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单位(共8篇)
翻译单位 篇1
摘要:翻译单位一直是翻译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该文立足于机器翻译视角, 描述不同时期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单位。在此基础上, 综合分析近年来参与翻译评测竞赛的机器翻译系统, 发现当前机译系统的翻译基本单位主要是短语或层次短语。开展这项研究, 有利于为翻译单位争论提供新的佐证。
关键词:翻译单位,机器翻译,机器翻译系统,短语,层次短语
1946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同一年, 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副总裁韦弗 (W.Weaver) 与英国工程师布斯 (A.D.Booth) 在探讨计算机应用范围时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语言自动翻译的想法。1949年, 韦弗发表了一份题为《翻译》的备忘录, 正式提出了机器翻译的问题。
机器翻译就是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系统实现从一种自然语言 (源语言) 的文本或语音到另一种自然语言 (目标语言) 的文本或语音的翻译【1】。作为翻译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机器翻译与翻译单位的结合并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拟从机器翻译层面考察翻译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单位, 通过综述机器翻译系统发展轨迹, 分析当前机器翻译系统翻译单位分布情况, 从而为翻译单位研究提供崭新方向。
1 从机器翻译系统发展看翻译单位研究
1954年, IBM-701计算机成功利用6条语法规则把250个俄语词汇和60多条俄语例句翻译成英语【2】, 第一次向世界正式揭开机器翻译研究序幕。至今为止, 机器翻译发展可以归纳为“初创期”“高潮期”“沉寂期”“复苏期”和现在正在经历的“快速发展期”五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前, 基于规则的翻译方法在机器翻译系统设计方案中占据着主流地位。基于规则的翻译方法又称理性主义方法, 主张根据语言学理论和翻译理论采用物理符号系统模式构建符号表达式表征翻译过程。
1.1 直接翻译法
早期基于规则的翻译方法主要指直接翻译法, 即以词典为驱动, 借助词典查询的手段把源语言输入分解为单个词汇进行逐词翻译的方法。运用这种简易翻译方法操作的机器翻译系统只对源语言进行形态分析和必要的局部词序调整, 生成的翻译晦涩难懂。
此后, 机器翻译工作者意识到源语和译语之间的翻译不仅需要浅层词汇形态分析, 还需要深层句法结构和语义分析【3】。于是, 机器翻译系统开始利用转换翻译方法和中间语言翻译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引入语言学家编写的语言规则知识。
1.2 转换翻译法和中间语言翻译法
转换翻译方法涉及分析-转换-生成三个阶段:第一步是将源语言输入分析为其句法结构表征式;第二步是把源语言句法结构表征式转换为对应的目标语言句法结构表征式;第三步是从目标语言的句法结构表征式中生成目标语言输出。这种基于转换的翻译方法与人工翻译方法具有高度契合度, 因而成为实用规则机器翻译系统的主导翻译策略。
中间语言翻译方法是指运用一种抽象的语义表达式翻译的方法。这种抽象语义表达式与源文本无关, 但能捕捉源文本必要语言信息以生成恰当译文。可惜的是, 语言学家编写的深层文本表达式无法达到抽象意义表达式的效果。
机器能够依靠规则理解它所面对的自然语言, 但语言学家编写的规则主观性强、覆盖性差, 难以处理大量真实文本。此外, 常宝宝 (2002) 和何莲珍 (2007) 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系统默认词为翻译基本单位, 在消除歧义和语境联系方面仍然存在不足【4】【5】。
1990年前后, 大规模平行语料库的应用带领机器翻译研究进入了新纪元。机器翻译系统设计方案中融入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方法即经验主义方法, 其中包括基于实例的方法和基于统计的方法。
1.3 基于实例的翻译方法
基于实例的翻译方法把双语对照翻译实例库作为主要的知识源, 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类比原理进行翻译【6】。其翻译流程可以描述为:首先将源语言句子分解成片段, 然后在实例库中搜索与源语言片段匹配度最高的对应目标语言片段, 最后对目标语言片段进行适当重组生成目标语言句子。在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系统中句子是翻译的基本分析单位, 单词或短语是翻译的基本操作单位。
1.4 基于统计的翻译方法
基于统计的翻译方法是指利用统计算法自动地从双语平行文本中学习翻译知识的方法【7】。这种翻译方法借助翻译模型和语言模型实现源语言句子与目标语言句子的解码。统计机器翻译系统应用的翻译模型已历经三代发展:第一代是基于词的翻译模型, 把单词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第二代是基于短语的翻译模型, 翻译基本单位由单词扩展为具有泛化概念的“短语”;第三代是基于句法的翻译模型, 可以细分为形式上基于句法的模型和语言学上基于句法的模型。语言学上基于句法的模型以句法短语作为翻译基本单位;形式上基于句法的模型中应用频繁的是Chiang (2005) 提出的层次短语模型【8】, 该模型主要使用同步上下文无关文法将层次短语生成翻译规则作为操作的基本单位。
1.5 基于混合策略的翻译方法
由于以上不同翻译方法驱动的机器翻译系统取得的翻译结果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 计算技术专家开始在翻译后处理阶段或翻译过程中利用混合策略翻译方法。这种翻译方法旨在单词、短语、句子三个不同级别对多个单系统引擎输出的翻译假设进行多系统结果融合, 以此提高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质量。
2 当前机器翻译系统中的翻译单位分析
本文选取考察的机器翻译系统均为参与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翻译评测活动的系统。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 (Chinese Workshop on Machine Translation, 简称CWMT) 是自2005年以来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机器翻译大会, 迄今为止会议举办方共组织过六次 (2007、2008、2009、2011、2013、2015) 机器翻译评测活动。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度、2013年度以及2015年度参与评测的机器翻译系统。
根据三届评测报告描述, 2011年度评测活动由15家国内单位和4家国外单位报名参加, 19家单位在9个不同的评测项目上共提交了66个参评主系统【9】;2013年度评测活动共有16家单位 (含1家国外单位) 参加, 16家单位在6个评测项目上共提交了44个有效翻译主系统【10】;2015年度评测活动有14家单位 (含1家国外单位) 参加, 14家单位在6个评测项目上共提交了24个有效参评主系统【11】。
通过对各年度参评机器翻译系统类型进行统计 (参见表1) , 发现评测活动中提交的主系统多为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系统。2011年度统计型机译系统数量占据参评主系统数量的比例是45:66, 2013年度这一比例为35:44, 2015年度24个参评主系统中则有23个统计机器翻译系统。同时, 数据显示基于混合策略的机器翻译系统近年来风头正劲, 2011年度和2013年度分别有16个参评主系统和8个参评主系统应用了系统融合技术。另外可以看到纯粹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系统正在淡出研究视野, 2011年度提交的基于规则的机译系统结果也是规则系统与统计后编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12】。
鉴于当前机器翻译的操作集中采用句级对齐文本, 因此本研究考察句级单位框架下机译系统的翻译单位分布。结果表明2011年度 (参见表2) 、2013年度 (参见表3) 和2015年度 (参见表4) 参评的机器翻译系统主要以短语或层次短语作为翻译基本单位。
当前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基本单位定位在短语层级具有以下原因。第一, 句子层作为翻译基本单位涉及的词汇分析和语法分析相对复杂, 在普通文本中词汇-语法一致的句子复现率低。第二, 词汇层本身具有语义上的离散性, 必须借助局部语境才能组成语言使用的单位。第三, 短语层作为翻译基本单位上接句子, 下承词项, 能够有效调整短语内部的单词顺序和句子内部短语之间的顺序。以“That girl in a red dress is my sister.”的英译汉翻译为例, 有道词典和小牛翻译的输出结果分别如下:
有道词典:那个女孩在一个红色的裙子是我的妹妹。小牛翻译:红裙子的女孩是我的妹妹。
分析以上两处译文发现, 有道词典以单词作为翻译基本单位, 根据双语词典查询将“in a red dress”识别为一一对应的单词, 从而得出了“在一个红色裙子”的翻译结果;小牛翻译则以短语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 根据相邻词汇的共选频率将“in a red dress”识别为一个多词组合单位, 并考虑到其与“that girl”的修饰关系, 从而输出了正确的翻译结果“红裙子的女孩”。
3 结束语
一直以来围绕翻译单位的话题不绝于耳, 国内外学者们各抒己见, 从不同视角提出的翻译单位有:“词素、词、短语、句子、段落、语篇”, “句群或语段”, “主述位”, “意义单位”, “修辞结构段”, “认知单位或思维注意力单位”等等。本文从机器翻译视角重新思考翻译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单位问题, 发现短语和层次短语作为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基本单位最为常见。
参考文献
[1]邵艳秋.机器翻译相关术语简介[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10 (1) :25-27.
[2]701 Translator[DB/OL].https://www-03.ibm.com/ibm/history/exhibits/701/701_translator.html.Retrieved 2016, January 18.
[3]冯志伟.自然语言处理的形式模型[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0.
[4]常宝宝.基于汉英双语语料库的翻译等价单位自动获取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2 (2) :24-29.
[5]何莲珍.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数据库设计[J].现代外语, 2007, 30 (2) :191-199.
[6]程洁, 杜利民.EBMT系统中的多词单元翻译词典获取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 2004, 18 (1) :55-61.
[7]刘占一.基于对齐技术的搭配获取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8]David Chiang.Hierarchical Phrase-based Translation[J].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2007, 33 (2) :201-228.
[9]赵红梅, 吕雅娟, 贲国生.第七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 (CW-MT2011) 评测报告[A].机器翻译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七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11.
[10]赵红梅, 谢军, 吕雅娟.第九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 (CW-MT2013) 评测报告[R].第九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 (CW-MT2013) , 2013年10月31~11月1日, 昆明.
[11]汪昆, 姜文斌, 杨海彤.第十一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 (CW-MT2015) 评测报告[R].第十一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 (CW-MT2015) , 2015年9月24~25日, 合肥.
[12]赵红梅, 吕雅娟, 贲国生.第七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机器翻译评测总结[J].中文信息学报, 2012, 26 (1) :22-30.
翻译单位 篇2
致签证官:
兹证明同志在我XX工作,担任职务,月薪为RMB10000 元。其孩子前往英国参加“XXXXX”的全部费用将由承担,特此证明。
单位电话:
单位地址:
XX:
单位名称:
日期:
Working and Income Certificate
To: British Embassy
Dear Sir or Madam:
It is hereby certificated thatis employed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His monthly income is RMB.He will cover all the cost of his childparticipating in the Oxford Inter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OxIMUN 2011)in the United Kingdom.Tel:
Unit Add:
August 1, 2011
学生译者基本翻译单位的选择 篇3
关键词:翻译单位 学生译者 英汉互译 句子 衔接与连贯
翻译单位的划分对于翻译过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科学合理地划分翻译的基本单位,才能寻求翻译的对等。关于翻译单位的划分,国内外翻译理论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话语划分方法作为翻译单位。
一.国外翻译理论家和学者
巴尔胡达罗夫(1985)根据现代语言学,把翻译单位分为音位层(字位层)、词素层、词层、词组层、句子层、话语层。拉多(Rado)(1979)提出了将复杂的“逻辑素”(logeme)作为翻译单位。拉多认为,翻译不应该看作一项单独的语言活动,而应该看作一项逻辑活动。他实际上是把整个篇章作为基本的翻译单位。巴斯内特(1990)则认为, 篇章是基本的单位。她和勒弗费尔甚至提出“文化”(the culture)作为基本的翻译单位。
二.国内翻译理论家和学者
郭建中(2001)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认为在汉英翻译中,最理想的翻译单位是自然段落,并提出这一基本单位也适用于英汉翻译。罗选民(1992)则在《论翻译的转换单位》一文中,提出了以小句作为话语层的基本转换单位,其所谓的“转换单位”,就是操作单位。司显柱(1999)也提出了以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柯飞(2000)则说:“国内外研究者皆表明,小句似乎是较理想的翻译单位,因为在小句这一层次最有可能把“意义对应翻译”同“结构对应翻译”联系起来。
三.学生译者的特殊性
当然,我们谈论翻译基本单位的划分,不能跳脱具体的转换语言和翻译方式。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笔译中的英汉互译。除此以外,译者的身份也值得在划分翻译单位时加以考量。本文以学生译者为研究主体。学生译者与一般译者相比具有特殊性:从能力上看,学生译者尚处在学习翻译技巧和理论的阶段,与有经验的译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译者存在缺少相关专业知识的缺陷;从实践上看,学生译者经历尚浅,所译作品不多,缺乏经验;从动机上看,学生译者多以翻译练习为主,没有报酬,而且时限一般较短,所以在主观动机上弱于一般译者。
由于学生译者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以句子为基本翻译单位较为合适。理由如下:
(1)学生译作常常会出现囿于ST结构的情况,如一见到“an”就想翻译成“一个”,一见到“of”就翻译成“的”的情况。由此我们可以见到学生译者的翻译习惯。而在句子这一层次,可以比较好的把结构对应统一起来,符合学生译者的习惯,能让他们操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2)学生译者由于自身能力和经验的不足,难以从整个篇章上把握全文;英语句子的特点是长句从句较多,若以段落为翻译单位,学生译者也有可能觉得棘手;而从事英汉/汉英翻译的人都深有体会,由于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难以做到以词为翻译单位。所以以句子为翻译单位的做法,符合学生译者目前的能力,并且这在语言学上也确实有一定的依据,例如,Bell(1991)就认为,“能够描述的最大的语言单位是句子”。
(3)从实践的操作角度看,句子以句号为分隔,学生译者能够清晰的找到明显的起始和结束的形式标志,这样就不必煞费苦心地划分翻译单位。同时,以句子为翻译单位没有以语篇为单位那样太大而难以分析和操作的毛病,更没有功能单位或文化单位的抽象性。因此,以句子为翻译单位,既容易分析,又易于操作。
三.以句子为基本翻译单位的问题
以句子为翻译单位,虽然最适合学生译者,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句子为翻译单位容易忽视全文的逻辑关系,忽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就有忽视句子衔接的问题(Newmark, 1988)”。初学翻译之时,很少有人会在翻译时考虑句子的衔接问题;由于英汉语言结构的不同,无法灵活的分译或合译。所以笔者认为,学生译者在翻译时应该以句子为单位,但是在检查译文和修改译文时应该以段落甚至篇章为单位,以弥补以句子为翻译单位的不足,使译作的衔接和连贯处理的更加自然,更加符合TT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习惯。
翻译实例分析
下面,笔者将结合文学作品翻译实例来具体分析说明以句子为翻译单位、以段落和语篇作为检验译文的基本单位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1)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The Chinese nation is now on the rugged section of its historical course.在这一段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境致,使我们经过此段道路的人,感得一种壮美的趣味。In the section, there is also an enormously magnificent scene that inspires in us passers-by a delightful sensation of spectacle.
此原文出自于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作为学生译者,初译这类散文难度较大,因此以句子为基本单位较为合适,易于把握。在做出了上述译文后,再以段落为单位检查译文的衔接与连贯。可以发现,两句之间有着转折关系,虽然原文没有“但是”这样的明显标记,但是我们可以在译文中进行增补,使译文逻辑上更为合理,语义更为连贯。所以终译文应在两句之间增补“Nevertheless”。
(2)In an extraordinary move that became a key part of the Steinbeck family mythos, John Adolph went to Jerusalem with his brother and his sister and her husband in 1852.这一非同寻常的举动成为斯坦贝克家族故事中的关键一环:一八五二年,约翰·阿道夫动身前往耶路撒冷,随行的还有他的哥哥、姐姐和姐夫。
……
Some horrible misadventures lay ahead of these innocents in the primitive land of Palestine, then still part of the Ottoman empire. 当时的巴勒斯坦原始地区正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这些人(指约翰·阿道夫一行人)丝毫没有预料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在他们头上。John Adolphs brother was attacked by Bedouin tribesmen and stabbed to death in the scuffle, and his sister-in-law was raped at knife-point.约翰·阿道夫的哥哥被贝多因部落的人袭击,在混战中被人用刀刺死,他的弟妹被人持刀强奸。
此例的原文出自于《斯坦贝克传》。同样,笔者采取以句子为基本翻译单位的做法,尽可能忠实地将原文的意思传递出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原文中,上一段对下文的内容做了铺垫,上下文相互关联,因此以语篇为检验译文的单位很有必要。在纵观整体后,笔者将译文的逻辑关系和语义连贯性做了调整:
当时的耶路撒冷正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这些人(指约翰·阿道夫一行人)丝毫没有预料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在他们头上。约翰·阿道夫的哥哥被贝多因部落的人袭击,在混战中被人用刀刺死,他的嫂子被人持刀强奸。
四.结语
可见,以句子为基本翻译单位,可操作性强,易于把握,最适合学生译者这一特殊群体。以句子为基本单位进行翻译后,若能再以段落和篇章为单位检查和修改译文,就能很好地弥补忽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和上下文逻辑关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Bassnett, Susan & 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C]. London & New York: Pinter, 1990.
2.Bell, Roge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1.
3.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New York: Prentice Hall,1988.
4.Rado, Gyorgy. Outline of a Systematic Translatology [J]. Babel, 1979, 25(4).
5.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M].蔡毅,虞杰,段京华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6.郭建中.汉译英的翻译单位问题 [J].外国语,2001,(6).
7.柯飞.《翻译研究百科全书》(1998)点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8.刘庆元.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J].山东外语教学,2004,(3): 95-99.
9.罗选民.论翻译的转换单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汉译英翻译单位问题探讨 篇4
一、翻译单位与意群的关系探讨
首先, 翻译单位的划分是在翻译实践活动过程中, 在语言转换方面, 要求在具体层级达到翻译标准。通常, 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层级都有五个层级, 即词、短语、句子、段落和篇章。不过这两种不同的语系, 在语言文化、句法结构、思维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我们以篇章或段落作为翻译单位, 会由于太大而不好操作。而如果我们以短语作为翻译单位, 则译文又常常会偏重“形合”而轻视“意合”。虽然, 句子是这些语言层级中比较理想的翻译单位, 不过一旦遇到比较长或者较为难理解的句子, 翻译起来也很棘手。其次, 意群既可以是词、词组, 也可以是短语、句子, 比较灵活。意群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来看, 在英语听力、写作、阅读等诸多方面, 意群己经被广泛运用。只是在翻译领域, 意群的作用还发挥得不明显。第三, 以意群作为翻译单位是具有可操作性和有价值的。我们对翻译的要求一般是忠实和通顺, 而所谓的忠实也就是要求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楚, 把原文的真正含义准确的表达出来。意群可以是一个词或者是句子, 同时又是以意义作为翻译的单位, 这是真正代表了词与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
二、以意群为翻译单位的实例
有研究者从功能的角度或者从话语层次的角度探讨了翻译单位, 将翻译单位划分为两大类:翻译的分析单位和翻译的转换单位, 把话语作为翻译的分析单位, 把小句作为翻译的转换单位。实际上, 转换单位和分析单位都是翻译实践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其实, 将分析单位与转换单位割裂开来操作有些不切实际。如果将意群作为基本的翻译单位, 实际上是找到了分析单位与转换单位的最佳结合点。不过在翻译实践中, 由于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 除省略句外, 每个句子都必须有主语;汉语则是主题突出的语言, 突出的是主题而并非主语。以“意群”作为翻译单位虽然比较合理, 但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比如不像自然段落那样直观明了, 因此只有认真阅读原文, 将原文的意思了解透彻, 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同时, 要注意根据句子的本来意义进行恰当的分割和重组。本文以朱纯深译《荷塘月色》为例, 通过尝试以意群作为汉译英翻译单位, 来论证其可操纵性与有效性。
1. 以意群为翻译单位, 重新分段。
重新分段, 就是讲通过分译, 把那些因为英语与汉语在句型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差异造成的表达问题, 用划分意群的方式, 把汉语意群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 打乱后重新进行调整和组合, 以便于清晰表达的方式。例如:中文:于是又记起《西州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 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 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 猛一抬头,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的推门进去, 什么声息也没有, 妻已睡熟好久了。英文:Then I recall those lines in Ballad of Xi-zhou Island:Gathering the lotus, I am in the South Pond, the lilies in autumn reach over my head;lowering my head I toy with lotus seeds.Look, they are as fresh as the water underneath.If there were somebody gathering lotuses tonight, she could tell that the lilies here are high enough to reach over her head;but, one would certainly miss the sight of the water.So my memories drift back to the south after all.Deep in my thoughts, I looked up, just to find myself at the door of my own house.Gently I pushed the door open and walked in.Not a sound inside, my wife had been asleep for quite a while.在汉语中对自然段的划分非常的灵活, 有时可能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而翻译成英语时, 必须要考虑每一段同上下文的联系, 故以意群作为基本的翻译单位就可以顾及上下文的连贯与衔接了。如上:原文第一个自然段, 只包括了一个句子;第二个自然段则包含了两个主题:从暗自思忖到重回现实, 其中第一个主题与前一个自然段的联系非常紧密, 但在原文中被划归不同的自然段。在汉语中, 这样的划分并不让人觉得费解, 尤其在散文中, “形散神聚”是其一大特点, 往往有些特意的安排会营造一种出乎意料的文学艺术效果。译文则按照英语的思维习惯, 按意群分析, 将原文的两个自然段重新组合, 先谈与“莲”相关的话题, 然后话锋一转、独立成段, 陈述现实事件。这样的译作更符合英语的审美标准。
2. 以意群为翻译单位, 重组句子。
重组句子, 就是讲通过合译, 把汉语的几个语言单位的意义加以整合, 重新用一个全新的单位加以表达。一般用在以句子为单位的、较大的意群之间, 翻译时为了完整表达意义, 经常把两个或者多个独立的句子, 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合并成一个句子翻译的方式。例如:中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英文:All over this winding stretch of water, what meets the eye is a silked field of leaves, reaching rather high above the surface, like the skirts of dancing girls in all their grace.Here and there, layers of leaves are dotted with white lotus blossoms, some in demure bloom, others in shy bud, like scattering pearls, or twinkling stars, or beauties just out of the bath.原文包含了三个句子, 但只含有两层意思:叶子与花。译文没有句句对译, 而是根据原文的两层意思, 将原文前两个句子整合成了一句, 因为这两句的主题都是围绕“叶子”而展开的。原文中, 虽然视点不断转移, 从荷塘到叶子再到花, 但是方位词“上面”、“中间”使原文显得空间感极强, 句与句之间连结紧凑, 读起来一气呵成。译文若要产生与原文对等的效果, 逐字逐句对译显然是不可行的, 因而译文抓住了“leaves”这一文眼, 围绕它分析出两个意群, 并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 重新构建语段结构。
翻译单位问题不是静态的, 而要用动态的观点去看待。在翻译实践中, 要顾及各层次的协调统一, 既要从宏观上把握篇章结构, 又要把握语义的衔接与连贯, 还要注意段内句群之间的关系, 甚至句内的语法结构和字词搭配等。以意群作为汉译英的基本单位, 是从汉英语言和篇章结构的特点做出的一种尝试。当然, 这种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 应该随着具体转换的两种语言之间的特点, 而有所改变。
摘要:翻译单位是翻译理论中一个关键问题, 也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翻译单位是判断翻译对等的工具, 本文结合汉英语言以及篇章结构的特点, 提出以意群作为汉译英的基本单位, 并加以案例分析。
十年来翻译单位问题研究的述评 篇5
关于十年来翻译单位问题研究的述评
回顾了最近十年来中国译学界对翻译单位的.研究,分析了句子、段落、语篇这三个主流翻译单位的利弊及近年来的综合道路走向,对未来翻译单位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认为只单纯在理论方面探讨选择何种翻译单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对翻译单位的探索可考虑集中在实证研究范围内.
作 者:张梦雅 韩江洪 ZHANG Meng-ya HAN Jiang-hong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合肥,230009刊 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2(2)分类号:H315.9关键词:翻译单位 述评 句子 段落 语篇 综合道路
翻译单位 篇6
【关键词】用人单位视角 广西高校 翻译硕士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120-02
自2007年设置以来,我国翻译硕士专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200多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其中,广西有5所高校设置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分别是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置该专业学位的学校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司等建立了各种翻译实习基地。笔者所在的单位也是区内几所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学生实习基地之一。为此,本文试基于用人单位视角,从用人单位对翻译硕士人才需求情况出发,分析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及遇到的问题,并从专业设置、校内师资和学生培养三方面提出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背景分析
(一)广西对外开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使得翻译硕士人才的需求增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商务与投资峰会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持续成功举办,中越陆地边界广西段勘界立碑工作圆满结束,使广西在周边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周边发展环境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深入实施,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使广西外事工作具备了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条件。广西对外交往合作迅速发展、交流领域不断拓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对接受过专门翻译培训的翻译人员需求不断增加。
(二)广西外事办公室翻译室职能及翻译人员现状。广西外事办公室翻译室负责到广西访问的外国党宾、国宾的接待翻译;负责自治区领导重要外事活动及出访的翻译;负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各种文件、资料、来往广电的笔译;协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举行的有关国际性会议的同声传译和口译工作;负责区内外事文件、涉外文书和重要资料的笔译、校译工作;收集、研究和规范广西涉外翻译常用词汇的新词汇;指导全区外事翻译工作。广西外事办公室翻译室编制10人,目前满编,包括4名英语翻译,其中3名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毕业生,1名是高级翻译学院同声传译方向硕士毕业生,越南语、柬埔寨语、老挝语、泰语、印尼语、韩语翻译各1名。除了英语翻译,非通用语种翻译基本是本科毕业,在校期间没有接触过多少翻译训练。
(三)用人单位对翻译硕士人才的使用情况分析。从笔者所在单位的翻译人员工作情况以及广西大型外事活动借调的人才使用情况来看,笔者发现接受过专门翻译专业培训的人员翻译实践性强,不用入职培训即可独自承担口笔译任务。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两个问题:
1.口译和笔译专业分开教学,使翻译素质不够全面。目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分口译与笔译专业,口译专业的学生不重视笔译,笔译质量不高;笔译专业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口译。在联合国系统、欧洲联盟以及在其他一些国家,从事口、笔译的人员是分开的。但是,从国内用人单位角度看,这种口笔译分开的方式很难为用人单位培养出适合需要的人才。从笔者所在单位使用翻译情况来说,我们需要的是既能做笔译又能做口译的人,而不可能一个岗位招聘两个翻译,一个专门从事笔译,一个专门从事口译。
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语种单一,以英语为主国内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语种单一,以英语为主,很难满足笔者单位翻译需求。随着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迎来了新的“钻石十年”,国内特别是广西对东盟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但目前国内基本没有开设东南亚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笔者所在单位的东南亚语翻译在校期间基本没有接受过翻译实践训练,工作后也只能从工作中逐渐提高。
二、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问题
(一)优势。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西区内各类大型外事活动为区内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任课教师和学生实践提供大量机会。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2004年以来,三大国家级政府主导型展会之一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商务与投资峰会每年在南宁举办。博览会期间,笔者所在单位、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分会等相关部门借调广西区内主要高校的外语教师和学生从事会务接待、翻译工作,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任课教师和学生,增加了他们的实践机会。此外,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以及其他各类大型外事活动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任课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外事接待和翻译的实践机会。二是广西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高校任课教师和学生在担任涉及东盟国家的翻译中具有独特优势。广西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高校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大量外事活动的实践中有机会熟悉东盟国家人员的发音,有机会接触中国与东盟,特别是广西与东盟交往情况的材料。
(二)问题。目前国内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高校普遍面临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师资严重缺乏,特别是有翻译实践经验并能从事翻译教学的合格教师非常缺乏。二是学生实践量不够,学习内容以书本为主,与现实脱钩。三是实践型教师职称评定困难,侧重学术研究的职称评审体系无法激起教师参与翻译实践的积极性。
三、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专业设置方面。具体如下:
1.口译与笔译专业相结合。建议在口译和笔译专业之间建立桥梁,在各有侧重的基础上,口译专业学生开设笔译课程,笔译专业学生开设口译课程。不管侧重于哪一方面,每一个同志都必须从事笔译,因为,笔译是基础。有平时笔译经验的积累,才能练出口译所需要的快速反应和熟练的语言转换能力。反过来,经常从事口译工作、经常接触活的语言、跟上形势的发展,才能不断丰富语言,提高笔译水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译员应力争使自己成为“全才”,成为交传、同传、笔译都行的“三栖翻译”。
2.开设东南亚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人才培养的另一需求是翻译语种要不断增多。建议结合广西地区优势,增加东南亚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通道的省区,在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中具有区位、人文、政策等独特优势,正在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我国,特别是广西与东盟国家的交往中,高层次、高水平的东南亚语翻译人才是重要保障和宝贵资源。目前,国内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基本以英语为主,东南亚语翻译硕士专业属于空白。基于目前中国,特别是广西与东盟国家交往对高端翻译人才的紧迫需要和广西丰富的东南亚语人才资源和优势,增设东南亚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更能突显广西高校地区特色和优势。
(二)校内师资方面。具体如下:
1.培养一批有实践经历的师资队伍。重视培养一批有实践经历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参与翻译实践活动,并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在教师从事翻译实践与其上课时间发生冲突时,能采取灵活手段,允许教师调课或请其他教师代课。这样可以调动教师从事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既提高了教师的翻译实践水平,又能为学生带来真实场景练习材料。
2.采用灵活的职称评定制度。考虑采用灵活的职称评定制度。允许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任课教师参加翻译系列职称评定,并享受与教师系列职称基本相同待遇。翻译系列职称评审侧重实践量,这样可以解决翻译实践型教师职称问题。
(三)学生培养方面。具体如下:
1.坚持双导师制度。坚持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学生。第一,在校外导师选择上,坚持选择广西区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口笔译从业人员,并不断更新、扩大校外导师队伍。第二,开设校外导师培训课程,帮助有翻译实践经验但没有教学经验的校外导师更好地完成指导学生的工作。第三,充分发挥校外导师优势,用好校外导师资源,鼓励校外导师在其方便的时间结合其专业特长开设相关课程、讲座、参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
2.不断寻求学生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实践途径。MTI教育是一个开放式体系,与翻译市场、翻译客户有着紧密联系,而且在翻译服务的有偿链接中有一席之地。建议广西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高校不断寻求学生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实习途径,与广西区内对翻译需求较多的单位,如广西外事办公室及广西14市外侨办、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分会、中马钦州产业园、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学生实习基地,承接广西外事活动翻译项目,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3.探索开展实景口译教学模式。探索开展实景口译教学模式。广西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任课教师承接广西区内一些重要外事活动翻译任务时,采取“一名有经验的老师+一名优秀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学生”的模式完成有关活动的翻译工作。通过实景教学,学生既可以观摩教师现场口译处理方法,也可以得到相应锻炼,激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总之,MTI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交往频繁,并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广西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的高校,应结合所在区域特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的实践特点,设计具有地区特色的课程和培养模式,培养一批适应本地区需要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柴明熲.对专业翻译教学建设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J].东方翻译,2010(1)
[2]黄国文.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刘和平.中国口译教育十年:反思与展望[J].中国翻译,2016(3)
[4]任文.交替传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沈 菲(1977— ),女,广西外事办公室翻译室副主任,副译审,MTI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英汉口笔译实践及教学。
度量衡单位的翻译与等效原则探讨 篇7
一、东西方度量衡存在着差异
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国际之间加强文化上的交流,如何对度量衡单位进行有效的翻译是各国解决的首要问题。虽然公制度量衡作为国家之间经济业务往来的兑换基础,但是每个国家都有其历史文化和传统,这就导致了我国和其他国家使用度量衡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世各地的人们还是沿用历史传下来的计量单位,只有在输出口贸易的时候会换算成国际上通用的公制度量衡单位。如我国人们买菜之类的东西,还是按斤和公斤来计算,西方人去买东西时,就会用到磅等计量单位等等。由此可见传统的计量单位已经渗透到了各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会轻易的就被公制计量单位所取代。
东西方历史文化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导致度量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直接跨国使用,这就需要一个翻译的过程。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就会导致翻译的内容上出现误差,同时也考验了翻译人员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平。
二、对翻译技巧的进行研究
翻译技巧就是指翻译相关从事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总结出来的翻译方法。翻译技巧可以指导学者和翻译人员的翻译实践,对初学者进行翻译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技巧进行研究,思路一定要开阔,思想不能受到束缚,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度文字之间的机械转换,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实际情景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慢慢的积累经验。根据每个翻译人员的实践经验不同,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翻译技巧。翻译人员在翻译文章、文献、名著之前,对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基本情况,以及写作时的背景做一个细致的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会更容易的站在作者角度去思考,同时也要结合我国文化,以读者能更好理解的方式翻译出来。例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已经被全世界的很多国译成多种语言,供读者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篇名著内容和写作技巧上较为复杂,就会导致翻译工作中存在着很大难度,这个时候,就需要学者通过查阅资料对雨果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进行详细的了解,对其内容就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对文章中出现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解,结合国内的文化进行翻译,这样翻译出来的译文感情也会更加丰富,内容更具有吸引力。综合考虑下,这种翻译技巧可能会对译文直接进行翻译要节省更多时间。而且有时候直译上会存在很大的误差,直接将单个词进行翻译,会使文章读起来特别生硬,也不利于读者的理解,大大降低了文章的丰富性和吸引力。
三、度量衡单位的翻译与等效原则
在许多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忽略了度量衡的翻译,认为其并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不对其进行有效准确的翻译,可能在细节上导致读者无法理解,降低了译文的准确性。所以对于度量衡单位的翻译也要从等效原则的角度出发,充分的考虑到度量衡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对其翻译也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度量衡单位的翻译不仅存在数学上的问题,在许多经典的人物传记和历史文献中,就会涉及到使用度量衡的发展和使用方法等。如国外文献中出现对土地的计量单文的描述,外国一般用英亩来表示土地的面积,但在中国,翻译人员如果将英亩翻译成亩可能更有利于国内人的理解,因为国内读者大部分对英亩这一计量单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就会导致原版文章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本来的的意境,不能让读者清晰的了解英亩是多大的面积;其次,英亩和亩的换算公式大约为:半英亩等于三亩地。读者在对度量衡单位没有翻译的译文进行阅读时,还要对其进行换算,才能理解原文表达的意思,这样不仅会加大了读者阅读困难,还降低了读者的阅读效率,浪费了阅读时间。
很多的学者和翻译人员都存在忽略了度量衡单位文化上出现的差异,从而导致译文存在失误。有效的运用等效原则,对度量衡单位的翻译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不仅能让读者知道计量单位,还能进行换算,大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质量,也让读者接触国外的度量衡单位,掌握了新知识。将国外的语言译成中文时,要考虑我国所使用的度量衡单位以及人们能理解的计量单位再进行翻译,将中文译成其他国家语言也同样;在涉及这种由文化产生差异的度量衡单位翻译时,尽可能译成适合国外读者的计量单位。度量衡单位翻译与等效原则就是最大限度的将原版文章表达效果和译文表达效果具有相同作用,为了让读者能在自己国家语言下,充分理解到国外的文化和历史变化。
结束语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多,准确的对其涉及的度量衡单位进行翻译是首要解决的任务之一。度量衡单位翻译结合等效原则,对文章中出现的度量衡单位进行有效的翻译,让读者能充分明白计量单位的含义,这样大大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加强了国际之间的交流,使得国际文化更好的融合,有利于各个行业了解国外的发展趋势,及时对本行业做出适当合理的调整,同时也推进了各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加强世界的紧密联系。
摘要:从古至今,度量衡单位也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国际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度量衡单位翻译变得越来越实用,其也广泛应用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来,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掌握了国外度量衡的基本换算等。例如国际出口贸易中用到的千克、吨等度量单位,国内我们就会用斤和公斤来代替,一斤等于0.5千克的换算公式来进行两国之间的输出贸易等。本文就东西方度量衡单位存在的差异和翻译技巧、度量衡单位翻译与等效原则的探讨。
关键词:度量衡单位,翻译,等效原则
参考文献
[1]滕敏.度量衡单位的翻译与等效原则[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1):125.
翻译单位 篇8
翻译单位, 是实际翻译中的分析和操作单位。最早提出翻译单位 (unit of translation) 的学者是加拿大语言学家维奈Vinay (1958) 和达贝内 Darbelnet (1958) 认为翻译单位在翻译中不需要进一步分割的话语片断, 是“思维单位”, “翻译单位是一句话中必须一起翻译的最小切分” (译学词典, 2004:19) 。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 不同的学者对于翻译单位的性质和划分观点不一。总的来说, 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Newmark (1988) 和Brecht (1973) 为代表, 把词语作为翻译单位。第二类是把句子看作翻译单位。第三类是把篇章作为翻译单位, 如Nord (1997) 主张篇章是一种“纵向”的翻译单位, 将篇章看作是一个由贯穿于整个语篇的无数的功能单位所构成的“超级单位” (hyper-unit) 。而在国外翻译学者中, 前苏联的巴尔胡达罗夫的观点则较为概括和包容, 并非与其他学者的针锋相对, 在《语言与翻译》中把翻译单位定义为“原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语言单位 (译学词典, 2004:19) ”。他指出翻译单位可以是音素、词素、词组或句子任何一个层面上的语言单位。Koller (1992) 认为应考虑等值, 认为翻译单位可以是词组, 可以是句子, 也可以是整个语篇, 这种观点更具有包容性。Toury (1995) 认为翻译单位应建立在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比较的基础上。方梦之 (1994) 则认为“翻译单位是必须放在一起翻译的语言片段”即语段。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单位进行论述, 各持己见, 终无定论, 研究的维度尚存。讨论多半是围绕巴尔胡达罗夫的观点展开的。然而无论是巴尔胡达罗夫, 还是国内许多研究者关于翻译单位的划分和争论本质上说是一种静态划分和物质划分, 而翻译过程其实是一种动态的语言运用过程。本文认为翻译单位本身无所谓优劣, 翻译单位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其选择受原文、译文和译者, 文本功能影响。词、句子或是篇章都有可能是最佳的翻译单位, 只有在具体的情况下对翻译单位进行研究, 才有实际指导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以符号关系为翻译单位之解读
本文拟提出以符号关系为翻译单位, 符号关系是指符号与其他符号、指示物以及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符号学观点认为:音位、词素、词或小句、句子、意群、篇章、这些翻译单位都可以看作符号, 显示着各种不同的符号关系, 如词汇显示的是符号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客观指示对象之间的符号关系;句子显示的是所表示的概念之间的符号关系。言内关系产生语言意义和功能;指称关系产生文本的指称意义和功能;语用关系产生文本的语用意义和功能。
本研究中我们着重探讨组成文本的各种符号关系, 对于构成文本以外语境的符号关系不作为重点讨论。这里需要澄清的是, 所谓的文本符号关系, 不仅仅指文本的文字本身, 而是指组成文本的符号所引发的各种符号关系, 它们当然也包括语言符号与文本以外世界发生的意指和语用关系, 这种符号关系就是动态的开放的。更具有包容性, 也可以体现翻译单位的动态开放特征组成文本的符号关系有三种:言内关系, 指语言符号与符号间的关系;指称关系, 指符号与其指示物之间的关系 (所指和能指) ;语用关系, 指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符号关系作为翻译单位的理论基础是语言符号的意义和功能都产生于符号关系, 正是这些不同的符号关系构成了文本的意义和功能。所以, 在语言层面上, 译者所处理的是言内关系, 在转换过程中通过在目的语文本中构建对等的言内符号关系, 传达原语文本的言内意义和文本功能;在语义层面上译者处理的是指称关系, 通过在目的语文本中构建对等的指称符号关系传达的是原语文本的指称意义和功能;而在语用层面上, 译者处理的是语用关系, 通过在目的语文本中构建对等的语用符号关系传达原文的语用意义和功能。符号关系作为翻译单位, 不仅顾及了语言符号的外在实体, 而且兼顾了语言符号的意义和功能。
三、基于符号关系的科技英语汉译策略
1.在翻译科技英语句子时, 首先要注意英语句子中与语言层面的意义, 即把握言内意义。由于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习俗, 各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相异。如果依据母语的句法和词法及母语思维与英语语言对号入座, 往往容易理解错误, 产生歧义, 进而误译。两种语言表达符号的不一致, 导致理解困难, 如英语的省略、分隔、位移现象, 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等复合句中的连词that通常省略, 表语从句偶尔会省略that。分隔现象在科技英语长句中也是常见的, 英语句式通常插入成分较多, 各种插入成分造成理解的困难;英语中的特殊句式如否定、疑问或倒装句式造成位移现象。例如:
(1)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transistor is (that) it is small. (省略) 晶体管的优点之一是体积小。
(2) Soft-rock tunneling has / as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tunneling process which needs no explosives. (分隔) 软岩隧道施工的主要特点, 是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炸药。翻译时先将其划分, 把被隔离的两个部分看作两个小意群, 因这两个意群关系密切, 也可被看作一个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大意群, 这样再来翻译, 就不会导致歧义。
(3) Commonly used complex weaves are backed weaves, leno weaves, terry weaves and corduroy, etc. (位移)
常用的复合结构有二重织物、纱罗织物、毛圈织物和灯芯绒等。
2.科技英语文体以音位为翻译单位时, 一个音位就是一个符号。翻译时容易掌握, 音译居多。如clone克隆, bungee蹦极, radar雷达, carnation, carnival, cashmere开示米 (一种山羊绒) , asprin阿司匹林 (解热镇痛药) , bikini比基尼, blog博客, cheongsam长衫、旗袍等等。科技英语以词或词组为翻译单位时, 翻译时以词组为单位进行词层操作。
3.科技英语以句子为翻译单位时, 翻译即以句子为基本单位, 翻译时应该从句子整体出发来斟酌译文。否则难以忠实于原文, 即使做到“信”, 也难以做到“达”。
(1) This is the last product that will be introduced into the market.如果译成“这是推向市场的最后一种产品”, 却不符合本句意义, 只译出了字面意义。这句话翻译时应该将整个句子作为翻译单位来理解和翻译才合乎逻辑, 虽然在形式上不对等但在意义功能上却是对等的, 即为“这种产品我们是不会推向市场的。”
(2) The yarn, packaged as it comes from spinning, is virtually useless.
由细纱机生产的纱线, 几乎是不能立即使用的。主句部分如果译为“几乎是无用的”, 就不符合实际的状况, 因为纱线应该重新卷绕, 即卷绕在一个指定的织照系统所需要的卷装上。
上述的翻译就是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来把握的, 句序做了调整, 把从句安插到主句中间, 译文更符合汉语表达。所以此句的翻译就适宜以句子为翻译单位, 既作到“信”又作到“达”。
翻译时注意词的搭配关系, 意群划分容易出现错误, 译文也会随之出错。如and 所连接的成分层次分析不清, 或this, these, that, those在句子中作用是指示代词还是限定词等等, 没有理清就会引起意群理解困难, 出现划分错误和理解错误导致翻译错误。
4.注意处理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
译文应尽可能地在指称、语用和言内三个层面上与原文最大限度的等值。译文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越多质量就越好、越高。然而, 在不同的语境中, 各个意义及语言功能的作用不尽一致, 有时指称意义、信息功能较明显, 有时语用意义、言内意义及美感功能更重要。译出语和译入语在意义和功能各个方面能同时做到对等的情况极为少见。
科技英语指称意义和信息功能非常突出, 这就要求译者翻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 在不可能把原文所承载的各种意义和功能全部传递给译入语读者的情况下, 优先选取最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将缺失的意义和功能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翻译时, 译者应该借用科技知识来确定意义。这里就涉及到译文与译者 (解释者) 的关系。即要达到的语用效果-准确传达科技知识。例如: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head shield now in general use for tube tunneling, is the Price Rotary Excavator, in which the circular cutting edge is replaced by a wheel of the same diameter, on the spokes of which are mounted large curved cutter blades.
原译文:现在一般用来挖掘地铁隧道的新型大头盾构是价格旋转挖掘机, 它里面的环形切削刃由一个同样直径的轮子来代替, 轮辐上装有大型弯形切削刀刃。
分析:上述翻译不够专业, 对于Greathead和Price Rotary Excavator的翻译不准确。将price译为“价格”, 实乃译者的理解错误。外国名称多半采用物称, 如Green译为“格林”而非“绿色”;Smith译为“史密斯”而非“铁匠”。这里科技新名词大多以科学家或是产品名命名的, 所以这里“price”适宜译成“普里斯”。而greathead从后面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看出, 其主要是为了说明盾构的形状为圆盘形。这么一分析就改译成:现在一般用来挖掘地铁隧道的新型大圆盘盾构是普利斯旋转挖掘机。这样借助科技专业知识, 指称意义就明了了, 且其语用意义才准确地传达出来, 达到传递科技信息的语用目的。
四、结语
以符号关系为翻译单位是较为理想的, 因为译者处于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围——语境, 来通盘考量译文, 根据不同需要, 变换翻译操作的单位, 词层、句层或是语篇层的。同时使译文逻辑性强、层次分明、意义准确, 在实际科技翻译中, 原语符号和译语符号在指称、言内意义和语用三个意义层面上完全一一对应的很少, 科技英语原文可能包含其中一种或其中两种, 也可能包含指称、言内和语用三种意义。译者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把原语所承载的各种意义全部传递给译语的读者, 实现最大程度上意义和功能的动态对等。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读者的口味从而更好传递科技信息。
摘要:翻译单位即翻译的基本单位, 各家都对其进行了研究, 各执一说, 意见不相容。在具体情境下对翻译单位进行研究, 才有实践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对科技英语句式进行符号学分析, 指出以符号关系为翻译单位来指导科技英语汉译的可行性和行之有效的汉译策略。
【翻译单位】推荐阅读:
政治单位翻译10-01
单位英文翻译07-04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翻译07-03
翻译过程与翻译症10-18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06-15
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07-05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10-05
翻译案例-俄语翻译的瓶颈10-24
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06-29
汉翻译成日语在线翻译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