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调研报告格式(共9篇)
课程调研报告格式 篇1
课程调研报告格式
一、撰写调查报告,要做到以下几点:
1、着力点要明确:
首先,要深入调查,占有材料。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为此,就应该亲自了解第一手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点”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材料,又要了解反而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如上例中,同学们就要认真回顾平时手头搜集到的有关于“勤俭是美德,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奢侈浪费导致事业失败”方面的详细资料。
其次,要认真分析,找出规律。这是调查的目的。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总结出事物的规律。此例中,除了要有具体的事例或数据外,还要对占有的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总结,如以“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勤劳节俭、合理消费”为门类加以归纳,从中找出规律性。
再次,要立场正确,观点鲜明。调查报告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如上例中,调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乱花钱、互相攀比、超前消费等不良习惯和问题。
最后,要概括事实,有叙有议。不能光罗列现象,而且要适当地进行分析、议论,阐述观点。如上例,在做到有事例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社会原理进行理性分析,分析要观点全面。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二、范文: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我们于年月~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煻杂谡庖蝗鲜兜恼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
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课程调研报告格式 篇2
现代社会正逐步进入“读图时代”。有研究表明, 人们从外部获取的信息有80%是通过视觉通道 (1) 。网络课程是一种视觉媒体教程, 教学主要通过网页这种视觉载体来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视觉感知。而学习者主要通过网络课程的界面来接受、获得信息, 良好的人机界面, 能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合理的安排页面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 更乐意去学习。既然, 网络教学中学习者更多的是靠视觉去感知学习信息, 那么网络课程界面的视觉设计无疑是影响网络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格式塔是研究“形”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它认为任何“形”都是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结构, 而且与视知觉活动密不可分。因此, 研究格式塔理论与页面设计的关系, 对我们更好地设计网络课程的界面具有启发作用。
二、格式塔理论概述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 中文最与之匹配的词为“完形”。所谓的形, 它既不是指外物的形状, 也不是指艺术理论中笼统的形式, 而是指经知觉活动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由此可以看出, 格式塔在提及“形”的时候, 的确非常强调它的完整性。格式塔理论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 它大力强调事物的整体组织, 反对将整体分割成局部, 反对用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看待事物, 这样会“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它认为:格式塔, 虽说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 但是整体并不是部分机械的相加。相反, 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一观点, 来源于人类的视觉感知规律。格式塔研究就起源于对视知觉现象的研究, 在视知觉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正如考夫卡所言“格式塔学说不只是一种知觉的学说, 它甚至也不只是一种心理学理论。然而它却起源于一种对知觉的研究, 而且在已进行的实验工作中, 比较成功的部分, 就是由于对知觉进行的研究所提供的。” (2)
三、格式塔理论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的界面是由文本、图像、按钮等各个元素组成, 如何合理地安排这些元素, 使学习者在感知信息的时候, 是把网络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感知, 而不是作为这些元素的机械的相加。格式塔是从研究感知觉入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形法则”, 如图底转化、临近、简明、相似等等, 运用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地指导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
(1) 图底原则
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 有些对象突现出来形成图形, 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图”是居于前部的区域, “底”被看成是用来衬托图的背景。一般说来, 内部质地细密的或光波较长的色彩的图形, 看上去离观看者近一些, 从而突出来被看成“图”, 而质地稀疏的或者光波较短的色彩的图形, 看上去离观看者就远一些, 易被看成为“底”。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 图形就越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反之, 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小, 就越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
但是图形与背景并不是一定的, 有时候, 背景不甘于衬托地位, 会与图形相互转化, 干扰图形。图只有在底的衬托下才能为图, 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在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中, 不仅要注意图形, 也要注意背景, 背景不能太复杂, 而且应当与图形有一定的对比度。否则, 主体不突出, 会使学习者产生视觉混乱, 不容易组织信息, 不易辨别重点, 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一般说来, 背景不要有图案或包含和文字一样的颜色, 这样会使正文难以辨析。另外背景的颜色不适宜使用太多, 而且最好选择同一系的颜色, 不能使用对比度强烈的颜色。总之, 背景与图形要有一定的对比度, 但是要把握好这个度, 过于强烈的反差会引起学习者的视觉疲劳。例如, 白底黑字对比度强烈, 但在网络课程中一般不用, 对比度太大, 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2) 就近性原则
日常看到的形体, 如果距离较短或者互相邻近的话, 我们很容易把它们看成是一体的。在界面设计时, 应该把若干个性质相同的内容放在一起集中处理, 通过恰当的布局结构使这些内容在版面上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例如, 如果不同的文字或图形组成部分位置靠近, 学习者就容易认为它们是说明同一问题的, 所以, 用以解释图形或用以表明某一部分图形的文字应当紧挨其所指的图形或部分图形。这个原则同样可以适用于导航条、图形图像、按钮等的编辑。
(3) 相似性原则
对于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等相似的部分, 人们倾向于把它们归为一个整体, 认为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因此, 需要通过将学习者注意力集中于视觉范围内的关键概念, 帮助他们获得信息。为了使学习者关注特定的内容, 对这些部分可以采取不同的颜色, 采用动画、闪烁等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 。学习者常常将风格相似的元素视为一体, 所以在设计页面时, 具有相似功能的不仅要靠近, 风格最好也一致。字体的大小要与界面的大小比例协调, 颜色不需要太杂, 除非需要特殊强调的字词, 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 闭合原则
人们面对不完整的事物, 会产生一种心里压强, 迫使人们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例如一个缺了顶的三角形, 人们往往会把顶角补起来, 通过视觉组织重新把它作为一个整体。人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补充说明并由此解释所感知的内容, 他们会力图对感知的对象进行理解, 对于不完整的信息便牵强附会地赋予其意义, 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图形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 在网络教学中, 应当避免不完整的图形, 不完整的信息可能导致学习者对所提供信息的误解。因为, 学习者会花时间去琢磨图形的意义, 而不是从所提供的信息中学到东西。
从这个原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 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 也就是说, 我们先“看见”一个构图的整体, 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构图整体的各个部分。因此在设计页面时, 应当注意页面的整体性。页面的整体风格要统一, 各模块或章目之间的页面风格、文字布局、边框修饰应该是一样的。而且不能为了或者美化界面而把完整的知识体系瓦解, 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是为了服务于教学, 不能为了美观而使教学内容支离破碎, 要保证知识信息的完整性。
(5) 简明原则
人们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所形成的预期, 无意识地去简化他们感知的东西。当看到一幅复杂的图像时, 人们会习惯性地把它简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形式。格式塔心理学的很多实验表明, 当一种简单规则的格式塔呈现在眼前时, 人们会感到舒服和安静。但是如果一个格式塔中包含了太多的互不相关的单位, 眼脑就会试图将其简化, 把各个单位加以组合, 使之成为一个知觉上易于处理的整体。如果办不到这一点, 整体形象将继续呈现为无序状态或混乱, 从而无法被正确认知, 简单地说, 就是看不懂或无法接受。所以在设计网页时, 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分在意图形设计的精美与否, 而是应该关注所提供的图形以及提供的形式是否是学习者生活中所习惯的式样和形式。图形和文字本身应尽量简洁, 易于领会, 应避免包含分散学习者注意力的视觉内容, 不要让学习者花大量时间去揣测他们的意思, 若其复杂程度超出了学习者的经验和能力范围, 学生就不能迅速准确地感知教学信息。在用简化图形引入较复杂的概念时, 应遵循先简后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4) 。
但是追求简约美并不是放弃对网页视觉中心的强化处理。视觉中心具有突出特征, 能够左右学习者认知网页的核心元素。有些网页标题无长短, 字号无大小, 字体无区别, 颜色无差异, 组合无主次, 各个部分的特征瞬间在整体中消失了。这样做丝毫不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更不能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达不到学习的效果。
四、总结
网络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网页的界面视觉设计是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在设计实践中引入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可以遵循人们的视觉审美规律, 创造出复杂完美的版面网页格式塔, 吸引并保持学习者注意与学习相关的信息。但是有一点也值得注意, 网络课程主要是为教学服务的, 不能脱离教学的实际需求, 仅仅追求页面的美观设计。在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中仅仅引入视觉理论还是不够的, 如何将视觉设计理论同教学结合起来, 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摘要:网络课程以网页为主要的载体, 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视觉感知。而格式塔理论起源于对视知觉的研究, 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视知觉的基本原则, 如闭合原则、简明原则、临近原则、相似原则等等, 这些对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格式塔,界面设计,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高峰强:《对格式塔学派的几点新思考——一种新的评价和定位》, 《长白学刊》, 1997 (4) :48~50
[2]、周静、赵志靖:《格式塔理论在网络教学页面设计中的应用》, [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7) :76~77
[3]、陈祁岩:《设计艺术中的“格式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2.3~10
[4]、张新明:《试论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 [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3)
[5]、唐良瑞、蔡安妮、孙景鳌:《从认知心理及人机界面谈网页设计》, [J]《.工程学学报》, 2000, (2)
[6]、李启色:《网络课程中网页的视觉设计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与撰写 篇3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习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平,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习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习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堂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后复习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篇4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集成稳压电源班级:09电信(1)班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唐志辉日期:2010.12.30
目录
一、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3
二、方案的选择 …………………………………………………………4
三、系统工作原理………………………………………………………5 器件资料
1,7805
四、实现中出现的问题…………………………………………………13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14
六、收获体会 …………………………………………………………1
5一、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设计的任务
通过《模拟电路课程设计》的实践训练,掌握基本的模拟电路系统的设计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的要求
要求学生认真查阅资料、遵守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按时到实验室完成作品制作、并认真书写报告。报告中要求有完整的电路图,详细的电路元件列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元器件说明,最后进行设计总结。报告格式要求按《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通过选择下述2个课程设计题目中的一个进行设计、制作、调试,最后写出设计报告。
二、方案的选择
1、集成稳压电源的制作
要求:用三端稳压器、二极管、电阻、电容制作一套稳压电源。
(1)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在5~10V范围内可调节。
(2)输出电流至少100mA。
(3)输入采用桥式全波整流。
(4)变压器规格为220/10V。
选用元件参考:CW7800系列三端稳压器、稳压二极管、电容器、散热器、电阻器、点位器等。
2、三、系统工作原理
器件资料
1,7805
四、实现中出现的问题…… 13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14
六、收获体会 ……15
在本学期中,各种形式的实践课占用了很大一部分课时和我们的学习时间。在实践课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不会被写入我们所学课程的教科书的东西。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更是学到了很多我们所用的教科书上所没有的东西。比如。。。。等等。同时,实践课对我们理论课的学习也很有帮助。本次课程设计正直本科教学评估期间,因此,用于课设的时间非常紧张。尽管如此,我还是尽量多挤出时间来完成本次课程设计。同时我一点儿都不后悔在课程设计上花了很多时间,因为我深知,如果我不花这么多的时间,我将不会做一份满意的课程设计。
最后衷心感谢老师在课程设计中给我的指导。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要求 篇5
1、封面〝FPGA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及制作日期 ;
2、标题及任务书 ;
3、关键词(不少于5个);
4、内容摘要;
5、总体方案或工作原理示意框图(或流程图);
6、顶层逻辑电路图组成、信号定义及原理简单叙述 ;
7、底层功能模块设计,逻辑抽象(定义 input 和 output),简述逻辑电路工作原理,并要求附有*.bdf 和*.v文件及文件中语句注释;
8、对应各模块功能仿真波形(数据分析)分析及结论 ;
9、选用芯片型号、定义芯片管脚号(列表格示意)及简述下载过程 ;
10、《课程设计》设计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
11、《课程设计》设计项目完成最终结论 ;
12、《课程设计》项目的特点和实用性 ;
13、心得体会或结束语 ;
14、参阅教材及文献 ;
15、其他。
课程调研报告格式 篇6
设计题目:
专业:电子商务
年级班级: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 李跃贞 苏丽琴 黄建莲 孙临君 白宏斌
指导教师评阅:
二O一三年 一月日
摘要:摘要应说明本设计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突出设计中的新见解
新方法,说明该设计方案的理论根据及现实意义。摘要力求简明扼要,字数为300-500字左右。
目录
第一章 系统需求分析…………………………………………………………1
1.1 处理需求…………………………………………………………………1
1.2 信息需求…………………………………………………………………1
第二章 数据库概念设计……………………………………………………1
2.1……………………………………………………………………………1
第三章 数据库逻辑设计……………………………………………………1
3.1……………………………………………………………………………1
第四章 创建数据库…………………………………………………………1
4.1……………………………………………………………………………1
第五章 系统实现……………………………………………………………1 附录…………………………………………………………………………1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正文部分):
(要求:正文部分一律用小四号字,宋体,1.5倍行距。一级大标题靠左,加粗。二级大标题靠左,不加粗。)
参考文献:
[1] 刘先锋主编,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2] …………………………………………………………………………..要求:
1、参考文献使用五号字,宋体,单倍行距。按作者、书名、出版社、地点、出版时间格式逐一列出,中间用逗号格开。
2、参考文献单独一页
3、参考文献包括引用的书籍、论文和互联网资料,互联网资料需要写明详细的URL,例如:
高职药剂学精品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药学专业2007、2009级学生共311人, 2007级152人, 2009级159人, 发放问卷311份, 有效回收311份, 有效回收率100.0%。对2007级学生的调研工作在2007年就已开展, 调查样本均符合统计学要求。2009级学生在药剂学精品课程建设后学习该课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主要采用选择题, 同时设置少量主观题。问卷内容涉及6方面: (1) 对课程的认识和评价; (2) 对精品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3) 对实验课的评价; (4) 学生课后学习情况; (5) 对现用教材的评价; (6) 对考试形式与效果的评价[3]。
2 结果与分析[4,5]
2.1 对课程的认识和评价
通过调研发现, 大多数学生认为药剂学这门课程很难学:2007级学生认为难学和很难学的分别占64.5%、13.2%, 22.3%的学生认为较容易;2009级学生认为难学和很难学的分别占38.4%、11.9%, 49.7%的学生认为较容易。绝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在2007级学生中没有兴趣的占13.8%, 2009级仅占1.3%。在感兴趣的章节中, 2007级学生首选“软膏剂” (占52.6%) , 其次是“片剂”和“液体制剂” (分别占21.1%、19.1%) , 最后是“注射剂” (占7.2%) 。经过3年课程建设, 项目式教学使学生对每种剂型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调研发现, 2009级学生感兴趣的章节相对较平衡, “软膏剂”占34.6%, “片剂”和“液体制剂”分别占28.3%、20.7%, “注射剂”占16.4%。
2.2 对精品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1)
2.3 学生对实验课的评价
在2007级学生中, 关于实验课采用的教学方式, 多数学生认同互动式教学, 认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和“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学生各占48.0%, 仅4.0%的学生希望全部由教师讲。“在学习药剂学时认为什么最重要”的问题中, 认为掌握专业知识最重要的占25.7%, 认为掌握药物制剂操作技能最重要的占27.0%, 认为掌握自我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占24.3%, 认为掌握学术沟通能力最重要的占23.0%。认为药剂学教学采用仪器设备操作的教学方式有必要的占79.6%, 认为没必要的占0.7%, 认为可有可无的占19.7%。
为此, 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后, 我们加强互动式教学, 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实训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也由之前的1∶2调至1∶1。2009级学生对实训课非常满意的占40.1%, 基本满意的占50.0%, 不满意的仅占9.9%。
2.4 学生课后学习情况
2007级学生中, 90.4%的学生没有看过除本门课程教材以外的其他参考书。预习情况较差, 全部预习的只有1人, 占0.7%, 偶尔预习的占73.0%, 从不预习的占23.0%, 3.3%的学生未作出选择。在学习药剂学期间向教师和同学问过与药剂学学习有关问题 (包括课内和课外) 的学生较少, 从未问过的占32.9%, 问过1~2次的占40.1%。在问过3~5次的占19.7%, 问过6~10次的占5.9%, >10次的占1.4%。在课外时间与同学研究和讨论过与药剂学学习有关问题的学生也不多, 从来没有的占28.3%, 1~2次的占36.2%, 3~5次的占27.0%, 6~10次的占5.3%, >10次的占3.2%。在课外时间查阅过与药剂学学习有关的信息和资料的学生更少, 从未查阅过的占34.2%, 1~2次的占41.4%, 3~5次的占21.7%, 6~10次的占2.7%。
对2009级学生的调查结果如下:在学习药剂学期间向教师和同学问过与药剂学学习有关问题的学生较多, 从未问过的占13.8%, 1~2次的占39.6%, 3~5次的占28.9%, 6~10次的占13.2%, >10次的占4.5%。在课外时间与同学研究和讨论与药剂学学习有关问题学生也慢慢增多, 从来没有的占3.8%, 1~2次的占27.0%, 3~5次的占28.9%, 6~10次的占25.8%, >10次的占14.5%。在课外时间查阅过与药剂学学习有关信息和资料的学生逐渐增多, 从未查阅过的占1.3%, 查阅过1~2次的占18.2%, 3~5次的占32.7%, 6~10次的占32.1%, >10次的占15.7%。每次登录精品课程网站学习的时间为0~1小时的占6.3%, 1~2小时的占23.2%, 3~4小时的占38.4%, >4小时的占32.1%。使用精品课程网站学习的频率也较高, 每周1次的占42.1%, 每周2~3次的占26.4%, 每周≥4次的占21.4%, 每月2~3次的占10.1%。由此可见, 经过精品课程建设, 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5 对现用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现用教材满意度较高, 其中不满意的占1.2%, 比较满意的占92.5%, 非常满意的占6.3%。
2.6 对考试形式与效果的评价
2007级学生中, 赞成闭卷考试的占8.1%, 赞成开卷考试的占51.6%, 两者结合的占40.3%。认为考试题型应采用选择题的占64.5%, 填空题的占22.4%, 问答题的占13.1%。综合两者, 我们采取上机考试 (闭卷) 方式, 题型为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接轨的各种选择题, 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及配伍题, 另外, 还采用实践考核的综合考核模式。
2009级学生对新考试方式较认可, 认为非常好的占15.1%, 较好的占47.8%, 一般的占35.8%, 不好的占1.3%。
3 讨论
在对课程的认识和评价方面, 2009级学生对药剂学的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 兴趣大大增加, 对每个章节的掌握程度都好于2007级学生。在对精品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 大部分学生认可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 并觉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对实验课的评价方面, 由于我们采取项目教学法, 大大提高了实训课比例, 在实训教学中注意与企业生产结合, 学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在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方面, 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 丰富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大量素材,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其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现用教材评价方面, 由于自编校本教材结合本校实际, 切合校企合作模式, 学生满意度较高。在考试形式方面, 采用贴近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题型及上机考试的方法学生的认可度很高[6]。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 我校药剂学精品课程建设得到学生的认可,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许多学生表示对这门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兴趣,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提高。我校精品课程网站已基本达到精品课程建设要求, 将相关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传至网络并免费开放, 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开放,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初步实现网络教学, 并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但是教学工作只有不断改革, 才能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 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才能有所提高。因此, 我们今后应加强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相结合, 为学生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活动, 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7,8]。
摘要:目的 了解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药剂学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并分析精品课程建设后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2007、2009级药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9级学生认为药剂学课程较重要, 教学效果较好, 对实训课满意度较高。结论 药剂学精品课程建设对推动我校内涵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药剂学,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何莉, 魏亮.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与研究[J].企业导报, 2012 (4) :178-179.
[2]徐海俊.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8) :128-130.
[3]廖涛, 邓伟.精品课程课件质量调研[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09 (10) :7 4-7 5.
[4]郭玉娟, 袁晓斌.精品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2) :4 6-4 9.
[5]张海燕, 陈燕, 刘成新.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5) :73-76.
[6]许璟, 王玉敏, 蔡华沁.南工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41-43.
[7]李丽萍, 盛琳阳, 张立铭.论高校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J].学理论, 2009 (7) :17 2-17 3.
课程调研报告格式 篇8
1.针对在国立和私立高中开设的国际文凭课程和外国高中文凭课程,韩国政府没有制定具体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与高中教育课程有关的法律条款包括以下几条,但均未明确规定普通学校是否可以开设国际文凭课程或外国高中文凭课程,只有外国人学校和国际学校必须或可以开设外国课程。
《初、中等教育法》第二十三条(教育课程)规定:①学校必须运营教育课程;②教育科学技术部长官根据第一项的规定,确定与教育课程的标准和内容有关的基本事项,教育监可在教育科学技术部长官所确定的教育课程的范围内,决定适合本地区情况的标准和内容;③学校的教育课程由总统令规定。
《初、中等教育法》第六节是对高级中学和高级技术中学的规定,其中第四十九条(课程)规定:①高级中学获得所属教育厅的许可,可在全日制课程以外开设时间制或通信制课程;②与高级中学课程的设置有关的必要事项以总统令规定为准。
《初、中等教育法施行令》第四十三条(教育课程)第三款规定:高级中学的教育课程包括国语、道德、社会、数学、科学、技术与家庭、体育、音乐、美术、外国语以及教育科学技术部长官认为有必要的课程。
《关于外国人学校和外国人幼儿园设立运营的规定》第十一条(教育课程)规定:与外国人学校的教育课程有关的事项通过校规或幼儿园规定加以规定;由学校法人设立的外国人学校必须开设由教育科学技术部长官认定的国际公认教育课程。
除以上法律条文中涉及到与高中教育课程有关的内容以外,韩国没有其他具体法律法规对高中开设国际文凭课程和外国高中文凭课程加以规范。
直至2011年以前,除国际学校和外国人学校外,韩国的普通高中均没有开设国际文凭课程或外国高中文凭课程。
2011年初,京畿外国语高中宣布,该校在韩国的普通高中之中率先获得了IBDP认证,是迄今唯一获得国际高中教育课程认证、可以开设IB课程的高中(除外国人学校和国际学校外)。
2.外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韩国有举办,但均为自行组织,自愿参加,政府不干预,也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约束。下面是美国AP、SAT、ACT考试在韩国举办的概况
(1)sAT考试
SAT考试在韩国有两种报名方式。一种是登录美国的考试主办单位网站直接报名,另一种是通过位于首尔的“韩美教育委员团”报名。韩美教育委员团是由韩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出资成立的非营利教育机构。由两国政府代表和教育界人士组成理事会,主要负责韩国和美国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以及两国间Fulbright奖学金项目的计划和运营。SAT考试在韩国的考点主要是各地的外国人学校、国际学校、外国语高中和“韩美教育委员团”本部。
(2)AP课程和考试
韩美教育委员团、外国人学校、国际学校和韩国少数私立高中(被指定为AP中心的学校,如韩国科学英才学校、大一外国语学校、海云台高中、现代青云高中等)、以及一些私人开办的学习班开设AP课程。考试场所同样是在韩国的某些国际学校、外国语学校和士官高中等。韩国的某些大学也承认AP课程(如延世大学Underwood InternationalCollege)。
(3)ACT考试
韩国株式会社大教2005年与ACT,INC,签署MOU,成立大教ACT本部,负责在韩国举办ACT考试,同时开发考试培训课程和教材,举办ACT假期野营,还计划成立和运营ACT专门学习班和留学中介机构等。此外,部分高中(如京畿外国语高中)以“放学后教室”的形式开设ACT和SAT课程及测试。
编译者单位
课程讲稿格式 篇9
课 程 目 的
4层角色+6项技能+8类工具=18般兵刃 升级1:由原来的个人执行力四大要素模型提升为总体执行力三角模型(角色——技能——工具); 升级2:由原来的四要素逐次分解提升为总体的18般武艺; 升级 3 :由原来单纯课程体系升级为授课体系+咨询顾问体系+特训营系统训练的多重方案模式。
课 程 讲 义
第一讲 组织的执行机理(上)2004年,有一位学员曾经问我一个问题,周老师,您现在讲执行力,那以后讲什么呀?当时我听完后酸甜苦辣什么都有。高兴的是他在关心我,不高兴的是执行力变成一个讲的东西。那我觉得我是失败的。所以,我就从2002年开始一直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关于执行力的话题。而且随着探索的深入,我们增加了很多的自信,也增加了很多的困扰。今天的话题就是对于执行力话题的延伸。
执行力首先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为什么谈了这么多年关于执行力的书和课程还在增多。为什么谈了这么多年的执行力,执行力还是一个顽疾。很多企业家追问我为什么执行力还是顽疾?原因很多,就像一位心血管病的患者一样,病因复杂。我们也出了很多药,但为什么还存在?
执行力顽疾的本质原因是没有去了解执行本质的机制和规律。如果执行没找到规律,那你的问题不是执行本身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来进行分析。
一、执行力成为顽疾的原因分析 1.领导者对执行的真正认知不够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那就是说,如果一个士兵执行力不够,那是他自己的问题;如果一个团队的执行力不够,那就是领导有问题。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执行力不够,都是别人的事情。为什么觉得不够,是因为我们的制度不健全,就不断地完善制度,甚至请咨询公司帮着建。建来建去后发现这不是问题的本质。所以,我们建了制度,并不意味着制度一定会被执行,它只是个规则而已,那做不做还是人的问题。
2.企业管理者对执行问题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
我们不期望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对执行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我觉得至少要有一个系统的看法。很多情况下,我们解决执行问题的方法就是脚疼医脚,头疼医头。3.执行者本身缺乏细致和持续的基本工作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提出一个主题“丰田召回危机”。可能大家感觉,这种新的问题其实谈的都是最基本的管理问题。其中有一位嘉宾谈到一个观点“回到管理的本质”。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因为我在2007年的年底曾给一个杂志社写年终终稿,终稿的主题是《回归本质》。意思就是说大家接受了太多的管理的新思潮,满脑子都是新东西。但是管理恰恰又是一门特别古老基础琐碎的话题。可能人们总是希望能找到一种新的,而且不用操心的管理。其实管理不是如此,管理的本质就是最基础的,最琐碎的一些持续的最基本的工作。那么执行更是一种基础工作。我们把执行拉到了一个非执行的境界,这是一种误区。4.组织缺乏执行机制
组织包括企业和非企业组织。组织对执行的机制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作为组织的管理者,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执行的机制,你才能当好管理者。很多人当员工看见老板上午不上班,下午转一圈又走了。他没有站到位置,没有看到其中的机制。执行过程一定是机制。
【案例】
曾经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他觉得演员没有主动性,就去当导演好,导演想挑谁就挑谁。这样他就可以把男一号占住,又能当导演。后来,他开始当导演,发现太麻烦了。他根本干不了。他认为演好任何角色的人都可以当导演。演员只想演好角色就行了,导演除了对演员有了解,还要关注演员演技本身,还要跟钱和制片人打交道,维系好演员之间的关系。
二、个人执行力与组织执行力
对组织机制和执行机制的观察,我们发现当你把执行看成一个问题的时候。有的企业也请老师来讲,甚至做过咨询,为什么执行还是个问题,那我们就看一下它的机制。
我们认为有一个最基本的机制,当我们去解剖执行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的执行是由人和组织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这是最基本的问题。一般执行分成两个层别:个人的执行力、组织的执行力。
这两个层面是不一样的。个人的执行力是我今天上街,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组织执行力是今天你带着女朋友上街,女朋友指着一件衣服说,这衣服太漂亮了。今天在场的男士,你说怎么办?你说不买女朋友飞了。一看价格3000块钱,舍不得买。所以,组织的执行力是两个人以上做一件事情,这就叫组织的执行力。个人和组织的执行力是完全不同的。1.个人执行力的三个基本要素
多少年来,人们讲到执行力的时候,基本都在讲美国的那套执行力的体系,三个要素三个流程。那么我们认为是四个要素,心态、角色、工具、流程。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把四个要素又提炼成三要素:角色、技能、工具。个人的执行力取决于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第一、角色。你现在买了一辆新车,你出门闯红灯,说明你没有司机的意识。只有当你有强烈的司机意识的时候,你开车才会有角色感。
第二、技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人看着,技能和你的执行结果是有关系的。
第三、工具。一个优秀的赛车手在场上表现好,是因为技能好,意识强,还要有一辆好的赛车。对于职业经理人和执行者也同样如此:首先,你必须知道做什么;其次,掌握必要的技能;第三,需要借助工具。这样事情才能做得完美。这就是执行力对于个人的要求。2.组织执行力与个人执行力的区别
组织首先强调的是岗位,而岗位对应的就是角色,你必须知道你在一个组织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你可以是财务经理,也可以是办公室主任。如果你仅将角色理解为岗位,你一定做不好事情。
【案例】
我询问过我所有的学员手中有没有岗位说明书,能不能将其流利的背诵下来。可以肯定的是能够背诵下来的人少之又少。我曾遇见一名餐厅服务员能背诵自己的岗位说明书。有的部门经理会认为自己都混到这份上了,怎么做我还不知道吗。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处理与其它部门有业务交叉的事情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凭良心在做事情。岗位说明书只是指明了工作方向,对于工作的好坏则是由角色决定的。当岗位与角色实现互动,工作也就做好了。3.组织强调团队的训练,通过训练让一个团队变得更具效率
训练和技能是紧密相连的。训练越到位,企业员工的技能越到位。大家都非常清楚,在企业培训上,很多的企业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已经做得非常好。但对员工的管理培训就相对欠缺,执行技能的培训不系统,造成员工的执行能力的不足。所以,组织执行力和个人执行力在层次上是互动的。
【案例】
几年前,企业建立大学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很多有远见的大中型企业投入巨资成立了自己的大学,专门用来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案例】
在中韩足球战之中,中国队都是输球。为此,足球队反反复复总结经验,也同样免不了输球的命运。最后的结论则是:我们的训练水平低于别人。
第二讲 组织的执行机理(下)
三、组织制度
大家都非常清楚企业的制度,其实就是游戏规则。它决定了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使用的工具。所以,组织执行力的制度要素和个人执行力中的工具要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且形成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的关系决定工具的使用是否顺手。
我们的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用制度为员工的工作创造必要的工具和条件。这就犹如小鱼缸里的一条大鱼死得会比小鱼快。所以,企业必须要用制度来为各层次的员工安排合适的工具和必要的工作条件,用制度来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案例】
要提高现场服务的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工作积极性,必须有合理的现场管理制度,完善的现场管理标准。现在,很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进行标准化管理,就是希望达到100个人做出来的效果都是完全一样的目的。
买电脑我们都会到中关村。中关村的销售人员会告诉你:你说不出你的电脑的毛病,你是幸运的;如果你的电脑出了毛病,那也是正常的。也就是说电脑无论出什么问题都是正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生产企业的工人不按照流程化生产,缺乏制度性工具。所以,制度建设完善到一定的程度,就蜕变成有效的制度。而不是平常我们看到的所谓制度,大多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很多企业学习海尔和华为的制度。但学习完后发现这些制度并不适合自己的企业。别人的制度就是
别人的制度,是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的。那么如何来判断制度是否有效,有一个简单的方法:管理制度能
给员工提供一系列的工具,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就是有效地;相反,如果管理制度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这种制度就是无效的。
企业的管理需要一起从简。其要点就在于:1.它会使得员工会工作,想工作;2.企业不能期望通过短期的培训就能持续改善公司的执行力状况。在企业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公司的领导要为互动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形成公司的文化,再用这种文化影响公司员工,提高公司的执行力。我们要把企业的文化打造成一种氛围和习惯。如果在企业里领导很强势,那么企业就缺乏互动。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让人产生领导既文化的误解。
个人执行力和组织执行力的互动是在一定的企业氛围下进行。如果企业文化是十分强势的,那么互动就变成军事化的管理,制度也是强势的制度。所以,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互动是执行力的课题。
【案例】
对于一个和谐家庭来说,家庭整体氛围非常重要。有的家庭,孩子可以拍着父亲的肩膀称呼哥们;而有的家庭,孩子拍父亲的肩膀,父亲会立马呵斥:“干什么?没大没小的。”还在于父亲见面就如猫见老鼠一般。如果在家庭里建立互动的氛围,那么家庭氛围定然更为和谐。企业也是一样。
四、个人执行力模型
个人执行力的模型由三大要素组成。它们分别是角色、技能和工具。工作的角色感,决定了执行的力度;工作的工具,决定了执行的效率;而工作的技能,则决定了执行的品质。
角色就是一个人在企业中的岗位。赵本山能把小品演好,不仅仅是因为他能把台词背熟,而是因为他具有站在台上能自由发挥,表演灵机一现的本事。如果他没有这些在角色扮演上的技能,不理解自己的角色。他自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小品演员。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角色不理解,你强调多少都没用。反之,则会迸发出无穷的动力。很多年轻人时常萎靡不振,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给他制定如何精细的岗位说明书,如果他心中无活。越是详细的说明书只会让他产生自扫门前雪的想法。同样,有的企业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企业肯定做不好。
合手的工具:有的新员工很有角色感,心中充满着做事的欲望。但是我们的企业不能给予她发挥的平台和环境。久而久之,这名员工不自觉地开始封闭自己,厌烦做事。因为他想做事,却无法获取合手的工具。篇二:讲稿格式
课 题:
13.4 认识动能和势能
教 师:
授课学时:
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一个现象:将桌子上的折纸吹走。提出:风可以把纸吹走,那么风可以把大树吹倒吗?风可以把房子吹倒吗?风可以把火车吹翻吗?答案是肯定的,看图片。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能量呢?学完本节课之后,你们就会知道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能量。
„„„„„„„„„„„„„„„„„„„„„„„„„„„„„„„„„„„„„„„„„„„„„„„„„„„„„„„„„„„„„„„„„„
„„„„„„„„„„„„„„„„„„„„„„„„„„„„„„„„„„„„„„„„„„„„„„„„„„„„„„„„„„„„„„„„„„
„„„„„„„„„„„„„„„„„„„„„„
注意:与教案对应的讲稿就是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具体化篇三:拓展型课程讲义格式
通 知
老师:
你好!本学期的拓展课已进行过半,按照学期初关于编写拓展课讲义的要求,请各位教师及时整理本学期拓展型课程讲义,在学期结束前要上交拓展课讲义电子稿(50页左右,14~16课时)。
教导处
2006年4月29日
附:拓展型课程讲义格式
上格式为参考,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定义。篇四:培训课程编写格式要求
培训课程编写格式要求
第一部分:培训课程教案编写格式 第二部分:培训课程讲义编写格式
第三部分:培训课程教案、讲义字体及排版要求
第一部分:培训课程教案编写格式
一、培训背景描述
(一)培训对象
(二)培训目标
(三)培训课时
二、培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结合培训目标,分析本节教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要求)。
(二)内容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培训对象现有水平的了解,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员分析(分析学员的认知特点、学员已有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能力水平,以及对培训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并对选择教学方法的相关依据做简要说明)。
2.学员技能训练设施和教师教学资源方面的要求
三、教学资源
(一)本课程用到参考资料、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二)本课程用到教学仪器设备及实物样品等
(三)本课程用到的网络资源及其网址
第二部分:培训课程讲义编写格式
课程讲义标题
一、课程名称
二、课程目标
三、内容提要
四、重点、难点
五、评估方式
六、授课方式
七、讲义正文
引言部分:„„ 一级标题:
一、„„ 二级标题:
(一)„„ 三级标题:1.„„ 四级标题:(1)„„
八、课程小结、思考题或试题
第三部分:培训课程教案、讲义字体及排版要求
(一)标题字体: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
(二)一级标题:黑体,三号。
(三)二级标题:楷体_gb2312,三号,加粗。
(四)三级标题:仿宋_gb2312,三号。
(五)正文:仿宋_gb2312,三号。
(六)页面设置要求: 1.页边距:上、下 2.54cm,左、右3.17cm。2.页 码:页面底端,右侧,普通数字。篇五:讲稿规范化格式
一、讲稿(教案)
(一)讲稿(教案)是将教学大纲细化,体现所授课程的详细内容、重点和难点等的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必备的材料。讲稿(教案)的质量能够体现出授课教师对所选教材研究的深浅程度、课程知识运用和把握能力。讲稿(教案)同时要表现出授课教师的讲授艺术和课堂设计技术。
(二)讲稿(教案)格式学校不做统一要求,由学院做统一规范,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封面上有课程名称及授课教师姓名;
2、周次、讲次,且与《教学日历》一致;
3、注明章、节、标题;
4、每讲次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
5、体现板书、授课语言的组织性;
6、讲稿(教案)上要体现出教师的授课特色。
(三)讲稿(教案)的参考样本(见下页)课堂管理方法
(一)直接指令法
通过明确的管理指令信息,实现对课堂教学主动控制的方法。像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请注意黑板”“请注意这句话”“不要随便讲话”等,就属于这种方法。
直接指令法缺陷一是容易伤到学生自尊,扩大问题的性质,激化师生矛盾;二是重复使用,效果有限。
(二)间接暗示法
通过运用比较隐蔽的表达方式,传达课堂管理意图,让学生在某种暗示情景中,自觉遵守课堂管理要求的方法。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需要,又能体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暗示的手段有:语言、体态、行为等等。
(三)恰当评价法
依据课堂管理的现状,及时作出恰当的或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内在进取热情的方法。重视“正面评价”在纪律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要慎用否定性评价,以免挫伤其自尊心,形成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隔阂。
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的注意程度、遵守纪律的状况,也可以是学生作业的优劣情况。进行评价,无论是对全班学生还是对小组、个别学生,都要力求具体(具体行为和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以集体的课堂管理为例,常见的评价法做法有:如:课前,老师就上课的感受、班上的优点特别的典型现象进行表扬(当然也可以对少数负面现象进行暗示性批评),强化良好课堂秩序;在教学的某个环节,如讨论时,气氛很好,老师可以因势利导,顺势表扬下班风和同学们的整体素质,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体语控制法
教师通过运用动作、表情、姿态等体态语言,传达课堂管理信息,调控课堂秩序或气氛的方法。像收住话题、注视学生、微笑、蹙眉、适当地走近分神的学生、高低快慢的表达节奏、抑扬顿挫的声调、用饱满而严肃的态度影响学生情绪等等,都是常用的体语控制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1)短暂沉默法。在学生听课不专心、思想开小差,或者说话、做小动作时运用。教师讲课时,发现有上述情况,突然收住话题,沉默片刻,这时刺激强度发生了变化,学生会不自觉地把目光转移到教师身上。此时教师再以目光予以注视,学生就会马上有所意识,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2)目光注视法。当教师捕捉出有不当行为学生的目光时,即刻以一种表示不满的、强烈的、连续的目光接触该生的目光,并辅之以皱眉、扬眉以示提醒,使之意识到教师已经觉察到他的不当行为。(中学班主任案例)主要方法包括:(3)身体逼近法。该法是指教师通过逐渐向有不当行为的学生走近,促使学生有所意识并及时改正的方法。通常只要教师表露出向有不当行为的学生走近时,就会使该生迅速改正不当行为。
(4)变换音量法。指教师运用音量技巧和声调的变化、语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速度和停顿来控制、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此法适用于个别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旁移的现象。
(五)有意忽视法
该法适用于不当行为(甚至为破坏性行为)中暗藏着赢得他人注意愿望的学生。对于有该种不当行为的学生,若教师采取言语反应,可能正好迎合其正在寻求的目的。而采用此法,实际上是向其表明,教师对他的不当行为完全可以保持泰然自若,无须用
言语方式回敬他,使其自讨没趣后改变这种行为。
(六)提问法
即采用临时让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提醒学生自觉纠正不当行为,专心学习。
(七)悬挂法
课堂教学时,学生可能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一时回答不了;或者回答了,但由于缺乏仔细思考,语言表达不得当,学生接受有困难,影响教学进程。遇到这种情况,为了不影响教学进程,可把问题暂时悬置起来,让学生课后去寻找答案。目的是使学生继续学习,防止他们因此分散注意力运用这种方法,课后要查找有关资料,尽快给学生以正确的答复。
悬挂法也可以用来处理某些学生纪律行为,如某位同学上课老是说话,老师反复暗示没有效果,这时候老师可以走到他面前,不干预他的违纪行为,只是问下他的名字叫什么,或者问下他是哪个班的,或者说问下他的电话号码,等等。总之给学生传达一个信息,你的违纪行为已经被老师关注了。
(八)刹车法 课堂教学中,看学生对某个问题十分感兴趣,纷纷举手要求发言,这时让他们一一回答下去,会影响教学进程。
对此,教师要当机立断,及时刹车,以防止课堂教学前松后紧或完不成任务。
(九)培养助手法
教师通过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维护课堂秩序。
【课程调研报告格式】推荐阅读:
课程调研10-18
课程实践报告格式10-04
课程内容调研报告05-08
课程教学市场调研07-14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数学08-28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调研报告10-02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调研报告07-26
调研记录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听课评课10-13
关于北京石油大学双语教学课程的调研报告06-05
玉门市第一中学课程调研汇报材料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