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论诗歌

2024-10-05

以意逆志论诗歌(通用7篇)

以意逆志论诗歌 篇1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材篇目

《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

单元目标

1.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

2.复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重点难点

1.复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复习掌握分析古诗主旨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字音

御宇yù回眸móu粉黛dài

姊妹zǐ鼙鼓pí霓裳nícháng

城阙què云栈zhàn萦纡yíngyū

马嵬wéi临邛qióng仙袂mèi

玉簟秋diàn凝睇dì巨擘bò

眇眇miǎo骋望chěng潺chányuán

水裔yì江皋gāo踯躅zhízhú

柏森森bǎi绸缪chóumóu思悄然qiǎo

静悄悄qiāo千乘shèng乘风归去chéng

号哭háo喊号子hào载歌载舞zài

一年半载zǎi

二、字形

度春xiāo宵无闲xiá暇

三顾频fán烦渔阳pí鼙鼓

珠bó箔银屏qiān搴汀洲兮

修qì葺wǎng罔薜荔

长cháng使英雄泪满襟

瓜洲zhōu渡雁zì字回时

三、词语

1北嫖鲇锞渲屑拥愠捎锸褂玫恼误。

(1)我们应该长风破浪,勇往直前。(√)

(2)这个小女孩既聪明又可爱,真是天生丽质。(√)

(3)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万古长青。(√)

(4)老师三顾茅庐,了解小芳的家庭情况。(×)

(5)远处放炮开山的声音真是石破天惊。(×)

2苯馐途渲屑拥愕淖帧

(1)姊妹弟兄皆列土

(2)东望都门信马归

(3)耿耿星河欲曙天

(4)其中绰约多仙子

(5)登白兮骋望

(6)鸟何萃兮中

(7)夕济兮西

(8)时不可兮骤得

(9)疏石兰兮为芳

(10)罾何为兮木上

3敝赋鱿铝屑拥愦实暮义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

(1)可怜光彩生门户。

(2)雪肤花貌参差是

(3)举杯断绝歌路难

四、名言名句

1.解释下面的句子。

(1)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2)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1)帝子降兮北渚,。(屈原《湘夫人》)

(2)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

(3)酌酒以自宽,。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

(4)骊宫高处入青云,。(白居易《长恨歌》)

(5)西宫南苑多秋草,。(白居易《长恨歌》)

(6)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长恨歌》)

(7),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8)君王掩面救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9),将以遗兮远者。(屈原《湘夫人》)

(10),罾何为兮木上?(屈原《湘夫人》)

(11)七月七日长生殿,。(白居易《长恨歌》)

(12),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3)捐余袂兮江中,。(屈原《湘夫人》)

(14)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15)时不可兮骤得,。(屈原《湘夫人》)

(16),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17)塞上长城空自许,。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

(18),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19)丞相祠堂何处寻?。,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20),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21),尽日君王看不足。(白居易《长恨歌》)

(22)归来池苑皆依旧,。(白居易《长恨歌》)

(23)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五、素材集成

1.素材: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长恨歌》)

应用提示:生死相离,两界茫茫,李隆基和杨玉环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爱情悲剧。然而他们那份对爱情的执著、坚定,即使阴阳相隔,仍然燃起了永不泯灭的烈火。适用范围:信念。

2.素材: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拟行路难》)

应用提示:门阀制度阻碍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中不平。鲍照出身寒微,“身第孤贱”,空有一身才华,郁郁不得志。他以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兴,用平地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的出身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适用范围:出身与人生。

3.素材: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

应用提示:刘备为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诗人杜甫处于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之际,爱国之心使其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统一。适用范围:人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4.素材: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应用提示:报恩、士为知己者死、愚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呕心沥血,耿耿忠心,开济两朝耗尽了他生命的智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浓缩了他生命的全部。一代智圣诸葛亮,大业未竟身先去,忠肝义胆真英豪!

5.素材: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应用提示:“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梁启超给予高度评价。垂暮之年的陆游忧心忡忡,北望中原,不禁泣泪沾襟。想想自己空以卫国柱石自许却早已“鬓先斑”,不禁羡慕起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适用范围:理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6.素材: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应用提示:当勾践胜吴归来时,已把昔日的屈辱与苦难忘得一干二净,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胜利化为乌有。喻示人们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应忘记失败的教训,不断反思自己,检省自己,方能使事业长盛不衰。适用范围:“昨天、今天、明天”,记忆,时间,“胜不骄、败不馁”,反思,失败与成功,“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7.素材:安能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

应用提示:面对门阀制度的阻碍,鲍照郁郁不得志,然而他并未消沉,而是发出“安能行叹复坐愁”的呼声,喻示在逆境中不应发愁,应自我宽解,心胸宽阔。适用范围:自强不息、面对逆境、心态。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解读】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情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考查方式为默写,具体考查类型有三种:

1备出标题或开头一句,要求学生默写全篇内容。如(广东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2备出上句或下句,让考生填写下句或上句。如(全国卷Ⅰ)子曰:“知者不惑,,。”(《论语子罕》)尔来四万八千岁,。西当太白有鸟道,。

3碧峁┨囟ㄓ锞常让考生填写相关古代名句。如(20湖北卷)古代诗人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①”;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②”;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③”;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④”。

此题型以课本上的名句名篇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或名篇。

复习时注意以下几点:①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②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③要注意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④要留意具体语境、语句顺序、语句出处;⑤注意审题看清要求。

【考题例析】

1.(高考北京卷)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莫春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鹏之徒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3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4衔远山,吞长江,,横无际涯,,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5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6,毕竟东流去。,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参考答案】(1)春服既成浴乎沂(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庶竭弩钝攮除奸凶(4)浩浩汤汤朝晖夕阴(5)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6)青山遮不住江晚正愁余

【试题分析】要养成“一字不差”的能力。

2.(20山东潍坊月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

(2)江畔何人初见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3)知我者,谓我心忧;,。(《诗经黍离》)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苏洵《六国论》)

(4)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

弦弦掩抑声声思,。(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及解析

(1)不耻下问惟有饮者留其名

(2)江月何年初照人东篱把酒黄昏后

(3)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善假于物也似诉平生不得志

诗歌的主旨

【考点解读】

对诗歌的主旨的考查,体现在“分析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上,往往和作者的感情结合在一起。题型有:①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②某句描写与主题的关系;③几种观点你同意哪种,简要分析等等。

【考题例析】

(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答案:(1)(3分)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到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和分析结构布局的能力。

【解析】在近几年全国卷的同一考点的题型中,这种设问是非常新颖的,但难度并不大。解答时,重在审清题干要点。抓住“渐向暝(慢慢变得昏暗,已是薄暮时分)”、“更深”,便不难发现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待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雁无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情更进一步。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全词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除此之外,都是情景相生,要注意抓住情与景连结、相融的词语,如:“阴、暝、凄冷、寂静”,这几个词语既描写了景物,渲染了氛围,也蕴含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另外,抓住意象,也是解题的关键点,如:“雁(影)”、“(孤)灯”,前者表现羁旅漂泊的境况,后者表现孤独凄苦的感情。

【定点训练】

一、名言名句

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回眸一笑百媚生,。

(2),秋雨梧桐叶落时。

(3)在天愿作比翼鸟,。,。

(4)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5)心非木石岂无感?。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7),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

(8),御宇多年求不得。

(9),与佳期兮夕张。

(10)丞相祠堂何处寻?。,。,。,。(杜甫《蜀相》)

(11)云中谁寄锦书来?,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2)早岁那知世事艰,。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13)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

(14)越王勾践破吴归,。宫女如花满春殿,。(李白《越中览古》)

(15)帝子降兮北渚,。,。,与佳期兮夕张。,。(屈原《湘夫人》)

二、字词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逼渲写略级嘞勺哟略迹好篮们嵊的样子

B钡前踪獬彝骋望:奔驰远望

C蹦窈屋唾庵休停壕奂

D毕济兮西涛蹋何髅嫠边

3.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必柁道筚馕帷

B边ㄞ≠饧日

C毙烈拈官庖┓

D本裴阽唾獠⒂

4.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组是

①可怜光彩生门户

②雪映花貌参差是

③金屋妆成娇侍夜

④回眸一笑百媚生

⑤安能行叹复坐愁

⑥千载谁堪伯仲间

A雹佗B雹冖C雹佗D雹茛

三、阅读鉴赏

5.(2011年天津二中三测)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6.请比较下面两诗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8.(2011重庆三中测试)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9.(2011年山东日照一中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11.根据你对诗词鉴赏考点的理解,试对《一剪梅》命制两道题交给同桌做一做。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乱世中的美神(节选)

梁衡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公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12.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

答:

13.如何理解“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

答:

14.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

答:①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

②引用王维诗句的作用:

15.文章是写李清照崇高人物的,写祥林嫂、杜十娘、秋瑾这些女性各有什么作用?

答: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参考答案

三、

2.(1)封爵赐邑(2)意思是无心鞭马,任马前行(3)天色微明的样子(4)美好轻盈的样子(5)纵目远望(6)聚集(7)西面水边(8)轻易,一下子(9)散布(10)渔网

3.(1)这里是“可爱,可羡”,今义是怜悯

(2)这里是“差不多”,今义是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3)这里是“停止”,今义为“隔断或没有消息”

四、

1甭

2保1)目眇眇兮愁予

(2)六宫粉黛无颜色

(3)举杯断绝歌路难吞声踯躅不敢言

(4)仙乐风飘处处闻

(5)落叶满阶红不扫

(6)圣主朝朝暮暮情

(7)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8)回看血泪相和流

(9)搴汀洲兮杜若

(10)鸟何萃兮中

(11)夜半无人私语时

(12)天长地久有时尽

(13)遗余兮澧浦

(1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5)聊逍遥兮容与

(16)玉容寂寞泪阑干

(17)镜中衰鬓已先斑千载谁堪伯仲间

(18)袅袅兮秋风

(19)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20)春宵苦短日高起

(21)缓歌慢舞凝丝竹

(22)太液芙蓉未央柳

(23)在地愿为连理枝

【定点训练】

一、1.(1)六宫粉黛无颜色

(2)春风桃李花开夜

(3)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5)吞声踯躅不敢言

(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早岁那知世事艰楼船夜雪瓜洲渡

(8)汉皇重色思倾国

(9)登白兮骋望

(10)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雁字回时

(12)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战士还家尽锦衣只今惟有鹧鸪飞

(15)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

二、

2.B(纵目远望)

3.A(“罔”通“网”)

4.C(①这里是“可爱,可羡”,今义是怜悯。②这里是“差不多”,今义是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三、

5.(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6.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一写越王勾践,一写吴王夫差,表现两大敌对势力首领的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7.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8.(1)借代、反问。

(2)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9.(1)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10.(1)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11.提示:主要从诗歌主旨和表现方法方面出题。

四、12.(6分)李清照的美体现在:(1)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2)追求人格超俗和爱情之尊;(3)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3保6分)在封建社会,女人应依附男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而李清照作为知识分子,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前一句4分,后一句2分)

14保4分)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待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5.与祥林嫂对比,表现李清照对现实的关注;与杜十娘相比,显出李清照的坚忍、执著;与秋瑾对照,表现她们在人格追求上的相知相遇。

李定

以意逆志论诗歌 篇2

1. 品意味。

就是用想象和经验揣摩物象中的意味。如果我们能从“象”的形象特点去联想品析,诗歌的意味便会浮现出来。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全诗选取了丰富的意象——空山、新雨、晚秋、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竹林、浣女、莲叶、渔舟等,从选景的特点看,突出了山村景色。细品象中之意,便觉充满恬静、安宁、干净、祥和的意味。联系社会生活,便会发现其显示的是政通人和的意味。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品出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归隐山林的意味,“象”对“意”具有暗示和象征的功能。又如《卫风·氓》中的两处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是借物象写两人的交往经过与时间,二是以桑的“沃若”与“陨”比喻了自己的容貌,使诗的内容耐人品味:“象”对“意”也具有暗示与比喻的功能。

2. 品趣味。

“诗趣”偏重于内容的描写或语言表现上的纯真、天然、生动、哲理、讽谐等。品趣味可从内容的特点与语言的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是一首典型的怀古壮词,其忧国忧民的慷慨与高昂让后世文学评论家敬赞不已。词中一问一答:“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问,问出横生的妙趣;答,答得明快而饶富乐趣。这一问一答诗意彰显,荡气回肠,直入趣境。这是由内容而生出的趣味。而语言在表现诗词主旨和意境中有“润物细无声”、“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妙,它或直接或间接地烘托出诗意,或白描或浓墨重彩地丰润着诗意。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诗人用“不系船”和“芦花浅水边”的风韵天然,把江村的宁静幽美及主人公闲适放浪的生活写得情景交融、和谐生趣,诗意随浅近的语言而逐渐铺开,耐人把玩。这是由语言生出的趣味。

3. 品画味。

中国古代诗词特别讲究诗画统一,所谓“景语”,便是诗中画语,它是“情语”的载体。甚至诗家干脆将“景语”和“情语”合而为一,两相融化,使“一切景语皆情语”成为诗歌审美的一条规律。诗中的画语自然横生画味,将诗中情语表现得形象生动,情理俱美。品画味,就是根据诗的时、地、景、情进行经验性的、体悟性的想象,以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来解读诗中的情景。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让诗与画浑然融会。读者咏之,如果用生活的经验解读它,就能获得雄阔的体验。正像香菱与黛玉“研究”王维诗时说的:“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4. 品情味。

“情味”牵涉到诗歌品读的深度和经验切入的广度,牵涉到对作品内容中生活况味的想象和人文气息的感悟,是“意”与“志”的接轨。“尺水兴波”的短短篇章,往往会让读者在品读中感受到凝练而绵长的情思。当然,情味有时是一种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心理体验,是难以用文字表述的,因此,才会出现让鉴赏者流连忘返、爱不释手的感觉,细品之后,内心获得丰富的体验。如韦承庆的《南行别弟》:“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诗人采用比兴手法,借江水兴起客情,顺势叙说怨恨无从诉,如落花坠地无声。短短四句,言简蕴藉,深长感人。看似别弟离情,却将诗人因依附张易之获罪流放岭南的凄苦心境表现得入木三分。此诗之“味”在形象(意象)的绵厚中。又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看似普通的过渡,实则凝聚了诗人的一片诗心。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祗益伤情。面对古庙荒庭,诗人写出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朝开济老臣心”,而“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古遗憾,让那阶前林下徘徊的诗人老泪纵横——“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味含蓄婉转却又深厚浓郁,诗意的沉甸和深刻穿透了诗言的华艳哀婉而直入读者的内心。诗味于诗意表达中的“功绩”由此可见一斑。

试论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篇3

关键词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相辅相存

陆游教儿子写诗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原诗大意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陆游始终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功夫在诗外",就是要"躬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大千世界中开阔眼界,广泛涉猎。创作诗歌,功夫在诗外;欣赏诗歌,诗外功夫同样重要。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尽管培养想像与联想能力、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谙熟欣赏诗歌的规律,对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意义重大,但从根本上讲,最重要的还是从整体上提高综合素质及文化素养,丰富人生阅历。

1 "以意逆志"说

《诗经·小雅·北山》中写道:"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咸丘蒙不从全诗的整体含义出发,而断章取义地提出:"《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他认为舜既然已经做了皇帝,而他父亲瞽瞍又不是他的臣民,岂不是和《诗经》中这几句话的意思矛盾了吗·孟子批评他说: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万章上》

"以意逆志" 的批评方法是孟子对于文学理论的主要贡献。即是:"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里的"文"指文字或文采;"辞"指言辞、辞句;"志"指作者的思想意图。孟子在这里要求读诗或解说诗的人,不应该拘泥于作品中个别字句表面的意义,要通览全篇,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其创作意图。

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的解释方法, 与咸丘蒙所代表的"赋诗言志"的方法相悖,否定"断章取义, 余取所求"。《小雅.北山》一诗的主题, 本如孟子解释, 是反映劳役不均、待遇不公的社会的现实,而怨刺"此莫非王事, 我独贤劳也"。就在咸丘蒙所引诗句之后, 紧接着便是"大夫不均, 我从事独贤"。可咸丘蒙先是撇开后面两句,使所引诗句脱离特定语境,孤立出来, 然后抓住孤立诗句的字面意义,曲解真实意义, 再将其视为普遍政治法则, 全不体察诗人心志。孟子提出"以意逆志", 就是要纠正和超越这种"断章取义"、" 以辞害志"的解释方法。

"作品只有进入到与读者发生关系的接受过程,作品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1]针对同样的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以意逆志"中的"意""志""逆"三字十分重要,应有正确理解。"意",有作者之"意",也有读者之"意",后者的看法更合理些。"志",有作者之"志",也有作品之"志",还有人认为是"记载"的意思。这三种并无本质不同,都可视为作者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再看"逆",也有三层意思: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总之,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在此过程中,读者既没完全抛弃自我世界,也没把理解对象本来世界简单对照自我世界,而是融合两种不同世界,形成全新视角,从而得出更新更精辟的阐释。朱自清在《诗言志辨·比兴》中说:"以意逆志,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以意逆志"的欣赏方法,要求既要尊重读者的主体意识"意",又不能背离对作者作品之"志",要用"逆"的方式去欣赏,使读者之"意"与解读对象之"志",交融重构。

孟子"以意逆志"说,对如何正确理解文学作品提出了比较好的方法。的确,拘泥于个别字句,把作品解得过死、过实,有时往往脱离作品的真正含义,真实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孟子主张在对全篇作品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个做法就比较科学。如何做到"以意逆志"呢·

2 "知人论世"说

孟子还提出 "知人论世"说。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是从交朋友说起的,孟子对万章说:"一乡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国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认为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就又上溯历史,评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行吗·所以还要研究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所作所为。这就是同古人交朋友。"也即是说,要了解作品,就要对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变化、写作缘由、写作作品时代背景有一定的认识。孟子在谈交朋友的过程中,涉及到"颂诗读书"和"知人论世"的关系问题,自然就涉及到了文学批评的方法问题了。

作者在作文时,心中往往有个理想的接受者,"实际阅读作品的读者很难符合这种理想化的要求,尤其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由于语境差异,就与理想的接受者之间存在更大的距离……因此读者必须尽可能地向理想的接受者靠拢才有可能相对正确地理解作品。"[3] "知人论世"就是向理想接受者无限靠拢的最直接办法。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关系密切,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文学批评,若离开知人论世,很难对作品作出正确评价。王国维先生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联系作者生平及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鲁迅说得更精辟:"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3 结语

"以意逆志是一种既重视内容又重视形式的批评方式, 它完整包括了读者、作家、作品三环节……以意逆志认为文学既是感性的, 又是认知性的……而实质是人本主义……以意逆志自從产生后就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 它就像万能膏药一样, 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呈现出不同的面目和倾向。"[2]知人论世的方法能够联系作品的时代、作家的思想来科学地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意义,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说"知人论世"是对诗人"世路"的探索,那么"以意逆志"则是对诗人"心路"的寻觅。对于诗歌鉴赏而言,前者引入诗歌的外缘背景为我们拓宽视域,后者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为我们开掘空间。这两者在创作和赏析诗歌时,就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傅道彬,于茀.文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271.

[2] 方新蓉."以意逆志"与英美新批评[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1期:122.

以意逆志论诗歌 篇4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屈原及楚辞的特点,感受本诗的凄美意境。

2、掌握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2.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课文朗读

二、背景简介

本篇选自《楚辞 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实为祭歌,是屈原在当时楚国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套歌舞辞。

三、课文诵读

1、听朗读录音,梳理字词

渚_________

眇_________

罾__________

潺__________

袂_________

汀_________

遗__________

搴__________

(答案提示:zhǔ、miǎo、zēng、chán、mèi、tīng、wèi、qiān)

2、诵读指导

(1)《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其基调是幽怨、哀婉的。

(2)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王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①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水边的浅滩)

②与佳期兮夕张__________(张设罗帐)

③罾何为兮木上__________(鱼网)

④蛟何为兮水裔__________(边)

⑤朝驰余马兮江皋__________(边)

__________(编草盖房子)

⑦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_(轻易)

四、内容赏析:

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内容

(1)、第一段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愁:使发愁。

袅袅兮秋风,样子。

洞庭波兮木叶下。

名用动,落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张:陈设罗帐。

鸟何萃兮蘋中 ①状语后置

罾何为兮木上? ②宾语前置

译:

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⑥葺之兮荷盖

渚:水边的浅滩

眇眇:向远看的样子。

袅袅:绵长不绝的波:名用动,波动;下:

骋望:放眼远眺。

佳:佳人 期:约 萃:集聚。蘋:水草名。

罾:鱼网。

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

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

我与佳人约会,一直为晚宴奔忙。

鸟儿啊为何在蘋草边聚集?

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

第一段分析:总写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湘夫人》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

(2)第二段

沅有芷兮澧有兰,沅、澧:沅水和澧水,均在湖南。芷:即白芷,一种香草。

思公子兮未敢言。公子:指湘夫人。

荒忽兮远望,荒忽:犹“恍惚”,迷糊不清的样子。

观流水兮潺湲。

潺湲:水缓慢流动的样子。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

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

第二段分析

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颇似《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情景。

(3)第三段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③ 宾语前置

裔:边沿。

朝驰余马兮江皋,朝:名作状,在早晨; 驰:使奔驰; 皋:水边高地。

夕济兮西澨。

夕:名作状,在晚上; 济:渡。澨:水边。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腾:使奔驰。偕逝:同往。

译:

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 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 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我渡大江西岸旁。

听说佳人召唤我,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

筑室兮水中,④状语后置

葺之兮荷盖。

葺:编结覆盖。盖:指屋顶。

荪壁兮紫坛,荪:名作状,香草名。紫:名作状,紫贝。

壁、坛:名作动,装饰墙壁、中庭,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桂、兰:名作状;栋、橑:名作动,做屋梁、屋椽。

辛夷楣兮药房。辛夷、药:名作状。楣:名作动,做横梁。

罔薜荔兮为帷,罔:同“网”,编结。薜荔:一种蔓生香草。帷:幕帐。

擗蕙櫋兮既张

擗:掰开。櫋:顶账。

白玉兮为镇,镇:镇压坐席之物。疏石兰兮为芳。疏:分列。石兰:香草名。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缭:缠缭。

合百草兮实庭,合:会集。实:充实。

建芳馨兮庑门。馨:远传的香气。庑:走廊。

九嶷缤兮并迎,九嶷:湖南九嶷山,即传说中舜的葬地。缤:众多纷杂的样子。

灵之来兮如云。灵:神灵。如云:形容众多。

译:

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

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

桂树作栋,兰树作椽,夷楣门,白芷铺房;

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

洁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

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

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

第三段分析

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4)第四段 捐余袂兮江中,袂:衣袖,释为“复襦”,也就是夹袄。

遗余褋兮醴浦。遗:丢下。褋:单衣。

搴汀洲兮杜若,搴:摘取。汀洲:水中或水边平地。

将以遗兮远者。遗:赠送。

时不可兮骤得,骤:骤然,立即。

聊逍遥兮容与。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丢在澧水旁。

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

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第四段分析

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

2、全文总结

由扮演湘君的男巫独唱;湘君怀着一丝期望和几分惆怅在汀洲上徘徊;等待中想着与湘夫人未来的美好生活,设想用世上最芳洁的植物营造新房,让所有的神灵都前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希望变成了泡影;失望之余,他也气愤地抛弃了湘夫人所赠的礼物;又摘下了杜若香草,期待下一次将香草送给恋人。

五、问题探究

1、难点讨论

①不知为何标题和内容反置?

【提示】:《湘君》篇,写女主角思君;《湘夫人》篇,写男主角思帝子。

②湘君与湘夫人是不是配偶?若是,为何两地分居,相互苦相思?

【提示】:

一方是:“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一个是:“目眇眇兮愁予„„登白薠兮骋望”。

一方是:“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一个是:“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一方是:“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一个是:“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写湘君与湘夫人苦相思、闹矛盾„„可能是屈原为表达“先受重用;现被疏远;企盼重新得到怀王任用”而设置的情节。既非写舜与二妃;也与“祭祀”无关。

2、思考下面的问题,理解作品的主题。

(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参见“相关链接”中王、刘勰语)。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此诗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3、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主人公要表达的爱情是什么关系?

【明确】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4、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试举例加以说明。

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 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归纳楚辞的特点:

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即: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

②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③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

④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六、艺术赏析

本诗借景抒情的三种范例。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四句,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极力铺陈美好场景

论考试诗歌 篇5

哦,考试

从邻家姐姐那里

我认识了你

以至于我有效的心灵中

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所以

我恨你

呵,考试

从上学的那一刻起

我遇见了你

以至于我的小心脏

承受不起

所以

我讨厌你

嘿,考试

从中学迷茫的那一刻起

我碰到了你

以至于那鲜红的叉叉

让我心悸

一针见血的.你

我颓然了

所以

我怕你

啊,考试

不得不说我错怪了你

从孩子们凝练的视线中

从老师们欣喜的目光中

从父母们期待的眼神中

我终于

读懂了你

所以

我喜欢你

哈,考试

但此时我不喜欢你的离近

因为你让我害怕

可你却不给我希望

一步步想我靠近

所以考试

且论死亡高一诗歌 篇6

死亡是什么?

它是一种解不开的结。

而在临死前,却知道自己——

要解脱了……

世界上有一条路,

那是通往天堂的路;

世界上有一种苦,

那是人生必经之苦。

曾经的深夜,

我,无法入眠。

那过去的过去,

又有多少次轮回随之飘远?

我曾想过死亡的滋味,

是万籁静寂般的死静,

还是无与伦比,

荡气回肠的缅怀?

这一连串的幻想,

让我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欲望;

一种探寻未知的欲望,

一种思索的欲望……

那一夜,我带着疑惑睡下了;

那一夜,我带着思索睡下了;

那一夜,我带着伤感睡下了,

于是,我改变了对死亡的.看法……

死亡的歌声凄美且苍凉,

死亡的歌声无奈其悲壮。

缓缓地,

在充满腐烂气息的空气中飘荡。

静静的,

穿破了黑暗的厚壁,

射向了,

射向了梦幻的天堂。

又在无意中触动了琴弦,

拨出天籁……

那是暮年最后的乐章,

陪伴你度过所剩无几的时光……

死亡,是什么?

它是一种解脱,

把你从情感交织,错综复杂的“乱世”,

带到无忧无虑的天堂!

也许,

死亡本身,

就是一种——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篇7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是中国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在李白的诗歌作品把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采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他的诗歌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因此我们在学习、研读、欣赏李白的诗歌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抓住李白诗歌的特色。李白诗歌有哪些方面的艺术特色呢?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李白诗歌除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世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他在《行路难》中说:“行路难,行路难”说明作者面对眼前的现实的时候,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岐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使作者感到自已前途一片茫然。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由于他有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最终使他再次摆脱了岐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此诗句在气势上波澜起伏,跳跃纵横,既显示了诗人对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苦闷、愤郁和不平,又突出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使李白诗抒情方式有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这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宣州谢眺楼饯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流水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追求功名是李白一生的理想。在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腐败王朝的江河日下,李白被权贵排挤出朝来。诗人感到徒有回天之志,却毫无用武之地。只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把浓烈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君不能狸膏全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满腔忿慨喷薄而出,滚滚滔滔。抒发了对当时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强烈愤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白应永王李璘的招聘加入永王幕府。本想以平叛立军功,却不料永王被肃宗认定为叛乱。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以“附逆”被判流放夜郎。在《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苗》诗中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首诗表明他对国家的眷恋,对这次遭流放的绝望。返回长安,报效国家的机会再也没有了,他像一个在沙漠中无望地跋涉的人。对生活还充满向往却自知无望,忧伤和悲苦充溢于他的胸怀中。此时所有心中的委屈和复杂的感慨,只好借助于这首诗抒发出来。又如:“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开宗明义表达了自己阔大的胸襟,也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不仅表现出他对权贵们的极端蔑视与抗争,更在于与黑暗朝政的彻底决绝。

二、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

李白诗歌的想象非常丰富瑰丽、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首诗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还有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所居的群玉山、瑶台。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天边绚丽云彩的飘逸和鲜花吐艳的娇美,赞美杨贵妃的天姿出色。“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瑞瀑流争喧豗,石水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诗人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李白诗中想象更为非凡的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干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螟。熊咆龙吟殷宕泉,粟深林兮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通过奇橘瑰丽的想象,生动地描绘出一个令人神往梦境仙界。这些想象之辞,奇幻之笔,或神奇,或瑰丽,或诞幻,或壮美,无不都是天马行空,奇幻交织。又如:“西岳峥嵘可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西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丹》)“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李白诗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三、李白诗意象的壮美和优美

李白诗的壮美意象

李白诗的壮美意象与作诗的宏大气魄和想象力非常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有许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庞大的壮观事物颇为倾心,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常是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方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如《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苍海云海间。长风儿万里,吹度玉门关”。“明月出天山,苍海云海问”。以凌空欲飞之笔,生动展现了一轮明月在云海苍茫、气势磅

的天山云雾间冉冉升起的壮观景象。举目去,那浩浩长风从遥远天山吹来,以不可抵挡之势横跃万里山川,一直吹到玉门关内。由天山明月、苍海云海、万里长风所构成的境界是何其雄奇和阔大。又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西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这首诗着重写出浩浩荡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有巨大的约束力和反作用。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了无数的回旋,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奇观丽景,境界何其开阔。“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御虚舟》)。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何等雄伟,何待壮美!这些雄伟壮美的意象的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山道平野尽,汇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还有《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写一座顶天立地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远远看云,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三川之间,瀑布从高空直落,势不可挡。李白笔下的这些山水景物,构成了雄伟壮丽的意象。

李白诗的优美意象

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风,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这些诗句写的是牛渚夜景。牛渚夜景是碧海青天,万里无云,廖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这些都在夜色中溶为一体,在我们面前展现是一幅空阔渺远,多么优美的境界!还有《庐山谣寄卢御虚舟》中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这些诗句写九叠云屏的彩如锦绣般四布,彩云的影子倒映在明净的湖里泛出波鳞鳞红光。九叠云屏有三叠泉水势三折而下,好像银河挂在石梁上。翠绿的倒影、绯红彩霞映衬着一轮红日。这些由屏风、云、明湖、银河、香炉、瀑布、翠影、红霞、朝日等景物已构成一幅非常清新明丽的意象如《赠孟浩然》中的“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些诗句中松云、明月、迷花、高山、清芬等景物也构成一幅优美的意境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肖溪行》)。“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十三)。“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绿竹、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李白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白波、白鹿、白水、白鹭洲、白帝等这些都是白色的透明体。因此在他的诗中用得电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如“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宴梅道士山房》)。“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军行》)。“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三首》其一)。“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思》)。“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浪至此回”(《望天门山》)。“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秋浦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李白也甚喜欢金、青、黄、绿、紫等色彩的事物。但在李白诗歌里,最感亲切的东西就是月亮了。月的形象在他的诗歌民反复出现。其《月下独酌》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俳徊,我舞影零乱。”“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二首》其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宿王松山下荀媪家》)。李白诗歌中出现有明月的诗句又何止这些。李白天性开朗,喜欢的是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四、李白诗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上一篇:员工出差总结表下一篇:2023年CCTV-10《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独家冠名广告招商方案-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