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例分析

2024-05-15

历史与社会课例分析(共9篇)

历史与社会课例分析 篇1

六一学校材料分析题一

26,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图一西亚空白图:图二:

材料二:京杭大运河概图(上图二)及资料

材料三:宋元时期,“陶瓷之路”贸易更加繁盛。在意大利就曾出土过宋代陶瓷碎片。到元代,中国的陶瓷风靡亚非欧三洲,取代铜器丝绸等成为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一些地区的人们还用中国的陶瓷作祭器或订婚礼物。

材料四:新航路的开辟及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图三图四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图一中的A处是世界著名的运河,写出它的名字? C处是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在生产上有什么特色?3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运河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材料二中的G处有我国哪一先民遗址?该地在当代被称为鱼米之乡,试分析该地的自然环境?3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陶瓷之路又叫什么路?宋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试列举这时期有利于交通事业发展的科技成就?并简要谈谈其对材料四图三事件的影响?3分

问题四:在新航路的开辟中,曾经到达了当时被认为是东方的是那两个航海家?2分。新航路的开辟对整体世界形成进程的影响是什么?1分

问题五:看材料四的图四,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农业有何特色?说说世界上第一列火车是谁发明的? 2分,谈谈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为整体世界形成的影响?1分

问题六: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各国大力发交通事业的看法?2分

27题,阅读下列有关法律的材料,回答题后问题:16分

材料一: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作为惩罚;被人打掉牙齿,就要敲掉对方的牙齿。如果奴隶主弄瞎了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数量的钱就可以了。如果奴隶主在看病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剁掉双手。

材料二;在我国唐朝的法律条文中,有关于“八议”的规定:规定了贵族官僚享有法定的特权,其具体的内容是:议亲,即皇亲;议故,即皇帝的故旧;凡属“八议”特权范围内的官僚和贵族犯了罪,可以酌情减免罪责。

材料三:A。①、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②、第1款: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4年…… ③、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服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这个修正案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11年5月1日起实行。

材料五:新社北京2011年3月10日电(记者 周兆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0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他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问题一:材料一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这一部法律在世界法律史上有什么地位?它诞生

哪一古代文明?3分

问题二:说出唐朝的起止时间,另说出唐朝的法律文件可能是用什么技术印刷的?从材

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唐朝法律和材料一中的法律的共同作用是什么?3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美利坚合众国何时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材料三出自该国的哪一法

律文件?该法律文件的最大作用是什么?3分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宪法修正案体现了谁的意志?也体现了全国人大的哪一职权?对比

唐朝的法律,说说我国现行的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什么?3分

问题五: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2分

问题六: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什么启示?2分

28,17分,材料一:(A)时代,汉朝的国力已十分强盛,于是开始了武力反击匈奴的战争,在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的率领下,汉朝军队大获全胜,汉朝北部的边患基本解除,国家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还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的地区。

材料二:图1.攻占巴士底狱图2.签署《独立宣言》

材料三:1914年一些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情况:(见右下表)德国统治者声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谋求日光下的地盘”。

材料四:随着法西斯集团侵略的不断加剧,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组成了正义集团与法西斯邪恶势力进行作战。法西斯分子和战争刽子手最终都受到了正义的审判和应有的处罚。

材料五:这场战役的指挥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A如果填一位我国古代的皇帝,他应是哪一位?从材料可以看出,该皇帝发动武力反击匈奴的战争为后来的什么事件打下了基础?列举该皇帝在思想上的大一统措施,并概述其深远影响?4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中的事件分别发生于何时?这两件事对上述两个国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文字和图表说明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之间存在的什么情况?哪两个国家的矛盾最深?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帝国主义国家是如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的?3分

问题四:材料四介绍的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它的起止时间是什么?中苏美英取得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问题五:根据材料五的资料,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三大战役后的渡江战役有什么重要的意义?2分

问题六: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一两次战争,说出对你有什么启示?1分

历史与社会课例分析 篇2

关键词: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有言“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其中“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是墨家理论的核心观点。中国传统社会尊崇儒家文化,特别对孔孟的言论推崇有加。但在对比儒墨两家理论的提出理论内容和背景之后,本文提出观点: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现实更多体现的是墨子的思想实践,其中“交相利”为代表。即中国传统社会中大多数人所奉行的是以墨子的“交相利”理论为处事原则,而儒家的君子标准和“义利”学说几乎只是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一种难以企及却又不断追求的理想学说存在。

由于墨子早年曾接受过儒家的教育,所以必然可以看到墨子的言论中有许多许多儒家的影子。但相比于儒家,墨子理论显然更接近实际的社会情况。特别在有关于义利的问题的言论上,儒家学者孔孟虽不反对追求利益,但实在也不屑于谈论“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可窥见一斑。而墨家的态度则相反: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人在现实生活乃至国家政治现实中关心“利”实际比关心“义”的情况更多些。例如墨子的“尚贤”理论和政府管理理论都极其重视民心民意,以周文王能“与其百姓兼相爱,交相利,是以近者安其政,远者归其德,闻文王者,皆起而趋之……百姓亲之,贤士归之,为殁其世,而王天下”之例指导统治阶级制定亲民爱民的统治政策。而后世的许多实际政治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也大都蕴含了这种“交换”的思想。由此可见,墨家的识“利”并利用“利”就实际多了。

除此社会统治阶层的统治实践中体现出的“兼相爱,交相利”理论外,现实生活中中国人也以“交相利”作为符合自然天意的行为基础。对于“交相利”,多数学者认为墨子讲求功利,“功利、利益是他考虑所有问题的前提”并且在肯定其功利思想对中国的积极作用同时大大批判其“急功近利”“短视”的一面。但本文认为墨子的确承认人与人之间关系功利性的存在,但其重点并不在于让人刻意追求现实的利益,不在于着重强调极端的个人利益得失。所以墨子的言论相对于韩非子的对于人际关系的计算本质说与儒家认为人需“舍利取义”,“君子重义,小人重利”两个极端来说,显得较为符合中庸之道,也是相比于儒家更符合人的天性和现实、更贴近中国社会历史的实践环境的学说。

另外,古往今来有许多学者有认为“兼相爱”思想太过理想化,泛爱与墨子本身强调的功利思想不符的批判,并以此说明墨子理论本身就不实际。而本文以为,“兼相爱”则是需在理解其“交相利”思想的基础上才能作出进一步解释,因为人际之间功利性的存在,爱别人目的是为了让别人也爱自己,为了不给自己树敌,墨家要求人人尽可能做到兼爱。除此之外,墨家的其他言论也都可以用这种功利主义启蒙的“交相利”思想出发,找到合乎现实的解释,例如“非攻”“尚力”“非乐”等。这里的“兼相爱”思想是对于现实功利性一种“超实际”的解决方式。正如陈序经解释全盘西化理论只是一种策略与手段,实际目的是为了用极端手段获得中庸结果一样。墨子的“兼相爱”“泛爱”思想颇有用极端提法,为了获得使国民在功利的实际上有尊重他人,爱他人的中庸结果的意味。

那么为什么墨家的学说又更符合中国的现实社会呢?除了墨子的学说所建立的基础更符合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之外,也是因为墨家的学说最早是站在“社会中产阶级”的角度上提出的。墨子作为一个手工业者,生活中必然时常接触到现实的、人际间的、各方面的利益交换。另外中产阶级既有机会接触到下层阶级,贴近社会现实。同时又作为一个希望进入上层社会治理天下的社会积极分子,所提出的理论同时也考虑到上层统治阶级统治之便,提出由政府统一管理社会秩序。相比之下孔子提出理论的本身就站在“君子”的利益集团角度上,期望以塑造理想君子的个人道德文化修养来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不切实际。

墨子吸收了儒家理论的部分内容,也对其他内容进行了批评思考。中国社会虽然长久以来一直提倡儒家文化,但在实际的实施应用于社会及个人生活中时却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偏向于实践了墨家的文化。所以作者认为:墨子理论虽不如儒家学说天下闻名,实际早已贯穿在中国历传统史上的各方面社会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出自《墨子·天志上》.

[2]出自《论语·里仁》.

[3]出自《墨子·非命上》.

[4]杨善民.中国社会学说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第2版,P110-111.

[5]同上,P214,作者评价韩非子的学说为”赤裸裸的功利主义”“这种极端的功利主义却是反文化的”.

历史题材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例谈 篇3

一、生活感知,拉近历史

历史题材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之难,首先是学生感知难。历史上的人物、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对今天的小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遥远、太抽象了,他们无法感知。而缺少了学生的感知,学生的道德发展就无从谈起。要让学生对历史上的人和事产生兴趣,教师就必须创造条件,拉近时空距离,让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感受,从而引领学生走进历史,认识、感悟、理解历史。

教学伊始,笔者就借助多媒体投影,向学生播放了一组预先拍摄的照片——

生:这是沙角。

生:这是横档岛。

生:这是蒲洲。

生:这是大角山。

师:你们去过这些地方吗?

生:我去过沙角。是爸爸带我去的。

生:我去过横档岛,是乘渔船上去的。

……

师:那么,你们都有些什么发现呢?

生:上面有炮台,听说是打外国人用的。

师:可别小看了这些地方,当年这上面曾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下面,我们就进入品德与社会《罪恶的战争》一课的学习。

……

学校地处珠江口,昔日鸦片战争的一个主战场就位于紧临学校的江面上。对于这些家门口的大小岛屿,多数学生都知道,不少学生还跟长辈上去过。而对于岛上的炮台遗迹,学生则未必在意过。172年的时间过去了,对于那场让中国命运发生巨大转折的鸦片战争,今天孩子们的记忆已经模糊了。笔者通过展示学生所生活的家乡的画面,让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与学生的生活自然地联系起来,学生也就很自然地进入了本课的学习之中。如此,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就有了前提和基础。

二、情感对接,牵手历史

历史题材品德与社会教学之难,还在于情感共鸣难。学生之所以难以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是由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模糊的,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情感波澜。缺失了情感体验的道德教育注定是不会成功的。要让学生对久远的历史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运用体验学习的策略,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通过活动体验、情境体验、移情体验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引领学生牵手历史上的人和事,在深度体验中获得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请看教学片断:

师:大家知不知道,在172年前,这些地方发生过什么大事呢?

生(小声):听说那些地方打过仗。

师:知道是谁和谁打吗?

生:听说是和英国打。

师:能仔细说说你知道的吗?

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也不是很清楚。

师:没关系,我们现在就请一位神秘嘉宾,讲一讲172年前发生在这些大小岛屿上的感人故事吧。有请李爷爷!

李爷爷: 1841年1月7日,英军乘机向大角、沙角炮台发动突然袭击。面对凶猛残酷而又装备精良的英国侵略者,虎门水师在守将陈连升的带领下,与英国侵略者浴血搏斗……

陈连升父子英勇献身的壮举,陈连升坐骑被英国掳到香港后,头朝北方绝食而死的传奇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李爷爷饱含深情的讲述,让学生为抗击英国侵略军的英雄的壮举所深深感染,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油然而生。如此,抽象、枯燥的教科书上的历史“活”了,借助李爷爷的深情讲述,学生为陈家父子的英勇事迹所深深感动,他们开始思考,战争发生的原因和自己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三、价值辨析,融入历史

历史题材品德与社会教学之难,更难在价值认同上。学习历史,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一些历史事实,而更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激发探究历史的兴趣,感受历史的价值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材料进行问题探究,开展情境模拟、问题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问题思考、问题探究的过程,在自主感悟和思考中,走进历史,融入历史。

师:以关天培、陈连升等为代表的清军将士尽管浴血奋战,结果却以失败告终。清政府不仅要赔给侵略者巨额白银,开放口岸,还被迫把香港割让给了英国,中华民族从此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生:关天培、陈连升他们太英勇了!

生:英国侵略者太可恨了!

生:清政府太软弱、太不争气了。他们为什么不继续抗争下去?

……

师:当时的英帝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了世界上经济、军事、科技最强大的国家。而墨守成规的清政府还沉醉在“世界中心”的迷梦中,用原始的武器与侵略者对抗,仅凭关天培、陈连升等勇士,我们能打过他们吗?要战胜敌人,不受欺负,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请小组讨论,三分钟后,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結果。

(三分钟后,小组汇报)

生1:我们觉得,要是清政府不那么软弱,多派救兵,关天培、陈连升等将士就不会牺牲,英国人就一定会失败的。

生2:侵略者拿的是枪,而我们拿的是刀,我们就是赢了,代价也会很大。

生3:要是清政府总是这样不争气,就算我们这次赢了,下次还是会输的。

师:所以,我们最好的办法是——

生: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别人就不敢欺负我们了。

师:说得真好!

学习历史,要为今天的生活提供借鉴。对于血气方刚、思维简单的学生来说,战斗到底、血债血还是他们的本能选择。但我们的教学不能止于此,要让学生明白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刻道理。这些道理仅靠说教,学生是不会认可的。经过小组讨论和我的循循善诱,学生终于明白了只有自强才不会受欺负的道理。

历史是过去了的今天,今天又是将来的历史。我们解读历史,就要把它还原成贴近学生的生命活动,让学生通过生活,走近历史,认知历史,感悟历史,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金业小学广东广州 511458)

历史与社会课例分析 篇4

让历史与社会课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乐园-谈如何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历史与社会是为实施公民教育而设置的综合课程.它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正如《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所指出的`那样,”承担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观,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

作 者:丁立军 作者单位:上虞市实验中学,浙江上虞,312300刊 名:教学月刊(中学版) PKU英文刊名:THE TEACHING OF POLITICS年,卷(期):2007“”(21)分类号:G63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题 篇5

课题实施方案

坎山镇中 陈飞

一、课题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拿到2013年新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小镇水乡的封面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七年级下册的《历史与社会》主要包括四个单元——《中华各民族的家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的变化》《文明探源》。本册主要学习的是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封面的小镇风情展示了水乡地区人们的生活景象,贴合本册内容。可见,图片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与社会》中,图片的类型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历史资料图、人物头像语言图和数据图表等几大类。各类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在课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和亮点。图片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占幅面大。《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本,全书分为四个单元,设有编号的图片就对多达两百多幅。具体分布在各个单元为:第五单元50幅,第六单元101幅,第七单元26幅,第八单元53幅。其他,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图片多幅。如课本封面上,各单元前言的插图,一些人物头像语言图和课本后面附录上的图表等等。课本每篇课文,每一页上都有一幅或几幅图片。

课本中的图片,以其色彩鲜艳,图面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等独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与课本紧密结合,图文并茂。图片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教育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一节课40分钟时间,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那么,剩下的20分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更好地完成教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注意力理论告诉我们,注意力分为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上需要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的完美结合。不随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的刺

激本身的特点以及人本身的状态。当学生注意力开始涣散的时候,适当的刺激能够唤回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颜色鲜艳、形象生动、趣味十足的图片。

同时,读图教学是《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读懂图,读活图,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宋代郑樵说: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不可偏废。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中尤显重要。七年级历史以地理知识为主,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各类型的地图与图片,地图上贮存的信息,有些是学生可以直接从地图上获得的,如居民点、山脉、河流的分布等;有些是需要学生经过分析判断,利用思维活动才能获得的,如学生看地形图,就可以通过分析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山坡的陡、缓等。这就意味着通过地图,学生不仅可以知道图上点线符号的意义,山川河流的位置,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而且可以从符号中发现地理规律,总结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和发展等更为复杂的东西,使学生的地理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些难以解释的知识点,相较于讲解,图片有更大的优势。第一图片更生动,更加容易接受;第二,对于简单的图片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各抒己见,对于图片的理解也可以促进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第三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推动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问。

3、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储备等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老夫子”教学方式被彻底摒弃,需要教师探索更多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需要攻克的难关。

教材的改革,新教材的编写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书本上众多的图片是潜力巨大的教学材料。图片教学引导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用复杂的文字进行教学,而变成用丰富的图片和简单的言语进行讲解,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新课程实施多年,在全国各地教师的努力之下有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于图片教学也有了很多专业、科学、深入的研究。

但本人作为新教师,各方面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与精进。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新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

三、课题的界定

《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图片运用与学习主要针对教材中图片运用是否充分、恰当。对于不同类型的图片能否按照图片特性加以区别处理。对于一些图片是否可以探索出富有新意的处理方法。

教师在课前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将课文图片合理地加入教学设计之中,让图片成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帮助学生更好、更形象地理解书本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遵循教育学注意力的科学理论,合理分配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利用图片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关注备课,选择恰当的图片。

2、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3、通过图片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探索出教师利用图片有效传授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策略,以期形成较为系统的图片使用方法与原则。

4、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初中学生读图、辨图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历史与社会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1、图片设计的研究。主要研究教材中图片选取与设计的意义,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教学环节与使用方法。注意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准确性等。

2、图片功能的研究。分析教师课堂引导学生理解图片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图片引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二,体现教学内容,揭示教学任务;第三,激发高层次思维活动、控制教学节奏以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等。

3、在图片的选择中必须注意图片数量的合理性,切忌贪多、花哨。

偏差时,藉由老师的语言等手段进行逆向引导,让学生思维步入正轨。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和研究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措施:

4、图片出现后主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正确时,让学生思维自由发散;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积极推广新课堂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课堂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有效学习的方法、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具体落实下列措施:

1、理论学习作支点

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尤其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倡导教学的民主;二学习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只有了解学生的现实状况才能对症下药,合理安排;三是课堂引导学习类型和技巧,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四是边发现问题边进行演绎归纳,然后开展研究。

2、深入研究教材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材料的使用必须严谨、合理,只有了解教学材料才能更好更充分地安排使用这些教学材料。作为新教材,教师对于教材的认识还有待加强,深入研究教材是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对于教材的研究不能只停留教材的设计思路、书本线索等文字上,书本中占有大量篇幅的图片也是非常重要。对教材的研究不能只看到教科书,在《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中,图册与作业本是教学设计与研究的一大重点。七年级地理学强调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区域特征,图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通过系统分析教材用图的几大特点,使我们可以更清醒地认识到,历史与社会教师不仅要熟悉和研究教材,还必须认清地理、理解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空间环境,辨明政治、行政运行流程等,不断地加强对历史、地理和其他社会学科的学习,并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

为实现有效课堂学习,教师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具体的引导方式,选择相适应的图片引导。同时,慎选图片,注意图片的准确性、典型性、社会性等。

3、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师在进行课堂引导时,在图片展示或问题提出,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独立思考是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如何读图、辨图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学生的读图能力在独立思考中慢慢锻炼与提高。在图片引导和教学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分析,耐心等待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图技能并加以熟练内化,完善其知识结构与技能。能力的获得才是学习的重点。

(二)本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

录、整理工作。

提供依据。

1、行动研究法。根据实际情况,在任教的班级中进行实验性教学并作好记

2、调查法。实验前期、中期、后期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

3、文献法。搜索并学习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情况,不断补充、完善本课题。

4、测评法。在课题进行到某一阶段的时候,针对参与课题的班级进行测评

以获取阶段性数据与实验结果,提高课题结果的科学性。

七、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代社会印刷技术、绘图技能的不断进步都为图片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技术在知识表示这一基础方面的重大突破。知识可以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图形等多媒体表示。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是大脑系统活动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根绝研究,记忆课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每一种记忆当中都有图像编码,这就说明图像、图片在记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些儿童通过视觉较容易认识和记忆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些则通过听觉以及教科书较容易认识和记忆所要学习的内容,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殊性。因此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科书应当利用认知心理学的这一研究成果,全面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合理设计与安排学生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触发学生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八、课题研究对象

坎山镇中七年级(4)(9)、八年级(7)(8)(9)。

九、课题的研究步骤及分工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2013年5月---2014年9月

1、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4年9月

主要工作:

(1)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2)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调查教师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现状及分析。

2、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3月

主要工作:

(1)按实施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2)理论学习和研究。

(3)做好阶段总结工作。

主要工作:

3、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9月

(1)总结调查教师课堂图片引导和启发现状及分析。

(2)撰写研究论文。

(3)完成课题实验和各项成果资料整理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本课题研究分工以陈飞为主要负责人。

十、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2、教师论文。

十一、参考文献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其他有关材料。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品 篇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A.9月2日B.8月15日C.9月3日D.10月1日

2.2月18日下午,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

A.梁振英B.陈水扁C.马英九D.连战

3.下面是小明同学摘录的四张地理知识卡片,卡片内容正确的有

①②③④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4.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②昼夜温差大,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③地势平坦,草原辽阔,人口比较稀少④许多牧民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下列关于小明同学对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A.人口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 B.领海自北向南分别是渤海、东海、黄海

C.地跨寒、温、热三带

D.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6.世界上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生产也各具特色。下列描述符合湄南河平原自然条件和生产特色的是

A.四面环海,鱼类众多,渔业发达B.气候干热,草原辽阔,畜牧业发达

C.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农业发达D.降水稀少,沙漠连绵,绿洲农业发达

7.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丝绸之路开辟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郑和下西洋④玄奘西游天竺

A.②①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

8.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D.数字时代

9.“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这些现象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的繁荣D.农业的发展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D

.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11.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l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B.十年对峙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12.据统计,在辽沈战役中,支援解放军前线的民工达160万,担架13800副,大小车辆6750辆,牲畜80万头,粮食0.7亿斤。这组数据说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解放军

A.解放军实力比国民党军队强B.解放军英勇善战

C.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解放军武器装备先进

13.“土豪”成为2014年最火的网络热词之一,折射出缩小贫富差距的社会诉求。要解决这一诉求,应该 ①改革完善分配制度②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尽快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下列事件符合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是

①乌克兰首都基辅爆发三个月以来最严重暴力冲突。②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访华,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③伊朗宣布弃核,禁止国内生产核武器。④习近平会见连战:两岸共圆中国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2013年12月,随着嫦娥三号、“玉兔”成功着陆月球,月球上储量丰富的氦-3资源(-种高效清洁、安全可控的核聚变燃料)再次唤起人们实现利用月球资源的梦想。这说明应对资源逐渐耗竭的未来发展方向是

A.节约资源、杜绝浪费B.实现跨区域调配资源

C.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D.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

16.民营经济“一遇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就全国而言,其产值比重已占GDP总量的65%,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雨露、阳光”特指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坚定不移地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共48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图一图二

(1)新疆与昆明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新疆的气候类型决定了它在农业发展上具有什么特色?造成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3分)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处于我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它地形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分)

(3)新疆一月份平均气温比昆明低二十多度,造成两地气温差异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1分)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季风因素D.地形地势因素

(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我国最早实行对新疆的有效管辖是通过什么历史事件?今日中国政府为了保障该地区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了哪项基本政治制度?(2分)

18.材料:2014年3月8日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第五

份声明,确定了航班失踪前最后已知位置,为北纬06°

55′15″ 东经103°34′43″。

(1)该地图的定向方法是什么?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位于北京的什么方向?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吉隆坡的气

候特征(3分)

(2)请写飞机出事地点的半球位置,位于哪个大洲?

(2分)

(3)我国古代有位著名的航海家进行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时曾经5次经过了吉隆坡,请问他是谁?并指出其航海活动的主要历史影响。(3分)

19.自古以来,民生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古代的民本思想】材料一:唐太宗认为“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它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做庸 ……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 627 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628 年关中发生旱灾,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

材料二: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和淮河;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得到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树、甘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为减轻农民负担所采取的措施。(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2分)

【近代的民生探索】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你认为材料三中最能体现民生思想的内容是什么?(1分)

【现代的民生实践】材料四:

(4)分析材料四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实施

了哪些措施?(1分)

20.(8分)材料一: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请认真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3分)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片A、B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2分)

(3)当时的孙中山为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在领导辛亥革命之后还有很多革命行动?请至少举一例。(1分)

(4)结合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要实现材料二所说的中国梦,有哪些经验或教训值得我们借鉴?(2分)

21.【五水共治】(8分)

材料一:衢州水资源总量达到987.5亿立方米,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4039立方米(为浙江省人均水资 源的2倍),是浙江省唯一拥有饮用国家一级地表水源的城市。

(1)请根据材料概括:衢州水资源有哪些优势?(2分)

材料二:如今,水也让衢州人们充满焦虑。今年开始,衢州市正式启动 “五

水共治”行动!(见右图)

(2)“五水共治”行动属于“五位一体”中哪一建设?(1分)衢州水资源存

在哪些问题需要治理?(2分)

材料三:“五水共治”行动的首要任务是“治污水”,从“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做起。(清三河: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

(3)请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才能完成“清三河”的任务?(3分)

(8分)

2014年3月,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1)两会的召开体现了我国哪两项政治制度?(2分)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全国

和地方两会中,共有30位省部级官员获新职。

(2)材料体现了人大具有哪些职权?(2分)

两会期间,没有警车开道,简化会场布置,减少纸质文件。由废报纸制成的铅笔现身会场,矿泉水实行“实名制”,喝完一瓶方可再拿。

(3)两会新风的内容体现了哪些所学知识?(2分)

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么几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句话: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

第二句话: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

历史与社会课例分析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社会教学,人文性分析

初中历史社会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同学们通过学习, 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与能力, 更是期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来有能力去判断各种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 丰富自己的人性与情感, 通过对历史社会学科的人文感悟而建立起对历史的理性思考, 为自己自身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历史和社会学科中人文性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所谓教育目的, 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受教育者的总体发展规格和素质要求的期望设想或规定, 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在发挥作用。”这个定义中所说的教育不仅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目的, 更是指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学校教育的弊端在于极度的重视学生学到知识才是王道, 总是以社会的需求和主流教育者的教育目的为主, 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人文精神的养成。学校教育的这种弊端就导致学生现在受到的教育都是中规中矩的, 缺乏个性的伸展和人文性精神。

历史学科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性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根据课本泛泛而谈, 而是要真正的让学生理解历史真实事件中蕴含的人文性和华夏儿女的优良品质。历史和社会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已发生性, 年代久远的历史事件充满了神秘感和厚重感, 而由于这样长的时间间隔和社会背景的不同, 学生对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理解自然有所不同, 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去研究这一学科, 提出了很多褒贬不一, 带有很多偏见和针对性的观点, 让中学生很难去真正接受其中任何一种, 这时就需要历史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起一种人文性的精神, 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历史事件背后蕴含怎样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精神, 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辩证的看待问题。教育的目的是发掘人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和人追求尘世幸福的权利, 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精神品格。

二、历史和社会教学人文性的作用

首先, 历史社会教学中的人文性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社会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对历史的记忆以及描述, 并且能够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史实来汲取经验教训, 从而能够把这种经验和智慧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来期望未来。还有人把历史观点看做是一种从当代时空以当代的视角来审视历史的思维方式, 学习者通过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分析复杂的离职材料, 综合不同的史料来进行整合和概括, 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 把一切的事物都看做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 包括现在和未来。我们需要根据历史的启示和历史长河中的长时间发展规律来理解发生过的历史, 并且展望未来。从任何一种观点来讲, 都把历史意识看做是一种能力, 即能够通过已发生的事情的经验教训去将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任务完成的更好, 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中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中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他们既对新鲜事物和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同时也因为分析能力和判断辨别能力有限而容易产生不正确的思想, 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举个例子, 学生学习过日本侵华史之后, 很容易会对日本侵略者产生强烈的仇恨心理, 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正确的社会历史意识, 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 学生会把这种仇恨心理扩散到所有的日本人身上, 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清侵略者和日本普通人民群众的区别, 并且告诉学生日本普通民众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要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只有现在好好学习, 将来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从而永远避免战争历史的重演。这样, 通过教师的引导, 最终使学生有了正确的历史意识, 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思想境界。

第二, 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学生会了解到很多历史中优秀的华夏儿女的伟大事迹, 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历史的同时要向学生展示我们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历史社会作为一门综合型的社会学科, 不仅讲述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 而且还讲述了中华民族是如何形成、不断发展和脚踏实地进步的, 我们华夏儿女长期与自然抗争, 与外来民族抗争, 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并且形成勤奋坚韧, 自强不息等等伟大的民族精神, 最终世代相传。很多青少年时期的学生, 处于一个青春期的成长阶段, 在这样的阶段中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因此很容易会遭受不良学习风气的影响, 从而导致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变化, 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这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让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 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的继承和不断发扬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 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并且自觉地维护民族利益。

第三, 培养学生先进的国际意识。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不难发现, 在清朝末期, 我们国家由于固步自封, 导致不能和国际接轨, 因此一味的将自身看做最强大的国家, 拒绝接受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知识,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得到了惨痛的教训。要培养学生先进的国际意识, 让学生能够欣然并且有选择性的去接受和学习西方文化中有益的部分,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才能不断的进步。

三、通过历史和社会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性

历史学科人文性十足,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不能只做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授者, 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 不拿自己的思想左右学生。教材只是一个半成品, 教师应对其进行加工和建设, 注重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力求在教学中把历史学科的人文性传达给学生。教什么, 学什么, 二者其实是统一的, 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了解历史的同时能够真正的意识到历史能够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一些名人轶事培养学生相同或者相似的品质。

第一,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展现一种艺术性, 要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才能让学生受到历史人文性的熏陶。首先,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性, 应采取多种方式, 我们在教学中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脑:注重学生的思想活跃, 态度积极, 从而使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例如通过阅读、演示、辩论、竞赛、用第一人称介绍历史人物事迹等方式, 使学生投入其中, 直接参与教学活动, 积极与教师配合与呼应, 通过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动, 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学生的参与, 是全体学生的参与, 而不是只有个别学得好的学生参与。要改变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状况, 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 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活跃而和谐的气氛, 体现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中的人文性, 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第二, 教师在讲授历史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对于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我们不应该以一种观念去解读。比如秦桧和岳飞大家都很熟悉, 岳飞一直被尊称为民族英雄, 相应的秦桧被称为卖国贼。但鲜有人知道, 秦桧其实早期也是一个宁折不屈的汉子。靖康之变后, 金国想要扶持一个傀儡皇帝, 以便控制宋朝。秦桧坚决反对, 因此才会被金国抓去。后来由于某些原因被放回宋国。之后岳飞坚决抗金, 收复北宋失地, 但赵构和秦桧反对。赵构反对是怕徽钦二宗回来夺了他的王位, 秦桧反对一是附和赵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桧对宋金两国的实力比较清楚, 知道就算支持岳飞抗金, 结果也不一定会好, 甚至有可能会被灭国。因此, 虽说秦桧联合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 但至少使南宋又存在了若干年。再比如秦始皇, 他的功劳是消灭六国, 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广修道路, 让全国四通八达;派遣赵佗开发南部, 是我国南部第一步的开发;蒙恬在河套击败匈奴, 匈奴在十年内不敢南下;首创皇帝, 打造玉玺。然而他也有很多过失, 如焚书坑儒, 让中国文化书籍更退一步, 百家勃勃向上的精神从此泯灭;徵敛无度, 赋税奇重, 为了军队开销、自己的奢侈生活不惜对百姓施以重税, 导致民不聊生;严刑峻法, 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 法令即十分严苛, 一人死罪诛及三族, 一家犯法邻里连坐, 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这两个历史人物就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 不能只看一面。

第三, 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还要求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这就是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历史和社会学科中各种不同知识的综合考量, 在讲述不同时期的历史故事时, 教师应该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联系到一起, 针对两个或多个事件的异同点帮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辩证分析, 而不是孤立的去评价单一的特定时期的一个事件。这会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全面思维模式。

四、结语

为了更好的定位中学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努力强化中学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 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师应该注重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向学生展现历史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为同学们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支建国.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

[2]顾云.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成功 (教育) .2012.

[3]郭世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教学教育论坛.2012.

高中历史与当今社会 篇8

【关键词】综合国力 闭关自守 割据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发展。

历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及提高学生的情商有着非常重要的优势。同时历史学科也是学生了解现在我国基本国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砝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对于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我国的发展水平,如果不能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认识,就无法理解我们与西方的差距,也就不能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努力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

回忆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但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追求国家与社会不断进步的奋斗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绝对优势,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无力抵抗外来侵略,为资本主义入侵提供了机会。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侵夺中国主权和巨额财富,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财政、文教、国防等大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清政府开始盲目自大、闭关自守,到外国资本主义打进来后只经过短暂对抗,便开始屈膝投降,出卖民族利益,把镇压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敌视人民的丑恶嘴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法战争期间,中国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情况下,清政府竟与法国侵略者签订出卖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路线,压制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致使战争全面失败。八国联军侵华,以慈禧为首的清朝权贵逃亡西安。战争结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耻为何物的一副丑恶奴才嘴脸。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各自在不同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割据一方,混战不已,北洋军阀政府走马灯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见,腐败无能、软弱透顶、闭关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根源。西方的侵略与掠夺使我们损失了巨额财富,为西方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积累,也提供了商品倾销地。在西方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却在离现代化越来越远。

虽然清政府极端愚昧腐朽,但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从反帝到反封建,广大人民群众一直是主力军。无数次大大小小抗击外国侵略者英勇悲壮的斗争,如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的戊戌维新、打倒“洋人朝廷”的辛亥革命、反对卖国独裁的北洋军阀的斗争、要求民主与科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日战争、反对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独裁专制政府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等等,构成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雄伟画卷。

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挽救了民族的存亡,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历史充分证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

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尤其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由于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和剥削,具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尤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國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从此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直到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斗争,打败了国内外的反动派,最终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是绝不允许中国就这样轻松崛起,新中国刚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就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派遣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新生的人民政权不畏强暴,毅然宣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用了三年的时间,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的胜利宣布了中国已经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对世界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学习和研究近代史,不仅会令每个中国人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且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激发国人强大的凝聚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无私奉献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篇9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俄国全面电气化计划;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内容、作用;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36苏联宪法

2.思想教育目标: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以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2.难点:

新经济政策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读书指导法、幻灯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导入新课] 由于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严重地破环了俄国经济。旧的政策已经不适应新的情况,使得这一任务的完成碰到重重困难。但以列宁和斯大林为首的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一个贫穷落后的苏维埃国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变成了工业化强国。那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开展的呢?

[讲授新课]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板)

1.原因:(板)

(1)战争使经济遭到严重破环(板)

(P66小一)在这种情况下,苏俄面临着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最急迫的任务,这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2)旧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板)

19,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P67注),到19,已经不适应新情况,必须加以调整,这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俄罗斯电气化计划的制订(板)

列宁非常重视现化化大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对苏俄来讲,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因此,它准备用10—执行俄罗斯全国电气化远景计划,以便全国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板)

1921.3,俄共(布)决定逐步取消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为实施新经济政策。那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它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什么不同?

(P67注 大一、二)(学生回答基础上,指简表 讲解)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表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了什么积极作用呢?

(P67大三)

二、苏联的成立(板)

十月革命胜利后,使俄国领土上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他们纷纷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苏维埃共和国。在粉碎国内外的敌人进攻之后,各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加强。随着俄罗斯全国电气化远景计划实施的开始,各苏维埃共和国为了把力量团结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和加强国防,迫切要求组成一个国家联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成立了。苏联是何时建立的?(1922)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自愿、平等)它的全称是什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加入到苏联的有哪四个国家?(俄、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P67大四回答)

指明:苏联、苏俄、沙俄是指不同时期的俄国,沙俄(1547——1917)、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

苏联建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苏联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相继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1.一五、二五计划的实行?(板)

(P68大二)两个五年计划分别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它们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暂时的`牺牲,掀起了社会主义竞赛运动,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使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行,取得巨大成就。

2.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板)

在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建成大型工矿企业6000个,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19的3%上升到10%,这为苏联后来战胜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苏联的农艺仍是小农经济,生产落后,如何把众多的小生产者引上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改造农业,使它适应工业化国家的需求呢?苏联共(布)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四、农业集体化方针及成就:(板)

(P20大一)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是什么?(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在集体化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有些组织者出现过火行为,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运动经历了失误、挫折和尖锐的阶级斗争。1930.3苏联决定纠正过火行为,使集体化运动得到继续发展。到1937年,苏联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产的93%,耕地面积达99%。

五、1936年苏联宪法(板)

为了把苏联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1936年苏维埃八大通过了苏联宪法,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当时苏联认定,社会主义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人剥削人的现象已经被铲除。因而,把新宪法的颁布看成是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新宪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苏社建的巨大成就,它的颁布,是苏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

[巩固小结]

涉及问题多,但主要内容可以围绕六个年代来考虑:

1921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1922苏联建立;1928一五计划;1933二五计划;1936新宪法,标志苏联建成社会主义;1937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

(六)板书设计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上一篇:新采购员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房寨中学一案六环教学模式