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通用8篇)
湖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篇1
2010年促进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中国行业咨询网 http://[打印] [收藏] [繁体中文] 核心提示:
当今时代,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资本化与产业化,成为展示区域文化内涵与魅力、塑造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实现文化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文化统计框架,主要包括文化遗产、出版印刷业和著作文献、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频媒体、视听媒体、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和游戏、环境与自然十个方面。其中,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活动和环境与自然三个方面与旅游产业核心业务联系紧密。另外七个方面,正是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的交叉领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
2009年9月23日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4月8日,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九个部门,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以“文化旅游、和谐共赢”为主题,推出了2010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系列活动,都进一步预示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进入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国务院2009年4月22日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体制改革和产业化发展两大历史任务。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到转型升级和全面提升产业素质的关键时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旅游业是河南发展的一大优势、一大支撑、一大后劲,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河南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促进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和消费,加速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把旅游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必须保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为此,从产业融合、产品融合、组织融合、市场融合和人才融合等角度,提出几点促进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产业融合根据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中产业生命周期模型,技术变革将引发产业边界的重新界定。由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就必须关注文化和旅游产业相关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的应用,明确产业边界,提升产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例如: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信息化进程,将3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激光技术应用到产业升级转型和产业素质提升过程,丰富和拓展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并借助旅游市场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二)产品融合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已经由供给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高质量、高效益的旅游产品开发在规划阶段,就必须遵循科学定位、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养文”,实施“中华文化再造工程”,开发“伏羲八卦文化、黄帝姓氏文化、河洛文化、殷商甲骨文化、老子道德文化、释源祖庭文化、三国忠义文化、北魏改革文化、儒学集成文化、武学圣地文化”等中原文化旅游精品,并以“游河南、知中国”为主题,提升河南省整体文化和旅游形象,提高中原文化吸引力,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繁荣,促使文化形象与旅游形象有机统一,形成文化交流与旅游宣传相互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提升河南省的区域竞争力。
(三)组织融合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分工劳动和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展露端倪,企业组织纵向的层级结构面临消费需求多样化、企业环境复杂化和弹性、柔性、分权的挑战。企业的组织形态开始由传统的锥形向扁平发展,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和虚拟一体化的网络组织和战略联盟等开始成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共赢互动”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市场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升级转型与素质提升需要将文化传播渠道及网络传递方式应用到旅游产业,使旅游产业产品销售模式、文化产品的消费方式,通过市场运作、市场营销创新、品牌整合与培育、资本运营等方式,整合和利用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结合节庆会展、影视创作促销、主题推介促销、宣传促销、网络促销等传统方式和新型营销方式,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宣传促销力度。另外,培育适合行业融合发展的软环境,兼顾各方相关者利益,做到“近悦远来”。
(五)人才融合工业化后期和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就是知识和技术固化在人才载体上。因此,培养适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成为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和产业素质提升的关键。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一批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其中,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定位于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和文化创意与品牌传播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将为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湖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篇2
1.1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
在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及儒家文化的影响下, 学校及社会重视的都是文化教育, 这种片面的认知阻碍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也让高校体育文化失去了应有价值与意义;而且高体育管理制度不够合理, 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 以及推广和创新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不足, 导致学生参与度积极性不够;学生的兴趣比较广泛, 但是由于场地、设施等限制, 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降低。
1.2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
“体育文化”是文化的一个下属概念, 体育学领域中认为体育文化事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及精神文化的总和, 主要包括体育认识、体育价值、体育道德、体育理想、体育情感和体育制度等, 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众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现代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教育和运动竞赛众创造的、 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精神财富及体育物质形态, 具体表现形式有体育观念价值、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制度、环境等。
1.3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当代的大学生政治意识淡薄, 信仰呈现多元化, 矛盾思想突出, 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意识强烈, 部分大学生十分看重自己的得失和索取, 在他们认为自己贡献了就应该索取什么补偿自己, 导致他们限制了自身的价值提升, 虽然心中是认为应该大公无私地对待别人, 也认为人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 而是在于自己是否快乐而不在于别人是否认可, 但是事与愿违因为价值的迷失, 导致在价值的取向上发生歪曲;取舍不当, 在行为举止会出现较强的个人利益主义观, 当初对自己有用的利益时, 会毫不犹豫地争取, 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超过集体、社会、国家。 思想有时候比较狭隘。
1.4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含义
时代在进步, 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 并且他们也肩负着实现中国伟大复兴, 实现中国国民富强的伟大使命, 是祖国的栋梁。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的是政治观点、理想信念、思想仪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及道德规范等, 大学阶段是他们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时期, 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也决定了回报和贡献社会的大小。
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时代新风。 道德素质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 影响的会是整个高校、整个地区、整个国家。 现在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的人, 德是放在第一位的, 说明其重要性, 所以提升道德素质、提升个人形象, 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方面。
2.高校体育文化与思想道德素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
2.1关系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内容丰富、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对高校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行为准则及心理状况和对事物的认知理念等身心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影响和促进。 经常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并且坚持锻炼的人, 整体来说要比其他的人要性格开朗活泼、关心他人、自觉性和自控型都要强于他人。 参加校园体育文化, 例如运动会, 并不是报名直接就比赛, 有时候要提前一两个月准备, 每天出早操、晚训, 在准备的时候就会考虑我们的自觉性与自控型, 不会说放弃就放弃, 但是有的人就适应这种每天锻炼的日子, 因此就算运动会比完了还是依然坚持锻炼。 所以经常参加校园体育文化运动的人他们的道德素质整体都会得到提升,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2.2分析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各种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进行锻炼且形式多种多样。 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够营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体育文化, 并升华为对体育的深刻理解, 实现整个学校整个团体对体育的认识提高, 从而养成对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然而体育锻炼能促进道德素质提高, 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对于校风、校纪有促进作用。
3.对策
3.1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形式
高校体育文化是文化教育与体育文化的有机结合, 也是高校众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形式多样 (以下是以湖南理工学院为例锁具的例子) , 各种体育活动有体育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 例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
各学院有自己特色的体育活动或者体育项目的游戏。其他各个搞笑还有体育征文、体育比赛、创意体育游戏征集比赛、体育绘画, 等等 (见表二) 。
3.2分析
3.2.1加强硬件设施
开展体育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很多学校或者很多地方体育设施不是很完善, 学生想做体育运动也不知道如何做, 所以应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更新, 增强管理制度规范性和设施的合理性。
3.2.2加强有意义的体育文化活动
学校加强体育文化活动的建设, 多开展这一类活动, 例如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会、定向运动, 篮球、羽毛球等。 还要创新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模式, 学习其他好的活动, 引进与创新体育项目。 学校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宣传, 多做一些标语、横幅等, 提示和警告, 让他们提高对体育文化的认识, 转变对体育的看法, 让他们了解体育, 了解体育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 加强对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4.结语
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与分析表明, 校园体育文化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身体素质高, 而且心理素质高, 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高, 更符合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校园体育能够提供广阔的舞台, 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 深化团队精神和共同协作, 更适应社会, 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学校的工作重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1) .
[2]徐军, 黄鹭英, 王旭辉.论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J].上饶师院学生工作处, 2003, 25 (4) .
[3]曹茜.浅谈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 2015 (12) .
促进湖南省社区服务业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社区服务业;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现状;对策
(一) 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1.城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业是在民政部门的积极倡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已经植根于全国各地的街道里巷,融入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了一项广为居民认知和依赖的切身事业。本文以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街道古汉城社区为例,分析城市社区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古汉城社区隶属芙蓉区马王堆街道办事处管辖,2009年4月正式挂牌芙蓉区马王堆街道古汉城社区居委会。辖区总面积约为0.522平方公里。社区辖区内有居民楼150栋,总户数9000余户,常住及流动人口约20000余人,是一个村民与居民混合的新型社区。
在社区解决就业方面,该社区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推动居民就业和创业。首先对失业人员进行登记,政府提供技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SBY培训等,对于有一定创业能力,创业意愿以及创业条件的个人,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与此同时,加强与区街道及各社区的联系,将最新的招工信息及空岗信息反馈给社区内失业人员。在2013年期间,古汉城社区共提供免费就业(创业)咨询服务129人次,职业技能培训服务12人次,就业岗位援助服务8人次,创业服务5人次等。
在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情况方面,近几年在古汉城社区,政府改变了“包办”模式,使得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逐步进入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体系中。非政府组织无论在数量、种类上还是自身的独立性上,都有明显的增长和改观。古汉城社区的志愿者协会、业主委员会、社区护绿队、社区文化团体等各种社区自治组织都参与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中。
2.农村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已有良好开端,但离“社会公平正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全面小康” 的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本文将以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村为例,进一步分析农村社区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许家洞村位于许家洞镇中心,面积约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72亩,山林面积近3600亩。村民小组4个,共320户,人口1020人,其中农业人口约为998人。医疗保险和新农保参保率均为99%。劳动力有560人,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于务工和种植蔬菜,劳务收入约560万左右,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400元。
在社区解决就业方面,许家洞村基本是就近就业,主要采取劳务输出的方式,为了方便村民就业,一方面社区积极与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旅游区和商业区联系,引导农民就业向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转移;另一方面着眼于新型农业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目前许家洞村外出务工总人数为245人,劳务平均每月达2800元左右,但与城市的人相比,受到种种歧视,不仅就业机会少,而且就业后待遇不公。在保险待遇上也与正式工存在很大差别。
在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方面,农村社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农村社区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与落后的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就许家洞村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生产消费要素流动,本村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强。当前许家洞村社区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着诸多的制约条件,导致无法充分采用该政策来提高社区服务的水平。
(二)当前社区服务业发展瓶颈
1. 制度瓶颈
“政社不分”这一现象频频发生于社区管理中的。特别是在一些街道管理层面中经常存这一问题。而政社不分的隐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重要性,不能有效的减少政府社区管理的压力;第二,政府行为代替社区管理的现象严重,继而削弱民主参与的意识,社会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只有确实保证充分利用服务资源,确保服务资源的供给,才能促进社区服务的正常运行。很大程度上说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都属于社区服务的一部分,均属政府责任范围内。但是我国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力度相当薄弱,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只有不到30%的资金来自政府部门,国家资助社区更是少如凤毛麟角。
2. 观念瓶颈
过于强烈的"单位就业"观念。下岗职工普遍存在虚高预期追求的问题。有调查显示21%的下岗职工希望能够进入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中;19%的调查者表示能够进入国有企业;而只有不到15%的调查者表示只要能够进入从私营企业就可以了。另外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过大。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社区服务工作仍然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安排为主,居民的养老需求、照顾孩子、医疗、娱乐、家庭经济、清洁、绿化服务等缺乏,社区文化建设、青年教育服务并未深入开展。
3. 政策瓶颈
在利益的驱动下,各部门各自为自或在开展相关优惠政策中存在以權谋私的情况。事实上各大社区服务中心,比如民政、妇联、劳动人事部等等都有其特定的优抚对象的,换言之对那些相关的优抚对象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保障权限、优惠政策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这些所谓的优抚对象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就当前社区服务的发展来看,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网络,且多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很容易由于各社区的资源闭塞,信息不通等原则而影响社区服务的效率。
nlc202309031529
(三)相关对策建议
1.明确政府职能,转变管理体制
要严格界定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职能。在社区服务发展中政府要注意做到福利性、激励性和公益性。在保证社区服务的这三个特性的同时积极引入管辖范围内。避免政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包揽社区服务。以“立足社区”逐步取代“立民社区”,与此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充分体现其社区性,确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如果政府完全不介入社区服务的话,那么整个社区服务必然陷入一个迷茫的状态之中。在从行政管理向居民自治管理过渡管理的阶段之中,要充分发挥社区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即做好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与政府的联系工作。
2.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
是否能够全面提供社区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具有完善的社区服务队伍。当然了透过社区服务队伍的水平则能够充分反应地方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水平。第一,加强培训,可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加大对在岗社区社工人、特别是相关管理者的培训工作,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第二,加大社会工作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源头上解决专业人才过少的问题,并以此培养出一批不仅掌握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且具有正常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乐于奉献的服务工作团队;第三要充分发挥群众政治团体的优势,充分利用先进的社会工作知识、方法进一步提高社区社会工作效率。
3.保障社区资金投入
政府有义务、有责任投入社会服务事业资金,从而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另外由于社区服务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政府部门在中大投入的时候,还要注意拓宽建设资金渠道,积极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比如可充分利用贴息、示范在此补助等方式。除此之外日常还要积极研究更有利于社区建设的策略,充分利用各种筹集资金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俊,蔡志坚.社区服务业供给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08,(5).
[2]夏杰长.中国服务业三十年:发展历程、经验总结与改革措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6) .
[3]杨美景.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业的發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厦门科技,2007.
[4]刘珺.社区服务业发展目标、路径与政策[J].经济与管理,2011,(7).
[5]李迎生.对中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方向的思考[J].河北学刊,2009,(1).
[6]陈忠喜.城市社区公共投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9).
[7]孟庆龙.临河区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4,(5)
[8]周长城,王平.武汉市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5(12)
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 篇4
(2006年5月25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第四条 推行清洁生产应当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实施、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持续开展、依法监督的原则,应当与发展循环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相结合。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将清洁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和区域开发等专项规划,根据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技术开发和推广政策,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政策措施,引导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实施清洁生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激励机制,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条 县级以上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发展和改革、财政、科学技术、建设、税务、教育、商务、农业、国土资源、水利、旅游、卫生、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清洁生产的指导、监督等工作。
第七条 省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地方清洁生产指南和技术指标体系,建立清洁生产合格单位验收制度,对验收合格的颁发清洁生产合格单位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清洁生产的宣传工作,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清洁生产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有关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应当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清洁生产技术、管理的有关课程设置规定和教学计划,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引导、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政府采购机构应当优先采购该类产品。
第十条 各级财政应当加大对清洁生产的支持力度。对从事清洁生产研究、示范和培训,实施清洁生产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削减污染物排放协议中载明的技术改造项目,财政部门应当在有关专项资金中予以扶持。
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应当根据需要安排适当数额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申报中央补助地方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的项目,经省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后,由省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
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及银行贷款投入清洁生产。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工业经济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指导监督,督促其规范执业、诚信服务。
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中介服务机构。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农业、建设、旅游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当会同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及相关政策,指导和推动行业清洁生产。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科学技术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支持清洁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研究、开发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对具有推广价值的清洁生产科技项目,应当优先列入重点科技发展计划给予支持。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的有关管理办法,应当将征收的排污费用于支持企业的清洁生产。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财政、税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落实相关产品的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应当将清洁生产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和日常管理,制定清洁生产实施计划,明确清洁生产目标,增加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持续开展清洁生产。
第十七条 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
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由县级以上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实施。
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监督实施。
第十八条 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企业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应当定期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向社会公布审核结果。未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实施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程序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在项目申报时应当包括清洁生产的内容,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应当包括清洁生产的专题(栏),清洁生产措施应当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投产或者使用过程中予以落实。
新建、改建、扩建及其他技术改造工程,不得引进、采用国家公布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国家公布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应当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争取外资开展清洁生产,引进国外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清洁生产措施没有落实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关部门不得发给生产许可证,企业不得享受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
第二十三条 清洁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湖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篇5
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
(公告第16号)
(2009年3月26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 2009年3月26日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号公布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促进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促进就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统筹做好城乡就业促进工作。
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条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条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五条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地促进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地的促进就业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第六条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制定政策并采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和援助。
第七条第七条 新闻媒体应当大力宣传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促进就业的好做法,宣传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就业的典型经验,为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就业促进措施
第九条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调整经济结构、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应当充分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和扩大就业的作用,增加就业岗位。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发展本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
第十条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中,应当引导、组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市有序流动;大力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推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就业状况、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
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创业扶持、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的补贴,以及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鼓励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岗位。
企业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当年新招用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减免优惠和社会保险补贴。
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残疾人达到规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残疾人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险补贴。
用人单位吸纳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到城乡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到城乡基层就业两年以上的,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选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照有关规定免缴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服务制度,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台帐,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社会保险和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登记失业人员和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免缴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三章 创业促进措施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化创业环境,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各级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的工作机制,为创业人员提供市场、信息、技术、融资、人才、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自主创业者应当依法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简化企业注册程序,提供方便高效服务。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小额贷款担保服务体系,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登记失业人员、回乡创业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残疾人、被征地农民等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扶持;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鼓励其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利用创业扶持资金,支持登记失业人员、回乡创业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残疾人、被征地农民等自主创业。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帮助自主创业人员解决经营场地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建立创业孵化园区,提供创业孵化服务、房租补贴和融资等政策扶持。
第四章 就业服务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明确服务职责和范围,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设施,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其向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综合性服务场所,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准确发布招聘信息,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街道、社区、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当对其加强业务指导。街道、社区、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设立服务窗口,免费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拓展服务功能,接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向用人单位提供招聘用人指导、代理招聘、跨地区人员招聘、劳动保障代理和企业人力资源咨询等就业服务项目。
从事劳动保障代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人力资源等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督促其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其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活动。
高等院校应当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制定应对规模失业的调控预案,及时采取专项政策措施,有效预防、调节和控制失业。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因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可能造成规模失业的,鼓励企业采取减薪不减员等多种措施尽可能不裁员或者少裁员。对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的企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政策扶持。
各级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企业裁员行为的监管。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完善就业管理和失业登记。
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的具体程序和登记证的管理办法由省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工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专门台帐,及时、准确地记录劳动者就业和失业变动情况,并做好相应统计工作。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失业登记手续。
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者灵活就业的,由本人在街道、乡(镇)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没有就业经历的城镇户籍人员在户籍所在地办理登记;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六个月后失去工作的,可以在常住地办理失业登记。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登记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其中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登记失业人员应当及时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说明就业、失业状况,并积极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的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活动。
第五章 职业教育和培训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职业能力开发计划,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统筹协调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就业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健全公共实际训练基地,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对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鼓励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培训。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有创业意愿的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回乡创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各级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当积极组织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为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提供服务。
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种,就业困难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应当招用已经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预备制度。对有就业和培训要求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三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内的预备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第六章 就业援助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是指:
(一)城镇零就业家庭的成员;
(二)距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登记失业人员;
(三)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
(四)困难家庭中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五)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
(六)失业的残疾人、城镇复员转业军人、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军烈属和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成员;
(七)其他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及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申报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的台帐,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就业困难人员可以向所在地街道、社区、乡(镇)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援助。经街道、社区、乡(镇)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确认属实的,纳入就业援助范围。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以下就业扶持:
(一)免费公共就业服务;
(二)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
(三)对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四)对自主创业的,给予免费创业服务、小额担保贷款和贷款贴息,以及有关税收优惠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
(五)对实现灵活就业并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当按照比例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是指:
(一)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所需岗位;
(二)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事业单位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所需岗位;
(三)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事业单位的工勤服务岗位;
(四)城镇交通秩序协助管理岗位和城镇街道、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岗位;
(五)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开发的其他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岗位。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对确认属实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提出就业申请并愿意服从岗位安排的,县级以上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及其街道、社区、乡(镇)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及时为其安排就业岗位,确保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第七章 监督保障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对所属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工作进行考核。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就业服务管理、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援助等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对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指导,督促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落实。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当对本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受理对违反本条例行为的举报,并及时予以核实处理。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适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促进就业工作情况,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未完成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的,由上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援助工作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的,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审查预决算时予以纠正。
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就业专项资金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人力资源等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手续的,由人力资源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或者挪用职工教育经费的,由人力资源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处罚。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条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篇6
录入:河南邦友 时间:2011-08-19
8月17日,为了促进我省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我省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按照《通知》里对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及管理企业的设立与登记规定,凡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内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外商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只要满足不同条件,均可在河南注册登记。
注册应满足哪些条件
《通知》对内资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及管理企业等设立条件作了充分说明。内资股权投资基金企业设立应具备的条件是:
一、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首期缴付不少于5000万元,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分期缴付的除外。投资者应以货币方式出资,单个投资者出资不低于500万元。
二、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发起人数不得少于2人、最高不得超过200人;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的,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以合伙制形式设立的,合伙人数不少于2人、最高不得超过50人;以其他组织形式设立的,投资者人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内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设立应具备的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少于1000万元,首期缴付不少于500万元,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分期缴付的除外。所有股东或合伙人均应当以货币形式出资。
二、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发起人数不得少于2人、最高不得超过200人;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的,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以合伙制形式设立的,合伙人数不少于2人、最高不得超过50人。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外商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设立具备的条件是:
一、注册资本不低于200万美元,并以货币形式出资;
二、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股东人数不超过50人;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注册后如何备案
《通知》要求公司制、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和管理企业登记注册后,按照国家关于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受托管理企业向省级及省级以上发展改革部门备案。同时规定了申请备案的具体要求。
股权投资基金企业申请备案的,须提交以下文件和材料:一是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备案申请书;二是股权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三是股权投资基金资本招股说明书;四是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五是所有投资者签署的资本认缴承诺书;六是验资机构关于所有投资者实际出资的验资报告;七是发起人关于股权投资企业资本募集是否合法合规的情况说明书;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证明材料;九是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备案所涉文件与材料的法律意见书。委托管理的,应提交受托协议。受托管理机构申请附带备案的,应提交以下材料:一是受托管理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二是受托管理机构公司中的章程或者合伙协议;三是受托管理机构股东(合伙人)名单及情况介绍;四是所有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证明材料;五是开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情况及业绩。
激发我省资本市场活力
湖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篇7
在现代经济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金融是核心。世界各国普遍认为金融支撑着科技创新和工业化发展。王伟中 (科技部副部长) 提出: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提升产业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 是推动自主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从最近几年来看, 科技与金融融合有效地深化了体制改革, 推动了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促进了企业发展。
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工业弱省, 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比全国落后3~4年, 工业总量在全国处于中间水平,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成为了湖南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主要任务。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 顺应科技与金融融合, 是加快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且目前湖南长沙虽成立了高新科技区, 然而科技投入在总量上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但还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结构也不合理, 所依靠的主要是国家财政科技投入, 没有充分调动民间资本, 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科技与金融体系融合。
2 政策建议
为有效促进湖南省科技与金融融合体系的形成, 实现资源、科学技术和资金三者配置的最优化, 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下面将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不同层面提出建议。
2.1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为金融、科技的创新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
1) 进一步搭建科技、金融的服务平台。一个层次多、形式多和元素多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应该囊括与科技、金融相关的各种资源, 包括企业、项目、平台、政策、人才、科技、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且该平台应该具备相应的功能, 比如与政策、信息、金融、中介相关的服务和企业数据库等。
信息服务用于发布有关信息、公告, 提供融资知识、案例;金融服务用于汇总主要的金融机构、产品, 以利于企业寻找资金;中介服务用于汇总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与融资有关的中介服务;政策服务用于汇总相关的政策、项目、数据和分析等, 提供公共服务;企业数据库用于汇总现有信息资源, 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共享机制, 为企业融资、交易等提供基础信用信息。
2) 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政府部门应加强和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 不断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向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项目供给资金。不断探索、创新商业银行、企业的合作模式, 我国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资金的过程中, 商业银行绝大部分仅为债权人。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 比如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经验, 允许商业银行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 变债权人为债权—股权于一身的主体, 为商业银行和企业全面合作提供政策支持。
3) 改进税收补贴方式。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扶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习惯做法, 国际上常采用的形式主要有机器设备折旧年限缩减、开发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扩大企业设备捐赠减税和实验型研究费减免税等。通过研究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发现, 我国缺乏系统的科技税收方面的法律, 相关规定要么相互重叠, 要么有所遗漏, 针对性不强。鉴于此, 我国需要逐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 我国税收体系也需要逐步完善。
4)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担保的风险很大, 各级财政应组织安排专项资金, 如信用担保风险代偿基金, 用以补助担保公司的代偿。融资难是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 普遍面临的问题, 可从创新融资担保模式、建设融资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担保物范围、创新融资担保金融产品等方面着手。
5)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评估、转化机制, 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无法准确评估。这就阻碍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方式的推广, 而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 可以抵押的资产有限,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其尤为重要。为解决这一矛盾, 需要引进优秀的评估机构, 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和转化机制。政府部门还可以设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等。
6) 进一步开放金融业。根据Shaw的金融抑制论——政府过度干预金融体系, 不利于其发展, 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科技与金融融合的实践中, 政府过度干预, 最终效果不好的结果可知, 政府过度干预容易导致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效率、效益低下。金融开放有利于在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利用国外的资金、信息和技术等, 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2.2 金融机构 (以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是资金的主要提供方, 应从以下方面积极探索,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 创新金融产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设立不同的贷款种类, 如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期权贷款、企业法人周转经营贷款、信用证担保贷款、商铺经营权质押贷款等。另外, 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 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不同的融资产品。
2) 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科技型企业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加重要, 往往没有很值钱的有形资产, 没有办法在银行通过常规方式融资, 不过他们一般有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 融资后产品投入市场的盈利空间很大。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建立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的有效途径。
3) 运用先进金融技术, 优化操作流程, 提高操作效率。产业的科技越来越密集是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大特色, 各种信息错综复杂, 这就对先进的金融技术产生了需求。先进技术使得金融业为新型工业化提供的服务既方便快捷、成本又低, 加快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4) 与政府的沟通、合作。政府在信息、行政资源方面有优势, 银行可以借助政府的相关资源, 进一步了解、收集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等信息, 有利于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减少。与此同时, 企业应该力争科技贷款财政贴息等来降低违约风险。
5) 与风投机构的合作。通过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 银行可以获得相关产业的真实信息, 且便于建立客户关系网。银行可以为企业和风投提供金融服务, 风投则可以为银行推荐优质客户、提供专业支持。
6) 综合金融服务。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投融资、资产重组、并购、风投和市场预测等方面都需要金融业提供金融服务, 如金融衍生品交易、信用证、保理、租赁等。银行应该根据企业的不同需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充分发掘客户价值。
7) 合理选择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根据湖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资金是非常重要且稀缺的经济资源。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 要优化资金配置, 不能随意投放有限的资金, 而应该选择对新型工业化有重要意义的行业、企业及项目。
2.3 企业自身
企业是资金的主要需求方, 也是创新科学技术的主体之一, 企业应该主要从抓住机遇, 进行自主创新, 加强产权保护意识,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着手。
1) 充分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 加大科研投入。按照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观点, 研发投入低于1%的企业, 通常难以生存。作为企业, 应加大技术开发中心建设, 加大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 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打造知名品牌, 增强核心竞争力。
2) 强化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为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必须健全高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在物质激励方面, 要从改革分配制度人手, 按照创新贡献的质和量, 给予科技人员公正的回报, 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 进行股权、期权奖励, 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充分利用期权、股权等金融产品来激励科技人员为实现企业价值和自身价值, 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增强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和保护。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从来没有申请过专利, 70%~80%的大型企业同样从不申请专利。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管理知识产权的机构, 这与国外企业相比, 是一大缺陷。企业应当建立一种机制, 在进行科研开发、产业化、市场开拓立项之前, 进行知识产权调查, 到市场上寻找知识产权受到保护的创新成果。可以利用知识产权借助政府的力量进行抵押贷款, 从而融通资金, 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中, 房汉廷, 邵学清.科技与金融的结合[J].中国科技论坛, 2010 (12) :5-9.
[2]束兰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新金融, 2011 (6) :22-26.
湖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篇8
首先,资本经营有助于扩大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户,具有较稳定的产销关系;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也有融资扩张的内在要求。资本市场则不仅为企业筹集资金提供了新的渠道,而且还有利于企业通过外部交易战略实施企业间的控股、收购、兼并、承包等,使其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低成本扩张,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其次,资本市场有助于龙头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有助于打破行业壁垒,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增强其市场竞争九二是可以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企业在管理与决策上更加民主和科学;三是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真正形成,企业在利润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资本运营会更富有效率,其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保值和增值。
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成效及缺陷
(一)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成效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70%的人口在农村,9700万人口、7500万农民的压力,一度让河南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但如今河南农业大省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近年来,河南省采取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河南省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注重政策扶持,典型引路;二是注重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三是注重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销衔接:四是注重完善利益机制,确保农民得利。
(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障碍
1. 资金支持不足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障碍
近年来,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产业组织结构松散、一体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性日益明显、产业化经营升级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供给难以满足需要。
2.县乡负债累累,对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支持难以有根本改善
目前,乡村两级组织开支缺口巨大,举债现象严重。在多数地方,县级财政状况也开始出现困难,在县一级也有发展之势。在许多地方,政府都想支持农业、农村、农民,但没有钱来支持农业产业化。县乡财政困难,一方面削弱了基层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能力,另一方面导致许多地方大量的贷款贴息和专项配套资金无从落实,以各种方式挤占支农资金的事司空见惯。不少地方,由于县乡严重负债,导致农技人员大量改行,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更谈不上支持农业产业化。
3.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造成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总量的不足
近年来,农村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失。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存远大于贷和邮政储蓄在农村的只存不贷,意味着农户、农业大户等农业产业化主体自身对农业投入的减少,也将造成农业产业化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4.农业产业化主体贷款困难
农业信贷资金应是农业资金投入的重要部分。而最近几年,面对不断增大的要求缩减呆账、坏账的压力,国有商业银行甚至信用社的贷款行为变得更加谨慎,农业产业化组织贷款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银行信用社对信贷资金的投放不仅注意了安全,而且更多地考虑到效益,因此倾向于集中资金支持优势地区、优势企业和优势农户,从而导致一般地区、一般企业和一般农户缺乏应有信贷支持。同时,在农业银行系统,农贷的“主业”地位也没有充分到位,“农转非”现象严重,加剧了农业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
5.农业产业化主体融资结构单一
截至目前,全省农业类上市公司家数还不多。不仅如此,许多上市公司过分看重短期回报,对回收期较长的农业投资积极性不高,甚至将大量的募捐资金转入非农领域。
三、河南省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效用分析
(一)利用证券市场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就证券市场而言,农业进入证券市场的途径很多,但是我国债券和基金等证券品种尚未充分发育,除了政府利用国债支持农业外,农业进入证券市场主要是组建上市公司发行股票。
(二)通过上市公司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筹集资金
目前全省农业上市公司仅占全省股市总数很少的一部分,既限制了融资能力,又使得资本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培育上市公司的后备队伍,争取有更多的农业企业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因为农业上市公司能够迅速闲散货币集中起来,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从而为农业提供不同于农业信贷的直接筹资渠道。
(三)通过上市公司可以培养龙头企业,转换龙头企业经营机制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充当着农民进入市场的代表,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并且将农产品在深加工和流通领域中部分利益返还给农民。但是目前农业企业大多是由农民创办的乡镇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难以完成这些重任。组建农业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市场则有助于转换经营机制。因为龙头企业要上市,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企业组织形式,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上市之后还要按照有关要求保持信息披露的高透明度,时刻接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利用期货市场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期货市场交易是标准化期货合约,期货合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对交割标的物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因此,期货合约的交割标准能引导农民种植高品质、高价格的农产品,迫使农民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迫使土地和劳动力通过各种方式与资本结合进行规模化生产,从而瓦解延续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
四、利用资本市场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对策及方案
(一)分析潜力,更新观念,确立资本市场理念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所有投资领域中,农业是最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如果按从基础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产业化综合效益计算,农业是最有前途、获利较高的投资产业之一。而培育和扩大农村市场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其现实途径正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支持结构优、规模大、素质高的农业类企业上市,是依托资本市场、发展大农业,使农业走向科技化、产业化的正确抉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取消農业类上市公司的名额限制,以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转变。
(二)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关联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关联机制是关键。让农户以股东身份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是强化产业化经营利益关联
机制的有效办法。可以采取以下五种具体形式,强化其利益关联机制。一是对乡村集体兴办的农产品IT、流通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农户获得股东资格。二是农户自愿联合兴办股份制的加工、流通企业。三是农户以其合同交售的农产品参股龙头企业, 作为优先股东,只分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不行使表決权。四是农户以合作社形式集体参股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五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相互持股,建立起名副其实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利用股票市场,造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
利用境内外股票市场,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上市, 形成一批巨型龙头企业,造就农副产品产业化经营的中坚骨干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为了扩大资本市场上的农业份额,从今年开始,国家取消了农业类上市公司上市的指标限制。对此,相关主管部门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审查的核心内容应当是龙头企业是否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实际上可能带动农户数量的大小。
(四)培育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盘活农村集体资产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农村集体资产原值总额达3000亿元左右,但这些资产由于种种原因处于低效率或无效率状态,甚至完全闲置或大量流失。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乡镇企业面临的竞争必然更加激烈,经营形势也更加严峻,乡镇企业的产权交易也就因此成为大势所趋。这些都需要有规范化的产权交易市场作为中介。
(五)设立高新科技农业基金,加大农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
投资基金将在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而产业投资基金则是投资基金中的重要一种。投资基金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政策上要优先考虑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因为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可以体现对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的重视程度,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具体化体现;可以有效地缓解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资本需求,减轻政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巨大的投资压力,使部分农业投入资金逐步从银行贷款、行政拨款转变为直接融资:可以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并保证社会资金用于效率最高的龙头企业的发展上。
(六)强化管理、注重引导、优化服务、加强协作,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宽松环境
一是强化管理。各级要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项目的管理工作,确保新上一个项目,成功一个项目,扶持一家企业,成功一家企业。二是注重引导。第一,抓好政策的支持、引导。第二,抓好制度的完善与保障。要将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明三是优化服务。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场农业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做好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