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2024-12-10

家庭教育项目实施方案(共8篇)

家庭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篇1

兴旺家庭农场项目实施方案

一、场地建设地点:

养羊场建于**县**镇***村,距***公路7公里,交通便利。

二、场区建设:

改建砖混彩钢彩钢羊舍200平米,改建草棚100平米;围墙200延长米;购买铡草机1台,农用三轮一辆,引进种羊30只,项目建成后,羊舍面积达到500平米,养殖、种植饲草100亩、防疫设施配套齐全,达到标准化规模养羊。

三、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改建砖混彩钢羊舍200平米;每平米200元,计4万元,改建草棚100平米,每平米150元,计15000元,围墙200延长米,每延长米120元,计24000元,引进基础种羊30只,每只1200元,计36000元,购铡草机1台,3200元,购买农用三轮一辆12000元、饲草种子、肥料每亩80元,计8000元,项目共投资13.8200元,其中申请财政投资4万元,自筹解决98200元。

申请人:***

2014年5月9日

家庭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篇2

《意见》指出, 以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 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 是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的重大举措, 是推动教师教育创新的有力抓手, 是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的政策导向。部属师范大学要高度重视, 通过实施项目, 进一步落实国家战略, 推动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并促进学校的建设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意见》对“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的实施工作提出了四条要求:一项目资金要全部用于教师教育。项目资金要全部用于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提高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 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 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要充分体现改革与加强教师教育的鲜明导向。二要突出改革创新。要努力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深化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加强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科学应用研究;创新教学和科研的组织方式;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加强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采取切实措施, 吸引和激励优秀教师承担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任务;鼓励支持师范大学教师深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 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基础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三要努力促进资源共享。要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 建设统一的教师教育共享平台, 为免费师范生培养、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远程教育以及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支持服务。当前要重点建设包括“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远程教育”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共享”等三个应用系统在内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四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建设, 部属师范大学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做出示范;要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和教学改革, 在高质量高水平培养师范生方面做出示范;要积极开展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 在研究服务基础教育方面做出示范, 充分发挥对全国师范院校的引领作用。

《意见》最后强调, 教育部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估, 并根据检查、审计、评估结果, 对有关学校的项目和资金进行调整。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 篇3

传统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开展。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以听讲、讨论、阅读、背诵、理解、书面练习为主。这种学校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职业教育实训课与理论课的划分,同时也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

职教项目课程的提出。正是以工作结构为主线整合了理论与实践。以学生活动为主组织教学。所以,职教项目课程以小组教学为主要形式来组织实施,以便于建立弹性化的活动教学方式。小组教学开展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分组的标准。以何种标准来划分小组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确保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形成学生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分组应坚持平衡划分原则,即将不同能力、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有利于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还便于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

2小组成员要不要固定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可能还存在争议,部分人反对形成固定的小组,认为固定的分组不利于班级学生间发展广泛的合作关系。在笔者看来,应该形成相对固定的小组,既能保证学生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又要保证学生合作关系的广泛性。

3小组的规模设计。小组规模会影响小组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果小组中人数过多,就无法保证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项目活动中,而小组中人数过少,则会形成过多的小组,不利于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的分配。因此,小组的规模应该根据项目情况和教学要求来调整。

4教师需提高小组管理能力。在原来的班级授课形式下。教师主要是讲授知识以及管理班级纪律。而小组教学中,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开展活动,教师要负责组织、安排、指导和管理各个小组的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方法,提高管理能力,避免对小组管理过于严格,或者放任自流。

而对于小组管理,教师也可以引入企业等工作场景的管理模式,例如将各小组及其成员分别根据项目需要委任为“经理”、“部长”等,不仅使教师能有效管理学生,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管理他人的能力,有利于职业角色的定位。

二、教学方法

传统课程中,教师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即使是实训课教学也把重点放在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上,学生的操作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粗略的尝试。很难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发展,突出工作实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发挥项目课程的效果。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握讲授法的运用时机。虽然讲授法已经不是项目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它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的制作、讨论等活动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因此,讲授法的运用时机需要教师仔细把握。

2把握理论的切入时机。项目课程虽然非常注重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而是结合工作任务来讲解理论,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打破过去单一讲解理论的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何时讲解理论也非常重要。根据项目课程理论的研究,我们知道在工作任务整合的框架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实践性问题,主要有两类:学生迫切需要理解实践过程所产生的问题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切人理论的时机,应该选择在学生产生这两类问题时,而实践性问题的出现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3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的,项目中理论知识负载于工作任务,理论的选取必须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工作任务本身详细阐述,为学生理论学习提供坚实载体。要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并提醒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上而不是知识,教学最终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务。

4活动设计。项目课程中的“项目”主要是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产品、服务等来开发,项目课程计划提供给教师的都是形式化工作任务,不能直接在教学中展开。而且不同学校间由于实训条件的差异,对同一专业教学的侧重也不尽相同。教师需要根据本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典型产品、服务等来设计具体的活动,使工作任务从形式化到具体化,这样,将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情景设计

传统的职教课程实施并不注重情景对教学的作用。项目教学按照真实性学习的原理,以来源于企业真实情景的项目为中心组织,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课程的功能。项目不一定要求是真实的,如能提高教学质量,模拟项目也可以。因此,在职教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学情景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将影响教学的实施效果。

项目课程的情景设计可以划分为静态情景设计和动态情景设计两类,项目教学教室就属于静态情景,它是指为学生创设的静态、物化的教学情景。而动态情景指为学生创设的动态的、相对弹性化的问题情景、学习氛围等。项目课程的教学情景设计策略应关注几点:

1项目教学教室。过去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室和实训室或实训中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在不同的场所,两者难以结合。因此,在项目课程的教学情景设计中。需要建立融理论讲授与学生操练、讨论等功能于一体的“项目教学教室”。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场所,为项目教学开展提供了便利。

2设计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是项目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时机设计问题情景,可以利用适当的工作实际问题导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同样,适当的实践性问题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激发起理论思考、理论学习的动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营造学习氛围。项目课程的小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下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在项目教学情景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探究活动、讨论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训工位、实训设备的配置。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非常注重实践学习,并且强调“做中学”的理念,大量的教学和学习活动都要让学生生产典型产品、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对实训设备、实训工位的要求非常严格。

四、课程实施评价

项目课程的评价应指向学生在项目课程实施中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个学生在各项目开展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等。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评价。因此,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是过程性评价,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项目课程实施的评价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教学非常注重终结性评价,以成败论英雄。项目课程的实施不仅注重最终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每个项目结束时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没能完成要求的学生要进行补课,从而防止出现问题累积的情况。阶段性评价的运用就保证了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职业教育毕竟是要让学生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其教学目标属于刚性目标。因此终结性评价也有重要作用,不应该完全否定终结性评价。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确保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

2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小组教学是项目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开展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项目活动,因此要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小组评价的运用,有助于激发班级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动关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在对小组评价的同时,对学生个体也要进行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将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作为其个人评价的重要组成。将学生的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联系起来,既关注小组活动的开展。又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项目课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而在评价中也应该将应知和应会结合起来评价。同时,还要考虑两者的结合点,教师应该利用实践性问题进行考评。

农业科普教育活动项目实施方案 篇4

农业科普教育活动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面提高我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努力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提高革命老区、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科学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本领为重点,以采取多形式、多内容开展科普活动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为在十二五开局三年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世程,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农民进一步了解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生活,科学种植、现代农业为科学知识,使广大农民逐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让广大农民进一步掌握(现代农业 1

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高光效树型修剪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等)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技能,提高广大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改善生活的能力,更新思想观念,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三、活动形式和内容

1、活动形式

以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参观、服务等方式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管理技能。

2、活动内容

(1)举办无公害果药生产技术专题讲座。

(2)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旱作节水技术、果实套袋、穴贮肥水、新品种、新技术推荐等实用技术培训。

(3)加强果树、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科普工作力度。

(4)建设以巴中南江核桃、巴州柑桔及西南优质良种核桃科研生产示范试点培训基地。

(5)组织农民深入园区现场学习参观等技术的实地指导,帮助农民解决产销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6)积极开展科普下乡活动。举办新技术、新风尚、新观念挂图、版面科普巡回展览。

(7)利用网络信息,开通科技咨询热线,随时为农民排忧解难。

(8)加大对果树新品种、引进、研究、科普力度,尤其是优质良种核桃选推工作。

四、参与活动对象

对全国从事果药种植、加工、营销的会员(农民)、农业技术员。

五、组织实施流程

协会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县电视台、电话、网络或乡村政府通知活动时间地点——按时在指定地点开展活动。

六、开展活动所需设备和材料清单

1、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激光打印机、音响等设备、交通工具。

2、材料:科普图书、光盘、宣传挂图、科普宣传栏、版面、宣传单等。

七、活动期间注意事项

1、加强组织领导。协会要积极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科极部门沟通,把科普教育活动纳入政府三农工作范围,把它作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做大做强果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工作来抓,各乡镇确实担负起组织、协调、宣传、配合之

职责,各职能部门也要在技术、人才、物资等方面倾全力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注意结合农时分区域。活动时间内容安排要结合农时进行具体安排。结合农时,根据农民对不同技术的需求,不同的地区,具体安排活动内容和时间,提高科普教育活动的适用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3、加强宣传报道。本次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有线电视、广播等快捷方式和报纸、宣传单等有效手段扩大宣传面。对在活动中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举措、新突破要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对成功的典型给予宣传报道,扩大科普教育活动进行辐射面,让更多农民共同享有科普教育成果。

4、加强与企业联合。科普教育活动要与巴中大道农业产业公司,巴州区果树研究所,各分会和各专业合作社联合,走公司 +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统一品种栽植,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加工商品处理、统一品牌销售,使科技普及最终利用在生产上、体现在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上。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 篇5

目前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的高潮已经形成,对其课程实施的研究非常重要。由于课程实施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将着重讨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情景及对其课程实施的评价等关键问题。

一、教学组织方式

传统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开展,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以听讲、讨论、阅读、背诵、理解、书面练习为主。班级授课正是符合传统职教课程重理论知识传授的需求,是一种在“去情景化”课堂中,传授给学生所需的理论知识,认为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训就可以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正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演绎过程。这种学校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职业教育实训课与理论课的划分,同时也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

职教项目课程的提出,正是以工作结构为主线整合了理论与实践。相对应的项目课程应该注重理论、实践的一体化,以学生活动为主建立适合学生活动的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传统适合学生听讲的方式。所以,职教项目课程以小组教学为主要形式来组织实施,以便于建立弹性化的活动教学方式。然而分组并不是唯一原则,小组形式并不主张取消班级形式,并不是所有的项目课程教学都必须以小组形式来开展,应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来开展。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以小组教学为主要的组织形式,而班级授课等形式将是它的有力辅助。小组教学开展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分组的标准。以何种标准来划分小组是分组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确保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形成学生间稳定的合作关系,科学分组应坚持平衡划分原则,即将不同能力、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有利于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还便于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笔者并不支持分组时按照能力水平分层划分。

2.小组成员要不要固定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可能还存在争议,部分人反对形成固定的小组,认为固定的分组不利于班级学生间发展广泛的合作关系;而赞成固定分组的人则认为,过于频繁的分组变换,不利于学生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不利于小组评价的开展。在笔者看来,应该形成相对固定的小组,既能保证学生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又要保证学生合作关系的广泛性。

3.小组的规模设计。小组规模会影响到小组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果小组中人数过多,就无法保证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项目活动中;而小组中人数过少,则会形成过多的小组,不利于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的分配。因此,小组的规模应该根据项目情况和教学要求来调整。

4.教师需提高小组管理能力。在原来的班级授课形式下,教师主要是讲授知识以及管理班级纪律。而小组教学中,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开展活动,教师要负责组织、安排、指导和管理各个小组的活动,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方法,提高管理能力,避免对小组管理过于严格,或者放任自流。

而对于小组管理,教师也可以引入企业等工作场景的管理模式,例如:将各小组及其成员分别根据项目需要委任为“经理”、“部长”等,不仅使教师能有效管理学生,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管理他人的能力,有利于职业角色的定位。

二、教学方法

传统课程中,教师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即使是实训课教学也把重点放在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上,学生的操作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粗略的尝试,很难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发展,突出工作实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发挥项目课程的效果,并根据项目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而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法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项目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观念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而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教师还要有耐心让学生犯错误,失败的体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2.把握讲授的运用时机。虽然讲授法已经不是项目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它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适合时宜的讲授,将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扩充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解答。只有学生的制作、讨论等活动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因此,讲授法的运用时机需要教师仔细把握,控制好讲授的时间,避免长篇大论。

3.把握理论的切入时机。项目课程虽然非常注重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而是结合工作任务来讲解理论,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打破过去单一讲解理论的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何时讲解理论也非常重要。根据项目课程理论的研究,我们知道在工作任务整合的框架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实践性问题,主要有两类:学生迫切需要理解实践过程所产生的问题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切入理论的时机,应该选择在学生产生这两类问题时,而实践性问题的出现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4.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的,项目中理论知识负载于工作任务,理论的选取必须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工作任务本身详细阐述,为学生理论学习提供坚实载体。要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并提醒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上而不是知识,教学最终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务。

5.活动设计。项目课程中的“项目”主要是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产品、服务等来开发,项目课程计划提供给教师的都是形式化工作任务,不能直接在教学中展开。而且不同学校间由于实训条件的差异,对同一专业教学的侧重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师资情况的束缚,也需要教师对新课程进行课堂层面的改造。教师需要根据本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典型产品、服务等来设计具体的活动,使工作任务从形式化到具体化,将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情景设计

传统的职教课程实施并不注重情景对教学的作用,职教项目教学按照真实性学习的原理,以来源于企业真实情景的项目为中心组织,能量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课程的功能。项目不一定要求是真实的,如能提高教学质量,模拟项目也可以。因此,在职教项目课程实施中要注重体现工作情景,教学情景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将影响项目教学的实施效果。

项目课程的情景设计可以划分为静态情景设计和动态情景设计两类,项目教学教室就属于静态情景,它是指为学生创设的静态、物化的教学情景;而动态情景指为学生创设的动态的、相对弹性化的问题情景、学习氛围等。项目课程的教学情景设计策略应关注几点:

1.项目教学教室。过去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室和实训室(或实训中心),这显然是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重要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在不同的场所,势必难以将两者结合。因此,在项目课程的教学情景设计中,需要建立融合理论讲授与学生操练、讨论等功能于一体的“项目教学教室”。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场所,为项目教学开展提供了便利。

2.设计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是项目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时机设计问题情景,可以利用适当的工作实际问题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同样,适当的实践性问题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激发起理论思考、理论学习的动机,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即可迁移的职业能力。

3.营造学习氛围。项目课程的小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下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因而,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在项目教学情景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探究活动、讨论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训工位、实训设备的配置。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非常注重实践学习,并且强调“做中学”的理念,大量的教学和学习活动都要让学生生产典型产品、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对实训设备、实训工位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确保为教学提供所需要的设备和工位。

四、课程实施评价

课程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各环节之间的作用都影响课改的成败,而课程实施的评价,对课程实施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项目课程的评价应指向学生在项目课程实施中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个学生在各项目开展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等,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评价。因此,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是过程性评价,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项目课程实施的评价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教学非常注重终结性评价,以成败论英雄。项目课程的实施不仅注重最终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每个项目结束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没能完成要求的学生要进行补课,从而防止每个学生没能掌握的知识、技能不会累积。阶段性评价的运用就保证了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职业教育毕竟是要让学生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其教学目标属于刚性目标,因此终结性评价也有重要作用,不应该完全否定终结性评价。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确保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

2.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小组教学作为项目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开展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项目活动,因此要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小组评价的运用,有助于激发班级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动关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在对小组评价的同时,对学生个体也要进行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将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作为其个人评价的重要组成。将学生的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联系起来,既关注小组活动的开展,又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项目课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而在评价中也应该将应知和应会结合起来评价。理论与操作应该是密切相关的,评价应该突出两者间的相关性。而如何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的评价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在考试过程中应该

注意细节,即使是考核的形式也应该注意,如果还是象过去将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分为两门来考,势必也难以将两种评价有机融合。同时,还要考虑两者的结合点,教师应该利用实践性问题进行考评。

4.建立各门课程所特有的评价框架。职业教育中专业种类繁多,每个专业所开设的各门课程其内容和特点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每门课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特有的评价框架。评价框架要把握好每门课的评价内容,建立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注意每门课评价的侧重点。

家庭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篇6

关于教育重点工作和教育项目实施情况的 汇报

XX县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县教育重点工作和教育项目实施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县总面积X平方公里,辖X镇X乡,X个居委会,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人。现有学校X所,其中普通中学X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364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83220人,其中小学生47164人,初中生19938人,普通高中学生10412人,职业高中学生3593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113人。现有中小学教师5472人,其中在编教职工4798人,特岗教师674人。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县委、政府始终把教育 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认真实施自治区批复建设的各类教育项目,全县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加强,义务教育水平显著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成绩突出,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5%,15、17周岁人口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99.9%和95.9%,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和0.7%以内。小学、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9.3%。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任职资格率均为100%,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9%、97.6%,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3.4%。

二、工作落实情况

《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意见》落实情况

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意见》,按照原则上不少于700元标准,安排非示范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认真落实中职学生“一免一补一减”政策和奖学金制度,农村学校教师交通误差补助制度和培训专项经费、民办学校教师“五险”补助;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教科研活动,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经费,推动教育督导独立行使职能;每年拨付专项经费10万元用于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 作稳步安全推进;从XX年起,将报考XX县回中的中考少数民族学生加分从现在的20分提高到30分,加快提升少数民族学生XX中阶段比例;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举办1次全县学前教育研讨交流活动;对民办幼儿园实行奖补制度:县城和农村12班型民办幼儿园每生分别补贴10000元、8000元;县城和农村6班型民办幼儿园每生分别补贴5000元、4000元。

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进教育强县战略和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有力举措,制定出台了《XX县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全县上下联动、齐抓共促,有效推动了均衡发展工作的顺利实施。去年6月,政府调研全县教育工作,并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座谈会,县财政安排资金1亿元,破解教育均衡发展难题,投入800多万元实施校园绿化。同年1月和10月,两次邀请自治区督学崔永兴来我县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业务工作进行培训。二是着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贯彻“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共有40名教师参与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和“六园”创建活动,建立了以县城“龙头”学校为核心的12个捆绑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捆绑”活动,确定命名了82所示范村小和教学点,强力推进“三开三开放”,不 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三是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事业费的增长要逐年提高、生均公用经费的增长要逐年提高)。XX年,全县财政教育支出7.502亿元,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小学、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5905元、10713元,增长率分别为 19.23%、15.54%;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1488元、4165元,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266万元和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279万元全部用于教育,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为680元、880元。四是认真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投资1400万元实施学生营养早餐全覆盖工程和解决营养改善计划从业人员工资,加强文明卫生就餐和感恩励志教育,实施“文明餐桌”、“示范餐厅”、“校园优秀炊事员”、等创建评选活动,精心打造校园餐饮文化。五是全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累计共争取各类教育助学资金1153.9万元,9000名学生受益;对职业中学所有在校学生全部免收学费,努力做到应助尽助、应贷尽贷,应免尽免,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六是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XX年招聘特岗教师125名,免费师范生直接就业2人,争取三支一扶人员26人,为县城中小学选调教师95人,有效缓解了县城学校教师短缺问题。严格落实《XX县教师职 业行为“十不准”》,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通知》,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了“全国著名高三把关特级教师送课到XX县”、“练教师技能,展园丁风采”教师粉笔字、粉笔画技能大赛和“同课异构、异课同构”观摩交流等活动,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七是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中国梦”系列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孝敬父母月”、“毕业班学生文明离校”、“学雷锋活动月”等主题活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八是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大力开展法律进校园、师生安全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强化学校校舍、公共卫生和消防交通等方面的安全管理,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不留死角和隐患。九是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坚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第一要务,强化县域校本教研,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召开了校长“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破解素质教育难题”论坛;以“高效课堂建设行动”为载体,大力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改实验工作。XX年高考因小学学制五改六报考人数比往年减少1000多人的前提下喜获丰收,一次性本科上线1081人,XX县籍考生清华、北大录取4人。县委、政府筹措资金200万元对教育教学质量突出的学校、校 长、教师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自治区批复建设的各类教育项目进展情况

坚持大投入培育大教育,新增教育资源向永久保留的学校倾斜,把最优质的工程建在学校,在学校打造最优美的环境。XX年投资1.37亿元,实施XX县五中二期工程、兴隆镇等7所乡镇幼儿园新建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学校供暖设施改造、中小学体育运动场改造、初中校舍改造和教师周转宿舍等工程,建设面积17万平方米。XX年投资1.27亿元,实施火石寨乡等乡镇幼儿园及县城第三幼儿园建设、农村中小学供暖设施改造、体育运动场地改造、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工程,改造校舍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为确保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项目协调推进会议,加紧项目前期的立项、勘察、设计、图审、控制价编制、评审等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规范施工,确保按期完成全年建设任务。目前,兴平乡幼儿园已完成主体框架施工,正在进行砌体施工,其他2所幼儿园建设项目、27所农村中小学供暖设施改造项目、14所农村中小学体育运动场改造项目已全面开工。

三、存在的困难

教育投入总量不足。财政拔款尚未做到“三个增长”要求,“三个增长”中“财政对教育的拨款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欠账较大,部分学校实验室、阅览室等功能室 普遍不足,图书陈旧,器材老化,设备短缺,实验教学不能有效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改善办学条件所需资金亟待解决。XX年政府教育财政拨款欠账6851万元,XX年政府教育财政拨款欠账63万元。根据自治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尚需资金2.3亿元,其中校舍建筑0.45亿元,塑胶运动场0.05亿元,购置设施设备1.8亿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缓慢。前期摸底不够精细,档案建设不够规范,学校间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城乡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明显, 城乡学校之间以及部分城区学校之间尚存明显差距。学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内涵发展水平较低。

教师老龄化现象和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个别教师教育观念滞后,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学前幼儿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全县仅有2所幼儿园,大多数乡镇附设学前班,学前教育教师短缺,民办学前教育办园条件差,管理不够规范,安全隐患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障 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严格按照全国及区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功能室建设,配足配齐教学设施设备、常规教学仪器、图书等,力争使每一所学校的硬件均达到标准化学校。在确保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外,财政增收部分优先支持教育发展,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同时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力度,做到不挪用、截留、挤占,切实保障我县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我县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不合理、师资不足等现状,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XX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通知》精神,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健全校长选拔、任用和考核机制,通过“校长论坛”、“校长高级研修班”等形式,强化校长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以校长作风带动学校校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通过组织全员培训、强化骨干培训、抓好名师名校长培训、打造教学点全科教师、探索英语等紧缺学科乡村教师跨校任教等途径缩小城乡教师差距,大力开展“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创建、评选和论坛活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老师待遇,关心老师生活,让 老师们提高生活质量,从心底里产生以校为家、为校争光的原动力,迸发出甘于奉献和乐于付出的无限激情,从而心怀幸福去工作、去学习,去发展。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评估实施意见,继续加大自查力度,合理统筹整合全县各类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校舍、教学设备、图书仪器等,规范档案建设,确保到XX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基本办学标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估验收。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切实打消一劳永逸的思想,进一步巩固“两基”和创建“教育强县”成果,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切实解决民族乡镇孩子不上学和不好好上学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委出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紧紧围绕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地把教育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深入开展“强化村小、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和“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活动,共建网络教育联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把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第一工程,规范学校布局调整,加强薄弱学校改造。下气力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 学点,从最偏僻的学校抓起,办好家门口的学校,让农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不断提升人民教育幸福指数。

家庭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篇7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基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 通过类似科学探索及实践的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发展。它将某专业或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为一个整体, 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个项目通常会聚了多门课程或者多个学科的知识, 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拥有系统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一个项目的整个过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以独立操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信息, 自行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 解决遇到的困难, 直至最终完成项目的实施及评价。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 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可见,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不再占据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体地位, 而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工程项目” 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共同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 注重的不只是最终的结果, 更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中, 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精神。实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一般过程包括:确立项目、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成果展示与评估、归档或应用。

(1) 确立项目。

待实施的项目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本阶段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提出的一个或几个设想, 经过与学生讨论, 最终确定要实施的任务。这里的项目指完成一件具体的且成果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工作任务。

(2) 制定计划。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项目操作计划, 确定操作步骤、操作模式和流程。操作模式主要有分组协作和单独完成。分组协作的项目要制定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的形式、任务和要求。

(3) 组织实施。

每位学生在明确自己的工作和小组合作形式的情况下, 按照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始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 要详细讲解项目实施的步骤, 要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以共同找到问题解决方案。

(4) 成果展示与评估。

学生完成作品之后, 各项目小组进行项目成果的汇报交流与展示。汇报内容包括项目成果的汇报与交流、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收获与感受、活动小结等多个方面。

(5) 归档或应用。

对项目成果进行分类归档。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成果还要应用到相关的生产或教学实践中;一些不能马上应用于生活或生产实践的项目产品, 也可以作为项目成果进行展示。

二、机电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电职业教育突出机电领域职业教育人才的应用性、实用性, 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等。我国传统的机电职业教学实行“以理论教学为主导, 技能实训为辅”的模式, 由于机电专业教学理论性太强, 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 在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课程学习枯燥, 理论难以联系实际, 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难以活跃, 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虽然一些学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投入, 如建立实验基地、引入实验教学人才, 但缺乏一个有效教学方法的指导, 未能物尽其用, 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效果, 难以达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项目教学法在机电职业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机电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 会聚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作为一个跨学科专业, 无疑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难度。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要将项目教学法在机电职业教育中有效地实施, 必须基于机电教学的特点, 结合职业教育的需要,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并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的设置应符合实用性、典型性、开放性、综合性等原则

机电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包括侧重操作性的基本技能实训、侧重技术应用性的专项技能实训及强调工学结合实践性的机电综合技能实训三个方面。在设计机电实训项目时, 根据机电的学科特点, 确定了实训项目模块, 如下图所示。

在确定具体的项目时, 应符合实用性、典型性、开放性、综合性等原则。机电专业比较典型的项目有:①切削加工:小榔头;简单的轴;含梯形螺纹的轴或孔;含蜗杆的轴、孔;含各种曲面的复合轴、孔;单级齿轮减速器。②电子装配项目:稳压电源;小收音机。③机电控制项目:电梯;基于PLC 控制的气动物料搬运系统;数控机床;计算机控制随动系统;机械手;小型气压机双手安全操作系统;电控液压钻孔机系统;产品传送与自动分拣控制系统。④机电产品装配、维修服务项目:CA6140 普通车床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中机械传动链的改造;X62 普通铣床的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T镗床的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数控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

2.项目实施过程要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虽然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但教师的任务并未减轻。要求教师不仅能组织和管理好教学, 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应具备项目规划、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应对本专业融会贯通, 能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 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培养协作学习的气氛。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教师要紧抓大纲的要求, 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 重点选好实施项目。同时, 不能完全忽视传统教学。

3.建立合理的评价总结体系

项目总结和评价至关重要, 并需要进行拓展和延伸。学生可以进行机电项目实践的成果展示、项目开展过程分析、活动收获和体会的分享。教师应该审阅学生的项目研究报告, 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更好的指导和监督, 如何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 对学生进行点评等。

项目教学法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技能考试、口试、书面考核、竞赛。每个项目训练结束时进行训练效果考核, 检查学习的效果, 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 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及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四、总结

项目教学法面向职业教育改革, 适应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形势, 满足了机电专业教学进步的需要。项目教学法目标清晰,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 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雍丽英.机电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4) :21—22.

[2]李长文.论职校机电专业教学如何实施项目教学法[J].华章, 2008, (9) :62—65.

家庭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公民教育;新课程;特色项目

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中小学实施新课程的一个特色项目。多年实践的探索,我们对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操作步骤与价值定位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一、认识:学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特定内涵的理解

长期以来,学校主张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只是为理论学习服务的,是用来解释、验证理论的。这样做,需要学生先把理论知识背诵好、牢记住,再用这些记住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原则不符合人类基本的认识规律,缺少应有的生命力。

本文所提起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与我们长期以来所主张的教学原则正好相反。它主张的是实践领引理论的原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它是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寻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从中确认解决社区的公共问题的对策,并依据这些法律与政策,逐步上升形成理性思考。

目前,一些学校中也在开展公民教育,但仅仅是一种传统型的学校德育教育,它停留在教育的层面,说教的比较多,把公民教育完全等同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没有真正把公民教育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没有真正走向学生的实际。

区分新型的公民教育与传统的公民教育非常重要。这样,学生以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在生活中学习、传播公民知识,才能增强公民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行动:学校公民教育实践操作步骤的把握

公民教育实践原先是从美国引进的一个合作课题,如今已赋予了中国特色,其目标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即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

我们坚持多年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整个活动中,从问题选择、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到举行听证演示,所有过程都由学生自主进行,强调活动的实践性与自主性,老师仅仅担当着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的角色。具体总结如下:

1.调查与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问题及相关的公共政策

公民教育活动实验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研究课题不是老师设计好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确定自己喜欢的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只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区别“私人问题”和“公共问题”。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利用休息日,尤其是寒暑假,对自己生活的社区进行必要的调查与采访,提出自己在生活中最想要解决的地方社区中的“公共问题”。

不同年代的学生,所提出的“公共问题”是有差异的。三年前,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社区的环境整洁和治安问题上,如房屋出租、饲养宠物、乱贴广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如今,更多是突出反映当前社会出现的症结问题,如小区车位问题,老人赡养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

2.选择班级要研究的公共问题

在提出这些“公共问题”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交流、讨论,对一些不可行的问题进行了筛选,排除了空泛的、操作性不强的课题。最终有五六个课题难以取舍,由全班学生投票选出“最想解决的公共问题”,最后达成共识。几年来,我们的学生确认了十个具有价值的项目课题,并围绕其展开研究。如2010年,学生选择“翠园小区车位问题的解决”“金坛城区公交线路布局问题”等课题;2012年,学生选择“马路杀手问题的根治”“食品安全的解决”等课题。

3.收集要研究的问题的信息资料

在调查前,先要求学生想好或写好要咨询的相关问题,然后再去调查。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所研究的课题涉及哪些部门,再对学生进行分工,进行相关的调查,在分工的过程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组合去收集资料。如寻找相关的法律依据,学生可去书店、图书馆、律师事务所,还可打开网站,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咨询。

4.编制班级活动方案

根据学生的研究和分析,编制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便下一步行动。班级方案包括四部分:①问题的描述;②展示调查的过程,如去调查了哪些地方、哪些人及相关的照片等;③调查中采取的方法;④行动计划,如给市长写一封倡议书,或到社区开展一个活动等。

5.报告解决问题的方案、接受听证

在完成班级行动计划以后,在学校组织一次模拟听证活动,邀请社会人士、学生家长与老师担任听证员,按解释问题、选择政策、最佳方案、行动计划四个小组,分别陈述了调查与研究结果以及想法来回答听证员提出的问题。听证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

6.总结(反思)活动经验

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或以日记的形式,或召开小组研讨会,交流成功的经验,分析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导老师再进行总结与反思,把每次开展活动的成效进行比较,撰写有关报告与论文,以指导下一轮学校公民教育活动。

三、收获:学校公民教育实践价值定位的确认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多种技能: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技能;合作探究的技能;正确面对挫折的技能;自我展示的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说服他人接受自己观点的技能等等。同时,活动更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认同自己作为公民所具有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一项富有智慧的学校德育工作。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参政议政意识和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本身是学校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活动倡导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和自主研究,亲历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因此,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的研究性学习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得到了创新与升华。活动还促进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开发题为《好儿女、好学生、好公民》的校本课程,既促进了公民的理论教育,又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活动促进了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活动使政治生活课更加赋有生命力,让学生感受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真实性。活动使生活与哲学具有感染力,让学生感悟到哲学思维对于认识与解决问题的启发作用,加深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理解,也学会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学生不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成为知识的享受者。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让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自然,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选题是最难操作的一步,学生提出的公共问题较分散,而对“公共问题”的界定有时难以把握。还有,学生活动与有关部门的接待,活动时间,活动与教学的关系,项目听政的组织,学生应变能力等。我们在解决困难中成长。只有合作,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活动的完成,既需要借鉴别人东西,也需要自己去创新。

参考文献:

[1]施静娟.在政治教学中强化公民意识教育[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1).

[2]徐明.关于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1(24).

[3]杨建文.公民意识教育的艺术[J].新课程,2011(9).

[4]李洁.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内容[J].教育研究,2008(12).

[5]赵有权.结合政治课内容,加强公民意识教育[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0(1).

上一篇:让语文教学走向智慧下一篇:炼铁设备厂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