的视频教学材料, 有的也只是课文录音, 但是现在信息发展迅速, 网络上有很多法语视频和音频文件具有教学价值, 老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料组织相关的练习,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熟悉一些地道的法语表达法甚至是口语化的一些非正式法语表达。

(3) 另外, 在课堂上, 为了充分体现教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作用, 教学应当以交际为目的, 以真实的材料为出发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什么叫做真实材料, Galisson和Coste将其定义为:在语言教学中, 真实材料是那些不以教学为目的的音像或书面文件, 但是却符合交际或实际的语言表达功能, 比如谈话记录的摘录, 报纸文章, 巴尔扎克小说的一段, 一首诗, 一篇新闻稿, 广告牌, 照片等。这些材料除了可以传递语言结构知识以外, 还可以更形象直观的反映法国文化和社会现状。比如在新公共法语初级教程中有一课讲到住在乡村和城市的区别, 老师可以从法国新闻报纸中摘录法国目前大批人群反涌向乡村生活的现状, 让学生对法国这一社会现实有所了解, 然后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话题进行简单的讨论。这样的教学环节在完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也让学生对法国的社会现状有了简单的认识。

(4) 最后, 老师可以在考试形式上做相应的改变, 因为考试不仅是老师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很重要的方式之一, 也是学生衡量自己学习成果的标准之一。我们的学生这么多年逐渐养成了传统的学习习惯, 机械的背单词以及各种语法规则, 考试也是围绕着语法结构来展开。因此, 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成了学生评判自己学习好坏与否的标准, 那么如果老师可以在考试形式上从听力、阅读、写作、和交流四个方面来组织, 学生对自己语言上的交际能力也相应会重视起来。

6 结束语

想要提高二外法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就要从根本上做改变, 目前国内的二外法语教材有很多的不足与欠缺, 有不少院校开始使用法国的原版教材, 而这些原版教材在某些方面也不太适合于中国学生, 在这样的现状下, 要达到《大学法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满足学生对语言应用能力的需求, 老师应积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上做相应的改变。

摘要:国内高校的法语教学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 目前国内二外法语学习者的人数在逐年激增, 但是二外法语在高校的教学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本论述根据高校二外法语教材的特点和《大学法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阐述一下二外法语教材对于法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其次, 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二外法语教学,大学法语教学大纲,二外法语教材,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Xu, Haiyan.L’Enseignement du Fran觭ais en Chine Faceàla Problématique de l’Interculturel:Quel r觝le jouent les TIC?Mémoire soutenueàParis 3, septembre 2005:22p.

[2]Zhang, Yue.Pour une approche interculturelle de l’enseignement du fran觭ais comme spécialitéen milieu universitaire chinois.Thèse soutenueàLe Mans, septembre 2012:231p.

[3]Zhang, Yue.Pour une approche interculturelle de l’enseignement du fran觭ais comme spécialitéen milieu universitaire chinois.Thèse soutenueàLe Mans, septembre 2012:22p.

[4]大学法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法语教学大纲.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1.

[5]大学法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法语教学大纲 (第二版) .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

[6]Hymes, Dell H.Vers la compétence de communication.Paris:Hatier-CREDIF, 1984:12p.

上一篇:系统集群下一篇:企业员工安全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