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市场调研(精选12篇)
课程教学市场调研 篇1
1. 引言
《汽车市场调研》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是汽车营销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实践课程之一, 它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评和考核的渠道, 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运用水平的方式。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仍然保持上涨的趋势, 企业对汽车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仍然是巨大的, 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然而, 企业在人才招聘时看重的并不仅仅是文凭, 对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面对市场需求的现实状况, 作为普通高等院校, 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性普通高等院校, 应该深刻思考实践教学模式, 以期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教学内容的设置
《汽车市场调研》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主要分为计算机模拟和市场问卷调查两个模块。计算机模拟主要是通过运用营销软件, 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的运作和工作流程, 通过系统身份的分配, 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参与该角色的职责分工, 从而切身体会企业不同职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环节。市场问卷调研是一种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汽车市场的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便于操作和统计的市场调研方法之一。通过市场问卷调查, 使学生了解当前消费者对汽车市场的认识和感受, 对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进行统计和分析, 从而提出汽车市场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2.1 软件模拟
在虚拟角色模拟过程中, 以销售顾问为例, 当学生被分配的权限为销售顾问时, 可以在系统中对销售顾问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逐一模拟和体验。岗位实训的目的和实训步骤如下。
岗位实训目的:1.按照销售业务流程工作标准开展销售业务;2.努力完成个人的当月销售计划、目标;3.协助本小组成员的日常销售工作;4.处理职责范围内的客户抱怨, 提升销售满意度;5.完成销售所涉及的各种统计、分析表格。
主要实训步骤:制定工作计划-执行工作计划-每日工作评分-意向客户跟进表-销售顾问回访-客户及车辆信息表-客户销售订购-销售目标管理-销售顾问目视管理-试乘试驾车辆周检表。
除汽车销售之外, 学生还可以进行售后服务、维修与保养等部门工作的模拟和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机模拟, 使学生熟悉企业的市场运作方式。
2.2 项目调研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几乎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所有要求的教学方法,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 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到完成后的评价, 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 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和难点。[1]
在前期软件模拟和市场资料搜集, 以及对相关企业实践调研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 以小组为单位, 以汽车消费者为调查对象, 以小组选定的某一汽车品牌为调研目标, 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 围绕调查目的对主要问题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该品牌的市场状况。可以选取产品策略﹑定价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以及市场细分、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其中一种或几种营销策略进行调查与分析, 亦可以结合顾客满意度对上述策略进行研究, 运用数学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剖析。分析调研汽车品牌的市场表现及原因,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企业的营销状况, 应用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对市场进行综合分析, 最终提出应对市场变化及企业发展的策略, 以及提升品牌市场营销效果的建议。
3. 教学模式的改革
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把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识新事物的反应程度, 通过亲身经历的这种学习过程更好的把握知识, 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丰富而不重复, 使学生在体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和建构知识、真正的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种教学模式显得非常的有价值。[2]
在《汽车市场调研》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工程方法的应用。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贯穿了软件模拟和项目调研两个主要模块。
3.1 突破传统教学方式
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制约, 目前各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困难较多, 难度较大。因此针对本校的实践教学工作, 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和软件模拟法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汽车市场调研》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这种教学模式, 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和创造性, 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 为培养具有从事工程项目操作、设计、管理, 以及评估能力的专业人员创造了条件和平台。
3.2 工学结合综合评价
《汽车市场调研》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采取工学结合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 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和管理, 掌握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和工作进度, 了解每个学生在团队中所分担的任务和承担的责任, 在综合对小组项目进行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团队成员的个别表现, 最终做出对每个学生的考核和评价。
4. 结论
《汽车市场调研》实践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教学课程,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软件模拟和项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深度, 同时也能更高地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摘要:在市场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条件下, 构建系统、有效、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对汽车市场环境的把握和了解能力, 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教育的必然趋势。《汽车市场调研》是汽车营销、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之一, 该课程旨在加强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 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分析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了优化实践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市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学明, 张丹颖, 王学东, 梁春兰.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中的应用[J].大家, 2012, (4) :177
[2]李国彦.谈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4) :184-185.
课程教学市场调研 篇2
马金梅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并且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信息技术课程能使未来的社会成员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 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的素质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已与读、写、算等能力一起构成新时代学习者适应未来社会、开展终生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使学生提高自己在知识方面的竞争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就使学生更能主动的去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发展国际竞争力所需人才的关键,也是蕴含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可见,在中心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受多种因素影响,人们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加强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首先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来实现。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是否良好且得到重视是急需进行调查的。当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存在诸多阻力和问题。
1.信息技术学科不高考,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学科,早期是以计算机学科的身份出现,那时根本没有教学大纲,只要学生一学期摸两下电脑,会打打字就行了,所以那时也谈不上重视。自从2001年以来,国家把信息技术确立为必修科目,这样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在上硬件,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也应运而生,而且这些教师的绝大多数任务仍然是使用、维护设备。信息技术教学其实还是和劳动技术等差不多,所以还是未能得到重视。信息技术学科不会像语文数学那样让学生进行题海学习,影响高考的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所以从学生自身也不会对信息技术学科下多大功夫。
2.信息技术课程在各个重点与非重点中学,城市与乡村,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存在差异。
我们说的硬件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设施建设,软件指可供教与学的各种资源建设。有许多学校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机房,有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但机器数少于学生数,使得在上机练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事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学校只建有单机机房,没有建成网络机房,个别学校现有的微机房仍是以前的486机器,且都是4MB内存和120M~540M硬盘,无法安装教学必须的软件,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较少。相比落后的硬件环境,软件资源更为贫乏。学校在建设校园网的时候基本上是关注硬件,对配备相应软件和人员培训却关注很少。形成“硬件硬,软件软”的现象。调查中我们没有发现有能够自己开发CAI课件或购买一些精品教育软件的学校,也很少有学校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即使有些学校具有相应的硬件环境,在缺乏软件资源的条件下,也很难发挥作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很少有教师会综合使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环境上课。
3.师资力量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 后盾。然而,我们所看到的中学电脑室的现状是: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局限于添置硬件设备、网络建设滞后的层面上。部分学校电脑没有联网,导致城市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无法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传送到农村地区实现共享。在有限的条件下,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较差,绝大多数学生只会计算机的开关、文件存 取、简单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得学习资源。在我们学校情况相对挺好,配备4个具有 50台电脑的微机房还配备网络,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但还是没办法做到一人一机的教学,这样开展教学比较麻烦,很多时候要花时间来安排学生的位置以确保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使用电脑。从我们学校七年级学生情况来看有70%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电脑,讲课时有很多学生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每次课老师都要走到学生当中辅导甚至手把手教学,而班级人数多、资源不足难以保证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进度与质量。
4.学校重视程度
一是教育观念转换滞后,虽然我们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
二是管理机制跟不上。很多学校的领导对这门课的认识不够,加上自身对计算机接触不多,所以很少去关注,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人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5.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升学考试课程,在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虽然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但与中考无关,与学生成绩的名次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给班主任成绩,而不会在学生成绩单上填。所以信息技术课成了一个只要维持好纪律就行的学科,对于升学来说是一节可有可无的课,学生也只把它当成是让其放松的课程,给其玩游戏才是硬道理,学不学无所谓。曾经在上课时一学生整节课偷偷地打游戏,任务不去完成,我问他:你来机房不学习,不完成任务,来干什么?他理直气壮地说:这课本来就是给玩的!而且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少。可其他教师觉得你上课是件很轻松的事可信息技术课就真这么容易上吗?上课时学生会跟着你来吗?我通常是让学生制作作品,比如制作完整美观的课程表,从而也能调动一点学生的积极性。可真正有兴趣跟着你来的没有几个。
6.硬件环境、有资料显示,我国县镇级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有50万所,在校学生1.5亿,占全国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80%以上。这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严重不足,差距甚大。据统计,北京市平均每13.27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我省平均每93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而就XX县而言,全县5540名教师、11万学生,教学用计算机还不足800台。全县29所初中只有条件较好的14所学校建成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305所农村六年制小学中仅有1所项目学校建成多媒体计算机教室,6所学校建成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可想而知。绝大部分只会开机关机、文件存取、简单的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取教育资源。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致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举步维艰。
三、教学方法改进建议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席卷全球的信息化建设浪潮,我国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已经逐步走向现实。我们看到,信息化发展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然任务。
1.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各中学,在初中阶段根本没接触过计算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在教学中,我们全方位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上网聊天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因而学生在学习汉字输入时,教师可以开放聊天室让学生尽情聊天,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种技能。
2.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1)改革教与学的过程,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当学生做完作业后就直接把作业交给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也是由教师一个人完成的,其它学生无法参与。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看到其它同学的作业,并能通过网络对别人的作业 提出帮助性的反馈意见。而且教师可以把对每个学生的反馈意见保存在网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把累积的反馈意见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参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个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个别反馈,学生收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后,如果没有完全理解,则还可以继续与教师交流,直到完成对问题的理解。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我们能够尝试进行“局域网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人机交互双向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目的,大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在课堂上应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由几个兴趣、个性、学习倾向、学业成绩等几个方面相近的学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使课堂教学更加民主、科学。
(3)应用“个别化教学,个别化辅导”的模式,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现有的水平。一些农村的学生,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电脑,一下子接触感到很突然,不知所措。当他们看到一些城镇学生熟练地操作电脑时,他们更感到自己的差距。有时,一些学生迅速敲打键盘发出的声音对这些农村的学生更是产生了刺激。因则这种个别化教学辅导的模式对农村的学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3.利用计算机辅助信息技术的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育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即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师执行教学。CAI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往往人们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CAI只是用计算机来辅助其它学科的(不包含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其实,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辅助信息技术的教学收到良好效果。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我们让学生拆开一台计算机或组装一台计算机来增加学生对硬件各部分组成的感性认识,有时我们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让学生认识各部件名称。但是计算机的发展相当迅速,硬件的各部分型号、种类繁多,我们无法一一展示给学生,我们就找到它们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如今年的新教材《信息技术》就有随课本发行的光盘,有许多是硬件方面的资料,我们就借助它辅助我们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4.营造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
当前,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学生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而,要让学生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我们根据学校现有网络环境,尽可能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学习;组织计算机信息小组,向学生推荐好的计算机刊物和最新信息资料;组织“信息技术沙龙”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的机会。
5.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市场营销》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篇3
摘 要: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市场营销》突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传统的教师讲授结合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实验教学的引入和有效开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提高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引入实验教学,并通过课内外实验的探索经验,提出平台的扩展建议:一是基于实验教学平台的课外竞赛;二是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融合;三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验教学;营销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37-02
《市场营销》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也是工商管理、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但是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学还是以理论讲授与一定的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来开展,此种教学模式虽然强调学生参与,但仍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缺乏学生的充分参与和实践,学生难以直接观察、体会到相应的科学规律,更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也难以体现课程特色。目前,笔者所在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努力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教学课程的探索。
一、市场营销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
1.学科发展的需要
营销理论来源于营销实践,其由概念、原理、方法等构成的理论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可是营销环境和营销实践却是纷繁复杂,不断演进的,这也要求学科不断探索发展,特别是教学方法的不断变革和提高。实验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有力补充,通过丰富具体的案例,生动的市场博弈,在仿真模拟实验中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熟悉和掌握市场营销分析和决策的方法。同时,因为实验教学模块的设置与丰富,也为后续课程,如: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等的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在西方,“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欧洲,至今已被众多商学院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这种以营销理论模型为基础,以情景模拟为手段的教学工具可以让营销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在复杂的模拟现实环境中演练他们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充分体验企业从市场调查、竞争企业分析、营销战略制订到具体的营销战术的决策组织的全部过程,熟悉和了解各种市场调研预测工具的应用。以软件模拟实际营销环境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发展成为营销教学过程的一种必要手段,在市场营销的专业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2.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按照本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即掌握市场营销的理论与方法,具备从事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营销实务工作的基本技能,并且具有通信、电信类专业特色。市场营销作为本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教学工作应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而实验教学能模拟出通信、电信市场,让学生在该模拟市场环境中演练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发展和营销决策制定的持续的营销管理过程,体验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适应用人单位,特别是通信类企业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另外,当前各类、各层次市场营销专业竞赛的发展趋势,对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10年开始,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就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通过模拟企业市场营销决策和经营,考核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市场营销教学工作者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市场营销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
1.细化实验设计,丰富实验指导书
教学实验的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实验大纲或实验指导书是对实验课程开展的详细指导,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工作,也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熟悉和掌握。但是,不少高校直接采用软件企业提供的实验说明书作为实验指导书,这通常会导致《市场营销》的实验教学重操作轻理论,割裂实验课程与课程理论体系的联系,学生只知道怎么做,却无从了解为什么,也就使得学生难以有效利用实验平台。所以,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的教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对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和细化,主要帮助学生明确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达到让学生不仅明白“怎么做”,更要明白“为什么”。
以《市场营销》课程开展的实验模拟教学为例,我们就针对该模拟平台的各功能模块,如:市场调研的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品牌定位、渠道建设、广告投放、营销预算等,设计更丰富翔实的实验指导书,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和讨论。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基本还没有学习过如:《市场调研》、《广告学》、《零售学》等课程,因此我们在实验指导书中增加了部分相关理论介绍,帮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加强自学,当然,这也为学生开展后期专业课程学习明确了目的,奠定了一定基础。
2.加强教师培训,重视实验过程控制
因为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引导者,也是与学生接触紧密,能及时获得实验教学效果反馈的群体,所以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教学团队的培训,也不应仅仅停留在软件操作的层面上,更要让教师充分理解实验教学平台的规划思路。这样才能在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深度挖掘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平台的发展提高。
通常,《市场营销》的实验教学环节会设置许多模拟情境,以分组游戏或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枯燥的说教模式和空洞的讨论形式存在的问题。同时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开展教学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在游戏或竞赛中,取胜的强烈愿望会驱使学生主动自学,但也可能导致学生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所以,教师需要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阶段性结果进行及时的点评,对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引,以帮助学生从只注重实验竞赛结果转变到关注实验过程,以及寻找改进和提高实验表现的措施上去。
3.多种教学方法融合
随着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或亲验式教学方法所替代。后者包括案例教学、角色模拟、项目教学等多种方法,而实验教学作为体验式教学方法的一种,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包括传统讲授方法融合,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要求实验教学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其他教学方法,比如与角色模拟和项目教学结合,将市场营销实验作为项目运作背景环境,学生分组后按照公司架构模拟相关职能岗位,先期自行拟订营销计划,然后在实验平台上运作,对比分析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距,分析原因等。
4.校企合作,强化实验平台设计
基于提高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要求,实验课程的内容应注重实战性,强调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院在引进实验项目和安排实验内容的设计上,既要考虑课程内容,更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笔者所在学院为《市场营销》购买了“企业营销模拟决策”软件,基本能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但是实验模拟的市场环境还相对单调,软件的部分模块,比如:产品决策和分销决策模块还非常简单,无法让学生模拟体验其实施过程。
因此学校可以尝试在购买相关软件的基础上,与软件开发企业共同完成软件平台的补充开发。由学校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科特色,提出具体的实验平台开发要求,企业帮助完实现,再由学校教学实验检验,帮助实现实验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与课外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等结合,增加对课程实验平台的利用率,一方面为改进实验教学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平台的回报。
三、市场营销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的拓展
1.基于实验教学平台的课外竞赛
以实验教学平台为基础开展课外竞赛,鼓励各个年级和专业的学生通过竞赛来提高营销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如果能建立长效竞赛机制,则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的热情。当然也要求该实验平台不断完善和提高,特别是模拟的市场环境要更真实,更贴合实际。
学校就在组织学生参加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的过程中,增加了“营销之道”模拟软件的课外开放实验,与《市场营销》课内实验采用的“Simmarketing”模拟软件共同形成了课程实验软件平台。
2.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融合
《市场营销》作为营销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如:《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等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市场营销实验教学平台的拓展还要考虑与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前后承接和融合。
目前市面上的市场营销实验平台,主要强调企业营销决策流程,即以4P或4C为基础的企业营销组合决策,但是相应的市场调查、消费者分析、营销过程管理等模块非常简单,学生无法参与决策执行过程,也就无法了解其进展和原理。但若直接在现有市场营销课程实验平台上充实上述所有模块和细节,可能会造成平台过于复杂,甚至喧宾夺主的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后续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建设,逐步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平台的构建,从而全面完善市场营销专业的整体实验环境。
3.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市场营销实验教学提供的毕竟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侧重于营销决策,缺乏对营销过程的实际运作。它没有面对现实的风险,也无法获取真实的利润,更无法全面反映现实市场变化。因此要解决实验教学的不足,高校就有必要与企业合作,建立一个真实的学生实践基地。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观摩、实习机会,真实了解市场的营销实践,从而形成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到实践教学的完整教学平台,培养市场营销应用型专业人才。
四、结束语
通过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加入实验教学,笔者发现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进。通过对企业营销决策和实践的模拟,学生能够切身体验企业的实际营销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经历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课程的领会和理解。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丰富了《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体系,加强了对于实践性教学的探索,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起到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笔者通过《市场营销》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希望为同行的实验教学提供一点借鉴。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和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验环节也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常永胜.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9(2):31-33.
[2]郭国庆.市场营销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51-152.
市场调研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篇4
市场调研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不仅是广告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与工商管理学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更是统计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地位的重要性。据调查, 最近的十几年, 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向, 已经有超过30%的比例涉入到市场调研行业, 从具体所从事的市场调研与数据处理工作的角度来考虑, 这个比例几乎超过了50%。从而市场调研课程也成为越来越受欢迎, 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认可的一门课程。随着教学实践与改革的不断深入, 该课程的教学体系与内容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与优化, 在教学过程中, 越来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的结合, 充分利用课堂授课与课下实践, 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动手实战能力等综合能力。具体来说, 市场调研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 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 搜集数据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可靠的数据, 任何的统计分析方法都没有用武之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许多传统的数据搜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当面临一项统计调研任务的时候, 不少学生不清楚需要搜集什么样的数据, 也有的不清楚应该通过什么渠道来搜集数据。在市场调研课程中, 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看‘人’下菜碟”, 根据任务的要求明确所要搜集数据的类型, 了解所需要的数据是粗略的数据还是精准的数据, 是定性数据还是定量数据, 是横截面数据还是时序数据, 是严格的概率抽样数据还是简单的非概率方便抽样数据。然后根据数据类型与精准度要求确定数据搜集的渠道与样本量的大小。如果需要网络调研, 还要探究网络数据的覆盖度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 因为大量的网络数据是平台运营商的重要资产, 他们可能提供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允许第三方有限度地或有偿地使用, 显然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的业务, 与此目的抵触的任何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约束。所以, 如果我们所需要的是这一类型的数据, 获取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变通能力。当然, 即使是传统的问卷调研, 问卷的设计也存在很多的技巧。如何设计提问项目, 如何安排回答项目, 如何避免诱导性和模棱两可的提问, 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存在敏感性问题, 这些都是提高问卷信度与效度的重要技巧, 是搜集到行之有效的数据资料的前提, 是我们在市场调研课堂上, 对学生重点培养的能力。
2. 整理与鉴别数据的能力。
所搜集的数据多数情况下都是粗糙的、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最基础的方法是排序和分组, 如果是定性数据, 还要涉及到对定性数据的合理量化。然而, 有些数据不一定是合乎要求的数据, 它们可能是受到“污染”的数据, 或者是因为问卷设计不甚合理而得到是模棱两可甚至是不真实的数据。所以, 这就要求学生在整理调研数据时, 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别数据的能力。必要时针对某些特殊重要的不合格数据, 可能需要组织二次调研。另外, 在整理数据时, 还要培养学生判断识别异常值的能力, 增加对这些“另类”数据的敏感度。多数情况下, 异常数据可以直观被感知, 如果数据量较大, 可以借助于统计手段和计算机编程, 将其有效识别出来。至于如何“处置”这些异常数据, 需要首先分析判断异常值出现的原因, 如果是纯粹的偶然现象, 出现频率又很小, 可以将这部分数据直接删除。但是, 如果原始数据中出现了较多的“另类”, 并且在不同的调查组中分布得不是十分均匀, 这时, 需要仔细洞察其中的原因, 极有可能是对调研人员培训不够, 个别调研人员在对调查对象定位时出现了甄别错误, 必要时需要对该部分调查重新组织。
3. 数据分析能力。
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应该是对统计学专业学生着力培养的强项。我校市场调研课程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开设, 主要目的就是考虑到一些前序课程需要提前修完, 比如,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抽样技术、多元统计分析以及SPSS统计分析软件等课程已充分开设的前提下, 在市场调研课程中, 许多数据分析工作就迎刃而解了。需要注意的是, 许多学生仍是没有很好地做到活学活用, 脑子里尽管塞满了大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但是当面对大量原始数据时, 他们可能仍是感觉无从下手, 也就是说, 他们在实践中还不会灵活调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 从理论到实践中, 他们还没有顺利迈过那道门槛。由于课时所限, 诸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大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将不会在该课堂中重复讲解, 处理数据的各种计算机技术基本也不会占用太多的授课时间, 而是通过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让他们达到学以致用。在市场调研课堂上, 最好让学生事先分组, 然后每组分别去完成一个调研项目。一般情况下, 在学生完成自己的项目后, 驾驭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也普遍会有很大进步。
4. 数据展示与写作能力。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理科出身, 他们感悟艺术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可能都会有所欠缺。统计学本身就是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示和解释数据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这个特点在市场调研课程中更加凸显。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分析中的大量应用, 数据的可视化越来越成为统计数据分析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简洁、美观的统计图形, 将调研数据要表达的意思直观展示出来, 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数据背后的意义, 这样就形成了一篇市场调研分析报告。调研分析报告有两方面的内容十分重要, 一方面是调研数据的统计描述, 这是对调研数据的直观展示结果;另一方面是研究中的发现, 这应该是市场调研报告的精华所在。如果是一份企业委托的市场调研, 这部分内容的产生需要建立在与委托方充分沟通后对调研目的与要求充分知悉的基础上, 利用第一部分调研数据的直接描述结果, 结合专家深度访问、焦点小组座谈等小规模定性访问, 才能最终形成。可见, 调查报告的撰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数据展示艺术的感悟, 同时可以大大锻炼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市场调研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
为了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 在市场调研课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是全方位的, 相应地, 市场调研课程的内容结构也需要与时俱进, 做出适当调整。由于大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前序课程中已经系统讲授, 所以该课程从内容上应该进一步减少理论内容的介绍, 增加动手实践环节, 让学生在实际的市场调研案例中, 学会如何去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展示数据, 综合培养学生驾驭数据的能力。该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 其中课堂授课占用32学时, 教学实践环节占用16学时。实践环节采用开放式, 可以在教室讨论方案设计或分析方法, 可以在实验室处理数据, 也可以外出进行实地调研, 具体根据内容需要酌情而定。关于市场调研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方案如表1所示。
三、市场调研课程实践环节的具体安排
市场调研课程实践环节的具体安排可以分为课内实践环节与课外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第一章关于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的授课结束后, 即可安排该课程的课内实践环节。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 一般5~8人一组为宜, 每组确定1名组长, 小组成员要适当兼顾不同性别、不同学习程度与动手能力的学生。随着课程的进展, 小组项目同步进行, 从方案设计到数据调研, 再到数据的整理、展示与分析, 最后每组产生一份完整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分小组作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群体动力学”的原理,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各尽其能, 优势互补”。课内实践环节的具体安排如下:首先, 每组自行设计一个意义明确、方案可行的调研题目。考虑到调研成本问题, 建议题目以社会调研为主, 调研对象容易接触, 比如, 尽量为学生或普通市民。其次, 设计市场调研问卷, 并进行实地调研, 必要时先进行预调查。如果容易获得抽样框, 建议采用概率抽样方式获得样本, 如果不方便实施概率抽样或成本较高, 则建议以方便抽样为主, 不过需要充分考虑到样本的覆盖度。然后, 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撰写调研报告。要求有数字、有图表, 既有定性描述, 又有定量分析, 方法不能过分单一, 调研报告简洁明晰、通俗易懂。最后, 给每一组一个10~15分钟的课堂展示机会, 每组选派2~3个人, 就自己小组调研的组织过程、分析过程及研究中的发现等问题进行现场说明与展示, 教师和其他组的组长可以充当评委对其进行打分, 必要时也可以进行现场提问。各组展示表现及调研报告的质量作为课堂实践环节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
该课程的课外实践环节主要以一个全国范围的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为依托。最近几年, 中国商业统计学会联合台湾资讯学会每年一度在暑期举办全国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 我校已经连续两年参加比赛, 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该赛事的选拔赛与我们的课程安排正好同步进行, 参赛选手基本也是大三学生为最佳年级, 所以, 可以将大赛前期的初赛、复赛 (要求以参赛学校为单位自行组织) 的组织工作与市场调研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结合起来, 甚至在分组中就考虑到大赛的需要, 要求他们5人一组自行组队, 自愿报名参加大赛, 复赛胜出进入决赛的代表队均可在课程实践环节的成绩评定中获得优秀。这样, 以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为依托组织教学实践,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可以加强与全国重点高校统计院系之间的横向交流, 紧追全国市场调研实践教学模式的前沿, 最终又可以促动教学, 拓宽任课教师思路, 以期培养更加优良的实践性统计专业人才。
四、市场调研课程成绩评定方案的优化
由于市场调研课程从内容结构上加强了实践环节, 所以在最终的课程评定中, 学生实践环节的表现也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我校自市场调研课程开设以来, 该课程期末成绩评定一直采用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与平时教学实践表现相结合的方式。然而, 有所变化的是, 成绩评定中实践性要求越来越突出。起初, 平时教学实践占总评分数比例为20%, 然后调整为30%, 目前为40%。根据形势所需, 该课程将继续逐步加大实践环节的分量, 缩小期末闭卷考试的权重, 计划最终将调整为实践环节60%、期末40%的占比。由于实践环节基本都是分小组进行, 调研报告及小组展示往往只能区分出不同小组的最终表现。而具体到某一位成员的实践表现, 任课教师可能难以把握。为了避免某些学生在小组实践活动中“滥竽充数”、“浑水摸鱼”, 同时方便教师最后评定实践环节成绩, 要求各组在调研报告最后附上对各成员表现的自评与互评分, 以及每组的项目分工说明, 必要时教师需与小组个别成员进行单独交流, 了解小组成员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实际付出情况, 以便在成绩评定中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这种成绩评定结构, 能够将系统的统计理论知识、市场调研实践能力和技能, 以及数据分析与写作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充分结合起来, 突出了我们实践性统计人才的培养思路与方向。
总之, 我校市场调研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的优化并非一蹴而就, 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模式的优化不仅跟师资水平有关, 而且与学校的各种软硬件配置、实验室建设也存在很大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需结合调研, 寻找我校与全国重点统计院校在市场调研教学方面的软硬件差距, 不断调整教学模式。通过多方面的努力, 完善市场调查实验室的建设, 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 提高学生的市场调研实践能力, 逐步实现市场调研教学实践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增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既能体现我校统计学专业以市场调研为依托的一个办学特色, 与当今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也是十分地契合。
摘要:大数据时代, 统计学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专业, 而市场调研课程, 作为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在联系从理论研究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我校 (北方工业大学) 统计学专业办学特色之一的市场调查与数据挖掘技术越来越成为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最近几年, 中国商业统计学会联合台湾资讯学会每年一度举办全国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 已在全国范围内的许多高校引起了高度关注, 我校统计系也正在以此为契机, 将市场调研课程的实践环节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本文以市场调研课程实践性教学所注重的四个能力为目标, 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结构进行了调整, 同时对该课程实践环节做出了具体安排, 最后对该课程成绩评定方案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市场调研,实践环节,教学模式,大数据
参考文献
[1]刘利兰.市场调查与预测[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2]汤杰, 栾港.市场调研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 2008, (2) .
[3]赵晓民, 于洪彦, 盛光华.关于《市场调研》课多元化多平台教学模式的探讨[J].高教研究与实践, 2005, (1) .
[4]杨佐飞.市场研究合作学习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经贸, 2010, (18) .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专科) 篇5
一、本课程说明
“市场营销学”是大学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确立市场营销观念,掌握市场营销管理和各种营销策略的运用方法,是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市场营销学设立的目的就是希望学员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从事市场营销管理活动的方法。
市场营销学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市场营销学更加侧重于方法和方法的运用,这就要求学员不仅要掌握书本上提供的基本知识,更应该不断地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用学到的营销理论去进行解释,将自己从中获得的体会去加深自己对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郭国庆编写的”市场营销学”。根据网络学院教学规律的特征,对原来教科书进行适当调整,将原有15章缩编为十章内容,即第一到第十一章,扣除其中第六章程市场竞争战略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家注意到。
二、本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课时数为方48学时(不含光盘课件学习时间)。每章学时分配可参照以下设计用时数安排进行
第一章:市场营销导论 课堂教学:4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市场营销管理是管理需求的真实含义,清楚存在的各种需求以及各种需求的 市场营销管理方法。掌握各种市场营销哲学的实质,以及把握推销观念与客户观念、市场营 销观念与社会营销观念的区别。掌握市场营销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的基本要求:领会并把握下列内容:
1、市场、市场营销者、市场的三个要素(人、购买力、购买欲望)、相互营销**;
2、八种需求与八种市场营销**;
3、六种市场营销哲学、推销与营销的差别、社会营销与市场营销的差别**;
4、市场营销学的性质
5、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
6、市场营销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章 战略计划过程
课堂教学:5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定点超越理论与方法,明确战略业务单位应该具有的特征,掌握战略业务单位的主要评价方法---波士顿咨询公司法与通用电器公司法的运用方法和特点。熟悉三大类市场营销增长战略的内容以及各种战略的特征、使用条件和实施的结果 教学要求:本章需要重点掌握下列内容
1、什么是战略业务单位
2、战略业务单位的两种评价方法、波士顿咨询公司法与GE公司法、各有什么结果**
3、密集性增长战略的三种方式各自含义**
4、一体化增长战略的三种方式各自含义**
5、多角化增长的三种方式各自含义**
第三章 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课堂教学:6课时
教学目的:掌握实际工作中运用各种获取市场信息的方法,并熟悉观察法、实验法与各种调查法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掌握市场需求的各种量化结果以及这种结果与市场营销力量的关系,什么叫市场营销力量它具体包含哪些因素?市场潜量与企业潜量的关系,市场需求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怎样对具体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各种预测方法的特征和存在的缺陷。
教学要求:理解与掌握下列几方面的内容。更应该掌握实际运用的方法。
1、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由哪四个子系统组成(内部报告、营销情报、营销调研、信息分析四个系统的含义以及功能)**
2、名义、顺序、间距和比例四种尺度的特征
3、使用二手资料前必须对其公正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
4、观察法(观察购物过程、研究销售技术。方法主要有机械、人员观察)优缺点:只能观察到客观实在无法了解内在**
5、实验法的种类(简单时间序列、重复时间实验、前后控制分析)的具体操作
6、问卷设计(问题类型、措辞、形式、次序的选择与确定)**
7、市场需求的相关概念(产品、总量、购买、顾客群、区域、时间、营销环境、营销方案)
8、市场营销力量对市场需求的影响(营销支出、营销组合、营销配置、营销效率)
9、市场预测、企业需求、企业预测、企业潜量的含义** 10 购买者意向调查法、销售人员意见法、专家意见法
第四章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课堂教学:4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营销环境与营销策略之间的区别和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微观环境分析的几个主要因素和宏观环境分析的主要因素。如何认识环境对企业营销管理而言既存在机会又存在风险,怎样更加全面地做好机会与风险分析。教学要求:掌握以下几点内容
1、环境威胁与环境机会分析方法、环境威胁与环境机会分析矩阵以及得出的四种业务**
2、市场营销渠道企业:供应商、商人中间商、代理中间商;几种辅助中间商**
3、几种市场即五种顾客**
4、4种竞争者与7种公众
5、经济环境的几种收入**
第五章 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课堂教学:4课时
教学目的:只有掌握影响购买者决策的影响因素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消费者市场与产业市场相比各具有哪些特点?消费者是怎样进行购买决策的,参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有哪些人。产业市场有哪些购买类型,产业市场购买决策的主要环节有哪些。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下列内容
1、消费者市场的含义、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文化、社会、个人、心理**
2、几个重要名词:参照群体(直接与间接的);家庭的类型;马思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亚文化**。
3、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消费者购买类型;消费者信息的主要来源
4、组织市场的三种构成**
5、产业市场的特征**
6、产业市场购买的三种类型
7、产业市场购买决策过程八项内容
第六章
市场竞争战略分析(略图)
第七章 目标市场营销
课堂教学:4课时
教学目的: 市场细分的含义、理论依据及其作用。市场细分的标准及消费者市场细分的各种结果。市场细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怎样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有哪些评价标准。目标市场与目标市场策略的含义,几种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特征及其优缺点。市场营销组合的内容、特点以及与营销战略的关系。
教学要求:主要领会与把握以下问题
1、目标市场营销的三个步骤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
2、市场细分的几种作用**
3、市场细分有效的三个标准:可测量、可进入、可赢利**
4、目标市场涵盖战略的三种方式:无差异、差异性、集中性;各种战略的优缺点**
5、市场营销组合的4P:产品、价格、地点、促销4P的含义**
6、市场营销组合与市场营销战略的关系
7、市场营销组合的特点:可控性、复杂结构、动态性、与营销战略的相关性**
第八章
产品策略
课堂教学:5课时
教学目的:本章是市场营销学的重点章节。必须清楚地告诉学员什么是产品整体概念,理解产品整体概念有什么意义。产品组合的具体内容以及产品组合的特征测量。什么叫品牌,可供企业选择的品牌策略有哪些?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什么概念,它由哪些阶段组成,各有什么特征。在各阶段上企业应该采用什么市场营销策略才能实现营销目标。成功地开发新产品应该经过哪些必要环节,新产品采用与新产品扩散各指什么含义?影响新产品采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新产品扩散过程中先后采用新产品的人可分为哪五种? 教学要求:重点把握以下内容
1、产品整体概念的组成
2、便利、选购、特殊、非渴求品的含义及特征
3、产品组合及产品组合的长度、宽度、深度与关联度的含义**
4、产品延伸的三种方式,各种方式的意义
5、品牌的含义与构成(名称与标志)商标的含义**
6、品牌扩展和多品牌策略
7、个别、统一、分类、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策略**
8、可供企业选择的包装策略**
10、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介绍、成长、成熟、衰退期)以及各阶段的特征**
11、各阶段的营销策略**
12、新产品开发的过程
13、新产品采用过程(认识;说服:相对优越性、适用性、复杂性、可试性、明确性。决策;实施与证实)**
14、新产品采用与扩散的差别(采用对于微观个体,扩散则是对于宏观广泛)**
15、产品采用者的五种类型(创新采用、早期采用、早期大众、晚期大众、落后采用)
第九章
定价策略
课堂教学:5课时 教学目的:本章是市场营销学中的重点章节。影响企业准确定价的因素有哪些?企业在为自己生产或经营的产品定价时可以采用哪些定价方法?这些定价方法各有何利弊。企业在为新产品定价时可以选择的策略有哪两种?它们使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折扣与折让策略有哪些?差别定价策略的差别在何处。教学要求: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1、影响定价的因素(需求:几种需求弹性;成本:几种成本涵数;竞争:几种竞争的含义)**
2、企业定价目标:生存、最大利润、占有率最大、质量最好。
3、定价方法:成本导向定价、需求导向定价方法、竞争导向定价方法**
4、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策略及使用条件;渗透策略及使用条件)**
5、几种折扣与折让策略**
6、差别定价的四种形式(不同顾客、不同型号、不同位置、不同季节)需求差别定价策略成功的5个条件**
7、几种心理定价策略(声望、尾数、招徕)
8、可以选择的各种价格调整策略
第十章
分销策略
课堂教学:4课时 教学目的:本章是课程的重点章节。掌握市场营销渠道或者是对于企业掌握自己的产品分销渠道的重要意义。在设计分销渠道是根据渠道的层次不同有哪些渠道类型可供选择。选择中间商是批发商与零售商各有哪些类型,在协助企业传递产品是各自发挥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对渠道合作者进行评价与激励?应该怎样评价和激励。物流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的意义。物流系统有哪些具体类型。公司在存货决策上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确定订购点?如何确定订购量?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以下部分内容
1、市场营销渠道与分销渠道的区别
2、渠道层次数目决定渠道的长度(零层即直接渠道;一层和多层渠道。适合哪些商品?**
3、垂直、水平营销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4、密集、独家、选择分销的含义与特征**
5、影响渠道系统设计的主要因素(顾客、产品、中间商、竞争、环境等特征)**
6、几种可供选择的物流系统(单一工厂/单一市场;单一工厂/多个市场;多个工厂多个市场)
7、运输方式及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8、存货决策的两大要素(订购点的含义与确定;订购量的含义及确定)**
第十一章
促销策略
课堂教学:4课时
教学目的:本章是课程重点章节。理解促销的真实含义,掌握影响企业选择促销组合时的因素。广告决策主要涉及哪些内容,怎样确定广告预算。有哪些主要的广告媒体可供企业选择?它们有那些优缺点?人员推销的特征与可供企业使用的人员推销具体方式。在人员推销活动 4
中销售人员的任务应该有哪些。怎样确定企业销售队伍的规模?对于销售人员为什么要加以激励又应该怎样激励?销售促进的含义。对消费者、产业购买者、中间商和销售人员应该分别采用什么销售促进策略? 教学要求:主要掌握下列内容
1、促销与促销组合的含义
2、促销预算决策的内容(花多少钱来促销?促销预算怎样在各种促销工具之间分配)**
3、何种情况下需要增加促销预算(竞争产品相似对于领导者、处于介绍期、以邮购方式销售的产品、用自动售货机销售的产品)
4、确定促销组合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产品特征、推式或拉式策略、促销目标、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经济前景)**
5、广告的特点(形式多样、有明确的发起人、支付广告费、非人员式)**
6、各种广告预算确定方法(量力而行、销售百分比法、竞争对等、目标任务法)**
7、广告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户外直接邮寄)的优缺点**
8、广告效果(沟通效果、销售效果)的评价方法**
9、人员推销的主要形式(本企业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内部销售人员、外勤推销人员。合同销售人员:制造商代理、销售代理商、经纪人等)**
10、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寻找潜在顾客、产品信息传递、推销技术运用推销产品、提供服务、报告推销活动情况等五项)**
11、人员推销的特点(人际关系建立、较大灵活性、更具针对性无效劳动少、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了解市场情况、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12、销售队伍规模的确定方法(销售百分比法、分解法、工作量法)**
13、销售人员的激励方式(几种销售定额、佣金制度)
14、销售促进的主要方式(企业对消费者、对中间商的、对销售人员的;中间商对消费者的)**
15、销售促进方案的内容(诱因的大小、参与者的条件、促销媒体的分配、促销时间的长短、促销时机选择、促销总预算等)**
总复习
课堂教学:3课时
教学目的:将各章内容综合、连贯地再讲述一遍。提出各章重点与难点,主要针对各章中的带有**号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解释学生的疑难问题。保证考试及格率。教学要求:着重复习4P的内容以及与制定4P策略有关的相应章节。
三、考试形式
建议采用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
四、大纲说明
课程教学市场调研 篇6
关键词 旅游市场营销 课程教学 职业能力本位 工作过程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职教育内涵型发展的深入,围绕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发展的关键环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从教学理念、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考核等方面全面考虑,整体推进本课程教学改革。
1 课程理念高职化
课程理念指导课程教学。旅游市场营销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也应在高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高职课程理念主要有:职业能力本位、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做”一体化。
职业能力本位。服务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导向。在对旅游市场营销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根据营销人员岗位能力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企业一线旅游营销人员岗位技能培养为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并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借助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情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旅游产品营销能力。
工作过程导向。针对实际工作任务,以旅游产品营销过程为序重组与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企业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通过定期与旅游行业企业交流及反馈情况,动态了解岗位需求变化,并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设计等多处着手,对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地进行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
2 理论教学简明化
旅游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强调营销实践。理论教学应按照“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原则,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技能所需一致,参考旅游企业营销岗位的培训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岗位技能所需, 确定理论教学内容。从教学实践来看,在理论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实际,重点讲透市场营销的核心思想、核心概念以及其实际应用价值,强化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宣传、销售等工作等营销岗位群所需知识与技能,立足学以致用,不求面面俱到,不做知识堆砌,力求理论知识够用即可,富于启发,简明实用。
3 实践教学社会化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特色所在,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实践教学应瞄准旅游行业企业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程实训、校外兼职、开设讲座、企业实训等多种途径,以社会化、企业化的实践方式训练学生实际营销能力。
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专题实训,课程结束安排综合实训,如配合“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这部分内容,可安排学生就旅行社拟推出的某条新旅游线路进行市场环境分析, 通过查找资料或现场调查访问等途径了解企业内外环境,做出SWOT分析报告;就“市场调查”内容的学习,可安排学生分组调查不同项目,如,大学生旅游消费情况、某旅行社开设饭店的可行性分析等,这种专题实训项目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熟悉旅游营销各工作环节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旅游企业这一实训基地,理论教学中穿插企业实训,拟定实训项目,安排专门的实训时间到企业参观考察,实地熟悉企业营销岗位工作职能、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等,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使旅游营销教学活动更贴近旅游企业营销实际。
4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学生普遍所具有的学习基础较差、兴趣不浓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任务驱动法。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寻找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作出评估。跟随课程教学进度,初期可设计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通过参观访问、查找等方式即可完成,随后可布置一些信息收集与整理分析等任务,在学生掌握了大量营销知识后可布置一些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任务。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历经项目确定、布置、实施、评估、总结应用几个环节,与任务驱动法一样,对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有重要作用。安排项目时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可安排专题实训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能有效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配合旅游市场营销相关教材,精选旅游企业营销经典案例,在各部分内容中适当穿插,以案例的具体详实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弥补知识讲授的不足,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
5 教学资源立体化
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学生学习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建设中有必要建立纸质教学资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旅游市场营销教材、教学参考书、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学习指导书、实训指导书、试题库、案例库、经数字化处理后的网络课程、与课程相关的电子图书、旅游期刊杂志、旅游营销网站以及其他电子教学资源等。立体化教学资源以其更大的信息容量和多媒体试听效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信息量,拓宽了学生视野,而网络课程、专业营销网站等电子资源为学生课前课后学习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内容,为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主动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6 教学考核全面化
由于本课程的学习既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营销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际营销技能,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考核,应坚持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考查学生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理论考试,期末集中进行,主要考查学生理论学习情况,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上课出勤、参加班级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及平时作业情况;实践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实践态度、实践能力、时间保障、实践作业以及实践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根据实践记录给予评分。
总之,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事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得失,以高职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强教研教改,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旅游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焱.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初探——以《旅游市场营销》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课程教学市场调研 篇7
一、课程基础分析
(一) 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一年二期和二年一期的学生。受高考招生制度的制约, 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 普遍存在基础薄弱, 个性较强, 但思维活跃, 动手能力强等特点[1]。当然, 学生特点也受校园文化环境和专业特色的影响。特别是一年二期和二年一期的学生, 已基本适应了所在学校校园文化环境, 完全与所学专业特色相融合。因此, 为了详细了解“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教学对象的基本特色, 特对正在授课的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 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63份, 通过整理发现教学对象除具有高职院校学生普性外, 还具有以下特点:
1. 学生喜欢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直观地获得认知。
在“你比较喜欢哪种教学环境”的调查中发现, 只有4人, 占总数6.35%的同学喜欢“‘粉笔+黑板’式传统教室”, 61.91%的学生喜欢“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 23.80%的学生喜欢“机房”, 这两种选择就占了85.71%。由此可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 学生越来越习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 也越来越希望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来强化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特别是相比于文字性的描述, 学生更希望能直观地获得认知。如在“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 你希望老师提供哪些的资源”的调查中, 以“图像”、“音视频”和“实际案例”的回答最多, 占83%。
2. 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足, 开始依赖现代信息手段。
在调查“在学习过程中, 是否会复习所学过的知识”问题时, 只有2人, 占总调查人数3.17%的学生每次课后都会复习;有33人, 占总调查人数52.38%的学生偶尔会复习;有28人, 占总调查人数44.45%的学生从不复习。但在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 学生开始依赖现代信息手段解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 9.52%选择置之不理, 82.54%的人主要通过“百度、google、世界大学城”等在网络上搜索解决, 7.94%的人选择向老师请教。
(二) 课程作用与内容分析
“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以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标准, 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市场调研的工作流程, 掌握市场调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培养学生较好地开展市场调研、分析、预测和解决企业相关市场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信息时代我国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开展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的需要。同时课程致力于促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内容上主要包括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基本知识、市场调查设计、市场调查实施、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市场预测、市场调研与预测报告撰写六个部分内容。
(三)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从教学环境来看,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 每间教室都与互联网连接, 而且全校范围内覆盖无线WIFI, 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QQ、微信、邮箱和世界大学城等平台。在教学资源上,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自2010年开始, 在全校推行基于大学城空间的信息化教学改革, 目前已经建成空间课程203门, “市场调研与预测”就是其中一门。在空间课程网站上, 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课程教学课件、PPT、知识点微课视频、案例和相关扩展知识。同时, 学院建立了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馆。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营造出直观感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沟通快捷、反馈全面的教学环境[3]。
二、基于信息化手段下的“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教学设计
(一) 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结合教学对象的基本特点、课程特性和学院的教学环境, 明确“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改革要突出以下思路:
1. 紧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目标,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形式, 其培养目标明确为在保证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以社会职业岗位 (群) 的需要为依据, 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能将客观规律和原理转化为物化形态的、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以适应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4]。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2. 重视师生互动交流,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协商和意义建构过程, 需要教学要素间多维度地深度互动, 以实现知识共享、意义创生[5]。在传统的教学中, 交流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宰, 学生被动接受, 其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难以实施因材施教, 也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 构建多重化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评价是衡量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主要方式。但片面以期终考试为重点, 往往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 不注重对知识点的系统掌握, 而倾向于期终突击复习, 最终知识掌握不牢靠。因此, 教育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从多维度、多渠道进行考核。
4. 整合各种信息化手段, 拓展学习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信息的传播渠道日益广泛, 人们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获取与交换, 而且这种方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和认知社会的基本方式。伴随人们学习习惯的改变, 课程教学也要随之改变, 要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 加强与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换。
(二) 课程教学的具体设计
1. 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明确以培养学生从事市场调研与预测方面的基本工作能力为目标。通过调研和分析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种类产品的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工作过程;同时考虑到经济管理类学生以文科生为主、管理类课程比较多, 结合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 最终确定“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包括市场调研概述、市场调研设计、调查方法选择、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市场预测、市场调研报告撰写六大模块知识点, 其中市场调研概述模块包括市场调研基本理论和市场调研组织实施两个技能点, 市场调研设计包括调查方案设计和调查问卷设计两个技能点。通过这六个模块的学习, 以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研的基本素养、市场调研设计能力、调查方法选择能力、市场调研资料整理和分析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和市场调研与预测报告撰写能力六项能力为目标。
2. 教学流程的设计。
结合高职教育本质和信息化教学环境, “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的教学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 辅助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第一次课将学生进行分组, 组成团队, 并给每个团体分配一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调研任务, 要求每个团队按课程教学模块依次完成市场调研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而最终完成实际调研工作。在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中, 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主要以老师教授为主, 主要在多媒体教室实施, 着重通过实际案例传授理论知识和解决实践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难题;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主要在网络机房实施, 由学生以团队为单位, 利用职教新干线“市场调研与预测”空间课程为平台,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 课内和课外结合, 以团队协作学习、交流、讨论为主, 老师在旁、在线指导为辅的形式完成阶段任务, 并把最终成果按要求发布在空间课程中的指定位置, 作为课程最终成绩评定的参考依据。
3. 教学效果的评价。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课内考核和课外考核相结合。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过程考核 (学习态度、纪律情况) 、课外考核 (作业、预习情况) 、模块任务 (大学城空间任务) , 所占比重分别为10%、10%和20%;终结性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 所占比重为60%。
三、基于信息化手段下的“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2015年下学期, 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8个授课班级中随机选取4个班级执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设计。通过对两类教学班级的对比发现:
从学生的评价来看, 实施教学改革班级学生对课程满意度为96.78%, 而传统教学班级学生对课程满意度只为76.19%。通过对实施教学改革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有88%的学生认为利用空间课程教学, 不仅方便了知识的学习, 更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64.52%的学生认为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 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70.97%的学生认为把知识模块化, 并把每个模块冲关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 不仅使他们重视了平时的学习, 更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 实施教学改革的4个班级参加考试学生104人, 及格85人, 及格率为81.73%, 平均分为64.71分;而实施传统教学的4个班, 参加考试学生105人, 及格68人, 及格率为64.76%, 平均分为56.56分。由此可见, “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对学生成绩促进明显。
综上, 基于信息化手段下的“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手段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密切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但也存在一些的不足, 如学生因为平时分问题, 而忽视期末复习;在团队协作中, 有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 如何合理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成为每位教育者亟需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分析高职“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的教学对象、课程内容和教学环境的特点, 明确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师生交流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多重化评价体系、多途径拓展学习渠道等教学改革思路, 并据此思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设计和教学实践。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勇, 严宁.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 2015, (03) :99-101.
[2]张俊娟, 穆卓辉, 张朝晖.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J].继续教育, 2015, (10) :73-74.
[3]王家祥, 冷泽兵, 李化树.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的互动发展[J].教育与职业, 2007, (12) :13-15.
课程教学市场调研 篇8
一、《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果欠佳。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任课老师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低。课程的应用性在教学内容中体现不强,学生的执行力不够,编写的调研报告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现问题、及时思考并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实践教学内容欠缺,与培养方向脱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分为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两部分。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研的内容、市场调研常用方法、问卷设计技术和抽样调查。市场预测包括调研数据的整理、统计描述和定性的市场数据分析预测。但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招生为文理兼收,在选教材以及课程内容设置时,定量市场预测内容较少,定量市场预测的原理介绍较浅,在运用分析软件时只涉及EXCEL数据分析中的部分内容。课堂案例教学中,医药产品调查、医药环境分析和医药客户满意度等内容穿插较少,与学生就业方向联系不紧密。
(三)考核方式结构不合理,过程性考核不显著。由于该门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考查课,所以结课形式采取非闭卷考试的形式,主要是以学生交一份老师的命题作业为主。课程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30%+期末成绩(作业形式)70%。在考核方式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没有具体进行量化,而且以作业形式的期末成绩相对占比较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应加强过程性考核。
二、《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与“十三五规划”的培养方案相匹配。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学校制定“十三五”规划,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各个专业及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市场调研与预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需具备市场营销学、概率论与数据统计、西方经济学、医药消费者行为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同时也与后续推销理论与实务、营销策划、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学习联系紧密。因此在修改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将市场营销专业该门课程设置在第6学期,54学时,3学分,为整个专业课程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与学校办学特色相契合。我校为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为医药营销方向。根据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有50.6%的学生在从事医药营销相关工作,半数以上面向医药企业、医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业。工作种类主要有OTC代表、医疗器械营销专员、医药企业行政人员等岗位。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还需与学校办学特色和未来就业趋势相契合。
(三)与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相适应。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调研,68.7%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单项式、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学生不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配合科学的课程考核,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
三、《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方法。引入项目导向教学法[1],在学期初,要求每位学生仔细思考想要调查了解的项目内容,每人上交一个题目,根据题目的相关程度,将班级学生分组,一般每组5~8人,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利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分组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组成员全程的教学活动,加强运用课程内容,有利于掌握所学知识要点。小组在设计调研方案时避免小组成员中有搭便车的现象,要求说明每名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并在期末根据小组成员对一组项目调研报告中自己负责部分完成情况给予单独打分。小组的活动主要是确定调研主题、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开展调研活动,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及预测,撰写调研报告并制作PPT进行汇报。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准确定位,增加医药环境、医药品牌研究、医药产品调查、医院顾客满意度等内容和相关案例[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切实加强与学生培养方向和就业趋势的联系,体现特色专业中课程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课上教学,另一部分是课下学生活动。将课上与课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先用6学时介绍市场调研的内涵,包括基本概念、重要性、特征、原则和内容以及调研方案的设计。在第7学时上课时,要求小组确定调研主题,并针对调研主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主题后,小组进行调研方案的制定。调研方案的设计中需要列出小组调研的主题、时间进程、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注意事项等。然后讲授市场调研的常用方法和问卷设计技术。在第28学时上课前,要求学生完成问卷的设计,在上课时对学生问卷的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全面性进行分析,帮助各个小组确定问卷内容。在第28~34学时期间,要求学生运用投票平台问卷星等网络调查方法或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调研并收集问卷。在第40~52学时,要求学生对收集的问卷运用SAS、SPSS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预测并开始调研报告的撰写。在课程的最后2个学时要求学生提前做好PPT并在课上进行汇报。通过课上内容与课下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边学边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符合培养目标和更好适应社会的人才。
(三)课程考核。根据学校培养方案和课程考核方案的要求,《市场调研与预测》为考查课,在课程考核过程中更应该体现过程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将个人最终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综合确定。个人期末最终成绩=个人成绩(50%)+小组成绩(50%)(具体内容见表1)。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个人成绩主要是由出勤、课题表现、作业、参与小组项目的积极性和个人负责项目内容的完成情况确定。小组成绩由调研目的与方案设计、问卷制作及数据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并用PPT进行汇报构成。对小组进行打分时,根据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及PPT的规范性、完整性、合理性等几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确定学生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
四、结语
教学改革内容在2013级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中的运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小组对项目市场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共有4组学生以课程调研项目为基础设计作品参加了2016年“创青春”全区大学生创业大赛,其中2组参赛作品获得包头赛区铜奖。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对课程学习成果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市场调查的能力。
《市场调研与预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结合当地市场特点和市场调查的知识体系展开教学改革,建立一种动态的更新机制,形成在理论上、方法上较完备的科学体系[3]。教学实践改革是高校任课教师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不断实践———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再实践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学质量和水平才能不断上台阶,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摘要:经过三年的实践教学,发现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完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为学生学习今后的课程、撰写毕业论文、参加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乃至实习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考核
参考文献
[1]詹立平.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78~79
[2]王启凤.《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科学,2013,10:139~140
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创新 篇9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实践教学
我国市场营销教学最初主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成果与教学经验, 近年来根据我国的企业需求变化及各高校教学资源的情况已经融入中国元素, 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为我们的营销理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对于市场营销这门集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于一身的课程来说, 其教学体系应该有所创新。
一、市场营销理论教学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将市场营销学的一般规律、原理与企业营销现象结合起来, 深入、系统地阐述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要与企业营销岗位的培训内容相结合, 以便学生能够在就业前更容易掌握企业的营销规律, 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
二、市场营销教学方法的创新
1、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以某个具体项目为例, 从项目的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调研、目标市场的确认、市场定位、营销方案的确定到项目的预算与控制可以全程模拟, 也可以局部模拟营销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独立发言、小组讨论、自由提问等方式,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 对大量的旅游营销案例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变枯燥为生动,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使之既可以掌握基础知识, 也提高了分析问题与沟通能力。
2、激励教学
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 笔者发现其实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极强的表达欲,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的状态、心理, 控制课堂节奏, 这对教者与学者同样重要。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就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接受你, 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然后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优点, 竖起你的大拇指, 同时原谅他们的小错误并委婉地指出来。
3、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 用大量的图片、影音等图文声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 强化同学对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收集的图片以及与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电视节目等影音资料不断地、适当地做到课件里,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笔者在开课前给学生观看录制的一段中央电视台财经节目, 节目内容是我国天使投资人对创业初期的一些优秀方案的遴选, 包括创业方案的介绍和天使投资人对创业方案的评价。在视图、视听的效果下, 可以让学生在享受中愉快地学习。
三、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创新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创新体现在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和社会实践教学创新两个方面。市场营销学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内容, 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环境分析等。我们可采用理论讨论、实践报告等实践教学方式来进行, 以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讲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时可布置学生就某企业推出的某产品进行市场环境分析, 这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并亲自上街对市民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市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 撰写报告书。这种课内实践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 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扩充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 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从而使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活动更贴近企业市场营销的实际, 让学生有机会接近企业真实营销现象, 还可以检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脱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要求相符。
四、市场营销考核方式的创新
学科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客观上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应试教育培养的是考试能手, 素质教育下必然涌现一批高素质的奇才。我国高等学校市场营销学成绩的考核基本上是以期末试卷上的成绩为主, 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只占很小的比例。这客观上导致学生忽视实践锻炼和平时表现, 而只重视考前一周理论知识的突击复习, 这种考核方式下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和控制。因此要创新市场营销学考核评定方法。市场营销学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应以应用能力为主, 由教师提供多个命题, 给学生充分的选择和准备时间, 让他们递交一份完整的营销方案, 成绩的高低就由方案的创新性、可操作性来决定。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是完不成一个好的方案的, 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促使学生平时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 又注意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关颖婧.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 2005 (11) .[1]关颖婧.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 2005 (11) .
[2]庞爱玲.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学》实践型教学模式探讨[J].焦作大学学报增刊, 2008 (6) [2]庞爱玲.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学》实践型教学模式探讨[J].焦作大学学报增刊, 2008 (6)
中职课程《市场营销》教学探析 篇10
中等职业教育是继初中阶段教育后续教育的其中一种形式,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看似美好的春天却另有内情,由于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作为中职专业教师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对学生有清晰的认识。中职学生大至分两类,一类学生在初中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又不想进入社会大学而选择中职;另一类学生是考上了高中,为了逃避枯燥的基础课程而转去中职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唤醒学生对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分析生源的特殊性,中职教师要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的成长。中职的学生虽然对学习不太热衷,但他们对潮流的趋势、产品的更新具有灵敏的触角,同时,学生都希望找到自我实现的平台来体现自身价值和展示自身的特长。科任教师想在课堂与学生产生教学的共鸣,首先,教师课前对敏感性的话题做收集分析,尝试运用话题的敏感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关注身边的时尚产品和更新产品,尽可能运用时尚的产品实现案例教堂,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科任教师课前可向班主任、其他科任了解学生的闪光点,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最后,建立课程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教师只有建立好课程的首因效应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进一步对其引导学习。
2 建立专业教师形象
从目前的营销专业教师队伍中,各职校的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仅有些是非营销专业出身,而且有些还是其他文科类专业转岗执教,这种现象导致教师在传授教学过程中出现知识误区、照本宣科、案例脱离、讲解空泛等现象,如此循环学生的反应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问题,以营销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营销教师需要重新定位才可以摆脱如此尴尬的局面。
营销教师要借用首因效应来进行重新定位,也就是说上好第一节课。经过在上一阶段的学生分析,教师不仅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知识面,借用首因效应,在第一节课里,首先,简要的介绍教师的信息,其中包括学历、专业、简要的工作经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教师信息,树立教师的专业形象,同时,拉近师生的距离。再次,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运用风趣幽默的句子来简述市场营销课程的大纲,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能否喜欢上这门学科的关键一步,教师在讲述内容时切记不可死板、不可以照本宣科、更不能时间过长,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引用不同的时尚案例或潮流信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次,通过好奇心的推动,学生开始关注市场营销专业的前景。此时,教师引导讲解市场营销的就业方向和专业未来的发展,使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有一个规划性的认识。通过以上步骤是降低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师生协商并明确课堂纪律、学习要求及学习计划。通过让学生共同参与制订学科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等,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营销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老师一定要根据最新的营销观念、营销实践和新的营销效果进行讲课,让市场营销学不断地与社会的发展相贴合。
3 教材分析
中职学生大多都是初中水平,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导致学生学习的困难,从而引起学习的反感或厌学现象,教材的吸引力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挑选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尤为重要。目前市面上的中职教材体现为以下几点:
(1)教材不规范,有些甚至是大学高职教材的翻版。
(2)教材更新慢,有很多知识没有及时更新。
(3)教材案例陈旧,不仅没有吸引力,更没有实践性。
(4)教材单一,学生容易产生乏味。
(5)教材专业性强,这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误区,不利于学习的开展。
由于以上问题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整理教材,这样一来会出现学生手中的教材与教师讲授的内容有较大的差别,教材无形中就变成了鸡肋。作为一线专业技能教师选择一本有代表性、时代性能教材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还可以通过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来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
4 案例的收集
首先,教师要熟读教材,通过对教材理解,梳理知识点和重难点。为学生在课堂指明学习的方向。
其次,根据不同的重、难点进行案例收集,案例应具有多元化、新颖化、现实化、年轻化,尽可能引用学生关注的信息、高新的技术、幽默的情境作为知识点的导入或案例的分析。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营销内容来说,教师要精选教学案例,根据特定的案例来讲解;也可以把选定好的案例先给学生进行预习阅读,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和参与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
最后,对于一些特定的综合性的问题,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形象效果,根据多媒体的特性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克服传统教学中对于课程内容的抽象、枯燥的弊端,让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如结合社会现象通过多媒体使知识变得有趣而实用。运用多媒体能够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5 高效课堂,全面互动
第一,教学互动,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体现良好师生关系,还是师生之间共同开发知识、探讨知识、丰富课堂的全过程。教师可运用疑问句、反问句、肯定句等来推动教学互动。在这个互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者和辅助者来帮助学生学习,通过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并且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能让老师与学生之间拉近距离,相互尊重,形成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第二,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下实现的,教师除了实现教学目标还要兼顾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通过案例教学导入知识,通过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分析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悟出人生道理。实施教学时,既要让日常生活走进课堂也要让学生从课堂走出社会。通过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达成优化教学,高效课堂。
6 课后引导
课后引导是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也是养成自主学习的最后一步。在传统课后引导是以完成固定的知识回顾的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只会让学生死板地记忆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特点笔者将课后引导分以下几方面:
首先,基础知识的识记,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还是运用传统的题海战略,通过大量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将基础的知识让学生进行识记,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基本的营销知识。
其次,知识表述,市场营销是一门表达性强的学科,要让学生从课堂走出社会就要让学生将领会的知识进行表述。课后,学生通过理解识记知识,再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述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7 考核评价
市场营销学科考核时,一定要在注重以技能为主体,以理论为辅。传统的试卷考核太过于单一,科学性缺乏,所以学校在考核的时候要把个人的实训与集体实训作业结合在一起,要强调实效性。分数的评价要包括课堂上提问,案例分析和实习成绩等综合考核,让学生在考核中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挥出来,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样考核不单单是对学生的智力进行评价,由于对综合能力的考核,这样更具有公平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应用型学科,作为一名称职的市场营销教师应将这门独特的学科进行充分展示,运用它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成为时代性的人才,而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恋上”吗?
参考文献
[1]于桂玲.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J].河南农业,2009(10).
[2]赵红兴.试论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河南农业,2007(18).
课程教学市场调研 篇11
《市场营销学》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需要既精通专业又懂经营的人才,因此,《市场营销学》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市场营销学的学科性质客观上要求教学应强调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课程的应用能力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高职《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既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培养人才的需要。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其问题分析
目前,高职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有的学校已经开始探索营销课程的情境教学和实训教学。但是,从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情况看,由于观念和客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多安排理论课教学时数,多讲纯理论知识,少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即使安排了,也仅安排类似参观之类的象征性活动,或是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撰写营销策划方案等,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更不具备从事具体营销活动的能力,基本上难以达到让学生既懂理论又掌握实践技能的效果,致使课程学习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缺乏与市场营销学学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学是离市场和社会最近的学科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学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学的实战型应用人才,然而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方法相对比较缺乏,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关于营销业务技能的实训,往往实施的是“销售技巧”的实训,这就在本质上混淆了“营销”与“销售”的概念,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正确区分 “营销”与“销售”的概念。
(三)缺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有效途径
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较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然而,部分职业院校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课程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市场营销学的职业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创新能力的高低。
二、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视实际运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把“知识复合、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教学,要深入社会和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中,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市场营销学的专业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应围绕以下两点进行: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职业教育目标
首先,要树立“两种观念”。即:“素质教育观”,树立以知识外化为能力,以能力促进综合素质发展的观念。“就业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创业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全面发展观念。
其次,要解决职业教育的“两个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职业教育目标的定位应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需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关键是要有较强专业技能,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课堂与社会的融通。反映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应着力解决好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一是应根据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要求,分析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二是经过教师的点拨和演示,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经过工作过程的亲身体验,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二)建设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教学实践创新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培养学生“三种能力”为目标,以设计“三个模块”为重点,加强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1)以培养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设计基本技能模块。教学中着重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企业营销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该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学环境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目标市场选择能力、市场定位能力、消费者行为分析能力、确定营销组合策略能力等。
(2)以培养不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设计培养学习能力模块。为适应企业对学习型市场营销学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的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对最新营销理念的跟踪学习及应用能力、产品推销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等。
(3)以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设计模拟实战模块。采用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营销战略的能力、控制营销活动的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与顾客、与竞争对手、与同事的沟通能力等。
三、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从事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的教师大部分还缺乏市场营销学实践经验。而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教学要求必须要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这是做好实践教学的基础。可以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鼓励教师走出去,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教师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教师可通过挂职锻炼形式,在虚心向企业员工学习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培训等形式向省内外兄弟院校学习教改经验,鼓励教师探索实践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营销策划专家到学校担任课堂教学,让学生聆听来自一线的市场营销经验,增加其真切感受。这样不仅缩短了小课堂与大社會的距离,同时也为专业课教师向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还会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大纲
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必须积极主动收集企业的市场营销人才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以及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指导书,使实践性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程序化和规范化。实训教学大纲中包括能力要求、技能标准、实训内容、教学与实训方法、考核方式和标准、课时安排等。实践内容力求与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内容及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保持对接。经过从企业到学校,再从学校到企业的多次反复,力求使实践教学大纲及指导书贴近实际、科学有效。
(二)多种形式结合的课堂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形式。
1.视频体验
通过教学视频,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市场营销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营销实践的感知。如对于“渠道策略”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适当地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商业连锁店、大卖场(如欧尚、大润发等)视频,通过讲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渠道及渠道的使用策略”。通过视频体验,使学生能够灵活地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课堂上在引入教学相关案例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导出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考虑职业院校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从基层开始做起,选择教学案例上,不仅以国内外著名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同时分析院校所在省市企业的市场营销过程,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实地分析和深入理解。如对于“促销策略”这个知识点,先提出背景材料,由学生作为营销经理和销售代表分别针对背景材料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在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创设具体情境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创设,使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通过引导,调控来使学生与教师积极性协调一致。创设的情境要生动,富有启发性。如在促销策略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课后自备商品,在课堂上扮演促销员角色,采用多种推销技巧说服顾客购买,其他同学以顾客的身份来提出许多问题,千方百计刁难促销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促销技能,又锻炼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三)课外实践训练
课外实训的关键不在形式,而在于是否真正达到实践的效果。因此在课内实践的同时,必须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通过在企业真正的顶岗锻炼,了解企业对专业人员的素质、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营销实践中,从一个营销者的角度看待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自己作为消费者看待他人的购买行为的差异。这种实践对指导学生如何学以致用非常关键。
(1)校内实践。以创业园为平台构建“模拟销售市场”,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销售技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系一家创业园商店,进行营销策划组织活动,造了一个真实的商业氛围。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组织各个小组撰写销售策划方案,锻炼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参与商品采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风险意识;负责店铺的陈列布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能力;作为导购员,锻炼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锻炼学生营销实践能力。
(2)社会实践。市场营销学实践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进行社会实践。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真正参与市场营销学实践活动,快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进行营销实践,比如到大型商场进行销售与促销、为企业进行专题的市场调研等,这样即可以增加实践经验,又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市场营销学》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职业学校的独特优势,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企业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冬梅.高職《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7(8).
[2]康华.高职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9).
[3]王娜.浅谈高职教育中的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J].管理与财富,2009(7).
《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设计 篇12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市场营销》课程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 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出版有市场营销学课本,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这门学科曾受到冷落,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 我国才重新引进这门学科。这是一门研究企业经营方略和生财之道, 研究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学问, 因此市场营销学成为本世纪发展最快的管理学科之一。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应本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 全面培养职业能力”的理念,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为基层企业培养具有中、高级素质的营销工作者。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
以任务驱动统领课程教学过程, 以诱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把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行为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行为, 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养成职业能力。完成“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教学程序。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1. 注重企业营销人才培养
当今企业营销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但遵规守纪、守法守信和自我约束意识较薄弱, 他们虽然能掌握一定的营销技巧, 但并不一定能把握企业营销活动的全部内容。因此, 我们必须从现代企业营销人员的实际出发, 注重企业营销人才的培养,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一般的市场营销知识, 还要树立职业责任感。学生只有通过企业营销实践, 才能真正掌握产品知识、营销知识、市场供求状况, 才能在实践中磨炼自己, 立足社会。
2. 强化“知识、技能、素质”全面培养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应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训练, 只有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市场、走近企业, 学生才能对现实的市场运行、营销业务有所认识, 才能把所学的营销知识运用到营销实践中去。技能训练一方面巩固和深化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运用,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适应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
3.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1) “注重学生动手”的实践课训练。采用互动式、仿真式、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保证实践课训练的实施, 在教学中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走向市场”的课外活动训练。通过课外活动训练, 让学生走向市场, 体验市场营销过程的各个环节, 将书本上的营销知识与营销策略融入到实际的市场操作中去, 从而了解整个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行为。
(3) “职业情景型”的能力培养活动训练。这种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教师有目的地规划以营销实际为主体的职业场景,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解决有关问题,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
4. 课程整体设计见表1
三、课程设计的特色
1.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 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任务驱动教学法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组织者、策略者, 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分析、策划, 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 让学生在完成真实的任务中不断思考、探索、学习, 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并非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 而是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而是外部信息的主动吸收者。
2. 具有“职业氛围”, 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体验现代职业感及工作成就感
首先, 通过策划富有特色的职业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营造职业氛围, 让学生体验现代职业感。其次, 在校内创建实训场所, 在校外建立市场营销实训基地,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 深化知识、提升能力, 从而体验工作成就感, 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
3. 强调教学的“实际、实用、实践”性
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不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逻辑严密性, 而强调教学的“实际、实用、实践”性。市场营销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教学中应把握课程特色, 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使能力培养具体化、实用化, 避免理论化、形式化。把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
4. 强化岗位技能训练
从从业者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出发, 要求学生在掌握适度理论的前提下, 强化岗位技能训练,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专业技能, 提高他们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总之, 整个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 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导, 在教学中突出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实现从传统的理论教学到侧重实践教学的转变, 以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摘要:为提升《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水平和适应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 文章提出了市场营销教学设计的思路, 以形成课程特色。
关键词:市场营销,课程设计,设计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宝艳.实施多维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32) .
【课程教学市场调研】推荐阅读: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11-27
课程教学的市场调查05-29
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08-11
高职课程教学市场营销09-01
沙盘课程教学市场营销11-18
实训课程教学市场营销05-11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07-24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11-16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数学08-28
浅谈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