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2024-07-16

读实践论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读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篇1

这两天有点忙,博客更新慢了,现在补上一篇。

前段时间看《毛选》,读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对毛主席老人家的哲学辨证思维彻底折服了,又读了老人家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看得出蒋委员长输得应该心服口服才对、要是不输还真是奇迹了,从这些著作中看出老毛确实是雄才伟略,思维水平确实不是凡人。

《实践论》中毛主席所认识到的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科学的世界观认识方法,首先是感性认识,然后是理性认识,理性知识只有再次运用到实践中去验证其合理性才是有用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东西带有真理性的东西在里面。

《矛盾论》中,毛主席对矛盾的各个方面阐述地非常清楚。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是互为依存的,没有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正如“一个巴掌拍不响”;同时,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这就是统一了;矛盾存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任何时候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随着时间的变化、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有些以前的主要矛盾现在可能成为次要矛盾,比如:在没有抗日战争的时候,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但是日本侵华想全面占领中国(包括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赶出中国,而独占中国)后,主要矛盾变成了中华民族同日本之间的矛盾,毛、蒋派之间的矛盾转为次要矛盾。所有的世间万物,包括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思维世界,均是由矛盾形成的,矛盾促使它们发展和进步,没有矛盾也就没有了发展和进步,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发展进步的过程。

从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中可以看出:《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所透出的哲学辨证思维深深根植于毛主席的头脑深处,比如:毛主席论证“为什么井冈山红军政权可以存在”也是从矛盾论的观点出发来分析得出的结论,首先分析了国内的各方面势力的矛盾及其发展,然后据此得出井冈山红军政权之所以存在的客观基础和理由;《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同样首先分析了国内、国际的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然后据此提出战略问题。

由此也深刻理解了为什么钱学森回国后曾感叹“早知道马克思的哲学辨证法就好了”的感慨,毛主席其实真的就是凭借这一科学思维方式来统一中国的,尽管可能不够全面,但是至少应该是武装了马克思哲学辨证思维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吧。

此外,从毛主席著作中,看出了“尊重事实、尊重现实条件下的主要矛盾,基于此一客观基础而制定方针、政策”,对国民党政权的强大和在中国大中城市的主导统治地位从未否认,而是正视这一现实,从而制定战争的方针和政策、策略;同时,毛选著作中无不透出哲学的辨证思维、发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如:内线和外线的关系、战略和战术的关系、阵地战和运动战的关系、时间和形势变化的关系、主次要矛盾的转化关系。

由这些东西联想到现在的企业发展问题,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首先解决的应该是“如何发掘客户需求”和“客户的真正潜在需求”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客户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而企业呢又希望能够从用户的口中得出一些看似是需求其实未必是真正需求的东西,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在我看来,只有深入了解人性,人性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才能真正研发出符合客户潜在真实需要的产品。

读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篇2

图纸是工程技术人员交流的语言, 我国机械制图标准明确规定要采用第一角投影法制图, 而当今国外发达国家则主要采用第三角投影法制图。苏州地区的外资企业较多, 我们学校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接触到的图纸很多都是外文图纸, 投影法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无法读懂视图。基于这种情况, 笔者在外文图纸读绘课程的教学中就特别强调对第三角投影法的教学。

(一) 从视图形成过程讲第三角概念

首先, 以第一角三视图为例说明视图是如何形成的, 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 流程如图1所示。然后请学生按照上述流程分析出第三角的三视图, 并自己总结出投影规律。

(二) 从基本视图讲第三角视图配置规律

仍然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法以第一角为例从三面投影体系扩展至六面投影体系, 并得到基本视图。然后请学生按照上述流程分析出第三角的基本视图, 并自己总结出第三角视图配置规律, 如图2所示。

(三) 从第三角视图配置规律讲投影方式标记

外文图纸上通常会用投影标记来说明投影方式, 投影标记如图3所示。

由于这两个标记在形式上非常相似, 学生很容易混淆,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第三角视图配置规律作为记忆方法再加上圆台作为参照物, 如图4所示, 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四) 进行趣味补图练习

在对第三角投影法有了初步认识以后, 还需要通过练习来加深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做一般机件的补图练习时总是提不起劲来, 练习比较被动, 效果不是很好。于是, 笔者采用了一些比较有智力趣味的图形来取代一般的机件补图, 并且采用抢答竞赛的形式, 第一个答案完全正确的同学将获得加分。这下, 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激发了起来, 补图非常踊跃, 取得了很好的练习效果, 如图5所示。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内容层层递进的讲解, 加上学生的自主对比分析和练习, 笔者发现学生阅读第三角投影法视图的能力比原先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要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外文图纸读绘课程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能力的课程。它需要学生分析平面图形, 然后想象出它的空间形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从二维向三维思维转换的发展。

(一)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在以往的教学中, 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因为空间想象力比较弱, 而传统的教学又偏向理论分析, 直观性不强, 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UG软件的使用方法, 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充分使用它来解决这一难题。对于每一张项目图纸, 笔者都请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使用软件来造型, 最后不仅要上交零件的模型文件, 还要对其进行重新制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空间想象力, 而且提高了UG软件的使用技能。

(二) 让学生积极动手

根据认知理论, 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 触觉和视觉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在学生使用软件造型的基础上, 还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用橡皮泥进行捏削和实体造型来弥补计算机造型的不足, 自己动手做造型, 找结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发展。

三、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

外文图纸上的技术要求都是采用英文表达的,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才能读懂。

(一) 注重语法的讲解

专业英语注重书面表达的严谨性, 长句很多, 这往往造成学生阅读困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注重对典型语法现象的讲解, 如虚拟语气、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完成时等, 笔者会从技术说明中引出来进行单独分析, 举出更多典型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分析句子结构, 通过几次训练后, 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 要让学生自主翻译

在传统的教学中, 都是老师主动翻译, 学生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差。笔者把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 让学生组成团队, 自主翻译。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外文图纸上的技术要求, 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查阅学习资料进行翻译, 完成后每组进行汇报。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仅掌握的单词数量多了, 而且记忆深刻。

摘要:“外文图纸读绘”课程是为提高学生读绘外文图纸的能力而开设的, 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就外文图纸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 谈几点对该课程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外文图纸读绘,第三角投影法,空间想象力,专业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孙雪梅.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PRO/E的设想[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7) .

读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篇3

这本书实际上是郑老师在18年小学中、低年级的工作心得,是她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思考的结果。郑丹娜是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她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语文课成为情感体验课,用情景、语言、音乐、背景资料打动学生,使学生情感上受到激发,提升学生语感能力,在“全接纳”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进行“慢引导”。她的“全接纳”强调“全”字,接纳所有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是学生;接纳孩子所有的感受,因为感受无罪。在全接纳的基础上就有了“慢引导”。因为孩子是成长中的人,所以她允许他们犯错误,通过耐心地引导,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她用全接纳的态度,聆听孩子们心灵的声音;用慢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扬起成长的风帆。

她用轻声慢语娓娓地講述着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她的课堂,眼前坐着的就是她的学生。郑老师凭着自己的辛劳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她凭借自己的智慧丰富了孩子的心灵世界,用爱呵护孩子,用爱守护童心,在孩子成长中体味从教的快乐。

她“全接纳”的教育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接纳所有的孩子,是无条件的接纳,这是一种朴素而博大的情怀;接纳孩子全部的感受。为什么我们和孩子之间会有冲突,因为我们总习惯于去判断,而不是接纳。我们总习惯于行为的对错与判断,而不以理解来接纳孩子的感受。所以全接纳的内涵在于与孩子共情,从而理解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明亮的、安全的氛围。

在“全接纳”的基础上才有了第二步——“慢引导。”接纳的重点是在于情,引导的重点在于行。教育的本质是种植,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最好的教师都有一个特点——缓慢而优雅。在“共情”的基础上“通情”,在“通情”的基础之上“达理”以至“导行”。我们常常期待孩子能三天长成,但实际上那是三年或者三十年的事情。

18年来,郑丹娜一直没有离开她所热爱的班主任岗位,在工作中创造了充满爱心与智慧的“悄悄话”、“心情晴雨表”等富有个性、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

郑丹娜刚参加工作时,把教育看得比较简单,总觉得只要肯下功夫,对学生“盯紧了、看住了”,不愁班级学生成绩和常规考核上不去。后来她发现,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郑丹娜和每位学生建立了悄悄话的交流本。她开始尝试与孩子们互写“悄悄话”,以了解孩子心灵秘密。从此,小小的本子帮助她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有机会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读着学生们的悄悄话,郑丹娜自己也变成了小孩子。她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她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体会善待他人的乐趣;她劝慰孩子体谅父母,用沟通消除误解;她也会悄悄地告诉孩子,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请你谅解。

作为语文老师,她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她鼓励学生参加区孙敬修杯故事比赛,22人报名,22都获得奖励,其中有3名一等奖,13名二等奖。王佥和田然两名同学,还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悄悄话不仅为对学生的教育助了一臂之力,还为打开学生的写作之门营建了一间又一间的素材库。学生能写、爱写,他们的作文分别刊登于《东方少年》《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等杂志。郑丹娜的一位学生,在全国小学生技能大赛中,朗诵了与老师对话中的一段“悄悄话”,夺得第一名。

她还在班里挂起“心情晴雨表”,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心情,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作为班主任,她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更关心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她说“成绩的好坏只是暂时的,但心灵不健康却会毁掉孩子的现在和终生。”所以,她用心呵护每一朵小花的成长,她所做的一切工作,其目标指向首先是孩子们的心灵。

从2000年开始,她坚持每晚主动给一位学生家长打电话,一个月保证跟每位家长和孩子电话沟通一次。每晚坐在灯下,梳理学生一天的情况,主动给每一位家长打个电话,与家长沟通时,郑丹娜要求自己不指责、不抱怨。每次电话沟通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沟通中她劝慰望子成龙的父母;她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她用孩子的进步,帮家长洗去一天的疲惫;她用自己的真诚,架设家校沟通的心桥。对此,家人给了她很大的支持,专门为她开辟了“沟通专线”。郑丹娜的家校联系还涉及网络,开辟了“飞信”“博客”等新的方式,这“升级版”的悄悄话成为了她和家长的又一座“心桥”。

郑老师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和反思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教育故事。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历程,更从她的成长中学到了做好班主任的真谛“走进心灵,感受心灵,培育心灵”。

郑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我理解,我们的孩子是有差别的,有时候没有等待孩子就会失去成功体验,看似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也是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对待特别的孩子让我们的老师多一份等待。每个学生都是一朵美丽的花,花的绽放有早有迟,我们应该静静地等待每朵花的绽放。

通过学习郑丹娜老师提出的“全接纳 慢引导”的教育理念。我懂得了教育要接纳所有学生、尊重所有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上不能操之过急,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孩子的成长比我们的荣誉更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跟郑老师学习,对学生教育要有耐心,要“微笑从教”;要保持一颗童心,去理解学生。真情地理解孩子们,真诚地鼓励孩子们,静静地等待花朵绽放的一刹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以及集体荣誉感,这学期我开始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百分评比”活动。表现好的,包括学习、纪律、发言等各方面,都会给本组加上若干分;表现不好的,都会给本组减去若干分。孩子们一开始,积极性和自觉性非常高,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本组加分。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有一个同学在遵守纪律方面很不好,自觉性比较差,经常给本组减分,大家都在埋怨他。我也感到头痛,心想这可怎么办呢?不能总让这个组落在后面呀!于是,我尝试着先把这名学生单独组成一个小组,并同其他组进行比较。突然间,这名学生有了显明的进步,知道要为自己加分,努力不给自己减分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看到他已经能很好的约束自己了,便将他放回原来的小组中去。孩子的点滴进步,需要老师的耐心等待、正确引导。

《全接纳 慢引导》这本书容理论和实践为一体,案例丰富,可读性强,实例鲜活,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让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教育的洗礼。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等待的艺术。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县果园小学)

读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篇4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读了《高效课堂的实践与反思》,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高效课堂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配合的结晶。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探索,使自己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高。1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我认为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1)、要“清”。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2)、要“新”。教学方法新,课堂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讨的价值。(3)、要“活”。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师生灵动,课堂活跃。(4)、要“实”。课堂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

(5)、要“奇”。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设计奇特环节。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我们的物理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在这里,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

一年来,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更为细致、深入、科学的理解。是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的完成教学任务。是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在过去,我总是坚持“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的想法,课堂上我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讲解着甚至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着,直到大家都会了,我才会开心的笑起来。当时的感觉是虽然很累,但看到孩子们都会了,我觉得我累的值!我以为我做的很好,对得起每一位学生,对得起教书育人的称谓。读了《高效课堂的实践与反思》,我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我愧对了优秀的和上中等的学生。

新时期师生关系在业务上应是双方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业务组合。在理论上应充分体现个性、民主和发展精神;而情感上应在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情感联系,是师生个性魅力的生动体现,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同时我们应该去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全新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的教学监控能力,熟练的课堂教学管理艺术。在教学评价上,应着眼于学生,注重长期的效应,注重过程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提高。听了专家的精彩的讲解,我深受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更好地设计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上好各种类型的课,怎样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通过讲解与交谈,我体会到,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既然是科学,就要按规律办事,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要讲究艺术性,尽量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学习,我将以老教师们为榜样,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刻苦钻研。在教学中,我会努力去工作,丰富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而在生活中成为他们的朋友,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

读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篇5

(一)培训学员教育论文选;

(二)培训学员教学设计、实验设计、信息技术等整合成果;

(三)教学实践反思录。每次看完一篇,都会思绪起伏,心潮澎湃,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来源于教学一线,里面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深刻的教学反思、更深层次的教学软环境调查研究等,所涉及的很多问题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从来不曾或很少关注的现象。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几个方面,我把它们概括为四要:要有爱心;要不断学习;要及时反思;要提升自我。

第一:要有爱心;

在众多文章中有三位老师是做了关于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他们从七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厌学现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二、厌学现象与学生思想素质的关系

三、厌学现象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系

四、厌学现象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关系

五、厌学现象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个人魅力的关系

六、厌学现象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七、厌学现象与学生学习误区的关系

以上每个问题都进行了200份左右的问卷调查,并且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整理成册。通过他们的研究成果我看到的是他们都有的一颗热爱学生的火热的心。

作为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一名教师,我感到很惭愧,我们经常听到周围的老师发牢骚说不会写论文,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没有将教育当成自己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而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中的付出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被动的写论文就会绞尽脑汁,就会东拼西凑,就会花钱去买,结果教书半辈子下来没有什么值得跟自己孩子炫耀的地方,没有什么记录了你的工作历程,更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

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情时,会发现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在等着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是如此的不够用。

其实无论是农村还是发达的深圳,无论孩子聪明、愚笨还是富有、贫穷,无论生活的环境好或不好,有学生的地方就会存在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关注的问题,只要有爱心,就会有发现、有收获。现在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教学有点过分去关注一节课的好坏,过分地强调如何最大潜能地发挥一节课的功效,过分地强调了一节课的形式,过分地强调要教师课堂要少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对教学软环境的关注和研究,其实许多课外的工作做好了,课内自然就会有效果,正所谓“功到自然成”,这里的“功”是指课外要下足功夫,它不仅仅指老师的备课准备,更包括了与学生的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素质、爱好、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等,这些都是爱心的具体体现,只有功夫做足了,课内就一定会有收效。

第二:要不断学习;

人必须不断学习。要学习就要参加培训,而参加培训就应该有收获。可是联想到我们身边很多老师将继续教育课当成了挣学分课,去了只是签个名,然后就是睡觉或溜号,有些老师甚至课程都学完了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报的什么课。我本人近年来除规定的继续教育外还参加了一些北京、浙江等先进地区大型的高端培训,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并从中学到很多,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要及时反思;

一节课上的好与坏,自己是最清楚的,存在的问题或最成功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去把它记录下来,只有及时的反思才能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才能快速成长,这点对年青教师尤为重要。记得有一节课讲氧气制取,在检验装置气密性时没成功,当我用手握住试管时,导管口没有冒出气泡,虽然我跟学生说了装置本身是封闭的,学生也表示理解,可我仍很难受,课后我马上跟其他老师交流原因,最后找出毛病:检验前可能是先用手握过试管,导致气体提前膨胀溢出,正式检验时效果就不明显,第二个班时我注意了开始用两个手指捏住试管口,讲解完以后开始检验时让一个大手男生操作,结果现象非常明显,气泡在水槽中突突冒着……,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很多,相信大家也都有类似的状况发生,及时反思,深刻反思既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总结同时也是一种值得每个人继承与发扬的优秀习惯。

第四:要不断提升自我。

读《管理的实践》有感 篇6

——读《管理的实践》有感

摘要

“人”是《管理的实践》的中心。德鲁克在书中说到:“人比任何概念都有趣多了”,因而他非常重视人的价值,创新,多元和独特,在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出他的自由,成长,创新,多样化,多元化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他在书中强调,管理员和员工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只有责任上的不同。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的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因此,管理者首先要承担的是责任,而不是享有权利,他们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利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判断。

德鲁克反复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管理者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如果员工不能确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的单位组织的事务承担起责任来,这会严重影响企业在社会中的发展,长此以往,企业将难以维持。因此,“人”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

人;责任;管理;使命

正文

远流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地区首席顾问詹文明将《管理的实践》一书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德鲁克以西尔斯公司的故事为切入点,说明企业是由人创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由“经济力量”创造和管理的,我们不能单单从利润的角度来定义或解释企业,并提出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德鲁克以福特公司的故事为例,阐明了缺乏管理者是福特衰败的主因,说明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也呈现出组织精神的完整性。第三部分则透过活动,决策与关系三项分析,深入管理的结构,最终的检验标准及绩效,同时也说明了五种组织结构的优缺点,与适用的大中小型企业及其限制条件。

第四部分德鲁克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创 造巅峰高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德鲁克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海尔集团张瑞敏说过这本书带给她的可归纳为四点,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管理的三项任务;企业规模的四个阶段。这四点让人能跳出企业,站在创造市场需要的外部来审视和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管理,从而在驾驭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

阶段中能够从成长走向成功。管理者是赋予企业生命,注入活力的要素。管理层在上个世纪出项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成为社会中基本而主要的机构。由于现代工业体系中,必须将其生产资源,包括人和物质,交托给现代企业,就必须有管理层负责将生产资源提高或至少保持其创造财富的能力。所以,管理层是专门负责赋予资源以生产力的社会机构,也是负责有组织地发展经济的机构。简单地说,管理层就是将企业的资源交给员工,员工负责使用这些资源来为企业制造更多的财富。在第一章里,德鲁克提到了“保持现有地位往往要比向上爬多花一倍的努力和技能”,要让企业的管理者时刻有危机意识,即使是当前非常卓越的企业也需要有超人一等的管理能力和持续改善的管理绩效。

德鲁克认为企业的主要职能只有两个: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所以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来寻找,而应该从企业外部,从社会中,从顾客中寻找。首先,要满足顾客的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的简单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创新,而实现创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员工的主动性的发挥。“管理不是一件由许多体力的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而对于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只能是业绩和成就。就像德鲁克阐述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企业的本质,即决定企业性质的最重要原则——经济效益。说简单点,企业就是要赚钱的,德鲁克指出了,管理层的首要职能就是经济效益。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未能创造经济成果,就是管理的失败。企业活动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非经济性成果即员工的幸福,社区的幸福,企业的社会责任等等,但话说回来,企业的本质是赚取价值,如果企业没有绩效,其他的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它本质上是依据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的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维度在于时间。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管理是一个有着多重目的机制,既管理企业,又管理管理者,同时也管理员工和工作”。德鲁克对“责任”,包括管理者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也谈的很多,并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使命,承担责任,勇于实践。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事务承担责任。要使员工承担起责任和有所成就,必须使工作本身富有活力,以便员工通过工作使自己有所成就。责任是维系企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

企业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是能够增大的资源却只能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又可以把重点放在“人”或“资源”上,这样会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作为一种资源,人力能为企业所“使用”,然而作为“人”,惟有这个人本身才能充分的自我利用,发挥所长。人之所以区别于物是因为人有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个人的专长,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如果与之相反,人力之间的内耗会更加严重,企业中的官僚气氛会越加浓厚,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会每况愈下。

读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篇7

张庆先生丰富实践是怎样体现在他的著作里的?只要翻看他的文集就可以获得充分的认识。全书八册, 其编辑的总目标是“为母语教育研究提供一个完整的样本”。第一卷《感悟篇》、第二卷《求索篇》、第三卷《未来篇》、第四卷《雨润篇》以及第八卷《实录篇》等, 都与张先生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教学实践、教材编写有关, 仔细阅读, 可以毫无疑问地发现其已经形成的较为系统的专门学问。为了节省篇幅, 更为准确深刻起见, 我们不妨重温一下书前的两篇序言。一篇是于漪先生的序, 一篇是朱家珑先生的序, 两序都将《张庆文集》的重要学术特点揭示了出来, 写得极有见地, 发人深思。比较而言, 朱先生的序还颇富感情色彩, 读之令人动容。我在这里着重提示两点:

第一卷《感悟篇》主要讲张先生对母语教育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思想。全书共设14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以一首张先生谦称为“打油诗”的诗句来概括其内容。别看这14首短诗, 却是真学问的形象体现, 浓缩了张先生50年来对语文教学与研究、对语文教育中的诸多问题的独特感悟。这些感悟, 不是凭空而来, 甚至也不是一时的灵感激发, 而是几十年实践经验的积累, 又是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概括。例如“养成好习惯, 恒久乃为功。终身受其益, 譬若影随形”;“岂唯纯工具?写字可育人。砚穿池尽墨, 笔走泣鬼神”;“教者如媒妁, 促其自沟通。读书须自悟, 哓哓不中听”。这三首诗, 一是说人的习惯很重要;二是说人能写字, 字亦能“写”人;三是讲教师要当好“媒人”。在这一卷中, 针对感悟所得, 张先生自己也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需要指出的是, 这14首短诗, 每一首都为四句韵语, 通俗生动, 又不乏深刻, 类似唐代的儿童读物《蒙求》, 讲述历史故事, 传授人生哲理, 语言浅显, 对仗工稳, 声韵协调, 朗朗上口;但也不限于此, “《蒙求》者, 错综经史, 随便训释, 童子则固多宏益, 老成亦颇觉启予” (李良《荐蒙求表》) 。张先生的所谓“打油诗”, 绝非古之“张打油”, 而是包含着很为丰富的学问和学识, 无论是对“童子”还是对“老成”者, 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帮助作用。

张先生是著名的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 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教材也是他学术生命的一部分, 其中既有他毕生从事小语研究的心得, 又有他理解和贯彻新课改思想的时代精神。怎么学习、把握和使用苏教版小语教材?是实验区老师共同面临的难题, 也是教学实践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既有操作层面的东西, 也有一个学术问题。张先生提出的八字方针“务本、求实、倡简、有度”, 就受到老师们的热忱欢迎, 它对于拨正教改航向、正确理解和使用苏教版小语教材具有莫大的指导意义。此外, 于漪先生在题为《传统经验与现代意识完美的结合》的序言既是对新课标理论和理念的落实, 更是用自己的实践对之所作的补充和深化。这就是一种真实的学问, 唯其从实践中来的这种真学问和真学说, 才更显得有根基、有价值。正如家珑所说:“张先生所写所著决不仅仅是操作层面上的事儿, 也是对语文教育理论的有益探讨。说它是对语文教学规律性的提炼和总结, 依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见《是草根, 更是旗手》)

张先生“是我国不多的、对小学开蒙语文教育有着如此丰富经验和真知灼见的语文教育专家”, 对此两篇序言言之已详, 我这里侧重就其第五卷《文史篇》、第六卷《赏析篇》、第七卷《写作篇》略作分析, 这几卷乃是张先生个人长期从事母语学习、积累和创作实践的记录, 由此可以看出其更为深广的学识和学问及前述专门学问之所从来。

第五卷《文史篇》中包含有“文史从谈”“古语考释”“小学语文教材答疑”等内容, 它们都是张先生就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来加以解答的, 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而语文教师遇到的这些疑难问题大多涉及古代文史知识, 有些则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容易误解的语言问题, 看似简单, 实质似是而非, 如果不加以辨析, 就有可能误人子弟, 影响教学效果, 而欲加以辨析, 则断非易举之事, 必待辨析者非有广博学识和深厚学养而不可, 张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具有非常之能的学者。例如该卷中的《古都街衢沿革述略》《古代宗庙制度简说》《谈谈先秦的聘礼》等文章, 所谈莫不旁征博引, 言必有据, 显得博学多才;古语考释和教材答疑中的文章, 大多引经据典, 析难解惑, 能给人以重要启发。所有这些, 都显示出本书所具有的特殊的学术价值。

第六卷《赏析篇》中收入“艺术审美与诗文欣赏”“课文评析及教学建议”“古诗文注析”“唐人绝句百首译注”四组文章, 反映的大多为张先生阅读古今名著的心得, 其中也有部分文字意在指导小语教师钻研和使用教材。读书贵多, 要形成自己的知识谱系和丰赡学识, 更贵在“有得”, 应有自己的新发现。此卷文集, 从总体上看, 就是张先生在“博学”基础上形成的独特“识见”的大展示、大放送。《诗词欣赏与人间词话》《谈谈诗歌的特质及其教学》等文章, 是张先生联系教材和师生阅读实际所作的有关诗词欣赏与教学的深入研究, 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他的学识见解, 既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 又深入浅出, 生动活泼;而《杜甫诗四首注释与赏析》等文章, 则由个别名篇的注释与赏析, 概括和提炼出诗歌创作的一般特色和要求,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最是欣赏此卷中众多的就个别问题展开学术讨论的短文, 如“珠玉潜水, 澜表方圆”、“《泊船瓜洲》教学辨证”等, 篇篇都有新见解, 字字皆是真学问, 真可谓“大珠小珠千万斛, 满地月明护寒玉” (王洪《毅斋集》) 。

第七卷《写作篇》收入“写作辅导”“好稿评点”“改稿例话”“说写训练”和“文言习作”五个部分, 均为张先生有关写作研究和创作成果的实录。古人讲治学, 多以“才、学、识”论之。三者之中, “才”最为要, 它是“学”和“识”的内化呈现, 是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的本质性飞跃。如果我们将《张庆文集》的第五卷、第六卷分别看作是张先生“学”和“识”的体现的话, 那么第七卷就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张先生的“才”。因为某种情趣的驱使, 在这一卷中我特别注意到他的古文创作 (即“文言习作”) , 使我大开眼界。这些古文, 不仅诸体皆备, 从赋到传记、游记、诗话、文论等等, 都有创作实践, 而且文字圆熟, 既能得古文之形, 又能传古文之神, 即置于古人文集中, 亦分不出真伪高低, 诚如孙菊斋先生所评那样:“叙事颇见法度, 铸词亦多匠心, 有引人入胜处。” (见《汗衫娘子》批语) 我尤为信服他的《文运》、《炼字》两篇文论, 极具刘勰《文心雕龙》之韵味, 从谋篇布局到语言结构, 几乎如出一辙。例如《文心雕龙》论文体篇的“章法”一般是“原始以表末, 释名以章义, 选文以定篇, 敷理以举统” (《序志》) 。试看《文运》和《炼字》, 自“夏世治虐, 则有‘时日’之谣”, 至“承恩羁滞, 借神域而写人世之暗影”, 原始表末也;“炼者, 铄也, 铄治 (疑为“冶”) 金也。炉火纯青则金利, 文字精粹则意丰”, 释名章义也;“子美《登高》, 十四言韫八意”以下, 选文定篇也;“然观前人论士”、“然炼字其难哉”以下, 皆敷理举统也。由此可见, 二文亦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再举一例:“若夫声色狗马之际, 则绮靡而愉悦;暨乎南冠被囚之时, 遂悲恻而凄凉。是后主之境迁也。当夫燕尔情浓, 词被水漾芙蓉之美;至于丧乱, 情溢雨滴芭蕉之哀。是易安之情移也。” (《文运》) 这一段话的语言结构, 的似《文心雕龙》, 唯“是后主之境迁也”、“是易安之情移也”, 各自对前面两句具有绾结、收束之意, 不当独立成句, 故句前不应用句号, 证之人民文学出版社范文澜校注本《文心雕龙》之标点, 此类句式句前皆用冒号可知。而编辑未察, 误作句号, 亦可为憾。由此细节可知, 《文运》、《炼字》二文, 参详古人文章已经深入精髓, 非在腠理, 亦可谓“有伦有序, 亦雅亦文, 可补舍人之遗阙” (见《炼字》孙菊斋批语) 。这就是功底、功力, 是真学问的体现。有这么好的学问, 还能编不出好教材?别看是小学语文课本, 仔细品味, 其实里面蕴含了张先生多少真才实学!

张先生其人及其文集的出版, 论其根本, 又可给予我们两点重要启发:

第一, 做一名称职的小语教师或教研员, 只需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即可, 而做一名优秀的小语教研员和小语教材主编, 则需要更为深广的学问作支撑, 否则难免底气不足, 捉襟见肘。“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学养造就了张老师编写教材、推进课程改革的辉煌” (于漪语) , 可谓一语中的。

读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现狀;阅读材料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书面表达历来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即将来临的新高考更是将它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两篇书面表达分数高达40分,其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英语成绩。《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八级的要求为:“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级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该目标强调了对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从简单的语言输出上升到用语言作具体的事情,并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运用多种词汇、语句和文体来表达具有个性的文章。然而在英语教学中,有些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练习写作却收效甚微。

二、高中英语写作现状分析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高考阅卷的反馈情况,笔者认为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的现状主要存以下问题。

现状一:内容随意

写作教学与教材内容严重脱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语言和内容输入,常常忽视高一、高二阶段的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的写作训练。到高三了才对学生开展单纯的“应试性”专项写作训练。其内容与教材脱节,且教学目标不明确,出现写啥算啥,写哪算哪的局面。

现状二:情境匮乏

写作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写作任务活动缺少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解读,写作任务的语用情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往往造成学生面对写作无法下手,缺乏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现状三:思维僵硬

阅读的课后活动设计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对阅读材料话题的重复,缺乏对材料话题的拓展性写作活动的展开,学生缺乏就此话题进行独立性、探究性的思考和对事物或现象评判性思维的训练,体现在习作当中则表现在思维的局限,不能提出独特的见解,只是对阅读材料观点的再现。

现状四:语言贫乏

写作教学的输入形式单一,学生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作为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有些课文生词和新结构的密度大,不适用于阅读后写作活动的输出训练,由于缺乏充分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在语言素材的有效输入受限,导致写作语言相对贫乏。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结合写作练习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写作教学应重在抓住阅读教学的内在实质进行,写作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深化,教师应以读促写,将阅读与写作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在以阅读材料为写作背景和素材来源的写作思想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对课文素材进行提炼加工,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这样的写作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以阅读材料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写作积累,把阅读技巧运用到写作之中,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结合阅读设计写作任务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

写作任务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学校生活、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等为基础,遵循真实性原则,即通过寻求写作任务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任务活动,使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领会、接受教材提供的信息,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从而真正学会运用语言的原则来设计写作任务。

(2)拓展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课文主题,依托阅读材料设计写作任务,通过写作任务实现对阅读材料的深化拓展。即写作内容给予学生留有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所涉及的语言表达不应限制过死、过多,致使学生发挥不出正常水平。拓展性写作任务设计的宗旨在于使课堂教学走出“课堂小天地”,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3)交际性

语言总的目的都是为了交际,为了表达情感和传播思想。书面表达的目的也是一种交流,通过写作,能够使人们进行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必须想方设法营造交流的氛围,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目的,即与读者交流。学生写作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尽力写出能使读者感到清晰并且有趣的文章,因而教师必须为学生建立假想或真正的读者群。

(4)实效性

写作任务的设计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注重任务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发现主要问题后,从学生学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设计围绕某一主题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创造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的活动。

2.英语阅读教学中结合写作任务的实践研究

(1)阅读材料的词汇和句型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任务的主题应尽可能涵盖近期学习到的语言要点和表达,鼓励学生将一定量的各阶段所学的语言表达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按照语言的生成规律,写作需要充足的词汇量和句型,而高中阶段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句型。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大量的词汇和句式信息,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阅读材料中的较高级词汇、复杂句型或精彩片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应用这些语言知识的机会,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在Module 3 Unit 2 Healthy Eating阅读课文Come and Eat Here,学生了解到两家餐馆菜谱并对健康菜谱有了初步的概念,笔者借鉴文章的话题,设置情形,尝试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就此话题进行拓展性写作活动。以书信的形式让学生在分析笔友Mark生活与饮食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就如何保持健康而平衡的饮食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对这些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

写作任务:

你的美国笔友Mark最近写信给你说他平时不太注重健康饮食,缺少体育锻炼,生活和饮食习惯不规律,最近身体发胖很快且身体抵抗力很差,不知道如何控制饮食,保持良好身体状况,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写一份回信,回信包括以下内容:

①你应该有规律地生活。

②保持健康而平衡的饮食。

③改掉不良习惯,增强体育锻炼。

学生习作:

Dear Mark,

I am sorry to heart that your health is getting weak. In your letter you mentioned that you are worried about it and want to know how to keep fit. My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you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keeping a regular life style. Secondly, in order to keep healthy, you should keep a balanced diet, such as eating more vegetables, fruits, energy-giving food and other food that is rich in fiber. More importantly, you should get rid of the bad habit of smoking, drinking and staying up late. Doing exercise can contribute to building up your strong bod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you to do exercise every day.

Best wises

Sincerely

LiYue

習作点评:

习作能够就如何保持健康为话题,大量地应用到了keep a healthy and balanced diet,sugar and other and stir-fried food. get rid of the bad habits,keep fit,energy-giving food,other food that is rich in fibre.等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及contribute to,for the sake of,pay attention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t is suggested that... be aware of,等最近所学过的词汇及表达。在表达建议方面用到了youd better do sth., it is better for sb. to do sth., it is suggested that...,in order to...,you should do sth., do remember to do 等表达显得委婉和有礼貌。

(2)阅读材料的篇章和结构是写作的框架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感知文章的主题和谋篇布局,即内容框架和思维脉络,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同类文章的写作风格,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把握中心思想,归纳内容要点,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在Module 1 Unit 4 Eearthquakes的课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各种衔接手段以把握文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扫描每段的中心句Para1:Many strange things were happening in the countryside of Hebei. Para 2: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Para3:Nearly everything was destroyed. Para 4:All hope was not lost.依据每段中心句中的实词来揣摩作者的意图,提炼文章的框架。即,Part 1(1):The 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 Part 2(2~3):The destruction during the earthquake. Part 3 (4):The rescue after the earthquake.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引导学生分析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手段,领会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及表现手法,并借此掌握英语写作的内在规律,进而增强学生的篇章意识,学会从宏观的角度构筑文章的框架结构,为英语写作准备必要的技能。

教师要从语篇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语篇布局,写出中心意义明确、段落层次分明,思想脉络清晰的好文章,指导学生注意段落自身的结构。段落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写好了段落,就能比较成功地写出较好的文章。一个段落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主题句(Topic Sentence),阐明段落的主题;支撑句(Supporting Sentence),说明和支持主题;结论句(Concluding Sentence),得出结论。

Module 8 Unit 2 Cloning阅读材料“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第二段为例,(主题句)Cloning has two major uses. (支撑句1)Firstly, gardeners use it all the time to produce commercial quantities of plants.(支撑句2)Secondly, it is valuable for research on new plant species and for medical research on animals. 笔者借助话题,在课后阅读活动中就克隆的优势和劣势展开讨论Is cloning good or bad for us?并让学生仿照以上段落结构进行表达。

學生甲:I am in favor of cloning. Firstly,Cloning plants can produce plants of similar quality for sale, which can be useful for research on new plant species. Secondly,Medical cloning could produce cures for serious illnesses in humans. Besides,Cloning can help save endangered animals.

学生乙:I am against cloning. For one thing,Animal clones may develop the illnesses of older animals. For another, Animal clones may die younger than the original animals. To make things worse, one the one hand, evil leaders may want to clone themselves. One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moral objections to cloning human beings.

(3)阅读材料的话题和体裁是写作的素材

阅读材料根据体裁,都有相应的语篇模式,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解读和赏析,学生可以积累相关话题的语篇结构。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以话题的形式编排,其内容涉及的方面丰富多样,有健康生活,自然灾害,旅游,体育运动,音乐等。另外,阅读材料所涉及丰富多样的体裁,有小说,戏剧,人物传记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了解相关话题体裁类型,逐步掌握此类体裁表达的常用的语言方式及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仿写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写作中体验和应用相关体裁的写作模式,学会在模仿中创新。

Module 1 Unit 5 NelsonMandela — a modern hero 此单元的阅读材料的体裁为人物传记。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归纳总结人物传记体裁的写作特点,语言的表达及如何组织相关体裁的基本表达结构:Para1:Personal information. Para 2: Important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Para3:Comments.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此结构内容的表达展开讨论。学生的讨论结果归纳如下:

①描述个人信息

... was born in;...grew up in ;be interested in;when he/she was young,;as a child,; during his/her childhood; live/lead a happy/hard life...

②描述个人经历

Afterward; later; finally; after graduating from...; make up ones mind to do; He/She went through...; never lose heart;

③描述个人成就

Deserve; devote oneself to...; owe his/her achievements to..., sacriface his/her time f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我们身边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为话题,设计了写作任务:有关屠呦呦的人物传记。

屠呦呦获奖让中国人民感到非常自豪,假设你是李华,你校正开展介绍屠呦呦的活动,请你发表一个演说介绍屠呦呦。要点如下:

学生习作:

Ladies and gentleman,

Today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Tu Youyou to all of you.

Born in Ningbo, Zhejiang in 1930, Tu Youyou graduated from Peking university, who won the Nobel Pirze in 2015. She devoted all her life to fighting against malaria. After thousands of failures, she finally discovied the medicine called artemisinin,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for people to get rid of maralia. Although she is successful ,she doesnt care about fame. She would rather spend her time in researching, from which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benefit.

She is a great scientist worth thinking higly of. she deserves the Nobel Prize, who sets up a good example for us to follow. We applaud for her devotion to the research, for her great achievements and for her care for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4)阅读材料的主题和内涵是写作的升华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要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材料結合生活实际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根据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及其所要表达的主题设置相应的写作任务。选取英语美文阅读材料中具有浓厚时代气息,有思想内容,蕴含做人做事深刻道理的文本。在对文本充分解读的基础上,挖掘阅读材料所蕴含的主题思想,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设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写作训练中,从而使阅读材料的主题与内涵升华。

《心灵鸡汤》一书中,笔者选取了一篇有关老人在见证一只苦于挣脱茧束缚的蝴蝶时,不忍看它痛苦挣扎而助其破茧而出,结果却使这只蝴蝶永远失去飞翔的能力的经典美文。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笔者以此故事为引领,挖掘其阅读材料的思想内涵,使学生结合阅读材料及自身的实际生活体验,认识 “磨难中获得教益”的必要性。在教学程序Read for thinking 环节,笔者提出:“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Would you like to be a crippled butterfly or capable butterfly, how will you face th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future?”评判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为写作的思想认识的输出做铺垫。

学生甲: It is our attitudes towards the difficulties that really courts. Although it is a hard-taking process while we are fighting against the difficulties, we can get the ability for survival. That is what we necessarily need in the competitive society.

学生乙: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are always around us at any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go though a certain difficulties to strengthen ourselves. It is what attitude you will take when facing challenge that really counts. So everyone should learn to be optimistic and tak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challenges as well as your life.

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目前独生子女缺乏生活的独立性,全权由家长给予包办的社会现象,借此话题为契机,设置了以下的写作任务。

李×是家中的独生女,为此,生活的一切都由其父母包办。但是,自高中住校以来,她却因无法适应独立生活而感到十分苦恼,学习也因此受到影响。请根据这一普遍现象,用英语写一篇100~120个词的短文。

你的文章应包括下列要点:

①描述李×的情况;

②分析这种现象对孩子人生发展的影响(列举两点);

③你的看法及对父母的合理建议(至少两点)。

四、思考与总结

英语写作时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书面体现,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的系统性的训练。只有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写作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师要将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培养相结合起来,加强对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才可能使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输入性阅读和输出性写作相结合的意识,使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的常态。

参考文献:

[1]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一带一路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下一篇:详细编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