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效果(精选12篇)
课程教学效果 篇1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成为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英语”均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必修课, 是应用性、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好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保证。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 掌握其相互之间的学习规律, 对学好计算机专业课程将起到很大的帮助。笔者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将两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教学资源, 改变教学方法、模式, 谈谈切身体会。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从教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英语”多年, 在教学中发现这两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高度类同, 但却分成两门独立学科进行教学, 甚至分不同学期开课, 造成学科教学不衔接等诸多弊端, 教学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内容重复, 学生没兴趣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一般是在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 而“计算机专业英语”则在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开设, 学科教学顺序不一致, 教学衔接不好。例如,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个学期学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第二个学期计算机英语又用英文版本再学一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学生总觉得他们会了, 就不想学了, 这对计算机英语的教学非常不利。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与教学方法、进度的矛盾
由于学生来源不同, 少部分学生来自城市, 来自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 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教学条件稍差的学校, 所以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英语”时存在很大的水平差距。在教学中, 常有教师无视学生之间的差距, 对所有的学生采用同一方法同一进度授课, 导致出现基础好的学生不愿意听、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的状况。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渐加深, 学生就会感觉学习枯燥乏味, 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3.教学课时不足, 教学效果欠佳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因特网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等。总共设置了108课时。但在我校的实际教学中, 每周只有4节课, 教学内容多, 课时减少, 很多教师都完成不了教学内容,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多太快, 练习时间不足, 无法很好进行吸收消化。
“计算机专业英语”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与计算机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内容。每单元围绕一个主题任务展开, 内容包括专业词汇、课文、注解、练习和计算机屏幕英语等。目前, 在我校专业英语教学中, 一般是在教室内上课 (每周2节) , 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手段单一, 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 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 绝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学习专业英语无用, 干脆不学。
改变教学效果的方法与对策
1.整合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教材不等于教科书, 教科书只是教学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教学质量, 寻求课程的生存空间, 教师不能只为了上完教材内容而进行教学, 而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 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 精选和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 充实教学内容。为解决教学问题, 笔者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课, 应该向职业化倾斜, 以保证学生学有所用, 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以满足就业需要, 真正做到辅助专业学习、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
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整合过程中, 将两门课程的教材内容进行选取、整合成一门综合课程进行同步教学。教学模块共6个, 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因特网基础知识、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应用。每个模块都设置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 算机专业英语”应掌握的理论教学目标和实训目标, 以英语教师兼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来授课, 进行同步教学, 将会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了解深浅不一,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尝试着将语言应用技能的训练融入实践操作训练中, 进行分层教学、分层定目标、分层练习及指导等, 尽量做到有效满足学生想获取知识的不同要求,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同步教学。整合后的课程以“模块”的形式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以练为主, 指导为辅”的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科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 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模块教学以“计算机专业英语”为基础,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实训内容检验学生的知识与操作技能。根据教改方案, 教师要融会贯通两门课程, 每个模块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 以掌握必要的语言应用技能、操作技能为目的, 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进行教学。每个模块教学都在网络实训室进行授课, 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 教师在教师机上进行课堂讲解、操作演示, 学生跟着学, 全面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巡回引导学生理解在章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屏幕英语信息, 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基本操作技巧,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每个模块的教学完成后, 教师都要布置一个综合的任务, 如使用Word设计一个中英文电子板报, 使用Excel做一个班级成绩总表等, 考核学生完成模块任务的情况并评出成绩。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创新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弥补课时不足的缺陷。在网络平台上, 教师将一个个实训任务做成样本, 提供学习参考资料,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极大地发挥了学习主动性。在网络平台上设置实时答疑、批改作业、在线测试和在线讨论等,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人人参与活动的学习,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 在课程整合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既要拥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又要具备相邻、交叉学科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 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摘要: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及“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正确处理课程教学资源,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课程整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张海波.计算机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3]王明佳.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初探[J].新课程 (教研版) , 2011 (11) .
[4]黄荣怀, 沙景平, 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课程教学效果 篇2
()
1、你对本学期课程的总体评价是: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 C.一般D.不满意()
2、你认为授课过程中,需要提高和改进的部分是:
A.授课内容不熟练B.授课技巧单一
C.课堂规模过大D.学生参与度低,互动性差
()
3、你对教材的评价是:A.好 B.中 C.差
()
4、你对“职业天空”生涯规划系统的了解程度是:A.非常了解B.一般C.没有使用过()
5、多数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态度如何?
A.认为很有价值,但缺少行动B.缺乏机会真正深入地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C.不知道怎么做D.会认真规划自己
E.认为没有什么帮助F.不需要这方面的帮助
()
6、在授课过程中,您认为学生在面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时最突出的问题(限选4个)是:
A.没有人生目标,学习、生活无动力 B.个人特质、能力和所学专业及职业理想之间存在冲突
C.缺乏对于职业世界的了解和探索D.对自己的特点把握不透彻
E.缺乏行动力F.缺乏有效的决策方法和能力
G.个人心理因素导致存在职业发展、就业困惑问题
()
7、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最重要的任务(限选3个)是:
A.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B.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提升自我认识的能力
C.促发学生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能力D.帮助学生全面平衡地安排大学生活
E.帮助学生做出有效决策,提升决策能力F.帮助学生获得实习见习机会,促进职业探索 G.帮助学生获得相关就业信息和机会
()
8、你认为工作中面临的重要困难是:
A.需要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B.精力不够,无法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C.缺乏专业方面的交流和指导D.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整体氛围
E.缺乏相应的工具(辅助工具、计算机化的系统等)
F.经费不足,较多工作无法开展G.缺乏相应的资料(课程资料、讲座或辅导资料等)H.学生对活动参与度低,影响情绪I.其它
()
9、您认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限选3项):
A.讲座B.课程C.辅导、咨询D.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E.职业规划系统F.其它
课程教学效果 篇3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 灵活多样授课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39-01
《基础会计》课程又称《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所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多年从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过一些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教育学生树立学好专业课的信心
从第一章“会计的含义”开始,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向学生讲明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真正热爱会计专业,从而树立起学好专业课的信心。笔者还特别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学好该课程,使他们明白:该课程在将来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并且该课程的学习与以前的公共基础课程学习的成绩好否关系不大,只要现在肯下功夫,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为将来学好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是从中学来到大学校园的,他们在中学时为了考上大学,几乎是一门心思在学习上的,生活阅历较浅,其他方面的知识更是了解不多,尤其是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情况更加不熟悉。而《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性、政策性、实务性较强,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举些日常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例子来解释难懂的理论(概念、定义、特征等)。如在第二章关于会计的两个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教材上所举的尽是些企业方面的事例,学生不易接受。而这两个公式又是会计学的重要理论,它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章节的学习。为此,笔者将企业比作家庭,资产比作家庭的财产(包括家电、家具、存款、衣物等),而这些家产的取得不外乎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自己的钱买的,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另一个方面是向别人借钱买的,则表现为负债(已经欠了别人的钱了)。又如一个做生意的人,他收回的钱(表现为收入),扣除本钱(表现为费用),也就是赚得的钱(表现为利润)。笔者将上述举例再过渡到企业的情况,使学生茅塞顿开,他们很快就理解了这两个公式。除此之外,对于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都是通过类似办法来讲授的,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很轻松,活跃了气氛,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课程的每一章节都有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听起来总想打瞌睡。怎样才能使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课呢?在讲课中笔者会适当穿插点有趣的小笑话、小幽默,一来调节气氛,二来使学生轻松地学会并理解了所学知识,这不失为寓教于乐的一种好方法。比如,在讲到企业为适应市场的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得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便采用形象化的例子来讲解。让学生想象着一个人在吃苹果,他是一个不断追求的人,永远都有新的目标。他跟别人吃苹果的方法不一样:嘴里吃着一个,手里拿着一个,眼睛盯着一个,心里头还在想着一个,而且这些苹果都是一个比一个更好,更能满足他的胃口。通过这一例子来说明企业正在生产着一种产品,有一种产品已经研制成功即将投入生产,同时,经过市场调查,又看准了一种有市场前景的产品,还有一种产品正在构思设计过程中的产品。这样,就形象地将一个人吃苹果的行为联想到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情况,学生不禁笑出声来,自然放松一下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趣味盎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三、教会学生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笔者首先非常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会计》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不得其法,便不求甚解地去死记硬背会计分录,效果当然是很差。笔者认为,要学好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是很好地掌握账户的结构,如果把每一个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进行分类地掌握了,做会计分录就迎刃而解了。这就像下象棋一样,首先得学会每个棋子的走法,然后就去反复地练习,常与人对弈,便会熟能生巧,妙“棋”横生了。账户的基本结构就好比棋子的走法,要熟练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就得多做练习,反复训练,逐步提高驾驭账户的能力,做到“账本通”。
其次,教学生按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掌握会计处理方法。如对企业外购材料的经济业务,笔者就这样讲解:一是确定借方记“材料采购”账户;二是贷方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若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了货款,则贷记“银行存款”账户;若是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则贷记“应付票据”账户;若尚未付款,则贷记“应付账款”账户等等。这样在账户结构熟悉的基础上,再按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分类,掌握每一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情况,就能够举一反三,不管经济业务如何变化,作会计分录就不觉得难了。
第三,还让学生通过回忆的办法复习记忆以上所学内容,也就是不看教材、笔记,而用回忆的方法将每一个账户的结构和每一个经济业务类型的会计处理,回想一遍。若能回忆起来,说明上述内容已经掌握住。反之则说明还没有掌握住,还得反复进行复习。笔者要求学生采用这一方法反复复习,过一段时间,循环往复,逐步全面掌握,融会贯通。同时,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并作好笔记。因为课堂上老师所讲的都是些重点内容,是学习、复习的线索和纲要,它便于回忆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育家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以乐乎?”对于当代大学生,我们南京工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到毕业后到工作单位就能上岗工作。我们采取模拟实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即,在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课程,掌握了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后,马上进行会计的模拟实习,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是账户的结构,而实际工作中则是一本本的账簿。账簿按用途的不同划分,可分为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分类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备查账;按外表形式的不同划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一般情况下,总分类账和日记账采用订本式账簿,明细账则通常采用活页账,按账页格式的不同,又划分为“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和“横线登记式明细账”几种。理论讲授的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更加深了他们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再感到会计课程的枯燥无味和空洞了。
五、适应会计改革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1999年12月我国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2000年又进行了会计的重大改革,废除行业会计制度,颁布了除金融企业和不对外筹资的小企业外其他企业一律实行的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并陆续出台了十六项具体会计准则。2006年,又是一个会计大改革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38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达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的会计准则出台,而教材则是滞后的,笔者只能通过编制讲义的形式来补充教材的不足,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汲取新的会计知识的营养。这样做虽然自己更加辛苦,但学生在毕业后就能上岗工作,也使教学效果达到更佳。
(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刍议 篇4
一、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评估的必要性
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是高职院校行政部门、教育督导、教研机构和教学单位等根据国家有关物理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计划地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物理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状况和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高职物理课程教学评估是高职物理课程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物理课程学习效果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评判,是高职物理课程教学评估的核心内容。
1. 教学效果评估是高职物理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高职物理课程教学过程是物理课程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物理素养的过程。其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内容是否科学,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等都应有一定的客观尺度,而且只有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教师才能掌握和了解课程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对教学进行适时的调控。
2. 教学效果评估是高职物理课程教学科学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高职物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考评等要素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优化,并成为一个综合的动态系统。教师要认识这个综合动态系统,就必须在对学生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量化描述和分析,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教学效果评估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职物理课程教学工作的紧迫要求。
当前,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这主要表现在:(1)没有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评估随意性较大;(2)评估方法较少考虑学生因素,侧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3)量化维度单一,评估一般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考勤来衡量学生成绩和素质。
(二)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可行性
1. 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中量的描述是客观存在的。
从物理课程教学过程来看,其教学任务、目标、师资、课时、经费投入和效果等都有一定量的要求。物理课程教学师资人数、年龄、学历、职称、学术水平等都是可测的量,学生的课程成绩、物理素养、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也是基本可测的。
2. 现代数学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为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非物质的特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较大,很难加以量化。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使这个难题获得了有效解决的工具和手段,而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为定量分析评估提供了良好的运算平台和技术保障。
二、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主要原则与内容
(一)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主要原则
1. 导向原则。
高职物理课程教学主要是为培养技术性人才服务的,所以其课程教学必须立足于这个基本点和中心点来进行。坚持这一方向,关键在于教师在设计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时要始终贯彻正确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内容还是指标体系,都应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基本理论素养和实践性能力为标准,来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物理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生成和提高。
2. 实事求是原则。
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要实事求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首先,教师要详细掌握第一手材料,全面了解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然后以事实为根据,进行认真评估;其次,评估的内容和标准要科学合理,要有一定的稳定性;最后,教师要确保评估工作做到制度化和程序化,从而保证评估结果的可信性与科学性。
3. 可操作原则。
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内容、指标体系要设计科学、合理、客观,评估程序和方法要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二)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内容
1. 评估的主要内容。
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既要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为依据,又要考虑到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对课程教学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作为物理课程教学主体的教师和作为客体的学生是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内容的两个基本方面。高职物理课程教学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对其进行评估的方面主要包括师资的配备情况、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结构、能力和工作水平、教学效果等。对教学客体的评估,即对学生的评估,主要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表现等。评估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更新知识结构和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2. 对教学过程的评估。
高职物理课程教学的途径、形式和方法等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教学过程的评估,就是看物理课程教学是否生动活泼,是否把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切实有物理学综合素养的生成。
3. 对教学环境的评估。
对教学环境评估是增强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工作准确务实的重要保障。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校风、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个性特点和课堂氛围等。
三、高职物理教学效果评估的指标设计
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是指在评估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评估标准,对其进行量化评估的设计。高职物理课程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主要途径是细化评估标准,即通过逐级细化目标来形成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三大量化指标。具体来说,人和物是属于微观层面的指标,而环境则是宏观层面的指标。
微观评估指标主要依据课程教学主客体的行为表现、奖惩情况及工作业绩等进行设计,包括:1.课程教学是否抑制了学生某种消极思想行为的增长或蔓延,2.课程教学是否达到了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生成的目的,3.课程教学是否增强了学生的物理学素养和培养了实践能力,等等。
宏观指标体系主要是高职物理课程教学环境的优化指标体系,包括:1.是否有一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环境和条件,以保证物理课程教学的顺利完成;2.是否有良好的班级氛围,以相互促进和教学相长;3.是否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环境,等等。
总之,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微观和宏观评估指标都是其评估标准的具体化。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物理教学效果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指出了评估的主要原则和评估的指标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估,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原则与内容,指标设计
参考文献
[1]漆安慎, 杜婵英.物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赵凯华, 罗蔚英.新物理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课程教学效果 篇5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机制
我校一直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校、年级、班三级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成员由教导处、政教处、办公室、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语文组教师、各教研组组长、各班语文科代表构成,形成了一个责任明确、协调运作的动态职能工作机制。各教学班还成立了普通话及用字规范检测、监督小组,规范监督学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学校成立了学生推普社团,专人指导,定期活动,社员分配到各班,指导学生普通话的训练,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点带面,三个层面的机构形成了覆盖全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网络。
学校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建设,以建立健全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用字制度为重点,明确了使用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目标和要求,确保普通话在校园的推广使用和校园用字的规范化,做到全校一盘棋,不搞形式主义,抓好教、说、练、用、查、评、考等工作环节,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措施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员工的身上,实现了师生员工人人都说普通话、人人都用规范字的目标。
二、强化措施,提高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
(一)积极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浓厚氛围
在长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中,我们在营造浓郁的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在主教学楼、办公楼的楼道、办公室以及校园其他主要的公共场所设立了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和校园文明相协调的永久性的宣传标语、标牌。二是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宣传新时期国家的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和推广普通话的知识,推普宣传环境布置合理,富有特色,在增强全校师生员工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建设
在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每年定期组织推普员培训,发挥学校推普员的积极作用,以点带面,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二是将教师的三字一话培训列为学校教师进修培训计划,把语言文字规范列入教师技能十达标项目之一。三是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作用,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让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四是学校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和国家统一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带头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并坚持在教学、会议、师生交谈、对外接待以及各种集体活动和公共场合中使用普通话,目前所有学校领导的普通话水平均达到二级以上,给全校师生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三)发挥各种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平台的作用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语言文字学习的主要阵地,我们除去开设书法课、普通话课以外,各学科教学都强调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在教学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形成了命题、打印、校对、阅卷、订正等操作规范。教学服务中心组织对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予以展示反馈,既培养了教师严谨的教风,又让学生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学风,使课堂成为学习语言文字的生动乐园。2.充分发挥校园窗口语言文字的示范作用
一是严把教材进口关。学校采取措施,确保报刊杂志、图书教材、教辅资料必须是国家批准发行的正版图书。二是发挥好校园广播站的作用。校园广播站由校团委负责,在学生中招聘播音员,确保播音质量。这些措施,既优化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硬环境,又创造了良性互动的软环境。
3.充分发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文化活动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广阔空间,有着极其丰富的语言文字教育资源,我校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力求开发和活用这样的资源,拓展学习领域,突破学习时空,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朗诵、讲故事比赛、书写比赛,“啄木鸟”纠错行动是我校规范语言文字工作的传统项目,同时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主张天天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建立了社团,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通过专题讲座、演讲比赛、国旗下发言、话剧表演、文艺演出、黑板报评比等,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升了全校师生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为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新入校的学生往往对普通话规范字存在着认识不足、基础较差、羞于开口等问题,因此在全面、大力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后,我们将以这次评估为契机,更好地落实国家、省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条例,以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作为努力的方向与工作重点,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推进,有所突破: 第一,把语言文字工作与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发展紧密结合。
第二,将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向社会辐射,由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
深入课程改革优化化学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而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一、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一种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人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其具体的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人们的时间活动中,兴趣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心理,同时集中注意力。具体来说,球迷看到球赛时,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喜悦兴奋的情绪,就是兴趣之体现,是球迷对球类体育项目的兴趣;还有一些人听到歌声、音乐声,便会在情绪上发生变化,这就是音乐兴趣的体现。在化学课上,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以实验情景模拟的方式。举例说明,在给学生讲解氧气的收集和制作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正确的示范实验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去仔细的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实验后的反应,让学生根据目前初步掌握的化学知识,却结合所观察到的内容列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与反应,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情景中,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列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再比如可以采取生活联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对化学课产生时时刻刻的好奇心理,进而培养兴趣。举例说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说出生活中,可能与化学相关的内容,然后把其中的一些初级的化学现象和知识,解释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而后也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带到课程当中,通过讲解、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讨论相关问题。当学生的心理感觉化学就在身边,那么就不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就会全身性的通过兴趣的牵引而投入到化学学习当中。
二、改变学习方式,重视实验教学,把合作探究引进课堂
新课改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课的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到食醋酸中,然后再把干燥、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分别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破除迷信教育,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虽是世界悠久文明古国,但解放前连煤油、火柴、烧碱都要从外国进口,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还应介绍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从而使学生树立为繁荣祖国科技,发展经济而刻苦学习的信心。
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此外,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学中还要结合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四、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
“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是只设置了单一的必修课程,只有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强调跟应考指挥棒对口接轨,教学视野封闭、狭隘,对全体学生不加区别地统一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其结果是扭曲和束缚了人才发展。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构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课程结构,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主张人才资源的多样化、多层次。
《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探索 篇7
一、影响《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
《手绘效果图》课程现有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是将其简单的分为几个章节, 在讲解每个章节之前, 先展示一些好的效果图作品, 并分析一些好的案例, 然后学生临摹, 从单体手绘到空间手绘。在课程的开始阶段, 老师也相应的示范。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对优秀手绘作品的认知程度, 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作画步骤。由于《手绘效果图》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美术基础, 有相当部分学生基础薄弱, 课程时间又比较短, 内容较多, 且有一定难度, 常常让学生对手绘能力的提高缺乏信心而失去兴趣。影响《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1.课程内容设计和时间安排不够合理。2.表现工具不能与时俱进。3.各阶段教学法单一。目前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多数是沿袭前人的以教师主导型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单凭间接经验讲授, 缺乏直观性的手绘技能示范。4、轻视创作环节。
二、提高《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1. 因材施教,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手绘效果图》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色彩基础, 所以不同的班级基础有差异, 同一个班的学生基础也不一样, 因此采取的教学内容和每个教学阶段长短也应有所差异。笔者在该课程内容设计上大致是:第一部分是手绘效果图基础教学内容: (1) 视觉透视基础。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快速捕捉透视, 因此让学生徒手表现空间透视的概括画法。 (2) 线的画法、立方体组合训练、单体训练。第二部分是单体组合和植物组合: (1) 家具组合训练。 (2) 植物组合训练。第三部分是简单空间教学内容:石头水景、景观小品、建筑室内空间 (玄关、卧室) , 还有空间构图技巧等。第四部分是中难度空间手绘: (1) 景墙水景、亲水曲桥透视表现。 (2) 酒店卫生间表现。 (3) 客厅和书房表现。 (4) 小型建筑表现。 (5) 古建筑写生。第五部分是马克笔单体着色: (1) 室内各种材质家具上色。 (2) 组合家具上色。 (3) 植物单体上色。 (4) 植物组合上色。第六部分是空间手绘上色:如马克笔和彩色铅笔结合着色和PS上色空间表现。这个阶段根据不同班级的绘画基础对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灵活应变。以上几个部分共同之处是加强基础能力的训练、手绘方法的传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 灵活运用表现工具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选择合适的手绘工具是画好一张效果图的基础条件, 工具选择会直接影响手绘教学效果。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介入使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从之前的长期作业向快速表现的短期作业转变, 因此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观念需要与时俱进, 一方面体现在快速表现的概念理解上, 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 通过简便和实用的手绘工具和手绘技巧来表达最佳的设计效果图。与传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相比, “快速”手绘的概念首先体现在绘图工具的选择上, 选择钢笔或水芯笔、马克笔、水溶性彩铅等工具, 替代水粉、水粉、喷笔等传统的制作工具, 这些工具使用方便、简单, 马克笔颜色丰富, 无需调和就能直接作画, 且干的很快, 非常适合快速表现的需要, 水溶性彩色铅笔的在绘制时对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把握容易操控, 由于马克笔的笔触明显, 色彩明快, 在比较生硬的时候可以用彩铅加以柔和过度, 和马克笔结合使用, 相得益彰。这些工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效果图绘制的速度;另一方面效果图“快速”表现不是绘制时草草了事, 也不是粗糙零乱, 而是绘制技法的娴熟, 可以用最简练的线条准确快速地绘制出设计方案, 按照有效的绘图步骤, 达到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完成设计效果图的目的。手绘效果图课程的教学通过工具的选择和绘图方法的调整, 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促进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教学的顺利实施。
3. 转变教学思路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传授, 要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 还需要学生将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统一起来, 在不断的练习和思考中实现全面的提升。《手绘效果图》课程的教学要针对快速表现设计这一时代要求, 从设计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上建立与之相适宜的评价标准, 要求学生绘制比例和尺寸准确的手绘效果图, 透视准确的设计效果图能方便让人直观地判断室内空间设计是否合理, 而透视变形的空间效果图就会失去设计方案的真实性表达, 使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图失去存在的价值。手绘效果图在很多情况下是徒手绘制的, 这要求学生做很多的透视图训练, 才能快速地把握空间的透视比例关系。《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在强调其写实性的基础上, 还要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用概括的线条表现设计的艺术魅力。手绘效果图艺术美感的表达不仅取决于构图和内容的多少, 还要强调画面的主次关系, 对画面焦点部位进行重点表达, 加强光影关系和色彩关系, 强调其立体感。这种手绘效果图艺术处理方法的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 培养学生能独立运用艺术的创造能力, 就不同性质的空间环境设计, 运用艺术美法则来绘制设计图, 使平淡的、程序化的工程设计图注入艺术的灵性。“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循序渐进、勤学苦练、综合发展的信念, 从手绘效果图表现的形体的概括能力、空间的把握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4. 强调创作能力的培养
在《手绘效果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教授手绘效果图表现技巧和方法, 还要从环境艺术设计思想、理念和设计文化等方面引导学生,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设计的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中的创作阶段很重要, 提高手绘创作能力是本课程的核心。创作能力有两部分, 一是对照片转换成手绘和实景写生的能力。二是环境艺术设计手绘快题训练通过设计平面图创作透视手绘图。照片转换成手绘和实景写生是一个研究光、色等自然规律的过程。光影和色彩的基本格调形成了画面的视觉影响或感受。学生在课堂临摹和创作练习中, 思想容易被固化, 形成概念思维。所表现的光影关系均是概念中的一种模式, 经不起检验。只有通过在写生中观察、总结, 正确认识光影和色彩关系的关联性、相互协调性以及和谐统一性, 画面的光影才能表现得更为真实自然。写生也是培养设计师的敏锐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审美修养的有效途径, 写生还可以为手绘效果图的创作, 积累更多的视觉符号和素材, 从写生中获取处理画面的能力和经验, 能够使手绘效果图的场景表现更合理, 画面更具艺术性, 风格更具独创性。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平面图创作透视手绘图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组合逻辑能力。
三、结语
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水平的提高不能急于求成, 阶段性的训练很重要, 对透视规律的熟练掌握, 会给之后的形、光、色、质感、空间感的表现提供准确的依据, 对手绘技能的提高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技能要取得进步, 除了量的积累和高强度训练之外, 还需要创新意识和把握灵感的悟性, 需要引导学生做到在思考中表现, 在表现中总结才能逐渐做到得心应手, 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手绘效果图》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就会卓有成效了。
参考文献
[1]冯信群.刘晓东.景观绘画徒手表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王宝桥.写生采风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课程教学效果 篇8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核心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材料是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 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信息科学一起被列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其发展水平更是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目标之一[1]。为了培养更多材料领域的人才, 国内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 在不同高校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并相应的开设了一系列材料相关的专业课程, 而在这些课程中《材料科学基础》的地位可以谓之为重中之重, 它立足于阐明材料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训练学生材料设计、材料性能和产品质量控制、材料开发与检测的基本能力, 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纽带的作用, 对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人才整体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及素质结构具有奠基性的作用[2,3]。
具体到笔者所在的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基础》在学生大二学年下学期开放, 是学生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既是学生学习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保障, 也是学生以后从事材料相关生产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理论基础, 因而保证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意义非常重大。然而, 就笔者备、授课的经历来看, 该课程具有术语概念多、涉及知识面广及抽象枯燥等特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抓住重点, 且学习难度大, 学生不易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上述问题, 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 笔者提出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想法。
1 重视基础, 注重术语解读
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特点, 笔者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张联盟、黄学辉、宋晓岚主编的《材料科学基础》。该教材能较全面的覆盖一级学科的基本内容, 既阐述了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等典型材料结构上的共性, 又突出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个性;既描述了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问题, 又兼顾了非平衡条件下的材料结构的形成过程;既以材料制备、加工过程中的科学原理及共性规律为主, 又兼顾了材料服役中的环境行为效应, 做到了将科学与工程融为一体。但在教学时, 笔者发现学生在自己研读教材时会感觉到生涩难懂, 究其原因是由于很多涉及到材料类的专业术语教材没有详细的介绍, 而这些专业术语是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 一旦一知半解、含混不清就会影响到对相关整个知识点的掌握, 而一个个小知识点的理解不清最终导致学生对整门课程的掌握不到位, 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第二章的晶体结构时, 学生对晶面及晶界的概念理解不清, 为此笔者做了很生动的动画来解释, 单晶材料是由一个晶粒生长而成的, 因而它只具有一圈大大的晶界, 同时它的 (hkl) 晶面是唯一的平行族;而多晶材料是由多个晶粒生长而成的, 因而它的晶界包括各个小晶粒一圈圈的界, 同时每一个晶粒由于生长取向不同具有自己的 (hkl) 晶面, 因而多晶材料的 (hkl) 晶面是多个相互交叉的平面。结合笔者的绘图, 学生很快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了很深的理解和认识, 因而在学习后续的结晶学指数、晶向与晶面关系等结晶学基本内容时非常顺利, 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 突出重点, 注重理论体系融会贯通
《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程内容繁多, 在本院有限的72个学时里对每个章节均仔细讲解, 做到面面俱到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而, 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在有限的时间里突出重点, 同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让整个理论体系融为一体, 这样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也会倍感轻松, 受益匪浅。例如在学习晶体结构时, 考虑到金属结构模型主要为等径球体堆积模型, 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主要为不等径球体堆积模型, 两者的知识点是相通的。因而在讲述时, 笔者着重以金属结构模型为例进行动画展示, 从立体结构的各个方向讲述, 如何堆垛, 并结合制作的球棍模型让学生充分理解最密排堆积及配位数这些基础概念, 学生对金属堆垛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后, 自己主动对教材上关于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理解, 在提问时发现学生对AX、AX2、A2X3的空间结构均有着较正确的认识, 抓住了重点, 很多知识的传授就变得容易了很多。另外, 理论体系的融会贯通对该课程的学习也大有裨益, 在学习鲍林规则时, 笔者要求学生认真掌握鲍林第二及第四规则, 运用第二规则去判定离子化合物的可靠性, 运用第四规则去检验硅酸盐晶体岛群结构的稳定性, 加深了学生对硅酸盐晶体结构的认识, 促进了学生对硅酸盐晶体具有的结晶、解离及介电性能差异的理解。
3 拓宽专业, 加强前沿成果介绍
由于我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是进入各种传统建材 (包括玻璃、水泥、陶瓷、耐火材料) 企业工作, 近几年的签约情况看相当部分的学生最终会从事纳米、新材料开发等领域的工作。拓宽专业, 在教学中适度的把目前社会上较前沿和热点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 并对传统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知识延伸和拓展, 这不仅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脉搏和动力, 有效的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 开阔学生的视野, 而且也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4]。例如在讲授共价键晶体结合时, 笔者通过查阅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 介绍了目前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 结果学生在课堂上自发的展开了针对石墨烯结构与性能的讨论, 表现出对新材料探索的强烈欲望。事实表明, 在教学中加强前沿成果的介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大提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代凯.大学本科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改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 :66-68.
[2]潘建梅, 唐丽永, 乔冠军.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 2016, 44 (3) :148-149.
[3]刘冠辰, 耿树东, 陈连发, 王巍, 于晓波, 王辰, 张钰.初探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 32 (10) :42-44.
课程教学效果 篇9
可汗学院成立于2005年, 那时萨尔曼·可汗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 在YouTube上面上传了一些他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 用来帮助他的侄女学习数学。他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通过在线的方式跟着可汗进行学习。目前, 可汗和他的团队将利用视频来普及教育作为一种使命, 其所成立的可汗学院引领着在线学习的潮流。在YouTube上已经有超过3.5亿人次观看了可汗学院的视频, 同时在美国, 可汗学院也已经与很多学校开展了合作, 学生普遍利用可汗学院进行学习[1,2]。
2013年6月, 笔者随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暑期支教团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一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支教活动。该校自2007年1月启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项目以来, 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在教师资源和生源质量上仍有所欠缺。活动期间, 笔者与东川一中八年级数学教师合作, 应用可汗学院的视频辅助数学课的教学, 并对可汗学院视频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测。
1 可汗学院视频课程教学实践
1.1 研究准备
本研究选取了东川一中八年级的208名学生 (年龄在13~15岁之间) , 通过观看可汗学院视频的方式进行为期3周的数学学习。在这3周的时间里, 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评估测试。可汗学院的视频通过学校计算机房的投影仪播放, 视频内容与东川一中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保持一致, 如表1所示。
可汗学院的视频可以通过登录其官网www.khanacademy.org进行观看[3]。但由于东川一中的教室内无法上网, 因此提前下载好视频, 16G视频全部被存储在移动硬盘中, 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可汗学院视频课程。视频课程并没有替代传统的教师授课, 而是作为教学的补充工具。在实际教学中, 视频所涵盖的知识点会被讲解很多遍, 以便学生可以真正理解。
1.2 研究方案与被试分组
为了判断可汗学院视频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安排学生观看一段视频, 该视频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他们之前在学校所没有学习过的。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 立刻对他们进行测试。该测试有3个问题, 用来考察学生对视频中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为了不影响测试结果, 在视频结束后笔者并没有回答任何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 他们会被告知在视频结束后需要做一个小测试, 目的是判断可汗学院视频效果。学生同时被告知测试是匿名的, 测试结果也不会公开, 数据只是用于学术研究。学生在做测试时被要求不能与其他同学讨论, 但是他们可以翻看观看视频时所做的笔记。
该案例研究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共进行了两次。八年级共208名学生被分为3组, A组69人, B组69人, C组63人。A组学生观看了名为“斜率”的视频, C组学生观看了名为“分式方程”的视频。
在为期3周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大多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好, 比如基本运算技能不过关、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等, 从而影响他们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 为了更好地了解东川一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笔者针对B组的69名学生开展了一次数学基本功测试。该测试与可汗学院视频的效果并无关系, 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可汗学院视频课程教学效果评测
2.1 测试结果与分析
为了检测可汗学院视频课程本身在数学教学中的效果 (没有任何来自笔者和数学教师额外的辅导) , 笔者在播放完“斜率”和“分式方程”的视频后立刻对学生进行了测试。该测试有3个问题, 做对一题得1分, 满分为3分。“斜率”概念的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知道了如何求一次函数的斜率, 在全部69名学生中有49人全部回答正确, 平均数和众数也都是3。与此同时, 有11名学生在测试中得了0分, 也即没有回答对任何一道问题。
有另外一组学生观看了“分式方程”的视频, 在学习后, 学生同样需要完成3道测试题, 检测他们是否学会了求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对“分式方程”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 众数是0, 而且全部63名学生中有23人得到了0分, 仅仅有6人拿到了满分。
以上两个测试结果形成了鲜明对比, 学生在求斜率测试中的表现要明显好于求分式方程测试中的表现。这种差异主要在于两段视频课程所授知识的难度明显不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 相较于求分式方程, 计算斜率要更加容易理解一些。由于视频只播放一遍, 因而学生要理解分式方程并学会计算分式方程并不容易。测试结果表明, 对于相对简单的数学概念, 观看一遍可汗学院的视频课程是有效果的, 但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概念, 效果不是很明显。“斜率”和“分式方程”测试题的得分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期末考试卷由东川一中数学组教师出题, 测试结果可准确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在考试之前都经过了精心准备和充分复习, 因此考试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数学水平。经过统计, 本次考试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4.5, 中数为68, 标准差为17.1。期末考试各分数段学生人数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从测试结果中可以发现, 60~69分段人数占比最多, 达到19人,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 考试成绩刚刚及格, 知识上存在较多漏洞。另外, 全部69名学生中只有4人成绩在90分以上, 表明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确实需要有所提升。将观看可汗学院视频进行学习的结果与期末考试结果相比较, 可以发现可汗学院的视频课程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 尤其是在讲授简单概念时, 能够极大帮助学生的学习。
2.2 基本数学技能检测
研究期间对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进行了测试。测试题主要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同时也包含分数、小数和百分比的计算。在测试中, 学生不可以使用计算器, 不能互相讨论, 也不能查看笔记。
测试结果比较理想, 在全部11道题中, 学生平均答对9.22道题, 众数是10。笔者对得分率最低的两道题进行了分析:第6题和第9题。第6题问的是“9/2除以3/2是多少”, 结果只有59.2%的学生回答正确。第9题问的是“50的20%是多少”, 仅有52.1%的学生回答正确。第6题检测的是分数除法的知识, 如果没有掌握这部分技能无疑将会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造成不利影响。第9题测试的是简单的百分比问题, 学生完成得也不理想, 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学生在“分式方程”测试中得分不高的原因。
研究发现, 当教师向学生讲授一些比较难的数学知识时, 却发现学生在基本的知识概念上仍然存在很大漏洞。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漏洞越来越大, 使后续的数学学习变得越加困难。因此, 大部分学生都害怕学习数学, 导致学校数学考试成绩普遍低于其它学科成绩。并且, 学生在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 (如百以内的加减法或两位数乘除一位数) 时, 大部分学生需要通过笔算完成。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在数学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存在较大问题。
2.3 问卷调查
学生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填答了一份关于可汗学院视频课程的调查问卷。问卷的第一部分有5个问题, 学生按照自己的认同程度在1~6的分值区间内选择 (1分代表完全同意, 6分代表完全不同意) 。问卷的第二部分为主观题, 学生回答两个问题:他们喜欢可汗学院视频的哪些方面, 他们不喜欢可汗学院视频的哪些方面。主观题是更加开放性的问题, 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个人看法表达出来[4]。
本次问卷实际发放208份, 共回收208份。对于问卷第一部分, 学生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打分, 1分为完全同意, 6分为完全不同意。问卷第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问卷前两个问题的结果表明, 采用投影仪播放、全班一起观看视频的方式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影响, 大部分学生可以看清楚字幕的内容, 并且跟得上视频课程的进度。接下来的两个问题, 主要关注可汗教师授课的个人魅力和讲课风格是否吸引学生。从结果中发现, 大部分学生对视频课程持认可态度, 认为这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最后一个问题表明, 很多学生愿意学习, 并且认为教育对自己的家庭很重要。因此, 学生目前在学业上的困难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获得充分的学习资源和足够的学习机会。
对于问卷的第二部分, 学生写下了他们对可汗学院视频课程喜欢及不喜欢的地方。该部分为开放性问题,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各自的观点。每个问题回答最集中的3个答案及学生占比如表4所示。
学生喜欢可汗学院视频课程的3个原因可以进一步印证问卷第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学生对可汗教师的讲课风格和授课方式比较认可, 同时认为可汗教师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讲解清楚。学生不喜欢可汗学院视频课程的3个主要原因表明:37%的学生认为可汗教师在视频课程中讲解的语速过快, 19%的学生反映视频声音有些听不清楚, 从而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该问题与视频课程通过投影的方式在大屏幕上播放, 全班学生一起观看的方式不无相关。学生没法像每人一台电脑进行学习那样, 随时根据需求回放、快进、暂停, 对于没有听清楚或者看清楚的部分重新观看, 当全班坐在一起观看视频时, 只有大部分学生一致反馈要求重新观看, 教师才会对视频进行回放。并且集体观看视频, 课堂纪律难以保障。还有18%的学生认为可汗学院的视频没有什么问题, 可能是因为一部分学生不想回答该问题, 也可能是他们完全认同视频课程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
2.4 研究结论
此次实验的目的是检测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用可汗学院院频课程进行数学教学的效果。视频课程与东川一中的教学进度一致, 是一种额外学习资源。
研究发现, 视频课程对于讲授简单概念很有效, 但是对于较复杂的概念效果一般。总体而言, 学生对可汗学院视频课程的评价很高, 认为相较于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讲授, 他们对可汗学院的课程更有兴趣。
3 研究不足及建议
3.1 研究不足
对可汗学院视频效果和学生基本数学技能的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 学生分组并不是随机的, 而是根据他们所在的区域进行划分。并且, 由于样本范围有限, 因而研究的数据与结果也不具有普遍推广性;其次, 在研究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例如, 虽然东川一中八年级的数学教师提到这些学生之前并没有学过“斜率”和“分式方程”的相关知识, 但是仍然有学生可能通过其它方式了解这些概念, 这势必会影响研究结果。另一个会影响测试结果的问题是考试作弊, 因为进行测试的教室空间较小, 学生们距离很近 (3个学生1张桌子) , 所以在测试过程中难免会有交头接耳交流答案的情况。在后续研究中, 应在测试时将学生分开足够的距离。
研究中的测试题本身也有一定缺陷。针对可汗学院视频课程 (斜率和分式方程) 的测试题, 每个内容只有3个问题, 显然无法全面检测学生在某个概念上的理解程度。另外, 从设计测试题、实施测试到进行数据分析都是由笔者一人完成, 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某些主观判断。并且, 考虑到应该让东川一中的这些学生都能体验这次独特的学习经历, 因而实验中并没有设置实验对照组。
3.2 研究建议
在未来对可汗学院视频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中, 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提升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 应当选用规模更大的学生样本, 随机选择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参与实验, 使实验的结果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如果学校配备计算机实验室, 则可以为每个学生安排一台计算机, 使学生独立观看视频课程, 然后再评估是否还存在教师讲解速度太快、声音听不清的问题。另外, 如果学校的电脑可以连接互联网, 可以让学生在线完成可汗学院的练习题, 以巩固视频学习的效果。最后, 还可以对学生开展类似实验, 研究可汗学院是否对年龄较小的学生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当前, 很多初中甚至高中生的数学基础不牢, 没有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因此, 采取可行的措施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星磊, 乔爱玲.美国可汗学院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启示——以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为例[J].软件导刊, 2013 (5) :161-163.
[2]KHAN S.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M].Twelve, 2012.
[3]可汗学院网站[EB/OL].www.khanacademy.org.
[4]KHAN S, SLAVITT E.A bold new math class[J].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13.
[5]NOER M.One man, one computer, 10million students:how khan academy is reinventing education[J].Forbes, 2011.
室内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探索 篇10
一、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
1. 学生基础薄弱。
随着高校扩招, 部分考生仅通过几个月集训的应试教育就顺利进入大学课堂。这些学生底子基础薄弱, 特别是速写能力比较弱, 他们画手绘很吃力, 甚至有的不理解透视, 有的线条不过关, 有的形体把握不到位, 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手绘的课程教育显得尤为困难。
2. 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有的学生觉得工作后都是电脑绘制效果图, 对手绘课程本身没有重视, 觉得手绘再怎么厉害也不能像电脑绘制的效果那么好, 加上学生懒于做练习, 课程效果通常不理想。
3. 教材不适合课程学习的要求。
目前, 手绘课程有的教材杂乱不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建筑设计专业、景观设计专业都是一本教材。其实每个专业方向的手绘效果图课程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线稿和上色方面都有区别, 如景观手绘的上色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色彩感, 而室内设计的手绘上色要重点指导学生马克笔上色技巧和笔触的运用。还有的教材虽然分了专业, 但没有讲解理论知识, 更多的是图片。学生连基本的理论都不懂, 仅靠临摹和鉴赏是没有意义的, 还有的教材理论多, 没有优秀习作。特别要指出的是绝大部分教材只有临摹范本, 没有讲到设计, 而手绘效果图本身的作用在于设计, 临摹只是基础, 手绘不能局限于画得好, 而是要会设计, 这门课程跟素描、色彩、速写最大的区别在于手绘最终的目的是表达设计, 不是用来单纯艺术美感的欣赏。
4. 课程安排不合理。
一般高校的手绘效果图课程都只安排4周到6周, 也就是48课时到72课时, 短短一个多月就要学生学会线条、透视、形体关系、上色还有设计。从临摹到写生再到默写提炼最后到设计这个庞大的过程, 仅仅一个多月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5. 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很多老师沿袭前人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先是示范, 然后学生练习, 临摹, 这样教学, 虽然学生基础提高比较快, 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在课程结束后仅仅只知道临摹, 会照着画, 遇到实际工程, 不知道如何根据平面图来手绘效果图。教学目的和效果达不到要求。
二、室内手绘效果图教学探索
1. 改革教学课程设置。
首先, 需要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大一开设素描、色彩、速写, 透视等专业基础课, 并且每个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侧重点。很多学校艺术设计系大二才分专业方向, 笔者认为不妥。传统观念认为大二以前所有的设计基础课都一样, 其实不然, 虽然同为设计专业, 但每个方向都有自己侧重点。就拿速写来说,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速写应侧重室外室内风景速写, 服装设计专业速写应偏重人物动态速写, 室内设计专业速写可以去家具店、软装店、超市等对室内空间进行速写练习。为此, 艺术设计系需大一就分好专业方向, 有侧重、有目的地进行专业基础课学习, 为手绘效果图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其次, 绝大部分高校的手绘效果图课程在大二开设, 共48到72课时, 一周12节课, 笔者认为手绘效果图课需要开设两个学期, 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基础手绘效果图课, 以临摹、写生为主, 这样的课程可以一周12节进行密集训练, 而大二第二学期需要继续开设手绘效果图课, 把项目设计导入手绘效果图课程中, 让学生学会设计, 要求学生从量房到平面、立面方案设计和根据方案手绘三维效果图能独立完成。这时的课程可以是一周4节, 12周完成48课时。这样, 学生通过手绘效果图课程的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临摹、写生、默写提炼以及设计能力。
2. 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教材, 如果老师认为现在的教材不符合自己的教学, 那么应自己编写教材, 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实施教学。对于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课程, 在大二第一个学期, 老师应该先示范, 从线条到单体到整体线稿到上色到调整, 一步都不能落, 然后学生临摹习作, 最后做写生练习, 到大二第二学期, 应把实际项目导入教学中, 让学生去实际工程项目中量房, 然后做手绘平面图方案设计, 这时, 学生不仅要会手绘技法的表现, 更要侧重方案的设计表达, 以此循序渐进完成立面图手绘方案和效果图手绘方案。这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工程用手绘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表达。除要求线条流畅、形体关系和谐、透视准确、构图合理、画面有层次、虚实分明等以外, 更要注重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
3. 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传统的教学一般是老师示范, 学生临摹, 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容易让学生缺乏主动性、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 在大二第一学期应利用任务布置法进行教学, 即把一个个任务以书面形式布置下去, 撰写任务布置书发给每个学生, 学生接到任务布置书后, 马上开始做任务, 完成任务后, 学生分组讨论, 进行自评、互评, 互相提高互相帮助, 最后把完成任务的情况交给老师检查, 没有达到任务数量或者任务质量的同学不能接受下一个任务, 达到要求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练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二第二学期的室内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应采用实际项目导入法, 让学生去实际工地量房, 进行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的方案设计。老师一个一个检查, 每周完成一个任务, 比如课程的第一周完成平面图的方案设计, 哪里不合理、哪里表现不准确, 老师都必须指出, 让学生重新进行方案设计, 以此类推,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设计。手绘只是一个手段、一个方法, 老师应把教学的重点落实到方案设计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提炼能力。
4. 改革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教学手段也在不断进步,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室内手绘效果图课程可以引入多媒体、投影仪教学, 把教师手绘示范用投影仪播放出来, 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同时结合多媒体, 通过“多媒体放映海量优秀作品”的方式, 指导学生学会鉴赏好的手绘作品, 让学生自己选择优秀的习作和范本进行临摹。
三、结语
虽然目前受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国内相关高校的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 以及社会对手绘效果图地位的重视, 相信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主观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袁杰.《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中重点及其教学方法[J].艺海, 2014 (11) .
[2]蒋晓芬.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任务布置[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6) .
[3]胡华中.《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探索[J].大众文艺, 2013 (9) .
课程教学效果 篇11
【关键词】中专 出纳实务 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各类会计方面的政策、准则以及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会计出纳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与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专职业学校作为我国社会出纳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也必须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中专职业学校的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尤其是强化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的对接,不断的提高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有效性,确保学生经过专业的教育学习后技能强、水平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服务企业发展。这对于完善中专职业学校理论教学模式,提高中专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出纳实务课程教学的目标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通过课程的教学,教育学生树立坚持原则、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细致严谨、坚守秘密、文明服务以及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出纳工作岗位中能够不为私利所动,保守秘密,规范、谨慎、公正执业。
(二)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重点以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为手段,让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出纳核算的基础知识以及方法,尤其是现金管理、结算业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明确出纳工作对于岗位职责要求,为适应出纳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
这就要求在采取实践教学或者是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法,让学生能够完成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填制审核单据、登记现金以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并能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清点、伪币的鉴别等工作,确保以后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出纳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
当前我国中专职业学校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仍然是采取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缺少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因而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对于出纳实务知识的运用以及岗位操作技能水平不高。
(二)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与出纳工作岗位实际需要不一致
在中专职业学校的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按照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并没有深入实际的走入企业、银行等单位,实际的了解对于出纳工作岗位的技能新要求,因而导致中专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岗位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出纳实务课程教学基础条件差
出纳实务课程教学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现阶段我国中专职业学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不足,理论功底深、实践技能强的教师数量不足。此外,中专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水平低,更是严重制约了中专职业学校出纳实务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措施研究
(一)完善出纳实务课程教学基础体系的建设
首先,中专职业学校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确保师生比例适当,同时强化教师队伍的培训教育,对教师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更新,对其实践技能进行强化,完善出纳实务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其次,应该重视出纳实务课程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投入足够的资金扶持,在学校内部成立出纳仿真办公环境,为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按照岗位需求以及出纳业务应用设置出纳教学重点
出纳实务课程是会计专业中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的设置上,应该充分结合当前出纳行业的岗位需要以及业务应用要求,以提高出纳实务课程的针对性。除了会计基础知识、财经法规、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等基础之外,还应当增加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票据填制,记账凭证编制、现金、银行日记账登记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要确保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悉出纳岗位,完成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出纳报告、出纳档案保存、外币业务处理等各项工作。此外,还应该将在出纳工作中应用较多的票据填制、错误更正等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来提高出纳实务课程教学的实效。
(三)对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在出纳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实践能力,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在出纳实务课堂的开始之前,设计好导入环节,可以采取情境导入、案例导入或者是目标导入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示范、角色扮演、案例决策以及分组讨论等方式,设置问题由学生自我探索解决,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出纳实务课堂中间。在课后,应该引导学生积极的总结,明确学习中的不足进而自我提高完善。
(四)创新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提高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对出纳實务课程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完善,教师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应该综合采取课堂讲授、工作流程再现、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操作上,对于概念性以及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教师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业务性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流程再现的方式进行教学或者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手段上,应该利用好各种财务部门模拟实训室的开发利用,并通过配备大量的财务会计出纳设备以及仿真票据,进行实际的操作,由学生实际进行手工点钞、验钞、票据填制、借款合同填写等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五、结语
在中专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对于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当深入的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对于出纳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合理的选择课程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确保中专学生在出纳实务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水平提升,切实提高中专职业学校的出纳实务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性清,柳清.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0).
[2]贺胜军.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如何提高电工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篇12
1 培养学生浓厚的实验兴趣
什么是兴趣?兴趣指兴致, 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使人集中注意, 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电工实验过程比较乏味, 只有把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出来, 才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达到真正实验目的。对于学生来说, 巩固课堂知识并在实验中把它验证出来, 能带给他们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 有成就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在实验中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正确对待学生实验中的一些提问。保持兴趣的最容的方法就是不断的提问题, 带着问题去学习, 学生带着兴趣做实验, 带着兴趣去解决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时该问题的学习就有了目的性, 也即有了兴趣。在教学中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多肯定、少否定有助于学生产生自我成就感, 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对实验的兴趣。还应当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工比赛, 本班实验小组间的比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学生听完老师讲解后自己动手再做, 那么, 能否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基础之后, 在一部分实验中让学生自拟实验问题、方案, 确定各环节步骤和实验方法。按自拟的方案独立完成实验, 既动脑, 又动手, 使学生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变学习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当然, 自拟实验方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 学生的电工基础知识要扎实, 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实验问题和实验方案;其次, 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实验操作技能来进行方案的实施;最后, 学生要对实验中的各种仪器仪表充分掌握了解, 并能熟练的进行操作。
老师至少提前一周以上通知学生实验题目让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老师对各方案进行查阅指出不当之处, 并对方案进行及时更正。对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分析和点评。等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后, 再对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对各方案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比较找出最优化的方案进行表扬。最后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按常规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所使用仪器仪表和元器件、实验原理及原理图、实验内容 (包括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 、实验小结及注意事项等五个部分。
因为自拟实验方案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所以自拟实验方案应安排在学生对电工基础实验有较熟练掌握情况下进行, 实验题目太难学生做不出来, 太简单又达不到预期效果, 选题难度要适中。另外,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要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考虑问题较多, 在实际中应留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和实验时间, 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能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机会。
3 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
实验课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教师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是否公正, 将直接影响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而且对实验的教学质量也会产生影响。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实验成绩考核体系, 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合理评定, 学生实验成绩应由平时成绩 (40%) 、实验操作成绩 (30%) 、实验报告成绩 (30%) 三个部分组成, 对学生成绩进行加权计算后按总成绩进行评定。平时成绩体现学生对电路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掌握程度, 实验态度是否端正, 纪律考勤是否遵守, 实验数据的记录是否正确、和实验小组成员的配合程度、实验课听课表现及实验内容的前期预习情况, 实验预习准备充分, 对实验的目的、原理、使用的仪器及实验步骤有基本的了解, 学生在实验中就能带着思考做实验, 主动性大大增强, 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减少了仪器仪表的损坏率。实验操作是实验课的核心内容,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各种仪器, 爱护仪器设备, 线路连接正确, 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再通电进行测量。是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查。在实验中对操作不正确、不规范的学生及时指正, 对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成绩做出准确评定。实验报告的内容要求有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与原理图, 实验数据和心得体会及其他。实验目的清晰, 仪器使用规范, 原理图清楚, 实验测量数据要准确、书写要规范、具有科学性, 心得体会指对实验课程结束后的思考, 可以包括内容的总结, 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对实验者本人的启发等。实验报告必须独立完成, 通组成员间数据可以相同, 严禁相互抄袭, 对抄袭者双方一律不得分。
通过对实验成绩评定的严格量化, 客观反映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 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实验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这样使一些在实验中不爱动手实验的学生、不会也不认真学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大大的改善。
4 实验教学中的体会
通过对电工实验课程的教学体会, 笔者深切体会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而浓厚的兴趣又反过来作用于学生的实验学习。它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从第一次实验课就要力求每个学生能听懂, 能动手做实验, 对学生要多鼓励, 多表扬,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这样后面的实验教学也才会进行顺利, 旁观式和参观式的也学生也才不会出现。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科学合理的实验成绩评定方式能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随着逐步完善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电工实验的教学效果必将不断提高, 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的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
摘要:实践课程是对理论课程教学的强化和补充,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反映出思路不清晰、操作不熟练等问题, 为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创新。
关键词:电工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兴趣
参考文献
【课程教学效果】推荐阅读:
网络课程教学效果总结09-30
卫生高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研究07-06
西方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效果分析论文10-15
课程教学手段10-16
编辑课程教学05-11
优化课程教学05-16
课程性教学05-20
工科课程教学06-29
美术课程教学07-01
泛读课程教学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