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足球课索引发的思考

2024-08-09

一堂足球课索引发的思考(精选8篇)

一堂足球课索引发的思考 篇1

一堂女生足球课所引发思考

教学案例:

经过这几年上女生体育课我觉得冬天最适合女生模块项目的就是足球课。提起足球我想起了在北方读书时冬天我们在雪地里踢球时的场景,大家追着球越跑越热。我们体育老师说过“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下上课,能让你们出汗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有一天天气降温外面很冷,女生问我“老师,天这么冷冻手冻脚的今天上什么内容啊?”我不假思索的说“足球!”这时下面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们是女孩子这是男孩子玩的,太暴力了”我对她们说“你们不知道中国女子足球曾经在世界杯上拿过亚军,而男子在世界杯上则是第一个去的,第一个回来的!”女生哈哈大笑个个都很得意的样子。有的则说“怎么玩啊?不懂规则啊?”我说“规则跟世界杯有所不同要求两个班的体育委员各找出6名后卫,10名中锋,其余都是前锋守在对方球门等待射门”有学生问“老师怎么没有守门员啊?”我则笑答“这样前锋射门不就容易啦!”为了比赛的公平我担任本场的裁判员。随着一声哨响足球比赛开始了,平时喜欢运动的同学已经开始动起来了,但是我发现有一半女生就停留在本方球门哪儿聊天,有的也只是球过来才吝啬的把脚伸出来踢一脚,大家都不愿意极跑动。咋办呢?如何才能让她们动起来呢?这时我刺激了她们一下“在下课之前看看哪个班是最后的胜者,并且结束后输的队要给赢的队做身体的放松运动”这下情况立刻有很大改观,为了“面子”那些一开始没有动起来的女生现在也喜欢追着球跑了,平时不爱运动不爱说话的女生也都放开了也能积极拼抢了。球场上大家你争我夺笑声不断,出现了很多的小插曲,有的女生用力过猛一脚把球踢空滑倒了,有的女生在射门时把鞋踢飞了,大家都笑的前仰后合的。比赛就这样在笑声和奔跑中开始了。看着她们进球后拥抱庆祝的样子,我的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下课后我发现每个女生的额头上都留有晶莹的汗珠,头上还不时冒着蒸汽。有的女生一边被放松一边说“原来踢足球会这么有意思,射门的感觉真的很过瘾!”另一个则不服气的说“老师,下节课我们还要踢足球,也让她们给我们放松!”

课后反思:

这节体育课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玩在其中,乐在其中了。实际上我认为体育课的标准就是两个字“笑”和“汗”。做为高中的体育教师,不少同行对女生上体育课都感到很头痛,发现她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爱运动尤其在冬天天冷的时候上课更是如此。其实我觉得女生所表现出来的懒散畏难可能是对你讲授的东西不感兴趣而并不是对体育活动没兴趣。而如何上好女生体育课如何能让女生积极的参与到运动中来不但是集中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上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如何的去积极调动和合理的组织方法技巧。比如运用足球比赛来提高女生的耐久跑素质是最好的方法不但提高了素质还愉悦了身心,同时身体的协调和灵敏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做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只有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让女生动起来能不由自主的参与到运动中来就是这节课最大的成功。

一堂足球课索引发的思考 篇2

“同学们, 文中鲁迅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童年生活, 他的百草园和他的三味书屋, 你认为他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很多学生的回答特别坚决, 如此斩钉截铁的断定, 正常吗?我又回想起这节课的流程是如此的顺利, 一反常态啊。我是不是多心了?

在对课文语文进行分析时, 我特意找了用词贴切形象, 但参考资料很少提及的几处, 让学生分析。又是出乎我的意料, 刚才还活跃的课堂, 霎那间静默了。学生的眼睛里刚才还闪烁着急切兴奋自信的光亮, 一霎间好像全部蒙上了灰尘, 呆滞了。几分钟的思考后, 我提问一个学习和课堂表现都不错的学生, 又是一次出人意料。她沉默了一会说:“我不知道!”

“同学们, 第二自然段通过你自己的学习分析, 你认为哪些语句用得很精彩?”

学生又活跃了, 有的说:修饰词用得好, 比如肥胖, 不仅写了黄蜂的体态, 而且注意从儿童的角度去观察。有的说:动词用得好, 比如窜, 既写了叫天子的轻捷机灵, 又写出我对它的羡慕之情。回答得很好!这时我注意到, 学生的表情有些异样, 走近一看, 原来他们的桌子上都摆着一本参考书, 用书皮包起来充当语文书, 却把语文书放在书包里。当我要求他们分析时, 他们大多在找现成答案, 而没有深入地思考。难怪问题回答的几近于完美, 甚至于语文能力差的学生也是如此。

我谈了自己对参考书的看法, 参考书只能成为你们的参考, 而不应该使你成为它的奴隶!你必须学会独自思考, 并大胆说出你的想法。

毕业伊始, 看到我的学生, 我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把知识点讲透, 讲懂, 如何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我对他们抱了太多的期望, 我喋喋不休地把我认为的重点传授给他们, 却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 往往学生没完成作业, 或耽于玩, 我甚至于大发雷霆。虽说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但内心中, 考试的这把尺子却真真切切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说是因材施教, 我的意识中只记得他们是学生, 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他们是孩子, 他们有自己的天性。

很早就感觉到:学上得越多, 孩子那天生丰富的想象力, 好像一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很多孩子, 面对问题, 不敢大胆地想象, 甚至停滞自己的思维。为什么?一次次的标准答案, 击跨了孩子的想象力, 停滞了孩子的思考力, 他不敢去想, 老师也不敢过多地放手给学生, 我们的孩子也逐渐学会了等待, 学会了依赖:“老师你就直接告诉我答案, 我背背就是了。”

可笑不可笑?不, 是可悲!究其原因, 我能怪孩子吗?是我自己总是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仅仅把孩子看作是知识的容器, 却忽视孩子有自己的思维。久而久之, 孩子们已经不会自己思考, 更不用说创造了。扪心自问, 我们是否真的给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他真的学会独立了吗?

纵观我国传统教育, 我发现, 它的内容是单一、狭隘的。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的天性被湮灭, 想象力被扼杀。而孩子们除考试之外, 除了知道一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外, 对于那绚丽多姿、丰富多采的世界, 竟然知之甚微。从内容上说, 我们的教育完全陷入了应试的轨道, 我们的孩子也成了考试的机器。我们还能对他们有什么奢望呢?

同时在培养方法上是欠妥的。一种是“警察式”的, 把学生管得规规矩矩的;另一种是保姆式的, 像老母鸡一样, 把自己的小鸡全都看护好, 让他们不出任何事, 在自己的庇护下, 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设计来学习, 来生活。

我们在思考如何充分开启孩子们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时却忽略了课程改革为我们打开的方便之门, 它更主张“人性的张扬”, 它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人, 是具有自我发展的人, 是具有个体独立的人。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压抑个性, 而应该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我们要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一堂好课”引发的思考 篇3

一、改课时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鸟岛》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二、三自然段写了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其中第三自然段是全文中写鸟岛最具体的一段,第四自然段写游人都很爱鸟。《鸟岛》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意在让孩子们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鸟、护鸟。教学时间为两课时。备课时,我先这样划分了课时内容:第一课时安排读通顺、读熟练课文,学习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和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书写课文中的8个生字中的6个;第二课时重点进行品读整篇课文,书写剩下的两个生字。按这样的划分备好课后,我进行了第一次试教。试教以后,我明显感觉到,第一课时教学任务简单而轻松,而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得太多,一堂课根本完成不了,更谈不上作业了。这些都说明我这样的安排不合理。于是,我重新划分了课时内容,把第一自然段的学习纳入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其他不变。这样再试上时,就能够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圆满完成教学内容了,大部分孩子也能完成布置的作业了。这让我体会到:教学课时的划分,一定要符合教材内容的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实实在在地上好每节课,千万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在我们的教学参考和有关的杂志中都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划分每篇文章的课时内容,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安排,合理进行每课时的划分,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二、改教学思路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这样的特点:首先,教师上完后,自己要满意;其次,你的课要让孩子们喜欢;再次,你教了什么,孩子又学到了什么,也就是教学效果要好。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教学思路的合理与否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

起初,我设计三步走的教学思路: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问题“我想知道什么”打开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的思维自由飞翔,说出自己想知道知识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紧紧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第二步,根据前面的问题学完课文后,以“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从课文中学到的内容,然后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品析;第三步,学完课文后,以“我还想知道什么”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了解课堂上没讲到的、课文中没学到的知识。按这样的思路备好课,我进行了一次试教,上完课后,我在和同行的商讨中进行了反思,我的课堂究竟让孩子学到了什么,难道学习这篇课文就是为了回答几个问题,而孩子们也就是为了回答这几个问题来学这篇课文的吗?看来没能体现出新课标中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于是,我又重新设计了教学思路,决定以孩子的发展为本,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按照文本的思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来品析、感悟、积累,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结果证明,我的改法是成功的。

三、改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教学中,如果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问题解决水到渠成,师生之间合作亲密和谐,我想,这堂课就成功了。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对于“陆续”的理解,我先是让孩子仿照课文,进行说话练习,可孩子们不理解这个词,你看我,我看你,根本不会使用。后来我引导孩子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例如:上课、下课的时候,你注意过同学们是怎样进出教室的吗?早上来上学的时候,你又看到同学们是怎样进校园的呢?电影院里,人们看完电影是怎样出来的呢?……这样一来,孩子们立刻就明白了它的意思,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句子。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当孩子们自由读完这个自然段后,我是这样设计过程的:孩子们,你从这里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问题自由回答,说出的答案和课文的顺序不同。孩子说看到了什么,我就让孩子找出有关的句子来品析、感悟。孩子们并不是按课文的顺序说的,这样学下来,我感觉教学过程很乱,东一句西一句,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性,而且打乱了文章的顺序,淡化了文章的趣味性。于是,我又立刻进行了修改,决定还是按文章的思路逐句品析: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再抓住重点词句读悟鸟岛上的鸟多、鸟窝多、鸟蛋也多。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练习朗读,一下子就把孩子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了起来,整个课堂也变得生动活泼。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孩子齐读后说说这段的意思,主要让孩子接受这些信息:来鸟岛游玩的人多,教育人们要爱护鸟。因为我觉得这段不是重点段落,学习时一带而过,只要了解了主要内容就行。可是试教下来,总觉得不到位,缺少点什么。因此,我又修改了这个过程:我问孩子:鸟岛这么有趣,你猜去鸟岛玩的人多吗?孩子回答后,让他们齐读这段内容,想想都有些什么人呢?总结孩子的回答,告诉他们来鸟岛游玩的人有大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有咱们中国人,也有来自国外的人,这真是一个闻名中外(让孩子自己说出这个词来)的鸟岛呀,进一步理解词语。接着根据课后习题设计了一个因果句式的训练:(1)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让孩子明白鸟岛有名,所以游玩的人多,可是人们却非常爱鸟,使孩子明白要爱护人类的朋友,思想上受到了熏陶。

多次试教,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才使我的课堂教学不仅紧扣住了教材,也考虑到了孩子个体的因素。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得情绪高涨,教学效果非常好。怪不得名师多次说,好课是磨出来的。通过这次的锻炼,我深深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确实不容易,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也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要爱自己的职业,爱每个孩子,终身跟书籍交朋友。一堂好课,是每一位爱岗敬业、追求上进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一堂好课,能让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知识不仅得以巩固,更会有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有能力进行自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定好,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应试能力得到提升,其综合素质也能上新台阶。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提到: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用他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的每一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这句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让希望上好课的老师有了启发,指明了方向。对于好课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见解,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好课标准。但笔者认为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即真实、扎实、平实、朴实、充实。

一堂导数二轮复习课引发的思考 篇4

函数构造的灵感来自哪里? 在高中数学里并没有详细介绍有关各种题的解法, 也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 它是分散在解题过程中的, 所以教师在二轮复习过程中的引导很重要. 直接给出函数很容易, 但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去想到要构造这样的一个函数确实很难的. 问题的本质是如何观察分析这个导数式与函数的哪些性质有关联, 哪些因素会促发我们的灵感呢? 本文从导数的运算法则、初等基本函数的结构形式、基本初等函数的结构变换以及综合性问题等四方面来详细分析此类问题.

一、和差积商导数运算公式构造新函数

这类问题是在导数关系下根据导数式的整体结构形式特征, 利用导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构造函数, 然后利用函数的基本性质特别是单调性来研究两个数的大小、不等式的解或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例1设函数f (x) , g (x) 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 当x < 0时, f' (x) ·g (x) + f (x) ·g' (x) > 0且g (3) = 0, 则不等式f ( x) ·g ( x) < 0的解集是 () .

A. ( - 3, 0) ∪ (3, + ∞ )

B. ( - 3, 0) ∪ (0, 3)

C. ( - ∞ , - 3) ∪ (3, + ∞ )

D. ( - ∞ , - 3) ∪ (0, 3)

分析此类题无论在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中较为常见, 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应该容易发现这个积的导数的结构形式. 直接构造函数F (x) = f (x) ·g (x) , 再结合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结合图像可以得到C为正确选项.

例2 (2014名校创新冲刺卷一) 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 (0, + ∞ ) , f' (x) 是f (x) 的导函数, 且xf' (x) - f (x) > 0在 (0, + ∞ ) 内恒成立.

(1) 若f (x) = lnx + ax2, 求a的取值范围;

第 (2) 问, 看此题的这个导数不等式xf' (x) - f (x) > 0, 直接是较难得到的. 但看到这个差式, 可以联系到差的导数式, 但是这个差的函数式又构造不出来, 不过有关差的还有一个公式就是商的导数式里有涉及, 故联系到商的导数式, 构造函数, 很妙, 出现这个结构式了, 马上会令人兴奋. 其实无非是几个公式在起作用, 有加号的看加乘, 有减号的看减除. 接下去可以得到

二、指数对数与结构变换构造新函数

此类题目需要有上面二类题型的基础, 根据指数对数求导公式联想相关的形式, 重新组合重新构造新的函数, 构造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有不等式和函数的性质.

例3 (2014湖州一模) 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 对任意的x∈R, 都有2f' (x) > f (x) 成立, 则 () .

A. 3f (2ln2) < 2f (2ln3) B. 3f (2ln2) > 2f (2ln3)

C. 3f (2ln2) = 2f (2ln3) D. 以上都不正确

再令且条件2f' ( t) - f ( t) > 0, 即F ( t) 单调递增, 又2ln3 > 2ln2, 所以A为正确选项. 这也是常规函数构造法. 当然作为一道选择题, 可以更直接更方便的来构造函数, 只要满足特设条件即可, 发现在本题中令函数f (x) = - 1, 则f' (x) = 0, 四个选项一代就出来答案了, 这也是特殊函数的一种用法.

三、深度挖掘与综合考虑构造新函数

此类题目结构较复杂, 隐蔽更加深, 需要学生很强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往往可能一次函数构造不成功, 通过两次或两次以上来构造函数, 证明不等式.

例4 ( 2013杭州二模 ) 已知函数f ( x ) = lnx, g ( x) =1/2x2.

(1) 设函数F (x) = f (x) - a·g (x) , 若x∈ (0, 2) , 函数F ( x) 不存在极值, 求a的取值范围;

(2) 设函数如果对于任意实数x∈ (1, t], 都有不等式t G (x) - x G (t) ≤G (x) G ( t) 成立, 求实数t的最大值.

分析 (1) 求导得) , 函数F (x) 不存在极值, 则F' (x) = 0, 无实根, 即a =1/x2在 (0, 2) 上无实根, 故a≤1/4.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 越来越体现出广泛性和灵活性. 如何在过去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开拓出更加开阔的设计思路, 更加多样的试题呈现形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导数中的函数构造问题恰巧是这类值得研究的问题. 总之, 构造函数解题思路的形成、灵感的产生应以利用函数性质为目的, 函数特征为指引, 结构分析为突破, 合理联想, 适当练习, 进一步分析总结, 就能够逐步理解并熟练应用.

摘要:高考二轮复习是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 函数导数向来在浙江省的高考题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在有些导数题中, 往往涉及有关如何构造函数的问题, 隐蔽性强, 难度大.这需要教师在二轮复习中引导学生如何去破解思维的障碍, 做好分析、归纳、总结等一系列的问题, 使得学生解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关键词:函数,导数,函数构造

参考文献

[1]李斌.如何触发构造函数的灵感[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2009 (11) .

由一堂班会课引发的教学思考 篇5

班会课不仅是进行班级规范管理活动的窗口,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平台。看似枯燥乏味的班会课背后,其实也蕴含着生动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育意境。如何激发学生对班会课的认同感和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一堂班会课的情况

经过严冬的洗礼,莺飞草长的春天终于来到了。我决定利用一次班会课的时间让学生去操场上放风筝,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呼吸户外新鲜空气、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机会。听到我的宣布之后,学生们一个个欢呼雀跃,笑容洋溢在脸上。上课的铃声一响,我疾步走向教室,却发现教室早已空无一人,原来他们已经在操场上放风筝了。操场上热闹非凡,地面上,一个个快乐的身影在奔跑:有独自放风筝的,有几个人一起合作的。他们的眼睛都盯着风筝,生怕自己的风筝挣脱线的束缚“远走高飞”。天空中,有的风筝如雄鹰一般在展翅高飞,有的就像是美丽的少女在悠闲地漫步,还有的则好比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正试图“走”向更远的地方。看着天空的风筝,我不禁在想:也许我们更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施展自己的才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正如那在天空翱翔的风筝一样,放出去的线越长,风筝可以飞得越高,飞的空间也更大。而这线便是我们给孩子的空间,也许这样他们会飞得更高、更远。

回到教室,我的第一句话便是:“大家玩得怎么样啊?”学生一个个急切地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我震惊的是,他们的发言精彩得出乎我的意料:

马同学:风筝就犹如你我友谊的翅膀,无论在天涯海角都始终掌握在你我的手中。

李同学:风筝的线就像是法律,那风筝便是人,被线牵着的风筝就像是被法律约束着的人,可这些人会安分守己;那些没有被线牵着的风筝,虽然可以自由地飞翔,但是总有一天会掉下来,就好比一个不受法律约束的人,总有一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王同学:顺境埋没人才,逆境展示英才。能把风筝放得很高的人都知道:当你拿着它逆风而跑时,它会很快就飞上天;当你拿着它顺风而跑时,让它飞翔似乎有些困难。这正是因为风筝有不怕困难、不怕逆境的精神。当我们具备这种精神的时候,我们一定可以在知识的天地里飞得更高更远。

这么简单的一节班会课,不仅给学生带去了欢乐,更给了我了解他们的机会。原来他们是这样一群充满活力、充满爱心又有思想的孩子。

二、由班会课引发的教学思考

1.教师要学会体验与对话式教育模式

众所周知,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任何一个情境的细节都可能发展成为教学的时机。“在每一个情境中都有所行动,即便这个行动是什么也不做。这样一个主动的机遇就是教育的时机。换句话说,教育的情境是我们每天教育活动、教育实践的场所。教育时机就位于这种实践的中心。”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要求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教育意识,学会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要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自发地从教育情境中捕捉适当的教学时机。当教师以一颗善于理解和聆听的心接近学生时,就会在生动的教育情境中捕捉到恰当的体验与对话的教育时机。一般的班会课都是教师安排的室内教学活动,但也要适当满足一下学生的愿望,让他们体验一下自主活动的快乐。所以,放风筝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体验,是可以利用的隐性课程,从放风筝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在这堂特殊的班会课中体验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动;而教师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激发出了教育主体之间的坦诚和开放,这种真情实感是硬性的德育灌输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快乐成长

人们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把成长视为结果,一是视为过程。长期以来,教育界将学生的成长简化为知识的累积与更新,然后通过考试这一量化的方式将其显性化并加以测量。以知识为取向的教育使学生的生存状态出现危机,因此要把学生视为成长过程中的人,解决他们的生存危机,完善他们的生存状态,让他们过健康、快乐而有质量的学习生活,这是学生成长的呼唤,也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人往往不会在意孩子的声音,似乎保持距离是维系权威的一种方式。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孩子过早地远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稚嫩的童心多么需要教师迈出那一步,平等地与他们对话。所以,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成长过程中的“人”,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放飞的风筝成了教师和学生间心灵沟通的纽带,学生所经历的“快乐”的情感体验过程远比课堂上“人生理想”的灌输珍贵得多,虽然教师并没有以某种所谓正式的方式教给学生知识,但从这堂班会课的讨论来看,学生的收获是很大的。

一堂中职专业英语课引发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和谐课堂;中职英语;预习;思考

素质教育的发展,引发了我们对和谐课堂的呼唤。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在追求自然、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自由、自主、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的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共同发展,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最终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在教授中职专业英语的过程中,我一直探索如何创建中职英语的和谐课堂。其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一直困扰着我,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意识。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差。加之,中职专业英语中含有一定比例的专业术语,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此,课前预习成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课堂吸收率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方法不当的事实,使课前预习的实现变成了难题。于是,我尝试利用一次公开课的机会,为“预习”做一次推销,让学生尝到甜头再“买账”也不迟。

这堂课的授课对象为职二年级烹饪专业西餐班的学生,授课内容为《厨房英语》第二篇《厨房用具》中的第17课“Palette Knives”(铲刀),授课类型为任务型教学。课前,我没有向学生透露我的“计划”,只是要他们每人准备一本字典并把全班分成了六个小组。

上课铃响,师生问候完毕,学生在静静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对二十双期待的眼睛,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自学生词呢?”随着问题的抛出,学生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兴奋和茫然,“查字典!”“问老师!”等等答案随之而来。“那如何使用字典查找生词呢?”第二个问题让课堂变得沉默了许多,同组的学生不自觉地交流了起来。在得到各种出人意料的答案后,我以单词go的查找为例给出了标准答案。随后,学生以单词come为例练习字典的使用。看着学生们既兴奋又生疏地翻看着字典,我的心情也是百味杂陈。掌握了查字典的步骤,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三个问题:“我们要用字典查什么呢?”还是一阵短暂的沉默后,几个学生试探着说出了自己的答案,“词义”、“音标”、“例句”……“太棒了!那么今天大家就自己动手学习生词吧!第17课的生词就交给大家了!”与此同时,我将这一课课后的六个生词以及“词性”、“词义”、“例句”的字样以表格的形式写在了黑板上。“十分钟之后,每组会被随机分配一个词,由一个代表到前面给大家讲解你们的自学成果。看看谁最棒,好不好?”“好!”

一阵认真专注的忙碌之后,很多学生都信心满满地合上了字典,甚至有的全组跃跃欲试地举手显示着自己的“速度”。随后的展示更是让我深感意外。在没有任何指导和提示的情况下,学生们找到了“一词多性”“一词多义”,有的学生找到了生词的派生词,却不知道它们的关系,但又觉得很重要,那副专注的表情真是非常可爱啊!就这样,学生们将黑板上的表格填写得满满当当,讲得头头是道。身为老师的我则是惊喜连连,感想多多!

临近结束时,我向学生们讲出了我的用意,“大家知道吗?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预习’,即使是令人头疼的英语,我们一样可以做到。”以前说过多次的话,在那天突然变得那么真实,那么有说服力。课后,班主任告诉我,很多学生下课了还抱着字典翻个不停,我不由地露出了一丝会心的微笑。同时,这次尝试也引发了我几点思考。

一、面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我们能否做到“放低视线,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中职学校的英语教育,我认为应该本着务实积极的理念实施课堂教学。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差,表现在英语上更是如此。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体现。

看过这个案例后,很多老师可能认为没有必要教高中阶段的学生查字典。确实,之前我也这样认为,认为学生不预习就是懒惰,是故意的。这次课之后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很多学生没有字典,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查过字典,不知道字典里写些什么。但这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应该放低视线,面对现实,才能因材施教。

此外,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没有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单纯的言语性引导很难扭转他们长时间形成的意识,特别是对语、数、外这些文化课,他们更是避之唯恐不及。所以,可以尝试利用一些课时有目的地、有设计地专门介绍学习方法,让学生现场体验,效果可能会更好,利用养成教育,让中职学校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听讲、笔记、作业等方面打下基础。其次,在此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承认差别,因材施教,是促进个别学生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总之,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命,是人本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面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我们能否做到“给与信心,鼓励参与”

应试教育“强化结果,淡化过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强化过程,淡化结果”。使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自主积极的学习知识,灵活应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就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就成为学生和老师互动交流的首要因素。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非常自卑,甚至排斥,所以及时的言语鼓励,灵活多变的形式都会起到消除学生消极情绪和学习压力的作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条件。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注意力、知识层次以及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和谐课堂应该是要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

“任务型”课堂是一种半开放式的课堂,学生接到任务后给出的结果有各种可能性。特别是面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教师甚至会因为担心课堂教学可能无法顺利进行,而放弃采用这种授课方式。这时,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放松的心态,应变的状态,给予学生们更多的信心,收获的就会是惊喜。

三、面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我们能否做到“融洽关系,展现魅力”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学生通常更愿意学习自己喜爱的教师的学科。当教师把对事业和学生的感情融入课堂时,就会让知识因为插上感情的翅膀而变得更有活力和魅力。今天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堂好课固然需要学生的配合,但更需要的是教师的点拨与激发。课堂上不是学生如何配合教师,而是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我们就是每一节课的导演,甚至可以导演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责任也是重大的。因此,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业务素质,形成个人魅力就成为我们新一代教师的必修课。

一堂足球课索引发的思考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教师以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同时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和热情,把培养人、发展人作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学设计的内容则涵盖了以上的课改理念和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必做,并且必须做得好的事情,教师将依据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教学设计必须在上课之前由教师进行认真、充分的准备, 既得考虑教材教法、还得具体分析学习者的相关情况,教师既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要将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到位,才能达成预期目标,实现有效课堂。那一次是我的一堂公开课,引发了我对教学设计的重新思考。

1课前准备

精心完成教学设计是上课的前提。 校长告诉我,下周教育局组织一次优质课展示活动,点名要听我一节课,我既兴奋又紧张。既然是公开课就得必须使用多媒体,我选的教学内容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借鉴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精心制作了课件, 无论是课件的精美程度还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都考虑的非常细致,经过一周的准备终于“杀青”,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具体实施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要通过课堂效果来验证。我任教的班有两个,在教育局领导和兄弟学校的教师们听课之前,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先在一个班进行试教,看一下效果是否像想象的那样完美?我信心百倍的走上讲台,按照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几个教学环节下来都非常顺利,可是正当我要安排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练习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起,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怎么会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才发现,虽然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但是犯了新课改一个大忌,就是只考虑了教师如何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在前面的试教课堂上教师上演了精彩的 “演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和练习效果,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一个个听客,三维目标落实相差较远。

3打磨修改

教学设计要兼顾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发现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我马上找到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给我出谋划策,对先前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教学设计的主方向是减少教师的讲解,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减少幻灯片的数量,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和学生活动,放手发动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相遇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情景状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已知甲、乙的速度和相遇的时间, 求距离 ;二是已知甲、乙的速度和距离, 求相遇的时间 ;三是已知距离,相遇时间和甲 ( 或者乙 ) 速度,求乙 ( 或者甲 ) 速度。以上三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在导学案和学生活动中做了精心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一段录音,创设生活中的场景,作为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来解决,不明白之处可以邀请教师参与讨论,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这样的方式方法比教师反复讲解要好得多。讨论的过程也是对新知识练习和理解加深印象的过程,学生们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Flash课件和小组讨论,整理、展示,再加上之后的课堂练习,课堂效果肯定大好于上节课。

4公开展示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保证。 我信心十足的走上讲台,按照修改后的教学设计逐步展开每个教学环节,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导学案的安排和我的引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按照平时惯例,小组成员之间组织、记录、总结、汇报、展示各有分工,学生讨论问题非常积极,思维灵感的火花不断绽放,在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学生们个个凝神静气,奋笔疾书,可以看得出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关键所在。课后面对教育局的领导和兄弟学校的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我恳请他们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5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公开课,我对教学设计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撰写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不但要照顾到教师怎样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到学生怎样有效的学好基础知识,增加基本技能,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更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

一堂足球课索引发的思考 篇8

教育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除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从此要求来看, 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阅读教学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 也是教学上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拓展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我根据教学实际, 借助了《双语学习报·辅导测试周刊》。通过实践, 我认为, 《双语学习报》具有时效性, 题材广泛、内容新颖、语言精炼丰富且贴近教材, 难易适度, 易于操作, 便于学生学习和借鉴。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作为教学补充, 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丰富语言知识, 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法, 以读促写,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用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及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二、借助英文报刊阅读的实践过程

1. 教材整合及报刊使用材料。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B——Unit 20Archeology (Reading, Integrating skills, Workbook reading)

Student Times——Unit 20 Links and Topic Wise

Student Times——Writing materials

2. 教学内容简述。

人教版高二下册20单元涉及了考古类文章教学, 紧贴生活、具有时代性和可挖掘性。语言素材涉及中外文化遗产, 有利于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Reading部分介绍了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the King of Stone henge in England”, 为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提供了依据, 揭示了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发展过程。通过阅读, 学生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及英国文化。Integrating skill部分和Workbook reading部分则分别介绍了三星堆及金沙村两个文化遗址。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考古学家的工作情况, 思考保护文物古迹的措施,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实践过程。

(1) 课前预习

阅读课前布置学习任务,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阅读Workbook reading及双语报主题阅读文章, 思考和总结:What is archaeology?What are the main threat to archaeological treasures?Why are ancient people buried with some objects?What procedures do archaeologist follow in their work?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culture relics?通过针对性阅读, 使学生初步了解考古学, 旨在语言文化铺垫。

(2) 习得阐述与应用词汇总结

课上以Free talk的形式进行阅读学习内容的阐述, 通过小组成员的信息补充, 总结阅读材料中涉及的考古学词汇:archeology, archaeologist, artifact, feature, evidence, site, dig, location, item, collections, construction work, damage, restore,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identify, treasure hunters, valuable objects, bury, material等, 进一步进行语言铺垫和语言简单运用。

(3) 考古文章写作特点及模式

课上阅读Reading部分, Integrating skill部分的两篇文章及双语学习报课文链接文章“Archaeologists find 4, 000-year-old temple in Cyprus.”。通过快速阅读, 以小组合作形式比对考古文章的写作特点, 总结考古类文章写作的框架模式:

P1:A brief introduction of an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P2:Describe the objects buried in the gravery.

P3:The meaning or influence of the discovery.

P4:Cognition of archaeology from people.

对考古文章写作特点有了总体认识后, 通过细读和讨论, 进行写作语言总结 (短语、句式归纳) , 形成考古文章写作模式:

1.首段:介绍性句式 (背景、方位、时间等)

Archaeologist claimed to have discovered...in the....It was believed to be more than...years old.

...is located in the...of..., in an area that has numberous constrctions dating back to...

On..., archaeologist in...found...dating from around...

...near..., in southwest...province, became famous/well-known...all over...

The area of the site covers about...square metres.

...Site covers a vast area of...square kilometres.

2.第二段:描述性句式 (墓葬品数量、类型等)

Since then, archaeologists have found more than...artefacts/relics, including...as well as...

When the work finished, over...pieces, including...and...had been found.

3.第三段:评述性, 总结性句式 (考古发现的意义、价值等)

If this turns out to be exact, it precedes...in the region by more than...years.

The archaeologists adds that the site is located near the...centre of what appears to be...

Archaeologist think/conclude...that...may have been the...centre of ancient...Kingdom/Dynasty.

They are believed to have...relationship/links with...at that time.

This...is the richest of any found from that period.

This is a time when the skill to make...objects spread to...

...that were found will serve as...for the study of...in ancient times.

It is believed (thought, proved...) that...

4. 第四段:认知性、综述性句式 (个人见解、观点)

These discoveries or information are important to...when they begin to study...

Learning archeology will help us know about...in ancient times.

The discovery shows developed skills in..., making us understand...in that period.

4.材料习作

结合课文内容, 选择Student Times单元推荐练习中的材料作文题进行写作训练, 要求120字左右。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成都平原中心, 是四川省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三星堆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青铜时代。博物馆馆藏丰富、精美, 有许多青铜器, 其中最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金杖等。许多青铜器到过许多地方展出, 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兴趣。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到三星堆参观。我国和埃及还共同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

注:青铜bronze%金杖gold baton%面具mask

纪念邮票commemorative stamps

学生课堂即时习作展示:通过课堂总结归纳, 学生模仿文章写作手法, 对材料内容进行描述, 并结合自我认识进行再创造。现选取一篇学生习作, 展示如下:

Sanxingdui Museum, in the centre of Chengdu Plains, has become well-known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It is a leading scenic spots in Sichuan province,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dating from the Bronze Age.A variety of splendid and wonderful artefacts as well as bronze objects are collected and reserved in it.The most famous ones are bronze mask, gold baton and so on, many of which have been exhibited in many areas, attracting people’s attention and interest and making it clear to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local geography and culture features in that period.In honour of the important discovery, our government, together with Egypt has ever issued a set of commemorative stamps.

三、英文报刊应用阅读教学后的反思

1. 借助报刊进行阅读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去思考和表现, 展示学生的风采,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阅读—写作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一直倡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让学生广泛阅读文章, 并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特点总结, 句式词汇归纳, 并给出材料, 指导学生习作, 让学生的语言输入—输出过程完整且有效。

2. 借助报刊进行阅读教学,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认为,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其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思考, 尽力为学生让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和自由开放、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其二,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行之有效、内容精炼、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辅助教学, 既节省学生时间, 又可帮助其获得最佳习得效果。其三, 教师应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前后加以阅读方法和语言输出方面的指导, 帮助学生总结和实践篇章阅读方法, 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相当梯度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乐于参与, 乐于阅读, 乐于展示学习收获。

3. 借助报刊阅读丰富语言知识, 实现教学相长。

教与学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报刊提供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色彩鲜明的图片, 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报刊也为教师提供了地道的教学材料, 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捷径和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使得教师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更好地探讨和思考教学方法, 更快地了解时事信息, 更准确地为学生提供语言指导。

摘要:将英文报刊阅读引入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 使其把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和文化常识, 以读促写,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及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关键词:英文报刊阅读,教材实践,写作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琳, 王蔷, 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2]卫莉萍.阅读英语报刊, 实践新课程标准.中学外语教学, 2005.

[3]朱文, 谢光宏.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6.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 (必修) 第二册 (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上一篇:阿米巴经营学习感悟下一篇:电力安全培训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