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教学

2024-05-20

课程性教学(精选11篇)

课程性教学 篇1

传统学习依赖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记忆学习方式, 使得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吸收课堂内容,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 教师必须另辟蹊径, 让学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探索。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条件,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以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有问题才有思考的可能, 才有探究的欲望。学生在情境中想知其结果而又无法知其结果, 以此让学生处于一种渴望探求知识的状态,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闰年和平年”的知识时, 教师选择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 自己发现其中蕴含的奥秘。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有一个人他今年15岁了, 但他才过了3个生日, 这是为什么呀?

学生都被教师的问题吸引, 也都感到很不可思议, 对其结果充满了好奇, 于是都快速地进入到探究中。学生开始翻阅课本查阅资料。同时, 教师也适当的深入学生探究的内部, 对其进行适当的指点, 很快学生就通过自己的力量, 探究出两个概念的存在, “闰年”和“平年”。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以 “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对学习知识渴望的推动下, 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

二、加强合作交流, 提高探究效率

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每个人的智慧都是不同的,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够将众人的智慧优化整合在一起, 使学生能够共同探索新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 相互启发、相互指点、相互帮助, 共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进一步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 在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知识时, 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探究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你们可以自由结组, 小组合作, 共同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自由结组。

生1:我们知道三角形有三种, 我们可以分别探究, 先探究一个简单的直角三角形。

生2:你说的有道理, 直角三角形比较简单, 我们所用的三角板工具就是所谓的直角三角形, 我可以根据这些度数求出它的内角和为180度。

生3:我猜想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180度。

……

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相互讨论, 相互启发, 无形中加速了探索的进程。由此可见, 恰当的合作交流,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相互学习, 能够有效提高探究效率。

三、开展实践操作, 深化探究效果

“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理论知识, 很难理解到数学知识的本质。 因此, 课堂中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是学习数学必备的。教师组织学生实践操作, 活跃学生各种感官器官, 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 深化探究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 以往教学中, 教师习惯利用实物直接为学生介绍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也只是懵懵懂懂的听, 事实上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 教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 将课题交给学生, 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学生在接到老师的任务后, 开始都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但很快就找到了探究方向, 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查阅课本资料。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 无形中掌握了长方体的大部分知识内容, 并且印象深刻。 学生在制作长方体的过程中, 了解到长方体有6个面, 其中有4个侧面, 2个底面;还了解到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由于小学生本身就对实践操作的课堂教学感兴趣, 所以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都表现得很积极、主动, 遇到困难都会迎难而上, 有时会查阅课本资料;有时会与同学交流探讨;有时还会向教师讨教。整个数学课堂显得其乐融融, 动态十足。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取得了很好的探究效果。

总之, 教师要注重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以达到教学目标, 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课程性教学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程教学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这个领域里面,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可供购买,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却不多,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在此阶段上,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是:“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教师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所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1.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2.在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发挥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物理实验室,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有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以自主模拟实验为基础进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如笔者在上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很多实验不允许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有些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常常会进行一些“地下操作”,最终损坏了仪器。然而,须知这些“破坏性”强的学生实际上也是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通过网上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获取新知识,或与其他同学交流。如果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室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网络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自主观察模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

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并促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学水平

1.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我们通过Internet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的物理试题中心、中国园丁网试题集锦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關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我们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物理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中国物理教育网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很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探析 篇3

所谓数学探究性教学指的是一种以探究数学问题为主的教学方式, 更为具体地说, 是指以现行的数学教材为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 将周围的生活实际作为教学的参照对象, 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氛围中, 质疑、提问并相互合作交流讨论, 最后得出答案的学习方式.这种数学教学方式形式灵活,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采取一人学习或者多人式的小组讨论学习, 从本质上来说, 这种教学方式是对科研活动过程的一种模仿.总的来说, 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第一, 创造适宜的探究学习环境, 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才没有学习的压力, 才可以真正地形成一种自主、独立的学习, 而并非因为在老师的压迫下而无奈地被动学习;第二, 在探究性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使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在一些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诱导的方式.

(二) 新浙教版数学教材变化下的探究式教学

自2005年开始, 新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逐步的投入使用, 但在使用中出现了传统教学方式与新教材之间的不相适应的状况.因为这套教材相对于传统教材而言, 不仅是学生终身学习和继续学习的基础教材, 而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更能够反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新浙教版教材在教材内容上的选择和板块的设置, 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经过试验证明, 探究性教学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方式是与新课标下的新浙教版教材要求相适应的.下面, 笔者将从新课标下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变化的四个方面入手, 探讨作为探究式教学与新教材的契合.

1. 新浙教版教材更加人情化和生活化, 体现了趣味性

浙教版教材从卷首语到每一小节的内容都体现了人情化、生活化的特点.打开教材, “卷首语”写得非常亲切, 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上, 也采用彩页图案的形式展开, 形成一种图文并茂的特点.在每一小节的数学知识的展开中, 不是开门见山的直接呈现学习知识要点, 而是通过生活情景导入的方式进入学习的内容.

2. 新浙教版教材增加了合作学习栏, 这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展开

在教材中增加合作学习栏, 这种方式有利于让学生获得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而且获得一种建构知识的能力.

3. 新浙教版教材设置了探究活动, 增大了开放性

在教材中有许多的活动课程内容, 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 而教材的开放性不仅仅体现在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上, 更大一部分是针对练习题而言在浙教版的数学教材中, 许多的习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这就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平台, 使他们在这种条件开放和结论开放的题目中, 相互交流、合作、自主探究.

4. 新浙教版教材增加了课题学习和设计题, 架起了生活和数学的联系的桥梁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材中, 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衔接上是不够充分的, 致使知识的学习仅仅只是在理论层面, 而浙教版的数学教材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不仅使教材内容更加生活化, 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使数学的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纵观新浙教版教材的改革,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学主体的主次变化,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而在新课标下, 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即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所指.根据这一变化, 探究性数学教学“情境和活动———问题和探究———交流和反思———总结和提高”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说, 是和新浙版教材在内容和教学目的上实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现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能的目标相一致的.

(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1. 情境和活动

这指的是在教学之前或者实验活动之前采用诸如游戏、动画、音乐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 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又可以使教学更加的感性、直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在设计情境的时候, 应该紧密的与生活实际联系, 这样可以实现现实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

2. 问题和探究

情境和活动的设置, 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在情境中具有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教师这时候应该退出主导的地位, 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诱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探究目标和探究方向, 使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下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形成独立的思维, 并积极主动的探求掩藏于具体数学问题下的数学规律作为探究, 并不是一由个人完成的, 而常常是连续性的多人交流合作的结果.

3. 交流和反思

这里的交流并不仅仅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还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的一种民主、平等的交流.在探究式教学模式所营造的轻松学习氛围中, 学生可以积极大胆的提问, 而作为教师则应该积极的对学生的提问予以回应, 并引导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各种不同问题, 应从多角度去评价, 而不能用唯一答案将其框死, 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4. 总结与提高

探究性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 教学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 而并非有终结.作为教师, 应该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对已学知识的总结能力, 使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 形成一种独立的思维模式, 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模式从本质上是与新浙教版数学教材教学内容更加人性化、注重合作学习、增大问题开放性可能、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变化相适应、相契合的.因此说,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下的必然选择.

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知识的方式就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总之, 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 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建构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的是高度契合的, 是新课标要求下的最佳教学方式.

摘要:新课标下,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时代教学要求——不能实现对于学生主体性建构这个培养目标, 而作为探究式的教学则顺应新课标改革的要求, 本文主要以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浙教版教材为例, 来探讨新教材下, 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

课程性教学 篇4

第一章、畜禽生产技术

第一节、畜禽生产的概念

第二节、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畜禽生产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章、羊生产技术

本章主要使学员掌握羊的生产经营以及羊的饲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员开展规模化畜禽生产经营奠定基础。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第一节、羊的品种

一、品种分类

二、羊的品种

第二节、羊的产品

一、羊毛

二、羊绒

三、羊肉

四、羊皮

五、羊奶

第三节、羊的繁殖

一、羊的繁殖现象和规律

二、羊的繁殖方法

第四节、羊的饲养管理

一、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

二、羊的放牧饲养

三、各类羊的饲养管理

第三章、畜禽营养与饲料

本章学习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员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禽营养与饲料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解决一般性畜禽营养与饲料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

第一节、饲料及其加工利用

一、饲料概念与分类

二、粗饲料

三、青绿饲料

四、能量饲料

五、蛋白质饲料

六、矿物质饲料与维生素饲料

七、饲料添加剂

八、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节、饲料配合

一、畜禽的营养需要

二、畜禽的饲养标准

三、日粮配合四、配合饲料

第四章、畜禽疾病防治

本章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员掌握畜禽疫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禽疫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

第一节、传染和免疫原理

一、畜禽疫病了解畜禽疫病的主要危害。

二、细菌的基本知识掌握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三、病毒的基本知识

四、寄生虫的基本知识

五、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知识

六、非特异性免疫的基本知识

七、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防疫计划制定

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掌握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了解常用药品和生物制品的常识和选用原则。掌握防疫计划的制定原则及方法。

第三节、疫病防治措施

一、疫病预防技术

二、疫病扑灭技术

三、生物制剂的制备

第五章、畜禽疾病防控基础

掌握疾病的概念与发生原因,疾病的转归,了解中兽医对疾病及病因的认识;掌握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等基本知识和致病过程。传染和免疫的基本知识和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基本知识。使学员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禽疫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一、畜禽疾病的概念。

二、掌握疾病的病因。

三、了解疾病的分类方法。

四、掌握机体与疾病斗争过程中不同状况下对疾病过程的影响。

第二节、微生物基础

一、掌握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掌握细菌的营养、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了解细菌和外界环境的关系。掌握细菌的致病性。

二、病毒的基本知识

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病毒的增殖和干扰现象。

三、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知识

掌握传染的概念和类型。了解传染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掌握免疫的概念、作用和功能。了解传染和免疫的关系。

四、非特异性免疫的基本知识

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作用及发生过程。

五、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基本知识

掌握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掌握免疫系统的构成和作用。掌握抗原的概念、性质和种类。了解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掌握抗体产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概念、区别和联系。

六、了解疫苗的类型

七、掌握疫苗接种方法。第三节、兽医常用药物

一、掌握防腐消毒药的种类。

二、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分类。

三、掌握常用的健胃消食药的作用原理及使用原则。第四节、畜舍场地的预防消毒

学会选择适当的消毒药进行畜舍地面、墙壁、空间的消毒,特别注意不同时期畜舍消毒的客观差异(空圈消毒和带畜消毒)。学会根据当地养殖场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会根据不同器械选用适当的方法(高压灭菌、煮沸消毒和消毒液浸泡等)进行消毒和灭菌,并了解各种方法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畜禽的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一、掌握免疫接种前应做好的免疫接种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免疫接种的顺利进行。熟练掌握根据生物制品的安全检查项目进行生物制品的安全性检查。掌握免疫接种的各种方法及免疫接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药物预防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掌握不同给药方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体外寄生虫病的药浴治疗。学会药浴液的配制,掌握治疗外寄生虫病的药浴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畜禽生产环境卫生

掌握气象因素与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关系;掌握养殖场选址、场内布局;掌握畜舍内的空气环境,了解畜舍环境的控制;懂得环境保护的意义。能够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提出合理化建设性意见,使养殖业具有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意识促进产品质量提高,降低饲养成本,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人畜间病的相互影响。

第一节、气象因素与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关系

一、大气活动的特点

二、气象因素通过饲料植物的生产、化学成分和季节性供应,以及寄生虫和其他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间接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力发生作用。

第二节、太阳辐射

一、太阳辐射的概念: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二、太阳辐射对畜体的作用:一般作用、紫外线作用、红外线作用。

三、太阳辐射与畜体热调节:畜体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估测,动物被毛的隔热作用,太阳辐射与热平衡。

四、太阳辐射对生殖的影响:公畜,母畜,关照影响生殖的机制。

五、太阳辐射对其他生产力的影响: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太阳辐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第三节、空气温度

一、空气温度的概念

二、等热区和临界温度

三、气温与畜体热调节:高温使得热调节、低温时的热调节。

四、气温对生殖的影响:公畜、母畜、幼畜、高温影响生殖的机制。

五、气温对生长、育肥的影响:猪、鸡、牛。

六、气温对奶、产蛋的影响:产奶量和奶的组成、产蛋量和蛋的品质。

第四节、空气湿度

一、空气湿度的概念

二、气温与畜体热调节:气湿对蒸发散热的影响、气湿对非蒸发散热的影响、气湿对产热量的影响、气湿与热平衡。

三、气湿对家畜健康的其他影响:高湿度、低湿度。

四、气湿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生殖、生长和育肥、产乳量和乳的组成、产蛋量。

第五节、气流和气压

一、气压和气流的概念

二、气流与畜体热调节:气流对蒸发散热的影响、气流对非蒸发散热的影响、气流对产热量的影响、气流与热平衡。

三、气流速度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生长和育肥、产乳量。

四、气压与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关系 第六节、气象因素的综合作用

一、炎热气候对家畜生产力影响

二、寒冷气候对家畜生产力影响

三、畜舍内的空气环境

1、温度(1)封闭式圈舍(2)棚舍

(3)开放舍和半开放舍

2、湿度

3、气流

4、光照

5、畜舍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1)灰尘(2)微生物

6、畜舍中的有害气体(1)氮气(2)硫化氢(3)一氧化碳(4)二氧化碳

(5)消除有害气体的措施

7、噪音

第七节、养殖场设置

一、选址

1、地势、地形要求

2、土质要求

3、水源要求

4、注意社会关系

二、规划与建筑物布局

1、分区规划中的梯次分布:管理区、生产区、病畜管理区。

2、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布局依据与目的

三、养殖场的公共卫生设施

1、场界与场内各区间的防护设施

2、供水:用水量的估算、给水方式和水源保护、水的人工净化与消毒。

3、场内的排水设施

4、贮粪场的设置

5、场区绿化

第八节、畜舍环境的控制

一、建筑材料与畜舍结构的基本知识

1、建筑材料的基本特性

2、畜舍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二、畜舍的防寒与放热

1、防寒与采暖

2、放热与降温

三、畜舍的通风换气

1、通风量的确定

2、自然通风

3、机械通风

四、畜舍的采光

1、自然光照

2、人工光照

五、畜舍的排水

1、传统式的排水设施

2、现代式排水设施

六、家畜饲养密度

第九节、养殖场的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的意义

二、养殖场环境污染的途径及危害

1、空气污染

2、水体污染

3、土壤与牧草

4、昆虫及其他

三、环境保护的主要环节

1、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合理规划

2、妥善处理家畜粪尿

3、有效利用粪尿

4、合理地处理与利用污水

5、绿化环境

四、养殖场的环境监测

1、主要任务

2、基本内容

课程性教学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实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过程,教师的教是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也正因为如此,新课标中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探究性自主学习,正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合作来获得问题解决方法,提高实践能力。探究性教学所实现的不光是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真正的发展。那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每个环节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虽然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较之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发展和形成,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依旧单纯地以言语来进行理论式的数学知识讲授,不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增加难度。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进入数学世界,形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课程性教学 篇6

美术教学方法的应用, 对于大多学生来说, 美术的学习更加侧重于学习方法的学习。掌握一门或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对于美术学习者来说, 极为重要。美术学习所遇到的问题将通过各种方法较快的解决。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进行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外, 更加应该侧重与美术方法的介绍。正如专家所说的注意到的美术方法的重要性在学生美术学习的过程中, 随着信息化能力加强, 越加重要。尤其是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以后, 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更加需要有效果的学习方法。所以, 就是在进行美术教学的功能中应该对学生的美术方法和学习方法给予一定的重视或者单独提出, 或者单独进行课堂介绍, 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美术方法的理解和美术方法重要性的认知。可以看到美术学习较好的同学, 通常是能够进行美术方法和思维的正确应用和理解。

2. 美术教学方法的实践性观察

教师在教学方法中的作用在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的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 是具有引导和启发性作用。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这一点, 是毫无争议的。那么,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 可以看到大多数教师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应用外, 二者忽视了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介绍, 因此,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 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校教学方法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梳理,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是一个形象思维较强的群体, 对抽象性思维理解相对较差, 但是, 神经系统活跃性较强, 接受能力较快强, 所以,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给予短时间快速地进行教学而不断地进行巩固, 进行温习与巩固结合。通过具体的不断地重复新的教学, 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重新认知与掌握从而, 使学生的知识巩固知识, 可以看到学生在进行形象, 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温习和对原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 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大多美术生来说, 温习就只是学习新知识是一个不可避免或者说无法绕开的过程。

通过对全国大多数小学生教材的研究发现, 现行教材基础知识省较强, 而介绍方法的教材相对较少。体现教学性较强二趣味性较强的教材较多, 但是, 从方法的角度上来看部分教材淡化教学方法, 而处于知识性的介绍较多, 然而, 我们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在现实教学的过程中的功用。通过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规律和基础知识的特点以方法的形式进行知识的, 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控去和个体能动性的自我发挥, 可以看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现形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性性思考

从当前教学的方法上来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示范教学法、讲解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欣赏教学法等, 然而, 在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师教材教法进行整合性的思考。由于不是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用和能够进行教学应用,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教材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 教师的的实践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方法概念。在对中小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应采取形象性方法或者形象性的能力较强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应用, 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和或者具体现实生活的生活事物的讲解和学习。可以看到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更加要强调形象性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 采用兴趣教学法和参与观察法, 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更多的采取讲解法与示范法相结合。

众所周知,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因此,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是较为重要的, 尤其针对美术学科来说, 培养学生思维, 要加强美术方法的学习, 其过程是相对较长的。那么, 实现良好的教学应该考虑到适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 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教师教学任务地完成, 增强教材与现实情况的紧密结合,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可参考的, 具体能够在现实教学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应用的美术方法, 这种方法有可能使学生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或者能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4. 教学整体性思考中美术教学所要考虑的问题

从教学形式上来看, 教学过程中教学氛围、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个步骤,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发现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较好的接受教美术的基础性知识, 能够学会美术思维的运用, 教学的内容往往是围绕着教学目的展开的。然而, 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最佳结合教学方法, 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是外在的教学知识能够较快的转化成学生内在的所需要的具体知识, 也就是说能够使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转化为图像, 具体的事物被层次性和抽象的事物所代替, 在记忆的大脑的品种中存在着一定的空间位置, 给神经进行一系列的整合, 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的灵活性增强、记忆的快速性提高。

参考文献

[1]乔晓光.作为非物质文化的民间美术分类[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2) .

课程性教学 篇7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组织教学时, 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 采用趣味性强、能激发情趣的教学方式, 以诱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时, 从现实生活中学生十分熟悉的的手机、计算机通信技术与硅的应用习习相关入手, 过渡到用录像展示让国人扬眉吐气的“神舟”系列飞船返回时表面化作一团烈火还能平安返回地面的场景, 向学生介绍覆盖在返回舱表面的材料也与硅元素有关。学生一下子对这种神奇的物质产生了极大兴趣, 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空前热烈, 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硅的学习中。

二、创设问题情景、拓展学生探究空间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化学教学要注意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要贴近自然和社会, 要增强用化学知识学会分析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化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因此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或是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恰当的内容,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并通过点拨、启发和引导,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处于主动学习的“愤悱”状态, 变知识的传授过程为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构建、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为学习而探究。

三、重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希望自己是一个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对于新接触的化学知识, 学生通常有很大的好奇心, 想知道为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或生活常识提出一些假设和猜想。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究化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倡导他们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 并能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 供其他同学一起思考、探究, 充分发挥他们参加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苯》的学习时, 学生已经有了烷、烯等烃相关知识, 知道只含有碳碳单键的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而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烃却可以。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课本并提出这样的问题:苯的结构与烷烃、烯烃的结构到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凯库勒式”能代表它的真实结构吗?对此你的想法是什么呢?你准备用什么事实来说服同学们来分享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为了顺利完成本次探究课题, 周末我班级学生分成8个探究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 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 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 鼓励学生将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根据各小组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组织他们运用分析、比较、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集体交流, 让他们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论证。

四、及时合理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探究性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 必须十全十美, 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探究过程中, 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是重要的事情, 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 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所以, 化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对学生在动态探究过程中对探究学习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 及时调节, 以达到预期目的, 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我们应全面、多层次看待学生, 积极采用多维、多极的评价方式, 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化学学习状况, 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 从下面进行引导,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在新课程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作为新课程的践行者, 我们应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挖掘课堂教学资源, 让教学“活”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真正把知识的传授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使化学教学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德立《优化方法, 提高质量》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2004 (10)

课程性教学 篇8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暖通空调,实验教学

引言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工业学校, 主要为北京市培养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高级应用人才。这决定了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根据首都经济建设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基础, 拓宽专业面,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是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 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迫切需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以及国家一系列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面临着紧迫的专业建设任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和建筑环境学为基础, 解决建筑中的环境问题[1]。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体系中, 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教学两个部分。其中实验教学是实践环节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校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而以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为主的实验教学, 理应发挥重要作用[2]。由于我国高等学校长期形成的教育模式, 使得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和从属于理论教学, 这种状况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必须大力改革[3]。因此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1、“暖通空调”课程的定位和教学要求

“暖通空调”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4]。学生通过学习“暖通空调课程能系统地掌握使建筑环境达到卫生标准或特殊要求所采用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等应用技术, 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等系统的设计以及运行调试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并且初步掌握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和设备的测试方法和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对暖通空调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有所了解。“暖通空调”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室内负荷计算、空气调节系统、洁净空调系统、供暖系统、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通风系统等等。

“暖通空调”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体现了该课程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 仅仅通过课堂的讲授是不够的, 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与之配合, 相辅相成, 才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使教学效果达到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应该理解暖通空调在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掌握建筑室内空气环境保障技术的基本方法;掌握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负荷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通风气流的运动规律, 能制定创造适宜的建筑室内空气环境的实施方案。掌握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的室内供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其他供热方式;掌握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高层建筑防排烟的基本方法;具有暖通空调系统工况分析的能力, 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测试方法, 具备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运行管理的一般技能和知识;了解能源效率分析和节能的基本概念。

2、“暖通空调”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2.1“暖通空调”实验课现状

根据“暖通空调”课程的定位和教学要求, 除了课堂的理论教学, 还需要通过教学实验及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深、巩固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通常“暖通空调”实验课为8学时, 包含4个实验:“空调处理过程测定”、“风机盘管机组性能测定”、“通风除尘系统性能测定”和“室内采暖系统工况实验”。每个实验为2个学时。实验内容属于验证性实验, 即学生通过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与计算, 将得到的实验结果与课堂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比较, 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学生通过实验是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学生的实验内容是非常具体的, 每个学生完成相同的实验, 在相同的实验台上完成相同的实验。教师给学生编制的实验指导书也是非常具体和细致的,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以及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这种教学实验可以起到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实验内容单一、方法单一、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足。

2.2 设计性实验实施条件建设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大部分的“暖通空调”课程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 究其形成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实验设备条件限制。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的实验教学条件要求低。实验台要求简单、不需要具备完备的调节功能、不需要真实的实际空调设备或供暖设备, 在模拟的教学实验台上就可以完成。二是原有课程体系的限制。设计性实验教学学时远远大于验证性实验教学学时, 按照以往教学体系中对于实验课的学时安排, 要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 存在学时安排的问题, 需要大量占用课外时间。

近几年来, 我校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 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校内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和北京市“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重点实验室。在教学设备和设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具备了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验技术条件。中法能源培训中心的技术平台主要用于实践操作教学和学生实习, 有空调系统、制冷系统、锅炉系统、室内供暖系统、气流组织小室和壁挂锅炉系统7个技术平台, 这些平台上安装有欧洲先进的设备并可实际投入运行。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基于办学定位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特色的人才需求, 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针对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除了开设配合“暖通空调”课程课堂教学的验证性实验课以外, 还开设了独立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技术课”, 保证了设计性实验课的教学学时和教学效果。

2.3 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在专业技术课程中进行设计性实验, 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 通过实验技术课激发学生对“暖通空调”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实验技术课建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理论概念、建立工程概念、培养专业技能,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专业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从教学方式上改变了过去由教师拟定实验方案、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有相同的实验结果和标准的实验报告等程式化教学模式。作为设计性实验, 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和具体方法, 完全由学生自己动脑、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完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5]

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实验为主。在设计性实验中,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给定的实验器材条件来设计, 完成该项实验内容。学生进行实验时需要进行的工作是:实验内容设计、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操作设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分析, 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可以看出, 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导, 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 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 完成不同的实验项目, 在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学习了暖通空调方案设计、方案比较和实施的方法, 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团队精神、合作与协作。

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深入了解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和仪表、实验原理, 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 提出各种可能的实验方案。每种实验方案内容包括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原理和可行性分析、画出必要的原理图。通过分析与比较, 确定最佳实验方案。完成可以实施的实验设计方案。最后完成实验, 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

3.1 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的确定因素

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应包括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方法的设计和实验过程的设计;在对几种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后, 进行方案的实施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因此在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安排时, 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应使设计方案没有唯一性, 具有多选性, 应使学生能够运用所选的理论知识设计多种实验方案, 能够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

3.2 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举例

以空气调节技术部分的实验教学为例。实验课分组进行, 每个组有3-4名学生, 学生在设计性实验中, 根据所学的“暖通空调”专业课理论知识, 在熟悉了解实验技术平台系统组成和实验条件的基础上, 提出实验内容、设计实验, 并完成实验。

以往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所完成的实验内容为“空调处理过程测定”,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按步骤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课深入理解空调机组将室外空气状态处理到室内要求状态的过程, 掌握空气经过表冷器或加热器之后, 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 对课堂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中, 没有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明确的实验内容规定, 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自己确定所要进行的实验内容, 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

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有“空调主机送风参数测量”、“空调机组热回收效率的测量”、“空调机组风机效率的测量”和“房间送风口送风参数的测量”。这些实验项目涉及了暖通空调课程中空气调节技术的主要理论内容, 实验内容丰富, 是学生在充分理解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出来的, 因此设计性实验过程也引导学生再次复习学习的理论知识, 温故知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设计性实验教学效果

通过对暖通空调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采用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 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能够提出有应用意义的实验内容和可行的实验方法; (3) 能够正确掌握专业技术实验方法; (4) 提高了处理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5) 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论

1)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素质高, 富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专业技术实验教学需要符合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

(2) .“暖通空调”课程是理论与工程相结合的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暖通空调”课程, 应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应建立工程概念。因此“暖通空调”课程实验应紧密配合理论教学, 使学生通过实验课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的培养是多方位, 不仅学生能够掌握专业技术实验方法、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而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等。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李志生, 张国强, 李念平等.高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 (1) :1-5

[2]陈志慧, 宋光泉.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时效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 (5) :29-32

[3]刘泉, 吕锋, 吴皓莹.构建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 (8) 115-117

[4]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5]邱玲, 朱为玄, 王京荣.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实验的应用及效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 (2) :123-124, 132

课程性教学 篇9

一、以“生”为本的理念

“人文主义”把“人”放在第一位, 强调以“人”为本,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时刻用以“生”为本的理念武装自己, 要“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人, 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部因素, 其次才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才是教授知识, 培养能力, 才是提升素养。以“生”为本, 就要知道学生欠缺什么, 学生最需要什么。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以“生”为本, 就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自觉、创造的学习, 并使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得到促进和发展。以“生”为本, 就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部因素, 关注他的思想, 关注他的情感, 关注他的个性等。语文教学立足于学生作为人的发展, 本身就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

二、教师要重视教材中人文精神资源

高中语文课本及读本都是专家精心挑选的大师们的心血之作, 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文中流淌着大师们的真实情感, 蕴含着他们的深层思索。语文教师进行人文教育, 就要挖掘课本、读本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让学生在品味审美中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作家陈建功说:“我读屈原, 感到自己的卑琐;我读陶渊明, 感到自己的势利;我读李白, 感到自己的狭窄。”可见文学在提升人的精神铸造人的灵魂方面的重大作用。重视教材的人文精神资源, 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领悟人生, 完善人格,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走近史铁生、司马迁, 感受生命的顽强, 体悟生命的意义;学生走近艾青、屈原, 理解炽热的爱国情怀;学生走近朱自清、陶渊明, 品味高洁的情操……利用教材的人文精神资源, 学生领会海子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海伦·凯勒对生命的热爱, 普希金自由的渴盼, 马丁·路德金对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人生理想的追求……语文老师要深入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让学生与伟大的灵魂对话, 实现文化的传递, 精神的传递。学生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 在潜移默化中, 心灵的尘垢得以涤荡, 灵魂得以升华, 素养得以提升, 人格得以逐步完善。

三、教师要重视构建人文精神浓厚的语文课堂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 因此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中, 就需要老师构建人文精神氛围浓厚的语文课堂。推新弃旧, 那种简单的“灌输”、“填鸭”、“说教”、“训练”的教学方法要坚决摈弃, 而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更为人文的教学方法, 营造一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自主合作平等对话的课堂。语文课堂是充满激情的, 强调情感的优化。“文章不是无情物”, 要披文入情, 以情动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 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是诗意的, 富有诗意的导语营造了课堂氛围, 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富有诗意的朗诵, 让学生走近文本, 走近作者的心理;富有诗意的赏析, 让学生由作者走向自己, 学生在诗意中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语文课堂是平等对话的课堂, 师生对话, 教师放下架子, 共同参悟文理文趣;生生对话, 互助合作, 不仅解决问题, 还学会了倾听与吸纳、宽容与沟通、协作与共享;生与文本的对话, 走进文本世界, 探讨文本内涵, 获得情感共鸣;生与作者的对话, 感悟作者独特体验、气质, 从而把作者的人文气质内化为自己的。

四、教师要重视大语文的人文价值

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 有人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 语文学习处处有课堂。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教材外、课堂外的人文价值。学生的活动主要在学校, 因此要重视校园语文环境的人文价值。校园内文化内蕴浓厚的人文景象, 影响、激励着学生。校园的壁画、标语等无一不熏陶渐染着学生。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激励学生有目标地去学习;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学生有奉献精神;林则徐的“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让学生懂得宽容和抵御一己私欲。重视大语文的人文价值, 就要充分利用学校举办的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辩论赛、演讲赛, 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另外, 学校开放性的学习领域也不可忽视, 要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微机房等人文资源异常丰富的地方。学生通过阅读, 拓宽了视野, 了解了生活, 认识了社会, 培养了人格。

课程性教学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机遇思考

地理学科课程的教学具有地理课程之比较明显的特色,学生学习的空间是那样的广,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是那样的强,地理学科与其他诸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也是那样的明显。针对如此的学科课程教学的特色,我们比较明显地明确当今信息技术普遍运用的形势给地理课程教学的高效带来理想的机遇,作为教学必须努力把握住这样的机遇。

一、把握信息技术运用机遇需力劈教师的一言堂

应当说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便捷是人们所有目共睹的。但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言,课堂上是便捷了,作为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准备上其麻烦还是多端的。相比之下,有时运用现代技术还没有教师的课堂直白来得便捷。所以,虽然现代技术是如此意义上的便捷,但我们地理教学的课堂,仍然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对此,我们所需要得出的结论是把握信息技术运用机遇需力劈教师的一言堂,需教师在力劈自身一言堂的前提下,从需求性上努力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机遇,将信息技术运用自己的教学课堂。特别是那些比较难以解决的教学难点内容以及相关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则必须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比较自主地突破学习的难点。人们都这样认为:高中地理难在地球运动,地球运动又难在太阳的视运动。针对这样的情形,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就必须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面信息,让学生能够初步接触到太阳视运动的相关常识。当学生能够借助计算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工具视频到太阳视运动的图、文、声、形相结合的课件时,聆听到动听的音乐,视频到鲜艳的色彩和优美的图案,那学生将会对其产生直观的形象、逼真的视觉,让学生产生比较理想的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还让学生从一定的角度去培养起学习地理的科学精神和探究兴趣乃至能力。

二、把握信息技术运用机遇需力图学生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基本已经普及到各个行业,也应当就是开始普及到城乡广大平民的家庭。但在相关的现实中,由于学生比较普遍的喜好目标有偏,其家庭乃至学校和社会是比较担忧学生对信息技术之运用的。因为学生一开始上网,往往不是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而是去打游戏,甚至就是沉迷于游戏。因此,高中学生已就在自不自觉地放弃着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地理学习中来,这应当就是在某些意义上提高学生自身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课程学习的主动性问题。由此,把握信息技术运用机遇需力图学生的主动性。为了能够建构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学习的主动性,我们不仅仅就将精力放在学生学习的课堂上,还应当去比较完全地将其延伸到学生学习的课外。如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时,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搜索;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性学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相关的地理问题进行自个儿网上探究。平素的教学,让我们感到比较有意思的是,学生学习地理对信息技术运用主动积极起来,那地理教学就是那样的事半功倍。这不仅仅就是解决了地理学习中的问题,更是解决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问题。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相关内容时,就让学生去自主运用信息技术查阅相关信息,学生的积极性很是高涨,兴趣极浓。学生便比较理想地获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形式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比较好地知晓着一天和一年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三、把握信息技术运用机遇需力求学生的合作性

课程性教学 篇11

一、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特点

1.涉及范围广,学科种类多。电子商务专业是信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集计算机、市场营销、物流和法学等各类知识为一体,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1]。范围广、学科多的特点对学生的知识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要求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在实践中要更加积极主动。

2.市场化强度高。电子商务专业市场化强度高的特点决定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教学与实践必须进行有机结合。学生不能纸上谈兵,在实践中手足无措。要想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模拟实战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虚拟的条件下进入市场,提前了解市场的运作模式;(2)校外实习,学校可以利用校外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真实地走进企业,融入市场。

3.以创业为实战,创业带就业。基于目前就业难的现状,我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电子商务专业创业的机会比较多,而且相较于传统行业创业,创业成本低,不少学生在校就通过已学知识进行网上创业,进而成为专业网商,带动周围同学创业,缓解了国家的就业压力[2]。

二、传统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的缺陷

1.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就业能力差。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新型的、交叉性的学科。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教师比较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很多中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师也都是只具一定备理论知识而缺乏实战经验,因而导致学生也无法很好的将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转化实际能力,因此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差,就业能力也比较差。

2.传统实验教学效果差。传统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基本都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由于市场需求在不断发展变化,实验室里的实验器材无法与市场同步。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永远只停留在书本上,脱离实际的实验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很快就对课程失去兴趣。

3.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由于传统电子商务教学的实战性内容较少,一般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因此,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认为自己学的知识太空洞与工作的关系不大。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也是一筹莫展。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也不满意,绝大多数毕业生在上岗前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三、构建以创业实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1.校企合作。中职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着走向工作岗位,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要想毕业生既接受系统教育又有实战经验,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双重利用,既为学校培养了人才,又为企业培养了具有高素质的一线员工。实现了校企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整合,为学校和企业互利双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企业出产品和资金,学校出人才。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许多中小企业受人力资源方面的限制,电子商务一直都未能进行。而我国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有丰富的电子商务理论却没有实战经验。因此,学校和企业可以开展深入合作,教师带领学生组建专业的电子商务团队,企业以产品和资金作为支持。学生和教师负责在网络对产品进行宣传和推销,企业解决营销过程中产生的产品及客服问题。(2)毕业实习生直接进入企业实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动手能力。毕业生进企业实习是学生获得实践经验的重要方法,学生进企业实习有利于学生更加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也有助于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员工岗前培训的费用。

2.创业实践。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的创业实践与互联网和网络技术密不可分,它主要是抓住机会利用网络技术为企业开发新产品,促进企业增收。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实践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1)任务驱动法。以往的电子商务教学都是对照课本讲理论,学生对这种枯燥乏味的方法已经失去了兴趣,在学习的过程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任务驱动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中只起引导作用。任务驱动法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特定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先易后难,先部分再系统。(2)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成就感的刺激下不断发展进步。作品展示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明确的认识,也可以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激励,互相进步。教师在作品展示的基础上要对作品进行评价,要让学生了解自身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应该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特点和互联网平台进行课程设计。以淘宝店为例。目前淘宝网提供的电子商务平台完全是免费的。学生利用已经学到的电子商务专业的相关知识,利用这个免费平台进行创业,在设计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这种实战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

结束语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对于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丰富实战经验。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企业的需求。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中职教育的实战性。学生的实战能力是衡量中职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创业实战,电子商务,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覃广林.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开展创业实战教学的策略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06).

上一篇:检修工艺规程下一篇:培训评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