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
第五册语文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文明的曙光
1、我们共同的祖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和皇帝,了解有光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有关炎帝和皇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欣赏书上的文字和插图。提问:各小孩站的位置和拿着什么?
2、讲解与讨论:我们中国与其他古国相比,有那些特点?
3、全班讨论:理解炎黄子孙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炎黄和皇帝是我国历史最早的两个领袖。被称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4、阅读与讨论。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文字,并适当地解释。
5、请学生阅读书上有关炎黄与皇帝的文字,以及小文的话,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6、同伴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7、自由讨论:介绍与同桌阅读与交流的结果。
教师总结:炎黄与皇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华民族的长源远长流。
家庭作业: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3、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知识水平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谈一谈收集神话的情况。
2、阅读与讨论。
学生朗读教科书的内容,师述: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召开主题班会。
3、请两名学生讲书上的故事。提问: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4、小组准备: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共同探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5、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
教师总评。
3、与历史为伴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
2、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
3、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己密切的联系。
教学准备: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食物、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1、导入
2、阅读与练习
指名学生读第八页的课文,教师强调:公元纪年就是准确表达历史时间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其于的文字。师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自己表达的时间方法。
3、教师与学生一起做练习。
4、探讨与讨论。教师引导:历史能够告诉我们从前的事情,那么他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呢?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9页小女孩的话,并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
5、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举例子,谈一谈自己想到的历史、与自己历史的联系。
教师总结:
存在我们身边的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历史,比如我们使用的物品、吃的事物都是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庭,以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依相伴,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家庭作业:通过各种方式对造纸术进行了解。
伟大的发明
1、传递文明的纸
教学目的:
1、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了解纸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体验生活时所使用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2、请学生再一次欣赏图画。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
3、请学生阅读课文第10页的内容。
4、体验活动: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每一个同学其中的一种,在上面或写字画简单的画,然后与自己平时用纸写字和画画的体验进行比较,完成书上的练习。
5、全班交流。请几个学生发表自己完成的作业内容。
6、阅读与讨论:小组阅读课文11-13页的内容,讨论:在没有只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什么地方?
7、探讨与讨论:学生根据教科书第12页的造纸图,自己总结造纸的过程与步骤。、自由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怎样看待造纸术和蔡伦?
教师总结:如果没有纸,各种知识很难迅速和广泛传播,人类进步回缓慢许多,因此,造纸术对于世界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家庭作业: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一下造纸的过程。
2、“文明之母”——印刷术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教学准备:各小组准备一块长肥皂。
教学过程:
1、导入:造纸术发明400年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又发明了被称为“文明之母:的印刷书。教师板题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14页的课文和插图,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问题:(1)雕版印刷是什么回事?(2)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3)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
3、小组反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体验活动。
各小组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中任选一种印刷方式,体验不同的效果。
5、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印刷成果。
教师总结:在我国的历史上,对这一技术的发明者布衣毕升却永远不会忘记。
家庭作业:完成教科书15页的“我的体会”。
3、通全世界的指南针
教学目标:
1、知道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
2、进一步萌芽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所见过的指南针是怎么样的?请几个学生发言。
2、阅读与讨论:指南针的发源应从何说起?请学生欣赏与阅读教科书16页司南的图片和文字,并朗读其右则的课文。
3、小组探究。根据教科书16页豆博士的话,算一算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大约比欧洲早了多少年。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指南针虽小,但它的历史功绩却不可估量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指南针,但他的功德是不朽的。
课题4 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教学目标:
1、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初步了解科学与迷信的复杂关系。
教学准备:古代火箭图和现代火箭图。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提起火药,水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你们知道火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请学生阅读教科书17页的课文,并观察炼丹爆炸图。
2、讲解与讨论:火药是古代炼丹师偶然发现的。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17页下方的图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样发挥火药的威力的?请学生阅读和欣赏关于万户的文字和图画,阅读与欣赏教科书18页的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字和照片。
4、小小辩论会。教师向学生说明:火药发明的利与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对此可能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召开一次小小辩论会,题目就叫做:火药的出现是不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5、教师总结
家庭作业:完成教科书18页关于四大发明的作业。
主题的智者
课题
1、思想家孔子
教学目标:了解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了解孔子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萌芽景仰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孔子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格言,并提问学生:是谁说的格言?是什么意思?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20页的课文及教科书21——22页的内容。用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1)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孔子有那些主要的成就?
3、补充孔子其他的名言讲解。
总结: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财富,当然,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比如维护等级制度、轻视妇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等,但他仍然是一位文化伟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
4、家庭作业:完成教科书22页的“我喜欢的孔子格言”。
课题2: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教学目标:知道孙武是我国的军事家,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孙子兵法》中的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听说过百战白胜出其不意这两个成语吗?你们知道他们的出处和含义吗?请几位学生发言。
3、讲解与讨论。教师向学生介绍孙武的生平。然后提问: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这是为什么一部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请几位学生发言。
4、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和欣赏教科书23页的内容,请学生根据这些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一些孙子兵法的格言。
5、全般、办交流。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以及提们对教师所提的问题的思考与回答。
6、教师总结: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
7、布置家庭作业:收集下一个课题提到的几位人物的资料。
探索古代科学家的足迹
教学目标:知道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组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文字,并讨论这个笑话说明什么?
2、小组准备:每一个小组准备介绍一个科学家的动人事迹。(张衡、祖冲之、一行、李时珍、郭守敬)
3、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
4、教师总结:这些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高尚人格,以及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应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欣赏教科书28—29页的“我给我家写家史。
第二单元 可爱的祖国
1、俯瞰祖国大地
教学目标: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地球仪、两半球图。
教学过程:
1、情感导入: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并观察课本30页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郭,阅读教科书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郭形状像一只听胸的胸鸡。
2、阅读教科书30页豆博士的话。
3、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按小组为单位,教师把准备好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4、“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1)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2)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3)祖国的行政区划。(4)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6)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
5、分组开展寻秘活动,如果需要,可以将这一活动延伸到课后。
2、绕着边境走一圈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的范围,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一幅较大的中国正区图。
教学过程:
1、复习:识图练习,我国的位置。
2、导入: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二: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查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4、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5、课堂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34页的练习。
6、家庭作业:查找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资料。
3、认一认祖国政区
教学目标: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幅员辽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中国政区图。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我国的国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相望的国家。
3、导入
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每个地方的情况有很不同,国家为了管理方便,家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我们来认一认祖国的政区。
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密活动的汇报三:祖国行政取划。
(1)学生介绍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指图介绍
(3)朗读教科书37页的《祖国行政区歌》,结合《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简表》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识图联系,看谁记得快,记得多。
(4)趣味练习:识图比赛。(5)课堂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填写教科书37 页的表格。
家庭作业:结合每天天气预报进行识图练习。
4、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2、导入:首都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政权机关和政府机构所在地的城市。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来了解我国的首都—北京。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四:首都北京。
(1)阅读教科书的40页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或中国地形介绍要点:
4、阅读教科书41页博士的话。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科书的填空,并进行交流。
5、学生讨论:你们知道2008年第29界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吗?着与北京的建设、发展有什么关系?你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吗?关于首都北京你还知道什么?
家庭作业:查找地图,从我们家乡去北京怎么走?
5级阶梯上的国土
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认识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挂图练习: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的所在地。
2、阅读教科书44页的课文。
3、学生结合地形图介绍要点:
第五册语文教案 篇2
一、台湾“艺术与人文”课程设置与教材概况
在台湾, “艺术与人文”课程大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 (3-9) 开设, 共14个学期, 每学期教材一册, 共14册。就中学阶段 (6、7、8) 三个年级的情况看, 7、8年级每册教材各设计4个单元, 9年级在设置三个主要单元后, 提供一个自学单元, 是为“3+1”模式, 这一模式使9年级的教学时间更有弹性。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16周, 每周三个课时, 共48课时。剩余4周时间, 用于校本“艺术与人文”课程学习。
从“艺术与人文”教材编写的体例上看, 的确是通过介绍艺术而体现人文。教材以人、自然、社会、文化的互动为主题, 统合了视觉艺术、音乐、表现艺术的诸多学习内容, 特别是对音乐、美术、戏剧之间的关联艺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强化人文素养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为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编者“希望带领学生留意观察生活情境, 以艺术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与关怀”, 并“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接近艺术, 培养对艺术的兴趣, 注重引导学生多方搜集资讯, 建立自己的艺术档案, 并扩充学生的美感经验, 提高艺术欣赏的能力”。这就回答了艺术与人文的关系问题, 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艺术教育的问题, 那就是, 通过艺术教育, 提升人文修养, 提高生活底蕴, 为激发艺术修养, 塑造具有文明素养的人而施加影响, 施以教育。
二、台湾“艺术与人文”教材例析
以台湾9年级 (中学三上) 第五册“艺术与人文”教材为例, 该教材设置四大板块, 分别如下。
一是名画的飨宴。本章包括三个单元, “名画动起来” (指一幅情景交融的绘画可以成为戏剧创作的来源, 绘画的构图可以影响舞台构图等) 、“悠游名画名曲间” (指作曲家和画家相互影响, 作曲家受到名画的触动, 画家受到名曲的影响藉而创作出名著的故事) 、“名画变装秀” (指艺术家运用新的创意, 使名画呈现出多元化的样貌, 使之在艺术和商业等领域展现新的特殊作用) 。
二是艺蕴深情。通过对古今艺术名作的赏析, 体会爱情的酸甜苦辣, 学习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爱情。本章包括三个单元, “真情图谱” (介绍艺术家对人世间种种情爱的艺术表达, 并特别介绍了结婚喜帖、祝福卡的设计与礼品的包装) 、“爱情罗盘” (主要介绍反映爱情主题的名曲、著名电影, 并进行习唱、观看) 、“见证爱情的戏剧” (介绍西方带有典范性的爱情主题喜剧与悲剧, 如《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介绍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名篇,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牡丹亭》等) 。
三是人神之间。主要介绍宗教艺术和其中蕴含的不同信仰的精神。本章包括三个单元, “永恒的追寻” (追寻各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缘由, 传达艺术源自各种信仰活动与思想表现的艺术观念, 重点介绍主要的宗教艺术形式) 、“倾听心灵的声音” (立足于不同形式和主题的音乐作品的介绍, 传递音乐作品带给欣赏者的不同的心灵启迪) 、“影剧世界中的人与神” (介绍戏剧的起源、演变, 戏剧中反应的人神关系等) 。
四是艺术潜望镜。此为自学单元, 是要求学生以自学的方式, 系统的认识视觉艺术、音乐和表演艺术的本质, 增进欣赏的能力。在视觉艺术方面, 主要强化对绘画等作品的鉴赏方法, 包括欣赏的态度、要点与基本方法。音乐方面, 主要透过对巴赫、韩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作品的介绍, 进一步了解巴洛克、古典时期的音乐特色。表演艺术方面, 主要讨论戏剧类型、表现方式和正确的欣赏方式。此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 不仅仅是看看“热闹”, 而是要看出“门道”, 换言之, 就是教材一贯的编写目的之一, 从而获得相关“人文素养”。
三、台湾“艺术与人文”教材特色分析
纵观台湾康轩文教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艺术与人文”课程教材, 其体现了不同于大陆教材编写的鲜明特色, 对我们进行教材编撰和课程教学带来许多有益的启发。
1.对艺术形式进行统合, 涉及面广, 信息量大
教材涉及美术、音乐、社会和文化的多个方面, 编者对其进行了符合逻辑的有机统一, 这个基本逻辑就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一模式符合艺术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客观规律。我们看到, 教材的知识点是统合中的复合型知识, 绘画可以衍生出戏剧, 绘画可以延申到广告作品, 绘画可以产生音乐作品。例如教材中介绍, 1984年美国百老汇首演的二幕音乐剧《星期天与乔治同游公园》, 就取材于印象派画家秀拉的画作《大杰特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材介绍了音乐剧如何把原画作构图的形式、景色的搭配、人物的穿着打扮与仪态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舞台上。这些知识涉及古今中外, 涉及多种艺术形式, 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读者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启蒙。
就教材的信息量看, 由于涉及的艺术形式丰富, 毫无疑问, 这套教材的信息量是比较大的, 它跨越古今, 涉及中外, 绘画、戏剧、雕塑、舞蹈、作曲、器乐, 各种艺术流派, 不一而足。例如“名画变装秀”单元的“以古创新多新意”知识点, 涉及梵高 (原文作梵谷) 的油画《向日葵》、活跃于当代欧美艺坛的日本艺术家森村泰昌的油画《仿梵高向日葵》, 涉及公元前130年的《米洛的维纳斯》、达利作为超形式主义大师的《有抽屉的米洛维纳斯》、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和英国绘本画家安东尼·布朗的《威利的画》等, 虽然相关内容仅占三页篇幅, 但大大小小的著名绘画作品呈现了11幅之多, 其所提供的喜闻乐见的信息量是比较丰富的。
2.时时刻刻贯穿人文理念, 重视潜移默化中的 艺术育人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 就是培养人文精神, 就是要在对艺术形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 让学生喜欢相关艺术形式, 甚至参与相关艺术的创作, 最终形成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理解、把握, 理解基本的艺术作品, 掌握正确的艺术欣赏技巧, 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 成为懂人文、有修养的个体, 也就是受到教益, 成为一个文明的人。
这一特点在“艺术与人文”教材中表现得特别鲜明。例如教材第二单元的“艺蕴深情”一节, 在介绍“真情图谱”知识点时, 开篇呈现:“爱情是最动人心弦的, 从年少懵懵懂懂的初恋, 到相互许下诺言, 成就一段美满的姻缘, 是每个人的期待;然而,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感情世界的变迁与悲剧, 往往也让人痛不欲生。不论是缠绵悱恻的恋曲或是凄凉悲伤的爱情, 艺术家以其敏锐的心思、高超的技巧, 将人世间种种的情爱, 以各种方式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1]这样的开篇, 真诚而流畅, 如涓涓细流纸面流淌, 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引导和教育。编者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传达感情的设计表现, 教会学生制作个性化的结婚喜帖 (请柬) 、祝福卡, 学会不同礼品的包装, 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 强调实用性, 必要而有益。又如, 在自学单元“艺术潜望镜”的“艺术鉴赏的要点”一节, 编者结合三幅油画, 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针对性分析, 教会学生基本知识;到了“鉴赏艺术品的方法”一节, 则结合毕加索《格尔尼卡》画作的细部特征, 进行了代表性分析, 把艺术品鉴赏的描述、分析、诠释、判断四个方法完整地呈献给学生, 使他们受到启发与引导。
3.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领悟空间, 具有强烈的 问题意识
教材对知识的呈现不是填鸭式的被动呈现, 而是以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特别是编者在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 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例如教材第17页, 编者选用了法国画家勒泽的作品《闲暇》, 提出了如下问题: “他们是一家人吗?彼此的关系如何?时间、地点又是什么?打算到哪里去?脚踏车、花、纸条又透露了哪些讯息?”由一幅画而提出五问, 加深学生的印象, 促进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又如, 教材第136页, 编者选用了台湾艺术家朱铭的雕塑作品《人间系列—绅士》, 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件作品是以什么媒材及形式完成的?作品中这些绅士们, 穿着正式而体面, 还披上了厚重的外衣, 他们是如何被摆放在一起?也许天气不好, 他们都打着伞, 而他们也没有交集, 彼此之间谈论些什么?整体的气氛感觉如何?在城市中这样的一群人代表什么意义?上班族都会生活面临了哪些问题?除此之外, 还想到了什么?”连发六问, 是提问, 更是对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的引导。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 使得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了积极思考的过程, 成为了学生逐步受到感染的过程。
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当然也存在于每一单元最后的“非常有‘艺’思”, 对整个单元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 大都是需要学生搜集资料, 进行综合思考并动手动笔才能完成。
4.教材编写形式活泼, 多途径呈现知识、引导思 考
台湾“艺术与人文”课程教材除上文提及的图文并茂、内容信息量很大外, 在具体知识的建构与学习引导上, 也有独特之处, 编者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延伸资料框, 主要形式有:
一是“艺术家专栏”。介绍艺术家的小传及轶事,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艺术家。例如教材对贝多芬、李叔同 (弘一法师) 的介绍等。二是“威力大补贴”。让学生获得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料, 增进对相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例如教材对文艺复兴的介绍, 对桃花源故事出处的介绍等。三是“我的艺术档案”。提醒学生记录学习心得和制作作品, 累积自己的艺术档案。四是“通关密语”。主要针对一些新学习的专有名词加以说明, 帮助学生累积对专门语汇的了解与运用能力。例如教材对“戏中戏”、“吴哥窟”、“般若波罗密多”、“杂剧十二科”的介绍等。五是“小叮咛”。随时提醒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要点, 让学生印象深刻, 专心学习。例如关于戏剧排练, 编者的叮咛是, “排练的场地要尽量和演出的场地大小相同, 做好标志, 以便排练。排演过程, 演员可以提供意见, 一旦排定, 就不可私自更改。”六是“动动脑, 想想看”。通过即时的问题提问, 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 借而获得更多新发现。例如, 在介绍达涅昂·布维贺的作品《摄影师家中的婚礼》时, 编者提出的“你能试着从《摄影师家中的婚礼》画作中猜猜看, 这些人物和新郎、新娘的关系吗?他们的耳语内容又是什么?”
知识传输的形式活泼多样, 分类清楚, 适合中小学生特点, 易于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接受理解。
概而言之, 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并实施的背景下, 如何完成好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等相关艺术教育任务, 台湾版“艺术与人文”课程教材给了我们有益的启发, 它所具有的鲜明特点, 如相关课程的开设、教材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的概括性介绍、对艺术知识的人文化关照、对具体问题的科学提出等, 都值得我们借鉴思考, 以促进我们增强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摘要:台湾艺术与人文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开设, 教材通过介绍艺术而体现人文, 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是对艺术形式进行统合, 涉及面广, 信息量大;时时刻刻贯穿人文理念, 重视潜移默化中的艺术育人;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领悟空间, 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教材编写形式活泼, 多途径呈现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关键词:台湾,艺术与人文,教材
参考文献
第五册语文教案 篇3
一、模仿段式写话
——《北大荒的秋天》小练笔教学设计
[原文再现]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并辨别总分结构的段式特点。
2、能主动留心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感受其中的乐趣。
3、能尝试运用总分段式描写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内容。
[设计理念]
依据课标精神,3~4年级应在低年段写话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起步训练,以片段教学为主,不拘文体,不必成文,让学生自由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真挚感情。课文的第4自然段主要讲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北大荒秋天的美,不仅仅美在景色,更有它物产丰富的美。这一段文章的结构是总分结构。
[教学设计]
一、读写结合,从读悟写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哪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双横线画出来。原野上有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指导学生找到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并理解“热闹非凡”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你喜欢北大荒的原野吗?
3.齐读第一句,分组读2、3、4句,通过自己对北大荒原野的感受,体会原野上色彩的热烈:
数量之多。(金黄的大豆、黑红黑红的高粱、红得像火的榛树叶子)
4.再次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此刻的大豆仿佛在笑什么呢?高粱又在唱什么歌呢?
小结:这一段中,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大豆、高粱、榛树的叶子”,具体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二、引导观察,以说扶写
1.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的同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我们的课间活动有哪些形式,同学们玩得开不开心?
2.组织交流,描述课间活动的情景。
3.大家发现,课间有哪些不同的活动类型?
——按照场地分:走廊上踢毽子的;塑胶场地上踢足球的;篮球场上打篮球的;联合器械场地去玩联合器械的……
4.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其中的一个活动情景吗?(交流时,不断补充完善,再现课间活动的快乐情景。通过指导交流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能在描述其他活动时能关注同学们的表现、感受。通过交流提炼出课间活动热闹非凡)
如聚焦抢点游戏,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大家的表现:抢点时,大家跑来跑去,交换位置。趁抢点的人不注意的时候,一边眨着眼睛,一边用非常轻的声音示意对方和自己交换一个位置。交换成功后,就会嘻嘻哈哈地笑,用来吸引抢点人的注意力,让另一边的同学成功交换位置。
三、学用段式,描写生活
1.课间活动这么热闹非凡,大家能把我们的课间活动写下来吗?像《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那样,选两到三个活动写一写。
2.学生练习写作。
3.评讲交流。选择典型片段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课堂朗读、优秀习作墙面展示……)
四、拓展延伸
继续观察、留心身边的世界,在以下场景中任意选择一个,用总分段式的结构写下来,再和大家一起交流。
——节日的大街
——学校的跳蚤市场
——联合器械
——节日的公园
……
[例文欣赏]
1.课间活动真是热闹非凡。一号楼后面,好多同学在打乒乓球呢!圆圆的乒乓球一会传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大家打得可激烈啦!突然,一个同学趁另一个同学不注意的时候,猛地一抽,球好像出膛的子弹,“啪”一声飞向另一方的台角。“哇,太棒了!”围观的人欢呼起来。再看水泥球场上,还有好多人在跳长绳呢。“啪啪啪……”白色的长绳飞舞,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穿跳,围观的人呢,不断地发出欢呼声。校园里到处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2.学校操场上有很多同学们喜爱的活动器械,在学校的最北面有两个单杠。单杠的柱子是蓝色的,上面的横杠则是黄色的,色彩很鲜艳。一个小男孩跑了过来,只见他身体一跃,用脚钩住杠子,身体一挺,人就翻了一个身,可真有趣呀!在学校的南边,有一个红色的荡脚,你站在上面,双手抓住扶手有节奏地推动,双脚就飞了起来,如果你脚上用力一些,双脚会越荡越高,整个人都像飞起来了。活动器械真好玩呀。
二、模仿写法写话
——《石榴》小练笔教学设计
[原文再现]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肾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石榴》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从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感受不同水果的特点。
2.能了解可以从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描写一种水果。
3.能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把握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联系。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语段,我们在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巧妙抓住语言学习的范例,设计仿写。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机械的写作技能训练。对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更是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之情趣的积极性,不能把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变成纯粹的写作技巧训练过程。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训练重点是观察,训练形式是素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产生写作素材,组织片段训练。片段训练的过程,应该从内容入手,在写清某一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运用渗透,
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
一、读写结合,从读悟写
1.师生引读3~4小节,你喜欢石榴娃娃吗?
(在学生的介绍和评价交流中,共同讨论明确课文中从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介绍石榴。)
板书:
颜色: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成熟以前: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
样子: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果肉:玛瑙般紧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2.读读课文3~4小节,看看书上的插图,如果这是一个水果展销会,你能给成熟了的石榴娃娃作个产品介绍吗?你也可以自己当石榴娃娃,给大家作自我介绍。
(学生根据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运用书上的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小结:在作者笔下,石榴成了可爱的石榴娃娃,作者通过对石榴颜色、样子、味道3个方面的介绍,让每一个同学都喜爱上了石榴娃娃,恨不得马上尝一尝呢。
二、拓展阅读,深化感受
1.读一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和《石榴》比一比,它们在写水果时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我爱故乡的杨梅(王鲁彦)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2.在水果展销会上,你能像介绍石榴那样给杨梅作个产品介绍吗?
三、引导观察,以说扶写
1.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桔子,先仔细观察,说说桔子的大小、颜色、样子。
(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视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全面观察;一方面引导学生像《石榴》一文,充分发挥想象,用打比方的方式来描绘桔子的大小、颜色、外皮等)
2.每个学生剥开桔子皮,仔细观察,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说一说。
(引导学生关注桔子的香味、果肉一瓣一瓣紧偎的特点)
3.试着剥一瓣桔子放进嘴,品尝味道,并说一说。
(在充分的交流中不断丰富感受,学习表达)
四、整理成段,以写促思
1.经过我们的观察讨论,你能像《石榴》那样用一两段话把你刚才的发现写下来吗?
2.学生练习写作。
3.评奖交流。选择典型片段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课堂朗读、优秀习作墙面展示……)
五、拓展延伸
继续观察、留心身边的水果,任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也用这样的方法写下来,再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们一起组织一次水果大评选活动,看看谁笔下的水果最诱人,谁笔下的水果最有特点。
[例文欣赏]
桔子没剥开时圆圆的,像个小人儿的脑袋。橘黄色的它在灯光的照映下,显得闪闪发光。我真想把它剥开来吃一瓣呀!我拿起桔子闻了一闻,味道淡淡的、香香的,格外诱人。我剥开桔子的外皮,只见桔子宝宝像一瓣瓣蒜头站在菊花中,显得亭亭玉立。这个桔子大约有10瓣,像10个小兄弟挨挨挤挤地议论着什么问题呢!我又用鼻子闻了一闻,这次,我闻到的味道可不同寻常,这味道浓浓的、甜甜的、香香的。我轻轻拿一瓣放进嘴里,一开始感觉凉凉的,用牙嚼嚼,甜津津、凉丝丝、酸溜溜的,真是沁人心脾,满口生津呀!
培智语文第五册教案 篇4
基础练习一
一、教学要求:
1.区别认识音节里的声母,写出汉字的部首。2.同音字比较,组词练习,选词填空。3.写字练习,选词填空,阅读儿歌。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问句的意思,会填空。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练习1.2题。
要求:A类:了解音节的要素,能准确地划出声母,识记部首,巩固汉字。
B类:认识部首,巩固汉字。C类:跟读词语。
教学重难点:认识声母,写出汉字的部首。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拼音,划出音节里的声母。
wang
cao
ling
zhou
mei
cheng
jin
sheng
往操领周没城今升 1.复习音节。2.区别形状相似的声母。
3.划出声母,比比读音,再看看字形。
二、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舟()()户()()戈()页()()方()()车()1.说出部首名称。2.写出相应的汉字。第二课时
内容:练习3.4题。要求:
A类:读准字音,区别同音字,会组词、填空。B类:读准字音,区别同音字。C类:跟读字音。
教学重难点:区别同音字,组词、填空。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一、读一读,再组词。升()京()长()方()生()敬()场()放()旗()星()厂()房()汽()行()
二、填空。
行人()笑,花()了,本领()车辆()跑,树成(),()国旗
1.组织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2.填空。
3.读音训练,注意读准同音字的声调,以及其中后鼻韵母的发音。4.介绍同音字的特点:一般同音字,有一个相同点,两个不同点。即音相同(调不一定同)形不同,义也不同。5.读一读,加深印象。第三课时
内容:练习5——7题 要求:
A类:能看清图意,会填空,能正确书写左右结构的字,会阅读简短的小诗。
B类:能正确书写左右结构的字。C类:能跟读词语,学说完整话。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图意,会填空。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选词。有还有前面这边那边
(1)公园里()草地,()()小河。(2)()()是草地,()()是小河。(3)草地()()是小河。1.指导看图,看清图意。
2.区别运用“有”“还有”“这边”“那边”“前面”。3.填空。4.读句子。
二、写字,注意把左右结构的字写端正。操场村往
1.说出字的结构特征。2.师指导范写,生跟着书空。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读一读。
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蚯蚓爱泥土,蜜蜂爱花朵。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
1.生试读,教师巡视,发现解决学生阅读困难。2.教师带读。
3.尝试了解各句意思,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图文结合理解。4.学生自由朗读。
基础练习二
一、教学要求:
1.会区别前后鼻音,能将相同的部首的字归类。2.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3.读句子练习和理解问号、句号的用法,写字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理解问号、句号的用法。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1——2题 教学要求:
A类:区别前后后鼻音,相同部首的字归类。B类:相同部首的字归类。C类:正确跟读。
教学重难点:相同部首的字归类。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比较每组音节的韵母,再读一读音节。fan
jin
shen
lian
fang
jing
sheng
liang
1.比较每组音节的韵母。
2.比较声母相同,韵母不同的音节。
3.区别前后鼻韵母an—ang
in—ing
en—eng 4.练读比较。
二、把部首相同的字写在一起。找喝浮拍洞吃敬挂深教
扌
口
氵
攵
ian—iang
1.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2.按部首特点,记住字形。3.逐个认识每个字的部首。
4.将这些字分别填空相应部首类别的横线上。5.读一读,记一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3.4题 教学要求:
A、B类:区别应用同音字、形近字。C类:正确跟读。
教学重难点:应用同音字、形近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选字填空,再读一读句子。五午
1.今天下()下雨了。2.()星红旗真美丽。动洞
1.大树下有一个()。2.阳阳在家爱劳()。(1)指导学生读读字音。
(2)口头组词,扩词帮助理解字义。(3)填写在句子中。
(4)读一读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一下具体的语言环境。
二、比一比,写写。找——我午——牛升——开 边——这周——同吃——汽 1.逐个复习认读。2.区别比较。
3.说出每组两个字的不同之处。4.比一比,写一写。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5.6题 教学要求:
A类:1.读句写句,理解句子的意思。2.写字练习。B类:写字练习。C类:基本的笔画书写。教学重难点:读句写句。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句子,注意标点符号。(1)小江怎么还不来?(2)这是什么地方?(3)这是黄亮的家吗? 1.认识问句。2.理解句子的意思。3.按标点读出语调。
小江怎么还不来?
这是什么地方?这是黄亮的家吗? 4.指导学生看清问句中“怎么”“吗”“什么”等词语,并读出相应的语气。
二、写字,注意把上下结构的字写端正。怎拿空香
1.让学生说说每个字的字形结构规律。2.复习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3.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位置,尽量把写字写匀称,写美观。4.逐字指导。
怎:上下结构,“”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心”写在横中线下面,第三笔要点在竖中线上。
拿:要避免字形写得过长,上面“合”的人字,可写得放开一点,遮住下面的“一”和“口”,下面“手”的竖钩可适当短一点,这样可使字形体结构更紧凑。
空:宝盖头的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八”可写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的位置上,“工”写在下半格竖中线的中央。
香:“禾”写在横线上,第四笔,第五笔要注意长短相当,第三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基础练习三
一、教学要求:
1.会看图找音节,提高学生复习汉语拼音的兴趣。2.辨认同音字,能按部首归类。3.看图说话,读句子并练习使用句号。4.写字练习,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复习汉语拼音,看图说话。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1.2题。教学要求:
A类:帮助学生理解汉语拼音音节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提高复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会归类相同部首的字。B类:会归类相同部首的字。C类:会正确跟读。
教学重难点:会归类相同部首的字,理解汉语拼音。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找音节,把它们用线连起来。1.指导学生读音节卡片。
Kan bao
mao yi
lou
fang
bei zi
()
()()
()2.指导看图片,说明图片的意思。
3.找出与图片相应的音节词语,把它们用线连起来。4.反复拼读,认读。
二、把部首相同的字写在一起。冷慢袄您忙怎裤想快净 冫心 忄衤
1.复习四个部首的读音。
2.认读汉字,分别说出它的部首是什么。3.。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3.4题。教学要求:
A类:会辨认同音字,会读问句,会使用问号。B类:会辨认同音字。C类:会读句子。
教学重难点:正确使用问号。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再组成词语。
bao 包()
lian 连()
yuan 原()bao 报()
lian 练()
yuan 园()1.复习同音字:音同调不一定同的字,字形不同,字义和用法也不同。2.读读自音,口头组词。3.选择一个写在括号里。
二、读句子,加标点。
(1).你会洗手帕吗(2)是谁把鞋刷干净的1.读句子。
2.想一想,这些句子还缺什么? 3.复习学过的标点。
4.选择恰当的标点加在每一句的后面。5.加上标点“。”或“?”。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5.6.7题。教学要求:
A类:会说一句完整的话。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会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
B类:会说一句完整的话,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C类:会正确跟读。
教学重难点: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阅读课外读物。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分别用一句话说说每幅图上谁在干什么? 1.指导看图。2.提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她)在干什么?看得出是什么时候吗? 3.指导说话:晚上,妈妈在灯下织毛衣。早上(傍晚),爸爸(叔叔)在给自行车打气。
二、写字,注意把半包围结构的字写端正。原房连起
1.了解字的间架结构。2.指导书写。
三、阅读。
1.指导看图,了解图意。2.思考:小明和小花猫在干什么? 3.阅读这段文字。
4.回答问题:小明听到小花猫的叫声,他会怎么做? 5.你怎样帮助小明,使他不要忘记上学时的学习用品? 汉语拼音字母表
一、教学要求:
1.读出小写字母的呼读音,认识字母表中v的读音,记住小写字母的顺序。
2.对照小写字母,认识大写字母,能认读。
3.在记住小写字母顺序的基础上,记住大写字母的顺序。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大小写字母。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具准备:小黑板、字母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大、小写字母。
教学要求:A类:能按顺序读字母表,认识大小写字母,掌握书写方法。
BC类:正确跟读。
教学重难点:认识大小写字母,掌握书写方法。教具准备:小黑板、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从已经掌握的知识导入:
1.复习汉语拼音字母,复习汉语拼音字母歌。2.出示字母表,二、认读大小写字母。第二课时
一、按顺序认读字母表。
二、反顺序认读字母表。
三、点名指读字母。
四、用大小写字母,玩“找朋友”游戏。1.学生认读各自手中的大、小写字母。
2.教师出示大写字母,学生读出小写字母,并大声朗读2遍。3.学生出示大写字母,其他学生读出小写字母,并大声朗读2遍。
五、练习。1.照样子找朋友。
学生认读每个字母,再连线。2.在大写字母下面画“√”。
学生先认读,说出哪个是,哪个不是,再放手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检查。
基础练习四
教学要求:
1.复习拼音,区别前后鼻音。2.能认真辨别同音字,并能正确组词。3.会正确选用同音字填空。4.学会写意思相反的词。5.写字练习,阅读。
教学重难点:拼音、字、词;正确运用同音字。教学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比较每组带点字的音。1.认真区别并能读准前后鼻韵母,读准字音。
2.一组一组地比、练习朗读,做到能听辨发音和比较正确地读出。
二、读一读,再组词。
1.学生读音,比较音调、字形、字义。2.学生组词,教师巡视指导。
三、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1.学生认读每个同音字,理解字面上的意思。2.学生尝试填写。3.讲评。
四、照样子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1.读例子,明白进——出,它们的意思相反。
2.理解慢、冷、短的意思,启发学生想想跟什么意思相反。3.学生填写,教师讲评。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练习看图,让学生说出大概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出示相对应的句子,让学生读准、读熟练。2.引导学生边看读全文。
3.想象,让学生想想秋天到了,你还看见了什么/ 4让学生欣赏秋天的其他美景。
二、写字练习。
1.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2.分析字形结构:回、田、国、圆(全包围结构)3.在田字格中范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基础练习五
一、教学要求: 1.按要求辨别声、韵母。
2.同部首归类练习,形近字组词,巩固记忆生字的音、形。3.选字填空,看图选词填空。
二、教学重难点。选字词填空。
三、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四、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1——2题。
教学要求:归类练习,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下面的字,按要求写进方格。Mang
yao
shang
chang
忙要商场
Yan
pang
yong
ya
眼旁用芽 声母是y的字: 韵母是ang的字:(1)多种形式朗读生字。(2)指导分类。
二、部首相同的字写在一起。沙眼住看景睛汗早体温 亻氵 日目
(1)引导学生逐个读出字音,看清字形。(2)说出部首名称。(3)按要求分类。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3.4题。
教学要求:通过形近字组词,同音字的选择填空,进一步引导学生区别字形,理解字义。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开()住()外()井()往()处()
(1)引导学生比较每组字的异同。2.读一读。3.引导口头组词。4.指名扮演。5.集体评议。
6.练一练:睛()眼()谁()清()很()推()
二、选字填空,再读一读。丰风
(1)今年的棉花又()收了。(2)外面的()很大。辛新
(1)沙沙穿了一件()毛衣。(2)爸爸打鱼()苦。A、读题,了解题目要求。B指导学生比较字义:丰风新辛 C 读句子
D根据前后意思填写适当的字。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底5.6.题。
教学要求:会看图选词填空及写字练习。教学重难点:看图口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看图,选词填空。1.引导学生看图。2.针对填空的内容提问。(1)这是什么?(2)哥哥怎么样看书?(3)小华在干什么?(4)解放军戴着什么? 3.根据生口述填空。写字一口井军帽专心 这是。哥哥看书很。小华在。解放军戴着。4.齐读。
二、写字,注意把左窄右宽的字写端正。1.读题,理解题目要求。2.指导观察左边的字。3.指导书写。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阅读
教学要求:会读一篇小诗文。教学重难点:会看图,了解诗的大意。教学教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交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指导看图。1.认识向日葵。
(1)根扎在泥土里,杆子长得很高。(2)春天播种。
(3)夏天长出了圆盘,开出了黄花。(4)秋天成熟。2.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自信,欢快的语气语调。
基础练习六
教学要求:
1.复习拼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2.按部首归类,帮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特征,记住字形。3.会正确运用量词选词填空。
4.会根据图意区别运用“他”“她”“它“。5.写字练习,阅读。
教学重难点:拼音、字、词;正确运用量词及代词。教学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1.2.题。教学要求: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读下面的字,再按要求归类 照岁收村重称早算 声母是zh ch sh 的: 声母是z c
s 的: 1.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2.读读字音。(重点训练平舌音,翘舌音的发音技能。)3.在横线上写上汉字。(不写拼音)
二、读一读,注意读准带点字的音。
bang
nian
jing
cao
帮助新年眼睛操场
pang
lian
qing
zao 旁边洗脸晴天早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3.4.题
教学要求:练习按部首归类及正确运用量词填空。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在一起。笔别答彩割算照刻热影 刂
灬
彡
竹
1.读读字音,说出每个字的部首名称。2.分别写在横线上。
3.巩固练习: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在一起。接堆汗晒滴操地找晴没 城报场汽明 土:
扌:
日:
氵:
二、选词填空,再读一读。本位口粒面滴
一()米一()书一()汗 一()叔叔一()井一()红旗 1.指导学生读量词。2.结合学过的课文内容填空。3.读词语。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5.6.题。
教学要求:会根据图意区别运用“她”“他”“它”练习把左中右结构的字写端正。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看图选词填空,再回答问题。1.组织学生复习“她”“他”“它”的字义。2.指导看图,练习选词填空。“她”“他”“它”()在干什么?()在做什么?()是什么动物? 3.口头回答。
她在喂鸡。他在做游戏。它是长颈鹿。4.个别指导。
二、写字练习。
1.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2.分析字形结构:啊脚村游(左中右结构)3.在田字格中范写。4.学生练习书写。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
教学要求:学会读儿歌,培养阅读简单文字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看图,按图意说话。
天下了大雪,雪停了,太阳刚刚露出,小朋友在雪地里做操。
二、引导学生自己看文字试读。小朋友,起得早,一二三四做早操。不怕风雪不怕冷,天天锻炼身体好。
三、听范读。
四、连贯地读课文。
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第三课时
一、课始三分钟:
1、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集体交流。
二、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小组讨论
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文海冲浪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爬天都峰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槐乡的孩子
教学要求
⒈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⒉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⒊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课件;槐花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五、听读文章《纸船印象》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语文园地一•习作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灰雀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
散步
昂望
胸脯
一定
肯定
惹人喜爱
或者
坚定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外()步 胸()
()孩
一()
()者()是面包()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地说
()地歌唱
()/
()/
三、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2.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给文中带点词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
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4.你喜欢哪些动物呢?为什么?
我喜欢,因为它很()。小摄影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â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把仍不能弄懂的记录下来 1.全班反馈,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
2.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放牧 第五册第四课 教案 篇6
(2008-11-03 19:20:25)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4、放牧(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过程与方法:学习la do re 用八分音符时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创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教学难点:在创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草原上》
边唱边表演
师:通过唱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下
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它唱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新歌教学:
(1)初听范唱
生
活
动
听后学生回答。
(2)师:你能用动作表达一下吗?
生: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师: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吧。师生一起表演。
(3)师: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4)找出不认识的字进行识字教学 齐读歌词
(5)跟着范唱轻唱歌词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
重点:2 3 2
|1 6.|
四
梨又四 耙 罗
唱准一音多字处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仔细聆听 指名说
齐演
齐读
齐唱
指名说
齐演
注意:“啥”“哟喂”等词都是四川的土语,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地方语
言的语调和语气。(6)处理:
齐念 齐唱
再听范唱,学生听后回答:小朋友的心情为什么是喜悦的你们会不会指名说 将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7)视唱教学:
齐唱
出示
2 1| 2—| 1 2 1 | 6 —|
学生读谱视唱
指名说
其余曲调采用跟唱法学习。
3、音乐知识
(1)复习mi sol la 边唱边用手势表示 学习la
do re 手势边唱边做
(2)用手势唱准“6 1 2 3 4 5 6 ”各音的音高。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
齐唱 集体表演
开展小组比赛:教师随意指一个音点一组学生唱,看哪一组学生唱的正确率高。
(3)将6 1 2 变成不同时值的音符让学生唱如:6 —、6、6
从
而学习八分音符时值——“跑 用圆点将歌谱中的“跑”点出来。
4、编创与活动
(1)唱一唱第一组问答句,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都是由什么音符组成的?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2)教师唱第二个问句,请学生创作答句,提示:用已经学过的六个
指名说
唱名和三种节奏进行。
(3)同桌之间相互问答
指明问答,其余学生进行评价,好的予以表扬。
三、组织下课
同桌交流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反 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4、放牧(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行即兴回答创作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为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歌表演《放牛山歌》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进行即兴回答创作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学难点:进行即兴回答创作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学
生
活
动
1、聆听《小放牛》(1)导入:
师:刚才我们一起唱了一首高亢的四川儿歌,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
首河北民歌《小放牛》
A、教师出示幻灯《小放牛》曲调,教师边弹琴边唱。B、学生跟琴哼唱,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2)初听乐曲: 师设问:
A、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 B、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 听完后,学生自由回答。(3)听第一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么关系? 听完后,学生讨论回答。(4)听第二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唢呐在模仿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还是第一段主题音乐,但是速度加快)
有必要的话可以再听一边(5)听第三段音乐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设问:这段音乐在速度上又有了什么变化?情绪如何?你仿佛看到了什仔细聆听 么情景?(6)复听全曲
听完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指名说
仔细聆听
2、聆听《牧歌》
(1)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师:范唱民歌《牧歌》
学生谈感受(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师: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
学生用“LU”跟着老师唱《牧歌》曲调,唱时可以看书上的图形谱。
(2)请小朋友们听一首由民歌《牧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牧歌》。
初听音乐。
师: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听后学生回答(3)复听乐曲
师: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哪边高?哪边仔细聆听 低?
各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4)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提示:从题材、形式、风格等进行对比 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然后再回答。
三、组织下课
题材
形式
风格 板书《小放牛》 设计
《牧
歌》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4、放牧(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行即兴回答创作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为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歌表演《放牛山歌》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进行即兴回答创作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学难点: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学习歌曲(1)导入:
学
生
活
动
师:边唱歌边放牧可真愉快,这不你们看又来了两个小牧童,请小朋
友们听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他们还是放牛吗? 初听范唱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听后回答问题。
仔细聆听
(2)师:你们可知道牧笛是怎样吹的吗?那赶羊和放鹅的动作都会指名说 吧,我们一起来表演吧。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3)出示歌词,学生轻声跟唱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
重点: 5 5 6 | 2 6 5 — |
我 把
鹅
群
赶 下 河
四度音程要唱准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跟唱
连唱(4)处理
齐演
齐唱
师:他们兄弟两个在放牧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那在演唱时候会不会
唱得断开呢?(不会),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乐句之间的连贯特别是在最后两个“飘落”中间可以换气呼吸。(5)用愉快的心情连贯地演唱。
前面四句请两个学生领唱,一个扮演哥哥,一个扮演弟弟最后两句一起唱。
指名说
(6)找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表演唱,可以自己编创动作,教师做适
时的指导。
表演唱
指名表演唱,其余同学评价,好的予以表扬。
(7)视唱教学
采用听唱法进行。
齐唱
提出竞争机制:看谁记得快,对最县唱会的学生奖励“聪明星”
(8)分小组视唱、歌表演,并进行评价。
齐唱
2、听辨“6 1 2 ”
(1)师:我们来进行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灵,听得准
出示“6 1 2 ”唱一唱(2)进行听辨
集体表演
要求:当你听到弹奏的是上面一个音时请站起来,听到的是下面一个
音是坐着不动。
两条曲调分开进行
(3)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4)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以体验两个音 的高低。
三、组织下课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第五册语文教案 篇7
x靚g f? y#5 zi zh? y臁? c"Do ch#3ng
ji"^ m鑙 x鷑 zh#3o l鷑 chu醤 m韓 z?
r髇g y臁? nu#3n huo s"恘g sh? zu? ti"Dn
二、填空。(44分)
1.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8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4分)
客( ) 坏( ) 昨( ) 粉( )
容( ) 环( ) 咋( ) 份( )
3.填上合适的词语。(9分)
( 耐心地 )等待 饿 得( 发慌 )
( )奔跑 开心得( )
( )成长 冷 得( )
( )劳动 长 得( )
一( 块 )菜地 一( 口 )水井
一( )菜油 一( )白菜
一( )菜籽
4.选字填空。(9分)
幸 辛 在 再 己 已 以 渴 喝
我( )苦地走到离家很远的街上,( )运地( )那家小店里( )次找到这件玩具,买下来( )后就回家了。到家( )经很晚了,我口( )得很,就自( )倒了一杯饮料,一口气( )了个精光。
5.照样子填写。(6分)
神气极了 荡来荡去 立刻欢呼起来
极了 来 去 立刻
极了 来 去 立刻
6.填写诗句。(8分)
①写老朋友分别时难舍难分的诗句是: , 。
② 写诗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再回到自己故乡的诗句是: , 。
三、写出句子中带点字的反义词。(4分)
1.天这么晚了,你还要上哪儿? ( )
2.火车在铁路上高速行驶。 ( )
3.这时,一辆新型火车开了过来。 ( )
4.燕子南归天气转寒。 ( )
四、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请写序号)。(6分)
①d"恥 ②d"? ③h醝 ④hu醤 ⑤h鄌 ⑥h#3o
都市( ) 还有( ) 好事( )
都是( ) 还书( ) 好奇( )
五、给句子加上标点。(5分)
1.你们快过去吧( )
2.你不是开玩笑吧( )
3.我就买这支铅笔吧( )
4.开始上课了吧( )
5.举例来说吧( )我们班就从来没有人缺过课。
六、给下列句子重新排队(在括号里写序号)。(6分)
( )我生气地走了。
( )有一道题,我怎么也做不出来。
( )我要看他的答案,他怎么也不给我看。
( )小刚来到我家,给我讲明了道理。
( )我们又和好了。
( )我和小刚一起做数学作业。
七、读短文,答问题。(13分)
(一)
一个秋天的下午,忽然间,雨点落下来了。毛泽东看见毛四阿婆正在收稻谷,就连忙栓好牛,跑过去帮忙。有了他的帮助,阿婆家的稻谷没有淋着大雨,可毛泽东家的稻谷却被雨淋湿了。
1.收稻谷的事发生在(时间) ,主要讲(谁) 。(2分)
2.用“——”画出毛泽东帮助毛四阿婆收稻谷的句子。(2分)
3.这件事说明毛泽东是个 的孩子。(3分)
(二)燕子过海
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大海上航行。
我看见一群过海的燕子。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就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
1.燕子往哪儿飞?为什么要过海?(4分)
2.燕子看到船后,为什么一起落在甲板上?(2分)
八、写一篇日记。(10分)
【第五册语文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第五册期末总复习教案09-28
培智实用语文第五册05-31
第五册全册教案反思05-19
培智美工第五册教案05-31
第五册科技活动教案06-02
第五册第二课教案10-28
岭南版第五册美术教案05-17
小学语文第五册册教材的教学要求06-18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课《灰雀》教学设计08-25
新标准三起第五册第八模块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