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2024-08-13

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工作总结(共12篇)

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1

浅谈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吴江区同里中学 孙建奎1

家庭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来挖掘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资源,为学校所用,让家长以自身的教育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各种活动中来,以期达到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促进家庭教育的提升与学生的生动活泼地发展。我校成为苏州市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后,围绕子课题《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依据家庭教育资源开放性、丰富性、随机性、整合和“隐性”资源的特点和家庭教育以学生为本、因地制宜、低耗高效的原则,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使家长作为人力资源进入到学校的教育中,从而形成一种开放、互动的教育模式。笔者就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建家长委员会,引导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成立家长委员会是促进学校与家长共同管理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有效办法。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不同阶层的家长组成了学校、班级两级委员会,健全组织,明确职责,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协调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从家长委员会着手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动员工作,使家长理解共同开发教育资源的责任和义务,让家长明白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只有通过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才更有利于自己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学校还要制定家长委员会制度,建立家校课程资源的相互转化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广泛交流与共享,使一部分家长主动申请提供某方面的资源,成为课程的积极建设者。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学校能更加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学校的困难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学校的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二、开办家长学校,传播新型家庭教育观念。

开办家长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家长素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家长学校不能流于形式,要制定家长学校的章程,并形成由学校领导、班主任、校外辅导员、教育专家形成的讲师团,例如我校与北京四中网校吴江分校共建家长学校,网校的专家、老师定期到学校开展家校活动。在办学过程中,强化考勤制度,评比优秀学员,真正达到鼓励先进,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家长学校的形式多样性,如聆听专家发言、专题讲座、家长经验谈、学生心声表白、家长与老师对话等形式。

(二)实施家庭教育课程,做好家长培训工作。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的家教意识增强,但是每年学校外来工子女逐渐增多,很多外来工子女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而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因此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因此我们积极利用好苏州市家庭教育读本,班主任采用相应的家庭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对家长分期分批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更多的家长懂得家庭教育课程的一些基本家教知识,了解家庭教育对子女良好人格的形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转变家长的人才观、教育观,形成与学校教育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这样既提高家教的效率,又促成了学校新课程的实施。

三、举办开放日活动,实现家校沟通零距离。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父母到子女所在班级参观授课,了解子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大课间活动时间,家长观看丰富多彩的师生大课间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以学生在校活动 1作者简介:中学高级教师 吴江区德育带头人 为主线,让家长真实、全面、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策略与取得的实绩,乃至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的细节,使家长对学校工作更理解、更支持,学校可以与家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家校合作伙伴关系。在开放日活动中学校同时召开家校“育人研讨会”,让家长就某方面教育子女成功经验作介绍交流,如:怎样让孩子觉得你是好爸爸、好妈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带孩子自由读写;谈孩子习惯的培养;给孩子的一封信等,家长的参与热情非常高,都能从自己家庭的实际出发,就某一方面谈自己的最深感触,成为我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笔宝贵资源。开放日活动,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家长间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使每个层次的家长都有一定的收获,提升家教水平,使家校之间产生亲和力和信任感,发挥家庭教育的应有功能。

四、开展亲子活动,融洽师生和家长的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优化的亲子关系,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但现实家庭中,缺乏的是积极健康的亲子沟通。很多家长受传统的不民主的家庭教育模式影响太深,家庭教育中命令多于商量,禁止多于提倡,体罚多于说理,贬低多于欣赏,孩子长期处于不被尊重的地位。

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别致的亲子活动。例如“关爱心连心”圆爱·中国梦大型公益活动走进同里中学。我校的老师、学生、家长及和TA34班成员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义工汇聚在体育馆,快乐游戏,传递关爱,平等对话,用心分享。“关爱心连心”大型公益活动以体验式学习方法为基本模式,通过游戏、练习、分享,让学生、家长、老师三者犹如一个团队,放下平日自己的身份、年龄、角色,回到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平等关系,通过一系列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感受和领悟更有效的沟通方法,接纳、欣赏和关怀别人,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激发教师的教育理想,建立崭新的人际关系,从而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社会。例如每年初二年级十岁青春仪式,我们邀请家长、老师和一起参加仪式活动,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感恩之心、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多和家长沟通。

举办这样的活动,更加融洽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促进互相理解、互信关爱,帮助同学们感受亲情,提升信心,激发潜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学生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仁美学生,活动受到了学校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利用网络平台资源,传播科学的家教行为。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互联网也成了许多家庭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性、快捷性和互动性,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家校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方式。为此我们学校网站中加入了家校合作的网页,把学校的整体情况,家校合作的组织、活动等制作成网页进行介绍,增设“家教信息”栏,收集国内外的先进家教理念和成功的家教经验,撰写成文,推荐给家长。也有从家长中收集到的家教心得、经验让家长互相学习,受到启发拓宽家庭教育的学习渠道;发表学生的各种“作品”、成果,以便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成长历程;学校教师还可以和家长通过电子邮件、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微博等,资源共享。家长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结对互助活动,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结对。通过结对活动,提高了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给一些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给一些家长提出忠告和帮助,让一些家长找到学习的榜样。

六、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发挥立体式育人功能。

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区大课堂,我们充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家长一起走进社区,开展义务服务。我们组织成立古镇“环保小分队”“先锋志愿岗”,为社区居民和游客讲解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家长一起捡垃圾、清理小广告,培养学生和家长的环保意识。组织学生家长一起走进金松岑纪念馆、陈去病故居等德育基地,学习我校创始人、著名爱国人士、国学大师金松岑先生的两条祖训“积金积银不如教子识字,肚中有真才天火烧不尽”、“勤劳第一、处事和平,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引导家长要有正确的家教理念,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通过参观陈去病故居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感悟陈去病的革命事迹,引导家长教育孩子要学名人、勤读书、为国作贡献。学生在社区接受教育的同时,社区教育工作也因为有了学生和家长的参与而增添活力,我们还与社区共同举办“假日学校”、书画展等,开展特色兴趣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家长指导孩子的能力。

七、使用德育记录卡,沟通学校、教师和家长的信息。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我们对每位学生都设有德育记录卡。德育记录卡分成两块,一块是在家的表现,包括家务劳动、孝敬长辈、生活自理、按时作息、作业情况等;一块是在校的表现,包括上课听讲、团结同学、热爱劳动、遵守校规等。每星期反馈一次,周五由班主任填好在校的表现,让孩子带回家,由家长对孩子在家的表现作出评价,也可对学校教育提出建议。实施德育记录卡,可让家长对孩子有个正确全面的了解,以便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同样可让教师对学生了解得更全面。德育记录卡让德育工作更有效。

总之,家庭作为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是学校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有效载体,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已经受到了广泛重视。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中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为学校服务,为家庭服务,为学生服务,还能通过家校之间的协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亲密的家校合作伙伴关系,达到全面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以及绝大多数家长教子育人的水平,与校方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营造更健康的成长空间,为孩子打造优质丰厚的人生奠定基础。

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2

1. 现状分析:学校课程领导力不容乐观

随着课改的深化, 课改中的一些瓶颈问题日渐浮现出来。如学校课程计划编制不够科学、课程建设与实施不够有效、课程评价不够规范、课程管理不够到位等。从这些现象与问题中折射出的是学校课程领导力亟待加强, 包括教育热诚的激发、课程观念的更新, 课程设计能力的提升, 课程领导素养的培育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势必会阻碍或延缓课改美好愿景的实现。

因此, 如何提升课程领导力亟待加大研究和思考的力度。但与其“坐”而论道”, 不如“做”而论道, 通过课程实践来探索尝试破解和诠释问题的解决途径不失为一种可为之路。

2. 以“项目”的方式来推进:当下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实践策略

那么, 为何采用“项目”的方式来破解课改难题, 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众所周知, 破解课改难题有多种途径, 有理论研究, 有实践探索。但即使在课改全面深化推进的今天, 人们依然对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之间的疏离无可奈何。实践中的困惑是很难从课程理论中寻找到鲜活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如何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基于我们正在开展的“上海市提升中小学 (幼儿园) 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 我们的回答是:根植学校实际, 以项目的方式开展行动研究, 通过“边实践、边研究”的方式, 以理论为指南, 更着重在实践逻辑层面, 实实在在地探索破解课改难题的迷津之路。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表明, 以项目的方式来深化课改, 解决难点问题, 的确是一种可行的实践策略。

3. 对“项目”的解析:“项目”与“课题”之异同

何为项目?通俗地说, 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 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下, 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作任务。这是项目管理中常见的对项目的界定。

相对于教育而言, 我们尝试以“项目”方式来深化课改, 是把项目作为一种行动方式, 一种工作策略来实施的。以上海为例, 当前积极推进的“上海市提升中小学 (幼儿园) 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 (以下分析均基于此项目, 简称“课程领导力”项目) , 就是力争在短时间内 (3年左右的时间) , 集聚全市各方力量, 各种资源, 针对当前课改在实施中遇到的困惑问题、难点问题, 进行合力攻坚的一个项目。通过项目这种方式, 寻找破解课改难题的路径和策略, 然后加以总结提炼, 上升到经验和规律层面, 从而发挥这些项目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 推动面上工作。

因此, 与一般意义上的课题不同, 课题只要达成研究目标, 完成研究内容即可, 是否与现实工作紧密相连并没有必然的要求。而我们所说的“项目”, 却与课改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它是“具有工作推进要求的研究, 是具有研究性质的工作”, 在工作中要有研究意识, 在研究中要思考如何推进工作, 这也正是项目的价值所在, 即“为了推进工作”, 工作本身要成为研究的过程。因此,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项目”是一种实践研究、应用研究, 而不是纯理论研究, 更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项目”本身的特点要求“求真务实”, 要求深深地扎根于教育实践, 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也是选择“项目”的方式来推进课改走向深度变革的一种实践策略的原因。

二、规划之路:立足于项目视角的关键步骤

1. 选择项目切入点:明确需要破解的问题

提升课程领导力, 包含诸多切入点。如, 可以从学校课程整体规划、教学的实施、课程的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切入, 但具体选择什么问题来解决, 还要从学校教育中碰到的实际难点和瓶颈问题入手。在选择项目研究的问题时, 总的原则是:以实践为导向, 选择可行、有研究价值的切入点加以突破。这需要在选择研究问题时, 要思考“为什么研究”的问题, 要明确为学校发展而研究, 为教师发展而研究, 为学生发展而研究。只有考虑到学校的发展基础和学生、教师、学校现实的发展需求, 以及发展中现存的阻碍等, 项目研究只有立意才会高, 研究的价值才会凸显, 研究的动力和信心才会更强烈。

2、定义项目目标:设定可行的“梦想蓝图”

史蒂芬·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中, 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任何创造实际是经过2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心智的创造”, 第二个层次才是“实际的创造”。其中心智的创造尤为重要, 因为它是创新的源头和起始, 难度更大, 更为难能可贵。就项目而言, 项目目标的设计就是一种典型的“心智的创造”, 而项目的具体实施就是“实际的创造”, 二者缺一不可, 前者尤为重要。

那么, 在探讨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时, 如何设定项目目标, 即在“心智的创造”层面规划“梦想蓝图”呢?我们的规划是:

(1) 着眼于课程改革在学校中推进的问题解决, 以课程实践的方式, 重点探索学校课程计划、学科建设、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这四方面面临的难点和关键问题。

(2) 旨在改善学校现行的课程状况, 指导并促进课程改革在学校的推行, 提升学校课程品质。

(3) 切实提升课程领导的意识和能力 (规划、执行、建设和评价的能力) , 实现课程领导从“应知”、“应为”到“愿为”、“能为”的转变。

3. 厘定项目边界:从课程视角系统思考项目研究内容

一个项目, 到底要研究哪些内容, 这是项目伊始首先要考虑的, 用专业术语来说, 即厘定项目边界。通俗地说, 就是从众多的研究内容中, 给项目画个圈, 看看哪些内容要研究, 哪些内容不要研究。

我们认为, 提升课程领导力最终目的是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其载体是课程, 因此项目内容设计要从课程系统来思考, 但作为一个项目又不能包罗万象。经梳理后, 我们将重点放在学校课程计划、学科建设、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这四个方面遇到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在此之下, 又分解若干相互关联的子项目, 如, 关于学校课程计划编制、评价与完善的研究;关于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关于教研团队建设的研究;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关于课程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的研究等。这些子项目看似从某个课程或教学维度切入, 但却是Sashkin所说的系统改革 (fix the system) 。我们希望借项目参与学校在某些方面的改变从而对整个上海市的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相关问题予以启示。

4. 设计项目技术路线:引领行动研究的步骤和方向

项目研究中, 实践者大多关注进度安排, 研究分工, 而研究技术路线的设计却往往被忽略, 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技术路线能引领研究的步骤和走向, 能较好地规避随意性的研究, 即想到哪里研究到哪里的现象。

那么什么是技术路线?简单说, 就是研究从这里到那里的路径。技术路线要对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进行设计。在思考技术路线时, 要回答三个问题:我们计划到哪里去——目标;我们现在在哪里——目前状况;我们如何达到那里——途径。

技术路线一般常用图形、表格等形式描述行动的步骤或相关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因其是一种结构化的规划方法, 所以, 具有清晰、高度概括和前瞻性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所学校在进行作业项目研究时设计的技术路线。有了该技术路线, 研究团队对如何达成研究目标不但做到“心中有数”, 而且形成了研究共识, 非常有利于项目的开展和推进。

三、付诸实践之行动:推进项目实施的“艺术”和“技术”

“领导力就是动员大家为了共同的愿景努力奋斗的艺术”。提升课程学校领导力的实践, 涉及学校内外的诸多人员和一项项具体任务, 因此, 实施中不但要有“艺术”, 还要有“技术”。

1. 项目实施的“艺术”:凝聚人心

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 项目是否走得稳健, 其强大的推动力是把项目团队成员凝聚在一起。

首先, 在思想上整合,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创造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氛围, 增强项目团队的整合力和个体的驱动力。

其次, 在行动上整合, 优化项目的管理力。项目高效地推进, 需要项目成员对项目有认同感, 这就需要增强项目成员的责任意识, 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 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控制。尽量减少无效管理和无效举措, 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切近实际, 更加具有操作性。

再次, 从价值实现上整合, 激发项目活力。要通过项目价值和个体价值的整合, 唤起项目成员的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使项目成员的潜能获得解放, 进而为项目目标的实现积极工作。

2. 项目实施的“技术”:及时跟踪“进度”与“质量”

“期限、质量和成本”一向被看做是项目管理的三大基石, 质量更是项目的生命。在项目研究中, 将愿景与假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达成, 其中很重要的工作是要抓好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而这些取决于过程的把握及对问题的应对上。以下具体策略可有助于项目的“掌控”。

(1) 建立工作分解, 使进度“可控”

首先, 建立工作分解结构, 把任务分解成“英寸大小的小圆石”, 即把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 缩小研究的里程碑, 让项目研究者每完成一个小任务有成就感, 同时又会激发向下一个任务进军的热情。

其次, 制定项目工作进度表, 即按照工作流程分解, 或者按照系统论的方法进行结构分解。工作进度表有助于按照预期的时间节点向前推进。

(2) 建立质量跟踪制度, 让过程“看得见”

在上海市“提升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中, 我们建立了质量跟踪制度, 通过多种方式对项目的研究与管理进行监控, 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并给予指导。

如, 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讨, 包括跨学段的同一子项目研讨以及同一学段的不同子项目研讨的方式。这些研讨方式各有所长, 结合起来运用, 兼顾了项目交流的深度和交流的广度。既为项目学校间搭建了交流平台, 互相启发借鉴, 同时又有利于及时了解项目学校的进展情况, 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正方向和思路。

又如, 组织项目指导专家每月一次到子项目学校现场指导, 专家指导的过程就是对学校项目的跟踪与管理的过程。

此外, 我们还组织多方联合现场调研, 通过多方联合会诊的方式, 现场问诊把脉, 答疑解惑, 既提供了现场专业指导服务, 同时又及时了解了项目的进展, 为后续的研究提出建议。

(3) 建立信息上报制度, 积累过程性资料

要及时收集项目进展信息, 并及时归档。如学校研究的全程记录, 项目的研讨记录、案例、课堂实录等。这些过程性的资料对梳理与反思研究中的问题, 总结经验非常具有“解释性”的价值。

四、“做”而论道:基于行动研究的实践反思

反思是教育行动研究中一个日益显著的特征。无论是哪种取向的行动研究, 反思已成为运用这一研究的核心手段。反思既有对过程中经验的梳理提炼, 又有对过程中不足的思考和改进。在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项目研究实践中中, 我们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1. 项目的深化:开展持续的反思性对话和行动改进

提升课程领导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在过程中持续地开展反思性对话, 以“问题”作为项目研究的起点, 以“解决问题”为研究的终点。通过持续对话, 突破个人思维与视角的“瓶颈”, 在澄清问题中, 形成共识和理解;在专家指导、同伴互助中明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措施;在实施中通过行动改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 最终达到共同提升, 共同发展。

2. 项目的保障:整合各方支持力量, 形成合力

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并非意味着学校个体独立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而是需要整个教育系统形成合力来解决课改中的问题。因此, 要协调和整合好教育行政、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实施者的力量, 形成研究的共同体, 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优势, 面对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来开展创造性的实践。

3. 项目的推广:总结出“最优实践” (Best Prac-tice) , 及时辐射

项目的价值在于产生“生产力”, 因此, 基于项目的研究, 要从中总结出课程领导的最优实践, 总结出规律来, 并通过组织有效的培训, 使项目的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发挥辐射作用。这意味着, 其他学校如果照着这样去做, 也能够实现提升学校课程领导之道, 让更多的校长成为更为有效的领导者, 这就是项目以点带面的应用价值。

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项目课程     工作任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课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项目课程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并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根据现实的职业活动过程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理论和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联合,努力培养专业技能强的综合素质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介绍

国内外很多专家对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和理论还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我国积极借鉴了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经验,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这项教学方法在中国高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所谓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主要指一件电子产品或者一个汽车故障的排除项目,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项目课程就是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分析和解构,设置相应的课程,根据职业的要求和特点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这种教育模式加强了工作任务和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课程结构和工作结构之间的联系,达到两者之间的和谐共存。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完成都需要获得一个具有价值的产品作为依托,这些项目具有独特性、完整性。这种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项目课程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并开始形成了以实现职业活动的各种重点工作任务为重点的内容。项目课程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在职业活动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就业岗位的需要,通过知识理论学习,培养学生技能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是当今我国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也适应了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项目课程最初是由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提出来的,为了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这些国家率先提出了职业导向的教学模式,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德国的“学习领域”都是项目课程的产物。在这些课程理论的支撑下,职业教育项目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因此,把项目课程教学法引入到我国高等教育中来很重要,有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性人才。

二、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原则

(一)在工作任务的要求下確定课程体系

在设置课程时,应该根据相应的工作任务,按照职业群中的不同工作岗位进行划分,根据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设计相应的课程,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工作体验,从面试、培训到正式上岗,让学生较早地接触到工作,促进学生从学习者向工作者的完美转变。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设计,应该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合进行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可操作性强,应该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的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力开发职业教育项目课程,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社会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根据职业教育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职业教育教学的课程方案,然后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实践。通过企业的积极参与,一方面,有利于让企业更早地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更早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二)结合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

职业能力不仅指的是操作技能或者专业能力,还包括综合素质。在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构建优秀的能力。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主要是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此构建和组织课程内容,在工作任务的指导下,把职业的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实践理论结合起来。面临复杂的职场环境,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

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容包括相关的职业工作中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一些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首先从基于工作任务的生产环节开始,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职业中具有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内容。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有着一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于一个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项目来说,特别是理科类的课题,应该先让学生深入学习这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精通某一专业知识之后,就可以通过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学习,进行实践训练,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一些实训课都是集体教学,缺乏个性指导,为此,应该增加相应的特色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单独学习的机会,独立自主开展更多的工作项目,锻炼自身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训环节是高职教育中的特色环节,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把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大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

(三)在工作过程中确定课程顺序

项目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工作过程,体现出完整性、开放性的特点。根据典型产品的特点,设计课程活动、组织教学任务,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只有把工作任务和知识技能联系起来,才能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不管是职业教育的项目还是项目课程的具体内容,都必须明确职业教育项目的课程任务,然后制定相关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计划,实施职业,接着实施职业教育项目课程计划,最后对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效果进行评价。这是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项目,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结合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企业中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工作环节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明确区分具体的或者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应该贯彻到企业生产活动中,并与职业教学目标连接起来。企业要重视职业工作的完整性,尽力构建一种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综合项目课程。

三、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积极作用

(一)推动传统课程的改革,发挥项目教学的优势

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模式,是对传统课程的彻底改造和创新,这一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现了职业教育“培育就业能力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在项目课程的教学中,教学项目来源于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按照工作的流程和逻辑来构建相应的教学框架。项目教学法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训课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推动教学形式的创新,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项目课程要求在项目问题中学习,在任务中学习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推进了高校教学的改革,还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项目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行动导向”“任务驱动”,这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原则,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项目教学法不仅注重理论教學,也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这样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原则为:在工作任务的要求下确定课程体系,结合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在工作过程中确定课程顺序。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传统课程的改革,发挥项目教学的优势,推动教学形式的创新,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职业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6(22):46-50.

[2]蔡进,周晋.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J].网络财富,2009(21):62-63.

[3]龙艳红,兰蔚.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115-116.

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4

(2014年第八期)

思南县香坝民族小学 2014年10月22日

教育局陈静书记到香坝小学调研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广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2014年10月22日,县教育局党组书记陈静一行前来我校调研。

10月22日下午,张俊校长就我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0、1、2、3、4、5”管理办法、“创星超市”、“拼搏少年”和首届百名校园星的培养等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

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5

闽教高〔2011〕46号

发布时间:2011-5-30 14:38:41字体显示:[大] [中] [小]点击:139

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推动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福建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闽教高〔2007〕48号)和《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与建设工程》(闽政办〔2008〕59号)实施工作,今年将继续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

2011年我省将开展省级第七批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等项目的推荐与遴选工作。各校应按照《福建省高等学校2011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的要求,切实做好建设规划,制定相关工作办法,高质量完成推荐和申报工作,并按时报送相关材料,逾期将不再受理。

二、申报原则

项目申报采取等额推荐和非等额推荐方式申报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其中,9所省重点建设高校和11所国家级及省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采取等额推荐方式申报省级项目,我厅予以审核确认,不再参加评审;非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和非国家级及省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采取非等额推荐方式申报,划出单独指标,经过评审确定。

三、评审程序

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学校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公示和省教育厅审核后公布。

四、材料申报及时间

请各高校于2011年6月25日前将学校申报公文、项目申报表(推荐表)、汇总表一式五份寄送至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gdjyc2009@sina.com,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罗立仪、林金贵,联系电话:01458、87833265,87846780(传真)。591-8709

附件:福建省高等学校2011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自查报告 篇6

为了使我校教师能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使之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使我们贫困山村的孩子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潮流,为发展我校的教育更好地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现将我校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自查情况做一简要的汇报:

一、学校狠抓了教师二级培训

学校有计划地组织了远程教育教师二级培训,通过培训,我校的教师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上有大的提高,大多数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这一新型的知识:从系统的简单操作、文字的输入、文件的管理、图象的处理……这些简单的操作到电子表格的处理、幻灯片的制作、上网、再到IP数据的接收、编排、运用和软件的使用都有系统的了解和提高。二级培训做到了有计划、有记录、有笔记、有教案。

二、组织管理情况: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的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设备使用记录表》《资源接受记录表》《资源使用记录表》《工作人员职责》《设备维护记录表》《资源使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三、设备的使用和资源的运用

我校与2004年9月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2005年9月由于学校的建设,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设备撤停保存,又于2006年9月新校建成后在全校使用。项目配备后,对设备登记造册,实行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建立相关制度,并把重点放在光盘教学上。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的运用,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改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学习风气得到极大的改观,使我们的学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看到了我们和外面的差距,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现代远程教育的运用,对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如猛虎添翼,似骏马飞奔,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运用好这一现代通讯工具,一些抽象的、无法用语言讲解清楚的问题,应用光盘教学,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

四、存在的问题

用于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资金短缺,经费的投入不够。

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自查报告

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7

为了总结教育科研基地工作的经验, 推进全市基础教育项目研究基地工作的发展, 4月23日台州市教科所在温岭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项目研究基地学校会议工作会议。各县 (市、区) 教科所 (室) 负责人和台州市首批34所基础教育项目研究基地学校的校长以及教科室主任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商讨了今后一段时期项目研究应开展的工作, 布置了教师小课题研究申报工作, 进行了项目研究基地授牌仪式。

赵凌云所长在会提出了“七个一”的要求:“形成一种理念;制定一个规划;突出一个主题;健全一组制度;生成一门课程;结出一批硕果;造就一批专家”, 为基础教育项目研究基地建设指明了积极的方向。

基地实行三年任期制, 并定期考核。

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 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一、项目教学法概念

项目教学法由于其目标性强,具有真实性学习的体验,动态性学习跟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广泛应用在各学科教学中,尤其是应用型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得到诱人的教学成果。

本文对项目教学法的诠释为:将教学中的一个章节设为一个目标,通过分配教学项目进行有规划的教学活动,为了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这样能够发掘学生主导性,从实践层面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项目教学法的总体目标是:教师不是一味地传授书面知识,更多是在通过课堂引申出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动手实践,追求知识的应用。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学生不用完全按照教师课程的安排和讲授按部就班的学习,而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得到问题答案,并展开对自我学习的评价。通俗地理解,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自主学习,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计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将具体学习内容当作一个小目标,有计划、有方向的向目标出发。通过设计课业项目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如:自学能力、解决问题和评断分析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此教学法是一种国外所推广的方法,一般应用在职业学校比较多,如在德国职业学校或在职业培训中心。因为职业学校的实用性学科偏多,学习项目作为学习的基本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现项目的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学生也得益于学习实践。而在我国理工学科院校应用很广,如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实战前景。

项目教学法的基础是设计出一个具体的教学项目或者是学习项目,即一个人人参与的集学习、创作于一体的任务。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项目应是针对某一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任务。

二、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实施

统筹项目教学的设计要求和原则下,同时考量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特点,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利用Word2003编辑美术校报”这一节为例,来具体探索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1.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明确章节项目内容。在清晰的项目主题下,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教师把项目设计任务书——“美术校报”让每位学生看到,然后让学生开动脑子,在实践与书本之间找到解决的作品方案;学生再把自己设计出的主题方案书提交给教师;教师批阅学生的方案设计书基础下,给他们完善设计方案,做好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

此准备阶段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背景知识的准备。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2.任务细化,以小组的形式分配任务。为将课程主要项目的开展,并发挥优势,通过大家课堂讨论,分配小组,成立组长负责人,进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细化任务,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设计中来。在美术校报案例要求下,教师把任务分配给学生,①案例分析,在共同讨论分析下,商定确定制作方案;②收集整理需要的材料,依据制作方案查找相关资料素材。以项目组的形式明确好各自任务后,每位同学实施分工合作,如此以细化的工作方式,可以让每位同学得到应有的锻炼。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旦发生突出的事情,要及时分析问题所在,吸取优点,看到不足,同时以鼓励的方式教育为主。一般会出现以下问题:①不合理的整个版面布局;②图片美感形式单一;③小组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使得作品很乱,没有方向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的讨论,以合作的形式为主:①合理安排图片的嵌入方式;②参考构图知识合理布局版式;③养成相互合作,发挥团队精神,高效完成设计任务。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个动态的,需要依据学习动态过程来安排,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指导,让孩子有着好学的热情。

此阶段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承担组织和引导教学的角色,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总之,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3.评价项目教学效果。完成任务也告之课程项目完成,教师要将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多媒体的控制平台汇总过来,然后找到典型,并将这些典型回放到每位同学的电脑上,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经验和不足。开展项目教学过程中效果评价有着复杂性,需要老师根据具体的情况开展评价,有时候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要结合过程和结果一起来评价。因此,老师要依据项目的动态发展变化来做出相应的项目评价表,从多个维度做出合理的评价,以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分等3方面的综合得分对每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此过程评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个人的自信心,同时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也可改进课程或教学的设计,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徐涵. 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 职教论坛, 2009(10).

[2]王新芳.项目教学法实施策略分析[J]. 考试期刊,2010(5).

[3]倪建国.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的应用研究[J]. 教育界,2009(6).

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9

成交公告

一、项目相关情况

项目名称:太和县特殊教育学校康复中心设备配置询价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THXCG20180150-1 采购方式:询价采购

采购公告发布日期:2018年7月11日 采购日期:2018年7月19日

成交供应商名称:安徽凯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

: 左

成交供应商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蒙城北路2055号华孚商业广场325

成交金额:495080.00元 服务期:60日历天内交付安装

主要成交标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服务要求:符合采购需求

评审委员会名单:李伟、马连珍、冯堃 采购人名称:太和县特殊教育学校 地址:太和县经济开发区姜寨 联系人: 王素丽

联系方式:***

采购机构名称:安徽省华都咨询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亳州市经济开发区国购汇金广场B座11楼 项目负责人:王工

联系电话:0558-5111848 ***

公告期限:2018年7月20日至2018年7月23日 若供应商对上述结果有异议,可在成交期限届满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在工作时间向太和县特殊教育学校或安徽省华都咨询工程有限公司提出质疑,质疑材料递交地址:太和县经济开发区姜寨或亳州市经济开发区国购汇金广场B座

1楼,联系电话: *** ***

若供应商对质疑处理意见有异议,可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向太和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提出投诉。

二、质疑提起的条件及不予受理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财政部《政府采购质疑和投诉办法》等法律法规,现将质疑提起的条件及不予受理的情形告知如下:

(一)质疑应以书面形式实名提出,书面质疑材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质疑人的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2、采购人名称、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包别号(如有);

3、被质疑人名称;

4、具体的质疑事项、基本事实及必要的证明材料;

5、明确的请求及主张;

6、必要的法律依据;

7、提起质疑的日期。

质疑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需有委托授权书)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1、提起质疑的主体不是参与该政府采购项目活动的供应商;

2、提起质疑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

3、质疑材料不完整的;

4、质疑事项含有主观猜测等内容且未提供有效线索、难以查证的;

5、对其他供应商的投标文件详细内容质疑,无法提供合法来源渠道的;

三、其他

特此公告。

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10

为贯彻落实国家禁毒办等18部门《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市关于开展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试点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加大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构建学校禁毒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禁毒法》和市禁毒办《2012年全市禁毒宣传教育重点工作》(武禁毒办【2012】 5号)要求,认真履行教育法定职责,按照“六个突出,六个着力”(即:突出课堂教学,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突出知行统一,着力抓好实践体验;突出教师培训,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突出过程考查,着力强化知识掌握;突出协作共育,着力构建多方合力;突出舆论宣传,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大中小学生禁毒宣传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打牢终生远离毒品的思想根基,增强学生拒毒防毒能力,巩固“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成果,促进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1.项目实施做到“五个全覆盖”,即:覆盖全市各城区、覆盖全学段学校(市属普通[成人]高校、中专[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覆盖全体教师,覆盖全体学生,覆盖全体学生家庭。

2.项目推进力求“五个100%",即:校园100%无毒品,学生100%不吸毒,学生禁毒知识知晓率100%,教师禁毒知识知晓率100%,学生家长禁毒知识知晓率100%。

3.项目效果实现“五个进一步”,即: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生禁毒宣传教育方式和手段进一步丰富,教师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家校同心禁毒合力进一步强化,学生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工作任务

1.抓实课堂教学,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按照《禁毒法》、《国家禁毒委、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禁毒委发[2002]13号)和全市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要求,科学、合理安排禁毒宣传教育教学时间和内容;在学科课程中有机渗透禁毒宣传教育内容,开展吸毒,吸烟及酗酒危害专题教育,确保禁毒宣传教育课教学时间、讲授内容和授课教师“三落实”.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学生德育和职Ⅲ理想与生涯规划教育,强化禁毒宣传。市属高校将禁毒宣传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确保禁毒知识人人知晓。上好新学期第一堂毒品预防教育课,引导大中小学生理解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就是一种幸福,珍惜今天的幸福,为了明天的幸福而远离毒品。从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

方式入手,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班会、队会、开学、散学等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从拒绝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做起,以阳光心态面对学习、生活、成长,在努力进步中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强调知行统一,着力抓好实践体验。充分利用重点时段(暑假、春秋季开学、双休日、6月份的禁毒宣传月、9月份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12.1”世界防止艾滋病日、“12.4”法制宣传日)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间,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武汉禁毒教育基地和戒毒所,开展社会调查和直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法守法和识毒防毒意识,增强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努力做到用知识和技能远离毒品,快乐学习,积极生活,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参观武汉禁毒教育基地及“青春闪耀〃高校学子参观禁毒教育基地”活动。

3.加强教师培训,着力优化师资队伍。将禁毒宣传教育列入区级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教师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水平。

4.注重过程考查,着力强化知识掌握。将禁毒宣传教育内容列入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学业考试内容,切实提高学生

禁毒知识的掌握、巩固成效。

5.突出协作共育,着力构建多方合力。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禁毒宣传教育网络为依托,结合“课外访万家”工作、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禁毒知识,引导家长在拒毒防毒上作孩子表率。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加强与禁毒办、妇联、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协作,深入开展“谭纪雄小组”法制宣传进校园、学校社区“和谐共建,同心育人”、“小手牵大手”。“不让毒品进我家”、“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积极组建大学生禁毒志愿者队伍,将学生禁毒宣传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实现禁毒宣传教育时间和空间上的无缝对接。

6.加大舆论宣传,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健全和完善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信息沟通反馈制度。充分发挥《禁毒周刊》的宣传阵地作用和各级“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校园网、班级博客等途径,加强舆论宣传,注重先进典型的培植和成功经验的推介。积极争取市、区禁毒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配合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步骤

1.全面启动阶段(2012年3月):成立市、区、校三级禁毒 宣传教育进校园试点项目领导小组,举行启动仪式全面启动该项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4—11月):全面组织实施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试点项目;加强过程督查,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3。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2月底):全面总结、考核禁毒宣传教育试点项目实施情况,接受省、市禁毒办检查验收。

五、考核办法

1.考核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按照科学的评估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考核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2.考核内容与方式。(1)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及是否按时间进度开展;(3)项目获得的成果、师资队伍培训及取得的社会影响力等;(4)考核采取看,听、问,查、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考核程序。2012年11月20日前,各单位撰写总结报告,整理资料台账,向市教育局提出验收申请(申请报告、总结报告、资料台账目录,各一式1份).2012年12月上中旬,市教育局组织对各区、校试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其结果将进行综合排名。

六、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将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试点项目纳入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范畴。市教育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

任组长、负总责,局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具体抓,宣传部、财务处、教师工作处、基础教育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高等教育处、督导室、市教科院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禁毒宣传教育进学校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各区、校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构建市、区、校“三级联动’,工作运行机制,实现资源有效整合、职能有机融合、信息有序汇合、工作有力配合,确保禁毒宣传教育进学校试点项目有组织、有计划实施。

2.提供必要经费保障。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德育专项资金,用于本级禁毒宣传教育进学校试点项目。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公用经费支出范围,将本校实施禁毒宣传教育进学校试点项目所需经费从公用经费中列支,为禁毒宣传教育师资培训、调研考察、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表彰奖励提供经费保障。

3.强化全程指导督查。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禁毒宣传教育进学校试点项目纳入督导评估范畴,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重点是区校实施情况、项目推进情况、完成情况等。对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的区、校及贡献突出的个人,将予以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进度滞后的区、校,将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建立市、区、校三级沟通反馈机制,实时掌握禁毒宣传教育进学校试点项目实施进程。

各中小学校:

根据武汉市禁毒办《关于开展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武禁毒办[2012)4号)精神,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武汉市禁毒宣传教育进学校试点项目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禁毒宣传教育进学校”要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有总结;

2、要保存好活动资料;

3、各中学和中心小学要在6月30日以前将“禁毒宣传月”工作总结上交局基教科;在11月30日以前将“禁毒宣传教育进学校”工作方案和总结上交局基教科(以街乡镇教育总支和直属学校为单位集中上交)。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 篇11

传统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开展。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以听讲、讨论、阅读、背诵、理解、书面练习为主。这种学校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职业教育实训课与理论课的划分,同时也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

职教项目课程的提出。正是以工作结构为主线整合了理论与实践。以学生活动为主组织教学。所以,职教项目课程以小组教学为主要形式来组织实施,以便于建立弹性化的活动教学方式。小组教学开展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分组的标准。以何种标准来划分小组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确保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形成学生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分组应坚持平衡划分原则,即将不同能力、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有利于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还便于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

2小组成员要不要固定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可能还存在争议,部分人反对形成固定的小组,认为固定的分组不利于班级学生间发展广泛的合作关系。在笔者看来,应该形成相对固定的小组,既能保证学生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又要保证学生合作关系的广泛性。

3小组的规模设计。小组规模会影响小组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果小组中人数过多,就无法保证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项目活动中,而小组中人数过少,则会形成过多的小组,不利于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的分配。因此,小组的规模应该根据项目情况和教学要求来调整。

4教师需提高小组管理能力。在原来的班级授课形式下。教师主要是讲授知识以及管理班级纪律。而小组教学中,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开展活动,教师要负责组织、安排、指导和管理各个小组的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方法,提高管理能力,避免对小组管理过于严格,或者放任自流。

而对于小组管理,教师也可以引入企业等工作场景的管理模式,例如将各小组及其成员分别根据项目需要委任为“经理”、“部长”等,不仅使教师能有效管理学生,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管理他人的能力,有利于职业角色的定位。

二、教学方法

传统课程中,教师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即使是实训课教学也把重点放在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上,学生的操作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粗略的尝试。很难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发展,突出工作实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发挥项目课程的效果。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握讲授法的运用时机。虽然讲授法已经不是项目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它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的制作、讨论等活动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因此,讲授法的运用时机需要教师仔细把握。

2把握理论的切入时机。项目课程虽然非常注重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而是结合工作任务来讲解理论,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打破过去单一讲解理论的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何时讲解理论也非常重要。根据项目课程理论的研究,我们知道在工作任务整合的框架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实践性问题,主要有两类:学生迫切需要理解实践过程所产生的问题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切人理论的时机,应该选择在学生产生这两类问题时,而实践性问题的出现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3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的,项目中理论知识负载于工作任务,理论的选取必须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工作任务本身详细阐述,为学生理论学习提供坚实载体。要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并提醒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上而不是知识,教学最终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务。

4活动设计。项目课程中的“项目”主要是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产品、服务等来开发,项目课程计划提供给教师的都是形式化工作任务,不能直接在教学中展开。而且不同学校间由于实训条件的差异,对同一专业教学的侧重也不尽相同。教师需要根据本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典型产品、服务等来设计具体的活动,使工作任务从形式化到具体化,这样,将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情景设计

传统的职教课程实施并不注重情景对教学的作用。项目教学按照真实性学习的原理,以来源于企业真实情景的项目为中心组织,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课程的功能。项目不一定要求是真实的,如能提高教学质量,模拟项目也可以。因此,在职教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学情景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将影响教学的实施效果。

项目课程的情景设计可以划分为静态情景设计和动态情景设计两类,项目教学教室就属于静态情景,它是指为学生创设的静态、物化的教学情景。而动态情景指为学生创设的动态的、相对弹性化的问题情景、学习氛围等。项目课程的教学情景设计策略应关注几点:

1项目教学教室。过去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室和实训室或实训中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在不同的场所,两者难以结合。因此,在项目课程的教学情景设计中。需要建立融理论讲授与学生操练、讨论等功能于一体的“项目教学教室”。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场所,为项目教学开展提供了便利。

2设计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是项目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时机设计问题情景,可以利用适当的工作实际问题导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同样,适当的实践性问题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激发起理论思考、理论学习的动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营造学习氛围。项目课程的小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下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在项目教学情景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探究活动、讨论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训工位、实训设备的配置。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非常注重实践学习,并且强调“做中学”的理念,大量的教学和学习活动都要让学生生产典型产品、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对实训设备、实训工位的要求非常严格。

四、课程实施评价

项目课程的评价应指向学生在项目课程实施中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个学生在各项目开展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等。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评价。因此,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是过程性评价,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项目课程实施的评价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教学非常注重终结性评价,以成败论英雄。项目课程的实施不仅注重最终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每个项目结束时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没能完成要求的学生要进行补课,从而防止出现问题累积的情况。阶段性评价的运用就保证了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职业教育毕竟是要让学生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其教学目标属于刚性目标。因此终结性评价也有重要作用,不应该完全否定终结性评价。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确保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

2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小组教学是项目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开展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项目活动,因此要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小组评价的运用,有助于激发班级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动关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在对小组评价的同时,对学生个体也要进行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将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作为其个人评价的重要组成。将学生的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联系起来,既关注小组活动的开展。又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项目课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而在评价中也应该将应知和应会结合起来评价。同时,还要考虑两者的结合点,教师应该利用实践性问题进行考评。

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学校工作总结 篇12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 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地发展, 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北京市高校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 (以下简称“高参小”) 项目的支持帮助下, 我们改变传统的资料观念, 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为丰富学校课程提供可能。

学校开设了科学创新、体育健康、艺术审美、数学思维、语言文化、品格修养等特色校本多元课程, 课程内容呈现多样性、选择性、层级性和特色性, 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 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将教育内容最大化, 使教育与社会自然紧密联系, 给学生更生态的课堂, 注重学生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科技创新让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科学探索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以动手和探究为核心, 用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知识,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在“高参小”项目引领下, 教师以“学习—实践—思考”为主线, 对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 编写了一整套科技探索教材。从故事引入,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讲解科学原理知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进一步验证科学原理, 以进一步加深印象, 通过课后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加深认识、扩大知识面。全面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素养。

每周五是学校科技日的大走班时间, 学生们走进各种科学创新的课堂中, 科学技术小组、车模社团、小牛顿实验室、海洋奥秘小分队、机器人社团……开开心心地学唱着一首首科普小歌谣, 认认真真地尝试着一项项科学小实验, 真真切切地感受着日常生活中的科普小常识, 他们在玩中学, 在玩中用, 体验动手实践, 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兴趣与向往, 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他们真正领悟科普的精髓, 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与力量……

二、体育健康, 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

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 遵循培养健全人格、优雅行为、坚实基础、出色智慧的目标, 学校融合健康心理、健美操、篮球、足球、跆拳道等多项课程。在北京联合大学 (以下称“联大”) “高参小”项目支持下, 通过课程实施, 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健康成长,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每周的课后一小时时间, 学生们纷纷换上跆拳道服、健美操服或篮球队、足球队的队服, 开始一小时的体育健康课程。跆拳道馆内, 他们的一招一式都体现出跆拳道的精神: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健身房中, 健美操小运动员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动作整齐有力, 用身姿诠释着优雅, 用别致的造型展现着力和美的结合……

丰富多彩的体育健康活动, 强化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团结、快乐、失败、成功, 增强荣誉感和自信心。在市级健美操比赛中, 120名一年级学生带来的健身操活力四射, 动感十足, 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三、艺术审美, 让学生浸润美育的滋养

美是客观存在的, 只有具备善于发现的双眼和善于感受的心灵, 才能体验到艺术的美。因此, 要懂得美、欣赏美, 提高审美鉴别能力, 就必须从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开始抓起。为此, 学校在联大“高参小”项目支持下开设艺术审美类特色课程, 包括舞蹈队、合唱队、电钢琴小组、小主持人班、创意手工、快乐京剧社团、英语儿童剧团等。

每周的课后一小时时间, 学生们来到丰富多彩的各个艺术审美课堂中, 了解美, 认识美, 感受美, 创造美……每到这个时候, 一朵朵艺术的鲜花不断绽放:画笔与纸接触的绘画瞬间, 小脚尖与地板接触的舞动瞬间, 小手指与琴键接触的演奏瞬间, 小演员与角色接触的演绎瞬间, 彩泥与小手指接触的揉捏瞬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 一个个舒展柔美的动作, 一首首悦耳动听的天籁, 一件件精致形象的彩泥作品, 他们用艺术勾画出一个又一个宝贵的七彩童年。

艺术审美课程, 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 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对艺术作品进行直接的感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 并且培养起融入美于心灵的习惯。多次市、区级艺术节比赛中, 学生都取得了好成绩。特别是一年级舞蹈社团的舞蹈—《快乐的小羊羔》, 在艺术节比赛中获得了全区一等奖。

四、数学思维, 让学生打开思维的空间

目前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而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在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因此加强数学思维的培养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开设数学思维特色课程, 就是从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每周一的兴趣班时间, 教师借助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升华。数学思维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渐渐具有了严谨的思维能力、科学的逻辑能力, 多次在数学竞赛比赛中获奖。

五、语言文化, 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

书是甜的, 朗读是快乐的, 阅读是享受的。在语言文化特色课程中, 总是有那么多看不尽的精美书籍, 读不完的有趣故事, 体验不够的风情文化……在联大“高参小”项目支持下开设的国学课更是深受学生喜爱, 同学们读经诵典, 徜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明理之要必在读书”, 阅读是“心灵的教育”。学校开展了海量阅读工程“五读机制”:学生们的每一天, 都是在诵读圣贤经典中开始的。进校, 晨读讲解, 他们认真收听经典著作讲解, 用心诵读,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午休, 自荐欣赏, 他们通过学校广播进行“经典图书联播”活动;放学, 吟诵品味,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 在《论语》的诵读声中离开学校, 结束一日校园生活;每周三下午课后, 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他们坐在自己的教室里, 静静地阅读, 细细地品味, 60 分钟的光阴, 他们在书海中徜徉;回家, 自主阅读。全校还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 如“创编新童谣”“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系列讲演、“经典图书联播”等活动, 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获奖。教师们鼓励学生积极向全校同学推荐好书, 分享读书的故事。

家长们都说, 现在孩子讲话时会引经据典了, 渐渐有了书卷之气, 儒雅之风。

六、品格修养, 让学生树立良好风貌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可以使他们对祖国的未来进行反哺报答, 提升学生的民族感情。因此, 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品格修养特色课程的开展, 贯穿于学生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早晨, 值周老师和礼仪生都会向走进学校大门的学生亲切问好, 真诚地鞠躬, 这就是以身示范。每周一全校师生在国旗下集会, 共同进行主题教育活动, “为学”的目的是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 而这种做人就是指对自身人品、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首先要学会做人, 清净自身, 贡献社会, 知恩图报, 做一个品行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学校的广播分早晨和中午两次, 结合《弟子规》《论语》和“一日箴言”的讲解, 对学生进行品格修养的教育。

一声真诚的问候, 一个甜美的微笑, 一个敬意的鞠躬, 一个竖起的拇指, 一次愉快的合作, 一次温暖的帮助……都是学生良好品格和修养的体现。

上一篇:十月份工作总结 物流组装部门下一篇:供销社xx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