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处岗位职责(通用12篇)
后勤处岗位职责 篇1
后勤处职员岗位职责
1.负责全校教学用品、实验器材、劳保用品、生活用品等物资的采购工作。
2.努力学习业务知识、随时掌握市场信息,购物时要求准确、经济、实用、优质。
3.在工作中,既要广开货源,争取各方协作,又要遵纪守法,按照原则办事,一切物品需经领导批准后方可购买。4.按财务制度及时报帐,手续齐全,不拖、不压。5.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服从分工。6.保持工作场所卫生整洁。
7.如遇需外勤人员在岗的临时活动或突发事件,必须坚守岗位。(节假日必须及时到岗)
8.协助后勤处主任做好其他工作。
后勤处岗位职责 篇2
(一) 高校后勤财务岗位报告制度提出背景
近年来,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 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与此同时,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 传统的后勤财务工作在内涵和外延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其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变得复杂而多变, 要求提供更好、更快、更准的财会信息, 并实时、顺畅地传递给决策层。这些都促使高校后勤财务岗位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积极应对岗位竞争, 实现高校后勤财务工作有序、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 要求后勤财务岗位建立岗位工作报告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二) 高校后勤财务岗位报告制度实施意义
高校后勤是指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及师生生活提供各种条件保障的有形产品生产和无形产品提供的生产经营活动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总称。高校后勤包括教学后勤、科研后勤和生活后勤等方面, 其服务范围包括能源、交通、设备、房产、维修、绿化、伙食、通讯、文具、家具、医疗、卫生、招待、托幼等。高校后勤自社会化改革以来, 后勤服务部门大多数被定性为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 但又需要实行企业化管理。而企业化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推进岗位管理。深化高校后勤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就必然要改革旧的管理模式, 实行与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中, 实施后勤财务岗位工作报告制度, 有利于促进学校后勤财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有利于强化财务岗位要求, 明确财务岗位职责;有利于实时反映高校后勤整体财务运行状况;有利于及时提供财务决策, 确保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
二、高校后勤财务岗位工作报告制度体系
(一) 工作报告制度形式
高校后勤财务岗位工作报告是为了加强高校后勤内部财务管理而建立的一种财务信息工作报告制度, 是高校后勤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管理层进行财务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是衡量高校后勤财务内部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财务岗位工作报告制度体系如图1所示。依据高校后勤财务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情况、学校实际环境、后勤服务部门性质、以及高校后勤财务岗位设置的特殊性, 主要有以下几种工作报告制度:财务岗位工作日志、财务岗位月工作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及分析、其他财务工作事项的报告。通常, 财务人员的报告形式, 主要局限在财务报表及财务报告分析的层面上, 而本文设计的工作报告体系要求更加全面, 体现的财务事项更加具体, 会计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 这也要求高校后勤财务岗位工作人员应迅速提升综合素质。
(二) 工作报告制度内容具体有以下内容:
(1) 岗位工作日志。指财务岗位工作人员依据岗位职责及岗位要求, 记录和总结每工作日出勤情况;办理重要的财务事项情况;工作的体会、思路;工作的计划、小结等。
(2) 岗位月工作报告。指财务岗位工作人员依据所在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 每个月撰写个人财务工作报告, 反映本岗位每个月的实际财务工作情况。报告内容必须如实体现如下项目, 并对有关项目进行必要的说明:各项收入是否全部足额、及时入账;现金管理是否存在超库存、白条抵库情况;资金支付是否执行了相应的审批制度, 审批手续是否齐全;使用的票据是否在财务部门备案;是否按期、如实报送各类财务报表;是否按期核实账款及票款, 有无账款、票款不符现象;有无违反财经纪律事项;其他需要报告的财务工作事项。
(3) 财务会计报告及分析。指会计岗位人员依据有关财务数据和其他有关信息, 采用财务分析理论及财务分析的专门方法, 按季度出具的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分析相关收入、支出结构和变动因素及前景预测的分析报告, 以控制财务活动运行、促进学校后勤部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包含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报告分析两部分内容, 其中财务会计报告包含各类财务报表、附注及说明。
(4) 其他财务工作事项报告。指在工作中发现的存在弊端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请示的问题等, 以书面形式向有关领导提交的工作报告。
(三) 工作报告制度规范具体如下:
(1) 后勤财务岗位工作人员每个工作日须认真填写财务岗位工作日志, 记录和总结相应的财务工作事项;对所核算部门发生的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等非正常情况要重点记录、说明。
(2) 相关财务岗位工作人员应按季度出具财务会计报告及会计报告分析, 并于每季度的下一个月底前报送学校后勤财务主管部门。
(3) 其他财务工作事项的报告依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而定, 可随时向后勤部门的相关领导报告, 阐述内容须清晰、明确。
(4) 后勤财务部门可对工作报告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同时, 工作报告必须妥善保管, 严禁将内容随意泄露。
以上从工作报告制度的形式、内容、规范上阐述了高校后勤财务岗位工作报告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 随着岗位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 这一制度体系需要结合变化情况逐步加以完善。需要说明的是, 工作报告制度是高校后勤工作的一项内部管理措施, 所反映的内容最好只局限在后勤财务部门及直接相关部门的相关责任人范围内。
三、高校后勤财务岗位工作报告制度运行分析
(一) 工作报告制度完成情况
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后勤财务岗位工作报告制度实施情况为例来说明其具体实践运行情况。2008年8月, 该校开展了后勤集团财务岗位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的调研工作, 涉及到了28个后勤财务岗位, 9个后勤下辖部门。结果发现, 在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期间, 该校后勤集团各财务岗位工作人员认真执行了该校《后勤集团财务岗位工作报告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财务岗位工作人员如期完成了各项工作报告, 向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128份, 递交财务会计报告及分析7份;向学校后勤所辖相关部门提供《XX部门财务状况表》268份;28个财务岗位推行了岗位工作日志填写制度, 形成28册财务岗位工作日志;向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递交了11份其他财务事项工作报告, 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5条。但是, 工作报告完成的质量因人而异, 个别财务岗位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记录不够详实, 对工作报告的形式和内容不能理解, 需要进一步适应。
工作报告制度完成情况如图2所示:
(二) 完成情况分析
调研中, 该校对28个财务岗位进行了分级测评, 各级别的标准分别为:A级:能够按照规定认真完成工作报告内容, 提出合理化建议;B级:按时完成工作报告, 达到基本要求;C级:工作报告严重缺少或记录内容不清晰、不明确、不规范。结果在28个财务岗位中, 评为A等级 (优秀) 的人员7人, 占25%;B级 (合格) 为14人, 占50%;C级 (不合格) 为7人, 占25%。评价情况如图3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 不合格的比例占到了四分之一, 比例较大, 可见财务岗位工作报告制度的执行效果还有待提高。尤应指出的是, 对工作报告制度完成不够认真的财务岗位人员, 分布在后勤部门下辖的各独立核算经营部门, 在这些部门中, 财务岗位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薄弱、岗位素质不强、工作强度不均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对工作报告制度执行不力。显示出后勤部门应对财务岗位人员加大监管和培训力度。
但上述工作报告的完成, 为提高该校后勤财务管理水平, 实时反映后勤财务工作状况还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基本实现了及时、准确、实时地向学校和有关领导提供后勤财务状况信息的目标, 尤其是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其他事项工作报告等一些非常规的工作报告, 反映及时, 信息可靠, 在效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问题。
(三) 几点启示
本文提出了高校后勤财务岗位管理过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 详细阐述了“财务岗位工作报告制度”, 强调的是“多样式的工作报告”, 而非单一形式的财务会计报告, 在工作中形成了制度体系。通过分析高校后勤财务岗位工作报告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 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该制度加强了财务岗位管理, 为上级决策提供了实时的财务信息, 促进了高校后勤财务工作的发展, 强化了高校后勤财务岗位管理, 提高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及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2) 该报告体系的月工作总结和工作日志只记录了当期完成的工作, 而没有反映出工作上的思路、总结性的内容, 应加强工作报告撰写的指导, 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
(3) 该制度整体构架上仍缺少规范的考核、测评机制, 下一步应加强对财务岗位工作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 并对执行情况做好监督、检查、反馈工作, 将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年终个人考核管理。
(4) 该制度在今后的执行中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许军林:《高等学校岗位管理研究》,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后勤处处长职责3 篇3
1、在学校党委和主管院长的领导下,主持后勤管理处全面工作。
2、负责编制校园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经费预算计划,检查督促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3、抓好后勤管理处职工的自身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服务意识,调动全处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后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行政决议,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负责审核后勤预算内经费(维修费、水费、电费、供暖费等)和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在职责范围内,严格审查后勤预算内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代表学校行使甲方职能,与后勤服务总公司或其它社会服务实体签订各类服务协议,对后勤服务总公司或其它社会服务实体的后勤服务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微观监督,对所提供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服务质量依据合同或协议进行审核、监督和管理。
7、负责维修改造项目的论证、立项、预算和施工队伍、施工方案的选定及质量检查、工程验收、工程建档、3万元以下的工程预决算的审查等项工作。
8、负责基建项目设计方案拟订、图纸审查、工程预算、前期手续办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招标组织和施工检查、工程验收及决算报审工作。
9、负责落实国家、省及学校公房改革、调整和管理工作。
10、负责学校爱卫会、绿委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11、负责协调后勤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校内各部门的关系。
12、负责本处的廉政建设等工作。
13、负责做好后勤处职工的年度考核工作。
14、除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外,遇重大事件和问题,要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
1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岗位职责
1、协助处长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当好处长的参谋和助手。
2、在主管校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学校劳动服务公司的全面工作,分管劳动服务公司办公室。
3、协助处长分管服务监管科工作。
4、协助处长组织职工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开展职工道德教育,提高素质,自觉搞好后勤工作。
5、协助处长编制校园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检查督促工作任务的落实。
6、协助处长抓好爱卫会、绿委会和校园管理工作,提出校园绿化规划,并组织实施。
7、协助处长做好后勤预算内经费(维修费、水费、电费、供暖费等)和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工作,提出分管工作的年度预算。
8、协助处长做好对后勤服务总公司或其它社会服务实体在后勤服务方面的监督和管理,提出相应的后勤服务管理目标。
9、协助处长协调后勤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校内各部门的关系。
后勤人员岗位职责 篇4
㈠食堂职工
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保证教职工吃饱、吃好。
2.建立有各方面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参加的伙食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实行民主化管理,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3.经常变换饭菜花样,保证饭菜色、香、味俱全,且营养丰富。
4.保持食堂厨房、库房等环境卫生,健全严格的清洗、消毒、隔离等卫生清洁制度,彻底清除苍蝇、老鼠、蚊子、蟑螂等。餐具应经常消毒,垃圾要及时处理,确保食卫生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
6.定期公布当月的伙食帐,做到公开、透明,随时接受查询。㈡清洁工人
1.厕所卫生:各楼卫生间每天冲洗三次,三天用洗厕精冲洗、擦一次。特殊情况要清洗多次。经常喷射药物洗擦,保持坑道流畅、无污物、无臭水、虫。
2.每天做好各行政办公室卫生工作,各层楼走廊、通道、楼梯保持无纸屑、沙粒、杂物。垃圾桶要经常清洗。
3.做好周围环境卫生,学校前后场地、花园、花坛、道路、教师宿舍走廊,保持无纸屑、枯枝叶、胶袋及垃圾。
4.学校范围的沟渠保持畅通,无积水和其它杂物。
5.做好清洁保洁用具、设施的保养及保管工作,尽量延长其使用期。
6.要节约用水,冲水器要定时关闭,适度使用。用水设施如有损坏,要及时报告总务处,以便及早维修或更换。
7.协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各种思想教育。以形成“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风气。
㈢打字员
1.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打字、复印、校对的内容力求正确无误,格式要规范处理,不能携带出室,内容不得外泄。
3.保持保量完成打印,校对任务。
4.要了解两机的基本性能。操作熟练,能排除一般故障。5.无事不离岗。保持两机清洁和打印室的卫生工作。6.及时完成校长室、教导处下发的打印任务。
7.学校如有重要的突击任务,必须赶印,加班加点也要如期完成任务。8.不得复印、打印与学校和教学无关的私人文件。㈣保卫人员
1.做好学校保卫工作,非本校人员进校必须登记或询问,无关人员不得允许其进校。
2.晚上和节假日对教学楼,实验楼,操场进行巡逻检查。
3.负责收发信件和送、取文件通知等,其中对收到的挂号信、包裹单、汇款单,都要登记。送交时必须有收件人签名。电报要及时交给收报人。4.做好保卫工作,校门要按规定时间开、关。开、关校门时要走到校门边,确保校门两边没有人时才能开、关校门。有外来车辆进入校园,要站在校门边开、关校门,以免发生事故。
5.对外来人员要主动询问,热情接待,注意礼貌。如有不法分子进入学校捣乱、破坏,及时报告公安派出所。
6.负责打扫值班室、校门口卫生,保持环境优美。
7.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全面巡视检查学校课室、办公室等门窗、电灯、风扇、水阀有无关好,如果发现未关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及时向总务主任汇报。
8.对爬围墙入校的学生或其他人员,要给予教育,尽职尽责地及时制止校内发生斗殴事件。
后勤管理岗位职责 篇5
1、负责职工食堂的正常运转,对食堂费用做出合理控制。不断提升菜品质量,定期询问项目员工对就餐质与量的要求,持续改进;
2、负责员工就餐的卫生管理工作。严抓食堂卫生管理,以确保员工就餐的安全;
3、负责项目内部治安管理工作。维护内部治安秩序,搞好治安综合治理,预防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保护项目财产的安全,确保各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
4、负责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建立以防火、防盗、防灾害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保卫责任制,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和责任落实;
5、严格门卫登记制度。一切进出项目的物资,严格门卫检查、验证,物证相符方能进出,凡无证或证物不符门卫有权扣留,并报相关部门查处;
6、建立和完善后勤岗位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7、负责项目办公用品的计划、采购、领用、保管、结算和成本控制管理以及相关办公设备的维修维护。
8、负责工人生活区宿舍分配、卫生检查、防火、防盗、治安检查管理;
后勤处岗位职责 篇6
1 医院后勤人员的素质现状
后勤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技术水平、专业技能等。目前大部分医院后勤人员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思想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后勤职工成份复杂, 有正式工、外聘工、土地工、农民工等。其中大部分人员缺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学习, 缺乏对后勤事业的认同三感。在思想素质、职业意识、敬业精神等方面离医院后勤改革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1.2 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整体文化程度较低
后勤职工中文化水平差距很大, 学历层次高低不一。文化程度较低的占大部分, 有许多是“写不到”的职工。从笔者几个医院情况来看, 小学、初中生占到后勤人员的50%之多, 中专生、高中生占到不足20%。虽然后勤主要从事餐饮、环卫、保洁、绿化和水电维修等工作。这些工作对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低, 但随着医院后勤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后勤优质服务的需求与各种不同病人打交道越来越多, 而服务对后勤人员的文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低文化程度占大部分结构比例的后勤主体是远远不能适应医院后勤改革发展的要求。
1.3 技术能力缺乏
从后勤工作的特性来看, 有物业管理、市场营销、水电保障、基建维修、餐饮服务等岗位。这些岗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缺少专业技术就是“做不到”, “做不到”的后勤人员就从事不了这部分工作。在后勤社会化转制过程中, 基本上是原班人马分流到后勤, 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明显短缺。许多技术岗位的人员多是滥竽充数, 从而整个后勤服务水平受到极大限制。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是后勤急需解决的问题, 也是后勤服务质量的保证。
1.4 年龄结构老化
医院后勤聘用人员大部分从事的是服务工作, 工作辛苦、劳动强度大, 且又脏又累, 工资不高。年轻的不愿干, 年高的干不来, 医院后勤招工的过程中只好降低年龄要求, 其结构比例大多是20岁至30岁段占15%, 30岁至40岁的占25%, 40岁以上的占60%。后勤人员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 服务部门出现了“用工荒”, 处在“青黄不接”。
综上所述, 医院后勤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 已经严重影响医院服务质量, 提高后勤人员素质已是当务之急。
2 提高后勤人员素质的途径
2.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中层管理干部
后勤中层管理干部是管理人员的核心, 他们既是领导者, 又是执行者, 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在后勤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要提高整个后勤人员素质, 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中层管理干部。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干部必须要具备: (1) 较高的思想素质。做到以身作则, 任劳任怨, 廉洁奉公, 为人诚恳, 办事公平, 遇事不推托,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2) 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中层干部是一个部门的管理者, 也是目标任务的执行者。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 能够尽快地完成目标工作任务, 在工作上起带头作用, 能够激发部门职工的创造力。 (3) 要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医院后勤实行的是半企业化管理, 在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中, 要求我们的经营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头脑, 要利用医院有限资源提供优质的服务,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2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
发展生产率, 人是第一要素,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旧的人事管理体制是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一道壁垒, 它与后勤的社会化改革是不相符的。因此, 我们要更新观念, 下大力气改革医院后勤人事体制中与之不相应的东西。要淡化身份管理, 强化岗位管理, 建立“员工能进能出, 干部能上能下”“能者上, 庸者下, 平者让”的用人环境, 在医院后勤推行“全员竞聘上岗”。通过竞聘将后勤岗位中“年迈, 低素质, 缺技术”的人员实行离岗退岗和待岗学习或提前退休, 解决医院后勤上的“软, 懒, 散”等问题, 选拔一批有文化, 有能力, 有特长的人才充实到后勤的各个岗位。
2.3 以人为本, 建立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
人的潜力是具大的, 用科学的方法可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 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后勤优质服务而自觉努力工作, 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 根据后勤人员的不同类型, 不同文化素质, 采用不同的激励形式。要打破“正式工”和“聘用工”的差别, 建立起以岗定薪, “按劳取酬, 优劳优酬”的劳动分配制度, 建立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首先, 要切实维护后勤职工 (特别是聘用人员) 的合法权益, 解决后顾之忧。要严格按新的劳动合同法签订聘用合同, 执行劳动合同制度, 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其次, 建立科学的目标绩效管理机制, 为后勤人员确立适当的服务指标、经济指标、绩效指标, 诱发他们的动机和行为, 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2.4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逐步提高后勤职工的整体素质
后勤职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后勤的生存与发展, 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提高整个后勤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就要下大力气加强后勤职工的培训, 建立起完美的培训机制, 制订系统的培训规划, 使后勤职工都有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可以使没有技术者掌握技术, 有技术者更熟练掌握技术。这既是医院后勤发展的需求, 也是职工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对后勤职工的培训可以采取岗位培训和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 使后勤职工都能尽快地掌握一技之长, 成为一支有文化、有素质、有技术的生力军。
2.6 积极构建后勤企业文化, 谋求后勤和谐发展
医院后勤企业文化是医院后勤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院后勤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有凝聚作用、感召作用和导向作用, 它能把企业成员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因此,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 创建企业文化。通过政治上的关怀, 生活上的关心, 文化上的认同, 能够增强后勤职工, 特别是聘用工的归属感, 让他们有“主人翁”的意识。
提高医院后勤人员的素质是医院后勤改革发展的需要, 也是职工个人所需, 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 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只要我们以人为本, 站在医院后勤发展的角度去真正重视, 后勤人员的素质会随着医院的发展不断提高, 后勤企业也会不断前进。S
摘要:医院后勤队伍素质决定了后勤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要进一步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就要努力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
后勤助理岗位职责 篇7
后勤助理
一、在后勤总管领导下开展后勤服务的各项辅助工作;
二、在后勤总管领导下执行和完善员工宿舍管理、公司各厂区安全检查、卫生监督、后勤保障等后勤管理制度;
三、做好上传下达,沟通协调,跟进等事项工作;及时处理、跟踪突发事件,上报各部门后勤工作中存在问题;
四、负责执行公司员工宿舍和田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给后勤总管;
五、根据企业发展及员工建议,适时对宿舍条件提出改进建议;
六、协助后勤主管及时妥善处理员工对宿舍服务质量问题的投诉;
七、关心公司,立足本职,全面认可公司企业人文化并带头执行,协助部门主管为其他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后勤配套服务;
后勤主管岗位职责 篇8
2.参与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协助公司内部企业文化践行、落实,协助企业形象的外部宣传工作;
3.负责公司内部环境营造,活化公司工作氛围,负责公司员工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参与公司各类大型活动,提供必要的协助,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和有效落实;
4.负责公司内外环境管理,包括办公场所分配、办公场所整体布置、绿化、清洁及维护,保证办公场所的水、电、空调、电话等设施完好;
5.负责公司保安和消防工作,确保公司财产及员工安全,定期组织检查公司消防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
6.进行总公司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如行政采购、固定资产管理、车辆调配;
7.进行总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基础设施的维护和部署;
后勤处岗位职责 篇9
关键词:生态文化,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
全国高校后勤社会改革经历了10个年头, 高校后勤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 “后勤生态文化”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后勤发展的方向, 也是高校后勤实现可持续发展, 构建绿色节能型后勤的重要前提。
1 后勤生态文化的内涵
所谓生态化是指把生态学的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 用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去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 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后勤生态化是以生态学原理为价值取向形成的一种新理念, 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校后勤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后勤自身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生态文化基因。从老庄“道法自然, 返朴归真”的自然主义到孔孟的“尽心知性”、“与天地参”的伦理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 具有丰富的环境意识和生态理念, 也表达了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因此, 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大力发展后勤生态文化, 使之与现代生态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成为21世纪后勤文化发展的主流。
后勤生态文化是指师生在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学习、生活、交往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环境与氛围的总和, 是后勤职工与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团体意识、群体形态和行为体系的反映, 是师生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产物。根据生态学原理, 结合当前高校后勤发展现状, 笔者将后勤生态文化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生命表征:生态后勤具有个性生命力旺盛, 成长性好, 适应能力强, 能快速应对变化和挑战的生命表征, 顺利化解危机,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2) 发展目标:生态后勤根本目标是实现后勤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3) 遵循规律:生态后勤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又要遵循生态规律。
(4) 发展内容:后勤集团经营理念的生态化、行为的生态化、企业组织生态化;后勤文化生态化;校园环境生态化。
(5) 建构能力:后勤经济实体生的发展需要建构战略思维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价值创新能力、动态平衡能力、持续发展能力。
(6) 形成条件、途径:通过延伸、掌控构建生态圈, 注重后勤服务于管理各环节的协同聚合效应;注重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协同;深化“师生是上帝”理念,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高校后勤生态文化的构建将会使后勤经济实体更具竞争力, 后勤管理与服务的生态化取向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2 构建和谐高校后勤生态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
文化的转变必然引发高校后勤管理服务观念的变革。处于变革中的高校后勤, 不可回避地面临全新的文化选择。因此, 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推动后勤文化建设, 构建物质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和信息文化等生态因子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 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互交融的后勤文化, 是高校后勤获得可持续发展生命力的必然选择。
2.1 增强后勤经济实体的生态责任意识
建设后勤生态文化, 后勤企业能否切实履行生态责任至关重要。其一, 加强生态责任教育, 确立以生态责任为基础的后勤企业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 通过“低碳校园”、“生态校园”、“节能减排等系列活动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和进行环境危机、事故教育, 唤起后勤员工树立一种新的观念, 这就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在履行好自己经济职责的同时, 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其二, 确立后勤经济实体生态道德, 明确后勤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企业利益导向上, 高校后勤企业要按照生态道德的基本要求来确定企业的利益取向, 形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企业价值观。其三, 完善生态企业理念, 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 各高校后勤企业把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建设“低碳校园”、“绿色校园”则使“以人为本”有了全新的诠释, 使广大师生能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后勤企业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的实实在在的新探索、新成就, 履行生态责任, 是真正地践行“以人为本”。
2.2 着力建设生态化校园, 改善校园人文环境
生态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将生态文化理念溶入校园环境的建设中, 生态环境的优化, 能为人提供感觉刺激, 给人一种有生命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 从而实现其最大的生态功能。因此, 大学校园环境的塑造应按照花园式文明校园、师生迸发新思想的“畅想园”和塑造青年学子健康人格的乐园的标准, 塑造一个环境优美、格调高雅、人文与自然和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现代化大学校园, 充分赋予校园内包括楼堂馆所、花草树木等在内的建筑、设施和环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现出现代大学的科学、文明与进步,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之功能。同时, 加强校园绿化建设, 强化校园绿化的生态意识。校园绿化要实行校园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加强校园各绿化区域之间的连通性, 根据校园区域的功能特点尽量实行乔、灌、草立体配置, 丰富物种多样性。校园的绿化应以回归自然的手法, 尽量避免树种单一, 层次简单, 景观单调的状况, 丰富绿化植物的多元化和优质化, 形成多种动植物共生的生态环境, 发挥校园森林群落的最大生态效益。
2.3 构建科学规范的后勤服务与管理生态
当前的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上, 更多强调的是师生的服从、强调执行, 对此师生难以做到真正的心理认同和行动接受。其实, 后勤制度文化是后勤规章制度在长期运行中的文化积淀, 直接关系到高校后勤是否处于一个理性、有序、和谐的运行状态。服务与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种文化, 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后勤生态文化的构建, 其管理理念应以“和谐均衡”为价值观, 以“以人为本”为信仰, 以“科学的组织、合理的制度”为载体, 以“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为工具, 以“恰当的人文关怀”为语言, 构建一个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规章健全、管理高效的生态管理体系。
2.4 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后勤生态文化发展
高校及后勤企业要为低碳环保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后勤企业在高校的独到优势决定了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 更好更快地与高校的环保、低碳科研技术成果相融合, 加强环保技术的开发、推广, 积极投身低碳产业发展, 为高校和地方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高校后勤摆脱长期以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缺乏跨越式发展”困境的一个重要契机。后勤企业可以在水、电、气等各方面加强节能环保建设, 淘汰落后的高耗能设施设备, 采用清洁、节能的低碳设备, 构建“校园微循环经济体”, 实现较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5 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
1970年4月22日, 美国有2000万群众参加了环保游行, 这一天被称为“地球日”并得到永久性纪念, 这就是公众参与环保运动的开端。环境保护不是某一个部门和某一个人的责任, 环境保护是重要的公共事务, 是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公众的参与与监督至关重要, 发动师生广泛地参与和监督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后勤可以依托“校园低碳行动”、“节约型校园建设”等各种活动为载体, 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积极引导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和监督。
参考文献
[1]李承宗.科学发展观中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7 (1)
[2]高建民.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J].系统辨证学学报, 2005 (3)
[3]程勉中.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管理机制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3)
[4]林莉.论生态文化与大学校园新文化构建[J].教育与现代化, 2002 (3)
[5]高永蓉.生态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生态建设[J].当代青年研究, 2006 (8)
后勤处岗位职责 篇10
一、高校后勤改革的内在困境
高校后勤改革涉及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改革。我国的国企改革尚被誉为“世纪难题”, 社会上更有评论说, 大学是最后的国有企业, 尚待改革之列, 而我国的历次改革都未涉及高校。可见大学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困难的一种, 在这一方面, 即使对于所谓“教育先进国家”的美国也是如此。美国一位学者就曾指出:美国教育的历史就像是堆满无数废弃的改革报告的海滩, 而那些号称最有革命性的改革往往也最令人失望。那么作为高校的后勤部门, 其改革也是步履蹒跚, 难以取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在于改革的本身涉及了某种困境, 而任何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困境, 找出相应的出路, 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意见》明确了高校后勤改革的目标和具体步骤, 要求“从2000年起, 用3年左右的时间, 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 建立起中国特色, 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分两步实施:第一步, 到2000年底, 所有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源及操作运行, 都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 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学校后勤服务实体。第二步, 从2000年底到2002年底前后, 在高等学校后勤系统规范分离的基础上,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合适的范围内, 组建跨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集团。可见, 在国家预设的改革动作中, 将“所有学校的后勤服务经营人员, 都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为改革的最终目的, 而“组建跨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集团”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最终载体, 这也可以说就是高校后勤改革的理念。说到这里我们还可以想到, 历史上有不少“同财共居”的封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到了晚期都会面临“分家”。而这种分家总是同矛盾相伴而生的。但是这种矛盾的尖锐化往往不是因为“要不要分家”, 而是由于“如何分家”的争执。而分家是否公平往往对该家族此后的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公平的分家可以在“亲兄弟, 明算账”的和谐气氛中达成个体的独立和家族的凝聚力的统一, 使分家后的家庭继续保持活力。而分家不公则引发利益冲突, 造成两败俱伤, 甚至引发诉讼, 直接影响家庭的发展。同一个人按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他可能支持分家, 而在相反的方式下他可能坚决反对分家, 个人如此, 单位部门亦是如此。
我国现行的高等院校绝大多数都是政府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投资设立的, 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它所承担的社会功能, 主要是通过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来具体实现。我国的历次改革, 对高校却毫无关系, 他们是“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船”。自己不理, 也无人过问, 好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世外桃源。尽管日子也不是十分好过, 但尚可得过且过。政府机构改革, 那是机关的事, 和高校没有直接的关系, 自可求得清闲, 安然无恙。精简、分流, 都与自己无关。在整个改革过程中, 高校成为一个狭缝, 一片中间地带, 似进仙境。严格地说, 我国的高校没有经历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只不过是一个旁观者。实际上, 已经成为改革的死角。因此, 按前边《意见》所说的将“所有学校的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源及操作运行, 都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 同大家庭中的分家并无本质的区别。这个“分家”不但是仅分家中的财产, 而且要将后勤人员从这个家庭中“剥离”出去, 连身份都不准保留。在现实中, 学校同后勤部门像是一种“父与子”的关系, 高校行政人员同后勤管理人员并无严格的区分, 只是工作岗位不同而已。因此这种关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很难做到一刀两断。
一般意义上来说, 后勤部门的员工 (学校编制) 同高校的教师、行政人员, 在法律上享有同等地位、同等待遇。在改革中, 如果后勤部门同学校在体制上“分家”, 完全推向市场, 不再享有原先的待遇, 在当前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前提下, 这种“分家”的合法性有多大?成功率有多大?都是个未知数。但学校或政府承担的改革风险却相当大。因此, 在政府下发的关于高校后勤改革文件中都可见到此类的信号传递。如很多政策处于矛盾之中, 文件规定摸棱两可的较多, 后面的文件否定前面的文件等。而“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就是典型的中庸之道。因为谁都明白只有后勤职工真心参与改革, 改革才会有真正的动力, 才会取得成功。后勤改革要真正落到实处, 没有后勤职工的积极主动的热情是不可能的, 对于后勤职工来说, 他们是后勤改革的直接承受者、参与者。因此, 有的高校后勤改革步子大一些, 有的小一些, 有的甚至原地未动, 改革多年来一直处于踌躇不前的境地。1999年底国家六部委的《意见》虽然明确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和步骤, 却未充分考虑到我国现行体制上存在障碍和改革的困境, 使改革未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范围内实现, 其原因不能不说同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仅以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二、高校后勤改革的外在条件缺失 (外在困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同其他改革一样, 不但需要内在的动力和内在的需要, 还要有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环境的支持。如果社会环境不理想, 甚至环境相对恶化, 改革就很难成功。从大的方面看, 国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可谓不重视, 从1999—2002年先后在上海、武汉、西安等地, 召开四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都亲临会议, 并作了重要讲话 (第四次会议是电视电话会议) 。1999年底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高校后勤改革工作会议上,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高校后勤工作必须彻底改革, 不改革没有出路, 不社会化没有前途。”这就是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然选择, 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或创新的过程。但是, 就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而言, 存在着诸多市场缺陷和制度缺失。所以我国高校后勤经过近9年 (1999-2008) 的社会化改革, 至今仍然步履蹒跚, 效果不明显, 原因之一就是改革的环境仍不理想, 尤其法律环境的欠缺, 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已经从理论上确立了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国家整体经济向完全的市场经济过渡的情况下, 高校后勤改革实现社会化, 就是要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商品经济, 它由千千万万个市场主体组成, 各市场主体必须通过其它主体建立自愿、真实、平等的契约关系, 缔结具有法律效力的市场契约, 才能获得正当的经济利益, 也才能保持自身的发展、壮大。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也是公平经济。高校后勤既然是社会化改革, 就应在法律的约束下, 按照市场法则和教育规律, 实现自身的改革。这就是笔者要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外在困境 (法制的缺失) , 缺少法律环境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支持。所谓环境是指事物周围的情况和条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各种事物和现象无不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当然也不例外。法律环境具有以下两层涵义:其一是指法律所处的环境, 亦可称法律生存发展的环境。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这种意义上所理解的法律环境是指制约和影响法的生成、实施、发展等的各种因素或条件;其二是指社会所处的法律环境, 即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的、体现法律发展状况与水平的各种因素或条件。前者制约后者, 如果法律没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社会就很难有一个好的法制状况;后者又影响前者, 如果社会没有一个好的法制状况, 再好的法律也得不到有效的实施。法律所处的环境与社会所处的法律环境两者是一种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我国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缺乏明确的法律 (政策) 支持, 1999年六部委的《意见》只是给了改革的一个启蒙思路, 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则。时至今日 (已9年) 高校后勤改革在劳动、人事、工商、税务、物价、金融及国有资产管理、改制后的企业性质等方面, 都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目前对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目标的政策、法规很少, 改革是先游戏, 无规则。改革后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性质都难以保证, 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阻碍或延缓了社会化的步伐。所以, 高校后勤社会化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用法治取代人治。缺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具体法规, 已成为制约高校后勤改革的最重要因素。笔者也希望政府能加强这方面的立法, 规范政府、高校、后勤企业、社会企业、学生等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及行为。做到改革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早就说过打破大锅饭到瓜分大饭锅的问题, 笔者认为打破大锅饭固然好, 但要瓜分大饭锅恐怕就要有相应的制度法律的保障, 到目前为止我国都没有一部国有资产法。在当前这样一个注重功利的时代, 如果缺少必要的法律环境, 改革或改革者就很难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这段距离也就不知有多长了。“我们需要基于规则的改革。我们需要意识到, 有规则的改革效率高于无规则的改革, 有规则的改革公平性高于无规则的改革。有了规则, 人们才对改革有了良好的预期, 既便于人们遵守游戏规则, 也便于人们监督游戏规则。今天的改革, 不同于二十年前或十年前的改革, 我们需要的是规则性的改革, 即使规则不对, 也需要通过规则来修改规则。”在一般意义上讲, 法律应当超前于主体的交往行为 (尽管在终极意义上, 法律永远受制于社会的经济结构) , 而不是出了问题, 才请出法律来亡羊补牢。因此,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有规则才有游戏”, 只有在法律的规范下,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才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阻碍, 依法进行。
由于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心, 比一般利益问题会更多。所以,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需要有理论上的科学性, 还应当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以及立法上的支持。其实不论是政治、经济活动都有相应的规则, 就像游戏一样, 没有规则的游戏是无法进行的, 高校后勤改革同样如此。“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这说明规则、制度的重要意义。对于一个大众型高等教育已成为现实的现代国家的高校后勤改革而言, 缺乏基本的游戏规则是危险的, 是不可想象的。在此意义上说,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的困惑和不规范行为, 应属缺少规则所致。只有在法律的规范下, 后勤服务才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阻碍, 依法经营和管理, 保证其公益性和福利性, 体现教育是国家行为。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有助于高校后勤的健康运行, 有助于高校后勤人员改革意识的提高, 有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实现。后现代理论指出, 法律走向后现代, 是为了重塑其对社会和理性的多元与开放性的追求, 使法律环境更加适合当前的现实, 这也是本文对一种理想的、有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法律环境的憧憬和希望。
三、结语
从前面内外困境的分析来看,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我们可以理解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为何改革多年而不见成效, 因为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一系列的内部与外部条件的支持才行。一个明显的事实是, 改革启动后, 无论是目标模式的选择的反复变化, 还是意识形态领域和经济理论上的多次争论, 都可以看到内在传统体制和外在环境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所产生的强烈的影响。因此,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不可能像《意见》所说三年就见改革的成效, 传统的高校后勤体制与改革仍将共存。本文辩证的分析不仅具有哲学意义, 也具有极重要的实践意义, 如将其与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必然有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走出困境的出路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2].李岚清.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第一次会议讲话[N].教育部政报, 2000 (2)
学校后勤处职责及机构设置1 篇11
后勤处职责
学校后勤处学校后勤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学校后勤保障和管理服务工作,主要职能如下:
1、根据学校的发展,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后勤工作,建立完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促进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2、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学校后勤工作计划、措施和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3、负责学校后勤队伍建设,科学合理设岗建职,抓好后勤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业务工作的学习和培训。
4、参与学校园区有关学校后勤方面重大问题的研究、讨论与决策,负责处理学校后勤日常事物性工作。
5、负责学校日常办公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发放;并制定详细的相关制度。
6、负责学校设备及办公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和维修;水、电、暖、气、网的维护、管理和维修;
7、负责编制学校各类校舍维护改造项目计划、项目立项及专项维修改造的组织实施,并负责接受已完工项目的维护和管理。
8、负责校园环境建设,有计划的组织实施校园绿化、美化,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并做好校园环境的保护工作。
9、负责校内财产维护管理工作,建立后勤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并对各类后勤突发事件进行协调处理。
10、负责学校物业管理:包括学校餐厅、超市、医务室和校园卫生等;负责对后勤管理服务中的收费范围、标准、价格、质量进行审查、监督、管理。
11、负责学校的福利保障工作,制定公平公正的福利制度及标准,负责福利物资的购买和发放。
12、及时收集整理并反馈学校各方面对后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后勤服务的质量。
13、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处室做好后勤各项工作。
洛阳动漫创意学校
后勤处机构设置(草案)
根据后勤处工作职责,后勤处需设:处长一人,副处长二人;副处长分抓下属各科室,一人抓采购供应科和设备维修科,一人抓生活保障科、基建科和体育中心。后勤处需下设五个科室:生活保障科、采购供应科、维修科、基建科和体育中心。具体各科室职责和岗位需求等如下:
一、生活保障科
学校餐厅、超市、医务室和学生公寓的监督管理工作;学校物业公司的监督工作;院领导办公物品供应工作。
二、采购供应科
学校日常用品、办公用品、福利物资的采购,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学校所有设施及用品的出、入库登记,详细记录,责任到人。
三、设备维修科
常规维修班负责学校水、电、暖、气、网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学校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包括包公桌椅、办公电脑、公寓家私、学生课桌凳床等;对于较难解决的问题及时联系相关专业单位或人员进行维修。
快捷专修班负责学校教学用电脑、网络等教学设施的专业修理,保证随时在岗,即时维修,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四、基建科
确保学校当前基建工作顺利完成,按时交工。负责编制学校各类校舍维护改造项目计划、项目立项及专项维修改造的组织实施,并负责接受已完工项目的维护和管理。
五、体育中心
负责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布置和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负责组织各级别运动会。
后勤处岗位职责 篇12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国内大部分高校后勤部门为了慢慢由学校的职能部门整改为企业,一般更名为“后勤服务集团”。高校后勤集团的财政独立核算,管理自主独立。依靠高校及周边的社会资源,采用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服务广大师生、服务集团所有职工的同时服务于社会,达到与社会的利益双赢。
二、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独有的价值观、理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的团结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内在的动力,对于增强企业的外在竞争力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企业管理层非常重视的一个工作重心。新时期,很多产业、企业不断的分解和融合都是为了提高社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从根本上说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树立、打造自身的企业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的精神食粮,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见,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在改制之后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其发展的基础。
三、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的企业文化现状
(一)集团发展历程
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是由原总务处、基建处下属各单位、学工(部)处宿舍管理科转制组建,于2001 年1 月正式挂牌成立。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而组建的,以学校后勤保障为纽带、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服务收费为特征的多个服务中心实体组成的综合性后勤服务机构。
后勤服务集团改制一般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的管理,运行机制采用财政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及自我发展的模式。集团的发展目标是逐步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后勤设施和条件,通过资源优化配置、重组和改制,不断壮大集团实力;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在充分占领学校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市场,扩展服务范围,参与社会竞争,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
集团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设有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及9 个中心。经营服务范围涉及餐饮、学生公寓管理、物业管理、校园建设、交通运输、水电供应、接待培训、物资采购、加油站及超市等。
(二)企业文化现状
1.取得成果。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利用十几年的时间打造自身的企业文化及品牌,有效做到了:(1)增强凝聚力,构建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的价值观。(2)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成功实践与验证,让所有员工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3)使集团所有员工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激励员工积极工作。(4)提高企业竞争力。历经十几年的奋斗及努力,广西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已经适应了企业间的竞争。(5)引导员工敬岗爱业。利用企业文化的熏陶不断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并培养其高尚情操,使员工产生爱企业、护企业的深厚感情。
2.存在不足。(1)受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冲击,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难以带领企业跨越式发展。(2)整合及利用社会化资源还需要加强,主要体现在多校区办学,在资源整合及利用上显得疲软。
四、打造企业文化的途径及方法
(一)完善规章制度及软件建设
1.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生存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通过规章制度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等。
2.工作与决策。推动和制约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务必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及企业的发展规划,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宣传企业经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决策。
3.规范典礼及仪式。企业在铸造品牌的企业文化时各种典礼和仪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既能推广企业理念、决策,又能有效贯彻各个方面的管理措施。如企业各类周年庆典、会议、展览以及企业内部外部节日等。
4. 树典型、立模范。谁都希望是最优秀的,都希望被认可和赞扬。通过树典型、立模范能有效落实企业管理理念,给不同层次的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及模范,并且还可以对所有的员工有切实的影响。
5.拓宽传播途径,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拓宽传播企业理念的途径,共享价值体系,积极引导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文化中,就需要建立畅通而多样化的途径,如内部网络、报刊、论坛、宣传阵地等。
(二)实施方法
1.严格执行“三会”。“三会”即晨会、夕会和定期总结。每天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前的短暂时间宣传、传播公司的价值理念、发展思路。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个年度定期召开部门或者全体的例会(总结会),形成制度,创建文化特性。
2.定期阶段性小结。定期让员工按照企业的管理理念及发展计划对照自己的行为开展工作小结和思想小结,自我评价自身的工作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相一致,同时提出企业的不足及建议。
3.拓宽宣传渠道。积极利用各种宣传载体,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显示屏、集团网站首页等开展企业文化宣传。
4.表彰典型典范。奖励之下出勇夫。通过褒奖典型典范给员工塑造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5.打造集团品牌服务项目。通过不同的服务领域,以“服务月”、“服务周”等形式定期举办服务师生员工的活动。
6.积极开展培训及外出参观学习。培训能提高业务能力,外出参观学习能提高员工团结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通过培训、学习还可以交流建设企业文化经验,做到取长补短。
7.企业创业、发展史陈列室。迎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势头,支持产新创业,树立创业典范,陈列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物品。
8.丰富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指企业运动会、校运会、趣味运动会、集团文艺晚会、歌友会、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融入其中,通过这些活动载体打造企业文化。
9.引进新鲜血液,吸收新思想。新的人才队伍给企业注入新的血液,能有效更新和整合现有的企业文化。
10.开展自评、互评。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知道自身工作存在的优势及不足,能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能提高员工作能力。
11.发挥领导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领导人的榜样作用有很大的影响,领导应该做到带头示范。
12.创办企业传媒报刊。企业报刊、传媒刊物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企业报刊、传媒刊物是向企业内外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公众和顾客宣传企业的窗口。
(三)塑造企业文化独特品牌———视觉形象
视觉形象包括文字、颜色和吉祥物,这些都是企业的重要标志,让人从企业集团的标志文字、标准颜色和吉祥物认识企业文化,认识企业品牌,所以,高校后勤集团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形象系统已经是企业发展的保障途径之一。高校后勤集团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建立的自身视觉形象是依附于企业理念的,它是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
(四)构建信息化、网络化体系
“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民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各个领域,并且普及、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人们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开展学习、工作和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高校后勤服务集团要想在企业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不但要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同时还需要完善自身的信息化、网络化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企业的运营。
参考文献
[1]闫函,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1).
[2]李寒平.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2015,(Z8).
[3]娄金霞.基于文化再造角度探讨物业管理企业文化[J].企业技术开发,2015,(27).
[4]尹平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
[5]陈春红.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5,(7).
[6]宋连霞,等.创新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J].中国房地产,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